第一篇:施一公,再论中国的核心竞争力,人才与环境
再论中国的核心竞争力:人才与环境
序:我的一篇博文《中国未来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在科学网上讨论热烈,我也收到大量反馈。感谢博友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其实,该文是我计划写的一系列文章的第一篇,只想说明一个问题: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对中国前途的重要性。在上篇文章的基础上,在此我想继续谈谈人才与环境的问题:人才培养需要环境的支持,而环境改善更需要人才的努力!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1.人才与环境
从1982年至1989年,共有422位年轻的生物专业学生被中美生物化学联合招生项目(英文简称CUSBEA)录取,赴美攻读博士学位。这些当年的留学生如今大多数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领军人才。据不完全统计(IUBMB Life
61(6):555-565, June 2009), CUSBEA学生中至少有79位在国内外著名大学里担任正教授,其中包括王晓东(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王小凡(Duke)、袁钧瑛(Harvard)、施扬(Harvard)、林海帆(Yale)、管坤良(UCSD)、骆利群(Stanford)、韩珉(Colorado)、熊跃(UNC)等一大批生命科学的杰出人才,还有相当一批CUSBEA留学生成为生物医药企业、法律界、医学领域的高端人才。他们的成功得益于美国一流大学和社会优秀的人才培养环境。如果没有
CUSBEA项目把他们送到美国留学、工作,而是立足于国内培养,很难想象今天会是什么情形。
毫无疑问,这些CUSBEA留学生出国前已经具备了优秀的内因,是优秀的种子,而经过了优秀环境的孕育培养,现在则成为枝繁叶茂的栋梁之才。种子的发育、作物的生长都依赖于土壤,贫瘠的土壤不可能培育出壮实的作物,但作物的存在和生长也可以改良土壤,并为将来的种子发育、后代作物生长提供条件。移植来的作物能否在相对贫瘠的土壤里继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取决于土壤是否具备最基本的营养成分,同时也取决于该作物能否适应迁移后的土壤。
土壤与作物好比是环境与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良好的环境,包括鼓励创新的科技体制、着重能力培养的教育体制、以及正气理性的浓厚学术氛围。然而,人才同时也可以改善和改良环境。国内人才的作用毋庸置疑,他们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迅速发展的引擎。而时至今日,中国要进一步提高竞争力,成为科技强国,那么在原有人才结构的基础上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可以加快科技教育体制的改革创新、培养一流的学术氛围。
2. 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究竟哪个更重要?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单选题,答案也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发展阶段,与其人才培养的环境密切相关。对于美国这样一个科学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国家而言,其未来发展所需的人才基本
可以依靠自身培养;同时,美国具有优秀的人才培养环境和相对完善的教育科技体制,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提供了保障。但是,相对于世界发达国家,中国目前还不是科技强国,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环境也相对贫瘠,科技体制充斥潜规则、没有起到足够的鼓励创新的作用,教育体制也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这样的环境制约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成长,也限制了引进的年轻人才的发展。我们的长远目标是可以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但是,受各种条件限制,中国在现阶段及今后一段时间,要改善其土壤的一个捷径是大力度从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同时大力推动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的深层改革,从而逐步改进改善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环境。
必须意识到,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目的不只是在某些领域加强中国的研究实力,更重要的是为了让这些高层次人才立足于国内环境培养杰出青年人才、并积极参与到人才培养环境的改善中来。
3. 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历史契机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大批留学生出国深造。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成长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例如,在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1997年仅有不足100名改革开放以后出国留学的中国人在美国主要研究型大学及科研院所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其中教授寥寥无几。而过去十年,这个数字突飞猛进,在2007年就已高达三千余名,包括800多名正教授,其中相当一部分已成为其所在科技前沿领域的世界一流学者,在国际学术界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这种巨大的人员储备为中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契机。改革开放三十年,终于到了收获我国留学政策果实的时候了!这一点,可谓天时。
尽管近年来回国人才不断增多,但应该看到,高层次人才中最优秀的绝大多数仍然滞留海外,这是我国的巨大损失。尽管多年旅居海外,但这批人才中的相当一部分高度关注中国的发展和振兴,对祖国有很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许多人涌动全时回国工作的激情。这一点,可谓人和。同时,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全面崛起,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正在从大国走向强国。国家制定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其核心是急需相当数量的高质量、高层次人才。这一点,可谓地利。
天时、地利、人和,中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历史契机已经成熟。
4. 归国高层次人才的历史责任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的飞速发展有目共睹。从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就有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并迅速成为科技教育的中坚力量;过去二十年,引进人才在中国的发展中更是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们在科技、教育、经济、产业等各方面担当重任。去年卸任的教育部长、现任工程院院长周济、以及现任的科技部长万钢和卫生部长陈竺分别在美国、德国、和法国获得博士学位,搜狐公司的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张朝阳和中星微电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则于九十年代分别在MIT和UC-Berkeley获得博士学位,他们都是早期归国人才的代表性人物。
而今,归国高层次人才理应继续担负起历史和国家赋予的责任。我认为,这些人才应该有两方面的责任,第一、专业责任;第二,社会责任。作为各个领域的专家,每位归国高层次人才毋庸置疑的一个本职工作就是要继续立足于专业,在中国的土壤上努力做出世界一流的工作,同时培养优秀的年轻后备军,促进本领域尽快与国际接轨,力求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直至引领世界。对我而言,这项本职工作就是在我的专业领域结构生物学继续高水平的研究工作,立足清华大学培养优秀的博士生和年轻科学家。全职回国两年多以来,我的清华团队做出了重要的成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充分认可,这也是我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中国的土壤可以培养人才,但还不是最肥沃的土壤,中国的科技体制还不完善,甚至某些方面很不合理。帮助中国进一步完善科技体制和政策是所有归国高层次人才义不容辞的社会、历史责任。这些人大都在欧美发达国家学习、工作、生活过多年,熟悉国外的职业准则和体制机制,回国之后,应该发扬“拿来主义”的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针对中国现状,努力介绍推行在国外学习到的合理的、有优势的、适用于中国的机制或体制,并且身体力行职业道德,促进中国科技体制的改善以及科技政策的完善,改良人才培养的土壤。
5. 结束语
两年前,一位刚刚从海外归来、加盟清华生命科学的年轻教授在与我的第一次正式谈话中,很坦率地问道,“一公,你觉得我需要每周花多少时间出去拉关系?以便将来在基金申请等方面得到照顾。”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一分钟都不需要!我相信,你在中国靠实力可以崛起,其他像你一样的年轻人也一样完全可以靠实力崛起!”此话代表了我的心声与理想。
我坚信,在中国不久的将来,年轻人才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实力脱颖而出,在中国持续做出一大批世界级的工作。而这种局面的出现,又会进一步吸引全世界最优秀的年轻人才涌向中国。这该是多美好的前景!最富有创造力的永远是这些三、四十岁的年轻科学家,但他们也最容易受到潜规则的伤害(They are most vulnerable!)。只有当我们的年青一代可以无忧无虑地尽情发挥他们的创造力的时候,我们的人才政策才是真正成功了,我们才真正拥有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环境。
让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创造人才成长的沃土
本文引用地址: http:///m/user_content.aspx?id=341290
第二篇:论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人才战略
论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人才战略
摘要: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企业人才战略是指引到企业人才的全局规划,人才目标和人才策略及策略对策。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人才战略两者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只有制定和实施符合企业发展的人才战略才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也是激励人才增长的重要途径。
关键字: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人才战略 创新 科学管理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通过对其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有机结合与发挥,是企业在所从事的行业中自身拥有的占优势地位的资源和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那些能够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长期的优势,增加机会或减少威胁的竞争能力,是企业独一无二的,没有被当前或者潜在的竞争对手所拥有的竞争能力,是不易被其他企业所模仿和学习,并且模仿和学习的成本很高的能力,是很难以被代替的竞争能力。由此可知,企业核心竞争力如此之重要,拥有优势的企业竞争力才能使企业持续处于不败之地。
企业首先要求得生存和取得利润,才能更好的生存和取得成功,因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明显优于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能够不断的提高产品价值并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将更广泛的参与经济全球化,我们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同时也面临更激烈的挑战,因此,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尤其迫切:
(一)要以创新精神推进企业自身发展,要同时推进企业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技术创新。建立合理的企业制度,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建立规范的治理结构,完善企业内部的监督制衡机制、运营机制和创新机制,提高企业效率和应变能力;注重吸纳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化成果,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创造出先进的适合企业发展的文化,从而激励员工的智慧、活力、创造力;不断地提高技术创新,并通过
1对最新的技术的掌握运用,不断提高生产、服务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制度是提升核心竞争力。企业制度创新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保证,文化创新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技术创新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二)创造良好的环境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打好基础。我们要在经营理念、发展战略、管理方式等各方面都与国际规则、国际惯例接轨,要求企业做学习型的企业,吸收各国先进的管理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管理经验,不断调高自身素质,以经营理念的更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三)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途径是人力资源的整合。所谓人力资源,就是指支持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的企业内部员工的综合能力和素质。通过明确的有意识的系统的提高企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绩效,并对相应的各种管理活动予以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从而促进企业革新、提高企业的组织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日常企业管理中要对以下事项进行管理。一:重视员工的培训;二:注重内部提拔;三:提倡终身就业。
二:企业人才战略
企业人才战略,是指引到集团全局的人才规划、人才目标和人才策略及对策措施,它包括战略内容、战略眼光、战略措施及发展任务和战略重点等。
企业集团制定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要以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为目标,遵循客观经济规律,适应市场竞争需要,通过优化配置企业集团资源及整合战略,抓住改革、创新、发展、与时俱进这一主线,积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提高核心竞争力,这就是企业战略的定位。企业战略定位,需要人才发展的支持,大力发展人才战略工程任务尤为重要。首先,要完善人才培养,抓住人才培养源头,强化继续教育,完善考核制度,把考核结果与职务晋升、人才交流、职业转化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终身教育体系,达到学习新知识,树立新观念,把我新机遇,掌握新技能,促进新发展的目的;其次,加大人才引进和交流力度,充分发挥企业集团各分(子)公司在人才引进中的主导作用,搞好宏观指导,创造良好的激励体制,引进重点急需人才,以市场为主导,促进集团人才良性流动,对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分类管理,制定专业的管理培训和激励措施,建设一支高速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最后,建立以工作绩效为核心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经营管
理者和专业技术人才的考核评价指标,以能力为根本,重实绩,重贡献,重市场价值的指标,建立双向选择,合同约束,契约管理的平等的法律关系,完善集团人才评价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完善企业人才战略的几点建议:
(一)更新人才观念,拓宽培养人才的思路。(1)要把人才作为企业的一项无形资产,把管理的视角由工作转移向人,尊重员工的人格和权力,理解员工的思想、个性、能力、兴趣和爱好。(2)建立完善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和晋升管理体系,因材致用,人尽其才,才尽其能。(3)规划美好的共同的企业愿景,增强员工对企业归属感、安全感、使命感,让员工主观能动的为企业创造、工作、开拓创新。
(二)科学管理人才。合理的建立人才库,建立人才管理使用机制,按照不同的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分类管理,并建立人才战略储备机制,形成人才的多元化、合理化。让每个员工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三)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提高员工素质。(1)加强理想信念、职业道德、企业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让员工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企业的改革发展紧密联系结合起来,实现人生价值。(2)从实际出发,有组织的举办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新工艺的培训,熟悉掌握岗位业务知识、岗位操作技能、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3)建立和完善培训考核体系,待遇与业绩与培训考核挂钩,充分调动员工参与教育培训的积极性。(4)选用竞聘上岗制度,择优录用人才,多渠道的引进专门技术人才。
(四)搭建平台,营造环境。(1)建立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竞聘上岗的机制,让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增加员工主人翁的意识。对人才起到激励的作用。(2)积极开展谈心交心活动,加强各工作岗位尚的沟通了解,掌握每个员工的心态变化,适时的调整岗位、工作、专业,使人才的工作与自身的性格、意愿、动态要素水平相适应。(3)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考核制度,全透明的考核方式,减少员工的抱怨和激励员工的斗志。(4)尊重员工的工作价值,重视与业务的合作,以业绩作为检验和衡量的标准,建立大家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每个员工最大的智慧和能量。
我们认识到,只有建立完善并实施好人才战略才是让企业长远立足于市场的根本,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近年来,企业在进行着内部人才的培养的同时,一直从外部吸纳优秀人才,利用社会资源发展人才战略,多次召开大规模的招聘活动,甚至
包括全球范围内的人才招聘,这完全能看出我们需要有深厚的专业技能,并且具有营销实战经验的人才。在对人才选任上,选拔复合型人才成为首选,而营销实战经验充足的人才对两网专业化经营更显得尤为重要。信息行业现在需要既懂技术又懂市场,既懂行业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熟悉市场的营销领域专业知识、掌握通信产品和业务的模式,还要具有较强的营销战略策划及开拓创新能力。在人才管理上,实行岗位优化,充分发挥员工的能动性,尊重员工的意愿、理想,并根据自身的素质和专业技能进行岗位优化配置,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能。对那些考核和业绩不符合岗位要求的员工,进行专业教育培训,优化其职业技术水平,提高职业素质。只有做好完善的人才战略体系,才能引进优秀的人才,并能防止人才流失,为企业发展储备更多的多元化管理人才,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引领企业迈向国际性,并立于世界不败之地。
第三篇:论人才猎头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论人才猎头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为积极响应并坚决贯彻执行人力资源和劳动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体系建设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培育和营造诚实守信服务的人力资源市场环境的政策执行。唯仕旗分析总结了一个规范的人才猎头公司的操作流程应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分析客户用人要求:与客户详细沟通招聘职位需求,真正了解客户需要的人才素质;同时最大程度了解客户的各个方面,力争能与该职位的直接上级沟通,以保证候选人能在工作方法、风格等方面和客户相吻合。
2.提供项目建议书:通过了解到的客户情况,结合猎头公司的实际,提交项目建议书,包括对职位的理解、搜索的目标和渠道、相关建议等。
3.签约、人才搜索、甄别: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开展搜索工作,并对初步合适的候选人进行面试、测评等相关工作,确保搜寻到合适的人才,在征得候选人同意的基础上进行背景调查,以保证资料的真实性。
4.人才推荐:将候选人的相关情况、背景调查的资料及专业咨询顾问的评语形成候选人报告,与客户讨论、确认,并安排面试。
5.人才到位及后续服务:在双方接触的过程中,充当中间人,确保候选人的顺利到位,并作好项目的后续服务。
猎头公司属于咨询行业,这一点很多客户不清楚,而很多猎头公司也由于市场的问题或本身的认识问题,并未意识到自己也是咨询公司,这就直接导致了许多猎头公司在操作具体项目时的简单、不专业、急功近利,不能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只能片面迎合客户的需求,“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或者跟着国外的比较成熟的理论亦步亦趋。所有这些和国外猎头公司均有很大差距,而最大的差距就表现在具体的规范性的操作上。笔者认为,在当今中外猎头行业同台竞技的形势下,本土猎头公司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要抓紧时间锤炼核心竞争力:超强的搜索能力和出色的甄选能力.而“唯仕旗”就是凭借自身的综合实力、良好的诚信服务体系和完善的客户服务管理,积极参与推进建设领域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标准化建设。建立诚信服务制度,开展诚信业务,争做诚信服务示范机构;坚持务实创新、诚信专业的品质化服务,正不断努力发展成为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最具专业和实力的人力资源服务提供商。
第四篇:论企业战略定位与核心竞争力
论企业战略定位与核心竞争力
战略定位就是将企业的产品、形象、品牌等在预期消费者的头脑中占居有利的位置,它是一种有利于企业发展的选择,也就是说它指的是企业做事如何吸引人。著名的战略学专家迈克尔·波特早在1980年前的著作《竞争战略》中就指出了差异化战略是竞争制胜的法宝,他提出的三大战略:成本领先、差异化、专注化都可以归结到差异化上来。差异化就是如何能够做到与众不同,并且以这种方式提供独特的价值。这种竞争方式为顾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为市场提供了更多的创新。
核心竞争力是美国战略管理学家普拉德与哈德在1990年《哈佛商业评论》中的“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提出的。他们认为,随着世界的发展变化,竞争加剧,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企业的成功不再归功于短暂的或偶然的产品开发或灵机一动的市场战略,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基础上的企业技术、产品、管理、文化等的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仿效、并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只有具有核心竞争力,才能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保持长盛不衰。
正确的战略定位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这两个因素也是左右企业能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西南航空主要是通过是通过差异化来进行战略定位。其67%的飞机能在15分钟内完成乘客登机、加油、起飞等一系列在其他航空公司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西南航空采用明确的市场定位,公司只开设短途的点对点的航线。时间短,班次密集。一般情况下,如果错过了西南航空的某一趟班机,完全可以在一个小时后乘坐西南航空的下一趟班机。同样为了节约时间,西南航空的机票不用对号入座,乘客们像在公共汽车上那样就近坐下。
这么多年来,有没有航空公司想要模仿西南航空?有,但是很多航空公司模仿都没有成功。它们买了同样的飞机,建立同样的网络,但是为什么不能成功模仿,因为它们无法模仿西南航空的组织能力。在人员的招聘方面,其看似“近亲繁殖”的招聘方式实则有利于员工之间的关系融洽,有利于维护组织的稳定性。这种差异化、低成本动作是西南航空的取胜之道,同时也是其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海尔公司以其良好的服务口碑为消费都所认同。曾记得有同事提起过他家的冰箱出了故障,打海尔客服热线被告知维修及运费要花费两周左右时间,当时海尔免
费向他提供了新机使用,这使他颇受感动。后来他家所有的家电都变成了海尔品牌。这便是海尔在竞争激烈的家电行业中以差异化服务来赢得客户,并为消费者所认可。为什么海尔的客户服务是最好的?因为化的客户服务概念是从里到外、从上到下、从高到低,全部贯穿其中。客户反应是海尔最终目标。
海尔的核心竞争力则体现在其绩效管理与经营战略、人力资源政策的相匹配。海尔的绩效管理通过目标的设定及绩效管理的透明化来实现的。它的绩效是它的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海尔绩效评估的指导原则是公平、公正、公开。公平是赛马的原则,它不相信伯乐相马,而相信赛马,跑到前面的就是成功。管理者的升职和降职是每个月都要发生的事情,你输了就要卫生局,赢了就要升。除了最高管理层如张瑞敏以外,其他的员工每个月的管理绩效评估全部公开。海尔有内部的“法庭”,你如果觉得绩效评估不合理可以申诉,而这个“法庭”是由公司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不同资格的人组成的。
在经济全球化使国际竞争延伸到国内市场这一新的竞争态势下,市场竞争尤其是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争夺将更加激烈和残酷。如果企业没有自己的战略定位或者定位不正确,不仅原有的核心竞争力难以保持,还会导致核心竞争力的衰退以至丧失。企业只有确定好自己的位置,才能从容地迎接挑战,获得无限的发展机会,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第五篇:论企业财务管理与核心竞争力
论企业财务管理与核心竞争力
一、引言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使企业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这是每个企业的领导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与许多因素有关,例如财务管理、技术创新、企业文化、企业制度等等。本文主要从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阐述财务管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的重要性以及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经常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分析。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范畴与识别
核心竞争力是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殊利益的一种独有技能或技术、核心竞争力的特点:一是能更好的实现客户所看重的价值,二是核心竞争力为企业所特有;三是具有延展性,能够同时应用于多个不同的任务,使企业在较大范围内满足顾客的需要,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企业的财务管理、战略管理、企业的研发能力,营销能力等。
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核心竞争力的较量。识别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能否构建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前提。
首先, 核心竞争力应当能够实现顾客所看重的核心价值或核心利益。
要识别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弄清:顾客愿意付钱换取的究竟是什么;顾客为什么愿意为某些产品或服务支付更多的钱;哪些价值因素对顾客最为重要, 也因此对实际售价最有贡献。
经过如此分析, 可以初步识别能真正吸引顾客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 核心竞争力必须具有与其他相关企业的竞争差异。企业培育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是竞争对手短期内难以模仿、不能轻易获得或建立起来的能力, 只有这样, 它才能使企业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
再次, 核心竞争力能够让企业拥有进军更广阔市场并取胜的潜在能力, 能够给企业发展提供很大的延展空间。企业能够在核心竞争力的支撑下, 容易进入其他产品领域, 实现多元化经营的规模经济。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
财务,是企业在创造和提高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必须拥有、占用、消耗和回收财产,这些经济业务的发生,就是财产在企业的运动。
在商品经济社会,财产的货币表现就是资金。因此,财产在企业的运动过程就是资金运动过程。企业所有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和提高经济效益,这就表现为资金运动的结果。
企业财务管理是以企业财务活动为对象,对企业资金实行的决策、计划和控制。对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有利于完善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有效地指导财务管理实践;科学地设置财务管理目标,有利于优化理财行为,实现财务管理的良胜循环。
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资金筹集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及其分配管理以及成本费用管理。管理的基本点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资金运动的客观规律,对企业的资金运动及其引起的财务关系进行有效的管理,其中以财务决策为管理的核心。
1、资金筹集管理
企业的资金包括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企业是遵照国家法律和政策的要求,从不同渠道,用不同的方式,按照经济核算的原则筹集资金,从数量上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同时要考虑降低资金成本,减少财务风险,提高筹资效益,以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
资金筹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一项最基本的的管理内容,而筹资决策又是筹资管理的核心,因为筹资预测是为筹资决策服务的,而筹资计划则是筹资决策的具体化。
筹资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筹资渠道、筹资方式、筹资风险和筹资成本等问题,要求确定最佳的资本结构,选择最合适的筹资方式,并在风险和成本之间权衡得失。
l筹资决策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 预测企业资金的需要量,估计筹资额度。
② 规划企业的筹资渠道和资本结构,合理筹资和节约使用资金。
③ 规划企业的筹资方式,使筹集的资金符合实际的需要。
④ 确定企业的资金成本和资金风险,使企业获得最佳收益,并防止因决策失误而造成的损失。⑤ 保持一定的举债余地和偿债能力,为企业的稳定和发展创造条件。
2、投资管理
企业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证券投资和对其它企业的直接投资。投资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严格的投资管理程序,充分论证投资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在收益和风险同时存在的条件下,力求做好预测和决策,以减少风险,提高收益。
企业筹集的资金投入到生产经营中去,用于购买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便形成对内投资;用于购买其它企业的股票、债券,或直接投资、形成对外投资。
无论是对内投资或是对外投资,在做出投资决策时需要考虑的问题,主要是投资对象、投资时期、投资报酬和投资风险,力求选择收益大,风险小的投资方案。
投资决策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① 预测企业的投资规模,使之符合企业需求和偿债能力。
② 确定企业的投资结构,分散资金投向、提高资产流动性。
③ 分析企业的投资环境,正确选择投资机会和投资对象。
④ 研究企业的投资风险,把风险控制在一定限度内。
⑤ 评价投资方案的收益和风险,进行不同的投资组合。
⑥ 选择最佳的投资方案,为实现企业整体目标而服务。
3、运资金管理
营运资金是企业对全部流动资产的投资,净营运资金是指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余额,因此营运资金的管理既包括流动资产的管理,又包括流动负债的管理。
营运资金在企业中占的比重很大,其特点是周转快、容易变现。它是企业资金管理的重点。企业对营运资金的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① 既要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保证资金的供给,又要挖掘资金潜力,节约使用资金。
② 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③ 合理配置资金,妥善安排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率关系,既要防止流动资产的闲置,又要保证有足够的偿债能力。
4、利润及其分配管理
它包括企业销售收入管理、利润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其基本内容是要认真做好预测和销售决策,开阔市场,扩大销售,确保贷款回笼,认真做好利润预测和利润计划,确保利润目标的实现,并合理分配利润,确保各方面的利益。
企业利润的分配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利益和股东的收益。企业应一方面通过降低成本、减少风险,扩大企业内部的积累,保留更多的盈余进行各种新的投资;另一方面,也要考虑股东的近期收益,发放一定的鼓励,以调动股东的积极性。
利润分配决策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① 分析企业盈利情况和资金变现能力,协调好企业近期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关系。
② 研究市场环境和股东意见,使利润分配贯彻利益兼顾的原则。
③ 确定股利分配政策和股利支付方式,使利润分配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发展能力。
④ 筹集股利资金,按期进行利润分配。
财务管理中的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和利润分配决策三个内容是互为因果,相互联系的。有了较好的筹资决策,就会有较多的投资机会和较低的投资成本,以及有较多的收益提供分配;有较好的投资决策,就会实现较多的利润,提供较多的资金;而有了较好的利润分配决策,就能调动投资的积极性,创造更多筹资途径和投资机会。所以,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必须把几个内容联系起来,加以统筹安排。
5、成本费用管理
成本费用反映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耗费。合理降低成本费用,对节约资金、扩大利润具有决定性意义。它的管理内容包括成本费用的目标管理,成本非同的计划管理和成本费用的控制。
成本费用是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它是一项同财务管理、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相并列的综合性管理工作。
四、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与现代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与原则
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企业组织资金运动、处理财务关系的基本准则。它是人们从企业财务活动实践中总结出的、体现财务规律的行为规范,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行动指南。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的财务管理之间有着重要的并且密不可分的关系,确定企业财务管理原则必须从如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入手,笔者认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依法理财原则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法制经济的核心是建立并维护一个公平竞争的经济秩序。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只有在公平竞争的的条件下,社会的经济资源才可能得到最有效的、最充分的运用,社会经济才能持续、健康的发展。
如果没有或缺乏必要的经济运行法规,势必引发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出现不正当竞争的局面,造成社会经济资源的浪费,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损害。
2、系统原则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部分有机结合而成的整体。财务管理是企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本身又由筹资管理、投资及营运管理、收益分配管理等子系统组成。
为此,要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就必须从财务管理系统的内部和外部联系出发,从其各组成部分的协调和统一出发,运用各种理财方法,在动态中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这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3、计划原则
做事需“胸有成竹”,这就说明了计划的重要性,一个有竞争力的企业在进行重大投资行动之前都必须有可行的财务计划,即进行计划管理,对影响企业财务活动及财务关系的各种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预测财务前景,妥善编制各种财务计划,并及时控制和调节计划的执行,以提高预见性、防止盲目性、增强应变性,避免或化解风险,促进企业经营目标顺利实现。
4、协调平衡原则
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由各个相互联系的环节构成,只有个环节协调平衡,动作一致,才能实现其财务目标。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的存在,不平衡、不协调、不一致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为此,企业必须对财务活动中存在的不平衡、不一致的因素加以影响或调节,以求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在协调平衡中进行,这就是协调平衡原则。
企业的协调平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 资金数量在动态上保持平衡
我们知道,企业全部资产的价值等于企业全部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和,这是一个必然恒等的关系,这反映了资金的静态平衡问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不仅要保持资金的这种平衡,更重要的是努力保持资金收支在数量上和时间上的动态平衡,即资金收支在每一时点上的协调平衡。
② 收益与风险协调平衡
获取收益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要求,但是市场经济的多变性、不确定性及未来情况的难预测性导致了风险的存在,使企业在获取经营收益过程中承担着这种风险。
稍有不慎,企业就可能在市场竞争的海洋中触礁沉船。这里讲的风险是指企业获得预期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是一种客观存在。一般讲,企业承担的风险大,则收益也大,企业承担的风险小,则收益也小。收益与风险协调平衡原则要求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尽可能对产生风险的各种因素加以充分估计,预先找出分散风险、化解风险的措施。
如在筹资时,可以从多渠道、多种方法获取资金;在投资时,认真分析影响投资决策的各种因素,科学的进行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既要考虑投资项目的报酬,也要考虑相应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