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以全新理念建和谐企业

时间:2019-05-12 16:14: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01 以全新理念建和谐企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01 以全新理念建和谐企业》。

第一篇:01 以全新理念建和谐企业

以全新理念建和谐企业,靠科学管理铸精品工程 8 建优质工程,树千秋丰碑把精品留在当代,把承诺告诉未来青春和精品一起闪光,光荣与梦想共同创造5 建设优质工程,创造优良信誉文明人建文明工地,优秀人建优秀工程3 以人为本抓管理,安全永恒记心中事事落到实处,安全有备无患

1创平安人人动手,构和谐处处包容

第二篇:以全新的理念做好设备管理工作

以全新的理念做好设备管理工作

设备使用状况良好是企业正常生产的基础,良好的管理是发挥设备效能的前提。目前我国企业设备管理多实行单位领导分管下的专门管理部门负责制,这些部门一般只负责设备的购置,使用和后期管理,仍然采取的是由生产使用部门、维修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各管一段”的分散性管理模式,缺乏统一组织和管理,不利于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因此,当前企业需要探索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运用现代设备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

树立全过程管理的理念

企业设备的管理,是一个从论证到报废的不间断运动过程,即从调查研究、编制规划、计划、论证选型、订购、验收、安装调度、使用维修、改造到折旧处理及报废处理的全过程。全过程管理,就是根据设备管理是一不间断过程这一基本特征提出的,它既是一种管理思想,同时又是一种管理方法和手段。

1.设备的全过程管理是分散管理的发展和提高,是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们应当看到,设备的不间断管理过程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这种内在规律性的反映就是设备管理的科学性。而这种科学性的认识、实践和发展的过程,则构成了单位设备的管理艺术。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设备管理还仅是融于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资产管理及财务管理等各方面管理中的一项内容,还没有形成一个专门的学科,没有树立相应的科学管理理念。因此,各企业的设备管理部门人员,一方面要解放思想,开阔眼界,引进吸收国外成熟、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并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另一方面要开拓创新,积极探索适合国内企事业单位现状、符合现代化要求的设备管理方法。政府有关部门也应组织设备管理的专家,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和已有的实践经验,尽快编著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设备管理学,以促进设备管理的发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2.设备的全过程管理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全过程管理的目的,就在于提高设备的利用效能,由此一方面达到设备利用率的最大化,在使用过程中实现节约,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设备的制造,从全社会范围内实现节约。目前由于管理上的“各自为政”,不仅在各单位之间设备不能共用共享,就是在一个单位内部也很难做到“资源共享”,造成重复购置下的大量闲置,形成极大的社会资源浪费。因此,从政府有关部门到各单位,都应当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高度来认识树立全过程管理理念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建立健全设备全过程管理的体制

全过程管理,是对设备一生的管理,包括前期管理、使用维修保养管理和报废处置管理。体制是管理的基础,全过程管理的体制应该达到这样一种效果单位内部能够统一组织和协调,各部门之间既有明确分工又有紧密联系,部门界限消除,资源配置优化且实现共享,管理和使用紧密结合,有监督有反馈,层层有人抓,件件有人管,设备经常保持良好技术状态设备效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结合我国设备管理的现状,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全过程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做到从前期论证到最终报废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都有责任人都能进行追溯,即责任的可追溯性;建立科学、完善现代化的管理流程,能追踪设备每一时刻的所处位置价值状况、使用性能和利用状态等。

1.明确各部门的管理职能。

设备管理一般涉及采购、资产管理、生产和维修保养等部门,有的单位采用的还是传统的分散管理,有的单位则将除使用外的职能都归于一体,成立“设备管理中心”,后者是前者的发展,是设备科学管理的内在要求,应当成为一种方向。但无论采取那种方式,明确职能、建立健全责任制都是必须的。设备的前期管理是指设备计划、论证、购置、安装的管理。有关研究表明,设备前期管理决定了其寿命周期费用的90%,设备安装定位时,未来问题的70%已被确定。设备的后期管理是指设备的使用、保养,维修、调配和报废等管理工作。设备的后期管理对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和提高设备利用率有着重要影响。

2.建立完善的管理流程。

流程管理是现代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设备的全过程管理也着重体现在流程管理上。在设备的前期管理中,要建立包括计划的提出、纳入规划、计划论证、采购招标、验收和安装等在内的流程管理程序,任何部门都不得跨越流程添置设备。而且每一个子系统中也都要有相应的流程控制,如招标中必须经过由使用部门、管理部门和技术专家组成的市场考察小组考察,必须有三家以上参加投标,必须有单位法律事务部门、合同管理部门等参加并签署意见等。在使用和维修保养管理中,应建立使用人员必须按设备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操作规则操作的制度,维修保养的日常工作计划和突发性故障的排除工作流程和制度等。在设备的报废处置方面应当建立提出,鉴定、审核、批准的控制流程,做到既不让设备“超期服役”,又不让设备“提前退役”,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

3.加强设备的档案管理。

设备档案指反映各种设备运动变化过程的档案,是在设备的购置、验收、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以及报废等全过程中形成的。根据我国各单位的实践及国家有关规定,单位设备档案管理应采用集中统一管理模式。这里的“集中统一管理”一方面是指将设备从购置到报废全过程中形成的材料集中统一保管在档案部门,由档案部门对其进行管理,另一方面是指档案部门要将设备档案作为一个独立的分类进行管理。这里的关键问题是一是入档设备的起始点,是以价值还是以其稀缺性或其它指标;二是入档的内容,是仅限于设备的基本情况,如设备类型、购置日期、价值、使用部门等,还是要求其购置过程材料、使用说明以及其它随机文件等全部材料;三是入档的工作流程,各部门的义务;四是查阅档案的权限和销毁档案的权限等。这些问题都必须在设备管理制度中加以明确。

4.引入现代设备管理手段。

建立设备管理资源电子数据库,采用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开发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是设备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要将设备管理的各个方面集成为一个规范化的体系,形成科学、高效的设备管理机制,使设备管理工作得到高效能的组织和实施。实现信息共享,从静态管理转向动态跟踪和分析,达到设备物质形态与价值形态管理相统一的目标。简化日常事务处理,快速高效地处理设备管理中的各类账表。为设备投资和技术改造提供经济分析和论证依据,提高设备投资的科学水平。

例如,在设备管理中引入条形码技术。条形码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融编码、印刷、识别、数据采集和处理于一体的新兴技术,是迄今为止最经济、实用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它可以实现快速、准确的数据采集,一张小小的条形码,即可将过去设备管理必须填写的一式三份的设备管理卡片及相应的标有名称、型号、编号、分类号等的标签取代,且条码输人的速度是键盘输入的5倍,误码率低于百万分之一。其灵活实用,既可以作为一种识别手段单独使用,也可以和有关识别设备组成一个系统实现自动化识别,还可以和其他控制设备联接起来实现自动化管理。只要用扫描器一扫,并通过建立的相应数据库和相关的软件就可以实现对账、下账和盘点工作,速度快,操作简单,正确率高。

总之,设备的全过程管理是一个全新的理念,需要人们去不断地探索,以提高设备的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从而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第三篇:构建和谐企业基本理念

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又一个新阶段。中国各大中型国有企业,由其肩负的社会责任所致,必须努力构建和谐企业,加快企业新的发展。而构建和谐企业,就要保证生产经营、基层民主、企业文化、职业发展等各项工作的协调并进,这无疑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艰巨的系

统工程。要构建和谐企业,工作千头万绪,首要的便是要认真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树立促进和谐企业建设的基本理念。

一、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1、企业的一切要取决于职工的劳动和创造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应该是企业一切工作的根本指针。在构建和谐企业的过程中,所有工作都要着眼于人,也就是怎么样盘好人、盘活人、盘顺人。

为什么在企业一切工作中,也要努力贯彻“以人为本”?这是因为,从实质上说,企业同其他所有的社会组织一样,是一个人群及其附属的物质技术条件的集合体,因此企业的一切归根到底都是人创造的,也是为了全国人民(当然首先也是为了人民一份子的企业职工)的。舍弃了职工这一最重要构成要素的抽象的企业,就只剩下一堆机械、厂房和土地,还有就是企业运行的全部制度(而制度在离开了人的情况下,是没有任何价值、没有任何基础的)。这些物质资产及制度体系,没有了职工的劳动,别说休想养活任何一个人,就连它们自己都“养”不活——无人劳动时,机械就会生锈烂掉,厂房迟早要倒塌,制度连废纸都不如。

因此事情的真相应该是,广大职工借助这些物质技术条件,在特定的制度框架内从事各种劳动,实现了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各种转换,创造了产值(产值中又包含弥补劳动的消耗、物质和能量的转移,还有就是利润、税收及上缴的全部费用)。由此不难理解,是整体意义上的职工自己养活了自己(不排除个别职工的劳动的价值连他自己也养不活),并通过工资以外的价值在养活企业、国家及社会。

依照现代管理理念,不论什么类型的企业,职工就是人力资源,其中的塔尖部分还是人力资本。既然是资源,或是资本,就必须受到尊重,受到善待。除非我们逆世界潮流而动,不认为职工是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

对于正在力争成为新型工业先锋的中国大中型国有企业来说,可取的认识就应该是:企业的所有职工,既是雇员,又是资源。作为雇员,有义务为企业创造价值,否则应视为职工自动离职;作为资源,有权利得到必需的权益保护和劳动回报。

进一步说,真正到位的以人为本,还要保证企业的每一技改举措要有利于发挥人力资源优势而不是相反,我们千万不能重复早期资本主义“机器排挤工人”的现象(实际上我们已经出现了这样的势头)。在企业必须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时,应该提前培训职工,使之适应新的生产流程需要,而不致造成职工因不能掌握新技术而被企业淘汰。这既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性质要求的,也是国际社会以人为中心的新发展观所规定的。

2、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要与全体职工共享

站在全人类而不是某些既得利益者的角度看问题,那么我们就必须信奉这样的原则:现实中的人是普遍具有利益诉求和机会主义倾向的,这种诉求对每个人没有高低之分,不能认为“高贵者”或“社会精英”应该实现利益最大化,而“卑贱者”或弱势群体天生就该被淘汰或者被社会遗忘。也就是从普遍的社会公平正义出发,绝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去满足另一分部人的利益,更不能听任以多数人利益的损害来形成少数人利益的急剧增长或滋生“特殊利益集团”这种极端不公平的局面长期存在下去。

现代企业的薪酬也要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企业年收入不能过多向资本收益倾斜,而应提高劳动回报所占的比例。

2002年以来,中央多次提出必须改变居民收入占gdp比重过低的倾向,在企业同样必须坚决扭转职工工资总额在企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过低的现状。

实现企业发展成果的共享,最重要也是群众要求最强烈的,是要逐步缩小分配差距。国有企业从领导干部到一线人员在内的所有职工基本上都没有直接为企业投资(尽管职工作为一个整体创造的利润大部分变成了投资),因而不论哪个职工都不能分割企业利润,而只能获得以广义的工资形式存在的劳动报酬。受生理构造和智商水平的限制,不同人的劳动投入的质和量并不会有巨大差异。因此在国企内部,职工间的收入差距不能太大。在目前的条件下,企业高收入阶层(以高层管理人员为代表)的总收入以不超过企业人均收入的五倍、低收入阶层的十倍为宜,理想目标应控制在人均水平的三倍左右(瑞典全国最高收入阶层与最低收入阶层的差距也只在四倍以内)。

利益共享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谐社会必须实现社会公正与各阶层间的利益均衡,而公正与利益均衡要以利益共享为基础。构建利益共

享的和谐社会就需要在公平的原则基础上,合理地分配社会经济权益,使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各得其利,共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

3、必须视职工为企业的“上帝”

这是因为,如果企业内部职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他们不去努力工作,不去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即使营销部门对顾客的需求把握十分到位,也是不能真正

落实所谓顾客是上帝的经营理念的。如果职工的能力达不到顾客的要求或职工的能力领域与顾客的需求领域不符,则顾客的需求无从满足。至于如何去满足顾客的需求,那自然是职工努力按顾客的定单从事符合目标顾客要求(包括数量、质量、品种、交货期、交货地点以及顾客能随的价格)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在这一满足需求的长链条中,任何一个环节的中断,便会使得顾客的需求泡汤。

这么一来,问题的结论就自然而然应该为:欲把顾客作上帝,首先必把职工当上帝。职工心情舒畅、有良好的工作生活质量,其价值创造必定很高。既然要把职工当成上帝,那么就必须认真调查职工的需求,企业管理部门和领导人员,必须竭力了解其职工的所思所想、痛苦与欢乐之所在,必须真正关心职工的工作生活质量,透彻地把握职工的事业追求与人生目标,然后根据职工的这些动机来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建设共同愿景基础上的企业文化。只有当企业与职工凝成这样的利益共同体时,上上下下才会齐心协力最大限度地去满足顾客需求,并进而求得企业自身的持续发展。

一个不把职工当上帝,或者实际上把职工当奴隶的企业,我们很难设想他们能真正做到把顾客当上帝。在这一点上,世界一流企业与国内一流企业,有重大差别。

4、对职工的真诚关怀与严格管理的统一

其一就是要真正做到尊重职工、善待职工,关心职工的生活福利和职业生涯成长,切切实实把职工当作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必须随着企业效益(不仅仅是利润)的增长,全面提高职工的工作生活质量(包括工资福利、民主管理权利、进修培训机会、事业成长空间及家庭生活条件)。

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企业要从管理制度、用人机制及激励措施上,全面提高职工的知识水平、工作技能和敬业精神,对所有岗位的职工都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而不可有例外,真正体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高于总经理。“以人为本”的“本”,在更深刻的意义上应该是使职工的职业本领不断上升,使这一“本”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职工永远是企业发展的生力军,而不至于由于职工跟不上企业技术进步的步伐而遭遇淘汰。

在构建和谐发展的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应该努力保证上述两方面的“以人为本”的统一。

具体讲,就是对那些不断想方设法提高自身素质的职工,企业要给予更多的尊重、关心和回报;而对那些甘于现状、不思进取特别是缺乏敬业精神的职工,则必须综合运用经济、制度、契约、思想政治工作的多种手段,催其奋起,而对那些严重丧失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完全不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职工,则必须坚决按单处置。不如此也不能建立并巩固“人尽其能,才尽其用”的优良企业文化,企业争创一流的理念就会彻底落空。

二、正确处理和谐与发展的关系

要实现企业效益的持续增长,首先要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注重企业各方面协调发展,构建和谐企业。以和谐促效益,以效益促和谐,使企业向着良性循环的轨迹发展。单纯追求经济效益,不注重和谐企业的建设,是难以为继的短期行为。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企业和谐也是效益的基础,效益是和谐的保证,两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只有一手抓效益,一手抓和谐,职工的积极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显现,和谐与效益才能同步发展。

因此,在工作中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用和谐理念统领企业发展,要适应新时期的改革与发展的环境,完善企业结构,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大力实现和谐管理,健全企业诚信体系,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把企业做大、做强、做精、做优。

简言之,发展和谐的关系是:企业要发展,需要加强和谐,和谐要在发展中实现,发展要靠和谐来保证。着眼发展,建设和谐。

在这里,我们还需要认清的是,真正的和谐是动态发展中的和谐,是“和而不同”,决不是不允许存在不同观点的争鸣和不同意见的讨论,更不是“我花开后百花杀”般地压制批评、自欺欺人般地掩盖矛盾。现代管理理论强调要大力发展建设性冲突,也属此意。

三、领导率先垂范,全员积极参与

1、领导者要以身体力行的行动为构建和谐企业示范

和谐不和谐,与领导干部作风好坏关系很大。为了赢得广大职工充分的信任和真心的支持,国有企业必须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建立有效的腐败惩防体系。在广大职工的职业生涯发展、工作生活质量普??中国实际攀比发达国家企业经理人的权益。为了更好地建立企业命运共同体,企业领导者要与广大职工同甘共苦,决不能超前享受世界一流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待遇。试想,在一个国际三流甚至不入流的中国企业,广大职工从事着比发达国家企业员工高得多的强度劳动,却只能获得仅及温饱的收入,还时刻面临下岗失业危险,而该企业领导人却拿着国际一流、二流企业高级经理人的薪酬水平,却在大大会小会、各种媒介上号召要广大职工将自己的一切全部贡献给企业,如何能使广大职工心悦诚服、又如何能做到上下同欲、共谋和谐呢?

真正的国际一流企业,如惠普一直奉行“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当企业发生经营情况时,宁可减少企业利润,也不轻易裁人,将困难和危险转嫁给平时努力为企业工作的员工。韩国有些企业的领导人,在企业遭遇困境时,首先做的就是封掉自己乘坐的高档小车,削减自己的收入,甚至自掏腰包保普通员工工资。在这样的企业,倡导上下和谐,“爱厂如家”,就有极强的群众基础。

世界知名经营大师松下幸之助有这样一段名言:“当企业有员工1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的最前面,身先士卒,发号施令;当企业的员工增至10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的中间,恳求员工鼎力相助;当企业的员工达到1万人时,我只有站在员工的后面,心存感激即可;如果员工增至5—10万人时,除了心存感激还不够,必须双手合十,以拜佛的虔诚之心来领导他们。”这段话,是否可以作为中国企业各级领导干部如何对待广大职工群众的座右铭呢?

2、全体职工都要为构建和谐企业尽心竭力

另一方面,构建和谐企业,也是人人有责。

企业是我们大家的企业,谁也不能置身于企业改革发展和争创国际一流的火热实践之外,当一个袖手旁观的看客。

为此,企业从总经理开始的全体职工都必须牢牢树立下列意识:

①工作角色意识。任何人到企业来上班就只能是工作角色,工作起来必须全身心地忘我地投入,上班时间聚精会神干工作,而不能考虑其他任何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②创新意识。将企业的生存危机传导至每一职工,每一职工都必须尽力使工作成果不断翻新,对任何人都要奉行“无功就是过”的法则,不允许有任何形式的懈怠、偷懒。有条件时企业还可让职工在一定的工作时间内,动用企业的资源进行个人的创新活动。

③岗位责任与权利意识。每一职工都应该自觉与所在岗位融为一体,在工作中担负起下列岗位责任:

一是纵向责任(责任向上级和下级延伸),体现的是对企业整体目标的负责。但这种责任绝对不能演变成上下级之间的个人关系。

二是横向责任(责任向相关岗位延伸),为相关工序提供保证,体现企业各部门的共同利益,对这样的认识进一步扩展,则企业任何一个人所获得的经营信息或经营资源,都应该尽快转给有关人员或机构,企业可以给其相应的奖励和利润分成。

根据责权对等的原则,每一职工自进入企业起直到退出工作单位(理论上还可延至退休后),可享有下列权利:

一是知情权和监督权,任何一位在职职工和其他利益相关人,都有权了解企业从战略方向直至领导人日常开支的情况,有权对掌管企业资源的各部门进行监督,制止“暗箱操作”和“黑金行为”。

二是享受收益权和获得尊重权,企业利润归根到底是由广大职工创造的,只有享有相应的回报并真正体会到主人的感受,职工的积极性才能历久不衰。企业必须尊重每一职工的人格,以适当方式认可职工的劳动价值,决不能在与职工相关的问题上对职工置之不理。

三是寻求保护权和索赔权,企业应保障职工的人身、财产、名誉安全。所有职工特别是领导者必须牢固树立职工健康无价、尊严无价的观念。职工在工作中如果不是由本人有意为之而受到了伤害,企业或伤害者都必须作出相应赔偿。

四、协调和理顺各种劳动关系

1、理顺职工与企业或劳动与资本的关系

我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现代市场经济,绝不应重演古典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必须也有条件在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认同“劳资”双方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政治基础上,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劳资”和谐关系。我国新民主主义时期在私营企业中成功实行的“劳资两利”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现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劳资两利”的原则仍然是适用的。

从企业的实际来看,应在不同类型的单位创建各具特色但都能有利于“劳资”利益协调、关系和谐的内部体制和机制,如利润与工资相互制衡机制,合理、规范的职工聘用与解聘、奖惩与升降规章制度,职工民主参与企业管理和监督的体制机制等。从企业以外的社会层面看,既要重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更要切实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尤其要更加关注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和帮扶。

2、加大力度改善干部与群众的关系

目前中国多数国有企业干群关系肯定是不够和谐的,有些单位的干群关系甚至可以说是相当紧张,已到了十分危险的边缘。在干部群众之间互信不足这一现象中,主导的方面应该是群众不信任领导。领导和工人收入和待遇差距越来越大,而且分配政策和方案基本上又是在干部主导下制定的,就更导致工人和领导的思想、利益的对立和冲突,若不能正视这一现实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扭转,最终必然导致干群矛盾的激化。

和谐企业的建设如同和谐社会的建设一样,其基本的理论前提就是全体成员的基本权利和价值取向的总体平等,所有人员有着共同的利益,向着一个目标奋斗。丧失平等、没有共同目标,则不可能建立任何方式的和谐。因而不论是全社会还是整个企业,都要以不同方式凝成命运共同体——人人尽力为社会、为企业创造物质和精神的财富,同时又能普遍得到社会和企业的尊重和关爱(真正实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领导要得到群众的信任要付出许多努力,但是要毁掉这一信任只要一日之功,所以领导要洁身自好,提高领导者在群众中的威信,关键是要提高领导者的自身素质。千万不要把群众赋予的权利滥用,特别是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一定要慎重行事,应严格按制度要求行事,如果抛开这一切独断专行,信任危机就一定会发生。

牢牢树立上述理念,并将之贯彻在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的全部工作中,就一定能把企业建成各方满意和谐企业,也一定能促进企业各项工作的持续协调稳定发展。

第四篇:构建和谐企业 塑造和谐理念

构建和谐企业 塑造和谐理念

什么是和谐社会呢?胡锦涛总书记给了很好的诠释。他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诚然,和谐企业除应具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外,还应根据自身发展的价值目标融入四个文化理念。这是和谐企业文化内涵所必需的,也是和谐企业的着力点。和谐理念是和谐企业价值目标的文化内涵和着力点。和谐企业作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价值取向与和谐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要构建和谐企业,首先就要求我们要清楚和谐社会的文化内涵。

第一,企业与职工利益关系的和谐。从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来说,企业与职工的关系就像企业是社会的细胞一样,职工作为企业的细胞,它是企业发展之本。职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相互依存,又相互作用。企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职工的努力工作,职工自身价值的实现又离不开企业的发展壮大。因此,要维护、发展和实现职工利益,就必须要通过建立健康和谐的企业文化、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导向、公平有序的竞争机制体系,努力将职工良好的意愿融入集团公司的发展目标中,形成企业尊重关爱职工、职工乐于奉献企业的团队精神。同时,根据集团公司“关怀、公平、忠诚、责任”的核心价值观,结合集团公司的择优人才、依靠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和尊重人才的人才理念,大力实施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战略,不断激发职工的创新创效热情,营造干部职工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干大事、不出事的环境,使职工在改革改制中受益,在企业发展中得到实惠,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与改善。

第二,企业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企业的和谐,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而要促进和谐发展,强化企业的文化特色非常必要。一个企业要想使生产、经营、管理、人文思想尽可能地服从、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就必须要积极地把自己的经济、文化活动融入到地方发展的全局之中,为地方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这就需要我们从企业文化的认知度入手,不断增强干部职工依法经营、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加强企业党的建设、两个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并在职工中广泛开展“三德”教育,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形成团结友爱、平等互助、共同发展的共识氛围。同时,在市场竞争中,要坚持黄金集团公司大一统的营销策略及“让尽可能多的个人和尽可能大的范围因黄金集团的存在而受益”的终极目标,切实维护企业与客户、企业与竞争者的和谐,积极为客户提供优良的产品、优质的服务,并通过与竞争企业以及省市政府、社会各界建立良性的合作关系,努力形成经营有序、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多方共赢的和谐局面。

第三,职工与职工人际关系的和谐。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关键是要抓好企业文化稳定功能的发挥。职工是企业的主体,构建和谐企业重要的是要处理好职工之间的关系,职工间和谐相处、诚信相待是企业和谐的稳固基础。如果职工之间没有良好的和谐关系,企业就会失衡,发展就会停滞僵化。因此,要建立职工间良好的和谐关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努力创新机制,丰富载体,推进两个文明创建、企业文化建设和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同时,通过集团公司组织的各类文化、体育、学习培训、技术练兵、帮扶帮困活动,吸引职工在教育中自觉陶冶道德情操,提高自身文明素养,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融洽人际关系,促进团结和谐,使职工之间真正形成互尊互爱、坦诚相处的良好氛围。

第四,人、机、环境关系的和谐。人、机、环境的和谐统一是企业和谐的重要条件,也是企业张扬个性与文化特色的必然要求。企业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保证国家各项安全生产方针在企业的落实,维护职工生产生命安全是企业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只有人、机、环境的和谐互动,才能保证企业的和谐发展。企业应不断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同时,通过建设安全文化,健全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开展有效的文化生态环境教育,引导职工树立维护生态安全的责任意识;加大环保治理,保护企业内外周边生态环境优化,真正实现人与环境、企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和谐理念作为和谐企业价值目标的文化内涵和着力点,不但对促进企业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企业与职工利益关系的和谐、职工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人、机、环境关系的和谐有重要作用,对企业生产力的进步和提升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构建和谐企业,进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流企业靠厂长,二流企业靠制度,一流企业靠文化”。企业快速发展的背后,企业文化建设尤显迫切。为此,江苏济川医药集团在建设具有济川特色的企业文化过程中,提出了用三年时间构建“和谐企业”、共创“五感”、提升“三力”的企业文化建设目标。

构建“和谐企业”,符合企业和全体员工的根本利益。企业与员工是休戚与共、荣辱相连的共同体,只有建立和形成“团结友爱、和谐融洽、安定有序”的内部良好关系,才能使团队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在构建“和谐企业”的过程中,我觉得应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寻找一个着力点。为此,我们提出了把“共创五感”作为建设“和谐企业”的主要内容,着力培育员工的“归属感、成长感、成就感、自豪感、责任感”,激发和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提升团队的“三力”,从而实现员工与企业“共赢”。

“归属感”源于企业“家”的环境氛围。员工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将对企业高度的信任和深深的眷恋,表现为团队意识、个人能动性体现,从而达到员工价值观和企业价值观的高度统一。自觉把企业这个平台作为个人事业发展的最佳选择。

“成长感”表现在自身努力和团队协作下,实现个人与团队不断进步的过程。我们要坚持打造学习型企业,提高员工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鼓励全体员工在企业平台上、在和谐的工作氛围中,通过组织的培养和个人的努力奋斗得到持续成长,实现个人与团队的不断进步,让成长感看得见、摸得着。

“成就感”体现在自我价值的实现。我们十分注重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的双向激励。通过即时激励,充分发挥员工潜能,鼓励员工追求个人价值和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使全体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业绩、体现价值、赢得尊重。

“自豪感”表现为一种强大的精神源泉。我们要让全体员工为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辉煌成就而自豪,要让全体员工为济川“培育百亿规模、争先百强企业、铸就百年品牌”的宏伟愿景而自豪。

“责任感”体现为企业和员工履行各自义务的一种价值取向。责任感要求企业和每个员工真正做到对自己负责,对公司负责,对社会负责,表里如一。襟怀坦荡,为经济发展甘做奉献。责任感使员工对待工作的任务,能够主动、自觉承担更多责任,体现的是企业员工的使命感,反应的是工作激情、动力、压力和价值。

同时,讲“和谐”与制度化建设和执行是相辅相成的。制度建设就是建立秩序。制度执行则要持之以恒的执行。所以,倡导“统一、规范、严格”的制度,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制度化平台,这才是企业和谐的最高境界。

和谐,是企业的精髓。我认为,要做一流的企业,没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不行。光谈“和谐”不落实到具体目标、举措也不行。当然,企业文化建设任重道远,远非三年五年就能实现的。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思路,找准切入点,并把“让企业文化理念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并自觉自愿遵从”作为最终的检验标准,从而以企业文化推动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xxxx

第五篇:全新城市发展理念

全新城市发展理念

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绿色、创新、共融”

2008年青岛综合分析了当前新城发展趋势,通过解读国内外新城发展案例,综合考虑自身环境和资源特点,提出以“生态”和“创新”作为自身发展主题,倡导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紧凑集约的发展模式,倡导生态理念,以“绿色、创新、共融”作为新城区发展的核心理念。“绿色”主要体现为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和精明增长的发展模式;“创新”主要体现为科技兴区和提高自主研发水平;“共融”则更多地体现为新城区的人文关怀与和谐共生。

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是实现青岛参与新一轮城市之间竞争,打造区域融合、空间拓展、产业优化、环境美化的生态新城的战略平台。依据这一目标,青岛全面贯彻“全方位、多元化”的理念,在产业创新、空间创新、环境创新、制度创新、经营创新等多个方面寻求突破,高科技产业与高端服务业、高品质环境相结合成为未来新城区发展的显著标识。

产业发展上,本次规划依托青岛产业等的外向型特征,以IT、IC、生物制药、海洋科技、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承接第三次全球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积极发展现代服务外包产业,吸引国际知名科技企业研发总部进入。同时,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形成全市科技创新的“枢纽”,建立青岛的大湾区科技创新体系,参与国际竞争,融入全球产业版图。

空间发展上,本次规划兼顾地区内独特的资源禀赋和现有发展基础,在“海·岛·湾”的区域空间构架下,采用“生态经络,湿地岛链”的空间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发展引擎为核心,按照“内外并举”的发展模式,形成“一核、两带、三岛群、多园区”的岛链状空间发展格局。依托盐田水系整治和生态安全要求,规划用地布局形成“岛”状特征,以快速交通和生态网络为纽带,串联东部创新岛群、中央科技岛群、西部创智岛群,各岛群内组织多个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

下载01 以全新理念建和谐企业word格式文档
下载01 以全新理念建和谐企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和谐社会理念创建和谐公安机关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这每一项内容都对公安工作提出了新......

    领会精神 把握实质 以和谐理念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领会精神 把握实质 以和谐理念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一、以人为本,尊重员工文化差异,善于利用文化价值观为企业服务1.以人为本,最起码的就是要从人的本性需求出发来做好管理工作......

    转变执法理念建和谐警民关系

    文章标题:转变执法理念建和谐警民关系2007年3月2日上午10时,公安部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督察长祝春林同志将围绕公安机关执法理念的转变和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等问题接受公安部......

    论和谐理念如何融入物业管理企业(精选)

    论和谐理念如何融入物业管理企业 发布: 2010-5-25 11:04 | 作者: 物业论坛 | 来源: 中国物业教育网 | 查看: 45次 本文提要:构建和谐企业要高度重视文化的传承性,并需要运用......

    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和谐理念

    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和谐理念 一、建设和谐企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倡导“和谐理念”1.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倡导和谐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以人本为理念 构建和谐班级

    以“人本”为理念,构建和谐班级 江苏省高邮实验小学 中学高级教师 吴红香 邮编 225600 联系电话 *** 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教育,一个人只有身处和谐环境,才能获得和谐发......

    树立全新的学习理念

    树立全新的学习理念在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和知识爆炸的新时代,企业如何建设学习型组织,增强集体智慧,提高决策质量,降低决策风险,使各级员工切实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更加......

    建“职工之家” 促企业和谐

    《学习与实践》 2007年5月 第9期(总第87期) 建“职工之家” 促企业和谐 东区邮电局 顾燕 编者按:在今年1月份召开的市公司党委政工会上,几个单位从不同侧面介绍了经验。这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