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工作计划[定稿]
南康市赞贤小学2014年上学期
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和《预防青少年犯罪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促进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为核心,以重点青少年为目标群体,大力开展帮助救助和权益保护工作,加强对重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重点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校园环境和谐稳定。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我校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基本情况及普遍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建立健全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工作档案,找到影响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营造健康成长的社会范围,从学生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帮助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促进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乐于学习。同时,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我校关爱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三、主要措施
㈠健全机制,加强关爱工作的领导。
首先成立关爱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并努力实施工作计划,逐步使关爱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充分发挥班集体作用,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领导小组,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组长:曹开明
副组长:许赋彬黄芑兰王佑
成员:赖健娟方德金杨魏锋罗天波卢致宝张小远李振兴林菲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德育处,由赖健娟任主任。
2、分类建立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档案和联系卡制度。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的底数,分类建立每个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人员对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制度。在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学生家长。配对帮扶教师和学生家长要经常与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谈心,随时掌握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教育帮扶对象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对重点帮扶对象,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在校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
走出孤独和忧郁的阴影,让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和其他在校儿童一样,在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爱护下健康成长。
5、建立健全教师与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的谈心制度。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至少与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不认真、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的“问题”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6、开展人文关爱活动。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7、注重对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班级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二)、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学校、班级要对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学校积极与社会各届联系,争取社会资助,以结对帮扶、捐助等形式,为更多的贫困青少年学生教育帮扶对象提供帮助,确保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三)、不断总结,促进“关爱”工作深入高效开展。学校要不断读对工作情况进行总结,积累经验,以利于今后更深入、更高效地开展“关爱”工作。
第二篇: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工作总结
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工作总结
为充分发挥共青团党联系青少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2011年以来,在县委的大力支持下,团县委积极发挥协调作用,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加强对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开展服务工作,实现青少年教育、帮助和管理工作的新进展,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明确指导思想,加强思想建设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托市、县党代会节点,大力推进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工作的开展,加强对留守儿童等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教育、管理、服务、维权,不断完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组织机构建设,强化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有效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二、明确责任目标,强化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我县五类重点群体青少年服务工作的领导,建立和形成多方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根据我县实际情况,于2011年10月前对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组成进行了进一步调整、充实和完善。各部门成员,明确专人负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领导体制。同时,由团县委积极争取各类资金支持,协调各成员单位按照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开展活动,各部门明确职责任务,充分发挥职能,密切配合,切实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
造出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丰富活动载体,狠抓工作落实
1、加强法制宣传,树立守法意识。团县委组织广大青年志愿者,先后深入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青少年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举办法律知识讲座、普法知识竞赛等活动,坚持教育与防范并重,全面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普法学习,先后开展普法讲座20余场。与司法部门联合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确保法制教育的广泛宣传,切实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2、建立“三位一体”机制,构建预防网络。今年10月份,团县委聘请青法协会专家深入第一中学举行教师法制专题培训,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法制观念,通过加强师德教育,增强了广大教师监督保护在校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及时帮助、引导学生远离犯罪,特别是关注问题学生,定期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状况,及时并给予教育帮助。同时,对家长开展配套法律培训,努力提高家长的法制意识和教育方法,充分利用了家庭这个青少年成长教育的重要课堂,耳濡目染宣传守法意识,以及对学生的法律行为起到有效监督作用,努力打造“三位一体”的法律教育、监督和引导的长效机制。
3、推动希望工程,加强爱心援助。结合各重要节日,组织青年志愿者走进校园、深入农村,为农民工子女和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送去学习和生活用品。深入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向他们宣传党的好政策,并对有困难的孩子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今
年以来团县委开展相关活动20余次,组织志愿者3000多人次,与农民工子女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2600余对,较好的解决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引导问题。
4、强化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团县委积极取得职教中心的支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大力推进多层次培训体系,为闲散青少年群体提供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一条龙”服务。根据自身条件和从业意愿,对青少年进行基本技能和操作规程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和操作技能,今年以来,针对需求开展各类培训8期,培训1200余人次。其次,通过切实有效的培训手段,并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逐步提高新一代青少年的整体素质,促进该群体融入社会的步伐。
在今后工作中,团县委将继续大力开展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扶工作,尤其是针对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群体,将联合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帮教“问题青少年”专业方法,深入推进“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矫正计划”,完善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形成青少年思想教育综合治理体系,为我县快速、稳定、和谐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三篇:重点青少年群体释义
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释义
1.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群体。主要指违反社会规范或者不能良好适应社会生活,从而给社会、他人和本人造成不良影响或者危害行为的6周岁以上(含)25周岁以下(含)青少年。具体包括有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户籍青少年和常住青少年。
其中,针对未成年人,根据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14条、15条的规定,不良行为包括: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吸烟、酗酒;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第34条规定,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具体包括: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2.闲散青少年群体。主要指不在学、无职业的处于失学、失业(6个月以上)、失管生活状态下的6周岁以上(含)25周岁以下(含)青少年。具体包括6周岁以上(含)16周岁 以下不在学的未成年人和16周岁以上(含)25周岁以下(含)不在学、无职业的青少年,尤其注意要包括常住人口。
3.流浪乞讨未成年人群体。主要指应接受机构部门救助的18周岁以下(不含)流浪乞讨人员。具体包括外地籍流入本地流浪乞讨未成年人以及能掌握的本地籍到外地流浪乞讨未成年人。
4.服刑强戒人员未成年子女群体。主要指父母一方或双方,正在监狱服刑在押、在社区服刑(社区矫正)、被强制戒毒或者被判处死刑的6周岁(含)以上18周岁以下(不含)未成年人。
5.流动留守儿童群体。留守儿童主要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户籍地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6周岁以上(含)18周岁以下(不含)未成年人;流动儿童主要指随务工父母到户籍所在地以外生活学习半年以上的6周岁以上(含)18周岁以下(不含)未成年人。
第四篇: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帮教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文秘热线--资深的文秘专业网 www.xiexiebang.com
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帮教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帮助重点青少年健康成长,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项目建设的意见>的通知》,结合我县实际,现就XX年深入推进我县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帮教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和XX精神,以XX为指导,以构建和谐XX为目的,采取县直相关单位对口帮扶相应区域的方式,加强帮教力量配备,不断丰富帮教工作内容和方法,建立重点青少年多方帮教管理系统,定期掌握重点青少年思想动态和行为动态,努力将重点青少年的帮教转化工作落到实处,为重点青少年人群权益保护和违法犯罪预防提供科学决策服务,最大限度减少不安全、不稳定、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平安和谐稳定。
二、工作目标
全面开展重点青少年群体普查工作,积极建立台账制度,实施动态化管理,努力做到底清人明;切实维护青少年群体合法权益,使青少年就学、职业培训、违法犯罪预防、失足青少年教育挽救工作有序进行,未成年人教育、救助和管理
文秘热线--资深的文秘专业网 www.xiexiebang.com
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落实“治未病”工作理念,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富有成效。
三、工作原则
1、坚持疏导、教育、感化原则;
2、坚持灌输与自我教育、监督与正面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3、坚持非强制性原则;
4、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原则;
5、坚持方法灵活、迅速及时原则。
四、工作任务
1、团委牵头组织,协调教育部门与各基层乡村团组织认真做好社会闲散青少年、农村留守儿童的登记造册工作;协调民政部门做好流浪乞讨未成年人的登记造册工作;协调公安、检察、法院、司法部门做好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人子女、有严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青少年登记造册工作。
2、团委协调教育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进行多方关注,通过招募校内外志愿者,积极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帮助他们身心健康成长;教育部门要
文秘热线--资深的文秘专业网 www.xiexiebang.com
制定相关的规定制度,把对他们的教育纳入日常工作中,并在年中岁末对该项工作进行认真考核,确保关爱工作落到实处。
3、民政部门要积极完善流浪乞讨少年儿童保护相关办法,加强对流浪乞讨少年儿童等生活无着落未成年人的救助和对孤儿弃婴的收留抚养、教育管理;要制定具体实施办法,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或采取临时救助措施,加强对生活困难和丧失劳动能力的青年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
4、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部门要充分发挥本部门职能作用,通过开展模拟法庭、案例讲座、以案说法、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青少年解答身边的法律问题,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协调教育部门做好“两法一条例”的宣传贯彻工作,落实好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教服务工作,依法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强化看守所、司法所与家庭、单位、村之间的对接联系,完善对青年刑释解教重点人员的无缝对接机制,认真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安置,解决刑释解教人员在就业、生活、家庭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促使其顺利融入社会。
文秘热线--资深的文秘专业网 www.xiexiebang.com
5、教育部门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团、队组织的作用,认真做好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积极开展面向青少年的各种自护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活动,杜绝辍学生、流失生,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责任单位要充分认识深入推进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教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和要求上来,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承担职责,把部门工作与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
2、健全责任机制。健全完善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教管理工作责任制,将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教管理工作纳入平安建设考核体系,纳入各责任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范围,真正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业务部门协调指导,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3、坚持齐抓共管。强化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牵头单位团委切实负起统筹协调责任,积极主动开展工作;责任单位细化工作责任,制定具体措施,完善工作机制,全力推进,务求实效。
文秘热线--资深的文秘专业网 www.xiexiebang.com
4、严格考核奖惩。加强对责任单位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教管理工作的考核奖惩,对工作扎实、成效明显的,进行表彰奖励;对措施不力、工作落后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查究。
第五篇:关于加强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帮教管理项目的实施意见
共青团
关于加强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帮教管理
机制建设项目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更好地发挥共青团在加强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教管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面的职能作用,组织带领全县各级团组织和团员青年积极投身于创新社会管理、加强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教管理和预防其违法犯罪工作,逐步提高我县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推进我县“转型跨越”的发展进程,现就加强我县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教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种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分步实施、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坚持科学性、合理性、目的性、时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对社会管理创新的系统设计、总体把握,促进社会管理创新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委领导。要始终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整体部署和规划,发挥党委在社会管理、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帮教管理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强化团县委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引导青少年合理正确地参与社会活动,形成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社会安定有效的合力。
2、坚持思想领先。要将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教管理工作的始终。加强对重点青少年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深植根于其内心,并促使转化成为重点青少年群体爱国守法、自觉行动、为实现共同理想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3、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关注青少年的诉求,关注重点青少年群体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在工作内容上尊重青少年的意愿想法,在工作方式上照顾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感受,在工作效果上注重重点青少年群体的评价,切实帮助重点青少年群体实际问题,为他们的成长发展提供长期有效服务。
4、坚持改革创新。要注重研究新情况、提出新思路、解决新问题。通过理念创新、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工作实践创新,不断破解影响我县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教管理工作开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持续推动团县委在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教管理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取得新突破,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我县转型跨越进程做出新贡献。
5、坚持统筹兼顾。既要统筹协调好团内资源,又要动员整合好合作单位资源;既要凝聚先进青年,又要关注重点青少年群体;既要服务青年成长成才,又要引导青年服务社会,为促进我县实现长期和谐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三、任务目标
要紧紧围绕胡锦涛总书记对共青团提出的“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目标要求,把参与社会管理工作与履行团的四项基本职能结合起来,不断拓宽我县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广度和深度,完善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的长效机制,着力打造与信息网络时代相适应,运行科学、互动参与、引导有效的青少年分类引导教育体系;着力打造与青少年民生改善要求相呼应,资源统筹配置、项目优化高效、青年普遍受惠的青少年社会事务管理体系;着力打造与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相衔接,彰显服务专业化、组织协同化、保障机制化的共青团志愿服务工作体系;着力打造与社会管理运行体制机制相匹配,渠道畅通、多方参与、内容丰富的青少年维权工作体系;着力打造与党的基层组织格局相配套,协同治理、覆盖全体、管理规范、活力焕发的共青团基层组织体系,形成全县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工作模式。
四、具体职责
(一)团县委:
1、建立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教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信息库,每月向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教管理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收集重点青少年群体基本情况数据,于每月3日之前上报综治办。
2、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协商,共同确定各单位帮教对象,落实帮教。
3、建立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教动态监测机制,每月向相关成员单位收集帮教对象具体情况,帮教工作开展情况,定期摸底排查,做好见面谈话、登记统计、定向监测和跟踪帮教工作,准确掌握每位帮教对象的家庭、就业、个性特点、现实表现等情况,并于每月3日前汇总上报综治办。
3、做好各项办公室工作文件,汇总并编写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帮教工作的各种材料,定期上报综治办。
4、对所在地产生变化的帮教对象,经其原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掌握情况后,会同建立其帮教档案的原办案机关,将其情况上报综治办,保证帮教对象不失控。
5、明确专人负责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帮教工作,并将姓名及联系方式报领导小组。
(二)教育局:
1、、募集、推荐帮教志愿者到团县委,参与帮教服务工作。安排、指导志愿者帮教服务工作。
2、负责社会闲散青少年的帮教相关工作,每月3日前报送社会闲散青少年基本情况数据,对社会闲散青少年建立“一人一档”。
3、每月收集汇总社会闲散青少年帮教对象具体情况,帮教工作开展情况,定期摸底排查,做好见面谈话、登记统计、定向监测和跟踪帮教工作,准确掌握每位帮教对象的家庭、就业、个性特点、现实表现等情况,于每月3日前报送相关帮教信息。
4、不定期向领导小组反映帮教志愿者工作情况,对志愿者队伍进行管理。
5、指导学校配合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的开展。
(三)法院:
1、募集、推荐帮教志愿者到团县委,统一安排,参与帮教服务工作。
2、负责被判处刑法处罚青少年帮教相关工作,每月3日前报送判处刑法处罚青少年基本情况数据。
3、每月收集汇总判处刑法处罚青少年帮教对象具体情况,帮教工作开展情况,定期摸底排查,做好见面谈话、登记统计、定向监测和跟踪帮教工作,准确掌握每位帮教对象的家庭、就业、个性特点、现实表现等情况,于每月3日前报送相关帮教信息。
4、对帮教对象自签订帮教保证书之日起1年内,经过教育、感化、挽救后未重新违法犯罪、表现良好的,会同公安派出所、领导小组提出评估意见报司法局审查并经市司法局核准后解除帮教。
(四)检察院:
1、募集、推荐帮教志愿者到团县委,统一安排,参与帮教服务工作。
2、负责做出有罪认定但不起诉的青少年帮教相关工作,每月3日前向领导小组报送做出有罪认定但不起诉的青少年基本情况数据。
3、每月收集汇总做出有罪认定但不起诉的青少年帮教对象具体情况,帮教工作开展情况,定期摸底排查,做好见面谈话、登记统计、定向监测和跟踪帮教工作,准确掌握每位帮教对象的家庭、就业、个性特点、现实表现等情况,于每月3日前报送相关帮教信息。
4、对帮教对象自签订帮教保证书之日起1年内,经过教育、感化、挽救后未重新违法犯罪、表现良好的,会同公安派出所、领导小组提出评估意见报司法局审查并经市司法局核准后解除帮教。
(五)公安局:
1、募集、推荐帮教志愿者到团县委,统一安排,参与帮教服务工作。
2、帮教负责对象为:受到劳教、强制隔离戒毒青少年;正在接受刑罚执行的青少年;其他受到行政处罚的青少年。
3、协助教育局、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做好其他帮教对象的相关帮教工作。
4、每月3日前向领导小组报送违法青少年帮教对象的基本情况数据。
5、每月收集汇总帮教对象具体情况,帮教工作开展情况,定期摸底排查,做好见面谈话、登记统计、定向监测和跟踪帮教工作,准确掌握每位帮教对象的家庭、就业、个性特点、现实表现等情况,于每月3日前报送相关帮教信息。
6、对所在地产生变化的帮教对象,掌握其具体动向和行踪后,及时通报建立帮教档案的原办案机关,并将其情况上报领导小组,提请领导小组通过帮教对象新的所在地共青团组织调整,保证违法青少年不失控。
7、对帮教对象自签订帮教保证书之日起1年内,经过教育、感化、挽救后未重新违法犯罪、表现良好的,会同原建档办案机关、领导小组提出评估意见报司法局审查并经市司法局核准后解除帮教。
(六)司法局:
1、募集、推荐帮教志愿者到团县委,统一安排,参与帮教服务工作。
2、负责刑满释放、刑事解教的青少年帮教相关工作,每月3日前向领导小组报送刑满释放、刑事解教的青少年基本情况数据。
3、每月收集汇总刑满释放、刑事解教的青少年帮教对象具体情况,帮教工作开展情况,定期摸底排查,做好见面谈话、登记统计、定向监测和跟踪帮教工作,准确掌握每位帮教对象的家庭、就业、个性特点、现实表现等情况,于每月3日前报送相关帮教信息。
4、建立跟踪帮教机制,对帮教对象自签订帮教保证书之日起1年内,经过教育、感化、挽救后未重新违法犯罪、表现良好的,经公安派出所、建立帮教档案的原办案机关、领导小组提出评估意见,审查并报市司法局核准后解除帮教。
(七)民政局:
1、募集、推荐帮教志愿者到团县委,统一安排,参与帮教服务工作。
2、协助领导小组做好帮教志愿者队伍的培训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注重强化对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理解掌握,提高队伍综合素质和帮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