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镇城乡一体化建设撤村并屯民意调查表

时间:2019-05-12 17:20: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东风镇城乡一体化建设撤村并屯民意调查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东风镇城乡一体化建设撤村并屯民意调查表》。

第一篇:东风镇城乡一体化建设撤村并屯民意调查表

东风镇城乡一体化建设撤村并屯民意调查表 您好!为了了解广大村民对“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进程的看法,特做此调查问卷,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

文化程度:□小学□初中□中专或高中□大专及以上 年龄:□18岁以下□19-40岁□41-60岁□61岁以上

1、您对城乡一体化建设了解吗?

□比较了解□只是听说过,不太了解

2、您是否赞同城乡一体化建设?

□赞同□不赞同□无所谓

3、您在本村生活了多少年?

□5年以下□6-10年□11-20年□21年以上

4、您对现在的居住环境满意吗?

□满意□不满意□还可以

5、您对现在居住地的交通条件满意吗?

□满意□不满意□还可以

6、您认为城乡主要还存在哪些差距?(多项选择)

□交通、通讯□公共服务□市场经营□社会保障□就业□其他

7、怎样看待撤村并屯、规划建设新型集中居住区?

□好,适合生活、生产与管理□无所谓□不同意

8、您是否愿意搬迁到县城、新镇区或新集中居住区? □是□否□看一看再说

9、您选择的搬迁去向?

□市县□中心镇区□集中居住区□其他_____________

10、您愿意选择哪种拆迁补偿方式?

□现金补偿□置换房屋□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您选择住房样式?

□二层独门独院住宅楼□三层独门独院住宅楼

□五、六层住宅楼

12、您选择住房面积?

□60平方米以下□60-80平方米□80-100平方米□100-120平方米□120-200平方米□200平方米以上

13、您对农具、车辆仓房的需求?

□20-30平方米□30-40平方米□40-50平方米□50平方米以上

14、您对居住区附近广场的要求?

□健身广场□文化活动广场□绿化式广场□综合性广场

15、您认为撤村并屯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新区建设及配套设施□新区地点及交通、卫生环境等 □动迁补偿问题□农民土地及农业生产问题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对我镇城乡一体化、撤村并屯工作有哪些建议和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篇:##市撤屯并村工作方案

###市撤屯并村工作方案

为合理有效利用农村资源,进一步增强乡村发展后劲,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按照市领导提出的“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步伐”、“加快推进撤乡并村、一步跨入城镇化”的指示要求,结合###实际,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省、哈尔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改善农村生产方式和人居环境为核心,按照统筹城乡、科学规划、整体推进、优化布局、分类指导的要求,全面推进扩并自然屯、壮大中心村、发展小城镇和乡村城镇化进程,通过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统筹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加快人口集中和产业集聚,规划建设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城镇化发展格局。

二、坚持原则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目的出发,按照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开发利用,有利于农村区域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小城镇建设和强化行政管理,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进行规划和调整。(二)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正确区分乡镇、村的不同情况,以规模小、布局不合理、产业不突出、发展潜力小的乡镇、村为重点,因地制宜地开展撤并工作,防止“一刀切”、“一阵风”。

(三)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实行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推进,分步骤、分阶段地处理好近期建设与远景发展、改造与新建的关系,稳步推进撤屯并村工作。

(四)积极稳妥,确保稳定。既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又要深入细致,慎重稳妥,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认真做好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每一环节的具体工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防止因工作简单粗糙而引发或激化矛盾,确保社会稳定。

三、任务目标

按照《黑龙江省撤并村屯规划纲要》的要求和我市村镇空间布局的实际情况进行布局调整和撤并工作,主要采用试点带动,逐步推进的方式进行撤并村屯。

2012-2014年,计划撤并自然屯30个,涉及14个乡镇。其中,###镇2个,五家镇3个,兰棱镇2个,杏山镇1个,农丰镇1个,单城镇1个,东官镇1个,临江乡1个,新兴乡7个,青岭乡2个,水泉乡1个,万隆乡1个,公正乡2个,周家镇5个。涉及总户数5265户,人口19163人,总占地面积477万平方米。(详见附表)

2012年,主要结合我市“两城”建设,重点启动东城核心的新兴乡、###镇城郊村及公正、水泉乡村屯撤并工作,计划撤并自然屯10个,涉及总户数2197户,总人口7707人,占地面积158万平方米。

新兴乡撤并6个屯。其中,关家窝棚、唐家窝棚、肖家窝棚、孤家并入东城核心区,范家屯、韩家屯并入新民村。并入东城核心区的4个屯,位于钱江路南,“同三”高速路和松花南路之间,涉及450户农户,1333人。4个屯幅员面积6.2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建筑物总面积70244平方米(其中:正房40686平方米,厢房8142平方米,门房18992平方米,耳房2424平方米)。并入新民村的范家屯和韩家屯2个屯,涉及户数641数,2421人口,村庄占地面积75万平方米。农民新区建设采取用建设用地置换的方式,由政府签头,按照市场价格,科学计算成本和利润,由开发商承建新区,在哈双新城规划区内,按比例给开发商土地,以地换楼,撤并后的宅基地交给政府。

公正乡撤并徐家屯、西山屯2个屯。其中,徐家屯并入公正村,涉及户数30户,人口81人,村庄面积11万平方米;西山屯并入固强村,涉及户数68户,人口232人,村庄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计划将村屯建设用地指标流转到城镇或开发区,提高土地利用价值,用于弥补中心村的基础设施和农民新居建设投入。水泉乡撤并付家屯1个屯,并入三林村。付家屯总户数150户,人口700人,村庄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计划整体搬迁到三林村中心村,集中建设农民新居。

###镇撤并1个屯,双庙屯并入市区,涉及860户,2850口人,全部迁到市区回迁房居住,置换建设用地11万平方米。

四、政策措施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对中心村镇建设,实行政策和资金倾斜,统筹抓好中心镇和中心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对农村路网、电网、能源、农田水利、泥草房改造政策等基础设施项目优先向撤并的中心村、镇摆放和倾斜,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优先向中心村、中心镇覆盖。

二是实施建房补贴政策。参照相关房屋拆迁补偿标准和泥草房改造政策,按照市场行情进行认真评估,合理确定补偿标准,给予并村合屯农户一定的房屋拆迁补偿。同时,农民在中心村镇购买房屋时,给予一定的政策补贴。

三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扩大农村低保、农村养老、新型合作医疗等公共服务覆盖面,提升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社保等服务水平,真正使进城农民享受到更多实惠和好处。

四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将村屯内以宅基地为主的现状建设用地进行整合,在满足居民用地需要的前提下,对于整 合的建设用地进行流转,建设非公益性项目,所获收益均用于中心村或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上。撤并附屯搬迁到中心村农户宅基地,由国土和乡镇、村委会负责调剂用地,符合村集体用地条件及占补平衡。

五是对于规划撤并村屯的基础设施不再予以投入,以推动农户主动向中心村、乡镇所在地或市里流动。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撤屯并村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是一项政策性强、难度大、任务重、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市里将成立撤屯并村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组织部长、主管农业副市长为副组长,民政局、规划局、人社局、建设局、财政局、审计局、农业局、国土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抽调人员,切实抓好安排部署,组织实施和检查指导等工作。

(二)互相协调,密切配合。各成员单位要密切配合,各负其责,严格把关,实行联动。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坚决消除各种模糊认识和顾虑情绪。严格执行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加强上下沟通,认真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确保撤屯并村工作顺利进行

(三)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撤并村屯采取试点先行的办法,结合“两城”建设,加快两城核心区周边村屯的撤并,同时,选择一些规模小、边远、分散、落后、贫穷的自然屯作为撤并试点,先把新村的住房、道路、供排水、供电、供热等必要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好,做好迁入前期的准备工作。通过宣传、动员、安置、补偿、拆迁等做好首批试点的撤并工作,不断地完善撤并村屯的工作机制、方法和经验,推进撤并工作有序健康发展。

第三篇:XXX镇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情况

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XXX镇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实现农村发展战略目标,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抓紧在农村体制改革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进一步放开搞活农村经济,优化农村发展外部环境,强化农村发展制度保障。近年来,XX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改善了农民增收环境,有力地推动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城镇化进程明显加速,农民收入由缓慢提高转变为平稳较快增长,收入增长低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状况发生了可喜的变化。2006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到6.4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增长7%,达到2.28亿元;二三产业总产值增长8.2%,达到4.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达到4783元。2007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6.98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增长7%,达到2.4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57元,增幅12%。镇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非农业人口数量迅速增加,城镇一体化建设明显加快,截止目前,XX镇城镇化水平已达到%,非农业人口已达到万。预计2008年实现社会总产值7.68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达到

2.6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5683元。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XX镇城乡一体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相适应,面临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城镇化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工作思路、方法上不够大胆、不够创新,出现了重农村、轻城镇的现象;村与村之

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城镇化与人口增长、人均资源少、环境脆弱的矛盾日益突出;规划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还不能适应城市化管理模式的要求;在经济发展与扩大劳动力就业的结合上,还缺少相应的规划和制度保障;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缺乏专业技能,综合素质较差,产生了劳动力素质与就业岗位不相适应的矛盾,成为了转移劳动力就业的主要“瓶颈”,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已成为我镇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约因素。

今后几年,镇党委将以科学发展观总缆农村工作全局,以产业结构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依托“一河两湖三线,发展繁荣一镇”,突出打造旅游小镇和都市农业两大特色,大力实施商贸富镇、旅游兴镇、科技强镇战略,努力完成设施园艺示范带、高效养殖示范带、生态旅游示范带和中心镇村商贸带四大经济带的规划建设,打造“三大”农业品牌,扩大招商引资成果,提升集镇建设水平,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建设以小城镇为依托的绿色城镇体系,加速推动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实现XX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良好的局面。

按照“统筹农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积极探索“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农村抓农村,工业面向农业办,富裕农民减少农民”的路子和办法,始终把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放在“三农”工作的首位,一是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形成规模”的原则,以现代化生产基地建设为主要载体,大力发展蔬菜、花卉、畜牧、水产和观光休闲农业等优势主导

产业,以发展“农字号”龙头企业为目标,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连片规模经营的产业基地。积极扶持兴办带动力强,经济效益明显的粮食、蔬菜、乳品等深加工企业,实现规模集约化经营,形成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生产局面。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推动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形成以“花卉、蔬菜、粮食、畜牧”为主的四大产业板块,致力于建设以设施园艺为主的花卉和蔬菜产业,形成以昆仑、洼路、茂盛、官湖四个科技示范园区为主的设施园艺带,逐步打造XX鲜切花和无公害蔬菜两大品牌。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完成测土配方施肥示范30000亩,在汉延渠以东形成以粮食作物为主的优质米商品粮基地10000亩。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城镇化建设步伐。针对农村之间发展建设不平衡的问题,本着“建设中心村、改造空心村、发展特色村”的思路,狠抓村镇规划,通过抓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和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努力把XX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功能齐全、设施相对完善的小城镇。围绕打造生态文明镇的目标,突出“农业观光、生态旅游、文化休闲”三大特色,全力打造生态旅游示范带,推进“塞上农民新居”建设,以鸣翠湖、清水湖等湿地资源开发建设为主,加大“四水产业”和生态旅游建设,加快交通、供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实现农村自来水、有线电视、农村沼气、信息网络普及率达到100%。针对人多地少,建设用地不足的矛盾,认真落实国家土地承包政策,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途径和方式,实现农业结构调整的顺利实施,发挥城镇集聚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功能,活跃壮大第三产业。三是统筹城乡生

态建设,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以科学规划为龙头,以治理“脏乱差”为切入点,以“四化一配套”(道路硬化、环境洁化、民居美化、村庄绿化、配套建设)为重点,通过实施修路、改水、整环境等,使农村面貌整体大改观,形成路畅、水净、地绿、村美的新农村。四是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认真落实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等各项政策,健全完善教育、医疗、突发性困难救助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巩固完善新型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实现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全覆盖,农民参保率达100%,农村中、小学学生入学率达100%。五是重视农民的教育培训。以“农民技术学校”为依托,实施“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工程”三大工程,充分利用冬季农闲时期为农民“充电”,开展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扫除“科盲”,让农民在新的领域掌握一技之长,为开展劳务输出奠定坚实的知识技能基础,使农民真正参与到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来,成为了企业的产业工人。六是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在全镇农村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平安村庄”、“文明生态示范村”创建活动,加快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和扩散,促进了农民全面发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活跃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塑造“乡风文明”的新农村。七是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建立党员干部“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以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为核心,健全完善村级为民服务阵地,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第四篇:大箕铺镇民政办城乡一体化试点村建设汇报材料

大箕铺镇民政办城乡一体化试点村建设

汇报材料

为统筹城乡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精神,我镇在叶家庄村、方至畈村、东角山村等3个村开展城乡一体化试点建设,在此项建设中我镇民政办按照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扎实认真地开展各项民政工作,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村低保工作

三个试点村中纳入农村低保范围的共计104户,其中东角山村46户,保障人数102人;叶家庄村34户,保障人数92人;方至畈村24户,保障人数79人。其中今年新增7户,新增保障人数17人,每季度发放农村低保资金40920元,基本实现了农村低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另有大约40户贫困群众未纳入到保障范围,主要是集中在因病、因残、女儿户等困难群体。

(二)临时救助和大病救助工作。

2009年大病救助审批2户,救助资金5500元,其中:东角山村1户,发放救助资金1500元、叶家庄村1户,发放救助资金4000元。临时救助审批东角山村1户,发放就学资金1000元。

2010年大病救助审批2户,救助资金4600元,其中:东角山村1户,发放救助资金1600元,叶家庄1户,发放救助资金3000元;临时救助方至畈村审批1户,发放疾病救助资金1500

1元,切实解决了低收入困难群众的实际困难。

(三)危房整改工作。

为确保农民群众的住房安全,方至畈村(15户)、叶家庄村(15户)、东角山村(8户)和小箕铺村李琦湾(2户)共计40户房屋纳入危房整改范围,按每户补助6000元的标准发放房屋整改资金,民政办入户调查竣工验收合格后全额拨付整改资金。其中经调查东角山村8户已基本完工,方至畈村15户已全部完工。

(四)救灾救助。

2010年的春荒救助民政部门共发放救助款3万元,其中东

角山村审批4户,发放救助款1600元;叶家庄村审批4户,发放救助款800元;方至畈村审批4户,发放救助款2000元。共计救助4400元。

2010年七月洪涝灾害,民政局拨款56.4万元,镇民政办严

格按照相关政策的要求,对洪涝灾后倒房重建工作进行跟踪通报,其中:东角山村审批2户,发放重建资金1.4万元;叶家庄村审批3户,发放重建资金2.7万元,审批损房户5户,发放损房修缮资金1.4万元。经入户调查,均已竣工完成。共计审批10户,救助资金5.5万元。

民政部门还专门为洪涝灾害拨付临时应急救济资金6万元,简化临时救助审批程序,救助了一批因灾突发临时性困难的群众。其中东角山村救助5户,发放资金3000元;叶家庄村救助6户,发放资金3000元;方至畈村救助1户,发放资金600元。

在今后的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我们民政部门必须加大力度,拓宽思路,主动地把民政工作融入推行城乡统筹的建设中,充分发挥服务民政、效率民政、阳光民政、强势民政的职能和作用。

第五篇:镇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我镇总面积47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5500户,1.9万人,耕地面积1.8万亩,人均年收入万余元。近几年,我镇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总揽全局,致力于抓机遇、强基础、增实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事业和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速,实现了镇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被评为“长沙市经

济社会发展十快乡镇”,城乡一体化具备初步条件。

二、主要工作

1.全面启动镇村规划。

今年以来,为搞好集镇规划工作,我镇聘请中机国际、深圳艺寿公司对集镇扩容提质工程进行规划设计、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聘请大尚传媒公司、湘潭大学设计院对集镇开发项目进行规划设计和全程策划包装推介,同时按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我镇即将启动镇域村镇布局规划编制工作。

2.快速推进“三点一线”。

按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我镇纳入“三点一线”综合整治范畴,资金4000万元。一是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拆除集镇违章雨棚276处,违章广告牌、立式灯箱179处,取缔店外经营31户,完成了集镇样板房改造,“三点一线”综合整治工程已完成前期手续,立面改造工程正在进行网挂招标。二是投资近百万元,启动集镇门店招牌改造工程,将集镇深远路、广福路两条主要街道临街800余缝门面的门店招牌进行高标准改造,目前已完成一期400缝的改造工程,力争10月份全部竣工验收。三是完成集镇污水处理系统支管网入户工程,现集镇污水处理厂已全部投入使用。四是投资近10万元,在集镇增设150余个机动车停车泊位,科学划定人行横道。五是投资近200万元,新建集镇农贸市场,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内部装饰工程正在进行。接下来,我们重点是完善集镇各项配套设施,加速推进立面改造、道路的“白改黑”、集镇绿化、亮化等工程。

3.高效开发集镇用地。

今年,我镇在用地指标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多方争取领导支持,批准集镇统征开发地25亩。为搞好集镇开发,我镇积极向联点领导及职能科局负责人汇报,为集镇开发解决了许多困难和问题,目前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开展,报名购地的商户十分踊跃,前景十分可观。另外,我镇将农村商贸综合体项目一并纳入集镇统征开发建设,力争创造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继续夯实农业基础。

一是坚持发展葡萄特色产业,实施品牌战略,打造“葡萄之乡”。我镇的葡萄产业已有一定的基础,但仍需进一步做大做强,使之成为我镇农民致富增收的一个重要载体。我镇将以曙光山城、七鑫科技等龙头企业为代表,大力发展集旅游休闲、体验式采摘、葡萄酒文化展示和葡萄深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基地。二是大力发展集农业科研、推广应用、生态种养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项目,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民增收。继续发展壮大兴嘉天华公司“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济类水产养殖和“咖啡豆+油菜”的种植模式,积极扶植深远蛋鸡养殖合作社。三是不断夯实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继续推进粮食高产创建落实,形成以梅数、洪河等村的高产粮食基地,推进粮食生产“良种、良法、良制”,实现大面积、大范围平衡高产目标。继续推进湖南农大农富种业公司的优湘型杂交水稻的繁育和推广,确保粮食生产的提质增效。

5.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我镇积极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深入推进文化集市。一是以刘少奇天华调查纪念馆为平台,天华八景为载体,整合历史印记和“十个一”模式展示基地,形成以天华村为中心的红色旅游纪念地。二是各村和社区均成立了文艺队,定期开展群众文艺活动,形成了浓厚的群众文化氛围,丰富了人民群众生活。三是结合恒晖天华高端花卉苗木盆栽基地、葡萄园产业基地等开发项目,发展状大观光旅游农业。

6.切实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启动农民集中居住工程,鼓励农民建房向规划的居民点集中。切实加强乡村的精细化治理,以农民集中居住点为突破口,以点带面,实现整体推进。建设文化广场,实现有线电视、网络全覆盖,进一步为群众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规范社会秩序,改善社会风气,保护生态环境。

三、困难和请求

1.请求参照长县政办发【】10号文件,明确我镇与第一批城乡一体化试点乡镇享受同等的优先发展政策。

2.我镇集镇开发项目用地报卷已与其它四个乡镇一起报至省厅,目前已将近两个月时间仍没有批下来,因此集镇开发项目只能进行前期工作,实质性开展要待土地批下来后才能进行。恳请县里统一协调,促进项目推进。

3.请求依据发展要求,参照其他乡镇作法,适当增加我镇建设用地指标。

4.我镇小城镇建设涉及各项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工程量大,所需资金巨大,而我镇属北部农业乡镇,自有财源严重不足,资金压力较大,恳请安排专项扶持资金。

5.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多,急需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请求补充解决。

6.建议根据我镇区位特色,把镇作为县里的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和绿色健康休闲服务基地重点打造,相关企业和项目优先引进和落户。

下载东风镇城乡一体化建设撤村并屯民意调查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东风镇城乡一体化建设撤村并屯民意调查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