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归因

时间:2019-05-12 19:14: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归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归因》。

第一篇:学习归因

学习归因

[活动目的]

通过本活动,让学生正确归纳考试成败的原因,进而对“现实自我”进行审视和调整,以顺利地向“理想自我”迈进。

[活动过程]

一.引入话题

一个人遇到挫折、遭到失败时,常常会听到一句耳熟能详的名言:“失败乃成功之母。”请问各位:失败一定是成功之母吗?(学生会回答:不一定。)是的,不一定。失败要成为成功之母,首先必须对失败进行正确归因,然后调整对策,重整旗鼓,这样才能走向成功。可见,正确归因非常重要。今天我们的辅导话题就是“正确归因,不断进步”。

二.个例分析

归因的领域很广,涉及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今天我们缩小范围,专就学习来谈。先请各位当当专家,看下面的个例——小张是一名高一学生,初中时尽管父母很少顾及他的学习,可他的成绩总是名列班级前茅。上了高中以后,他的成绩处在中等水平,对此他感到压力很大。平时他非常用功,看书、做作业经常很晚,电视很少看,文体活动也很少参加。可第二个学期的期中考试他还是没有考出自己期望的好成绩,为此他感到失望、自卑,晚上甚至出现了失眠,不知怎么办才好。

请你帮小张分析一下成绩下降的原因,并告诉他以后该怎么办。

(每个小组先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

生:我们认为小张成绩下降的原因有:1.竞争加剧,各路“高手”云集一处;2.虽然用功,但方法可能不当;3.因文体活动很少参加而导致体质下降,精力不足;4.由于初中时成绩一直优秀,上了高中以后可能期望过高,自我要求太严;5.家庭关心可能升温太快。

以后他可以这样调整对策:1.适当降低自己的期望值,不能继续以初中的名次标准来要求自己,现在的同学毕竟都是初中的精英,聚到一起来,排起名次总会有先后之分。2.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能照搬初中的一套。高中不但课程多,难度也加大了,初中的学习方法已不再完全适用。3.调整自己的学习时间,劳逸结合,不打疲劳战。

4.取得家庭的配合,不给太大的压力。

三.自我归因

这个虚拟的例子让我们觉得似曾相识,有点自己的影子在里头。下面干脆不绕弯子,请各位对自己进行归因分析——

这次期中考试你考得如何?请你对自己进行归因分析。(先让他们小组交流,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

生1:这次考试我考得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好,上课不善于摘记难点疑点,课后也没有及时复习和整理。

生2:我考得不好的原因也是学习方法不好,但主要是对老师的依赖性太强,一旦自习课没老师在我就不知该干些什么,没有形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

生3:我这次也考得不好,主要是因为自我期望过高,总想和初

中一样领先,思想包袱太大,结果偏偏就考不好。

生4:我的思想包袱主要来自家庭。爸爸对我还好,妈妈却一定要我考年级前10名,结果我连班级前15名都没能考到。

生5:我在初中时成绩很好,因为我非常用功。上了高中以后,总觉得可以松一口气了,先玩玩再说,结果成绩也被松下来了。生6:我的兴趣爱好太广泛了,又想踢足球,又想玩电脑,又想当表演家,结果一样都没搞好,成绩也跟着往下掉。

生7:相比较而言,我这次考得比较好。一是我及时改变了学习方法,适应了高中的学习;二是我的心理压力不大,考得比较轻松。生8:进入高中以后,面对高手如林的同学,我有种“鸡立鹤群”的自卑感。经过老师的心理辅导和自己的主动调节,现在已逐渐摆脱了自卑,所以这次我虽然考得不好,但比以前进步多了。

四.原理介绍

心理学家张铁忠教授等人发现,中学生对学习成败的归因主要有以下6 种类型:1.把失败归之于自己脑子笨、能力差等稳定的因素。这种归因会使自己丧失信心,自暴自弃,放弃努力。2.把失败归之于自己不努力等不稳定的因素。这种归因会使自己重燃希望,变得努力。

3.把失败归之于学习难度大等稳定因素。这会使自己学习积极性受影响,甚至会对相应学科失去信心。4.把失败归之于运气不好等不稳定因素。这可能会使自己重新树立信心。5.把成功归之于运气好等外在因素。这会使自己产生侥幸心理,下次不一定会努力。6.把成功归之于自己能力强、努力程度高等内在因素。这既可能使自己满意、自豪,也可能使自己产生骄傲、自负等情绪。

对学习进行正确的归因分析,是为了自己下一步学得更好,使“现实自我”进一步靠近“理想自我”。在“现实自我”走向“理想自我”的过程中,会出现三种类型:

1.自知之明型。特点是:理想自我比现实自我稍高一些,因此,理想自我对现实自我有导向、激励作用。表现为:①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合理地要求自我(即正确定位理想自我),通过努力就能实现目标,每次努力都会获得成就感的满足。②能正确地对待成功与失败。知道自己优点,也知道自己不足,所以成功时不会沾沾自喜,知道自己还有不足,与理想的自我还有距离;失败时也不气馁,不拉客观,能冷静地分析原因。③能和谐地与人相处,不会老是想着与人家比高低,比名次。不骄傲,也不自卑,以平常心与人相处。

⒉自我贬低型。特点是:自我评价过低,与理想自我差距太大,即使通过努力,也因目标过高而受挫失望,理想自我成为苛求自己的紧箍咒。表现为:①拼命地与他人比较,以自己之短比他人之长,看不到自己的优点,越比越感到自惭、羞愧。②对失败或生理上的不足(比如长得不高或不美等等)感到自责。③失败归因错误。总归因为自己脑子不灵,智商不高,觉得努力也没用,丧失信心,对前途悲观失望。④有时为超越他人而强迫自己做乏味的事,结果学习效果很差,并因此对学习失去兴趣。

3.自我夸张型。特点是:对现实自我评价过高,以致出现了虚假的理想自我。表现为:①好夸张自己的成绩与能力。好炫耀自己,表

现自己。②好他人表扬、赞许,听不得别人的批评。③好说一些不中听的话,常常伤害别人。

五.自我分析

听了以上介绍后,请每人认真思考一下,你的现实自我是怎样的?理想自我又是怎样的?要从现实自我顺利走向理想自我,现在该作什么调整?

(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再让每小组派代表参加全班交流。下面略举几例。)

生1:我基本上属于“自知之明”型的。我知道自己的优点,也基本清楚自己的不足,所以成功时不会太得意,失败了也不会过于伤心。我理想中的自我是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我的知识面比较丰富,兴趣爱好也很广泛,做事也比较认真,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语言表达水平不是太好,所以我以后要有意识地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当一名享誉一方的名师。

生2:我基本上属于“自我夸张”型。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沾站自喜,自以为很了不起,总希望别人吹捧自己,而自己却不是以礼待人,总会有意无意地伤害别人。我理想中的自我是当一名优秀的企业家。我的优势是管理能力比较强,但我的“自我夸张”型性格是当好企业家的最大障碍。一旦自以为是、一意孤行,再好的企业也会在我手中垮下。此外,我现在数学知识虽然学得还可以,但数学思维能力、思维方法还需要加强,这也是当好企业家所必备的。

生3:我是“自我贬低”型的,我经常怀疑自己的能力,经常自责,这次考试没考好,又使我伤心得不能自拔。幼时曾有过的理想早已如沉入大海的冰山了。今天听了老师的归因理论介绍后,我的内心又有了些触动。我对自己认真审视后发现,是我的消极、错误的归因,才使我在成绩不理想与心理自卑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今后,我首先要做的是进行积极的归因,找出成绩不好的真正原因,调整心理,让自己从“自我贬低”型走向“自知之明”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

生4:我是个“自我夸张”型的。我心气浮躁,感觉太好,爱好太广泛,而学习却不认真、不踏实,不肯吃苦。我的理想是当个比尔·盖茨一样的享誉全球的电脑专家。可我现在才明白,要实现这一理想,首先必须学会吃苦,必须培养自己认真、专心的学习态度,从眼前开始,踏踏实实地学好书本知识,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六.任课教师点拨

现在,请任课老师来给我们点拨指导。

师1:我们班的学习风气比较好,但学习方法还没有完全跟上高中的步伐。高中生要有记课堂笔记的良好习惯,及时记下难点和疑点。晚上则要对当天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整理。

师2:进入高中以后,一些同学因为没有顺利完成学习上和心理上的适应而变得自卑。所以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先完成学习上和心理上的适应。走过去,才会有一片蓝天。

师3:要摆脱自卑,还要少跟优胜者比,多跟自己比。要善于向自己挑战,不断刷新自己的记录。

师4:虽然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但有时耕耘不一定有收获。这时候就需要改进耕耘的方法,一味地埋头苦读是不够的,还要注意方法,要有效率意识。

师5:我想对心气浮躁的同学说一句:远大的理想要从脚下开始。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学好每一天、每一门的知识。否则理想永远是理想,永远是可望不可即的海市蜃楼。

七.结束话题

今天我们对自己的学习进行了归因分析,对“现实自我”进行了审视和调整。刚上课时我们说过一句名言:“失败乃成功之母。”面对失败,只要能够正确归因,就可能走向成功,从低谷走向高峰。但是,面对成功,假如不能正确归因,也会从高峰摔入低谷,出现我们这节课上的新名言:“成功乃失败之母。”所以,不管是失败时还是在成功时,都要学会正确归因,这样才能使“失败乃成功之母”永远成为真理,使我们的新名言永远无生存之地。也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顺利地从“现实自我”走向“理想自我”,最后完全到达理想的彼岸,实现自己的理想。

谢谢各位!

八.丰收园

每位同学在心理辅导专用本上写下自己本节课后的体会和感受。

第二篇:小学生学习动机归因研究

小学生学习动机归因的研究

一、课题的界定与表述

动机:激发、维持并使行为指向特定目的的一种力量。动机对个体的行为和活动有引发、指引、激励功能。

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归因:个体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的知觉和判断。

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到主体今后的行为,那么就可以通过改变主体的归因方式来改变主体今后的行为,这对于学校教育工作具有实际的意义。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状况

美国一些心理学家把学习动机同需要联系起来进行探讨,如H.A.默里认为,学习动机主要是个人想得到别人或团体的承认或肯定的 “交往需要”与个人想取得优胜、自我改进的“成就需要"。美国J.M.索里和C.W.特尔福德把人的学习动机分为交往性动机和威信性动机(或称追求声誉的动机)。D.P.奥萨贝尔则把学习动机称为求成动机,认为是由认知需要、从属需要和自我提高需要构成的。

中国教育心理学家一般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或分析其结构:从起源上看,有直接的学习动机与间接的学习动机;从内容的性质上看,学习动机有水平高低与正误之分;从实际效能上看,有主导性学习动机与辅助性学习动机。

2、研究的突破点

本课题以影响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原因为研究主体,能够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为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改善师生关系、为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能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3、研究的目的1)通过研究了解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

2)通过研究弄清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

3)通过研究使教师更深入的了解学生,对症下药,实现共赢。

4、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教师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通过分析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预测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在教学中采取相应的策略。同时帮助学生形成强度适中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变外因“要我学”为内因“我要学”,充分挖掘他们的非智力因素,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

三、研究内容

1、小学生当前的学习动机现状的调查研究

2、影响学小生学习动机的原因分析研究

1)学生学习动机与学校、家庭、社会的关系

2)学生学习动机与教师教学方法的关系

3)学生学习动机与同学的关系

4)学生学习动机与课外活动的关系

四、研究方法

1、调查法:了解当前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通过访谈、问卷的形式找出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原因。

2、观察法:通过叙述性描述记录(或课后评价)来了解学生学习动机与教师教学态度、方法的关系,以及学习学习动机与同学的关系。

3、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教学文献进行可用性判断,再进行一系列的思维加工以各种方式加以利用,以达到教学的进步。

五、研究对象和范围

采取部分研究:

抽取江苏***附属小学2-5年级学生,每个年级4个班,每班抽取单号的学生,共计400人。

六、研究程序

1.起始阶段(2013.01—2013.07)

确定课题及研究方案,开展理论学习,明确研究方向.2.实施阶段(2013.08—2015.04)

1、拟定调查问卷,进行社会调查以及学生学情分析和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2、进行学习动机现状归因分析、家庭教育现状分析、学校管理与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3、通过家访或其它形式端正家长和学生的思想;开展榜样激励教育;结合学校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3.总结阶段(2015.05—2015.12)

整理资料,分析研究,完成课题的总结提炼,形成研究报告

七.研究成果形式

1、各类研究资料(2013年5月)

2、调查问卷(2013年11月)

3、研讨课(2014年3月)

4、课题研究报告、论文集(2015年10月)

八.研究组成员及分工

1、课题顾问:

***老师(负责研究过程疑难问题的指导)。

2、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负责组织实施课题方案,召集课题研究人员对阶段性成果进行总结,课题方案的制定和管理工作,课题研究活动的统筹安排以及课题研究报告的总结。)

成员:***(收集整理相关理论材料)

***(负责各种形式活动的具体安排)

***(负责问卷调查)

***(观察比较,撰写反思)

***(撰写阶段性成果报告)

***(管理课题组相关资料和数据,做好会议记录并建档)

***(成果展示)

九.研究经费、预算 申请经费10000元:

理论书籍费2000元 复印问卷费500元 调查费3000元 会议费2000元 课题鉴定费2500元

第三篇:如何正确地自我归因

如何正确地自我归因?

所谓归因就是指把失败与成功归于某种原因,自我归因分向外归因和向内归因等多种形式。向外归因表现为遭受失败是首先找寻外部因素,如环境恶劣,背运,并推卸自身应该并能够承担的责任;而向内归因则表现为遭受失败是先反省自己的错误行为,并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向稳定因素归因表明导致失败的因素是不可改变的,一般认为自己能力不够;向不稳定因素归因则表明导致失败的因素是可以改变的,一般认为自己努力程度不够。向不可控因素归因说明自己不能对导致失败的不利因素有所作为,消极对待;相反则说明自己可以或者能够直接或间接转变失败的不利因素,能够积极地坦然地面对。

现代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向家长一致呼吁,要仔细分析孩子的归因方式,帮助孩子使用正确的归因方式,并从小培养孩子积极的“自我归因”能力。

有这样一个例子。兄弟两个,一个出奇的乐观,另一个则非常悲观。他们的父亲想让他们的性格都改变一些。于是就把那个乐观的孩子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屋子,把悲观的孩子锁进放满漂亮玩具的屋子。等了一个小时,当他打开悲观孩子的屋门是,发现他在一个角落里,又抹鼻涕又抹眼泪地哭泣,非常伤心,原来玩具太多了,他不知道玩哪一个,又怕弄坏里挨父亲骂。当打开满是马粪的房间是,发现乐观的孩子正在兴奋地用力挖着马粪,看到父母,乐观的孩子像发现奇迹似的嚷道:“看,这儿有这么多的马粪,附近一定会有漂亮的小马。

引导积极归因,激发学习动力

摘要:对学习成绩的归因,在学生的成长中作用巨大,它不仅影响到以后学生的学习动机,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人格特点。如何引导学生对学习成绩进行积极的归因以激发学习动力?本文以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为切入点,在学生成败体验的基础上,以不同的方式区别引导不同归因倾向的学生,并阐述了在归因引导中应引起注意的若干事项,确实有可供借鉴之处。

关键词: 归因倾向、归因引导、学习动力

一、引言

我们知道,在学习当中,学生们总是有意或无意地为自己现有的学习成绩寻找原因,如为什么学习成绩是这样,自己的成绩是否会更好等,这些过程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对学习成绩进行归因的过程。归因方式不仅反映着学生寻找学习成绩结果的倾向,而且还会影响到以后学生的学习动机,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人格特点,因此引导学生对学习成绩进行有效的归因,并进行相应的归因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所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高度自我调节的鲜活的个体,一切外来的影响都要通过学生的自我调节才能起作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育应当把学习者视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性作用,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以促进其潜能的实现。笔者是一名音乐、美术特长班班主任,班上绝大多数学生是文化学习上“弱势群体”。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作为切入点,在学生当中进行了“引导积极归因,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以就教于方家。

二、归因理论概述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韦纳等人在整合了前人的归因研究后认为,人们往往根据内外部、控制点和稳定性对行为进行归因。根据内外部可以将行为归结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是指存在于行为者本身的因素,如努力、能力、性格等等;外部原因是指行为者周围环境中的因素,如任务的难度、运气等。根据控制点可以把原因划分为“内控性”和“外控性”原因,内控性是指个体认为自己可以控制行为的结果,认为成功和失败都是由于自己可控制行为的因素造成的;外控性是指个体认为自己无法控制行为的结果,成败都归因于他人的压力以及运气等外部因素。根据稳定性可以把行为的原因分成稳定的原因和不稳定的原因,稳定的原因是指个体认为引发行为的原因是稳定的,不容易改变的;不稳定的原因的指个体认为引发行为的原因是容易改变的,不稳定的。对行为的归因根据上面的三个维度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在对自己的学业成绩进行归因时,就会由于三个维度的不同而导致不同的结果。

1、学习成绩的归因不同会导致对以后学习成绩的期待发生变化。

如果把学习成绩的结果归结为努力或运气这些稳定性不强的原因,那么对下一次学习成绩的期待与这一次的实际结果可能不一致。例如,如果认为这次学习成绩较高是由于运气的结果,那么可能产生下次也会较高的期待,也可能不产生,因为努力和运气是不稳定的因素,学习成绩的高与低取决于以后的学习是不是努力或考试时的运气怎样。但是,如果将学习成绩的结果归结为能力或试题的难度这些稳定性较强的因素,那么对以后学习成绩的期待很可能会与这一次结果相一致。例如,把失败的原因看成是自己能力差,那么就会担心下一次还会失败,因为能力是比较稳定的,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变。

2、归因会使人出现情感反应。

把成就行为归因于内部原因,会出现较强的情感反应,在成功时感到满意和自豪,失败时感到内疚和羞愧。但如果把成就行为归因于外部原因,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不会出现太强的情感反应。

3、归因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果学生认为导致目前学习成绩的原因是可以控制的(如努力),那么即使他目前的学习成绩较差他也不会丧失信心,因为他会认为通过改变这些可以控制的因素,就可以改变将来的学习成绩;如果学生认为结果是没有办法控制的(如运气),那么即使他目前的学习成绩较高,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会太高,因为他会认为好坏并不是自己说了算,从而放弃努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

对于不同归因倾向的学生,我采取了不同方式区别对待,以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归因。

①对于总是将学习成绩的失败归因于能力差的学生,我经常引导他们对失败做出努力不够的归因,使他们相信只要努力就可能成功,从而增强信心。

②对于那些将成绩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而实际上又十分努力但依然没能取得成功的学生,我便引导他们做出学习方法不科学的归因。

③对于那些一贯比较差且深有内疚感的学生,我也不妨将原因引向外部,从而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④对于那些总将学习成绩失败归因于不可控因素的学生,我在教学和班级管理当中创设一系列的活动,使他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让他们相信学习成绩的好坏自己是能够控制的。

在教学和班级管理当中,不断重复进行上面的后三个步骤,逐渐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倾向。

四、避免习得无助感的产生

当人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便会感到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这种心理状态叫习得无助感。如果一旦产生习得无助感的心理状态,便会使人表现出反应性降低等消极行为,妨碍新的学习。我们在教学当中发现,有的学生由于学习能力的原因,尽管十分努力,却依然很少有成功的体验,这时,我们不妨给这种学生提供摆脱失败、获得成功的虚拟机会,如让学生重做失分的题目,先圈定考试范围让他们有所准备后再考等,让他们在进步中得到好成绩,并从中发现自己的力量,避免习得无助感的产生。

习得性无力感的经典研究

塞利格曼(Seligman)和梅尔(Maier)于1967年在实验中首先发现了习得性无力感现象。实验以狗作为被试,分两个阶段进行。在第一阶段,将狗的背部用皮带缚在吊床上,给以许多无法预料的、痛苦的电击。第一组狗只要用鼻子推动吊床底部的嵌板,即能逃避电击;第二组狗则无论怎样做也无法逃避或控制电击。第三组狗只是缚在吊床上,没有接受电击。二十四小时后进入第二阶段实验。三组狗都被移放到一个双间穿梭箱内,在那里,每只狗只要跳过中间的栅栏,就可以逃避电击。结果发现,第一组和第三组狗很快学会对条件刺激作出反应,跳过穿梭箱中间栅栏,回避紧接着条件刺激终止而来的电击。然而,在第一阶段接受了不可逃避电击的第二组狗则无法学会如何避免电击,它们甚至不去尝试逃避电击,只是坐着不动,忍受电击,表现出痛苦和抑郁的表情,以致发出哀鸣声。这些狗之所以无法学会逃避或回避电击,是由于先前的对电击无法控制的经验所致,因此,塞德格曼和梅尔用“习得性无力感”这一术语来说明这种现象。

随后的研究证实这种现象在许多动物身上都可以产生,人类也不例外。希劳特(Hiroto)和塞德格曼(1975)研究发现大学生被试在经历了很长一连串不可解决的猜字谜问题后,在第二个课题中完全不能学会简单的双手运动,以避免或终止强烈的噪音,而是甘心忍受。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这里强调的是要引导学生对学习成绩进行积极的归因,而不特别强调对学习成绩进行正确的归因,这是因为我们认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决定因素,而正确的归因有可能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降低。例如,学习不好的真正原因可能是这引起学生的能力低,但是,如果如实地告

诉他可能会使他感到无能为力。而如果他感到是自己努力不够的结果,他就可能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多投入些时间和精力。因此,我们在这里强调的是引导学生对学习成绩进行积极的归因。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待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这反映了人不同的人生观和思维方式。如果我们在学生对自己成绩的归因方式上给予积极的引导并进行相应的训练,久之,必将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而影响他们的人格特点,使之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达到成功的彼岸。

第四篇:归因理论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浅析归因理论对民办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柯小霞

1辛晖1

江西科技学院

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8 摘要:本文在阐述学习动机和归因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归因理论对民办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最后基于归因理论的视角,提出激发民办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关键词:归因理论;民办高校学生;学习动机

我省民办高校学生的招生批次靠后,生源质量总体上不甚理想。学生普遍有厌学情绪,学习动机不强,如:不少学生旷课、上课睡觉、课堂玩手机、考试作弊等怠慢的学习行为,这些问题已成为民办高校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基于归因理论来激发民办高校学生学习动机对促进学风和校风建设具有现实意义。但是归因理论对民办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有哪些呢?从归因理论的视角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呢?我们通过本文来探讨一下。

1.概念界定

1.1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构成学习积极性的基本要素,它包括学习者内在的学习需求、外在的诱因、学习者的认知以及意志和情感等因素。它不仅为学习者提供直接动力,而且制约着学习的方向和进程。

1.2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就是关于人们如何解释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以及这种解释如何影响他们情绪,动机和行为的心理学理论。

一般来说人们通常把自己的成功和失败通常归结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主要有能力、努力、兴趣、态度等,外部原因主要有任务难度、外部奖罚及机遇运气等。2.归因理论对民办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某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专业、会计专业等专业学生学习动机和归因进行分析。学习动机调查问卷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资料,如:层次、性别、年级、专业、城乡来源、是否独生子女、家庭完整与否七方面信息;第二部分为学习动机调查的主体部分,主要包括两小方面,如:学习动机内容调查(学习动机量表)和学习动机问题调查(学习动机自我诊断测试)。归因调查问卷包括成功和失败两方面,成功和失败通常归结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主要有能力、努力、兴趣、态度等,外部原因主要有任务难度、外部奖罚及机遇运气等。

调查结果表明,把学习成绩好差归为能力、努力、兴趣、态度等内部原因的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学习动机更强;把把学习成绩好差归为任务难度、外部奖罚及机遇运气等外部原因的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学习动机不强。

3.基于归因理论的视角,提出激发民办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根据归因理论对学习动机的影响,针对性的提出激发策略,强化学习动机的内部动机,具体策略如下。

3.1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要达到的客观标准。一般来说,学生都想通过学习来达到一种心理期待,并希望这种心理期待能如愿以偿,实现预期目标。学习目标一般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远期的总的目标,如希望通过学习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在公司里有好的发展,并且薪水比较高等; 另一种是近期的特定的目标,如希望通过学习期末考试能够考到好的成绩,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等。

一般来说,学习目标是学习积极性的源泉。如果目标不明确,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不高,相反,目标明确的学生,就会朝着既定目标努力奋斗。因此,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

3.2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一般来说人们通常把自己的成功和失败通常归结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主要有能力、努力、兴趣、态度等,外部原因主要有任务难度、外部奖罚及机遇运气等。如学生将成败归因于任务难易程度、机遇运气等,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一般有效地消除不正确的消极的归因,分析和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及时发现学生不正确的消极归因,引导其正确归因,正确认识自己。

如有的学生将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机遇运气好、老师的帮助而不是主观的能力、努力、态度等,对于这样的学生,要教育他内外因的辨证关系,让他明白,自己的态度、努力等内因才是决定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

3.3增加学生的归因训练

学习的成败应进行积极的、正确的归因。“积极归因”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是“努力归因”,无论成功或失败都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努力与否的结果,因为学生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于努力与否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学习困难时或成绩不佳时,一般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降低将来会取得成功的期望;第二层含义是“现实归因”,针对一些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现实归因,以帮助学生分析除努力这个因素外,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还有能力、学习方法、家庭环境、教师等因素。这些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其学习成绩,并尽力指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强自信心。

3.4 教师积极回馈,激发学生动机 研究发现,教学中教师给予的回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这些回馈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教师的正负面回馈成为学生对自己学习成败归因的一个重要参照系。当学生学习失败时,教师将原因归结为懒散、不够努力,这种回馈其实蕴含着对能力的肯定,但并没有提出具体的帮助,久之,学生就会把“不努力”作为维护自我形象的惯习。如果教师通过一些合理的措施让学生感到愧疚则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因为愧疚是一种激励力量,它会推动学生积极完成任务。如果教师把学习失败归为能力差,并表示同情,即使同情是真诚的,但学生一旦意识到教师认为自己没有取得成功的能力,这种同情就会产生危害,导致自卑,甚至丧失学习的信心,如果教师给予更多的耐心和鼓励,“你不比任何人差,只要你努力,你一定会成功的”,让学生找回自信,结果就大不一样。

4.结论

因此,在民办高校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时,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如努力、态度等,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尽量避免把失败归因于运气不好,老师教的不好等外部因素,设法将其归因于努力程度不够,方法不对等内部因素,这样可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

[1]成晓光.归因论及其教学应用的研究[J].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5(1)[2]廖洪玲.研究归因理论激发学生动机[J].教育探索:2003,(6):40 [3]李梅.成就归因的影响因素及教育对策[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4): 130~133 [4]刘永芳.归因理论及其应用[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教改项目“基于归因理论的民办高校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研究——以江西科技学院为例”(编号:JY1404)

作者:柯小霞,女,1981.6.18,研究方向:管理学,硕士,电话***,邮寄地址:江西科技学院管理学院(瑶湖校区)邮编330098

第五篇:生态问题归因之我见

生态问题归因之我见

摘要:当今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所重视的问题,生态问题处理不当将会演化成生态危机,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巨大的危害。如何正确认识生态问题的成因、进而针对这些问题找寻解决的办法,是我们今后必须重视的课题。

关键词:生态问题;产生原因;正确看待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提供人类必要的生产与生活的物质的基础。人类自从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来,生产力不断提高,科学技术不断更新,显著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这样虽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是对自然的持续开发利用,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全球性的生态问题日益严重。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生态问题,是我们当今必须重视的课题。

一、生态问题的成因

生态问题归根结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改造自然过程中的问题。在人类社会早期,生产力不发达,人类生产的目的仅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满足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类不会也不能为了获取更多的价值而无限制地进行生产,因此,人和自然之间能够维持一种原始的和谐共生关系。

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目的不再是获得使用价值,而是取得价值,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资本家从事商品生产的唯一目的就是获取更多利润。为了这一目的,资本家不断扩大生产,不断地征服和掠夺自然。马克思恩格斯在很早的时候就有这样的预见:“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期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1我国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由于环境保护意识的薄弱,对破坏环境的现象没有加以控制,导致了我国的生态问题日益严重。近几年来,全球性的自然灾害逐渐频繁,自然界开始向人类进行报复,生态问题开始被世界各国所重视。对于生态问题的具体成因,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文化这三个方面来论述。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3页

1、生态问题产生的政治原因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使人类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发展到了两极对立的程度。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们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对自然环境无止境的破坏和利用,导致了各种生态问题。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2资本主义的存在使生态问题从国内逐渐扩张到全球,为了开拓世界市场,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并且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源掠夺,使发展中国家同样面临着生态问题。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权利集中,政府是政治决策的主导者,也是生态问题的主要负责人。但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自身的利益,经常开发一些将会破坏当地生态、影响人民生活的工程项目,或是经济的增长,默许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工厂与企业的存在。这些不仅是社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说,是属于政治问题。所以说生态问题的产生,有其一定的政治根源。

2、生态问题产生的经济原因

人类进入机器大工业时代后,就开始了无止境的生产和生态扩张。随着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经济规模日益扩大,人们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把征服自然当成实现这一目的的基本手段,致使资源的开采量和投入量急剧增加,资源的存量以惊人的速度递减。人类对利润的一味追求,必然会造成生产的无限性和自然资源条件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最终形成各种生态问题。

我国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初期,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大量开采煤矿资源,砍伐树木。步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发展”简单等同于财富增长,片面追求GDP的高增长率以及超出必要生存需要的优裕生活和物质享受。全国各处建工厂,开采自然资源,兴建大型工程项目,再加上我国的经济结构处在产业链的低端,主要以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为主,经济增长方式以粗放型为主,由此必然导致以牺牲环境和生态为代价追求经济发展的高增长。

3、生态问题产生的思想文化根源

在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唯心主义占据着绝对优势,在“人是自然的主宰者、征服者”,“人定胜天”的文化氛围中形成了征服自然的观念和态度。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执拗于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的绝对对立,满足乃至陶醉于从人类自身利益出发,对自然进行无穷尽的索取。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6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我国的自然和谐也受到了严重挑战。新中国建立后,由于西方观念的影响和我国发展的急切需要,伴随着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改造自然、人定胜天的观念深入人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表现得无所不能、无往不胜。在这样的思想文化影响下,人们投入到了大规模破坏自然的活动中,如砍伐森林,破坏草场,围湖造田,大炼钢铁,掠夺性开放野生动植物资源等。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较资本主义制度优越,但是我国却缺乏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知,在生态问题上,没能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以致产生了一系列与资本主义国家相同的生态问题。如今我国虽然加强了生态文化建设,但是之前的负面影响还持续到今天。

二、正确对待生态问题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生态问题难以避免,但是我们要在发展过程中多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减少破坏环境的行为,避免让生态问题演化为生态危机,危害人们的生存。正确对待生态问题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生态观,从思想上客观看看待人与环境的问题,并且健全各项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离开发展,我们就要落后挨打。发展离不开资源,我们只有转变传统的只图经济发展不管生态环境破坏的旧观点,树立生态自然关新理念,加大生态自然观的宣传教育,加强对生态资源的保护、开放和管理,才能根本扭转生态恶化趋势。只有健全环境管理机制,加强执法力度,才能防止不法商人为了谋取利益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正确对待生态问题,要强化生态问题治理中的政府作用。党和政府的政治活动不仅要重视生态问题,而且要主动预防生态问题。要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政治活动的重要内容和出发点之一,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形态。社会主义国家的优势就是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所以我国政府要集中人民的力量来解决和监督生态问题,政府部门要起带头作用,在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而不是走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

正确对待生态问题,要运用科学技术来建设生态文明。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应用不当会给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带来危害,这是不可否认的。例如日本的核泄漏,周围的水源、土地、植物、动物等都遭受到了核辐射的污染,连住在附近的居民的身体也受到危害。作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技术操作系统,是不依人的价值观念而转移的,是具有客观性的。但是人类如何利用科学技术,却关系到人类的生死存亡。如果人类应用科学技术来防范和治

理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使社会全面发展,那么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将会在更高的水平上进行。反之,人类所面临的就是生态危机,自然环境对人类的报复,地球将会毁灭,人类将会灭亡。

参考文献:

1、夏小非、朱同丹.在发展中解决生态问题与生态危机[J].鸡西大学学报.2008(6)

2、张中文.环境生态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诠释[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9)、3、邹厚亏.关于解决当前生态问题的几点思考[J].实践`探索.2010(6)

4、邹厚亏.由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J].考试周刊.2010(26)

5、阎孟伟.生态问题的政治学研究[J].南开学报.2010(3)

6、关志刚、黄频..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生态问题[J].特区实践与理论.2007(2)

下载学习归因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归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归因理论与学习动机的自我激发 2007

    归因理论与学习动机的自我激发2007-02-03 10:52:11| 分类: 课程与教学论 | 标签: | 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好些学生明知学习重要,但总是提不起学习的劲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初中生学习归因方式对学业情绪的影响

    初中生学习归因方式对学业情绪的影响 研究目的和意义:学业情绪是Pekrun在2002年明确提出了学业情绪(academic emotions)概念。它是指在教学或学习过程中,与学生学业相关的各......

    初中学困生归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初中学困生归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内容提要:随着教育科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学困生”成为班级教学中的棘手问题,它的成因与转化策略的研究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试图......

    正确归因 实现自我5则范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正确归因 实现自我 ---考试之后的心理辅导 期中考试已经过去一个星期了,结果是几家欢喜,n家忧啊,考得不是很理想的同学常常会得到这样的安慰:“失败乃......

    浮躁现象归因与对策

    浮躁现象归因与对策 徐州市贾汪区建平求知中学赵冬 浮躁是人们对待事物的轻浮急躁的行为态度。当前在学生中间有普遍的表现。浮躁的人常表现有如下的特点: 一、朝三暮四,见异......

    中小学后进生家庭教育的归因策略

    中小学后进生家庭教育的归因及对策 接受调查的学校有中学14所(城市9所,农村5所),小学2所(城市1所,郊区1所)。调查范围分布2个市、6个县区,共调查了105名后进生的情况。通过调查,我们......

    议论文议例法之归因法范文

    片段作文(二) 归因法: 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 1.思路:为什么——是因为 2.标志性的词语: 1.“为什么„„那是因为„„因此” 2.“正因为如......

    农村教师职业压力归因分析(推荐五篇)

    农村教师职业压力归因分析 摘要:任何职业都有压力,适度的压力并非坏事。因为适度的职业压力,可以排除心中的空虚和郁闷,令人振奋,给人以向上的力量,有益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