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希腊哲学的理性思辨精神

时间:2019-05-12 20:48: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论希腊哲学的理性思辨精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论希腊哲学的理性思辨精神》。

第一篇:试论希腊哲学的理性思辨精神

试论希腊哲学的理性思辨精神

作为西方文化滥觞的古代希腊,其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可以视为蔚为大观的西方哲学史上极其辉煌和灿烂的篇章之一。而在这一过程中,理性思辨精神贯穿其始终,并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和重大的影响。

总的来说,希腊哲学尚思辨,探讨phusis(自然、本性),具有普遍直观的辨证性,哲学与“神学”关系密切。“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哲学家们心目中的神,大多是思辨神,理性神”【张志伟主编《西方哲学史》20页】。所以,从总体特征来看,希腊哲学具有理性思辨精神。下面,我将从希腊哲学理性思辨精神的产生、发展、和衰落这一发展脉络具体谈一谈希腊哲学的理性思辨精神。

一、希腊哲学理性思辨精神的产生

早起希腊自然哲学或者说是智者学派以前的希腊自然哲学,探讨的主要内容是宇宙和自然。当希腊人开始思考他们生活的世界时,这一过程虽然具有感觉上的直观性,但却不能说没有孕育着理性思辨精神的萌芽。当你开始惊讶于宇宙自然,你会开始你的思考,这种思考会产生一种原始的对自然朴素的看法,继而你会为完善你的看法孜孜不倦。这一过程本身已包含理性,当然也需要思辨。所以智者学派以前的时期可以视为希腊哲学理性思辨精神的萌芽和诞生期。

“伊奥尼亚的物理学家真正表现出了理性思辨的冲动,他们企图用自然的原因来说明现象,而不是求助于神话中的事物”【梯利《西方哲学史》10页】。“七贤”之一的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本原,这一对本 1

原问题的初步探讨,就是以自然原因来解释自然万物,这一方式本身蕴含着理性。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美尼的“无定”,使万物本源具有了一定的抽象性和运动性,他们以批判性继承的方式继承了泰勒斯的理性自然观。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运动的活火,指明事物运动变化的尺度为logos(逻各斯),这个运动变化的尺度我们姑且可以把它理解为理性和规则。赫拉克利特“火本原”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是思辨性的一个极好例证。

南意大利的毕达哥拉斯提出“数就是神”,使对事物本原的研究由具体有形到抽象无形,已经超越了感官知觉的实体,上升到一个更加理性和更具思辨性的层次。毕达哥拉斯注重宇宙万物间的关系,秩序一致或和谐,而“数”更能实现如此种种,所以黑格尔认为这个“数”不是感性的,所以至少可以说,这个数是具有一定理性的。理性之“数”的产生,不只是反映毕达哥拉斯在数学上的造诣,更要明证的是,早期哲学家的科学背景,他们的哲学,是有着深厚的科学渊源的。这也为后来希腊哲学中的理性思辨精神进入到科学研究领域,促进科学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巴门尼德的“两条道路”,其中“真理之路”的理性思辨不言而喻。而其“意见之路”,对自然哲学进行了理性的批判,提出了常驻单一的本质“存在”,开始使用具有理性思辨精神的逻辑论证,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这个进步,不仅是体现在哲学论证方法上,更加重要的是,其对希腊哲学的理性思辨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而巴门尼德的学生芝诺在捍卫老师的学说的过程中,运用了逻辑上的归谬法,将思辨发挥到极致。

多元论哲学家们如恩培多克勒,阿拉克萨戈拉,以及德谟克利特对变化进行解说,对事物的研究逐渐深入到其内部,对事物本原的认识由宏观抽象到微观抽象,具有更高的理性思辨层面上意义。尽管他们试图将感觉和理性统一,但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明显更加偏向于理性。“显然,德谟克利特的基本倾向是轻视感觉,重视理性”【张志伟主编《西方哲学史》46页】。

综上所述,希腊哲学的理性思辨精神产生于智者学派以前的时期,并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希腊哲学的理性思辨精神的发展

进入古典时期,较为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希腊哲学的大发展和大繁荣,出现了许多集大成的著名哲学家,当然也推动了希腊哲学理性思辨精神的发展。所以,古典时期可以看做希腊哲学理性思辨精神的大发展大繁荣时期。

智者学派的兴起促进了哲学研究从自然现象到人类社会的转变,推动了伦理或道德哲学的产生。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一切存在事物的尺度,也是一切不存在事物的尺度。尽管他们的观点具有极其强烈的感觉主义色彩,也时常表现为思想和行为上的主观主义,但智者学派却从反面上极大促进了后来者对理性的思考。其利用逻辑谬误来辩论的诡辩术本身也是一种思辨。尽管有人会说他们求胜不求真,但真知不是说摆在那等着你去拿,它应该是在思维的交流和碰撞中激发出来的。诡辩术促进了促进正确思维规律即真正意义上逻辑的产生,这也从反面促进了后来认识论中理性色彩的增强。

苏格拉底提出德性论,主张认识你自己和德性即知识,这是对智者学派毫无原则的主观主义的批判和修正。他并不否定研究人和人类社会,但不能容忍没有原则,并认识到缺乏理性的以人为一切的尺度有巨大的害处,因而提出“善”的原则,因而苏格拉底更加偏向于理性的“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开创了伦理学,但这是一种理性的伦理。正如他经常说“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我将这句话理解为非理性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除此之外,苏格拉底进一步促进了逻辑的产生和发展,其“助产术”在一种极其思辨性的问答之中使人求真求善,极大促进了理性主义的发展。逻辑在哲学研究上的深刻应用,也在另一个反面为理性思辨精神的发展提供的较强的推动力。“正是在批判自然哲学家和智者的基础上,苏格拉底开始正本清源,摒弃感觉高扬理性,使哲学从求胜求智转向求真求善,以追求知识为人之本性,从而树立起了理性主义大旗”【张志伟主编《西方哲学史》56页】。

柏拉图为其老师代言,建构理念论,倡导一种理想主义,重视人的理性的作用。柏拉图认为,理念是非感性的,独立于感性之外,是超越于感性的实在。这就在根本上表明,他继续擎着的,是其老师高扬起来的理性主义大旗,倡导理性之理念。在其“分有”和“摹仿”中,其追求普遍性进一步提出包含“可感世界”和“可知世界”的理念世界,表现了其高超的理性思辨水平。在柏拉图的灵魂学说中,其将理性视作是灵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至于极高的地位,认为高贵的灵魂是具有理性的灵魂,他的学说既承其师,理性淡然是不可确实的极重要部分。可以看出,他也在推崇一种原则,这种原则就是理性,而不

是感觉和主观主义。柏拉图的至伟之处在于其晚年对理念论的反思与修正,践行了苏格拉底的“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之主张。正是在这种反思修正和批判之中,柏拉图也在践行着理性思辨精神,像他的老师一样,身体力行其学说和主张,表现出一种伟大的理性的人格,而绝非主观主义的感觉人格。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历史上一位大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创立了实体论。“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柏拉图对齐老师的批判,本身就是一种理性,这种理性就是非盲从的理性。亚里士多德的许多著作极具思辨性,他所建构的哲学上的庞大体系,本身就是一个理性的思辨的宏伟体系。他的《形而上学》,本身就是一部艰深的体现理性思辨的巨著。所以可以说,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个绝对的理性主义者。亚里士多德创立的以三段论为基础的逻辑学以及一整套的方法论,使哲学研究向着更加严谨的方向迈进,一条迸发着理性主义光辉的康庄大道。“亚里士多德用他的三本原说和四因论,把他以前的希腊哲学史批判的统一起来了”【张志伟主编《西方哲学史》88页】。而希腊哲学的理性思辨精神,在某种程度上,就表现为希腊哲学具有批判性和继承性。《形而上学》中,亚里士多德将“善”作为第一动者,而这个善,在他看来是nous(理性)的对象。即使是他的神学中的神,也是一种哲学神或者说是理性神,而不是宗教神或者人格神,更加体现了亚里士多德是一个绝对的理性主义者。【参见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295页】。

在古典时期,苏格拉底重新使理性回到哲学研究的轨道上来,柏

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建立起唯理的庞大体系,以理性解释宇宙。这一时期是希腊哲学理性思辨精神的辉煌发展时期,梯利对此有一个很好的概括。“这种哲学是批判的,因为它探索了知识原理;是唯理主义的,因为它肯定理性有追求真理的能力”【梯利《西方哲学史》

8、9页】

三、希腊哲学理性思辨精神的衰落

晚期希腊哲学或者是后亚里士多德时期,希腊哲学具有非理性的显著特征。这一时期,可以看做是希腊哲学理性思辨精神的衰落时期。这一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政治、学术、自然科学等。晚期希腊哲学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大行其道,追求快乐幸福及实用,主观性逐渐增强,这亦导致理性思辨的衰落。

在希腊哲学发展史上,理性思辨精神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在当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于后世亦然。而这种精神,实为每个哲学研究者所必须,缺之不可。所以我们要论之,承之,扬之。

第二篇:希腊哲学补充材料

第三章补充材料

柏拉图主义(Platonism)

柏拉图主义是数学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数学哲学观点,它起源于古希腊的柏拉图,此后在西方数学界一直有着或明或暗的柏拉图主义观念,19世纪,它在数学界几乎占了统治地。20世纪初,数学基础三大学派的争议刚趋平息,柏拉图主义观点又成为讨论的热点之一。

柏拉图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数学的对象就是数、量、函数等数学概念,而数学概念作为抽象一般或“共相”是客观存在着的。柏拉图主义在哲学上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

新柏拉图主义

新柏拉图主义(Neo-Platonism),是古希腊文化末期最重要的哲学流派,并对西方中世纪中的基督教神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该流派主要基于柏拉图的学说,再加上斯多葛学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融合为一个体系。但在许多地方进行了新的诠释。在《圣经》新约时代的哲学本身包含一种宗教态度,这就是基督教涉及哲学的缘故。这种宗教哲学就叫做新柏拉图主义,也就是以希腊思想为基础而创建的宗教哲学。

唐朝瓷器的概况可用“南青北白”一言以蔽之,并以此引领后世中国瓷器的基本风貌。

“南青”,指的南方浙江的越窑青瓷。以慈溪县上林湖、上虞县窑寺前的产品最具代表性,从商周战国秦汉六朝几代,这里一直以烧制青瓷为主,具深厚的制瓷基础和技术力量,至唐代技艺更加娴熟,被称为“诸窑之冠”。

“北白”,指的是北方河北的邢窑白瓷,以内丘城为中心发展起来。其历史可上溯到北朝,隋后期曾短期繁荣,经过唐早期的低靡,唐中期生产极盛,晚唐开始衰落。

《忏悔录》(394~400)这是一本以祷告自传手法所写的悔改故事,当中描写早期奥古斯丁归信时的内心挣扎及转变经历。

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亦作希坡的奥古斯丁 Augustinus Hipponensis,天主教译“圣思定”、“圣奥斯定”、“圣奥古斯丁”,公元354年11月13日-430年8月28日),古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教父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在罗马天主教系统,他被封为圣人和圣师,并且是奥斯定会的发起人。对于新教教会,特别是加尔文主义,他的理论是宗教改革的救赎和恩典思想的源头。他是圣孟尼迦的幼子,出生于北非,在罗马受教育,在米兰接受洗礼。著有《忏悔录》、《论三位一体》、《上帝之城》、《论自由意志》、《论美与适合》等。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神学著作和《忏悔录》中。

奥氏是古代基督教拉丁教父中著述最多的一人,据奥氏本人提出《修订》的著作,至427年,已有93种,而书札和布道言论尚不在内。他著作中最被传诵的,便是这一本《忏悔录》。

《忏悔录》原名“Confessiones”,古典拉丁文本作“承认、认罪”解,但在教会文学中,转为承认神的伟大,有歌颂的意义。奥氏本来着重后一意义,即叙述一生所蒙天主的恩泽,发出对天主的歌颂;但一般都注重了第一义,因此我国过去都称此书为“忏悔录”,在欧洲则“忏悔录”已成为自传的另一名称。

本书共十三卷,以内容言,可分为两部分,卷一至卷九,是记述他出生至三十三岁母亲病逝的一段历史。卷十至卷十三,即写出作者著述此书时的情况(对于忏悔录的成书年代,据学者考证,应在400年左右,在奥氏升任主教之后,即395或396年,至401年之间)。教父哲学:是基督教为其教义辩护的一种宗教唯心主义思想体系,主要是以哲学论证神、三位一体、创世、原罪、救赎、天国等教义的哲学;

经院哲学:是与宗教神学相结合的唯心主义哲学,属于欧洲中世纪特有的哲学形态,天主教会用来训练神职人员,在其所设的经院中教授的理论等。

托马斯·阿奎那将神学问题分为两类:自然神学问题,包括上帝的存在及创造等问题;启示神学问题,包括三位一体、道成肉身等问题。前者通过理性可以给予论证,后者只能是信仰。

第三篇:感性陈述·理性思辨

感性陈述·理性思辨

【摘 要】 《走向海洋》是央视倾情打造的一部关注中国、关注海洋、关注军事的优秀纪录片。片子把目光投向蓝色海洋,用感性的陈述和理性的思辨完成了中国人对走向海洋这一举措的历史拷问和现实思考。本文从该纪录片的故事性、细节化、情感化等方面,和读者一起去赏析纪录片的厚重,感悟纪录片的深沉。

【关键词】 感性陈述;理性思辨

十几年前,电视片《河殇》用一种观众从未见过的纪录片形式震撼了我们,引发了全中国人对历史对祖国对民族的深刻思考。片中饱满的热情、深刻的反思、热烈的呼吁、鲜明的立场都让观众激情荡漾、心潮澎湃、回味无限。光阴似箭,十几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时间在流逝,时间在沉淀,时间也在反思,反思着一切,包括大河、包括海洋、包括我们伟大的祖国、包括我们的中华民族。今天,央视纪录片《走向海洋》横空出世,《走向海洋》像十几年前的《河殇》一样,带着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关注着中国,关注着海洋,关注着发展,关注着军事。有人说,当电视人把目光投向蓝色海洋时,又一部令人折服的纪录片产生了。这是中国的一部《海殇》。制作者用感性的陈述和理性的思辨完成了中国人对走向海洋这一举措的历史拷问和现实思考。

一、感性陈述

1、故事性。整部纪录片并不是简单的回顾,为了吸引观众,《走向海洋》的编导们试图在用多个曲折的故事陈述中国与海洋的关系。

在第三章《潮起潮落》的开头,片子就讲诉了一个传奇故事。片中这样说道,“公元1498年,达?伽马的船队停靠在东非港口马林迪,达?伽马向当地居民夸耀了自己的船,然后急不可耐地提出了贸易要求。看着葡萄牙人拿出的小玩意儿----玻璃珠子、铃铛......非洲人的脸上露出了不屑的表情。接下来,村中的长老向达?伽马展示了精致的丝绸、瓷器和一顶镶着金边的乌纱帽。他告诉目瞪口呆的葡萄牙人,在很久以前,曾经有人驾着数不清的大船到访过他们海岸......葡萄牙人的船看上去像座房子,而那些人的船,看上去超过了整个村庄。”这大的已经超过整个村庄的船当然指的是郑和下西洋时候的船只了。片子用这样生动形象的故事语言突出了当年郑和下西洋船只的威武和对中国历史上曾经在世界海洋史上处于世界先进之列的美好时代的怀念。在第五章《云帆初扬》中,提到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当时他们想趁着淞沪会战进行的时候,从水上向南京发起进攻。南京当局自认没有能力同日军在海上决战,决定调集主要舰艇和一部分商船沉入江阴航道,制造一条阻塞线,遏制日寇长驱直入的势头。当时中国海军大小舰艇40多艘,征用的民用船只180多艘在江面上一字排开,水兵们打开船底阀门,任滔滔江水进入船舱。这悲壮的一页其实并不为我们很多人熟知。这样的故事内容让我们深深体会当时战争的惨烈和无奈,在无路可退无计可施的情况下,这是怎么的一个决策。而也正因为这样的阻隔,彻底粉碎了日军想打通长江防线的想法,从而严重迟滞了日军的进攻行动。

2、细节化。用不为人知的细节揭露或者说解开历史的真相。

在第八章《经略海洋》中,在提到1974年西沙海战中,重点讲到了一个细节。那时候,88岁高龄的蒋介石因为两年前的手术已经很少过问政事了,可当我国海军导弹护卫舰穿越台湾海峡时,他沉思片刻,说了声“西沙战事紧哪。”当天,人民海军的导弹护卫舰25年来第一次顺利通过了台湾海峡。这样的细节讲述因为其不为人知的原因,更能调动观众的收视情绪,是的,在大是大非面前,民族的利益要高于一切。观众看后或者感动或者激动,总之,内心会荡漾起涟漪。在第六章《长风大浪》中,在讲到核潜艇的设计之初,正值我国文化大革命的时候,那时候,中国没有对外开放,设计人员连核潜艇长什么样都没有见过。无意中有一次,听说有个出国访问的人员从香港带回来一艘核潜艇玩具,设计人员就赶紧讨要过来,拿着玩具观看琢磨,才知道,原来核潜艇长得是水滴形的摸样。这些细节的讲述,凸显了当时新中国在核潜艇开发上的艰难和设计人员的决心。

3、情感化

在第三章《潮起潮落》中,在讲到郑成功因病去世的章节,作者直接引用了当时康熙听闻郑成功离世写下的一副挽联,“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想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能这样评价对手,康熙当然是一位胸怀宽广的君主,纪录片在这里用康熙的诗,就是想表达中国人痛失民族英雄的悲痛。惋惜叹息之情跃然纸上。因为在郑成功之后,中国的海岸线就开始了长达一百多年的屈辱史。在第六章《长风大浪》中,在写到1974年,中国制造的第一艘核潜艇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列后,在海军司令员的陪同下,88岁高龄的朱德元帅专程检阅了核潜艇。纪录片用饱含深情和充满敬意的语言写道,“海风猎猎,这位人民军队的缔造者以完美的方式,写下了戎马生涯的最后一页。”

二、理性思辨

1、片子引用了大量历史资料回顾历史。很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在专家们的讲述中被一一披露出来。更有大量名家学者的专业点评。

刘光鼎、金翔龙、潘德炉、安芷生、周守为等五位中科院院士多次接受采访。更有多位中科院的研究员出现在电视画面上。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17所国内著名学府的教授,还有美国耶鲁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美国纽约大学等3所外国大学的教授,来自海峡对岸的台湾成功大学的教授都接受了节目组的采访。更有文化人类学、地质学、历史学、海洋军事学等多个行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就自己领域与海洋的关系各抒己见。多位亲历战争或者见证海军发展的将领也都毫无保留的陈述自己曾经的经历。

2、客观反思的语言毫不留情的表达了在海洋事业发展中的遗憾。

“令人深思的是;当中国人像村庄一样巨大的宝船一天天从大海上消失之际,欧洲航海家们却在中国罗盘的指引下,驾驶着像房子一样的帆船,向富饶的东方一步步逼近。”“如果说,在汉唐时,由于大陆的强盛,海外贸易只是锦上添花的话,那么到了南宋,就不得不将它视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中国国民对海洋没有清晰的认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从这个意义上讲,拿破仑所说的睡狮,或许只是微微睁开了眼睛。”这些反思历史的句子在片中多处出现,既画龙点睛又提升主题,让人印象深刻。

作者简介:朱楠,女,河南南阳,本科,编辑,研究方向:赏析央视记录片《走向海洋》(南阳电视台)

第四篇:舍得的哲学思辨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很荣幸我现在可以骄傲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这对我是巨大的鼓舞和肯定,同时也是激励我继续前行的动力。现在我更加清晰自己的责任,我想只有通过我不断的努力才能更进一步。今天我就一个我感兴趣的哲学问题产生了自己的想法,于是我向党组织汇报一下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所得。细细品味“舍得”二字:能开能合,能前能后,相反相成,相融相摄,充满着先人造词的智慧,凝聚着通古达今的意蕴。

“舍得”一词的广泛应用,表明了人们间的一种处事态度,反映了主客观的多重辩证关系,在插入了“不”(否定)或“有”(肯定)之后,更见其智慧深邃,意蕴深长。

现在,人们对舍得的理解和运用已远远超出了本意的范围。在坊间小巷,我们时常听到:“舍得舍得,不舍不得,有舍才有得,要得就要舍。”在现实社会,我们经常看到:当权衡一件事情利弊时,许多人会考虑怎样舍得;当经营某项实际产业时,不少人更会考虑是否舍得;当遭遇天灾不可抗力时,大多数人都不能不舍得。辨其现象,析其真谛:舍得是亏也是盈,舍得是出也是入,舍得是因也是果。

舍得是一种抉择,还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境界。舍不得,意为不想放弃已经有的或将会有的东西。对于普通人来说,合乎情理,无可厚非。因为人们奋斗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们的利益,怎能轻言放弃?不过也有极端者,古代中国有“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之士,外国有“出文钱如同割掉身上肉”之人,这已为人们所不齿。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物质财富的增多,舍得的人越来越多,舍不得的人似乎越来越少,否则,“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就不会家喻户晓了。

不舍不得,意为没有付出就不应该有收获。这既符合中国古代以来就存在的公平观念,又符合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公平规则。天上不会掉馅饼,地上不会生金蛋,不劳而获必然大失公平。“守株待兔”之人怎么愚蠢,他都是有付出的,符合不舍不得的观念。“无本万利”之徒怎么聪明,他都是没有付出的,违反不舍不得的规则。当然,在任何社会不舍也得、不舍多得的事情都会发生和延续,只不过需要人们采取各种办法使这样的事情尽量少一些罢了。

有舍有得,意为做了付出就应该有收获。从市场经济层面看,有投资就应该有回报;从和谐社会层面看,做了好事就应该受褒奖。这只是就一般情况来说的,而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不确定、不可测因素又较多,有舍不得、有舍少得的事情,像投资的“打水漂”、“堵窟窿”一类,也重复发生,所以才需要人们进行科学论证和科学决策。而和谐社会是动态的、不断克服不和谐因素的过程,社会的复杂性、多变性又难料,做好事无慰藉、做义举不领情的现象,像“英雄流血又流泪”、“救人者成被告”一类,也并不鲜见,所以才需要社会努力弘扬正气和扫除邪气。

在我看来,舍得,对共产党员来说,就是奉献。共产党员既要同群众打成一片,又不能混同于一般群众。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共产党员都要走在群众前头,讲舍得,作奉献。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无数优秀共产党员,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舍弃了很多很多,得到的很少很少,许多同志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都永远感动着全体人民大众,永远激励着我们身体力行。我希望党组织能够看到我积极要求进步的努力,然后更严格的考验我,让我早日成为合格而优秀的正式党员。

汇报人:xiexiebang

2014年4月4日

第五篇:常识道德与思辨哲学

常识道德与思辨哲学

发表于:2008年7月14日 9时42分9秒权限: 公开,点击更改权限阅读(39)评论(1)举报本文链接:http://user.qzone.qq.com/328814465/blog/1215999729

常识道德与思辨哲学黑格尔曾对中国第一“哲学家”孔子的学说进行了批判,他说孔子的学说不过是“一种常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里都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这是毫无出色之点的东西。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西塞罗留下给我们的‘政治义务论’,便是一本道德教训的书,比孔子所有的书内容丰富,而且更好。”这种批判很尖锐,但也一针见血刺中了孔子学说的弱点。

为什么我们会把伦理道德当作一种高水平的哲学?我们的社会那么需要道德来约束吗?

道德是社会的产物,不同的社会需要不同的道德。没有一成不变的道德,也没有适合一切人的道德。老子说得好:大道废,有仁义。社会秩序混乱,自然呼吁道德约束。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乱四起,武力就是横扫一切的通行证,权力就是衡量人的社会价值的最高标准,利益就是指引人们行动的指挥棒,而仁义道德被打入社会的冷宫,根本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种情况下,有心(仁心、志向)无力(权力、武力)的孔子便提出了一套论证严密的道德伦理,上游说于诸侯霸主,下传教于平民百姓,希望将自己的道德伦理推行天下。但孔子失败了,诸侯霸主没有接受他的仁政学说,继续崇尚武力,他没有改变当时的社会

状况;同时孔子也成功了,他的伦理学说流传下来,成为历朝历代统治者最喜欢利用的一种流派,他本人也被尊为一代圣人、万世师表。但是,无论孔子失败还是成功,对于社会而言,都不是一件好事。首先,道德呼声高,要么反衬大道迷失社会混乱,如春秋战国;要么道德约束力膨胀成为杀人桎梏,如宋明时期。其次,伦理道德被过分尊崇,就压抑了其他理念的发展,如超道德价值、如法律,如思辨哲学„„

之所以强调道德是社会的产物,是因为在社会之外,还有其他的圈子、其他的领域。人们生活在社会中,时时刻刻处在社会关系的网络里,自然会放大社会的概念、遵守社会的道德、服从社会的规范。但是,人们往往忽视社会以外的领域,轻视其他领域的价值。实际上,在人之内,有精神和心灵,在社会之外,有大自然,在地球之外,还有宇宙„„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衡量标准、有着不同的价值颠峰。而能否认识到、觉解到这种不同,也造就了不同的人生境界。冯友兰在《人生的境界》一文中提到,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所达到的人生境界也完全不同。他认为可以分为四种不同等级的人生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道德境界就是一个社会人所能达到的高境界,他知道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而天地境界是一个人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他觉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宇宙,他觉解到自己不仅是社会组织的公民,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他带着这种觉解为宇宙的利益做各种事。因为觉解程度的不同,因为胸襟视野的不同,因为衡量标尺的不同,所以有了这人生境界的不同,有了道德境界以上的天地境界,有了道德价值之上的超道德价值。所以,与武力和权力相似,社会伦理道德也并不是衡量一个人的最高标准。一个会思考的人必须对社会伦理道德保持一种觉解、一种警惕,并有挑战不合乎心灵、不合乎自然、不合乎宇宙准则的伦理道德的勇气。

思辨哲学为什么要比常识道德层次更高、更值得推崇?

因为思辨哲学代表的是一种自由理念,而伦理道德主要代表的是一种约束力量。伦理道德虽然说是发自人之隐侧之心,但往往异化为外在强加的力量,被社会统治者利用为社会控制的手段。思辨是人的精神领域的活动,自由是人类心灵永恒的渴望,属于社会之外、人之内的领域。思辨哲学具有自我否定、不断反思、不舍探索的精神,就像是一股奔流不息的活水。而伦理道德则具有稳固化倾向、排斥变动性、创新性,像是一潭不起波澜的死水;思辨哲学不会创造权威、不会定于一尊,而伦理道德则常常要树立道德楷模、道德圣人来垂范世人。思辨哲学从苏格拉底起标记了一个巅峰,他的光芒似乎要比我们的孔圣人更胜一筹。

下载试论希腊哲学的理性思辨精神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论希腊哲学的理性思辨精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希腊哲学引言与总结

    希腊哲学引言与总结 与其他的或后来的哲学相比,古希腊哲学从总体上看,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第一,爱智慧、尚思辨、重探索是希腊哲学的基本精神。“哲学”这个概念,在希腊语中......

    幸福生活的智慧——老子思辨哲学

    幸福生活的智慧——老子思辨哲学 冯立鳌 《光明日报》(2014年08月09日05 版)中国思想史上,老子赋予了“道”对万物本根性、规定性的意义,建立了道生万物、道统万物的一元化理论......

    交通运输与环境保护的哲学思辨

    交通运输与环境保护的哲学思辨 The speculative philosophy between transport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赵梅 (1981.06—) 女新疆哈密市物流管理助教经济管理系 摘......

    2009预备党员思想汇报:“舍得”的哲学思辨

    尊敬的党组织:很荣幸我现在可以骄傲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这对我是巨大的鼓舞和肯定,同时也是激励我继续前行的动力。现在我更加清晰自己的责任,我想只有通过我不断的努力才能更......

    医学与化学的哲学思辨

    医学与化学的哲学思辨 张爱丽李穆琼李晓晔王海波 朱星枚 摘要:化学与医学的关系很密切,现代化学和现代医学的关系更加密切。一个医科院校的学生如果忽视化学学习,将来想在生理......

    《希腊精神》读后感600字

    《希腊精神》读后感600字省水电设计院测绘中心工程师 吴晟荣《希腊精神》一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便是理智与精神这一章节。希腊精神的繁荣发展带来的累累艺术硕果正说明了精神......

    564-第五章 纪录片创作的理性思辨范文

    * 第五章 纪录片创作的理性思辨 ? 真实与非真实 ? 主观与客观 ? 旁观与介入 ? 再现与表现 ? 纪实性与艺术性 观摩作品 请大家观摩纪录片《沙与海》,请思考以下问题并回答: 1、......

    什么是逻辑思维方式科学方法和理性思辨能力

    什么是逻辑思维方式科学方法和理性思辨能力 发布:柴佳丽 时间:2014-6-19 16:32:56 来源:银川市第二十一中学 林万青 点击:78 什么是逻辑思维方式科学方法和理性思辨能力 银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