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 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 第4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 教案

时间:2019-05-13 01:14: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数学 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 第4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 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数学 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 第4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 教案》。

第一篇:人教版数学 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 第4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 教案

第4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4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 教材第51页例3【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教学过程】

1.15×8= 25×4= 170×5= 26×100= 30×50= 32×300= 36×20= 9×800= 42×400= 8×600= 20×300= 240×5=

2.买一个文具盒需12元,买2个文具盒需多少元?(24元)买4个文具盒呢?(48元)买6个文具盒呢?(72元)买文具盒的个数越多,1.投影出示例

3(1)左边第一道算式与第二道算式比较,哪个因数没有变,哪个因

(2)左边第一道算式与第三道算式比较,又有哪些地方变与没变呢?(3)请将左边第二道算式与第三道算式也作类似的比较,发现规律。((1)6×2=12(2)20×4=180 6×20=120 10×4=40 6×200=1200 5×4=20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分别乘10、100,积也分别乘10、100。(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分别除以2、4,积也分别除以2、4(63.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几或除

4.教材第51页“做一做”第1(1)

(2)指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然后集体订正。

1.教材第51页“做一做”第2(1)(2)

方法一:200÷8=25(米)25×24=600方法二:200×(24÷8)=600

追问方法二的同学,说说自己的做法。(长不变,宽乘3,面积也乘3)

2.教材“练习九”第1

你能说说今天在学习过程中所发现

第二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4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4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

第4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4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

教材第51页例3。

【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根据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运算。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难点: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口算。

15×8=

25×4=

170×5=

26×100=

30×50=

32×300=

36×20=

9×800=

42×400=

8×600=

20×300=

240×5=

教师用卡片出示口算题,学生开火车练习。

2.引入。

买一个文具盒需12元,买2个文具盒需多少元?(24元)买4个文具盒呢?(48元)买6个文具盒呢?(72元)买文具盒的个数越多,所需的钱就越多。那么在乘法算式中,积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呢?(板书课题:积的变化规律)

二、自主探究

1.投影出示例3。

(1)6×2=12

(2)20×4=180

6×20=120

10×4=40

6×200=1200

5×4=20

2.仔细观察两组题目,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充分讨论,互相说出自己的观点。

引导学生交流看法,在学生汇报中点拨。

(1)左边第一道算式与第二道算式比较,哪个因数没有变,哪个因数变了?是怎样变的?积又有什么变化?

(2)左边第一道算式与第三道算式比较,又有哪些地方变与没变呢?

(3)请将左边第二道算式与第三道算式也作类似的比较,发现规律。

(4)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你的发现吗?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分别乘10、100,积也分别乘10、100。

(5)用以上的方法比较右边三道算式,概括出你的发现。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分别除以2、4,积也分别除以2、4。

(6)你还能举例说说你的发现吗?

3.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概括。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几或除以几。

4.教材第51页“做一做”第1题。

(1)你能看出每组算式有什么规律吗?小组交流,独立填写得数。

(2)指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然后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51页“做一做”第2题。

(1)要求学生先弄清题意,想一想怎样解答这个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点名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

方法一:200÷8=25(米)25×24=600(平方米)

方法二:200×(24÷8)=600(平方米)

追问方法二的同学,说说自己的做法。(长不变,宽乘3,面积也乘3)

师:你的方法真巧妙,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教材“练习九”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看谁做得又对又快,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你能说说今天在学习过程中所发现的规律吗?

第三篇:第4课时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第4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4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

教材第51页例3。

【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根据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运算。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难点: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口算。

15×8= 25×4= 170×5=

26×100= 30×50= 32×300=

36×20= 9×800= 42×400=

8×600= 20×300= 240×5=

教师用卡片出示口算题,学生开火车练习。

2.引入。

买一个文具盒需12元,买2个文具盒需多少元?(24元)买4个文具盒呢?(48元)买6个文具盒呢?(72元)买文具盒的个数越多,所需的钱就越多。那么在乘法算式中,积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呢?迨榭翁猓夯的变化规律)

二、自主探究

1.投影出示例3。

(1)6×2=12(2)20×4=180

6×20=120 10×4=40

6×200=1200 5×4=20

2.仔细观察两组题目,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充分讨论,互相说出自己的观点。

引导学生交流看法,在学生汇报中点拨。

(1)左边第一道算式与第二道算式比较,哪个因数没有变,哪个因数变了?是怎样变的?积又有什么变化?

(2)左边第一道算式与第三道算式比较,又有哪些地方变与没变呢?

(3)请将左边第二道算式与第三道算式也作类似的比较,发现规律。

(4)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你的发现吗?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分别乘10、100,积也分别乘10、100。

(5)用以上的方法比较右边三道算式,概括出你的发现。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分别除以2、4,积也分别除以2、4。

(6)你还能举例说说你的发现吗?

3.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概括。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几或除以几。

4.教材第51页“做一做”第1题。

(1)你能看出每组算式有什么规律吗?小组交流,独立填写得数。

(2)指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然后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51页“做一做”第2题。

(1)要求学生先弄清题意,想一想怎样解答这个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点名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

方法一:200÷8=25(米)25×24=600(平方米)

方法二:200×(24÷8)=600(平方米)

追问方法二的同学,说说自己的做法。(长不变,宽乘3,面积也乘3)

师:你的方法真巧妙,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教材“练习九”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看谁做得又对又快,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你能说说今天在学习过程中所发现的规律吗?

第四篇:第4课时 找规律

一年级下册教案

第7单元 找规律

第4课时 找规律(4)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已经学过的各种规律和找规律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能运用所学习的各种规律和找规律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 学 过 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下面两串珠子。

师:仔细观察这两串珠子,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呢?先小组讨论一下。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汇报、交流。

生1:第(1)串珠子是按1颗黑珠子、1颗白珠子、1颗黑子、1颗白珠子„„重复穿起来的。

生2:第(2)串珠子是按1颗黑珠子、2颗白珠子、1颗黑珠子、一年级下册教案

2颗白珠子„„重复穿起来的。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运用所学习过的找规律的知识解决有关穿珠子的实际问题。(出示课题)

二、新课讲授

1.出示例5,观察、理解题意。小红按规律穿了一串手链,但掉了2颗珠子,掉的是哪两颗珠子?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这串手链上有黄色和蓝色两种珠子。

生2:这串手链是用2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又2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重复穿起来的。

生3:这串手链掉了2颗珠子。师:题目问的问题是什么呢? 生:掉的是哪2颗珠子? 2.引导探究解答方法。

师:想一想,怎样才能知道这串手链掉的是哪2颗珠子呢?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一下。交流、汇报。

生1:先要知道这串手链一共有多少颗珠子。

生2:先要找出这串手链珠子的排列规律,再确定掉的是哪两颗

一年级下册教案

珠子。

师:有道理!下面请小组合作学习,找出这串手链中珠子的排列规律。

学生分组讨论一下。汇报、交流。

小结:小红穿珠子的规律是2个黄珠子、1个蓝珠子,2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重复排列的。

师:请大家按照这个规律排一排,看看掉的2颗珠子是什么珠子。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说掉的是哪两颗珠子?并说明理由。

生1:掉的第1颗是黄珠子,因为现在手链的右边最后一颗蓝珠子后面只有一颗黄珠子,应该有2颗黄珠子。所以掉的第1颗是黄珠子。

生2:掉的第2颗是蓝珠子。因为两颗黄珠子后面就是蓝珠子。师:有道理!小红穿手链掉的是1颗黄珠子和1颗蓝珠子。3.引导检验。

师:刚才我们通过讨论,找出了掉的两颗珠子是1颗黄珠子和1颗蓝珠子。这个答案正不正确呢?可以怎样检查一下?

生:把掉的两颗珠子补上去,看符不符合小红穿的规律。师:这个办法很好!下面请大家在手链上画出掉的2颗珠子,再找规律试试看。学生动手画珠子,找规律。

师:谁来说说,补上掉的1颗黄珠子和1颗蓝珠子后,符合小红

一年级下册教案

穿的规律吗?

生:符合规律。

师:好,我们一起来验证。

出示:

师生齐读:2黄1蓝、2黄1蓝、2黄1蓝„„

三、课堂练习

1.完成教材第88页“做一做”。(1)让学生找出手链珠子排列的规律。(2)按规律找出掉的是哪3颗珠子。2.完成教材第90页练习二十的第9题。

让学生先找出规律,再按规律补上缺的珠子,从而判断需要2颗什么样的珠子。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找规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让生畅所欲言,引导说出本节课所学内容)

第五篇:四年级上册数学积的变化规律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教案 第5课时: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4、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重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教具

图片 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

一、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饿规律。

1、研究问题,概括规律(例4)

观察下面两组题,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1)6×2=12

(2)20×4=80 6×20=120

10×4=40

6×200=1200

5×4=20

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怎么变化。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每组算式的特点接下去再写两道算式吗?试试看

6×2=

8×125= 6×20=

24×125= 6×200=

72×125= 组织小组交流

归纳规律: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乘几。

3、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有怎么变化?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有发现了什么? 8×4=

25×160= 40×4=

25×40= 20×4=

25×10= 引导学生概括:

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也要除以几。

4、整体概括规律

问: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2、验证规律 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26×48=

17×12= 26×24=

17×24= 26×12=

17×36=

自己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5、应用规律

完成例4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9的1-——4题

二、研究“两数相乘,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积变化的规律“。

1、独立思考,发现规律 完成下列计算,说规律。18×24=(18÷2)×(24×2)=(18×2)×(24÷2)= 105×45(105÷5)×(45×5)=(105×3)×(45÷3)=

2、组织全班交流,概括规律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几,它们的乘积不变。

三、巩固新知

1、P51 “做一做”

2、思考: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方厘米,如果长缩小到原来的,宽扩大到原来的4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是多少?

四、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九第1题

下载人教版数学 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 第4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 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数学 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 第4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 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4 人教散文诗两首(第2课时)教案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 《金色花》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品味诗歌精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真情。 2.过程与方法:......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课文

    第4单元课文(写动物) 1、高傲,架子十足的白鹅。2、全是海军上将派头的白公鹅。3、性格古怪,淘气可爱的猫。 4、慈爱尽职的母鸡。13、《白鹅》作者(丰子恺) 他笔下的白鹅特点是(高傲......

    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课 件www.xiexiebang.com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课时《积的变化规律》。 【课标与教......

    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华安学校 熊丽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 58 页例 4 及“做一做”,练习九第 1 、5 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发现过程,感受发......

    第4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

    第1单元长度单位第4课时解决问题【学习内容】:课本第7页【学习目标】:1、掌握合适的确定长度单位的方法;2、在确定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比较。【学习过程】:一、导入......

    【教案】第4课时 电影院

    电影院 教学内容:电影院(教材第36、37页)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2.能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经历与他......

    2017年三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练习课第4课时教案

    第4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2、减法 第4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44~46页练习九第2、14题。 【教学目标】 熟练计算三位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选择合适的......

    数学 八年级 下册 教案 第4课时

    分式的乘除法 教学目标: 理解通分的意义,理解最简公分母的意义; 掌握分式的通分法则,能熟练掌握通分运算。 教学重点:分式通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流程: (一)问题指向,预习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