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进一步创新我区城镇居家养老服务的汇报和建议(大全)
宁夏养老事业发展促进会
关于进一步创新我区城镇居家养老工作的汇报和建议
自治区老龄办:
按照自治区民政厅和老龄办的意见,我会于今年6月成立了5人调研小组,以进一步创新城镇居家养老服务为目标,深入银川三区各社区,进行了历时4个月的调研,通过多种渠道,听取了社区负责人和各层次老人的意见,解剖了许多“麻雀”,获得了居家养老的第一手材料。结果表明:80%以上的受访对象倾向选择居家养老。这表明政府倡导的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养老方式,是完全符合国情民意的。
随着百姓健康水平和老龄化程度日益提高,居家养老的市场需求将越来越大。以发展我区养老事业为宗旨的我会,自去年底成立以来,会长王生才个人投入了超过百万的资金,租了办公楼,买了交通工具和办公用品,形成了一个以退休领导干部为主体的致力于养老事业的团队,兴办了几个企业和事业,确定了“以企养事,以事兴会,以会养老,竭尽全力为我区养老事业做贡献”的方针。我会成立至今,至少办了6件有益于我区养老事业的实事:
1、在民政厅和老龄办的领导和支持下创办了《宁夏老年报》和《宁夏老年网站》。报纸办得一期比一期好,影响力日见显现,是我会办得最成功的事业之一。
2、建立了老年人法律援助中心,无偿为老年需求者提供法律援助。
3、与国龙医院合作,建立了“老龄爱心护理医院”,为我会会员开辟了绿色就医通道,对部分老年患者实行紧急救助和上门巡诊。
4、成立了“老年爱心艺术团”,以艺术的形式表现我区老年人的幸福生活,弘扬孝亲爱老事迹,活跃老年人的生活。
5、成立了“银发驾校”和“老年爱心旅行社”,专为老年人提供优于市场价的高质量服务。
6、精心组织了以我区城镇老年人生活和生存状态以及养老事业跟进情况的社会调查,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
目前我会发展态势良好,会员队伍日益壮大,大批离退休领导干部和社会知名人士纷纷慕名加入我会,不少离退休省厅级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还担任了我会名誉会长。尽管我们竭尽全力做了不少工作,但我们仍然深切地感到,我会的工作,离党和政府的要求差距还非常大,我会所做的一点事情,对于全区养老事业的需求也是杯水车薪。因此,我会特提出如下建议供领导参考:
一、目前我区城镇居家养老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服务项目单一,无法满足各种不同生活层次、不同健康状况老人的不同需求。目前能够做的大多是打扫卫生洗衣做饭一类简单的家政服务,即便是此类简单的服务,也有很多不能让业主满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日渐细化,比如,不同生活方式老人的心理抚慰、不同文化层次老人的精神需求、不同健康状况老人的饮食和科学保健常识、不同性别和特殊病人的护理,进而还有老年人喜爱的宠物花草之类的养护等等,都存在很大的需求空间。
(二)服务的覆盖面狭小。居家养老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可目前能够基本满足的却仅限于高龄老年、空巢老人、特困老人和有特殊贡献的老人。就受访老人看,仅占到需求的3.37%。对这部分老人的居家服务,指望盈利是不现实的,政府已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而给予了有限的补贴。目前的问题是:除急需提高这部分
老人的居家服务质量外,还应加速扩大服务的覆盖面,从少数人扩大到多数人,最终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全覆盖。
(三)高素质服务人员稀缺,富于“老”这个特色的专业服务队伍在我区还未形成,而已有的家政服务队伍也存在管理不到位,服务不专业,培训不规范,人员不稳定等问题。
(四)我区现行的医疗急救机制无法应对居家养老的特殊服务。比如独居在家中的“空巢”老人,特别是那些既独居又缺乏行为能力的老人,遭遇突发事件,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五)对土地、房屋、设施等可以用于居家养老服务的资源缺乏有效整合。一方面显现资源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却存在着资源闲置的状况。由于受隶属关系制约,街道社区无权利用闲置资源。
(六)因我区养老服务队伍自身实力不足,大部分服务要依靠加盟,而加盟单位大多嫌活小钱少,即使勉强加盟了,也要拖欠账款。严重影响到服务的质量。
二、我促进会向党和政府承诺要进一步做好做实的几件事
面对以上种种问题,我促进会心急如焚,我们向民政厅和老龄办领导保证:无论遭遇多么严重的困难,我们决不会动摇促进会成立时确定的“无私奉献,为老服务”的初衷和宗旨。经过一年的奋力拼搏,我们已经打好了基础,从现在开始,我们要竭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创新我区的居家养老服务踏踏实实做好以下几件事:
(一)下大气力进一步办好《宁夏老年报》,为我区老人献上一份他们最喜爱的精神食粮,为老龄工作者提供政策指导、信息参考和经验借鉴。现在这份报纸已经打好了牢固的群众基础,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读者中有到处找我们工作人员索要的,有掏钱要长年订阅的,有在上面投放广告的,有主动要求与报纸合作的,还有不少读者被刊登的事迹深深感动,拿钱找到报社,要求我们将钱转交给事迹中主人公的„„ 多数老人不习惯上网还是喜欢传统媒体—报纸,尤其喜欢健康和政策法律资讯,喜欢阅读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真人真事。在老龄办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决定从明年起,逐步扩大发行量和发行范围,缩短出版周期,调整版面内容,实行稿酬制度,多多吸纳原创稿件,在确保导向正确的前提下不断提高报纸的可读性。还要力争《宁夏老年报》上的部分稿件,被《宁夏日报》、《共产党人》等我区主流媒体转载,大幅度提升其宣传影响力。
(二)办好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培训班,有计划分步骤地为我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支持。目前培训班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已到位,师资力量已选定,教室教材已准备齐全,学员正在加紧招收中。我们还打算针对学员的素质、意愿和市场需求,将培训细化和分门别类,以满足居家养老中各种不同的需求。为吸引学员,我会决定实行全无偿培训,不收学费,免费为学员提供住宿,报销往来交通费,为他们发放每天的餐费补贴。
(三)充分发挥“老年爱心艺术团”这个以退休老艺术家为主体的特殊文艺团体的作用,为活跃我区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做贡献。计划每年下乡演出不少于35场,其中部分属于无偿演出,有偿演出也以非盈利为原则,收入全部用于演员的的交通、住宿和生活补贴。现今娱乐形式很多,要想让群众喜闻乐见,必须强化原创和自编自演分量,将老人们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搬上舞台。
(四)办好“银发驾校”和“老年爱心旅行社”。以银川市最优惠的费用为老年朋友提供驾驶员培训服务和旅游服务。
(五)创新“老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使其成为名符其实的“老人之家”。
这是一件无偿为老人服务的好事,我们下一步要做的主要有两点:一是通过各种形式广而告之,包括花钱做广告。目前之所以效果不明显,主要是许多老人并不知晓有这样一个爱心团体。二是变被动等待为主动上门服务。
(六)组织志愿者成立专门队伍,再做一次系统的养老专题调查。彻底摸清我区城镇老人的生活状况和生存状态,多解剖几个有代表性的“麻雀”,重点是搞清楚我区处于不同年龄段、不同民族性别、不同经济收入、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家庭组成、不同生活习惯、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健康水平的老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不同需求,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三、希望政府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支持
以上居家养老的每项工作,都必须花钱。我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两项:一是会长王生才个人拿钱,到目前为止,他自掏腰包己超过百万,不要本息,不要任何回报。(这其中还不包括以“促进会”的名义给老年产业协会赞助的一万元、给罹患帕金森病的区国税局老干部马万忠资助的一万元和向老年工笔画展捐赠的五千元)王生才这种无私为老服务的精神,已然成为我会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我会的每一位成员。促进会的另一项资金来源是自办企业。因为市场需求饱和和正处于成长期,多数企业入不敷出。我会认为:困难是暂时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一定能战胜暂时的困难。我们向民政厅和老龄办领导立下军令状: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我们将养老事业进行到底的信心决不动摇!我们给领导这个报告的目的一是汇报工作,二是表明决心,三是寻求支持。
致以崇高的敬礼!
宁夏养老事业发展促进会
2010-11-22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关于进一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属各单位:
根据《浙江省社会养老服务促进条例》、《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养老服务综合改革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的通知》和《缙云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缙政发〔2014〕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现状,经县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深化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美丽乡村标配建设要求,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运行,持续提升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和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和服务补贴制度,使低收入的失智、失能、高龄、独居等养老困难老年人享受政府提供的各类居家养老服务。到2022年底,全面实现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
二、基本原则
以老年人需求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以人为本,多元参与,因地制宜,创新实践”为基本原则,有效统筹政府、社会、家庭的优势,整合各类为老服务资源,探索符合实际的服务配置,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和队伍,推动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模式、服务制度、项目优化等实践创新,逐步发展模 1
式多样的适度普惠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切实解决老年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居家养老的服务供给。按照老年人不同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提供有效的服务供给。鼓励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共同生活或就近居住,鼓励和辅助家庭成员照料老年人,强化家庭养老的基本支撑。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模式,拓展各专业养老机构对外服务功能。至2022年,各乡镇(街道)都要建一所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兼具日间照料与全托服务功能,一般应提供下列服务:一是能提供助餐、助浴、洗涤等生活服务;二是提供康复护理训练和指导、健康监测和指导、用药提醒和指导等康复护理服务;三是提供日托、中短期全托、喘息服务等托养服务;四是提供护老者培训和护理、康复、照顾技术培训等家庭支持服务等。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开展社会工作、心理疏导服务,以及康复辅助器具租赁服务。通过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与社区照料中心的错位发展、相互补充,形成专业服务与一般服务相结合,收费服务与免费服务相补充,机构全托、社区日托、居家服务相衔接的居家养老服务新格局。
(二)推动城乡社区养老的医养融合。加强规划引导,统筹设置医疗设施与养老设施,促使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毗邻而建,有条件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内可建设医疗服务点,并建立互助合作关系。全面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助推“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对签约者及其家庭成员开展疾病诊治和健康管理,实行有偿、方便、实惠的全程“一对一”个性化服务、“追踪式”医疗保健服务,根据病情需要开通“绿色通道”医疗转诊服务等,积极探索通过购买服务方式满足老年人的其他特需医疗服务,推进医疗护理服务和养老照料服务的有机整合。
(三)推行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加大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力度,规范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补贴及养老服务补贴的申请、评估、审批和监督等流程,完善相应的服务管理和绩效评价标准,建立制度完善、管理规范的政府购买服务运行机制,着力保障低收入的失能、失智、高龄、独居等养老困难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需求。
(四)培育和发展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专职管理队伍、重点培育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居家养老服务护理等专业队伍建设,加强为老志愿队伍建设。注重为老服务人员的思想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专业人才在养老服务业发展中的支持和带动作用,全面提升我县养老服务专业化、职业化和规范化水平。
(五)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整合现有为老服务信息系统和资源,建设养老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养老信息分析决策、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和养老服务动态管理为一体的“智慧养老”功能。推进养老服务信息化管理,逐步实现终端覆盖,对接老年人服务需求和各类社会主体服务供给,提高养老服务效率。
(六)建立居家养老机构风险保障机制。由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保险、80周岁以上老年人人身意外保险,第三方服务组织购买居家养老护理员人身伤害保险,主要责任涵盖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在服务活动中因意外事故导致的人身伤害,以及从事居家养老护理员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伤害,降低居家养老机构的运营风险,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良性发展。
(七)扶持居家养老服务市场运作。在建立准入机制和服务标准的前提下,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居家养老工作,3
吸纳社会力量、投资主体兴办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并在设施建设、运营补贴、水电税收等方面给予等同于乡镇(街道)、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政策扶持和优惠。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合同外包”“委托”等形式,鼓励社会组织承接居家养老服务项目,逐步推进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实现居家养老服务产业的良性循环。
(八)鼓励支持居家养老互助式服务。引导公益慈善组织重点参与居家养老机构建设和养老服务提供,积极扶持发展各类为老服务志愿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倡导机关干部和企事业单位职工、大中小学学生参加养老服务志愿活动,广泛开展“助医”“助行”等阳光助老行动。支持老年社会团体和老年群众组织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服务社会活动。建立健康老年人参与志愿互助服务的工作机制和老年志愿者服务登记制度,积极推广“银龄互助”、“老友助老”等行动。实现基层养老由分散型向互助型发展,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的优良传统。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认清形势,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工作措施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全面推进我县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县民政局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牵头作用,制定规划及相关政策,督促检查指导全县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顺利开展。县财政局要做好居家养老服务经费保障工作。相关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能共同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二)落实主体责任,完善服务网络。坚持党政主导、村社主体的原则。县养老服务指导中心承担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指导和业务培训、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和审核、养老服务质量评估和检查等有关具体工作;各乡镇(街道)建立“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落实专职人员,协调、指导村(社区)照料中心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4
工作。村(社区)在照料中心设施建设、服务管理、长效运行等方面发挥主体作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应纳入每届村干部任职目标责任制,作为村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各照料中心点要成立“照料中心管理委员会”,负责照料中心日常运行管理,开展情况调查安全保障、人员信息登记、养老服务需求评估等工作。照料中心管理委员会组成成员:村(社区)主要负责人、村(社区)监委会主任、照料中心具体负责人、村(社区)报账员等。
(三)开展“评星创优”,提高运行补助。落实乡镇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补助。乡镇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予以补助。一般示范点补助以省级补助资金为主,县级资金予以适当配套,补助资金30至50万元,建设资金在30万元以内的按实际使用资金进行补助;精品示范点补助实行“一事一议”。
建立乡镇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补贴机制。乡镇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后,由专业服务机构或社会组织运营,经民政局组织考核评估后,按评估结果给予补助年运行经费10-15万,具体考核办法由民政局制定。
加大社区照料中心的运行补助力度。对分散供养的五保、低保户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和70周岁以上就餐的老年人(企事业机关离退休人员除外),按实际用餐人数每人每餐给予2元的用餐服务补助(中、晚餐)。开展照料中心“评星创优”活动,优秀比率不超过10%。县财政按每个照料中心平均4万元每年的运营补助给予经费保障,具体考核办法由县民政局制定。
(四)加强财务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加强照料中心财务管理,促进公开透明。照料中心日常运行资金、经费主要由村集体经济、财政补助、个人缴纳费用以及社会捐赠等形式组成,实行专款专用。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收支要纳入村级财务管理办法。5
县民政局负责对照料中心资金专款专用的监督。
(五)加强评估核查,强化考核监督。各乡镇(街道)要加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的日常监管,禁止挪用、挤占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并加强对服务人员的考核管理。照料中心应当建立服务质量评估制度,及时听取老年人及其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发挥社会监督促进作用,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由县民政局做好评估核查工作,评估核查可委托第三方(社会组织、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进行,内评估核查覆盖率需达50%以上。坚持以“三个一”为主要内容的评估核查,即查“一套工作服务台账、一套收支明细账目表、一本每月用餐人员公示表”,对检查中发现运行不正常的要及时依法责令限期改正;对骗取套取补助资金的责令及时退回非法获取的补助资金,并依法追究相关当事人法律责任,同时取消该照料中心工作的评星评优资格。
(六)强化安全管理,打造“三心”工程。各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每月不少于一次召开安全领导小组会议,各村(社区)照料中心成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小组和落实安全监督员。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定期检查落实,对安全隐患及时排除,严格执行各项工作操作规范,确保消防、交通、食品等方面的安全,真正把照料中心打造成老年人开心、子女放心、社会称心的“三心”养老服务中心。
本实施意见自2018年 月 日起施行。此前文件规定与本实施意见规定不一致的,按本实施意见执行。
第三篇:(第三期)城镇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
编者按:
居家养老作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2010年11月在江苏无锡召开的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工作会上,民政部李立国部长明确要求,“在城市要全面推行居家养老,在农村要逐步发展居家养老。”该文在调研了解全市居家养老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建议意见,对各地推进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全市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情况调查(摘编)
一、工作现状
重庆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起步于2006年。几年来,部分区县积极组建班子,搭建平台,加大投入,建立制度,探索通过日托服务、上门服务、小型社区养老院等多种方式,为社区老人尤其是城镇“三无”对象、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日常陪护、送餐助餐、家政服务、医疗康复和精神慰藉等多元化的服务,基本构建了以家庭为核心,以社会化服务为支撑,无偿、低偿和有偿三种服务方式并存的全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雏形。
但从全市范围来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其现状突出表现为“五少”:
(一)开展此项工作的区县少
通过对全市40个区县(自治县)的问卷调查,除渝中、南岸、九龙坡、沙坪坝、丰都、开县等少数几个区县已经在推进居 1
家养老服务工作外,绝大部分区县没有实质性地开展此项工作。即便已经开展的几个区县,也只是选择了部分基础条件较好的街道或乡镇试点,尚未在全区(县)广泛实施。
(二)实际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数量少
目前来看,居家养老服务覆盖面较小,除参加社区组织的文体、休闲、娱乐活动外,真正接受上门服务的老人较少。各区县采取分类别分层次服务方式,即根据老人的家庭收入、健康等情况确定无偿、低偿和有偿三种服务方式。而能够享受无偿服务的基本是生活不能自理的“三无”老人和低收入空巢老人,这部分老人得益于政府购买服务,享受了上门居家养老服务,但数量极少。其他社会化服务中,由于受老人经济条件、思想观念的约束,极少选择有偿服务。如渝中区爱心援服务中心,该中心主要负责凉亭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近半年,其上门服务的老人共6名,其中有5名老人属于政府购买服务的对象,另外1名位老人通过自费的方式,选择了每月400元购买20小时的上门服务。
(三)服务内容项目少
居家养老服务要求着眼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为其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康复、健康护理、精神慰藉、安全援助等多样化服务,但局限于服务人员的数量有限、素质不高、老人的经济状况等多种因素,目前,所提供的服务内容比较单一,大多仅限于送餐、家庭保洁等家政类服务。
(四)参与居家养老工作的人员少
从政府层面讲,居家养老工作还没有形成多部门协调、联动的局面,基本是民政、老龄部门单打独斗。落实到基层,此项工作由各社区具体承办。社区工作人员本身人手紧张,没有专门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人员,只能指定一名社保工作人员兼任。而居
家养老服务工作要真正搞好,必须投入一定的人力,大量的精力才能搞好。社区人手紧张,开展工作力不从心。
(五)经费投入少
由于此项工作的社会认知度还不够,加之各级财政比较困难,绝大部分区县尚未将居家养老工作列入财政预算支持范围,对居家养老工作的财政投入明显不足。例如:此项工作开展较好的南岸区,2009年全区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投入62.61万元,相对于7.8万老年人来讲,年人均投入也仅有82元,大部分区县投入此项工作的财政资金为零。
二、主要原因
一方面是急剧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尤其是老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大量需求,一方面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却推进乏力,社会需求旺盛却不足以刺激有效供给,症结何在?通过调研分析,笔者认为目前居家养老工作还存在“四个缺乏”。
(一)缺乏社会各界的普遍认知。日趋严峻的老龄化形势,已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但关注的重心依然在多建养老机构,增加床位供养能力方面。对最切合老年人情感和心理特点的居家养老这一服务方式,却缺乏基本的了解和广泛的认知。此次调研中,我们访问到的老年人及其儿女、社区干部等,均认为居家养老就是“住在家里养老”这一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尚未认知,谈何关注、支持和参与?导致此项工作推动之初,既缺乏政府部门的有效引导,也缺少社会大众的鼎力支持和广泛参与,故而举步维艰。
(二)缺乏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没有专门的工作经费保障,街道、社区开展此项工作有心而力不足。据调查,每年街道开展此项工作,如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进行技术
培训、健康体检、对辖区老人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等,此项工作经费至少每年需要2万元以上。各社区要组织服务队伍为老人提供各项服务,服务人员工资、活动经费、服务项目价格补贴等,又需要数万元的开支。由于缺乏财政资金的支持,基层居家养老工作推进困难。
(三)缺乏专业的服务平台和服务人员。目前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社会参与度较低,基本是在政府的主导下,依托社区,由社区工作人员具体负责,而目前社区承担了街道和政府部门转移的大量行政性工作,每个社区面对的居民对象平均为7880人(常住人口),而工作人员仅有5.8人。其工作本已超负,无法抽调专职人员开展居家养老工作。同时,现从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主要是“4050”下岗人员和农民工,文化水平低,又未接受过正规、专业的培训,很难保证居家养老的服务质量,而服务质量的高低又直接影响到老人及家属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认同感和接受度。
(四)缺乏配套政策和科学运营模式。居家养老服务作为社会养老服务的一种新形式,虽然我们已将其定位于整个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但就如何引导、扶持、规范其发展,缺乏整体的谋划和思考,尚未出台系统的、操作性较强的措施和办法。市民政局在2006年出台了《关于开展城镇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但以后未能在政策扶持、制度建设、服务标准等方面有更细化和完善的配套文件,致使基层执行起来比较困难。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宣传,提高社会认知度
由于居家养老能实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有机结合,也是
成本最低、覆盖面最广、服务方式最灵活的养老方式,对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将起到重要作用。但由于该项工作刚刚起步,政府部门和社会层面对其缺乏了解。因此,要通过工作会议、新闻媒体、打造示范点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面,提高社会认知度。通过扩大宣传,积极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通过宣传动员,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投入到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来;通过宣传引导,转变社会公民尤其是老年人的消费观念,引导他们从传统的家庭养老中走出来,接受社会化的养老服务,享受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
(二)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体系
1、制定规划,加强引导。充分发挥规划引导的功能,制定全市及各区县“十二五”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并将其列入本级社会服务事业“十二五”规划中,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稳步实施。在中长期规划的指导下,分制定工作计划,积极推进和逐步完善本地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2、加大政府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是为老人服务的社会公益事业,是各级政府的应尽之责,是公共政府的应有之义。应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作为政府公共财政支持范围,列入财政预算,按各街道、各社区服务老人数量,核拨必要的工作经费。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根据老人的年龄、经济状况和身体健康状况分类购买服务。二是扶持一批居家养老服务实体。按照政府职能转变要求,对居家养老服务的具体承接,应尽可能交给社会组织和企业去办,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运作。由于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属于无利或微利行业,对社会资本没有直接吸引力,必须依靠政府通过税费减免、财政补贴、提供场所、购买服务等形式,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加入。政府应有意识培植、扶持一批居家养老服务实体,帮助其壮大实力,提高专业水准,打造服务品牌。三是对社区托老所或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设施建设给予资金补助。可根据建设规模和服务人数,对每个社区托老所或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财政安排设施设备补助经费10-20万元,其余所需资金由社区负责筹集和募集,也可借助慈善组织、企业捐赠等方式充实居家养老服务保障资金,实现多元化筹资。
3、建立组织机构。一是各区县成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制定居家养老服务政策,确立居家养老服务的整体发展规划和分步推进计划,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经费预算、综合协调和指导监督工作。二是各街镇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并配备专职人员,作为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施主体,接受政府委托,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具体组织、服务机构的遴选、社区老人的评估和服务质量的监督工作。三是服务机构负责做好服务人员的选派、管理、技术培训等工作,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
(三)搭建多层次多维度的服务网络
1、建立区分对象、分类收取服务费制度。养老服务应该实行政府主导,但并非政府包办。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老人的经济收入、身体状况、家庭成员的不同状况,实行分类服务。一是无偿服务,政府埋单。二是低偿服务,政府和老人共同埋单。三是有偿服务,老人自己埋单。
2、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对不同类型的老年人群,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居家养老服务。
3、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老年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建议由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配备老年科大夫,为社区老年人建
立健康档案,推行“家庭病床”服务。
(四)构建工作人员职业体系
1、加强服务人员培训。居家养老服务参与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居家养老的服务质量和居家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水平。应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逐步建立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实行持证上岗制度。由于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多为下岗职工和农民工,且从事的又属公益性岗位,人力社保部门应将其作为政府免费培训支持范围。
2、服务人员队伍建设与解决大学生就业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对接。居家养老服务属于第三产业,具有很强的就业容纳力。按照就业人员与有需求的老年人数1:10的比例计算,预计到2020年全市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人员将达到62万人,平均每年可增加就业岗位3万个。要努力吸纳社会工作、老年护理、心理学等专业的大学生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升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同时,为下岗失业人员、享受城乡低保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开辟就业渠道,对符合条件从事居家养老服务人员,要按规定享受相应的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
3、解决工资福利保障。调查中发现,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人员工资水平低,且大多数人员没有享受到社会保障政策,加之工作量较大,许多人不愿意从事此项工作。因此,要逐步改善和提高居家养老服务人员报酬,结合职业资格认证和职业水平鉴定,为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人员落实相应的物质待遇。将居家养老服务视为公益性工作岗位,对工作人员予以专项补贴,并享受各种社会保障政策以解决其后顾之忧,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来。
(供稿: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 李洋、王福敏)
第四篇:我区创新社会管理破解居家养老难题
我区创新社会管理破解居家养老难题
随着我国高龄、空巢、失能老年人的不断增多,社会年龄结构的不断失调,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当前突出的社会问题。如何养老,使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深深地考验着政府当前的服务能力与水平。在破解居家养老难题的道路上,我区着力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建立与现阶段南溪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能较好满足老年人生活需求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走出一条社区老人居家养老的幸福之路。
创新体制机制,政府主导推进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老龄事业发展的需要,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我区创新社会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实现了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全区创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运行体制,政府通过政策扶持、业务指导、搭建平台等手段,体现了政府在推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主导作用。社会各界通过加盟服务、志愿者助老等形式,实现了与政府一起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同时,政府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为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大力投入也体现了政府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主导作用。
--打造服务平台、建立服务队伍,保障服务质量和水平
老年人的养老供给包括基本物质生活供给和养老服务照料供给。目前,紫云社区有60岁以上的老人680余人,占社区总人口的10%以上。为了保证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政府投资修建了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它是社区管理的公益性社会服务机构,能够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日间生活照料、护理陪伴、配餐送餐、医疗保健、文体健身等综合性服务,解决空巢老人、高龄老人的日常生活无人照料的问题。在老年人基本物质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居家养老照料服务则最为需要,尤其是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对养老照料的需求尤为迫切。为此,我区在启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之时,就把建立专业化管理队伍和服务队伍作为重点来抓,也把他作为保障服务质量的基础性工作。日间照料中心在全区率先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专业化管理队伍、专业化服务队伍。
针对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人手紧缺、专业化程度低、服务水平差的实际,中心配备有专职服务人员和20余名爱心志愿者,能为老人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解决空巢老人、高龄老人的日常生活无人照料的问题。专业化的管理队伍和服务队伍,使得工作推动扎实有序,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社会各界给予了充分关注和肯定,老人们也以不同方式给予感谢和表扬。树立新理念,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支持系统
区委区政府把发展老龄事业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党政主导下,营建社会参与、公众关怀的养老社会支持体系。首先,社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是我区探索解决在全区倡导全社会共同关爱老年人和孝亲敬老的良好道德氛围,每年利用“科技之春”宣传月、九九重阳节、法制宣传日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倡导活动;二是在街道社区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和社区小报,经常性的宣传涉老法律法规和敬老爱老助老先进事迹;三是充分发挥老年大学、老年学会、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等社团组织在居家养老服务方面的作用,通过他们的辐射带动,在全区老人中倡导积极乐观、面对老龄生活的健康进取心态,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人口老龄化问题,打造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创新举措。也是我区全域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典型之作。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社会养老需求,优化辖区老年人的生活环境,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为老年人创造幸福的晚年生活,是和谐、幸福的社会价值取向的重要体现。
为积极应对老龄化加剧带来的矛盾和挑战,更好地提升在新形势下老年人对居家养老差异化服务的需求,促进各类社会养老资源的有效配置,东园社区全面开展以“拓展养老服务、构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工程,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由“特惠型”向“普惠型”转变。
“一人一档”订单式服务是这个社区拓展养老服务的一种新的尝试。东园社区为每位老人建立《养老服务对象信息档案》,形成全覆盖工程信息化管理数据库,将档案按照年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等进行分类分层。设立居家养老服务热线,随时接收服务订单,为老人提供更加细致和有针对性的服务。
东园社区在实现养老服务信息化管理的同时,又打造“三个圈”全方位服务。按时定点的“生活照料服务圈”,社区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立了活动室、图书室、棋牌室,对身体状况较好、生活基本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对生活不能自理的高龄、独居、失能等老年人提供家务劳动、家庭保健、辅具配置、送饭上门等服务,有效解决社区内孤寡、空巢或生活难以自理的老人生活问题;安全便利的“医疗保健服务圈”,每个月由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为老人进行定期体检义诊,免费测量血压血糖,每个季度组织老人参加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的健康讲座,丰富大家的医疗保健知识,对生活不便的老人,为其建立家庭医生式服务,提供上门检查、上门送药等服务;自娱自乐的“文教体育服务圈”,社区内共有两支老年艺术团,自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立以来,他们的活动场地更加宽广,吸收了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其中,大家热情高涨,“怡然乐”艺术团的团长刘昌英阿姨高兴地说:“现在有了舞蹈教室了,冬天也不怕冻了,我们老姊妹们跳的更带劲了。”据统计,东园社区的老年艺术团仅去年参加的老年活动就有30余场。
“心动志愿者”专业服务队伍爱心帮扶老人。社区把有爱心的年轻人集中起来,成立志愿者服务队,按照个人特长、爱好和自愿的原则,与社区内许多无人照顾生活困难的老人结对,为他们提供无偿志愿服务,陪他们聊天,为他们做饭,使每一户老年人家庭成为一个小的居家养老服务点。(编辑:王夫成)
第五篇:我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我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铺开“一张网”,健全服务网络。社区多方筹措、整合资源,铺开资源联结网,6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共整合社区为老服务资源74种,签订服务协议机构44家。二是调动“两种资源”,强化服务队伍建设。各社区加强宣传,积极调动社区内专业管理人员与志愿者这两种资源。社区服务站均配备了相应的专(兼)职管理人员,保证社区老年人每千人拥有专(兼)职管理人员数在5人以上。三是坚持“三规范”,完善服务制度建设。坚持做到管理及监督制度规范、服务对象的管理制度规范、老人安全避险机制规范。四是坚持“四保证”,改善为老服务设施。坚持活动场所有保证、医疗服务有保证、老年学校有保证、应急处理机制有保证。五是唱好“五部曲”,稳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第一部是领导重视,政策引路。第二部是规范管理,建出特色。第三部是动态管理,实地监督。第四部是总结经验,反思提升。第五部是立足社区老人需求,创新多元服务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