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特色服务在高干病房中的实施与评价
【摘要】 目的: 在高干病房中对患者实施特色优质服务的 方法,以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方法: 制定特色服务项目的名称、服务理念、格言及实施方案,下发到每位护理人员,同时进行相关培训及督促检查,在开展活动后半年采用 医院 设制的病人满意度评价表对100例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特色服务实施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结论:护士在特色服务实施后更加明确了服务理念,重视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既加强了自身素质又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关键词】 高干病房患者; 特色服务; 人文关怀; 满意度
随着护理模式不断 发展 变化,绝大多数医院已开展了整体护理,而我国人口不断老龄化,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人文关怀、人性化服务应运而生[1~3]。我院高干病房自2006年1月以卫生部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为契机,在院内率先开展了特色服务,使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现报告如下。
方法
11 活动方法①制定特色服务名称:“星级酒店”式服务;服务理念:以人为本,我想即您想,我做即您做;格言:为您服务是我们最大的荣幸。要求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服务过程中坚持做到人文化、人性化,想病人之所想,实现零投诉。②护理人员培训:将特色服务方案发放至每个护理人员手上,组织本病区护理人员 学习有关整体护理哲理、人文关怀理念和特色服务举措,请酒店客服部经理到科室讲课,以酒店服务人员的标准来要求和培训护理人员。③实施与评价:召开全科动员大会,使每个人能积极投入其中,护士长每天检查方案落实情况,每月进行活动 总结,半年后由住院患者评选星级护士10名。
12 调查方法在活动开展前和开展半年后分别用医院设制的病人满意度评价表对高干病房5个病区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评价表共15个项目,每个项目分很好、好、一般、差4个等级,问卷在住院患者中随机发放,患者按照自己的意愿评价。2006年1月(活动前)发出问卷84份,收回70份,有效回收率83.3%;2006年7月(活动后)发出问卷83份,收回70份,有效回收率84.3%。数据采用χ2检验。
第二篇:优质护理服务在妇幼保健机构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优质护理服务在妇幼保健机构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妇幼保健机构的实施以及效果评价。方法:成立“优质护理服务”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并建立完善评价体系,对我院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我院护理人员由185人增加到220人,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0.12%。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值得继续努力和发展。
2011年在全国综合医院,卫生部启动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活动,目的在于通过规范的、全程的护理服务,从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达到三满意的效果。2011年6月在本院全院启动了“优质护理服务”的活动,对妇幼保健院推行的以病人为中心,从入院到出院全程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进行探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在进行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是一家省级的妇幼保健机构,护理单元共10个,床位156张。包括护士230名,临床护理单元5个:妇科床位28张,新生儿科床位25张,儿科床位47张,产科床位56张,每年收治的住院患者7500人左右。1.2方法
1.2.1制定实施方案
成立了一个“优质护理服务”的活动小组,并选定了小组的组长与副组长由院长和副院长担任。对于“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方案主要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①明确好岗位职责,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②时刻要以病人为中心,不断地丰富工作的内涵;③落实基础护理的职责,优化护理的服务;④加强临床护理的质量管理,不断地改进质量;⑤增加临床的护士人员数量;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1.2.2实施步骤
①优化护理服务质量的标准和体系,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工作模式,不断地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②加强与人事部门的合作,增加护理人员数量;③选择某一区域对该方案试行并进行督察,合理的配制人力资源,对工作人员的能力进行评估,明确责任,组织培训学习;④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⑤制定统一的表格,对护理记录严格认真对待。1.3评价方法
采取现场质控的模式,按照百分制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月护理质量的评分、日常的护理部检查与护士长夜查房的评分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对各科室的评价结合护理的不良事件防范等项目。对优质的护理服务先进个人评价除在这个基础上以外还结合同行业的评价结果来进行统计。按照分数高低,选择出成绩优异的工作人员和科室。在年底进行工作总结,从中汲取经验。2结果
2.1建立完善的护理规章制度与质量评价体系
不断地完善临床护理工作的规章制度;病房管理与基础护理等质量评价的标准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共80项;护理记录的书写要规范。2.2护理人力资源的增加情况
实施后共增加护理人员35人,实施前的护理人员共185人,现已达到220人。2.3患者的满意度比较
对满意度的调查表进行发放,共650份,全部回收,有效的回收率100%。患者对临床的护理工作的总体满意度是90.12%,被患者提名的最满意的护士共192人,而且通过中国医院协会对一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医院进行了患者出院后的电话回访,总体满意度高达89.96%,表1对各科的患者满意度进行了比较,如下:
表1
优质护理各病区患者的满意度排序比较
患者了解的内容
满意(人次)
满意率 入院介绍
621/650
95.54% 护士长
593/650
91.23% 主管护士
603/650
92.78% 对护士的服务满意度
617/650
94.92% 护士是否进行健康指导
586/650
90.15% 护士能否主动巡视病房
585/650
90% 2.4各病区的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的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各病区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的评分比较
科别
满意度
护理部、夜查房
护理质量考核情
不良事件
合计
(占40%)
抽查(占15%)
况(占45%)
()
(分)产科
36.85%
13.68%
43%
0
93.53% 新生儿科
35.2%
12.05%
40.98%
88.23% 儿科
37.21%
13.56%
42.7%
0
93.47% 妇科
33.5%
14.33%
43.23%
91.06% 3讨论
健全护理服务体系,按照标准实施护理工作,对患者实施入院护理、安全护理、基础护理、出院护理等各项工作,并且严格地按照工作标准进行检查,并同时对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并且当场进行回收以及统计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地反馈以及整改。通过对护理文件书写的优化,能够有效地减少护士书写护理文件的时间,能够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与患者相互接触。
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使护理工作回归其本位,使护理的专业价值得到体现。我院十分重视人力资源,优化充实了临床护士的队伍,使护士的数量与床护的比例更加符合要求。在护理工作上,做好“基础护理”,做到主动服务,按照不同的护理级别为患者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将重点放在危重病人、特级以及一级护理的病人身上。优质护理服务自实施以来,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0.12%,值得我们继续努力和发展“优质护理服务”,为临床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参考文献:
[1] 董茜.优质护理服务在外科病房的实施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14): 225-226.[2] 苏颖殷.优质护理服务在妇幼保健机构的应用和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01(上): 189.[3] 谢丽龙.开展优质护理对提高妇幼保健院服务水平的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04(下): 1842.
第三篇:优质护理服务在内科病房的实施与成效
优质护理服务在内科病房的实施与成效
昭通市第二人民医院内二科汤巧会
[摘要]目的: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方法:针对当今护患关系紧张的原因进行分析,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利于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的各项规范化护理服务。
结果:优质服务的实施,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构建了和谐的护患关系。
关键词:优质服务护患关系内科护理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和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对护理质量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因此提高护理质量已成为护理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是提高护士素质和品格的途径,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同时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院内二科自2010年2月开始将优质护理模式运用于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取得良好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措施
1.1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服务观念。
通过会议、学习等方式号召全体护理人员统一思想,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加强临床护 1
理工作的重要性,由住院的护理模式转向整体护理模式,由被动角色转向直接的主动护理,树立以“患者为中心,心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护理先行”的护理理念,切实地将各项生活和专科护理落到实处。
1.2营造科室服务氛围。
在病区走廊展示优质服务标语与口号,护理服务明星风采,制定规范示范服务标准、文明用语标准、各项护理常规和生活护理操作标准。同时设置传呼器,使患者随时可以得到护士的帮助。
1.3以人为本优质服务流程。
根据患者的特点,开展了温馨优质服务。(1)温馨的礼仪:接待每位病人入院要有微笑,有悦耳的问候。(2)温馨的知识服务:做好入院介绍、全面评估、标准的健康教育、完善的护理纪录及耐心指导。(3)人文服务:关心病人到位、了解病情到位、护理措施到位、基础护理到位、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到位。(4)完善出院指导及电话回访。康复出院出院时送祝福,建立一各长久的友爱与关怀。总之,使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得到全程优质服务。
1.4强化三基培训,保证业务过关。
要求护理人员每年进行1次理论考试和技术考试,对不合格者不予上岗。对考核优秀者,给予表彰。
1.5提高护患沟通技术。
每月2次业务学习,学习内容广泛:(1)如病人因疼痛拒绝翻身叩背的交流方式。(2)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如:翻身叩背的原则、更衣原则、指甲、足部清洁服务原则。(3)长期卧床评价的肢体功能锻炼活动方法。
1.6制定人性化的健康服务。
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以人为本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介绍疾病防治、饮食要求、用药指导、体育锻炼等知识时,要注重细节,讲究方式,实施有针对性、有计划、连续、动态的健康教育,要向病人及家属调查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工作效果。
1.7效果评价。
护士长每月一查,每天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护士每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以保证优质护理服务顺利实施。
2结论
近年来,我院在内科护理中全面推行以人为本,实施优质服务,使护理人员的服务观念由被动转为主动,使病人的满意度及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医疗纠纷减少,不但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也加深了护患关系的沟通,使护理工作的专业性得以真正体现,使护士自身价值得到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吴少珠 “5S”护理模式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作用。
第四篇:活动育人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活动育人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活动育人课程建设管理与评估
1、把开发实施活动育人课程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与发展规划中,安排专人负责,与学科课程同等对待。
2、编写活动育人教材,根据教材进行活动,避免活动的盲目性、随意性。
3、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根据每个教师的特长,安排好活动课程,并且不断加强培训,逐步实现一专多能。
4、不断增加经费投入,添置器材设备,保证活动场地,挖掘现有活动室、图书室、电脑网络等各种资源的使用潜力,为活动课程的实施创造条件。
5、配齐活动课程研究人员,开展活动育人课程的教学活动研究,不断创新内容和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不断提高活动育人课程的教学水平。
6、学生参与活动育人课程质量情况纳入学生学习的综合评价之中,考核主要侧重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活动效果上。活动育人课程实施原则
1.教育性、趣味性原则。活动育人课程的实施中要针对学生身心特点、兴趣爱好,寓教于乐,力求形象、具体、生动、活泼。2.实践性、创造性原则。活动育人课程实施中,要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鼓励他们勇于独立思考,标新立异,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启发学生创新意识。
3.导向性、自主性原则。活动育人课程实施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给予指导和帮助。因此,在确立活动课程的内容和形式上,应当克服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活动时,要给予学生较多的自己设计、组织、主持开展活动的机会,发挥他们的自主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增长才干。4.灵活性、开放性原则。要经常不断地改进和丰富活动育人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做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资源和优势,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从中获取知识和教益。
活动育人课程的评价
(一)评价目的
l、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及发展中的需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2、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发展、整体素质的提高。
3、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4、转变教师角色,重视发展教师的个性和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及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养。
(二)评价要求
1、对学生的评价:
①注重发展,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考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是否能与同学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参与活动的兴趣,重视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和对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
②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关注对综合素质的考查。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解决与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考察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
③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关注质的分析与把握,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质性评价与量化的评价结果整合应用有利于准确描述学生的发展状况。
④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题的多元化。主动参与评价,由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交互过程,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关注学生发展需要。同时在相互沟通协商中,形成积极、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⑤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关注过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关注过程,有效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
2、对教师的评价:
①能够通过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持续有效的掌握学生发展的情况,并且采用有效的革新措施巩固评价成果;建立积极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赢得学生的尊敬,能激励他们超越自己。
②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活动方案。善于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实际有趣而有效的结合。
③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资源。教师要成为学生活动过程中的引导者、促进者及研究者。
④教师要具备基本的百科常识和生活常识,能灵活地在各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反思习惯和良好学习方式的形成,让学生能主动从生活实践中不断总结、学习新知。
(三)评价内容
1、学生评价
①自评内容:你是否一直对你参与的主题活动感兴趣;你是否参加过活动主题的选择。你收集信息、资料的途径有哪些?你在活动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本次活动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对活动成果是否满意。本次活动中,你发现了什么?活动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自评方式:每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学生填写“综合实践活动记录与评价表”或用描述性语言的方法对以上内容进行一次自评,完成后全体成员均上交一份给指导教师。
②互评内容:小组成员合作是否愉快。你们在活动中遇到哪些困难或问题?你们是怎样合作克服困难的?你们认为下次活动还应从哪些方面加以改进? 互评方式:每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小组成员集体讨论,由组长执笔,用描述性评价方法为主对以上内容进行评价,完成后每组交一份给指导教师。
2、教师自评 ①自评内容:
过程评价。学生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实践参与活动?学生对活动主题的兴趣是否持久?学生获取信息、资料的方式途径有哪些?他们如何选择处理搜集的信息?小组成员能否进行有效的分工与合作。小组长的功能发挥的怎样?学生在活动中是否体现独创性?独创性体现在何处?
效果评价。活动成果是否实现预定的目标。学生在活动中能力发展得怎样?哪一方面的能力最为突出?学生的情憾体验是否获得满足?满足程度怎样?活动中有无“空白点”,体现在何处,设想如何改善? 自评方式:每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指导教师按照上述内容项目,自己的指导情况和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一次评价,将评价意见写成书面材料。(注意:教师对学生的定性描述评价材料中要注重抓学活动中闪光点,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满足。)
3、学校评价
①评价内容:主题选择是否恰当。活动设计是否科学。活动组织是否周密。活动形式是否适合参加活动儿童特点。活动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教师取得了哪些新鲜经验,得到哪些新的认识? ②评价方式:审阅师生自评材料。与组织活动的教师(或教师小组)共同反思活动过程,交流讨论。召开学生座谈会。召开家长座谈会或书面征求家长意见。走访与活动有关的社区人士。
第五篇:校本课程实施与学校特色建设策略
校本课程实施与学校特色建设的策略之我见
旧城小学
郭海侠
在以“节日民俗”“文明礼仪”为载体的校本教材的研究开发,以及少先队、学科主题活动为渠道的前期实践研究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学生、教师、学校在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提高礼仪素养活动过程中的成长与发展,师生文化底蕴在积淀,我校将逐步向“文明学礼、传承民族精神”靠拢,为努力办好特色校园积极筹划,谋定策略。
(一)校本教材成为师生传播民族文化的载体
在积极搜集学习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学情,我校把“文明礼仪”作为1-3年级学生校本课程教学,从小培养学生讲文明,知礼节的文化素养,主要从实际出发,学习与人如何交流 ;4-6年级学生传授“节日民俗”相关知识,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为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奠基。两部分内容相互结合,彼此联系。每个学段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为了更好地让校本教材走进课堂,我们主要分三步走:
准备厚实。我们首先要通过教研组活动,明确本册教材的三维目标;而后由各年级的备课组长制定年级的三维目标,确定郭海侠、刘长彪两位教师分别负责“文明礼仪”“节日民俗”内容的编排及授课设计。教师把自编教材分发给各位班主任教师共学习、共分享。通过交流和教研活动,教师们自发取长补短,对备课有了更深的思考。最终,紧凑的教学环节,简洁的PPT演示,优美的插图配乐,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授课扎实。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拓展型课程的开放性、灵活性、多元性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端午包粽子是传统的习俗之一,教师在执教时,要充分运用网络提供的丰富的文字、图片资源,从“端午节的来历、各地过端午的不同活动以及相关的诗文佳作、民间传说”等几方面,利用媒体形象、直观地对其进行介绍。教师们自己独立制作的教学媒体填补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有效运用教学媒体为课堂服务的效果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课后求实。我们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以及所学知识,用自己的画笔自办手抄报,分别以“文明伴我行”“传统节日”为题材,使学生既有理性的认知又有感性的体验。
(二)校本教材促使本校构建民族文化教育新模式
我校倡导“厚德载物”的教育理念,把校本教材看作一个支点,创建了“一平台”、“双发展”的教育模式。
1.所谓“一平台”即校园网络平台。
在研究实践中,我们发现:如何有效地依托信息技术平台,凸显文明礼仪、传统民族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值得我们去思考。于是,微机老师广泛收集资料,汇总师生活动成果,制作了校本课程专题网站。网页首页分设“校园新闻,节日习俗、文明礼仪、照片集锦、课堂花絮”等栏目。每一个栏目设置了超链接。师生可以在校园网上进行学习,了解相关知识……
2.所谓“双发展”即文明礼仪、民族传统教育双发展。
(1)创建学礼、民俗传承的人文景观 营造学礼的教育氛围,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学生的重要方法。创设的教育氛围,能促使学生在氛围的感染和感召下,自然形成行为的约束力。学校从学生迈入校园一刻起,就感受到礼仪、民族文化的浓厚氛围。学校利用橱窗、板报、墙报等宣传栏展示“文明学礼”的必要性及继承性,使学校礼仪、民族文化氛围的创设对学生形成礼仪认知及行为、汲取强大的民族精神具有很强的推动力。
(2)开设礼仪校本课,推进礼仪教育
我们把礼仪、民俗校本课程纳入学校课程计划,每班每两周各安排一课时。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文明礼仪、节日民俗,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礼仪教育及民族传统文化的渗透,使学生粗通礼仪知识,感受民族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从整体上让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民族素养得到提高。课堂上,我们组织学生学习有关内容、,既重视知识的传授,又重视行为训练,学练结合,以练为主。训练方式不拘一格,如示范、表演、选择、判断、游戏等,让学生养成文明有礼好习惯,具有民族大儒风范。(3)学科融合,渗透礼仪、民俗教育
文以载道,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阵地,我们必须利用课堂教学的资源,充分挖掘各门学科中的礼仪教育、民族传统文化等因素。在各科教学之中渗透相关知识,不失时机地进行文明礼仪行为的引导与教育,民族精神的渗透与感悟,使礼仪、民俗内容深入学生心灵深处。我们对每门课程怎样渗透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使教师明确各科如何挖掘教材教育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相关教育。寓礼仪教育、民俗传承于课堂教学中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只有教书育人水乳交融,学生良好的礼仪规范、民族素养才会养成。(4)在校园实践活动中促成文明礼仪、民俗素养的养成
我们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实践文明礼仪行为,传承民俗精神,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在全校范围内开展 “学礼仪
养习惯”“我知节日民俗”等一系列活动,创编独具特色的校园礼仪课间操和朗朗上口的校园礼仪歌谣,“闪亮2015”礼仪与艺术节展演等活动。为了提升师生内在的综合修养,让心灵沐浴书香,要组织开展图书漂流活动、“校园读书郎” 读书比赛活动。为了书法艺术陶冶同学们的情操,学校组织举办了软硬笔书法比赛,通过各项涵养心灵的活动,春风化雨般地润泽师生心灵,不断升华师生的内在修养,进而立德、立言、立行。
节日民俗传承方面:
我校本着“以人为本 ”的管理理念,围绕德育目标,学校根据弘扬传统美德,建构生活化道德内容,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在实践中反思,寻求学校德育教育的突破口,让民族文化教育融入学科、融入校园,融入生活,让民族文化和精神似涓涓细流涌入师生的心田,成为我乡民族精神特色传承教育试点学校。为了推动学校的发展,我们力求在整合上下功夫。
(1)、加强了校本教材与学科主题活动的整合,使传统民俗节日的教育成为了一个整体,形成了全员关注,全体参与的教育格局,推动了师生文化素养的提升。(2)、加强了教师个体与编写团队的整合,注重个体的独立思考、编写能力,以及编写组团队的合作创新能力,以此互补、整合共同提升。
(3)、要加强校内与校外资源的整合。学校在有效挖掘校内资源的同时,充分利用校外资源,鼓励家长共同参与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文明礼仪方面: 在文明礼仪教育开展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学习基础,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将“个人礼仪”、“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公共礼仪”四个内容交叉进行,各年段分别设有重点。
(1)、发挥教师礼仪的“魔镜效应”
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也是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以自己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深厚的思想情感、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的身教更重于言教,尤其对于文明礼仪的教育,学生从教师的身上更能学到能让他们终生不忘的东西。学校实行的教师候课制度意义也在于此。著名作家冰心说过:“教师的现在,就是学生的将来”。一个人格高尚的教师,都必须具有一种严格的自律精神,她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应该做得到。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教师努力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2)、发挥文明礼仪示范岗的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给他们树立身边的榜样,让他们来效仿,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学校可以成立了文明礼仪示范岗,每天早上和中午,队员都准时到学校操场,以标准的站姿,亲切的问候,温馨的微笑,恭敬的队礼迎接同学到来。通过文明礼仪示范岗队员风采展示,为全校学生礼仪教育活动起到示范借鉴的作用。因此,每学期我们都可根据不同年段的评比标准,在全校开展“文明班级”和 “礼仪之星”评选活动,并进行隆重的表彰。全校上下形成了班班争创“文明班级”,个个争当“礼仪之星”的良好局面。学校通过表彰优秀、树立榜样示范作用,以点带面,实现了全校学生文明素质的提高。(3)、营造文明学礼的班级文化
班级礼仪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影响和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在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实践中,设立了“文明礼仪示范”值日岗、文明礼仪行为检查岗等,多个岗位融合交叉,检查督导,自评和互评结合,以《文明礼仪通行证》的形式记录学生小学阶段在家庭、学校学习生活的成长历程。
(4)、在生活实践中促成文明礼仪素养的养成
学校制定了”旧小文明公约”,明确细致地提出了学生日常应遵守的礼仪规范要求,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学生时时处处讲文明,讲礼貌。在学校要尊敬老师,友爱同学,懂得谦让。在家里,要尊老爱幼,听从父母的教导。平时,经常性的使用礼貌用语,待人接物都做到彬彬有礼。在潜移默化中,学生良好的礼仪行为逐步养成,得到深化,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5)、在家庭教育活动中促成文明礼仪素养的养成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发挥着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和家庭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中来。平时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与家长进行沟通,如家访、与家长通电话、通信等。在相互沟通中,增进了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感情,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使教育更具针对性,大大提高了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
要把“文明礼仪”“节日民俗”教育更有效地在校内开展并形成我校特色教育,还将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伟大工程,我们将在不断地探索中修改、完善,使其真正成为教育规范人才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