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取民心凝聚警心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发展(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3 12:28: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争取民心凝聚警心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争取民心凝聚警心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发展》。

第一篇:争取民心凝聚警心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发展

争取民心凝聚警心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发展

作为政府公共关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是在“二十公”明确提出的,即:“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警察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管理职能和管理活动,目的在于通过提高警察自身影响力促进警察组织与公众的良性互动,争取最大的公安工作效益和社会效益。它的主体是公安机关,客体是公众,两者之间是以信息传播和沟通实现互动。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提出正是公安机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公安行政管理工作理念的一次飞跃,拓宽了我国公安工作新的发展思路,对于公安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积极的意义。

近几年,随着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力度加大,警察公共关系工作正朝向正确的方向步入快车道,如从2004年3月第一个全国公安系统内局级公共关系处的成立开始,到全国范围内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示范点(基地)和专门机构的逐步建立,有效推动了警察公共关系工作的发展。

一、目前制约警察公共关系发展的因素

当前,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仍然不同程度波及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等领域,正值社会转型、经济转轨期,随着人财物的流动不断加大、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以及群众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社会治安和公安机关执法活动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同时,人民内部矛盾诸如征地、户籍管理、基层民主以及贫富分配不公、突发性事件等历史或现实因素考验着公安机关的公关能力。如2008年被认为是警民冲突较为严重的一年,其中发生的贵州瓮安6.28事件、上海暴力袭警事件、黑龙江警察群欧打死大学生事件、深圳暴力袭警群体性事件等等,一时间警察的形象问题处于社会舆论的旋涡之中,警察公共关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警察与群众的感情是件易碎品,一旦伤害,修补成本远远大于建立成本。

(一)对于警察公共关系这一新课题,部分人目前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着偏差

1.把警察公共关系等同于公安机关对外新闻宣传。工作中有些人员片面地认为警察公共关系就是对外界的新闻宣传工作,是宣传部门的事,跟自己关系不大,没有认识到警察公共关系是双向互动的,当公安机关一方的信息反馈受阻时,势必导致公众认识偏差,甚至误解。

2.把警察公共关系等同于警民关系。和谐的警民关系虽是警察公共关系实现的长久目标,但二者并不能等同。现实中,把警察公共关系完全地等同于警民关系的人不在少数,不能真正认识警察公共关系的内涵,导致在与公共打交道的过程中缺乏相关知识和技巧,顾此失彼,忽略了与公安工作有联系的部门、单位的配合,使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日常工作中打了折扣。

3.把警察公共关系等同于日常世俗人际关系。在实践中,人际关系常因世俗中的观念而走样,造成公共关系变成了私人关系,没有个人私下的感情投资,就办不成公家的事情,集体的事情变成了个人的事情。

4.把警察公共关系当成非警务活动,错误认为只有企业才进行公关,公安机关是权力部门不需要。认识上的偏差,必将导致思维上的僵化,最终使得观念陈旧、工作不能创新。

(二)警察队伍自身存在的问题也影响了警察公共关系的建设

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个重要目的就是树立公安机关的良好形象,但在当前,由于少数单位、民警行为举止、服务意识、执法等不规范的客观表现严重损害了公安队伍的形象,从而影响了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1.少数单位该破的案破不了,该防的案防不住,公众失去安全感。过多专注于重大要案的侦破,忽视一些多发性、案值不大的侵财类案件的侦破,尤其是其中涉及个人财产的犯罪案件,可直接导致公众整体安全感的缺失。2.服务的意识淡薄,以管人者自居,群众失去了亲切感。公安机关在打击犯罪中,重破案,轻追赃,案件的处理结果也未及时向当事人回告,有的案件破了,当事人却不知情,案件破不了,也未向当事人解释清楚,导致群众误认为公安机关不管不问;少数民警以管人者自居,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群众,造成群众不满;特别是一些民警认为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低人一等,常常予以训斥、侮辱和辱骂,造成群众心理抵触对民警“敬而远之”,在警方调查取证时不愿意帮助支持警方工作。

3.独立执法办案、处臵各项警务活动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薄弱,方法简单粗暴,群众失去认同感。一些民转刑案件、轻微刑事案件和未成年人初犯、偶犯处理过严,处罚过重,当宽不宽,轻罪重处,产生出隐形的社会矛盾;有的民警缺乏严格公正的执法理念和人权观念,在审讯办案中,忽视保护甚至严重侵犯犯罪嫌疑人休息权、人格权等基本人权,有时对犯罪嫌疑人看管不力,造成犯罪嫌疑人自杀、自残;个别单位交通条件改善了,与群众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信息手段先进了,同群众的沟通却越来越少了;文化素质提高了,群众语言却越来越不会说了。

4.执法不公、为警不廉、以权谋私、贪脏枉法,甚至成为恶势力的保护伞,严重败坏民警的整体形象,群众失去了信任感。少数民警执法思想和态度不端正,执法不严、执法不公,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极少数民警身上,但性质恶劣,影响极坏,败坏了公安形象,伤了群众的心。

(三)公安机关组织系统缺乏专业机构,缺乏公关业务能力和技能

纵观现代公共关系的发展现状,已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系统性和规范性,从公共关系目标的确定、计划的制定、活动的策划、工作成效的反馈、危机的预警等,都需要专门机构和高素质的公关队伍去承担。但是,从目前公安机关的现状来看,正处于摸索和起步阶段,通过示范点(基地)和联络员的建立,在逐步对警察公共关系特点、规律进行应用研究,以当前整体状况而言,还不能有效地形成可持续的状态,因此在与公众的沟通上不能应对自如,难以自我表现。

(四)警察职责的超限延伸给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带来的额外负担

其一是频繁的非警务活动牵涉了公安机关大量的警力和精力。其二,服务功能的超限放大,对社会、公众超职责的承诺,分散了本来已经不足的警力,导致“旁事”干不了,还耽误了干好“正事”,使得警察疲于应付,从而降低威信,人民群众对警察的满意率也随之降低。

二、推动新时期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推动建设新时期警察公共关系,一是公安机关坚持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坚持党对公安机关的绝对领导是不可动摇的政治原则,党的宗旨就是公安机关的宗旨,所以公安机关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决定了警察公共关系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建设新型的服务型公安机关;二是当前公安机关面临复杂形势的需要。现阶段,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相互叠加,执法环境更为复杂,刑事犯罪组织化、智能化趋势明显,实施侵害和脱离快速、实施侵害不直接接触受害人等新型犯罪突出,公安机关面临的社会治安形势日趋严峻,对公安机关驾驭复杂治安形势的能力要求随之提高,开展好警察公共关系有助于整合全社会的办案资源。三是开展警察公共关系是推进警务社会化的必然要求。当前国外警务革命倡导的以“警察形象柔性化、警民关系伙伴化、警务对策前臵化、警务活动社会化”为主要特征的社区警务模式,它正成为世界警务发展的潮流。社区警务理论的核心就是警务基础的社会化,要求公安机关通过主动开展警察公共关系,建立与民众的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发掘社区本身的资源优势,构建社会化的防控网络。四是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是缓解当前警民紧张关系的必然要求。由于警察公共关系在少数地区缺位,使公安工作在警民关系中处于被动,要使警民关系趋于和谐,就必须依靠警察的主动行为,运用公共关系学的基本原理、方法,结合公安工作实际开展警察公关,在群众身上作“感情投资”,与各阶层人士互动。

三、新时期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思路

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只有正确认识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才能把公共关系的各种理念、方法、手段融于公安日常工作,才能扎实有效地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全体警察必须强化“纳税人养我,我为纳税人服务”的现代公务员意识,把“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和“建为民公安,保南粤平安”的思想演化成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自觉行动,一切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一)多策并举,提升公安工作“软”实力

1.更新观念,增强意识。首先加大普及警察公共关系知识的力度,在思想认识上培养警察个体特别是各级领导者的警察公共关系观念和意识,一要转变角色增强公关意识。公关意识指的是在日常工作中注重运用公共关系学的基本原理、方法,结合公安工作实际,采取主动行为,向群众作“感情投资”,从而建立警察与群众和谐关系的意识。要求我们实现警察自身的角色转化,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服务员”而非“管理者”,体现到执法办案和工作中去是多一点理解、同情和关怀,少一点呵斥、冷漠和功利。二要借鉴物的品牌效应增强人的品牌意识,相对于企业产品的品牌效应,就公安工作而言,品牌是警力,是战斗力,比如“济南交警、东莱派出所、任长霞、王法金”等等,通过这些品牌效应为公安工作的发展提供动力源泉。三要变被动为主动增强沟通意识,现实中因沟通不畅导致新闻媒介的不实和夸张报导,而损害警察形象时有发生,作为警察本身应树立良好的沟通意识,主动靠上去,不“遮、盖、捂”,调整沟通策略,才能有效的利用传媒这把“双刃剑”更好地服务公安工作。四要超越“本位”增强全警参与意识,推动警察公共关系发展,是一个全警参与的工程,不是某个警种、某个地区、某个时段能一蹴而就的,因此,应教育广大民警增强立足自身工作岗位而又超越“本位”参与到公共关系工作中去的意识。

2.运用宣传工具,把握舆论导向。公安新闻宣传作为警察公共关系的主渠道,对于树立警察形象,融洽警民关系起着突出的作用。一是关注民生热点问题,宣传公安机关执法为民和亲民的形象。应牢牢把握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案事件,特别是对于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力大的案件进行宣传,既有利于震慑犯罪分子,又能为树立公安机关良好形象提供有力的佐证。二是关注公安机关自身亮点,积极宣传公安民警为民服务的形象。实践中通过不断发掘先进人物和事迹,以先进典型为引导,从打造自身“品牌”的高度,不断放射民警们在各个岗位辛勤工作的闪光点。三是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开辟平面、网络媒体等宣传平台,多渠道架起与社会各界之间联系沟通的桥梁;四是继续深化业已开展的如“警察开放日”、“警用装备展示”等各类专题活动,开展警企、警校共建活动,让民警走出去、请群众进警营,实现良性互动。五是塑造警营文化,提升公安机关文化品位,把正在开展的各类体育比赛、书法美术摄影展等文体活动办精,并把成果推向社会,借以警营文化进行宣传和公关,而且还能激励民警荣誉感、集体归属感和工作责任感,可谓“名利双收”。

3.携手共进,与媒体互动双赢。据资料显示,全国目前有4000个电视频道,1350个电台,9000种杂志,2300种报纸,还有庞大的传播速度之快超越了传统平面媒体的互联网和移动网络,而且数量还在增加。媒体是警察公共关系中:公安工作、媒体和公众三大要素之一,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公安工作与媒体关系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媒体观,处理好与媒体关系。一方面媒体的宣传作用对公安工作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警务公开,落实“阳光警务”,让公众实际了解我们,从而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与配合;另一方面媒体的监督作用也会带来负面影响,由于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往往为了追求自家媒体的新闻价值和关注度,而抓住公安工作中的某事件进行过度宣传、炒作,煽动公众情绪,影响了公安工作的开展,损害警察了形象。为此,一要为与媒体互动创造条件,包括深化新闻发言人制度、切实落实培养普通民警应对媒体的能力、完善独立制作新闻报道的手段;二要建立与媒体之间互相沟通机制,包括做好定期或不定期的新闻发布会、媒体见面会、座谈会等,增加了解,减少误会;三要主动走访媒体单位和记者,邀请记者“下基层”、“进警营”,使媒体真正了解警务工作,赢得他们支持,同时与媒体合作共同策划宣传报道,参与宣传节目,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共赢的关系。四要严守公安工作的宣传纪律,把握住分寸,保守公安工作中的秘密,如不得公开检举人资料、暴露公安侦查手段等,所以面对媒体要心中有法,说话无戏言。

4.发挥协会职能作用,树立队伍良好形象。警察协会是在各级公安机关党委直接领导下、由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及其组织为主体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是公安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民警自己的组织。警察协会能够从警察行业的角度,运用有别于行政机关的机制和方法开展工作。因此,警察协会可以利用其社会性、民间性的特点,发挥其与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联系广泛的优势,在协调警察公共关系上发挥作用。一是加强与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沟通与联系,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社情民意,协助公安机关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工作。二是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公益活动,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吸纳社会资源扶助公安英烈家属子女及伤残、患病、贫困民警。三是加强与各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社会团体的联系合作,在警民之间架起理解、沟通的桥梁,为建立良好的警察公共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加强与新闻、记者协会等大众媒体行业社团组织的紧密联系,定期开展活动,交流工作,增进友谊,协调好公安机关与新闻媒体的关系,引导新闻媒体多从正面报道公安工作取得的成就和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人物,进一步树立公安队伍的良好形象。5.从容应对,转危为机。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时期,许多社会矛盾焦点很容易转嫁到公安工作面前,因此,一个单独的事件、一件个别的案例往往能造成一次警察公共关系危机。在这种形势下,公安机关必须学会应对危机的公关。警察公共关系危机有效处臵应分内、外两个方面。一方面,对外危机处理主要是应对新闻媒体。应当看到新闻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能制造舆论,还能引导舆论。当遇到危机时,公安机关要善于正确、妥善处理好危机的同时,还能借助媒体改善形象,转危为机。实践表明,媒体报道公关危机具有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事件本身情况;第二层次是事件原因;第三层次是事件应对与处理;第四层次是善后处理与受害者意见。在公安机关公关过程中,如果媒体的报道只到第一层次,那就给“信息管道”留出了大量的谣言和小道消息的空间;如果媒体的报道到达第二层次,可以驱逐不少谣言和小道消息;如果到达第三层次,“信息管道”中基本上都是官方和正规信息了。如果可以到达第四层次,那么公安机关实际是利用此次危机做了一次绝佳的正面宣传,也就是转危为机了。所以实践中应有的放矢,掌握好发布信息的时机,关键是发布信息给媒体报道的第一层次要快,要抢得先机,第二层次既快又要准。另一方面,危机处臵机制还应该针对警察机构内部,这点往往是被忽略的。所谓机构内部危机处臵,主要是指当警察个体执行高危险任务或公安机关由于某种原因出现较大面积违法、违纪现象时的危机心理疏导。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维护公安机关和警察个体的心理健康,保持群体积极昂扬的斗志具有积极意义。

(二)巩固“主阵地”,扩大公安工作“硬”实力

1.做强基层,夯实根基。基层所队民警工作直接面对人民群众,是公安工作的基础,也是警察公共关系的实践者,因此应将警察公共关系工作衔接和渗透到基层所队民警每一次的服务、上门走访、群众报案、日常办证等工作过程中。一是做好本职工作争取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基层所队民警首先要立足本职,加大对本辖区或职责内社会治安的管控力度,而且还应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特别是在便民利民、优化群众工作和居住治安环境上下功夫,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二是营造横向团结合作,纵向沟通顺畅的内部和谐环境。一方面,通过开展健康向上的团体活动,在公安机关内部营造一种团结友善、互助互爱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建立领导机关与民警沟通对话的渠道,健全沟通体制,促进队伍稳定和内部和谐,这是做好警察公共关系的内部要求。三是苦练基本功做好群众工作。民警应广开思路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不仅要对公安业务精通,还要对各方面政策、知识有所涉猎,以应对群众咨询和解惑释疑,让群众企盼而来,满意而归。基层所队领导应利用现有资源为民警提供必要的如何做群众工作的培训和学习机会,使民警有“本钱”、有信心去与群众打交道。四是锐意进取,打造适合国情的社区警务工作。其一,为弥补警力的不足,通过社区警务活动充分发挥公众的力量,努力营造全民皆警的氛围,使任何形式的犯罪活动只要一出现就会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因此,基层派出所在群众工作上,应激发责任区民警发挥聪明才智,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工作,探索出更多更好的社区工作方法,不断丰富我国社区警务的内涵。其二,以社区警务工作为主,在保护与服务中实现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是改革开放背景下产生的新问题,应改革以往重管理、轻服务的僵化模式,在全社会的大背景下,用常住人口社区警务工作方式来管理和服务流动人口聚居的地方,实行公安工作唱主角,党委政府等有关部门积极支持和配合,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在对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保护中实现管理目标,发动流动人口、依靠流动人口,唤醒它们的主人翁意识,自觉自律,共同参与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从而彻底解决这类问题。其三是在社区工作实践中,民警应学会和群众拉家常,放下架子当普通百姓,熟了才能说工作;要腿勤、嘴勤,有空就往辖区跑,见了群众就搭话;善于抓住人群重点,包括需要照顾的老弱病残人员和爱挑事的人。2.从严要求,提高业务素质。公共关系学明确提出:“公共关系是百分之九十靠自己做得对,百分之十靠宣传。”因此,当前应结合“大练兵”、“三基”建设的成果,和正在开展的机关服务年活动,尽最大努力做好全部公安工作。一是全力为民办案,提高群众安全感。坚持多破尤其是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侵财类案件,做到破小案积累大和谐;坚持破案后全力追赃,努力为受害者挽回损失,减少案件引发的不和谐因素;不断健全打击新机制,提升打击地区突出犯罪能力;完善治安防控体系,最大限度地挤压犯罪时间和空间,减少案发率,提升群众安全感。二是严格公正办案,提高群众信任感。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杜绝特权,杜绝徇私舞弊、贪赃枉法;坚持依据各类案件的办案程序,履行职权,确保办案质量;坚持公正效率并重,始终致力于不断提高正确适用法律的能力,通过公正高效调节各类社会利益关系,化解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纠纷,促进整个社会关系的和谐。三是文明规范办案,提高群众认同感。群众对公安工作的认同,是一个从报案到破案的过程感受,因此侦查办案人员文明执法,规范办案应贯穿在整个办案过程中区,应做到接案反应迅速,勘查现场认真,精心组织力争及时破案;询问证人、被害人时要热情、耐心、细致,树立公安民警“可亲”的形象;在实施勘验、检查、搜查等措施时,要依法、规范、文明;及时受害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对未破案件,也要及时将案件进展情况回告当事人,等等。四是注重心理疏导,提高群众的亲切感。对未及时破案的案件受害人,尽可能做好解释和抚慰工作,善于引导群众对案件办理结果有合理的期待;对犯罪嫌疑人给予适当的人道和尊重,使其用平和的心态接受法律的公正裁决,有利于他们改过自新,重新回归社会。

第二篇:关于警察公共关系发展的思考

关于警察公共关系发展的思考

“公共关系”一词是20世纪初首先在美国使用的,现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概念。就公共关系在中国发展的状况看,公共关系曾经只局限于企业范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深入,在现代社会中,公共关系已经作为政府从事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沟通协调内外关系的强有力手段,在各行政部门的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安机关作为政府管理社会的重要职能部门,同样需要开展公共关系工作,来为公安机关树立良好的形象,促进公安工作目标的实现。在2003年11月召开的全国第二十次公安会议上,***同志明确提出要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2008年11月的全国公安机关领导干部电视电话会议上,孟建柱部长也提出新时期要加强对内对外两个公共关系的建设,一是加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二是加强和谐警营关系建设。那么,到底什么是警察公共关系呢?警察公共关系是指警察组织为达到组织目标,努力创造一个最佳的内部环境与社会环境,而采取的一系列科学的政策、方法、措施的行为活动。

一、建立警察公共关系的必要性

当前,警察公共关系日益受到各国警方的重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不断健全与完善,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和参政意识逐渐增强,对履行公共职能的公安机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此可以看出,传统意义上的警民关系,对公安工作的积极因素已经日渐式微,警民关系的内涵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作为整个公共责任体制运作的关键和枢纽,公安机关与社会公众的联系正越来越多,越来越广,越来越密切。再者,目前社会治安形势日趋严峻,犯罪手段日益更新。这就需要通过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警察公共关系部门,向公众传递各种法律信息,争取更多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切实扩大公安执法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加强与国内外优秀警务工作者的联系,吸取经验,改进工作。从战略上说,公安机关在新形势下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既体现了执法理念的转变,又体现了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更体现了公安工作与群众路线的有机统一,同时也开辟了新型警民关系的新思路。

二、当前建设警察公共关系存在的问题

(一)从公安机关自身来看

1、缺乏专职公关机构和一支高素质的警察公关队伍。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警察系统都建立了专门的公共关系机构,我国香港警方的“公共关系科”,建设得就比较系统完善。国内公安机关如XX珠海、梅州、佛山、肇庆等公安局也已成立了“公共关系科”,然而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更多的公安机关是没有设立专门的“警察公共关系”职能部门,其职能大多分散在公安局的秘书科、调研科和政工宣传部门等。相关职能过于分散,必然导致缺乏统一的组织与协调,缺乏具有全局性的公共关系意识,在处理与协调内部关系及外部关系上,就难以有效地提高和改善人民警察形象,给公安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缺乏公关意识、公关业务能力和技巧。首先表现为没有将公共关系渗透到警察的各种日常行为中去,有的基层公安机关长期按照老经验办事,领导和民警的公关意识不够强,没有将协调各种公众关系纳入到整个公安工作的轨道加以重视;有的基层领导和业务部门的民警认为警察公共关系是宣传部门的事,存在不会公关与不愿公关的问题,许多人不善于与社会大众和传媒进行沟通,导致工作被动,甚至损害了警队的形象。其次由于我们长期以来缺乏相应的公关能力培养,缺乏对警察公共关系特点、规律的应用研究。实践中,部分公安机关只重视日常业务工作,忽视了对民警的相关培训,最终导致各地的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发展不平衡,影响了现代警务工作的整体推进。

3、警察素质不高,警察公众形象不佳。没有过硬的人民警察队伍,就不可能有良好的人民警察公众形象。目前部分警察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等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社会治安工作的要求,特别是在业务技能和政策法律水平方面,有较大差距,影响了公安队伍的战斗力,也影响了人民警察在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4、警察队伍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警察公共关系的建设。当前,由于少数民警执法不公、执法不严、滥用职权、执法犯法,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严重损害了公安机关的队伍形象,从而严重影响了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二)从社会外部环境来看

1、当前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给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带来的挑战。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社会上的主客观原因造成了当前刑事犯罪一直居高不下,主要有以下六方面:一是政治思想和道德法制教育工作薄弱,社会文化环境严重污染;二是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诱发犯罪的因素相对增多;三是相当一部分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群众与犯罪作斗争的积极性降低;四是党内与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助长了犯罪活动;五是社会矛盾增多,调处不力;六是国内外敌对势力进行犯罪破坏。由于大量的犯罪活动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工作和生活,进而激起的民愤给公安机关带来了巨大的误解与压力。

2、警察公共关系对象的广泛性、复杂性与多层次性给警察公共关系建设造成了一定的难度。由于警察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对象的广泛性、复杂性与多层次性,而这一特点也导致警察机关在开展公共关系建设时,必须要考虑不同对象的特点和需求,需要按照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方法,否则就难以产生应有的成效,就可能事与愿违。

3、警察队伍的高度受关注性与新闻的负面放大效应给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带来的不利影响。一是个别媒体对警界的负面报道过多过滥,往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连篇累牍,大肆进行炒作,甚到有夸大不实之词。而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内对警方的负面报道过于密集,会降低公众对警方的信任度;二是在案件报道中,往往过分渲染侦查细节,从而发生泄密事件;三是案件报道上对犯罪分子作案的全过程详尽呈现,为传播暴力、色情、凶杀等低级趣味提供了载体。

三、建设警察公共关系的方式方法

(一)建立专门公关机构,培养高素质公关人才

由于警察公共关系的重要性及其所具有的系统性、专业性等特点,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如英、美、日等国以及香港地区的警察机构都设立了专门的公关部门,并已在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XX毗邻香港,应当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加强与香港警察公共关系科的合作交流,学习香港警方先进的公共关系理念和成功的做法,以此来指导各地公安机关的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结合当前公安机构的实际,对现有的公关资源进行整合与集约化管理,把分散于办公室、政工等部门的公关职能集中统一起来,尽快建立专门机构,其名称可称为“警察公共关系科”,警察公共关系科的设立能够使公共关系的职能与机构设臵上予以保证,是贯彻警察组织公共关系思想,实现警察公共关系目标的专业性机构。以XX省梅州市公安局为例,2004年梅州市公安局宣传科更名为梅州市公安局警察公共关系科,在原有宣传科的职能上新增加了负责公安机关与社区和传媒界的对外联系、宣传策划警察开放日等大型活动等职能,通过运用传播、沟通、协调的方式,强化对外宣传、沟通社会、联系群众,为公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创造更多的渠道和机会。有了专业性的机构,就必须培养高素质的警察公关人才。当前,警察公关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务必要高度重视警察公关人才的培养,通过各类培训和实践锻炼来培养高素质的公关人才。

(二)深入推行警务公开,实现阳光作业 公安机关的执法办案和行政管理工作要实行“阳光作业”,除法律规定不能公开的内容外,都要向社会公开,广泛接受群众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要在公安机关认真组织行风评议工作,广泛倾听群众呼声,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并据此切实改进工作,使公安工作更好地反映社情民意。可以通过举办“警察开放日”“大走访”等有意义的专题活动,促进公安机关与社会各界的双向交流。XX市公安局XX区分局在警察公共关系方面取得了十分突出和引人注目的成绩,并建立了一系列警察公共关系中自己独有的、富有特色的品牌,主要有:

一、从2000年起举办 “警察开放日”,打开了公安机关的大门与广大人民群众面对面互动,从警察公共关系活动形式上勇于突破,开全国之先河;

二、从1999年开始,创立“XX警讯”电视栏目,建立公安电视宣传窗口;

三、着眼系统总结公安工作,宣传公安工作,自2000年创办《XX公安年报》,成为全国第一份公安年报;

四、成立了蓝盾警察艺术团,创立了“迎春庆功晚会”的新形式,大大丰富了警察的业余文化生活,有效提升了民警的生活品味,增加了公安机关与社会和群众沟通的渠道。正是这一系列举措,在树立公安机关的良好社会形象、增进与人民群众的相互了解、完善警察公共关系理念等方面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在2004年11月6日第五届“警察开放日”开幕式上,XX公安分局被公安部评为全国首批“警察公共关系实践基地”,更进一步地推动了该局的公安工作,并对全国警察公共关系工作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三)加强公安队伍建设,树立良好形象

目前,全员公关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公安机关不是以物质产品来体现自身形象的,而是通过提供社会优质服务来体现的。因此,加强队伍建设,树立公正的执法形象已迫在眉睫。首先,要培养全体民警的公关意识。每一名警察都要有形象意识、集体意识、公众意识和信息意识,把塑造形象渗透到日常的、持续的、丰富的生活和工作中,把公共关系建设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第二要提高全体民警的知识水平。文化知识水平是警察公共关系的基础和文化背景,是警察公共关系取得成功的保证。所以,人民警察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丰富自己的人文底蕴和知识结构。第三,正确认识党风廉政建设形势,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重要指示,开展向任长霞等先进典型学习的活动,把党风廉政建设提到相当高的程度来认识和对待,做到廉洁、公开、公正和高效。第四,要健全和完善各项行政法规体系,把一切警察公共行为纳入到法治化轨道,使公安机关和民警的公共关系行为有法可依,切实保障人民警察的执法权益。

(四)建立与传媒良性互动机制

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主要是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进行信息传播和沟通的过程,能否有效地利用各种传播媒介,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是公共关系活动成功的关键。首先,各地公安机关要学会主动与传媒打交道,并实现双方有效地互动与沟通。同时,对于有关警界的不实和错误的报道、非法采访,在进行必要限制时,要更多地利用法律手段来加以解决,而不是动辄采取粗暴态度甚至违法手段横加限制。第二,充分利用公安机关自办的各类公安宣传阵地,通过广大传媒载体开辟“警察故事”、“民生热线”、“警讯警声”等电视报刊栏目,并开辟警方专门网站,系统全面地开展各项公安宣传,及时发布各种社会需要的警方信息。因此,要正确认识到了传媒的重要性,使其作为连接警方与公众之间的桥梁,学会利用媒体来达到沟通警民关系,树立正面形象,引导社会和群众对警方工作予以接纳和认同。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警察公共关系在公安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它是促进警民合作的催化剂,是协调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关系的润滑剂,是塑造警察美好形象的有效方法。所以我们必须长期不懈的努力,不断地改进发展警察公共关系,使它更好地为公安工作服务。

第三篇:我国警察公共关系的发展

我国警察公共关系的发展

陕西省人民警察培训学校李祖华

我国警察的发展过程是警察公共关系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一、公安部的成立建立警察公共关系的主体

1949年11月5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成立。罗瑞卿部长主持成立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罗部长号召大家好好学习毛主席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他从加强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高度,从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对敌斗争形势出发,论证了公安机关的重要地位和历史责任。他说,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我们的政权是人民民主专政,对人民是民主的,对反革命要独裁,军队、警察、法庭等国家机器一定要强化。今天公安部成立大会,全体干部要重温毛主席的这一指示。他还指出,全国胜利了,我们虽然在对敌斗争中取得相当大的成绩,但阶级还存在,帝国主义还存在,秘密武器还未解除,国内敌人公开打仗不可能,但组织特务阴谋破坏会更加紧,帝国主义特务活动也会加紧。所以要成立公安部,要有很强大的有能力的公安部,担负起保卫国家、保卫人民利益的责任,成为政权的一个有力支柱。政权的拳头有二,一为军队,一为公安部门。他特意传达了周总理关于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的指示,明确指出,如果公安部门完不成任务,政权一样可以丢掉。因此我们要搞得很硬,敌人敢于捣乱破坏,我们就要惩罚他们。

二、全国经济保卫工作会议召开明确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

1950年4月,罗瑞卿主持召开第一次全国经济保卫工作会议。会议强调了党委的领导作用。1950年9月在对全国经济保卫工作会议的指示中说:“保卫工作必须特别强调党的领导作用,并在实际上受党委直接领导,否则是危险的。”这一指示确立了我国公安工作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也是警察公共关系中处理警察与党的关系的原则。

三、《治安保卫委员会条例》颁布确定公安工作的根本路线

1951年5月,毛泽东在修改第三次全国公安会议决议时批示:“全国各地已经实行的有效的工作路线,是党的群众路线。打破关门主义和神秘主义,坚决地反对草率从事的偏向。凡是按照这个路线去做的,就是完全正确的,凡是没有遵照这个路线去做的,就是错误的。”他并且还指示:“全国各地,必须在此次镇压反革命的伟大斗争中普遍地组织群众的治安保卫委员会。担负协助人民政府肃清反革命,防奸、防谍,保卫国家和公众治安的责任。”这一指示很快得到贯彻执行。1952年,公安部拟订《治安保卫委员会条例》对治保会的机构设立等作了具体规定,并建立了必要的向当地群众报告工作的制度,这一制度一直沿用至今。全国先后建立健全了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治安保卫委员会,成为公安机关走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治安保卫委员会是我国宪法确定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党和政府动员组织群众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桥梁和纽带,是公安机关依靠群众,贯彻群众路线的主要形式和重要途径。群众路线也是警察公共关系的核心问题。

三、“八大纪律十项”处理警民关系的规范

1958年6月24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公安部在北京召开第九次全国公安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公安人员八大纪律十项注意的决议》,此决议成为全体公安人员行为的准则。八大纪律十项注意特别就如何处理与群众的关系作了规定,其中《八大纪律》第4条规定,不准侵犯群众利益。《十项注意》第3条规定,多办好事服务人民;第4条规定,说话和气办事公平;第7条规定,尊重群众风俗习惯;第9条规定,执行政策作好宣传。这些规定体现了群众路线的精神,对于进一步密切公安人员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决议还规定,各地公安机关应当进行广泛宣传,使八大纪律十项注意的内容及其基本精神,为广大人民群众所了解,使群众敢于并乐于监督公安人员,以便经常、及时地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

四、80年代初“严打”警察的权威和形象被重新认可

在1980年前后,我国的犯罪率出乎意料的增长,1981年全国刑事立案89万起.发案率为8.9/10000,接近解放初期的水平.而且,一些解放以来从没出现的特大案件出现了:1,卓长仁等歹徒将民航飞机武装劫持到南朝鲜.2.辽宁的“二王”抢劫枪支杀遍了半个中国,(致使公安部自建国来第一次悬赏捉拿罪犯).3.北京女出租司机姚锦云,因对领导不满,驱车在天安门广场横冲直撞,当场撞死5人,15人受伤.4.河北的廊坊市,罪犯王云龙,因对领导不满,光天化日之下将车间主任砍成重伤,又开大卡车将上早班的干部群众轧死13人,重伤13人,轻伤2人......。干群矛盾的激化,民事案件转化为刑事案件,撕杀.叫骂.流血.死亡象一股股恶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在当时,女人夜间不敢单独上街,女工夜间上下班要家人接送。人们普遍感到恐慌,也使国家的决策者感到不安.。警察的地位与作用受到人民群众的质疑。

1983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决定》。《决定》指出,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是政治领域中一场严重的敌我斗争。它对于搞好社治安,推动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障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对于提高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敌情观念和政治警惕性,加强党纪、政纪、军纪,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坚持人民民主专政,都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中共中央决定,从1983年8月起,在三年内组织三个战役,按照依法“从重从快,一网打尽”的精神,对刑事犯罪分子予以坚决打击。三年时间,群众检举犯罪线索近317万条,向公安机关扭送违法犯罪分子33万多名,36万多名犯罪分子坦白自首。在人民群众的支持配合下,取得了“严打”斗争的胜利,改变了社会治安的不正常状况,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通过“严打”,使社会治安趋向正常,推动了社会风气的好转;密切党群关系和警民关系,改变了政法公安机关然软弱无力的形象。

五、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强化警察公共关系的内功

(一)“从严治警” 方针的提出

1984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一次会议上指出:“人民警察队伍担负着维护社会治安、保卫国家安全的任务,是一支武装性质的战斗队伍。因此,必须有严明组织纪律,要加强军事训练,实行军事化管理,同时,要积极解决专业化、年轻化问题,要加速正规化建设。” 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公安部于同年5月25日到6月8日,召开了第五次全国公安政治工作会议。会议根据新形势下公安工作的性质和任务的要求,提出了从严治警的方针。“从严治警”,就是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和军事化的要求,对公安队伍实行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训练,严格纪律,提高政治、业务素质、提高战斗力。“从严治警的方针”的提出为强化警察公共关系的内功指明了方向。

(二)走质量强警之路

1991年召开的第十八次全国公安会议明确提出,建立强有力的公安工作,必须首先建设强大的公安队伍,走质量强警之路。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树立警察外在形象

1992年7月1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

(四)《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加强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要求

1994年,公安部对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概括和阐述,并在全国公安系统颁布实行《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

《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的要点是: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秉公执法,清正廉明,团结协作,勇于献身,严守纪律,文明执勤。

(四)《人民警察法》警察执法依据

1995年2月2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人民警察法》。《人民警察法》是一部建设我国人民警察制度、规范人民警察机关和民警个人权利义务的重要法律,自1995年2月28日颁布实施以来,公安机关认真遵守履行《人民警察法》,切实提高公安机关执法办案质量。《人民警察法》在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五)二手抓

1996年召开的第十九次全国公安会议提出:“必须坚持一手抓业务、一手抓队伍,按照‘抓班子、带队伍、促工作、保平安’的基本思路,依法治警、从严治警,全面推进公安队伍建设,尽快建设一支政治坚强、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秉公执法的公安队伍。”

(六)《公安机关追究领导责任暂行规定》公安机关实行行政问责制

为了加强公安机关建设,落实公安机关的行政首长负责制,公安部1997年4月3日发布了《公安机关追究领导责任暂行规定》。《公安机关追究领导责任暂行规定》规定对人民警察发生的严重违法违纪案件,应当视情节追究直接领导人的责任。必要时,追究分管领导者和主要领导者的责任。对公安机关发生严重违法违纪案件或者重大责任事故的,应当视情节追究案发单位分管领导者和主要领导者的责任。必要时,追究上级领导者的责任。《公安机关追究领导责任暂行规定》公安机关实行行政问责制的依据。

(七)科技强警 1998年公安部为适应我国在现代经济和社会条件下实现动态管理和打击犯罪的需要,实现“科技强警”,增强公安系统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协调作战、打击犯罪的能力,提高公安工作效率和侦查破案水平,提出建设“金盾工程”。“金盾工程”实质上就是公安通信网络与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工程。目的是实现以全国犯罪信息中心(CCIC)为核心,以各项公安业务应用为基础的信息共享和综合利用,为各项公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

“金盾工程”是公安机关实施科技强警战略的重要载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项目。

(八)《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工作规定》和《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规定》公安机关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举措

1999年6月2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了《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工作规定》和《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规定》。1999年6月11日由第40号、第41号公安部令发布施行。“两个规定”的发布施行是两个规定”的发布施行,是我国公安法制建设中的一件大事,是公安机关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举措。公安机关作为国家重要的行政执法和刑事执法机关,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为了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严格、公正执法,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必须制定和完善各项执法监督制度,强化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执法活动的监督和制约,这是人民群众对公安执法的殷切希望,也是各级公安机关在改善和加强公安执法的实践中得出的重要经验。制定并颁布实施“两个规定”是新形势下改革和加强公安工作,强化内部监督的重要措施,是贯彻人民警察法的执法监督原则,依法从严治警方针的重要体现,对于改善公安执法活动,树立人民警察秉公执法、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密切警民关系,促进公安队伍整体执法水平和战斗力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九)《关于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十二项措施》公安队伍建设迈出了重大步伐 2000年3月1日,公安部公布了《关于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十二项措施》,明确提出了公安队伍建设的3年目标,公安部出台的十二项措施包括:在县市公安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开 展“三讲”教育;在全国公安机关、全体民警中开展以“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教 育,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法制教育”为主要内容的“ 三项教育”;继续深入开展创建人民满意活动,今后,凡 被评为群众不满意基层单位的,所在单位主要领导要就地 免职;加大查办案件力度,严肃处理违法违纪民警;集中 整顿对群众故意刁难、办事推诿拖拉、拒不履行法定职责 问题;通过“倒查”、“暗访”等办法,严格执行错案责 任追究制度;切实抓好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的贯彻落实。

(十)《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的基本规范

公安部部长贾春旺2001年7月6日签发公安部第62号令,公布实施《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这标志着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工作的规范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条令》共分八章46条,包括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宗旨、训练分类、训练内容、训练机构、训练管理等。强调训练工作必须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从公安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坚持为警务实战服务。

(十)《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公安队伍的内务建设法律依据和保障

公安部于2000年6月1日颁布实施了《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为公安队伍的内务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十一)“五条禁令”改变警察形象的良方

为严明纪律,树立公安队伍良好形象,公安部于2003年1月22日发布了加强公安机关内部管理的“五条禁令”。

(十二)公安机关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

2003年2月28日的公安部党委扩大会议上提出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公安机关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是公安机关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十三)五个意识

2003年3月24日,***在公安部机关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干部大会上强调公安部机关和人民警察要强化“五个意识”。“五个意识”具体是指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忧患意识、群众意识、法治意识。

(十四)“大讨论”理清执法理念

从2003年3月在全国公安机关和全体公安民警中开展的“贯彻十六大,全面建小康,公安怎么办”的大讨论活动,则是队伍建设治“本”的重大举措。这是公安部发动的、在全国公安机关进行的一场执法思想上的革命。“大讨论”让广大民警在执法理念上经历了一场刻骨铭心的自我革命。“大讨论”所带来的执法思想上的端正和执法理念上的更新,(十五)派出所建设四句话要求公安机关基层基础正规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部长2003年7月31日在全国公安系统派出所执法工作和内部管理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派出所建设四句话要求。派出所建设四句话要求: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要和气,办事要公道。“二十公”将其确定为公安机关基层基础正规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十六)“三个必训”提高公安民警素质

2003年,为提高公安民警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的能力,公安部开始强力推行民警训练工作。11月10日至11日召开的全国公安民警训练工作现场会要求,全国公安机关必须全面落实“三个必训”制度,积极开展专业训练,提高公安民警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大力推行“战训合一”的训练模式,不断加大基层和一线民警实战训练力度。

三个必训”是:民警首任和上岗必训,职务和警衔晋升必训,基层和一线民警每个月的实战必训。

(十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公安机关做好新世纪新阶段公安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2003年11月18日,中央制定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简称“公安九条”。中央《决定》是指导全国公安机关做好新世纪新阶段公安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十八)执法为民公安机关执法思想的核心

2003年11月20日-22日第二十次全国公安会议在北京召开。***部长“二十公”报告中的三个重点和亮点:正确分析和判断面临的形势;坚持执法为民;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第二十次全国公安会议精神的主线: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公安工作,为维护战略机遇期的社会稳定而奋斗。

执法为民是公安部党委为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公安机关执法思想的核心。

(十九)“四统一五规范”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具体要求 2005年4月公安部颁发了《全国公安派出所建筑外观形象设计规范》,规定公安派出所建筑外观形象基本颜色为警蓝色和白色,统一外观包括门头、檐口、窗户、墙裙和建筑外立面墙面

在“二十公”上,***部长代表部党委明确提出了“四统一五规范”的要求。“四统一五规范”是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四统一五规范”: 统一考录制度、统一训练标准、统一纪律要求、统一外观标识;规范机构设置、规范职务序列、规范编制管理、规范执法执勤、规范行为举止。

“四统一五规范是根据公安机关的特点,对公安机关在组织机构、勤务方式、内务管理、教育训练、监督制约等方面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具体要求。(二十)大练兵提高公安民警实战能力

公安部党委决定,从2004年起,按照“全警参与,重在基层,立足岗位,注重实效”的原则,在全国公安机关和全体民警中广泛开展大练兵活动。在全国公安机关和全体民警中部署开展大练兵活动,是公安部党委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一项战略举措。

通过大练兵,进一步提高全体民警政治、业务、体能素质,全面提高公安队伍整体素质,不断增强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队伍,确保公安机关切实担负起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

2004年10月15日,公安部在北京举行全国公安民警大练兵汇报演练 “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是公安部党委对开展大练兵活动提出的目标。

“人人参加练兵、人人受到教育、人人得到提高”是是公安部党委对开展大练兵活动提出的目标。

提高“四个能力”:2004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观摩全国公安民警大练兵汇报演练时发表重要讲话,对全国公安机关明确提出了提高“四个能力”的要求:第一,切实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第二,切实提高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第三,切实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第四,切实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二十一)“开门大接访”密切警民关系

2005年是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全面推进年,为了找准牵动全局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公安部党委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决定从2005年5月至9月,在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一次集中处理群众信访问题的活动,简称为“开门大接访”。“开门大接访”的目标是:人人受到局长接待,件件得到依法处理。(二十二)“三基”工程提升公安实力的强警工程

从2006年开始,以“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为主题的声势浩大的“三基”工程建设在全国公安机关全面铺开。公安部将2006年确定为全国公安机关的“基层基础建设年。“三基”建设是巩固基层政权的基础工程、构建和谐社会的希望工程、提升公安实力的强警工程、惠及人民群众的民生工程。抓基层,就是要抓好派出所、看守所、车管所和刑警队、巡警队、交警队等基层所队。

打基础,就是要把基础工作打牢、打实,为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可靠的保障。

苦练基本功,就是要通过学习训练,使广大基层民警真正做到“三懂”:懂方针政策、懂法律法规、懂业务知识,切实做到“四会”:会擒敌自卫、会执法执勤、会管理服务、会群众工作。

(二十三)“三项建设” 提升公安实力软件建设

“三项建设”是公安部党委在深入总结公安机关“三基”工程建设经验基础上,为推动公安事业长远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三项建设”是“三基”工程建设的深化和延伸,重点解决软件建设问题。“三项建设”:公安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二十四)、《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公安机关从严治警的刚性要求

经国务院批准,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于2010年4月21日联合公布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将于2010年6月1日起施行。这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规范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纪律以及对违反纪律行为给予处分的部门规章。《条令》共3章、31条。结合公安队伍建设实际,设定了76种具体违法违纪行为及其适用的处分。这些违法违纪行为及其适用处分的设定,充分体现了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职业特点,充分体现了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时代精神。

六、公安执法监督警察公共关系实施的保障

为了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加强对公安执法监督必须建立相应的公安执法监督机制。

1、国务院1997年6月20日发布施行的《公安机关监督条例》,则对监督机构的设置、职权、权限以及监督的方式、程序等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2、公安部于1999年6月10日发出了《关于在全国公安机关普遍实行警务公开制度的通知》,决定在全国公安机关普遍建立警务公开制度。3、2000年3月11日,在公安部发布的《关于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十二项措施》中,赋予了“110”报警服务台受理人民群众投诉公安机关和民警违法违纪问题的新职能。

4、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这项制度,公安部又于2000年2月26日发布了《关于认真做好“110”报警服务台受理人民群众电话投诉工作的通知》。

5、公安部根据《人民警察法》的有关规定,决定建立聘请特邀监督员制度,并于1998年7月22日颁布了《公安部聘请特邀监督员办法》,具体规定了特邀监督员的条件、职责、职权和监督工作要求。首批聘请了31名特邀监督员。

七、警察公共关系机构的成立情况

2004年3月,湖北武汉市公安局成立“公共关系处”,这是全国公安系统的首个公共关系处,被外界解读为:现代管理理念正式引入公安系统。最初设立的公共关系处主要承担2大功能:与新闻媒体保持良性沟通;与社区居民建立平等互动。

2004年5月和9月,广东梅州市公安局和佛山公安局分别将其局的“宣传科”改名为“公共关系科”。

2004年5月15日,梅州市公安局成立梅州市公安局警察公共关系科。其主要负责公安机关与社区和传媒界的对外联系、宣传策划警察开放日等大型活动等职能,通过运用传播、沟通、协调的方式,强化对外宣传,沟通社会,联系群众,为公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创造更多的渠道和机会。2005年01月23日遵义市公安局成立了公共关系科。

2005年6月14日,湖州开发区公安分局成立了公共关系科。2005年9月12日中国警察协会在北京成立。中国警察协会是由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及其社团组织为主体组成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主管单位是公安部,登记管理机关是民政部,接受公安部的业务指导和民政部的监督管理。协会的宗旨是团结、服务、自律,致力于促进人民警察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为人民警察服务,为公安工作服务,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2006年6月,肇庆市公安局在原来宣传科的基础上,成立警察公共关系科。2006年12月25日,安徽省芜湖市交警成立公共关系科 2007年7月22日,湖州公安开发区分局设立警察公共关系科。2008年3月12日,舟山市定海区成立警察公共关系科。

2008年4月28日,四川达州市开江县公安局设立“公共关系办公室”。2009年8月7日,福建省龙岩市公安局成立了龙岩市公安局警察公共关系处。2010年7月13日,北京市公安局公共关系领导小组成立,它是由市公安局局长傅政华牵头组建的,该领导小组将致力于整合新闻宣传、社会宣传和警民互动等工作,将公安工作涉及社会利益和群众权益的事项汇集起来,实现社会效果最大化。这标志着北京公安机关的公共关系建设进入新阶段。这是全国第一个省级公安机关的公共关系部门。

2010年8月5日圳市公安局在指挥中心大楼举行警察公共关系处揭牌仪式,该局宣传处正式更名为“深圳市公安局警察公共关系处”,并增加了警察公共关系建设、舆情处置及构建警民和谐关系三项职能,这也是深圳公安率先由单向的宣传朝积极与市民互动、信息公开、建设和谐警民关系作出的重要转变。由宣传处更名为警察公共关系处是深圳警队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深圳警队从传统公安宣传工作模式到现代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全面转变。

八、警察公共关系学术研究情况

1、第一届警察公共关系论坛。第一届警察公共关系论坛于2002年10月29日在北京举行。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主办、公安部宣传局、人民公安报、江苏省公安厅联办。第一届警察公共关系论坛是警察应该是什么形象,如何树立警察形象?来自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特别行政区以及韩国警界的共48位代表参加了第一届警察公共关系论坛。中国国际公关协会、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的负责人和专家也参加了论坛。

第一届警察公共关系论坛工作理念是:建学术平台,搭沟通桥梁,树立21世纪中国警察服务形象。论坛的组织是为了打开警察公共关系对外交流的窗口,借鉴国内外警察公共关系的理念和方法,促进中国警察形象建设。

第一届警察公共关系论坛的目的:树立中国警察服务理念,宣传和推动警察理念和警察形象建设;交流与探讨警察公共关系理论和实践,推动警务管理现代化。

首届警察公共关系论坛是我国第一次跨境跨地区的国际性警察公共关系会议,掀开了中国警察公共关系理论研究新的一页。

2、第二届警察公共关系国际论坛。第二届警察公共关系国际论坛2003年11月24日在深圳联合举办。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广东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及香港警务处警察公共关系科联办。会议以警察持续改进和公众满意为主题,来自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和韩国、新加坡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75位代表参加了第二届警察公共关系国际论坛。会议交流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警察公共关系理念、警察与公众的互动、警察形象建设、警察服务质量管理等四个方面来进行。

3、第三届警察公共关系国际论坛。第三届警察公共关系国际论坛2005年8月23日在山西省太原市举办。第三届警察公共关系国际论坛的主题为“警察与媒体”。这次论坛由第三届警察公共关系国际论坛组委会和山西省公安厅主办,来自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公共关系、警察公共关系和心理学专家、危机公关专家和新华社、法制日报、山西日报、山西广播电视总台、本报等媒体代表,以及来自20多个省份公安机关的100余名代表参加了论坛的交流与探讨。准确把握警察与媒体的定位。

4、第四届警察公共关系国际论坛。第四届警察公共关系国际论坛于2008年10月18日在台州举行。由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浙江省公安厅联合主办、浙江省台州市公安局承办、新加坡警察合作委员会协办。论坛主题为“警察公共关系案例交流”,论坛邀请了国内外学者和专家做专题报告,并组织了部分优秀案例单位赴新加坡参加中新警察公共关系交流。【参考书目】 1.公安部政治部著,《警察公共关系教程》,人民公安出版社,2006年版

2、徐海晋著,《警察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 》,人民公安出版社,2007年版

3、肖金军著,《警察公共关系学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陈娴、曲谏著,《警察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 》,群众出版社,2006年版

5、陈娴著,《警察公共关系传播》,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6、叶氢,李庆华,曹礼海著,《警察公共关系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7、广东省公安厅 广东警官学院著,《 警察公共关系实务

》,群众出版社,2009年版

8、孙娟 张福松 冯威著,《警察公共关系导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第四篇:凝聚警心 强化维稳

凝聚警心

强化维稳

在公安局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第六派出所以一个精干的领导班子,一个团结有力的集体,在今年的社会维稳活动中,积极摸索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模式和方法,屡次成功化解管内群体性事件,取得骄人战绩。

在认真学习了新时期公安机关如何提高维护国家安全、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稳妥处置突发事件,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安全保障的问题上,六所领导班子形成了这样的共识: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是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必须充分发挥工程公安主力军作用,牢牢把握斗争的主动权,尽职尽责,及时发现、疏导和化解社会矛盾,积极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努力降低社会风险。为使维稳工作能够取得实效,领导班子经过研究,采取了以凝聚警心为契机的工作方法。聚警心 抓教育

今年以来,六所领导班子坚持把从优待警当作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紧抓实,从政治、经济、情感等方面全方位地关心、关爱民警,把每一位民警都看作是自己家庭的一员,象照顾自己的家人一样来关心爱护身边的民警,用实际行动真正落实从优待警,有效凝聚警心,增强队伍的战斗力。

所领导把民警最期待解决的政治待遇、警衔待遇等问题列入全所重大议事日程强力推进,真正从民警切身利益的事情抓起,把组织 的温暖和爱心实实在在地送到民警的心里,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为解决民警的政治待遇问题,激发民警干事业的热情,今年,4名同志获得副科级晋升,3名同志警衔得到新的调整。

所里还建立民警健康档案,统一安排民警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照顾身体不佳和大龄未婚的民警在机关工作,以便解决个人实际问题。

对民警广泛深入细致的谈心活动,通过细雨润物式的“心灵勾通”与“情感对接”,精心构筑警心凝聚工程,进一步加深对组织的信任与信赖。以谈心活动的基础上,建立谈心责任制度,灵活机动的积极拓展交心谈心的渠道和方法,做到普遍谈与重点谈相结合,通过当面谈、电话谈、短信谈等形式,大大激发了广大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责任感,紧密团结在派出所领导班子下努力开展各项工作。重维稳 尽职责

所领导对广大民警采用集中教育、电子信箱、电话等多渠道提高对维稳工作的重视,从政治思想、业务素质上进行强化教育,创新执法理念、加强执法管理、强化执法培训,锲而不舍、扎扎实实地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工程公安的执法公信力,让企业更多地感受到工程民警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带来的实惠,彻底改变了部分民警不愿管、不善管、不敢管的惰性思想。

六所严格按照“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的总体要求,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积极稳妥地处置因企业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2011年12月13日上午8时许,11名湖北

籍农民工封锁了中铁大桥局一公司机关大门,要求一公司支付拖欠的近二十万元工费(实际上是这11名民工所在的协力队伍随州三箭工程公司拖欠)。当时在郑休假的2名民警和郑州周边工地的3名民警接到所里指令后,无条件的迅速赶到了事发现场。第二天,在1名民工以从一公司对面18层楼顶跳下相胁后,全体民警在分组行动,互 相配合,整齐划一,采取整体作战法成功将欲跳楼民工解救。

其次,六所全体民警在疏导化解冲突上下功夫。建立和完善覆盖广、触角深、反应快的情报信息网络,密切关注企业工程进展情况,对可能出现影响稳定的苗头性问题,加强信息分析研判,对企业做好参谋。2011年11月15日12时20分,郑焦警务室民警接报称:十几个湖北籍民工因为工费问题,手持菜刀和煤气罐聚集到一分部办公区,声称如果不解决他们工费将要点燃煤气罐。接到报警后,我所维稳工作领导小组立即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教导员王春生负责带领机关民警及警务室民警快速赶到现场展开维稳与调查处置工作,附近的桃花峪警务室民警也迅速赶到,疏散无关人员到安全地带,对民工过激行为予以制止并口头警告,依法给予批评教育,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当场改正,避免了一场危险事故的发生。2011年11月3日上午中铁大桥局一公司郑焦城际铁路项目部工地发生一起民工以“跳墩”威逼老板发放工钱的事件,江西地质公司合肥分公司的民工王志明因其老板拖欠4万元工费讨要未果,欲以跳黄河威胁。我所民警迅速出警,耐心劝慰,并积极协调各方,帮王志明要回了应得欠款,化解了危机。

六所全体民警潜心学习,在提高应急能力上下功夫。认真研究分析各类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的规律特点,建立健全社会稳定信息系统、教育疏导与处置系统,形成信息收集、决策指挥、事件处置的结构体系,保证信息获得的准确性、事故防范的前瞻性、决策指挥的科学性和事故处置的稳妥性。2011年8月10日11时30,在中铁大桥局一公司中南通道16标项目部发生因拆迁诱因导致当地村民死亡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村民因此抬棺沉尸项目部,借机大肆开口要求补偿。接报后,所有在郑民警均要求到台前16标项目部参加处置任务,心情迫切,所领导均予以理解,最后由所长胡西安立即带领机关民警远赴台前县事发现场,稳定项目部和村民双方的过激情绪,准确收集信息,找准源头,选取谈判场所,巧妙利用当地公安机关及各级政府的力量化解了此群体性事件。

精诚团结的第六派出所全体民警筑牢执法观念,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牢固树立依法履行职责的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坚持对法律负责与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规范执法行为。全年成功化解管内所有群体性事件8起,避免群体性事件升级2起,提前制止群体性事件2起。六所全体民警将更加紧密的在所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五大措施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五大措施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为了充分展现公安机关的良好形象,促进警民之间的沟通交流,赢得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支持,多年来,XX县公安局积极采取有力举措,扎实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有力地推动了警民和谐关系建设的进一步深化,公安工作取得显著成果。

(一)严格队伍管理,塑造良好形象。民警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公安机关的公共形象,该局要求全局民警牢固树立‚形象代言人‛的理念,并从执法服务规范、为民服务意识、细节养成等方面加强教育管理。一是重点加强窗口民警的管理。我局对派出所、治安、交警、110指挥中心等窗口单位制定了具体的执法服务规范,公布了‚提倡用语‛和‚禁忌用语‛,要求民警对待群众要热情大方、文明礼貌、服务周到、执法规范;公布县局纪委、督察大队的投诉电话,引导群众正确选择投诉渠道,避免在更大范围产生不良影响,并将群众投诉情况作为对单位考核的重要依据。二是重点加强新进民警的管理。县局对每期新警认真上好‚克服特权思想,践行为民宗旨‛第一课,有新警的部门按照一帮一的模式为新进民警一一落实指导老师,负责帮助新进民警提高业务水平和思想素质。三是重点加强形象细节的管理。县局制定了内务管理规范,对警容风纪、警车管理、作风建设、执法执勤、内务设置等方面进行了严密细致的规范约束,从细节上保障了公安良好形象的树立。同时,该局局党委领导班子认真分析近年来队伍发生变化的情况,积极实施‚公心、交心、关心、联心、恒心‛‚五心‛工程,用情感带队伍,以业绩论英雄,实现队伍管理‚零‛违纪。在2009年3月召开的全省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大会上,该局作为全省5个公安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之一,介绍了经验。

(二)强化公安宣传,增进群众了解。一是领导重视,完善软硬件建设。该局历来都十分重视公安宣传工作,把公安宣传工作作为加强和促进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抓住不放。早在2004年年10月,就率先在全省县级公安机关成立了第一个警察公共关系股,负责做好宣扬公安、宣传法律、与各新闻媒体、内部单位、社区民众沟通的职能。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县局拨款数万元购置办公用具设备,购置电脑2台、扫瞄机、传真机等设备,拥有摄相机2台、照相机3台,开通了互联网、公安网。配有专职民警3名,聘用大学毕业生2名。专门拨出一辆警车给该股作工作用车,设备先进完备,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日常工作特别是在各项严打整治斗争中,局领导亲自指导过问宣传报道工作,做到公安工作与宣传报道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励,执行用稿奖励制度。为保守公安秘密,建立了发稿审查制度,严格宣传报道纪律,专门发文制定了宣传报道工作纪律,对稿件的发稿、审稿权限、发稿程序、责任追究等,都作了严格的规定,严防泄密、失实和有损公安机关、公安民警形象的发生。凡发送涉及公安机关活动的新闻稿件,统一由宣传部门把关,重大题材由局长、政委审核把关签发,宣传工作没有发生失实、失密、泄密现象。警察公共关系股被省厅评为‚2008全省公安宣传工作先进基层单位‛。

二是精心策划,打造新闻精品,强化宣传教育力度,推进宣传工作再上新台阶。首先是提前介入,精心策划。每逢全局性的公安专项斗争,公安宣传部门做到提前介入,精心策划,根据专项斗争任务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宣传报道工作的任务、重点和方法。反映该局2008年7月15日多警种联合作战,快速出击,一举抓获涉嫌违法犯罪人员61名,现场缴获自制猎枪1支,子弹5发,成功摧毁一个特大的流氓恶势力团伙的报道《警民联手摧毁一流氓恶势力团伙》在《XX公安报》、《XX日报》、《XX公安报》上刊登后,在社会上引起良好反响,人大代表对我局扫黑除恶,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工作十分满意。其次是深入一线,随警作战。斗争中,宣传民警紧密结合斗争实际,充分发扬不怕艰苦,连续作战,无私奉献的拼搏精神,与一线民警一样深入一线,随警作战,随案采访,积极以文字和影视等多种形式,全面及时地反映XX公安民警在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斗争中所展现的精神面貌。他们还充分发挥摄影摄像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形象直观地报道。2009年8月9日在该县XXXX西路发生一起两伙社会青年持自制猎枪、砍刀,驾驶车辆互相追打的寻衅滋事案件后,宣传民警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及时捕捉案件民警侦查镜头。获悉专案组民警在短短的10天内,辗转XX、XX等地,先后抓获古某彬、程某等14名犯罪嫌疑人,缴获作案工具汽车4辆、火药枪2支、子弹17发、砍刀6把后,积极与新闻媒体沟通、协调,在XX电视台、XX电视台跟踪报导,第一时间向广大市民报导案件进展情况,牢牢掌握话语权;2009年12月10日,该局依法查处XX镇XX村民钟某富、徐某香等人为达到私利的目的,组织、策划、煽动XX村民到县政府缠访闹访案件,宣传民警及时跟踪,收集了大量XX村征地问题举牌匾聚集在县政府门口,无理取闹、大声喧哗、谩骂国家工作人员、堵塞县政府大门,妨碍车辆通行,严重扰乱了政府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的镜头,并将查处情况制作成新闻,第一时间在XX电视台报出,让广大市民了解真相。主动与媒体联系,商请《XX日报》记者到该局采访,写出了《铁拳打出群众安全感》、《‚散班子‛不见了,老百姓高兴了》等报道文章在《XX日报》等刊出,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再有是加强策划,宣传效益实现最大化。该局根据不同时期公安工作的特点要求,宣传民警坚持围绕中心,以宣传的客体主题,媒介环境等内容超前策划,研究制定思路、题目、宣传方式以及宣传规模,适时组织宣传攻势,做到‚日有安排,月有计划,年有规划‛,使宣传工作做到‚常流水,不断线‛,为各项工作鸣锣开道。同时不断巩固和发展公安宣传阵地,加强对外宣传力度与深度,做到公安机关的重大决策、专项行动和重点部署,在实施前坚持宣传先行,让群众了解背景和意义,赢得理解;实施中坚持宣传同行,让群众感受成效和作用,争取支持;实施后坚持宣传续行,让群众看到公安民警的奉献和付出,进而密切警民关系。2009年,该局宣传部门紧密配合公安中心工作,以《XX公安》、《XX日报》、《XX电视台》、《XX公安》、《XX电视台》、《中国XX网》等报纸、网络、电视以及各级新闻媒体为公安宣传阵地,组织宣传民警深入一线,将最新的公安工作动态,以及侦破的大要案件、公安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以专题片、消息、通讯、图片新闻报道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报道,向广大群众全方位展示人民警察‚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良好形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为各项公安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扎实的群众基础,公安工作进一步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如‚创平安、迎国庆‛重点打击行动的有效工作报道——《‚四大举措‛(大打击、大防控、大整治、大维稳)增强群众满意度》在《XX公安》、《南粤警察网》、《XX日报》、《XX警视网》等刊出;《‚五心工程‛暖警心出战斗力——XX县公安局用情感带队伍、以业绩论英雄,近期频破大案要案、连打漂亮仗》一文在《XX日报》头版头条刊出,反响强烈!《XX公安报》头版位置刊登了我局通讯员拍摄的公安民警大走访新闻图片《田边地头走访促和谐》,并在《人民公安报》刊出。2010年6月10日,该局通讯员撰写的通讯《960平方公里的出色保护神——XX县公安局荣获‚全省优秀公安局‛记述》在《XX公安报》专版刊出,反响很好。

三是加强与媒体的沟通,把握宣传报道方向。该局指挥中心宣传部门不断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良好沟通,策划不定期邀请媒体记者进行座谈,与新闻单位领导及记者进行交流,在虚心倾听他们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的同时,取得他们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共同配合做好我局对外宣传工作。我局有重大的工作成果及重大事件需开展大规模对外宣传时,指挥中心邀请媒体记者事先介入了解报道题材,讨论宣传方案,汲取媒体的宣传和策划经验,听取媒体记者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引导媒体报道节奏和报道方向,围绕我局中心工作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宣传策划,全面、形象地向社会宣传该局公安工作成果和队伍建设情况,将该局的对外公安宣传报道工作引领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宣传民警策划、总结的 ‚公安民警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社区警务、治安防控、群防群治等工作经验和取得的实效报道中,警察公共关系股先期策划,同时邀请了《XX日报》、《XX公安》、《XX电视台》、《XX电视台》等相关单位媒体记者提前介入,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地宣传,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2008年8月11日,XX市委书记XX等领导到XX县调研时,对该局公安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称赞XX公安局近期打了几个漂亮仗,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营造了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警察公共关系部门民警又及时写出了《XX市委书记盛赞XX县公安工作》一稿在《人民公安报》、《XX公安报》、《XX公安报》等新闻媒体登出,反响很大。

(三)关注网络舆论,化解形象危机。该局充分认识网络舆论对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促进警民和谐的重要性,主动抢占网络舆论阵地,及时化解警察形象危机。该局在全市率先组建了由网监中队全体民警、指挥中心宣传民警和有关部门、派出所民警组成的兼职网评队伍,当互联网上出现将给公安工作带来负面影响的帖子时,及时以普通网友的身份进行跟贴回贴,进行正面舆论引导,降低负面影响,将形象危机化解于萌芽状态。同时,切实抓好规范执法工作。针对在刑事、治安执法过程中容易产生的负面舆情,要求民警能在现场应对的案件、纠纷尽量当场予以实事求是的答复,告知群众具体情况,及时消除不良影响。同时,要求民警在执勤执法过程中对一些轻微违法行为做到以说服教育、化解矛盾为主,处罚为辅,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耐心说明讲解,做到说得清、讲得明、运用法律条款准确,依法办事,文明执法,减少在工作上的失误,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切实避免负面舆情的出现。

(四)抓好公安门户网建设,加强警民互动。该局‚网上公安机关‛设置了政策法规、办事指南等服务模块,广大群众通过‚网上公安机关‛可在线预约申办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等涉及公安户政、消防、交通、治安、出入境和网监行政许可审批业务。广大群众还可以在线举报违法犯罪线索,了解掌握警情信息,增强防火、防盗、防骗等安全防范意识,从源头上减少各类案(事)件的发生。同时,还设置了局长信箱、网上调查、热点问答、网上回复、百姓论坛等警民互动交流板块。群众可在网上向公安机关反映情况、建言献策、互动交流,公安机关将在最短时间内受理并及时回复。此外,还开通网上评议系统,群众可以在网上评议公安机关窗口服务单位,接受群众监督,由此拓宽公安机关与群众交流的互动平台,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今年6月20日,该县发生一宗大货车与一辆摩托车碰撞,造成摩托车驾乘人员4人当场死亡,车辆损坏的较大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后,该局在积极做好事故调查、善后处理的同时,第一时间在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上发布事实真相、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情况,避免了群众盲目猜测,稳定了家属情绪,赢得了舆论发言权。

(五)切实做好信访工作。当前,群众通过报纸、政府门户网站论坛等进行投诉或反映某一问题的方式越来越多,因此,该局将信访工作与报纸、互联网门户网站投诉平台的应用相结合,确定县局分管局领导和专职民警,保障两项工作的高度统一性。要求信访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信访工作无小事‛的思想,认真对待上访群众通过上述方式发出的合理诉求,从维护上访群众的合法权益的高度,对事故处理、执勤执法等工作中引发的每一起信访案件,每一起‚民生‛反映,都要认真对待,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及时回复,坚决把信访事件控制和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进一步扩大,造成负面影响。对一些疑难、重大的信访案件经党委讨论后,及时落实包案领导和责任单位,并研究应对防范措施,法制室负责跟踪督办信访案件结案情况,同时,该局定期通报领导公开接访案件的处理进度及协调意见落实情况,并且按照结案一起、上报一起的原则,及时上报案件办理情况,确保案件协调处理意见得到落实,确保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解决到位。对疑难信访事项和重点信访人,局领导亲自带案上门调查了解情况,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和诉求,增进了警民之间的理解和沟通,稳定了信访人的思想动态,促进信访人停访息诉。如:2009年5月,县委常委、公安局长XX接访新铺镇村民钟细平反映2008年12月22日下午3时,其叔侄俩人持相机到矮岭砖厂取证,在拍摄过程中被砖厂老板钟某标打伤,造成钟某平耳部受伤,要求公安机关处理的信访问题后,遂带领办公室、法制室有关人员,先后3次深入新铺所督导,并约访当事人。经工作于2009年5月20日双方达成协议,最终圆满解决了该信访问题,上访人表示息访。‚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该局警察公共关系工作的开展,密切了警民关系,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管理的积极性,调查取证难、追捕逃犯难等现象已明显好转,‚打盗抢‛、‚追逃‛、‚扫黑除恶‛、‚大要案件侦破‛等各类专项整治行动都取得了明显成效,该局以出色的工作实绩获得了一系列荣誉:‚2005全国‘大接访’先进单位‛,‚2005全省优秀公安局‛、‚2003-2006年全省县级公安机关执法质量考核评议连续四年优秀公安局‛、‚2009全省优秀公安局‛、‚2009执法质量优秀公安局‛、‚2009全省公安机关解决群众到省进京信访问题先进单位‛;XX市‚2008先进单位‛等称号。我局和全体公安民警的形象得到明显提升,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中的威信明显增强。

下载争取民心凝聚警心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发展(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争取民心凝聚警心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发展(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积极培育典型促进警察公共关系发展

    积极培育典型促进警察公共关系发展从1997年10月国务院命名“XX110”为“人民的110”到2007年5月XX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捧回国务院授予的“模范戒毒所”殊荣,十载开拓再铸辉煌,X......

    创新警察公共关系形式提升警队形象之浅见

    创新警察公共关系形式提升警队形象之浅见 警察公共关系是以提高自身影响力为基础的促进警察组织和其公众良性互动,争取最大社会效益的一种管理职能和活动过程。如何借鉴国内......

    浅析涉警舆情危机处置与新型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浅析涉警舆情危机处置与新型警察 公共关系建设 21世纪随着互联网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不同信息在网络传播的交互性和开放性变得更加透明和便利。社会民众之间可以通过网络方便......

    市公安局全力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共5篇)

    XX省公安机关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工作简报 第 3 期 全省公安机关和谐警民关系 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X年X月X日 XX市公安局全力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XX市公安局努力适......

    建设先进警察文化建立和发展新型人民警察公共关系

    建设先进警察文化建立和发展新型人民警察公共关系摘要:警察组织与成员各项素质的提高,是建立和发展新型人民警察公共关系的关键所在。本文认为,建设先进的警察文化,是建立和发展......

    建设先进警察文化建立和发展新型人民警察公共关系

    建设先进警察文化建立和发展新型人民警察公共关系 摘要:警察组织与成员各项素质的提高,是建立和发展新型人民警察公共关系的关键所在。本文认为,建设先进的警察文化,是建立和发......

    用核心价值观凝聚警心——与人民教师比奉献

    用核心价值观凝聚警心 警察要和老师比奉献 ——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厅长王辉忠于12月4日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说 以忠诚、为民、公正、廉洁、奉献为主要内容的......

    警察院校“警”字特色社团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警察院校“警”字特色社团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葛红兵 (湖南 长沙 410131) 摘要:高校学生社团日益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凝聚力的学生团体,警务化管理体制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