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学生医德是如何养成腾
医学生医德是如何养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新一轮医改方案的实施,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医护人员的医德修养在处理医患关系、医护人员内部关系及医疗部门与社会关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尚未走上医疗岗位的医学生,在学习医学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医德的培养。只有做到德业双修,才能为新一轮医改培养出德业兼优的后备人才,才能为建设优质的医疗队伍、建立互信的医患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打下良好的前提基础。
吴阶平校长曾经说过,一个合格的医生要有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艺术性的服务。高尚的职业道德不仅是临床医生工作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也应该是像我们这样尚未走向医疗岗位的医学生所具备的基本原则。医学生在丰富自己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要提高自己的医德水平。这是将来从事医疗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一种责任意识和生命意识。医学生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重视是他们拥有高尚医德的最朴素最核心的内容。在精神力量升华到一定的高度和层次时,就具备了较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就能够为将来从事医疗工作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作为大一新生刚入学时,吕兆丰校长说过,选择了医学就选择了奉献。后来我知道这是2003年SARS后吕校长所提炼出来的。当时看到这句话时,只知道我们以后要成为一名医生,要“奉献”,但是具体需要我们怎么做,如何以医生的名义去奉献,我无从而知。渐渐的,在以后的基础理论学习中,我似乎知道了奉献的具体含义。人体解剖小课的武艳老师在上课之余会和我们交流一些她自己的求学和临床经验。那是我第一次通过间接的方式对“医生”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大一寒假,我来到朝阳医院(京西院区)做假期兼职工作。这是我第一次进入医院,近距离的接触医务人员。我发现他们和我想象的不一样,他们没有我们说的那么神圣,每天都是固定模式的工作。到手术日的时候,手术一台接着一台,有的医生真的是一上午甚至是一天都呆在手术室。有一位女医生在做完手术后甚至因为低血糖晕倒在手术台上。我以前只是通过新闻或者相关报道听说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受伤甚至死亡的情况,而这次是我真真正正亲眼看到的。我知道,奉献的不仅仅是时间、精力、汗水,有时甚至是生命。
大二暑假,我们利用暑期课内社会实践的机会来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展为期七天的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的第一天,我们在宣武医院的带领下,去市委党校听取了“贾立群先进事迹报告会”。对病人的一丝不苟,对学生的孜孜教诲和对家人深沉的爱都让我从心底里佩服这个师长这个前辈。“做一名认真负责的好医生,不漏诊错诊任何一个患者,这是我的大梦想”这是贾立群老师的座右铭。对于超声科医生,精确,准确是他们工作的核心。没有一丝的疏忽,全神贯注,几十年没有午饭的生活,只是为更多的患者和医生明确病变位置。报告会上,生动的事例,真实的感受,动情的语言,都让我们为之落泪。一位优秀的医生然而心中却是对家人孩子无限的歉意。贾老师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妻子去北京周边走一走,仅仅这么一个小小的承诺,却是拖了又拖。有人说他不是一个好丈夫,不是一个好父亲,但是却有无数的孩子称他为“贾爸爸”“贾爷爷”。在他所诊治的孩子们心中,他是一个慈祥的爷爷,亲切,和蔼。为了能让小患者配合检查,他更是放下“医生的架子”脱下白衣,穿着自己的衬衫为小孩子诊治。而原因只是一句“我们孩子看见白色的衣服就哭”。他无时无刻不为患者着想,不愧是我们医学生的榜样!
在第一天的报告会之后,我真的很佩服的贾立群老师,也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医生并不是神圣的,触碰不到的。而是我们要深入病人中,身体力行从病人的角度解决他们的痛苦。医生不是为了得到一个高的社会地位,高的收入,而是放下身段,把病人当成亲人,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奉献出去的一个光荣的职业。医生为那么多的病人解除痛苦,殊不知他们自己却背着一身的病仍坚守在救人的一线上。我想成为这样的人,并且我一直在向着这个方向奋斗!
在接下来的为期十天的社会实践中,我们真的是受益匪浅。十天里,我们学到了课堂上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医院里学到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德高望重的医生的品德。我在宣武医院的党务办公室实践,虽然没有下到临床,与病人直接接触。但是我们依旧学到了很多。记得我问我的带教老师将来应该选择什么科室工作,钱老师是这么说的“不管在哪个工作岗位,都要认真,谨慎”。一句朴实平华的话,却说出来我们做事的态度。认真,谨慎,这也许是几个数据,一两个知识点,但是将来可能是一条性命,一个家庭的幸福。钱老师是一个很平凡的行政工作者,我们看起来都是很繁琐的工作,但是老师却做得乐在其中。钱老师十年如一日,认真工作,一丝不苟,党务工作虽然繁琐,但在钱老师这里就迎刃而解了。在工作之余,钱老师还带着我们去各个科室看了医生护士的工作的状态,尽管宣武医院每天有很多病人,但是医生还是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带给病人。
大二暑假我还报名参加了河北滦平的课外社会实践,我们组是负责村医的采访工作。还记得一位村医这样说过这样的一件事。2003年许多人被SARS无情的夺去了生命,全国都众志成城,抗击非典。作为最基层的健康保障,每个村的医生挨家挨户的去询问刚从外地打工的青年人,给他们量体温,记录数据。他们没有隔离服,就是一个药箱,一个口罩,工作在最危险的地方,但是他们无怨无悔。
通过两年多来的学习和实践,我看到了很多医务工作者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面对病魔的无畏和勇敢。当病魔来临时,他们忘了自身的安危,全心全意抢救病人。他们没有银幕前的光鲜亮丽,他们默默无闻,他们就是——医生。
作为一名医学生,我们不像其他大学生那样可以享受这几年的大学生活,然而我们可以用汗水用付出得到一种别样的“享受”。选择了医学,就选择了奉献。的确,从学生时代,我们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更多的专注。每天,图书馆里灯火通明,甚至寒暑假也不例外。真正走到医院,那就需要我们真的以病人为中心,专注,认真,真正的为病人考虑,说话要注意方式方法等等。我们要从现在的一点一滴做起,从一个一个的知识点脚踏实地学习好,所参加各种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向着老校长的“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艺术性的服务”目标接近。为祖国的医药卫生事业奉献自己一生的力量!
第二篇:医学生之医德素质
医学生之医德素质 王小同教授曾在课堂上说“苟利患者生死矣,岂因祸福趋避之。”一位名医的医学成就与其不顾个人安危,亲临疫区寻求疾病之因、探求治疾病之法,奋不顾身地为患者着想的精神与举动是分不开的!在他看来,患者的生死才是大事。只要自己所为有利于患者便行,怎么能够因为自己的福祸而左右探求为民疗疾方法的步伐呢!我想这是作为名医的医德之一吧。
所谓医德就是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种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特殊表现。不同职业,由于担负的任务、职务的对象、工作的手段、活动的条件和应尽的责任等的不同,而形成自己所特有的道德意识、习惯传统和行为准则。医德就是从医疗卫生这一职业特点中引申出来的道德规范要求,它主要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三方面的关系。
医德素质是医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作为未来的医生,肩负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重要职责,只有具备良好的医德素质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好医生。医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类健康,维护病人的利益和福祉,这就决定了医学活动的特殊性。缺少医德素质的人很难甚至不能完成医学职业本身的目的。作为即将从事医疗卫生行业工作的医学生,应该具有献身医学事业、勇于创新、尊重他人生命的最基本的品格素质,才能担负起救死扶伤、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重大责任。因此,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对医学生进行医德素质的培养和塑造尤为重要,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从业素质、缓和紧张的医患关系,有利 于促进社会医疗体制改革、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实践等各种活动使学生获得直观和真切的医德体验,对培养他们的品格,树立高尚的医德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最佳团日活动、勤工俭学、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教学见习、教学实习等不 同形式的活动,指导学生利用一切机会向社会学习,了解国情、民情,在接触社会中,洞悉医学事业与医德现状,培养他们基本的观察能力、行为能力,激发医德情感,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实践反思现实生活中的医德现状,逐渐感悟、体验、摒弃、净化、接收、内化所学的医学伦理学知识,提高自身修养。培养医学生的医德素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广大教师特别是医学伦理学教师需要不懈努力,在提高自身修养的同时积极探索医学伦理学教学的新方法,为社会培育高素质的德才兼备的医疗人才。
因为医疗卫生工作同所有社会成员都有联系,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是党和国家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之一,是一个以服务为特点的“窗口”行业。所以医疗卫生部门和医务人员、管理人员的医德水平的高低是衡量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医疗卫生单位,虽然医疗设备条件较差,但其单位和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医德好,在医疗实践中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务作出贡献,因而得到病人和社会的欢迎和赞扬。相反,有些单位医疗设备条件较好,但不良的医德“时有造成差错和事故,引起医疗纠纷受到社会舆论的批评、谴责,甚至破坏了声誉。
由此可见,高尚的医德对于改善社会道德风尚,保护社会主义生产力具有积
极的作用。这就要求医疗卫生单位和医务人员、管理人员认真加强医德建设,以高尚的医'德,认真对待和处理每~个病人,不仅会使病人及其家属在精神上得到安慰,切身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温暖,而且从中受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熏陶,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充分发挥其社会主义”文明窗口"'的作用。如果只重视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学习,而忽视医德,那么,再高的医术也会失去它的价值,同时,还应看到,医学生是我国卫生事业的后备力量,加强医德教育,不仅关系到医学生个人成长,而且关系到未来的道德风尚,关系到我国整个卫生事业的兴旺发达。因此要求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在提高医术的同时,认真学习医学伦理学,促进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民医生。
社会主义医德是共产主义道德在医务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它是以马克思主义道德科学的一般原则为指导的。道德是上层建筑的一种意识形态,受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制约。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决定了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特征。医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有它自己职业道德意识的特殊性,但它不是脱离共产主义道德思想体系而独立存在的道德类型,这是由我国社会制度的性质和事业奋斗的目标理想所决定的。社会主义医德必须以共产主义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为思想基础,来确立自己职业的行为规范。白求恩同志医德之所以高尚,能够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极端负责,极端热忱,就在于他从实践中找到了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把医疗卫生工作同整个人类解放的事业联系在一起。吕士才同志也深有体会地说过:“我认为品德是人的精华,没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就等于是个废物。”理想和道德是不能分的,有远大的理想,才能有高尚的医德。社会主义的高尚医德是同共产主义的理想和实践血肉相联的,它反映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新的关系。.
第三篇:医学生的医德教育
浅谈医学生的医德教育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对医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的风气。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生和未来的医务工作者,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现代医学教育告诉我们,面对守望生命的神圣事业,完善医学生的医德养成教育是医学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医学院校必须重视和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
关键词
医学生 医德 教育
1、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的紧迫性及重要性
当代医学生医德医风现状应当承认,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有力地推动着我国社会卫生医疗事业的更新和进步,医疗体制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们又必须看到,由于体制和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一些不道德的行为和不良风气正在滋生蔓延。大学就像一个浓缩的社会,市场经济的大潮也同样冲击着大学校园。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不少医学生是非观、价值观、利弊观、尊卑观也随着发生了变化。
①医学生对医德认知情况欠缺。据调查统计许多在校医学生对“医德医风”并不了解;甚至报考医学院校的原因超过半数是因为“好就业”,只有百分之十左右的学生是因为“救死扶伤,解除患者病痛”。这说明部分医学生对医德医风的认知欠缺,对即将从事的医疗卫生事业缺乏认同感,这与他们肩负的历史使命是极不相符的。
②医学生放松对自身医德的要求。当代医学生多为80后、90后,越来越多的从现实生活中寻找他们认为正确的价值观念。医学生中以自我为中心,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的思想普遍存在。他们往往从个人出发,注重自我、注重功利,人际关系冷漠,不替患者着想。
③追求享受、拜金主义严重。面对现实环境,不少医学生受功利至上、享乐主义及拜金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崇高的理想、信念、追求发生动摇,在道德价值观方面产生了困惑和焦虑,错误地把市场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原则运用在医疗这个行业上,把金钱、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漠视患者的权益,一旦机会成熟,理想的天平发生倾斜,拜金主义趁机而入,使他们做出错误的道德行为选择。
2、新时期的医德教育就是当前推行的素质教育
司马迁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指明了德与才之间的关系。对于医学生而言,医德是一个人的根基和形象所在,良好的医德是作为一名医生的根本。
所谓医德,通常指的是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的职业行为规范,是衡量医务人员的行为品德的最高道德标准,是在医务工作实践中形成,用以调节医务人员同病人、社会、医务人员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所谓素质,通常指的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和素养。从以上两者的内涵上看,都是关于做医生的水准的。高尚的医德以高素质为基础,而高素质以高尚的医德为前提,医德是与素质分不开的,是在素质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得以升华的。当前社会广泛推进的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讲,就是培养具有高尚医德的医学专门人才,医德教育就是当前推行的素质教育。如果我们站在这样一个高度来理解医德,将医德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效得结合起来,那么,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推进的素质教育工作将会更进一步。过去,我们强调世界观的培养,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今天,我们强调医德教育,更应该注意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已达到新时期的一代有良好素质的医务工作者。
3、医德教育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和行医
俗话说:“做人难,难做人。”可见,如何做人事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医德教育按一般规律在实现途径上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对医德原则规范的认识;其实是医德良心的形成;最后是“慎独”这一最高境界的实现。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文如其人的说法,意思是想要写好文章,必须先好好做人。照此理解,我们可以说“医如其人”,要想做一名好医生,就要先学会做人。
首先,要加强医学生责任感教育。
一个人,最起码要担负起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工作责任和政治责任。家庭责任要求具有抚养子女、孝顺父母、夫妻恩爱、团结家人的家庭美德;社会责任要求具有热爱集体、遵纪守法、关心他人、尊老爱幼、助弱济困、的文明社会公德;工作责任要求具有忠于职守、敬业乐道、廉洁奉公的良好职业道德;政治责任则要求具有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政治信念坚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崇高的政治道德。
其次要教育学生做一个正直而有良心的人 所谓“大丈夫行得正、站得直,才能立于天地之间”,就是这个道理。若一个人的心术不正,行为不直,那么,这个人的重心就会失衡,不能成材,及时一时得逞,迟早也会栽跟头。
第三,要教育医学生勤奋好学,勇于进取
医生服务的对象是病人,服务的手段是医疗,因此医生的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病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社会主义医德要求医生光有为人民服务的愿望还不行,还要有真才实学,要有本专业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真正实现救死扶伤的目的。这就要求医学生勤奋好学,刻苦专研,不断提高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他们肩负着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使命,社会和人民对他们有着极高的要求和极大的期望。医德是医学之魂,医德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根本。高等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基地,必须把医德教育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全过程。
第四篇:什么是医德呢
什么是医德呢?医是指医生自身超强的医术,完善的治疗方案。“德”是指一个大夫的高尚职业品德。不能弄虚作假,也不能唯利是图,更不能坑害、欺骗、敲诈患者,要实事求是为患者谋利益,应该做到“德医理之善也,和而以得人也”。
医德医风是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具竞争力,必须重视思想教育,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法制建设,依法行医。医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窗口,医务人员的道德品质是医院形象的集中反映。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把医德医风建设工程作为纠风工作的重点,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行政领导主抓,相关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纪检监察纠风机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切实把责任落实到位;行政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纠风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行政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结合分工抓好职责范围内的纠风工作,把加强行业管理与行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纠风工作的要求贯穿到各项业务工作之中;要建立健全纠风工作领导和工作机构,支持他们切实履行监管职能,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让人民群众满意。
第五篇:什么是医德医风
什么是医德医风
医德是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种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特殊表现。不同职业,由于担负的任务、职务的对象、工作的手段、活动的条件和应尽的责任等的不同,而形成自己所特有的道德意识、习惯传统和行为准则。医德就是从医疗卫生这一职业特点中引申出来的道德规范要求,它主要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三方面的关系。
医务人员与病人的关系是医德关系中主要的一个方面。医疗卫生工作必须为病人服务,医务人员的最高职责就是与疾病、不卫生作斗争,保护和增进人们身体的健康,医德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命的安危。医务人员之间的道德,是医德关系中处理好医务人员与病人、社会之间关系的重要前提和保证。一个医院,要形成优良的医风、院风,就必须用社会主义医德来协调医务人员相互之间的关系,依靠各方面的团结协作,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使整个工作有机统一地、有节奏地、有成效地进行。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十四个科室、四十多名医务人员同心协力,抢救伤断面积相当于整个躯体四分之一的特重伤员陈德才的成功,就是发扬社会主义医德团结协作精神胜利的一个范例。他们在输血9,20D毫升、输液213,000毫升、处理医嘱3,760多次的大
量工作中,无一点差错,使临死者复生。说明医院只有以高尚的医德来协调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才能使医疗工作更好地为人民和四化建设服务。
医德还表现在医务人员与社会的关系上。现代医疗卫生已发展成为社会性的事业,社会功能已大大扩展和加强。医院和医务人员的道德观念不仅要考虑到某一病人的利益,对某个病人负有道德责任,而且要顾及整个社会的利益,对社会和群体负有道德责任,使这两方面达到统一。
医德的特点
医德具有阶级性、继承性、自觉性等特点。
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总是从自己的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中引申出自己的道德观念。医德同样受一定阶级利益和意志的支配,特别是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道德意识,也不可避免地要影响、渗透到包括医疗职业在内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种阶级性制约着医疗这一职业活动的目的和性质,支配着医德的各种行为准则,使医德打上不同社会阶级的印记。
医德在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还有继承性。历代医家在实践中形成了许多优良的医德传统,并根据医学科学的要
求,从理论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普遍、积极意义的医德规范,这是人类共同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应当批判地继承和发扬。
医德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自觉性。它不象法那样具有强制性,通过国家专门机关保证其实施,而是靠社会舆论、习惯传统、各种教育,特别是人们的内心信念来起作用的。信念就是一种自觉的力量,它能促使医务人员经常自觉地用医德规范来检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由此协调与病人、社会的关系。医疗卫生工作中如无菌操作、消毒隔离等道德责任的实现,很多场合都有赖于医务人员医德修养和实践的自觉性。要使自己成为医德高尚的医务人员,就必须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这种自觉性,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医德的内心信念。
医德的作用
医德是医疗卫生领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医院管理中教育医务人员,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必须抓好的极为根本的一环。
医疗卫生工作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标志,它包括医学科学的建设和医学伦理思想的建设两个方面,都是不可缺少、不可分割的。认为治病只靠业务技术而忽视医德作用的观点显然是片面的,古今中外许多著名医家所以能博得广大病人和社会的欢迎,都是同他们的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密切相联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决定并要求医务人员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还必须具有社会主义医德和精神
文明,由此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且把它看作是一的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医德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社会A主义优越性在医疗卫生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事实表明,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医德风尚,对于促进医院和医务人员的优质服务,提高医疗质量,技术上精益求精,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