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税源分级分类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思1

时间:2019-05-13 15:39: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立税源分级分类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思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立税源分级分类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思1》。

第一篇:建立税源分级分类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思1

建立税源分级分类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成份日益复杂多样,国税机关的税源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面对当前纳税人生产经营复杂、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纳税遵从意识不强、税收风险高等情况,XX保税港区国税局从“规模+行业”管理入手,强化分类监管,分层应对税收风险,并对建立税源分级分类管理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当前税源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一线征管力量薄弱。主要体现在管理人员数量不足,管理能力与管理要求有一定差距。从事税源管理的人员年龄普遍偏大,部分人员缺乏激情、活力和创新力,适应新形势的能力比较弱。既懂政策法规、又懂税收业务,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处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不多,特别是信息管税的意识相对较弱,加上管户多,很难深入到纳税人实际经营的全过程。以XX保税港区国税局为例,目前在岗人员133名,其中从事一线税源管理人员51名,占总人数的38.3%,平均年龄50岁,共管辖各类纳税人8423户,人均165户。

(二)信息渠道不畅。目前,受各种因素影响,国税机关很难全面准确搜集纳税人的涉税信息,实现对纳税人的有效监控。信息主要来源于纳税人的申报资料、财务报表等,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没有可靠的保证。同时,国税、地税、工商、海关、金融、电力等部门间信息共享程度较差,纳税人信息得不到及时有效传递,存在部门间的信息壁垒。上述问题的存在制约了纳税人信息的准确性,成为信息化管税的障碍。

(三)管理方式相对粗放。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税收管理员身兼多职,容易导致工作顾此失彼,定期巡查、实地查验、税源分析等制度流于形式,不能有效地落实。另一方面,客观、有效的质量评价指标有待进一步形成和完善,税源管理中应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标准没有具体的要求,导致税源管理任务不明、责任不清、方法不得当。

二、实施税源分级分类管理的具体实践

根据区局管辖范围相对狭小、税源分布相对集中等实际,以年纳税总额、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等指标为主要划分标准,将税源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以“管细大税源、管深中税源、管住小税源”为目标,对不同类型税源实施有效的专业化管理。

(一)重点税源集约化管理。针对重点税源企业具有跨国界、跨地区经营,行业跨度大,关联交易业务频繁,内部结构和财务核算体系复杂等特点,以优化纳税服务为前提,以信息采集为重点,以数据分析为着力点,确保主体税源的稳定,防范重点税源税收流失。区局成立重点税源管理科,统一管理年纳税500万以上、占全局收入80%以上的企业。

一是建立监控管理台帐。规范数据采集内容、时间、方式,逐户建立信息控管档案,重点涵盖企业的生产经营、关联交易等信息,整体掌握企业运营情况,强化对重点税源企业的税源监控和跟踪管理,关联业务及时得到监控。

二是强化数据分析应用。结合重点税源企业监控管理台帐,对涉税信息进行整合分析,从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方面,实行一体化监控,积极防范关联企业税收转移,准确预测税收收入,综合评价企业经营能力和纳税能力,对重点税源月度税收收入环比、同比变化及时跟进分析,了解税收变化原因,并逐户提出应对措施,为组织好税收收入提供决策依据。

三是提供个性化服务。针对大企业纳税意识较强、纳税行为较规范、服务需求高等特点,定期召开税企交流会,对涉税风险及时进行跟踪、提醒,引导企业依法履行纳税义务,防范税务违法行为,同时对企业建立与实施税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据以确定相应的税收服务管理措施,提供个性化税收政策指导服务。

(二)中小税源行业化管理,把握规律性,突出风险管理。针对中小企业普遍具有生产经营不稳定、财务会计核算相对不够健全、第三方信息不易获取等特点,以建立行业指标体系为基础,以分析评估为重点,实施风险管理。在区局范围内打破地域界限,根据税源结构特点和管理工作实际,以纳税人规模、行业为主体,将6614户中小税源划分为20个行业分类集中管理。

一是优化税源管理岗位。打破原有的征管机构按区域“包户到人、各事统管”的方式,合理设置岗责,优化业务流程,实行“因事设岗,分岗管事”。将调查核实业务前移办税服务厅由专门人员集中管理,使基层一线人员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精力从事税源监控。税源管理科设置综合管理和分析评估两类专业岗位。综合管理岗主要负责税源管理的日常检查及纳税服务工作;纳税评估岗主要负责上级下发、承接预警评估系统及本单位自行发起的纳税评估任务的处理及提出相关征管建议,实现了“单兵作战”向“团队作业”的转变。

二是建立完善行业指标体系。掌握行业管理的第一手资料,围绕物耗、能耗、产销率等主要涉税经济指标,测定行业基准税负和指标体系,建立分行业、分税种等不同类型的较为科学、合理、有效的监控指标参照值,完善行业管理模板,加强数据的采集、分析、利用和共享,以数据为基础对行业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确保税源控管有效,以实现由“单户管理”向“批量管理”的转变。

三是强化行业风险管理。建立《行业风险监控管理指引》,把税收风险管理的理念贯穿于整个税源管理过程。通过建立风险监控管理指引,一方面,便于同行业税负率、利润率等风险指标的分析比对,及时发现疑点,采取有针对性风险应对措施;另一方面,可以根据行业管理的特点和规律,采取分析调查、税负测算、专项评估等措施,提高行业税收管理的规范性和针对性,确保同行业管理标准统一,监控指标可比,纳税评估有效。

(三)个体零散税收社会化管理,注重合作性,强化协税护税。针对个体工商户规模较少、税源分散、经营不稳定、账簿不健全等特点,按照有利于税源控管和方便纳税的原则,强化基础信息采集和税收定额管理,实行集中监管与委托代征相关结合的方式,推进协税护税。

一是实施定管分离。重点抓好对个体大户和临界起征点业户的管理。统一设置《定额信息采集表》,按照调查核实岗采集定额信息、定额核定测算小组确定定额、征管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公示、税源管理科综合管理岗后续监控的程序,强化定管分离管理,确保定额公平、公正,实现了核定权和管理权的分离,提高了管理质效。

二是实施社会管税。在税权集中的前提下,规范和推行新的《委托代征管理办法》,扩大专业化市场和楼宇经济社会化管税范围,从完善社会化协作机制入手,加快推进委托代征工作,将大量的征收和监控职责交由代征单位负责,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通过建立分级分类管理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突出了核心业务,实现了“单兵作业”向“团队作业”的转变,强化了对重点税源、重点行业、重点事项的管理,征管资源优势得到有效发挥,仅今年上半年纳税评估就入库税款1367.8万元,同比增长46.08%。

三、进一步深化税源分级分类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建立专业化、团队型税源管理队伍。实施分级分类管理不是简单的将纳税人分类,而是依托信息资源,运用专业化手段对税源进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这对税收管理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必须以分级分类管理为核心,合理划分税源和管理层次,按不同环节和管理事项划分税源管理岗位,细化税源管理人员职责,使每个环节或事项都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以细化分工方式促进专业化管理水平。对纳税评估、行业管理等重点事项应建立组长负责制,通过专事专管、团队作业的方式履行管理职能,拓宽税源管理的广度和深度,实现税源管理“质”的提升。

(二)建立多渠道、实用型信息采集机制。提高税源监控水平的难点和关键在于税务机关如何掌握纳税人的信息。税收信息来源复杂多样,既有内部信息,也有外部信息,不同的岗位所掌握的信息不同,税源管理对不同类型企业所需求的信息也不尽不同。为此,应采取多种渠道,着重在实用型上做文章,进一步整合信息资源,切实增强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有效性。一是规范信息采集范围。采取“共性”与“个性”指标分类采集的方式,“共性”指标指当前国税部门规定企业上报的资料,纳税人应将规定的内容、范围定期上报;“个性”指标则根据企业的规模、行业特点和工作需求,分类确定信息采集要素,并将部门之间、上下之间与税源管理各环节相串联,力求信息采集及时、全面、准确;二是拓宽信息采集渠道。密切与地税、工商、质检、海关、银行、房管等部门的合作,充分采集与纳税人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涉税信息,丰富税源管理信息资源,弥补内部信息不完整的不足,提升信息管税水平。

(三)建立易操作、清晰型监督评价体系。实施分级分类管理要求必须建立客观、公正、有效的监督评价体系。在内容设置上,要突出操作性、必要性,不搞“一刀切”,要突出税收执法权及重点事项的监督。如重点税源管理主要考核管理与监控、宏观税负分析、组织收入等内容;中小税源主要考核户籍管理、行业管理、定税管理、税控发票票表比对等内容;在监督方式上,要从“结果式”向“过程式”转变,侧重各管理层级、各岗位的监督制约,注重执法监督向过程纵深延伸,将执法监督的重点由事后监督转移到事中监督和过程监督上;在评价标准上,要在“质”上求突破,要健全完善以计算机评价为主、以人工考核为辅的动态监控考核机制,以减少指标的人为影响,特别是要克服以往看底稿、查台帐的做法,要注重从执法的准确性、纳税人的遵从度及工作成效方面着手,不断提升监督评价效能。

第二篇: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探讨

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探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国际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多元化的经济结构逐渐增进,税收管理的对象数量急剧增加,税源差异性在进一步扩大,这些都对税源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税源管理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需要寻求突破的新阶段。税收事业能否实现科学发展,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和探索。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内涵

税源管理专业化是建立以税收风险为导向,以信息化为支撑,以税源分类管理为重点,体现科学化、精细化要求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格局。要正确理解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内涵,必须走出以下的“两个误区”:

1、专业化管理就是简单的分类管理。税源专业化管理不是简单的将税源进行分类,真正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应该是细化到每个行业、每个税种、每个纳税人和每个工作环节上,都有专门管理办法、管理手段和目标。

2、专业化管理的成效就是收入的增长。专业化管理不是唯收入论成败,而要把提高征管质效作为主要标杆。检验专业化管理的成效既要看税收收入的增长,更要看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益是否提高,看税收遵从度是否提高,看征收率是否提升,看征管漏洞是否存在,看征管秩序是否好转,看纳税人是否满意。

二、税源管理的现状

以XX税务分局的税源管理现状为切入点,来窥探A市地税现行税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纳税人日益增长而税收管理员保持相对稳定

近几年,随着A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股份制经济、民营经济增长迅速,地税机关管辖户籍量激增,而由于行政机关编制的限制,税收管理员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数量上,这使得税收管理员的人均管户数越来越多,漏征漏管的情况不免发生。加之,税收管理员日常工作集申报审核、资料归集、纳税辅导与服务于一身,职责过于繁杂。使得税收管理员忙于应付事务性工作,无法在税源管理上加大力度、扩展深度。

(二)税收管理员队伍素质不高,与现实管理要求不符

从XX税务分局的情况看,一方面纳税人规模和税收业务量在快速增长,税源管理的复杂性和风险性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税收管理员队伍人员老化(平均年龄达45周岁)、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知识更新。这致使基层征管普遍存在“不会管、管不了”的现象。在基层分局60%的税收管理员不能独立分析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导致只有少部分税收管理员能够胜任纳税评估工作,致使一线的纳税评估工作流于形式,收效不大。

(三)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税收风险加大

尽管近年来在税源管理中越来越强调多渠道获取、充分利用涉税信息,但通过外部获取的信息仍然有限,与发改委、统计、工商、国税、银行、国土房管、城建规划、教育卫生、劳动社保等地方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分析应用更为有限,税源信息的获取基本上局限于纳税人开业登记和纳税申报时收集的数据。内外信息获取方式的单一使信息数据质量不高、不完整,不能掌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方面的真实信息,致使税务管理工作时常处于非常被动的应付局面。同时,也加大了税收执法风险。

(四)社会信息化发展日渐成熟,信息管税成为可能

从“十五”计划到现在,全国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十几年来,信息化已被普遍运用于征收管理,使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稳步提升,取得了一定成果。目前为止,覆盖全国的税务服务网站群基本形成,通过网络纳税人可以实现信息查询、办税咨询、纳税申报、税款缴纳、发票认证等涉税业务;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电子缴税系统普遍运用;绝大多数省级税务机关开通了12366纳税服务热线。而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掌握计算机操作的人员也逐渐增多,部分工作人员也具备了适应当前征管信息化工作的相应能力,能够运用现有软硬件进行税收征管和其他工作,能逐步满足税收征管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要求。这些都为推行税源管理专业化、实现信息管税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人力资源与岗位配置不合理,有待优化

税源专业化管理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相辅相成,实施专业化分工能有效提高资源配置,解决“人少户多”的矛盾,降低征税成本;同时优化的人力资源配置又能完善组织运行机制、完善税源专业化管理、提高纳税遵从。但目前XX税务分局由于部分税收管理人员年龄偏大,素质不高,不能被合理配置在适当的岗位,同时,一些重要岗位也缺乏充足的人手。此现状迫切要求实施专业化分工,达到岗能匹配。

三、实现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必要条件

要实现税源专业化管理,税源分类专业化是管理基础、税收风险管理是制度保障、管理人员专业化是智力支持、税务管理信息化是条件支撑、资源配置专业化能使所有必要条件效果达到最大化。

(一)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分类管理是现代税收管理的趋势,构建层级化税源管理新模式。根据经济税源分布状况、行业特点、税收风险发生规律、征管资源等实际情况,科学分类税源,形成分行业、分规模、分特定对象的不同税源类型,并据此科学合理设置税源管理机构,实行重点税源精细化管理、行业税源专业化管理、一般税源标准化管理的新模式。例如,对支柱行业和重点税源行业实行重点管理。税收管理员要不仅要深入学习行业相关的财政税收政策,重点掌握好相应规模的税收政策,全面了解行业生产经营方式特点和趋势变动,还要落实上级风险监控和专业化管理指引,强化个性服务;针对中小企业具有现金交易多、财务核算不健全等特点,要实施分行业管理;针对个体工商户具有规模较小、经营不稳定、税源分散和征管难度大等特点,按照有利于税源控管和方便纳税的原则,强化定额管理,积极推进协税护税和社会化管理;针对非居民企业、关联交易企业具有经营方式隐蔽、政策性强等特点,实行市县两级重点监控。

(二)推行税收风险管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核心是风险管理,税收风险管理就是税务机关以纳税遵从最大化为目标,科学实施风险目标规划、识别排序、应对处理和绩效考评,力求最具效率地运用有限征管资源不断降低纳税遵从风险、减少税收流失的过程。

推行税收风险管理要从职能分工、流程制度、管理评价等方面着手,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建立风险管理数据库。将所有涉税事项进行流程细化,对涉税事项的办理时限、流转部门、政策依据等提出工作要求,从而奠定

风险管理的基础。

对企业实施差别化应对管理策略。根据风险等级排序结果,合理配置征管资源,实施差别化应对策略。对低风险纳税人由办税服务厅采取纳税辅导等方式督促其改正;对中等风险纳税人由税源管理部门实施案头评审、约谈核实、实地检查等措施;对高风险对象由稽查局实施税务稽查,实现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风险应对新模式。

(三)专业化人才支持

人才第一资源,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能动的因素,没有专业化人才就无法实现专业化管理,只有真正把“人”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才能保证税收事业的科学发展。然而在XX税务分局现有39名干部职工中,虽然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占总数的99%以上,但48.96%的干部不太熟悉综合征管软件的应用,45.95%的干部不能独立看懂营业税一般纳税人申报表。这无形中给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设置了障碍。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建立科学的人才竞争选拔机制。在每一个岗位的人员配备上实行竞争选拔机制,以自荐和推荐相结合的方式,选择干部队伍中比较优势最明显、专业技能最突出、性格特征最符合的同志以实现专业化分工。二是建立科学的专业化培训机制。及时调整培训方向,将综合培训与专业培训结合、全员培训与团队培训结合、税收知识培训与行业领域培训结合,多角度充实人才库,打造一批能力强、经验多的行业分析专家、纳税评估专家、税务稽查专家和计算机专家。三是建立科学的分模块绩效考核体系。与专业化管理相适应,应淡化综合类考核指标,突出 5

细化分行业、分模块的考核指标,通过激励与惩罚相结合的手段有效解决问题。

(四)信息化技术支撑

工业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税收管理信息化手段日臻完善,但在推进税收专业化管理的支撑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基础信息质量不高,信息加工能力不强,专业性软件性能不稳,其功能尚不能完全满足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工作。例如,我们现在用的征管软件功能很强大,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征管软件部分功能不稳定;二是部分功能虽已开发,但由于人员综合素质层次不齐,部分模块形同虚设,导致全面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停滞不前。比如说管理的风险评价、任务分配等事项,我们目前的信息水平还达不到软件评价,还是人工进行风险评价。税收管理员的工作任务大多是被动接受上级领导安排的工作任务,缺少风险应对。而且信息评价还仅限于满足部分考核目标、工作流程的评价,对于税源管理的风险评价、流程监督功能还无法满足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的需求。

要依托信息管税,提高涉税数据质量、强化税源监控。建立健全数据管理标准。从采集、录入、审核、监控、运用等环节入手,理清数据逻辑关系,统一数据指标口径,加快完善数据质量管理长效机制;在数据采集中设置相应的监控指标,采取事前校验,事中监控,事后审核等多种形式,确保外部数据的准确性。

(五)推行税收风险管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核心是风险管理,税收风险管理就是税务机关以纳税遵从最大化为目标,科学实施风险目标规划、识别排序、应对处理和绩

效考评,力求最具效率地运用有限征管资源不断降低纳税遵从风险、减少税收流失的过程。

推行税收风险管理要从职能分工、流程制度、管理评价等方面着手,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建立风险管理数据库。将所有涉税事项进行流程细化,对涉税事项的办理时限、流转部门、政策依据等提出工作要求,从而奠定风险管理的基础。

要根据风险等级排序结果,合理配置征管资源,对企业实施差别化应对管理策略。对低风险纳税人由办税服务厅采取纳税辅导等方式督促其改正;对中等风险纳税人由税源管理部门实施案头评审、约谈核实、实地检查等措施;对高风险对象由稽查局实施税务稽查,实现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风险应对新模式。

(六)优化征管资源配置

根据税源分类和税收管理员的多寡,对现有的税源管理机构及其人员配置进行合理调配,发挥好专业化管理合力。

按照“岗能匹配”的原则,根据管理对象、岗位需求以及人员的特长和管理经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把有分析评估能力的业务骨干充实到征管、税政和法规部门负责高风险和高技术含量的业务,让税收业务技能相对熟练的税务干部管理重点税源,让个体管理经验丰富的税务干部管理小型税源。人力资源重组过程中,一是可加强了纳税评估的人员力量;二是可实现资源向一线业务部门倾斜;三是可调整了税收管理员结构,主要增加重点税源的管理力量,相应减少了小型税源管理人员。通过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资源向基层倾斜、向征管倾斜、向业务部门倾斜。

四、选择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时的建议

(一)应与当地经济条件和经济发展趋势相协同

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不能照搬他人的模式,必须针对本地区税源管理实际和人力资源现状来决定,把握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的原则,不能“一刀切”、千篇一律。只有符合自身实际的专业化管理措施和办法,才能真正达到强化税源管理的目的,形成符合本辖区税源管理实际的专业化管理机制,增强税源专业化管理能力,实现征管质效的不断提升。

在对纳税人实行分类管理上,应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由于我国各地地理位置的差异,开放程度和顺序的差异,资源分布的差异,造成了经济发达程度的不同。这些差异应作为纳税人分类的主要参考依据。建议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省(市、自治区)所在地和大都市,对纳税人实行按行业分类管理为主;对市(州)及县(市)所在地,在属地管理的原则下,对纳税人实行按规模大小、或缴税多少进行分类为主,以行业管理为辅的管理模式;对农村乡镇零散税收、较大的市场实行划片管理,实行管理责任区的管理办法;对从烟草、石油等行业进货的纳税人,实行代扣代缴的办法。

(二)应与本单位税源管理资源条件相匹配

选择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还需要与本单位的征管资源相匹配。

以XX税务分局为例,从该局税源结构上来看,重点税源户数不多,且行业比较单一;中小企业行业较多,涉税事务比较繁杂,会计核算不健全。从税收管理人员来看,各片线的税收管理员配置

有明显的差异,税源管理的要求与税收管理员业务素质的需求有明显的差异。因此,结合实际,该局按综合分类法实行了税源管理。

一是对重点企业税源的管理。设立第一税务所作为重点税源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对重点税源纳税人的管理和服务,安排业务骨干定点负责重点税源企业的户籍管理,加强政策宣传和辅导,努力满足其专业性、个性化纳税服务需求。

二是对一般税源的管理。设立第二税务所作作为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专门负责一般企业纳税人的管理和服务,安排业务能力较好的管理员负责一般税源企业的日常管理。

三是对个体工商户的管理。设立第三税务所作为个体户管理部门,按属地加行业的方式分类管理,深化个体定额核定管理。

按照岗能匹配原则进行资源配置,使得该局三个税源管理机构工作各有重点、各有特色,有利于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提高,有利于纳税服务质量增强。

(三)能促进税源管理回报实现最大化

税源专业化管理不仅仅是要体现在收入的增加上,还要有效地堵塞征管漏洞,规范征管秩序,防范执法风险。不能就专业化讲专业化,不能仅仅把专业化停留在案头和纸上,也不能因为专业化影响了抓组织收入的各项工作。要通过实施专业化管理,以纳税评估(包括日常检查)等工作的成果检验组织收入工作的质量

税源管理专业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要建立健全各级税务机关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岗职体系,还要通过新的税源管理机制建立实现真正

意义上的税源管理专业化。我们相信税源专业化管理遵循规律,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必定会形成一种新的税收管理模式和全社会的新的税收风气。

第三篇:建立科学属地管理模式 推进税源管理精细化

(工作经验)

建立科学属地管理模式 推进税源管理精细化

海港区地方税务局

2006年初,我局针对单纯按行业管理不利于税源管理精细化的问题,根据税源分布和税收征管力量现状,以电子地图税源监控软件为载体,推行了税源属地管理模式,收到了良好效果。全年税收大幅度增长,较去年同期增收近亿元。省局张博书局长观看演示汇报后,对此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适应税源精细化管理要求,科学调整管理机构,推行属地管理模式

单纯按行业设置税务管理部门,由于自身特点的局限性,不利于按地域进行税源监控,问题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存在一定数量的漏征漏管户。我局曾采取抽查某段街道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证的方法,对漏征漏管户进行了检查清理。比如,在对港城大街东段33户纳税人抽查时发现5户未办理税务登记,也未纳入临时管理的业户。市局抽查建国路北段20户纳税人也发现了3户漏征漏管情况。二是纳税人户籍动态变化底数不清。2005年,我局平均每月申请停复业的纳税人达到86户次,但在检查中发现,部分纳税人停业期间仍在营业。2005年11月,我们从申请停业的49户纳税人中随机抽取10户进行检查,发现有2户仍在营业。由 1 于我局个体纳税人数量较多,流动性大,给管理增加了难度。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管理半径大,增加了征管难度。据统计,税收管理员人均管辖范围最大的达25.5平方公里,最小的7.6平方公里,人均管理自然村最多的28个,最少的8个。二是单纯行业管理不利于精细化监控税源。行业管理部门只负责调查和管理某单一行业纳税人,不能对纳税人进行逐门逐户的登记管理,容易出现管理漏洞。三是责任不够明确,削弱了征管力度。由于部分纳税人经营项目涉及多个行业,按行业设置征管机构,经常出现漏征漏管户清理职责难以界定问题。加之同一地域各行业管理股交叉重叠管理,浪费了有限的人力资源。

综合分析利弊后,我们在市局指导下对管理机构进行了调整。按照“税源分布相对均衡、管理区域大小适宜”的原则建立了5个属地税务所。根据建筑业、房地产业、运输业三大行业税源特点,分别成立了对应的行业管理税务所,推行了税源属地管理模式。

二、抓住税源精细化管理重点,完善税收征管措施,掌握税源管理的主动权

税源精细化管理不是面面俱到、平均用力,而是要根据经济发展变化情况和纳税人的特点抓住主要矛盾,以点带面,重点突破。建立属地管理机构后,我们在深入调查基础上,研究制定了2 有利于发挥税源属地管理优势的工作方法。一是正确分析税源结构,合理划分税源类别。我们对税源结构进行调查分析后,根据不同行业和企业类别特点,将税源划分为重点税源、一般税源、零散税源三类,并分级明确了重点税源行业。将占全局收入总量54%的建安房地产行业列为全局重点税源行业;将属地和运输业税务所年纳税额1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列为本所重点税源;将社区、集贸市场等范围内未办理登记的纳税人列为零散税源,其他的列为一般税源。在划分税源类别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税源特点,采取了相应的征管措施。二是建立税源巡查制度,积极实施属地管理基础上的分类管理。我们根据税源类别,将建安房地产业重点税源由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两个行业税务所进行分类管理,属地税务所在实施属地管理的基础上,对本所重点税源进行分类管理。一般税源按属地原则,属地税务所按照管辖区域,划分为58 个责任区,与 58 名税收管理员一一对应。对管理区域界限进行了明确,保证每片辖区、每条街道、每条路巷的税源都有具体的税收管理员负责,实现了管辖区域无重叠、无交叉、无缝隙。我们还建立了税源巡查制度,由两名以上税收管理员组成一个税源管理小组,对小组成员责任区内的税源开展定期巡查和日常检查。以纳税户的户籍管理为重点,对纳税人登记信息开展实地调查核实,随时掌握责任区内纳税人开业、停业、复业、变更、注销等户籍变化情况,清理漏征漏管户。属地划片管理模式的建立,形成了 3 税收管理员岗位明确、职责清晰、税源户户有人管、片片有人查的良好局面。实行属地征管模式以来,累计清理漏征漏管户446户,办理税务登记357户。三是合理调配征管力量,实现人员与税源管理的最佳组合。我们采取突击考试的方法选拔“业务能手”,分析征管阅历和考察工作能力筛选“经验能手”,对征管力量进行了合理配置。对重点税源征管力量相对薄弱的两个税务所调整了4名税收管理员。对建安房地产重点税源行业加强征管力量;对各属地税务所征管力量均衡配置,保证各所都有3至4名政策水平较高、查账能力较强的税收管理员,管理年纳税额10万元以上的重点税源。实现了重点税源专人管,一般税源有人管,零散税源协助管的良好格局。

三、利用电子地图税源监控软件,强化税源动态控管,带动税源管理迈向精细化

我们电子地图税源监控软件为载体,分阶段采集纳税人户籍信息,实时对整个管辖区域所有税源的进行动态监控,最终实现重点税源和大税种监控到位、零散税源和小税种不遗漏的精细化管理目标。一是建安业监控到单位工程项目,房地产业监控到小区单元门牌。我们将办理登记的285户建安业纳税人、60户房地产业纳税人,全部列入首期电子地图监控范围。税收管理员从施工或开发项目立项开始,至项目结束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并与建设局等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协调,从源头上掌握项目信息,预测全4 年税收收入总量。定期采集工程项目施工进度图片和售楼信息,在电子地图上直观形象的反映项目施工进度和房地产售楼情况,将纳税人单位工程和单元门牌实际的税源动态与申报缴税信息进行比对,促进了两行业税收大幅增长。2006年两行业完成税收收入2429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309万元。二是逐门逐户监控主要街道纳税人户籍信息。我们将八条主要街道的纳税人列入首期电子地图税源监控范围,按照门牌号码统计纳税人登记情况,逐项核实登记、房产、土地等信息,彻底清查漏征漏管户。调查累计填写登记表4243份,对房产土地登记信息与实际不符的进行了补正。2006年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分别增加88万元和167万元。三是全面监控年纳税额1万元以上纳税人涉税信息。对年纳税额10万元以上和年纳税额1万元以上的纳税人,我们用软件评估纳税人的涉税信息,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软件申报缴税”模块数据监控到纳税人连续无税申报、未申报或申报额明显偏低等异常情况,税收管理员要实地调查核实原因,进一步采取征管措施。电子地图税源监控软件就如同“电子眼”,及时发现纳税人异常涉税情况,为管理员提供了征管方向。截至目前我局累计调查核实涉税异常情况纳税人162户,发现问题36户,补交税款307.58万元。四是通过软件中税负比监控小税种。对印花税、土地增值税等税种,我们定率征收或预征办法,通过营业税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的税负比,监控纳税人是否足额申报缴纳上述税 5 种。2006年印花税和土地增值税分别征收560万元和1490万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147万元和1262万元。

第四篇:税源专业化分类标准和管理模式

税源专业化分类标准和管理模式

根据分局局长办公会确定的以“区域平台+规模特色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根据分局辖区纳税人户数、税源分布、行业特点等现状,突出对重点税源户和一般税源户集中开展专业化管理,同时对具体行业实行专人管理。对个体工商户主要依托社会化管理平台进行动态管理,具体分布如下:

王店纳税服务中心王店片:重点税源户76家,配税收管理员1名;一般税源户499家,其中一般纳税人工业户和商业户分别为260家和42家,小规模纳税人197家,配税收管理员2名;个体工商户 户,配税收管理员1名,该中心配税收管理员共计4名。分管一般税源户的2名税收管理员按行业进行分管。A管理员管户246户,其中一般纳税人150户,小规模纳税人96户;B管理员管户253户,其中一般纳税人152户(42户商业户),小规模纳税人101户。

王店纳税服务中心洪合片:重点税源户84家;一般税源户258户,其中一般纳税人150户(33户商业户),小规模纳税人108户;个体工商户 户。三类管户分别配税收管理员1名,该片税收管理员共计3名。

管理二科:重点税源户202家,配税收管理员3名;一般税源户1276家,其中一般纳税人649户,小规模纳税人627户,配税收管理员4名;个体工商户 户,配税收管理员1名,该科室配税收管理员共计8名。分管重点税源户的3名税收管理员按行业进行分管。A管理员管户67户,其中一般纳税人50户,小规模纳税人17户(10户房地产企业);B管理员管户68户,其中一般纳税人66户,小规模纳税人2户;C管理员管户67户,均为一般纳税人。分管一般税源户的4名税收管理员按行业进行分管。由于该科室商业户有580户,商务服务业72户,餐饮业17户,上述669户企业中一般纳税人373户,小规模纳税人293户,因此设2个岗位(A和B),由科室分配具体户数;C管理员管户304家,其中一般纳税人139户,小规模纳税人165户;D管理员管户303户,其中一般纳税人134户,小规模纳税人169户。

管理三科:重点税源户87家,配税收管理员1名;一般税源户519家,其中一般纳税人工业户和商业户分别为299家和39家,小规模纳税人181家,配税收管理员2名;个体工商户 户,配税收管理员1名,该中心配税收管理员共计4名。分管一般税源户的2名税收管理员按行业进行分管。A管理员管户56户,其中一般纳税人166户,小规模纳税人90户;B管理员管户263户,其中一般纳税人172户(39户商业户、6户房地产),小规模纳税人91户。

王江泾纳税服务中心王江泾片:重点税源户167家,配税收管理员2名;一般税源户777家,配税收管理员3人;个体工商户 户,配税收管理员1名,该中心配税收管理员共计6名。分管重点税源户的2名税收管理员按行业进行分管。A管理员管户97户,全部为纺织业,但该中心纺织行业共有纳税人113户,均为一般纳税人,剔除毛纺1户、印染13户、毛织品1户及家纺1户后,结余113户,主要集中在喷织企业;B管理员70户,其中一般纳税人66户,小规模纳税人4户(主要为房地产企业)。分管一般税源户 3名税收管理员按行业进行分管,A管理员管户289户,其中一般纳税人211户(210户为商业户),小规模纳税人78户(除50户商业外,均为房地产及农林牧渔业);B管理员分管剔除个人独资、私营独资和私营合伙企业72户后的256户纺织行业企业及25户农业企业,其中一般纳税人17户,小规模纳税人39户;C管理员管户233户,其中一般纳税人181户,小规模纳税人52户。

王江泾纳税服务中心油车港片:重点税源户70家;一般税源户320户,其中一般纳税人204户(31户商业户),小规模纳税人116户;个体工商户 户。三类管户分别配税收管理员1名,该片税收管理员共计3名。

根据上述人员分布情况,分局重点税源管户686户,配备税收管理员9名,人均管户76.22户;一般税源管户3652户,配备税收管理员13人,人均管户280.9户,其中一般纳税人173.2户(工业116.3户),小规模纳税人107.7户。分局共计配备税收管理员28名(不含科室负责人)。

第五篇:税源管理实践与创新

前言

税源管理是税收管理的基础和核心,离开了税源管理,税务部门就会丧失依法征税的主动权;提高税收政策的落实,税收收入的实现,税收计划的制定也就无从谈起。然而,一段时期以来,由于认识上的误区,一些地方在推进征管改革的过程中,片面强调征管查职能分离,把税收管理职能人为地分割到各个环节,导致了“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的问题。这种情况的出现,使税务机关对加强税源管理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认识。

2004年全国税收征管工作会议以来,经过不断探索,税务系统不断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大力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逐步形成和完善了“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34字税收征管模式,税收征管工作重心向税源管理实现了战略性调整,以税源管理为核心内容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全面推进,各项管理措施相继出台并得到积极落实。为税收征管质量与效率的不断提高和税收收入的快速稳步增长奠定了坚实的管理基础。

在强化税源管理的过程中,各地税务机关积极吸收一切先进的管理思想,广泛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和作法,在税源管理上进行卓有成效的实践和探索。税源管理的各项制度不断完善,税源管理的运行机制不断优化,税源管理的措施手段不断强化,税源管理的内外环境不断改善,税源管理的研究成果也日益丰富。在此基础上,对税源管理的实践和研究成果进行理性认识,历史回顾,辩证分析,系统梳理,对于进一步推进税源管理的探索和实践,是很有必要的。

《税源管理实践与创新》一书,在充分借鉴汲取近年来税源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贴近税收征管实际,对税源管理的基本认识、相关因素、制度体系、调查分析、分类管理、互动机制、动态监控、信息化建设、社会化协作、管理绩效考核等10个问题进行了实事求是的探讨和研究。总体来讲,既有对我国税源管理历程的历史回顾和经验的系统总结,又有对税源管理现状的客观分析和趋势的前瞻预测,更有对税源管理目标的准确定位和方法的科学界定。既贯穿了一般意义管理的基本内容,又体现了税源管理的要求。力求做到理论性、创新性、前瞻性、指导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该书结合工作实际对税源管理进行研究,是一个新的尝试。但由于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纰漏。希望广大读者,特别是财税理论界的专家学者、广大税务工作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2008年12月

下载建立税源分级分类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思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立税源分级分类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思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税源分析监控实践与探讨大全

    近年来,随着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重点税源监控在税收征收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成为影响税收任务完成的“定盘星”。作为市直地税征收管理机关,*市地方税务局直属......

    基于市场导向的企业研究院的建立与管理模式探讨

    基于市场导向的企业研究院的建立与管理模式探讨 彭秋敏 独创性(或创新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

    江苏省铜山地税构建“三位一体”税源管理模式(★)

    江苏省铜山地税构建“三位一体”税源管理模式 发布日期:2010年07月21日来源 : 江苏省地方税务局 字体:【大】【中】【小】今年以来,铜山县地税局紧紧围绕“三个一流”目标,积极......

    县级国税局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构架设想

    县级国税局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构架设想 一、重新划分税源管理职能 按照专业化管理的要求,税源管理职能分为专业化管理职能和基础管理职能。 1、税源专业化管理职能主要是......

    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下的反避税工作

    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下的反避税工作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税收管理主体的专业分工与税收管理客体的专业分类相统一的一种税源管理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

    学校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学校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旬阳县城关小学 杨居台 【管理的涵义】 何谓管理?其义有三—— 其一, “管理就是利用别人将事情办成”; 其二,“管理就是如何指导人、激励人的方法与......

    社区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5篇)

    创新社区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关于近年来我区社区管理模式创新探索与实践 社区是社会管理的前沿。在社会管理创新体系中,社区管理创新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意义。随着"单位人"......

    学生宿舍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论文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创新,高职院校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问题自然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学生的宿舍管理问题日益凸显。可以说宿舍占据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