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源分析监控实践与探讨大全

时间:2019-05-14 17:45: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税源分析监控实践与探讨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税源分析监控实践与探讨大全》。

第一篇:税源分析监控实践与探讨大全

近年来,随着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重点税源监控在税收征收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成为影响税收任务完成的“定盘星”。作为市直地税征收管理机关,*市地方税务局直属局目前共负责市直990户企业的地方税收征管工作,其中:第一产业2户,第二产业75户,第三产业913户。为加强税源管理,堵塞征管漏洞,确保均衡入库,我们根据本局情况,把年税收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的税源均作为了重点税源管理,切实加强日常跟踪、分析和监控,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税源管理体制。现结合*市地方税务局直属局两年多来重点税源分析监控工作的实践,就如何加强重点税源管理作一些探讨。

一、加强重点税源分析监控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全面征管与重点管理相统筹。在抓好各种税源管理确保组织收入工作健康有序开展的基础上,加大对交通运输、通信业、房地产业等重点行业的监控力度,定期到纳税户实地了解情况,掌握其经营状况和收入、成本、价格、利润等财务情况,强化日常管理。二是分类管理与强化评估相统筹。加强税源监控管理,实行企业分类管理办法,利用数据集中和“一户式”信息管理优势,对纳税人当期涉税指标与历史指标纵向比对、同行业纳税人涉税指标横向比对,全面推进纳税评估,客观判断纳税人申报真实性和准确性。三是严格执法与重点帮扶相统筹。各相关科室要在对重点税源的监控过程中严格贯彻落实《征管法》及相关税种法律法规,认真做好宣传辅导和税收优惠事项的审核报批工作,符合税收优惠条件的纳税人,及时给予审批;不符合减免条件的纳税人,取消享受税收优惠的资格,确保减免税适用政策准确、程序规范,全面提升税收征管水平。四是优化服务与帮困减负相统筹。要求管理员对重点企业管理服务做到“三有三不”,即:“政策辅导有记录、问题咨询有解答、困难申请有落实”;能一次办完的不让纳税人多次办,税务机关内部能够收集加工的数据信息不让纳税人重复报,税务机关能负担的征纳费用不增加纳税人负担。以分析为推动,促进税收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五是事前分析与事中、事后监控相统筹。凡进入重点税源名单的纳税人,明确专人负责,按户建立税源监控信息库,相关信息随时了解及时更新;税收管理人员经常性地深入重点税源企业,了解和掌握经营情况,并对企业同期相比增减幅度异常、大起大落的情况及时分析原因,制定工作预案,以保证税源监控的最终实效。*年,我们通过对年纳税10万元以上138户重点税源的监控管理,征收入库税款2.155亿元;今年前10个月, 通过对年纳税10万元以上117户重点税源的管理,征收入库税款2.492亿元,起到了保证均衡入库稳定税收任务的重要作用。同时,加强重点税源分析监控,一是有利于科学合理地对各科税收计划进行调整分配,确保经济与税收的良性循环。二是有利于发挥部门优势,为政府决策提供真实依据。三是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加强税收薄弱环节和小税种的管理。四是有利于依法治税,公平税负,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二、重点税源分析监控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重点税源分析监控尚未实现各部门的优势组合上下联动

现今重点税源分析监控工作主要归计财科负责,由于缺少及时的信息交换和协同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形成管理部门催报催缴、征收部门审核征收、计财部门负责填报三头不见面的局面,造成重点税源监控人员不能及时、准确、直接地掌握企业经营情况和税源变化,而将税收入库情况的统计分析当作税源监控工作来做,就数字论数字进行事后分析,而对其入库数据的合理性、实际税源规模等情况并不十分清楚,对征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漏洞也不能及早发现,因此,很难达到对重点税源实施全面监控的目的。

(二)重点税源分析监控的标准缺乏科学性全面性

当前重点税源户认定基本采取以年纳税额作为认定标准,这种认定标准虽能保证监控的收入额足够高,但企业上年度纳税额仅是一项历史和静态的数据,无法反映今后的发展变化趋势,另外采取以年纳税额为标准无法确保监控的行业、类型面足够广,不能全面反映整体的税源结构特点,势必会形成重点税源变化同整体税源变化脱节甚至背离的现象。

(三)重点税源分析监控基础数据的真实性、价值性有待提升

目前,计财部门对重点税源信息的掌握主要依靠征收部门传递的企业的数据、信息,对税源的掌握只能停留在纳税人所提供的税务登记资料、纳税申报资料以及企业财务报表等有限的静态基础资料上,由于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报表漏填、缺项或逻辑错误时有发生,而且有的纳税人反映的财务状况也不真实,加上对企业的发展前景、发展规模等最具征管监控价值的动态资料掌握不全,缺乏全程动态监控机制,无法及时、准确地掌握税源信息及经营动向,直接影响了税源监控的质量和效率。

(四)计算机技术在重点税源分析监控工作中的应用需要扩大

尽管近年来各级税务机关不断加大了对计算机硬件的投入,实现了从纳税登记、税款征收到税款划解全过程的计算机管理,但信息化应用水平仍然不高,重点税源监控手段基本上仍停留在手工操作和人工管理上,计算机运用的网络化水平较低,没有与银行、财政、工商、企业等部门做到横向联网,未能实现信息共享;计算机的智能化水平也较低,系统信息传递、资料查询等工作尚处于“原始”阶段,信息处理分散,不能适应纳税人在信息时代经营业务迅速变化和转移的流动性和隐蔽性,导致税源监控的缺位。

三、加强重点税源分析监控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一)加强专业培训,造就高素质的重点税源管理队伍。

只有建立一支既懂经济理论知识、税收业务知识,又熟悉经济税源情况变化、熟悉统计分析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税收分析队伍,才能保证重点税源管理工作质量。因此,要加强对这部分人员的专业能力、宏观经济掌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的培训,多方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充分利用视频系统、内部网络,采取以会代训、专题培训、长短期培训结合等形式,加强对基层税收管理员、分析员和兼职分析员的系统培训。另外,还要及时总结、推广、交流工作经验,不断开拓管理思路,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建立联动机制,增强各部门各环节的互动交流。

重点税源管理作为税收征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其过程主要包括管理、分析、实施三个环节,在实际操作中牵涉到征、管、查各方。目前,税务机关在税源管理环节上不同程度存在相互脱节或衔接不畅的问题,不仅制约了税源管理信息的共享以及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而且已成为进一步强化当前税源管理工作深度的一个制约因素。因此要进一步规范《重点税源企业监控管理办法》,通过优化工作流程,既强化个人责任,又注重部门责任,将税源管理分析和实施三个不同环节统筹考虑,尽快建立起由税收管理员、征收部门重点税源管理人员和计划财务部门相关人员共同承担,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良性联动机制,形成信息共享、衔接紧密、良性联动、有机统一的工作格局,及时发现税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切实推进税源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

(三)尊重客观规律,实现重点税源标准的务实性。

实行重点税源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强化日常管理增加税收收入。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统一,税源构成状况不一样,所以,各单位在确定重点税源标准时也不应“一刀切”,而应因地制宜,使之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本单位税源状况相协调。建议确定重点税源标准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一是税收收入达到一定规模,税收收入的贡献率相对突出;二是具有一定的行业特点,或是当年全局工作或上级确定的监控重点,全民或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三是确定实时或临时重点监控户:即将当年非重点税源户中每月新增税收收入额超过一定数额或新开企业投资规模较大、影响力较强的企业纳入监控户管理。

(四)加大投入,创新重点税源分析监控的新途径。

一要进一步完善经常性的分析监控方法,利用各税种与相关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方法、时间序列趋势分析预测方法、回归模型建立方法等,来判断税收增长与企业发展是否协调、税收征管是否到位、税收政策执行是否准确。二要实现重点税源监控信息处理系统与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的有效衔接,以便直接利用税收征管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的处理和上报,避免信息资源的浪费,减少工作量。三是要完善与各部门尤其是国税、工商、统计等部门数据的共享与交换,实现企业一次申报,数据多次利用,从而实现对重点税源进行全方位的有效监控。四要加快分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利用数据库技术实现对纳税人、税款、其他数据的比较分析和进行数据挖掘的功能。

第二篇:加强重点税源监控的实践与分析

加强重点税源监控的实践与分析

加强重点税源监控的实践与分析2007-12-14 22:50:43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加强重点税源监控的实践与分析加强重点税源监控的实践与分析(2)所谓税源监控,是指税务机关根据税收有关法律、法规,通过系统规范的现代化手段和方法,对税源进行全方位监测、管理和信息跟踪,并分析预测税源发展变化趋势,有效防止税款流失的一系列税收管理活动,它贯穿于税收征管工作的全过程。作为税源监控的重要内容,重点税源监控对征管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税收收入的组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BR>

一、重点税源对税收收入的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的财政需求对地方税收收入增长的期望值不断提高,这使得税收收入对

重点税源的依赖程度随之增加,尤其是近几年,重点税源对区域税收持续、健康、快速增长的促进作用日渐增强,以我局近几年纳税大户入库情况为例: 根据上表所示,纳税额在100万元以上和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户数逐年增加,纳税总额持续攀升,除2003年受“非典”影响,纳税大户对当期收入增收额的贡献率有所下滑之外,其他年份纳税额在100万元以上和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对当期收入增收额的贡献率均在60%以上。可见,重点税源数量及纳税额度的不断增加已成为拉动税收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实现收入任务,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重点税源的掌握程度、监督能力和监控水平。

二、我局重点税源监控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本情况 现阶段,我局对重点税源户的监控主要是采取市、区、所三级管理模式。据统

计,截至2005年7月底,全局有正常户18717户,年初依据我局新的重点税源户认定标准,共计认定三级重点税源户238户,较2004年三级重点户减少21户。造成重点税源户户数同比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今年确定区级、所级重点户的年纳税标准有所提高,分别较同期标准提高了一倍。具体认定标准为:市级重点户要求2004年企业入库税款在500万元以上或营业税在300万元以上;区级重点户是要求年纳税额在200万元以上的企业;所级重点户是要求年纳税额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2005年1-7月份,238户三级重点户入库税款占整体收入比重已达到%,详见下表:[找文章到第1文秘-/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二)主要做法 一直以来,我局在由计划管理向税源管理的转变中,针对重点税源的实际情况,坚持从具体工作入手,不断提高重点税

源监控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1、对市级重点企业实施即时监控 相关科室逐日汇总、审核市级重点税源企业的各项税费缴纳情况,及时监督、催报市级重点税源企业的财务报表,同时分行业、有重点的向税务所了解市级重点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掌握被监控企业的入库税收以及其他相关财务情况,对企业的税收潜力做到心中有数。

2、对区、所级重点税源企业实施所级监控

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的作用,采取系统分析比对、调查走访、电话咨询等方式,获取重点税源企业的“活情况”。同时,通过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对各税务所税源监控工作实施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是否在按月上报的税收分析中反映重点企业的有关情况,是否及时上报重点税源企业的重大涉税问题,是否与重点税源企业建立联系制度等,确保税源监控质量。

3、推出局领导走访重点纳税大户活动

一方面,局领导积极与企业有关负责人进行座谈,深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并就相关涉税问题现场给予解答;另一方面,围绕如何做好重点税源企业的纳税服务工作,征求企业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开展此项活动,使税务机关掌握的重点税源信息资料更加全面、深入。

4、实行三级重点税源企业旬报制度 各主管税务所以“旬”为时间单位,将重点税源企业分税种税收预测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由计划统计科负责汇总、整理,分析重点税源的潜在变化对整体税收的影响。

5、建立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及其附属企业的月纳税情况统计制度 充分考虑辖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发展特点,制定重点区域(如空港开发区)、重点行业(如航空运输业)和重点企业及其附属企业(现代汽车及其附属配件企业)的分月纳税情况统计表,分析、掌握各类重点税源户的发展状况以及对地区及行业发展的作用。

6、深化SPSS分析软件的应用,提高重点税源监控的工作效率

SPSS分析软件是当今世界应用最为广泛的统计分析软件。在重点税源监控方面,借助SPSS分析软件可从市局信息中心后台开放的2个查询接口导出重点企业入库数据,同时编制分行业、分税务所等一系列报表,满足实时监控收入完成进度的需要。

(三)主要问题 当前,重点税源监控工作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1、重点税源的有关信息来源失真,利用率不高。如有些重点税源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和申报材料中的数据明显缺乏逻辑性,使信息的真实性大

加强重点税源监控的实践与分析

第三篇:加强重点税源监控的实践与分析

所谓税源监控,是指税务机关根据税收有关法律、法规,通过系统规范的现代化手段和方法,对税源进行全方位监测、管理和信息跟踪,并分析预测税源发展变化趋势,有效防止税款流失的一系列税收管理活动,它贯穿于税收征管工作的全过程。作为税源监控的重要内容,重点税源监控对征管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税收收入的组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重点税源对税收收入的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的财政需求对地方税收收入增长的期望值不断提高,这使得税收收入对重点税源的依赖程度随之增加,尤其是近几年,重点税源对区域税收持续、健康、快速增长的促进作用日渐增强,以我局近几年纳税大户入库情况为例:

根据上表所示,纳税额在100万元以上和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户数逐年增加,纳税总额持续攀升,除2003年受“非典”影响,纳税大户对当期收入增收额的贡献率有所下滑之外,其他年份纳税额在100万元以上和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对当期收入增收额的贡献率均在60%以上。可见,重点税源数量及纳税额度的不断增加已成为拉动税收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实现收入任务,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重点税源的掌握程度、监督能力和监控水平。

二、我局重点税源监控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本情况

现阶段,我局对重点税源户的监控主要是采取市、区、所三级管理模式。据统计,截至2005年7月底,全局有正常户18717户,年初依据我局新的重点税源户认定标准,共计认定三级重点税源户238户,较2004年三级重点户减少21户。造成重点税源户户数同比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今年确定区级、所级重点户的年纳税标准有所提高,分别较同期标准提高了一倍。具体认定标准为:市级重点户要求2004年企业入库税款在500万元以上或营业税在300万元以上;区级重点户是要求年纳税额在200万元以上的企业;所级重点户是要求年纳税额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2005年1-7月份,238户三级重点户入库税款占整体收入比重已达到72.9%,详见下表:[找文章到大 秘书-/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二)主要做法

一直以来,我局在由计划管理向税源管理的转变中,针对重点税源的实际情况,坚持从具体工作入手,不断提高重点税源监控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1、对市级重点企业实施即时监控

相关科室逐日汇总、审核市级重点税源企业的各项税费缴纳情况,及时监督、催报市级重点税源企业的财务报表,同时分行业、有重点的向税务所了解市级重点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掌握被监控企业的入库税收以及其他相关财务情况,对企业的税收潜力做到心中有数。

2、对区、所级重点税源企业实施所级监控

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的作用,采取系统分析比对、调查走访、电话咨询等方式,获取重点税源企业的“活情况”。同时,通过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对各税务所税源监控工作实施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是否在按月上报的税收分析中反映重点企业的有关情况,是否及时上报重点税源企业的重大涉税问题,是否与重点税源企业建立联系制度等,确保税源监控质量。

3、推出局领导走访重点纳税大户活动

一方面,局领导积极与企业有关负责人进行座谈,深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并就相关涉税问题现场给予解答;另一方面,围绕如何做好重点税源企业的纳税服务工作,征求企业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开展此项活动,使税务机关掌握的重点税源信息资料更加全面、深入。

4、实行三级重点税源企业旬报制度

各主管税务所以“旬”为时间单位,将重点税源企业分税种税收预测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由计划统计科负责汇总、整理,分析重点税源的潜在变化对整体税收的影响。

5、建立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及其附属企业的月纳税情况统计制度

充分考虑辖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发展特点,制定重点区域(如空港开发区)、重点行业(如航空运输业)和重点企业及其附属企业(现代汽车及其附属配件企业)的分月纳税情况统计表,分析、掌握各类重点税源户的发展状况以及对地区及行业发展的作用。

6、深化SpSS分析软件的应用,提高重点税源监控的工作效率

SpSS分析软件是当今世界应用最为广泛的统计分析软件。在重点税源监控方面,借助SpSS分析软件可从市局信息中心后台开放的2个查询接口导出重点企业入库数据,同时编制分行业、分税务所等一系列报表,满足实时监控收入完成进度的需要。

(三)主要问题

当前,重点税源监控工作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1、重点税源的有关信息来源失真,利用率不高。如有些重点税源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和申报材料中的数据明显缺乏逻辑性,使信息的真实性大打折扣,难以利用;

2、税源监控信息平台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内部各部门以及与外部各单位之间缺少统一的数据规范,信息共享性差,难以综合利用;

3、现行三级重点税源户的认定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以上税收完成数作为认定依据,确定后一年不变,缺乏科学性;

4、缺少既熟悉税收业务又精通计算机知识的税源监控复合型人才。

三、加强重点税源监控的几点思考

全面提高重点税源的监控水平是完善全局整体税源监控工作的关键,我们必须更新工作理念,改变传统的监控思维模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夯实重点税源监控工作。

(一)健全重点税源监控相关制度。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对纳税人的登记管理制度,提高重点税源户注册登记内容的准确率,对重点税源加强源头控管。建立重点税源户联系(调查)制度,合理确定调查方式及内容,定岗定责,责任到人。健全按税种、地区、行业监控重点税源的制度,并制定分类监控的配套方法,提高我局重点税种、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监控深度和广度。另外,还应进一步完善税源监控工作的考核制度,通过查补税款、财务报表上报情况等指标,考核相关科、所对重点税源监控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二)进一步加强协作与沟通。外部加强与区发改委、工商局、银行、财政局、统计局的合作,多渠道获取重点税源信息,提高信息的实效性;内部相关科所加强联系,及时掌握全局重点税源企业税收的增减变化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内外联动,提升重点税源监控效果。

(三)完善重点税源户的确定方法。在三级重点税源户的确定方面,除了将企业上一的税收收入作为认定依据外,还应全面考虑当年的宏观政策、企业的经营规划、发展潜力等情况,对于企业当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从重点税源企业中予以剔除,从而提高重点税源户确定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四)着力加强对总部企业的监控与管理。总部经济是近年来新兴的经济形态,加强对总部经济的税源监控,对于发展区域经济、促进地方税收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就税务部门而言,一方面,要积极配合招商部门做好纳税服务工作,另一方面,要定期确定辖区内企业总部的名单,加强对此类企业的税源监控和管理。要深入企业总部调研,掌握企业总部的经营范围、特点,通过SpSS统计分析工具,对企业总部缴纳地方税收的情况及影响进行分析,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五)做好重点税源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工作。重点税源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是加强重点税源监控的主要手段。因此,要坚持逐日从核心征管系统收集、整理重点税源入库数据及相关财务数据。同时,要对重点税源户和重点行业、区域开展专题性调查,完善信息收集机制,确保重点税源监控信息及时、真实、全面。另外,积极开发、完善税源监控应用程序,在综合各部门数据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系统分析模型,如运用SpSS软件建立收入进度监控指标体系、收入预测指标体系等,对我局重点税源乃至整体税源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深入挖掘和整理,从而科学评估税收发展潜力,科学预测税收收入。

第四篇: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一体化的探索和实践

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一体化的探索和实践

2011年04月11日来源:广东省国税局

为适应税收征管创新的发展趋势,佛山市国税局顺德区局以提高税收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基层信息化应用能力,防范税收风险为目标,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探索和实施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一体化工作(以下简称“监控分析一体化”)。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实现了税源与征管状况信息的联动监控,增强了风险防范意识,建立了税源管理“新格局”。

一、实施监控分析一体化的必要性

(一)实施监控分析一体化是改变粗放型管理,提高税收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需要。

截至2010年12月,顺德区局共管辖纳税人98670户,其中一般纳税人19004户,小规模纳税人74305户,非增值税纳税人5361户;全局人力资源特别是企业管理人员相对不足,基层干部人均管户近700户,基层“人少事多”矛盾日益尖锐。为此,有必要通过树立“信息管税”理念,建立一体化监控分析模式,有针对性地提高分析异常数据、排查预警信息的水平,更好实现税收专业化、精细化管理。

(二)实施监控分析一体化是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基层信息化应用能力的需要。

一方面,受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征管技术手段、纳税人税法遵从度等因素制约,当前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各级推出的征管系统包括CTAIS2.0、省局税收征管辅助系统、佛山市局工作平台,以及出口退税、金税工程软件等,各类查询监控功能达400多个,存在着系统分散、标准口径不统一、查询功能较复杂、信息难以共享等问题,容易形成“信息孤岛”,也容易产生“政出多门”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内容全面、项目统一、功能强大的预警监控新体系,使得国税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数据,进而有效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

(三)实施监控分析一体化是防范税收风险和减少工作差错,为税收管理员提供工作指引的需要。

随着税收风险管理理念的提出,要求我们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管理观念,提高税收风险防范的预见性,及早发现和解决各类苗头性问题。实施监控分析一体化工作,就是要在数据收集、存储和管理的基础上,建立风险信息的链条式监管模式。通过固化预警模型和指标,将基层好的征管经验进行规范化、指标化,提高各类数据信息组织、分析和利用的能力,实现监控理念从简单的“事后发现纠正”转向“定期分析预警”。

(四)实施监控分析一体化是适应税收征管创新的发展趋势,继续保持国税工作先进性的需要。

经过十多年的信息化建设,我国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已初具规模,实施监控分析一体化,是以信息化带动征管现代化的必然要求。2009年,总局在拟制《全国中长期税收征管工作规划(2010-2015年)》中,首次提出了各项征管工作要突出“信息管税”的理念;在随后召开的全国税收征管和科技工作会议上,“信息管税”也被确定为当前和今后税收征管与科技工作的工作思路;在年底的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总局肖捷局长将“积极探索实施信息管税,稳步推进税收征管方式变革”的内容,作为2010年六方面主要工作之一;到2010年2月份,总局正式出台监控分析一体化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以信息管好税源和征管。为此,顺德区局按照上级工作精神,积极探索监控分析一体化工作。

二、顺德区局探索和实施监控分析一体化的做法

从2009年第四季度开始,顺德区局围绕上级“信息管税”要求,专门成立攻关组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讨论;2010年初,结合佛山市局要求,对信息管税进行重新定位,提出了“一体化”工作思路开展监控分析工作;2010年6月,在认真总结前期探索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正式出台了“监控分析一体化”工作总体方案和配套制度。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主要抓好五方面工作:

(一)搭建“层级化”管理框架

顺德区局将监控分析一体化的核心——征管数据分析预警监控工作,划分为“征管状况分析、征管质量(执法)预警监控、税源管理评审”三个层次,实现对预警数据的风险分类,形成从宏观分析到微观预警的税收管理新格局。

1.开展宏观的税收征管状况分析监控。主要结合上级发布的监控分析指标信息,针对全局性、宏观的税收信息,开展征管基础、申报征收、纳税服务、经济税源结构及集中度、行业和地区税负以及政策执行风险、综合性税收风险和专题性税收风险分析,以发现系统性的税收征管、执法和服务风险,对阶段性、地区性、行业性的整体重大风险进行监控分析。包括:一是编制《征管月报》,目前已编印了25期,涵盖了“基础数据、税收收入、纳税服务、征管质效、分类管理、政策业务、出口退税”等7大类20个固定分析项目;二是明确监控分析工作方案和机制,明确了征管状况月度、季度分析制度化流程;三是固化征管状况监控分析项目,设计成28份分析固定报表,并对表格的查询功能进行完善。

2.推行全面的征管质量(执法)预警监控。主要针对具体的纳税人办税事项和税收执法行为,设置执法监控重点项目和日常征管监控项目,共收集145个预警监控项目需求,涵盖了税务登记、认定监控、发票管理、金税工程、所得税管理、小规模管理、出口退税、分类管理、执法监控等方面内容,按照业务逻辑对应关系进行自动比对,以发现税收执法的风险点和纳税人履行税收义务的程序性风险点。

3.深化分类型的税源管理评审分析监控。主要结合顺德区局税源分类管理办法,根据纳税人不同规模和风险侧重点进行科学分类,区分不同企业采取相应的管理工具、办法和手段,深入评估企业的真实纳税能力和纳税遵从度,以发现纳税人实体纳税义务的执行情况,健全完善税源监控分析机制。包括:一是对大企业实行“服务型管理”,定期开展“风险

把脉”和“税收体检”,包括出台了大型企业联系服务制度,制定了大型企业行业税源分析报告模板,明确了房地产大型企业风险管理重点。二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中型企业税源监控,重点做好企业生产数据信息的采集工作,对投入产出、申报数据、财务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评审。在中大企业方面,在原有评审软件3个K值(单位原材料产值比、单位工人产值比、单位能源产值比)基础上,结合财务指标、销售额和税负变动及实地采集数据的分析。在中小企业方面,确定了中小工业企业监控额平均参数值,结合电费产出比、税负等指标开展异常企业核查评估。三是加强小规模纳税人监控额管理,通过优化协税网络、完善定额和监控额计算软件、建立23个行业最低生产能力模型等措施,强化小型企业经营能力监控,引导基层加强定额、监控额管理。

(二)成立“专业化”分析队伍

顺德区局在全局范围内着手吸收各层面、各领域、各专长人员,打造一支区局主导、分局联动、素质高、能力强的专业化数据监控分析队伍;各基层部门也相应成立组织架构,从人才结构上保障实施监控分析一体化工作,共同提升全局整体监控分析能力。主要职责包括:一是负责定期开展税收征管状况分析应用工作,查找税收征管的系统性、地区性风险,并出具分析报告;二是负责全局纳税人涉税信息和税收执法的预警监控工作,建立征管质量(执法)预警监控有关制度,规范预警监控项目体系,下发风险提示或风险排查任务,定期对预警监控情况进行分析、反馈和落实;三是负责结合税源分类管理办法,整合各系统的评审监控信息,通过人机结合方式进行分析,并对高风险纳税人开展税收分析、异常质询、纳税评估。

(三)开发“电子化”信息平台

顺德区局推进各层面信息技术平台的开发,整合各系统的查询、分析和监控功能,为监控分析一体化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实现对内部和外部税收信息的统一提炼、加工、整理和利用。

1.开发信息化支持工具。整合了400多个查询功能,优化了94项预警监控模块,目前已开发应用了21项监控项目,推进监控分析项目确定、软件开发和监控功能与任务发布系统的对接;完善了大型企业管理、评税易、中小企业监控额管理软件,以及继续优化了小规模监控额、定额管理软件的参数设定。

2.建立监控分析指标体系和风险特征库。按照税收风险管理要求,明确了宏观征管状况监控的分析内容和指标,建立了税源分类管理风险评级指标。通过构建监控分析的三级指标体系,逐步明确征管质量(执法)预警监控异常识别标准,以及完善信息分析方法,提高关键风险点披露准确性,为建立监控分析指标体系和风险特征库做好前期准备。

3.强化信息采集。按照税收征管需要,拓宽税收信息采集渠道,建立经济税源信息(第三方信息)共享机制,例如:工商信息对碰、电费产值比对、顺德“龙腾”企业信息互通等,进一步丰富监控分析基础信息源类型,及时准确采集企业真实涉税源数据,从源头上防范由于征纳信息不对称引发的纳税遵从风险。

(四)应用“自动化”任务发布系统

实施监控分析一体化,必须落实数据分析结果的反馈,需要建立能够实现风险信息“下发-提示-流转-处理-反馈”功能的任务发布系统,实现封闭的链条式任务管理。为此,顺德区局借助自主开发的文书流转软件,实现对异常数据的流转跟进。在区局层面,分析人员接受上级局下发或开展自主分析发现异常信息后,通过文书流转软件统一检索异常数据,并将异常数据生成待办任务,再由基层分局跟进和反馈核实情况;在分局层面,对于已纳入该系统的监控分析项目,直接按照系统下发的数据进行分发办理、汇报跟进、反馈比销。

(五)制定“规范化”方案制度

按照流程化要求,顺德区局出台了18项管理办法和流程,建立了监控分析一体化制度体系,解决了“多头产生评估、多头下发任务、多头指挥基层”的问题。主要制度包括:一是建立了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工作机制。拟定了《税收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工作实施方案》、《税收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工作机制》、《征管状况分析项目表》等制度,明确了风险提示信息。二是制定了征管质量(执法)预警监控工作方案。制定了《征管质量(执法)预警监控工作实施方案》、《征管质量(执法)预警监控工作机制》等制度,规范了分析结果的应用要求。三是完善了税源管理评审办法。完善了《税源管理评审工作实施方案》等制度,进一步归纳提炼企业的主要风险,完善各类企业的纳税能力和遵从风险的评审办法。

三、实施监控分析一体化的主要成效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实现了税源与征管状况信息的联动监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树立了风险管理“新思路”

在没有实施税收管理员制度改革以前,基层分局缺乏系统性的风险防范意识,税收管理员普遍存在“职权大、事务多、监督弱”的问题。实施监控分析一体化工作后,通过建立全局的信息采集、交换、查询和应用机制,有利于加强内部风险点的挖掘和应用。2010年上半年,结合内控机制建设,全局共梳理各类业务和行政的风险点101项,整理防范措施284项,提出完善建议257项,有效提高了风险防范的能力。同时,还将风险管理纳入目标管理的部门考核,对管理对象实现了数字化、信息化监控,全局税务管理自查自纠和持续改进的能力明显提高。

(二)推进了信息化建设“新发展”

在传统税务管理模式下,虽然也有税收信息化需求,也积累了实现信息管税的一些经验,例如建立评估数学模型、下发税负异常企业名单等,但由于分析监控手段的分散单一,造成数据应用不充分、监控分析不到位等问题难以解决。在监控分析一体化工作下,搭建起一个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对“数据流”的统计分析监控,方便区局分析出分局“面”上的风险点,也有利于分局分解到每个行业“线”上的风险点,或者每一户企业“点”上的风险点。例如:通过文书流转软件加强对“投入产出值异常数据”、“申报监控异常数据”、“工

商数据对碰不成功”、“双定户申报额连续3个月超过定额30%”等项目监控,全年下发预警监控任务10435条,进一步提高了信息处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建立了税源管理“新格局”

与传统的税源管理模式相比,重点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数据的浅层次应用向深度加工利用转变,区局根据需要下发预警信息跟进、征管工作通报、政策风险防范等内容,指导基层更好开展征管和服务;二是任务的分散处理向集中管理转变,区局统一任务下发的“出口”,避免了“单兵作战”和“零敲碎打”,例如:征管科作为征管业务协调中心,2010年共统筹开展评估企业1215户次,查补税款和滞纳金1.37亿元;三是监控的不定期向常规化转变,区局定期进行数据分析和应用,改变了以往异常数据下发比较随意、不够系统的现状,实现了日常征管监控工作固定化、常规化。

(四)提升了税收管理“新水平”

在传统管理模式下,税务部门开展税源监控比较被动,往往只是依赖纳税人单方提供数据进行监控分析,容易导致获取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足,较难实现管理科学化、精细化。通过实施监控分析一体化,大大完善了部门协作机制,促进税源监控水平进一步提升。在2010所得税汇缴中,顺德区局利用信息对碰重点分析“所得税核定征收鉴定、减免税优惠备案企业、所得税申报弥补亏损”等五类指标,及时整改企业390多户次,共征收所得税23.73亿元。同时,抓住了税源监控“牛鼻子”,推动税收收入质量提升,2010年共组织收入174.9亿元,同比增长13.4%;全区工业企业税负为3.07%,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0.16个百分点。

四、实施监控分析一体化的主要体会

(一)必须认识清楚税源管理是目的,管理员制度是主体,监控分析一体化是手段的内在关系。

按照现代管理理念,对信息的管理就是要形成采集、整理、传输、共享、分析和应用信息的思维方式,打破以往依赖上传下达和按指令办事的工作机制,实现把信息作为各管理部门、管理环节相互间沟通、协调和决策的桥梁纽带作用。税源管理是整个税收征管工作的核心和基础,管理员制度是实现税源管理的重要依托,监控分析一体化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健全税源管理体系。在税收信息化新形势下,涉税信息工作流成为税源管理的核心。因此,完善税源管理体系,必须以管理员制度和监控分析一体化工作作支撑和保障,落实好股室职责调整为税源管理提供科学人力配置,加快推进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的纵向互动和横向联动,发挥监控分析一体化作为信息管税的核心手段,以保障税源管理信息化、专业化、立体化的稳步推进。

(二)必须突出税收风险管理。

税收风险管理,是指以最小的税收成本来降低风险和消除隐患的一种管理手段,由目标确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评价和修正五部分组成。以风险管理理念为思

想基础,才能在实施监控分析一体化中,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预测、识别和评估税收风险,并将税收信息进行分类,从纳税人规模、经营状况、申报情况等方面进行识别,综合确定各风险行业、风险企业和风险等级。通过合理的管理措施和纳税服务防范税收风险,堵塞征管漏洞,真正实现税收征管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

(三)必须真正使信息数据“流动”起来。

在税收信息化条件下,纳税人发展变化快、经营流动性大、业务类型多样,实施监控分析一体化,就必须明确信息数据流在税收管理中的核心作用,把握好三个关键点:一是信息采集。要坚持技术与管理相结合,从信息采集的质量、数量和方式等三个层面入手,提高数据源质量。二是信息整理。要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工作平台,规范统一的信息分析预警指标,逐步实现集中统一的数据风险特征库。三是信息应用。要充分发挥信息管税的技术优势,坚持“人机结合”方式,对“海量”企业涉税信息进行深度加工,有效服务税源管理。

(四)必须做到公平税负和目标考核。

实施监控分析一体化工作,就是要通过建立行业数据模型,对同一行业的纳税人经营情况和申报数据进行比对监控,排查税收异常点、风险点,及时堵塞相关征管漏洞,从而解决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税负不均衡的问题。同时,要尽量做到目标考核,制定严格考核方案。比如:在信息数据处理方面,专门制定了信息采集完成率、企业分类准确率等考核指标;在税源监控方面,一共制定企业税负、评估补税金额、所得税盈利面、小规模达标认定率等20多项指标。通过有效激励,进一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高效地完成监控分析一体化工作。

(作者为佛山市顺德区国税局局长)

第五篇:谈谈税源监控

全省国税系统税源建设课题研讨论文

也 谈 税 源 监 控

无非

税源监控是税务机关掌握应征税款的规模与分布的综合性工作。如果税源监控不力,则申报核税、帐证管理和稽查审计等都将失去依据,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近年来,税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使作为税收征收管理基础的税源监控显得尤其重要。

一、目前税源失控的几种表现

(一)漏征漏管个体工商户居高不下。据有关资料表明,当前漏征漏管现象的存在不是个别地区的问题,而是实行集中征收后产生的一个普遍且难以根除的问题。今年7月份以来,某某市国税局在工商部门及城区政府的配合下,组织了100多人次对市区建筑装饰材料市场、水果批发市场、海鲜批发市场等专业市场以及大型集贸市场进行税务登记专项检查,在检查的7548户纳税户中,就有900多户有税务登记违章行为,查出漏征漏管户460户。补税罚款6万余元。另外,据某某市工商局提供的资料反映,今年5—7月,该局共办理工商登记2254户,其中应办理国税税务登记的纳税人为1834户,但截止8月25日,仅有1306户前来办理税务登记证,办证率为71%。

(二)商业一般纳税人税收流失严重。

今年7至9月,按省局部署,某某市国税局对全市使用防伪税控系统的商贸企业265户进行了专项检查,通过帐证、帐实结合的方法,查出61户企业存在多种偷逃税行为:购进货物未付完款即抵扣进项税,利用预收帐款、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科目隐瞒收入,私设金库进行帐外经营,将购进货物或自产、加工产品用于非应税项目,发生非正常损失不作进项税转出等。共查补税款728.94万元,滞纳金214.31万元、罚款232.47万元。

(三)部分小规模纳税人尤其是私营企业借帐证混乱偷逃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私营企业数量逐渐增多,规模越来越大,国家从私营企业取得的税收也不断增加,但私营企业会计工作仍相当薄弱,随意性比较大,增加了税务机关查帐征收的难度。有的税务机关图省事,对应建帐核实征收的企业干脆实行定额征收。由此造成税收大量流失。

(四)工业企业利用灵活的经营手段转移、逃避税收。目前,在某某市的一些工业企业,特别是一些大集团公司纷纷采取所谓“直销”、“联营”、“专卖”、“总代理”等经营方式,使经营该企业产品的商业企业以近于甚至低于进货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然后由厂家将利润另外以各种方式返还给商业企业,造成利润转移,逃避增值税或导致增值税在行业间、地区间发生非正常的转移,使局部地区增值税税负降低。

(五)企业利用电子商务逃避税收。在当今电子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以及产品价格日渐降低的情况下,微机正逐渐走进办公场所和普通家庭,从而使电子商务从无到有,到日益兴隆。据报载,我国今年电子商务交易可达8亿元,2002年预计可达100亿元。这一商业活动的“交易场所”是企业在互联网上开设的网站,顾客只要将钱存到商家指定的帐号即可,商家通过邮寄,或者通过设在顾客所在地的经销点或货仓直接为顾客送货上门。这使税务机关面临难以认定企业常设机构、难以认定销售性质、难以有效开展税务稽查等问题。这样,电子商务越兴旺,税收流失将越严重。

二、造成税源失控的几个因素

(一)新征管模式的缺陷,使税务机关管理难以到位。1996年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征管模式突出了申报、服务、征收、稽查等特点,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办税效率。但它却忽视了税收基础的管理。尽管近年来我们采取增加检查次数、征管查部门互通信息、推行代征代管等办法努力堵漏补缺,但由于这些办法基本属于治标性质,虽一时奏效,却无法从根本上遏制部分纳税人,尤其是个体经营户通过频繁变更名称、地址等手段恶意偷逃税款的行为。

(二)理想的税收政策与现实征管方式及手段的冲突。目前的增值税政策是只要一般纳税人企业购进货物,取得进项,就可以申请抵扣税额。一些私营企业利用税务机关人力少,难以进行库存商品清点核对的弱点,进货时均索取专用发票抵扣税额,销售时如果对方是个体消费者,往往不开票不入帐。城市中大商场、超市,经营品种成千上万,要准确核查其存货几乎不可能,故这类公司也存在极大的税收隐患。而部分有“兼营”和“混合销售”行为的纳税人,为尽可能减少税收负担,故意混淆征税范围,人为地将税款在增值税和营业税之间非法流动,达到少缴税目的。此外,由于收购发票由买方自己开票,税务机关缺乏有效的监控约束,故部分从事农副产品、废旧物资收购的企业虚开发票现象也比较普遍,使原本毛利率及税负率较高的所谓“高征低扣”企业,其税负率却明显偏低。

(三)一般纳税人企业变动大,税收管理不到位。例如,目前某某市国税局管辖一般纳税人企业3224户,今年1—9月,新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96户。另外,对一些未按规定或不符合要求的一般纳税人也予取消资格,1—9月共取消369户。在一般纳税人企业变动频繁,商业活动日趋复杂多样、经营手段更趋灵活多变的时候,税务机关却面临着这样的两难:一是人事改革,人员精减,征查力量不足,而且素质参差不齐;二是对一般纳税人认定过程、认定后缺乏一套规范严密的管理办法。力量不足,使税务机关容易出现“抓大放小”现象,侧重于大、中税源企业的征收检查,忽视了小规模纳税人的管理。加上有的稽查、稽核人员业务不精,检查浮光掠影,致使一些涉税问题未能及时发现,一些涉税违章问题悬而不决,积重难返。而管理措施不规范严密,导致了一些租赁场地经营的商业企业在取得一般纳税人资格,经营一段时间之后,如无生机或为了逃避税收,往往趁机连货带票征、ic卡及设备席卷一空,造成税款流失。

(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利率降低。近几年来,国民经济虽稳定增长,但由于消费市场相对饱和,商业领域已由传统的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导致企业利率普遍偏低。故多数纳税人采取薄利多销、降价处理等手段促销,毛利率极低。一些由于经营不善,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出现亏损经营的企业这时往往打税收主意。如一些商业企业随意在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之间转换“身份”,在税负上避高就低:假如由于税收政策或者税务机关对小规模纳税人的定额偏低,使实际税负偏低,则一些精明的一般纳税人在利益驱动或市场竞争的压力下,由向小规模转变;如果由于政策或者税务机关对小规模纳税人的征税严格,“双定”到位,使小规模纳税人税负高于同类经营的一般纳税人,则一些小规模纳税人将努力按一般纳税人的标准去经营,千方百计争取一般纳税人资格,寻求避税、逃税港。

三、解决税源失控的几个方法

(一)提高对税源监控重要性的认识。税收管理实践反复证明,税收管理的基础只能是税源监控。离开了税源监控这一“地面基础”,税收管理中的各种“上层建筑”也将站不稳脚。现行税收征管模式把税收管理的基础定为纳税申报和优质服务,这是不足取的。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纳税申报的方式将不断地朝多样化发展,而纳税人申报表上的数字是否可靠将取决于我们做多少有效的征前工作,也即取决于税收征管基础的坚实程度。如果我们在这一问题上不能给予充分的认识和肯定,那么大量繁杂的征后堵漏工作将使我们应接不暇,疲于奔命。

(二)完善“三员”管理制度,使之更加行之有效。

1、建立和完善驻厂员、联络员制度。目前我省国税系统真正派驻企业,与企业员工一起上下班的干部仍属个别,更多的是联络员。由于税务机关与企业之间没有法定的一套规章制度,明确驻厂员的权责,使这“两员”难以有效开展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由于一些驻厂员、联络员综合素质较低,在企业经营方式、手段走向多、广、深、新的情况下,也显得力不从心。笔者建议如果要从此“两员”入手管住重点税源企业,那么首先应该考虑选派综合素质突出的干部担任这一角色,并且与企业有关领导一起协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在现行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地为“两员”争取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知情权”。

2、建立起专职调研和清理个体私营“双漏”的职能部门。在一些税源较充裕的城市中,个体私营税收往往被看作“零散”税源,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其实,如果真正把它们管住管好,难保它就是一块“肥缺”。特别是在专业市场不断形成,规模不断扩大、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一个专业市场的潜在税收也许能敌一个欠发达县份的全部税收收入。笔者建议在一些商业区或大型专业市场内建立起这样一个税收职能部门,这一部门的税务人员,也就是“片管员”。他们不负责税收的征收,而主要对管片内的业户进行税源的调查摸底、税负的精确测算,应纳税额的准确核定和及时调整,并落实管户联系责任制,经常对业户进行查访,对群众举报的偷逃税行为进行快速有力的查处。

“片管员”除负责日常的调查稽核,还应该对纳税人税务登记进行有效的宣传教育和辅导,建立起对纳税人在登记前后的教育性走访制度和长期对纳税登记的复核追查制度,并将有关信息进行整理、修正、立档和输入微机,做到户户建档、全面监控、新办注销跟踪到底。同时,充分利用新征管法创造的有利条件,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建立联系制度,定期将管户情况与工商局有关部门进行核对。通过信息分析比较,对无证经营户进行及时有效的查处。

通过实施这样“人管人”措施,相信即使管片内业户频繁变换,税务机关也能对管户做到心中有数,从而管住易动易失的税源。

3、要建立健全税务干部岗位责任制,将规范管理的责任落实到人。一是要配合机构改革,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定岗位、定人员。做到以职定岗、以岗定责、责任到人,促进科学规范管理。二是严格考核,奖惩兑现。要尽量做到按规范管理,按制度运行,按程序操作,按章程办事;职能简化、工作量化、考核细化、奖惩硬化。

(三)利用信息化网络对税源信息进行有效监管。

在技术日趋成熟的条件下,可以考虑以推广电话、电子申报为标志的进一步的集中征收。而从税收信息化进程中节省下来的人力,可以专心从事计算机数据信息的充实完善和分析管理,对征管对象建立起以销售额、进、销项税额、增值额及税负率等各项指标为对象的调查、统计、分析系统,为征管稽查部门提供实用信息。另外,通过机内信息进行税源分析预测,对各类纳税户进行全面评估,从而随时掌握税源的变化,及时为上级部门提供征管中新问题和相应的对策建议。

为了保证源头信息的真实可靠,还必须加强对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财会的管理。建议:(1)申请办理私营企业的纳税人,必须设置持《会计证》的财会人员,如实记帐。税务机关要对弄虚作假企业的业主及财会人员一并进行行政及经济处罚,使此两者均不敢在帐上作文章。(2)对不愿单设会计人员的企业,责成其选择税务代理。无代理者不予办理营业执照及税务登记。(3)加强会计基础工作。通过开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达标活动,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和计量、检验、凭证等基础工作。同时,强化外部监督。一是强调会计报表须通过注册会计师查证,对其规范性和真实性做出评价,方可作为工商、税务部门对企业报表合法性的鉴别依据;二是将私营企业列入税务稽查重点,至少做到每年一查。

(四)加强发票使用的管理。笔者认为应该从奖罚两方面对发票进行持久性的强化管理。奖是对举报发票违章者进行奖励。同时长期举办发票抽奖活动,激发广大消费者索取发票的热情,从而促使厂商领购开具发票。某某市国税局两年来坚持每月开展发票抽奖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在发票发售量逐年大幅增加的同时,个体、商业税收也直线上升。今年1至9月,该局共组织商业税收入库49195万元,同比增加8003万元,增长19.43%。扣除经济增长因素,通过加强发票管理,进而掌握多的营销信息,也成为税收增长的来源。另一方面要严罚,对违反发票使用规定者,严惩不贷。今年1—9月份,某某市国税局对群众举报销售不开发票的有90多起税务违法案件进行严肃查处,查补税款、罚款、滞纳金达百万元之多。通过“罚”,有效扭转了商家以种种借口拒开发票的不良现象。

下载税源分析监控实践与探讨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税源分析监控实践与探讨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税源分析

    税源监控分析是对涉税经济指标和主要征管质量指标的定期监控和比较分析,及时掌握本地区税源分布结构和变化情况,为查找征管漏洞、加强税源管理提供依据。钟祥市国税局紧紧围绕......

    税源管理实践与创新

    前言税源管理是税收管理的基础和核心,离开了税源管理,税务部门就会丧失依法征税的主动权;提高税收政策的落实,税收收入的实现,税收计划的制定也就无从谈起。然而,一段时期以来,由于......

    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一体化工作制度(试行)(5篇范文)

    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一体化工作制度(试行)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优化纳税服务,强化税源管理,防范纳税遵从风险,建立健全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良性互动的税......

    2011年度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联席会议汇报材料

    XXX县国家税务局2011年度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联席会议汇报材料 上季度有关指标异常整改情况及布置工作落实 (一)申请代开普通发票纳税人情况反馈 第三季度我局普通发票代开......

    强化重点税源分析监控的途径和方法

    强化重点税源分析监控的途径和方法 重点税源企业对地方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力,其经营状况的变动直接影响到地方税收收入的变化,且影响力是持续和较稳定的。通过对重点税源企业......

    三明市国税局深化税源分析监控见成效(合集5篇)

    三明市国税局深化税源分析监控见成效2010年09月28日本网讯 三明市国税局采取多项措施深化税源分析监控,今年前9个月,年纳税500万元以上的重点税源企业共缴纳税款13.58亿元,仅9......

    浅谈开展重点税源监控分析工作的思路

    浅谈开展重点税源监控分析工作的思路 所谓重点税源,是指在本地区税收收入的征税对象总量及其分布情况中占主要地位或分布相对集中,或对本地区税收税收任务完成起主导作用的的......

    对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的理解

    对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的理解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税收收入是各级政府部门的殷勤期望,而税收收入的增长主要依赖于税源的不断增加。然而面临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