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高校实施多元文化理解教育的建议与对策

时间:2019-05-13 15:32: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南疆高校实施多元文化理解教育的建议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南疆高校实施多元文化理解教育的建议与对策》。

第一篇:南疆高校实施多元文化理解教育的建议与对策

南疆高校实施多元文化理解教育的建议与对策

内容摘要:随着南疆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学生生源民族构成日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来自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但是来自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群体的学生在?r值观及认知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这势必会引发不同民族文化间的碰撞与摩擦。因此,南疆各高校应创造良好的理解、沟通环境,倡导多元文化理解教育以提高各民族大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促进多元文化的和谐发展从而推动社会和谐的进程。本文旨在针对南疆高校多元文化理解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途径,以期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隔阂,探讨促进南疆多元文化交流融合与和谐发展的途径,从而为南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及和谐社会、和谐南疆的构建提供精神支持。

关键词:南疆高校 多元文化理解教育 建议与对策

一.引言

多元文化理解教育代表着中华民族教育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南疆高校学生群体的民族构成多样,民族文化也呈现出多元性特征,来自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是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南疆高校要充分利用其文化优势,积极开展多元文化理解教育,积极传播民族平等观念,指导学生学会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合作、寻找相互理解相互交流的平台,最终培养学生多元文化意识,树立学生理解、尊重、认同、包容的情感品质。

二.南疆高校实施多元文化理解教育的前提与保障

加快南疆地区经济发展,促进本地区民族观念更新。建设和谐新疆应是南北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全面协调发展,但由于历史、地理、政治等多方面原因,新疆地区南北疆经济发展不平衡,南疆地区经济发展滞后。而南疆地区多元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南疆经济的进步与发展,因此,应加大对南疆地区经济发展的力度,尽可能缩小南北疆之间、不同民族之间的经济差距,促进本地区各民族群众观念的更新、促进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南疆多元文化和谐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首先,由于民族分裂主义及宗教极端主义思潮的存在,南疆地区是各族群众抵制国际恐怖主义及“三股势力”的主要战场与前沿阵地,因此,南疆地区经济的发展前提是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与社会的和谐稳定。这就需要政府的重视与协调,在政府的协调与指导下促进本地区各民族、各地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避免产生利益冲突,实现经济协调发展。

其次,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文化基础建设,建立并完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由于历史原因、地理环境和自然因素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南疆地区经济发展之后,公共基础设施特别是文化设施相对缺失,不利于本地区民族关系和谐发展,从而阻碍了本地区和谐社会的发展与繁荣。因此,应根据南疆地区发展的客观需求,建设社会基础设施,开展多元化的群众文化活动,将人民群众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应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给南疆地区的公共基础建设提供政策保障与财政支持,以公共服务推动南疆地区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确保民族关系融洽,维护社会稳定,最终促进南疆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再次,加快经济发展,缩小各民族间的差距,构建多元文化交流平台。伴随着南疆各民族间经济联系的加强,民族交流日渐频繁,需要现代化的文化交流平台促进本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融合,这是各民族相互了解并建立良好民族关系的保障。文化交流平台具有多样性,如南疆地区特有的地理环境给边境贸易带了便利,这不仅可以作为一种优势资源推动本地区经济的增长,还能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多元文化交流平台,促进中外文化交流。通过建设各种现代化文化交流平台,加强疆内外、国内外的文化交流,增强南疆各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之间南疆新疆其它地区、与国内其他地区以及与国外的文化交流,缩小本地区与其它地区之间的文化差距,从而推动本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此外,加快南疆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发展教育及医疗卫生事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本地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一方面,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南疆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条件;另一方面,努力引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吸引优秀人才为南疆经济、教育、医疗卫生等各领域的发展进步作保障。总之,南疆地区应积极发挥本地区的优势资源,用经济发展推动文化发展,促进各民族群众的观念更新,将各民族团结起来,为南疆和谐社会的建设创造条件。

三.南疆高校实施多元文化理解教育的有效途径

1.树立校园多元文化理解教育理念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学及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是学校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高校开展多元文化理解教育即是学校的办学特色也是学校校园文化的形成过程。在多元文化理解教育中,学校、教师及学生都应该承担各自应有的使命,确保多元文化理解教育的实施。

首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应积极建设多元共存的校园文化、营造多元文化理解氛围。多元文化理解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多民族地区中不同民族间的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南疆地区高校应以本地区丰富的民族文化为资源,以文化传承与创新为目的,在继承优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坚持特色办学、与时俱进,构建理性的校园文化,致力于把学校建设成多元文化理解气息浓厚的场所。

其次,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师应具备明确的多元文化理解教育理念,提升自我学习及适应能力,为学校多元文化理解教育的实施提供保障。南疆地区的高校教师应更新观念,主动了解各民族的语言文化,对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有正确的认识和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以此提高其多元文化理解教育中的教学能力。在南疆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环境中的教学不仅需要具备多样性的文化知识,还须掌握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以满足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群体学生的特殊需求。

再次,作为南疆民族地区的未来建设者与接班人,各民族大学生应清楚认识到自己振兴本民族地区经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与发展的使命,采取积极开放的态度,养成多元文化理解意识,在努力传承并发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学习并吸收其他民族先进的文化知识,掌握在多元文化中生存与发展所需的知识与技能。由于民族文化差异,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出现学习困难,自信心下降,甚至与校园文化格格不入的情况。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一方面要正确的认识、理解并接受对本民族文化,形成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提高自身价值的自信心与民族自尊感、另一方面要正确对待民族文化的差异,理性对待对我国多民族文化,消除偏见与歧视,在相互理解中努力培养多元文化素养,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

2.开发多元文化理解教育课程及资源

课程设置应充分体现当代教育需求和学生专业发展需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并体现学生的专业发展需求。多元文化背景下南疆高校的课程设置应包括多元文化、多元文化教育方面的课程,以促进学生对文化多元性的理解和学习,并能够承认、欣赏和接纳不同文化的差异。此外,应加强学生多元文化培训,并在培训课程中增加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各少数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等课程、开设有关少数民族音乐、美术及其他艺术形式的选修课,帮助学生认识不同文化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生活、增长实践经验,增强学生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了解本地区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及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南疆地区的高校教师需要对自己所属族群和所教学生的族群历史文化知识有基本的认识,并将这些文化内容切实地与学校课程相整合。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对教师知识获得的要求最重要的是了解知识背后的本质,并懂得对教科书的知识进行批判性理解、吸收,如各民族传统民俗、节日的历史等知识。再根据所了解的培养目标、课程标准及以此制定的教学目标,积极开发与整合相关课程资源,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对本民族地区乡土、社会文化和生活要有一定的认知,更要对课程资源进行选择和整合。不仅要在学生、学校所处区域内选取能为课程设计和实践所能利用的教育资源,还要争取校外环境中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如广泛利用存在与学生生长区域内的有关人、事、物及环境等之中的乡土、社区课程资源。乡土、社区课程的设计与实践要具有教育意义,即具有先进性、积极向上的教育资源,还要开绿课程设计与实践的地区民族性,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南疆高校乡土、社区课程的设计必然与地方各民族的特质密切相关,须真实反映当地的社会文化、生活、各民族在本地区的民风、名俗,以及师生生活范围里熟悉的人、事、物等。

总之,在南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一方面应充分利用本地区丰富的课程资源,以课程设置为导向,根据多元文化理解教育所需选择可为课程、教学服务的资源,开发并设置适合少数民族地区需要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加强南疆地区高校教师在职培训,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建立研究性学习的教育教学模式,给教师以更多自主探究的实践和发挥的机会,以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拓展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及开发课程能方面的能力。

3.转变教师角色、提高教师多元文化素养

就教师而言,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角色就是教育者的角色。作为教育者,教师这一角色在传统教育中的职责基本定位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范畴,通过传授知识、技能,传承社会主流文化实现其教育目的。近现代以来,教师仍然以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与技术来满足国家变革与转型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教师的角色也在逐渐地发生变化。《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要求教师需具备理解学生的知识、教育学生的知识及发展自我的知识,这就要求多民族地区的教师要掌握多元文化背景下不同民族学生的历史文化及相关知识。

首先,在文化多元化的当今世界,多元文化教育蓬勃发展,已成为世界民族教育发展理念之一,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民族文化多元化与国家一体化并存的社会背景下,开展多元文化理解教育成为和谐社会构建进程中的时代使命和必然要求,因此,教师向理解型文化研究者这一角色的转变与重构也成为必然。多元文化教育要求教师具备多元文化教育观,重视各民族文化价值观、积极研究多元文化,从普通的文化传递者转变为新的文化研究者。多元文化理解教育的实施必然会给教师这一角色带来新的要求,作为理解型文化研究者,教师不仅要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研究多元文化,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不同民族、文化背景,通过理解性教育使来自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平等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应重新给自己的角色定位,以适应多元文化理解教育对教师角色的要求。

其次,作为南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教育的主体,更应加强对多元文化理解教育的理解、培养自身多元文化素养、提高多元文化理解教育能力。一方面,通过对自身角色的重新认识,消除潜在的民族误解与偏见,形成良好的、相互理解、相互关怀的师生关系,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另一方面,通过认清自己的角色,不断学习并丰富自身的多元文化知识,提高适应、接受并理解不同文化的能力,学会尊重文化差异,在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相处时,从理解教育的视角看待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理解并接受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风格,有意?R地尝试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提供理解性的、多元化的教学环境及教学模式,以此提高自身的多元文化教育能力,避免因误解而阻碍学生的发展。

四.结语

多元文化理解教育旨在教育各民族学生以尊重不同民族文化间的差异为前提,以积极、开放、宽容的心态了解不同价值观念与不同文化传统,塑造开放的民族心态,形成理解、尊重多元文化的理念,培养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其他各民族人民交往与合作的观念以及汲取不同民族文化精华的意识,寻找理解、交流、对话的平台,在保持各民族独特个性的基础上,将其有机融合成一个整体。南疆高校从学校文化、教师关爱、课程设置、教学行为等多方面出发进行多元文化理解教育,帮助解决南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从民族地区进入主流群体社会时所产生的文化适应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学生的交往,促进民族团结。

参考文献

[1]Bruce M.Mitchell,Robert E.Salsbury.Multicultural Education:An International Guide to Research,Policies,and Programs[M].New York: Greenwood Press,1996.[2]蔡美兰.民族地区高校多元文化理解教育的意义及途径[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9:60-63.[3]腾星.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4]余新.国际理解教育发展有研[J].外国教育研究,2002(8).[5]郑娅.民族高校开展多元文化理解教育探赜[J].观察思考,2013(5).[6]郑金洲.多元文化教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此文系塔里木大学校长基金社会科学项目“文化多样性视域下新疆高校多元文化理解教育研究”(编号:TDSKYB1606)阶段性成果。

(作者介绍:姚小玲,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语言习得,外语教学与教材研究)

第二篇:南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与管理研究

南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与管理研究

作者:智赢论文网 日期:2016-9-20 9:54:26 点击:0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教育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人十分关心和重视少T数民族人才的培养。为了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中央,国务院还特别关心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特别重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与管理的研究事业。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我国大学生之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如何对这一特殊学生群体进行科学的和有效的教育和管理是实现全体社会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因为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素质水平不仅关系到新疆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而且能直接影响到新疆地区的社会稳定乃至全国的长治久安。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计划的推进,南疆地区少数民族之中上大学的学生比例逐年增加。但由于成长环境、家庭因素、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等影响,少数民族学生的政治思想观点比较薄弱,心理素质较低,爱国主义觉悟不是很高,积极性很低,责任性不强。南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少数民族大学生,少数民族学生是新疆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教育和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得效果与新疆的社会稳定,新疆各项事业的发展有紧密联系,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长期需求。

2 教育和管理南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具体措施

2.1 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保证。

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就是要从学习历史开始,特别是要学习新疆的地方史,新疆的近代史和新疆的现代史,使少数民族学生深刻了解到新疆自古以来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实,引导广大学生树立对自己祖国的高度责任感和祖国利益高于—切的思想,树立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让大学生感觉到维护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对自身利益的密切关系。其次,学校教育要用少数民族的杰出爱国人士,民族团结模范等的典型事迹材料来感动他们,教育他们。

2.2 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入党积极性:每逢新学期,南疆高等院校要对所有学生,尤其是对少数民族新生进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并要规律性的组织党的民族政策学习活动,使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清思想,辨清是非,提高政治觉悟,以此让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其次,学校要安排专题讲座和先进事迹报告会,并利用红色网站和影视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让少数民族学生从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中受启发,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入党积极性。

2.3 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素质:少数民族学生的素质不但关系到民族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而且还关系到国家的荣辱兴衰。南疆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大都是来自南疆四地州的贫困地区,家庭经济很困难,父母大都是小学文化水平,甚至没有上过学。他们因经济压力和封建家庭教育方式、语言障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视野相对狭窄而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在学校还因民族风俗,饮食习惯,对国内外重大民族事件的态度等问题容易产生矛盾。所以学校要以多方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适应能力,加强汉语学习等方式来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素质。要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教育计划,进行正面的引导,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建立一个健康的民族意识,减少他们民族意识中的消极因素。学校还要充分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风俗习惯,举办各种欢度民族节日活动,加强文化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使他们把学校视为自己的家。

2.4 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参与各类活动的积极性:在南疆校园里开展的各类活动中很少遇见少数民族学生,虽然少数民族学生占的比例比汉族学生多,但是少数民族学生参加活动的比例很少,很多学生不愿意参加。所以,高校要查出根本原因并调动少数民族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综合素质。

2.5 坚决抵制宗教向学校的渗透:在我国,学校是传播现代化科学知识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场所,禁止任何形式的宗教活动,更不允许学生从事任何形式的宗教活动。南疆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70%以上的来自于农村,而且农村的宗教气氛比较浓,不管是家庭环境还是社会环境,他们从小就受到宗教思想的影响。当前,分裂分子利用宗教,一步步将黑手伸向我们社会主义学校和纯真可爱的青少年学生,妄图达到其与我长期抗衡的目的。对此,我们一定要有充分的认识,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给他们进行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坚决抵制宗教向学校渗透。

2.6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在高校使各族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行为自觉地统一到党和国家的要求,使各族学生树立起民族团结意识,增进对中华民族文化和历史的认同和了解,增强各族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是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民族团结教育在南疆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所以南疆地区高校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过程中,在正视和尊重文化的多元性和差异性的同时,要进一步提升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处理事件要根据公平原则,管理少数民族学生政策不能脱离管理学生大群制度。同时要满足少数民族学生的合理要求,并给予理解和支持,对不合理要求进行耐心得教导和化解。

3 结语

做好南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造就爱国爱民,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和文化的少数民族干部对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学校在教育和管理中做到严肃认真的处理批评违反纪律的人和事,及时的表彰和肯定好人好事,使学生发扬艰苦奋斗和自力更生精神,加强民族团结,要求学生宽以待人,反对民族主义和地方主义才能使少数民族学生沿着正确方向健康成长,并成为维护边疆稳定,爱护中华民族大团结,建设现代化强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15

[2] 斯日古楞,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4),3-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三篇: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一、我区实施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乡办学差距有待进一步缩短。我区城乡、区域、校际之间办学差距仍然十分明显,这种差距不仅表现为生均校舍面积、生均运动场地、生均图书藏量、生均教学设备仪器拥有等数量方面的差距,更表现为教育理念、教师水平、教育质量、教学手段、体育器材及运动场地质量等质的差异。如农村学校生均建筑面积和校舍面积够用,但现代化教学手段匮乏,教师不配套,教学质量水平不高;而城市学校生均建筑面积和校舍面积严重不足,但现代化教学设施齐备、师资配套,教学质量较好。缩短城乡办学差距势在必行,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这一规定为缩短城乡办学差距指明了方向。

2、教育城乡统筹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我区城乡教育差距十分明显,优质教育资源主要分布在城区,广大农村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优质高中资源分布在城区,优质初中资源主要也分布在城区,优质小学资源城区站了较大比例。为缩短城乡教育差距,我区在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实施城区集团化和农村集中化办学改革,落实城乡结对帮扶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 尝试,但效果尚未凸显,城乡统筹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

3、德育教育的时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和新课程实施以后,学校德育工作受到应有重视,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被重新摆上学校的议事日程,学校德育活动得到了正常有序开展,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有了较大提高。但德育教育的周期较长,学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还停留在说教层面上,教育空洞乏味效果较差,一些问题学生常常是今天该正错误而明天又重犯,导致德育教育的时效性不强。重庆市教委提出了行动德育方案,要求学校把育德育人融入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养成好思想、形成好品格。行动德育为提高德育工作时效性指明了方向。

4、全区教育整体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我区教育质量已步入全市先进区县行列。但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我区教育质量是以少数名优学校和重点学校为主要支撑点,许多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并不高。我区教育质量仍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在城乡统筹和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背景下,加强广大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质量建设,对提高我区教育教学整体质量意义重大,全区教育提质前景看好。

二、对策措施

1、教育均衡发展目标及对策

(1)目标定位。基本实现城乡办学条件标准化,现现代教育技术实现班级全覆盖,校际教师配置基本实现均衡化,城乡教育质量差距得到进一步缩短。

(2)对策措施。积极利用和抓住国家学校建设专项资金,认真搞好学校标准化建设。依托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初中改2 造工程、校安工程、塑胶运动场等建设项目,努力改善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依托国家农村中小学远程项目工程、三峡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对口资源专项经费、学校专项建设资金等,重点搞好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硬件建设和现代教育技术装备,逐步实现全区学校班级现代教育技术全覆盖。打破教师学校用人制度,变教师的学校人为社会人,以利于教师校际交流。中小学全面实行绩效工资和大量修建学校教师值宿室,这为教师校际交流提供了可能性。浙江、四川、新疆等许多省份在实施集团化办学,促进教师流动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原则上,每一个校长和教师在一个学校任教到达一定年限后必须异校轮岗教学,应该成为一种教师交流制度确定下来,这样有利于全区学校教师的均衡配置。积极依托城区集团化和农村集中化办学,在确保优质不被稀释的情况下,逐步做大做强优质教育资源总量,逐步缩小城乡教育质量差距。

2、教育城乡统筹目标及对策

(1)目标定位。城区集团化办学覆盖面达80%以上,有效扩大城区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巨大需求;农村集中化办学乡镇覆盖达50%以上,做大做强农村优质特色教育资源,让广大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2)对策措施。借鉴先进省市集团化办学经验,丰富集我区团化办学内涵。在归并办学和协同办学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名校+新校”、“名校+农校”办学模式,让集团化办学更具多元化。出台制定台集团化办学考核细则和奖惩办法,充分 调动城区学校参与集团化办学的积极性。要动用政府行政手段加速城区集团化办学改革进程,力争在“十二五”末期城区集团化办学覆盖面达80%以上。积极搞好农村集中化办学改革试点,政府要承担起农村集中化改革的责任,将集中化办学作为推动教育城乡统筹和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列入乡镇教育工作考核的重要的指标。区政府要列出农村集中化办学的时间表,使农村集中化办学改革能够得以分步实施和有序推进,确保农村集中化办学改革按计划顺利实施,在十二五末期实现村集中化办学覆盖全区50%以上的乡镇目标。

3、德育教育发展目标及对策

(1)目标定位.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党爱国、文明诚信、遵纪守法、品德高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对策措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4 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积极搞好行动德育系列活动,将德育教育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教育质量提升目标及对策

(1)目标定位。提高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全区教育质量整体水平,进一步夯实涪陵在重庆中部区域性教育中心地位,扩大涪陵教育在全市的影响,使涪陵成为重庆市的教育强区。

(2)对策措施

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学术带头人和校长,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完善代偿机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农村学校当教师。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对中小学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重视班主任和辅导员培训。加强教师教育,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增强实习实践环节,强化师德修养和教学能力训练,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津补贴标准,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制定教师住房优惠政 策。建设农村边远艰苦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落实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国家对在农村地区长期从教、贡献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

搞好高中课程改革。积极做好高完中校长、中层干部、一线教师的课程改革培训工作,转变干部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增强学校和教师对高中课程改革的适应性。加大高中课程改革的宣传力度,让高中课改为社会、家长和学生所广为知晓和接受,为高中课程改革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指导学校和教师搞好高中课程改革,督促学校认真落实高中课改的各项工作,确保高中课改的顺利实施。

抓好学校特色发展。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彰显个性,促进发展,形成特色”的要求,继续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专题活动为载体、以经验交流为平台,以促进发展为目标,积极挖掘各类特色教育资源,全方位多层次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增大特色学校总容量,提供特色学校的办学质量。

夯实搞好两集办学。城区集团化和农村集中化办学,既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又是提高全区整体教育质量的有效办法。城区集团化和农村集中化办学,不但要在数量上有进一步的扩充,而且在办学质量上也要进一步得到夯实。通过名优学校的捆绑和带动,让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快速提升。

第四篇:高校学生党员信仰教育现状浅析与对策

独立学院学生党员信仰教育现状浅析与对策

何谓党性修养?党性修养是指党员在自己的思想上、行动上自觉地按党性原则办事,是党员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党性修养分为理性修养和政治修养。理论修养是党性修养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来自理论上的成熟。理论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广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指的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由列宁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发展和加以中国化了的学说体系。我们只有认同它,才能应用它。政治修养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这是党性修养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党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的政治素质。

一、大学生党性修养现状分析

(一)部分学生党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坚定,思想行为功利化,把入党作为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一种信仰。

(二)部分学生党员的个性化突出,但组织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性不强,自我约束能力差。

(三)部分学生党员服务意识淡薄,只关注个人发展,不善与帮助和团结其它同学。

(四)部分学生党员作风浮躁,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在思想、工作、学习方面不能以身作则,不能很好的处理荣誉和责任,奉献与索取的关系。

(五)部分学生党员艰苦奋斗的作风淡化,怕吃苦、怕受累,不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贪图安逸,对自我的要求标准较低。

二、学生党员应从哪些方面提高党性修养?

(一)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有价值的个人理想,并为之奋斗,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积极主动参与创新争优活动。

理想,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信念是人们对于理想的坚定而稳固的信仰。党章规定:“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这是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政治观念。无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多么大的曲折和反复,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根本方向是不能动摇和改变的。只有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有巨大的精神动力和坚强的意志。作为一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党员,应该树立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时刻提醒自己,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高标准要求自己,处处争先创优。

(二)不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自身政治素质,勇于实践,将理论知识放到实践活动中去检验。学生加强党性修养是一个自觉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是加强理论学习、参加社会实践和自觉接受党组织的培养指导,加强党内生活锻炼,有机统一的过程。因此,每一名学生党员都应该把提高个人党性修养真正具体落实到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

(三)加强组织纪律性,树立大局意识和模范意识,提高执行力。纪律就是一个群体为了完成某项任务而约束和规范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言行,使之所有言行举止都趋向于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学生党员不仅在思想上认识上成为先锋,更要做到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中起好带头作用,树立大局意识,培养团队的精神,积极组织和带头参加各项学生集体活动,在学生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认真地履行党员的责任和义务,为广大学生树立榜样,真正地成为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四)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加强个人的道德素质修养,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

道德水准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党员党性强弱的重要基础之一。目前,部分大学生党员对党员道德要求的自我认知不够全面准确,自身的道德素质亟待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全面提高,道德实践需要从被动转变为主动。紧抓党的根本宗旨。尤其是大学生党员,更应该从思想上紧抓党的宗旨,提高对党员道德修养的自我认知水平,并努力落实到实践中去。

第五篇:高校信息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

中国高校信息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

蔡 晓 丽

(常州工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江苏,常州,213000)

摘 要:本文从中小学信息教育与高校信息教育衔接的新视角出发,通过对目前中国高校信息教育中存在的若干突出的问题及对现代大学生特点的分析,给出了问题的解决对策与建议。

关键字:高校信息教育;创新能力;课程改革;信息素养

20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进入了“知识爆炸”的时代,面对无限丰富的信息,人们再也无法按照传统的处理信息的方式去记忆它们,而要学会如何有效地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和运用信息,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未来社会中每个公民必备的素养。

体现在人才培养策略上,就是要从传统的培养知识积累型人才转向培养创造型人才,教育观念也应从传统的“传授知识”转向“培养能力”的轨道上来。目前世界各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信息教育,而发展中国家更要迎头赶上,否则在信息通信技术发展中产生的“数字鸿沟”将更进一步加剧世界发展的不平衡。我国也充分意识到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在高校乃至中小学纷纷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

根据教育部的规划,2001年底前,全国普通高级中学和大中城市的初级中学都要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3年底前,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初级中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5年前,所有的初级中学以及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并争取尽早在全国90%以上的中小学校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综合课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新思想,它们在实施过程中都需要涉猎信息技术和其他多门学科的知识,这给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如果从2001年在高中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算起,部分高中学生将于2002年将升入大学,初中学生也会相继步入大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势必推动高校也要相应地进行信息教育课程的改革,从而与中小学信息教育有很好地衔接,而笔者经过调查发现目前高校的信息教育中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

一、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课程低水平重复建设。高校信息课程设置上仍然是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并且假设学生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为“零起点”。高校与中小学所教的知识点重复,并且有些内容到毕业时已经淘汰了。这种状况使得高校和中小学这两个本来应该承上启下、不断拓宽加深的两个学习阶段变得壁垒分明,如同“井水不犯河水”,课程设置缺乏统一规划,严重阻碍了学生信息素养的进一步提高。

目前在大学非计算机专业的课程里普遍开设的都是《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内容上和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存在很多低水平重复的地方。另外,大多数大学还没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学生名义上有按自己的学习进度、兴趣选课的权利,但事实上只有很有限的课给学生选,为了凑满学分学生还得上那些课,即使他们早已掌握了内容、哪怕他们完全可以自己自学达到要求,这与学分制的可选择性的本意背道而驰。

(二)信息化条件不高、学习资源缺乏。虽然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网络中心,都很重视计算机网络和数字图书馆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但落实到学生课余使用和课堂教学还是很难让人满意,几乎完全靠国家投入的高校信息化水平难以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加上近几年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增多而相应的教育经费的投入跟不上教育规模的发展,很多学生感叹高校的信息化条件甚至不如中学。

学校机房紧张,也不可能对所有学生全天开放,很多学生只能在外面网吧上网,网吧的经营者本着利益驱使,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反而用一些手段吸引学生玩游戏聊天,一些缺乏自制力的学生沉迷于游戏、聊天与虚拟网络生活,结果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另外,网络上可用的教育资源缺乏也是导致学生容易沉迷于网上娱乐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的教育网站的功能往往侧重在“行政管理、对外宣传、新闻传送”方面,不可能也做不到用学习资源和研究信息来吸引学生,忽视学生学习功能的开发。

(三)学科性倾向替代了工具性和综合性。高校开设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处理的能力为中心,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的基本生存技能[2]。

然而目前高校的信息教育学科性倾向严重,片面追求学科系统化、教育内容偏深而不实用。学生往往为了通过等级考试而去学一些计算机理论、概念、编程等,参加各种辅导班、费了很大精力通过考试后才发现学的东西没有实用价值。

学生没有把信息技术看成是用于解决问题的工具,没有把信息技术整合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研究中,信息技术对大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的改变和帮助远没有达到人们的期望。

(四)教师缺乏教学策略和方法。大部分大学教师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和缺乏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上课时仍沿袭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一些学生逃课、找人代听课现象的一部分原因,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更是无益。

而信息教育实质上是要教会学生学习,而且是学会使用现代信息技术高效率地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树立起终生教育的观念。信息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造素质,它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创造型人才培养的任务。

二、现代大学生的特点分析

如何针对以上问题给出对策要考虑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课程设置的调整、国家政策的支持,但考虑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能力,因此有必要对现代大学生的特点展开研究。

在对江苏地区高校的学生状况展开调研后,笔者总结出现代大学生的几个特点:

[3]

(一)现代大学生平民意识较浓,但社会危机感欠缺。近几年高校逐年扩招,大学教育由

原来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大学生由原来的“天之娇子”变为“大众学子”,在思想上由贵族意识转为平民意识,认为大学时光人人有,不值得珍惜,导致思想放松、纪律涣散、学习懒惰、不求上进。而他们因为缺乏工作经验,和社会接触少,还未体会到将来就业的压力与挑战,缺乏危机感。

(二)过于自我,价值取向多元。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当代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在父母长辈的过分关注中长大,自我意识较浓、团队协作意识较淡。在生活中追求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和群体,在学习上追求实用性知识和技能、功利性强,在目标上追求自我发展、自我成才,价值取向多元化

(三)学习态度和计划性有待提高。大多数同学能完成学习任务,认为自己“能主动学习,力求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不断扩展新知识”,但部分同学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预习、做笔记、复习和总结等。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能自觉地学习、看报纸杂志、学习实用技术、上网学习的人占多数,但也有部分学生缺乏计划性,课余时间主要是休息、聊天。

(四)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自制力。大学生大都在20岁左右,生理、心理正逐渐走向成熟,逻辑思维能力不断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自制力,具有强烈的想独立的愿望,但对未来、对社会很迷茫,缺乏职业规划和对社会的关注。

三、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精选教材、采用学分制。首先,鉴于大学生信息技术基础非“零起点”的状况,选择或编写培养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材。

将学分制落实到实处,将选课的自主权还给学生,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按照难度和内容进行模块教学,例如分成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多媒体技术模块、网络技术模块、数据管理技术模块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兴趣对教师和课程进行选择,进行符合个别需要的学习。实施的困难在于选课学生数少的教师会很有很大压力。在教学进程中,可以鼓励学生自学部分课程,只要通过考试就可以拿学分、申请免修,达到一定学分的学生可以提前毕业,缩短培养周期、减少培养费用、提高办学效率,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学能力。

(二)引资办学,开发学习资源。在硬件上,建议国家增加教育经费拨款,改善信息化环境,国家应当按照扩招后的规模核拨经费,减轻高校创收压力;也可吸引社会力量和学生自己投入的方式改善硬件环境,例如学生自己购买电脑,学校提供网络支持和机房,进行统一的管理等;在软件上,开展一些关于信息及其使用的研究和实践项目,开发符合高校教育规律、符合教学特点和能发挥学生主动性和探索性学习的教育软件,建设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和实用性的工具型、资料型、平台型辅助教学软件与素材、资料库。

(三)整合多科教学、培养复合型人才。针对目前高校信息技术课程中存在的学科性倾向,提倡教师在教学时应按照ACM/IEEE-CS提出的“广度优先原则”对信息技术课程作粗线条、全景式的介绍,引导学生从应试的思维定势中走出来,确立学以致用的观念。利用信息技术课程工具性的特点使之跨学科,培养综合课程的意识,提高对知识的整合创造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同时,高校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了解国家目前的就业、经济、政治形势,体会到一定的社会危机感,从而珍惜大学时光,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尤其是课余时间)进行合理安排,以成为“复合型人才”为自己的目标,对自己的职业做出规划。

(四)改革机制,促进教学。采用学生选教师、学生参与教师教学质量评定的制度,鞭策教师改进教学方法。鼓励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展开研究,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理论以及现代教育技术进一步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合作式、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培养大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定期召开小组教学研讨会进行研究和讨论,确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4]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国家教育部,2000.[2] 祝智庭 钟启泉.信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 肖育亮.对大学新生导向教育的思考.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3(5).[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M],2001 Problems and Solution to college Informational Instruction

CAI Xiaoli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iangsu, Changzhou, 213000)

Abstract : this essay analyze the problems exist in college informational instruc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new perspective of the cohesion between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 informational instruction and college informational instruction.And a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isproposed.Keywords: informational instruction of college;creative capability;curriculum reform;information quality;

下载南疆高校实施多元文化理解教育的建议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南疆高校实施多元文化理解教育的建议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党建调查报告:教育管理对策与建议

    党建调查报告:新形势下农村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对策与建议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党员队伍是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直接关系着农村社会改......

    优化高校选调生工作的原则与对策建议

    优化高校选调生工作的原则与对策建议 the Optimization Principl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elected Graduates Work 王鹤云 陈少平 摘要: 从高......

    当前我国高校非主流文化的变迁与对策

    当前我国高校非主流文化的变迁与对策丁钢 随着社会文化的变化,我国高校非主流文化正发生着一些深刻的变化:地位趋向重心地带,体系趋向开放,内容趋向多元,结构趋向并存,载体趋向......

    山区县实施人才资源开发的建议与对策[范文模版]

    古人云:木茂鸟集,水积鱼聚。贫困山区要开发人才资源,缩小与周边县市和发达地区人才量与质的差距,关键要搭建聚才、留才、育才、爱才的平台,建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发挥作用的良好......

    青少年科技教育现状分析与实施对策

    青少年科技教育现状分析与实施对策本世纪科技更加社会化, 社会更加科技化。社会劳动结构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智力劳动将成为社会劳动的主 流。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将成为未......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新稿)(合集五篇)

    文化旅游工作汇报 近年来,在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文化部门积极探索文化旅游工作发展之路,积极找准文化旅游工作发展的突破口,为文化旅游业提......

    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现状与对策建议

    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现状与对策建 议 《现代经济》2008年第10期 摘要: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现状,并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说明了......

    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校园教育信息化建设也得到迅速发展。阐述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高校在教育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