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信访举报成案率低的原因分析 748

时间:2019-05-13 16:14: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洞见】信访举报成案率低的原因分析 748》,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洞见】信访举报成案率低的原因分析 748》。

第一篇:【洞见】信访举报成案率低的原因分析 748

【洞见】信访举报成案率低的原因分析

748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实行“三转”,查案势头强劲,一大批腐败分子得到惩处,这与信访举报部门为案件检查机关提供了一批线索密不可分,但从信访举报部门受理的信访举报的总体上分析,纪检监察机关普遍存在信访举报查实率低成案率不高的问题。就去年我县的统计情况看,信访举报件的成案率仅为10%左右。这与信访举报工作在整个纪检监察工作的地位、作用很不相称。造成信访举报查实率低的原因很多,有举报人方面的原因,也有纪检监察机关方面的原因,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从现阶段来看,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信访举报件质量不高,不能提供大量有价值的案件线索提供案件线索,是信访举报部门的重要职责,高质量的案件线索是信访举报查实成案的前提条件。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大信访举报知识的宣传力度,大量提倡署实名举报举证,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去年我区出台了鼓励实名举报举证办法,大大调动了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使署名举报率保持在30%左右,但信访举报件的整体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

1、匿名举报仍然占很大比例,署实名举报不多,仅占17%左右,初核时不能与举报人直接接触,难以得到举报人的继续支持,直接影响信访举报件的初核效果,导致一些举报线索不能成案。

2、举报信内容空洞,反映的问题不具有可查性。大部份是看到听到的一些表面现象或个人猜测,导致举报线索不能成案。

3、部分信访举报件虽有实质内容,但因举报人举报知识不够,不善于举报,导致一些问题不能查实成案。如有的举报内容不具体,线索不明确,对一些诸如违纪数额、时间、地点等关键问题表述含糊。

4、重复举报多,浪费了信访举报部门大量的精力。

二、调查取证难,有些问题很难查实调查取证是信访举报件查实成案的关键环节。十八来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高度重视案件查处工作,把大量精力用在案件的调查取证上,取得了可喜成绩,突破了一大批大案要案,但我们也应看到,调查取证难仍然是我们一些问题不能查实成案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

1、部分违纪案件本身就很难查实。如集体违纪,违纪对象形成了利益集团,违纪行为不易被发现,即使发现也会形成同盟,不易攻破;再如行贿受贿案件,基本是一对一的证据,不易查处,特别是没有发现违纪对象高额不明收入,及其去向的情况下,不易让违纪对象交待问题,即使交待问题,证据也很难固定,难以形成扎实的证据链,事后翻供的概率很高

2、纪检监察机关办案的手段不够,有些违纪对象不能很好地配合调查,特别是一些不是纪检监察对象的证人更是不配合,给调查取证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3、大案要案窝案串案增多,案情越来越复杂,一些大案要案窝案往往相互交织,案中有案,调查取证很难,仅靠纪检监察机关一个部门的力量和手段有限,往往造成重要线索的流失,导致一些问题不能查实。

4、违纪对象智商越来越高,作案手段越来越隐蔽,违纪行为越来越智能化、成熟化,有些违纪人员在违纪前就想好了规避查处的对策,反调查能力强。

5、受国民素质及举报环境的影响,部分知情人不作证而无法查实成案。

6、部分举报人不注意举报方式方法,保密工作做得不够。如一信多投,导致被举报的问题泄密,给被举报人串供、毁证、隐匿证据提供了机会,给初核带来一定的难度。

三、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地方保护主义也是一批信访举报件不能成案的重要原因,在部分地方甚至是主要原因。有的地方主要领导怕查案影响本地区本部门稳定,给工作带来难度,影响自己的政绩,一味求“稳定”而阻碍调查;有的怕影响地方经济,对一些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大的单位或个人下不了决心查处;还有一些人受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不愿查处本地区本部门的案件,甚至拉帮结派,官官相护阻碍调查。以上也是造成越级访、重复访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办案人员水平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办案人员的水平是影响信访举报查实成案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的实践证明,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是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高智商违纪违法案件和疑难复杂的案件越来越多,腐败分子反调查能力越来越强,办案人员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面对新的反腐形势,部分办案人员的水平还不够,这直接制约着案件的突破,主要表现在:

1、知识结构不合理。有些地方对纪检监察干部的入口把关不严,配备纪检监察干部时带有安置性质,配备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没有办案必需的法律、财会等相关知识。

2、业务素质不高。不熟悉纪检监察业务,不懂办案技巧,缺乏综合系统的培训。

3、办案经验不足。有些地方没有把案件查处工作作为纪检监察工作重点,长期不办案,无经验可谈;有些地方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相对不稳定,人员流动较快,导致一批干部办案经验不足。

五、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有些信访举报件并不是查不出问题,而是受主观因素影响,认识上存在误区,导致一些该查的问题没查,该立的案没立,主要表现在:

1、不能很好地把握政策尺度,存在法不责众的思想。比如,有些人利用部门权力,以“集体研究”“关心干部职工福利”或“改善办公条件”等为名,实施一些违纪违法行为,损害国家、集体和群众利益,谋取本部门、本单位或小群体的利益。对于这类问题,有的同志以“法不责众”,“影响干部职工情绪”为借口,放弃对些类问题的立案查处。还有诸如赌博收受红包等不正之风,有些人认为是社会普遍现象,因为这些问题处理一批干部不好。

2、不能正确处理功与过及职务高低的关系。认为有些违纪对象在过去的工作中做出了一些成绩,有一定的贡献,头上有“光环”,在查处时有徘徊心理;对一些资历长、职务高的违纪对象,在查处时有畏难心理。针对上述原因,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应积极采取措施,切实提高信访举报件的查实率,为党和国家的反腐败工作作出贡献。

1、加强信访举报知识的宣传力度,大力提倡和鼓励实名举报举证,营造一个良好的举报环境,使举报人敢于举报、善于举报、勇于举报。

2、要加强保密工作并制定证人保护等相关制度,对泄露举报人姓名或身份的要严格追究责任,对打击报复举报人、证人的行为要严肃处理。

3、提高思想认识,消除思想误区。加强对一些新问题、新情况的调查研究和一些疑难复杂案件的分析探讨。

4、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的业务培训,切实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业务水平;提高纪检监察干部合理待遇,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5、完善纪检监察机关的领导体制,强化纪检监察机关的组织协调能力。【实务】中央纪委官媒:纪委常委涉嫌违纪案件立案和审批程序研究

【实务】关于滥发津贴、补贴、奖金等行为的认定 【实务】关于党纪处分条例中收受财物行为的定性问题研究 | 726 【实务】量纪中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的适用 | 735 【实务】如何认定与他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的行为?(全了!超级指南)| 732 【实务】如何理解党纪处分条例中的“领导责任”?| 715 【实务】房产交易型受贿案件疑难问题初探 | 705 【实务】党员干部与管理服务对象之间发生借贷关系,应如何定性处理? | 695

第二篇:如何提高成案率

如何提高成案率

加强初查提高成案率的几点体会 东超 儒民

我院反贪局不断总结办案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在初查中坚持“选易、选准、选弱”的原则,精心制定初查方案,选准初查目标,讲究初查的方法和技巧,搞好案件的初查工作,成案率大大提高。我们的主要体会是:

一、科学分析案件线索,精心制定初查方案。对案件线索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是制定初查方案的前提。我们收到的举报件和掌握的案件线索,大多具有轮廓不清,界限模糊,材料零乱的特点,甚至有的是虚假的举报。因而我们在初查前首先进行分析和研究,确定有关案件线索的可查价值,科学预测可能存在的犯罪事实及犯罪手段,选准案件线索进行初查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初查方案,从而增强初查工作的主动性,避免初查陷入盲目状态或抓瞎。我们制定初查方案时,首先选准初查的突破方向,不面面俱到,事事都查。我们通常选择易于获取的犯罪证据而不致暴露初查意图的线索为突破口。其次,对需要调查的具体内容和主要证据,分清哪先哪后和轻重缓急。对于能够直接决定立案的,以及易于流失的证据优先提取固定。第三,制定好相应的应急措施。初查前认真分析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并制定相应对策,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选准初查目标,确定主攻方向。在初查工作中,我们坚持“选易、选弱、选准”的原则,来选准初查目标和方向。我们针对案件的不同性质,案件的具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抓住薄弱环节,明确主攻方向,从简单、易查能获取必要的犯罪证据、查明案件真相的环节予以突破。一般来讲,贪污贿赂案件都有其薄弱环节,一是多人犯罪案件中,被查对象一般我们选择从犯、偶犯或犯罪行为暴露比较明显的人,这样便于抓住其急于开脱、胆小怕事的心理弱点从中分化瓦解,获取证据,扩大战果。二是多种、多次犯罪案件中,主攻方向一般选择在案件的外围,外围是犯罪分子容易忽视的地方,设防不严,容易留下犯罪证据,而且外围的面比较大,犯罪分子无法掩盖,这样有利于我们由外到内、由远及近、由下而上迂回包抄,最终实现案件的突破。

三、讲求初查方法,注重初查谋略。办案实践中,为发现和收集犯罪证据,实现初查的目的,我们注重讲究初查方法和技巧,运用初查谋略,坚持做好三个字:秘、活、快。

1、所谓“秘”,就得保守秘密,秘密调查。在开始初查时,由于许多情况尚不明晰,为防止泄露案情,我们始终讲究一个“秘”字。严格遵守机关的保密规定,从而做到在犯罪嫌疑人毫无知觉的情况下,获取必要的证据,为立案奠定条件。如我们在查办光山县正泰公司李某、张某涉嫌贪污一案中,对举报线索的管理相当严格,除负责指挥的领导外,反贪局干警和其他部门抽调人员在执行任务前毫不知情,直到到达指定地点后才具体安排任务,并重申了办案纪律,正因为保密工作做的好,行动迅速及时,当天涉案人员按计划全部通知到检察院接受询问,使案件得到及时侦破。

2、所谓“活”,就是灵活运用初查策略,因人施策,因案施策。我们根据案件的性质,案件受理的状态,举报线索的来源以及被举报人的综合情况等方面来变换初查工作的思维方式。(1)从案件的性质看,贪污案件大多有书证、物证存在,初查工作一般应从获取书证、物证入手。如我们在查办县防疫站陈某涉嫌贪污案件中,果断地查封了帐目,从中获取了收入不入帐的票据等有关会计资料,一举突破了该案。(2)从案件受理状态来看,对于线索受理时涉案人没有察觉,不可能转换、毁灭罪证的,稳扎稳打,待获取必要证据时,再接触涉案人予以突破;对于线索受理时,涉案人已有察觉,有可能转换、毁灭证据的,我们坚持调查旁证与控制涉案人同时进行。(3)从被举报人的综合情况看,对具有一定反侦查能力的人,我们注意打好外围战,通过搞清外围情况,掌握一定证据后,再突破全案;对反侦查能力不强的人,我们注重抓住其破绽,步步紧逼,突然询问,迫其就范。

3、所谓“快”,就是以快制胜,防止贻误战机。针对贪污贿赂案件犯罪嫌疑人一般都掌有一定的实权,社会关系复杂,反侦查能力强的特点,我们在初查节奏上强调“兵贵神速、速战速决”。“快”不仅有利于获取证据,而且在涉案人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攻击不备,更有利于案件的突破。

案件查处工作作为纪检监察机关的中心工作,在反腐败三项工作格局中有其举足轻重的地位,成案率的高低会直接产生不同的政治和社会效果,甚至会对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做为党的纪检监察工作者,如何把案件办成、办好、办成铁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准备充分,慎初查,把好关键的第一周。调查人员在接到批件后,首先要吃透反映的内容,分清主次,掂量出每个线索的轻重和它的可查性,经过梳理线索,综合推理,找出突破口。第二,依据案情,合理分工,根据每个调查人员的特长,要分清谁主攻、谁配合,谁主管查帐、谁主管协调,一句话,要唱好黑红脸,既不能让被调查人认为你软弱可欺,又不能过于鲁莽伤他人自尊,引起被调查人强烈的对立情绪而出现僵局,要做到进退自如。第三,要熟悉与本案有关的政策法规及相关知识,不能在办案过程中说白话、办白事,以免被调查人钻了空子,贻误战机。第四,要充分利用好开始办案的第一周的每一分钟。一般来讲,不是特别复杂的案件,成案与否,第一个星期很关键,在这一周,如果事前保密工作做的很好,涉案人没有思想准备,或准备不充分,很可能会出现惊慌失措,顾此失彼现象,而被抓住证据。时间一长,被调查人各方面都有了准备,就增加了工作量,增加了成案的难度。第五,一旦准备完毕,就要快速出击,做到静若处子,动若蛟龙,稳准狠地做好控人、对帐、取证等工作,为成案迈出关键的第一步。做到以上这些就避免了匆忙上案,草草收兵,惊了腐败分子、凉了人民群众的现象发生。

二、要掌握好调查问话的艺术。不同的问话方式决定着所取证据的质量和数量。它直接影响案件的成案与否与事实的认定、案件的处理,特别是在没有物证、书证的情况下,证人证言,就成了给案件定性的唯一证据。因此在调查问话时,第一,要明确问话要达到的目的。调查发问的目的就是查明被调查人的错误事实是否存在、当时事情的真象是什么,使错误事实全面的展现出来。每一个问题怎样问,采取什么样的问话方式,是单刀直入,是曲折迂回,是劈头一击,是逼进死角,都要根据涉案人的具体情况,譬如心理素质、性格、承受能力等等而定,不要问那些与事实认定无关的事情。第二,问话前要有周密的计划。一项工作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周密的计划,一次成功的调查问话,同样也离不开事前周密的计划。在问话前,主问人要对先问哪些人,后问哪些人,先问什么,后问什么,从什么地方问起,哪些是关键问题一定要问清。要有完整、系统的计划。和写文章一样,做到层次清楚、详略得当,使调查工作井然有序,少走或不走弯路。当然,也不能拘泥于计划,形而上学,调查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调整策略,随机应变。第三,问话时针对性要强,对特定的内容和对象应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发问,发问的内容要有针对性。根据所要查明的事实就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以及后果如何等项目一一发问,让涉案人逐一作答,每一句问话都要解决一定的问题,要有的放矢,问到点子上。第四,策略要灵活。调查人与被调查人面对面谈话,这是一个智力的拼搏,心理素质、综合能力的较量,双方都竭尽全力,一个要突破重围、一个要围而歼之,一个要力图查清事实,一个要极力隐瞒或缩小事实真象。调查人员如果在智谋上低于涉案人,在方法上逃不出思维的陷阱,在策略上不灵活,就会失去主动权,被涉案人牵着鼻子顺着他的思路走下去,使办案走进死胡同。调查人员要有毅力,在调查中我们站在正义的一方,心理上已经压倒了对方,我们快要坚持不住准备放弃的时候,涉案人也已接近崩溃,那就要看谁能再坚持最后一分钟,一旦涉案人坚持不住,我们就离胜利不远了。第五,问话时,要简洁明了。不能喋喋不休而无意中暴露了自己的意图或机密,要引导涉案人多说,言多必失,察颜观色,要善于在涉案人的废话中找出对办案有利的东西,及时发问,发现重要线索及时落实。切忌就事论事,丧失了发现重大线索和案中案的机会,如果涉案人无意中说出我们并未掌握的线索,不要喜形于色,马上穷追不舍,以免让涉案人知道你并未掌握或调查这个问题而闭口不谈,要让涉案人说下去,快要说完时,我们可以说“这个问题不要多说了”,让涉案人从语言上、表情上认为我们已掌握,待说过其它的问题,我们可以再让涉案人把那个什么什么问题写一下,根据涉案人写的再确定下步的工作。具体每个案件中如何处置,要看每个人的悟性和综合素质与能力。对被调查人一些出乎意料的回答或表现(如言语粗鲁、冲撞、暴跳如雷等),问话人要冷静,不要轻易动怒,以免出现僵局。

三、要分清层次,抓主要矛盾。一个案件可能要涉及许多人和事,有很多模模糊糊的线索,有直接掌握的,有道听途说的,有臆猜的等等,办案人员要思路清晰,头脑清楚,不能东抓一把,西捞一下,这也可疑,那也可能,抓不住重点,贪多求全,最后一个也没抓住。因此要分清轻重缓急,明确哪个线索是伏笔,哪个似轻实重,哪个似重实轻,以麻痹对方,一旦突破一个,此案即可立案。每个调查组成员都要明确谁是主要责任者,什么是主要事实,对一些细枝末节问题不必花费大的精力纠缠。

四、要做好笔录。在做笔录时,首先调查人员要精力集中,思想不能开小差,有时问话人绞尽脑汁设计的一个问话,被调查人也说了,但记录人员却疏忽了没记上,这就存在一个主问人与做笔录人的配合默契问题,两个人要心有灵犀一点通,一个表情、一个眼神、一句不同一般的问话,两个人都要心领神会。第二做笔录的人员要耳精、脑灵、手快,做笔录时,要听得出哪些话是重要的,哪些是废话,哪些可以一笔带过,哪些要详记,不能该记的没记上,不该记的记上了,脑子要高速运转,迅速判断出每句话的分量,并很快记上,对于一些重要的情节更要问清、听清、记清。

五、要有强烈的保密意识。古人云“君不密丧其国,臣不密丧其身”,可见保密是多么重要。一个案件的成功与否,保密工作做的好坏是案件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环节,失了密,涉案人就可以串供,销毁证据。保密工作做好了,涉案人就可能在我们的突然袭击面前,人赃俱获,措手不及。调查人员不但在调查前做好保密,在调查进程中更要保好密,更不要说违犯纪律有意泄露案情,就是在公共场所或熟人,甚至家人面前也不能谈论案情,以防大意失密,给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六、要坚持物证、书证第一的原则。一般而言,铁证如山的“证”主要是物证与书证,有了可靠的物证、书证,涉案人就不容易翻案,而证人、证言就容易推翻,我们作为纪检监察机关又有别于司法机关,涉案人翻了供我们也不能定他伪证罪。因此,在调查开始之初,就应该首取物证、书证。一旦掌握了可以定性的物证、书证,我们就可以撕开一个口子,然后搜取更多证据,证据必须具有客观性(客观存在的事实)、可靠性(足以证明案件事实)、必然性(符合当事人心理状态),办案人员要围绕这三方面做深入细致的工作,不能粗心大意,更不能带有主观意识来取舍证人证言,否则,将产生错案,产生很坏的政治和社会影响,给我们党的事业带来损失。

第三篇:中小企业参保率低的原因分析

私营企业“参保率”低的成因及对策建议

社会保险机制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稳定和谐的保障。实行全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对于保障职工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调查资料表明:私营企业是养老保险统筹的难点,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参保问题较为严重,职工参保率普遍不足50%,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员工95%以上的参保率有很大差距。

一、私营企业职工参保率低的成因

(一)、部分私营企业经营者法制观念不强,参保意识淡薄。部分私营企业一味地追求利润最大化,把不签劳动合同作为逃避为职工参加社会保险、降低劳动成本的一种手段。如很多私营企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不与他们签订劳动合同、不为他们办理招用备案手续、不给他们参加社会保险,侵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在调查时有家私营企业的职工反映:私营企业的老板都是这样,想尽一切办法挣钱,想尽一切办法降低费用,企业不给职工交保险金主要是为了降低他们的费用支出。多数情况下,老板不给交保险金,职工也不敢提意见,否则就会被辞掉。

(二)、私营企业职工流动性大,不利于各种社会保险业务的办理。调查了解到:私营企业所用职工多以临时性为主,流动性强,更换频繁,且多数私营企业不按现行劳动法签订劳动合同;而一些技术人员为了“跳槽”方便,也不愿签订劳动合同,这就不便于社会保险金的办理。聚财加工厂一位技术人员说:在这家企业干是临时的,有机会准备到南方去,如果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如果机会来了,合同又不到期,就没法走;再者职工流动性强,社会保险在城乡之间“退保难、转移难”等问题的存在,给职工社保工作也带来很大的难度。

(三)、部分私营企业职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参保的自觉性不高。调查中发现,尽管我市社会保险制度已经实施多年,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劳动者缺乏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知识,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差,不懂维权,不敢维权,对劳动合同、社会保险这些涉及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缺乏足够的认识。一部分职工在当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只重视现有的工作,虽然知道应该参加社会保险,但害怕提出参保要求后遭雇主拒绝而失去工作。一部分员工认为自己是打工的,干的时间不长,能拿现钱是主要的,参保不重要。还有的员工认为,参加社会保险虽然是好事,但个人仍要缴纳一部分,眼前看不合算。这种现象在私营企业、建筑行业中尤其普遍。

调查中发现:私营企业的职工多以农民工为主体,农民工参保意识普遍不强,部分企业的职工就根本不知道社会保险金是什么,更不知道社会保险金该怎么办理。在党荣洗煤厂调查时发现,甚至连企业的老板都不知道为自己交社会保险金。农民工是参加社会保险率严重不足的群体。据调查,在农民工中近九成的人没有购买“养老保险”,91.8%的人没有购买“医疗保险”,93.6%的人没有购买“失业保险”,81.8%的人没有购买“工伤保险”,工伤时能够得到补偿的比例为46.4%。社会保障是农民工合法权益维护的有效屏障,但现行的社会保障政策难以适应农民工群体的特点和需要,农民工各项社会保险参保率低,很难享受基本的工伤、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权益。而且许多农民工首先关心的是工资问题,即使解决了工资问题,大多数农民工还是不愿意办理社保,他们认为掏钱为将来保险不如多挣现钱。

(四)、劳动保障行政执法设施不完善、政策宣传和执法不到位。目前,市劳动保障行政执法网络还没有完全形成,有的地方还没有延

伸到街道和居委会,出现断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还不完善,力度相对薄弱,劳动监察执法力量严重不足,制约了监察执法工作的开展。

私营企业不参加社会保险,既损害了职工合法利益,也制约了整个社会保险制度的进展,严重影响了保险基金运作的调控能力。

二、提高私营企业参保率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的良好氛围。借助新闻媒体,加大宣传教育的广度,同时,根据宣传对象的实际需要,着重开展针对性强、重点突出的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二是有针对性地对职工进行引导教育。针对企业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了解不全面的实际,采取措施,提高广大职工的法律法规知识水平和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要对那些不愿签订劳动合同、不愿参保缴费的职工进行认真的政策解释和说服教育,让他们克服短期行为,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主动向业主提出签订劳动合同和参加社会保险的要求,并积极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三是建立对违法违规企业负责人进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培训教育制度。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用人单位负责人及劳资管理人员实行定期面对面的培训教育制度,分类指导企业做好劳动合同签订和社会保障工作。

(二)、规范劳动关系,加强劳动合同管理。首先要强制用人单位按照《劳动法》的规定与每个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其次,每个单位与职工签订的的劳动合同都要在一定时间内到劳动行政部门备案;第三,建立劳动保障诚信评价制度。根据劳动保障部《关于推行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的指导意见》,结合实际,制定企业诚信评价办法,把劳动合同签订和参保缴费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评定劳动保障诚信企业。

(三)、继续下大力气抓好扩面征缴工作。把私营企业作为重点,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切实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要抓好社保基金的征缴,根据欠费大户的实际情况研究制订详细的清欠计划,对个别恶意拖欠的企业要加大行政处罚力度。

(四)、完善行政执法机制,发挥部门联动执法、区域执法的威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成分多样化、利益分配多样化、劳资关系复杂化趋势的增强,劳动保障管理工作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仅靠劳动保障部门难以解决,因此,要加强与工会、妇女、共青团、工商、新闻、公安、法院等部门密切联系与合作,开展联合执法,齐心合力,综合治理,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劳动保障行政执法为主,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协调配合,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劳动保障行政执法机制,共同做好执法维权工作。

(五)、加大执法力度,切实保证执法到位。严格按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要求,依法行政,规范执法,彻底解决行政执法中存在的畏首畏尾和龙头蛇尾的现象,对用人单位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在合理、合法、客观公正的前提下,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该处理的就要处理,该处罚的就要处罚,维护法律的尊严,保证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全面贯彻落实。

第四篇:高压加热器投入率低原因分析与改进

高压加热器投入率低原因分析与改进

摘要:高压加热器投入率低是影响电厂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方面。以某电厂300MW 机组高压加热器为例,分析了高压加热器投入率低的原因,运用等效热降法对机组的运行经济性进行计算,提出并落实了具体的改进措施,保证了高压加热器的正常运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

关键词:高压加热器;投入率;泄漏;火电厂

0前言

高压加热器是火电厂重要的辅助设备,其运行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着整台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某电厂300MW机组配有3台高压加热器,高压加热器均为上海动力设备有限公司引进美国Fw公司技术设计制造的卧式、u型管加热器,加热器的换热面分为过热蒸汽冷却段、凝结段、疏水冷却段3部分,如图1所示。3台高压加热器采用给水大旁路系统,高压加热器在系统中的连接如图2所示。但自机组投产以来,高压加热器投入率一直很低。高压加热器的停止运行,导致锅炉给水温度大幅度降低,这样,一方面使机组的热经济性下降,另一方面还给锅炉省煤器和混合式减温器的运行安全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因为锅炉省煤器出口烟温的降低,有可能造成尾部受热面的低温腐蚀⋯。为此,2004年底,学校和厂方有关人员共同组成课题攻关小组,对高压加热器投入率低的问题进行研究。

图1 高压加热器结构

l一简体;2一管板;3一过热段包壳;4一过热段外包壳;5一不锈钢防冲板;6一导流板;7一支撑板;8一拉杆;9一防冲板;

lO一疏水段包壳;1l 疏水段端板;l2一疏水段人口;l3一疏水出13;l4一水室分隔板;l5一人孔

图2 高压加热器系统简图

1一电动隔离阀;2一l号高压加热器;3—2号高压加热器; 4—3号高压加热器;5 给水三通旁路阀;6一给水泵; 7一除氧器;8一空气管道;9一给水大旁路 高压加热器投入率低原因分析

1.1 高压加热器运行中泄漏

造成高压加热器运行中泄漏主要有以下原因。1.1.1 高压加热器管板泄漏

从3台高压加热器运行条件分析,以3号高压加热器工作条件最差。在额定工况下,3号高压加热器进汽温度为436"(2,而进水温度仅为169℃,两者温差达267℃。因此在 高压加热器投停过程中若温升(温降)速度控制不当时,很容易因应力过大造成管板泄漏,特别是当遇到突然停止的工况时威胁更大。按FW公司和制造厂要求,高压加热器温度变化率不应大于1.85℃/min,而实际上高压加热器投运初期,运行人员操作时高压加热器温度变化率远远超过这个数值。1.1.2 高压加热器管束泄漏

1.1.2.1 高压加热器长期处于低水位运行事实上,该机组的3号高压加热器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低水位运行状态,其它两台高压加热器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低水位运行。高压加热器低水位运行,使高压加热器疏水冷却段管束受到严重冲蚀,使管束损坏,并造成疏水管道的强烈振动。造成高压加热器低水位运行的主要原因有二个,一个是水位计基准⋯0’水位的偏差所引起,这是安装调试初期工作中的失误所造成。对照高压加热器壳体上制造厂提供的水位标志牌,对各高压加热器水位计的基准“0”水位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校核,发现与制造厂的规定值偏差较大。其中3号高压加热器水位偏差最大,水位偏低达80mm。制造厂规定正常运行水位范围为基准“0”水位上下38mm。这样3号高压加热器水位基准⋯0’位已在制造厂规定的极限水位之下,疏水冷却段人口水封被破坏,使蒸汽进入该段,严重威胁疏水冷却段管束的安全运行。另一个原因是水位计的假水位。高压加热器的水位高I值、Ⅱ值保护的热工水位计为DDZ—II型仪表。假水位主要是由于玻璃砖、水位计垫子泄漏,水位计汽水平衡管道保温不良,汽水平衡管堵塞等原因所致。由于水位是假水位,实际上高压加热器的水位并不高,I值、Ⅱ值保护也跟着动作。另外运行人员又对此缺乏认识,发现水位计水位升高时往往盲目认为高压加热器可能发生泄漏,并设法降低水位运行,因此也导致高压加热器处于低水位运行状态。1.1.2.2 高压加热器管束腐蚀损坏

高压加热器空气系统设计不合理,致使高压加热器空气不能顺利排出,造成高压加热器管束氧腐蚀。该厂300MW机组高压加热器空气系统设计时采用了母管方式,即每台高压加热器均有一根空气引出管道接至一根母管上,空气母管再连接到除氧器,且空气母管通流面积又小,如图2所示。这样严重影响了运行高压加热器中空气的及时排出。1.2 高压加热器检修堵焊工艺不良

制造厂对高压加热器水室管板泄漏后的修补有着相当详尽的要求,如堵头的加工,焊补区管口的清理及干燥处理,焊条的选择,焊前预热及焊补时温升的控制等。但厂里由于 缺乏检修堵焊经验,没有严格按照制造厂的要求进行操作,盲目堆焊,致使在焊补区产生较大的残余应力。加上运行中高压加热器投停过程中温度变化率控制不当,使管板受到较大的热冲击,结果导致原补焊处频繁性的泄漏,并加剧了管板的冲蚀破坏。1.3 高压加热器疏水管道强烈振动

这是由于高压加热器低水位运行所造成的。因高压加热器循水位运行,使疏水管内出现汽水两相流,造成疏水管道强烈振动,使管道支吊架被拉断,阀门法兰、管道焊口被振 漏,特别是对3号高压加热器,其疏水是至除氧器的,疏水调整门至除氧器的管道很长,且除氧器的位置又高,所以出现疏水管道振动更剧烈,常常使3号高压加热器被迫停运,导致整个高压加热器系统解列,给水走大旁路进入锅炉。2 高压加热器投入率低热经济性计算

热经济性计算采用等效热降法。计算简图如图2所示。该机组高压加热器额定工况下有关数据见表1。

除此之外,还已知该机组额定工况下运行时,新蒸汽等效热降H=1 184.310/kg,给水泵给水焓升r =24.9kJ/kg,一段抽汽排挤1kg抽汽引起再热器吸热量变化AQ 一.=462.1kJ/kg,二段抽汽排挤lkg抽汽引起再热器吸热量变化AQ 一= 507.4kJ/kg,机组的热耗率q=8078.27kJ/(kW-h)。机组的标准煤耗率b =305.95g/(kW ·h),机组的实际循环效率 =45.33%。

因为给水采用大旁路系统,所以,任意1台高压加热器发生故障,给水均走大旁路直接进入锅炉,3台高压加热器都要停止运行。高压加热器停运时,循环吸热量增加:

ττ△Q=τ1+τ2+τ3-τb +1△Qzr-1十2△Qzr-2

q2q1= 530.41kJ/kg 新蒸汽等效热降增加:

△ H=τ1ηl+τ2η2 +(τ3一τb)η3=202.55kJ/kg

装置效率相对降低:

根据运行统计资料,2005年,该机组在86%额定工况一调门全开工况运行3 285h,在6l% 一85% 额定工况运行l 763h,在40% ~60% 额定工况运行1 327h,全年共运行6 375h,年平均电负荷248 035kW。

设n为折算成额定工况(300MW)下机组的年运行小时数,则 300000n = 248035 x 6 375 求得:n=5 270.74h 2005年,该机组高压加热器投入率K=60.7%。所以,2005年因高压加热器投入不足全年多耗标准煤

式中Nd为机组的额定电负荷,Nd=300000kW。提高高压加热器投入率的措施

3.1 对设备和系统进行相应的改进

(1)在各高压加热器进汽阀热工控制回路中增加停止按钮,使运行人员便于控制进汽阀开度,从而达到控制高压加热器温度变化率的目的。

(2)将热工原DDZ一Ⅱ型水位计全部换成电接点水位计,并定期进行热工试验。当发现玻璃砖、水位垫子有轻微泄漏时,及时联系检修人员?肖除。高压加热器投运前,对水位计进行排污冲洗,对水位计汽水平衡管道进行全面保温。

(3)将高压加热器排空气管道由原来的母管制改为单独的空气管道,即每台高压加热器均有一根独立的直通除氧器的排空气管道,以便加热器内的空气能及时排出。

(4)将3号高压加热器疏水调整门由原来的0层处移至靠近除氧器的36层管段,提高了疏水调整门前的疏水压头,有效地减轻了疏水管道的振动。

(5)将3号高压加热器疏水调整门旁路由原手动门改为电动门。以便运行中远方操作,并作为高压加热器投运过程中3号高压加热器水位调整的辅助手段。3.2 提高高压加热器的检修质量

(1)加热器堵漏用的堵塞严格按制造厂提供的资料要求进行加工。堵塞的头部必须钻孔,以避免相邻管板管孔受到附加应力的影响,并可减少焊接应力。

(2)严格焊接工艺。焊前有措施,焊接过程中有人专门把关,保证焊接质量。

(3)对已有的焊疤进行打磨切除。在受损的管孔带上重新覆以10mm厚的钢板进行焊补封堵,尽量减少管板上的焊接应力。3.3 加强运行管理。提高运行水平

(1)根据制造厂高压加热器运行说明书,重新修订了高压加热器投停操作卡。要求运行人员严格按规定控制高压加热器温度变化率。制造厂要求高压加热器温度变化率不 超过1.85℃/min,规定运行人员必须控制高压加热器出水温度变化率不超过2℃/min,并根据给水温度变化进行考核。

(2)运行中增减负荷应平稳,要求运行人员加强对高压加热器运行参数的监视,尽量避免高压加热器在异常工况下运行。同时要求运行人员加强对高压加热器水位的监视与 运行分析,保证高压加热器运行时水位正常。事实上,只要加强对高压加热器的疏水温度、疏水端差的监视和分析,就能判断出高压加热器水位的真实情况。实践证明,对具有疏水冷却段的高压加热器。

疏水端差应保持在5.5℃一10℃。当疏水温度升高时,即表明水位下降了;当疏水端差超过10℃一20℃时,说明疏水中已夹带蒸汽,此时疏水冷却段管束已开始受到汽水冲蚀。

(3)将高压加热器的投入率、温度变化率、检修时间、检修工艺、肖除缺陷主动性、水位控制、缺陷所属部门及缺陷产生原因等纳入考核范围,并制定明确的考核指标。同时,加大对高压加热器的考核力度,设立高压加热器专项奖金。高压加热器投入率在92%以上者实行重奖,高压加热器投入率低于80%以下者实行相应的经济处罚。要求考核中真正做到奖罚分明。

(4)坚持召开高压加热器月分析会。高压加热器技术攻关小组每月召开一次高压加热器运行分析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统计上个月份高压加热器的投入率,分析并指出高压 加热器强迫停运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结论

通过对设备及系统的改进,提高高压加热器检修质量,加强运行管理,提高运行水平等措施,使该机组的高压加热器恢复到了良好的运行状态。2005年高压加热器运行统计 资料表明,到7月份止,高压加热器平均投入率已达到93.5%,并且有2个月份的高压加热器投入率达到100%。与2005年相比,2006年高压加热器投入率净增32.8%,这 样一年可节约标准煤

式中,△K为高压加热器投入率的增加值,△K=32.8%。

总之,本课题的研究,从根本上解决了高压加热器投入率低的问题,保证了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第五篇:证人出庭率低的原因及对策

证人出庭率低的原因及对策

证人出庭作证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科学证据体系和制度前沿性问题之一。在司法实践中很少有知情人愿意出庭作证,即使有证人证言,证人也基本不到庭。证人出庭作证率低的现象普遍存在,其主要有如下原因:

1、传统观念影响证人出庭作证。儒家要求“克已复礼”,崇尚“无讼,其为封建社会正统法律思想的核心,长期影响着封建社会的立法、司法活动。至今,还深刻影响着民众的思想、言行。因此证人缺乏出庭作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现代法治理念的缺乏导致证人不愿出庭作证。有些民众的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缺乏崇尚法治、法律至上的思想,且有些民众存在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观念,既使亲眼目睹整个案情,也往往瞻前顾后,不愿当庭作证。

3、证人保障机制欠缺导致证人不愿出庭作证。目前,我国缺乏完善的证人权利保障机制,现行规定又侧重于事后救济,预防功能差,不能为证人提供有效的同步保护,因此证人不愿出庭作证。

4、经济补偿的欠缺影响证人出庭作证。证人出庭作证,不仅有精神压力,还需花费一定的时间和金钱,这就需要给予证人一定的经济补偿。我国缺乏证人经济补偿制度,导致证人出于对经济损失的顾忌而未出庭作证。

针对证人到庭率低的现象,为有利于促进审判工作,笔者结合司法实践,建议如下:

1、在庭前对证人进行法律释明,使证人充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消除对出庭作证的错误和模糊认识,打消思想顾虑,如实出庭作证。

2、由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的一方当事人预先支付证人的误工费、交通费等,待判决作出或调解达成时一并作出处理,有效保障证人的合法权益,提高证人出庭作证的积极性。

3、在一些敏感性强、矛盾容易激化、证人可能遭到打击报复的案件中,证人可以不出庭,由审判人员到证人处核实其身份,收集证人证言并制作调查笔录。庭审时,由当事人对证人证言进行质证,防止因当庭对质导致矛盾进一步激化,危及证人人身安全。

4、健全证人保护机制。建立专门的证人保护机构。将我国的公安机关作为保护证人的专门机构,以便能更有力地保护证人。实行庭前、庭中和庭后相结合的保护方式。庭前保护是在开庭审理前对证人采取的预防性保护措施。庭中保护是对证人出庭作证期间采取的预防性措施。

证人出庭率偏低的原因与对策措施

我国三大诉讼法均明确规定,证人应当出庭作证。但在审判实践中,证人出庭率明显偏低。证人不出庭,就无法使当事人对其书面证言进行质证,从而难辩证据的真伪。为此,徐州市泉山区法院对证人出庭率偏低问题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

一、证人出庭作证率偏低的原因分析

证人出庭作证率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公民的法律意识、社会风气、道德评价标准、周围环境的影响等社会方面原因,也有法律制度方面的缺陷。

(一)缺少证人出庭作证制约措施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70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作证”和最高人民法庭《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55条规定“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接受当事人质询”,但均未提及证人享有的权利,也没有规定证人不履行作证义务的法律后果,缺乏相应的制裁条款。这些义务与制裁的失衡造成了审判实践中的窘境,法庭在审理这些案件时,对一些必须到庭的证人只能进行说服教育,但最终是否出庭则由证人定夺,对拒不出庭作证的也无能为力,不能采取任何强制措施。一些证人在庭前明确表示出庭作证,但在庭审时却突然临时变卦,给查明案件事实带来不便。

事实上,在一些案件中,证据不足是当事人收集证据不主动、不及时,证据保存不力等,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并不是当事人的过错,而是因为证人不愿意出庭作证,不愿与当事人、司法机关配合,结果使当事人正当的诉讼请求得不到法律的支持,合法的权益得不到保护,使本来并不复杂的案件得不到公正审理。因此,法律对负有出庭作证义务的证人缺乏制约,是造成证人出庭作证难的首要原因。

(二)缺乏证人出庭作证保障机制

目前,我国证人出庭作证率偏低,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是证人的权利保障机制不够健全所造成的。证人的权利保障机制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经济补偿权,二是证人及其亲属的人身安全保障权。最高人民法庭在《民事诉讼证据规则》中对证人的经济补偿作出了规定,但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措施。目前,《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六条规定,当事人应当向人民法庭交纳的诉讼费用包括“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理算人员在人民法庭指定日期出庭发生的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费和误工补贴”,第十一条规定“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理算人员在人民法庭指定日期出庭发生的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费和误工补贴,由人民法庭按照国家规定标准代为收取”,但以上两条规定过于原则,在审判实践中很难落实。

与此同时,证人及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方面缺乏相关保障机制。我国目前对证人的保护不完善,且基本上都是事后保护,缺乏预防性保护措施。证人不愿出庭往往是害怕遭受报复、打击,或受到当事人及亲友的威胁产生畏惧心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有许多证人因作证而受到威胁或恫吓,受到人身伤害或财产侵害,有的证人因作证而使其亲属受到牵连。如果侵害者不能得到及时的惩处,就会造成相当恶劣的社会影响,从而导致证人出庭作证时瞻前顾后,步履艰难。

(三)采纳证人书面证言过于宽泛

目前,我国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一方面规定以“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接受当事人询问”,另一方面对证人不出庭采取宽容态度,规定了证人可以不出庭作证的例外情形,允许证人提交书面证言,最高人民法庭制订的《民事诉讼证据规则》规定了证人可以不出庭作证的几种情形,但这些规定过于宽松,缺乏限制性,实践中往往可以利用这些情形随便编造理由搪塞不出庭作证,而法庭对此又不做细致审查,造成在审判实践中大量证人不出庭,而只提交书面证言。

书面证言的滥用,就势必导致证人出庭作证率的下降。在审判实践中,还存在地有一种情况不容易忽视,那就是以申请法庭调查取证的方式代替证人出庭作证,一些证人心存疑虑等种种原因不愿出庭,因法庭缺乏强制力,而这些证人又掌握着案件的事实真相,不向其询问又无法查明案件事实,在这种情况下,法官想把案件办成铁案又受证据规则的束缚,这时往往就会采取一种妥协的办法,即由当事人写出申请,申请法庭对证人进行调查,而后将调查笔录在庭审中质证,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书面证人证言,亦同样剥夺了当事人对证人进行质证的权利,同样也为证人不出庭作证开启了方便之门。

二、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对策措施

证人出庭作证率偏低,已是目前围绕法庭审判工作的一个主要难题,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及时加以解决。

(一)出台证人拒绝出庭的制裁性条款

证人出庭接受质询是一项义务,是义务就应当是强制性法律规范,拒不出庭作证就应有相应的法律制裁,现行立法对义务与制裁的失衡亟需修改,明确规定证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出庭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确立起证人必须向法庭作证的义务观念和作证以法庭为中心的观念,用国家强制力强制证人出庭作证。

强制性措施应视具体情况而定,证人负有作证义务而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的,实质上是属于妨碍诉讼活动的行为,对于经法庭通知拒不到庭情节轻微,可采取拘传措施,强制将其拘传到庭,对于拒不出庭情节严重的,可予以拘留或罚款,并责令他们承担相关的诉讼费用,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完善证人经济补偿和人身保障机制

出庭作证虽然是证人的法定义务,但却没有任何理由要求证人承担出庭作证所造成的误工损失以及交通、食宿费。经济补偿制度应包括工资或因误工而减少的收入,生活费、住宿费、交通费。上述合理费用及支付方式均要有明确规定和实施细则,以利于审判实践操作,在刑事诉讼中,应由国家设立证人出庭作证的专项补偿基金,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统一管理,专款专用。证人证言被法庭全部采用的,相关费用由败诉方承担,部分被采用的,由当事人分担,未被采信的,则由申请人承担。

在赋予证人经济补偿权的同时,应完善证人及其近亲属的人身保障制度。为证人自愿出庭作证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消除证人担心遭受打击报复的心理障碍。对证人的保护应扩展到事前保护,防患于未然,明确规定法庭在审理前负有责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防范各种对证人不利情况的发生。

与此同时,应强化对证人的保护措施:一是证人的身份保密制度,主要是指较大争议和矛盾冲突较大的案件;二是证人的安全保护制度;三是证人出庭作证的妨碍排除制度,要免除证人出庭作证的后顾之忧,这是保证证人能够心无旁骘提供证言的关键。对于发生任何打击报复证人的行为必须及时予以制止并给予严厉打击,对于证人申请保护时,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且对证人的保护不应仅限于其本人,还应扩展到其近亲属,从立法上完善起安全保障制度。

(三)严格限制证人书面证言的采用

证人出庭作证是树立现代司法理念的基本原则,强调证人出庭作证严格限制其排除条件,否则就会造成书面证言的滥用,影响庭审功能的发挥。基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和制约,要求一切证人出庭作证不切实际,但应设定一个严格的限度标准,除不得已采用书面证言外,应一律排除书面证人证言的使用,即除存在有无法对提供原始证言进行了反询问的客观情况外,同样也无法找到具有同等证明价值的其他证据资料代替,不得不使用书面证言,如临终遗言、已故者在执行职务时所作的陈述、证人出国或下落不明等,其余书面证言应视为非法证据,不得进行质证。另外,证人如确有客观情况无法出庭作证,可由当事人申请法庭予以证据保全,但应对此提供相关证据,并允许对方当事人质疑,否则该书面证言则不予采用。

证人出庭作证率偏低除上诉多方面原因外,还应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健全证人出庭作证的舆论环境,形成一种全社会保证证人作证、支持证人作证的良好氛围,从而从根本上彻底转变证人出庭作证率偏低的现状,最终达到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的目的。

证人出庭率低的原因分析

我国司法实践中证人出庭率低的现象普遍存在,不论是民事诉讼还是刑事诉讼都是一样,相较而言刑事诉讼中证人的出庭率可能就低上加低了。以下从立法、司法、社会三个方面分析其原因。

(一)立法上的原因

首先,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从根本上确立证人应当出庭作证制度,而且各种规定存在矛盾,致使证人对是否出庭作证问题具有“法定的选择性”。

其次,法律没有确立“传闻证据排除规则”,对书面证言的使用未作任何限制,致使根据传闻证据定案的做法大行其道。刑诉法第157条规定:“公诉人、辩护人??对未到庭的证人的证言笔录??,应当当庭宣读。”也就是说,不到庭证人的证言笔录经过当庭宣读,可以成为定案依据。这种不加限制地使用书面证言的情况,违背了现代诉讼制度最基本要求。现代各国审判制度的通例是,在法庭审判中必须最大限度地实行直接言词原则,排除不能经过

法庭质证的“传闻证据”,包括庭前获取的书面证言。排除传闻证据,是英美证据法中最重要的规则。

第三,证人的权利、义务、责任在法律规定上不平衡,证人权利保护制度、不出庭作证的责任追究制度均没有真正确立,致使证人出庭制度的推行困难重重。权利义务相一致是我国宪法的原则,公民不能只享有权利而不尽义务,也不应只尽义务而不享有权利,违反义务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刑事诉讼中证人履行法律规定的作证义务,承担因作伪证或隐匿罪证所应负的责任,他们当然应享有一定权利。但1996刑诉法和98《解释》中,证人的权利、义务、责任均严重失衡。

第四,证人证言效力具有不确定性。1996 刑诉法规定,证人证言的固定,在不同的诉讼阶段可采取“书面证言、询问笔录、法庭笔录”三种形式,但是对哪一个阶段的证言效力优先却没有明确规定。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当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出现反复时,司法人员由于不清楚哪一种证言的效力应优先,在审查判断证据时往往无所适从,从而增加了审理的难度。

第五,证人出庭作证的程序性规则不完善。(1)由谁传唤证人,如何传唤,法律无明确规定。《刑事诉讼法》第151条第4款规定,人民法院在决定开庭后,应在开庭3日前将出庭通知书送达有关证人。可是,如果证人无法定理由拒不出庭,那么,应由哪个部门、以何种方式将其传唤到庭,法律却无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法院认为自己已将传票发出去了,证人到不到庭是检察院的事;而检察院则认为,传票是法院发出的,证人是否能按时到庭作证当然是法院的事,法院有义务以合适的方式将证人传唤到庭。因此,在证人出庭作证问题上,法院和检察院之间存在互相推诿的现象。(2)对特殊证人的出庭缺乏可操作的法律依据。特殊证人主要是指未成年人、有生理缺陷者及其他特殊情形之证人。这些证人由于其某一方面的特殊性,在被要求必须出庭作证的情况下,法律理应给予不同于一般证人的特殊关照。但在目前我国的诉讼制度中,有关这方面的规定可以说少之又少,很不利于调动证人出庭作证的积极性,只好用书面证言来代替。

(二)司法上的原因

第一,控诉方原因。抗辩式审判方式的引入,对公诉人出庭支持公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其他证据相比,言词证据具有可变性、易失真等特点,对言词证据的认定难度相对较大,需要有较高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有些公诉人担心证人出庭作证会改变以前的证言,打乱支持公诉的计划,且难以及时应变,易处于被动境地,甚至会由此改变案件的性质。而当庭宣读证言笔录则较为稳妥,可以避免出现翻证的复杂局面。因此对证人出庭作证持消极态度,不提出申请甚至不希望关键证人出庭,更不会采取积极措施保证证人到庭。

第二,辩护方原因。一方面辩护人与公诉人一样,对证人出庭作证存有顾虑,另一方面辩护人由于业务水平等多种原因对应当出庭作证的证人所做的工作不到位或力不从心,有时由于疏忽大意甚至未向法院提供出庭作证的证人名单。同时也有部分辩护人职业道德低下,受经济利益驱动而唆使证人不出庭作证,也是导致证人不出庭的原因之一。

第三,审判方原因。虽然法律规定出庭通知书至迟在开庭三日前送达证人,但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法官对证人出庭作证的认识不够充分,经常是在控方或辩方提出申请证人到庭作证时,论刑事证人出庭作证被动地传唤证人到庭,加之由于证人公出、搬迁或系流动人员,致使短时间内难以查找。即使人民法院已向证人送达了出庭通知书,但据此人民法院往往认为自身已履行了法律规定的职责,至于证人是否出庭,则应该是人民检察院或律师的事情,因为证人所担当的是控方或辩方的证人,由此造成了在保证证人出庭问题上两个机关相互推诿的现象。对虽已通知,但无正当理由明确表示不出庭的证人,人民法院则显得束手无策。此外,由于结案指标的压力过大,证人出庭会提高诉讼成本,且程序复杂、工作难做,一些证人甚至还要求提供人身保护等等,因此法官往往容易采取直接采用书面证言的简化做法,而对敦促证人出庭作证的积极性不高。

(三)社会上的原因

首先,中国人情社会千年积淀下来的巨大世俗力量阻碍证人出庭作证的积极性。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曾论述过,生活在中国社会里的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的关系网就像是往平静的水面上扔了一颗石子后激起的一圈圈涟漪,最中心的位置是自己,离自己最近的一圈是父母兄弟,再往后是亲戚朋友,„„人们更多的是依靠人际关系而非法律制度的保障生活着。若为出庭作证而破坏了这种美妙的和谐,后果往往是证人与原有的生活关系决裂。传统文化中的封建意识、中庸之道、隐忍退让等因素造成的“厌诉”心理,像一只无形的手,在阻碍证人出庭作证的行为。

其次,法律意识淡薄是证人不愿出庭作证的另一原因。我国民主和法治的启蒙阶段过短,公民没有亲历百年法治环境的生活积累,没有先天形成对法律的虔信,造成整个社会法律意识淡薄,公民法治观念普遍不强,对我国的法治建设产生重大冲击,欲消弭这一负面影响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几代人几十年的努力。

再次,特殊职业的证人不出庭作证给了普通大众强烈的心理暗示效应。实践中,在遇到重大案件时,部分领导干部更有义务、有责任出庭作证,给普通大众做示范、表率作用。但在渎职等腐败案件中,却鲜有领导出庭作证。这些行为对普通大众具有强烈的心理暗示效应。连受保护相对较好、素有人民公仆之称的党员干部都会有所顾忌而没有出庭作证,更何况普通大众呢?因此在法律不能提供给社会大众一致有效的法律保障时,个人最好的对策是明哲保身,少染是非。同时,侦查人员作为执行职务过程中知悉案件事实的特殊证人,其不出庭作证也给一般证人以仿效。

最后,也是最为直接的是害怕打击报复、不愿承担责任促成证人拒绝出庭作证。证人出庭作证与书面形式的作证不同,他要直面被告人证实或揭露被告人的犯罪事实,在表达方式上更显直接,感觉更像是自己在庭上作证“加害”于被告人,加重了被告人的刑罚,因此担心事后会遭到被告人及其亲属的打击报复。特别是一些带有暴力、团伙性质的犯罪,有的人甚至到公安机关报案的勇气都没有,更何况面对面出庭作证。此外,一些证人有轻微违法行为,介乎一般证人和犯罪嫌疑人之间,随着案情的深入,他的身份可能发生变化,因此这类证人通常拒绝出庭作证,害怕自己的污点被公之于众。还有,个别证人在侦查阶段作证时说了谎话或者假话,害怕对质公堂被揭穿后要承担法律责任而逃避出庭作证。

纵观上述总结的司法实践中证人出庭率低的三大方面原因,笔者认为其中有货真价实的,也有滥竽充数的。应该被归为滥竽充数者首当其冲的是上述第三个方面的原因即社会上的四点原因,它们根本不能称其为原因,在司法改革的历史长河中,诸如控辩审三方关系、证据制度的引进等问题在改革之初无不遇到了思想文化传统等所谓社会上的原因,但最终这些社会上的原因并没有成为改革的多大阻力。笔者认为,能够影响一项制度存废的根本原因在于该项制度所涉及的利益各方的力量对比,而该项制度最终是存是废也只不过是利益各方相互妥协的产物。同样,关于证人是否应该出庭的制度设置问题也应该是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相互妥协的产物。在证人是否应该出庭的制度设置这一问题中所涉及的利益方包括:证人、控方(检察院)、辩方、审方(法院),如何处理好这四方的权利义务分配才是设计好证人出庭制度的关键所在。上述的第二方面原因即司法上的原因也不能称为证人出庭率低的原因,其充其量只能算是证人出庭制度设计缺陷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因此,存在证人出庭率低现象应归咎于立法上的原因,要想真正的解决司法实践中证人出庭率低的问题也只能从立法上制定的建立着手。当然,应当特别注意的是在证人出庭制度的设置问题上立法者不仅要考虑实体方面的权利义务的设置,也不能忽视其程序方面的权利义务分配。

下载【洞见】信访举报成案率低的原因分析 748word格式文档
下载【洞见】信访举报成案率低的原因分析 748.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开元化工2013年度信访举报工作分析

    开元化工2013年度信访举报工作分析一、2013年开元化工信访举报工作基本情况 截止2013年12月15日,我公司纪委未收到任何职工群众来信(电子邮件)、来访和电话举报,未收到焦煤集团......

    信访举报信息综合分析工作经验材料

    信访举报信息综合分析工作经验材料信访举报信息是研判政治生态的“风向标”,是纪检监察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综合派驻工作改革以来,中央纪委驻科学技术部纪检组认真贯彻落......

    当前农村信访举报突出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思考

    当前农村信访举报突出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思考 当前农村信访举报突出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思考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围绕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既抓教育和制度建设,......

    群众信访原因分析经验材料

    信访制度是除法律之外另一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保障机制,在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中,信访作为法律的不可或缺的补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法律的盲区,在关注......

    低压线损率出现负值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低压线损率出现负值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众所周知:线损率=(供电量-售电量)÷供电量×100%,而供电量永远大于售电量,因此线损率应是正值。但发现有的乡镇供电所个别经网改后的配变台......

    剖宫产率高的原因分析及措施

    剖宫产率高的原因分析及措施 剖宫产原本是作为解决难产及母婴并发症挽救母儿生命的一种手段,随着围产医学的进展及麻醉、剖宫产技术的提高,以及抗生素的发展,其安全性已获得社......

    关于巡察精准发现问题、提高成案率的思考

    关于巡察精准发现问题、提高成案率的思考精准发现问题是巡察工作的生命线,提高线索成案率是巡察工作质量的重要体现。为高质量推动县委政治巡察工作有效开展,根据巡察工作实践......

    快递照成扣件原因分析

    快递造成扣件原因分析摘自:药品----快件禁运物品通知发件人此类物品不能中转。内有液体---快件禁运物品通知发件人此类物品不能中转。产生费用----偏远超出派件服务商派送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