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建立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快速反应机制的实施意见
浏阳市国土资源局
关于建立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
快速反应机制的实施意见
工业园分局、机关各科室、各二级机构、各国土资源所:
为进一步加大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力度,有效遏制各类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湖南省土地监察条例》、《湖南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和《关于土地违法案件管辖和报告有关规定的通知》(湘国土资办发[2009]102号)以及《长沙市国土资源动态巡查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决定建立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快速反应管理机制,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法保护和有效利用国土资源,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力度,建立健全“防范在前、发现及时、制止有效、处理到位”的执法监察工作机制,自觉接受司法监督,使执法程序更加规范,执法责任更加落实,努力实现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制度创新。
二、工作目标以实现反应快速、查处到位、制止有效为目标,严格落实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制度,进一步完善预防机制,及时发现和制止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发生,降低执法成本,减轻执行难度,减少违法责任人的损失,始终保持打击违法用地和非法采矿的高压态势,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组织机构
设立全市统一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举报电话12336,负责举报电话和来访人员的接待、登记和拟处置协调、联络。成立查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快速反应管理机制领导小组,由书记任顾问,局长任组长,主管执法的副局长任常务副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任副组长,执法监察大队、办公室、法规监察科、矿产资源管理科、资源资产征稽所、地质环境科、用地地产科、地籍测绘科、交易中心等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各基层国土资源所成立执法监察中队,由所长兼任中队长,负责辖区内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巡查、制止和查处工作。
四、工作职责
1、中队要加强辖区内巡回检查工作力度,巡查责任人对一级巡查区每星期巡查一次以上,二级巡查区每10天巡查一次以上,三级巡查区每半个月巡查一次以上,及时发现、制止和查处各类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在发现违法行为5个工作日内完成以下工作:一是指定案件承办人迅速向当事人送达《责令停止国土资源违法行为通知书》并责令当事人停止 施工;二是向当事人调查了解违法案件情况,制作询问笔录、谈话笔录、勘测笔录及现场勘测平面图(附实拍照片);三是搜集与案件有关的书证、物证、图片、资料;四是填写《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立案审批表》,制作《国土资源违法案件调查报告》;五是将违法案件材料收集整理成册后及时报送执法监察大队;六是对发现的非法采矿行为除及时制止和查处外,并按照《湖南省违反矿产资源管理规定责任追究办法》的规定以书面形式向当地政府报告,建议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打击和取缔。
2、为了确保案件质量,承办人在办理案件时必须做到违法事实查证清楚,证据材料收集齐全,定性准确,适用法律、法规正确。承办人调查取证时,不得少于两人,并向被调查人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勘验物证或者现场时,可以对物证或者现场进行拍照、摄像和测量。对勘验情况和结果应当制作笔录、绘制图件,由勘验人、见证人和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拒绝参加的,不影响勘验的进行。询问笔录由被调查人阅读或者由承办人向其宣读,并由被调查人签名和加按手印。制作询问笔录应当使用蓝黑墨水或者碳素黑水笔,一般不得涂改;如被调查人确需修改的,在修改处由被调查人加按手印。杜绝因案件证据不足、定性不准、程序违法、引用法律、法规错误而导致行政诉讼败诉。
3、为了切实做到防范在前、发现及时、制止有效、处理到位,以减轻执行难度、降低执法成本、减少违法当事人 损失,中队必须加强动态巡回检查,尽量将违法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将违法建筑墙体高度控制在1米以下,以便强制拆除。下达《国土资源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决定书》后的15天诉期内,中队必须指派专人到达违法现场,做好违法当事人的思想工作,有效制止违法当事人继续施工。
4、各中队上报的违法案件,先由执法监察大队进行初审,发现证据收集不全、现场勘测不准等明显错误的,必须在1个工作日内告知中队及时调查补证,中队必须在3个工作日内补齐相关证据(需要通过仪器测量或其他部门鉴定的时间顺延),并通知中队在1个工作日内现场送达《国土资源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告知书》,违法当事人要求进行陈述和申辩的,当事人应当提交书面申请,口头申请的办案人员要做好笔录,经审查符合听证条件的,交法规监察科依法组织听证;程序到位后,由中队草拟《国土资源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决定书》附案卷材料一起送执法监察大队审查、法规监察科审核。经审查如属有重大影响的违法案件或土地违法面积在20亩以上的案件,由执法监察大队按湘国土资办发[2009]102号文件规定及时向长沙市国土资源局报告,由市局或省厅直接查办或督办.其他确有违法行为的案件在1个工作日内转交法规监察科审核。中队在查处过程中遇到阻力无法查处的,经主管领导批准同意后,可以申请执法监察大队直接查办或督办。
5、执法监察大队对一级巡查区每月要检查一次以上,二、三级巡查区每二个月要抽查一次。同时,负责对上级交办、督办和部门、科室转办案件的查处,要求在接到案件3个工作日内安排承办人员到现场进行调查取证,填写《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立案审批表》;5个工作日内案件调查取证基本到位,并送达《国土资源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告知书》,制作《国土资源违法案件调查报告》,草拟《国土资源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决定书》,交分管的副大队长审查后,报法规监察科审核。
6、法规监察科负责审查案件材料,依法按程序组织听证和会审,对不符合要求的案卷及时通知案件承办人补齐或纠正。在确认案件材料准确无误,并报局领导审批后1个工作日内,通知案件承办人制定正式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决定书》,并在2个工作日内送达违法当事人。根据《土地管理法》第83条规定,对限期拆除违法建筑的,在送达《国土资源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违法当事人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由案件承办人在1个工作日内将案件资料移送到法规监察科,法规监察科要在领导批示后的2个工作日内将强制执行申请送交人民法院或向市人民政府申请强拆。对已构成刑事犯罪的,在集体会审形成统一意见后,由法规监察科在2 个工作日内将案件移送到司法机关。
五、责任追究
1、中队负责对辖区内的国土资源动态巡查工作,确保辖区内违法占用耕地面积不超过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的15%;不出现对违法行为不制止、不查处的现象;如发现违法行为已造成违法事实,而未发现、未制止、未查处的,每出现一起单位年终考核扣0.5分,巡查第一责任人扣奖金300元/起,第二责任人扣发奖金200元/起,出现3起以上的(含本数)取消单位年终评先资格;出现6起以上的(含本数)或辖区内违法占用耕地面积超过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15%的,中队长和辖区巡查责任人年终考核时将定为基本称职。
2、中队对辖区内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发现率要求达到90%以上、制止率和查处率要求达到100%,结案率要求达到90%以上,处罚标准以省厅和长沙市局规定的标准为准。每下降1个百分点扣0.5分,下降5个百分点的,取消单位年终评先资格;下降10个百分点的,中队长和辖区巡查责任人年终考核时将定为基本称职。
3、执法监察大队对督办、交办和转办案件的制止率和查处率要求都要达到100%,结案率要达到90%以上,每下降1个百分点扣0.5分,下降5个百分点的,取消单位年终评先资格;下降10个百分点的,辖区责任人、分管副大队长和大队长年终考核时将定为基本称职。
2、法规监察科和执法监察大队未按照规定时间进行审查、审核、报送、移送的,每拖延1个工作日扣1分,拖延 3个工作日以上的(含本数)将给予承办人员200元/次和负责人的100元/次的经济处罚;发生2次以上的(含本数)或严重延误造成违法事实形成的,取消单位年终评先资格;发生3次以上拖延的(含本数),承办人员和负责人年终考核时将定为基本称职。
3、罚没款收缴后按辖区进行核算,执法监察大队在中队辖区办理案件的罚没款按7/3分成分别计入大队和中队的目标任务,各中队在辖区办理案件的罚没款按7/3分成分别计入中队和大队的目标任务;所有罚没款原则上要求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后按照罚缴分离的原则依法收缴,对不按规定收缴导致行政诉讼或投诉的,出现一次,取消单位年终评先资格;出现3次以上的(含本数),收款人和单位负责人年终考核时将定为基本称职。
4、执法监察大队转到各中队的群众电话举报或信件举报的违法案件,查处时间以到现场做谈话笔录开始计算,严重延而误造成违法事实形成的或造成举报人进京赴省上访的,有关人员在年终考核时定为基本称职或不称职。
5、对有案不查,压案不报,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浏阳市国土资源局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给予相应处分。
以上实施意见自2009年9月1日起开始实行。
二OO九年八月十五日
第二篇:关于建立焦作市查处国土资源违法犯罪案件协调机制的意见
关于建立焦作市查处国土资源违法犯罪案件协调机制的意见
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
市公安局市监察局市国土资源局
关于建立焦作市查处国土资源违法犯罪案件协调机制的意见
焦国土资〔2009〕77号
各县(市)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分局)、监察局、国土资源局(分局):
为全面贯彻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土地管理、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一系列文件精神,有效遏制国土资源违法犯罪行为,根据《国土资源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移送涉嫌国土资源犯罪案件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08〕2O3号)、《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国土资源部关于在查处国土资源违法犯罪工作中加强协作配合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08〕204号)和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省监察厅和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建立查处国土资源违法犯罪案件协调机制的意见》(豫国土资发〔2008〕100号)规定,经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市监察局和市国土资源局共同研究,决定在全市建立查处国土资源违法犯罪案件的协调机制。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市监察局和市国土资源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的职责和任务主要是总结查处国土资源违法犯罪案件的情况和协调解决国土资源执法中存在的问题。联席会议就以下事项进行研究和协调:
1.各部门通报各自依职权办理的涉及国土资源违法犯罪案件总体情况,分析发案特点和趋势,并可以就查处国土资源违法犯罪案件提出下一步的工作建议;
2.研究解决在相互协作和案件移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探讨查处国土资源违法犯罪案件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解决疑难问题;
4.查处国土资源违法犯罪案件中的其他问题。
市国土资源局为联席会议的牵头部门和召集人,承担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半年召集一次,特殊情况下,经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提议,可临时召集联席会议。联席会议由召集人负责联系和组织。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提议召开的,应提前3日通知召集人,召集人必须按成员单位要求联系和组织。召集人应在召开联席会议10日前书面通知各成员单位参加会议时间、地点和议程。
5.联席会议参加人员: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分管领导、具体承办部门负责人(庭长、处长、队长、科长)、联络员。
二、建立联络员制度
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监察机关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分别确定一名工作人员为联络员。负责协调机制的日常事务,加强工作联系。联络员履行如下职责:
1.根据工作需要和单位领导安排,加强与其他单位联络员的沟通和联系;
2.负责联系本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查处国土资源违法犯罪案件的协作及案件移送工作;
3.具体负责信息通报工作;
4.就本部门查处国土资源违法犯罪案件过程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向其他部门及时进行咨询;
5.负责组织研究、答复其他部门咨询的问题;
6.参加联席会议。
三、建立信息通报制度
每月10日前,各成员单位应将本单位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违纪案件的情况向其他成员单位进行通报:
1.国土资源部门通报本部门受理、查处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以及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情况;
2.监察机关通报本部门涉及国土资源违纪案件的查处情况;
3.市人民检察院通报涉及国土资源犯罪案件的立案、批准或决定逮捕和起诉的情况;
4.人民法院通报审判国土资源犯罪案件、国土资源行政诉讼案件办理的情况,审查和执行国土资源非诉行政执行案件的情况,接受或执行申请强制执行案件的情况;
5.公安机关通报涉嫌国土资源犯罪案件移送接收的情况及立案查处的情况;
6.各单位之间通报新颁布施行的与查处国土资源违法犯罪案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
7.各单位认为有必要通报的其他事项。
四、加强配合,联合执法
1.对案情复杂、影响重大的国土资源违法犯罪案件,国土资源部门、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监察机关都可以根据案情提请其他成员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按照各自的职权单独或共同立案调查。调查结束后,根据各自职权依法作出处理。
2.国土资源部门在查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时,认为可能涉嫌犯罪的,可以提请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提前介入;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通过国土资源部门通报的案件线索,发现可能涉嫌犯罪的,可以要求提前介入,国土资源部门应当积极配合,协助市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为立案侦查做好准备,防止犯罪证据灭失。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土资源部门可以提请公安机关协助,公安机关应当积极配合,按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视情节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国土资源部门执法监察人员在调查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制止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时,认为难以正常执法或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
(2)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人员在对违法行为进行强行制止时,发生暴力、威胁等手段,阻碍执法的。
4.国土资源部门可以和监察机关组成联合执法检查组,检查地方政府或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执行政策的相关情况和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情况。
五、规范案件移送工作
1.国土资源部门对涉嫌犯罪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必须按照国务院《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10号),向公安部门或人民检察院移送。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应当接收。移送涉嫌国土资源犯罪案件,需要对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价值进行鉴定的,由省国土资源厅按照国土资源部《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造成矿产资源破坏价值鉴定程序的规定》(国土资发〔2005〕175号)出具鉴定结论;需要对耕地破坏程度进行鉴定的,由市国土资源局出具鉴定结论。
国土资源部门向公安部门或人民检察院移送案件,应提交下列材料:
(1)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
(2)涉嫌犯罪案件情况的调查报告;
(3)涉案物品清单;
(4)有关检验报告或者鉴定结论;
(5)其他涉嫌犯罪的相关材料。
2.公安机关对国土资源部门移送的案件,应当在3日内进行审查。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依法决定立案的,应当书面通知国土资源部门;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依法不予立案的,应当说明理由,并书面通知国土资源部门。
3.国土资源部门对公安机关作出的不予立案决定有异议的,应先和公安机关协商,争取达成一致意见。确实无法统一意见的,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立案监督建议。
4.人民检察院对国土资源部门移送的案件,应当在3日内进行审查。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依法决定立案的,应当书面通知市国土资源局;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依法不予立案的,应当说明理由,并书面通知国土资源部门。
5.国土资源部门对人民检察院不立案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不立案通知书后10日内向人民检察院申请复议,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30日内作出复议决定,送达国土资源部门。
6.人民检察院接到反映国土资源部门应当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而不移送的有关举报、控告时,应当向国土资源部门了解案件情况,必要时可发出书面通知,要求调阅相关材料。国土资源部门应当积极配合,将有关案件材料移交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经审查认为案件中的有关人员已涉嫌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向国土资源部门发出《说明不移送案件理由意见书》,国土资源部门收到意见书后,应当在3日内书面说明不移送案件的理由。人民检察院经审查后认为国土资源部门不移送理由不成立的,应当向国土资源部门发出《移送案件通知书》,国土资源部门应当在接到通知后3日内,将案件材料移送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
7.国土资源部门发现国家工作人员存在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的,应当按照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的规定执行。
8.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所发现的涉嫌国土资源违法犯罪的案件,经审查,认为不符合刑事案件立案条件的,应当将案件移送国土资源部门处理。
9.监察机关在查处违法违纪案件过程中,发现国土资源部门存在违法违纪行为的,可以进行查处,或者向国土资源部门提出监察建议。
六、加大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执行力度
1.国土资源部门在下达处罚决定书后,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既不申请复议和提起诉讼,也不履行的,国土资源部门应当提交申请执行书、据以执行的行政法律文书、证明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材料和被执行人财产状况以及其他必须提交的材料,及时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人民法院应当在法定期限内依法审查,做出是否准予强制执行的裁定,裁定书应当按照法律规定送达申请执行的国土资源部门和相关当事人。裁定准予强制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组织实施并将执行结果书面通知申请执行人。
2.人民法院审查国土资源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时,发现违法行为涉嫌构成犯罪,而国土资源部门未向公安、检察机关移送的,应当告知国土资源部门移送公安、检察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国土资源部门接到告知后不移送的,人民法院可裁定不予执行。
3.人民法院依法对国土资源部门作出的生效处罚决定实施强制执行,应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健全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意见》。执行应遵循以下原则:
(1)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2)构建和谐社会,化解官民纠纷,加强协调的原则。
(3)涉嫌构成违法犯罪,应当先进行刑事程序原则。
(4)对于国土资源局依法实施的行政管理及合法行政行为,要给予及时有力支持的原则。
4.国土资源部门应当积极配合人民法院的强制执行工作,并提供必要条件。
5.人民法院实施强制执行工作,确需公安机关配合的,公安机关应当积极配合,维持现场秩序,确保强制执行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附则
本意见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本意见执行中的有关问题由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协商一致后进行解释。
〇〇九年四月二十五日
二
第三篇:关于建立和完善教师补充机制的实施意见
关于建立和完善教师补充机制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解决教师队伍老龄化、结构性短缺、部分学校教师严重不足等问题,促进樊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国家、省、市、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2011-2020),现就建立和完善我区教师补充机制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中心,大力实施人才强教战略,重点抓好义务教育阶段师资、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师资补充工作,积极探索并逐步建立中小学教师队伍正常补充机制,努力造就一支素质良好、数量适当、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相对稳定,适应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切实为樊城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促进我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任务目标
(一)教师数量基本满足教育事业发展需要。根据学生变化情况和教师队伍自然减员情况,按照省核定的编制要求,逐步解决中小学教师短缺问题,师生比达到国家规定要求。
(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在国家规定的学历条件前提下,注重对高学历人才的引进,加强对新进教师的培养,进一步提高教师学历达标率和高学历教师比例,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群体。
(三)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改善。根据教师队伍状况和学科教学需求,加大对紧缺学科教师的引进,并优先补充农村教师队伍,全区教师队伍的城乡分布、学科结构更趋合理,农村学校教师的配备基本满足义务教育需要。
三、工作措施
(一)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把教师队伍建设列入政府工作重要内容。本着教育优先发展原则,制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区编制、人社、财政、教育、纪检等职能部门要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全力抓好教师队伍补充工作,优先满足农村学校需求。
(二)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和省市关于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按核定编制足额配备教师,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
区编制部门要建立并完善城乡统一的教师编制机制,根据学校布局调整、生源情况及学校规模,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保证各校教师队伍平衡,保障各科教师配备齐全。
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违反规定占用或变相占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要按有关规定落实教师待遇,采取各种措施制止教师外流。对长期在编不在岗或私自外出代课人员,要按规定办理辞职、辞退手续。
(三)及时招聘、补充新师资。区教育行政部门每年要对辖区内中小学教师余缺情况进行统计,根据教师缺编和学校空编情况,按照农村学校优先、紧缺学科优先的原则,拟定教师招聘计划和招聘方案,报区编制部门进行审核,经区政府批准后,报市编制、人社、教育等部门核准备案后实施。
区人社部门要按照《樊城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实施意见》的有关规定,与区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做好教师招聘、录用工作,做到严格教师招聘条件,统一发布招聘信息,统一报名,统一考试,统一考核,统一录用,统一调配使用。区财政部门要优先保障全区教师补充引入工作所需经费。要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确保补充引入教师的各项工资福利待遇及时足额发放到位。
区纪检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对全区教师补充引入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检查,规范工作程序,加大对补充引入工作中违纪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教师引入补充工作公正、公平、公开。
招聘补充师资工作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
(四)切实加大农村教师补充工作力度,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农村教师队伍。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的意见》文件精神(鄂政发【2012】30号)“从2012年起,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新进教师,实行全省统招统派、经费省级负担、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农村学校使用的补充新机制。新机制建立之前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仍按原有政策进行管理,工资由各地发放,人员只出不进”。区编制、人社、财政、教育等部门要切实结合我区农村教育工作实际,本着优化年龄结构、充实学科配备、提升整体素质的目的,着力加大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力度,重点补充到农村学校及紧缺的学科
岗位。同时补充引进的免费师范生、资教生等新增教师也要优先满足我区农村学校、薄弱学校需求。
(五)加强对新进教师的管理,严把教师入口关。要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保证新增教师质量。要将持有与教学岗位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作为教师招聘录用的前提条件和职务晋升的必要条件,严禁聘用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担任专任教师。要健全和落实新补充教师岗前培训制度,要以师德师风教育为重点,大力加强教育政策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教学业务、信息技术现代化等方面的培训,着力提高新进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四、相关要求
政府各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教师补充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建立和完善教师补充机制作为我区教育发展的大事来抓,强化责任,加强领导,确保顺利推进。
成立教师补充引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区教师补充引入工作全程组织、领导和监督。教师补充引入工作社会关注度高、影响面广,区编制、人社、财政、教育、纪检等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严格工作要求,规范工作程序,本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确保我区教师补充引入工作阳光、透明。
第四篇:地市治理公路“三乱”监督网络和查处公路“三乱”快速反应机制工作方案
为认真落实交通部、公安部、国务院纠风办关于构建治理公路“三乱”监督网络和查处公路“三乱”快速反应机制的要求,及时有效地查处公路“三乱”问题,坚决遏制公路“三乱”反弹,切实巩固我市所有公路基本无“三乱”工作成果,提出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机构
成立监督查处公路“三乱”快速反应督查组(以下简称督查组),督查组在市治理公路“三乱”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市监督查处公路“三乱”快速反应督查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市纪委副书记 xxx
副组长:市纪委常委、市政府纠风办主任 xxx
成 员:市交通局局长 xxx
市公安交警大队大队长 xxx
市林业局局长 xxx
市畜牧水产局局长 xxx
市政府纠风办副主任 xxx
市交通稽征所所长 xxx
市督查组在交通局、公安交警大队、林业局、畜牧局、稽征所等部门分设快速反应工作核查组,由督查组成员相应担任本部门核查组组长,核查组成员由本部门根据工作性质酌情而定(一般应有3—5人)。核查组应严格按照督查组的要求开展核查工作,同时,应加强对其直属单位及本系统监督查处公路“三乱”快速反应核查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二、制度保障
进一步建立健全监督查处公路“三乱”快速反应的工作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充分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
(一)受理投诉制度。在市内的收费站、超限超载检查站、木材检查站、临时动物防疫监督站,按照部门或行业分管原则分别公布各自的举报电话:市交通局举报电话:xxxx—xxxx,市交警大队举报电话:xxxx—xxxx,市林业局举报电话:xxxx—6638119,市畜牧局举报电话:xxxx—xxxx,市稽征所举报电话:xxxx—xxxx9,市政府纠风办举报电话:xxxx—xxxx0。
市督查组和核查组对群众反映的公路“三乱”问题,应做到一事一登记,建立投诉台账(簿),坚持有诉必接、接诉必查、查实必究。对署名举报的问题,应将查处结果明确答复当事人,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二)协调通报制度。实行核查组向市督查组定期书面报告制度和督查组不定期协调会议制度。各核查组每年于6月20号、12月20号前以书面形式向市督查组报告受理投诉和核查工作情况;市督查组每年6月30日前和12月31日前分别向xx地市督查组书面报告监督查处公路“三乱”工作情况。市督查组将不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及时通报情况,研究布置具体工作任务和措施。
(三)限时督办制度。实行查处公路“三乱”限时办结制。接到群众投诉公路“三乱”问题的市督查组和核查组,能够立即赶到事发地点处理的,应立即赶到事发地点进行现场处理,事发距离在50公里以内的应在3小时之内赶到,20公里以内的应在2小时之内赶到,10公里以内的应在1小时之内赶到。对不能立即赶到事发地点处理的,应在1小时之内通知有关部门相应的快速反应工作机构前往处理;对不属于本部门核查工作职责范围内的,应在1小时之内报告市督查组,以保证有相关部门的快速反应工作机构前往处理。对简单投诉的,应即时处理;对复杂投诉件,应在7个工作日内办结;对重大投诉件,应在15个工作日内办结。
实行跟踪督办制。在规定时限,仍未办结的,市督查组将发出书面督办函再次明确办理时限,市核查组组长接函后应向发函督查组做出书面说明;同一件投诉两次发出督办函后仍未在规定时限内办结的,督查组将及时报告本级治理公路“三乱”领导小组,由治理公路“三乱”领导小组向有关责任部门发出书面督查函再次明确办理时限,有关责任部门的分管领导接函后应向发函治理公路“三乱”领导小组做出书面说明;一年内累计三次接到领导小组或督查组督办函的有关责任部门,领导小组将责成该责任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作出深刻检查,并予以通报。
(四)责任追究制度。严格实行治理公路“三乱”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各职能部门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领导小组分工负责制;严格执行《江西省处理公路“三乱”行为暂行办法》;严格实行《江西省公路“三乱”反弹摘牌办法》;严格实行监督查处公路“三乱”快速反应的受理投诉、协调通报、限时督办等工作制度。经查实,确属公路“三乱”行为的,应按照《江西省处理公路“三乱”行为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在15个工作日内,追究直接责任人员和主管人员的责任;对情节严重、顶风违纪、屡教不改的公路“三乱”行为,应立即予以新闻曝光,并在1个月内予以通报批评;对发生公路“三乱”问题的单位,应在3个月内从治标治本两个方面进行有效整改;对发生公路“三乱”问题严重的部门及乡镇,应按照《江西省治理公路“三乱”反弹摘牌办法》的有关规定,在1个月内对该部门及乡镇予以反弹摘牌。
三、措施要求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治理公路“三乱”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把治理公路“三乱”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要及时建立本部门监督查处公路“三乱”快速反应的工作机构及相关部门的核查机构。市监督查处公路“三乱”快速反应机构工作方案制订后及时报xx地市治理公路“三乱”领导小组办公室;各有关部门核查组成员名单(姓名、职务、联系电话)于6月30日报市督查组(市政府纠风办)。
(二)要认真受理投诉。市监督查处公路“三乱”快速反应工作人员要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受理群众投诉。各成员单位的工作机构要配置专门的举报电话,有条件的要配置录音举报电话,及时受理群众投诉。要安排专门人员受理公路“三乱”投诉,受理人员应做到热情、耐心、细致,认真记录投诉人反映的主要情况及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市监督组将对部门核查组的投诉台账进行不定期检查。
(三)要确保工作落实。市监督查处公路“三乱”快速反应督查组应加强协调,有关核查组要密切配合。监督查处公路“三乱”快速反应机构的有关人员,在工作节奏上应突出“快”字,做到快速出动、快速查结、快速处理;在工作措施上应突出“实”字,做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在工作作风上应突出“严”字,做到严肃、严格、严谨,确保治理措施落到实处。
第五篇:考核机制实施意见
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
评价机制的实施意见
为深化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树立正确用人导向,进一步把我省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实现河南发展新跨越、开创中原崛起新局面提供组织保证,现就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以下简称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重要意义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是关键,建立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紧紧围绕服务和促进科学发展,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综合考核评价,引导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二)从严管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举措。从严管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是我们党的一贯要求和优良传统,在新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当前,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在干部管理上失之于宽、失之于严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存在着日常管理不够严格、监督不够及时、组织处理不够有力等薄弱环节。从严管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必须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和激励约束作用,进一步建立完善促进科学发展的考核评价机制,有针对性地教育管理干部。
(三)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迫切需要。干部考核是干部工作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干部考核工作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积累了重要经验。但应当看到,目前干部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经 1
常性考核制度还不够健全,考核结果运用还不够充分,特别是促进科学发展的作用还不够有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规律,开拓创新,不断推进干部考核评价制度的改革,努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二、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总体要求
(四)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服务和促进科学发展、加快中原崛起,着眼于严格要求、严格管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进一步完善考核内容,改进考核方式,扩大考核民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健全考核制度,着力选拔自觉坚持和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着力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把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推动科学发展上来。
(五)基本原则。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必须贯彻以下原则:
——坚持服务和促进科学发展。立足为科学发展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成效作为考核评价的基本依据,推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围绕科学发展改进工作、提高水平、增强能力。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正确把握德才兼备的辩证关系,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注重品行,崇尚实干,突出考核领导干部的政治品质、思想作风、党性修养和勤政廉政。
——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贯彻民主公开的要求,重视在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考核评价干部,充分体现群众对干部考核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引导领导干部创造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政绩。
——坚持客观公正、简便易行。实事求是,科学分析,讲求实效,力戒繁琐,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全面准确地考核评价。
(六)工作目标。今后一个时期,以促进科学发展为目的,以综合考核评价为载体,以考核结果运用为导向,通过认真贯彻实施《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实施办法(试行)》、《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实施办法(试行)》、《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实施办法(试行)》(以下分别简称《地方考核实施办法》、《部门考核实施办法》、《考核实施办法》),着力把平时考核、考核与换届考察、任职考察结合起来,把考核评价与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监督管理、激励约束结合起来,建立有机联系、相互配套并有效运行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为促进科学发展观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三、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重点任务
(七)完善考核内容。在已有考核评价内容的基础上,围绕促进科学发展,进一步完善考核内容。
——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突出考核发展的实绩,既注重考核发展速度,更注重考核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考核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际成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既考核经济建设情况,又考核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热和谐相处情况,既考核显绩,又考核潜绩,注重考核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实绩;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注重综合分析局部与全局、效果与成本、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等各方面因素。
——紧密结合各地各部门的实际。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特点,抓紧建立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考核内容和指标,突出不同区域的考核重点。按照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领导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坚持共性内容与个性内容相结合,在重视结果性指标考核的同时,更加关注对工作思路、工作基础、精力投入、作风转变、效能提升、制度完善等过程性情况和发展趋势的考核分析。加强对党政主要负责人的考核,突出考核其领导科学发展、驾驭复杂局面、执行民主集中制、抓班子带队伍、坚持党性原则、带头廉洁自律等情况。
——加强考核内容的激励性和约束性。突出对服务和促进科学发展实践中创造精神、创新能力和创业成效的考核,激发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进取。强化对违反科学发展观行为的刚性约束,突出对人口资源、社会保障、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民生改善、社会稳定、党风廉政、干部任用、群众满意度等约束性指标考核,引导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统筹推进各方面的发展。
(八)改进考核方式。坚持以平时考核、考核为基础,以换届考察、任职考察为重点,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增强考核方式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加强平时考核。通过个别谈话、专项调查、巡视组巡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参加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党员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和工作会议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日常情况的考核。特别是在发生重大灾害、重大突发事件等关键时刻,在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组织实施中以及涉及个人利益时,要及时跟踪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治态度、负责精神、处理能力、自我要求等现实表现。定期开展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系统收集相关职能部门提供的重要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和评价意见,加强平时积累和综合分析,完善考核的基础性资料。
——健全考核。围绕考核完成工作目标和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严格管理,推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提高能力和水平。实行主要领导评价、领导班子成员评价和干部群众考核评价相结合,明确考核要求,规范考核办法,增强考核效果。结合考核,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在召开考核测评会议时,党委(党组)在述职报告中要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同时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民主评议,对新提拔的党政领导干部进行民主测评。注重分类分项对考核测评结果进行分析,对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
——完善换届(任期)考察。围绕领导班子届期目标或任期目标,加强对领导班子领导能力和领导干部德才素质情况的全面考察。在坚持民主推荐、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等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民意调查、实绩分
析、综合评价。加强实地调查和延伸考察,客观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真实情况和工作实绩。针对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开展民意调查,注重提高调查对象的关联度、知情度。按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要求,把定量分析作为重要手段运用到各个考察环节中,进行量化对比分析,形成既有定性评价、又有定量分析的综合评价意见。
——改进任职考察。围绕岗位职责要求,加强对个别提拔考察对象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的考察。坚持根据民主推荐结果,结合平时考核、考核掌握了解的情况,研究确定考察对象,把群众意愿和组织意见有机结合起来。改进考察方法,实行差额考察和考察公示,扩大考察范围,认真听取纪检机关(监察部门)的意见,加强综合分析,深入了解考察对象的现实表现,切实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
(九)扩大考核民主。加强群众的参与和监督,丰富民主形式,改进民主方法,提高民主质量。以扩大知情权为重点,进一步公开考核内容、考核程序、考核方法、考核结果,采用民主公开的方式确定考核项目的目标值与权重,增强考核工作的透明度。完善考察对象推荐提名程序,把尊重民意和不简单以票取人有机统一起来。建立干部选拔任用推荐结果在领导班子内部公开制度,推广运用二次会议投票推荐方法,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全委会在推荐提名、党委(党组)在研究确定考察对象时的作用。坚持把上级评价、相关职能部门评价、本单位评价、基层群众以及社会评价结合起来,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地了解评价干部。探索实绩“公开、公示、公议”等做法,深入了解群众对推动科学发展实际成效的直接感受和现实要求,深入了解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公认度,加大群众满意度在考核评价中的分量。
(十)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坚持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和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加强考核结果的运用和反馈。对那些自觉坚持科学发展、善于领导科学发展、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给予表彰奖励、提拔重用。对不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办事,急功近利、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以及完成约束性指标方面发生问题的,进行批评教育、诫勉谈话;对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对群众意见较大、不胜任现职岗位的,要进行工作调整;对因工作失误、失职造
成损失的,严格实行问责制,必要时进行组织处理。产生严重后果的,依法依纪处理。考核结果要及时向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本人反馈。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十一)明确工作责任。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措施,加强领导,狠抓落实。要强化组织协调,整合考核力量和信息,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负责、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干部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重视宣传引导,积极营造良好环境。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贯彻实施好《地方考核实施办法》、《部门考核实施办法》和《考核实施办法》。要根据不同考核对象、考核任务,合理使用考核方法,使考核工作更加切合实际、简便高效。
(十二)严格管理监督。健全完善考核工作责任制,加强监督检查,切实保证考核工作公平公正。严肃考核工作纪律,对工作不负责任、考核失真失实的,实行责任追究。加强考核人员队伍建设,选配具有较高素质和相应资格的人员组成考核组,特别是挑选公道正派、坚持原则、有丰富经验的同志担任组长。注重培训教育,努力提高考核人员的综合素质。积极开展干部考核工作质量和成效的评估,不断提高干部考核工作的公信度,保证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有效运行。
(十三)坚持创新求实,因地制宜。积极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方法,总结新经验,推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逐步完善。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实践创新。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健全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岗位职责规范,按照分级分类原则,逐步构建共性要求与岗位职责特殊要求相统一的内容和标准,强化对履行法定职责的考核,把干部考核评价与决策目标、执行责任更好地结合起来。注意在充分发挥相关部门职能作用的基础上,重视社会评价,逐步探索利用专业机构评估成果的办法。借鉴吸收新的考核理念和方法,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干部考核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