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陈凯歌电影中典型性格的美学特征

时间:2019-05-13 04:56: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陈凯歌电影中典型性格的美学特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陈凯歌电影中典型性格的美学特征》。

第一篇:论陈凯歌电影中典型性格的美学特征

论陈凯歌电影中典型性格的美学特征

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

钱玉华

摘要:陈凯歌电影中的典型人物性格具有丰富的美学特征,人物性格不仅突出个性特征,而且把个性特征和普遍性、丰富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并且强调性格和环境的冲突,性格和性格的冲突,性格自身的内部冲突,在各种冲突中完成人物塑造。

关键词: 陈凯歌电影

典型性格

美学特征

个性

冲突

在第五代导演中,陈凯歌的电影充满了思辨色彩,在传统的故事层面上加了象征或隐喻。陈凯歌像一个电影哲人,他的电影是“优美”和“崇高”兼优的艺术作品,其中,他对于典型人物的塑造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陈凯歌电影中的人物,从《黄土地》中的翠巧,《大阅兵》中的吕纯,《孩子王》中的老栓,《边走边唱》中的瞎艺人,《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风月》中的如意等身上都显现出各种典型性格的美学特征。

一、个性特征和普遍性的统一

在陈凯歌的电影中,人物身上既具有顽强的理性思考,又具备崇高的自由意志,在他的作品《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电影中程蝶衣的故事分为三段,即学艺期、鼎盛期、衰落期,亦即小豆子的故事、虞姬的故事、程蝶衣的故事。痴迷执着的程蝶衣始终坚持程蝶衣就是虞姬、虞姬就是程蝶衣,人戏不分,雌雄同在。从他入戏班后烧掉那件母亲从身上脱下——被不懂事的师兄讥笑为“从窑子里带来的”棉衣开始,显现了自己的刚烈和执着,也从此对妓女、窑子变得很反感,以至于后来段小楼娶了从窑子里出来的菊仙时,他感到彻骨的悲凉。这里我们就不难看出程蝶衣对于女性有一种深刻的理性思考,虽然这种思考可能有些极端,有失偏颇。同时,程蝶衣是这部电影中最具自由意志的一个人物,他对于人生的理想始终追求美满,支撑着他的,只剩下了对戏的痴迷。人生如戏,对戏的痴迷毁了程蝶衣,又救了程蝶衣;救了程蝶衣,又毁了程蝶衣,而他,始终有自己坚信的理想,有自己要追求的自由,虽然 1 追求的方法甚至是堕落。在这个典型性格身上,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理性和自由意志的有机结合。此外,在陈凯歌的电影《风月》中的如意也是具有理性和自由意志的一个很好的典型,她追求爱情,但后来她走入理性的轨道,但正是这种理性的选择最终害了她。最大的原因也是剧中男主角忠良由一开始的理性甚至冷酷转而变得过于追求理想的爱情,而最终,都被残酷的现实所打败。

二、个性特征与丰富性的统一

黑格尔认为,人不只具有一个神来形成他的情致,人的心胸是广大的,一个真正的人就同时具有许多神,许多神就各只代表一种力量,而人却把这些力量全包罗在他的心里,因此,人物性格也须见出这种丰富性。但是,在这种丰富性中,却不是杂乱的琐碎的把各种性格放在一起,而是必须显得凝聚于一个主体。在陈凯歌的电影《风月》中,如意是一个具有强烈个性的女性。影片的第一个镜头就表现出来了,那是少女如意的正面特写,她在闻烟,画外音说:“乖女儿,这鸦片烟,是天地间的钟灵毓秀啊:——这句话的语法和语义上虽有不妥之处,但作者的意思很明显,要表现如意特有的“灵秀”之气。接下来的镜头是如意光着膀子、尖着脚,跑进了不许进入的庄严之地:庞家祠堂。如意这种带有挑战性的个性显现出来。当如意再一次出现在银幕上时,成了一个丰满的大姑娘,可以从祠堂正门进出,她的命运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变的是如意非凡的个性,她当权后的第一件大事,是命庞安将家中的姨奶奶、姨太太全部打发走,这个举动具有前卫性、挑战性,甚至一意孤行,这些性格的铺垫为迎接忠良的到来做好了准备,迎接她一生中更大的、真正的命运挑战。影片在这里不光展现了人物的性格,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之间的战争,同时通过人物性格塑造体现了了大量的时代信息元素:旧时礼教对女性的束缚、混乱时期上海的拆白党、人性的多重性等。这就做到了个性特征和丰富性的有机统一。

三、在不同的冲突中完成人物性格的塑造。

1、性格与环境的冲突。

是指通过外部环境与人物性格的特定碰撞,表现鲜明、确切的人物形象。例如陈凯歌的电影《黄土地》中,顾青是八路军文艺工作者,他来到翠巧家的窑洞里,就被当成客人了,他想摆脱这种客位,力图与这家人打成一片,这是他以后一直在做,并且部分做到了,这里所进行的人物性格塑造就是通过性格与环境的 2 冲突发生的。另外,在《孩子王》中,老栓的性格与环境的对立也很突出。另外,《边走边唱》中,小瞎子——石头的性格也是在人物与环境的冲突中产生的,他与兰秀的相爱,他生活的环境,周围人的态度等等。在某种意义上,石头的形象,可以看成是生命本能的表意符号。他与环境的冲突,首先表现在他与师父的冲突,后来又表现在他与兰秀相爱后,现实对于他的冲击:野羊坳的村民看不起瞎子,其结果是兰秀绝望自杀,石头肝肠寸断。

2、性格与性格的冲突。

是指通过彼此对立或不同层次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的展现来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性格与性格的冲突,可以是两个对立性格的冲突,也可以是同一品格但不同档次的性格之间的冲突;可以是两个人物性格的对撞,也可以是一个人物与几个他人的性格碰撞;还可以是一组同类型人物的“集体性”性格的冲撞,等等。在《风月》中,如意的执着、热烈与忠良的犹豫、摇摆不定相冲突;在《霸王别姬》中程蝶衣和菊仙的性格冲突,他们为了同一个男人产生矛盾,产生激烈的碰撞;在《风月》中端午与如意为了各自的欲望,产生的冲突等等。

3、性格自身的内部冲突。

是指通过人物性格内部两种品质趋向或思想情感的自相矛盾及矛盾的定向解决,来表现立体的人物形象。严格地说,每个现实生活中的人,其性格内部或多或少、这时那时、此处彼处地存在着产生过矛盾与冲突。因此,无论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如果挖掘其内在的性格冲突后,可以使人物更加真实可信,也能使剧情更为丰富曲折,具有艺术魅力。在电影《霸王别姬》中,段小楼性格的自身冲突就很具有典型性。段小楼期望戏剧、人生两者兼顾,但面临着这二者的矛盾,即面临着师兄弟之义与夫妻之情的矛盾时,他的心理处于两难之境,而性格上却拖泥带水,全然没有楚霸王的那种果敢刚毅、敢作敢为的个性气质。在他的人生历程中,尤其是与程蝶衣的几分几合中,他都是被动的,无奈的。相反,以从一而终的虞姬自居的程蝶衣,和盼望着和段小楼终生相守的菊仙,都无形中支配着段小楼的生活,使得人物性格自身充满了矛盾,充满了冲突。

以上,是结合了陈凯歌的几部电影谈了典型人物性格的美学特征,人物性格不仅要突出人物性格的个性特征,而且要把个性特征与普遍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同时,人物性格还要有坚定性,这样才能形成人物性格的主体性和整一性。他早 3 期电影中的人物性格还是具有相当高的审美价值。

参考书目:

1、施旭升:《戏剧艺术原理》,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法]马克.西门尼斯:《当代美学》,王洪一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3、余秋雨:《观众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桂青山:《影视编剧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陈吉德:《影视编剧艺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版。

6、陈墨:《陈凯歌电影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

第二篇:论广告创意的美学特征

论广告创意的美学特征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伴随着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的不断出现及迅猛发展,广告作为一种充满活力与魔力的宣传促销手段从麦迪逊大道蔓延至全球,并结合了多种文化,发展出各种各样的广告形式。而今,广告不仅仅作为一种宣传促销工具,更演化成为了一门艺术,拥有其独特的美学特征。

一、实用之美

当今现代社会,任何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受到广告的影响。无论是私人企业还是公共组织,都清楚地知道,与目标受众进行有效、迅速的沟通,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广告信息不仅可以促进产品和服务的销售,还可以用来促进事物的发展进程,例如为政治候选人做宣传;也可以用来处理各种社会问题,例如艾滋病、酗酒和吸毒。简而言之,广告是带有明确目的性的,也就是说广告必须有其实用之美。

实用之美,也是广告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与其他的艺术形式最典型的区别,因为他是非物质形态的具有明确目的性工具,而非单纯艺术。失去实用性的广告是没有价值的。上世纪50年代初罗瑟·瑞夫斯(Rosser Reeves)提出的USP理论(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独特销售主张)就是实用之美的具体表现。

二、文化融合之美

由于每一支广告都有特定的目标受众,而每个受众群体的地区、民族的文化都有差异,也就要求着广告必须与其受众群体的地区、民族的文化相融合。例如可口可乐在阿拉伯国家用绿色瓶子包装,而不是我们常见的大红色;在我们国家投放的广告中也会出现许多中国元素,例如京剧脸谱、大红灯笼等。不尊重广告投放地区的文化风俗往往会产生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严重影响宣传效果,乃至影响品牌的整体形象。

例如,可口可乐在进入阿拉伯市场时就曾闹过一个笑话,该地区的负责人投放了一个四格漫画广告,大致是说一个旅人在干燥的沙漠中行走,又渴又累,然后旅人喝了可口可乐,立即变得精神十足。广告投放一段时间后,一瓶可乐也没有卖掉,经过一番调查后才发现,阿拉伯国家的人都是习惯自右向左阅读,而不是通常的自左向右,结果那则广告就变成了,一个精神十足的人喝了可乐之后变得疲惫不堪,试问那个消费者愿意买这样的东西,销量受影响也是必然的。

最近也有许多类似的例子,日本的立邦漆《龙篇》

该广告忽视了炎黄子孙对龙的理解与定义,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中国人民心灵,不仅导致中国消费者对立邦漆的反感,甚至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

三、艺术融合之美

随着大众媒体的不断发展,广告的具体表现形式也越发的多样化,从POP广告(Point Of Purchase卖点广告),到报刊、杂志、宣传页等平面广告,再到影视广告、网络广告,逐渐融合了音乐、绘画、文学、摄影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这样广告也兼有了其他艺术的美学特征。

艺术融合之美是广告发展时必会产生的。一方面,消费者会将广告与产品或服务甚至品牌以及企业形象联系起来(3B原则——Beauty,Beast,Baby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于是广告商也会努力地将可以产生美感的各种艺术形式融合到广告之中,以期提高其产品或服务、品牌、企业形象的受欢迎度。高尔基说过:“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到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因此另一方面,广告的制作者,出于自身对美的追求,也会将可以产生美感的各种艺术形式融合到广告之中。

四、情感融合之美

按广告诉求来分,广告可分为理性诉求广告(以USP理论为代表)和情感诉求广告。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里,人们因过多地忙于各自的工作而忽略了情感方面的需求。事实上,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人们更需要情感。爱情的甜蜜感、家庭的温馨感、,事业的成就感、地位的荣誉感等,都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这种情感又往往从消费上容易体现出来,也正因为这样,感性诉求广告在现代社会得以诞生,并呈抬头之势。广告商通过感性诉求广告引起消费者的某些体验,通过人们的感情过程来控制人们的消费行为,从而达到实现广告促销的目的。

例如,达利园蛋黄派《朋友篇》讲述了两个小朋友从闹别扭到有蛋黄派牵头和好的故事,勾起了许多人的童年回忆,也让许多人记住了达利园蛋黄派。再比如,雕牌透明皂市场导入期的几则广告,都是打着情感牌,而不是以往的功能说明式,结果取得了很好的市场效果,也为后来的雕牌洗衣粉、雕牌洗洁精等系列产品打入市场奠定良好基础。

因广告自身有通俗易懂的要求,所以相对于其他艺术形式来说,广告的情感之美表现得更加外在而直白。

五、幽默诙谐之美

幽默是生活和艺术中的一种特殊的喜剧因素,又是能在生活和艺术中表达或再现喜剧因素的一种能力。它通过比喻、夸张、象征、寓意、双关、谐音、谐意等手法,运用机智、风趣、凝练的语言对社会生活中不合理、自相矛盾的事物或现象作轻微含蓄的揭露、批评、揶揄和嘲笑,使人在轻松的微笑中否定这些事物或现象。

幽默广告之所以受人们的喜爱,根源在于其独特的美学特征与审美价值,它运用“理性的倒错”等特殊手法,通过对美的肯定和对丑的嘲弄两种不同质的情感复合,创造出一种充满情趣而又耐人寻味的幽默境地,促使接受者直觉地领悟到它所表达的真实概念和态度,从而产生一种会心微笑的特殊审美效果,许多广告正是通过幽默的情趣淡化了广告的直接功利性,使消费者在欢笑中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地接受某种商业和文化信息,从而减少了人们对广告所持的逆反心理,增强了广告的感染力。

广告作为一门艺术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也不是每一个广告都是艺术,相反,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无数繁杂的广告刺激着人们的眼球,冲击着人们的耳膜,消耗着手机储存空间,成为了信息污染的来源。作为一个工具,广告正被滥

用着。艺术首先要净化人的感官,可是能做到这点的广告实在是不占多数,许多广告为了吸引人的注意,刻意追求感官刺激,而忽略了人的审美需要。当然,广告是功利性的,也就代表着,不能单纯的用审视其他艺术的眼光来看广告。

例如脑白金的广告,连续几年脑白金的广告都被列入“十大恶俗广告”之首,可是广告商却宁愿背着恶俗的名,也要该广告继续投放,不是因为广告商傻,而是因为经过市场调查,这个“恶俗广告”效果反而是最好的。

如果一个艺术品能使我们去较全面的地感受、较深刻的认识生活中的美好和意义,赋予现实生活中那些触动我们最深的、使我们能得到最大快乐的东西以某种形式和秩序,我们就不难判断它是对生活较完整、彻底和深刻的表现,它就是一个优秀的作品。我们不能强求每一则广告都能达到如此境界,但我们广告人会尽力将审美需要与其本身的目的达到完美结合,还世界一片净土!

• 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怎样减轻人们对广告的抵触心理,从而

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为广告人提出新的考验,而幽默广告也就在此应运而生

•幽默广告之所以受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创造出一种充满情趣

而又耐人寻味的幽默境地,促使接受者直觉地领悟到它所表达的真实概念和态度,从而产生一种会心微笑的特殊审美效果,许多广告正是通过幽默的情趣淡化了广告的直接功利性,使消费者在欢笑中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地接受某种商业和文化信息,从而减少了人们对广告所持的逆反心理,增强了广告的感染力。

第三篇:四种性格人的典型特征 哪些性格易得癌症性格

四种性格人的典型特征 哪些性格易得癌症

1987年,美国心脏病专家弗里德曼说:“尽管把任何一个心理因素都说成是病因,还为时过早,也过于武断,但人格对于健康具有潜在的影响效果是毋庸置疑的。”

现代人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产生的不良情绪和许多疾病密切相关。共患某种疾病的人,其性格有类似之处。难道人的性格和身体健康确实有关?为什么A型性格易得心脏病,C型性格易患癌症呢?

国内外研究均证明,性格和疾病之间确实存在某种特定关系。

事实上,不止血型分ABO型,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心理学把人的性格也分为A、B、C、D四种主要类型,而且它们还跟人的得病几率密切相关。“性格和疾病之间确实存在某种特定的关系,这个结论已经被国内外研究证明。”心理学专家肯定地指出,性格和疾病有关。

在心理学上,将人们性格特点常分为三种:A型、B型、C型和D型,且每种性格行为类型均对应于相应的疾病类型。

急躁好胜的A型性格

典型特点

1、为取得成就而努力奋斗;

2、富有极大的竞争性;

3、很易引起不耐烦;

4、有时间紧迫感;

5、语言和举止粗鲁;

6、对工作和职务提出过多的保证;

7、有旺盛的精力和过度的敌意。易患病症

现在临床研究最多的当属A型性格行为。医学界已经公认,这种类型的人,在心血管疾病方面尤其高发。在冠心病患者中,具有A型性格行为者占75.5%,在高血压患者中,A型性格行为者79.5%。同时临床还发现,A型性格行为与中风、脑血管疾病、消化道溃疡关系密切。

性格把脉

A型性格的人办事节奏快,有时间紧迫感,争强好胜,遇到困难从不罢休。多数人处于领导地位,他们过于追求事业和功名,却常常忽视个人健康状况,从而不懂得如何照顾自己,经常处在紧张和压力当中。

由于人的大脑皮层受到强烈持久的刺激,所以极易发生紊乱,使得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同时,促使血小板聚集,增大血液粘滞性和凝固性,导致血脂增高等。如果人们长期反复地处于紧张状态中,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就极易形成冠心病。

在早期研究当中,专家普遍认为A型性格的人容易得心血管疾病。但事实上,近代研究越来越细化,研究人员不再按照简单的性格分型来做解释,对于性格和疾病的关系,他们做了更细致的分析,现在已有切实证据表明,在A型性格的人中,最易导致心血管病形成的原因不是别的,而是“愤怒”和“敌对”这两种心理因素。

所以,对于“A型性格行为”人,应学会培养耐心,适当降低竞争意识,要有意识的注意休息,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学会有技巧的“偷懒”和放松。

代表人物

做过“心脏搭桥”手术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

遇事想得开的B型性格

典型特点

1、从容不迫,悠闲自得,生活节奏较慢;

2、稳重,现实,安宁,松弛,顺从,随遇而安;

3、对人较随和,较少侵犯性。

所谓的B型性格行为,其实是针对A型行为而言,采取的是排除法,非A型行为者,通常多认为是B型行为。

易患病症

从健康的角度来说,B型性格行为者出现各类疾病的几率的确较低。但是相对性格表现接近A型行为的人来说,这类人因为看得开,所以通常追求不多,成功几率较小。

性格把脉

B型性格的人通常内心平静,没有大的情绪波动,所以他们较能抵抗压力,内分泌较少发生紊乱,一般很少生病。这是一个长寿的性格,调查显示,80%以上的长寿者是B型性格。

代表人物

《红楼梦》中的贾母。贾母性格宽厚,遇事随和,享年83岁。

忍气吞声的C型性格

典型特点

1、性格克制压抑,不表现负面情绪,特别是对愤怒的压抑,好生闷气,尽量回避各种冲突;

2、与别人过分合作,原谅一些不该原谅的行为,对别人过分耐心,屈从于权威;

3、生活和工作中没有主意和目标,不确定性多,有孤独感或失助感。

易患病症

癌症易感性行为模式,和皮肤病、哮喘、溃疡病的关系也相当密切。性格把脉

经常有人认为自己脾气不错,从来不与人争执,也被公认为“性格好”的人。但这种“性格好”有两种可能,一种是B型行为者,真正的想得开,随遇而安,所以一般来说比较健康;但还有一种却是被动的屈服于别人,即使心中有所不满也尽量避免表现出来,这种压抑出来的“好性格”,绝对不是一种健康的模式,恰恰相反,它可能诱发癌症和相关疾病。

人物代表

中国传统妇女。她们往往是吃苦耐劳、默默承受的一个群体,所有苦难都自己扛。

焦虑、易怒、孤僻的D型性格

典型特点

1.社会退缩,他们总是窝在自己的圈子中,不愿意跟他人接触,哪怕交流也有很多顾虑;

2.对人生的看法十分悲观和沮丧对自我抱有消极观念,在他们眼中,这个世界冲突迭起;

3.不敢主动接近他人,没有朋友;

4.经常性的焦虑,无缘无故为某些事情忧虑;

5.心情总是很恶劣,爱发脾气,导致情绪十分低落。

易患病症

易患心脏病和肿瘤。1998年,比利时心理学家德诺列特首先报道了D型性格的特征,并发现具有D型性格的人易患心脏病和肿瘤。德诺列特在一项心脏病康复计划中,对319例进行5年的跟踪观察发现,具有D型性格的人反复发生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几率为52%,而同年龄组非D型人的发生率仅12%,因此确定D型性格是使心脏病反复发作的一个危险因素;此外,他根据对其他246例观察6~10年的结果,发现D型人发生癌症的几率也有明显的增加。

性格把脉

D型性格的人要预防心脏病的发生,主要通过家人对他们的关爱,尤其是妻子或丈夫的温情呵护,有助于打开他们的心扉。使他们能够将内心中的恶劣情绪随时排解和释放,使他们的心情变得轻松、心境变得舒畅、心绪快乐起来。这种性格的人要学会向他人倾诉。建议养养宠物,培养自己的爱心和同情心,改变独处的习惯。

人物代表

音乐人窦唯。他的性格较“特立独行”,被媒体激怒后大闹报社,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他的烦躁与紧张。

第四篇:陈凯歌电影作品中的性别气质及其历史构建(精)

陈凯歌电影作品中的性别气质及其历史构建*■周隽

从早期的《黄土地》、《孩子王》、《大阅兵》到20世纪90年代的《霸王别姬》、《荆轲刺秦王》,再到最近的《无极》、《梅兰芳》和《赵氏孤儿》,我们不难发现陈凯歌作品似乎总是关注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男人”。“他们”身上体现出的独特气质及其蕴涵的时代特质构成了陈凯歌对不同历史境遇下的人性书写。作品涉及知识分子、军人、戏子、君王、士大夫等,几乎涵盖了男性在不同历史阶段所承担的各种社会角色。①他们似乎总是脱不开历史的重负,或忍辱负重、或忧国忧民、或郁郁不得志,从多个层面折射出不同时期人性面临的尴尬。通过对早、中、近《霸王别姬》、《梅兰芳》、《赵氏孤儿》三部作品的分析,本文试图揭示陈凯歌作品中独特的性别气质及其历史意涵,以及由此反映出的创作轨迹和特色。

一、性别错位———历史境遇的颠倒人生

对陈凯歌而言,《霸王别姬》讲述的不仅是“戏子”的故事,更体现了厚重的中国文化和复杂的历史背景下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多舛,充满了人文主义的悲悯之意。这种“悲悯”发生在男人之间,包含着特殊的意味。其中,有滥施淫威、倾轧弱势的倪老公和袁世卿,有雌雄难辨、戏我不分的戏痴程蝶衣,有看似英武、实则落魄的“霸王”段小楼。显然,程蝶衣是这群男性中最特殊的一名,也是本片塑造的人格最为复杂的男性形象。

幼年程蝶衣“小豆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来自身体和心理上的戕害。先是被母亲用刀砍掉了畸形的小指送到戏班,这可以理解为小豆子肢体和心理上的一次阉割,使“逆来顺受”(而不是反抗的女性特质成为他性别特质的最初构成。后来进入戏班,小豆子总是“忘词儿”,执不改口“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因而被小石头用烟锅捣嘴以代替师傅惩罚,这又可以看作是一次身体上的“入侵”。当他终于被迫改口,表明他领会小石头的保护之意时,他也就甘愿成为了一个被保护者,“认同”了一种女性性别意识。此后,他们俩在倪老公的太监府第一次合演《霸王别姬》,小豆子遭到了倪老公实质性的性侵犯,这进一步加深了小豆子身体和心理的创伤。自此,小豆子在一种悲剧性角色“认同”中逐渐把自己当成“虞姬”并滋生了对“霸王”(段小楼的懵

懂莫名之爱。与此同时,他也开始了艰辛的“自我”身份的追寻,并为内心冲撞的爱欲寻找出口:“借戏中人言,诉自己衷肠。”②在作品的影像表意中,成名后的程蝶衣更是凭借戏台上霸王与虞姬的黄金组合企图拴住段小楼的心,然而菊仙的出现破坏了他的打算。这种刺激使得程蝶衣进一步将自己推向了“捍卫自己男人”的角色,并且,这种不断强化的心理延续了程的一生,直到他效仿虞姬刎颈自尽。对此,有影评人将程蝶衣的性别角色定义为“女性”,认为这是“两个女人争夺一个男人的故事”。③由此可以看到,程蝶衣从外部影响到自我暗示、再到心理强化的人格变化轨迹,一方面反映了他亦刚亦柔、雌雄难辨的性别特质是特殊的社会与历史境遇强压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使其和段小楼形象形成有力的呼应与对比。段小楼似乎从始至终是个“够男人”的角色,然而电影中的若干片断却证明事实也许并非如此。虽然戏里“霸王”威风无限,戏外却是遭人摆布的“戏子”……在一次次现实的打击面前,段小楼变成了木讷、猥琐、胆小的懦夫。因此,段小楼和程蝶衣一样都是一种悲剧性人物,作品对这两个形象的成功塑造揭示了人性的力量,增加了影片的思想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将特殊历史和政治背景下的男性伶人形象演绎得入木三分。

可以说,《霸王别姬》是一部讲述男人之间关系和情谊的影片,作品在大跨度的时间之维里揭示出人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多层面意义。透过社会、文化等交织纠结的网络,在或委曲求全、或正义凛然、或苟且偷生的男性众生相面前,人们不仅可以扩充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理解,既洞悉、体味到了人性的龌龊与无奈,又在情谊之中瞥见人性的光辉与美好,还可以解读影片中“性别”所包含的历史与文化意义,进一步领会电影潜文本及其悲剧性审美意味。

二、雾里看花———戏里戏外的身份困惑

相对于《霸王别姬》,《梅兰芳》有了很大不同。梅兰芳虽与程蝶衣同是京剧中扮演旦角的伶人,但他们身份相差悬殊。《霸王别姬》塑造的是普通的“戏子”,而梅兰芳

周隽:陈凯歌电影作品中的性别气质及其历史构建来稿摘登

*本文系201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当代电影中的男性形象与国家形象的构建”(项目编号:2011SJB760018的阶段性成果。

现代传播2011年第12期(总第185期157 则是京剧宗师人物,同时也是一位有特殊历史意义的艺术家,这也决定了《梅兰芳》创作视角的不同。然而,从男性气质的角度看,梅兰芳则面临着与程蝶衣相似的困境。正如片中邱如白所说的:“谁毁了梅兰芳的孤单就毁了他的生命”。他的这份“孤单”有着丰富的内涵。首先,作为一个扮演旦角的男演员,在戏中主要是被男性观众当作“女性”,或是欲望的客体进行欣赏的。正如邱如白第一次看戏时,他也不知道该把梅兰芳当作男人,还是当作女人。因此,梅兰芳必须得习惯这种“被看”,并将他内化成自我观看的主要方式。这显然与其男性身份的自我认同和男性气质的确立存在矛盾。而在现实生活中,梅兰芳必须强化“自我”,才能成为一个“正常”的男性,否则,这两种观看方式必然发生冲突,造成性别气质的认同危机,这也正是电影中常常出现“纸枷锁”的深刻寓意所在。在作品中,孟小冬的出现强化了梅兰芳的男性身份,这也是邱如白雇杀手逼迫孟小冬离开梅兰芳的原因。因为如果梅兰芳和孟小冬在一起,他就不能彻底把自己和戏中的女性身份合二为一。似乎也是为了颠覆自己女性般的温柔特质,梅兰芳在日军面前选择了比一般男性更为坚决的抵抗态度———他要让所有把自己当成女人的看客们看到自己刚毅的一面,证明自己是一个真正的血性“汉子”。

梅兰芳的“孤独”在于他兼具了女性的温柔和男性的刚毅,他的这种“孤独”的男性气质带有很大的特殊性,它是对男性阳刚的补充,也是对男性气质类型的补充。影片《梅兰芳》正是抓住了他的这份“孤独”并着力表现,才成功塑造了外表温柔、内心刚毅的梅兰芳的形象。应该说,《梅兰芳》中邱与梅的情谊与《霸王别姬》中程与段的情感有相似之处,但邱对梅的爱并不涉及同性间的情欲成分,他所迷恋的是将梅兰芳所饰演的女性形象升华到艺术的境界。有人抱怨看《梅兰芳》没有《霸王别姬》那么让人动容,这或许是因为《梅兰芳》少了些许“人情味儿”,但它在人物塑造上却是有着特殊的历史文化的鲜明烙印和人性的刻画的历史深度。

三、人性纠结———微小人物的悲剧命运

与《霸王别姬》、《梅兰芳》两部作品形成呼应的是《赵氏孤儿》。作品仍然是表现历史境遇下的男性命运,但与前两部作品不同的是,陈凯歌不再迷恋于“戏子”形象,故事背景也不在近现代中国,而是转向刻画春秋时期的君臣、父子关系。在那个充满争斗和血腥的时代,男性之间的争斗更为赤裸,其中的霸气、侠气和义气成为了定义男性气概的显著标志。

在屠岸贾、程婴、韩厥、勃儿几个男性形象中,程婴似乎最不具备以上男性气概,但却是影片着力塑造的男性形象。他既非君王、也非将军或义士,缺少他们的霸气与英气,在群雄逐鹿的时代,他只是个但求自保和保全妻儿的小人物。这一点与程蝶衣、段小楼等大变革时代的小人物形象有相似之处。他先是不敢接受庄姬的托孤,最终却不幸惨失妻儿,后来,他为了自己的复仇计划而将赵孤介绍到屠岸贾的府上,让其从小跟随屠岸贾学习武艺,其目的便是为了让屠岸贾消除戒备,让他们亲如父子,等到赵孤长大了再告诉他真相,让他们反目成仇,达到自己的复仇目标。如果说,当初他是出于不得已而保全了赵孤,那么,他后来的举动则显得处心积虑、阴险无比。赵氏孤儿从小便不幸成为其复仇杀人的工具,以其弱小的身躯怎可敌得过老辣的屠岸贾。屠岸贾曾经一度识破赵孤的真实身份,欲将勃儿陷于战场绝境,最终却不忍心仍将其救出。勃儿为了报答“义父”的救命之恩,偷来程婴的药丸救了屠岸贾。这对假父子、真仇人的情谊可以说让程婴懊恼和后悔之极,他一度不忍心让勃儿再次成为牺牲品,避免最后的相互屠戮,然而,最终仍避免不了一起毁灭的结局。在程婴的犹豫不决、矛盾、纠结之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深入人物内心进行人性刻画的用心,但表面化的人物关系却有消解人性真实的嫌疑。这不得不让我们感受到作品与《霸王别姬》《梅兰芳》的历史深度。

通过以上对《霸王别姬》、《梅兰芳》、《赵氏孤儿》三部影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陈凯歌着力刻画了男性在特殊的历史境遇中面临的尴尬,以及在爱与恨两难选择时表现出的犹豫不决。无论是程蝶衣、梅兰芳,还是程婴,他们都不算是主流男性,并不能满足人们对于男性应该承担的社会和性别角色的期待,却反映出了时代和历史境遇下人性的尴尬与无奈……陈凯歌一直在讲“男人”的故事,并习惯于将男

性置于历史重压之下,以一种历史的沉重感考量男性面临的生存困境,这庶几可以说,陈凯歌对不同男性气质内涵的开掘显示出他探索、揭示复杂人性的独特视角,也显示出他电影作品的独特艺术特色和审美特征。

注释: ①杨远婴等:《90年代的“第五代”》,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59页。②杨洁:《霸王别姬:一个酷儿阅读的起点》,《电影评介》,2008年第2期。③戴锦华:《雾中风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13页。(作者系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讲师、博士

【责任编辑:潘可武】来稿摘登周隽:陈凯歌电影作品中的性别气质及其历史构建

158现代传播2011年第12期(总第185期

第五篇:论《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性格的双重性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藻海无边》中边缘女性的生存与救赎 海明威《太阳照样升起》中的象征主义 归化和异化在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 男女生英语学习差异比较研究

从婚礼仪式浅谈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和交融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学习策略调查

解读《嘉莉妹妹》中几位男性对嘉莉妹妹的人生影响 《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中的生与死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时间观念 英语汽车商标的翻译策略 从跨文化角度看中美商务谈判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汉语新词的翻译 论现实主义在《野性的呼唤》中的体现

A Study on the Effective Ways to Improve Memory Efficiency in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对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中简爱的女性主义分析

A Study of Children Images in Huck Finn and Tom Sawyer 量词“片”与“piece”的语法化对比研究 论电影《傲慢与偏见》对小说的二次创作

天才的悲剧人生——论杰克伦敦的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 从动物习语分析、比较中美文化

On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theorie 英语专业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特点研究 反思女性主义作家对莎士比亚作品的研究

华尔华兹《我似一朵流云独自漂浮》中的自然观

质本洁来还洁去 —— 解读茶花女玛格丽特的悲情人生 宗教枷锁下的人性挣扎——《红字》中丁梅斯代尔形象解读 功能对等理论下汉语新词英译研究 地理环境影响下的中英谚语差异

Symbolic Meanings of Babel in The Dogs of Babel 动物习语中文化意象的比较与翻译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相似的母爱,不同的表达——对比研究《黑孩子》和《宠儿》中的母亲形象 从电影《姐姐的守护者》分析人的自私性 乌托邦和老子道家思想的比较研究

谈归化与异化翻译的融合--以谚语翻译为例 反讽艺术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应用

王尔德唯美主义对现代消费文化的启示--以《道林格雷的画像》为例 中介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探究

论美国梦破灭的社会因素—盖茨比和威力罗曼的比较 从“动态对等”看品牌名的翻译

Who Was to Blame:The Influence of Community on Pecola 《简爱》与《谢利》中女主人公的对比分析研究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海明威《印第安人营地》新解

以《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为例试析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语”现象 中美企业招聘广告文化对比分析

The Principles and Approaches of Brand Name Translation 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A Glimpse of Intercultural Marriage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看不见的人》主题分析

试从大卫•科波菲尔分析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

What to Love and Hate ----o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中英征婚广告对比分析研究 吸血鬼传说对英国文化的影响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分析 英语广告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商务英语信函写作 从《金银岛》看英国人的冒险精神 中美两国家庭文化差异

从苔丝和曼桢的角色分析中西文化下女性的抗争 A Cultural Analysis of Love in The Joy Luck Club 功能对等视角下记者招待会古诗词翻译策略研究 论《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萨拉的女性主义的显现

从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看《梦》及其英译本中主语的确定 理智胜于情感

关于中美大学生消费观异同的文化分析

从依恋理论看《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悲剧性格的形成(开题报告+论)The Self-image of Charles Dickens in David Copperfield 浅析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认知隐喻 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对《推销员之死》的价值探讨 论英语广告语中的双关应用及翻译

从礼貌原则角度分析电影《暮光之城》中的对白 从用餐礼仪看中美核心价值观差异

从中西方文化的比较中谈英语隐喻的汉译

Translation of English Film Titles and the Commercial Effect 论《西游记》中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以詹纳尔和余国藩的英译本为例 在归隐中相遇—论梭罗与陶渊明的诗意人生 英汉动物习语内涵意义的文化差异 中西节日的对比研究

浅析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凯瑟琳 论《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基督式人物塑造 Scarlett的人物形象分析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英汉关于“愤怒”隐喻的分析 简析比喻在《围城》中的运用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英汉标点符号比较

从《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看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冲突 89 Metaphors in the Themes of Of Mice and Men 90 旅游文本英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91 浅析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意识

《美国悲剧》中的对比手法运用研究

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简•爱》两种中文译本的比较 94 比较《百万英镑》和《阿Q正传》 95 从释意派理论看英语习语的翻译策略 96 关于中国文化教学的文献综述

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爱情悲剧 98 从跨文化角度对商标名称的研究

目的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功夫熊猫》为例 100 解读《金色笔记》中的女性主义

爱与孤独的互生——舍伍德安德森《曾经沧海》与戴维劳伦斯《马贩子的女儿》对比研究

The Struggle of Women—On the Image of Mary in The Grass Is Singing 103 中美时间观念的跨文化研究

From Dormancy to Revival—A Feminist Study on Kate Chopin’s Awakening 105 A Study on Cultural Shock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106 浅析叶芝诗歌中的象征主义特征 107 《老人与海》中的存在主义分析 108 从功能对等角度看信用证英语的翻译 109 从文化视角看英语习语的翻译

xx大学英语专业学生课外视听学习调查 111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对策研究

关于高中生英语阅读策略运用情况的调查 113 《威尼斯商人》中宗教和法律的冲突 114 剖析《所罗门之歌》中的黑人意识

英汉习语的差异及其翻译——对杨、霍译《红楼梦》中习语翻译的研究 116 从文化角度探析中英基本颜色词的比较和翻译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新解读

Improving the College Students’Writing Skill through Cohesive Devices 119 论证北美独立战争的合法性—重读托马斯.潘恩的《常识》 120 论《威尼斯商人》中的宗教思想影响 121 商务英语中含蓄否定句的研究 122 中英文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翻译

论《野性的呼唤》中对人和自然和谐的呼唤 124 英汉死亡委婉语的文化差异及其分类对比 125 互联网媒体对汉语纯度影响的研究

书面语言输入与输出对英语词汇习得的影响 127 小说《蓝色城堡》中的意象和象征主义

从跨文化传播角度论中国饮食文化资料的英译 129 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翻译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历史与个人叙事:拉什迪《午夜之子》的后殖民解读

Hawthorne’s Religious Notion: an Analysis of The Scarlet Letter 132 从任务型教学模式谈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预防策略 133 《欢乐之家》孤独灵魂的自我发现 134 浅析《苔丝》中的象征主义 135 On Human Nature in Frankenstein 136 跨文化交际下的中英文禁忌语的对比研究

英语新词特点研究——词汇学习和了解文化的有效途径 138 古诗词英译关于夸张的翻译策略研究 139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成语翻译初探 140 美国俚语的文化及特征

从《雾都孤儿》看查尔斯•狄更斯的善恶观 142 外语词汇磨蚀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143 《野草在歌唱》中野草的象征寓意解读 144 论《简爱》中的女性意识 145 《小妇人》的女性意识解读

从原型批评理论观点看《红字》的圣经原型 147 古典诗歌中典故的翻译

《倾城之恋》和《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Advertising Language: A Mirror of American Value 150 On Symbolism in Hemingway's Cat in the Rain 151 从商业性角度论电影名称的翻译 152 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运用及翻译研究

153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空间隐喻认知分析——以前后为例 154 英汉习语互译中的意象传递研究 155 商标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156 浅析俚语在美国亚文化群中的使用及其成因

157(日语系毕业论文)关于食品比喻表现的中日对照研究 158 浅析《双城记》中狄更斯的浪漫现实主义 159 《傲慢与偏见》中的灰姑娘情节 160 浅析《紫色》中西丽的成长历程 161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幽默的比较 162 《远大前程》中乔的人道主义精神

163 理想自我的追求——爱伦•坡与《莫格街血案》 164 中西饮食文化的对比

165 《支那崽》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166 从语域角度分析《瓶中信》中书信的语言特色

167 Investigation of Cultural Difference in English-Chinese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from Rhetoric Perspective 168 爱米丽与祥林嫂悲剧的比较研究 169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冲突 170 金融英语术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

171 论原声电影对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作用 172 中西方奢侈品消费文化之比较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173 英语基本味觉词“甜/苦”的隐喻机制 174 中美时间观的文化差异 175 林肯话语中幽默特征的分析

176 Self-improving English Proficiency by Reading English Classics 177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技巧分析 178 On Critical Realism in Oliver Twist 179 福克纳小说中的圣经意象

180 从《喧哗与骚动》中凯蒂的悲剧看女性的社会地位 181 English to Chinese Translation Methods 182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xx中学为例 183 从艾米莉•狄金森与李清照的诗歌看女性文化差异 184 从文化内涵的角度看汉语动物习语的英译 185 论《远离尘嚣》中女主人公的悲剧原因

186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from a German Functionalist Approach 187 简奥斯汀作品中的讽刺和说教主义 188 《时时刻刻》中女性自我构建的研究

189 Culture Teaching 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Classrooms 190 The Contrast between Carrie’s “Fall” and “Rise”

191 从中美非语言差异看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其对策 192 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应用的调查 193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的人物性格分析

194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野草在歌唱》中的女性角色 195 女性意识在《红字》中的表现

196 从礼貌原则看英语委婉语的构成和社会功能 197 On the C-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198 A Stylistic Analysis of O.Henry’s Short Stories 199 论《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性格的双重性 200 Culture Colonialism in Heart of Darkness

下载论陈凯歌电影中典型性格的美学特征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陈凯歌电影中典型性格的美学特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新时期电影导演职能特征的转换

    摘要:本文对新时期电影导演职能特征的转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产业化 持续发展 导演 控制权在新时期特定环境中,大批与影视相关的从业人员纷纷跻身到导演行业,演员出生的徐静营......

    电影《一代宗师》中的电影艺术美学设计研究

    电影《一代宗师》中的电影艺术美学设计研究 引言 最初接触王家卫的电影,主要是他拍摄的《东邪西毒》,这部影片颠覆了人们对人物原型的概念,反而将深陷情网、各自天涯的江湖儿女......

    论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所体现的艺术典型论特征

    论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所体现的马列文论中艺术典型论特征 【摘要】 马克思、恩格斯以认识论为理论基础继承并发展了黑格尔的艺术典型论,把真实性的问题与典型性的问题联系......

    关于作文中人物典型性格的刻画5则范文

    关于作文中人物典型性格的刻画 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是作者创作素材取之不尽的矿藏.生活本身就充满了动人的故事.可是生活中的动人故事往往被许多繁琐的过程和可有可......

    论宫崎骏电影中的忧患意识(合集)

    论宫崎骏电影中的忧患意识 日语专业学生 庄晓君 指导老师 徐凤 摘要:日本民族是一个忧患意识浓重的民族,这在他们的心理特征、思想观念以及日常生活的细节当中都有充分的体现......

    论《大话西游》电影中“无厘头”手法

    论《大话西游》电影中“无厘头”手法 作为无厘头电影的经典之作,《大话西游》中包含了许多无厘头电影的成功要素。该电影内涵之复杂,也让它成为了许多影评人的研究首选。“无......

    论教师性格在学校教育中的影响

    论教师性格在学校教育中的影响---------观《热血教师》有感关键词:学校教育道德教育教师学生家长促进摘要:教师自古以来在学校教育中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对学......

    论《红与黑》中于连性格的矛盾性(精选5篇)

    论《红与黑》中于连性格的矛盾性 论题理由:小说《红与黑》刻画了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的小阶级—于连的形象,他出生低贱却向往上流社会的贵族生活。透过他一生的各种遭遇与经历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