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矫治方案

时间:2019-05-13 05:06: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心理矫治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心理矫治方案》。

第一篇:心理矫治方案

(一)方案的源起

监狱的功能除了惩罚与威慑,更重要的是改造。今天除了传统的监管改造、教育改造、劳动改造外,心理矫治逐渐发展成为第四种改造手段。如果监狱警察与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良,他们很可能一起制造了压抑、无力、没有希望的监狱气氛。而监狱是服刑人员重建未来、再次启程的地方,也是监狱警察完成个人蜕变与自我实现、助人并最终自助的地方。因而在更广大的意义上,监狱是狱警与服刑人员之间实现拯救与被拯救的圣地,服刑人员并非是完全绝对的弱势和被改造人群,狱警也受到了无可避免的职业侵害,也因而有了个人成长的宝贵机会。只有看得见未来,对明天有期待,服刑人员才可能完成改造,狱警才可能走出心理困境、走向职业发展的顶峰。而心理健康辅导与矫治工作正是营造充满希望、积极向上的监狱文化氛围的重要手段,进而才能保证监狱功能的达成。

(二)监狱系统相关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与需求

1、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需求

根据相关学术文献,在所有应激性职业中,警察心理压力最大、心理障碍最多,也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而这一职业的高风险、超负荷、高强度,以及警察的自身人格、性格特征正是影响警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研究显示,监狱警察中有31.1%的心理症状问题严重,其中明显表现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敌对性、偏执、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和恐怖等。

可见,总体上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良,而背后的原因和心理健康辅导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2、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与需求

罪犯个体特征的共性在于他们的心理缺陷和人格障碍,而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良更是一个普遍事实,主要表现在对自己、他人、生活和未来的认知扭曲,情绪上表现为焦虑、抑郁、烦躁不安、悲观绝望、恐惧等,生理上存在躯体化,行为上则是不服、抗拒改造,自伤、自残、自杀,回避集体活动、睡眠差、逃脱、报复以及适应障碍等,人格上反社会、孤僻、多疑、冲动等。而监狱改造的最终目的之一是补救或发展服刑人员的人格,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顺利返回社会开展生活,甚至发挥潜能,因而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需求也极为迫切、突出。

(三)当前国内监狱系统心理健康辅导、矫治工作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政治逐步开明、经济不断发展,国际社会对人权事业的重视逐步加深,我国监狱系统的建设导向也在发生变迁——由安全模式向质量模式,由经验模式向技术模式,由封闭模式向开放模式转变的趋势逐渐清晰,但仍处于起步的阶段。这个趋势就强调了监狱建设中心理健康辅导和矫治的专业化进程。但较之政治理论、法律常识、监管理论等内容,关于监狱工作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辅导和培训很薄弱,其课程针对性差、缺乏职业特征、流于形式,教学手段落后。此外,由于工学冲突导致精力有限,监狱所在地点偏僻且封闭导致上进心不足,待遇一般、生活清苦,加之一些警察的自律意识、公仆意识淡薄,总之相当一部分警察对再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意愿不强,这可能也是职后培训效果不佳的原因。

(二)(一)帮助完善硬件设施。分别开设针对监狱警察和服刑人员的个案咨询室、团训室,添置沙盘、团训包等器材。

(二)针对监狱警察和监狱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健康辅导、矫治方案:

1、专题讲座或网络课程。内容涉及职业取向、个人生活取向、专业能力取向;并编写、分发相应教材作为随身小手册以备翻阅。培训具体内容请见表1。

2、建立狱警的心理档案和心理危机防控、干预机制。协助监狱心理咨询师为每位监狱警察建立心理档案,周期性地心理测评、行为评估、自我报告等方式记录并分析狱警的心理健康状况,把握狱警的心理发展动态,从而防范心理危机,并不断调整狱警的辅导方案,保证辅导效果的最优化;

协助建设针对狱警的心理危机防控、干预机制。

3、团体辅导与个体咨询、督导。将狱警分别视为被辅导、咨询的人群和向服刑人员提供辅导、矫治的人群来组织培训主题;此外,定期向监狱心理咨询师提供专业督导,提升其专业能力,并帮助完成自我蜕变与成长。

4、开通心理健康求助热线。向监狱警察提供零距离、无障碍的心理健康辅导服务。

(三)针对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辅导、矫治方案:

1、普及型教育

(1)利用狱内闭路电视、专题讲座、网络课程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内容涉及生命教育、认知教育、情感教育、意志力教育、人格教育、社会性教育、危机干预以及生理、心理、社会性综合理论模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具体内容请见表2。

(2)编写、分发相应教材作为随身小手册以备随时翻阅;

2、建立服刑人员的心理档案和心理危机防控、干预机制。协助监狱心理咨询师定期对服刑人员做入监甄别和心理测评,建立服刑人员的心理档案,为突发事件排查可能性,并可以为分类进行团体辅导和个体咨询提供依据。

作为个案矫治的一部分,我们将帮助监狱建设心理危机防控、干预机制,并协助监狱有机地融入监狱已有的危机干预机制中。

3、团体辅导

(1)开展诸如警囚人际破冰之类的主题活动,通过亲身参与的行为训练达到转变认识和情感反应的目的。

(2)组织阅读心灵教育书籍,并开展讨论会,为服刑人员提供交流认识、分享情感、提升境界的机会。

(3)开展意在修复和建设社会支持系统的活动,例如“给亲人写一封信”、“给他/她的一封信”活动。

4、个案咨询与矫治。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日,根据监狱心理咨询师的转介意见向弱势服刑人员、心理问题严重者以及主动寻求帮助的服刑人员提供补救性或发展性的个案咨询与矫治。

5、建立服刑人员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6、开通心理健康求助热线。监狱心理咨询师可以在判断对求助服刑人员的辅导效果不佳时,帮助服刑人员连线我们为其提供心理辅导和矫治。

第二篇:心理矫治交流会

很高兴和各监区的同志们一起开展对罪犯心理个案矫治的交流会。二监区自推行两级化管理以来,在新的警务运行机制下,如何以新的模式发挥警务组在专业化发展上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对比以往,在三级管理模式下,要求我们民警要“博学多才”即要像父母、像医生、像老师,但往往绝大多数民警是“样样都懂了点,但样样都不深不专”,在工作上也只是以不出现“三防或四防”为最高要求,这与我们当前提出的对罪犯改造所要达到“首要标准”的形势要求是不相符的。现在两级化管理下警务组有了在制度上的保障,在向专业化方向上发展就成为可能或者说是必须的要求。

当前改造工作提出“为罪犯改造服务”的观念,尽管还存在一些不理解,但这是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不管接受与否,“为罪犯改造服务”是体现在罪犯的改造上也就是要罪犯改恶从善、迷途知返、矫正不健康的心理状态等等,而并不是简单的为罪犯服务。那如何“为罪犯改造服务”?怎样“服务”地更好?这些问题的提出或者说是工作要求,就必须要体现我们改造罪犯工作的各个方面。作为监区教育改造警务组如何在教育改造罪犯中发挥好作用,体现专业化的功能,把这种服务改造对象的需求所要掌握的知识尽快地通过民警自身学习、工作经验的交流以及引进专业人才等方式进行提升。

监区去年以来对二名危顽犯先后召开了心理研判会、集体会诊、节前分析会等多种形式和手段进行转化,监区也召开了危顽犯招标会,监区民警通过对危顽犯日常改造的视频监控、个别教育、包夹措施的落实,掌握了他们的真实思想和心理上存在的缺陷等不健康因素,并提出了自己的转化方案,二名青年民警竞标成功。他们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工作以来的经验进行操作,从目前实施矫治情况来看,效果明显。

警务组要真正发挥作用,除了完成日常教育管理的工作,记录好台账外,更主要的是发挥专业化的要求,为“需求”服务,转变观念,尤其是监区领导,要真正达到监狱提出的“下来、进去、铺开的要求,不断提升工作水准。这次交流会也是体现这方面的理念。

第三篇:劳教人员心理矫治成稿

心理调适:使用科学的方法对认知、情绪、意志、意向等心理活动进行调整,以保持或恢复正常状态的的实践活动。既可以自己进行心理调适,也适用于帮助别人。

劳教人员心理矫治,是指劳教所在教育改造和教育挽救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劳教人员开展的心理测验,心理评估,掌握其个体心理结构特征,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帮助他们消除不良心理及其他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促使其心理结构向良性方向转化,增强教育改造和教育挽救的科学性、针对性。

对劳教人员的心理矫治与管理采用教育、劳动等手段相结合,目的在于提高教育改造和教育挽救质量,确保劳教所的安全稳定。本文就劳教场所开展劳教人员心理矫治的意义、目的和方法进行探讨,提出了劳教场所应从心理健康、心理测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四个方面开展对劳教人员的心理矫治,以提高对劳教人员的教育矫治质量。

(目的):

劳教人民警察或者是工作者,为劳教人员做心理调适,主要目的就是通过一定心理咨询方法或者劳教人民警察个人人格影响,帮助劳教学员,提高个体的认知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并使之养成健全的人格,达到自我完善和内在充实,从而摆脱原有的犯罪心理,并且树立长久的健康心理。

众所周知,警察工作的一个重要层面是预防和打击犯罪,其中“预防”的意义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我们劳教人民警察从事的就是“预防犯罪任务”,那在劳教场所,我们劳教人民警察和工作者在为队员做心理调适,就承担着这个“预防”犯罪、挽救社会危害的重要工作。从宏观上来讲,我们劳教人民警察就是这个任务。

跟大家说说我个人对劳教场所或机构开展心理矫治工作的重要性:

前文说了,我们劳教人民警察承担着预防犯罪和挽救劳教人员、减少社会损失的工作任务。

而就目前来看,预防犯罪和挽救犯罪人员、减少社会损失的工作任务也就有两种方法,第一个叫“犯罪场控制”,所谓犯罪场控制,是指对犯罪的现实场和心理场给予外在压力,直接消除犯罪目标、减少犯罪机遇、加大犯罪风险和代价等,促使犯罪人产生畏惧心理的措施或过程。这么说,大家不太清楚,举个例子。全国各大城市为了加大治安防控采取了武警巡街制度,武警佩戴冲锋前、各种防爆器械、装备,以小组为单位巡街,这样对犯罪分子可以起到威慑作用,使有犯罪想法的人,某一瞬间心里就打消了犯罪的念头。

这个叫“犯罪场控制”,第二个方法叫“个体内在控制”。

个体内在控制,就是通过一系列特殊的心理疏导技巧,帮助当事人看清自己这种根本无助甚至有害的行为,启发当事人找到满足自己需求的有效的应对措施。

说直接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我们劳教人民警察所肩负的工作任务就是,帮助那些没有或者缺少自我控制、自我管束能力的劳教学员,建立、完善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让他们对自我、对社会、对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沿着主流社会要求的方向走。

在预防犯罪犯罪方面,我只想到了这两个方法,就目前来看,也就是这两种方法。

那就有问题了,这两种方法殊途同归,但大家觉得哪种方法更好,一个是犯罪场控制,武警拿着警器械街巡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警力渗透不到的地方很可能成为犯罪的死角;一个是个体内在控制,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或者来访者与受访者,在一个和谐的氛围里、在一个平等的平台下,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相互聆听、倾诉,达到心灵上的共同成长!

相比,我觉得第二种方法显得更温暖、更人性,“个体内在控制”,主张从人的内心角度去改变人格结构;,从根源上去解决问题。这一观点也更贴切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潮流。虽然给劳教劳教人员员做心理、教育工作,初期可能很艰辛,但换来的可是长治久安。毕竟,社会的“长治久安”才是我们警察工作的终极目标,它的价值要远远大于被动的事后惩罚和看守。

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就能更形象的体会到我们劳教人民警察所扮演的角色有多重要,能体会到我们所从事的心理矫治工作有多重要,这也是我们组织劳教人员进行心理调适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目的。

接下来 再跟大家继续探讨---------开展劳教人员心理矫治的具体意义

(大家可以简单记一下)

1.劳教人员是心理疾患和心理危机的高发群体

所以,针对心理问题,当然要引进心理知识和手段,这才是对症下药。同普通人相比,心理问题在劳教所劳教人员,尤其是吸毒劳教人员这类特殊群体中表现得更为普遍和严重,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各类案件的犯罪人都有其特殊的犯罪心理结构,一些人违法犯罪的诱因就是心理问题。劳教所中的吸毒劳教人员是心理疾患和心理危机的高发群体。给大家举个例子:有的劳教队员自残自虐,随便吞噬东西,这就是一种极其严重的心理疾病。开展劳教人员心理调适能够更客观地认识被改造者

就教育改造工作而言,劳教人民警察队伍是实施教育改造工作的主体,劳教人员是被教育改造的对象(客体)。只有主体对客体有一个全面、客观、真实的认识才

能在实践中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案和模式。开展劳教人员心理矫治能促进劳教工作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开展心理调适是实现工作科学化、劳教办特色的重要途径。开展心理矫治,不但可以开阔思路,拓宽视野,而且可以使我们从一个新的切入点来启动“提高教育改造

和教育挽救质量”的系统工程。它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审视、疏理,提升行之有效的教育改造模式和手段,通过给其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促进工作的持续发展。这对于发展劳教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开展劳教人员心理矫治能促进劳教人民警察知识更新,提高队伍整体素质。通过开展心理矫治工作,来提高教育改造和教育挽救质量,也是对劳教人民警察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的一种新的挑战。学习和掌握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必将极大提高劳教人民警察队伍的整体素质。这也就是说,我们多学一下、多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对我们的生活、对我们个人的良好心态的培养都是有好处的。其次呢,心理学有一个分支学科,叫“儿童心理学”,我个人在读大学阶段是很喜欢这个学科,对于比较年轻的同志来说,多了解一下这个学科,会在儿童教育方面给自己很大启迪,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父母能多了解点心理学知识,能和孩子一起平和的、愉快的度过那你几年比较敏感的时期,对双方都是很有好处的,尤其是对孩子成人后的发展。当然,对于年龄比较大的同志来说,心理学还有一个分支,叫“老年心理学”,大家都知道,中国正在逐步的步入老龄化社会,不少老年人在晚年更加的缺少社会关爱,尤其是空巢老人,他们所承受的心理状况是我们常人无法承受的,如果在座的各位能了解点心理学,我相信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会有帮助的。

讲到这,顺便给在座的扩充一下心理学知识,其实心理学不仅仅是普通人所说的那样,看透别人心思、猜别人想法、攻心术等等,他的研究领域有很多,跟个个学科都有联系,渗透到我们生活的个个方面。比如说跟数学有关系的统计心理学、测量心理学,跟生理学、医学有关系的临床心理学、解剖生理学,跟教育有关系的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校心理学,跟经济有关系的管理心理学、工业心理学、消费心理学,跟运动员、体育有关系的运动心理学,此外还有时间心理学、军事心理学、航空航天心理学、音乐心理学等等等等。而且,这些研究领域都是大有人在的,在我国也有很多学者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与发展工作。比如,通过音乐来治疗自闭症、孤独症患者,就是音乐心理学的工作范畴;还有我们国家的飞行员、航天员选拔工作中的心理测试环节,都是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直接或间接参与的。

前面我们讲了开展劳教人员心理调适的意义,下面我们来讲讲对策。

加强劳教人员心理调适工作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思考 :

大家可以记一下

(一)心理调适组织机构的完善化

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同理,劳教人员心理矫治工作要想扎扎实实开展起来,实实在在收到成效,专门机构的成立可以说是势在必行。

从机构的设立、工作人员的配备、软硬件的建设、经费的保障、场所设施的供给以及心理调适的工作原则、方式、要求、程序、量表测试、诊断矫治、效果评定等,从这些方面对开展劳教人员心理调适工作作出具体性要求和专业上的指导性意见,就可以促进我们开展这项工作。设立“劳教人员心理调适指导中心”“劳

教人员心理调适科”、“劳教人员心理咨询室”、《劳教人员心理调适工作规范》 等等。其实这些软硬件设立倒是不难,关键是如何脚踏实地的运用起来、不让他形同虚设,这是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地工作。

(二)心理矫治队伍建设的专业化

心理矫治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的专业性、复杂性、规范性、科学性决定了它对从业者的高要求,从业者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矫治效果的优劣。从专业化和发展的眼光看,劳教单位的心理矫治工作实现持证上岗是高效开展矫治工作的基本要求,因此,尽快建立起一支专业扎实、素质过硬、乐于奉献的专职心理矫治民警队伍是劳教人员心理矫治工作能否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

在这一问题上,前几年的武汉市劳教所的做法很值得借鉴,一是“走出去”,将全所接受能力比较好强、年龄相对年轻的干警送到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进行学习,系统的学习心理矫治业务,并且特别聘请国内知名教授亲自授课。二是“引进来”,向社会上公开招聘符合劳教心理矫治工作要求的优秀人才,充实场所心理咨询员队伍。从而多管齐下,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劳教人员心理矫治工作

(三)心理调适实施的规范化

心理调适是一项专业而复杂的系统工作,从收集求助者背景资料到各种心理测验量表的选用,从咨询员的态度、表情、肢体语言到恰当处理咨询双方的特殊人际关系,从确立矫治目标及方案到具体矫治程序的操作等等,无一不体现出心理调适特定的程序以及专业化的细节要求。

因此,整个调适过程中工作的程序、采用的技巧必须严格按照行业规范来进行。劳教民警要注意准确把握自己在咨询和矫治中所处的地位、所起的作用、所要达到的目的。

实践中,比较容易出现偏差的具体表现有:一是越俎代庖,授之以鱼,而非授之以渔。简单地说心理矫治的着眼点、落脚点不是仅仅为劳教人员解决一两个眼前的现实性问题,而应致力于通过促进求助者观念的转变、人格成熟的形成,少发生或不发生类似的问题,乃至举一反三,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而不仅限于就事论事。二是在矫治过程中不少咨询员认为咨询和矫治中应该给求助者传授一些自认为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于是在操作中往往苦口婆心地对求助者予以教导和指点,传授自己认为正确而且坚持了十几年二十几年的信念及价值观。但心理咨询和矫治的基础是尊重,相互尊重,尊重双方的原有立场,在尊重的基础上,帮助他去完善他的不成熟、或者有缺陷的想法,让来访者主动成长起来,让他们有能力去自主自立,能承担起人生中的各种责任。

(四)心理调适运作模式的立体化

模式的立体化首先是指上层重视。上层领导机构比如说省级领导部门,重视起这项工作,“上行下效”,下面各个机构才能相应开展心理调适工作,达到上下

协调、左右联通的良好工作局面。

模式的立体化其次是指人才的交流。就是劳教所与高校的合作关系。在这里还以武汉劳教所为例:武汉市有很多心理学院校,华中师范、武汉大学、湖北大学,这些学校的心理学研究水平在国内也是首屈一指的,武汉劳教所就抓住这个优势,与这些高校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免费为其高校学生、老师提供心理调适实习研究场地,同时,有效地利用高校的人才资源为我服务,建立起一种横向内外合作的工作模式,专家来所督导,针对部分心理问题严重的劳教人员采取联合攻关的形式进行心理咨询与矫治,(比如说自残的劳教队员,这种队员是很难管理的,单靠普通干警,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的),这这种合作机制,不仅保证了劳教人员心理咨询与矫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而且开阔了本单位劳教民警的视野,提高了业务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深入开展这项工作的自信心和认可度。

结论

劳教制度向违法行为矫治制度转变的关键在于处罚方式从强制劳动向人格矫治的转变。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心理调适起到了关键作用,是创办劳教工作特色的突破口。鉴于当前劳教场所心理专业从业人员严重缺乏的现状,本人建议应首先对劳教人员进行以心理特质为标准的科学分类,然后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团体心理调适为主体,结合个别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对劳教人员进行由浅入深、有针对性的心理调适。同时,在矫治过程中,要从心理学角度对整个教育矫治的效果进行评价,提高教育矫治的效率和质量,改变劳教人员不良的人格结构,消除其心理障碍,解决违法犯罪根源,预防重新犯罪,达到违法行为调适的最终目的。

这就是我今天讲的全部内容,有不周之处,欢迎在坐的各位课下继续与我共同探讨。

谢谢大家!

(敬礼)

第四篇:心理矫治在监狱中的作用

心理矫治在监狱改造中的作用

姚志恒

摘 要:心理矫治在监狱工作中的作用主要是指罪犯在监狱服刑改造中,监

狱干警通过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对罪犯进行心理评估诊断、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治疗,以消除不良心理及障碍、维护或恢复心理健康、增强生活适应性的一项改造手段。

关键词:监狱、罪犯、罪犯心理、心理矫正、罪犯心理矫正

罪犯。罪犯是指因犯罪而服刑役的人。具体包括以下三类人:一是实施过犯罪的自然人;二是法院依法予以一定刑罚处罚的的人;三是正在受到刑罚处罚的人。

一、罪犯心理矫治概述

罪犯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就其数量而言,他们在人类社会中只占极少数,但这并不影响其存在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每个罪犯身上,都存在着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属性。

(一)罪犯心理的成分

在监狱服刑的罪犯,其心理的反社会性依然存在,而由于受到环境的极大限制,他们的这种性质不能够从行为上表现出来,也不允许他们表现出来。于是,在心理极端不平衡的作用下,罪犯开始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反抗”,如不服从干警管教、破坏生产工具、装病逃避劳动改造,甚至是自残或轻生。还有的也许会在监狱内散布“反社会言论”,以此来表示心中的不满,来抗拒改造。

罪犯的服刑心理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服刑心理是指罪犯在监狱服刑期间所有心理现象的总和。它包括罪犯的常态心理、残存的罪犯心理、刑罚心理和改造心理。狭义的服刑心理仅是指罪犯在服刑期间承受刑罚环境的刺激所产生的心理,主要指罪犯承受刑罚心理和刑罚执行之下所产生的改造心理。本文主要指狭义的服刑心理。罪犯心理就是指刑罚承受者的特殊心理现象,它基本是由犯罪心理、常态心理、刑罚心理等多种心理有机结合而成。

1.常态心理。罪犯的部分心理仍然是正常人的心理,所以被看成常态心理,它是指罪犯与一般守法公民相同或者相似的心理。如正常的生理心理需要、人所共有的情感、自尊、兴趣等,这与罪犯的犯罪心理是对立的,也是罪犯接受监管改造,改恶向善的心理基础,干警应以此为动力,对其进行思想改造。

2.犯罪心理。简单地说,犯罪心理就是一种极端的、反常的,能使人进行犯罪行为的变态心理,是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诸如恶性膨胀的欲望、异常的性欲、错误的精神需求及其恶习。而这些并不会因为罪犯入狱服刑而自然消失,而是在服刑的过程中延续下来,成为罪犯心理的的重要组成部分。3.刑罚心理。刑罚心理是指罪犯被判决执行刑罚后在服刑过程中产生的心理。诸如痛苦心理、恐惧心理、怨恨心理、渴求自由心理、改造向上心理。而上述心理的形成是由于其反社会性的轻重与否所决定的,他们的犯罪行为越严重,所要承受的刑罚也就越重,直至剥夺其生命。当然,罪犯对刑罚心理的承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的心理也在不同的服刑阶段,发生着不同的改变。(二)罪犯心理的特征

1.服刑初期的心理特征。由于罪犯在服刑初期与在社会上比较而言反差较大,要接受强制性改造,且管理极为严格,加之社会地位与生活环境突然改变,使得其在心理和生活上都难以适应。这种不适应以情绪不稳定为主要特征呈现出来,具体表现有可能为:悲观失望、焦虑不安、苦闷、蒙混过关、欺骗干警等心理动向及行为。罪犯入监初期的心理不适应期一般要经过半年至一年的时间。而其长短与三种因素有关:(1)罪犯入监前被关押的时间,这段时间越长,入监后的心理不适应期越短;(2)刑期长短,刑期长者,心理压力就会大,而且容易过于压抑,心理不适应期也就会长,反之亦然;(3)罪犯自身的特点,性格外向开朗的罪犯心理不适应期短,性格内向抑郁的罪犯心理不适应期则长。

2.服刑中期的心理特征。罪犯经过半年到一年半左右的改造后,对监狱生活应该基本适应,也就是进入了适应期,而从这个阶段开始,罪犯开始有了一个明确的改造目标,其认罪悔改的心理会大为增强这种心理是促进罪犯进一步改造的“催化剂”,罪犯开始认识到自己犯罪的原因,罪责感大增,并产生自悔心理,这也是他们进行积极改造的心理基础。在这期间,他们对生活有了新的希望,对自己的改造前途有了一定的信心,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这期间,罪犯可能会产生一种矛盾心理,也就是出现反复的心理现象,这是一种不利于改造的的消极心理,在改造中要尽量避免这种心理的产生,但由于一些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在改造中,面对罪犯所产生的这种心理,还是要对罪犯进行最大力度的说、感化、教育,不要让这种思想在罪犯的脑中蔓延,更不能扩散,否则会对改造造成极大的困难。

3.服刑后期的心理特征。罪犯在服刑后期即快要出狱时,原来相对平静的心理可能被打破,他们开始为自己出狱后的前途担忧,对前途又向往又担心,受到社会的歧视;自尊心理虽有建立但仍以自卑为主体,即因为自己在监狱服过刑而萌生自卑,当然这些是在服刑后期罪犯的一种普遍的忐忑不安的心理。

4.监狱的改造因素与罪犯心理的关系。监狱改造因素是一个综合性的因素,由于罪犯在狱中所承受的刑罚程度不同以及他自身个体因素的不同,对其改造的认识也不同。

(三)罪犯对刑罚的态度

罪犯对刑罚的态度,又称为罪犯的刑罚感受度,是指刑罚作用于罪犯后所产生的罪犯对刑罚的评价态度,包括刑罚痛苦的评价态度和对刑罚效用的评价态度。将对刑罚痛苦的评价态度列为横向维,并分为弱、中和强三个等级;同时将对刑罚效用的评价态度列为纵向维,并分为低、中和高三个等级。两条数轴相交,产生了刑罚感受度的四个区域,构成了下图。罪犯的刑罚感受度处于其中的某一个点。典型的区域特征表现如下:

(1)有效区域。罪犯强烈感受到刑罚惩罚带来的痛苦,同时也承认刑罚的正确性并理解刑罚的意义所在,认罪悔罪,服判服法,积极改造。

(2)初效区域。对刑罚的痛苦感受较低,但对刑罚的正确性及其意义持肯定评价,大多数短刑犯具有这种心理。高

初效

|

区域 | 正效域 |

弱 —————— 中 —————— 强 | | 负效域 |

无效

|

区域 低

刑罚效用感受度

(3)无效区域。对刑罚的痛苦感受都比较低,对刑罚改造持不合作态度,大多为刑期不长的累、惯犯。

(4)负效区域。罪犯强烈地感受到刑罚惩罚带来的痛苦,同时对刑罚持激烈的否定态度,不认罪服判,不悔罪服法,与改造相对立。对罪犯来说,在其刑罚心理中占主要地位的,莫过于对“罪”与“刑”的认识和评价,以及依据这种认识和评价,对自己服刑改造行为的控制和调节。犯罪判刑后若能认罪服法,说明其人身危险性减弱,具有接受改造的良好心理基础;犯罪判刑后若没有认罪服法,说明其人身危险性增加,这意味着会给矫正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但是,我们应该知道,罪犯的刑罚感受度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刑期的发展,在主观因素影响下,罪犯对刑罚的痛苦感受、对刑罚的正确性评价和其认罪态度都会有所变化。

(四)罪犯心理矫正

罪犯在入狱之前,他们的身份是合法公民。因为他们有着对社会或个人不满的情绪或不正确的看法,或个人心理有压抑、偏激等特点,或精神上曾经受到过一定创伤,或无法正常宣泄不满情绪,从而导致他们将这些不良情绪转化为不良甚至是严重的犯罪行为,对社会、家庭和人等造成严重的后果,触犯了法律而被入进监狱。

罪犯心理矫正是指系统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技术,矫正罪犯的不良心理结构或心理障碍,改造罪犯心理结构,完善其人格的一种改造活动。

罪犯心理矫正要以尊重罪犯为前提。心理矫正作为一种改造手段,通过改变最发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完善他们的人格,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不致再重新犯罪。

对罪犯进行心理矫正时,首先要对罪犯心理有一个具体的分析,而在各种分析的结论中,“反社会”性是所有罪犯共同存在的一种特 点,也就是所谓的共性。他们由于对社会的某种现象或体制不满,或自己的利益得不到满足,一时冲动,从而犯罪。这也是在对罪犯进行心理矫正时所要集中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开始对服刑人员进行心理矫正呢?我认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阶段一:心理诊断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要做的就是广泛收集服刑人员的心理信息,通过与其进行深入的谈话,以确定他们的心理定向与心理发展趋势,分析和确立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还可以通过心理测验等方式,对其心理进行评估。

2.阶段二:矫正实施阶段。在对矫正对象有一个正确的分析与评估后,就可以开始他们进行有效的心理矫正了。心理矫正的方法有支持疗法、行为疗法、认知疗法、和综合征疗法等。矫正实施阶段一定要根据评估阶段制定的具体方案来进行,同时还要结合矫正罪犯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以便及时调整矫正方案及其实施。3.阶段三:心理矫正效果的巩固阶段。(1)初期的效果巩固。(2)中期的效果巩固。(3)后期的效果巩固。

以上三个阶段,是对服刑人员进行心理矫正的三个主要阶段。

二、心理矫治在监狱中的作用

心理矫治工作在监狱中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促进了监管秩序持续安全稳定。我们通过对新人监罪犯的心理测试和心理评估,及时发现存在心理疾患的罪犯,在做好心理疏导的同时,及时提出控制建议。新犯人分流到其他监区(分监区)时,新犯的心理状况要向分流的监区(分监区)交代。对重点危险犯和顽固犯通过心理矫治活动,及时化解心理危机,提出干预对策,做到重点防控。心理矫治工作在维护监狱安全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建设平安监狱、文明监狱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为科学认识和改造罪犯提供了有力武器。科学认识罪犯是科学改造罪犯的前提。过去我们对罪犯的认识往往凭经验、凭感觉,定性的成份多,定量的成份少,引进心理矫治工作后,我们运用科学的测量工具,对罪犯进行心理测试和评估,了解了罪犯的内心世界,从而为科学改造罪犯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对民警心理学知识、罪犯心理矫治业务知识的培训和普及,民警在进行个别教育时,能够恰当地运用心理咨询的知识和技术,寻找切人点,增强了个别教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进一步提高了个别教育的成效。

(三)增强了罪犯改造的自觉性。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咨询活动,特别对那些不认罪服法或认罪态度差的罪犯,运用认知疗法、正确归因法等,启发其主动思考,促使其认真剖析犯罪思想,查找犯罪原因。通过教育,大多数罪犯能够正确归因,深挖犯罪根源,尤其是那些原先不服判、不认罪或认为“吃了风头官司”的罪犯对犯罪有了客观评价,对自身有了全新的认识,为自己下一步有效改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绝大多数罪犯踊跃参加政治,文化和技术学习,努力遵守监规纪律,并以服刑人员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端正改造态度,增强改造意识,服从民警管教,走踏实改造之路,争取早日回归社会。

(四)消除了罪犯不健康心理。罪犯心理矫治的目的是着重于罪犯心理和个性的调适,稳定情绪、改善认知、适应环境和消除不健康心理。通过向罪犯普及心理学、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活动,使罪犯逐步树立了心理健康观念,懂得如何调适情绪,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如何消除不健康心理,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改造。

三、今后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对策措施

(一)进一步健全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领导机构和工作体系。省监狱管理局拟成立罪犯心理矫治工作指导中心,由相关的领导和人员组成,并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对全省监狱系统的罪犯心理矫治工作进行统一谋划、协调、指导和督促。各监狱要建立独立建制的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办公室(或心理矫治科),心理矫治专业人员实行持证挂牌上岗。所有监区(分监区)建立心理健康辅导站,至少配备1名专职民警担任心理辅导员;在罪犯中成立心理互助组,选定文化程度高、表现良好的罪犯担任心理互助员,从上到下,形成罪犯心理矫治网络。(二)进一步深化罪犯心理矫治各项业务工作。在罪犯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进一步搞活教育形式,拟创办一份面向罪犯的专业性报纸,使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在心理咨询方面,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建设,严格咨询的程序,提高个案咨询的质量。在心理治疗方面,要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治疗效果。要把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与罪犯改造质量评估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罪犯改造的不同阶段,开展心理评估工作,为提高改造质量服务。同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心理矫治工作制度。省局将统一制定罪犯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评估、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以及心理矫治工作者队伍建设等相关配套制度,形成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制度体系,确保心理矫治工作规范运行。

(三)加强心理矫治工作者职业化建设。罪犯心理矫治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从业人员有着很高的要求。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二级心理咨询师培训力度,并抓好三级心理咨询师的继续教育工作。鼓励各监所与有关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联系,开展相关业务培训。“十一五”期间,我们准备将所有监区(分监区)心理辅导员轮训一遍。对取得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人员原则上不得调离心理矫治工作岗位。要加强心理矫治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遵守从业人员的职业准则。要在心理矫治人员中开展争先创优和评比优秀矫治个案工作,及时表彰优秀心理矫治工作者,并尝试心理矫治人员专项津贴制度,充分调动心理矫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充分借鉴国外经验和利用社会资源。国外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主要是由社会上临床心理学家到监狱为罪犯提供心理学服务,对罪犯开展专门的矫治工作。我们应借鉴吸收国外的先进理论、方法、技术和经验,并结合监管改造实际使其本土化;增加与国外同行的沟通与交流,引进一些高科技矫治设备和手段,进一步提高罪犯心理矫治的科技含量。同时,注重挖掘和整合社会资源,聘请社会上关心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教育工作者等加入到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中来;积极主动与当地有关医院、大专院校以及心理卫生协会、心

理学会等机构加强联系,借鉴其工作制度、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不断提高罪犯心理矫治工作水平。

(五)加强罪犯心理矫治理论研究。要进一步加强罪犯心理矫治理论研究,使理论更好地服务于心理矫治工作,为矫治工作实践提供理论支撑。要针对押犯特点,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探索各类押犯的心理特征及其改造对策。要系统地总结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经验,并上升为理论,指导工作实践。要组织心理矫治工作者加入心理学会、心理卫生协会等学术团体,参加有关学术活动,了解最新心理学研究动态。要定期举办“罪犯心理矫治工作”论坛,开展理论研讨,并在“监狱网”上设立“罪犯心理矫治”专栏,加强信息交流,刊发相关理论研究文章,推动心理矫治工作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立骥主编:《罪犯心理与矫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2] 章恩友主编:《罪犯改造心理学》,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3] 姚峰:“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载《安徽法治》2007年5月 [4] 何为民:《罪犯改造心理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 张雅凤主编:《罪犯改造心理学新编》,群众出版社2007年版

第五篇:监狱心理测试与矫治规范化论文

摘要:我国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刚刚起步,虽然在队伍、工具、制度上有了较大发展,但是基础比较薄弱,水平参差不齐,存在观念陈旧、矫治能力不适应罪犯心理状况、矫正工作还没有实现为监狱的发展服务的目标等问题。所以,我们认为,应当加强监狱立法,规范罪犯心理矫治,通过编制适合监狱特点的量表、实现矫治队伍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提高罪犯改造效率、促进罪犯再社会化等手段最终实现规范化。

关键词:心理矫治规范化

罪犯的心理矫治始于国外,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我国对于罪犯的心理矫治起步较晚,从概念的悄然兴起到正式列入监狱工作规划大约持续了十年,直到1994年司法部提出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的目标,罪犯的心理矫治工作正式列入监狱的工作内容,罪犯心理矫治宣告正式诞生。时至今日,罪犯的心理矫治已是浪潮四起,绝大多数监狱成立了心理矫治机构,建章立制、建档立卷,一个划时代的监狱工作局面正向我们走来。但是,这项工作由于缺乏应有的规范,全国各监狱形式多样,工作水平参差不齐,因此,规范罪犯的心理矫治工作已经十分紧迫。

一、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初具规模

(一)、心理测量已经有了丰硕成果。《中国罪犯心理测试个性分测验》(COPA-PI)和与之相匹配的电脑软件、《罪犯心理素质量表》、《再犯预测量表》已经相继在监狱内投入使用。由我省编制的《罪犯生活事件量表》、《罪犯改造成效量表》、《预防罪犯脱逃心理测量量表》也开始试用,加上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16PF)、艾林克人格问卷(EPQ)、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量表(MMPI),个人心理卫生评定量表(SCL-90、CPI),以及抑郁焦虑自评量表(SDS、S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焦虑量表(HAMD、HAMA)、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 我们可以初步地对罪犯进行正规测量,为我们掌握罪犯心理状态提供了有力工具。

(二)、心理矫治队伍正在茁壮成长。近年来,监狱系统各级领导对于罪犯的心理矫治予以高度重视,心理矫治队伍也在他们关怀下逐步壮大。我省先后举办了多次心理咨询师培训班,目前,各监狱内部上起领导下至基层警察已经有数百名同志获得了三级以上心理咨询师资格,有些监狱已经着眼长远,开始培养硕士以上的高级心理矫治人才。而且有的监狱还邀请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到监狱进行具体的帮助指导。山东省微湖监狱已经多次邀请我省心理学专家到狱内为罪犯开展心理辅导,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心理矫治机构、规章制度也已初步建立。当前,我省的心理矫治机构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网络化格局,这种格局以层级关系为特点形成四个层次:第一层次,监狱管理局罪犯心理矫治工作指导中心;第二层次,各监狱罪犯心理矫治科(室);第三层次,各监区、分监区设立的罪犯心理辅导站;第四层次,罪犯心理互助员。在此基础上又制定了一些具体的规章制度,如《心理咨询岗位责任制》、《心理咨询工作程序》、《心理测量注意事项》等等。罪犯心理矫治机构和规章制度的建立有效保障心理矫治工作的运行。

(四)、心理测验开始实施。实施心理测验,建立罪犯心理档案是罪犯心理矫治的首要环节。目前我省已经大范围使用开拓者系统的EPQ,为全省罪犯建立了心理档案,虽然我们不能完全依靠心理测量判断罪犯的心理状况,但是,它作为一个重要工具,对于我们发现罪犯的一些心理信息功不可没。

(五)、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已经迈出可喜而且坚实的步伐。个案咨询、团体咨询、远程咨询同步开展,有些监狱建立了渲泄室、倾诉间、情感疏导中心,用来疏导罪犯的消极情绪,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微湖监狱依靠雄厚的经济基础投资上百万元建立了罪犯心理健康中心用于罪犯的心理治疗,各持证咨询师也陆续上岗。虽然各监狱心理矫正工作层次不齐,但是,这项工作已经真正开展起来了。

二、心理矫治工作面临一些问题

随着心理学在国内的日渐兴盛,狱内的心理矫治也必将备受重视,心理矫治应当在监狱管理中发挥其广泛性的影响。当前开展的心理矫治,之所以收效不太明显,与其自身存在的矛盾有着较大的关系。

(一)心理矫治认识是否有用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没有观念上的变革就没有行动上的坚定性。当前,监狱体制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新旧观念也在改革中发生激烈碰撞。对于心理矫治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很多人还心存疑虑,有的甚至武断地否定心理矫治的作用。关于这些观点,汇总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罪犯心理矫治是一种与我国监狱原有的劳动改造、教育改造和狱政管理三大改造手段并行的独立的改造手段。(2)罪犯心理矫治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改造手段,而只是改造罪犯的一种辅助手段。(3)就罪犯心理矫治的作用而言,存在无用论的看法。

(二)、谁能胜任心理矫治主体地位

在国外,一个心理咨询师或者治疗师要取得博士学位且要有一定的实践经历,而我国当前监狱心理咨询师大多数是通过短期培训取得上岗证书的,平均年龄相对不过30岁左右,且长期在狱内工作,人生阅历浅薄,人际觉知能力和把握罪犯心理深层问题的能力都值得怀疑。并且,对于罪犯的心理治疗技术基本上没有过实践经验,有的甚至连治疗的场面都没见过。我们不仅要问,这样的一个群体能胜任心理矫治工作吗?

(三)、我们矫治罪犯的什么心理问题。

罪犯的心理问题包括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疑似神经症、重症精神障碍、人格障碍等。就目前来看,二级心理咨询师可以对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疑似神经症、部分人格障碍等问题进行咨询,这可以叫作矫正,但是,对于重症精神障碍、重度人格障碍患者,没有相应的药物治疗,我们是没法开展工作的,对于这一部分来说,咨询师的工作是预后的心理疏导。这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它直接否定了狱内心理咨询师的矫正能力。

(四)、心理矫正可以在哪些领域发挥作用。我们强调罪犯的改造要经过强制到自觉的过程,()这实际上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社会心理学关于态度形成的学习理论1。从这点来看,罪犯的劳动改造、教育改造、狱政管理也是一种行为治疗方法,只不过在过去,我们没有运用心理学的眼光来看待这问题而已。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我们的工作经常感觉到瓶颈制约效应。由此看来,心理学不仅可能矫正罪犯的负面心理,而且可以在生产劳动和学习效率、行为养

成上发挥很大的作用,运用的好,可以引起监狱工作的革命性进步。可是,我们在这方面花费的精力还很不够。

三、对于罪犯心理矫治规范化的基本设想

鉴于当前监狱心理矫治工作处于摸索状态的实际状况,为了避免心理矫正工作走上弯路,我们认为,实现监狱心理矫治工作的规范化已经成为监狱履行社会使命的必然要求。就我国监狱工作的实际情况而言,我们认为,以下几点工作不可或缺。

第一、必须加强监狱心理矫治的制度化建设。制度化建设从广义上讲,包括立法、制度工作规范等多项内容。最理想的制度化建设是研究制定并颁布《罪犯心理矫治法》,如果短时间内不能实现,也要由国务院以《心理矫治办法》的形式把罪犯的心理矫治工作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用以指导全国各监狱的心理矫治工作。应当明确的是,罪犯的心理矫治不同于一般社会个体或群体的矫治。罪犯是犯了罪的人,他的社会地位比较特殊,而且是国内外政治嗅觉对其比较敏感的人群,不能像社会专业工作者怎么对普通工公民怎么矫治我们就怎么开展。我们只能说,在立法时,可以借鉴社会工作者的矫治方法和经验,但是不能完全照搬。比如,治疗强迫症的厌恶疗法以及治疗恐怖症的冲击疗法在对罪犯实施时就要考虑后果,由于涉及人身权问题,在社会上,只要求助者和家人同意就可以,但是,在狱内,是不是需要家人同意或者在场监督?这都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在立法时,要明确罪犯心理矫治的法律地位、矫治主体、工作目标、操作程序、责任追究。通过立法,把全国监狱系统的罪犯心理矫治统一到法律的一个框架内,让广大监狱干警在对罪犯心理矫治时有法可依,也为我们开展心理矫治找到一条法律标准,避免走上弯路还不清楚,浪费人力物力。目前,全国各监狱的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形式多样,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是,这种局面不应当是心理矫治应有的现象,没有科学规范的矫治规范引导,很难保证它的有效性。再就是要加强心理矫治的制度建设以确保这项工作运行的科学化、正规化。这些制度包括《心理矫治工作者资格要求》《矫治工作规范》、《矫治工作者守则》、《罪犯参加心理矫治行为规范》等。通过制度合理的矫治制度,提高矫治工作的效率,进而促进监狱改造工作总体效率,摆脱多年来改造工作的徘徊局面。

第二、必须实现心理矫治主体的专业化或者社会化。正如前文所言,罪犯的实际心理状况直接否定了监狱干警的心理矫正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否定监狱开展心理矫正,我们可以通过专业化的道路,实现监狱和社会共同承担罪犯的心理矫治。监狱人民警察可以根据法律要求对于其能力范围内的罪犯开展心理矫治,例如对于罪犯日常改造中由于各种压力和冲突造成的心理问题,一些疑似神经症甚至部分轻度人格障碍,完全可以通过心理学的方法予以矫正。但是,对于一些重症精神障碍,则需要社会专业人士甚至精神治疗专家的专业治疗。这样,监狱人民警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学会正确的诊断,区别不同程度的精神问题,宜治则治,不能则转,转介到社会力量方面,由社会人士开展治疗。这样就面临两个队伍建设的问题:一个是监狱自身心理矫治队伍的培养,一个是社会力量的聘用。前者,我们可以通过努力,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后者的聘用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原因在于:监狱目前的布局调整还不到位,即使将来到位了,我们的监狱都靠近大中城市了,那么经费问题也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当然,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我国国力的日渐提高,我们相信,这些问题必将迎刃而解。

第三、必须加快具有适合我国监狱罪犯心理特点的评定量表的编制。现在我们使用的一些量

表大都是由国外引进的,一些由我们自己编制的量表也刚刚使用,由于常模的差异,还不清楚效度如何。我们设想:我国可以有步骤地开展以下量表的编制。一是关于罪犯情绪的量表的编制,鉴于这个量表比较庞大,可以根据需要编制几个分量表,比如抑郁测查量表、焦虑测查量表、自卑测查量表、恐怖测查量表等。二是关于罪犯脱逃心理的测查量表。这个量表的编制很重要,一直以来,我们对于罪犯的脱逃行为防不胜防。有了这样一个量表,我们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罪犯的脱逃心理倾向。三是关于罪犯暴力倾向的量表编制。四是关于罪犯自杀心理量表的编制,在罪犯自杀问题上,我们吃过不少苦头,很多情况被罪犯迷惑了,本来一个表现较好的罪犯突然间自杀了,事后分析,才明白其原因,但为时已晚,如果有一个量表,我们可以约略知道哪些罪犯自杀倾向明显,我们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采取措施实施心理干预和防范措施,尽可能挽救罪犯的生命。五是关于罪犯改造态度的测查量表。这个量表可能有三个分测验,一个是劳动态度,一个是学习态度、一个是行为态度。这几个态度量表应当有着高度的相关,在量表效度较高的情况下,如果相关程度较低,那么,我们就可以断定罪犯是有问题的,可以进一步测查他的其他方面。六是罪犯对于未来看法的测验。测查这类罪犯,对于我们预防罪犯出狱后再犯罪也有指导意义,如果能够掌握罪犯再犯罪倾向,我们可以在狱内实施教育手段,也可以在其出狱后通报有关机关,这也是我们当前贯彻“首要标准”的行动体现。

第五、必须围绕监狱工作大局开展矫治,既要考虑生产,也要考虑改造,尽可能地发挥心理矫治服务于监狱工作大局的作用。现代心理学越来越重视心理学在团体中的作用,工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都在研究如何提高人在群体中的作用。心理矫治不能总着眼于罪犯的心理问题,更要发挥它在生产、改造各环节上的作用,使罪犯尽可能地以更高的热情和积极性参加改造,提高效率。在这方面,心理学应当而且也可以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我们在研究监狱的人力资源开发上应当吸收心理学专业工作者,成立具有监狱特色的人力资源开发机机构,整合狱政管理和教育改造职能,形成以改造效率为核心的人力资源开发机构。运用行为科学、心理科学、管理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开展人力资源的评定、量化、使用,形成一套科学的机制,为提高监狱的管理效率服务。

第六、必须把矫治目标放在罪犯再社会化上来。我们改造罪犯的目的是实现监狱法赋予我们的职责----“将罪犯改造成守法公民”。舍此,我们的矫治工作就是无目的的或者说工作目标是偏移的。要通过心理矫治,把罪犯的个性化、社会化完整统一起来,把罪犯的“自我概念”

(2)统一起来。通过罪犯自我概念的整合实现身心统一,最终实现再社会化。通过对全体罪犯心理的心理学分析,建立罪犯心理状况数据库,根据大量的心理数据确定罪犯心理异常程度,运用心理矫治手段有针对性的矫治。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就可以说,监狱对于罪犯的心理矫正实现了规范化,也可以断言,监狱工作实现了根本性变革。

对于罪犯的心理矫治现在可谓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规范化工作亟待开展,但愿各级领导能够进一步重视,早日迎来监狱心理矫治工作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社会心理学》,主编章志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2)、《社会心理学》,主编章志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下载心理矫治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心理矫治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理矫治缓解罪犯心理压力的策略初探

    心理矫治缓解罪犯心理压力的策略初探 摘要:监狱罪犯在服刑过程中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诸如监狱改造环境、狱外人际关系重大变故和罪犯主体特征差异等方面。我们应该凭......

    二大队 韩雷 心理矫治案例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 韩雷 河北省高阳强制隔离戒毒所二大队 【摘要】本案例求助者戒毒人员任某,2015年2月离婚,一个多月来,求助者自卑自责、极少与其他戒毒人员讲话,脾气......

    矫治安全员

    矫治安全员“软骨病” 筑牢安全防线近年来,由于供电企业安全管理方式和管理模式的不完善,执行不到位,管理模式落后等,使基层安全员或轻或重患有“软骨病”,对现场作业的违章行为......

    司法所对社区矫正对象引入心理矫治

    司法所对社区矫正对象引入心理矫治 为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大局,积极落实特殊人群精细化管理规定并实现个性矫治的工作要求,JZ司法所积极探索心理咨询、心理矫治、心理健康教育、......

    浅析心理矫治在社区矫正中的作用

    浅析心理矫治在社区矫正中的作用 社区矫正是与监狱矫正相对的的行刑方式,如果说监狱矫正的重要特点是“治身”,那么社区矫正的突出特点是“治心”。而心理矫治又是社区矫正的......

    上饶县司法局社区矫正心理矫治“七步曲”

    上饶县司法局社区矫正心理矫治“七步曲” 上饶县司法局司法局针对社区服刑人员特点,探索出心理矫治工作“七步曲”,实行针对性较强的个案矫正。 入矫阶段。发放心理矫治联系卡......

    探析心理矫正在矫治手段中的运用范文

    探析心理矫治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实践与运用 内容提要:在这个历时变迁、引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心理矫治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逐步走上社区矫正科学化发展的道路。洪山......

    戒毒的心理矫治、心理咨询与方法研究

    当前,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的戒毒人员,他们既具有一般人所具有的普通心理,也具有作为一名戒毒人员的特殊心理。他们在戒毒康复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