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少年利他行为弱化的道德反思及对策(写写帮整理)

时间:2019-05-13 05:40: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代青少年利他行为弱化的道德反思及对策(写写帮整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代青少年利他行为弱化的道德反思及对策(写写帮整理)》。

第一篇:当代青少年利他行为弱化的道德反思及对策(写写帮整理)

当代青少年利他行为弱化的道德反思及对策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都市化程度急剧膨胀,高度文明带来的“文明病”不断加深,导致社会各阶层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利他行为缺失的现象,如人情冷漠、焦虑、反社会行为等。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当代青少年,“利他行为”逐渐弱化的现象可能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一、何为利他行为

利他行为一词最先是由19世纪的法国哲学家和伦理学家孔德提出的,用来解释一个人对他人的无私行为。社会心理学家对其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并把利他行为定义为个体自愿、有意识对他人做出的有利行为。

利他主义按照动机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是纯粹性利他行为,指助人者不期待受助者给予任何形式的回报,在亲属关系中此行为的发生几率更高;二是互惠性利他行为,是指助人者为了得到受助者日后的报酬和补偿,才表现出的行为;三是自立性利他行为,是指助人者为了获得利益、权利或者精神上的满足而产生的行为。虽然互惠性利他行为和自立性利他行为是一种不完全的利他行为,但是与纯粹性利他行为一样都对社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二、当代青少年利他行为弱化的主要表现

1.价值观取向的位移。受西方个人主义、金钱至上等不良价值观的影响,导致部分青少年过于追求奢华的生活,金钱至上,相互攀比;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生活态度十分消极,缺乏远大理想和精神追求;利他意识变得越来越薄弱,利他行为也逐渐减少。

2.人际交往的冷漠。20世纪60年代,一个叫吉诺维斯的纽约女孩儿在回家的路上被歹徒持刀杀害。在长达30分钟的案发时间内,38位邻居都听到女孩儿的求救声,但是他们都选择沉默,没有一个人去看看或者打电话报警,导致女孩儿因无人救助死去。西方社会心理学家用“责任扩散”来解释这一现象,其概念是指如果在事件发生的场合有很多旁观者的话,那么责任分摊到每个旁观者身上时,其助人的责任和意愿就会减少。

3.对助人行为的怀疑。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基础薄弱,青少年如果想帮助他人不是件简单的事,因为弱势群体往往怀疑助人者的目的。例如,帮老奶奶提菜篮子,也许会被怀疑是抢劫,使老奶奶产生心理防备,根本不愿意接受帮助。

三、当代青少年利他行为弱化的根源分析

1.中华传统道德教育的弱化。乐于助人、分享、谦让等利他行为,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礼记?访记》中记载:“君子贵人贱己,先人而后己。”《孟子?梁惠王(上)》中记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陈寿的《三国志?蜀志》中提到:“每有患急,先人后己。”王梵志的《全唐诗补逸》中记载:“好事须相让,恶事莫相推。”马致远的《陈情高卧》也说过:“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些中华民族传统的利他观念被当代青少年渐渐忽视。“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反而成为青少年的行为准则,以致中华传统道德教育逐渐被削弱。

2.社会压力增大。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存在贫富差异两极化、市场竞争激烈、人力资源过剩、医疗教育资源有限等社会问题。处在这种背景下的青少年,难免会对未来的生活产生担心和恐惧。在这种潜在的压力之下,紧张和焦虑不断加深,使得青少年们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自己身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种心态会导致人们自我防卫意识加强,过分关注自我,引发不必要的自我保护行为,从而忽略他人的感受,人与人的关系也变得冷漠。

3.不良风气对人们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社会上出现了如贪赃枉法、收受贿赂、不办实事等毒害社会风气的不良现象。青少年群体在面对这些极不负责的现象时,很容易产生偏激的认识,对社会失去信心。除此之外,有些骗子把自己或别人伪装残疾人或其他弱势人群,利用大家的善心来骗取钱财,更有甚者发展成职业的骗人集团。发生了像“碰瓷儿”这样的事件,让大家产生了“扶不扶”这样的困惑,打消了大家助人的积极性,导致利他行为弱化。

4.家庭道德教育的缺失。当今社会中有很多父母过于重视孩子文化知识的学习,忽略了道德品质方面的培养。在被问到“父母在孩子的培养与教育方面花费精力最多的事情是什么?”这一问题时,只有22.9%的同学选择“重视孩子思想道德的健康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从中可以看出,家长在孩子道德教育方面存在不足。另外,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全部的心思都扑在唯一的孩子身上,孩子提出的要求都被无条件地满足;缺乏严格的要求,处于这种溺爱和娇生惯养的家庭环境里,会导致孩子形成自我中心,不考虑他人、不懂得分享、个人主义倾向严重的人格特征。不良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正确道德观念的形成和行为的培养带来了阻碍。

四、培养青少年利他行为的对策

1.学校应加强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常以自己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因此,学校应加强对青少年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关心、爱护集体,重视集体荣誉感,以集体利益为重;引导学生学习谦让、分享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团结友爱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坚定的意志力;开展丰富多样的利他性道德教育活动,创造适宜利他成长的文化土壤;促使学生把利他主义与自身实际生活相联系,提高移情能力。

2.创造积极的家庭氛围。家庭对孩子的各个方面都会产生深刻影响,因此父母应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给予孩子理智的呵护和自由,禁止溺爱孩子。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榜样示范会影响儿童的行为方式。因此,家长一方面要使自身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成为孩子们心中的榜样,让孩子自觉模仿父母的行为;另一方面应采取科学方法指导孩子,当其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强化良好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养成孩子的利他习惯,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3.健全社会信用体制与奖惩激励机制。在党的第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化市场体系的必然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因此,可以试着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诚信档案体系,把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诚信事件记录在案,并且能够通过网络查看个人的信用信息,并对守信和失信行为相应地做出奖励和惩罚措施。同时学校方面应奖励学生的爱护集体、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等行为,将学生的利他行为与校内三好学生、学业奖学金、优秀干部和评选党员结合考虑,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4.社会媒体应积极宣传利他主义精神。社会媒体影响着舆论和人们的价值观,所以应积极发挥媒体的宣传和教育功能。通过各种各样的媒体,例如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让利他主义传播的范围更广泛,帮助大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还要为青少年们创造良好的利他氛围,树立正确的英雄榜样,鼓励青少年参与到实际的助人活动中,感受到“助人”带来的满足和愉悦。

第二篇: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反思与回应对策

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反思与回应对策

学习心得体会

当今的“健康”概念,已不再是单纯地指机体(或身体)的健康了。世界卫生组织早已确定健康有三个含义:机体健康、心理(或精神)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往往影响机体健康,良好的情绪情感是机体康复的重要条件;同时,社会适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心理素质的表现形式。因此,推行素质教育,不能忽视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全发展。同时,帮助学生克服其成长过程中的心理不健康现象,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心理障碍或心理偏差。那么判断学生心理健康与否的指标有哪些呢?

一般说来,判断心理健康有两个指标,一个是适应性指标,另一个是发展性指标。前者比较简单,一切不适应社会的现象都属于不健康,如目前中小学生存在着诸如嫉妒、自责、任性、孤僻、焦虑、逆反心理、神经衰弱、社交困难,乃至自杀、犯罪等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都属于适应性问题。后者却比较复杂,因为中小学生处于发展阶段,多数问题属于尚未发展或尚未得到发展的问题,例如青春期的种种表现,只要在正确的教育下,通过发展,就进步了,不成问题。

二、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或心理行为问题,并非现在才有,只不过今天的问题更为严重、更为突出。原因在哪儿?

其一,外部社会原因。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矛盾,主要表现在:(1)社会上滋长的“一切向钱看”的消极现象,不仅妨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也助长他们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心理。

(2)在当前教育体制不能全面贯彻党的方针的条件下,容易产生重智轻德、分数至上的消极现象,它往往使学生产生焦虑情绪、挫折感和人格障碍,甚至于萌发“轻生"”的念头。(3)家庭教育不当也会使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消极现象。有些独生子女家庭,由于对子女娇惯、纵容、溺爱,致使孩子任性、懒惰、独立性差、依赖性强、不够合群等毛病严重。(4)大众传媒中不健康的内容也是造成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重要原因。所有这一切,都是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其二,学生自身原因。除了社会方面的原因之外,还有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心理行为问题较多的时期是青少年期,即心理学家所称谓的“危机期”。一些心理学家从西方社会生活方式特点、人际关系和家庭结构的现状所造成的青少年反抗社会、反抗成人、藐视法律、铤而走险的事实出发,认为个体发展的青少年期,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反社会行为,要和现实、成人发生冲突,这种观点表现在各派心理学家的思想上。

三、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也没有统一的程序,但是,必须有一定的原则要遵循。

(一)坚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理论和方法的依据是学校心理学,二是尊重学生的客观心理事实。学校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应用分支,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5~18岁的学生,尽管它也探索正常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但其侧重点还是研究身心缺陷和学习困难的所谓“问题”儿童青少年。学校心理学的出现与崛起,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心理科学的依据。学校心理学家进入学校,不仅为学生防止心理疾病、保持心理健康积极地开展工作,而且也是学习辅导、职业指导和道德工作不可缺少的力量。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客观性原则,特别要尊重学生的客观心理事实。我们中小学教师,尤其是直接参与心理教育预防、咨询、评价和矫正的人员,必须以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学生、对待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心理行为问题。

(二)尊重和理解学生

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尊重和理解学生。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一个人、一个与自己平等的人来看待,做到完全地尊重他们。首先,对学生的尊重,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许多学生,特别是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自尊心较差,缺乏自信,这时,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就意味着信任和鼓励,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和健康的人格。其次,尊重学生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条件。只有尊重学生,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才能打开师生情感交流的渠道,这样,教师才能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样的教育才能如春风化雨一般为学生所接受。为此,教师要建立这样的信念:人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尊严,人人都是平等自由的。因此,要无条件地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可以朝好的方向发展。

(三)预防、治疗和发展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有两种目标:消极性目标和积极性目标。消极性目标是预防和治疗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积极性目标是协助学生在其自身和环境许可的范围内达到心理功能的最佳状态,使心理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人格或个性日趋完美。从积极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针对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更重要的是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绝大多数是正常学生。我们要坚持正面教育,使学生积极向上。也就是说,教学生心理更健康,素质提高得更快。即使从消极的角度考虑,上策是预防而不是治疗。由此可见,学校里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教育的模式,而不是医学化模式。

(四)全体与个别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目的在于使每个学生的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展,成为“四有”人才,成为高素质、创造性的人才;当然也同时预防各种心理异常和心理疾病的发生。对于较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心理行为问题的个别学生要做到个别辅导。可见,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上,应坚持全体与个别相结合的原则。对于一般的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采取面向全体的教育方式,而对于少数需要帮助的学生的个别教育中,应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采取相应措施。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为今后的工作指引了方向,我会结合这次讲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人才而努力奋斗。

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反思与回应对策

学习心得体会

巍山县白龙桥中学

段凌云

二0一0年七月二十日

第三篇:道德调控弱化原因

简析社会道德调控弱化的原因及对策

论文关键词:道德调控;道德权利;法律;规约

论文摘要:社会道德调控的欠缺和弱化是当前社会一些地方和一些领域道德失范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加强道德调控是转型时期道德建设的迫切要求。为此,必须确保信息媒介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先进性和广泛性的统一,注重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效应;强化道德权利意识,建立道德奉献与回报激励机制;加强道德调控法律的规约和惩戒。

当前,一些地方和一些领域析道德失范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究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社会道德调控的欠缺和弱化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道德归根到底是主体意识的道德自觉,但个体道德的内化显然不是自发进行的,而是在一定社会、群体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道德调控中进行的。个体道德的“自我立法”离不开社会道德调控,离开了社会道德调控的积极支持,个体的道德自律很难得到丰富和发展,而且有可能向他律倒退,甚至走向道德的反面。社会道德调控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必须按照十六大报告所指出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要求,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加强社会道德调控。

一、社会道德调控弱化的主要原因分析

1.调拉主体缺乏积极性

社会道德调控的主体一般来说主要是指政府组织和各种社会力量。道德调控原则的把握、目标的确立、活动的开展都要依靠主体的组织和协调。主体是否积极主动、坚强有力,直接影响到调控的效果。当前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工作中,“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思想道德建设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调控主体的软弱无为,社会道德风尚就很难步人良性循环的轨道。

2.调控监督不力

社会道德体系的监督需要强有力的监督系统,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社会舆论。随着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道德开放性日益彰显,一元化色彩逐渐消解,取而代之的是多元化的凸显,这本身是正常的,此时就急切需要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而当前我们的社会舆论的冷漠和混乱,更加大了人们道德选择的难度,影响着人们的道德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

3.调控保津缺乏

对普通社会成员而言,社会道德调控无论是源自教育的感化,还是源自舆论的规劝,总体上都是一种软性约束,实践证明,缺乏制度的约束是不现实的,也是很危险的。道德自律必须与法律、制度结合起来,增强其强制性。目前我们在调控的各个环节都缺乏制度的有效供给,使道德调控在运行过程中缺乏有力的保障。

4.传统道德教育模式的缺陷

传统道德教育有三个方面的缺陷:第一,道德教育政治化。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混为一谈,弱化了道德的调控功能。第二,道德教育形式化。传统道德教育忽视了道德教育的实践性特征,从而使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出现了“两张皮”现象。第三,道德教育缺乏层次性。不管人们的差别而用同样的模式,必然导致道德教育有效性的不足。道德教育的欠缺,致使人们道德内化能力的降低,道德调控的作用也随之降低。

二、加强社会道德调控的墓本对策

1.确保信息媒介正确的奥论导向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体在道德调控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信息媒介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即信息媒介的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我们应充分利用现代媒介传播快、影响大的特点,在注重客观性的同时,正确进行道德引导,在整个社会普遍形成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氛围,使善的行为得到敬仰,并乐于躬行,恶的行为受到鄙夷并奋起抵御。互联网对社会道德调控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坚持科学的态度,疏堵结合,主动出击,严格管理。运用法律和技术的手段坚决遏制利用互联网传播色情、反动等信息。

大力弘扬时代主旋律。江泽民同志指出:“弘扬主旋律,就是要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这既是对新时期社会道德评价提出的标准,也是对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舆论导向的要求,媒体应按照这些要求,严格自律,努力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热情讴歌新时期涌现的道德典范,同时,对不良的道德行为予以有力的揭露和批评,通过鞭挞丑恶,涤浊扬清,不断校正社会道德意识,净化社会道德环境。大力倡导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比如文明家庭、文明单位、军民共建、警民共建等,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校园文化、村镇文化等活动,通过形式多样、内容活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地提高人民群众的道德修养。

2.坚持先进性和广泛性的统一,注重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效应

道德作为一种价值体系,它本身就像一座山一样,蕴涵着从低到高的无数阶梯,包含着先进性的最高要求和群众性的基本要求的统一。对于最高要求来说,它往往只是少数人才能达到的高峰,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有着激励他们不断向上的作用,“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因此,在道德调控目标的确立,标准的选择上应区分层次,分别对待,这样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道德调控中。道德调控应注重发挥党员干部道德实践的示范带头作用。邓小平曾指出:“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党的表率”,“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以身作则非常重要。群众对干部党员要听其言,观其行”。毛泽东也说:“只要我们党的作风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干部是社会相对优秀的分子,群众一般对干部都怀有信赖,抱有期望,视做楷模。相反,如果党员干部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准不高,甚至道德人格形象苍白无力,不仅会失去群众的信任,丧失应有的正向示范作用,反而会对整个群体的道德起着离散、阻碍、破坏的逆向、消极作用,导致“官德毁而民德降”的不良后果。

3.强化道德权利意识,建立道德奉献与回报激励机制

按照我国传统的说法,道德义务和道德权利不能简单地相对应,即履行某种道德义务不以获得某种道德权利为前提。但这并不等于说,在社会生活中,就应只承认道德义务,不承认或淡化道德权利。相反,在以法制为前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当前社会处于转型,制度、体制不完善的条件下,更应该强化道德权利意识。全社会要努力创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舆论和现实氛围,营造一种“德高者望重,功高者利多”的道德环境,让有道德的人在他人、社会心目中形成良好形象,得到社会的尊重,以满足道德主体自我尊重的需要。社会

利益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具体表现,社会经济关系是道德的基础。人的任何积极性不外乎来自两种力量的推动:一是理想和信仰的推动,二是自我价值实现的推动。两个推动力量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后者,前者是虚幻的;没有前者,后者是平庸的。马克思说过:“„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邓小平也讲过:“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提倡大公无私,但并非是不要个人正当利益,而是要摆正公与私的位置,对那些兢兢业业、洛尽职守的先进道德

典范必须给予利益的道德回报,既可以是物质利益奖赏,也可以是精神奖励。

4.加强道德调控法律的规约和惩戒

道德调控不可能在一个封闭的独立系统中进行,必须借助于法律、制度的强制性功能的作用。邓小平曾尖锐地指出:“制度是决定的因素”,“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会面”。道德是制度存在的前提,为制度提供伦理支持。从约束力来看,道德的约束力是一种“应然”,而制度的约束丸是一种“必然”,其约束力当然要大于前者。加快推进道德立法的进程,把一些为社会所必需的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制度,尤其在社会公德方面,以维护道德的严肃性。严格规范道德调控中介和载体的行为,加大执法的力度。当然,片面强调法律在道德调控中的作用,单纯依靠法制强制约束,并不能包治百病。只有德法并举,积极促进人们把道德要求内化为道德需要,把外在的“道德必须”转化为内心的“道德应当”上,才能真正发挥社会道德调控的作用

第四篇:关于当代青少年道德情感现状调查研究

关于当代青少年道德情感现状调查研究

【摘要】在理论推演与实践探索基础上,编制了用于调查青少年道德情感的问卷工具。我们对身边的169名8~22岁青少年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我们身边的青少年道德情感总体正向积极但亟待提高;爱国观和关爱感发展可喜,正直感和责任感现状堪忧;女生道德情感极其关爱感和责任感优于男生。我们从中获得的教育启示是:青少年道德情感的现状既令人欣慰,又给人警示;青少年正直感和责任感得培养急需加强;学校教育在青少年道德情感培养方面大有可为。

【关键词】道德情感;爱国感;关爱感;正直感;责任感

一、引言

青少年道德情感是青少年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当其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时,就产生肯定性的情感体验,如自悦、欣慰、赞赏、敬佩等,否则便产生否定性的情感体验,如自责、羞愧、厌恶、憎恨等。道德情感是品德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中介变量,道德认识只有与道德情感相结合,才会产生道德动机,从而推动、控制和调节道德行为。缺乏道德情感常常是造成知行脱节、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可以说,青少年道德情感是我国学校教育最为强调要加以培养的一类情感,是集中体现我们社会主义学校公民教育的情感特色。

然而,由于道德情感特有的复杂性和青少年阶段的特殊性,青少年道德情感特有得研究一直较为薄弱。国外心理学至今在道德情感方面积累的研究资料仍然比较少;国内心理学界在道德情感方面,也远远没有道德认知研究那样广泛和深入,或因只针对道德情感的某一方面,而有失全面性和系统性;或因局限于青少年发展的某个时期,而缺乏全程性和动态性;或因样本量太小,而难以揭示当代青少年道德情感的整体面貌。正是缺乏对我国青少年道德情感现状进行全面的、客观的实证调查,导致社会上在“我国当代强少年的思想道德现状如何”这一问题上长期以来众说纷坛、莫衷一是:有“爬坡说”(认为青少年主流思想道德教好,同时承认目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方面存在不足);有“滑坡说”(虽认同目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整体教好,但强调青少年存在的问题极其严重);也有“中间说”(认为目前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喜忧参半)。这不仅不利于社会对新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的正确认知,而且因缺乏对青少年道德情感发展特点的系统研究而直接制约了我国中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的进一步提升。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认为当代青少年的道德情感关乎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同时也于每个人息息相关。为此,我们精心编制了《关于当代青少年道德情感现状调查问卷》,还根据年龄特点,分为小学、初中组和高中、大学组,尝试进行小范围的调查,基本把握关于青少年的道德情感现状,为对青少年道德情感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必要基础。

二、青少年道德情感问卷的编制

在理论构想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基础上,我们编制了富有原创性的《青少年道德情感问卷》,为全面系统调查了解身边青少年道德情感现状提供有效测量工具。

(一)研究对象

试测对象取自佛山普通高中、初中、小学,随机抽取若干学生,填写有效问卷162人,其中,小学、初中学生30人,高中、大学学生132人。由于实际操作存在技术难度,所以我们省略了验证性因素分析。

(二)研究方法

根据青少年道德情感的定义和构成要素,结合文献研究和开放式问卷调查,在理论推演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编制出关于青少年道德情感现状调查问卷,共15个题项,主要考察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进行了现场问卷和网上问卷。经预测后,对问卷的题项内容、编排形式和文字表述进行修改完善,最后以个人为单位个别进行试测。所得数据全部录入计算机,采用人工和电脑数据分析进行处理。

(三)研究结果

1.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根据项目分析原理对数据进行处理。按照各题多个选项的选举率,男女比例率进行归类汇总,并按照数据得出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对有用数据进行分析,对没有意义的数据进行筛选过滤,保留有意义的数据。

问卷包含四个因子的考察包括:爱国感(对国家、民族的忠诚、热爱的情感)、关爱感(对他人的挫折、不幸等遭遇的怜悯或同情的情感)、正直感(用于坚持原则、主张公正的情感)和责任感(对自己分内的事勇于承担并尽力完成的情感)。

2.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信度检验

初步对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总问卷和四个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在0.572~0.822之间。(见表一)

表一道德情感正式问卷及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 爱国感 关爱感 正直感 责任感 小学初中版 0.29 0.36 0.79 0.86 高中大学版 0.62 0.54 1 1

三、青少年道德情感现状的调查

运用自编的《关于青少年道德情感现状问卷》对我们身边佛山这个地区进行调查,以了解当代青少年道德情感现状。

(一)研究对象

调查在佛山禅城和顺德。采用分别随机抽样方法,选取162名8~22岁青少年进行调查。其中,小学、初中学生有30人,高中、大学学生有133人,男生34人,女生119人(内有1份问卷缺失相关信息,无效)。

(二)研究方法

为确保调查过程规范,统一全组成员接受简单的课题相关培训,成员比较熟悉调查的各个环节,并能把握调查研究的重点。我们均是亲身到社会或校园里进行实地问卷调查,或网络公开问卷调卷,而不是委托调查。以个人为单位进行,统一指示,匿名进行问卷调查,当场收发。调查信息录入计算机,人工进行数据分析。由于此调查样本不大,所以数据课根据已掌握的研究调查方法进行简单的处理。

(三)研究结果

1.青少年道德情感的总体状况

调查发现,青少年道德情感总体趋于积极,按照数据各选项比例及内部因素来分析,几乎符合青少年总体情感素质的要求。

道德情感下属四大因子平均比例在39%~48%之间。采用单样本t检验,并计算效果量指标值d。结果表明:爱国感、关爱感的平均比例与道德情感的平均比例之间有实际上的显著性差异(d>45%),且爱国感和关爱感的平均比例显著高于道德情感的平均比例(p<0.001),正直感、责任感得平均比例与道德情感的平均比例之间有实际上的显著性差异(d>45%),且正直感和责任感的平均比例显著低于道德情感的平均比例(p<0.001)。(见表二)表二道德情感与其下属各因子的差异比较 情感

(M±SD)情感

(M±SD)t p d 爱国感

(48.3%±85%)

道德情感(45%±60%)62% <0.001 55% 关爱感

(49.2%±81%)82.78% <0.001 70% 正直感

(39.4%±84%)36.7% <0.001 35% 责任感

(41.6%±12.3%)38.9% <0.001 40%

2.青少年道德情感的性别差异

分别以道德情感及其下属的爱国感、关爱感、正直感、责任感得分为因变量,性别为自变量,进行并计算出各比例差d。结果表明,男女生道德情感及其关爱感、责任感平均比例具有实际上的显著差异,且均是女生高于男生。男女生爱国感、正直感平均得分没有实际上的显著差异。(见表三)

表三青少年道德情感的性别差异 男生(%)女生(%)d(%)道德情感 44 56 12 关爱感 38 62 24 责任感 42 58 16 爱国感 51 49 2 正直感 48 52 3

3.青少年道德在学历上的差异

因变量同上,以学生的学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为自变量,进行进一步比较研究,并计算出各比例差d。根据数据,发现学历不同的青少年其道德总平均比例具有实际上的显著差异,但是我们认为由于年龄不同,认知水平有所不同,存在这种差异属于正常情况。小学、初中的学生正处于发育时期,思想相对不成熟,在很多道德问题的处理上缺乏判断;而高中、大学的学生思想逐渐成熟,初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道德情感上达到一个相对高的水平,能够灵活处理多种道德问题。

四、讨论

(一)我国青少年道德情感总体正向积极但亟待提高

本调查发现,身边青少年道德情感总平均比例为45%,正处于我们问卷中设定的60%等级中“有点符合”(4分)和“基本符合”(5分)之间的中介线上,我们推断青少年道德情感总体上处于正向、积极状态。这是当代青少年道德情感的基调。但必须看到,这一得分与“基本符合”还有一定距离,离“完全符合”(6分)更是有相当差距,说明青少年道德情感整体水平仍然不高。

上述结果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当前,我国社会的深刻转型、信息时代的日新月异、社会思潮的日益多元等时代发展的特点,以及独生子女、物质优越、青春发育等个体成长特征,使得青少年的发展问题格外引人注目。近两年,大众传媒上充斥着各种各样“90后炫富女”、“烧钱男”、“非主流”、各种“门”事件等关于青少年的新闻事件,引发社会各界对当代青少年价值观和思想道德的评论、评价甚至是失望、忧虑。然而,这些议论、担忧甚至指责,或者仅凭主观臆测,或者仅基于个案,多缺乏客观实证依据。我们在某个城市范围内的小样本调查,从第一线获得了鲜活数据,客观地勾勒出当代青少年道德情感的现状,揭开了青少年道德情感究竟如何的神秘面纱,这对于引导全社会对青少年的客观认知和公允评价、促进新时期新一代的健康成长,具有重大的社会现实意义。

(二)我国青少年道德情感的各因子发展不均衡

本次调查发现,青少年道德情感在内部各因子上并非同步发展,显现出一定的不均衡性。

1.关爱感和爱国感发展可喜

青少年关爱感平均比例49.2%,为其道德情感中最高因子,几乎达到“基本符合”水平,其所属题项“毫不犹豫上前扶起并呼救”和“打电话报警”的得分甚至超过“基本符合”水平。这说明当他人遇到挫折或不幸时,当代青少年多有同情之心、援助之情,表现出高尚的利他情感。这一结果似乎与我国自古崇尚“仁爱”、“善良”、“同情心”,主张“凡是人,皆须爱;天同复,地同载”的传统文化对青少年影响有关,也与中小学校近年来结合各种赈灾活动进行有效的关爱教育以及社会、媒体的宣传有着密切的联系。

青少年爱国感平均比例48.3%,仅次于关爱感,为其道德情感中又一高分因子,逼近“基本符合”水平,其所属题项“非常热爱祖国”得分也超过“基本符合”水平。这是十分可惜的现象,说明我国当代青少年拂去令人炫目的华丽时尚,内心涌动着的依然是民族的自豪感和自尊感以及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

2.正直感和责任感现状堪忧

青少年正直感平均比例相当低,仅39.4%为其道德情感中得分最低的一个因子,甚至低于“有点符合”水平,其所属各个题项得分也再40%左右,可见,当代青少年用于坚持原则、主张公正的情感发展相对较差。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正直感所属题项“当你答应别人的事情做不到的时候会怎样做”时,有不少人选择了“随便找个借口隐瞒过去就算了”。我们分析认为,正直感发展较差,可能源自两点:内部因素方面,青少年期特有的需要--友谊需要凸显,部分青少年宁愿以牺牲原则、违背公正为代价来维护同学、维持“友情”;外部因素方面,社会上一些人奉行事不关己、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青少年容易受到承认价值取向的影响。

责任感平均比例41.6%也很低,几乎低至“有点符合”水平,其所属各个题项得分都再40%左右,可见,当代青少年对自己分内的事用于承担并尽力完成的情感不高。如在责任感所属的题项“对于现在某些地方政府官员贪污腐败现象,你得看法?”很多学生选择了“与我无关”货“无看法”,这都说明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不强,责任意识薄弱。究其原因,可能有三点:一是在家庭中,当代青少年独生子女比例渐占多数,家长过渡照顾甚至越俎代庖,导致一些青少年缺乏责任感;二是在学校里,部分中小学一味追求“应试教育”,忽略甚至缺乏责任心教育;三是在社会上,受利己主义思想的影响,部分青少年责任意识薄弱。

(三)我国青少年道德情感存在性别的差异

女生道德情感优于男生

著名道德心理学家吉利根指出,公正、关爱的道德价值取向分别与男、女性别有关,即女性的关爱取向占优势、男性的公正取向占优势,且贯穿于个体的整个一生并表现于各种道德情境。本调查证实,在关爱感上,女生的比例显著高于男生,并且在所属五个题项的四个题项中都存在这一倾向性特点,说明女生更懂得关爱他人,更有同情心。但是本研究未证实男生的公正感高于女生,却发现在责任感上,女生的比例显著高于男生。在道德情感总平均得分上,也是女生略优于男生。此结果表明青少年在道德情感上确实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女生优于男生的差异,并达到了显著的实际意义。

五、教育启示

本次研究是对我们身边当代青少年道德情感的一次基础调查,较全面、真是,所获信息相对丰富,仅初步分析已刻从中获得多方面教育启示。

首先,我国青少年道德情感的现状既令人欣慰,又给人警示:一方面,青少年道德情感的主流是好的,特别市关爱感、爱国感的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表明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总体上是有成效的,可以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的中小学教师感到欣慰,并树立教育的信心;另一方面,青少年道德情感的整体水平尚不高,离教育目标还有相当差距,这又为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警示,使中小学教师感到任重道远。

其次,我国青少年正直感和责任感的培养急需加强。本调查发现,我国当代青少年的正直感和责任感发展相对较差,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相对薄弱环节。还要指出的是,当代青少年正直感得分最低,是道德情感中唯一一个处于“有点符合”水平之下的银子,更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如何在中小学德育教育中强化正直感、责任感的培养,是我们青少年道德情感培养中面临的一个新的现实课题。

再次,学校教育在青少年道德情感培养方面大有可为。从理论上说,学校教育对青少年道德培养也是具有主导作用的,其中自然亦包括道德情感方面的培养,但在教育实践中,人们似乎并不认同。社会上流传的“一周5天的学校教育+2天离校生活=0教育效果”的公式,就是隐含了对这方面教育效果的否定。

调查不仅揭示了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师生关系对青少年道德情感的积极作用,从而更加深了我们对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重要性的认识,看到了对学生道德情感培养上所具有的特殊价值,而且揭示了作为学校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的教学方式对青少年道德情感的积极作用,教师的有情施教能有效促进青少年道德情感发展,从而能同时发挥学科教育的育智功能和育情功能。参考文献:

《教育研究》2010年第十二期(总第三七一期)附录

关于当代青少年道德情感现状调查问卷(小学,初中版)

同学,您好!为了了解当代青少年道德情感现状,我们制定了本调查问卷。希望能得到您的配合,本调查不计名,并对答案高度保密,请您在回答本问卷时尽量认真、坦诚。下列问题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可选一项。我们对您的支持表示衷心地感谢!1.请问你的性别是()A.男

B.女 2.你的学历是()A.小学

B.初中

3.当国旗升起的时候,你的反应是()

A.自觉肃然起立,以表示对国旗的尊敬

B.看其他人的反应,跟着别人的做法 C.当作自己看不见,毫无反应

D.就算看见了,也没有任何动静 4.你觉得自己热爱祖国吗?()

A.非常热爱

B.一般热爱 C.谈不上热爱

D.很厌恶

5.学校组织义务劳动,你是否愿意参加?()

A.自觉积极参加

B看其他同学的反应,跟着其他同学的选择 C.在老师的要求下参加

D.不愿意参加

6.如果你表示当答应别人的事情做不到的时候会怎样做呢?()A.及时表示歉意,说明理由

B.得过且过,不管它

C.帮助他做好答应别人的事情

D.随便找个借口隐瞒过去就算了 7.如果你在马路上捡到100元钱你会怎么办?()A.交给老师

B.交给爸爸妈妈 C.自己留着当零钱用

D.把它捐了

8.如果家里给你零用钱,你会怎样花呢?()A.存起来

B.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C.买学习用品

D.把一部分用来帮助别人 9.面对老师或父母的批评教育,你会怎么样?()A.欣然接受

B完全当作耳边风,没当回事 C.表面接受批评,背地里说老师父母的坏话

D.态度傲慢,不予理睬 10.当你在家里犯了错误时:()A.能自己发现自己的错误,并能主动向家长道歉或认错

B.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需要家长指出,但能听从家长的指导 C.自己犯了错误,会撒谎,蒙骗家长

D.做事我行我素,为自己错误辩解,死不承认 11.你会不会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A.经常

B.有时

C.不会

D.不知道 12.你在公共汽车上看到孕妇或老人会怎样?()A.主动让座

B.当作自己看不见

C.看到别人让座,自己才不情愿地让座

D.就算看到了,也不让座 13.如果看到有老婆婆跌倒了,你会怎样做?()A.扶

B.不扶

C,不知道,看情况

14.假如你很要好的同学被别人打伤了,你会怎么做呢?()A.“以牙还牙”帮他出气

B.私自找打人者,让他赔偿

C.寻求合法的途径帮助他解决事情

D.被人打伤的又不是我,不管他 15.你最敬仰的人是谁?()A.科学家

B.体育明星,电视明星 C.自己的爸爸妈妈

D.黑社会大哥

16.你认为怎样才能提高自身的社会道德修养?()(多选,选出选项后按照选项在你的心目中的重要程度排序,重要的排在前面,若有其他意见,请在选项一栏填写好再排序)A.父母的言传身教

B.良好的学校氛围及思想道德教育 C.社会积极的影响力

D.自身的完善与修养 E.其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当代青少年道德情感现状调查问卷(高中、大学版)

同学,您好!为了了解当代青少年道德情感现状,我们制定了本调查问卷。希望能得到您的配合,本调查不计名,并对您的回答高度保密,请您在回答本问卷时尽量认真、坦诚。下列问题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可选一项。我们对您的支持表示衷心地感谢!1.请问你的性别是()B.男

B.女 2.您的学历是()A.高中

B.大学

3.您认为个人与国家安全与发展关系密切吗?()B.越来越重要

B.很重要

C.一般

D.没有太多关系 E.不清楚

4生活中,您会注意国家安全与发展的知识吗?()B.积极去了解相关的知识

B.偶尔关注 C.感觉离自己好远,不在意

D.从没想过 B.关于“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你是否收看了铁路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在温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B.是

B.否,但事后通过报刊,网络了解相关信息 C.否,事后也没有针对性地去找信息

D.这是历史导致的国民心态问题,是事故本身无关 6.你在食堂买饭会排队吗?()B.会

B.不会

C.人多就想方设法插队

D.人少就老老实实排队 7.进入图书馆之前,你会如何处理手机()B.把音量调少

B.开静音,调成震动

C.不做任何处理

D.我从来不带手机进图书馆 8.当你在家里犯了错误时:()A.能自己发现自己的错误,并能主动向家长道歉或认错

B.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需要家长指出,但能听从家长的指导 C.自己犯了错误,会撒谎,蒙骗家长

D.做事我行我素,为自己错误辩解,死不承认

9.你如何看待在公交车上为老弱病残人士让座的行为

()B.值得学习,我也会做

B.值得学习,但是我并不是每次都做 C.没什么值得提倡

D.未注意

E.对于某些子女将老人送到敬老院的行为,你的看法是

()B.这种做法没有错

B.因时因人而异 C.这是一种不孝的行为

D.与我无关

11.发生小悦悦事件后,很多人都痛斥路人冷血,但假若我们从他们的角度思考,当时面对突如其来的事情,会怎样做呢?设身处地去想想问题,我们还会去批评指骂他们吗?()A.站在道德的角度,仍然会批评他们见死不救的行为 B.身处那种情况下自己可能也会和他们一样,所以不会

C.不知道如果是自己遇到这种问题会怎么做,所以不知道会不会批评 D.看别人怎么说再决定是否批评

12.当你遇到此类事件时,你会?()

A.毫不犹豫上前扶起并呼救

B.打电话报警 C.感觉害怕,担心被诬陷,尽快走开

D.围观,看热闹 E.不好说

13.你认为造成小悦悦的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多选)B.父母没有履行作为监护人的责任 C.路人太冷漠,分明看见却视而不见

D.之前很多见义勇为的人被污蔑,路人不敢扶 E.肇事司机的不安全驾驶 F.事发地点相关人员监管不善

14.对于现在某些地方政府官员贪污腐败现象,你的看法?()A.强烈谴责

B.与我无关

C无看法 B.你认为怎样才能提高当代学生的社会道德修养?()(多选,选出选项后按照选项在你的心目中的重要程度排序,重要的排在前面,若有其他意见,请在选项一栏填写好再排序)B.父母的言传身教

B.良好的学校氛围及思想道德教育 C.社会积极的影响力

D.自身的完善与修养 E.其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篇:当代中学生道德建设的对策

浅谈当代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

下路中学校谭春祥

一、当代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

1、当代中学生的不良思想道德表现

在当今这个信息技术的时代里,当代中学生都处在密集的社会文化信息包围之中,知识丰富、见多识广,有智力普遍提高、喜欢独立思考、不愿盲从的特点,但绝大多数中学生出身于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做惯了“皇帝”,被过分庞爱的结果是容易养成固执、娇气、自私自利、以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加之西方社会中“一切以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和“一切向钱看”等腐朽的价值观念,正通过各种渠道,反映到中学生的头脑中来,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确学习目的和对人生价值的判断。从而导致许多中学生胸无大志、肆意挥霍、吃喝玩乐,学习缺乏动力,以及过多的心理压力,久而久之,使他们产生了封闭心理、逆反心理,甚至犯罪心理,同时,由于社会上一些性开放的不良风气的影响,早恋及有意无意的性搔扰在中学生中有大小的市场;如此等等。这些就构成了当代中学生特殊的思想道德氛围,支配着他们的言行。

2、目前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现状

近年来,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事实上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德行的培养提高,很少让学生到火热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去锻炼,造成德育和智育教育“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主要表现在:①思想道德教育大纲化、课程化、条款化,讲条条框框,不敢揭示阴暗面,甚至于回避现实。②在道德教育中我们只重视对学生崇高品德的塑造,而忽视对学生的基本社会公德的培养。③学生学好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德育水平,而是为了考试中拿高分。现在的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也只看你考试成绩如何,却不关注孩子的道德水平。

二、对当代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发挥政教处的管理作用,以加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政教处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机构,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政教处工作的效果直接影响着整个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因此,政教处应根据当代中学生的现状,对中学生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创新,拼搏,理性等进取性道德教育、公平,正义,信用等协调教育。

政教处在对中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更应要求班主任在加强学生管理时,应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做好学生的表率作用。教育家孔子就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中学生可塑造性、模仿性强,情绪化明显,容易爱屋及乌的“亲其师而信其道”,也容易“厌恶和尚,恨及袈裟”的盲目模仿老师。因此,政教处应要求全体班主任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身教胜于言教的意识。自觉以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魅力感召学生。要求班主任必须严谨治学,爱岗敬业,练好教学基本功,不断加强业务能力的培养,在思想上做到和党中央保持一致;语言上讲文明,不说脏话;行动上遵纪守法,诚信守时,说到做到,按时上下课,处处做好学生的表率。班主任高尚的师德师风,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另外,政教处还应不断完善考核考评机制,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能充分调动班主任的积极性的班主任思想道德教育量化考评标准。在具体的管理中,既注重其过程的督导管理,又注重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效果的考评,从而使政教处的教育管理与班主任的教育形成合力,才能真正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

(二)、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加强德育的主渠道。各任课教师必须挖掘教材的德育资源,引导学生向真、向善、向美的品质和情操。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专门课程,要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发挥主体作用。利用启发诱导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并将课本中的有关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明确在某一方面怎样做是有道德的,怎样做是不道德的。同时,要注意学生的行为训练,达到知与行的统一,从而达到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统一,并最终落实到行动中。从而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赢。

(三)、浓化校园思想道德教育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创设优良的校园道德教育环境。校园环境对学生道德“塑造”的影响作用非常大。第一,美化校园环境,使校园环境井然有序,微生机盎然,学生置身其中会产生怡然自得,健康向上的积极心态。第二,注意校园文化氛围的教化功能。学校的墙壁,橱窗要张贴“中学生道德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遵守道德规范的规劝语等内容,教室内要张贴宣传优良道德的宣传画,名言警句。黑板报,墙壁的内容也要经常体现。第三,优化学校的人文环境。教师的言谈举止,着装都要符合师德要求。另外,还要注意确立积极向上的校风,班风,提倡优良的学风、教风从而在学校内部形成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以科学发展观培养学生

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喜欢空洞的说教,要达到比较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学校道德教育要利用各种各类形式活泼、方法多样的活动,丰富思想道德教育内容,首先,学校应利用每周的升旗仪式,在国旗下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即把从“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基本要求作为主体教育内容,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加强学生共产主义道德教育观的教育。其次,学校应定期组织学生观看优秀电影电视片和听“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学习结束后,并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学校利用校园广播系统,将优秀心得体会,在校园内进行宣传广播。其三,学校还应定期评选“校园文明道德之星”,利用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黑板报、校园广播系统等渠道,报道“校园文明道德之星”的先进事迹,再次,要合理分配学校德育的话语分配权利,适当给学生以发言权,如组织学生代表向学校提合理建议,设立“校长信箱”,建立“学校道德及心理问题咨询室”等,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变强迫教育为自我教育,以期达到良好效果。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团队活动,办学习园地,办画廊,以及组织中小学生到教育基地参观、祭扫等活动,让学生从中接受高尚思想道德教育。这样就能使学生在具有趣味性,吸引力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自觉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

(五)、加强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以形成思想道德教育的通力合作 在当前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西方社会中普遍流行的一切以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和社会上流行的“一切向钱看”等腐朽有害的价值观念,通过各种渠道,包括通过一部分家庭渠道反映到中学生的头脑中来,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确学习目的和对人生价值的判断。目前流行的“5+2=0”的说法,就是说学校和家庭、社会的教育脱节,这种情况下的道德教育是得不到好的效果的。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中,家校、校社、家社的联系、沟通、合作和步调一致是至关重要的。

鉴于当前的文化环境,必须建立以学校为中心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体系。学校作为教育中心,有专门的教学程序和方法,有训练有素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环境氛围等优势,但是不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是难于完成思想道德教育任务的。

近年来,有的学校为强化文化专业知识,实行所谓的“封闭式管理”人为隔绝学生与家庭、与社会的血肉联系,阻断了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对社会、对生活的全面感受和理解,这样的封闭式管理,也可能培养出一批具有良好文化知识素养的知识贵族,但也可能造就出一批不谙世事的精神乞丐。这是无法胜任新世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任的。

总之,中学生关系国家的前途和未来,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全社会齐抓共管,各负其责,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让学校既作为教学工作的主要阵地,同时也是德育教育的主战场。对未成年人思想教育要着手于“底线”。我们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其懂事时,就要经常告诉他(她)们,不应该做什么。之后,再逐渐教给他(她)们应该做什么。循循渐进,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地进行理想、道德和信念教育。这就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底线,这个教育搞好了,对于以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将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抓好中学生的德育教育,不断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是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的需要,也是我们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下载当代青少年利他行为弱化的道德反思及对策(写写帮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代青少年利他行为弱化的道德反思及对策(写写帮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反思与回应对策(小编推荐)

    《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反思与回应对策》 心得体会 通过对《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反思与回应对策》这本书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本书主要剖析了下几个方面: 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

    读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反思与回应对策心得体会

    读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反思与回应对策心得体会 青山中学:余安聪 教育归根到底做的是人的工作,教师这一职业的主要劳动对象是人,而且是发展中的人,这就使得教师更要加强对学生......

    浅析基层党组织弱化问题及对策

    浅析基层党组织弱化问题及对策 一、基层党组织弱化的主要表现 所谓基层党组织弱化,是指基层党组织在基层部队建设中的领导作用下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层党组织的领......

    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 会计监督对维护国家财政和经济法规,强化单位内部的经营管理,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存在的会计监督弱化的现状及原因,提出了强化国家监督和加强立法,建......

    会计监督弱化分析及对策研究(合集)

    会计监督弱化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会计监督是我国会计界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虽有《会计法》的约束,但是实践中仍存在企业会计监督不力的状况,企业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屡差不止,会计......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弱化的成因及对策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弱化的成因及对策  http://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产业链上最活跃的一个环节,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宏观方面来看,虽然我国的学术界和理论界,对......

    企业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及其对策

    摘 要会计监督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凭借经授权的特殊地位和职权,依照特定主体制定的各种合法制度,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过程及其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综合地、全面地、连续地、......

    村级党组织影响力弱化原因及对策

    村级党组织影响力弱化原因及对策 张亚勇 [摘要]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村级党组织影响力的弱化影响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形成和农村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