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中让幼儿自主探索的优势(大全)

时间:2019-05-13 05:41: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学活动中让幼儿自主探索的优势(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学活动中让幼儿自主探索的优势(大全)》。

第一篇:科学活动中让幼儿自主探索的优势(大全)

科学活动中让幼儿自主探索的优势

现代教育的活动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知识是学习者经过同化、顺应机制而建构起来的,儿童的学习必须成为儿童主动探索、自我思考、观察比较、提问讨论的过程,它是以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为主,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熟悉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由于科学活动的开放性、操作性等特点适合幼儿自主学习,并能很好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一、主动参与,提高活动效率

科学领域的教育对幼儿科学素养的早期培养、科学及逻辑思维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科学教育可以是幼儿对周围世界中的事物有初步的正确认识。科学活动《水的浮力》:活动开始前我给孩子们准备了水、各种材料、鸡蛋和几包盐。当我把这些材料呈现在他们面前时,孩子们都很兴奋,大胆猜想着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一些孩子已经开始动手跃跃欲试,他们的跃跃欲试同时也让一些胆小乖巧的孩子也开始蠢蠢欲动。看着他们迫不及待的样子,我说:“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材料,这些材料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你们自己看一看、试一试、说一说你们的发现吧!”我的话音刚落,孩子们就商量着动手操作起来。自主活动给孩子们创设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引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了起来。但是理性的我们应该明白所谓的自主并不是让幼儿“自由、放羊”教师不需要准备什么了。在活动前,教师应该在课前先做试验,把实验中所出现的每一个小细节都记录并整理归纳,必须想其所想,做其所做。

二、自由组合,增强社交能力

让幼儿自主学习,是幼儿发展的需要。自主学习活动由于老师的“放手”让幼儿有了宽松、和谐的环境。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干预较少,幼儿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和自由度。他们没有特定的学习目标和计划,也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可以是个人的探索,也可以三三两两自由组合,共同探索。俊俊的能力较强,当他拿到这些材料的时候,他都把这些东西往水里扔,结果他发现了有的在水面上,有的却在水底。这个发现对聪敏的他来说并不能算是发现,因为他早就知道了这一点。但在一旁的能力较弱的小宇轻轻地说:“怎么会这样呢,吸铁石和搭积木,应该是大积木重,怎么却是它浮在水面上呢。”俊俊听了他的自言自语马上就说:“这个很简单的,就是因为积木和水接触的面积要比吸铁石和水接触的地方要大。所以积木会在水面上。我们看见的大轮船科学家就是用了这个道理。”听了他的话,小宇若有所思,拿起两样东西做起实验,证实俊俊的回答。通过两个孩子的对话与表现,我们不难看出自主学习因为没有了老师的参与,能力强的孩子能够主动地邀请同伴一同实验。他们自由组合,自主选择,孩子们共同的讨论、合作、总结,让活动氛围变得更加的和谐。

三、自主探索,激发探究欲望

幼儿的学习过程和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幼儿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当俊俊把自己已有的经验告诉给小宇后,俊俊有对一袋盐产生了兴趣他琢磨着这袋盐,不知道老师给他这袋盐的用途,他用舌头舔了舔盐袋,盐碰到了口水融化了,他赶紧把盐扔了,不巧盐袋扔进了水里,等他捞起来的时候,大多数盐都已经融化了。他向我投来了求助的目光,我笑笑看看他说:“盐怎样了?”“都化到水里了。”他说得很无奈。“没关系,你们的水比别人的多了些东西,看看有没有什么不同了呢?”听了我的话俊俊还是没能明白我的意思,他懊恼、后悔自己的举动。他把玩着其他的材料,却不把它们放到水里,看着他无精打采的样子,我知道他开始迷茫了,于是我走过去说:“俊俊,你的水和别人的不同,试一试加了盐的水里有没有什么秘密。”说着把鸡蛋放进了水里。只见鸡蛋不沉到水里了,而是上浮了一些。他看到了鸡蛋的变化也来劲了,“怎么会这样呢!”他自言自语。他顺手把旁边的一袋也倒到了水里。鸡蛋因为有了盐的加入,慢慢地浮了起来。俊俊高兴得手舞足蹈。整个过程都是在孩子的世界里发生,没有了老师演示时的一板一眼,没有了条条框框的束缚,孩子自由了、兴奋了、收获了。

四、自我归纳,提升概括能力

现在在大多数的科学活动中可以看到,幼儿的操作被重视了。很多时候我们都会看到孩子们很忙、很投入、很高兴地在操作材料,这跟过去纯粹的传递性教学相比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但是当活动最后时总是教师侃侃而谈活动中的发现、总结。大部分孩子都习惯了这样的学习方式,导致了活动热热闹闹,总结冷冷清清的局面。孩子的发现应该由孩子来总结,因为每一个人的发现和关注的重点是不同的。在这个活动最后,我让孩子们自己总结自己的发现,并说一说为什么。俊俊第一个举手说:“老师我发现了如果在水里加了盐以后,鸡蛋就会浮上来。那是因为加了盐以后,水就像多了一个手一样,把鸡蛋托了起来。虽然孩子并不能很标准地把他讲出来,但是形象的比喻却让所有的孩子都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孩子们精彩的回答还很多,这些都是让孩子自主学习所带来的好处。

如果说幼儿的自主学习是船,那么科学活动是水,教师就是掌舵的船长;如果说幼儿的自主学习是春天里的一株小苗,那么科学活动就是肥沃的土壤,教师则是培育的园丁。就让幼儿的自主学习在科学的殿堂里萌芽、开花并茁壮成长吧!

第二篇: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

科学现象五彩缤纷,神奇有趣,最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和探索求知的欲望。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的启蒙教育,我们应以科学素质早期培养为宗旨,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因此,教师要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各个教育领域中进行科学教育契机的捕捉,从而能随时了解幼儿的兴趣所在,能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更有效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并从中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幼儿科学活动中探索能力的培养,也就是通过幼儿的观察、操作、讨论等实践活动,让幼儿自主活动,主动地进行探索活动,从而来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探索能力。

一、培养探索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杜威说:“兴趣是生长中能力的信号和象征。”兴趣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动机、力量,兴趣使幼儿敢于冒险,并使活动得以维持。幼儿没有兴趣,就缺乏真正的动机,而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求知欲望的生长点。因此,我们在提高幼儿兴趣的同时,首先必须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1.结合自身的体验和特点,引导幼儿探索。

科学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上至日月星辰、雨雪雷电,下至花草树木、鱼虫鸟兽,幼儿都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他们问这问那,什么事都喜欢寻根刨底的追究。为了培养幼儿不怕说错、做错,没有顾忌地展开思维活动,让幼儿的思维处于开放的活跃的状态,在自由活动的时间,我总是与孩子们一起聊天:“为什么一天中会有白天和黑夜?”“为什么人在冬天呼吸时会呼出白气来?”“宇宙、天空会是怎样的呢?”„„孩子们在与教师没有顾忌、相当宽松的环境中,逐渐养成了敢说敢表达自己心中想法的习惯。如:在秋天,我带孩子们到野外秋游,让孩子们寻找大自然中的“秋宝宝”,感受一下秋天的美景。孩子们格外兴奋,纷纷找到了自己心目中的“秋宝宝”。有的说:“我发现梧桐树叶落下来了”;有的说:“美丽的菊花开了”;有的说:“秋天的田野里,到处是金闪闪的”;还有的说:“秋天的空气最新鲜、最舒服”。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找到了答案,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孩子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愿都得以体现。又如:为了让幼儿辨别生熟鸡蛋,我先给每个幼儿提供了生熟两个鸡蛋,引导幼儿自己旋转鸡蛋玩,从中发现生熟鸡蛋的转速不一样,转得快的是熟鸡蛋,也可引导幼儿把鸡蛋放在耳边摇晃,了解有声响的是生鸡蛋,没有声响的是熟鸡蛋。通过动手操作,积极动脑而获得的经验总是令人难忘的,而成功的喜悦又会激起幼儿更高的探索热情,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养成积极探索的习惯。还如科学小实验“乒乓球为什么不会掉下来”,我提出只用一只手,替乒乓球和瓶子“搬家”,幼儿尝试了一下,有的说用胶布把瓶口粘住,有的说把瓶子倒过来放,还有的说用胶水把乒乓球粘在瓶子里,从老师的操作中看到了乒乓球不停地作圆周运动时就不会掉下来的现象,他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同时对现象产生了兴趣,激发了动手探索的愿望,在他们探索尝试过程中,一次又一次观察操作直到获得成功。他们从中了解了生活中的离心力现象,孩子们也就越来越喜欢探索科学现象,养成了探索事物的兴趣,培养了敏感、好奇、好问的习惯。2.创设创新的环境和氛围,鼓励幼儿探索。

环境是一种氛围,环境具有熏陶影响潜移默化的作用,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萌发幼儿的创新精神,特别需要营造鼓励和强化幼儿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的氛围。幼儿对他所生活的环境会非常关注,因此,我们在活动室内设置了科学活动区、自然角等有益操作的环境,张贴一些生动、直观的科技挂图,配备一些试管、量杯、颜料、天平,放大镜、温度计、指南针、电线、开关、磁铁以及制作的万花筒、摇筒、响筒等。使幼儿能时时处处处于观察探索的环境中。在认识磁铁时,我在科学区里提供了大量的铁制品和其他材料制成的物品,先让幼儿用磁铁去吸各种各样的东西,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磁铁的奥秘,再提供材料让幼儿去探索:为什么有的东西磁铁吸不起来,而如果在布片下放一块铁,那么布片就会被吸起来呢?从而让幼儿了解磁铁的传导性。在活动中我常对幼儿说:“让我们试一试”“当然可以”一类的话,在鼓励、表扬、支持、肯定的环境中,幼儿有更多的自主、自由的机会。而幼儿的活动更积极、更主动。我还经常围绕主题活动,布置诸如“风的形成”“好玩的水”“有趣的镜子”等,让幼儿感知科学的奥妙,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我为幼儿提供了各式各样的有趣的镜子,有使图像变大的放大镜,有看得远的望远镜,有变化多端的多棱镜,有使人发笑的哈哈镜(凹、凸面镜),还有色彩斑斓的万花筒。幼儿在摆弄这些镜子时,不仅了解到各种各样的镜子及其产生的许多科学现象,而且使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再如开设自然角,选择一些常见且易于管理的树木、花卉、蔬菜,如小麦、蚕豆、水仙花等,还可以饲养一些小鸡、小兔、小金鱼、小乌龟等,让幼儿经常地亲近自然,认识自然,让幼儿在观察中不断发现新情况,增长新知识。

二、学习探索方法,提高幼儿的探索水平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是一种探索,而探索是非常有趣的。”可见,创设科学教育环境固然重要,但关键还在于引导幼儿操作探索,只有积极引导幼儿动手动脑,教给他们正确的探索方法,幼儿的探究水平才会得到提高,幼儿的创新行为才能更全面更深入。1.提供能启发幼儿探究并实现教育目标的材料。

材料既是引发幼儿探究的刺激物,又是他们主动建构对周围物质世界认识的中介,我让幼儿在自主选择材料的操作活动中探索、发现和创新。如“风的形成”,幼儿对于风,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他们也知道风有时大,有时小,但他们对风的产生,大风和小风的不同却不了解,于是我给幼儿提供了各种可能制造风的用品(如扇子、书、塑料板、纸片、小灯笼、气球、风车等),让幼儿自己操作出风来。幼儿在玩一玩、找一找的过程中发现,当用力扇扇子时,产生的风就大,灯笼(或气球)的摆动幅度就大,风车就转得快。这样,幼儿亲身体验了风的大小。我还让幼儿体验用扇子扇风和用电风扇吹风有什么不同,从而知道了现代电器给人们带来好处。

又让幼儿观看录像,让幼儿知道适宜的风会给人们带来好处,如果是狂风,则飞沙走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甚至带来灾害。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在比较的过程中了解了风有大小之分及与人类的关系。又如小实验“会变的颜色”,我为每个幼儿准备了一份各色的水粉颜料,让幼儿动手操作,从中感知两种以上的颜色,按不同的比例放在一起,会变出各种各样的色彩,幼儿亲自进行配色、涂色、重叠、分合,发现颜色的不断变化,使幼儿亲身体会到“变化”的存在及其具体特征。还有:向幼儿建议用放大镜观察他们的手指,他们将会理解为什么饭前要洗手;要让幼儿知道为什么夜晚要比白天黑,就要启发他们思考夜晚和白天有什么不同,进而思考为什么夜晚会比白天黑;在观察水结冰,冰化水的过程中,使幼儿了解温度变化对于水、冰的作用;在拍球时,引导幼儿发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等等,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操作探索中,获得科学知识,增强科学意识。

2.组织使幼儿探索行为更细致更深入的操作。

操作探索活动是幼儿主动获取科学知识,提高探索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我有意识地为幼儿提供更多机会,鼓励幼儿有意识地运用视觉、听觉、触摸觉等各种感官感知事物,不断发现问题,并将幼儿的操作转化为动脑,多方面把握事物的整体属性,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经验,不断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科学活动“有趣的人体关节”中,我以“关节娃娃”这一亲切形象的词语来组织活动,通过让幼儿跑跑、跳跳、弯腰、转身等身体动作,让幼儿感知人体上的关节,并让幼儿在人体图上标出关节部位,提出了“是不是只有关节才会动?”“人体还有什么地方会动?”“这些地方的动与关节的动有什么不同?”他们带着这些问题操作,发现除了关节会动,眼皮、心脏等地方也会动,但它们不像关节那样灵活,动的幅度那么大。幼儿在获取有关关节的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探索的积极性。又如活动“神奇的万花筒”,通过观察万花筒,了解万花筒的简单构造,并学会拆、装万花筒的简单技能。我先请幼儿玩玩,看看万花筒外面是什么样的,里面是什么样的,然后提问:“万花筒为什么会这么好看呢?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秘密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好吗?”于是孩子们两人一伙,三个一群的进行着研究,当拆开万花筒外壳时,发现有三片镜子,有小花片,接着又发现了塑料盒。噢,原来如此!幼儿自己动手实践发现了秘密,他们多自信呀。这样的活动,幼儿思路开阔,兴趣浓厚,在活动中幼儿都全身心地投入,没有孩子是旁观者,也没有一个说“我不会”。在这项活动中,幼儿不但获得了有关万花筒的知识,而且大大地发展了幼儿的个性,培养了幼儿爱科学、爱探索的主动性。操作中,幼儿得出的观察结果都是一些容易接受的浅显的科学知识,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培养了幼儿探索的习惯。

科学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实施科学教育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仅要给幼儿科学知识,重要的是让幼儿掌握学科学方法。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容器。就幼儿而言,探索的本身比通过探索获得的知识更为重要。因此教师要作好幼儿学科学的引路人,引导幼儿去探索,学习怎样去获得答案,通过幼儿自身的生活去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第三篇:让幼儿在体验中自主学习

让幼儿在体验中自主学习

今天我跟大家交流的是新教材大班《共同生活》领域,该领域包括幼儿身体健康和社会性发展两大方面。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生活圈子不断扩大,接触的社会环境越来越丰富,参加的社会活动越来越多,因此促进大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满足幼儿成长的需要,是大班《共同生活》领域的重要目标之一。所以我想以“大班幼儿的社会性教育”为重点,和老师们一起探讨学习。

《青岛市幼儿园素质指导纲要》中幼儿社会性发展目标为“发展幼儿社会认知能力,培养健康积极的社会性情感。认识并体验人与人之间关爱、协作的重要和快乐。”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在其社会性发展上呈现出“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不断增长、合作意识逐渐增强、规则意识逐步形成”等特点,尤其是大班幼儿情感的稳定性开始增强,由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也开始发展。新教材针对大班幼儿的这一心理特征,在社会性教育活动中注重了幼儿的情感体验,大量采用了情感渗透教学法。所以今天我和老师们交流探讨的题目就是如何“让幼儿在体验中自主学习”。

一、在生活情境中体验,学会交往和守规则

大班幼儿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在生活情境中体验,就是在活动中创设生活情境,从幼儿生活中的原有经验中汲取价值点,帮助幼儿把点状的经验进行整理,提升出更高的社会品质来指导幼儿的实践,也就是“从幼儿中来,到幼儿中去”的过程,让幼儿在行动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

(一)模拟生活情境

模拟生活情境就是让幼儿置身于生活中的实际情境中,让幼儿模仿其中的角色、体验其中的角色,在体验中学会交往。如教材中P100教育活动《如何与陌生人交往》、P135的情境练习《紧急送还》中“捡到一个书包的”的情境模拟、P143的活动《大卫,不可以》中请幼儿扮演大卫妈妈角色等,都为幼儿模拟了一定的生活情境,使幼儿置身于不同的情境,体验不同的情感,促进社会性发展。下面我们就重点看一下P100的活动《如何与陌生人交往》,互动游戏中有一个题目:当小朋友一个人在家时,怎样有礼貌的对来访的妈妈的同事说,并让她高兴的离开。我们在组织这个活动时,教师就可以马上变换身份,与幼儿互动。教师可边模仿敲门动作边说:“你好,我是你妈妈的同事某某阿姨,我找你妈妈有点事。”在老师的带动下,幼儿会不知不觉跟着老师调整角色,与老师对话:“阿姨你好,对不起,妈妈不在家。”老师:“那么让我进去坐着等她吧。”幼儿:“如果你有急事,可以给妈妈打电话。

教师角色的转化,让幼儿变了身份,因而他会依照角色来想来说。这种真实的情景来自幼儿生活中,来自幼儿的原有经验,经过幼儿的“再次经历”和教师的指导,幼儿保留了有益的经验,舍弃了无益的经验,达到了经验的提升。

(二)再现生活片段。

社会性的内容是一种潜在的、近乎内隐的东西,幼儿缺少依托的支架很难回忆起已发生的事件。为了给幼儿的回顾经验提供“把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照相机、录像机抓取生活中有价值的片段,并将这些生活片段进行收集整理。在真实片段重现时,教师运用追问,把幼儿的经验进行梳理提升。由于这些片段来源于幼儿的真实生活,幼儿看到了这些场景,想说的欲望就强,把新的经验用到生活中去。教材中通过图片、视频、照片等多种形式为幼儿再现了生活片段。如P107教育活动《我有开心法宝》中为幼儿提供了3幅生活情境图片,引导幼儿学会运用“开心法宝”关爱同伴、P120《结识新朋友》中教师为幼儿抓拍幼儿与新朋友的照片、P123教育活动《美好回忆》提供视频“美好的班级活动”或照片,引导幼儿回忆和朋友在一起的美好事情、还有P218半日活动《起床以后„„》,我们来重点看一下,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两段小班幼儿起床后的录像片段,片段一是小班幼儿起床后,开始叠被子、穿衣服、系鞋带。有的衣服扣子系错了,有的小肚子露出来了,有的袖子没挽好,有的鞋带没系好。片段二是两名幼儿因为不会扣扣子、系鞋带着急的样子。通过播放片段让大班幼儿感受弟弟妹妹需要别人照顾的着急心情,激发幼儿去照顾弟弟妹妹的积极性,并通过以大带小活动,明确怎样让弟弟妹妹喜欢自己的帮助,怎样对弟弟妹妹实施帮助。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还用相机随机抓拍了幼儿的活动表现,最后的交流分享活动中请幼儿观看老师抓拍的照片,欣赏弟弟妹妹得到帮助时的开心笑脸,从中体验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的快乐。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学会了怎样以积极、恰当的方式与小班幼儿发起交往,学会了与小弟弟小妹妹协商、合作、能够谦让弟弟妹妹,扩大了交往的范围,学会了交往的技能。

为幼儿再现生活片段,对我们农村幼儿园来说,就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来实施,有条件的幼儿园就可以用较普遍的照相机来抓取生活片段,也可以用图片为幼儿再现生活情境。举一个例子,如区角活动时,教师在图书区抓取了幼儿看图书的两张照片。几天后,教师将冲洗出来的相片呈现给孩子看。(条件不允许的幼儿园就可以用图片来代替)照片一(或图片一):一个女孩一下子拿了一摞书。教师抛出问题:“这个女孩一下子拿了多少书?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并及时小结:一次拿很多书,别人就没有书看了。照片二(或图片二):一个男孩只拿了一本书看。教师追问:“这个男孩拿了几本书?你们看书的时候,怎么做?”最后小结:这个男孩一次拿一本书,看完一本放回书架,再拿另外一本。教师结合两张照片(图片),根据幼儿原有经验的跟进式提问,引导幼儿遵守看书的规则,并渗透了初步的心中有他人的意识。

又如,为了让幼儿体验有规则和守规则的重要性,玩活动区时,教师故意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幼儿自选区角和玩具,当出现争执或玩具满地时结束活动,并请幼儿讲述自己的体验,感受游戏中没有规则的不愉快。教师通过再现真实的生活情境,设置矛盾冲突,让幼儿真实体验到乱糟糟的环境让人心情很不舒服,乱放的游戏材料让环境混乱,让人取放不方便,没有规则带给大家很多的麻烦与不愉快,只有守规则才能保证井然有序。通过这样的体验,使幼儿真正认识到守规则的重要性,这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成效。

幼儿生活中常常会发生类似的现象,如果不及时捕捉,就会时过境迁。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有效的运用到教学活动中,融入到幼儿的学习情境中,为幼儿搭建学习、理解、交流的支架。

二、在游戏情境中体验,学会感受爱和施爱

大班教材P222中有一节教育活动《在家我也爱劳动》,教师为幼儿布置了家庭中乱糟糟的场景:地上有纸花,桌上有吃完的食品包装袋,菜篮里有几根芹菜,孩子和爸爸换下的脏衣服随便的扔在沙发上等,为幼儿创设了游戏情境,让幼儿表演游戏《妈妈生病了》,使幼儿学会关爱妈妈,并在表演中体验关爱妈妈的快乐和温馨。P185《看不见的世界》中请幼儿带眼罩表演游戏《迷路的盲人》,体验盲人的困难和不便,并通过两次提问关注了幼儿的情感体验,第一次的提问:你觉得蒙着眼睛走路、做事情和平常有什么不一样?你有什么感受?关注了自我情绪体验;第二次的提问:先请带眼罩的幼儿谈谈有人帮助时自己的感受怎样?再请扶“盲人”的幼儿谈谈过红绿灯路口、上台阶时,自己是怎样帮助盲人的?关注了他人的情绪体验。通过在游戏中体验萌发了对盲人的关爱之情,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教材中还有很多活动都注重了幼儿在游戏情境中的体验,如P117《带“小不点儿”一起玩》活动中布置了“游乐场”的游戏情境、P121《结识新朋友》中创设情境组织幼儿玩“默契大考验”的游戏,进一步体验与新朋友在一起的快乐、P128《小小辩论会:说还是不说》中带幼儿玩情境游戏“我来教你做”,引导幼儿学习道歉的方法。P201《便衣警察》运用游戏让幼儿了解了警察这一职业,体验警察的辛苦。

幼儿具有“泛灵论”(即认为万物有灵性)的心理特点,在一日活动组织中我们教师要善于把握住幼儿的这一特点,以童趣引发幼儿积极的情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气氛中促进幼儿的社会性自主发展。有这样一个例子,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午睡后,孩子大多不喜欢起床,软软的赖在小床上。怎样让孩子乐于起床,高高兴兴参与下一环节的活动呢?于是,老师就扮作老公公,和孩子玩拔萝卜的游戏,每拔起一个“萝卜”,老公公就会高兴的亲两口,并说:“好大的萝卜呀”。能力强的幼儿自然喜欢象老师一样当老公公,其余的小朋友也急切的喊着:“我是个最大的萝卜,快来拔呀。”待小朋友起了床,老师接着故意用遗憾的声音说:“萝卜真大呀,可惜水分太少了,要是——”话音未落,孩子就会高兴的端起小杯子,大口大口的喝起水来。在这个例子中,老师以快乐的起床游戏为引子,在自然的环节过渡中,孩子会开心的进入下一活动。生活活动是琐碎的,正是这一个个有趣的小游戏,将生活活动串成了快乐的音符,不仅培养了幼儿醒后不赖床的良好习惯,幼儿在游戏中也感受到了老师浓浓的爱意。

又如散步时,小朋友观察到园里的小树,有的小朋友伤心地说:“小树在风中摇来摇去,象是被冻得在发抖。”有的说:“小树叶哭了”; 还有的说:“小树叶飘呀飘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教师及时捕捉到这个教育契机,分析幼儿的这些表现就是对小树的关心,是一种爱的表现,可以此作为切入口,渗透爱的教育。教师说:“那我们给它们建一个新家吧。” 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在教室里选择了一个朝阳的地方,搭一个纸箱做的房子,在旁边做一棵大树,让小朋友把捡来的树叶放回到大树妈妈的身边。整个过程,幼儿都积极的参与到这个充满趣味的小游戏中,教师同情、帮助弱者的行为深深地感染着幼儿,也成为他们关爱和帮助弱小的情感典范,爱的教育在幼儿的游戏中延续,深化。

三、在情感互动中体验,学会理解和自信。

《纲要》中指出:“教师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并能“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这里提到的情感互动,指的是师生间、生生间积极的以情唤情,是以教师、同伴的积极情感,及班级中的良好氛围去影响、唤起幼儿的内在体验,使幼儿产生认同感、信赖感等情感的共鸣,树立自信心、学会尊重别人、理解别人。例子:在户外活动中,胆小内向的孩子往往喜欢躲在角落里不愿动,自信心不足。如胖胖的萱萱面对着攀登架,眼里充满了拒绝,小伙伴敏捷的身影似乎更加重了她的自卑,此时,她需要的不仅仅是鼓励,更需要别人发自内心的认同,于是老师说:“这个攀登架看起来有些难爬,我也从来没爬过。心里有些紧张。”萱萱看老师的眼神里多了一份信任和亲近,接着老师给她提出了一个低于实际能力的目标:“我猜你能爬到最低的这个格,你猜我能爬到哪里?”最后老师做出了对萱萱充满诱惑力的行为:“老师和你一起爬,小朋友一定会为我们加油的。”伴随着小伙伴们“加油”的呼喊声,萱萱每爬过一个格,心中就会对自己多了一份自信,况且还有同伴这么多的加油呢。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个参与者都获得了收获:萱萱感到了老师的关爱、同伴的友爱,获得了参与活动的信心;小朋友们在给萱萱喝彩、加油的过程中也感到了快乐和自豪,班级的氛围通过一次次这样的活动更加的温暖。

每个幼儿都有强烈的被爱和被尊重的需要,及时捕捉幼儿的情感需要,努力让幼儿真切感受和体验到对他的关注、支持、赞赏,会使幼儿感到幸福、自信,学会关爱和宽容。

例子:在美工活动“小鸭子”中,文文由于技能水平弱,做的小鸭子不像样,在交作品时,她不好意思的说:“我做的不好,我不会做„„”这充分说明了孩子的自信心不足。老师敏锐的察觉到幼儿的反应,及时转换角度,进行了这样的评价:她首先为小朋友讲了《丑小鸭》的故事,讲完故事后,老师告诉幼儿这只丑小鸭就在我们班里,是文文做的。小朋友都为文文鼓起掌来,表扬她很能干。老师接着引导幼儿评价:“哪里像丑小鸭,怎样做就会成为一只漂亮的小鸭子?”引导幼儿为文文的作品提建议。最后老师总结:‘文文真有本领,能做出故事中的丑小鸭,相信今后还会做更漂亮的小鸭子,甚至会做出美丽的白天鹅!”将活动推向了高潮。教师只是转化了一个角度,但在这一过程中却让幼儿感受到被尊重,建立了自信,同时学会了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了理解、宽容和善待别人。

四、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学会尊重和热爱劳动

生活即课程是我们倡导的理念,生活既是教育的内容,又是教育的途径。教材中目标六(社会环境与劳动)部分的活动设计突出体现了这一特点,通过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参与各种劳动实践,注重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体验,加深他们对劳动的理解、体验,从而树立劳动观念、体会劳动的价值,了解相关的社会环境。如主题活动《劳动小能手》下的几个教育活动P221《在家我也爱劳动》、P226《跟奶奶学做枣饽饽》、P227《和爸爸妈妈试一试》、P232《秋收真快乐》、P231活动《一起扫落叶》等,这些活动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开展。比如活动《一起扫落叶》,就是带幼儿到院子里,动手清扫落叶。活动开始首先让幼儿观察落叶满地飘零的场景,体验落叶给我们的活动带来的不便。并通过现场示范、设置矛盾冲突的场景,不但使幼儿掌握了扫落叶的方法,并体验了劳动的辛苦、分享了劳动成果。我们在组织这个活动后,就可以每天抽出时间组织幼儿开展一次捡落叶、清扫落叶的活动,把这个活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不断的强化幼儿的劳动观念,养成爱劳动的好品质。

家庭是培养幼儿劳动习惯的场所,但家长往往因担心幼儿笨手笨脚会发生危险、弄坏东西而剥夺了他们劳动的机会,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实施劳动教育,还需要做好家园配合工作,打消家长的这些顾虑。如P227活动《和爸爸妈妈试一试》的开展,就是通过亲子活动为家长提供了观察、引导孩子使用日常劳动工具进行探索的机会,在制作小板凳、裁剪小衣服等有趣劳动中让家长感受幼儿劳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今后大胆放手让幼儿参与劳动创造了条件。我们在实施时,还需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争取家长的配合,形成家园教育合力实施劳动教育。

同时,我们还要充分挖掘利用社区资源和自然资源,我们幼儿园大都地处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农村自然材料,为我们的课程实施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开展活动《秋收真快乐》,我们农村幼儿园就可以将幼儿带到田间地头,让幼儿动手劳作收庄稼,体验劳动的快乐。还有我们经常开展的春游、秋游、远足运动等活动,让幼儿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体验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清新与舒畅。乡镇文化中心、银行、邮局、书店、养老院等社区单位、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村办园所在的各村不同的民情习俗,都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社会环境。

五、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会移情和表达。

实践表达是教师将幼儿置身于社会活动中,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社会性认知的理解,释放自己对社会性情感的体验,从而达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这是渗透情感教育的最终归宿。移情,就是在一定情境中,让孩子去体验、尝试感受他人的情感,并学会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一日活动中,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提高幼儿的情感实践表达能力。

(一)通过语言表达来释放情感

即教师引导幼儿运用语言方式表达释放自己内心的感受。教材中很多活动是通过语言来让幼儿表达释放的。如P140教育活动《爸爸妈妈的宝贝》中,实践部分组织幼儿讨论:每个小朋友都是爸爸妈妈的小宝贝,爸爸妈妈是你们的宝贝吗?你们想怎样爱你们的“大宝贝”呢?引导幼儿用语言积极地交流关爱父母的方法。P106《我有开心法宝》请幼儿说说自己不开心的事情,组织大家为他想办法,让他高兴起来,并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P111《快快和好》中引导幼儿在集体面前讲一讲和好的方法。P113《小伙伴你真棒》中组织幼儿和好朋友“说句悄悄话”,表达对伙伴的喜爱。P171《老师,我想对您说》中情感迁移:这段诗歌让你想起了什么?你想对老师说什么?等等。

一日活动中教师可随机灵活的引导幼儿通过语言表达来释放情感,如班上有小朋友生病了,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讨论用什么方式可以表示自己的关心,有的小朋友说可以送花,有的说要写信,还有的小朋友要打电话表示自己的关心,教师现场拨通了生病小朋友家的电话,引导幼儿向他表示慰问和关心,这就是一种语言表达,它传递的往往是一种爱,一种关怀。

(二)通过多种方式表征来释放情感

即教师引导幼儿运用绘画、美工等手段表达自己的认识与体验。如:教材P242《班级规则我来定》活动中,实践部分请幼儿找一找在班级生活中小朋友应遵守的规则,幼儿运用绘画表征出来,在和幼儿共同讨论和筛选后,制定了班级有关规则并配上小儿歌,幼儿耳濡目染,促进幼儿规则意识不断提高。P241《我们发现的规则》引导幼儿将收集到的规则进行分类,然后贴到墙上。P110《原谅真好》,让幼儿通过动作相互拥抱,体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等。

(三)通过活动实践来释放情感

即通过组织幼儿进行实践行为练习,内化幼儿的认知、体验,初步形成亲社会行为。实践活动包括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游览活动、社区活动、宣传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等)、礼仪交际活动(如大带小活动、做客活动、社会采访等)等几种形式。如如教材中P115的“假期活动调查”、P116“伙伴的贸易会”的开展、P118的礼仪活动《请你和我跳个舞》等。教材P189中设计的“爱心义卖会”活动,目的就是通过义卖活动激发幼儿的爱。实践部分,教师引导幼儿开展义卖,幼儿共同讨论义卖活动的时间和内容,筹备义卖物品,召开爱心物品介绍会,布置爱心义卖会场,义卖中幼儿一边要和顾客讨价还价,一边还要随时应对问题,解决问题。整个活动中不仅是一种爱心的表达,幼儿的协商、合作、交往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最后我想说的是:教学有法,贵在得法。让我们共同研究、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用我们的智慧促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以上就是我对大班《共同生活》领域中幼儿社会性教育的一些粗浅的体会,由于水平有限,自有不足之处,还请领导、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的关注。

第四篇:幼儿园科学教育论文: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科学

幼儿园科学教育论文: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科学

幼儿学科学的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主动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孩子可以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学习科学方法,发展智力和好奇心,并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成功,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产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萌发对大自然的关注和热爱,那么,如何才能使孩子在主动探索中学习科学呢?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拓宽孩子探索空间。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孩子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动力,它表现为幼儿对事物的心理倾向性,孩子天生好奇好动,特别喜欢注意新奇事物,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因此,在组织科学活动时,我根据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如变个小魔术、做个小实验、讲个小故事、猜个小谜语等等,激发孩子学习科学的兴趣,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萌发主动探索的强烈愿望。

幼儿的科学活动形式是多样的,它可以是正规性的科学活动,非正规性的科学活动,也可以是偶发性科学活动,为了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营造一个自然的学科学的氛围,我采取多种灵活的教育手段和组织形式,拓宽孩子探索的空间,创设和利用各种自然的或人为的环境进行教育。如设立自然角、科学区、饲养角、种植地等,还可让孩子融入大自然和走向社会,带领孩子散步、郊游、参观、观察,这样不仅开阔了孩子的视野,增长了知识,而且诱发了孩子更多探索的愿望。

区域活动中的科学探索活动,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可以使孩子在自主活动中积极的进行探索,激发孩子更大的兴趣,从而积极自主地进行探索,如:在进行探索“物体是怎样移动”的科学活动中,孩子将各种形状的纸盒、软木、铁块、书等分别放在桌子上,活动前提出探索性问题:“如何使这些东西动起来”?然后让孩子自己去操作,这时,孩子非常有兴趣,他们想出了好多办法,一会用手折,一会用拳打,一会儿用嘴咬,一会儿用手推,、用头顶……等等,然后再请他们用语言表述是怎样操作的,又发现了什么?通过自己的实践和讲述,幼儿懂得用力大时东西滚得快,移动得远,跳得高,用力小时就慢而近,用力很小时,重的东西就不动的道理,从而获得有关物体移动需要力经验,这既活跃了幼儿的思维,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又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因此,在活动中尽量能够不断地向他们提供新信息,激发其科学情趣和可供他们自由探索的、自然的和科学教育的环境场所,使他们不断受科学的熏陶,享受科学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激发他们探索和发现的热情。

二、勇于实践,鼓励幼儿自主探索。

《幼儿园教育纲要》强调: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的探索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只有实践中才易发现问题,也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易解决问题,在活动过程中,我注重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尽量给孩子创造实践的机会,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如在“球体、圆柱体的认识”活动中,我为孩子投放大量的供孩子操作的材料,让他们边玩边学,鼓励他们在积极玩耍中进行主动地探索,并根据实际情况恰到好处地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玩时发现了什么”?“球体和圆柱体在滚动时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球体不管朝哪个方向都能滚动,而圆柱体就不行呢?”通过诸如此类的开放性问题,让孩子边操作边思考,这符合孩子认知发展的规律,孩子在操作实践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新知。

在活动中,努力构建让孩子成为实践主体的教学策略,改变以往传统教育中教师讲、幼儿听、教师演示、幼儿观察模仿的模式,如在“认识兔子”时,再也不是一节课的内容,而是让孩子在一日活动中去观察、实验、记录,并进行实践,当讨论到“兔子吃哪些食物”时,不是单单给予孩子直接的经验,而是请孩子每人带1-2样食物,先让兔子尝一尝,孩子在旁边观察,并进行一段时间的记录,从而不但知道兔子能吃好多食物,还激发了他们的兴趣,积极给兔子寻找食物,有兴趣地观察,有目的地进行记录,无论是从孩子之间的语言交流,还是孩子动手能力的操作,都是孩子在实践中进行自主探索,找到答案,保持愉悦的情绪,从而使孩子始终成为活动中的主体。

三、讲究方法,培养幼儿大胆质疑。

幼儿在探索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疑问,提出千奇百怪的问题,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应积极引导,耐心地指点,鼓励他们在探索中寻求答案,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如孩子在游戏时无意中用小棒敲了几下玻璃小瓶时,发现“当当”的声音,我就趁机引导他说:“刚才我听到了好听的声音,不知你自己有没有听见”?在我的鼓励下他又敲了几下,于是我又引导他能否用小棒去敲别的物品,会产生怎样的声音,让孩子操作探索,并鼓励他提问,进行交流,于是在不断的提问操作过程中,使孩子发现不同水量的瓶子发出的声音不同,好象在唱歌一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幼儿的一些问题,适时提出疑问,发展孩子思维,引导孩子自主探索。

当孩子产生兴趣和问题时,我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找到答案。如孩子想知道“蜗牛有嘴吗”?“小蝌蚪怎样变成小青蛙”?这些问题时,我就让孩子们在散步时去抓蜗牛放在饲养角里饲养,又鼓励幼儿发动爸爸妈妈从河里打捞一些小蝌蚪进行饲养,有计划地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并仔细做好观察记录,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这样的探索活动,孩子始终处于一种主动地位,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探究问题的方法和求知欲得到了满足。

有时当孩子提出让我一时无法回答的问题,我就引导他们通过多种途径寻求答案,引导孩子收集资料,和孩子一起翻阅资料,提醒孩子回家问一下爸爸妈妈,并告诉孩子也让老师再查一下资料,然后再告诉你们等等,不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从而使孩子乐意和老师一起去面对探索难题,乐意在老师面前提出自己的问题,敢于提出一些见解等等。

四、启发诱导,帮助幼儿体验成功。启发引导,是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问题,启发幼儿动

手动脑,自己探究解决问题,获得新的认识和知识。由于幼儿年龄小,他们有时虽然发现了问题,但因为能力有限,无法独立解决而放弃了探索,这时最需要老师给予正确的启发和耐心的引导,从而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如有一次,明明和冰冰两个孩子,他俩告诉我:“老师快来看,这些都是铁,被吸住了”。为了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究磁铁的穿透性,我随手用糖纸做成一个跳舞娃娃,提出问题:“能让这个娃娃跳起舞来吗“?他俩你看我,我看你,非常奇怪。于是我就引导说:“既然磁铁能吸铁,那何不动脑筋试一试”?我随手拿起一只回形针比划着,他们立刻忙开了,跳舞娃娃终于被吸住了,可怎么也跳不起来,他俩为难极了,想放弃去玩别的,这时候我觉得应该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保护他们的求知欲,于是便提醒道:“用磁铁直接吸,跳舞娃娃跳不起来,如果中间隔点什么,结果会怎么样呢”?他们找来了纸板,塑料垫板,把娃娃放在上面,用磁铁在下面移动,这回跳舞娃娃果然跳起来了。他们高兴地又蹦又跳,小朋友都围过来看了,我也情不自禁地为他们拍起手来,太不容易了。经过反复的探索,孩子们终于尝到了成功的甜头,我的适时介入,启发引导,不仅为他们的探索增添了信心,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对他们的终身发展都是有利的。

总之,在孩子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尊重幼儿的兴趣,及时将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纳入科学教育的内容,生成科学教育活动,运用科学的方法引导、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去学习、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科学,达到幼儿科学教育的目的要求。

第五篇:让幼儿的科学活动生活化

1.幼儿内在的需要

每日吃饭,幼儿都会对那些所吃的食物、蔬菜、水果充满了好奇,总想知道它们是在哪里生长的、是怎样生长的。幼儿对植物的了解通过课堂集体教学活动是无法完成的,而种植园地却能充分显现它特有的优势——一种不同于课堂之上的优势,它提供了相对开阔的活动场地。在这里,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记录来发现植物的奥妙,从而认识植物、了解植物。

2.幼儿发展的需要

“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 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也就是说,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才能掌握事物的奥妙,才能有新的发现和提高。幼儿园的种植园地正是要求孩子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些劳动感受丰收的喜悦,从而使其在观察力、持久性、劳作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

3.教师成长的需要

种植园地的开发直至收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们经常会在这样的等待中失去耐心。而每个做老师的都有这样一个感觉,每次活动,如果自己做了充分的准备,还投入了很大的热情,这个活动往往成功了一大半。因此,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有利于孩子的探索行为;其次,教师也要对这些植物有所了解,以帮助幼儿“解惑”;再次,当孩子对于某个问题兴趣非常大时,教师还可以将其生成成为一个主题活动展开讨论,有助于教师与幼儿、与课程的共同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们还可以将它作为自己幼儿园的一个园本课程进行开展。

家园合作,让家长成为种植园地的指导者、参与者。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农村自然资源丰富,很多的家长都是种植的好手,我们要积极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为我们种植园地的开发和利用出谋划策。

(1)家长助教,为我们提供技术指导

农村家长朴实、勤劳,是田地里的好手,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一优势,邀请他们来园指导我们的活动,使我们的植物成活几率有所增加,此外,家长的积极参与,也能激发孩子的参与热情,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2)物质支持,为我们的种植园地提供较好的种子、秧苗。

农村物质资源丰富,很多的家庭都会在收获的同时,为来年的种植留下部分种子。而且,农村人热情大方,有好的种子都会邻里一起分享。所以,我们要让家长了解我们种植的意义,为我们提供好的种苗。

我们在大班阶段将近一年多的时间里,展开了丰富多彩的对比性种植活动,可以说每一个对比种植内容都各具特色,对比性种植体现出幼儿种植的主体性、开放性、发展性、全面性的原则。

在对比种植活动的设计中,我们遵循了一条基本的准则:让幼儿融入自然,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体验、感悟、学习,通过探究,来获取新知,达到学习的目的。我们要传播的“科学”:一种符合认知规律的求知方法,一种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一种尊重客观的探索精神。种植园提供的所有信息都不是灌输的,而是需要幼儿经过一番体验和思维获取的,强调“动手中学习”、“观察中学习”、“体验中学习”。这里的学习对象不但是活的,有生命的,而且是有变化的,有差异的,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对于幼儿和老师来说,更具有探索和挑战性。

让幼儿的科学活动生活化

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幼儿园课程改革已迈向一个新的阶段。在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同时,科学领域的目标充分体现了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的知识传递,而是注重幼儿的情感态度和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及环境积极交流与和谐发展。新《纲要》还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即提出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的教育要求。因而,不难理解只有贴近幼儿生活的科学才是幼儿自己当前想要了解的东西和希望解决的科学问题;才会对科学问题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真正主动地去探究、去操作;才能用心去感受周围世界的神奇,从而体验和领悟到科学的无所不在。以下是我对开展生活化科学活动的几点看法,供大家研究和探讨。

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是我们一贯所追求的。然而,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内容生活化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师教给他们的知识。随着教育改革地不断深入,我们应该对此有个新的理解,即把它作为引发幼

儿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和条件。教育内容生活化是为了让幼儿理解和体验到教育目标和内容对于他们当前的意义。只有当幼儿真正感到所要学的内容,是他当前想要知道的东西或想要解决的问题,他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和理解事物及其关系。教育要适时地将教育目标融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之中,在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中实现其教育的价值。

教育内容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使幼儿体验和感受到这些内容对自己和同伴的意义,这为幼儿认识周围物质世界提供了获得直接经验和理解科学对于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的前提和实际背景,为培养幼儿真正的内在的探究动机,为使幼儿获得内化的科学知识和经验提供了前提和可能。

科学并不神秘,它就发生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就包涵多种多样的科学。虽然幼儿的生活是极其琐碎,但只要教师加强对幼儿一日生活的观察,认真记录、整理幼儿的言行,就能发现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所在,就能把握幼儿生活和科学的切入点,开展出生活化的科学活动。

著名心理学家潘菽教授指出:“教育是一种环境,是人类有组织、有计划地传递社会经验、发展技能的方式„„”。因此我认为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应还原于生活本色,创设出生活的、又是蕴涵科学的探索环境,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感受科学、发现科学问题。

如果说对幼儿一日行为的观察是生活化科学活动的前提,如果说科学探索环境是开展生活化科学活动的基础,那么教师身份的运用就属于生活化科学活动的关键。幼儿的学习过程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的,教师要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下引出生活化的科学活动,这就需要把握好自身的角色身份。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活动的探索、适当的点拨,自然的引导,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在孩子求助时给予适宜的启发与合作,在孩子成功时给予微笑和肯定,让孩子感到学科学、做科学是一件轻松而愉快的事,使科学教育活动成为幼儿乐于参与、主动参与的过程,使得生活化的科学活动顺利开展。

在对生活化科学活动的探讨中,值得欣慰的是孩子们能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他们会向我们提出一个个日常生活中成年人“想当然如此”的科学问题,会怀着探索的兴趣和老师、和伙伴一起学习。其实科学无处不在,让我们一起和孩子发现它、探究它,让探索科学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有趣的事情吧!

科学活动生活化,生活意识科学化

三年前,我园确立了以科学教育”为特色的办学理念。通过开展科学教育培养幼儿的基本科学素养,使幼儿初步形成科学生话的意识。

何为幼儿的科学素养? 一是指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包括列周围事物探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的价值观念、对科学现象探索的正确态度,二是指培养幼儿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技能,包括自主探究能力、基本认知能力、创造能力、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等,为幼儿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我们主张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来源于生活,活动效果反馈给幼儿未来生活,使幼儿生活受益终身。

因此,我们提出了“科学活动生活化生活意识科学化”的科学教育理念。我们将幼儿的科学教育定位于解决幼儿生活中的具体科学问题。从幼儿生活中所遭遇的科学问题入手,让儿童学习科、理解科学,并逐渐了解科学知识对于生活的意义。

一、幼儿科学活动的内容必须来源于生活

我园开展的科学活动以选择幼儿身边的事物和熟悉的社会热点为内容目的是让幼儿体验和领吾无所不在的科学,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树立起‘时时处处有教育“‘方方面面有科学”的理念。同时,鼓励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科学教育契机,有效地组织科学教育活动。

植物和动物是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它们是幼儿生活中的常客”,选择其为科学活动的内容.更是因为热爱动植物是幼儿的天性。我们从“关爱生命”的角度出发,分别进行了“爱花爱自然”和“宠物总动员”的科学活动.让幼儿自己探索动植物的特性,了解其中的自然规律,进步增进热爱切生命的责任意识。

幼儿对社会热点话题的关心程度并不亚于对身边的事物。在实行禁塑令”之帮我们就组织全园家长和幼儿发展“创意环保袋”活动。幼儿和家长共同利用各种各样的材料进行亲子制作。旧衣服、旧窗帘、旧雨伞等废旧材料在大家的巧手制作下纷纷变成了一个个既漂亮又实用的环保袋。这次活动既满足了幼儿关注社会热点话题的兴趣同时也在幼儿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帮助幼儿了解使用环保袋的诸多好处.初步建立环保意识。

二、幼儿科学活动的形式必须实现生活化

既然科学活动来源于生活,那么探索内容也要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寻找。科学活动形式应该是生活化的,其过程也应该是生活化的。幼儿天生的好奇”使他们对生适中的一切都充满了疑惑与兴趣,而科学活动正好满足了幼儿的这种探索欲望。科学活动产生于幼儿的生活而生活情境又能帮助幼儿解决疑惑。

科学活动形式的生活化可以先从探索的时间开始,活动时问不应局限于一次几次集体探索活动时间.而是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存某个时间段内进行自由探索,如幼儿前期经验的回顾、相关资料的收集、集体中的共同探索、后期感悟的反馈等系列活动。

在全面开展“小手帕、大行动”活动z前,幼儿园就向全园幼儿、家长发放了有关手帕、纸巾使用现状的调查问卷,展示了“使用手帕的学问”“不同纸品不能混用”“无节制使用纸巾的害处”等如何科学用纸的宣传资料。在随后的集体教学活动动中

教师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教育活动。最后,大家存合理使用手帕的宣传海报上郑重地笔上了自己的名字。整个活动有前奏有主体.有后续,各环节之间层层铺垫,循序展开。

科学活动的探索手段也不能只限于教师提供的探索材料,幼儿可此通过书籍、网络等多种途径获得相关知识。在“水,生命之源”探索活动中,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了很多有关水资源的资料,如书籍、剪报、网络资料等,有的还聆听了关于水资源的童话故事。每个班级将这些自己收集来的资料共同制作成宣传版而在幼儿园内展示、幼儿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体验了探索的乐趣和成就感,在生活中寻找到了更多探索的途径。

人类最初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出于天性与生存本能,他们需要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进行了解、探究、尝试.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是幼儿的本能。幼儿的探索空间不应被局限在幼儿园的狭小范围内,而要带领幼儿去到广阔的大自然中感受整个世界。因此我们组织幼儿前往“东方假日田园“申降生态园“等地进行科学活动让生活在城市里的幼儿和生活在农场里的动物、田野里的庄稼进行‘亲密接触”。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幼儿犹如群被放飞的小乌般自由自在,尽情呼吸大自然的气息。

三、幼儿科学活动必须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教育应以帮助幼儿适应现实及将 来的社会生活为主要日的,幼儿科学 教育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 知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加探 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 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培养用科学 态度对待生活的意识。

在“绿色出行节能环保活动中,教师先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回顾一次出 行方式,填一份《出行方式普查表》。然后利用升旗仪式的集体活动,讲步讨论各种出行方式的优点与缺点 使幼“对“绿色出行”的概念有定的 了解。最后请家长和幼儿共同设计次“绿色出行”方案。通过这一系列的 活动,幼儿积累了“绿色出行”的知识 和方法,具有绿色出行和节能环保的意识,为此后外出选择环保的交通工具积累更多经验。

科学活动能帮助幼儿积累科学化 的生活经验,我们要为幼儿创设真实 性的教育环境。科学启蒙教育更应以 幼儿的生活厦周围环境为基础使教育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感性经验 相结合,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最终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我园曾邀请交警叔叔来幼儿园为幼儿进行”安全伴我出行”的讲座。交警叔叔向大家介绍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和交通安全知识.并特别叮嘱幼儿过马路要走斑马线,不能在马路上穿着旱冰鞋走或骑玩具车,也不要在马路边玩球等。为了结幼儿更直观的感受,交警叔叔为幼儿示范了“文通手 势操”如停车、向左转、向右转等,幼儿很快就记住了交通安全知识。

四、家长共同参与幼儿科学活动在对幼儿实施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家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他们是幼儿 学习的楷模,幼儿的言行举止更多是受到家长的监督和教育,爱家长榜样示范的影响。因此.家长自身具有科学 生活的意识对幼儿的行为养成和巩固具有深远的影响。请家长参与到幼儿 目的科学活动中,使家长和幼儿一起成为科学活动的受益者,也是我园科 学活动的持点之。

在“环保时装秀”活动中,家长们利用各种各样的废旧材料制作成了精美的服装超市的广告纸变成了充满夏威夷风情的草裙,五颜六色的一次性桌布变成了飘逸的公主裙,废旧的光盘变成了衣服上亮闪闪的点缀家长与幼儿走上T台,为大家献上了一场精彩的时装秀。家长们的积极参与为幼儿做了一次成功的示范,也为活动增添了亮点。在家长们的影响下幼儿感受到了“生活处处有精彩,废旧材料也能装扮生活的科学意识。

从小培养幼“科学生活、学会生活、合理安排生活是我们进行科学活动的宗旨。“科学活动生活化,生活意识科学化”,这一理念不仅具有现实意义,更是值得教育者们思考与探讨的话题。

学习《幼儿园科学活动生活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社会进入了科学化的时代,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变革,使幼儿科学教育正从传统的学科教育向现代的科学探究教育转变。《纲要》中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由此可见,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应当与幼儿的实际生活密切相连,让生活既是幼儿园的科学活动的问题,又是幼儿解决科学活动的途径。

幼儿是科学活动的主体,所有的科学活动问题都是围绕幼儿产生,而幼儿的经验则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周围的环境。心理学的研究一再证明,孩子们是通过直接经验来认识事物,他们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好奇、好问、好探索,对生活中成人们认为理所当然的现象有着问不完的“为什么”。比如:雨后天晴,地上的蚯蚓成人们司空见惯,但孩子们却十分好奇:蚯蚓的家在哪里?在地下是怎么呼吸的呢?它吃什么?它是怎么走路的?它有什么用呢„„又比如: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天上的云朵为什么是白色的呢?云朵为什

么会变又会走的呢„„这些对于成人来说,许多习以为常,并不会深究的现象,不同年龄的幼儿却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有着问不完的为什么。

同时,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形象的,思维常常需要动作的帮助。他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还必须以具体的事物和材料为中介和桥梁,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对物体的直接操作。所以,幼儿的科学活动还必须以幼儿的实际生活为出发,远离幼儿生活的高深莫测的科学道理,幼儿往往提不起兴趣,他们也难以理解。只有幼儿身边的科学,才是幼儿所喜爱的科学。比如:小朋友们在升旗时,对升旗的装置发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很好奇是什么在拉着国旗往上升。于是,我在升旗后,把小朋友们带到了升旗台前,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研究,他们一眼就发现了装置上的滑轮;随后我给幼儿提供了制作滑轮玩具需要的滑轮、皮带、木条、木板等,请小朋友学着做一个升旗装置。之后,又带孩子们去寻找生活中的滑轮,感受滑轮给生活带来的方便及作用,并且做了一系列滑轮玩具,形成一个有关滑轮的系列活动。

陈鹤琴老先生曾说过,幼儿所生活的环境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自然环境,一种是社会环境。他一贯主张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出发点,让幼儿直接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学习,反对以课堂和书本为中心的死教育。他认为对幼儿来说,大自然大社会才是一本真正的书,是一本“活的”书。陈老先生的这一说法不仅对当年的教育具有指导意义,对于现代的幼儿教育也颇具深刻的影响。而且,不仅适应于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科学活动自然也不例外于。

综上所述,从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出发,教师只有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自然现象、事物、物体及其简单关系,引发出具有研究试验意义的科学问题,他们才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会是幼儿自己当前想要了解的经验和希望解决的科学问题,才能真正激发他们主动地去探究、去操作,他们才会真切的感受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我的身边!

陶行知先生曾在《生活即教育》一文中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结合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实施来理解诠释这一观点,我认为可概括为以下两点:

1、改变“教室中心”的局限,让生活成为科学活动的大课堂。

传统的科学活动基本都是在教室里完成的,也基本上是教师说,幼儿听。而生活化的科学活动,要求教师把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引导孩子在开放的生活环境中学习。通过生活中或贴近生活的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科学的主动探究兴趣,使幼儿真切认识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及问题,能有创意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就正如陶行知老先生说的:“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比如:影子是人人都熟悉的,常伴随在我们身边。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并不会有意识地去关注它的存在,有

意识地去发现它的奥秘和趣味。如何引发幼儿去关注、探索影子呢?有关影子的教学活动在小班应该怎么开展呢?我想,最适宜不过的就是把活动场所放在阳光充沛的户外。当我带领着幼儿到户外去找影子、比较影子、玩影子游戏时,幼儿就会自然地发现、关注、观察并感受到“每个东西都会有影子”;“我们也有影子”;“我们动,影子也会动”;“影子的出现还和一些东西有关系”等等这些影子的特征的。又如,幼儿对“影子大小关系”的经验是“小的影子会被大影子挡住”;“大影子能把小影子藏起来”“改变什么可让影子变小和消失”等,这些经验不是成人仅用语言告诉或坐在教室里他们就能获得的,而是需要幼儿在生活中亲身体验、分析、思考,才能将其内化成个人经验,也才会对身边的科学现象产生兴趣。

2、学以致用,回归到幼儿生活,使他们在生活实践中成长。

为了幼儿终身的学习和发展,幼儿科学教育应注重幼儿乐学和会学的教育目标和价值,强调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发展幼儿不断学习的能力。如果通过科学教育培养起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幼儿就有了终身学习的动力机制;如果幼儿通过学习科学,获得了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就能不断运用这些方法去主动获得知识,尝试解决各种问题。科学教育活动来自于生活,通过生活而最终为了生活。科学教育不仅是幼儿获得有关经验,更重要的是幼儿在活动中养成的对科学的兴趣、探究欲望、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有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勇气和能力等。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依据生活而教育”,而上述科学素养总是要通过生活实践,得到检验和深化的。基于这样的理解和认识,在科学活动中,我一般遵循生活(导入)---教学(分析)---生活(回归)这样的教学程序,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样的教学理念,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在学习中解决问题,最后又再回归到生活实践的运用。比如:“电”是小朋友生活中常听到又常感受着它的用途,而又带着神秘感的科学现象,大班的孩子是对电充满着探究的欲望和兴趣。于是我在科学区投放了关于“电”的资源包,引导孩子们由浅入深一步一步的操作。最简单的一个游戏是将二极管夹到钮扣电池上,二极管就会通电发出彩光。在圣诞节装扮圣诞树的时候,小朋友们兴奋的想到了要把自己做的“会发亮的小灯泡”拴到圣诞树上,这样,小朋友一齐动手,圣诞树很快就有了漂亮的彩灯了。在小朋友的闲聊中,我听到他们高兴的议论到:“我觉得今年的圣诞树特别的漂亮,因为是我们亲自动手打扮的!”象这样一些有关电的游戏,小朋友们都会试着用到生活中去。如:班上开设了“医院”的角色游戏区,需要手电筒给医生检查“病人”的喉咙,小朋友们都做了“手电筒”,每位“医生”工作时都使用自己做的“手电筒”,他们是玩得特别的自豪、开心。还有让“电动玩具动起来”,是给幼儿提供一些电动玩具,请幼儿通

过自己的尝试、探索,掌握了正确安装电池的方法,电动玩具才能动起来这个活动,都是我们将科学教育回归幼儿生活的典型事例。学习心得:

教育向幼儿的生活回归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只有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才能使幼儿的学习变成有意义的学习。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我们深信,生活才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就是这在阳光下幻化出无限美丽的源头活水。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科学活动真正成为沟通幼儿生活与学习的桥梁。

下载科学活动中让幼儿自主探索的优势(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学活动中让幼儿自主探索的优势(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科学活动中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论科学活动中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究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幼儿自主学习是......

    初探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范文大全)

    初探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初探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摘要: 科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对幼儿在探究进程中行为类型的分析,确定幼儿发展需要,为幼儿提供......

    让幼儿积极参与自主画画

    让幼儿积极参与自主画画 让幼儿积极参与自主画画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他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

    让自主探索走进概念教学

    让自主探索走进概念教学 台州市书生小学 陈伟君 摘要: 数学概念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空间观念的形成,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数学概念。它是学生学......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享受科学的乐趣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享受科学的乐趣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具有科学性﹑生活性﹑综合性﹑探索性﹑实践性﹑活动性﹑开放性等特点,《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

    大班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观察记录能力的实践探索范文

    大班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观察记录能力的实践探索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其中,科学观察与记录能力是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要重点培养的基本能力。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大班......

    在操作活动中促进幼儿自主学习

    在操作活动中激发幼儿自主学习 李晓玲 内容摘要:幼儿园教师应改变教学教育观念,把“灌输教学”转变为“操作教学”。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要通过反复的操作、多次亲身体验才......

    军转自主择业:探索中前行 前行中探索

    军转干考试 军转自主择业:探索中前行 前行中探索 自主择业安置方式是军转安置制度建设的一项创新性成果。2001年以来,全国共有12.3万名军队转业干部选择自主择业。加强自主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