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信式网戒所”难以绝迹引发的思考
近日,媒体报道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下设的“网戒中心”(创办人杨永信)七年前就被曝光存在电击治疗和暴利等问题,原卫生部曾叫停电击治疗,然而每年仍有数百名青少年被送到这里,被迫接受近乎酷刑的“治疗”,成为网戒中心的“病人”。七年过去了,杨永信网戒中心并未停歇,为何“杨永信式网戒所”难以绝迹,引起大家的高度关注。
一、杨永信式网戒所存在的危害
一是对青少年肉体的残忍折磨。
绝大多数孩子都是被家长逼着、骗着来治网瘾,有人不肯就范,甚至被家长下药迷晕。网戒所属封闭式管理,常使用电击治疗、体罚等手段。这种“不戒就接着电”“治疗”与其说是用强有力的手段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不如说是用对身体的残酷折磨迫使人屈服,不仅缺乏科学依据,更违反医学伦理。曾接受过网戒所治疗的少年谈到,“电击”时像有无数个针孔扎了进去,每一个细胞都在疼,且有人按住自己手脚,捂住自己嘴巴。据媒体报道,2008年至今,已有7名少年因体罚等原因殒命于网瘾治疗机构。二是对青少年精神的冷酷打压。在媒体诸多报道中,网戒中心被称为“集中营”,网戒中心创办人杨永信被称为“恶魔”,在里面接受治疗的孩子,相互以“盟友”相称。杨永信网戒中心实行“罚圈制”,盟友违反一次网戒中心规定,会被记上一个圈,积累到五个圈会被送去“电击”。网戒中心还鼓励盟友相互举报,举报一个可以减圈,这种方法导致同住一屋孩子们相互提防,缺乏信任,摧残精神心智,遭受二次伤害。在网戒中心,改造成功的孩子被称为“精品”,这些家长可能得到的“精品”是不会顶撞自己的“孝子”,是生活在恐惧中,听话驯服的工具。二、杨永信式网戒所难以绝迹原因
一是网瘾治疗机构暴利吸引。
网瘾治疗是一门暴利行业,投入少收费高。以杨永信网戒中心为例,每个孩子每月收费6000元,疗程4个半月,每个孩子收费2.7万元,以其宣传治愈3000名孩子来算,仅治疗费用达8100万元,网戒中心已然成为医院“特色科室”和“王牌”创收项目,形成庞大利益链,地方主动叫停可能性不大。二是家长病急乱投医心理。大部分家长认为有网瘾的孩子,仅靠自身能力已无法改变现状,社会也没有提供其它更好的干预渠道,因此把希望寄托在网戒中心,即使明知存在危险性也觉得是在救孩子。如当年卫生部门叫停杨永信电击治疗时,竟有家长哀叹,效果那么好的治疗,为什么让停?三是缺乏明确的行业标准。从医学角度来说,究竟什么程度才叫网瘾、如何有效治疗仍然缺乏严格界定,国内医学界也一直存在争议,这也恰恰给诸如电击疗法这类未经临床试验的方法带来生存空间。再者,目前这个行业没有任何明确的行业标准,也没有具体的资质审核,任何人都可进行治疗网瘾,也让这个行业永远不缺后来者。三、建议
一是转变思想观念。
要积极宣传,引导家长和社会树立“网络成瘾不是病”理念,在一个互联网无处不在的时代,对网瘾的认识、界定应与时俱进,不能简单地将网瘾冠以“精神病”。青少年依赖网络真正原因是人际关系缺乏,与父母交流活动少,只有找寻到本质问题,才能彻底解决问题,而非盲从网瘾治疗所。二是加大部门监管力度。“杨永信式”治疗法给青少年身心带来巨大痛苦,相关部门不能任其发展,要加强监管,调查处理此类“网戒中心”是否存在违法治疗,该叫停的必须叫停,该规范的要认真规范。三是建立多层次干预渠道。可学习借鉴外国治疗网络沉迷者经验,从科学角度建立起多层次、有效的防范与治疗体系。政府要加大重视投入,社会力量要积极参与,建立多层次干预渠道,网瘾青少年和家长不会求助无门,才能断绝“网戒中心”之类机构的生存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