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方人大预算监督的内涵
地方人大的含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和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分别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以下简称《组织法》)第一条规定:我国在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第二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第八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履行以下职权:保证本行政区域内国家计划和国家预算的执行;审查和批准本行政区域内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以及执行情况的报告;保证本行政区域内国家计划和国家预算的执行。据此,本文所谓的地方人大即是指依法履行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职权的县级及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预算监督的含义“预算”一词最早起源于法文,本意指的是大臣的皮革公文包。由于西方国家政府财政大臣在提请讨论下一年度的财政收支计划的时候会拿出一个装满了账目和钱的公文包,长此以往,“皮包”成了政府预算的代名词。现代意义上的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批准的政府、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等对于外来的一定时期内的收入和支出的计划”。当政府作为预算的主体时,预算就变成了财政预算。本文所说的预算指的就是以政府为主体的财政预算。预算是现代公共财政制度的主要内容,是政府根据法律赋予的权力,并按照法定规则和程序编制、审查和批准的年度收支计划,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共需要的最大化。随着现代预算的不断发展,预算监督制度逐渐兴起。现代意义上的预算监督制度起源于十七世纪后期的英国,在“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国会加强了对国家财政来源的控制,并加强对政府财政支出的监管,还设立了专门的委员会用于监督政府在使用财政资金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不合理的情况。所谓预算监督就是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由相关机构对政府年度收入方案进行审查、批准,以保证政府财政资金的合法合规有效使用。
地方人大预算监督的含义格尔哈斯。伦斯基认为,权力有作恶滥用的自然本性。预算的过程实质就是公共决策的过程,由于政府决策机构存在缺陷,决策参与者又存在着利己主义倾向,因而极有可能出现滥用公共权力的行为。为了防止权力被滥用,必须以权力来制约权力。因此对预算进行监督就变得必不可少。根据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对地方财政部门提交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即财政预算)进行审核批准,并享有法定的监督权。因此,所谓地方人大预算监督就是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同级政府财政部门编制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进行审核,并在批准后监督其实施,以确保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