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韵律绳操在小班化体艺“2+1”教学模式下的初步探索
韵律绳操在小班化体艺“2+1”教学模式下的初步探索
金坛市明珍实验学校 蒋益军 电话:*** 邮编:213253 在今年11月份我市组织了全市《中小学体育优质课的评比活动》——《韵律绳操》,首先学校组织全体体育教师进行评比,其次进行片级评比,最后进行全市评比这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我对韵律绳操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教学体验。近几年我校在积极研究小班化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同时体验到体育课或体艺“2+1”活动项目在小班化教学中的深感体验。
在这次活动评比中,在校组织评比活动后,我对《韵律绳操》有了更深的了解和体验。我认为《韵律绳操》是根据绳的摆动、绕环、缠绕、摇绳和跳绳等基本动作,同时利用绳的长短变化和绳型的变化,再搭配合理而有韵律感的音乐而形成整套创编动作。其特点主要有韵律感强、动作优美、节奏明快,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愉快。以“健康第一的理念”为指导。抓住学生兴趣的激发点,学生好动、好学、兴趣广泛、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自觉、轻松地进行体育锻炼,通过教师完整的韵律绳操示范演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动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
根据教材的分析和难易程度,我选择的了(水平二)四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同时根据学生的情况分析来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教学目标:
熟悉韵律绳操的音乐节奏,在合作学习中掌握韵律绳操,感受韵律节奏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能够自编绳操的能力;增强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集体主义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模仿:教师绳操1-2节的动作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力求动作协调、到位并与音乐节拍的协调配合。
难点:动作的创遍,培养创新能力。
在教授韵律绳操主要采用讲解示范(先分解再完整、先下肢再上肢)、口令提示、手势指挥、小组学习、分组探究、激趣创新等,来达到传授技能、提高体能、培养兴趣的目的。手段:主要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模仿为主;其次通过教师完整的优美组合动作示范,加上音乐并让学生观赏,其目的是让学生对韵律绳操有进一步的认识,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学生更直观的理解,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及模仿创编绳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伴随音乐完成动作,提高学生对动作节奏感、韵律感的理解,在课中我使用的韵律节奏是比较快的旋律——《大风车》。例如:韵律绳操操——节奏感强,节奏快的音乐,整 1
理运动——轻音乐等。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在课中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以小组为单位,自喊口令。在进行小组合作创编2-3个动作,同时我分别到每一小组进行观察和指导,必要时作一些动作的提示,如“我们曾经学习过或在电视上看到过哪些优美动作,看看能不能加上我们手中的跳绳编出更加优美的动作呢?”,积极唤醒学生的创编意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能主动的锻炼身体。
在教学中,我发觉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动作的灵巧性,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体验到动作的一些基本规律,并能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进行创编出一些自己喜爱而优美的动作,有教师配音,形成整套动作。通过这一系列教学手段,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带来的快乐,从而改变了原来的枯燥、乏味的教—学—练的教学模式。在新课标中要求我们要积极利用一切资源和手段,不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互动作用下,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热烈的气氛中,跳出“韵律绳操”的激情活力,表现形体的艺术美,达到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和勤奋进取的目的。
小班化教学的特点就是,在课中我们可以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并能逐一加以指导,同时可以每一位学生多表现一点自己精彩的地方,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兴趣和能力,使他们每一位都能成为课堂中一颗闪亮的星星,还给孩子快乐的一片天地。在学习中,“小班”化教学整个过程应该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实践、多感悟。既使是在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时,也充分让学生去思考、总结、想办法,教师在必要时给予提示,最后帮助归纳、总结、补充和提炼。在体艺“2+1”项目过程中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能力和水平,逐步达到预期的目标。这就是要求我们在小班化背景下和体艺“2+1”活动的开展中不断去摸索新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理念。
近几年我校通过和南京同仁小学进行“大手拉小手”联谊活动以及本市小班化实施学校交流活动,使我在体育教育教学中不断成长,经过理论的学习和开展小班化教学试点的体会,我认为,小班化教学,是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非常恰当的学习方式。不仅在体育课堂教学活动还是在体艺“2+1”活动指导中,采用分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形成师生互助互动,生生互助互动的氛围,使学生个体得以创造性的学习,从而使学生在主动、轻松的学习活动中提高综合素质。
第二篇:新课程环境下小班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新课程环境下小班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徐行中学2007年课改工作总结
2006年下半年,嘉定区徐行中学与曹王中学合并,成为新的徐行中学。合并前的徐行中学是上海市一期、二期课改基地学校,有着较为成熟的新教材教学师资力量,而曹王中学是上海市初中小班化教育试点学校,除了基本的硬件配套设施外,教师们熟悉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具体流程。根据两校的实际情况,在新的徐行中学合并之初,学校就确定了教学工作主要围绕“在新课程环境下小班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的主题。学校以小班化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立足点,充分挖掘自身的教育资源,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和培训,不断深化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从教学理念的更新到教学方式的改变,逐步形成了学校自身特色的小班化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体系。一年来,学校紧紧围绕“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的目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以校本培训为主线,加强教师实施小班化教学的理论学习
(一)利用各种有效途径,学习小班化教学的理论知识
新学年伊始,学校通过教职工大会、校园网络、教研组活动等不同形式组织全校教师学习小班化教学理论。内容涉及小班化教学在新徐中实施的可行性、优(劣)势、具体操作的方法、形式等。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教师们基本掌握了“分层—合作—交流”的小班化教学模式。
(二)观摩展示课,全面开展小班化教学的初步探索与实践 上半年,为了让全体教师在了解了理论依据的基础上真正掌握小班化教学的具体流程和要求,学校组织了小班化教学展示周活动,主要由原曹王中学的部分教师开设小班化课堂教学示范课,为其他教师提供了观摩与专题研讨的机会。
2007年6月,在小班化教学理论学习、展示观摩课等系列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学校决定首先在政治、地理、音乐、美术、科学等五门学科中进行新课程环境下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小范围试点。试点学科教师根据 1 学科特点制定了本学科新学年的小班化教学计划,准备在新学年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
(三)案例反思,交流分享小班化教学实施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 新学年开始,试点学科教师按照要求开始了小班化教学。大家普遍感到分组合作学习是我校小班化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根据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分组教学、角色分配、小组学习为核心环节,穿插全班讲授或组际交流,使学生在分组学习、讨论的过程中掌握新知,学会学习;在组内合作互动、互相交往中学会尊重;在组际交流竞争中增强团队意识,学会分享,促进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施过程中,试点学科教师经常在一起交流由小班化教学而引发的各种课堂教学问题及相关的处理解决方法,备课组活动更加频繁、扎实。期中考试后,大家纷纷撰写了小班化教学案例,互相交流与分享,初步形成了小班化教学的校本教材《凝思》专刊——小班化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二、以(骨干)青年教师为主体,培养实施小班化教学的生力军
“小班化教育”使得传统的学校教育和班级授课制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其趋势之一是教育内容整体化和个别化的有机结合。因此,中小学教育从理论到实践,从形式到内容,从观念到技术等将发生一系列革命性变化,提高师资质量规格是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关键,师资培训既起始于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又着眼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使教师掌握操作技术和方法。骨干教师是我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青年教师是我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抓好这两支队伍的管理和培养工作,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对于区镇两级骨干教师,学校制定了骨干教师工作职责,与之签订骨干教师聘用协议书,并建立相应的成长纪录册,每年年终对骨干教师进行全面考核。
对于教龄在五年以内的青年教师,学校制定了专业发展基本要求和成长纪录册,每年进行检查考核。根据学校35周岁青年教师占60%的实际 2 情况,组织青年教师学习二期课改实施方案、新课程标准、中央、市领导关于教育改革的讲话精神及大量兄弟学校二期课改的经验介绍等。抓实他们的教学管理工作,新学年要求5年以内的青年教师全部备好详、简两份教案,不仅做到备教材、备教师、备课堂,更要备学生,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
下半年学校又新进了7位新教师,他们的到来为徐中又注入了新的活力。高兴之余,学校始终没有忘记如何为他们搭建成长舞台与空间,使其迅速成长。开学初,举行了拜师结对仪式,为每位新教师确定了班主任和学科两位带教教师。指导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教导处人员则对新教师不定时地听课,并及时反馈。江泽民曾指出:“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我们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对于新教师,学校制定见习期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和成长纪录册,对新教师重点提出了学习的要求,见习期满进行考核。此外,学校建立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协会”,协会以服从和服务于学校中心工作为原则,以提高青年教师素质,建设“快乐精神家园”为宗旨,促进广大青年教师具备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为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平台。
三、以课题研究为导航,确保小班化教学的顺利推行
都说教育科研是教师生存的土壤,成长的途径。学校实施小班化教学向教育科研要效益,靠教育科研上水平。经过将近一学期的学习、实践、研讨,学校已初步形成了小班化教学模式流程。包括
1、复习检查,以旧引新;
2、明示目标,出示问题;
3、学生自学,教师指导;
4、分组讨论,互帮互学;
5、回答问题,教师点拨;
6、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7、学生演示,教师点评;
8、巩固小结,呼应目标;
9、精选作业,分层布置等9大环节。同时规定文科学科教师一节课讲授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理科不得超过15分钟。然而,在实践的过程中似乎总有些许问题短时间内无法解决,如: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作了一些工作,所以总要回顾头来想一想,这样做是否对路,这样就妨碍了前进的步伐;小班化课堂教学研究尚停留 3 在探索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层面,虽然在有些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但对此的比较,分析、反思,进而提升还不够,尤其是对学生在小班化教学环境下,教师教学的主观性,随意性和经验性较强,一定程度影响了学生学习方式和个性水平的可持续发展。今后学校将重点加强对小班化教学模式的探讨,以此为课题找出适合徐行中学师生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
小班化教学的实施,由于教学空间发生了变化,教师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上课形式灵活多样,教师更注重个别辅导,学生在学习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因此学生的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发展,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得到了显著的增强。在小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观念更新了,教法改变了,师生关系平等和谐,探索了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更多的注重激发求异见,创设有利条件,让学生多思考、多发言、多实践、多交流,让学生充分展现了自我表演机会,他们的竞争意识增强了,原本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了。通过这一阶段的小班化教育的实验,我们惊喜地发现了小班的学生不比以前的学生那么胆怯、被动了,他们的主动性由“学”的领域已开始逐渐扩展到“教”的参与。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小班化教育”实验,我们深感荣幸,受到鼓舞。当然这只是刚刚起步,有些地方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总而言之,我们要利用小班化教学的优势,让我们每个小班化教师从培养学生敢想、敢问、敢做、敢说入手,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断提高创新素质,使我们的学生有标新立异的冲动,有创造思想和创新意识的萌芽和发展。
2007.12 4
第三篇:小班化教学模式下打造高效课堂
小班化教学模式下打造高效课堂
不断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规范教学行为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以“以小班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为主的校本教研,大力倡导让学生学会学习的“高校课堂”。第一、我校积极探索“小班化”教学模式
随着我校办学学条件的不断改善,我们学校已经具备了“小班化”教学的条件,2010年下半年我校积极探索“小班化模式”的有效教学的方式方法,要求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中努力从以下方面体现小班化教学的优势特点。
首先,我们倡导老师在“小班化”教学中,更好地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切实转变自己的角色,变主体为引领者,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伙伴,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提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把真正的自主还给学生,挖掘其内在的潜能,激发其主动探究的欲望。
第二,“小班化”教学要更好地面向所有学生。在“小班化”教学中,要努力让每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倾听学生的心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惑。
第三“小班化”教学要更好地体现因材施教。在“小班化”教学中,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第四“小班化”教学要更好地组织合作学习。在“小班化”教学中,要合理分配学习小组,精心设计探究问题,加强对小组学习的现场指导,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共同学习,共同探究。
第五“小班化”教学可以更好地重组教学的内容。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活动密度、强度、效度等以及师生间互动都可以得到更好的保证。第二、发挥小班化教学优势,构建高效课堂。2011年教育局深化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不断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规范教学行为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以“高效课堂”为主的校本教研,我校积极投入探索“小班化教学模式下,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校本教研,努力构建“高效”的优质课堂。
1.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
规范课程管理。严格课程设置,按功课表上课,保证正常的教学进度。音、体、美、科学等学科在抓好艺术节、运动会、美术现场比赛、科技比赛等大型活动的同时,更要注重这些课程的日常教学管理。
规范备课上课。我校根据自身的实际,制订出本校备课规范,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改变备课、上课效率低下的问题。要在备课中把作业设计纳入必备内容,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状况设计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作业练习。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规范批改辅导。学校要制订作业批改规范,凡是教师布置的作业必须教师批改,课堂作业要在课内完成。严格控制机械重复的家庭作业,多设计一些预习性的、实践性的作业,鼓励学生多读书。保护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规范评价考试。注重过程评价和多元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既要关注学业考试的结果,更要关注平时表现。
2、深入开展以“小班化教学模式下,如何构建高效课堂”为主的校本教研
从学校实情为出发点,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构建高效课堂”的重点落实在“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上,大力推广“构建高效课堂”活动,在备课、上课或者说课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加深对教学重点、难点或者热点问题的理解,真正促进上课教师与听课教师的共同提高。把备课、上课、说课、评课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升校本教研的整体水平。
有效落实“小班化教学模式下的高效课堂”,数学教学课堂系列活动开始,首先在3月开展了“小班化教学模式下如何构建高效课堂”的研讨课的教学活动,由教师自己设计备课,教研组内说课、讨论后执教,老师们利用课间时间进行评课,老师接受建议,再一次优化教学过程的设计后上课,再评议在优化教学过程的设计,积极探索、打造高效课堂。
其次,为了促进数学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积极性,构建高效课堂,在4月13-14日我校与兰园小学联校进行数学教师基本功比赛,两校共同制定比赛方案,从“教学设计、专业知识测试、说课、答辩、操作演示、才艺展示”六个方面进行,并邀请教研室罗雅文老师、魏晋河老师,两位教研员来校做指导并作评委,两位教研员就基本功比赛要求、技巧,本次活动的情况,并结合我校实际“小班化教学模式”做了“如何说课”、“如何构建高效课堂”的专题讲座,本次比赛活动扎实、有效,使老师们受益匪浅,明确了“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五月份我校杨芳老师执教的《小数的认识》参加了小数会现场课比赛,前期数学组全体教师就“高效课堂”的进行了多次磨课,后请教研室罗雅文老师听课、指导,全体数学老师参加了小数会组织的的论文比赛。
继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优质课评比活动,四月初参加了“2011中国教育系统优质课、课件全国评比”活动,报并获的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同时在六月底又参加了“全国青年教师基础教育优质课竞赛”评比活动,喜获佳绩。
本学期由我校的两位教师孙克芳老师和韩玉川老师老师围绕“优化教学过程的设计—构建小班化模式下的高效课堂”,三年级孙克芳老师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四年级《多位数乘法》、进行两节不同结构、不同亮点的课堂展示。经过反复的钻研和准备,两位教师在课堂上很好地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课堂上教师亲切自然,学生热情互动,真正体现了数学课堂的扎实和高效。课堂展示过后,全体数学老师围绕两节课,结合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深入分析了“教学过程是否优化,小班化教学模式下课堂是否高效”,对比了过去模糊的目标和现在可检测、可操作的目标,特别着重分析了孙克芳老师的课堂亮点——数形结合突破算法优化中的难点,韩玉川老师的课堂亮点——循循善诱,环环相扣,帮助学生完整建构整节课的重难点,两位老师从“优化教学过程的设计,积极构建小班化模式下的高效的课堂”。
本次联校教研,我校孙克芳、杨芳两位老师又一次推出两节课研讨课,如何从“优化教学过程的设计方面”来构建我校“小班化教学模式下的高效课堂”,请各位领导、同仁指导。帮我们解决教研中的困惑。
(建议宋主任读到这里就行了)问题:
1、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课堂如何才能共同高效学习?
3、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既夯实双基,又培养能力,还能愉悦情感?
感谢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相信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今后我们的教研氛围会愈发浓厚,一定会有自己新的特色,真正为构建活力高效的数学课堂服务。
第四篇:小班化教学模式下初中英语分层教学对策
小班化教学模式下初中英语分层教学对策
【摘要】介绍了小班化教学模式和分层教学的概念,结合初中英语教学实际情况,就小班化教学模式下,更好开展初中英语分层教学提出相应对策,包括对同一教学主题,采用不同教学方案;有效适应不同层级的学生,考虑学生基本情况等内容。实际应用表明,该策略的应用能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学效果,教学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模式初中英语分层教学教学方式创新
引言
作为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小班化教学模式和分层教学越来越受到任课老师的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为实现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任课老师应该注重教学方式创新,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自信,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进而让学生更好融入初中英语课堂学习活动,提升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果。
一、小班化教学和分层教学概述
1.小班化教学概述。小班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有效交流与互动。从教学方案设计、课堂教学等环节采取有效对策,注重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最终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2.分层教学概述。分层教学注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知识接受能力、性格特征等内容,有针对性的采取教学对策,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让学生更好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事实上,小班化教学模式是分层教学的一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在教学中也逐渐受到重视,其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
二、小班化教学模式下初中英语分层教学对策
1.对同一教学主题,采用不同教学方案。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习主题,准备不同的方案,并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分别采用不同方案。例如,Different Looks学习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他们掌握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的提问和回答方式,并尝试说出理由。还可以适当延伸教学内容,合理引入教学游戏,让整个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与乐趣。例如,对英语基础一般的学生,引导学生进行yes/no场景模拟练习.A:Hi,Rose,do you have long hair?B:Yes/No。对学生能力较强的学生,可引导他们进行拓展练习,用wh句型进行口语练习。A:What is this?B:It is my coat.A:What color is it?It is red。A还可以将对话继续进行下去,Where did you buy it?When did you buy it?How much is it?推动教学活动有效开展下去,让学生完成对话练习,熟练掌握句型。
2.创新教学方式,适应不同层级的学生。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更为有效的开展学习活动。例如,祈使句学习时,不同层次学生都比较容易掌握所学内容,熟悉结构模式。但灵活应用该模式还需一段时间。而采用小班化分层教学模式,对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简单的对话练习,让他们掌握句型的应用技巧。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求他们开展对话练习,How can I go to library?通过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对话练习,在练习中熟练掌握turn right,turn left,go along straight等祈使句的使用方法,并在以后学生和生活中能够灵活应用。
3.考虑学生的情况,落实分层教学策略。小班化教学模式下,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性格特征等,通常将学生划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初中英语课堂授课时,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这些特点,有效落实分层教学策略。例如,学习how does somebody deal with something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可引导学生交流和讨论,并分别提出不同要求。例如,对能力强的学生,要求学生根据该句型,结合教学内容和自身经历,讲述遇到困难时采取怎样的处理措施,着重讨论how do you deal with it。对第二层次的学生,适当降低难度,要求他们熟悉句型,了解课文内容,讲述怎样处理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对第三层学生,要求学生熟悉句型,掌握词汇和课文内容即可。
三、小班化教学模式下初中英语分层教学效果
1.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分层教学是落实新课改和新要求,推行素质教育的有益尝试。我校自2013年秋季采用该教学模式以来,不仅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注重教学方式方法创新,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同时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推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开展下去。
2.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学效果。小班化模式下,采用分层教学方式具有重要作用。我校通过该教学模式的应用,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适应不同层级学生的学习需要。不仅充分发挥学生潜能,还有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初中英语课堂参与度。同时,分层教学模式还能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增强学习的自觉性,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班化教学模式下,初中英语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具有重要作用。任课老师应该重视该策略的应用,创新教学方式,合理组织课堂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英语学习的需要,实现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婧婧.初中英语小班化课堂教学管理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128-130.[2]何琳.小班化教学模式下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研究初探[J].学周刊,2015(2),17.[3]刘湘萍.新时期初中英语教学分层教学的有益尝试[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4),202-203.
第五篇:初中语文新课标下古诗教学模式探索
初中语文新课标下古诗教学模式探索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无论从教育观念还是从操作技术都给我们的教学工作指出了新的方向,它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语文教改的新曙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势在必行。下面,仅以初中古诗教学为例,谈谈在“新课标”指引下的初中古诗教学模式,仅以管窥之见,求教于方家。
我们所探索的这个模式,命名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其流程是:网上查询识诗人→介绍背景释诗题→质疑讨论探诗意→吟背想象品诗味→迁移拓展悟诗质。也可用“查—释—探—品—悟”五个字来概括。
一、网上查询识诗人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四学段(7~9年级)提出的阅读要求是:“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根据这些要求我们设计了“网上查询诗人”这一教学环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阅读环境,不仅有助于扩大信息量、扩展知识面,还能改变传统模式中的单向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充分得到体现。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通过网上查询信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教师讲强得多。因此,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们有意识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积累知识信息的能力。其做法是教师课前布置学生从网上查询所要学习的古诗的作者生平事迹及主要作品,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和社会环境,以及与作品内容相关的文化常识。指导学生利用新浪、搜狐等网站的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马上搜索到无数个相关主题的网站,或利用本校校园网建立一个主题网页,为学生提供一个网络学习的平台。让他们尽情地在信息海洋中自由地探索、发现大量信息并进行分析、评价、优选,然后下载到自己的文件夹。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范围又便于学生对作品进行准确的解读。
二、介绍背景释诗题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要求学生根据自己从网络上搜集来的信息,以“走近某某”为题,在介绍某作家及其写作的时代背景的同时,解说本诗诗题的含义,从而提高辨析和想象能力,并有效落实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新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求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交际。在旧的教学模式中,诗的写作背景是由教师介绍的。现在我们让学生自己有选择地介绍搜集来的信息,使他们由被动地接受信息转为主动地获取、运用信息。学生在介绍作者及写作时代背景时,既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又明白了题目的意思,为理解古诗的内容做好了准备,还培养了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三、质疑讨论探诗意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着重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训练学生理解古诗能力,培养合作探究精神。为了便于合作与交流,将全班81人分为八组,每一组中至少含一位使用电脑熟练的同学,一位上网条件成熟的同学和一位语文成绩优良的同学,并且注意男女生的比例平衡。之后,每小组推选一位组长负责组内协调和组际交流。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要鼓励学生学而思,思而疑,在阅读时划出对诗文不理解的地方并提出疑问来,再通过独立探究形成初步结论,最后让学习协作小组讨论、筛选,把难以解答的问题输入电脑,在全班交流、评议。从重点字词到整首诗意的理解以及诗文的写作技法赏析等都让学生在“自助、互动”中训练,在交流中质疑研讨,并在讨论的基础上做出结论。真正做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舞台。教师只起“适时点拨,相机诱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质疑,就是为了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并激发其创造潜能。众所周知,教育的本义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利用计算机网络功能,通过人机对话,让学生在教师帮助下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最后互相补充,集思广益,得出较为全面、科学的认识。这种协作学习方式无疑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重构。
四、吟背想象品诗味
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和审美情操。做法分四步:1.先让学生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反复吟读,教师对学生进行诗的节奏和重音方面的指导,师生共同总结朗读古诗的方法。2.变换形式阅读,使学生在读中得到美的享受。3.利用古诗本身具有感染性强和陶冶性强的特点,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审美教育。一方面引导学生品味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所创造的意境,做到“披文入情”身历其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健康感情。如对诗歌中所描写的祖国秀美山河为之赞赏、热爱;对诗文所歌颂的英雄人物从心底里升腾起崇敬之情;对诗文所表现的社会底层的人们的不幸倾注同情和关切„„另一方面,则要求学生在学校教学资源库里选择一首最合适的曲子给诗歌配乐,然后进行朗读,进一步品味感情,加深理解。4.用课后思考题引路,让学生再读古诗,并在理解古诗内容、体会古诗感情的基础上背诵古诗。同时使用键盘输入古诗,看是否能打出正确的汉字并存盘。教师通过计算机网络一边监控学生的输入情况,一边针对学生输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对于已经完成任务的学生,则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评改。
五、迁移拓展悟诗质
“诗言志”是历代诗人的共识。“志”不仅反映在诗人的言谈中,更体现在他们的诗作里。任何一首诗歌,或对某事物表示一种态度,或抒发一种情感,或揭示某种哲理„„无不表现为人之“志”。教学古诗,就要让学生从学习过程中深刻体会诗的本质所在。从这点出发,我们特意安排了“迁移拓展悟诗质”这个教学环节。其用意主要是拓展学生学习古诗的空间,让学生多一点吸收,深一层理解,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我们一般都设计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