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活动中的图谱设计与介入方式
音乐图谱能把抽象的音乐形象化,有助于幼儿形象地掌握音乐的旋律、节奏、曲式结构等特点,强化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提高幼儿音乐学习的效果。
一、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图谱设计
音乐图谱设计的好坏对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首乐曲都有其特定的节奏型,教师首先要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划分出音乐的段落或乐句,并根据乐曲的结构、节奏的特点设计音乐图谱。
1.不同类型的音乐活动与图谱设计的形象性分析
幼儿园的音乐活动分为歌唱活动、韵律活动、打击乐活动、欣赏活动和音乐游戏,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音乐活动特点设计和选择图谱。一般来说,形象性的图谱更能表现乐曲或歌曲的内容,更多地运用于歌唱活动和欣赏活动之中;符号性的图谱更能表达乐曲的节奏,多用于节奏活动或打击乐活动之中。无论是形象性图谱还是符号性图谱,所采用的图像都应简洁明了,不能等同于日常教学所使用的教学挂图。
【示例一】歌唱活动《小鸟唱歌》
歌唱活动中的图谱主要是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歌词,因此多以能表现歌词内容的形象化图谱为主。基本上是一个乐句一幅图,且要突出每句歌词的重点,避免无关因素的干扰。歌曲《小鸟唱歌》的歌词有五句,相对应的图谱可设计为: 【示例二】节奏活动《瑶族舞曲》
在节奏活动《瑶族舞曲》中,我设计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两种节奏,分别用拍手和跺脚表示。如下图:表示四分音符的跺脚节奏,(月)表示八分音符的拍手节奏。符号“太阳”和“月亮”分别代表跺脚和拍手的节奏动作。
从实际教学活动来看,教师有时会交互使用形象性图谱与符号性图谱。小班幼儿将符号转换为相应动作的能力不如中、大班的幼儿,因此在设计图谱时教师可直接采用形象化的符号。比如,将上图中的“太阳”换成“脚丫”图案,“月亮”换成“手掌”图案,使幼儿一看到“脚丫”或“手掌”就知道跺脚或拍手。又如,在打击乐活动中,教师可以直接用乐器的形象让幼儿一目了然地知道××地方用什么乐器来演奏。2.乐句的工整与否与图谱选择的差异性分析
通常情况下,幼儿园的节奏活动要选择乐句结构工整、节奏富有特点的音乐作品。因为乐曲的结构工整,则节奏分明容易敲击出效果,易于激发幼儿的演奏兴趣,也符合这一阶段幼儿音乐认知发展的特点。一般只选择一种节奏型来伴奏,图谱设计的时候,所采用的图谱符号是一样的。节奏的提取可以与原音乐作品相符,也可以与原音乐作品相反——作品的节奏密,选择的伴奏节奏反而疏。
对于乐句不完全工整的乐曲,在选择和设计图谱的时候要“存大同求小异”,在变化中要有明显的规律可循,让幼儿易于感知,发现节奏特点,才能始终保持学习的兴趣。
【示例一】民乐打击活动《快乐女战士》
民乐打击活动《快乐女战士》选择了两段音乐,第一段引子部分采用无声韵律的形式,设计为用动作表现。由于音乐乐句不工整,因此更适合采用形象化的图谱表现;而第二段音乐节奏明快、乐句工整,则适合以打击乐活动的形式,采用符号化的图谱表现。a.不工整乐句图谱示例: 《快乐女战士》动作图谱一(第一段引子音乐)注:表示自上而下舞动的红绸带,表示双手向左右各舞动一次。
对于不工整的乐句,在不同的乐曲中,还可以有多种设计方式。比如,在《闹新春》的图谱设计中,我运用了三个连续的波浪表现比较婉转、流畅的乐句.b.工整乐句图谱示例: 通过观察和阅读图谱,幼儿能很快发现前十六小节中,每小节都有三顶红军帽,最后一行共有十三顶红军帽。如果一顶红军帽拍一下手,那么每小节就是前三拍拍手,第四拍停止。更换成演奏动作亦然。
二、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图谱介入方式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灵活运用不同的图谱介入方式,既能增强音乐教学方法的趣味化和游戏化,又能为幼儿营造宽松、愉快的音乐学习环境,使幼儿产生持久的音乐学习动力,从而增强教学效果。1.静态式。
该图谱介人方式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最常使用,主要特点是在整个音乐教学活动过程中图谱没有任何改变。教师一般先展示图谱,再让幼儿边观察图谱边欣赏音乐,以直观的图谱帮助幼儿理解乐曲结构。
【示例一】节奏活动《瑶族舞曲》
在该教学活动中,我直接运用了静态的图谱呈现介入方式,启发幼儿边听音乐边想一想图谱中的“脚丫”“小手”所代表的意思。2.动态式。
通常是为了解决音乐教学活动中的难点而特别设计的,特点是先遮盖或隐藏音乐中难点部分的图谱,在幼儿掌握了基本要求后再呈现出来,以有效帮助幼儿达成音乐学习活动目标。
【示例二】大班集体舞《绕着圆圈跳个舞》
在该教学活动中,为了解决幼儿与同伴眼神难以有效配合这一问题,我运用了动态的图谱呈现介入方式:事先将图谱中所有的“黄色小人”都遮盖了起来,只展示图谱中的“金黄色小人”;当幼儿学会了“金黄色小人”的基本舞步动作后,再揭去遮挡的纸片,通过引导幼儿对比观察两种颜色的小人之间头部动作符号的不同,来发现同伴间眼神的配合要点:眼睛要先对看,再各自看外侧。
对于缺少音乐经验、思维发展尚处于直觉形象阶段的幼儿来说,动态的图谱呈现介入方式,能将幼儿对图谱的观察集中到教师所指向的活动重点和难点中,从而有效地帮助幼儿阅读和理解图谱所表达的信息。3.动静交替式。
是以上两种图谱呈现介入方式在一次音乐教学活动中的综合运用,在具体教学中常用的是先静态、后动态的图谱呈现介入方式。
【示例三】民乐打击活动《凤阳花鼓》
在该教学活动中,我采用了动静交替的图谱呈现介入方式:先以静态式呈现,引导幼儿听赏音乐、观察图谱,学习将音乐与图谱符号相匹配进行演奏;然后再在图谱中插入“小眼睛”,引发幼儿对“小眼睛”图谱的有意注意,同时对幼儿提出新的演奏要求——“第四拍眼睛要看手”。这样的图谱介人方式,可以将演奏活动中的难点进行分解,避免过早呈现、过多要求对幼儿的学习造成干扰。
第二篇:中班教研活动方案音乐活动中图谱的设计和应用
一、什么是图谱?图谱在音乐活动中的重要性? 幼儿园音乐教学主要包括歌唱、韵律活动、打击乐、欣赏、游戏五大领域,在一些音乐活动,特别是欣赏乐和打击乐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如果不借助一些教学辅助材料如图谱,幼儿要理解、表现一些音乐材料是有一定困难的。因为成人在欣赏音乐时,可以通过无外显行为的内部操作来设置期待和追求期待的满足,而缺少音乐经验的幼儿,只能通过外部可见的操作来产生期待和追求期待的满足。也就是说,与有着丰富的感性经验、思维水平已发展到较高程度的成人相比,幼儿由于受到年龄、生活经验等方面的限制,他们缺乏各种必要的感性经验,他们的思维发展也尚处在直觉形象阶段,这些局限使得他们不可能用成人的思维去理解或再加工那些复杂的音乐材料。
利用图谱是一种符号化活动,是指人作为主体有意识有目的地根据某种理由,将某一事物作为另一事物的替代物的过程。艺术符号化活动的基本心理转换机智,主要就是类比思维。而类比思维的基本机制是用替代事物的某种特性来反映被替代事物的某种特性。
二、教师讨论:音乐活动中图谱应该如何设计与应用? 主持人:在音乐教学的五个领域中,可以如何利用图谱进行教学的,应该抓住哪些要素? 教师各抒己见,从歌唱、韵律活动、打击乐、欣赏、游戏五大领域进行热烈的讨论。
主持人小结: 许卓娅老师认为:音乐活动不仅要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发展节奏感,而且要发展幼儿对音色、曲式结构、多声部织体表现力的敏感性,培养幼儿基本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创造意识、创造能力、组织纪律性等等,并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欢快、成功的体验。音乐活动对幼儿的生活、学习、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它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增强幼儿对音乐美的敏感性,是使幼儿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幼儿只有学会认识音乐、驾驭音乐、学会体验音乐的美、追寻音乐的美、才能进入音乐的天地,并借助音乐活动获得积极的人生经验。
我们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幼儿音乐技能技巧的提高,也应该发展幼儿的音乐素养。在活动中,为了帮助幼儿很快地掌握作品的曲式结构或基本节奏型,一般都会使用图谱,图谱的好坏对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分析作品的结构,划分出音乐的段落或乐句。每个乐曲都有其特定的节奏型。节奏活动要选择结构工整、节奏富有特点的音乐作品,节奏的提取要遵循两个原则:
1、与音乐作品相符的原则。如《音乐的瞬间》第一段音乐的提取;
2、与音乐作品相反的原则。即作品的节奏密,选择的伴奏节奏反而疏。
第三篇:音乐教学中图谱价值与注意运用
运用图谱还得避免滥用图谱
我通过图谱进行音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让我收获并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歌曲都适合图谱教学,也并非所有的图谱教学都能在音乐教学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一、过于精细未必科学
个别教师为画图谱而画图谱,设计过于精细、机械,把音乐完全跟所画的图形等同起来(除了能让幼儿死记歌词外,完全失去了学习音乐本身的快乐),不妥的符号或图画对幼儿体验音乐是一种误导。设计图谱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否则忽略了对整体音乐的感知,更忽略了音乐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体验音乐的美从而获得审美愉悦。例如歌曲《小松鼠摘果子》,本是一首表现松鼠摘果子的有趣场景,而教师为了达到图谱教学而图谱,反而增加了幼儿学习音乐的难度,让活动过程变得复杂,让松鼠发出的“嗤溜嗤溜”声也变成了学习歌曲的负担。
二、过多操作思维受限
有些教师为了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就让幼儿按照图谱反复练习,开始也许很新鲜,可多次甚至十多次的强化,极易产生审美疲劳,让幼儿失去兴趣甚至对音乐反感。再精美的艺术也不能过于细致地肢解,更何况幼儿不是音乐专业的学生,教师太精确细致的图谱解析与练习塞满了幼儿的头脑,反而束缚了幼儿手脚,限制了幼儿的主动权和创造空间。
三、注重形式缺失内涵
教学中,有些教师用图谱代替了音乐本身。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有其独特的性质,不可被代替。各种音乐以外的形式也仅仅是体验音乐的辅助方法,并非任何音乐作品都适宜运用图谱,即便是合适的,反复地画图谱会使体验音乐过于关注外在形式而忽略了内心对音乐深刻内涵的感知。
图谱在音乐教学中的价值
幼儿处在接受教育的最初阶段,要想使他们完全理解和表现那些复杂的音乐材料,图谱就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这些视觉符号把音乐材料简单化、形象化、直观化,让幼儿很容易理解与接受。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有效的应用图谱能在节奏训练中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节奏意识,能在歌曲学唱中帮助幼儿建立优良的旋律概念,使幼儿了解掌握歌曲的情感和歌词,还能在音乐欣赏中帮助幼儿更好、更充分的感受音乐形象和音乐结构性质。适宜的图谱可以将抽象的音乐直观的呈现在幼儿面前,实现音画沟通,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助于幼儿对音乐特点的理解与掌握。正如吴瑶香所说,“美是不能被告诉的”。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用简易明了的符号图形来表现音乐的内容,教学会更生动直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各种表现音乐内容的图谱开展音乐教学,能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活动中,通过图谱,使音乐物化,变得具体,让幼儿可感、可触、可摸。如能鼓励幼儿用自己认为最明白的图形、符号或颜色、形状来表示音乐,将使幼儿在反复体味和创造中受到巨大的艺术感染,其音乐感受力、创造力、表现力都会得到有效的发展。
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图谱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同时也理解,在音乐教学中要合理恰当的运用图谱,不能盲目的乱用。学前期正是个人情感逐步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在这个年龄阶段,富有情感性的音乐教育对幼儿的情感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潜力。我们知道,现代的音乐教育越来越重视让幼儿亲自到音乐活动中获取表达、交流和创造的经验,探索发现音乐的意义所在,并发展各种技能。在《纲要》中也强调了“要提供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想和想象”。图谱的运用很好地贯彻了《纲要》的精神,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幼儿更好地学、更主动地学,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在感受中体验,最终促进幼儿的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和谐发展。
第四篇:运用图谱教学,提高音乐活动质量
运用图谱教学,提高音乐活动质量
---“学习活动”保教质量自我评价引发的思考
幼儿学习活动包括幼儿幼儿园的集体教学与个别化学习活动。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老师每天必须要精心设计准备的活动,也可以说是幼儿获取知识技能等方面的主要途径。教学的本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
《利用三自模式提高保教质量》是我园的大课题。自评是三自模式评价中的一种。我们每个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活动每学期都要进行自评。在教师各自评价过程中发现对于目标的制定、内容的选择与师幼活动的评价结果趋于8.5-9.3时间,但是对于方法运动这一块评价相对较低,尤其是教学方法恰当、灵活多样的评价指标仅有8.0。老师总体觉得实际教学中方案较单一,没有很好的根据班级幼儿的能力、兴趣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有效教学呢,教师既要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要关注幼儿的现有水平;既要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既要重视教师的教法,又要重视幼儿的学法。根据本人的从教经验,以音乐活动领域为例,在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中,各式音乐图谱把音乐有效地可视化,让音乐变得看得见摸得着,成为了幼儿触摸音乐的重要纽带,帮助孩子理解音乐的内容、性质,激发孩子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促进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才能更有效地发展幼儿的创造力、表现力和感受力,把音乐教学活动演绎的更加精彩、更具有生命力。
一、运用各种图谱、引发孩子的兴趣
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并在学习时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现代教育研究科学表明,幼儿的学习兴趣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积极化,可以使儿童具有更高的求知欲,而图谱教学是在音乐活动中一种运用视觉参与,能更具体形象的展现音乐活动中的内容。
1、利用丰富的情景图谱,引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在日常的歌唱活动中让孩子理解歌词这一环节,老师往往采用单一的、枯燥的方法,老师一遍一遍教,幼儿机械地重复学,幼儿缺乏兴趣,注意力不集中。于是我针对幼儿的思维形象为主等心理特点,在歌唱活动时采用设置情境图谱,不仅使幼儿很快投入学习,兴趣又高涨。且可以帮助孩子理解歌词,快速熟悉并记忆歌词。如在学习小班歌曲《春天》,欣赏第一句“春天天气真好,花儿都开了,杨柳树枝对着我们弯弯腰”时,教师按照歌曲中内容出现准备好的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有春天的小背景、有很多花儿开放的图片、杨柳树枝随风摆动的美丽景象,第二句“蝴蝶姑娘飞来了„„”,老师采用同样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歌词,大大的激发了孩子乐于唱歌的兴趣。
2、利用简单、形象的图谱,帮助孩子对音乐的理解。简单的图片运用是情景画面运用的一个递进过程,也是图向谱转变的的一个过程。当孩子通过情景画面积累一定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可采用简单的图片或某一个图谱帮助孩子的对某一节奏、某一乐句的理解,如中班节奏乐“大象和小兔” 主要是让孩子感知小兔和大象的不同音色,并尝试创编简单的节奏。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教师觉得无从下手或着纯粹的老师教、孩子学,最后往往产生厌倦。活动中教师运用故事来感受小兔和大象走路的不同节奏,同时在让孩子理解不同的节奏时,教师运用大兔子、中兔子、小兔子、大象、中象、小象的图谱,通过图片大中小的变化来让孩子感受四分音谱、八分音谱、十六分音谱,当孩子能用节奏型表述故事中大象和小兔的走路后,在个别化学习中让孩子尝试创编节奏型来自编故事进行合作表演。
3、利用线条或符号图谱,强化幼儿对音乐的感受.音乐的感受主要通过欣赏者的倾听、比较、想象这三种途径。对于幼儿来说,由于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判断力、理解力的有限,加上思维形象、直观、注意力易分散的年龄特点将直接影响儿童对音乐的感受结果。所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会让幼儿用线条或符号等方法,让孩子用视觉形态来记录自已对乐曲的理解,用游戏的心情自然地感知音乐的音乐的性质、节奏、特征等,让幼儿边听边对照,使幼儿“听之有物”,易于理解音乐中所描绘的生动的音乐形象、情感、思想,提高孩子的音乐审美感受。如欣赏“过新年”乐曲中,通过欣赏并绘画半圆形、直线、曲线等抽象图形表示乐曲中的四个乐句理解,同时根据不同的乐句来想象怎么来过新年,并尝试根据不同的图形让孩子配上不同乐器的敲打节奏的办法,最后同伴合奏来感受过新年的快乐。
二、参与图谱设计、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音乐图谱的运用既能符合幼儿的感知觉特征,也能帮助他们对形象化的图解坚持较长时间的注意,提高音乐记忆能力。同时,也能明显地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所以在图谱设计时让孩子共同参与,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
1、积累经验,体验音乐图谱带来的乐趣
图谱的运用,可以促进幼儿动脑,发展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让幼儿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从而积极思考,自觉主动地学。如果只靠单纯的语言来传递信息,则会给孩子造成枯燥的、单调的感觉,有了图谱,活动的内容表述的更生动、形象。如中班歌唱活动《雪花》中共有二段,在让孩子理解歌词的时候,教师根据孩子理解歌词内容逐渐出现图谱并按照内容先后排放,尤其两端开头重复的语言“北风呼呼呼,雪花飘飘飘”,教师就放在两端的前得中间并画风点上三个小圆圈,画朵雪花再花上三个圈,后续歌词不一样就分成两行逐句用图片表示。老师在引导幼儿理解图谱时,提醒他们观察比较,发现其中的不同之处,表示怎样的歌词。通过这样的理解、记忆,给了幼儿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活动中他们也很感兴趣,很快的学会了这首歌曲,感受到了音乐活动的快乐。
2、在活动中,让孩子拥有创造的时间和空间 如欣赏活动“秋叶飘飘”,这是一个三段体的音乐,第一段是小树叶走路,第二段是树叶飞舞,第三段是树叶走路。那么在图谱记录时,先让孩子欣赏第一遍的时候提问孩子:听听小树叶在做些什么事情?欣赏第二次的时候提问: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这样通过欣赏后孩子对音乐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怎么来让孩子来表现和创造呢,我们老师就要引导孩子一起记录音乐中多要表现得内容,如果第一段是小树叶走路的,则孩子提出画上一只小脚表示走路,那么走几下?通过孩子的聆听来画,走一下画一横,走四下画四横。到第二段是小树叶飞舞,就画一片小树叶,再画飞的扭扭扭的样子,只要孩子想出来认同的就画出来,这样整个活动欣赏记录后孩子已经知道整个乐曲来怎么表现了。
三、分享交流图谱运用经验,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自信是指一个人对自身能力、自我发展的肯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正如一位哲人所说:“谁拥有自信 谁就成功了一半”。因此不管在集体教学活动还是个别化游戏中,我们老师要给孩子提供分享交流图谱设计和运用的机会,并提议梳理和提升。
如在节奏乐“逛街”中,让孩子根据大街上能发出声响的小店,尝试用节奏语言来表现,老师则提供很多的图片,让孩子根据小店和声音自由选择图片创编节奏,最后在分享交流时,孩子拿着自己的理发店的标志、剪刀图片介绍到:理
发
店的 ︱剪
刀︱擦 擦
擦
擦 ︱
响—︱ „„对于出现节奏不准的老师及时加以提升,第一是什么店,第二是什么东西,第三声音怎么响的模式,让孩子进行填充式的完成„„当孩子各自交流自己的编的节奏时,都伸出大拇指“我最棒!”
音乐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它能直接影响人们的感情,触及人们的心灵深处。以图谱识记为手段吸引幼儿主动投入到音乐活动中,最重要的改变就是通过老师的教,逐渐过渡到幼儿主动的学,可以促使幼儿自己动脑,通过倾听、观察、比较让幼儿思维处于最佳状态,从而积极思考,自觉接受新知识。但是我们必须合理、有效地运用图谱,才能充分发挥图谱教学在音乐活动中的教育价值。
2015年2月
第五篇:幼儿园打击乐教学中图谱的设计与运用
浅谈打击乐教学中图谱的运用
[内容提要]:打击乐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使幼儿用打击乐器准确的演绎音乐作品,必须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幼儿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记忆。那么,本文认为怎样运用图谱来帮助幼儿感知和理解音乐作品,对幼儿园打击乐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关键词]:打击乐教学、图谱设计与运用
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打击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对声音具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打击乐就很适合幼儿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活动中对音乐灵感的寻求、对演奏状况的把握、对作品的处理,分析也都要进行丰富、活跃的形象思维,使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但音乐本身是比较抽象的,要使幼儿用打击乐器准确的演绎音乐作品,让他们感知和理解音乐。必须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幼儿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记忆。以图谱为辅助手段能吸引幼儿主动投入到音乐之中,帮助幼儿体验和领悟音乐,进一步完善打击乐教学的方式方法,通过打击乐演奏活动使幼儿的音乐能力以及非音乐能力均得到相应的发展。
一、对图谱的思考、设计与制作
著名音乐家奥尔夫认为:“节奏是音乐诸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而在打击乐中,节奏则尤为重要。如果不能准确地打出各种节奏型,也就不能整齐协调地进行演奏活动”。现在在许多音乐教学活动中都运用了图谱这一教学手段,幼儿园打击乐教学同样需要。在图谱中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的图形符号,既有利于幼儿音乐节奏的把握,又可以为幼儿提供广阔的想象平台,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打击乐《土耳其进行曲》中,我们运用了图形谱法,上面有“●”、“﹋”等符号。一方面,幼儿可以从符号之间的距离大小
把握节奏的快慢,同时,幼儿又可以结合音乐的旋律赋予图谱中不同符号、线条以含义,让一段单调的音乐充满了丰富的故事内容。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打击乐教学时加上图谱,符合幼儿的感知觉特征,能帮助他们对形象化的图解坚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并提高幼儿用乐器演绎音乐作品的兴趣和能力。同时,也能明显地提高了幼儿的音乐感受力,符合低龄儿童的接受能力。例如在打击乐教学《钟表店》时,我先将乐曲中用四种不同的钟声表示引子、间奏、尾声从乐曲中抽取出来,制成小闹钟、布谷鸟钟、复古摇摆钟和星星座钟四幅小图片,结合小图片让幼儿打击乐教学四种不同的钟声,再引导幼儿将小图片填入大图谱中,幼儿在反复倾听,充分感知音乐的基础上,很快就找到了小图片在大图谱中的位置,从而加深了幼儿对乐曲中引子、间奏、尾声音乐的理解,为下个环节的乐器演奏作了很好铺垫,成为幼儿从熟悉音乐过渡到演奏乐曲的桥梁。
设计制作图谱还必须从音乐出发,与打击乐的要求相一致。这里所讲的一致,是指视觉材料是在时空中流动的,其运动方式也应与音乐相一致。如在打击乐教学《喜洋洋》时,所提供的图画色彩应是具有强烈动感的。我们通过图谱的描绘,可以让幼儿感受到乐曲的句式,如ABA式乐曲,我们可以用简单的图画让幼儿知道乐曲的开头与结尾相同。在一些细节方面,我们还考虑给幼儿一个自主想象的空间,由幼儿讨论并设计图谱,如打击乐教学《土耳其进行曲》中的围观者的掌声欢呼声、士兵行走的音乐等用什么符号表示,都由幼儿自己商量后决定,并请幼儿自己画出来,这样的图谱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对于整个打击乐教学过程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二、图谱的运用与效能
在教学中,图谱运用一般有这样几个步骤:感知音乐→激发情感→想象创
造→激情演绎。
1.图形谱法
我们平时使用的乐谱,其结构体系十分复杂,对于认知水平有限的幼儿来讲,很难把握。为此,我专门设计了一些生动,形象的图形符号来代替。例如:小班的打击乐活动《小星星》,我通过图谱将打击节奏、方法一一表现,并借按照节奏型根据乐句的顺序排列,图谱的形象生动有趣,浅显易懂。我让幼儿一边欣赏音乐,一边出示图谱,孩子们都好奇地看着图谱,边听音乐边做动作,孩子们根据图谱能较准确地拍准“××|××|”的节奏型,活动气氛非常活跃。再如:打击乐《木瓜恰恰恰》中,我另外制作了一种“水果节奏图谱”,比如:大苹果表示强音,小苹果表示弱音,水果的色彩鲜艳,能吸引幼儿,幼儿一看图谱,就能理解和掌握好乐曲的强弱变化。因此,在图谱中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的图形符号,既有利于幼儿音乐节奏的把握,又可以为幼儿提供广阔的想象平台,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且,幼儿还可以从符号之间的距离大小把握节奏快慢的同时,又可以结合音乐的旋律赋予图谱中不同符号、线条以含义,让一段单调的音乐充满了丰富的故事内容,对幼儿理解音乐有很大的帮助。
2.动作谱法
主要是让幼儿以自己的身体为乐器,通过拍手,跺脚,拍腿,手腕花等动作进行节奏训练,使幼儿快速掌握音乐的整体结构,为协同一致地演奏好乐曲打下扎实的基础。例如:打击乐《送我一支玫瑰花》中的逗号我们用拍手、拍腿来表示,而在使用乐器时就可以启发幼儿用圆舞板或碰铃等来演奏;曲线用颤摇手腕划大圈表示,乐器是就可以启发幼儿选择串铃或铃鼓来演奏等等。通过动作来串连图谱,通过图谱又来串连音乐,这样本位一体化的串连方式将繁
杂乐谱简而化之,便于幼儿对乐谱及演奏乐器的记忆和掌握,也便于幼儿掌握整首乐曲的结构特点和乐器的配置情况。有的时候为了把握好节奏,还需要把教学内容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设计图谱,把握节奏,第二课时则是为图谱配乐器,进行打击乐演奏。
3.创造法
创造法通过引导幼儿参加制定音乐作品的配器方案,和参加编制变通总谱的过程来帮助幼儿掌握作品的音乐结构。例如;在《这是小兵》这首乐曲的编配过程中,先让幼儿反复地倾听,感知音乐,再启发幼儿探讨作品结构,知道乐曲由两段组成,并且是相同的。再进一步发现每段乐曲由四个乐句构成,每一个乐句又由四拍组成。在完全掌握了乐曲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自己创编图形谱,并自己讨论选择演奏的乐器。再有,为使幼儿能很快的用乐器演绎乐曲,在熟悉乐曲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先让幼儿听着音乐用嘴巴发出乐器相应的声音,如:碰铃叮叮叮、圆舞板答答答、串铃哗啦啦、沙球沙沙沙等等。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幼儿配器演奏,幼儿就很容易进入角色了。另外,还可以让幼儿创造性的选择生活中的物品如筷子、瓶子等来代替乐器演奏乐曲,幼儿很容易投入到活动中去,而且其活动的教育价值也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创编法之前,幼儿必须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演奏技能,积累了一定的节奏语汇,对各种乐器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具有运用乐器进行联想和表达的能力。
总之,对幼儿园打击乐教学活动中图谱的设计和运用的探索是无止境的,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一节奏活动的教育价值,采取适当的教育对策,使幼儿园的打击乐教学活动能从幼儿自身的需要和兴趣出发,真正做到尊重他们的想法和创造,鼓励他们大胆的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从而推动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1.吕冰冰《在打击乐演奏中享受音乐、演绎美》
2.学前教育《幼儿园打击乐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陈卫华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