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如何实现师生共享性学习

时间:2019-05-13 00:19: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音乐教学中如何实现师生共享性学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音乐教学中如何实现师生共享性学习》。

第一篇:音乐教学中如何实现师生共享性学习

音乐教学中如何实现师生共享性学习

摘要:现代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师必须注重师生平等“对话”情境的创设,师生平等“互动”策略的实施,师生平等“交往”绩效的评价,建立起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新型师生关系,使音乐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的共享性学习。

关键词:师生平等

互动 共享

国家新颁布实施的《音乐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等崭新的教育理念,同时强调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确立师生交往互动的平等观。“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我认为,要实现师生 “共享性”学习,就要从学生音乐学习的环境、策略、评价方式,进行改变、创新。

一、师生平等“对话”情境的创设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1.设置情感环境的“对话”。

在物理空间形式上创设对话情境。如马蹄形、圆形、半圆组合、星形等座位排列形式。使师生之间的空间位置尽可能的缩短。创设出自由亲近的平等民主的教学情境。

2.进行民主的和谐“对话”。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言语互动的技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随时捕捉住学生回答中的精彩处,“谢谢你帮老师解决了一个问题。”“你还能再讲得清楚些吗?让我能更理解这段音乐。”

3.营造积极的心理“对话”。

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只有信任尊重、教学民主、以情激情、师生互爱,创设富于人情味的教学情景,学生对课堂教学才有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才敢于真实表现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二、师生平等“互动”策略的实施

“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结构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等,都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积极为学生提供参与音乐实践的机会。同时,也使音乐教学的过程成为师生相互学习的过程,使师生在积极的互动活动中共同发展。

1.教学内容的互动安排

音乐教材并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学生更是一种教学资源,应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喜欢的生活场景、情境入手选取内容。如湘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中《八音和鸣

(一)》的教学,根据学生中有课外学习乐器特长的,把自己会的民族乐器带到课堂中,在教学中现场演奏,介绍乐器历史,其他同学可以模拟实践演奏乐器等等。打击乐器、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进行展示学习,最后根据教材和自己收集的资料,师生对出题进行民乐知识拉力赛,在师生互动中了解进行民族乐器的学习。

2.教学环节的互动设计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活动的过程,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必须充分考虑如何保护和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要要鼓励学生对音乐的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审美感受和学习要求,根据师生的双向反馈信息,灵活安排教学环节,使音乐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使音乐学习成为学生主体的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

如在欣赏唢呐曲《百鸟朝凤》时,把不同的音乐主题进行分段和全曲的多媒体设计,鼓励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和乐器创作表演模拟各种鸟的鸣叫声,并由学生点击相应的音乐片段进行比较欣赏,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根据学生的现场要求进行反复听赏和全曲欣赏,在教学环节的随机设计中使学生更好的感受理解音乐。

3.教学方式的互动选择

“现代美育提倡的是融合式教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着重立足于学生对音乐学习方式的改变。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研究教学因素的优化组合,注意体验性、实践性、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通过演示法、创造教学法、律动教学法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师生在音乐活动的互动合作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如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班级演出组合》的教学,通过学习欣赏各类演唱组合,学会演唱《青春舞曲》和《踏浪》之后,鼓励学生进行自由演唱组合,对歌曲进行创编性的表演。可选择锣鼓经的声势动作或打击乐器或演奏器乐进行伴奏,小组自由讨论歌曲处理、进行实践性的创编活动,使学生通过创编活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思维。

三、师生平等“互动”绩效的评价

在教学中,师生应该共享课堂师生互动的效能,强调师生双方的沟通、协商、评价。教学内容的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等课堂教学的效能更需要师生双方的反思和调整。教师应注意及时获取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反馈信息,使师生关系更加适合教学实际需要,形成师生关系发展的良性循环。

1.平等对话、注重学生的课堂评价

充分利用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积极鼓励学生自己评价学习结果,重点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如了解学生在课中的积极情绪体验的状况,包括学生获得的审美情感和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技能的兴趣,以及对教学的建议,对教师本人的要求等等。

2.自我评价、教师自觉的教学反思

教师转变角色,进行师生换位思考。关注学生是否都参与了音乐学习与音乐活动,是否在活动中主动地感受与探索学习,在师生的交往与沟通中是否爱护和尊重学生,以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等诸多方面。教师通过反思获取改进音乐教学的信息,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四、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的创建必须使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教师应尽快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交往技巧和学生的沟通技巧,才能在教学中从容的进行融洽情感的互动活动。

总之,通过师生平等“对话”情境的创设,师生平等“互动”策略的实施,师生平等“互动”绩效的评价,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等措施,使学生带着轻松自由的心境走进音乐学习的殿堂。让学生主体性充分凸现,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得到解放。使音乐教学再不是教师表演“独角戏”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平台。在音乐教学中,学习音乐更是一种音乐艺术审美情感的“共享”,是师生之间人格的相遇、精神的交往、心灵的理解!才能真正实现师生共享性的学习!

第二篇: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实现持续教学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实现持续教学

当前,音乐教学成为素质教育的平台式教学基础之一,越来越为各级学校所认可,人们更多地寻求音乐教学与素质教育的直接或间接的因果式探索,并对音乐教学寄予厚望。然而,实践中音乐教学所产生的素质教育成果却并不显著。音乐教学缺乏持续性,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形成连贯性教学,学生对于音乐知识不能进行系统化深入学习,只当旁观者,不能深刻感受音乐的乐趣,也就不能很好地融入素质教育的氛围中。

一、持续性教学模式的含义

持续性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以设计或规划教学目标为前提,注重教学形式、内容、标准等要素的系统化和连贯性,采用模块式持续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一)教师素质的持续性提高。

持续性教学模式中,对教师的要求相当高。很多教师在工作岗位上吃老本,这样的教师水平已经适应不了当今多元化的教学了。这就要求教师素质必须持之以恒地提高自身水平,不断提高音乐素养,在理论知识、教学手段、心理学、课程设计等各方面进行研究,从而提高全面的综合能力,以便适应教学过程的逐步细化和深化。

(二)教学过程的持续性衔接。

重点对教学课程进行系统设计,教学过程中采用统一标准和模式,知识点之间循序渐进,核心不变,形式多样,使课与课之间有衔接点、连贯性。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素质教学目标的融入,对学生的要求要持之以恒,通过阶段性学习而不是一节课、一个教学点来体现。由于中学阶段音乐课是每个星期一节,所以,教师往往比较重视本节课的内容和要求或本单元的重点,而忽视了常规的音乐知识的教学。

(三)学生兴趣的持续性培养。

由于家庭、学校对学生教育的重视,社会上有五花八门的兴趣班,而学校也开设了各种各样兴趣小组,其用意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可是,到最后有哪些能够坚持到最后的?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是学生更好地掌握一门音乐特长的前提。通过课内与课外,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在音乐欣赏、声乐训练、器乐学习等多种形式的兴趣,分组、分内容加以强化,最低目标通过技能性培养使学生能入门,并结合自身实际,逐渐体现个性。

二、持续性教学模式应用的意义

(一)应用持续性教学模式,是音乐教学过程中过程与方法结合的需要。

音乐教学强调以普及音乐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任务,音乐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素质教育的很好平台,因此,音乐教学要求给予学生实践素质训练的过程,这个过程同时也应具备训练方法的过程化,例如,声乐、器乐训练,其过程中要求有高度的专注力、毅力、自制力和自信心,要熟练必须要求持续进行,而该训练方法的技巧性,同时也是一个克服困难的过程,一而再、再而三的实践过程中,既训练了各种素质能力,又获得了成熟感,增强了自信心,对其人格发展与形成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应用持续性教学模式,是音乐教学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结合的需要。

音乐种类内容的繁多复杂,正慢慢成为制约学生迅速掌握音乐技能的因素之一。音乐教学内容的丰富,要求必须进行持续性教学模式,循序渐进地教学,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贪多求全,而忽视了音乐知识基础的夯实,学生们对于音乐知识浅尝即止,不能进行很好的融会贯通,常常是一节课的内容与另一节课脱节;

(三)应用持续性教学模式,是音乐教学过程中情感表达与价值观结合的需要。

同其它课程相比,音乐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目标,可学可不学,学好学差一个样,这样造成学生失去了动力,特别是当前应试教育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学生认为音乐基本没有用,参与积极性不高;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觉实践音乐中的素质教学环境,必须要求进行入门式训练、持续性教学,促使学生将价值观与情感表达实践相结合。

三、持续性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那么,如何将持续性教学模式应用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来?结合该模式含义的提出,以初中音乐教学为例,不妨考虑从这几方面入手

(一)目标设计。

1、按照教师、学生、内容等范畴划分,可以分为教师素质提升目标设计、学生素质训练目标设计、音乐教学目标设计。

2、根据音乐教学大纲,把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进行细化。建立计划表,按素质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形式、内容衔接、标准设置、具体过程控制等分类,确定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中注意连贯性、渐进性原则的把握。

3、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训练,另外采用课外、业余活动、竞赛安排、兴趣小组等多种形式进行方案补充,创建多个载体提供实践平台。

(二)具体实践。

1、分组。建立三个小组,分别按对照组、课堂组、全面组,分别进行具体实践。

(1)对照组。即只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内容进行顺序教学,课内无持续性,课与课之间无明显联接;课外不进行训练,不参加活动。(2)课堂组。即按照目标设计的1和2两点进行课堂训练,课后不辅导,无活动。(3)全面组。按持续性教学模式全面应用。

2、评价。按照有关教学大纲标准要求,设立具体项目进行评价,对分组进行每月评价。评价体系可以参考性格测试等试题进行。

3、结果。把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挑出变化对比较大的组别,分析主客观原因、存在的问题等,修改完善设计目标。

(三)反馈检验。

在实施持续性教学模式过程中,要实时地对目标进行检验,可以采用课堂交流、课后感想、课外体会,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评价等多种形式进行反馈,并实时调整设计目标。

四、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分析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影响有限,指出主要原因是音乐教学缺乏连贯性、延续性,并提出持续性教学模式这个概念,在强调持续性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后,又对该模式的具体应用进行设计,进一步阐明,持续性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中是可行的,是必要的,且必将有更加发展的空间。

第三篇:音乐教学中师生互动共享式学习的实践研究

音乐教学中师生互动共享式学习的实践研究

富阳市实验小学

杨金红

内容摘要:

现代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今天我们提倡并需要的课堂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标准下要求的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音乐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从传统的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音乐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本文从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出发,进行小学音乐教学中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创建的研究。提出教师必须注重师生平等“对话”情境的创设,师生平等“互动”策略的实施,师生平等“交往”绩效的评价,使音乐教学过程真正实现师生的平等互动,才能成功的进行角色转变,建立起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新型师生关系。

关键词:师生平等 互动 共享

在传统音乐教学中,一直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绕着教师转,师生之间是满堂灌的“填鸭式”的师生关系。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施行的是满堂问的“诱导式”师生关系,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气氛热烈的“师问生答”似乎表现出了师生的民主互动、合作愉快,然而教师所依次抛出的“精心设计”的问题往往成为了学生的思想圈套,致使学生缺乏个人的创见,其实还是跟着老师巧妙的“指挥棒”转,创设的新型师生关系仍是“换汤不换药”。教师还是传递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工具”,学生还是接受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容器”。

国家新颁布实施的《音乐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等崭新的教育理念,同时强调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确立师生交往互动的平等观。“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互动关系。”“在师生关系上,由教师为中 心转向师生在平等对话和音乐互动中共同提高。”这意味着音乐教师角色定位的转变,从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音乐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现代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本人认为,要真正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坛式”教学,必须创设平等互动的“共享式”新型师生关系。从“我教你学”到“我们一起学”,充分利用音乐所特有的音乐性、情感性的学科优势,切实改变、创设、实施学生音乐学习的环境、策略、评价方式,使学生在良好的心境中,全身心、全方位的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使整个音乐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平等互动的活动过程,使音乐教学成为师生互动,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一、师生平等“对话”情境的创设

情感是教学交往过程中的重要成分。“皮格马利翁效应”、“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思想就是对教学中师生交往过程情感效应的很好说明。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互动交往的师生关系对教学而言,首先是一种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在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中的轻松对话、自觉参与。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师生形成心理上的默契,在师生双方的“倾听”中携手共同创设融洽的互动情境场。

1.设置情感环境的“对话”

改变传统班级授课制中一贯的“井”字形、师高高在上与生相对的形式,在物理空间形式上创设对话情境。如马蹄形、圆形、半圆组合、星形等座位排列形式。学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坐”、可以随着音乐活动随机流动的坐、可以根据兴趣随意席地坐,可以和老师排排坐等等。同时,把学生从座位上解放出来,教师“蹲下来”以集体中的一员与学生一起活动,使师生之间的空间位置尽可能的缩短、靠拢,创设出自由、亲近的平等民主的教学情境。

2.进行民主的和谐“对话”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言语互动的技巧,充分发挥教师言语的即时效应,使自身的言语表达具有民主性、肯定性、发展性、引导性等,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音乐课堂上,经常鼓励学生“有话就说、不怕说。有疑就问,敢于问”。在教学过程中,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我和某某同学的意见相同”;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号脉”、“点穴”、“抓彩”随时捕捉住学生回答中的精彩处,“谢谢你帮老师解决了一个问题。”“你还能再讲得清楚些吗?让我能更理解这段音乐。”

3.营造积极的心理“对话”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你不能在一个战栗的心理上面写上平正的文字,正同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上平正的文字是一样的。”只有在学生与教师相处时思想上感到“安舒与自由”,只有当学生心理保持一种“安闲澄静”时,他“才能接受新的知识,容受印象尊重和信任。”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如低年级欣赏音乐时“你好象听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主动靠近学生,让学生对着老师的耳朵说悄悄话,使学生能放心地说,大胆的说,勇敢的说,亲热的说。又如尊重学生的课堂提问,即使有的同学有各种古怪的问题和想法,也不指责、不回避,并鼓励支持他把话说完。如“这个同学的想法与众不同,请大家给予鼓励。” “ 如果你在这个地方改一下,那就全对了,你能自己改正吗?”只有信任尊重、教学民主、以情激情、师生互爱,创设富于人情味的教学情景,学生对课堂教学才有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才敢于真实表现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二、师生平等“互动”策略的实施:

“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结构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等,都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积极为学生提供参与音乐实践的机会,强化学生音乐实践的过程,同时,也使音乐教学的过程成为师生相互学习的过程,使师生在积极的互动活动中共同发展。

1.教学内容的互动安排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地融入其中,引发学生形成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审美情感。但教师的教学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音乐教材并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学生更是一种教学资源,应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喜欢的生活场景、情境入手选取内容,尊重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根据学生的学力水平重组教材,将教学内容更好地融入学生熟悉、鲜活的生活内容,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走进课堂参与活动,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身的资源优势,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使“音乐教材”不仅是预成的,而且是生成的,是师生互动呈现的,使教学内容不只是学习的内容,更多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得以发生的条件和“平台”。

如小学音乐第九册中《中华民族乐器介绍》的教学,根据学生中学校民乐队队员较多的实际,把四课欣赏内容合并重组《话说民族乐器》,并让学生课外收集资料,教学中,学生或现场演奏、模拟演奏,或展示演奏资料、介绍乐器历史等等,打击乐器、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一一道来,还互相手把手地教老师和同学,最后根据教材和自己收集的资料,师生对出题进行民乐知识拉力赛,在师生互动中了解进行民族乐器的学习。2.教学环节的互动设计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活动的过程,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教学环节的设计应是动态的、发展的。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必须充分考虑如何保护和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要在课堂中学会关注学生、倾听学生,要鼓励学生对音乐的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审美感受和学习要求,根据师生的双向反馈信息,动态调整,灵 活安排教学环节,使音乐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使音乐学习成为学生主体的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

如《雷鸣电闪波尔卡》的欣赏,把雷鸣电闪的音乐进行分段和全曲的多媒体设计,鼓励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和乐器创作表演雷鸣电闪的自然音响,并顺应学生随机由学生点击相应的音乐片段进行比较欣赏,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根据学生的现场要求进行反复听赏和全曲欣赏,在教学环节的随机设计中使学生更好的感受理解音乐。又如模拟“快乐大本营”,让学生自由分组欣赏背景音乐,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模拟出生活中真实的场景,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反馈活动信息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音乐与场景的内在联系,加深理解音乐的审美表现力。

同时,在音乐课堂教学环节中,尽力给学生创造最大的活动空间的同时,还要尽可能的拓展师生互动的时间和空间,教师既保持与多个儿童的互动,又有意识地与个别儿童保持有效的互动,如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等,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以歌曲“快乐的小青蛙”的伴奏音乐律动为例,“听音乐,你好象看见小青蛙正在做什么?你把它模仿出来好吗?”“我们跟你一起做!”及时反馈个别学生的创意想象进行师生的集体模仿律动,或师生共同合作创编律动。

3.教学方式的互动选择

我国学者徐碧辉认为“审美教育的方法从根本上说应是既非纯感性的,也非纯理性的,而是两者的融合。”“现代美育提倡的是融合式教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着重立足于学生对音乐学习方式的改变。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研究教学因素的优化组合,注意体验性、实践性、语言性、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通过演示法、创作教学法、律动游戏教学法、谈话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手相结合,动员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学会 质疑,学会讨论,学会操作,使师生在音乐活动的互动合作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如自组教材《灿烂樱花》的教学,从小学生音乐感知学习的心理出发,以音乐为主线,鼓励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学习,进行音乐、语文、自然、美术的学科综合教学。首先从学生熟悉的日本动画片《美少女》音乐的欣赏入手,可以模拟表演樱花节花见的场面,可以结合背景音乐朗读古谣《樱花》,可以师生合作手工剪纸樱花等等,进行师生合作的体验性和语言性的音乐活动,然后通过自选器乐吹奏、讨论歌曲处理、即兴演唱歌曲的互动实践性活动,有效地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能更好的感受、理解和表现歌曲《樱花》的审美意境。又如《鸭子拌嘴》的欣赏教学,鼓励学生用打击乐器模拟可爱鸭子的音乐形象,师生一起用打击乐创造模拟鸭子的简单活动场面,使学生通过创造活动充分调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思维。

三、师生平等“互动”绩效的评价

在教学中,师生应该共享课堂师生互动的效能,强调师生双方的沟通、协商、评价。教学内容的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等课堂教学的效能更需要师生双方的反思和调整。教师应注意及时获取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反馈信息,尤其是从学生那儿直接反映过来的意见和建议,使师生关系更加适合教学实际需要,形成师生关系发展的良性循环。

1.平等对话、注重学生的课堂评价

充分利用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积极鼓励学生自己评价学习结果,或以诚恳的态度请学生进行课堂评价,尤其是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重点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如了解学生在课中的积极情绪体验的状况,包括学生获得的审美情感和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技能的兴趣,以及对教学的建议,对教师本人的要求等等。如歌曲《凤阳花鼓》教学后教师主动与学生对话“这节课你觉得怎么样?”“这节课你们觉得没劲,你觉得原因在哪里呢?“如果你是我,你认为该怎样上好呢?”从交谈中教师了解到教学结尾设计的缺陷、教学内容的单

一、歌曲时代背景与学生的时代差距、创编歌词脱离学生实际等问题,明确学生在本节课中的音乐审美体验受到限制的原因,为以后的教学进行针对性的补充改进。

2.自我评价、教师自觉的教学反思

教师转变角色,进行师生换位思考:本节课学生的音乐情绪体验如何?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何?课堂师生关系如何?本节课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教师的角色定位不当?还是目标设定、内容组合的失当?还是教学设计、方法手段的缺陷等。重点关注学生是否都参与了音乐学习与音乐活动,是否在活动中主动地感受与探索学习,在师生的交往与沟通中是否爱护和尊重学生,以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等诸多方面。当课堂师生关系出现问题和危机时,通过反省、调查、找出原因,加以排除,并不断进行合理调控,促使师生关系由消极向积极转化,使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教师通过反思获取改进音乐教学的信息,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总之,平等互动新型师生关系的创建,使音乐教学再不是教师表演“独角戏”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平台。师生平等“对话”的情境缩短贴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带着轻松自由的心境走进音乐学习的殿堂。教学内容、环节、方式等的互动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音乐学习的主动性,组织引导学生自觉积极学习音乐。师生沟通的反思评价,学生共享互动教学的绩效,有效强化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体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在主动积极参与美的音乐实践中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享受音乐,使音乐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

当然,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了不少问题。譬如,新型师生关系的创建必须使 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而音乐更是情感的艺术,教师如何尽快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交往技巧和学生的沟通技巧,进行融洽情感互动?音乐教师在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中怎样注重学生的发展,更好的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怎样创设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多种渠道,更好的把握生命的动态生成观念,使音乐教学成为师生经历并融入其中的生命过程?等等这些都是目前亟待实践研究的。

“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新型师生关系的创建,强化了师生间的动态的信息交流和情感体验,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共同参与,互教互学,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对学生而言,新型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新型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分享理解、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更是一种音乐艺术审美情感的“共享”,是师生之间人格的相遇、精神的交往、心灵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朱则平等主编.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曹理 何工著.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4.卢家楣著.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 5.曹理等著.音乐学科教育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003年11月

第四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可以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课堂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应是关注的对象,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它要求教师必须用心、用行动去施教,而不是做传声筒。许多研究表明,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对原有知识的梳理,搭建更为合理有效的认知结构。师生互动的教学效果往往是直接讲授难以获得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师生互动呢?

一、转变教师的角色

为了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要转换其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因为教师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反应才能产生积极作用。教师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尊重学生,全方位的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通过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二、建立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营造师生互动的环境。

以“民主、宽松与和谐为真谛”的教学环境是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建构、自主发展的重要前提。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的观众、听众的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过多的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这就要增加教师的情感投入,建立融洽、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信任并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使教师、学生能够互动起来,他们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

三.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数学课堂教学强调的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出发,为他们提供看得见、听得了、摸得着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内容,以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兴趣和信心。以学生为中心,确保学习主体的参与,使课程变为学生“自己的课程”,唤起学生的自我需求,以自己的方式对教材进行诠释、理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并积极参与。重点和关键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因此,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关注性格内向的学生以及学习后进生

教师对一些学习上比较困难、从不或很少提问的学生,要充分予以关注和鼓励,分析和了解其原因,不能漠视。如果漠视这些后进生,不仅会打击他们的主动性和进取心,还会引起他们对教师的不满和对优秀学生的排斥,他们变得既不愿意与教师交流,也不愿和别的同学交流。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后进生同样有进取心,让他们获得某一种成功,设法满足他们的成功欲,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增强这些学生进步的信心和勇气,使他们获得成就感,产生上进的动力,并由此引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这种积极肯定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减少胆怯心理,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各种教学活动中去。

五、对学生进行适度的评价

课堂教学面对的是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人,是情感、经验的交流、合作和碰撞的过程,而教学评价以激励和激活主体意识为目的,保护学生自尊心、树立自信心、激活进取心,体验成功,增强学生参与的能力,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历程并激励学和改进教的有效途径,而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

总之,增强课堂中师生的有效互动,是促进有效教学的关键。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必须尽快转变思想观念,努力熟悉和掌握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把课堂教学从传统的只重认知学习转变到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中来,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第五篇:音乐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音乐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北张联校耿巾巾 在小学音乐课中,怎样让学生来自主学习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多媒介引唱,培养学生学会欣赏音乐美。

教学中,可以用“师生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低年级的同学可以唱在幼儿园里学过的歌曲;中、高年级同学可以唱课本上的歌曲或者课外习得的歌曲。即使有同学唱相同的歌曲,也可以因为对歌曲情感不同的处理、不同的表现而给每个学生以不同的感受,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使学生的音乐记忆库不断接收新的内容,丰富学生的音乐阅历,提高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而且温习了学习过的歌曲,加深了印象;师生互动又激发出强烈的学习新歌的欲望,同时能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

同时,可采取多种媒介方式进行拟学歌曲的引唱,如教师清唱、录音机拨唱、多媒体拨放等,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手段教唱,引导学生来感受美。

教唱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满足学生“认知自我”的需要。要求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手段,达到初步会唱、唱准歌曲的目的。教师要注意和学生交流,在相互交流、反馈的过程中,掌握学生会唱了哪几句,哪几句不会唱,哪几句比较难,整首歌曲中最美、最好唱的是哪几句,让学生自主思考,自己发现难点,老师再通过弹琴、范唱或放录音等方式进行点拨。这样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复习旧知获取新知识的学习实践,自己发现难点、解决难点,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使学生的心理、听觉、视觉、口语表达等得到协调发展。

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单纯的歌谱教学单调、枯燥,并不能激发出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学习兴趣,而现实生活中,像“常回家看看”、“世上只有妈妈好”等很多歌曲传唱很广,我们进行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陶冶小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小学的音乐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音乐教学,只有在学生无法唱准歌词的情况下,才需借助歌谱唱准节奏、唱美情感,因而可以将时间应用到更能体现实践与创新的评唱和演唱中去。

3、多方式评唱,肯定学生的表现美。

在评唱形式上可采用男女生互唱互评;小组内同桌互评;个人唱小组评;一个小组唱其他小组评;全班唱,师生共评等多种形式,在广泛点评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带着这样或那样的见解复唱歌曲,不断提高演唱水平,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努力体验歌曲的意境美,带着对歌曲的理解,进行表现美的活动。

4、多形式演唱,激发学生去创造美。

“演”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表现,涉及到心理素质、身体各部分的协调能力及创新能力。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将在演唱中得到锻炼和发展。在充分挖掘歌曲内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歌曲内容及情感设计演唱动作及表情,发挥歌曲效应,让学生在演唱中感悟歌曲的旋律和内涵,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组织学生开发创造性思维,根据歌曲内容,自编、自演、自唱,既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了表演能力,真正把音乐课变成了学生自主活动课。

总之,小学音乐教学实际活动中,教师通过讲解、弹琴、放音、引唱等方法,是整个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服务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由表演,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有利于学生淋漓尽致地体验音乐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而促进学生情感体验、自我表现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下载音乐教学中如何实现师生共享性学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音乐教学中如何实现师生共享性学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常德市四中 唐圣君 现代社会,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能否与他人合作已经成为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作为新课......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的结题报告 大丰市实验小学奚晓娟 本小课题于2011年3月启动,已进行近一年的实验研究。在活动中,把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

    地理课教学中如何实现多媒体教学

    在地理课堂中如何实现多媒体教学 作者:王小正 单位:海南省陵水县光坡初级中学摘要:通过将近两个学期时间内,我在七年级地理教学中,我尝试着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来给学生授课,使他......

    关注师生的文本体验,实现有效的教学评价范文大全

    在现行的公开课中,老师们都喜欢选择文学作品进行教学,一些公认的优秀的课例,无不是情蕴丰富的文学作品,但是对关于文学作品怎样教学是好课的争论一直是个热点。 案例一:孙老师的......

    浅谈历史教学中师生互动有效性

    浅谈历史教学中师生互动有效性南海区桂城桂华中学历史科组曾绍良【内容提要】师生互动是师生双方在教育活动中的相互交流、影响,只有当两者的积极因素得到充分调动,才能够保证......

    教学中师生互动关系的主要因素

    教学中师生互动关系的主要因素在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学过程不再被看作是一种纯粹的给予和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

    声乐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关系

    声乐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关系 ×××目 录 一 声乐教学的现状 ..............................................................................................................

    浅议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

    浅议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 临夏县漫路乡漫路中心小学教师:刘彩霞 教学活动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师生之间敞开心扉的情感交流。即教师通过教学,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学生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