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式引领 生本化发展(张伟芳)

时间:2019-05-13 00:10: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菜单式引领 生本化发展(张伟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菜单式引领 生本化发展(张伟芳)》。

第一篇:菜单式引领 生本化发展(张伟芳)

菜单式引领 生本化发展

——以略读教学提升农村小学学生语文素养研究

王江泾镇中心小学 张伟芳 【摘要】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这里同样提出了略读的要求。在信息时代,略读更能迅速、便捷地获取大量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略读比精读应用更为广泛。本文从略读内容选择的策略、略读教学模式研究策略、略读教学内化策略、略读教学拓展策略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菜单式 略读 语文素养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其实,在信息时代,略读更能迅速、便捷地获取大量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略读比精读应用更为广泛。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忽视了略读课文的教学,或忽视对略读课文的学习指导,略读课成了自读课,或把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完全等同起来,忽视了对学生略读方法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存在着重精读、轻略读,以及对略读课文教学课型不清、特点不明等问题,致使略读课文的教学费时多、收效低,不利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形成。随着课改不断深入,许多教师对略读教学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由于教师们对于“略读”和略读教学的理解还不透,对略读材料无从下手;对课外读物的选择上缺乏指导,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质量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此外,农村家庭教育力量薄弱,农村大多数家长没有时间和精力对孩子进行有效督促和指导,甚至还有不少家长业余生活低级、庸俗,对孩子起着负面影响,缺少家庭教育力量的支持;电视、电影、游戏、上网等多种活动方式的包围之下,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孩子们有了更多活动选择,在这些活动方式的冲击下,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学生变得不愿独立思考,特别依赖其他人。

综观当前农村小学语文略读现状,形势更是不容乐观,这些都是摆在我们农村小学语文教育面前的现实问题,急须解决。如何改变这一现状,使略读真正为阅读教学服务,使学生深化知识、提高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呢?

一、尊重个性,选择经典

福楼拜1857年6月在《致尚特皮小姐》的信中说:“阅读是为了活着。”缺憾与世界的不完善,造就了阅读成为人们的精神追求与“自我实现的需要”的最重要的方式。这对小学生情感的熏染,人格的构建,习惯的生成,环境的优化,传统的相承,太重要了!在社会不断进步,科学知识迅猛增长的今天,市场上有关孩子的读物可谓浩瀚如海。但小学生的鉴别能力不高,家长们面对这浩如烟海的少儿读物,也是不知所措。他们并不知道要选择什么样的读物。因此,教师应十分重视课外阅读内容选择方面的指导。

1、引领式

如今,我们周围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印刷制品和网络资源,鱼目混珠,泥沙俱下,对于身心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其阅读活动往往带有较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依赖性,因此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和引领。

教师每学期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略读文本,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精典美文,领略名著课程,吟咏古今诗文,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上学期,我和学生一起欣赏了冰心的《小桔灯》之后,学生们了解到在新中国成立前最黑暗的年代里,人民对光明的向往与呼唤,被小女孩镇静勇敢的品质深深感动,对冰心的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就因势利导,组织学生阅读冰心的其它作品《寄小读者》、《 再寄小读者》、《陶奇的暑假日记》等,一时间,班级中形成了一股冰心热。

2、自主式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师不应操纵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把阅读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教师不能越俎代庖,随意指定,硬性摊派,强求统一,而应尊重和珍视学生的阅读心理和阅读个性。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从班级图书角、学校阅览室、各村的图书阅览室决定阅读书册,或从《素质教育情感读本》、《读者》等报刊杂志选取喜欢的篇章,利用课堂中学到的略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让学生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3、菜单式

著名评论家白烨指出:“书的世界,常被人形容为书海、书林,这么多的书都去读,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所以,读书势必需要选择。”教师应尊重孩子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广读博览,汲取来自书籍的营养,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互相推荐,避免阅读内容单一造成孩子知识面的偏窄。

1)建立小组,略读感悟

每个学生由于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深刻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学生间可以进行交往与合作学习的前题。“只有在有交往、有知识和经验存在差异的人的场合,才会有教学的出现。”因此,在班级内,我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面及兴趣爱好,同时考虑性格、性别诸因素,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成立读书小组,选出组长,组织开展读书活动。各阅读小组成员,在平时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向小组成员推荐一篇能打动、启迪乃至震撼本人的文章,和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略读活动,然后在阅读小组内谈谈推荐文章的理由,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感悟和心得体会等。

2)小组推荐,形成菜单

主体性教育理论认为,要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创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略读小组活动,每个学生创设了表现自我的宽松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及机体显示出积极的状态,能较大程度地发挥集体互助力量,从而达到对问题较全面、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对学习技术动作也起到良好的作用。在略读小组内,小组成员根据个人推荐的文本,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小组内的集体略读活动。小组成员拿着一样的各自推荐的文本,运用各自掌握的方法,轮流读里面的内容,交流感受、收获,沉浸于书香之中。在此基础上,每个小组推荐出1-2篇小组公认的最优秀的文章,装订成 “漂流集”,形成略读菜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宽松和充分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惧怕说错的心理压力大大减轻,发言机会肯定多于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学生还会通过别人的观点来修正自己的观点,这种认知的重建,促进了深层次的思维。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这样,学习者可以取长补短,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可成为整个群体所共享。

3)菜单引领,共同发展

童年阶段的阅读是审美情感和美好人性的起点,哪怕最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也很难单纯凭借作品自身的资质“不胫而走”,而需要通过推广才能广泛地被儿童接受。在经过个人、小组的层层筛选,优胜劣汰后,略读菜单中文本的肯定是学生心目中的经典。然后通过若干本“漂流集”在全班范围内传阅,紧扣经典,引领阅读,深情吟唱,精彩赏析,充满诗情画意,给人以美的享受,实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由封闭走向充分自由开放,扩大信息和思维的容量。菜单式略读给孩子一个成长的起点、一个读书的空间、一种阅读经典儿童文学的氛围,在孩子心中点亮了一盏温暖的灯。

正如博尔赫斯在《读者的迷信的伦理观》中所说,平庸的读者所认可的风格,不是体味灵魂和信念,甚至不是感受书中的生命激情,而是只着眼于文章的比喻、韵律、标点和句法等技巧性的。换句话说,一般读者,看重的是书中的世俗趣味,时尚风光,而不是高尚的思想和超拔的精神。就阅读内容的选择过程来看,即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又使学生走进经典,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阅读的意识,提升了学生的人文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增加了学生的文化底蕴。

二、方法迁移,形成技能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很重要,既节省时间,又让他们读有所得。让学生在读优美的散文或文章中精彩的段落时,边读边想、反复细读,可以理清情节,可以欣赏语言、写法等;在读一些故事性、新闻性体裁的文章时,只需对文章内容大体了解,不需深入分析。学生在阅读中,将学到的方法进行消化吸收、巩固完善,时间一长,会使阅读方法上升为阅读技能。

1、教师引领式略读课教学——教会方法,引领发展

略读课文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的性质。教材中安排的略读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小学生略读能力的发展经历从低到高的过程,需要教师教给他们基本的略读方法,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习惯,引导他们进入略读的“大门”。

教学中,我采取“自读——交流——积累(扩展)”的教学模式。先由学生充分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然后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或交流自读体会,或就课文的内容、写法展开讨论;最后视课文特点安排积累、扩展、延伸方面的练 4

习或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及学生的实际,又构建了若干个便于操作的具体的教学模式(变式),如自主选择式、质疑解疑式、重点阅读式、自测互评式等。他们强调学生对文章学习的自主性,对重难点问题的合作交流和有针对性的积累词汇,注重对默读、浏览多种阅读方式的培养。

在学习的过程中,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学生自主体验、自主探究,要读、要想、要圈点勾划,同学之间要合作、要交流,这一切都为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提供了时间和途径,有利于学生在语文上主动发展。

2、同伴互助式略读课学习——学会学习,共同成长

传统的语文教学总是老师讲,学生听,这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而言已无新鲜感,已无内动力。尽管现在一些开放型课堂,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获得了调动,但毕竟是在老师设定的框框内活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极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活力,我在原有教学形式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尝试,每两周进行一次角色转换教学。所谓角色转换教学,就是教师坐到学生中间去,让学生代表走上讲台,以小老师的角色带领其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展开广泛讨论,在教者的适时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超越学习任务的课堂教学形式。

在“漂流集”的略读活动中,我组织学生采用“自主阅读,深入理解——同伴互助,形成预案——研讨学习,共同成长——课后反思,提升素养”的教学模式。先由愿意担任小老师的同学,从“漂流集”中挑选一篇自己喜欢的课文,提前查阅资料,进行深入阅读,形成自己的理解;然后选取略读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一种,进行备课活动,形成初稿后,在略读小组中讨论,略读小组成员对预案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修改意见,共同完成预案的修改;然后由学生根据预案引领全班同学进行略读活动,共同探讨,共同发展;最后,在略读小组中,对这次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对照其他同学的发言,与课前自己的理解作比较,取长补短,教学相长,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理解。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会学生“学会”不如教会学生“会学”。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自读、自想、自己发现领悟,真正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尽可能多地让学生独立阅读。这样多次通过合作学习、互助学习等方法 5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放手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还给学生提供了选择不同学习内容和方法的机会,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不同潜质的机会,益于“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三、多样训练,提升素养

学生在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与人物对话的实践中,感情随着文本情感起伏跌宕,心灵在对话的感召下激越,智慧在对话中开启,自然而然会产生一种表达的冲动,教师就要善于抓住这种动机,进行各种训练,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在“菜单略读”过程中,结合阅读材料中的篇章,根据略读篇章,给学生提供三四个写作的话题,不时组织学生进行随笔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喜好。

1、补白——文本内容的拓展

新教材给我们留下了比较宽广的思维空间,不少课文的一些情节往往由于表达的需要,被作者省略了,形成不少“隐点”。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挖掘这些“隐点”,“无中生有”,抓住文中空白处或略写处,由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补写或者扩写。把学生带入生活,把课堂引向社会。如《将相和》一文,蔺相如以宽广的胸怀感动了居功自傲的廉颇,使廉颇主动负荆请罪。对于廉颇负荆请罪的场面,作者只是一笔带过,没有具体描述,这就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隐点”。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课文这一“隐点”,让学生写写“廉颇”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的经过,使学生对廉颇这一人物的性格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2、续写——创作思路的延伸

续写,即从原文出发,遵循着原文的思路,对于原文作延伸。例如,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的《穷人》的最后写道:“上帝保佑,明天,不,明天的明天以及所有的以后的日子都会象现在这样!西蒙,你可以放心了!我们的日子会好起来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在进行略读教学之后,学生们对于渔夫、桑娜和收养的两个孩子的命运十分关心,我就利用这个契机,引导学生根据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特征和全文的终旨充分发挥想象进行续写活动。有的学生认为他们的命运依旧是悲惨的,那是因为他们生活在他们生活在俄国最黑暗的沙皇时代;也有的学生认为他们会越来越幸福,那时对他们美好心灵的祝愿。不管怎样理解,这都是学生们在略读后的独特体验的升华,更加加深了对文本主旨的理解。

3、写读后感——学习效果的升华

在教学中相机渗透,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思考,加深对文章精神实质的认识,升华学习效果,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一篇优秀的作品,常常会让读者有所感触,或被高尚的行为所感动,或为邪恶的行为所激愤,或从中得到启迪,或从中吸取教训,从而指导自己的生活。如我和学生一起欣赏《剥豆》一文后便让学生思考、回顾,引导他们再去用心去体会母亲在剥豆过程中瞻前顾后的心理,体会母亲伟大而深沉的爱,然后再从“儿子”对于比赛结果看法的角度来谈一谈感受。由于这个文本描写的实例与农村学生的生活十分接近,学生在交流中踊跃发言,有的还联系起了生活中的实例谈了起来,我就因势利导,让学生在课后写一篇读后感,可以从“儿子”或“母亲”的不同角度任选一个来写。结果绝大多数的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或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或畅谈了对父母教育方式的看法,畅所欲言,流露了真情实感。这样不仅锻炼了写作能力,又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一举两得。

这种拓展习作训练在巧妙中仿写,多样中学写,神奇中扩写,广阔中续写,鲜活的描绘,绚丽感叹,使学生流连忘返,给他们无限遐思,成为学生乐学、会学、善学,写作、创新的崭新平台,在每次随笔练习之后,利用午读时间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评议、修改。使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和积累,在阅读中内化和拓展,让阅读为学生的练笔服务,练笔又反过来促进阅读的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四、活动延伸,提升体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学习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同化和顺应)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为了让学生开展更广泛的、个性化的、而又有质量的略读,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营造一个个体与群体相互作用的环境,组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提供一定的时间给学生交流阅读心得,让学生展示课外阅读的效果。

1、创办小报,展示才华

创办读书小报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一种好方法,它集学生的阅读、编辑、绘画、书写于一体,还可以通过这种展示反馈的形式,及时了解学生读书所得,7

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阅读。在办报前,教师应在内容指导上做到指向集中,向学生提出具体要求。这样,学生才能较好地找到相关读物,完成任务。教师也可以示范办报,形式要求与学生一样,这样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每次小报创办后,选取一定数量的小报张贴在班级学习园地和学校宣传橱窗。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及时总结鼓励,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并适时提出努力方向,这样也能激起学生“把下次小报办得更好”的愿望。不知不觉中,就会亲近阅读,并且养成多读、多积累的习惯,也有利于信息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2、朗读演讲,交流心得

每学期在班级中举办一次朗诵比赛,可以分角色、配乐朗读,然后进行评选,进行颁奖。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进取心。还可定期开展读书演讲会,要求学生向大家介绍所读的课外书的名称、内容和收获。一方面,演讲者提高了表达能力和胆量,另一方面,通过交流使大家知道了许多自己没有读过的书,阅读量、知识信息量也得到了增加。

3、好书推荐,你我共享

为了学生尽可能的多读书、读好书,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我们以班级为单位每月进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新书、好书推荐会,学生纷纷把各自的好书推荐给大家。通过相互推荐,让学生提高读书的热情,扩大阅读面,让书香永驻校园!让学生每个学期向家长推荐一本好书,开展与父母共读一本书活动,读书过程中可以与家长一起交流读书收获、感想等,共创书香家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与学校形成行动合力。

4、评选先进,砺志成长

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欣赏。定期评选“读书之星”在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同时,又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去阅读。因此,教师每月在班级评选一次“读书之星”,把名单公布在班级的黑板上,并发奖状。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菜单式略读引领,满足了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的交际需求,为学生提供了传达自己读书收获的机会,使学生人格修养和审美情趣大大提高,知识储量大大增加,领悟鉴赏力不断增强。菜单式略读引领,使学生以经典为友,为人生奠基,沐浴书香氤氲,打造快乐童年。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郭、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 2.教育在线“读书方法”大看台。

3.叶圣陶、朱自清.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 商务印书馆,1942.3 4.叶圣陶、朱自清.略读指导举隅. 商务印书馆,1942.3 5.福楼拜 致尚特皮小姐 1857.6 6.万新、宋燕晖、张增甫 中高年级略读课文教学模式研究《语文教学通讯》2003年25期

第二篇:生本化课堂教学论文

英语课堂教学生本化探讨

【摘 要】英语课堂教学应从英语学科的特点出发,树立“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教师要多去研究学生,为学生创造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使用激励性评价机制,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 以生为本 学习氛围 学习主动性 评价机制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英语课堂教学应从英语学科的特点出发,树立“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教师要多去研究学生,为学生创造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使用激励性评价机制,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一、以学生为本,创造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

我们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和方法,总是的让教师“一言堂”和唱“独角戏”,课堂上总是让教师向学生一直不停的灌输,而使我们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和接受知识的地位,没有什么轻松、愉快而言,因而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几乎是没有的;即使那些上课专心听讲的学生,也无非把自己当作学习知识的记忆器,把老师上课所讲的知识机械的记忆在自己是脑子里面,而恰恰是这样的教育抹杀了我们学生的独特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及他们的独立性。

教学氛围是一种隐性教育,它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具有巨大的潜在影响,而师生关系是形成教学氛围的主要因素。它直接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活动。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学习动力,它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变“厌学”为“愿学。教师热爱关心学生,也往往受到学生的热爱,学生由此爱屋及乌,喜欢其所教的这门功课,从而自然就形成了一种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

每个教师在走进教室之前应做到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设计好每一堂课,使其有趣味性;教师要善于表达积极情感,用信任的目光、赞许的微笑、和蔼的语言,多给学生动口的机会,尽力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让他们在语言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组织课堂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以自己的真挚情感和循循善诱的课堂教学感化学生,降低他们紧张和焦虑的程度,减轻心理压力,满足他们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身心愉快地参与英语的语言学习。

二、以学生心理为本,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把传统的“填鸭式”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求新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他们成为乐学者,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动机通常指人们为了满足某种愿望所做出的努力。它是一组激发行为,指明方向的因素,是行动的内部动力。在英语习得中,只有明确学习动机,才能明确学习方向,才能充分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兴趣是英语学习的动力,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结合点,是教与学的纽带,学习兴趣的形成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它能使学生有高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旺盛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学生一旦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并且会兴致勃勃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探索,变“苦学”为“乐学”,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成功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动力,首先来自成功的期望及由这种期望产生的激励力量,成功期望是一种潜在的动力。”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就是爱表现自己,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参与意识,有渴望成功的强烈愿望。在教学中适度的竞争有利于激活思维,开阔思路,有利于保持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鼓励学生参与竞争。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动机,必须从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兴趣、爱好、情感、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等方面出发。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触“境”生情,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体验是一种心智活动,也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成功的体验会萌发兴趣,增强自信心,激起学生的内在动力,大大增强求知效果。

三、以学生发展为本,使用激励性评价机制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对学生评价的作用。评价也是一门艺术,好的评价手段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功感,而且可以激励学生产生不断向上的学习精神。

激励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成长在充满激励氛围的学生会不断进取。激励性的评价能给学生希望和动力。马卡连科曾说过:规划人的一生有着伟大的意义,甚至一个无用的庸人,如果看到自己哪怕最渺小的前途,也会沿着小阶梯一步一步地愉快的望着前方。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看到自己微小的进步,增加信心,形成强有力的内动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使用激励性评语,如Clever boy/girl.Very good.Well done.Wonderful…;教师要改变过去单一的评价标准,多使用激励性评价机制,例如在英语单元过关训练中,针对单元过关测试题,从学生实际出发,紧扣教材,编制适合学生起点的题,根据不同的学生确定他们最近要达到的目标,对学生原有基础上的点滴进步,都给以肯定和鼓励,这就改变了以分数为目的的、单一的评价体系,增强了学生的信心,是学生体验到一次次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看到自身的力量,改变自我否定的心态,树立自身的价值观和争取成功的信念。

老师要善于调整自己的情绪,以热情饱满的情绪感染学生,把握动情点,并用它去打动学生,激励他们克服畏惧心理,增强战胜困难、争取成功的信心,这是抓好他们学习的关键一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应用“成功教育”及分层教学,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寓德于教、寓教于乐,在快乐中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学习中充分展示语言的魅力,利用学科本身的特点来培养学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挖掘学生的潜能,同时注意及时表扬,肯定学生的成绩,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心,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信、乐观的人格特征。

总之,教学既是知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交流过程,也是师生双方情感交融与共鸣的过程。只有关注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克服学习中的消极情绪,使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强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才有望为学生终身的英语学习和发展、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2]贾冠杰.中学英语教学心理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梁仪.英语教学法研究.北京出版社,1999.[4]张学仪.试论英语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原则和策略.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

第三篇:高中语文生本化阅读教学论文(推荐)

导语:语文作为培养学生素养、思维、能力、应用技能的全面性学科,如何在参与实践中真正保证学生有效成长和成才,是真正参与探讨和分析的重点,也是现代学校内部需要真正落实和重视的。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高中语文生本化阅读教学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以学生兴趣为本,让学生喜欢阅读

教育的规律是要以学生的意愿和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乐意去做。推广到阅读教学中,如果学生是被动地去阅读,思维没有被激活,阅读就只是走形式。相反,如果学生是积极主动地介入到阅读过程中,那么,其阅读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对所要阅读的文本产生兴趣,从而主动投入阅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多读文本,在读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问题或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以和谐的课堂气氛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如在《最后的常春藤叶》的阅读中,学生认为小说题目不太好,用《琼珊重生》或《友情万岁》等为题更好。此时教师并不直接否定学生的想法,而是提出问题:“挽救琼珊生命的是什么?”学生通过阅读很容易知道是“爱”,而这些都和常春藤叶紧密联系在一起,好友苏艾给予了她无微不至的照顾,邻居画家老贝尔曼在风雨交加的夜晚为琼珊在墙上画了一棵常春藤,最终让琼珊恢复了生活的信心,常春藤叶正是贯穿他们之间爱的线索。如此,学生不仅理解了题目的含义,也更深刻地把握住了小说的主题。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呈现文本的方式也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要注重运用多媒体、讲故事等方式来呈现问题,提倡多样的阅读方式,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投入阅读过程。

二、以方法引导为本,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些学生虽然阅读时很认真,可阅读后遇到问题还是不知从何下手,而有的学生在阅读后却能轻而易举地解决问题。笔者在对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如果学生能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解决问题时就会很轻松,而如果没有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解决问题时就会手足无措。因此,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必须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阅读效率的提升。所以,教师要注重在阅读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

(一)注重在预习环节给学生以指导

在阅读过程中,预习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学生通过预习可提前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可在预习中生成问题,获得初步感悟。如果教师能以明确的阅读任务为引导,学生预习的效果会更好。因此,在预习中教师可向学生提出具体的预习任务,学生在此任务引导下自主阅读,然后教师再用课前检测题帮助学生解决相关问题,让学生在读中初步构建知识体系,为课堂上的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二)注重结合文本类型在阅读方法上给予指导

以议论文为例,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关注文本的思想性,结合议论文的特点寻找其论点和论据。又如小说,要注重在了解情节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其内涵。又如应用文,要引导学生注意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事实与观点的关系,基本事件与典型细节,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实用效果等。

三、以学生体验为本,提倡学生合作阅读

阅读体验是阅读的核心,但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如何让学生在阅读课堂中掌握考试所需要的知识,而忽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生成体验。其实,只有让学生在读中交流,在读中感悟,才能更好地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一)引导学生主动交流,学会合作学习

在阅读过程中,哪怕是同一个人物形象,不同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理解与同学分享,并在交流中汇总,学生会对这一人物形象获得更全面的认知。以《我与地坛》的教学为例,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中景物描写对作者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地坛是如何帮助作者走出困境的”来引导学生探究。学生在阅读中交流,在阅读中感悟,从而真正理解了文本的内涵,也丰富了自己的阅读体验。

(二)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难点

虽然学生在阅读交流中能从自己的角度发表观点,但太过主观,认识也不够全面,此时教师就应发挥主导作用,针对学生的偏颇、不足给予指导。同样是在《我与地坛》的教学中,一些学生无法理解为什么说“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此时教师点拨“:我”是不幸的,而母亲不仅要承受“我”的不幸的痛苦,还不能表现出来,这是何等的“苦”。经过教师的适时点拨,学生更好地认识到了文中“母亲”的伟大。

四、以学生个性为本,提倡学生生本化阅读

生本化阅读,就是要从学生角度来实施阅读教学。而提倡生本化阅读首先要提倡生本化的阅读方式。在阅读教学中,就读的方式而言,朗读也好,默读也好,只要学生喜欢,采用哪种方式并不重要,教师不必太过强求。有的学生喜欢在读的时候提出问题,有的学生喜欢在读的过程中同步标注,无论哪种方式,只要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教师都应给予鼓励。提倡生本化阅读也要提倡生本化的理解。如在《一个人的遭遇》的阅读教学中,关于主题的辨析,有的学生认为作者是想通过回忆让人们关注在战争中存活下来的人,关注这些失去生活能力的人;有的学生则认为作者是在弘扬爱的主题,表现人类的伟大和坚强;还有的学生却认为作者是在表达美与丑、爱与恨的主题,从而揭露战争的罪恶。无论哪一种,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其阅读理解就能生成丰富的体验,就能更好地提升其理解能力。阅读重在读。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使学生喜欢上阅读,使其在一定方法的引导下能自主解析文本,并在合作中丰富体验和感悟,在生本化阅读中获得独特的理解,才能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也才能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第四篇:生本引领 教学相长 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生本引领,教学相长,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 周洁

内容摘要:本文根据学校开展生本实验六年来的做法、收获及感悟,认为只有排除一切干扰,坚定不移走生本之路,扎扎实实开展生本实验研究,营造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创设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从而使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浪潮中勇立潮头,验证教改的成功,展示生本实验的魅力,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本引领、激发潜能、教学相长、和谐发展

正文:

一、背景分析

近年来,华阳小学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关怀下,在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下,把握住学校发展的契机,借助生本实验这一发展平台,实现了学校办学水平的“三级跳”,学校被教育主管部门誉之为“生本教育领域的一面旗臶”,得到社会各届人士的普遍认同。但面对日新月异的教育改革和时代进步,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戒骄戒躁,勇于在成绩面前找差距,契而不舍,再创新局,才能保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

1、当今教育正处于万木争春、百舸争流的时代。随着生本实验的蓬勃开展,各地各校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中,你追我赶,竞争十分激烈。虽然我校已把“生本兴校,特色强校”作为学校明确的办学思想,并且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要保持我校在生本教育领域的优势,学校不仅要巩固成果,进一步完善、深化生本实验研究,更要激流勇进,大胆开拓,在实验中不断积淀提高,才能再造新优势。

2、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不断有毫无工作经验的毕业生补充到我校教师队伍中来,再加上上级主管部门从我校不断抽调教学骨干到其他学校担任校长等行政职务,这无形中削弱了我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加上生本实验,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不加快师资培训的力度,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尽快成为教学能手,我校的师资队伍将不能适应学校的快速发展。所以,结合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新课程的贯彻落实与生本教育实验,有计划、有措施、分步骤地开展校本培训,扎扎实实练好内功,建设一支高素质科研型的教师队伍,已成为我校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二、确定目标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学校领导班子认真总结过去,分析现状,展望未来。经过多次论证,认为只有坚持生本引领,才能教学相长,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并制定如下目标:

1、尊重学生的生命发展,丰富教师的文化内涵。把握课堂教学的有效契机,找准切入点,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以及参与精神和互动能力,使学生综合能力协调发展,以此构建以生为本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

2、塑造学生的开放性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主动求知意识、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3、努力践行生本理念,注重教师的科研训练,使教师掌握从事科学研究与探索的规律和方法,培养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师资队伍。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营造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保持学校良好的发展势头。

三、具体措施

(一)排除一切干扰,坚定不移走生本之路

华阳小学有这样一个特点:凡是经过反复论证,集体讨论通过的事情,我们就会认准目标,举全校之力,扎扎实实把它做好。无论遇到多大困难与干扰,我们都会不气馁,不退缩,坚定不移把它做下去。

1、建立生本兴校的机制

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把科研兴校作为最基本的办学策略,做到全员参与,全方位引入,全过程管理,才能进一步超越自我,提升教育科研的含金量。思想认识统一后,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教科研领导小组,选拔骨干教师作为组员,并聘请了广东省教科所的余行秀、梅馨老师作指导教师,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科研队伍。在周玉娥校长的带领下,行政班子坚持生本引领,带头定课题,搞科研,制定科研规划及科研评估奖励机制。通过各种形式,引导、鼓励教师交流生本课堂教学中的困惑、感悟、思索,形成广泛的教科研的良好氛围。按照教科研的管理策略,将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作为教科研主攻方向,引导教师在开展生本实验研究的同时,注重渗透基础、培养能力、适时反馈、提高效率,让教科研进头脑、进课堂、进活动,最终走上生本兴学、生本兴师、生本兴教、生本兴校之路,促进学校出人才、出理论、出队伍、出经验,最终促进学校的发展。

2、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生本教育评价体系

建立、完善各教师岗位的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改革评价方式,调整评估指标,改进测评技术,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考试与考核相结合。尤其是根据生本实验的特点,引进综合评研的测评方式,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先用省教科所统一出的试卷进行测试(含口试、笔试等),测试后,由四人小组讨论、互评、互研,然后,由小组集体讨论,出一份试卷,与全班同学交流,之后,任选一份试卷测试,最后,交由老师批阅。通过这种互动式“两评、两研”的综合测评,自始至终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交互性、创造性,全体学生全方位地参与全教学与评价过程,教师起点拨与调控作用。这样的测验与评价方式,为广大学生所接受,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维护了每一个学生的自尊。

3、管理层次分明,落实到位有效 为了使生本实验的教学研讨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学校扎扎实实地进行层级管理,从学校到学科组、年级组、备课组,再到个人,都有一系列的管理目标。学校要求班子成员要团结务实、科研意识要强、思想要统一、行动要一致。为此,利用每周一上午的行政例会时间,加强班子成员的生本管理理论学习及业务培训,将生本实验作为学校校本研究的重大课题。同时采取“一走二请三定”的形式提高实验班教师的业务水平。“一走”,鼓励老师走出校门,积极参加广东省教科所组织和天河区教研室组织的各类研讨会、观摩会,学习各校同行的宝贵经验;“二请”,外请知名专家教授授课指导与内请优秀教师介绍经验,交流感想,共享资源,分享成功的快乐。“三定”即定时、定点、定人,每周三、四上午,实验班教师轮流上研讨课,将自己在教学中对生本教育理念的领悟、体会进行实践,课题组顾问、课题组成员到班听课,然后对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的存在问题和疑惑进行探讨、研究和解答。本学期,我们又进行了一个尝试,即同年级同学科的校内研讨课,教师研讨同一个专题,上同一个内容。前面老师上完后,大家在一起评议研讨,总结这节课的亮点,指出这节课的不足,并提出建议;后面的老师吸取精华,再修改,再上。这样学校生本研讨课的质量逐步在提高,老师利用生本理念驾驭课堂的能力也随着研讨的深入逐步提升。

(二)提升生本教育理念,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由于生本实验得到社会各届人士的广泛关注,对我校师资队伍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我校充分利用本校的资源,加大校本教研的力度,提升生本理念,打造科研教师队伍,切实保障我校生本实验的顺利进行。

1、理论联系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近年来,我校围绕新课程标准及生本实验研究,组织教师通过深入学习《教育走向生本》《走进新课程》《教育激扬生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探讨》等一系列丛书,并通过邀请专家讲座、外出学习、教学研讨沙龙等形式,开展各级各类培训。如:生本实验的课堂教学研究、班级管理、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理论、新课标实施,以此进一步开拓教师的视野,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同时,学校还引导教师根据自己所教学科、年级特点,以“生本实验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的原则,制定教科研方案及相应的研讨课例内容,促使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实践创新与理论升华,使生本实验扎扎实实落到实处,落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通过上课、听课、评课、交流研讨及课后反思等一系列活动,提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升。

2、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形成开放和谐的教研氛围

我校一直以来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丰富多彩的生本教研活动,并加强指导。在生本理念的引导下,鼓励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实验,允许各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百花齐放”,形成自由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同时要求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不断地对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重组,以此适应新的变革,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谋求自身的发展。

3、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每天教师从事的常规教学工作,如上课、听课、评课、交流,这些日常的教学实践,往往蕴含着一定的教育规律。所以,不管是各科组的常规教研活动,还是校内、校外的各类教研活动,学校均要求教师珍惜每次教研活动的机会,积极投入,主动交流,深刻反思,取长补短,吸取有益的教学思想,有针对性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学校鼓励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多挖掘引人深思的问题,认真分析,记录下来,定期进行案例归纳整理,发现其丰富的教育规律,尤其是符合儿童认知的教育规律,在学校教研活动时加以交流、探讨,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使其更具科学性、合理性,从而达到教师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前进,在前进中收获,在收获中自主提高的目的。

(三)探究真谛,扎扎实实开展生本研究

我校坚持走“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之路,把教学、教育、科研紧密联系在一起,坚持“研以促用,用以促研”,使我校的生本实验在探索中不断完善,让生本实验研究成为教学工作的核心。

1、积淀提高,深化生本研究

我校一直以来以实验班为龙头,促使生本实验遍地开花。在教学工作中,突出生本主题,对照新课程标准,在各学科教学活动中,把体现生本理念与新课标有机结合放在首位,鼓励教师结合生本实验研究与个人特点,探索富有个性的教学方式,从而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注意吸纳先进的教育理念,开阔视野,博采众长,以丰富我校的生本实验研究,融会贯通,积淀提高,使生本实验向纵深推进,使生本之花散发出更浓郁的时代芬芳。

2、激发潜能,构建学生欢呼雀跃的学习乐园

语文教学注重构建大阅读观,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空间和时间,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各年级在“以读引读,以读引说,以读引写,以读引研”的基础上,进一步以读悟写、以写悟读、读写互动、融会贯通。总之,在读中领悟学习方法,拓展思维,促进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实现语文教学的良性循环。

数学科更关注学习过程,为使每位学生都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并且在数学学科上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我校继续发挥富有生本特色的前臵性研究的优势,奏响生本数学课堂教学的四重奏(前臵性研究、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数学原理及概念,多让学生自主出题,自主解题,自主进行知识检评,教师则根据“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给予相机点拨,从而使学生全面理解数学概念,发展数学技能,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英语科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强化学生的听、读能力,并利用课前一分钟、每日一句英语活动、我校外籍孩子及共建单位外语职业师范学院的优势,创设丰富的英语学习体验活动,养成学生每日不离英语,读英语必朗朗上口的好习惯,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层次扩大学生的英语阅读量,从而达到使孩子从小爱英语、学英语、会英语的目的。其它各学科也根据本学科特点,结合生本理念,以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技能为目的,使学生在不同的学科都有所获,有所得,全方位促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四)创设发展的平台,展示师生真我的风采

生本教育关注和弘扬的理论是:人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教育应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尊重、信任、依靠学生,是生本教育成功的秘诀。生本教育不仅唤醒了学生的内在学习激情和潜能,更多的是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及获取成功的喜悦,感受生命的价值。同时,教师围绕学生发展这一中心,自由发挥,自主创造,大胆尝试各种教学方法,成为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调控者。学习时,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也是共同的学习者。在教学探索中,教师的综合素质随着学生知识的增长而不断提高,生成了教学相长的教学态势。生本实验六年多来,华阳师生凭着一股永不服输,争创一流的精神,勇立教改潮头,验证了教改的成功,展示了生本实验的魅力,迎来了“山穷水尽疑无路,柳落花明又一村”的喜人局面:

六年来,我校教师共向国内外专家同行上研讨课500多节,听课人数达9655人次。课堂上,学生滔滔不绝的精彩言论、教师挥洒自如的驾驭风范,无不令全国各地及新加坡、香港、澳门、台湾等地专家赞叹不己。周玉娥校长多次应邀在省内外、香港等地作辅导报告及经验交流,都取得轰动效应。何建芬、邹涛、刘韵、郭丹、杨翠娥、叶延萍等应香港教育署的邀请赴香港展示生本示范课,并向香港教育署举办的教师培训班传授生本实验研究的理念及经验,均受高度赞扬。在我校的影响下,国内外教改热潮一浪高过一浪,让成千上万的教师深受感染和启发,让学生终身受益。

2004年12月17日,“两岸四地”生本教育体系学术研讨会上,听了“唤发学生生命活力”的生本课后,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吕达教授盛赞我校的学生:女生像淑女,男生像绅士。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院士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听这样的课,简直就是在享受一种课程文化的盛宴!

“生本教育吐芬芳,华阳师生竞芳菲”。生本实验六年来,在生本理念的引领下,华阳师生共403人次获国家级奖励,326人次获省市级奖励,854人次获区级奖励,有260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在省市级刊物上,12位学生作品入选生本教材。短短几年时间学校不仅实现了办学水平的“三级跳”,还进一步实现了“环境育人,生本兴校,特色强校,立足广州,辐射华南”的目标。

总之,六年多的实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生本教育不仅涵盖着国际教育发展的导向,还表达了中国教育改革者的共同心声,犹如一轮朝阳迸发出灿烂的光芒,如同一股和煦的春风吹绿了教学改革的这片沃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营造了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形成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

第五篇:生本课堂教学讨论的常规化

生本课堂教学讨论的常规化

岭子镇中心小学 赵新峰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它是主动的假设,认为“人之初,性本学”,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而学习天性的自由展现,必然带来真正的学习热情和惊人的学习效率。因此,生本教育理念体系提出,要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充分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有无限的潜能,把学习活动尽早地交付给学生,把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感悟,在感悟中提升思维,提升生命。让课堂教学成为每个学生展现自我、实现自我的大舞台,从而使每个学生以生命的形式投入学习,忘我地、忘情地去学习,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实现生命的激扬。

在生本教育实践的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学习中的讨论是普遍存在的,只是讨论的形态不同而已,尤其是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中,几乎天天有讨论,堂堂有讨论,人人进行讨论,人人参与讨论,只要是学习的需要,没有什么不可以讨论的。因而郭思乐教授提出,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中“讨论是学习的常规”,“讨论成为课堂教学的正常秩序”。因为课堂的讨论回归了讨论本身的真实——人人参与,也回归了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回归了教育的本体——学生。讨论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从而取得课堂教学效益与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正因为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中使讨论常规化,所以讨论在学生的课堂学习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认为讨论所发挥的作用主要有:

(一)讨论,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讨论,应该可以说是一种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的良好的学习方式。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每个儿童的具有强烈的对集体所具有的行为方式、思想方式、价值观的学习需求,求得同集体具有的文化方式的一种强烈的愿望,儿童在集体的学习生活中都会产生一种集体的归属感。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中,由于注意体现讨论的常规化,所以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极高,都积极踊跃地展示自己,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个个不甘落后,不甘示弱。例如,我在教学中,每学一篇文章在交流阅读体验时,我采用先小组后全班的讨论形式,每次小组讨论时,学生四人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就会立刻抓紧时间轮流发言,积极投入到讨论学习中去,分秒必争。当全班讨论交流阅读体验时,学生的热情更是高涨,争先恐后,生怕老师没有让自己站起来发言。很多时候我让这个学生发言了,另外的学生就不高兴,埋怨我没有给他反应的机会。后来,我改变方法,谁先站起来谁就先发言。有时为了一个问题,学生展开激烈的辩论,唇枪舌战,据理力争,甚至到了下课时间都不肯停止。因而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了不少的遗憾——“这节课怎么这么快就结束了?”、“唉,我又错失了一次发言的良机。”、“我刚想举手,就被你抢先说了。”

(二)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生本教育体系理念认为,儿童有学习天性,而学习天性的自由展现,必然带来真正的学习热情和惊人的学习效率。“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在于人是一个可以激励的系统。”如果一个人有了成功的表现,有受到激励,就会迈向更大的成功。在生本课堂的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调控者,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情境,为学生的好学创造条件,因而学生在讨论学习中老师的“你说得真棒!”、“你的发言实在精彩!”、“你好聪明呀!”之类的激励性的话语,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他们因受到精神上的鼓舞,潜在的学习能力也相应地得到挖掘,学习活动中自然就会竞争展现,人人争取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讨论,提升了学生的感悟水平。生本教育体系理念非常强调感悟,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感悟,不仅感悟所学知识,更要去感悟生活、感悟生命。因此可以说,感悟是生本教育的主题和核心。由于儿童个体存在差异,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感悟自然是不同的,只有当他们通过多元的、多向的、多层次的讨论,对自己的所感所悟重新进行组合、选择、建构,从而提升感悟的层次,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讨论,促进了学生的信息交流。生本教育体系认为: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的资源。学生作为一个教育资源,它是我们教学中的动力之源、能量之库。学生是一种活性的资源,它具有生生不息的、越用越多、越用越丰富的特点。在生本课堂的教学的讨论中,每个学生就是一个信息源,在交流与讨论中,每个学生把自己从课外搜集到的信息摆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这样,学生的知识的获得不再局限于课本,更来源于课外。由于知识信息的来源本身就具有多样性、开放性,学生的知识就会越来越丰富。学生信息的来源是多种形式的,有来自课外文章的,有来自电视的,有来自生活的,有来自自己的生活的感悟的。这样的讨论交流,一方面体现了生本教育理念中的”以读引读”,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头脑中的信息量增多,不仅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更利于学生对社会、对生活的深度思考。

(五)讨论,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品质。生本课堂教学中,由于讨论的常规化,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在合作交流的讨论学习中,学生就会互相帮助,共同分工合作,共同去解决疑难,共同体验与分享学习的成功和快乐。这样,就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与他人友善相处,学会了乐于助人,学会了沟通,学会了理解。生本课堂教学中的“讨论常规化”,大大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激活了课堂教学,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同时,在讨论常规化时,我认为我们在教学中也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让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没有独立思考的讨论如无源之水”,所以离开学生独立思考的讨论是没有一定的深度的,是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的。所以,在每次进行讨论之前,我一定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去独立阅读,独立感悟,独立查阅有关的资料,独立动手做做笔记,然后才去讨论。这样每个学生在讨论的时候就会有话可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2、要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在讨论中,尤其要关注后进学生的表现,首先做好小组长的工作,让其发挥组织领导才能,让每个同学开口发言,甚至采用轮流制,全员参与讨论,特别是后进生,从不爱说到爱说,从胆小到胆大,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讨论中去。

3、要注意调控学生的学习讨论。尤其是小组讨论,注意时间的控制,避免学生借讨论讲无关的内容,浪费了时间,使得讨论流于形式。

4、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在生本课堂教育中,主张尽量不要干预学生的活动,这不不是说绝对不要去干预学生的讨论,适当的干预还是需要的。因为在学生的讨论中,有时会偏离了讨论中心,有时讨论会没有结果。在这种时候,教师就应当进行干预,给以适当的点拨,创造一定的条件,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自己去解决疑难。

生本课堂教学讨论的常规化,使学生的学习、习惯、品德发生了喜人的变化,使得学生乐学、好学。

下载菜单式引领  生本化发展(张伟芳)word格式文档
下载菜单式引领 生本化发展(张伟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效课堂的生本化、本土化、常态化

    高效课堂的生本化、本土化、常态化 刘健、陈玲荣、杜光鹤、钟时泉, 负责工作室的工作方向的把握,联络老教师关注年轻教师的培养。负责 工作室的高效课堂调研、分析和实践经验......

    实施生本教育 探索发展新路

    实施生本教育谋求发展新路 ——上津镇实施生本教育工作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受教研室安排,在此把我镇实施生本教育的点滴做法给大家进行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

    生本视角下小学数学快乐式教学方法探讨(大全)

    生本视角下小学数学快乐式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全面实施和不断深入,生本教育模式也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应用,小学数学老师也越来越关注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学......

    “生本式卓越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生本式卓越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2013年1月23日,合川区中小学“卓越课堂”建设工作会规划出未来五年的新蓝图,“前三年,100%达到‘有效课堂’标准,后两年40%达到‘高效课堂’标......

    文化引领战略转型与创新发展--童云芳

    文化引领战略转型与创新发展—————杭钢集团企业文化建设报告童云芳金秋十月,硕果累累。今天,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在杭钢集团隆重召开全国企业文化现场会,授予杭......

    建构生本化教学评价体系的探索

    建构生本化教学评价体系的探索 兰溪市实验中学 吴芳 321100 *** 摘要:构建生本化教学评价体系的价值追求主要是:凸显教学评价的学生主体性,强调学生发展的全面综合性,......

    浅谈生本课堂的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式学习

    浅谈生本课堂的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式学习广东省四会市东城中学陆以华2010.07.12 摘要:生本课堂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空间,这是决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很好......

    关注学生发展,构建生本课堂5篇

    关注学生发展,构建生本课堂(一) 孙中坤 选自《中国教育论坛》 什么是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是一种新提出的教学形态。就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理念。 生本课堂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