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走向对话——大鱼老师和48条小鱼的数学课堂故事》有感
读《走向对话——大鱼老师和48条小鱼的数学课堂故事》有感
周莉
读了余颖老师《走向对话——大鱼老师和48条小鱼的数学课堂故事》一书,不禁感慨万千,有些小小的羡慕余颖老师和她的学生。余颖老师的学生是幸福的,他们有一个亦师亦母亦友的老师,他们之间的师生关系,是我想要做到而未能做到的。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命令和服从的关系,老师总是高高在上,总是具有一定的权威,学生必须言听计从,唯师是从。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几千年的封建家长制的影响使学生的主动性、自尊心和自信心得不到充分发挥,师生关系经常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而余颖老师却打破了这种关系,与“小鱼们”建立了一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有爱的关系。
师生间应该“课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教师与学生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有老师常常抱怨,学生上课有多么不认真,作业有多么差,考试分数有多么低。这些话,学生听在耳朵里,记在脑子里,就会不自觉地对该老师产生抵触情绪,对他的课更是反感,成绩反而会越来越差。
其实在教学中,教师和蔼的态度,亲切有神的目光,真诚的信任和鼓励,是学生乐学的动力。由于师生之间不仅仅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同时也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成熟者与未成熟者,有知者与无知者,长辈与晚辈等多重角色的关系,这就必然要求教师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权威性。即要有渊博的学识和良好的教学艺术,有对学生始终如一的关怀和爱护、无私和没有偏见的品格,有庄重的仪表和举止等。只有当你真正成为充满人格魅力的教师,才会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会使你担当的教育角色发出耀眼的光彩。
“大鱼老师”与“小鱼们”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想要了解小鱼,读懂小鱼,走进小鱼,带领小鱼们度过一个充满爱的教育生活,这里面有太多的辛酸。就拿书中《角落里的那道光》一文来说,花了四年时间,余颖老师可谓“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终改变了这个孩子。这让我感受到一位教师,一位教育者,一位充满人格魅力的“大鱼老师”的良知。
第二篇:读《走向高效课堂》有感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课题研究资料——学习心得体会
读《走向高校课堂》有感
林慧敏
召陵镇中心小学
召陵镇中心小学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课题研究资料——学习心得体会
读《走向高校课堂》有感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新语词大词典》对高效的解释是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高效课堂是一种全新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教育责任,一种教学实践模式。真正的高效课堂就是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获。高效课堂的关键是课改,在课堂上能收获快乐。高效课堂的理念承载在高效课堂模式之中,立足于“学会、会学、乐学、创学”,不断创造出最优化课堂,让教学内容充满活力,轻负担,高效率。有了对高校课堂的理解,再去拜读黄昭明老师《走向高效课堂》,更深层次的了解了什么是高效课堂,感觉受益匪浅,也使我有了深深的思索,让我对有效教学,创建卓越课堂也有了深深的认识。一,课堂是自主的课堂
要实现高效的课堂,其前提和基础首先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离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高效课堂”就无从说起。以前我们的课堂一开始就是老是讲,学生听老师如何讲解例题和新授,的灌输新知识,学生很反感,老是也非常的累,效果还不是很好,如何实现“自主”学习?书中介绍了如下秘诀:让学生自己生成知识、让学生在体验中自主发展、设计“导学案、跟每个学生订一份契约、教会学生“说学”、让学生参与备课、激发学生的多元智慧、让学生“自燃”等10多个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教学策略。“自主”学习的目标还体现在课堂教学力求做到: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规律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应用,概念由学生自己去概括提炼,文本由学生自己去解读体悟,实验由学生自己去设计操作,作业由学生自己去布置选择。让学生被“被动”为“主动”,我想,这与我们提倡的“生本”理念是同出一辙的。只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实现我们教学的高效,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召陵镇中心小学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课题研究资料——学习心得体会
二、合作探究的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但如何能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效益,是我们需要探索和学习的主要问题。
为实现学生的“互助合作”学习,书中介绍了如下“秘诀”:把教材当作导火索、生生互踢连环球、“交”后再教、着力培养小组领导人、让小组成员荣辱与共、变“课本剧”为“生命交响曲”、在“有无”转换中发散学生思维、巧用“思维漏洞”、基于每个人的起点解决属于他自己的问题等很多项让课堂进入真正互动状态的策略,支撑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教育资源之间进行有效地交往和沟通。并且倡导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实现学生之间的广泛互动: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
书中介绍了着重介绍了她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合作学习小组的作用,如何在科学分组的基础上培养得力小组长的优秀做法。读后感觉很实用,可以作为自己今后在教学方面的一个实践课题吧,希望能有所收获。
三、快乐的课堂
提到“快乐”,就上升到情感问题。我们都有体会,心情好时,愿意做事,什么事都能做好;心情糟时,不愿意做事,什么事也做不好。学生的学习也如此。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其中“情感”的作用。很多教师认为,只有“传道授业解惑”才是自己的责任,只要进了这个责任,那么教师的所作所为、教师的付出都是正确的。其实不然,新的课程要求我们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关注情感问题,没有情感的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要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就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及时的评价和激励学生,把更多的“情”
召陵镇中心小学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课题研究资料——学习心得体会
和“爱”注入到平日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怀着一颗童心,走进学生的心灵,激励他们自主、快乐地成长。
四,老师是重点
要想做学生的“导师”,先要转变观念,敢于放手,舍得放手,科学放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
1、课前的准备
老师只是引导,学生是主人,那么课前老是的导学这一环节就是非常重要的,课堂的设计,学生的生成,课后的练习都需要老师的深思熟虑,所以老师的课前准备很重要。
2、提高自身素质。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要求教师有更高的素质,凌驾于课堂之上。就讲授环节来说,高效率的课堂要求教师少讲,这必然要求教师以少胜多,要言简意赅,重点将学生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思之粗浅、感之不深之处,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如何能讲在点子上,如何教会学生自己提炼等问题,需要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加压,提高自身素质迫在眉睫。
3、理论联系实践。
无论什么先进的理论,无论怎么学习,离开了教学实践,只能是纸上谈兵,毫无用处。因此,学习了书中的诸多名师的先进经验,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才是最关键的一步。也许自己不能一下做好,但我相信:只要肯做,就能有成功的一天。
召陵镇中心小学
第三篇:读《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有感
读《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有感
澄迈中学李燕南
这次到上海学习,根据要求每人必须读两本教育理论书籍,东昌中学为我们一行六人每人发了两本书,我拿到的是《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和《职业规划----自我实现的教育生涯》。《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一拿到这本书我逼不及待地要把它读完。因为做为老师我是多么希望我的学生能快乐地学习并能得到学习的快乐,读它就是希望能从中找到些灵感和方法。读完之后,我虽对该书的理论不能完全理解。但是这本书探讨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关系,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实践的关系,依此我了解了一批教育理论家和心理学家的基本主张。这本书对“教育”、“学习”、“老师”、“学生”、“课程”、“学校”、“教室”的概念有了重新的构建,赋予它们新的内涵。
一、学习。
学习就是“构筑世界”、“构筑伙伴”、“构筑自身”的三位一体的实践。对话学习的三位一体论就是重建世界、重建自身、重建伙伴。学习的活动就是构建客观世界意义的活动,是探索与自我塑造的活动,是编织与他人关系的活动。学习的实践就是三种对话实践的领域。同客体的对话,跟自己的对话、同他人的对话。
我想孤学无友是完全错误的。学习本身就是一种交流,一种对话的实践。听、说、读、写、算曾经被称为学生身上必备的五把刀。但是学习基本功扎实的学生不再是我们的唯一的学习目的。还有良好的与人沟通的能力、创新能力、电脑能力、发现能力、提示能力,这些能力能让 1
学生更好地参与职业生活和社会生活。它们比“学力基础”重要的多。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在对话中不断修炼、不断模仿、不断
创新、不断重塑。
二、教师。
介于儿童的探究活动和对话性活动之间的教师的作用,可以用“对
话性他者”来作为一个概念。组织和促进文化性、社会性、伦理性实践的学习,要求教师展开比之以往的“教学”概念更广的教育活动,教师
要在课堂里,把课堂环境设计成活动性、合作性学习的场所,设计具备
了教育内容的意义和魅力的学习经验,促进活动性、自立性、合作性的对话性实践。教师不仅仅是个脚手架的角色。教师要能诱发儿童的自我内对话。能够
走在儿童前面,补充性的代理儿童的“内部语言”。教师的本身就是一
个文化领域的优秀的学习者。对学习者起着掌管的作用。熟悉尊重学习的意义、方法和价值的优秀的学习者。作为对话性他者的作用,全在于
作为学习者老师的素质和能力。教师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把课
堂和儿童的学习跟课外广泛的共同体的知性活动关联起来。教师是课堂
里生成文化和文化社会的媒介者,能够在学习者中间进行对话性的实
践,这是把课堂学习和社会息息相通的对话性实践。
对于教师的角色,佐藤学把教师界定为一位精神的导师,能洞察学
生的内心世界,也能像维果茨基那样能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一位
学习上的榜样,不但是在传道授业,而且本身就是个不懈的学习者;是
文化的导游,能够架起学生学习课堂文化和社会文化的桥梁。
三、学校。
从失落学习的意义、失落相互学习、失落学习的伙伴、失落学习的指导者、也失落自身的学校,变革成发现学习的意义、发现相互学习的伙伴、发现学习的指导者、也发现自身的学校。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原理,学校构想为社区文化和教育中心,作为儿童相互学习的共同体,教师们作为专家来共同培育的共同体,社区人相互交流异质文化的共同体。这就是学校作为“学习共同体”的构想。学校就是文化的“媒体”。我想对于学校,几百年前夸美纽斯曾说过学校是学生心灵的屠宰场,但是现在仍然有现实意义。精英教育的一个最大的后果是用少数学生的成功感换来了大多数学生的失败感和无助感。学校应该成为一个老师和学生可以共同休息、共同学习、共同交流的精神的家园。一个孩子如果发现父母抛弃了他,他会觉得家是个陌生冷酷的空间。他不在有希望。如果学生觉得他们不能在学校那个空间找到安全感,那也就意味着他们充满恐惧,失去希望!
四、课堂。
从课堂教学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三种不同的纬度的意义和关系。认知纬度的意义和关系,课堂教学中人际关系的社会纬度的意义和关系,每个人的存在价值得以证明和态度得以表现的伦理纬度的意义和关系。
我们的课堂教学,比较看重的是认知纬度的意义,因为那是需要考核的。人际关系的社会纬度,证明价值、发出自己声音的伦理纬度被淡
化了。然而人性的课堂更应该考虑到后面的两者。学生的沉默的意义就是他们以后可能终将成为沉默的大多数。
五、课程
课程被视为教育内容的系统组织,课程组织的不仅是教学内容,课程是通过教育内容的组织,来组织知识与学生的关系,知识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而也组织建构社会背景的学校共同体的关系。
六、教育。
教育就是为儿童而操心的活动,为自身而操心的活动,为不熟悉的人而操心的活动,为社会的学术、文化、艺术、伦理而操心的活动,为地球的未来而操心的活动。儿童也是这样,在履行为同伴而操心的活动,为自己而操心的活动,为家庭而操心的活动,为自己身边的社会的学术、文化、艺术、伦理而操心的活动。所有这些人和客体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丰富了教育的功能和教育的世界。
《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所揭示的新的学习概念,强调的是“对话”和“合作”。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对“学习”的认识,为我们教学的改革提供有益的理论资料。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我们的教学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灌输式的、填鸭式的传统。认为学生是容器,大脑是储藏室,知识掌握得越多越好。导致教学陷人了一个怪圈,活生生的生命窒息于获取知识、占有知识的汪洋大海之中。结果形成了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学中心,师生缺乏交往与沟通,它否定了教学的交往与对话,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权利,也最终否定了教师在教学中所具有的真正的指导作用。事实上,教与学并不是外在于教师与学生的活动,而其本身就是师生活生生的现实生活。教学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所以,我们要坚持新课程改革,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走向合作与对话。
2009年5月10日
第四篇:读《走向高效课堂》有感
读《走向高效课堂》有感
刘 俊
本学期,喻校长给我们每位老师赠送了一本黄昭明先生主编的《走向高效课堂》,利用闲暇时间,我翻阅了这本书,通过阅读这本书使我更深层次的了解了什么是高效课堂,也让我对有效教学以及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有了深深的思考和认识。
这本书以实例剖析,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系统阐述了高效课堂实践的核心要素。本书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论述了打造高效课堂的具体操作模式:从旧理念走向新理念;从“大班”走向“小班”;从“观模”走向“建模”;从教案走向学案;从牵生而教走向顺学而导;从学会走向会学;从以教评教走向以学评教;从被动发展走向主动发展。
这本书可谓使我受益匪浅。因为它让我知道了要打造高效课堂,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前提。新课标强调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课堂的参与者与引导者,所以课堂中只有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从而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去认知、去感受、去体验,这样才能使学生对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对所学知识记忆犹新。
其次,要打造高效课堂,必须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进行合作探究,互相质疑解疑,互相讲解求证,互相检查评价等,以达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学习目的,所以,打造高效课
堂,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也是其基本前提之一。
再次,打造高效课堂要营造有趣的课堂氛围。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同时也由于年龄特点好玩、好动,特别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的课堂必须生动有趣,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行。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谜语、创设情境、讲小故事、玩小游戏等形式激趣导入,探究环节可以让学生多动手、口、眼、耳等,多采用游戏、表演、分组比赛等方式进行,课堂上让学生多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结合此书,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前提,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争取使自己的课堂达到高效。但是,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必须边教边学,边教边研究,不断提高和改进教学方法,切不可只限于现有的教学模式。
第五篇:读数学的故事有感
读《数学的故事》有感 省实验文博中学初三(6)班 赵启明
翻开《数学的故事》,那一张张弥漫着书香的书页,一副副神秘的古图和奇妙的数学图案把我吸引住了。我似乎从来都没有如此兴奋过,那是一种寻觅到知音朋友的难以表达的喜悦。我翻过一页渴望再翻一页„„
直到前不久才把这本书看完,我仍然忆犹未尽。这本浅显易懂的书中,有的只有生动的叙述与精美、神秘且引人深思的插图。从美索不达米亚泥土板到现代计算机精美图象的生成,从一张张残缺的手稿到如今艺术与科技的杰作,从毕达哥拉斯到牛顿„„我从中真切地感受到古今巨大差异及人们的努力进取。这本书告诉我们在数学领域精妙的人类智慧故事。虽然只有一本两百多页,但它能把读者从神奇的远古带到今天,也只有《数学的故事》这本书才可以,真是一次非凡的创举。
这本书由美国作家理查德•曼凯维奇所著,一共二十四章,从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到刘徽的《算经》,从古到今的数学巨著应有尽有。我发现了前人超人的智慧。一些现代人不敢想象的观点与理论,却在他们那个时代已发展且近于完善了。刘徽能教我们用切割正方形来求平方根,用切割立方体来求立方根。这种献身于自己所热爱的事业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自认为发达的现代人,有几人知道这样来求平方根与立方根,只不过记住几个值而已。我最感兴趣的是第二章“天空守望者”,它主要讲了古人天文方面的成就。人们说玛雅文化是外星文明,可我们也不可否认它的发达。一定是玛雅人的刻苦学习才发展到这一步的。学习不也是如此吗?不努力学习怎能收获硕果?“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聃的话阐述了学习的本质。
本书通过把当时的数学发展情况与数学家本人的评述结合起来的手法,浅显易懂地介绍数学历史,展示出在人类创造文明的实践活动中,数学是怎样与兴趣和实际需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而不是罗列一些“伟大的定理”。本书的重点放在对数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数学思想的重大进展上,展现数学随着世界各大文化的兴衰而兴衰的精彩片段。知识的火焰从没熄灭过,但在特定的时期,特定文化比其他文化更加耀眼。
数学到底是干什么的?它有什么用处?它为什么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 数学的所有概念都产生于如何观察问题、解决问题、描述问题的研究中。随着计算能力的增加,数学变得形象化,而数学的精确性和艺术的感知相结合,又会产生一种新的审美观。
读了此书之后,我在思想方法上有所收获,并加深了对数学直至艺术和人文科学的理解,更加深了我对学习的感悟。此书尤其能让我明白:学习知识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以加深对现有知识的理解。我希望以后同学们在日常的数学学习中多深入挖掘思考,使数学学科更加充满活力,并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学好数学。
辅导老师:毕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