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梦溪笔谈的史学价值[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3 10:16: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梦溪笔谈的史学价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梦溪笔谈的史学价值》。

第一篇:读梦溪笔谈的史学价值

专业

人文学院历史学 课程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 题目 浅谈《梦溪笔谈》的史学价值 教师

龚剑锋

姓名

华旭升 班级

历史学082班 学号

08020221

成绩

浅谈《梦溪笔谈》的史学价值

华旭升

在我国历史上难以胜计的笔记小说中,知名度最高,影响最巨,传播最广者,无过于《梦溪笔谈》一书了。这部书不仅记载了我国11世纪中叶以前的很多珍贵的科学史料,同时还记录了作者自己对科学技术诸多问题的敏锐观察、精确实验和理性思考,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客观世界的深切关注和对日常技艺的应用热忱,具有丰富的史学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作者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钱塘(今杭州)人,北

宋治平元年(1064年)进士,曾任负责天文、历法的提举司天监,负责兵器制造的判军器监。负责全国财政的权三司使,负责边关政务和防务的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兼鄜延路经略安抚使,又曾出使辽国,并曾多次巡察地方政务,相度农田水利,后因边事获罪被贬。他博学多才,为一代学问大家,史称:“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宋史》本传)本书乃集其一生学识和见闻之精萃而撰成,因成书于梦溪园,故名《梦溪笔谈》。

其最初版本为30卷,条数可能亦较多,但早已亡佚。现存26卷本至迟在南宋初年之前亦已流行。《补笔谈》2卷、《续笔谈》1卷则为本书成书后,作者所写的补稿。《补笔谈》为作肯或后人所编,《续笔谈》则为后人所辑补。把原书与补、续合编成册,最早出现于明代会稽商濬在万历年间所刻《稗海》的再印本。现本以上海古籍出版社胡道静先生的校正本最为流行。胡先生对原书的不少错讹进行了订正,并加有大量注释、解说,又把书中条文按顺序编加序号,计分为609条,使阅读、寻检更为方便。

梦溪笔谈内容:

《梦溪笔谈》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笔谈》二十六卷,分为十七门,依次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补笔谈》三卷,包括上述内容中十一门。《续笔谈》一卷,不分门。全书共六百零九条(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农业、水利、建筑、医药、历史、文学、艺术、人事、军事、法律等诸多领域。在这些条目中,属于人文科学例如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音乐等方面的,约占全部条目的18%;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约占总数的36%,其余的则为人事资料、军事、法律及杂闻轶事等约占全书的46%。全书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如叙典章制度,有官制、礼制、兵制、舆服、仪卫、文牍、掌故。叙财政,有茶法、盐法、均输法,以及北宋历朝铸造铜钱之情况。叙军事,有阵法、兵器、筑城、屯边、战守、粮运、谋略。叙外交,有作者熙宁八年(1075年)受命使辽,与辽方谈判边界争议的记述,为史籍中关于宋辽使节往来之最翔实、精确的实录。其于史学,除全书所记述大多为可靠史实外,又有很多记述,为其他史籍所无,或较其他史籍记载翔实。如王小波、李顺起义事件,以及不少科学技术发明事略,即是如此。这些记载,弥补了史料之缺陷,或考证了史料之错讹。其于考古,对各种出土文物之时代、形状、花纹、文字等,均有细致的考证,对宋代考古学之发展,其影响颇大。其于文学,除文字流畅、洗练,描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本身就是一部笔记体文学佳作外,于诗、词亦有独到之论。其叙艺术,有书法、绘画,音乐方面更有清乐、雅乐、燕乐,以及律制、音制、乐器等。书中强调把形式、内涵、情感、技巧融为一体,再行升华,追求“意韵萧然,得于声外”的艺术境界,如是等等,可见全书极富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而本书之著名,尤以科学技术价值见称。

就性质而言,《梦溪笔谈》属于笔记类。从内容上说,它以多于三分之一的篇幅记述并阐发自然科学知识,这在笔记类著述中是少见的。因为沈括本人具有很高的科学素养,他所记述的科技知识,也就具有极高价值,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的科学发展水平和他自己的研究心得,因而被现代人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例如,《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正确而详细记载了“布衣毕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活字印刷的可靠史料,深受国际文化史界重视。此外,北宋其他一些重大科技发明和科技人物,也赖本书之记载而得以传世。如记载喻皓《木经》及其建筑成就、水工高超的三节合龙巧封龙门的堵缺方法、淮南布衣卫朴的精通历法、登州人孙思恭释虹及陆龙卷、河北“团钢”“灌钢”技术,羌人冷作冶炼中对“瘊子”的应用、“浸铜”的生产等,均属科技史上珍贵史料。《梦溪笔谈》上述对北宋科技成就的记述,已足以使其名垂青史。非但如此,该书还记录了沈括自己的许多创见,这进一步推进了北宋的科学发展。

例如:

在天文学方面,《梦溪笔谈》阐释了沈括自己对浑仪、漏刻、圭表等天文仪器研制方面的许多创见,记述了他的“日有盈缩”这一重要发现以及他关于实行阳历“十二气历”的建议。书中还准确描述了五星运行轨迹,计算出月道与黄道交角每月后退度数更为精确的数值,正确说明月亮的盈亏生光现象,发明准确测定极星位置的方法,详细记录并描述陨石特征及陨落过程,指出了铁陨石的存在,等等。这些均系天文学史上值得一提的重要成就。

在物理学方面,《梦溪笔谈》记述了算家所谓的“格术”,沈括以之解释小孔和凹面镜成像,开辟了“格术光学”这一光学新领域。沈括对透光镜的研究,思考缜密,多有可采之处。另外,沈括还讨论了指南针的不同安装方法,记录了“以磁石磨针锋”的指南针人工磁化方法及指南针“常微偏东,不全南也”的现象(卷二十四),从而肯定了地磁偏角的存在。在声学方面,《梦溪笔谈》记述的沈括在琴弦上贴小纸人,以验证声音共振现象的发明,比欧洲类似的发明要早约七百年。

在数学上,《梦溪笔谈》讨论了垛积问题,建立了隙积术,其实质是解决了高阶等差级数的求和问题。书中还探讨了会圆术,沈括从计算田亩出发,考察了圆弓形中弧、弦和矢之间的关系,得出了新的弓形面积的近似公式。隙积术和会圆术的建立,为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在地质地理方面,《梦溪笔谈》记述了沈括对浙江雁荡山、陕北黄土高原地貌地质的考察,明确提出了流水侵蚀作用说。该书还通过对化石的讨论来论证古今气候变化,对矿石资源亦有涉及,指出江西铅山山涧水中有胆矾,可以炼铜;发现陕北的石油可以用于照明和制墨(卷二十四)。在地图制作方面,记述了沈括以熔蜡和木屑制作立体地图的发明,这一发明早于欧洲约七百余年。书中对地图制做中州县相对方位的描述,由传统8个方位增至24个方位,同时特别重视对两地间直线距离——“鸟飞之数”的测量,使州县相对位置更为可靠。

在生物医学方面,《梦溪笔谈》也多有记述,且大都观察准确,记录翔实,能够从实际出发,辨别真伪,补正古书之不足。

此外,《梦溪笔谈》还以大量篇幅记述了当时的政治、军事、法律、人事以及一些传闻轶事、艺文掌故等。对赋役扰民、西北与北方军事利弊及典礼礼仪和古代音乐演进,均有翔实记载。该书对于研究北宋社会、政治、科技、经济诸方面有重要参考价值。

《梦溪笔谈》是一部综合性的随笔杂记,由于沈括的博学态度和态度严谨,使这部书直到今日在国内和国外,都保持着很高的评价。书中所记述的许多科学成就均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不愧为英国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称之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第二篇:梦溪笔谈语言学价值分析论文

一、训释语词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所用语言不局限于古训,勇于提出独到的见解。比如:“海物有车渠,蛤属也,大者如箕,背有渠垄,如蜡壳,攻以为器,致如白玉。”郑康成乃解之曰:“渠,车周也。”盖康成不识车渠,谬解之耳。”这一句是释联绵词比较擅长的《辞通》。其中引用了“车渠”这一词汇,且该词语引用于《魏文帝车渠杭赋序》这一著作,正所谓“车渠,玉属也,多纤理玉文,生于西国”,这里所写的“车渠”,因为是一个双音节的单纯词,所以不需要单独进行解释。沈括对于郑康成所著的注释所给的批评则是正确的,这也体现了沈括宽广的阅历。但是沈括在一些诗文韵脚、用字等方面所作的批评,也存在一些不当之处。比如晚唐诗人主要以小诗出名,但是在读书方面却不太擅长。如白乐天所著《题座隅诗》,在该诗中有一句“俱化为俄拜”,该诗以“孚”字为韵。沈括引用了白居易的诗句,即《白居易集》卷七,在该诗句中“俘”和上句的“徒”韵脚相同,沈括以为白居易压错了韵,但实际并非如此,“俘”的读音有多种,在《广韵》一书中便有两种读音,即piǎo和fú,字意均为“饿死”之意。所以一般诗句中都以“浮”和“徒”作韵脚。

二、音韵与格律

关注切字的源头,这为后世人们了解反切的源头与原理贡献了非常好的文献资料。正所谓“切韵之学,本出于西域。汉人训字,止曰‘读如某字’,未用反切。然古语已有二声合为一字者,如‘不可’为‘巨”,‘何不’为‘盒’,‘如是’为‘尔’,‘而已’为‘耳’,‘之乎’为‘诸’之类,以西域二合之音,盖切字之原也。”在这条文献中,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有价值的方面,需要我们重视:其一,简述了我国切韵文学的最初起源,沈括提出的意见是正确的,这也证明了最初在宋代时“切韵之学,本出于西域”这一说法的正确性;其二,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出了很多实例,用以证明反切之法,尽管在表述上可能不是非常详细,但是这也证明了反切术语与部分方法,在为人们提供启发的同时,也为当代人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其三,沈括所提实例是专门用以证明反切之法,加之所用时代已经过去了多年,因此这也是非常难得的研究文献;其四,关于切韵之学,沈括在逐渐发展与渐趋缜密的基础上,也提出了体系纷争的论点,这也带有一定的客观性和正确性。

三、句式解析与表达规律

关于虚词用法的分析以及字书错误的纠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其进行了这样的论述:“人语言中有‘不’字可否世间事,未尝离口也,而字书中须读作‘否’音也。若谓古今音不同,如云‘不可’,岂可谓之“否可”;‘不然’岂可谓之“否然”;古人云‘否,不然也’,岂可曰‘否,否然也。’古人言音,决非如此,止是字书谬误耳。若读《庄子》‘不可乎不可’须云:‘否可’;读《诗》须云‘局否肃雍’、‘胡否饮焉’,如此全不近人情。”在这一段文字中,沈括非常敏感地觉察到了“否”和“不”这两个字在用法上的差别,更难得的是,沈括在词语的组合和搭配上对“否”和“不”这两个字的用法进行了区分,不单是从词语本身的含义出发证明用法的差别。尽管对这两个字的认识没有上升到比较高的理论层面,然而作者在作品中提出的“全不近人情”这一论点,其实主要含义就是与人们平时所自觉遵守的语言搭配习惯、规律不符之意。此外,在《梦溪笔谈》笔记中,也有一处对语序问题进行了分析:“瞎毡有子木征,木征者,华言‘龙头’。羌人语倒,谓之‘头龙’。”这一句是沈括进行事件的记录时所提,其中“语倒”即语序颠倒之意,可以看出沈括对于两种不同的语言在语序方面存在的区别其实有一定的认识和见解。

综上所述,通过对《梦溪笔谈》语言学价值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沈括对我国语言的了解与认知其实有一定的见地,并且在书籍中予以体现。在通读《梦溪笔谈》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汉语言的博大精深。笔者主要从训释语词的创新性、音韵与格律极为细微、句式解析与表达规律这三个方面对语言学价值进行了分析,希望给当代《梦溪笔谈》的研究提供一点参考。

第三篇:史记_的史学价值,文学特点

《史记》的艺术成就

《史记》不仅是“史家之绝唱”,也是“无韵之《离骚》”,具有高度的文学成就。其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历史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史记》描写人物多,范围广,形神兼备,大多具有典型性。《史记》写人上至帝王将相、皇亲国戚、文武大臣,下至学者、商人、妇女、游侠、医生、卜者、方士、倡优等,各行各业都有,比先秦史书更加广泛。《史记》写及人物四千有余,个性突出与完整者不下百人。

《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的成功,首先得力于对历史人物特征的准确捕捉和精心选材。司马迁笔下的历史人物大都有鲜明的特征,如李斯自私、刘邦隆准、项羽重瞳、李广善射、扁鹊擅医、邓通爱钱、信陵君好客、石奋恭谨、韩信能忍、王温舒残酷等等,他还常常抓住一个人物的几个特征,甚至不避人物特征的缺陷,如周昌口吃、张良瘦弱等。在诸多人物特征中,他最注重的是性格特征,其他方面的特征及传记选材大都是围绕性格特征精心进行的。为此,他在选取人物一生中最有代表性的大事刻划人物性格特征的同时,也不排斥小事。此外,为表现人物性格,他在选材、安排上还十分注意互见法的运用,即把某一人物的部分材料,并不写入他本人的传记里,而写入他人的传记中。如“鸿门宴”一事,在《项羽本纪》中详写,在《高祖本纪》中略写。

其次,《史记》善于通过矛盾冲突描写和虚实相生手法刻划人物。前者如“完壁归赵”、“渑池之会”(《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描写,东廷辩论(《魏其武安侯列传》)的描写,都是通过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后者如《鸿门宴》,作者只实写了项羽、刘邦一席,而对其他人物包括诸侯王及主要将领,并没有形诸笔端,但通过被写实人物的语言行动,读者明显可以感到他们的存在。

此外,《史记》还善于通过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对比映衬等来刻划人物,如《魏公子列传》中信陵君迎侯生的经过,便突出地将三者综合在一起来表现人物性格。

2、叙事和场面描写悲壮慷慨,诙谐滑稽。《史记》塑造的人物多是具有悲壮之美的悲剧人物,与此相应,其叙事与场面描写多具有悲壮色彩。如《赵世家》中程婴、公孙杵臼,为保护赵氏孤儿与权奸屠岸贾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斗争。在二人看来,为了争取善与正义的最后胜利,惨烈的死是不在话下的。不过,司马迁所写的悲剧事件,不一定都和死亡联系在一起,如蔺相如为维护赵国尊严,与强秦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他慷慨陈词,大义凛然,迫使秦王却步,结果并不是死,但斗争场面极为悲壮。另有一些悲壮事件与场面的描写,则是以其历史教训发人深思,如项羽英名盖世,心如铁石,坑降卒、灭秦族、杀义帝,都未曾掉过半滴泪,而垓下被围,与虞姬生离死别,竟呜咽悲歌,若不胜情。作者用这一场面生动宣告了光靠武力经营天下是不行的。

《史记》的叙事和场面描写,还有诙谐滑稽的喜剧美。这类描写虽不及前者多,但也不在少数,最集中的表现是《滑稽列传》,其中所写的淳于髡、优孟、优旃等滑稽人物都属此类,他们言谈行事,均注重讽谏,诙谐风趣,轻松幽默,逗人发笑。不过,司马迁的诙谐幽默还不止于此,在其他人物的传记里,他也注意这类表现。或借以讽刺人物的虚伪荒唐,如《高祖本纪》写高祖父拥篲迎候刘邦的一幕滑稽剧;或借以表现人物的幽默性格,如《司马相如列传》对司马相如与卓文君风流韵事的描写等等。

3、浓郁的抒情性。鲁迅先生曾称《史记》为“无韵之《离骚》”,其中最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史记》具有浓郁的抒情性。司马迁的人品、遭遇与写作心情,都与屈原相近,他著名的发愤著书说也是直接从屈原等先贤那里体会到的。屈原的高尚人格和其《离骚》讽兴当世的力量、爱奇的审美观、浓郁的抒情性也为他所继承发扬,融入《史记》创作中,因而其笔下的人物刻划和论赞中都跳跃着太史公诗人般的激情。如《屈原列传》是一支屈原伟大人格的赞歌,《项羽本纪》是一首充满悲壮叹惋之情的英雄史诗,《伯夷列传》是一首喷发出愤激不平之情的怨刺诗,《魏公子列传》是一首充满崇敬之情的赞美诗……可以说,整部《史记》就是一部形象与情感有机结合的长篇史诗。不惟记叙中有浓郁的感情,各篇论赞的议论中,作者也大都以唱叹出之,或愤激,或同情,或赞许,抒情味极浓,历来为人钟爱。

4、刚柔相济,以刚为主的艺术风格。《史记》的艺术风格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既有阴柔之美,又有阳刚之美。而总体上看,全书则以阳刚之美为主。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气魄宏伟,笔力千钧。《史记》体大思精、包罗宏富,在130篇中,司马迁充分发挥其组织能力,将纵横数千里、上下三千年的历史风云尽收眼底,举重若轻、条贯有序地再现了出来,并对前代各种学术流派给予历史地总结,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一家之言”,表现出广阔的胸襟和卓然不凡的史胆、史才、史识和史德。(2)内容奇伟,惊心动魄。《史记》中的历史人物大都有不同寻常的气质、轰轰烈烈的事业和瑰异的操行,具有强烈的传奇色彩。国君或雄才大略如秦皇、汉武,或忍辱复仇如越王勾践;大臣或犯颜直谏、倔强刚毅如伍子胥,或功高盖世、蒙冤千古如韩信。男子蹈义而行,甘赴鼎镬,如纪信、郦生;女子见义勇为,不畏风险,如皦女、如姬。言大则侯生七十犹献奇计,一心报国;言幼则甘罗十二挟策说赵,立取五城。……这些人物以自己的生命之弦,演奏出一支支威武雄壮、豪迈悲凉、惊天地、动鬼神的乐曲。书中的历史事件也大都紧张、热烈、粗犷,读来令人心惊目骇。(3)气势凌厉,一泻千里。司马迁志高才雄,能站在时代高度,俯仰古今,故其文章自有一种居高临下、汹涌磅礴的气势。而于纵横不羁中,又有一定的法度可寻,爱用排比、夸张和重字迭句便是其中较明显者。

5、结构和语言。《史记》很重视结构,总体上它是五体结构,气魄宏伟。其中最突出的是人物传记的结构艺术,一般开头先介绍人物姓氏、籍贯,中间是记叙主体,选择与人物性格、事功最相关的几事件进行叙述,结尾以“太史公曰”表明作者自己的意见。具体每篇传记的写作,有时又比较灵活,如《佞幸列传》以议论开头,提起全篇。其人物传记,又有分传、合传、寄传、杂传,这也是作者根据人物的性格及事功,进行的结构安排。其结构对后世史书及传记文学的创作有深远影响。

另外,《史记》在语言上也取得了很高成就。首先是人物语言富于个性化特征。如正直口吃的周昌廷争之言(《张丞相列传》)、毛遂自荐之语(《平原君虞卿列传》)。最突出的是陈涉、项羽、刘邦表述早年的抱负之语,陈涉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项羽说:“彼(指秦始皇)可取而代也。”(《项羽本纪》)刘邦言:“嗟夫!大丈夫当此也!”(《高祖本纪》)陈胜出身佣耕,他的话表现了他希望改变地位的愿望和坚定信心;项羽出自贵族,才气过人,故出言大胆而干脆,根本没把秦始皇放在眼里;刘邦为无赖之徒,贪图享受,因而他的话则表现了他对秦始皇奢侈豪华生活和帝王威势的垂涎羡慕。其次是作者的叙述语言通俗、简洁、精炼,富于感情,往往只用几句话甚至几个字就能够渲染出场面的气氛或展现出人物的情态、心理,有很强的表现力。有些语言接近当时口语,有的直接用民谣、谚语,这使其语言更丰富,更富于表现力。如以谚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歌颂李广的正直和受士卒的爱戴。

由于《史记》突出的艺术成就,所以深受后代文士喜爱,产生了深远影响。魏晋以前,统治者视之为“谤书”,影响不够深广。从唐代开始,其影响越来越大。唐、宋、明、清的古文家都奉为典范。我国古代小说在纪传体格局、富于传奇色彩、塑造性格复杂的人物、历史演义题材及熔史才、诗笔、议论于一炉等方面,都继承了《史记》的有关文学表现因子。《史记》大胆揭露现实的精神、悲壮奇瑰的历史题材、精彩的场面描写、个性化的语言等,对后世的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我国古典诗歌在“实录”精神、题材、寄兴深远方面,也受到《史记》的很大影响。因而,《史记》是了解和研究中国文学,要特别重视的名著。

四、《史记》的文学成就

《史记》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

(一)善于选择、安排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1、精心选取历史人物一生中最重要的最有代表性的大事。以《项羽本纪》为例,对这样一个骤起骤灭带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作者主要抓住他生平中三件大事来写: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围。钜鹿之战写他在起义军处于劣势的危急时刻,破釜沉舟,渡河救赵,击破了乘胜前来的秦军主力,表现他叱咤风云、勇冠三军的英雄气概。鸿门宴写他在急欲“击破沛公军”时,轻信刘邦和解的言词改变初衷,以至坐失良机,为自己留下后患,表现了他的坦率重义和少于谋略。垓下之围写他被刘邦重重围困时,慷慨别姬,冲杀突围,不肯东渡,白刎乌江,既表现了英雄气概,也反映了他自矜功伐、至死不悟的错误思想。以这三个重大事件组成项羽传,就生动地表现了这一英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也深刻地显示出他一生成败的内在因素。《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要抓住完壁归赵、渑池之会、将相交欢三件大事来写,突出了蔺相如机智勇敢的性格特征和以国事为重不念私仇的高贵品质。《李将军列传》也只着重写李广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中的三次战斗,以突出他英勇善战的英雄本色。

2、注意选择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暗示人物未来。《史记》于人物写大事,有时也写生活小事,因为这有助于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个性更鲜明。有些小事还往往使人见微知著,预示着人物日后的发展。如《陈涉世家》开头写陈涉佣耕垄上时与伙伴们的一场对话,既表现了他有大志,也表现出他很自负,轻蔑别人,以至后来起义为王时竟把旧时伙伴也杀了。这些小事的描写,刻划了人物的思想性格,也预示出性格发展的方向。其他如《项羽本纪》开头写项羽少年时奇异不凡的言行,《陈丞相世家》写陈平在乡里主持分祭肉分得很平均的故事,《李斯列传》写李斯见厕鼠仓鼠所食不同而发的感叹等,这些小事的描写,都有同样意义,他们日后的作为都是早年这种表现的进一步发展。

3、运用“互见法”。这就是把某一历史人物的一些事迹,在本传中省略,而写入其他人物传记中去。运用这种方法,有时是为了避免重复,或为了避免遭祸,但更重要的还是为了突出人物某一性格特征。如《项羽本纪》,主要是要突出项羽喑曙叱咤、气盖一世的英雄形象,因此便把他许多个人的缺点和政治上军事上的错误,放在《淮阴侯列传》中去写,这就不至于损害他的英雄性格。《魏公子列传》主要写一个能够礼贤下士的贵公子形象,因此就集中写信陵君如何“自迎夷门侯生”等故事,而把他因为畏秦而不肯收留亡命的虞卿和魏齐的故事,放到《范睢蔡泽列传》中去写,这也是为了不至于损害信陵君的形象。这是司马迁写人物传记普遍采用的方法。

(二)善于运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1、细致入微的描述。司马迁写人物传记,尽力避免一般地梗慨地叙述,对要写的主要事件往往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魏公子列传》写信陵君迎侯生的一段,是很有代表性的例子。作者先写侯生毫不谦让地“直上载公子上坐”而“公子执辔愈恭”,以及侯生“故久立与其客语”而“公子颜色愈和”。接着又写“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以至“市人”、“从骑”、“宾客”对公子行为都感到惊异。作者通过这些具体描写,就把信陵君“仁而下士”的性格突出地表现了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紧张斗争场面的描写。司马迁善于通过紧张场面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在这方面最突出的是《项羽本纪》中“鸿门宴”的描写。在惊心动魄的鸿门宴上,刘、项双方明争暗斗,剑拔弩张。宴会开始后,有范增举块、项庄舞剑、樊哙闯帐等情节,气氛十分紧张。鸿门宴从曹无伤告密开始,到刘邦不辞而别为止,矛盾迭起,险象环生。作者就是通过对那些矛盾斗争的描写,揭示了人物的不同性格:刘邦机敏精细狡诈,项羽坦率轻敌无谋。其他如范增、张良、樊哙、项伯,等人的性格,也都在这场斗争中有所表现。

(三)在运用语言方面有很高的成就

1、善于运用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史记》里的人物语言,无论独白、对话都充分个性化。以刘邦和项羽见巡游的秦始皇时所说的话为例,项羽见秦始皇时说:“彼可取而代也!”(《项羽本纪》)刘邦却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高祖本纪》)话的意思一样,都想登上帝王的宝座,但语气不同,表现出了不同的性格特点。在《张丞相列传》中,作者写周昌反对刘邦废太子时的对话:“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期期”是口吃的象声词,这段话把周昌又急又怒,越急越口吃的神态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2、《史记》的叙述语言,简洁、精炼,极富表现力。它往往用极少的语言表现极丰富的内容,并生动地展示出人物的情态、心理。以《项羽本纪》为例,作者写钜鹿之战,从“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开始,到“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为止,总共不过二百字。但却把这场大战中楚军义无反顾的决心,英勇作战的情形,杀声震天的战斗场面,项羽使诸侯慑伏的声威,全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语言非常简炼,并富有形象性和表现力。类似这样的例子,在《史记》的人物传记中,不胜枚举。

《史记》在叙事中还往往引用民谣和谚语,使语言更加丰富多采,也更富有表现力。

一看答案給了好多,我發現要想得分就要按照老師給的講義做答案,不過兼容並包也未必吃虧。自己組織一下答案,我就不再找了。要睡覺啦。。

第四篇:读盟史学盟章有感

吾肩负光荣使命

读盟史学盟章有感

再一次逐字逐句地读完《中国民盟章程》和民盟史料后,我对民盟的历史使命、民盟成员的职责和实践工作的开展等方面有了系统性的认识。一方面为能加入光荣的民盟而欣喜不已;另一方面倍感盟员责任不小,任务不易。通过认真思考与讨论,比较刚写入盟申请书时,自己的思想觉悟有了质的飞跃。

传承光辉历史使命

我坦诚对民盟的第一印象是比较肤浅的,认为民盟只履行“高大上”的事务,即积极坚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促进大团结大联合;全盟要为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而奋斗;在新世纪新阶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做出新贡献;配合中国共产党的工作等。

可第一次逐字逐句地读完《中国民盟章程》和民盟史料后,我了解到:

‚中国民主同盟自诞生之日起,一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民族命运命悬一线之际,聚拢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旗下成立;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与党患难与共,同舟共济。‛ ‚改革开放后,中国民主同盟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为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实现祖国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每一位盟员皆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现如今,中国民主同盟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党的群众路线为指导,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由此,我深刻认识到,民盟并不是只是处于高处做高处的大事,而是深入群众,起带头作用,从小事做起,并能及时反映群众的意见和需求,追求务实工作之风。同时,也认识到,民盟内部亦须统一思想,共同合作,贯彻党的政策;每一位盟员都要贡献自己的力量,创造出更伟大的功绩。

严于利己做合格盟员

我原本以为,作为一名民盟盟员和普通群众有着巨大的差别,这种差别是一种“优越”,或“高人一等”;可现在,我明白盟员与普通群众的差距,并不是所谓的“优越”,而是盟员必须履行的义务和可以行使的特定的权利;我更认识到,每位民盟盟员其实只是普通人,更不能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

我已了解到作为盟员必须履行的义务,而对我感触最深的一部分,我想我应该将其摘录下来,看看我能做到哪些,并以此写下自己的想法。

如民盟总纲第十四条:

‚盟员有下列义务:

(一)遵守民盟章程,执行民盟决议,参加基层组织生活和民盟活动,交纳盟费;

(二)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维护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

(三)认真做好本职工作,遵守职业道德,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正处于增长知识的阶段,因而我所能做的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提高对党的认识和了解,才能在以后为人民服务时积攒足够的本领,才能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民主同盟维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促进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维护宽松稳定、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积极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

读完这一段,我意识到做一个合格的盟员的难度,恐怕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实际中做到这一条吧,但这也让我更严格地要求自己。

加入民盟,就要服从它的安排,这是我在写入民盟申请书就明白的,要在遵纪守法方面做出表率,而遵纪守法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做到这一点无须多讲。这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国民盟盟员,我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履行参政党职能,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广大盟员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作为必须牢牢把握的政治方向,把维护团结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基本任务。

同时发扬自我教育的优良传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盟员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发扬民主、科学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履行义务立德树人

在党的第十七届会议后,北京卓达经济管理研修学院的郑旭龙就写过一篇名为《读党的十七大有感》的文章,里面讲到: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文化交流频繁,融入了世界这个大的家庭之中,英语在中国教育市场持续走俏。‘英语热’对于中国当代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外国文化的流入将中国古历史文化逼得无路可走。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英语已经与语文,数学并驾齐驱。甚至,英语不过级就拿不到学士学位。这让中国人对于英语有了一种疯狂的热情。不仅如此,现在越来越多的小孩子很早开始知道并喜欢麦当劳和肯德基,更愿意去过西方的圣诞节。西方文化的流入,让国人没有了属于中国最传统的‚魂‛。没有灵魂的民族还会在壮大吗?后人不断总结着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却被历史一叶障目。历史只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闭关锁国是行不通的,却忘记了一个民族的崛起,不仅要靠汲取世界之文化的精髓,也要传承传统之文明,保护属于本土的精神文化。‛

一言蔽之,我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更作为新时代知识青年,绝不排斥来自于任何国家的文化。放眼看世界,每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承载着一个国家历史的荣辱兴衰。

我尤其欣赏中国儒家思想和日本武士道精神。虽然这两种精神背道而驰的,但是这两种精神都是现在中国青年人所缺少的。不知道如果把现在的年轻人放在抗日战争时期,会产生多少“卖国贼”,抗日战争还会不会胜利。有人说“儒家思想是不堪入目的,孔孟毒害了无数中国人”,这样的说法有点过于片面。当时中国处于封建统治阶级,当中夹杂了时代的迂腐。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国很多思想仍然是来源于儒家思想。“仁”、“礼”、“中庸之道”等,儒家思想对于当今的社会的文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仁学”是最早要求人们要注意自己的行为,追求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我们有优秀的历史文化经历过千百年历史的洗礼,当今的一些仍存在思想偏激的某某者却屡屡贬低中国文化。作为民盟盟员,我们有义务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德育感化青年学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想要真真正正地成为合格盟员的新盟员。我应积极实践党的“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积极履行盟员的义务,努力做好应有的责任与义务,为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目标,为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最后,我为光荣地加入中国民主联盟而感到无比的自豪!

第五篇:读梁启超《新史学》感悟

读梁启超《新史学》感悟

戊戌变法,及其以后的中国近代社会变革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人在面对外部世界压力作出的反应而出现的。梁启超在《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中说:“中国自古一统,环列皆小蛮夷,但虞内忧,不患外侮,故防弊之意多,而兴利之意少,怀安之念重,而虑危之念轻……使能闭关画界,永绝外敌,终古为独立之国,则墨守斯法,世世仍之,稍加整顿,未尝不足以治天下。而无如其忽与泰西诸国相遇也。”

“国与国比较,而强弱见”。一向唯我独尊的中国,逐渐步入弱者、贫者、劣者的行列,面临着“为天行大圈所淘汰”的威胁。于是,在中国,就渐渐萌生向被视为强者、富者、优者的西方学习的愿望,产生打破封闭循环传统,开始了变法维新。在史学领域,作为政治鼓动家的梁启超,于1902年,在《

》上发

表长文《

》。他提出“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几近全盘否定旧史学。他认为中国的旧史学维护专制统治,是愚弄人民的工具,是“霸者的奴隶”。继而指出封建史学的“四弊二病”,即“一曰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二曰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三曰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四曰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以上四者,实数千年史家学识之程度也。缘此四蔽,复生二病。”“其一能铺叙而不能别裁”,“其二能因袭而不能创作”。“合此六弊,其所贻读者之恶果,厥有三端,一曰难读,二曰难别择,三曰无感触。”提出历史是国家民族精神的体现,对国民的精神成长理应具有启发功能。

梁启超指出,中国之旧史有“四弊二病”,他把旧史学与新史学相比,“前者史家不过记载事实,近世史家必说明其事实之关系,与其原因结果;前者史家,不过记述人间一二人有权力者兴亡隆替之事,虽名为史,实不过一人一家之谱牒。近世史家,必探察人间全体之运动进步,即国民全部之经历及其相互关系”,他认为中国的旧史陈陈相因,不去思考历史事件造成何种影响,不探究事物间的因果联系。尤其将人物与时代之间的主从关系颠倒过来。不明白人物只能作时代的代表,却反过来把时代作为人物的附庸。结果,旧时代的正史便成为人物传的汇集,“虽尽读全史,而曾无有足以激励其爱国之心,团结起合群之力,以应今日之时势而立于万国者”。只重政治史,简直是帝王的家谱。“呜呼,史学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只有对旧史学进行革命,才能使之成为“国民运动之资鉴”。梁氏对旧史的批评确实攻势凌厉,具有廓清摧陷之功,这是因为他的批判集中到旧史即“君史”这一根本问题,痛陈其奴化国民思想、阻挡时代潮流的危害,而以“民史”即以写出民族群体之兴衰这一崭新价值体系取而代之,这就为史学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他介绍了“新史学”的具体含义,“历史者,叙述进化之现象也。“他说的“历史“,按其意,当是历史撰述,亦即史家撰述中所反映出来的历史。历史撰述是“叙述进化之现象“,这实际上是指出了“新史学“之历史撰述的性质。以此为前提,作者给历史学确定了一个内涵,就是:“进化者,往而不返者也,进化无极者也。凡学问之属于此类者,谓之历史学。“质而言之,历史学当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考察和叙述种种进化现象,这就是“新史学“的本质。作者认为,“历史之真象“即运动规律“如一螺线“。这里说的“历史“,是指客观历史过程。他的这个认识,把中国传统史学中的朴素进化观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关于历史撰述的范围,梁启超说:“历史〔撰述〕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也。“作者认为,任何事物都有进化的现象,都“属于历史之范围“,但通常历史撰述所记常限于人类,这是因为:“人也者,进化之极则也,其变化千形万状而不穷者也。“指出了人类进化在“凡百事物“进化中是最为复杂的特点。这样,梁启超就注意到历史研究有“广义“、“狭义“之分:“言历史之广义,则非包万有而并载之不能完成;至语其狭义,则惟以人类为之界。“这种划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梁启超进而又指出:就“狭义“的历史来说,也不是都可以写入历史撰述的。他认为:“欲求进化之迹,必于人群“,“人类进化云者,一群之进也,非一人之进也“。因此,“历史〔撰述〕所最当注意者,惟人群之事,苟其事不关系人群者,虽奇言异行,而必不足入历史〔撰述〕之范围也。“从中国史学之历史观的发展来看,从尊天命到重人事,是一大进步;从重视个人的作用到重视人群的作用,是又一大进步。但梁启超强调“人群进化之现象“,并没看重“人群“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分配关系对于这种“进化“的作用,这是他的局限性。

力图以进化论的观点来重新研究历史的梁启超旗帜鲜明地提出用历史进化观来取代旧史“一治一乱”的循环史观。他明确提出要划清旧史一治一乱的循环观和新史学认为历史的变化“有一定之次序,生长焉,发达焉”,即由低级向高级进化。主张近代史家应该摒弃旧史家几千年来所信奉的“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的旧观点,代之以将近代进化论作为研究历史的指导,通过研究,描述人类进化途径及其具体表现。

重视历史学的垂训作用。梁氏《新史学》开宗明义标明史学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史学应是“学问最博大而切要”的一门,是“国民之明镜”,“爱国心之源泉”。“今日欧洲民族主义所以发达,列国所以日进文明,史学之功居半焉。”旧史家不懂得史家的可贵在于通过叙述人群的进化,培养民众爱群善群之心、进取意识和爱国精神。“虽尽读全史,而曾无有足以激励其爱国之心,团结起合群之力,以应今日之时势而立于万国者。”故中国史学“外貌虽及发达,而不能如欧美各国民之实受益也”。主张要用历史来启蒙中国人的思想,让国人猛醒,为中国的未来而奋斗。

梁氏《新史学》回答了“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史学”。

下载读梦溪笔谈的史学价值[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梦溪笔谈的史学价值[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新史学九十年》有感

    读《新史学九十年》有感作者学号:12015000458暌违多日,今日终于将这本书阅毕,颇有所感。初次见到许氏这本书是在本科二年级的时候,在学校图书馆的书架上,但当时仅仅是一扫书名,并......

    读《简明东方文史学》有感

    读 有感12222031 蔡艳阳机电1209 简明东方文学史的内容是一个一个由简到繁的过程。重点突出条理明晰,据说是这部书编写的一个重要原则。这书在强化史论结合、文化分析与艺......

    《徐霞客游记》的史学价值及其对现代史学的启示

    《徐霞客游记》的史学价值及其对现代史学的启示 关注“壹学者”微信 >> 第一作者:谢家放 我是第一作者 >> 人大复印:《历史学》1995 年 10 期 原发期刊:《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

    《战国策》的主要内容及文学与史学价值(共5则)

    《战国策》是我国战国时代一部资料汇编,由当时各国史官或策士们所辑录,由西汉末期的学者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整理编订而成。据刘向《战国策续录》说,他奉汉成帝之命......

    读《员工价值》后有感

    读《员工价值》后有感 看完《员工价值》这篇文章,感悟颇深,似乎文章主人公的缺点多多少少也出现在自己的身上。深刻反思自身,在思想认识和工作态度仍存在许多问题,从这些问题出......

    读《史学理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优秀范文5篇)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史学理论问题》读书笔记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史学理论问题》是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张庆海教授的作品,这本书是关于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史学理论问题的开......

    读西方史学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有感(最终5篇)

    读西方史学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有感 摘要: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开了政治军事史的先河,在西方史学著作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全书记载了古代希腊历史上第二次巨......

    读《苦难的价值》有感(范文大全)

    苦难 ——读《苦难的价值》有感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前路障碍重重,扪心自问,你是否有直面的勇气?是否能领略苦难的真谛?是否能品味出其中的价值?再者,苦难是什么?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