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课程考核改革与实践

时间:2019-05-13 03:31: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课程考核改革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课程考核改革与实践》。

第一篇:基于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课程考核改革与实践

基于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课程考核改革与实践

摘要:课程考核是评价课程教学效果、反映学生对课程知识掌握和应用情况有效的手段。本为以《外汇市场分析与操作》课程为例,提出以项目任务为主线,以学生能力考核为重点,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对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量化考核与评价。

关键词:外汇;职业能力;课程考核

一、课程考核方案设计说明

(一)课程考核改革创新点。本方案以牡丹江大学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程改革为切入点,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成果运用于《外汇市场分析与操作》课程考核改革实践中,改变过去考核方式单

一、考核内容教材化、评价主体局限性的问题。本方案以项目任务为主线,以学生能力考核为重点,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对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量化考核与评价。

(二)课程考核侧重点。本评价方案在考核内容改革方面,既注重基本理论和技能评价,也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运用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的考核;在考核方式改革方面,注重多元化、多层次的动态考核;在考核质量的分析与反馈方面,注重对考核信息反馈制度的建立;在考核对象方面,将个人能力考核与团队考核相结合。

(三)课程考核方法。本方案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考核项目分为课上项目和课下项目,考核内容包括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考核主体包括教师评分、团队自评和组间互评,考核结果分为团队成果和个人成果。

二、课程考核方案设计

(一)课程内容设计。通过对金融专业学生未来就业岗位能力要求分析,已总结出本门课程培养的主要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并以此为基础对原有课程教学内容按照项目化教学法进行重新梳理和设计。按照课上引导项目和课下自主项目进行训练。课上引导项目分为外汇市场分析和外汇交易操作两个模块,外汇交易平台操作、汇市经济指标分析(美元分析)、汇市经济指标分析(非美元分析)、汇市非经济指标分析、汇市大盘分析、汇市趋势分析、汇市形态分析、汇市技术指标分析八个子项目。

(二)课程考核整体设计。本课程整体考核方案记分项目包括课上A项目和课下B项目,课上项目由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下项目由学生自主完成。考核内容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平时考核是对课程内容的8个项目的单独考核,期末考核是对整体项目完成情况的考核,即分析报告撰写和盈利情况评分。考核主体为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考核对象包括团队任务完成情况和个人任务完成情况,其中团队考核的内容为完成态度、完成质量、资料搜集能力、资料数据分析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判断能力、回答问题质量、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英语应用能力及与人合作情况;对个人能力的考核项目为参与与努力程度、贡献程度、完成态度、团队合作意识、语言表达及沟通交流、回答或提问问题质量及创新点。团队能力考核由教师评价、小组自评和小组间互评组成,个人能力考核由该组组长、教师进行打分,并结合本组该项任务得分得出。

(三)课程考核单元设计举例。本课程分设了8个子项目,即8个教学单元。在对每个单元进行考核时,需分别依据各考核项目对团队和个人进行考核。其中,对团队完成质量的考核需依据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具体确定其考核项目、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以汇市经济指标分析(美元分析)任务为例,该单元小组任务完成情况“完成质量”考核内容见表1。

表1汇市经济指标分析(美元分析)任务完成质量考核评分表

三、课程考核方案实施

本课程考核的实施由教师指导学生共同完成,在实施课程考核中需注意把握好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学生应上交的学习成果。以小组形式共同完成某种货币的投资分析报告,内容需涵盖基本面分析和技术面分析两方面,具体包括经济指标和非经济指标分析,趋势、形态和技术指标分析。小组成员学习结束后,共同准备汇报会,能够熟练运用

PPT现场演示并流利讲解本组的投资理念、分析过程及下一步的投资策略。每位同学都能运用交易平台独立进行交易操作,并最终提交个人账户综合报表。

(二)课程考核的时间安排。每个教学单元任务完成后,教师都要组织学生对各组该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打分,组织组长对各组组员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在全部课程结束后,教师负责汇总各组全部单元得分,并结合每位同学期末提交的材料对每位同学进行汇总评分。

(三)教师及学生的课程总结分析。课程的总结和分析是考核体系的最后环节,也是教师能清晰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及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和改进方向的有效途径,为课程的创新和完善提供参考。课程总结分析通过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课上记录学生小组间的互评与教师点评;二是课程结束后发放《学习效果学生评教表》得到的反馈信息;三是教师和学生撰写的心得体会。

本套考核改革方案先后经历过3个学期3个班级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表现在学生学习兴趣越发浓厚、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各项能力显著提高,特别是在团队沟通与合作、分析及解决问题、自我学习能力方面表现突出,达到了预期的考核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 林红梅.真实情境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考核的改革与实践[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6).

第二篇:高职课程改革

1.完全依靠高职院校本身的自力更生已经不可能了

2.企业老总看高职教育,A高职生只会照抄照搬机械模仿,与过去传统职业教育的观念有

关,完全没有创新能力,在创新型企业没有立足之地。B.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相应要求专业老师有创新能力,有研发能力,在技术创新。C要构建和企业需要协调,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概念让学生自学。

3.全年人才规划纲要:培养高技能人人才的主体是企业,职业院校是基础,必须两者相结

合。要注意院校和企业双主体

4.企业案例教学,学习积极性完全不同。

5.职业教育主要任务:

6.企业是盈利性,高职院校是公益性,如何调动行业企业积极性

7.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8.非全日制和培训要增加,加强双师型,到2015年,新教师要有2年以上的企业经历,教师要有专职和兼职老师构成。

9.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在到高职院校从教的制度,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吸收企业进行教学质量评估(不要等到人才市场上才倾听企业的意见),聘任一大批具有企业经验的兼职教师。

10.教育规划纲要和人才规划纲要,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为抓手)+骨干校(体制机制创新的环境下谈专业建设,全校的教师90%双狮,50%课程由行业企业教师承担)

38问:

一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专业,二.办学方针是否坚持服务宗旨,就业导向,走产学研发展道路

三高职能不能把高职纳入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规划,能不能把特色院校和特色院校做优做强,能否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需要,根据地方经济发展调控专业设置和发展,加快体制创新,建立多元办学机制,4合作

四.是否创新办学体制,并且能发挥新体制成效

第三篇: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改革与实践.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作者:王丽 杨文军 葛科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年第14期

[摘要]通过分析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现状,文章从课程设计理念、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课程教学方法及课程考核制度等方面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 课程设计 教学方法 课程考核

[作者简介]王丽(1978-),女,河北邢台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建筑测量与结构设计方面的教学与研究;杨文军(1977-),男,甘肃白银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建筑测量及施工管理方面的教学与研究;葛科(1977-),男,安徽马鞍山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施工管理和岩土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研究。(河北邢台054035)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1-0137-01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用以培养学生测图、识图、按图施工放样、变形监测等方面的技术技能和动手能力。多年来,该课程过分强调知识而忽视能力训练,主要表现在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重理论轻应用,知识陈旧、僵化,实践训练内容不足,无法落实“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产学相结合”的办学方针,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为提高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质量,近年来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衔接,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改革思路,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实效。

一、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课程内容的学习过程与建筑工程测量的工作过程相一致,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的选择课程学习的工作任务,在工作任务的设计上由简到繁,由实训到实操,形成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教学。

1.课程教学内容以建筑测量工作过程为导向。与行业、企业、毕业生、业内教育专家、专业教师五方人士一起具体分析了建筑施工测量的实际工作过程,并通过分析它在教学中的可操作性以及知识的覆盖面,设计了建筑平面图测绘与建筑施工放样两大工作项目。建筑平面图测绘内容按照平面图测绘的工作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工作任务训练到综合工作项目训练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建筑施工放样的教学内容以实际民用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工作过程为主线,根据先易后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过程,安排教学内容与顺序。在此基础上又根据实际工业建筑施工测量工作过程和实际高层建筑的主要施工测量工作过程设计了工业建筑施工测量教学内容和实训任务,以及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的教学内容和实训任务。整体教学内容的设计既符合以建筑工测量的工作过程为导向,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又符合知识的学习掌握过程。

2.课程设计以行动为导向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以任务为载体开展工作页设计,每个工作任务设计工作页,在工作页中明确工作任务及其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咨询信息。由学生来自行制订计划和实施方案,并按照自主制定的实施方案,具体实施,最后对工作任务实施成果进行自评。然后教师再对其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作用在于设计适合训练学生专业能力的工作任务,提供相关专业知识、咨询信息,辅助引导学生更准确地完成工作任务的计划与实施。并将实训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考核作为课程成绩评定的重要因素。

3.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注重能力本位的课程考核。改变以往注重理论知识考核以及在课程结束后进行考核的方式,采用注重课程实践考核,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一项实训工作任务进行考核,并将其考核成绩纳入课程考核成绩。而且将仪器操作考核成绩与高级测量工考核相结合,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

二、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建筑工程测量学习领域课程针对典型工作任务,依据工作过程开展分析,施工总平面图的测量工作过程分别为“测图准备—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碎部测量—总平面图绘制与修饰”;建筑施工测量的工作过程则依次为“测量方案设计—建筑控制测量—建筑物定位—建筑施工测量—测量资料整理—建筑物沉降检测”。

由于建筑形体结构的复杂性,导致建筑施工测量这一典型工作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工作过程相同,但因结构的不同实施步骤既有重叠又有变化,因此,依据建筑结构不同选取三个项目载体,即多层建筑施工测量、高层建筑施工测量、工业建筑施工测量。多层建筑施工测量可完成整个工作过程的学习,高层建筑和工业建筑结合建筑结构等要求,加以提高和拓展。

三、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1.任务教学法。本课程以实际项目为载体设计实训工作任务,使实训工作任务具有真实性。教学过程中以测量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教学任务训练,采用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理论与实践交叉进行的方法。突出任务驱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每堂课设计工作页,实现“讲解分析工作任务(咨询)、制订工作计划以及测量实施方案(计划)、测量前的准备(决策)、测量工作任务实施、测量工作的检查、工作任务评价”的六步法学习过程,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强化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实践教学采用小组授课方式。为使探究性学习落到实处,实践教学采用小组授课方式,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科学合理地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分配人员按照能力强弱和性别进行合理搭配,指定组长,明确责任,既使各成员得到锻炼,又强化成员间的协作关系,使学生形成互帮互学的风气,增强团队协作和竞争意识的培养。

2.引入多媒体教学,简化教学难点。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诸多媒体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课堂气氛活跃、生动。同时,我们将实践环节录制成录像,清晰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深刻印象,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工作内容与技能。课程教学中引入大量的图片和动画信息,增加学生对测量仪器的认识,提高学习兴趣。仪器操作方法和使用原理,通过Flash动画展现出来,使学生通过更为直观有趣的动画学习枯燥繁杂的工程知识。通过工程施工录像,补充工程现场实践时间长、实现困难的不足。

3.强化网络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发本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网络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学生根据需要通过网络学习有关的内容。课程组已经在网络教学资源网站上建立了课程教学标准、教学课件、电子教案、教学录像、视频、习题、工程实践、相关资源等,并向学生免费开放。通过网络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可以在课外自主学习。网络支持学生学习的完整过程,让学生在课外网络环境中可以完成课堂学习、向教师提问、提交作业、在线交流、单元测验等学习任务。

四、课程考核制度的改革

1.实行考证制度。要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学习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后,参加河北省劳动厅的“高级测量工”技能鉴定,取得高级测量工技能合格证。实行证书制度,学生毕业时取得毕业证书和专业技能证书。通过考证,能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兴趣,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为此,我系和劳动技能鉴定中心联合,专门进行职业技能鉴定的组织和考核。根据河北省劳动厅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要求,编写了《工程测量职业技能测试试题库》,使学生进行测量技能训练时有明确的操作要求和评价依据,强化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建立新的考核评价方式。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任务为载体的课程考核中,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并制定具体的成绩评定办法。在设置考核方式时,实践与理论结合,有以考核专业能力为主的实训工作任务考核,有以测试认知水平的知识考核。理论知识考核采取教考分离的考核方式,占总考核成绩的40%。实训工作任务与仪器操作成绩考核,占总考核成绩的60%,其中包括单项技能项目考核和综合技能项目考核。单项技能项目考核为测量仪器操作考核,教师制定具体的考核方法及考核标准,每个学生逐一进行操作考核,现场评定成绩。此外可以将高级测量工考试成绩换算为单项技能考核成绩。综合技能项目考核主要指校内施工测量工作任务考核,教师制定测量基本工作实训任务,设计工作页,包括工作任务目的—实训工作任务内容—实训工作任务实施过程—实训工作任务成果。学生在给定时间内分小组共同协作完成测量任务;同时配备学生实训自评表与教师评价表,指导教师通过实训指导过程、学生自评情况和工作任务完成成果来评定学生的综合实训成绩。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第四篇: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口同 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王丽杨文军葛科

[摘要]通过分析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现状,文章从课程设计理念、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课程教学方法及课程考核制度等 方面提出了iK:j兰-教学改革的方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课程考核

[作者简介]王丽(1978-),女,河北邢台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建筑测量与结构设计方面的 教学与研究;杨文军(1977-),男,甘肃白银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建筑测量及施工管理方面的教 学与研究;葛科(1977-),男,安徽马鞍山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施工管理和岩土工程方面的教学 与研究。(河北邢台05403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1-01 37一01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

础课,用以培养学生测图、识图、按图施工放样、变形监测等方面的技术技能和动手能力。多年来.该课程过分强调知识而忽视能

力训练,主要表现在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重理论轻

应用。知识陈旧、僵化,实践训练内容不足,无法落实“服务为宗

旨,就业为导向。产学相结合”的办学方针,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为提高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质量,近年来邢台职业技

术学院提出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衔接,教学与生产相结

合,工学交替的教学改革思路,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实效。

一、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课程内容的学习过程与建筑工程测量的工作过程相一致,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的选择课程学习的T作任务,在工

作任务的设计上由简到繁,由实训到实操,形成理实一体化的课

程教学。

1.课程教学内容以建筑测量工作过程为导向。与行业、企

业、毕业生、业内教育专家、专业教师五方人士一起具体分析了

建筑施工测量的实际工作过程,并通过分析它在教学中的可操

作性以及知识的覆盖面,设计了建筑平面图测绘与建筑施工放

样两大工作项目。建筑平面图测绘内容按照平面图测绘的工作

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工作任务训练到综合T作项目训练

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建筑施工放样的教学内容以实际民用建筑

工程施工测量丁作过程为主线,根据先易后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过程,安排教学内容与顺序。在此基础上又根据实际工业建

筑施工测量工作过程和实际高层建筑的主要施工测量工作过程

设计了工业建筑施工测量教学内容和实训任务,以及高层建筑

施工测量的教学内容和实训任务。整体教学内容的设计既符合以建筑工测量的工作过程为导向,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又

符合知识的学习掌握过程。

2.课程设计以行动为导向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建筑t程测

量课程以任务为载体开展工作页设计,每个工作任务设计工作

页,在工作页中明确工作任务及其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咨询信

息。由学生来自行制订计划和实施方案,并按照自主制定的实施

方案,具体实施,最后对工作任务实施成果进行自评。然后教师

再对其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

体,教师的作用在于设计适合训练学生专业能力的工作任务,提 供相关专业知识、咨询信息,辅助引导学生更准确地完成工作任 务的计划与实施。并将实训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考核作为课程

成绩评定的重要因素。

3.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注重能力本位的课程考核。改变以往

注重理论知识考核以及在课程结束后进行考核的方式,采用注

重课程实践考核.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一项实训工作任务进行考

核,并将其考核成绩纳入课程考核成绩。而且将仪器操作考核成 绩与高级测量工考核相结合,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

二、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建筑工程测量学习领域课程针对典型工作任务,依据工作

过程开展分析,施—【总平面图的测量工作过程分别为“测图准

备—平面控制测量一高程控制测量—碎部测量一总平面图绘制 与修饰”;建筑施丁测量的工作过程则依次为“测量方案设计一 建筑控制测量一建筑物定位一建筑施工测量一测量资料整理一 建筑物沉降检测”。

由于建筑形体结构的复杂性.导致建筑施‘丁测量这一典型

工作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工作过程相同,但因结构的不同实施步

骤既有莺叠又有变化,因此,依据建筑结构不同选取三个项目载 体,即多层建筑施工测量、高层建筑施工测量、工业建筑施工测 量。多层建筑施工测量可完成整个工作过程的学习,高层建筑和 工业建筑结合建筑结构等要求,加以提高和拓展。

三、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1.任务教学法。本课程以实际项目为载体设计实训1=作任

务,使实训工作任务具有真实性。教学过程中以测量工作过程为 导向进行教学任务训练,采用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理论与实践 交叉进行的方法。突出任务驱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每 堂课设计T作页。实现“讲解分析工作任务(咨询)、制订工作计 划以及测量实施方案(计划)、测量前的准备(决策)、测量工作任 务实施、测量T作的检查、工作任务评价”的六步法学习过程,突 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强化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实践教学

采用小组授课方式。为使探究性学习落到实处,实践教学采用小 组授课方式,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科学合理地将学生进行分__

第五篇:高职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核心是课程开发

高职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核心是课程开发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生产第一线培养高等应用性技术人才的专门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必须研究经济发展趋势,明确社会和经济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需求的数量、品种、规格等客观要求。高职院校作为特定的育人场所,还必须充分了解教育对象的需求,以引导和辅助受教育者的成长和发展,将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建设人才。找准社会、经济和个体发展的要求与高职教育之间的结合点,是高职院校专业和课程设置的前提。由于专业是高职教育服务于社会的切入点,是沟通社会经济和受教育者的桥梁,也是高职院校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前提。因此,合理规划专业和课程设置对于办出高职院校的特色,提高教学质量,保证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国的高职教育大多是由独立设置的职业大学、成人高校、本科院校二级学院以及中专升格“三改一补”而发展创办的。各高职院校在继承各自专业传统方面,对于办高职均各有所长和不足。但目前各高职院校对于专业设置如何发挥原有优势和形成特色专业还不多,优势还不明显,因而专业还缺少足够的社会影响和吸引力;专业和课程设置都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特别是适应人们择业观念变化的新要求,加上传统专业受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以及还不具备不可替代性,这就必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毕业生的就业困难。总之,处于初创时期的我国高职院校,当前还尚未形成一个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和课程结构体系,高职的专业建设的任务还十分繁重,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探索和发展的过程。由于专业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对社会服务的方向,高职院校必须进行广泛的社会与市场的调研,按照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要求,适时地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建立主动适应市场的运作机制,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就业渠道。然而,专业的改革与建设同时要求在课程结构上有较大的改革,其改革的程度又决定着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成效,因此,课程开发势必成为高职院校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核心。课程开发是按照所确定的专业培养目标,产生一系列课程方案与课程文件的过程,主要通过“课程分析”(目标分析)、“课程设计”(教学计划)、“课程编制”(教学大纲)和“课程评价”(目标评价)四个课程开发阶段或手段完成的。课程分析是高职院校为开发新的课程而汇集各种资料,进行系统分析评估,从而获得课程设计和编制之根据的工作过程,也是实施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本文主要从课程开发第一阶段的具体阐述,来探讨课程开发与高职专业改革和建设的关系。专业设置确定后,要着重做好课程分析阶段的社会(行业、企业)的需求分析、高职人才规格需求的分析、受教育者的需求分析和教育教学的需求分析,以取得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的客观基础。对于高职院校的专业改革与建设来说,通过这些分析若能获取真实而有效的翔实材料,就是成功的一半。1.社会(行业、企业)的需求分析。专业及其课程设置首先必须充分体现地区产业、企业的特点,把面向企业,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类应用技术和管理人才作为根本目的。因此,必须从宏观到微观分析社会经济形势,分析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成分的变化,分析产业、行业和职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就业结构等的发展态势。产业结构决定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而专业结构又依赖于课程结构。因此,专业及其课程设置应以支柱产业为核心,同时兼顾其他产业,并在保持专业及其课程设置相对稳定性、体系性的同时,根据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对人才需求变化的要求,及时调整培养目标,更新课程内容,使专业和课程的设置保持发展态势。通过在一定范围内的社会经济发展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以及大量典型行业和企业的抽样调查,是行业和企业需求分析的主要手段。同时要成立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认真听取用人单位意见,邀请用人单位的专家参与高职培养人才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使专业及其课程设置更趋完善、有效。2.高职人才规格需求的分析。高职人才规格需求分析是行业(企业)分析的自然延伸,为确立相关的教育目标、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编制提供依据,也是指详细分析社会某一职业群的具体工作,并系统地列出从事该职业所需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过程。分析具体专业范围内的技术活动项目是高职课程开发的基础。其分析思路与CBE的“职业分析”相一致,但分析的对象以及方法却有所区别。尤其是高职的专业及其课程设置,主要面向高新技术产业,对于技术领域的活动项目往往是最新的,加之高技术变化快的特性,使传统CBE的分析方法(仅针对岗位要求)难以适应,必须由高职院校的课程专家、教师赴现场考察,直接与行业专家、企业管理者、技术工作人员共同分析各项活动的性质与类别,然后归纳出较为详细的人才培养规格——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并以此作为课程设置的依据和相应的课程内容选择,这样作出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对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才更为有效和合理。3.受教育者的需求分析。高职教育专业的发展是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的,这种需求既包括社会的要求,也包括广大受教育者个人的要求,并且只有当社会需求转化为个人需求时,才能成为高职教育的有效需求。由于现代社会职业结构的急剧变化以及人们对自身发展需要的意识的增强,使一次性就业的现象和观念发生了巨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确定专业及其课程时既要考虑受教育者适应职业变化以及面向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又要一切为受教育者着想,充分了解他们对于工作的性质、条件、待遇、社会地位、发展可能等的需要,同时还应注意到他们学习的基础、经历、动机、兴趣、能力等个性等征,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在教育与教学工作中按需施教和因材施教。对于企业迫切需要的、需求量又很大的专业人才,如果没有人报考,这样的专业也是难以维继的。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应做好对“受教育者”的宣传服务工作,协调社会需求与个体需求的关系。即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充分认识该专业的意义和发展前景;另一方面,要根据该专业现代技术含量的变化,酌情改变课程设置和更新课程内容,以符合受教育者当前的学习需要。4.教育教学的需求分析。高职教育、教学的需求分析是在上述各项分析的基础上,将社会和个体的需求转化为专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条件的要求。而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在课程设置时,应把高职人才规格需求分析所提供的职业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转化为专业范围内的课程内容,在充分体现高职的针对性、实用性、技术性的基础上,既要与实际应用技术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又要不断跟踪科技发展的最新水平。教学条件主要包括实施教学过程的软、硬件(如教学文件、师资、教材、实习实训基地、工具设备等)以及学习者的入学水平等。只有通过教育教学分析,才能使我们对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以及学习者的水平有一个较全面了解。有了这样一个教学平台,对专业的教学过程的实施以及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将会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经过这样一系列分析,高职院校就可依据分析结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文件的精神,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学院发展的总体规划,在充分考虑学校现有基础、办学特色、办学条件的基础上,创新课程模式,调整、设置和更新课程内容,从而形成具有学院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这个专业课程体系,通过捕捉社会的“兴奋点”,树立“人无我有,人优我转”的专业和课程设置理念,构建一个共同的专业课程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柔性设置各种专业和课程,极大地增加社会应变能力。一个具有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常常会成为一所高职学院显示其特殊“品牌”的重要亮点之一,进而可在市场运作中处于良性循环,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可喜的是,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已普遍重视实施课程开发和课程分析工作,并且取得了明显成效,课程开发在高职院校专业改革与建设中产生了重要作用。在课程开发中,课程分析阶段只是形成课程设置的规划和思路,而如何进一步使专业课程设置具体化,如以“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潜力,继续学习有基础,发展有空间”的智能结构定位,调整人才的知识、技能、态度所构成的能力素质结构,进行拓宽基础,整合课程和教学内容,减少课目和课时数等重组课程体系等的改革,主要还是取决于课程开发的第二阶段——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根据课程分析所获得的资料,遵循一定的教育价值准则和课程观,确定课程的目标、内涵、结构等总体构想的工作过程。它可划分为观念设计(比较各种课程理论和流派,汲取其合理因素,建立科学和符合客观实际的设计观念,即确定适合的课程设计原则)、原理设计(从广义上看涉及整个课程理论体系,从狭义上看则表现为课程设计的概括思路,又称为课程设计的理论模型)和方案设计(遵循课程原则和原理,把课程分析积累的资料转化为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的工作过程)三个侧面。最终设计出包括专业改革与建设的设想和方案在内的完整的育人方案。育人方案要坚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方针,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专业技术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培养方案,科学合理地处理好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之间的关系;注重素质教育,将培养职业素质体现到人才培养计划中,贯穿于培养过程的始终;处理好基础知识与专业能力、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既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又体现人才培养的全面性。专业改革与建设不能就事论事,必须在积极进行课程改革的前提下,尤其要以课程开发为核心,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成效。

下载基于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课程考核改革与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课程考核改革与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职Java Web开发课程改革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职Java Web开发课程改革实践 作者:孙 昱 侯佳路 胡晓凤 来源:《电子世界》2012年第08期 【摘要】《Java Web开发》课程改革,借助北京MLDN软件实训中心......

    以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改革突破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瓶颈

    以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改革突破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瓶颈发布时间:2012年5月14日访问量:3473信息来源:山东省信息公共基础课教学往何处走?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些一直是公......

    以就业为导向改革课程考核[本站推荐]

    以就业为导向改革课程考核摘要: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的改革,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在充分用好“课堂”这块阵地的同时,走出教室、走出微机室、走出校园,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和......

    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摘 要 中国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发展。随着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战略的逐步推进,中国需要越来越多的会计人才......

    浅析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思考

    浅析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思考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 网络教学 教学改革【论文摘要】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不断高速发展的交叉性应用型课程,该课程的教学难度较大,现实的教......

    关于高职基础课程考核评价改革的研究(合集五篇)

    关于高职基础课程考核评价改革的研究 许元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浙江 东阳 322100) 摘要:高职基础课程考核评价,要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促进就业,为改革的终极目标;......

    核心课程与实践技能讨论

    核心课程选择的思路: 从以理论为核心的的课程与教学设计,转变成为以核心技能再到理论。实际上,真正转变成为以学生为中心,服务学生的过程中。 这样课程的设计会围绕着学生的实践......

    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

    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基础、VB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OA技术、SQL SERVER数据库设计和实现、Ora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