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快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加快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信祖国
2005年第4期 ——第一要务
近几年来,阳新县坚持“一主三化”的方针,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国企改革为突破口,盘活了一批老企业;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建起了一批新项目;以结构调整为突破口,打造了一批新品牌。全县工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效益连年增长。2004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52.6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实现19.3亿元,同比增长50.4%;工业提供的税收1.5亿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67%。
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科学定位工业发展方向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阳新要发展、壮大工业经济,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近几年来,我们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教育引导干部群众破除旧思想,树立新观念。一是破除计划经济的思想,树立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的观念;二是破除封建保守思想,树立博采众长的观念;三是破除小进则满思想,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四是破除虚图政绩的思想,树立真抓实干的观念。并坚持在发展实践中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统一认识,从而在全县上下形成了聚精会神抓工业、一心一意建项目、脚踏实地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我们将工业发展思路定位在盘活壮大现有企业、加快建设在建项目、招商引资建设新项目,着力发展电解铝、金铜、能源、建材、纺织等五大支柱产业上。发展目标是:到2007年,全县形成3—5个竞争力强的支柱产业,2—3个税收过5000万元、10个税收过千万元、15个税收过500万元的骨干企业,新上总投资过5000万元的项目10个以上,力争全县财政收入突破4亿元,实现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迈进。
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加快工业项目建设
要发展工业项目,钱从哪里来?企业谁来办?我们的办法是:通过扩大开放,大力引进老板、引进资金、引进项目。近几年来,我们坚持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当作“一号工程”来抓,取得了初步成效。香港鸿骏、中国大唐、浙江双牛、华新水泥等一批国际国内大公司落户阳新,已成为阳新经济新的增长点。
发挥优势招商。阳新既是“百湖之县、鱼米之乡”,又有交通优势,特别是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闻名的富矿县,已探明矿藏40多种,为全国八大产铜县之一。近几年来,我们充分发挥优势,引进了华新水泥、富兰水泥等一批资源型企业。华新水泥于2003年5月投资5.6亿元兴建首期工程,2004年4月项目正式投产,当年缴税1200万元。
多条渠道招商。充分利用“三情”(乡情、友情、亲情)、“三外”(外商、驻外机构、外出人员)和“三会”(招商引资会、经贸洽谈会、高新技术交流会),实行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的招商引资。特别注重发挥大企业、大老板的带动效应,让他们宣传阳新,引进项目。这几年,我县新上的大项目大多数是依靠大老板牵线搭桥引进来的。如引进富兰水泥项目后,利用该项目浙江洪老板的关系,先后引进了兴国古商城、浙江双牛房产等一批投资过5000万元的大项目。
健全机制招商。坚持县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领导带头到招商第一线,对重点项目建设进行全方位、跟踪式服务;坚持“一把手”负责制,各级“一把手”为招商引资第一责任人;坚持定期督办检查制度,成立项目建设办公室,对全县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和督办检查,一季一通报,半年一检查,年终结硬帐;坚持奖惩结合的考核考评制度,县里设立招商引资专项奖励基金,对招商引资先进个人进行重奖,对完不成任务的严格实行责任追究。
搭建平台招商。近几年来,我们兴建了兴国城区和沿江两个工业园,进一步放宽准入政策,使园区成为项目的聚集地。利用闲置厂房和土地,在兴国城区专门开发了一个“回乡创业园”,鼓励阳新在外打工人员回乡创业。原县化工厂副厂长尹谦2002年下海创业,2003年带回资金600万元,创办晨天化工厂,当年缴税78万元。2004年,他又追加投资1700万元,今年项目投产后产值可过亿元,税收300万元。在招商过程中,我们严格按国家产业政策办事,设置门槛,严禁高能耗、高污染的“五小企业”进入。
近几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大批新项目。仅2004年,全县就引进资金15亿元,兴办各类项目210个,其中投资在1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项目16个,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项目10个,推出了驰骋轮毂、阳华铝锭、华新水泥等一批知名品牌,初步形成了以电解铝、建材、金铜、能源和纺织等产业为支撑的工业格局。
以改革改造为动力,着力盘活壮大现有工业企业
20世纪90年代后期,阳新县属工业企业由于机制不活、投入不足,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普遍存在工艺设备落后、开工不足、负债运营、产品滞消和亏损严重等问题,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曾一度下降到30%以下。为盘活壮大现有工业企业,我们坚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对改制企业重点抓技术改造。
从1998年开始,我们坚持“因企制宜、一厂一策”,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全县乡及乡以上国有企业改制677家,改制面已达98.7%。通过改革,减轻了企业债务包袱,进一步明确了企业产权,让企业轻装上阵,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近两年,大冶劲牌公司先
后投资1.7亿元,对我县的白云山铜矿、李家湾铜矿、化肥厂和电厂等企业进行了整体收购,改制盘活,企业产值和效益连年攀升,新增税收近1000万元。
为了提高企业的产品竞争力,我们对已改制企业重点抓引资改造,盘活存量资产,优化产品结构,一批骨干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后不断发展壮大,实现产销两旺。2001年,阳新籍老板张绪刚从深圳带回450万元资金买断县麻纺厂,创办远东苎麻有限公司,经过3年的艰苦创业,到2004年底已实现“五个翻番”:固定生产投资由450万元扩大到5000万元,增长11倍;生产规模由麻纺3000锭、老织机60台发展到麻纺1万锭、箭杆织机300台,分别增长3.3倍和5倍;销售收入由2000万元增长到8000万元,增长4倍;税收由60万元增加到400万元,增长6.6倍;就业人数由400人增加到1300人,增长3.3倍。
以改善环境为抓手,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没有好环境,招不到大客商。要确保客商招得进、留得住、富得了,就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
一是以优惠的政策吸引人。我们坚持“舍小利、求大利,舍近利、求远利”的原则,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在工商准入、税费征收、中介奖励等方面实行优惠,吸引外地客商前来投资兴业。
二是以优质的服务感动人。坚持以诚待商,以法护商,以情感商。对外来投资者重诺守信,办不到的事不承诺,承诺了的事坚决办到。成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和外商投诉中心,推行项目全程代办制、收费明白制、服务承诺制和服务质量评议制,实行“一个窗口”办事、“一个口子”收费、“一站式”服务,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实行“一个县级领导挂点,一块重点企业保护牌,一张收费明白卡,一套工作专班”的“四个一”服务。制定出台了《关于治
理经济发展软环境的若干意见》,设置了禁涉“雷区”,加大“三乱”整治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力度。开展对职能部门民主行风评议活动,对末三名的进行通报,并限期整改,促进了部门行风的好转和服务意识的增强。
三是以舒适的环境留住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交通建设累计完成投资8000余万元,“七路、两桥、两站、一码头”等重点工程建设取得进展,全县通油路的村46个;电力建设共完成城乡电网改造投资5128万元,兴建和改造线路1000余公里,基本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水利建设在实现长江干堤整固验收达标后,整治了富池大闸、半壁山闸等防洪通道,防洪抗旱能力进一步增强;通信、广播电视实现了“村村通”;城镇建设以“洁、绿、亮、美”为重点,完成重点工程项目10多项,城镇面貌大为改观。同时,完善了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外来客商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作者系中共阳新县委书记)
第二篇:积极实施工业强区战略
积极实施工业强区战略
马在学
2008年第9期 ——经济建设
近年来,鄂州市鄂城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机遇,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为着力点,积极培育支柱产业,壮大工业经济板块。2007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1.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6.1亿元,利润898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2.9%、53.2%、20.9%,财政收入突破3亿元大关,达到30668万元,80%来源于支柱产业,还有一大批工业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和签约。今年,全区支柱产业的生产能力可望突破38 亿元,财政收入可望突破4亿元。
着力发展五大支柱产业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推进产业形成特色、集中发展,形成了矿产冶金、建筑建材、金属制品、机械制造、食品轻工等五大支柱产业。
——依托国家政策,做强矿产冶金业。重点放在矿业链条的加粗延伸上,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流失,大力发展矿产品精深加工,使其形成梯级分布、品种齐全、门类众多的产业体系。加快发展采选炼轧一条龙的产业模式,促使矿产业向大采矿、大选厂、大球团、大轧钢方向发展,促企业上规模、产品上质量、技术上水平,发展上台阶。重点发展磨石山铁矿、巷子口铁矿、德胜钢铁二期、杨叶特钢工业园等龙头企业。
——依托传统企业,做强机械制造业。充分发挥机械制造的传统优势,重点发展以华中重机、长江压力容器、永宏粮机、华阳重工、江燕船厂等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业。目前,全区机械制造业不断发展壮大,相关企业达29家,总规模已超过10亿元。
——依托品牌优势,做强金属制品业。为了聚集金刚石刀具企业形成规模效应,打造金刚石刀具产业群,我们在“中国金刚石刀具第一镇”燕矶镇,投资3亿元兴建了一个集金刚石研发、生产、经营于一体的大型民营金刚石刀具产业园。目前,产业园辐射拉动园内外相关企业500多家,从业人员16000多人,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并远销日本、韩国。2007年,金刚石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14.3亿元,人造金刚石单晶产量达10800万克拉,金刚石锯片产量2400万片,被评为全省52家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之一。
——依托龙头企业,做强建筑建材业。湖北世纪新峰雷山水泥有限公司在2004年是仅有一条日产1000吨水泥生产线的小型旋窑企业,经过我们的大力扶持,该公司已发展成为拥有三条先进的新型干法旋窑生产线的大型水泥企业集团公司。目前全区建筑建材业在以世纪新峰的带动下,规模逐步壮大,该产业产值在1—2年内可突破50亿元。
——依托农产品资源,做强食品轻工业。我们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着力发展壮大食品轻工业。近年,全区共扶持发展食品加工企业20家,总规模达6亿元。
着力整合各种资源要素
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我们着力加强要素整合,推动要素向特色支柱产业集中,不断优化建设环境,培植骨干企业,推进工业企业快速发展。
——大力培植骨干企业。我们始终把建设大项目、发展大项目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来抓,对投资强度大、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在用地、资金等生产要素的配置上予以倾斜,并加强对项目的跟踪服务,做到一个项目一个专班,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难点问题,确保项目建设的开工率、施工进度和建设质量。目前,全区已开工建设过亿元项目10个,签约过亿元项目10个,跟踪过亿元项目10个。2007年,全区税收过1000万元的骨干企业达4家,税收过100万元的骨干企业达25家。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开放经营”的理念,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推进花湖经济开发区、城东港口经济区、杜山工业园等三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把三大园区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近年全区用于三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达2亿元。二是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到目前,三大园区已入驻企业166 家,总投资达58亿元,到位41亿元,2007年实现税收2680万元。三是构建特色鲜明的乡镇工业园。突出各地产业特色,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工业园。
——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一是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大力推行重点项目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和领导挂点制度、企业行政执法告知制度、规模企业“一卡式”收费制度、项目服务代理制度、违规执法行为责任追究制度等,为企业提供零距离服务。二是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积极开展“清洁家园、美化乡村”活动,不断建设适宜人居和创业的环境。三是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扎实开展“平安鄂城”创建活动,大力进行企业周边环境专项治理,重点打击强讨恶要、强装强卸、阻碍进场、强揽工程、断水断电、堵门堵路等破环企业生产经营的违法行为,着力优化企业投资环境。
着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我们坚持抓工业从科技进步入手,抓科技进步从发展壮大支柱产业着眼,建立以科研院所为依托、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全区支柱产业逐步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
——采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以提质扩容为目标,以资金嫁接为手段,鼓励现有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着力提升企业科技水平。近年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全部推行行业标准,并在金刚石刀具、机械制造、轻纺化工等行业,制订出了2个行业标准和1个国家标准,采用高新技术68项、专利技术11项。2007年,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值5.2亿元,同比增长10个百分点。
——打造精品名牌,提高竞争能力。加大精品名牌战略实施力度,鼓励企业申请专利,争创“中国名牌”、“湖北名牌”和著名商标,争取一批产品跻身省级和国家级名牌。近年来,全区共培育知名品牌12个,年创产值4.6亿元。例如,“雷山牌”水泥被评为国家免检产品和湖北名牌产品,“昌利牌”金刚石刀具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湖北名牌产品,“信源牌”面粉被评为国家级“放心面粉”,“洋澜牌”保健米和高档精米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
——聚集创新要素,激发创新活力。近年来,全区共投入科技资金9760万元,引进专业技术人才96名,吸纳培训科技人员5900名,开展校企定向交流 280场次,组织编印科技资料3000多册,承担各级科研项目31项,其中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项,国家火炬星火计划2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计划和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2项。2007年,我区通过了国家县(市、区)科技进步目标考核,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光荣称号,并被评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区”、“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区”。■
(作者系中共鄂城区委书记)
第三篇:实施工业强镇战略促进乡镇加快发展
实施工业强镇战略促进乡镇加快发展
——在XX市上半年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中共XX镇委员会XX镇人民政府
(2010年8月5日)
XX镇位于XX市XX区东南部,具有独特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全镇辖18个行政村,1个社区,面积248平方公里,人口
7.5万人。近年来,在XX市委、市政府和XX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镇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六靠”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工业强镇战略,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被评为2007XX市“十佳乡镇”。2010年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95亿元,比增25%;完成农业总产值3.66亿元,比增10.6%;财政收入1376万元,比增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6亿元,比增57%,其中镇属投资1.5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80元,比增10%。
在加快发展乡镇经济过程中,我们认真做到“五个突破”:
一、在思想观念上实现大突破
我们通过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充分认识到要缩小我镇与发达乡镇的差距,关键在工业经济;充分认识到要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着力点在于工业经济;充分认识 1
到只有发展工业经济是改变我镇财政困难、提供就业岗位,转移农村劳动力的根本出路;全镇上下牢固树立“工业强镇”的战略思想,把工业经济发展作为富民强镇的重大举措。为此,我们在工作中做到:以区委、区政府开展“园区建设年”为契机,切实把工业经济作为富民强镇的大事来抓紧抓好,齐抓共管干工业,团结一心抓工业,真正形成发展工业的强大合力。
二、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实现大突破
在加快我镇工业经济发展进程中,我们坚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具体项目中、具体工作中,我们没有走脱离实际的路子,也没有走过去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粗放型经济的老路子。坚持实事求是,从XX镇工业发展滞后,起点水平低的实际出发,既要贯彻科学发展观,搞节约型经济和循环经济,又要加强对企业和项目的指导,帮助他们搞规划、抓管理,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提高企业素质。
三、在营造发展环境上实现大突破
我们认识到市场的主体是企业,营造环境的主体是政府。树立“领导就是服务”观,转变职能,真抓实干,在搞好服务和营造环境上下功夫。我们围绕“以投资者舒心”为主题,营造政策环境、人文环境、服务环境。初步建立有事即办、急事快办、特事特办、难事帮办,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全过程、专业化、高绩效的服务体系,使XX成为“硬
环境更硬,软环境更软”的“工业服务高地、投资成本洼地、投资安全宝地”。形成一种“重视工业,善待客商,热情服务,全民创业”的好氛围,吸引更多的企业到XX开办实业。切实加强对工业企业的指导服务工作,坚决杜绝“吃、拿、卡、要”现象发生,真正做到办好一个项目,交好一批朋友,引进一批客商,带出一串项目。我们把部门服务纳入纠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对顶着不办,拖着不办,对全镇工业发展设置障碍的单位和个人,坚决严厉惩处。
四、在抓项目促发展上实现大突破
抓项目就是抓投入、抓发展。要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培育和壮大支柱产业,推动我镇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XX镇的工业经济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以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坚持突出重点,着力以水泥建材和港口运输产业为主,拉长产业链。我镇党委、政府克服种种困难,抽调三分之二的干部职工投入到华润水泥、台泥码头等重大项目建设中去,深入到施工现场,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目前,华润水泥项目两条生产线全部投产,带动了我镇的建材业、运输业、服务业快速发展。
五、在招商引资上实现大突破
我们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一是创新机制招商。实行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招商项目制度、招商引资激励机制、项目协调机制和采取以商招商、小分队招商等办法,特
别是落实领导干部跟踪服务机制,镇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招商,取得显著成效。二是盘活资产招商。我们对所有闲置厂房场地进行登记造册、统一调配上项目。三是抢抓机遇招商。紧紧抓住发达地区“腾笼换鸟”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好工业发展平台,以更灵活的办法、更有效的措施承接产业转移,不失时机地“引鸟入笼”、“引凤筑巢”。2010年上半年,我们共接纳东部产业转移4家,总投资1.2亿元,到位资金6000多万元。四是依托平台招商。我们紧紧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XX临江产业园等平台招商,吸引外商到我镇投资创业,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认真抓好XX临江产业园规划建设,发挥园区的聚集效应,促进产业、企业向园区集中,真正使园区成为企业集聚、产业集群、经营集约的重要基地。目前进驻园区的企业有:总投资1.2亿元的港桥水泥粉磨站、投资3000万元的金沙港仓储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的广西赛克工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的高品木业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的福盛橡胶制品有限公司和福盛航运公司、投资1.5亿元台泥专用码头等一批大、中型企业。
尽管我镇在发展乡镇经济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和兄弟乡镇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今后,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力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一是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强劲拉动力。二是突出发
展临江产业,不断壮大工业经济基础。三是突出抓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使商贸业发展。四是突出重点税源建设,实现财政收入新突破。五是继续大力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和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创建“平安和谐XX”。今年,我们力争实现财税收入增长20%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8%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力争再创“十佳”乡镇。
我们决心,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好这次会议精神,乘势而上,进一步强化发展意识,为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实施“工业兴县”战略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实施“工业兴县”战略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刘新池
2005年第3期 ——第一要务
近年来,我县坚持“一主三化”方针,大力实施“工业兴县”战略,把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来抓,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2004年,全县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了48.6%。
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我们通过一年一度的“调研月”活动,进一步深化了对县情的认识,明确了通山的比较优势,确立了“立足四石、四电资源和四个国家级旅游品牌,重点发展冶金、建材、能源、生态旅游业四大产业”的思路,并采取得力措施加快其发展步伐。目前,以硅铁、硅锰、活性石灰为主的冶金辅料业的年产值达3亿元,预计三年后可达13亿元;以大理石、石英砂制品为主的建材业粗具集群形态,年产值达3亿元,预计三年后可达到10亿元;以小水电、风电为主的能源业,逐步成长为支柱产业,小水电年发电量8000万千瓦时,投资1.4亿元的九宫山风力电场一期工程已动工建设;以九宫山为龙头的旅游业,正朝着“游山、玩水、探洞、观古民居”的大旅游格局发展。与此同时,我们围绕建设四个农业产业带,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扶持壮大了以黄沙苦荞酒厂、鄂南酿造厂和金信竹业公司为龙头的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年产值达5000万元。
加强项目建设,狠抓招商引资。抓发展就必须抓工业,抓工业就必须抓项目,抓项目就必须抓招商。我们始终把招商引资当作“一号工程”来抓,并建立了相应的工作责任制,以促进招商引资任务的完成。在强化政府招商的同时,引导企业招商、以商引商、“回归招商”,形成招商引资大合唱。2004年,全县共引进项目97个,到位资金2.56亿元,其中1000万
元以上的项目6个。冶金工业园由本地老板陈柱引进武钢合资建设;欧罗文实业公司、安坪旅游度假村等项目是“回归招商”的硕果;浙江客商肖宗顺来我县投资后,又介绍李丁岳、郑杰等客商投入亿元巨资开发小水电,形成了“引一个带一串”的效应。在项目建设上,我们采取一个重点项目“一个现场办公会协调,一份会议纪要管总,一个县级领导挂帅,一个工作专班运作”的办法,并建立了“旬过问、月通报、季检查、半年一小结、年终结硬账”的考核督办机制,对完不成目标任务的追究责任。截止目前,县里确定的重点项目已建成28个,完成项目建设投资4.43亿元。
深化国企改革,激发发展活力。县委、县政府在推进国企改革上,思想高度统一,态度十分坚决。对全县23家重点国有企业,实行县级领导分工负责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改制工作。县水泥公司、轻机公司、硅厂、造纸厂、大理石厂、鄂南酿造厂等一批国有企业通过转换机制,焕发出勃勃生机。县水泥公司改制为粤通水泥公司后,积极筹建百万吨旋窑水泥项目。轻机公司被上海知名企业嘉翰公司收购后,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原企业职工大部分重新上岗且工资待遇比原来提高了30%左右。随着国有资本的退出和企业改制工作的推进,民营经济已逐步成长为我县就业的主体、投资的主体、税收的主体。
采取多种措施,建好工业园区。按照“政府主导、业主负责、市场运作、滚动发展”的建设模式,走多元化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路子,兴建了冶金、石材两个工业园区。对园内企业,实行优惠政策、“零干扰”管理、“零间歇”服务。同时,实施园区“共建共享”,对各乡镇现有企业或新进园区的企业,其税费和经济总量纳入乡镇受益范围,从而加快了各类生产要素向园区聚集。石材工业园已完成投资4550万元,引进38家业主,新增生产能力150万平方米。冶金工业园已建成6台矿热炉,新增生产能力5.5万吨,年产值达到4.7亿
元。两个工业园区按设计的生产规模建成后,可新增工业产值20亿元,新增税收过亿元,提供就业岗位万余个。■
(作者系中共通山县委书记)
第五篇:强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张洪江谈强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2011年10月11日 22:16:17 来源:本站原创 手机看商都 【洪江,工业】 分享好友 “市委书记段喜中在市六次党代会工作报告中提到,‘工业是濮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市之路,濮阳才会有更宽更广的出路’。作为全市工业主管部门,我们深切感受到我们所承担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今后,市工信部门将紧紧围绕‘二三五’赶超目标,强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进一步转变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快的节奏,唱响工业强市主旋律,打好工业发展攻坚战,力争在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濮阳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19月23日,市工信局局长张洪江表示。张洪江说,为把工业强市的主旋律唱得更响,市工信局要做好三方面的具体工作。用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标准谋划工业发展。为促进濮阳市工业发展,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意见》,只有做大做强工业,才能进一步提升综合实力,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增强发展后劲,反哺农业、改善民生、加快城市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全市各级各部门务必把工业化做为“三化”的重中之重,在全市上下形成工业强市的强烈共识,在全社会形成支持工业、服务工业、保护工业,千方百计推动工业发展的浓厚氛围。结合濮阳市工业发展实际,市工信局确定了四个战略举措:一是依托大企业带动工业经济发展。二是优化结构,提升产业,做强地方工业。三是强化产业招商、工业项目谋划和建设。四是努力推动科技进步、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层次。本报记者段利梅用新政策、新机制和新作风推动工业发展。积极发挥工业经济发展合力团、领导联系企业制度、重点工业项目领导分包和责任推进机制等机构和制度的作用,督促推动企业加快发展。坚持以“工业强市杯”竞赛活动为载体,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平台,以现有企业改造提升和承接产业转移为途径,以实施“六大行动计划”为抓手,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进工业加快转型,加快提升。
狠抓落实,务求实效,打好攻坚战。
对于濮阳市出台的新政策、新机制,市工信局将狠抓落实,务求实效。要在促企业技术改造升级、促企业资本规模提升、为企业搞好优质服务、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抓好企业家和工信部门两支队伍的素质提升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真正为实现濮阳工业经济的集中、集聚、集约、集群发展,扛起发展之旗,恪尽职责之能,奠定良好基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