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材说明,立足学生实际,确定训练目标

时间:2019-05-13 01:10: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根据教材说明,立足学生实际,确定训练目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根据教材说明,立足学生实际,确定训练目标》。

第一篇:根据教材说明,立足学生实际,确定训练目标

根据教材说明,立足学生实际,确定训练目标

时下,各种教参和教案满天飞,并且都贯之以名师所编,功能齐全,能让你在各种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吸引了相当一部分老师去买,去照搬这些名师的教案与学案。当然,名师的教案是名师的经验总结,有他的独到的可取的地方,要不怎么能称为名师呢!但并不是“万能钥匙”,什么锁都能打开。比如说,我们农村的学生,他们长期生活在偏僻贫困的山区,与外界接触的机会相当少,见识不广,理解力和感悟能力不高,如果我们跟随名师的足迹,去大加分析文章的中心主旨、结构层次、写作特色,高密度训练,那只能是令学生“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懵懵懂懂。更严重的是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学习语文的心情,没有了好心情,谈什么兴趣?没有了兴趣,又怎能学得高兴,学得愉快呢?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去舍近求远,只要细细分析一下我们手头的教材,再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就能确定既切合学生实际,又行之有效的训练目标。

我们都知道,课本即教材,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根本,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凭借,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依托,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工具,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媒介。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体例,每册课本前面有“说明”,如: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写在前面”中有这样一段话:“在旅行中,你将追寻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苦难历程,聆听《黄河颂》的雄壮旋律,瞻仰‘两弹’元勋邓稼先

1的光辉形象,欣赏文化艺术的奇光异彩,感受探险英雄的壮志豪情,探索动物世界的无穷奥秘„„”在这一段话中,编者把语文学习比作一次愉快的“旅行”,而本册教材一共包括六个单元,可归纳为“成长记忆”“热爱祖国”“杰出人物”“文化艺术”“探险”“动物世界”也就是说,“写在前面”的那段话刚好是六个单元的主要内容的概括。也可以说是整册教材的一个提示。每个单元前面还有“单元提示”,还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为例,第一单元的单元提示中有这样一段话:“学习这个单元,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注意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第二单元的单元提示中有这样一段话:“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应用的技巧。”第三单元的单元提示中有这样一段话:“学习这个单元,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课文前面有“阅读提示”,如:第一单元第五篇课文《伤仲永》的提示是:“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有关。本文作者为一位“神童”最终变成常人而深感惋惜,并发表议论,以此引发人们的思考。”这些说明,把文章的重点、结构都交代得一清二楚。这是教学大纲在教材中的具体体现,带有较强的指导性。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整册教材之前,应布置或带领学生阅读全册说明,了解全册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框架,明白该册教材的训练重点;在学习一单元之前,应布置或带领学生阅读“单元提示”,把握单元主要内容和训练重点;在学习一篇课文之前,应布置或带领

学生阅读课文的“阅读提示”,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背景,文章结构、重点难点,明确学习的目标和任务,做到有的放矢。尤其是“单元提示”,其内容是介绍本单元几篇文章的共同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是学生学习本单元的纲要,是教师教学的向导和参谋。教师应根据这些说明结合本班学生实际,确定训练目标,真正做到切合实际,目标明确,任务清楚,精力集中。

比如,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册第四单元,共有两篇讲读课文:矛盾的《白杨礼赞》和鲁彦的《听潮》,单元提示里明确指出,训练重点:一是理解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二是训练朗读。并以《听潮》为例,在阅读提示里指出:“本文的主要特点是用文字来塑造声音的形象,所以是难得的朗读材料。要学好这篇散文,关键在于朗读。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领略大海的美”。又在旁注中点明什么地方用叙述语调,什么地方加重语气,什么地方抒情,什么地方欢快,什么地方轻松平和„„我们在教学《听潮》时,应充分注意这一点,在引导学生分析散文的意境,揣摩散文的语言,体会散文家的感情之后,腾出大量的时间,采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如录音示范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个人读、分组读、齐读等等),一边读,一边分析,一边指导。不仅是学生领略到了潮落时大海的沉静轻柔之美,潮涨是海水的汹涌雄壮之美,随作者一起享受“这伟大的乐章”。而且使学生从形象的语言里发掘出课文丰富的内涵,感受语言文字之美,培养学生感知语言的能力。而我们有的老师忽视了教材的说明,也忽视了教材的要求,把这篇课文当成了一

般的讲读课,从串讲课文内容到归纳段意,从中心思想到写作特色,再到各种题型的练习,四平八稳,面面俱到,学生被动接受,听得没精打采,眼睁睁失去了一次朗读训练的好机会。仔细分析,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我们的老师盲目照搬了名师的教案,而忽略了对课文教材的分析、领会和运用。

一般来讲,训练目标的内容应该包括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智力培养与发展,政治思想教育等几个方面。但具体到一节课的训练目标,不需也不宜面面俱到,根据大纲和教材说明的要求,结合本班实际,择其要点多则列出两三条,少则一课一得即可。那种恨不能让学生一口吃成大胖子的做法,势必导致东一榔头,西一斧子,“伤其十指”却没能“断其一指”。想在一节课内教给学生所有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显然是很不现实的。

我相信,只要我们多多想办法,充分利用教材和大纲,认真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就能设计出具有实用价值的教学方案,取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参考书目:1、2、3、4、七年级语文教材上册。七年级语文教材上册教师用书。八年级语文教材上册。八年级语文教材上册教师用书。

5、《对语文教学绩效低下的反思》(《中学语文教与学》2007年第6期)

第二篇:教育叙事:根据学生的实际分层确定学习目标

教育叙事:根据学生的实际分层确定学习目标

西乡县沙河镇中心学校:李建刚

教育的根本就是要呵护孩子们的梦想,给他们期望。刚接手四(3)班时,就听其他教师说了杨雅茹的状况。她,一个不注重外形,学习习惯差、学习成绩塌糊涂的孩子。三年级期末考试数学只有34分,当大家说她没救了,放弃她吧的时候,我却暗下决心,用我的爱去拯救她。

明白这些状况后,我就利用课间经常与她谈心、交流,使得她慢慢地能够理解我,愿意与我交流一些事情,鼓励她给自己确定能达到的下一个目标。在每节的数学课上,我总是抽她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每当她回答正确时,我总是对她竖起大拇指表扬她,不断地给她信心。课后我抽空辅导她,鼓励她从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学起。久而久之,她开始喜欢上数学课,并且每节数学课上总能看到她用心举手发言,每次的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她总是很及时认真的完成。渐渐地,她的脸上现出了孩子应有的笑意。她看见我不再游移躲闪,而是大方又欢乐。之后,她的学习提高很快,从以前的不及格到期中考试的及格,教师表扬她,同学们对她刮目相看,课间同学们都在议论说她提高真的很快,从单元考试的45分,到期中考试的63分,再到期末考试的71分……。

一学期后,她对学习数学的用心性更强了,这对于她来说是多么地不容易呀,虽然在对她的辅导过程中我也出现了不少烦恼,但当我每次看到她提高时,都感到无比欣慰。

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会重拾信心,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减少和教师的心理隔阂,他们在这种情形中会逐渐树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根据实际情况分层确定学习目标,因材施教,才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让他们在学习中从被动变为主动,从而顺利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是自己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第三篇:根据教材特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根据教材特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和优势,如何依据教材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近几年来,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表演创新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课文内容故事情节生动形象,人物语言极富个性和艺术性。我在教学中,利用儿童天真活泼爱表演的天性,在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掌握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即兴表演,这样不但能激发学习兴趣,而且通过表演,还能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对文中描写的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表情等进行仔细的揣摩,然后将这些经过自己的再加工表演这一过程,就是学生再创造的过程,就是学生创新的过程。我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灵活多样地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有的是整篇课文内容的表演,如《田忌赛马》《鱼市场的快乐》;有的针对课文中的某一情节进行,如《军神》中动手术的段落,《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中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对话情节;学了《神奇的玻璃家族》,开新型玻璃博览会,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营销活动表演;学习《迷人的九寨沟》,让学生当小导游进行课堂表演。

二、想象创新

当代的小学生接受能力强,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蕴含着极大的创新潜力,这为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特点,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各种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想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课文最后写人们看到小女孩冻死街头,人们的态度没有进行描写,文中是个空白,我就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前后内容,让学生展开想象,想象人们看到小女孩冻死后的表情、动作、语言。教学《三峡情》时,让学生根据书中描写想象牧童口吹竹笛赶羊群和船夫行船的情景。教学《凡卡》后,让学生想象假如凡卡得信被爷爷收到后的故事。教学中,利用课文中的描写,课文中的空白,课文的结尾等多方面指导学生想象,让想象为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改写创新

创新,即通过旧的知识,新的组合,得出新的结果的过程。一切创新活动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改写。例如,教学《白鲸》一文中,在学生了解鲸的相关知识后,学生以鲸的自述方式将文中段落改写成介绍鲸的知识的童话。学习《神奇的玻璃家族》一文后时,让学生根据某一新型玻璃的特点,给新型玻璃写产品说明书,设计广告语。学习《牧场之国》时,让学生写导游词,学习古诗《村居》后,将诗改写成记叙文。还可以将快板词、写小诗、写相声、写课本剧引入课堂,让学生根据不同课文内容进行相应的改写,通过各种语文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四、实践创新

一切创新活动都是从实践开始的,没有实践就没有创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适当进行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进行创新能力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如,在教学《捞铁牛》时,我和学生一起做有关水的浮力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了解知识。教学《风筝》一文后,组织学生动手制作风筝,举行放风筝比赛,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学《鲸》一文后,指导学生制作鲸的动画片,学生在绘画、写解说词的过程中得到训练。学习《五彩池》一文时,在充分读课文的前提下,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自己心目中形状各异、色彩艳丽的五彩池。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很多这样类似的课文,教学中可以布置学生参加很多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创新。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中,我们应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和特点,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中主动探索和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编辑王团兰

第四篇:立足学生实际,以学定教,实现课堂教学高效能

立足学生实际,以学定教,实现课堂教学高效能

——鲁甸县

2012年小学高效课堂教学实践交流研讨活动暨课堂教学成果交流展示活动学习总结 茨院中心小学 阮殿举

2010年8月,云南省现代教育示范工程启动,我县六所学校参与了现代教育示范工程的建设工作。我市也提出了高效课堂的创建要求。我县更是积极主动地参与了高效课堂的建设,确定县一、二、三小为全县高效课堂示范基地学校,各乡镇中心小学为本乡镇高效课堂建设示范学校。各校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有益探索,基地学校更是卓有成效。

高效课堂的实施,力图实现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更广泛应用;力图实现教师角色、学生角色的真正转变,把课堂还给学生,成为其成长的乐园;力图实现“唯知识”的传授,实现“重过程”的知识再建构;力图实现教学策略的多元化,改变单

一、枯燥的课堂手段。

一、从教学实践交流研讨活动中看——成果显著

县三小2011年开始招生,他们在艰难中起步,在夹缝中生存,结合本校实际创立了“导学案”预习法。课堂教学的效果起步于高效的预习,此预习法能实现课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有效掌握,能实现学生学习方法的有效转变,能为课堂教学的高效展开奠定坚实的基础。此预习法不仅适用于城镇,更适用于农村学校,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县二小在尝试“15+25”课堂教学模式中初步建立了有效地保障措施和实施策略,特别是其听课评课制度、学习制度、骨干教师引领培养

制度,更是长效开展,有效实施,为该校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精英人才。县一小立足课堂,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育科研工作,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课堂效率高,产出有效。

此次活动中,基地学校六位老师为我们展示了精湛的课堂教学技艺。交流课均充分体现了“导”为主轴、“学”为主体、“课文(或章节)”为主线,实现了三者有机统一。也充分体现了“以学定教”、“以导促学”的教学理念。

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高效展开。《鸟岛》的教学打破按顺序学习教学常规,引导学生直奔重点段落——鸟多(第三自然段),教师课件展示学路建议,在学生有了充分的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描写“鸟蛋多”、“鸟窝多”的相关段落和语句;在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了“陆续”词义后,随堂用“陆续”说话;在充分朗读了含“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一句式的基础上也练习说话,实现了知识的迁移与内化、建构。在《恐龙》一文的学习中,教师也重视学法引导,在学习了描写“雷龙”的语句,总结了“学路”之后,让学生用类似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描写其他恐龙的相关语句,实现了学习过程由“扶”到“放”的迁移,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培养了学习能力。学习语文,离不开有效的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读得绘声绘色,教师导得声情并茂。学习《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文,读的方式多种多样,有个人读、男生读、女生读、自由读、配乐朗读、示范读等,在读中感悟语言的魅力,在读中理解词语运用的精妙。

在数学教学中,再现了知识的生成过程,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植树问题》的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合理猜测→产生质疑→操作实验→得出结论,验证猜测。在合理猜测环节,从实际生活出发,还原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产生了亲切感,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也有效发掘了身边的教学资源。学生带着疑问进行学习,目标清晰、明确。在操作试验中,教师引领学生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观察分析,得出了“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再找到“间距与总长”的关系,结论由学生总结得出,猜测得到验证。这样生成的知识,经得住时间的检验,牢固而久远,更重要的是,学生知道怎样学习。

二、从课堂教学成果交流展示活动中看——课改长足进步 在15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交流展示中,各位教师各领风骚,个性张扬。

1、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实践运用。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各位教师在教学中都能很好的实践运用。“自主学习”能解决的问题,就没有进行哗众取宠、流于形式的合作;对于需要集体智慧才能解决的问题,又能很好的进行合作学习,充分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

新课程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每一节课上,我们都能看到,学生动手操作的精益求精,收集整理数据的一丝不苟,学生学得活,也把知识学活了,不再是生搬硬套、死记硬背。

新课程倡导开发校本资源。许多教师在导入阶段,都能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参与的积极性就特别高涨,学习效果刻骨铭心。许多教师都能灵活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充分发掘身边的教学资源,活用教材而非唯教材是尊。樱桃已经成为我县的一张名片,充分运用,可为自己的教学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2、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广泛运用于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能制作课件,使用课件。课件的使用将枯燥无味课堂的变得丰富多彩;能将抽象的逻辑推理形象展现;能顺畅地实现从就知到新知建构。课件的运用有效增加了课堂容量,才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拓展练习,从而也实现了有效学习,高效课堂。自己制作的课件,凝集了个体或集体的智慧,劳动后得到的果实更香甜。

三、从整个教学交流活动中看——机遇与挑战并存

1、现代教学手段还没有全覆盖,任重而道远。部分教师不会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他们来自比较偏远的学校,教学手段还在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使用实物投影和直观教具。虽然如此,他们的教学也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了以学习内容为主线,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关键在于我们的教师怎样理解教材、使用教材,如何开发身边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怎样建立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实现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鉴于此,教育技术的培训,需要给他们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能更多学习提高,尽快追赶上时代的步伐。现代教学媒体的普及更

应该向村完小倾斜,让山里的孩子也能享受到现代科技的成果。

2、教学基本功的锤炼,非一日之功效,一蹴而就。

能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粉笔字,也能反映一个人的素质。从参与教学交流的老师来看,没有几人能把粉笔字写得工工整整,多数教师都存在间架结构不合理、比例不均匀等问题,这样写出的字只能说看得明白,而无美感可言。

提问是教师在教学中为达到某一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不难发现,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有很多是无效的,特别在合作学习中,问题指向不明确,学生就不知所措,教学效果就会打折扣。因而教学提问也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通过板书能把教学的重点、难点或关键的信息展示在黑板上,从而弥补教学之不足。好的板书能集教材的“编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于一体。在课堂上,展示出来的板书有的能反映教学过程的重难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铺路。对板书的运用,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设计。

课时标题就是方向,就是目标。从人教版四(上)P99页的教学内容来看,有两位老师用“统计”作这一课时的标题,一位用“复式条形统计图”作标题,一位用“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做标题。不难发现,最后一个标题最指向清晰、准确。虽然各位老师对每一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都成竹在胸,但呈现给学生的信息越准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越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在学生的大脑中就能形成更加清晰的表象,进而内化形成自己独立完整的知识结构。这也反映了备课的水准。

纵观整个活动过程,我们再次深刻地理解了“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只要我们转变观念,用心工作,生活中到处都是教学资源,教材就在我们身边,正所谓“态度一变,方法无限”。只要我们具有“花苞心态”,我们身边的任何事物都是美丽的,而学生是最美的,我们要学会期待他们,赏识他们,关爱他们,相信他们。教师从事的工作是平凡的,然而也是高尚的,亿万儿童的素质取决于我们今天的教学,我们的教学决定着他们的命运与未来,决定着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

让我们每天问一问:假如我是学生,我需要什么样的老师?假如学生就是自己的孩子,我又需要什么样的老师?假如我是孩子的家长,我希望孩子从师于什么样的老师?让我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把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完美一些吧!

第五篇:确定有效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确定有效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我们通常是这样教说明文的:“这篇文章内容上说明了些什么对象,使用了一些什么方法进行说明的,按什么顺序说明的,作者围绕中心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的。”把说明文上成实验课或是“四不象”已是不争的事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说明”(说明文)的表述:“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写简单的说明文”。可见,作为九年一贯整体设计的《语文课程标准》在5~6年级只提出了说明文的阅读目标,而没有提出写作目标,而将写作说明文的要求设计在7~9年级的写作目标中。而我们现在执教的七年级学生对说明文可以说是零起步学习,因而要做好与小学的衔接。由于学生刚刚接触说明文这个概念,因而七年级上册的文章和小学课本中的文章性质相差不大,在单元教学目标中提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练习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因而在教学中应当把说明文的基本知识作为教学的目标,为后来的真正意义上的说明文做准备。

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对于事物说明文我们要“抓住事物的特点”,事理说明文则要注重把道理讲透彻、讲明白,因而语言要准确、简明,表达要有条理。我们可以据此重点来分析一下教材中的说明文。八上说明文的教学目标为:

1、阅读有关介绍古今中外名胜古迹的文学作品,了解这些著名建筑的特点,品味其文化内涵,体会人类的勤劳、智慧和对美的追求。

2、体会课文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进一步理解说明语言的特点。

3、学习记叙和说明有机结合的写作方法,理清课文写作的线索。

4、懂得描写事物要抓住特点,在观察时注意观察事物的特点。

5、说话时注意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把话说得生动形象。

八上的文章《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等,可以看出它们都是事物说明文,因而我们要把明确事物的特点作为教学的目标。每种事物都有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点。如何把事物的特点说清楚、说明白,学习作者怎样努力从不同角度、各个方面表现它的特点的,是我们需要引领学生去思索、去发现的。下面我们以《中国石拱桥》为例来解说这一过程。《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拱”,在行文中作者不管是介绍桥的结构,还是详细介绍地理环境、具体位置、修建过程,都紧紧围绕这一特征,因而描写准确而又特色鲜明。据此我们可以确立本课的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抓住“拱”这一特征说明手法;

2、体会建桥者的智慧以及作者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3、体会准确、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其中目标1和2作为一课时,目标3作为一课时来品味语言。下面我以目标1和2作为一课时为例来说明教学目标的实施和达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当老师检查完学生预习的情况后质疑:

一、中国石拱桥的整体特征是什么,从问题中找出一个字来说明它与其它桥的不同。

二、快速浏览课文,用一个词来形容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特点。学生在阅读课文后能很快地发现“拱”是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而且文题也表现出来了。当学生有了这一认识后继续质疑:课文描写了中国石拱桥的哪几个方面?哪些句子体现出这个“拱”的特征?学生又一次到文本中去寻找答案:课文写了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总体特征和结构。要从文中句子的赏析来体会其“拱”的特点。

在这里需要追问:文中是用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这个特征的?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通过这一追问使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得以体现。纵观整个教学过程,应该说目标都是很明确的,紧紧围绕目标,让学生得到了切实的锻炼,从而做到了一课一得,得的实实在在、扎扎实实。“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设立一个有效的教学目标,并努力让目标达成,让学生通过学习切切实实地得到一些知识、掌握一些方法技巧,从而促进其自身知识的完善和语文能力的提高。

下载根据教材说明,立足学生实际,确定训练目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根据教材说明,立足学生实际,确定训练目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