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经济发展与北疆地区经济发展对比的思考

时间:2019-05-13 01:28: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本市经济发展与北疆地区经济发展对比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本市经济发展与北疆地区经济发展对比的思考》。

第一篇:本市经济发展与北疆地区经济发展对比的思考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继沿海开放之后提出的跨世纪发展战略任务,是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全国经济社会协调共进的又一重大决策,也是向约占国土面积⒊人口近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腾飞吹响的进军号。新疆特别是南疆作为作西部欠发达地区,能否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快速发展,迎头赶上,事关改革开放的成败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疆以天山山脉为界,分成南北两部。新疆解放以后,和全国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通过多年的改革开放,新疆的发展比较快。去年增长%,高于全国水平,但是新疆内部的发展不太平衡。从经济总量看,北疆地区(包括吐鲁番、哈密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投资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均占到了全区的70%以上,有的接近80%。如果说“没有南疆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疆的全面小康”,那么“没有北疆的快速发展,就不可能有全疆的快速发展”。从发展的优势和条件看,北疆的优势十分突出。一是资源条件好。北疆的耕地、草场拥有量分别占全疆的60%以上,土地肥沃,水资源相对富足,农牧业生产条件优越。石油储量占全疆的70%以上,开发成本相对较低,煤炭、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储量所占比重也都在85%以上。旅游资源品种多,集中度高,开发条件好。二是区位优势突出。亚欧大陆桥贯穿其中,连接区内外的交通相对便利;大中城市数量多,分布相对集中,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石河子、昌吉、奎屯等中心城市综合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强;全区16个一类口岸,有12个在北疆,国家和自治区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边境经济技术合作区也主要集中在这一地区,对外开放的条件很好。三是基础设施条件好。经过近些年的建设,北疆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交通网络健全,高等级公路、铁路以及航空运输也主要集中在北疆地区。四是产业结构层次高,经济发展的基础好。农业产业化水平以及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和机械化程度在全疆处于领先地位,资产超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40多家,占全区的70%,订单农业比重高,其中特色农作物订单面积达到了90%以上。工业企业规模大,大企业(集团)多、上市公司多,全区25家上市公司有21家在北疆。目前已形成了石油、石化、纺织、食品、建材、钢铁、电力为支柱的较为完整的产业基础,整体工业化水平明显高于南疆地区。以旅游、金融、信息咨询、综合社会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快、水平高。同时,这一区域的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条件和基础比较好,民间资本相对集中,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高,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雄厚。五是具备较好的科技和人才条件。这一区域高校、科研院所集中,全区25所高校有19所在北疆,人才优势突出,劳动力总体素质相对较高。总体讲,北疆的条件要远远优于南疆,完全具备快速发展、率先发展的条件。在我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北疆地区有责任、有义务实现快速发展,尤其是天山北坡经济带应该充当我区经济发展的排头兵、领头羊,促进和带动全疆经济的发展,为自治区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大的贡献。

虽然近年来南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自然条件较差、相对偏远、人口素质较低等因素影响,总体上南疆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南疆人口占全疆的%,农村人口占自治区农村人口的%以上。从××年的情况看,南疆五地州国内生产总值仅占全疆的%,农村经济总收入占全疆的%,农民人均收入比全疆平均水平低元。南疆地区一、二、三产业比例,国内生产总值增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村劳动生产率,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低于全疆的平均水平,与北疆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差距更大。经过年来的努力,南疆发生深刻的变化,但是与新疆北部地区存在不小的差距,严重制约新疆整体经济的发展。新疆要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在新疆南部地区,难点在农村,没有南疆的发展,没有南疆人的小康,就没有新疆的小康。目前,加快南疆地区的发展已是新疆工作的重中之重。

阿克苏市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是南疆政治、经济、文化重镇,是一座新兴的环保型生态城市,素有“塞外江南”之美誉。市辖区内总面积万平方公里(含农一师个团场),辖乡镇场、个街道办事处,辖区人口万人,由维、汉、回、哈等个民族成份组成,其中少数民族万人,占人口总数的;农业人口万人,总耕地面积万亩;建城区面积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万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阿克苏市依据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响亮地提出了建成南疆商贸集散地和物流配送中心、轻纺城、全疆一流农业区的口号,在全市各族人民不懈奋斗下,取得了经济超常规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年基本经济竞争力居第三届中国西部个省区市百强县(市)第位。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万元(现价,下同)比上年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完成万元,增长;第二产业完成万元,增长;第三产业完成万元,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万元。实现财政收入万元,财政支出万元,分别增长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突破元大关,达到元,比上年增加元。但人民生活水平同经济发展程度一样不够理想。

阿克苏市作为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区域经济单元,与北疆乃至北疆的一些发达县(市)相比较,县域经济

发展速度还不快,综合实力和经济竞争力的还不强。县域经济作为政治、经济、文化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社区,是宏观与微观、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的结合部。因此,阿克苏市必须从全局出发,从发展的长远出发,下大力气抓好县域经济,促使阿克苏市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日益需求的物质、文化生活。在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中,应该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中心,坚持“固农、强工、兴商”的方针和“协调发展、重点突破、总体推进”的原则,坚持以比较优势和市场导向相结合,发展特色产业,转变增长方式,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形成区域经济极具活力的增长极。具体来说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找准一个切入点——潜力项目

振兴市域经济必须调整经济结构,由过去的“资源指向、短线定位”转变为“市场导向、竞争定位”,从发展潜力项目入手,在产业上求特色,在项目上求突破。这里所说的项目概念是广义的。内涵包括开发项目、引进项目、调产项目、科研项目、扶贫项目、技改项目和社会公益项目等。项目作为经济工作的载体,覆盖了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应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头戏来抓。要通过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工程建设,推动市域经济向高层次发展。目前,阿克苏市县域经济发展的热情很高,但好的项目不多。

对于衡量项目的好坏,应该有个正确的长远的观点。要立足市场需求和自身的资源优势来评价和选择项目。尤其是产业投资项目要瞄准市场,服从市场,通过对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结构和需求规模的深入调研去选择项目,把握项目的发展定位,并结合县情作出科学决策。因为项目建设的成败功过是市场说了算,要经得起国内外市场的鉴定和检验。市场需求是周期性变化的,任何项目都不可能是常胜不衰。这里的关键在于选择项目要迎合市场需求周期性变化的节拍,否则就会造成风险和损失。这就是说项目建设应是动态性的。目前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主要靠传统产业,而且多为“夕阳”产业。因此,要发展,要扩大经济总量,就要积极进行项目储备,做到“储备一批、建设一批、开发一批”,否则就会坐失良机。当前发展的关键是要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以高新技术来改造和嫁接传统产业,高起点地建设一些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骨干产业投资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再造新优势;同时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机遇,加快农林水利、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等重要项目的建设,以增强县域经济的实力,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

二、突出两大基本点——特色产业和“双非”经济

“十五”期间和未来十五年间,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一体化大潮的到来,我国经济同世界经济一样处于战略性大调整阶段。因此,产业优化调整是全国面临的大问题,也是市域经济应当解决的突出问题。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区域经济,一个地市、甚至一个省的产业结构都不可能追求“大而全”、“小而全”,自成体系,自求平衡,更何况县域经济这一层次。而且如果这样做既不合理也不经济,无法获得比较经济优势,也无法得到区域分工所带来的好处,是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因此,不应该把一、二、三产业的均衡和行业门类是否齐全看作考察县域经济结构是否合理的依据。而应是在吃透县情,面向国内外市场,搞清优势的基础上,宜重则重,宜轻则轻,宜农则农,宜商则商,追求“专”、“精”、“特”、“优”,切忌别人抓啥我抓啥,从而走出产业趋同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怪圈”。在特色抓对了之后,要通过产业整合把人、财、物等资源、要素集中配置到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上,努力把产业链中关键的一段做优、做好,并长期坚持,锲而不舍,不断开发新产品,靠品牌拓展市场,靠质量赢得市场,就会在区域分工中获得比较优势,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我市在农业支柱发展受阻的情况下,坚持地下地上并举的方针,以发展“龙头企业特色县”为重点,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引进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夯实了县域经济的基础,壮大了经济实力,对促进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从全国先进发达地区的成功实践来看,“双非”经济发展快的地方,县域经济实力就强。目前,阿克苏市乡财力还比较困难,部分国有经济萎靡不振,因此应按照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的原则,改变国有经济战线拉得过长的局面,降低国有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和份额,推进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努力把“双非”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增长的内动力和生长点。担当起发展县域经济大舞台的“主角戏”。“双非”经济不仅机制灵活,不用政府投资,生产成本不高,是一种富有效率的产权制度,而且是扩大就业的有效途径。老百姓有一句话,“增加一个企业主,就养活一批特困户,增加一个个体户,就减少一个贫困户。”因此,要大胆并善于发动群众举办经济实体,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启动民间投资,扩大引进外资。不失为县域经济发展开出的一剂良方,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是县域经济应该做好的一篇大文章。这里的关键是政府要搞好积极的引导,通过调控市场来推动县域“双非”经济的发展。就拿近年来说,阿克苏市注重发展非公有制度,入宽非公有制市场准条件,出台各种优惠政策,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经济建设,加快了经济发展。当然,随着买方市场的出现,投资门槛越来越高,要以股份合作方式推动民营经济进行资本积累和体制创新,不断增强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强化内部管理和机制转换,推动由商贸流通、社会服务向产业投资领域的转换,实现“双非”经济质的飞跃。在生产力布局方面,要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推动“双非”经济特别是乡镇企业向小城镇的集聚和规模发展,发挥好中心小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

三、抓住两个主要支撑点——资金和人才

一是资金保证。县域经济要实现持续发展必须有稳定的资金投入和资金来源。从目前来看,资金缺口较大,瓶颈约束明显。因此,如何筹措大量的发展资金已成为迫切要求。在当前市场化程度愈来愈高的形势下,国家财力分布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投资的比重占到以上,这就决定了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已不可能是国家投资。因此,要改变“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要把经济发展的重点建立在依靠自身发奋图强和开拓进取的基础上。为此,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巧辟蹊径。一是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运用市场化运作方式,积极吸引民间资金加盟,引导和扶持农村合作基金会、职工股金会等民间融资形式,将社会资金吸引到县域经济发展上来;二是积极创造条件,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县外、省外和国外资金,靠外力启动内部的经济活力,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道路;三是用足用活国家掌握的政策资源,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项目投入和金融部门的信贷资金。

二是人才开发。资金短缺是制约因素,但相比之下,企业家资源、科技开发和管理人才的短缺却更为突出。在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谁拥有了人才便拥有未来。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当务之急。加强对口产业扶贫和“产、学、研”联合,结成“队子”,增强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县域经济还要把开发人力资源,启动“跨世纪人才工程”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重视人才的良好氛围,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充分激活作为生产力内生力量的核心要素——知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培养和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在产品开发、研究、创新上取得突破,为县域经济注入知识含量和新的活力,才能形成经济的良性循环。

四、攻克四个突破点——政府职能转变、企业体制创新、居民需求扩大、硬件环境优化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成为必然趋势。政府逐步改变了过去既扮演组织者又扮演实施者的角色,身份由资产所有者转变为社会管理者,变为县域经济的调控者、引导者和推动者。因此,要结合机构改革,把政府从宏观到微观、大事小事都要管的事务中解脱出来,真正把职能转变到统筹规划、制定政策、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强化监督、增强保障上来。工作重点要从抓项目、抓企业转向构建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经营环境,更多地运用经济杠杆和法律手段来调控社会经济运行,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有作为的政府。

企业体制创新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县属企业采取包、租、股、卖等放小改制的有效办法的同时,要加强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培养和壮大懂经营、会管理、善营销、素质高的企业家队伍,还要通过产业联合、兼并重组和资本运营等方式,实现企业组织结构的整体创新。要在国有资产的运营改革中,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做法,建立起资产管理层——资本运营层——生产经营层为构架的新的县域企业管理体制。

居民需求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县域经济发展中,无论是工业产品还是农副产品,目前都出现了较大范围的销售难。因此,如何加强市场开发,是关系县域经济能否正常发展的关键。一方面加强市场网络建设,开发农村市场潜力对县域经济发展十分重要。同时要积极发展科教文卫事业,加快房地产开发和住宅建设,使之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

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就是要加快基础设施包括农田水利、农村电网改造、村村通广播电视、修路、引水等方面的建设,通过以工代赈、退耕还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等措施改变贫困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县域经济的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五、紧扣五个着力点——增长极、开放度、竞争力、市场化、调控力

一增长极:阿克苏市县域经济还处于农业经济向工业化过渡阶段,因此,按照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的县域经济发展轨迹,要在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的同时,把工业经济作为县域经济主体的意识仍需进一步强化。这是县域经济一个重要增长极。要以小城镇建设为重点,推动乡镇工业的集聚和扩散,不断提高辐射带动作用。同时,要结合城镇规划、投资建设、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努力开拓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二开放度:中国“入关”后,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县域经济要积极加快对外开放步伐。一方面积极继续争取更多、更好地利用外资,加强同跨国公司和大财团的合作,通过老企业挂靠嫁接外资,改造老产品,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增强经济发展的外向度。同时,拓宽利用外资领域,优化外资投资导向,扩大向基础设施和技改项目投入。另一方面还要借鉴和利用国外的信息、技术,特别是管理模式和经验,提高对国际市场的亲和力,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和全球经济竞争,尽快形成新的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扩大在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外引”和“内联”县域经济的发展同等重要。因此,加强同发达地区的经济联合与协作,促进人才、技术、资金“为我所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三市场化:经济市场化程度是衡量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县域经济应结合区域资源特点,建设有特色的商品流通大市场,利用区位和交通优势,发展各类商品交易专业市场,不断扩大市场容量,增强对周边经济的吸纳和吞吐能力;同时要加快建立要素市场,促进技术、人才、劳务、金融等中介市场的发育,增强广告、营销等行业协会的管理能力,形成功能完备的新型服务业。在产业领域,农业要发展订单农业、合同农业,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市场与农户的有效对接,减少农民发展种植、养殖和加工业的市场风险。工业产品销售要更多地吸纳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的营销策略和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订货会、交易会、展销会、用户联谊会、新产品信息发布会,组织民间销售机构,壮大民间销售队伍,发挥民间能人的作用,扩大区域销售网络的渗透,提高产品的产销率和市场占有率。商贸领域要通过发展连锁、直销和超市等方式,增加销售,繁荣和活跃城乡经济。

四竞争力:所谓竞争力就是确保县域经济在市场竞争中能够保持并扩大一席之地,从而遏制停产、半停产企业不断增加的局面。在目前的市场状态下,县域经济首先要求得生存,这是因为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名牌产品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外国跨国公司的产品也已打入我国市场,纷纷抢滩占地,使得竞争加剧,县域经济发展市场压力加大。因此,要不断增强竞争力,就要靠大力发展下游潜力产品,壮大高科技企业,培植起优势产业。这就要求一方面要发展“夹缝经济”,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也就是把产业链中关键的一段做优、做强,而不是盲目地追求产业链的延伸与拉长,要把品牌做大,提高企业知名度和产品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强强联合”,采用借壳上市、捆绑上市的方式,向大企业、大集团靠拢,打破行业界限和地域分割,实行资产联合重组,不断增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五调控力:市场经济条件下县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调控。一要加强规划引导,通过制定科学的规划和发展思路,引导县域经济健康发展;二要强化投资引导,通过政府资金的贴息,引导全社会资金向优势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重点领域流动;三是信息导向,借助政府的各类信息网络,引导市场和企业的发展,服务社会公众;四是政策导向。运用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提出区域性新的产业发展指导目录,明确发展什么,限制什么,禁止什么,推动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二篇:本市经济发展与北疆地区经济发展对比的思考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继沿海开放之后提出的跨世纪发展战略任务,是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全国经济社会协调共进的又一重大决策,也是向约占国土面积⒊人口近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腾飞吹响的进军号。新疆特别是南疆作为作西部欠发达地区,能否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快速发展,迎头赶上,事关改革开放的成败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新疆以天山山脉为界,分成南北两部。新疆解放以后,和全国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通过多年的改革开放,新疆的发展比较快。去年增长%,高于全国水平,但是新疆内部的发展不太平衡。从经济总量看,北疆地区(包括吐鲁番、哈密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投资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均占到了全区的70%以上,有的接近80%。如果说“没有南疆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疆的全面小康”,那么“没有北疆的快速发展,就不可能有全疆的快速发展”。从发展的优势和条件看,北疆的优势十分突出。一是资源条件好。北疆的耕地、草场拥有量分别占全疆的60%以上,土地肥沃,水资源相对富足,农牧业生产条件优越。石油储量占全疆的70%以上,开发成本相对较低,煤炭、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储量所占比重也都在85%以上。旅游资源品种多,集中度高,开发条件好。二是区位优势突出。亚欧大陆桥贯穿其中,连接区内外的交通相对便利;大中城市数量多,分布相对集中,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石河子、昌吉、奎屯等中心城市综合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强;全区16个一类口岸,有12个在北疆,国家和自治区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边境经济技术合作区也主要集中在这一地区,对外开放的条件很好。三是基础设施条件好。经过近些年的建设,北疆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交通网络健全,高等级公路、铁路以及航空运输也主要集中在北疆地区。四是产业结构层次高,经济发展的基础好。农业产业化水平以及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和机械化程度在全疆处于领先地位,资产超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40多家,占全区的70%,订单农业比重高,其中特色农作物订单面积达到了90%以上。工业企业规模大,大企业(集团)多、上市公司多,全区25家上市公司有21家在北疆。目前已形成了石油、石化、纺织、食品、建材、钢铁、电力为支柱的较为完整的产业基础,整体工业化水平明显高于南疆地区。以旅游、金融、信息咨询、综合社会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快、水平高。同时,这一区域的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条件和基础比较好,民间资本相对集中,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高,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雄厚。五是具备较好的科技和人才条件。这一区域高校、科研院所集中,全区25所高校有19所在北疆,人才优势突出,劳动力总体素质相对较高。总体讲,北疆的条件要远远优于南疆,完全具备快速发展、率先发展的条件。在我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北疆地区有责任、有义务实现快速发展,尤其是天山北坡经济带应该充当我区经济发展的排头兵、领头羊,促进和带动全疆经济的发展,为自治区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大的贡献。

虽然近年来南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自然条件较差、相对偏远、人口素质较低等因素影响,总体上南疆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南疆人口占全疆的%,农村人口占自治区农村人口的%以上。从××年的情况看,南疆五地州国内生产总值仅占全疆的%,农村经济总收入占全疆的%,农民人均收入比全疆平均水平低元。南疆地区一、二、三产业比例,国内生产总值增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村劳动生产率,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低于全疆的平均水平,与北疆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差距更大。经过年来的努力,南疆发生深刻的变化,但是与新疆北部地区存在不小的差距,严重制约新疆整体经济的发展。新疆要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在新疆南部地区,难点在农村,没有南疆的发展,没有南疆人的小康,就没有新疆的小康。目前,加快南疆地区的发展已是新疆工作的重中之重。

阿克苏市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是南疆政治、经济、文化重镇,是一座新兴的环保型生态城市,素有“塞外江南”之美誉。市辖区内总面积万平方公里(含农一师个团场),辖乡镇场、个街道办事处,辖区人口万人,由维、汉、回、哈等个民族成份组成,其中少数民族万人,占人口总数的;农业人口万人,总耕地面积万亩;建城区面积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万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阿克苏市依据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响亮地提出了建成南疆商贸集散地和物流配送中心、轻纺城、全疆一流农业区的口号,在全市各族人民不懈奋斗下,取得了经济超常规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年基本经济竞争力居第三届中国西部个省区市百强县(市)第位。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万元(现价,下同)比上年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完成万元,增长;第二产业完成万元,增长;第三产业完成万元,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万元。实现财政收入万元,财政支出万元,分别增长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突破元大关,达到元,比上年增加元。但人民生活水平同经济发展程度一样不够理想。

阿克苏市作为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区域经济单元,与北疆乃至北疆的一些发达县(市)相比较,县域经济发展速度还不快,综合实力和经济竞争力的还不强。县域经济作为政治、经济、文化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社区,是宏观与微观、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的结合部。因此,阿克苏市必须从全局出发,从发展的长远出发,下大力气抓好县域经济,促使阿克苏市经济快速、协

调、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日益需求的物质、文化生活。在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中,应该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中心,坚持“固农、强工、兴商”的方针和“协调发展、重点突破、总体推进”的原则,坚持以比较优势和市场导向相结合,发展特色产业,转变增长方式,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形成区域经济极具活力的增长极。具体来说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找准一个切入点——潜力项目

振兴市域经济必须调整经济结构,由过去的“资源指向、短线定位”转变为“市场导向、竞争定位”,从发展潜力项目入手,在产业上求特色,在项目上求突破。这里所说的项目概念是广义的。内涵包括开发项目、引进项目、调产项目、科研项目、扶贫项目、技改项目和社会公益项目等。项目作为经济工作的载体,覆盖了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应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头戏来抓。要通过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工程建设,推动市域经济向高层次发展。目前,阿克苏市县域经济发展的热情很高,但好的项目不多。

对于衡量项目的好坏,应该有个正确的长远的观点。要立足市场需求和自身的资源优势来评价和选择项目。尤其是产业投资项目要瞄准市场,服从市场,通过对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结构和需求规模的深入调研去选择项目,把握项目的发展定位,并结合县情作出科学决策。因为项目建设的成败功过是市场说了算,要经得起国内外市场的鉴定和检验。市场需求是周期性变化的,任何项目都不可能是常胜不衰。这里的关键在于选择项目要迎合市场需求周期性变化的节拍,否则就会造成风险和损失。这就是说项目建设应是动态性的。目前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主要靠传统产业,而且多为“夕阳”产业。因此,要发展,要扩大经济总量,就要积极进行项目储备,做到“储备一批、建设一批、开发一批”,否则就会坐失良机。当前发展的关键是要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以高新技术来改造和嫁接传统产业,高起点地建设一些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骨干产业投资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再造新优势;同时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机遇,加快农林水利、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等重要项目的建设,以增强县域经济的实力,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

二、突出两大基本点——特色产业和“双非”经济

“十五”期间和未来十五年间,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一体化大潮的到来,我国经济同世界经济一样处于战略性大调整阶段。因此,产业优化调整是全国面临的大问题,也是市域经济应当解决的突出问题。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区域经济,一个地市、甚至一个省的产业结构都不可能追求“大而全”、“小而全”,自成体系,自求平衡,更何况县域经济这一层次。而且如果这样做既不合理也不经济,无法获得比较经济优势,也无法得到区域分工所带来的好处,是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因此,不应该把一、二、三产业的均衡和行业门类是否齐全看作考察县域经济结构是否合理的依据。而应是在吃透县情,面向国内外市场,搞清优势的基础上,宜重则重,宜轻则轻,宜农则农,宜商则商,追求“专”、“精”、“特”、“优”,切忌别人抓啥我抓啥,从而走出产业趋同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怪圈”。在特色抓对了之后,要通过产业整合把人、财、物等资源、要素集中配置到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上,努力把产业链中关键的一段做优、做好,并长期坚持,锲而不舍,不断开发新产品,靠品牌拓展市场,靠质量赢得市场,就会在区域分工中获得比较优势,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我市在农业支柱发展受阻的情况下,坚持地下地上并举的方针,以发展“龙头企业特色县”为重点,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引进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夯实了县域经济的基础,壮大了经济实力,对促进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从全国先进发达地区的成功实践来看,“双非”经济发展快的地方,县域经济实力就强。目前,阿克苏市乡财力还比较困难,部分国有经济萎靡不振,因此应按照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的原则,改变国有经济战线拉得过长的局面,降低国有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和份额,推进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努力把“双非”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增长的内动力和生长点。担当起发展县域经济大舞台的“主角戏”。“双非”经济不仅机制灵活,不用政府投资,生产成本不高,是一种富有效率的产权制度,而且是扩大就业的有效途径。老百姓有一句话,“增加一个企业主,就养活一批特困户,增加一个个体户,就减少一个贫困户。”因此,要大胆并善于发动群众举办经济实体,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启动民间投资,扩大引进外资。不失为县域经济发展开出的一剂良方,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是县域经济应该做好的一篇大文章。这里的关键是政府要搞好积极的引导,通过调控市场来推动县域“双非”经济的发展。就拿近年来说,阿克苏市注重发展非公有制度,入宽非公有制市场准条件,出台各种优惠政策,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经济建设,加快了经济发展。当然,随着买方市场的出现,投资门槛越来越高,要以股份合作方式推动民营经济进行资本积累和体制创新,不断增强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强化内部管理和机制转换,推动由商贸流通、社会服务向产业投资领域的转换,实现“双非”经济质的飞跃。在生产力布局方面,要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推动“双非”经济特别是乡镇企业向小城镇的集聚和规模发展,发挥好中心小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

三、抓住两个主要支撑点——资金和人才

 

;一是资金保证。县域经济要实现持续发展必须有稳定的资金投入和资金来源。从目前来看,资金缺口较大,瓶颈约束明显。因此,如何筹措大量的发展资金已成为迫切要求。在当前市场化程度愈来愈高的形势下,国家财力分布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投资的比重占到以上,这就决定了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已不可能是国家投资。因此,要改变“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要把经济发展的重点建立在依靠自身发奋图强和开拓进取的基础上。为此,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巧辟蹊径。一是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运用市场化运作方式,积极吸引民间资金加盟,引导和扶持农村合作基金会、职工股金会等民间融资形式,将社会资金吸引到县域经济发展上来;二是积极创造条件,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县外、省外和国外资金,靠外力启动内部的经济活力,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道路;三是用足用活国家掌握的政策资源,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项目投入和金融部门的信贷资金。

二是人才开发。资金短缺是制约因素,但相比之下,企业家资源、科技开发和管理人才的短缺却更为突出。在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谁拥有了人才便拥有未来。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当务之急。加强对口产业扶贫和“产、学、研”联合,结成“队子”,增强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县域经济还要把开发人力资源,启动“跨世纪人才工程”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重视人才的良好氛围,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充分激活作为生产力内生力量的核心要素——知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培养和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在产品开发、研究、创新上取得突破,为县域经济注入知识含量和新的活力,才能形成经济的良性循环。

四、攻克四个突破点——政府职能转变、企业体制创新、居民需求扩大、硬件环境优化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成为必然趋势。政府逐步改变了过去既扮演组织者又扮演实施者的角色,身份由资产所有者转变为社会管理者,变为县域经济的调控者、引导者和推动者。因此,要结合机构改革,把政府从宏观到微观、大事小事都要管的事务中解脱出来,真正把职能转变到统筹规划、制定政策、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强化监督、增强保障上来。工作重点要从抓项目、抓企业转向构建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经营环境,更多地运用经济杠杆和法律手段来调控社会经济运行,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有作为的政府。

企业体制创新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县属企业采取包、租、股、卖等放小改制的有效办法的同时,要加强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培养和壮大懂经营、会管理、善营销、素质高的企业家队伍,还要通过产业联合、兼并重组和资本运营等方式,实现企业组织结构的整体创新。要在国有资产的运营改革中,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做法,建立起资产管理层——资本运营层——生产经营层为构架的新的县域企业管理体制。

居民需求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县域经济发展中,无论是工业产品还是农副产品,目前都出现了较大范围的销售难。因此,如何加强市场开发,是关系县域经济能否正常发展的关键。一方面加强市场网络建设,开发农村市场潜力对县域经济发展十分重要。同时要积极发展科教文卫事业,加快房地产开发和住宅建设,使之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

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就是要加快基础设施包括农田水利、农村电网改造、村村通广播电视、修路、引水等方面的建设,通过以工代赈、退耕还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等措施改变贫困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县域经济的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五、紧扣五个着力点——增长极、开放度、竞争力、市场化、调控力

一增长极:阿克苏市县域经济还处于农业经济向工业化过渡阶段,因此,按照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的县域经济发展轨迹,要在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的同时,把工业经济作为县域经济主体的意识仍需进一步强化。这是县域经济一个重要增长极。要以小城镇建设为重点,推动乡镇工业的集聚和扩散,不断提高辐射带动作用。同时,要结合城镇规划、投资建设、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努力开拓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二开放度:中国“入关”后,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县域经济要积极加快对外开放步伐。一方面积极继续争取更多、更好地利用外资,加强同跨国公司和大财团的合作,通过老企业挂靠嫁接外资,改造老产品,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增强经济发展的外向度。同时,拓宽利用外资领域,优化外资投资导向,扩大向基础设施和技改项目投入。另一方面还要借鉴和利用国外的信息、技术,特别是管理模式和经验,提高对国际市场的亲和力,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和全球经济竞争,尽快形成新的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扩大在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外引”和“内联”县域经济的发展同等重要。因此,加强同发达地区的经济联合与协作,促进人才、技术、资金“为我所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第三篇:第三章招商引资与地区经济发展

第三章:招商引资与地区经济发展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区域经济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招商引资的竞争。实践证明,大招大发展,小招小发展,快招快发展,慢招慢发展,因此招商引资在很多地方成为了政府不可动摇的的第一要务。下面我们来看招商引资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中具体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一是引进龙头企业,改善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企业有钱,这不假,但有钱未见得产业层次就高。企业中,大量的还是比较低层次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这些企业占用资源多,投入产出率低,在本生存已经受到了威胁,如果这些企业不能在完成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那只有外迁一条路了。而取而代之的,必将是有竞争力的、产业层次较高的企业。如果我们没有,或者不够,那就只能走引进来这条路。把不适应的产业挤出去,让出土地等资源,来引进合适的产业,引进龙头企业,提升本地的产业层次。这是我们招商的一个重要目的。土地是一种紧缺资源,紧缺资源应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不管是本地的,还是外来的,用这一尺子来衡量,就能决定该去该挤、该留该招的是什么样的企业了。

二是引进产业链缺口的企业,延伸、完善产业链,提高产业的集成度。产业的集成度越高,配套越好,成本越低,1

效率越高,竞争力就越强。中国的产品为什么这么有竞争力,经济为什么这么有生机,除了劳动力成本等诸多因素外,块状经济是一个最大的因素。块状经济,实际上就是产业的高度集成。

三是发挥区域优势,打造地方产业特色,提高地方经济的竞争力。这个地方有什么优势呢?最大的优势是交通区位,接下来,还有计划单列的政策优势,与地方经济相融的地域优势,政府高效服务的环境优势等等。这些优势都是一种资源,如何运用好这一宝贵的资源,是一个值得好好研究的课题。招商引资,就是为了有效利用、扩展壮大、整合提升的优势,使独山经济走上一条特色鲜明、生机勃发、持续可进的发展道路。

四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提高城市的影响力。目前的问题是,城市的功能完善比不上城市的规模发展,城市的集聚和辐射能力比不上城市的行政地位,城市的影响力比不上城市的经济发展实际水平。可以说是一个处于青春期的青年,成长的速度很快,但内涵还有欠缺,形象还比较单薄,还需要强身壮骨丰血肉,提升发展层次,提高发展水平,才能与国家的要求、时代的要求相适应,才能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自由挥洒、强劲搏击,成长为一个健儿。而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招商引资,有赖于外来资本的注入、外来机构的入驻、外来人才的流入、外来文化的引入。特别是与城市功能密切相关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物流、金融、中介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单纯依靠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毕竟独山是一个城镇,发展不是很快,底子还是很单薄的。对这一点,无需多说,即可自明。

五是引进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优秀人才,全面提升企业的发展层次,提高城市的发展水平。其实,目前并不缺乏资金,缺的是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和优秀的人才。引进项目,可以带来这些宝贵的资源,增强城市的发展实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理念问题。这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实际上,没有先进的理念支撑,你光有钱、光有物、光有人,还不一定干得成事情。中国对外开放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的引进,还有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的引进,而更重要的是先进理念的引进。开放必然带来改革,改革必然带来创新,创新必然带来发展,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

总而言之,招商引资并不是目的,而是发展经济的一个途径和手段。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招商引资永远不会过时,随时间改变的只是它的内容。只要围绕提高城市综合实力这一中心去考虑招商引资问题,就一定有商可以招,有资可以引,也一定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第四篇:产业集群地区经济发展

目录产业集群的效应 ………………………………………………………1 2 民族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概况 …………………………………………2

2.1民族地区产业集群的分布现状…………………………………………2

2.2民族地区产业集群的特点………………………………………………2 3立足民族地区的区域特色,树立产业集群发展战略…………………3

3.1产业集群发展需要政府发挥重要作用…………………………………3

3.2发展产业集群要突出区域特色 …………………………………………3

3.3注重培育集群社会文化环境 ……………………………………………3 4 推进民族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对策 ………………………………4

4.1加强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划指导,构建良好的协作环境,扶持产业集群的发展4

4.2培育特色产业集群的后发优势,激发产业集群的发展活力 ………………4

4.3加快专业市场建设,支撑地方产业发展 …………………………………4

4.4强化产业集群的创新体系,推动产业集群升级……………………………4 参考文献..……………………………………………………………..……

5摘要:产业集群作为现代经济布局的一种重要形式,不仅支撑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起飞,更成为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对民族地区产业集群的特点和现状进行考察,提出实施产业集群战略,促进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和壮大,对

提升民族地区产业竞争力,加快民族地区整体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产业集群民族经济产业结构竞争力

产业集群作为现代经济布局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实践中,始终扮演着经济增长助推器的角色。随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集群的兴起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促进作用,集群经济战略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发展途径。在当前的“十一五”规划制定中,发展产业集群、促进城镇化建设也成为各地政府首要关注的问题。对于经济较落后的民族地区来说,其经济发展完全有可能借助产业集群模式,通过政府的扶持、市场的培育和企业的创新增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

1.产业集群的效应

产业集群用来定义在某一特定领域(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主)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组织形式。通过发展产业集群,可以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专业化分工,提高企业和区域的劳动生产率,为区域经济创造更多的市场机会;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和互补性,可形成协同效应;产业集群的集散效应可汇集区域经济发展的技术、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提高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发展完善的产业集群可以促使集群内企业拥有稳定的学习、交流、创新和进步的共生机制,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创新效应;产业集群还可发挥区位群体效应,形成区域品牌优势。更主要的是,集群制造不同于大规模制造,集群制造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避免以往工业化道路上的弊端,具有与新型工业化道路良性互动的特征,也必然大大推进城镇化进程。

可见,产业集群不仅是一种强竞争力的经济组织形式,也是一种可扩展的跨越式发展模式。产业集群所具有的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是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其发展能够提升整个区域的竞争力,为实现区域经济的高起点、跨越式发展增加新的动力。

2.民族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概况

2.1民族地区产业集群的分布现状

近几年,民族地区经济无论是在空间布局上,还是在产业配套上,集群化趋势皆初显成效,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

2.1.1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民族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形成了各具特点的农业产业集群。农业产业集群极大地带动了周围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培育了地区龙头企业,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

2.1.2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民族地区畜产品资源优势充裕,在肉类加工工业、乳类加工工业、蛋类工业和皮革毛绒工业等各类加工工业中表现突出。

2.1.3能源、化学工业产业集群。近年来,各区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充分发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优势,逐步形成以煤、电、石油、天然气为主的能源工业,以煤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为主的化学工业。

2.1.4金属冶炼制造业集群。民族地区资源富集,许多资源不但储量大而且开发条件好,具有发展特色产业的比较优势。

2.1.6旅游业产业集群。民族地区集中了颇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其中新疆、广西近年来发展较快,初步具有一定的规模。

2.2民族地区产业集群的特点

2.2.1丰富的资源禀赋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强大基础。资源优势有利于培育构建以此为支撑的产业集群。

2.2.2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拉动产业集聚。民族地区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行,依托“西电东送”、“西气东输”项目及其他国家重点工程,促进了生产要素集聚,加快了产业群、产业链和产业基地建设的步伐,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瓶颈。

2.2.3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一批有影响、有潜力的龙头企业及企业集团开拓了市场,创出了品牌,不断带动基地建设,引领其他相关配套企业的成长、壮大。

2.2.4特色产业多集中于初级产品市场。民族地区的特色产品产量大,质量高,但对整体经济的发展促进作用却有限。

2.2.5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较少。在产业分布上,民族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从规模到数量都十分有限,主要集中在几个高科技园区。

总体来讲,民族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基本上处于启始阶段,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相对较少,大部分产业集群仍处在产业集聚阶段,有的还仅仅是个雏形。

3.立足民族地区的区域特色,树立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民族经济发展中的区域特色。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最为明显之处在于鲜明的民族性。其二,民族地区具有各具特色的传统文化、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对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其三,在各民族地区,由于区位条件、历史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程度存在差异,发展产业的形式与结构各不相同,发展的速度也不尽相同,使得各区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多层次性,经济结构与生产方式也相应呈现出差异性。当前,对于民族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决策和规划都应充分认识这些特点,由此树立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3.1产业集群发展需要政府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民族地区缺少沿海经济起飞时好的商业环境(沿海区位优势、发达的农业经济基础、国内经济短缺、国际产业大量转移等),因此在发展产业集群的过程中,民族地区政府要专注于消除妨碍生产力成长的障碍,抓好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的建设,促进本地区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3.2发展产业集群要突出区域特色

应充分依托本地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形成“区位品牌”,不仅要使物质资源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还要使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也被整合到产业集群的体系之中去,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逐步形成本地化的产业氛围和产业综合竞争力。

3.3注重培育集群社会文化环境

民族地区各地文化特色明显,地方政府在制定产业创新政策时,要充分考虑本地区的文化特色,对于那些还没有形成地方优势的产业集群的区域,重要的是营造产业创新氛围和制度文化氛围;对于已经形成地方优势的产业集群区域,也要重视制度文化的创新,以发挥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4.推进民族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对策

4.1加强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划指导,构建良好的协作环境,扶持产业集群的发展

民族地区大多处于待开发阶段,自我发展能力不足,要跨入现代工业化的门槛,就必须把外部资金、人才、技术输入等和区内条件结合起来。为此,应坚持科学规划,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如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协调产业政策;逐步对产业集聚的发展进行金融支持;营造产业载体,吸引企业聚集;加大对内对外开放的力度,采取优惠政策积极引入沿海东部企业和外资企业弥补本区集群内部的产业缺口。

4.2培育特色产业集群的后发优势,激发产业集群的发展活力

民族地区在特色农业、畜产品、能源开发、旅游业、边境贸易等方面都有极大的潜力可挖。不断发展特色产业集群,要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增强特色产品和资源的深加工能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产业竞争力。现有产业集群要以现有的主导产品为基础,做强做大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加强主导产品的内部分工协作,加速上游和中下游产品的开发,填补产业链条上的空白点,逐步完善产业的整体功能。

4.3加快专业市场建设,支撑地方产业发展

专业市场与地方产业发展有着内在的共生关系,国内许多地区产业集群都得益于各类专业市场的有效发展。民族地区应利用地理等优势大力发展专业市场,强化专业市场与产业配套,依靠各类专业市场带动地方特色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通过市场建设加快产业的集中,同时为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市场空间。

4.4强化产业集群的创新体系,推动产业集群升级

当前,绝大部分民族地区的产业集群从事的是加工业。这些产业集群凭着资源禀赋、廉价劳动力、规模经济等优势有了一定的发展和影响。但是,这些资源禀赋、廉价劳动力等并不能保证产业集群的持久优势;强化内生性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不断开发和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才是产业集群进一步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因此,民族地区应在充分利用产业集群优势的基础上,推出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促进企业间的合作,大力培育以大学科技园为核心的集群模式,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加速集群产品产业化。对企业而言,要充分利用当地研究机构和企业研发力量,发挥当地专业性人力资本的优势,加强自主创新。如此,民族地区才能把产业集群不仅建成产品加工基地,更积极建成产品创新基地。

参考文献:

[1]廖佳敏.建立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经济与管理.2006,(3)

[2]徐承红.论西部地区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企业活力.2005,(10)

[3]陈柳钦.产业集聚与产业竞争力.南京社会科学.2005,(5)

[4]隋映辉.产业集群成长、竞争与战略.青岛出版社.2005

[5]盖文启.创新网络—区域经济发展新思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6]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7]李靖靖.发展壮大内蒙古产业集群研究.内蒙古社科规划一般项目.2006

[8]陈德峰.新疆优势资源转换战略重大的历史性突破.中国创新网.2006-9-8

第五篇: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思考

1基本思路

贵州山地面积大,山地资源丰富,森林植被覆盖度大,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且农业劳动力充裕、劳动力成本低廉,适于发展山区型立体生态农业。全省生态农业试点县建设已进行了几年,在特色农业产业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生态农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如:人地矛盾突出,资源利用率低,农产品加工层次低,农业整体效益还较低;资金、人才、技术紧缺,严重制约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市场服务体系亟待健全,利益关系亟待调整等问题。贵州山区型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应按照生态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中心,以企业公司为龙头,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名牌产品为重点,最大限度地转化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再生资源,促进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努力实现生产布局合理、经济结构优化、服务体系健全、运行机制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生态农业经济体系。

2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重点

2.1农田生态工程

即按照推广农田优化模式,适应市场变化需求,积极调整结构,稳定粮田面积,强化用养轮作,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品,增加物质投入,努力提高单产,扩大复种面积,推广高产高效种植模式,适当增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保持生态、经济系统的动态平衡。具体来看,其一,调整作物布局。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形成作物种植区域化、专业化、商品化;在经济作物的集中产区和城镇郊区适当调减粮食面积,增加蔬菜、瓜果生产面积;逐步将不宜种粮或经济作物的土地,退耕还林、还牧、还渔,对坡度在25度以上的耕地坚决停止耕作。其二,调整作物结构。在稳定粮产前提下,扩大适销对路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步改变单

一、僵化的种植模式,提高耕地复种指数,提高经济作物和饲料粮面积在种植业面积中的比重,使种植业与养殖业、加工业衔接配套,协调发展。其三,调整品种结构。推广优良品种,提高种植业作物单产和品质,提高经济效益。农田生态工程的重点是实施中低产田土改良工程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2.2林果生态工程

这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的重点工程,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长期利益与近期利益的结合。实施林果生态工程,其一要完善山林承包责任制,加强技术服务,提高林农生产积极性。其二要调整林业布局,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大力发展以集体林场为主的商品林生产基地。其三是在林果生态系统中,除抓好林果的品种改良和标准化栽培外,还要搞好畜禽养殖配套,形成林果立体种养生态系统,以增加效益,改善环境,提高品质。林果生态工程的重点是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四大建设项目。

2.3养殖生态工程

养殖生态工程就是要突破原有的单一养殖传统模式,将畜、禽、渔等养殖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多物种搭配,连接种植业,配套沼气,巧用食物链,循环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并且,通过调整优化草山草坡草场畜牧业产业结构,发展培育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创立名牌,经过商品化、专业化和现代经转变,逐步建设区域性重要畜产品生产基地。根据“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副则副、宜工则工”的原则,适合山区型养殖生态工程的发展模式主要有“种养加”、“共生型”、“立体型”、“庭院型”、“节能型”、“微生物再生模式”等几种类型。

2.4生态能源建设工程

在农村能源建设中遵循“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和“节约与开发并重”的方针,解决农村能源短缺,促进和保护生态平衡,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是一项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的建设工程。在贵州山区,生态能源建设工程主要是普及沼气池。应以点带面的形式,以沼气为纽带,与种养相结合,抓规模化推广与抓综合利用技术推广相结合,工程技术实施与组织管理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建立多种模式,推广扩大示范成果,寓生态环境建设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之中,推动山区农村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的发展。另外,科学利用秸秆,也是山区型生态能源利用的有效方式。

2.5环境生态工程

充分利用天然资源优势,大力改善人居生态环境,突出生态特色。在山区,重点实施四大环境生态建设项目。一是城市生态形象塑造工程。运用现代园艺技术对城镇进行规划实施,重点突出“特色”与“园林”,绿化率达到人居环境指标,改变脏、乱、差现象,对街道、楼群院落、屋顶、墙面等城市绿化体系进行生态建设。二是生态家园建设工程。每个县重点抓好几个生态家园示范点建设,每个乡镇分别抓好一个村的生态家园示范点建设,生态家园示范村要实现农田林网化、水渠洁净化、村庄花园化、庭院立体化的目标。三是生态走廊建设工程。发展带状生态经济,沿主要公路、主要河流建设生态经济走廊。四是生态观光农业工程。广泛利用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现代科学为支撑,金融资本为基础,通过合理规划、设计、施工,建立具有农业生产、生态、生活合一的区域,在实现高科技、高效益、集约化、市场化的现代经营活动的同时,达到美化景观,保护环境,提供观光旅游。

保障措施

3.1建立统一高效的管理体系

成立生态农业发展的领导机构,制定实施详规,办好试点,强化目标责任制,全面促进生态农业建设。

3.2建立多渠道的融资体系

一是山区农业县应立足优势,积极申报国家级生态农业县、农业综合开发县,争取专项资金、技术支持及政策保证。二是把生态农业建设与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农村能源开发、农业产业化、小城镇建设等项目结合起来,形成投入合力。三是大力开展非耕地拍卖和招商引资,集中拍卖资金投入生态农业建设。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取引进、联营、集资入股、盘活存量资产等多种途径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3.3建立技术服务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生态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即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业技术培训体系、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和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二是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业技术服务体系,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关键技术改造传统的农产品加工业,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利用水平。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生态农业建设的专门人才,形成一批懂得贸易知识、市场经济和科技知识的干部职工队伍。

3.4建立高效有序的营销网络

建立畅通的信息发布体系,通过抓营销、造舆论、做广告等方式,将农副产品推向全国,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

3.5形成生态治理机制

其一,明确生态环境治理目标,进一步建立和规范管理森林、湿地、农田和自然野生动物保护区,严格执法,依法治山治林、治水治田,形成有利于区域生态农业建设的行为规范、经营约束、成果保护机制。其二,建立制度,防治土壤和水源污染,保护森林资源和草场、渔业生态,关停、禁办和严禁引进严重污染环境、破坏资源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其三,严格农副加工产品的清洁管理,加强对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进出口、农产品销售等环节的监督检查,确保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安全。

3.6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

建立以合同制、合作制、股份制等为主要形式的合理的利益机制,切实维护生产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 董岚.生态产业系统构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2] 冯伟,甄真.加快生态农业发展,推进贵州新农村建设的对策研究[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1).[3] 王冰,陆旭蕾.生态农业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必由之路[J].现代农业科技,2007(9).

下载本市经济发展与北疆地区经济发展对比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本市经济发展与北疆地区经济发展对比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经济发展思考

    一、转变思想观念,用市场经济发展观引导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决定出路,乡党委、政府要带头转变思想观念,用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来引导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加强对农村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

    人口与经济发展问题思考

    人口与经济发展问题思考摘要: 马寅初在经济理论上有不少建树,如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综合平衡问题和人口问题,都有他的独到见解,有的已被实践反复证明它的正确性。他为维护学......

    《外商直接投资与地区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摘 要:改革开放以后,在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增加很快,直接参与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总体上促进了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就区域经济而言,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也十分重要,特别是沿海地区的......

    呼伦贝尔市与俄罗斯毗邻地区经济发展展望

    呼伦贝尔市与俄罗斯毗邻地区经济发展展望 发布时间:2005-8-1信息来源:呼伦贝尔市与俄罗斯毗邻,边境线总长1685公里。“有七口通商”的边境口岸,我市在地理位置、气候、环境、资......

    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调查前,我们事先做好了细致的准备工作,并请当地学校的同学作为我们的向导帮助我们完成调查。 在当地,我们分别采访了村委会领导和许多当地村民。组员们用自己礼貌的态度和......

    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思路

    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思路【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落后于苏南、苏中地区,制约苏北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县域经济发展较慢。目前苏北地区县域经济......

    客家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客家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华南师范大学经管学院06级国贸班粤东北(客家地区)小组 改革开放30年的春风让我们粤东北地区的经济有了稳步、健康、长远的发展,08年全球“金融危......

    为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献策

    为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献策 顾宝凤/文区域经济 ·1999年2月中国中小企业CHINASME在当前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欠发达地区如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我认为:一、 应当认真研究市场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