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钟山2012年3月25日在首届岭南论坛上的讲话
中国外贸的发展和变革
——在首届岭南论坛上的讲话
国家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钟山
(2012年3月25日,广州)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很高兴参加首届岭南论坛。刚才几位同事发表了精彩演讲,我深受启发。下面,我结合会议主题,就中国外贸的发展和变革谈几点思考:
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大国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占世界贸易的份额不断提高,对国内外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强,实现了从小到大的跨越。
一是我国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我国进出口3.64万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175倍,规模居世界第二位。其中出口1.9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进口1.74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我国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
二是占世界贸易份额不断提高。我国外贸占世界贸易份额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不到1%,上升到目前的近10%,其中出口超过10%。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成功实现了保市场、保份额的目标,出口占全球份额从2008年的8.9%提高到2011年的10.5%左右。
三是对国内外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强。外贸缓解了我国市场、资源、技术和外汇的约束,成功推动了我国经济起飞。1978年至2011年,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约20%。同时,我国市场规模大,目前每年近2万亿美元的进口对保持世界经济发展和促进复苏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我国还不是贸易强国
尽管我国已是世界贸易大国,但仍大而不强,主要表现在:我国出口商品以数量扩张为主,质量档次不高。出口企业以价格竞争为主,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不多,自主国际营销网络不完善。商协会等中介组织建设相对滞后,行业自律和协调能力不强。我国在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在国际贸易中的议价权和定价权不足。
我国外贸大而不强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上是由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决定的,外贸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我国经济总量尽管已是世界第二位,但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主观上是与我国外贸法律法规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外贸政策不配套和经营模式比较落后等原因有关。
我国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面临市场空间、贸易摩擦、产业竞争力和资源环境等内外多重约束。
在市场空间上,发达国家消费市场成熟稳定,靠数量增长市场空间有限。2011年,我国占发达国家进口市场份额已经出现了下降的势头,在欧美市场份额分别下降1.25和1个百分点。
在贸易摩擦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已连续17 年成为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摩擦形式不断翻新,不仅有传统的“两反一保”,也有人民币汇率等新的贸易手段。发起国别不断增加,不仅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涉及产业不断扩大,不仅有传统产业,也有新兴产业。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产业造成很大冲击,对外贸稳增长造成很大压力。
在产业竞争上,欧美等发达国家大力提倡“再工业化”,更加注重制造业发展,不仅在高新技术产业加大投入,与我形成竞争,而且也大力吸引传统产业回归,与我也形成竞争。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与我竞争面扩大,大大压缩了我国国际市场空间。
在资源环境上,人口多、资源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资源环境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硬约束”,外贸靠数量扩张将进一步加
剧我国资源保障压力,国内环境空间也难以承载。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三、实现贸易强国必须要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转方式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将伴随着我国外贸从大到强的全过程。我们要按照十七大的要求,紧紧围绕主题主线,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巩固贸易大国地位、推动贸易强国进程为主要目标,以调结构、促协调、提质量为重点,加快推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着力强化“四种意识”:改革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要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着力提高“四种能力”:出口商品竞争力、企业国际竞争力、行业中介组织协调能力和政府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能力;要进一步调整外贸结构、着力促进“四个优化”:优化商品结构,优化主体结构,优化市场结构,优化贸易方式结构。要进一步促进外贸协调发展,着力推动“六个协调”:出口和进口协调,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协调,外贸和外资、外经协调,外贸和内贸协调,多种所有制主体协调,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协调,促进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要进一步提高外贸质量水平,着力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
“十二五”时期,外贸工作的重点是优化外贸“两个布局”,推进外贸“三项建设”。优化外贸“两个布局”、推动“三项建设”,是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调整外贸结构的重要内容,是巩固我国贸易大国地位、推动贸易强国进程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重要举措。
优化外贸“两个布局”:优化国际市场布局,要稳定传统市场规模,提高出口商品质量。大力开拓新兴市场,扩大新兴市场的规模,力争到2015年,新兴市场的份额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左右。优化国内区域布局,要稳定东部沿海地区外贸规模,提升外贸发展水平。加快中西部地区外贸发展,扩大中西部外贸规模,力争到2015年,中
西部地区外贸占全国外贸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左右。
推进外贸“三项建设”:推进外贸生产基地建设,将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市县级的专业型、综合型外贸基地和企业型基地,提高产业竞争力。推进贸易平台建设,培育若干个国家级会展平台、专业市场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和进口促进平台,提高贸易促进能力。推进国际营销网络建设,培育一批区域辐射半径大的批发市场、市场渗透能力强的零售网点和若干个中国商品展示中心,提高企业国际营销能力。
当前,我国外贸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内外挑战。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及同仁,继续对外贸发展予以关心、指导和支持。
最后,祝论坛圆满成功。
谢谢。
第二篇:国家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崇泉2012年4月12日在美驻华大使知识产权圆桌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
在美驻华大使知识产权圆桌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
国家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崇泉
(2012年4月12日)
尊敬的骆家辉大使、阎晓宏副署长、田力普局长,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有机会参加美国驻华大使馆举办的知识产权圆桌会议,与各位共同探讨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当前,世界经济总体保持复苏态势,但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在持续,世界经济较长时间将处于变革和调整期,完全复苏尚需时日。在这种形势下,中美两国都有责任继续实施自由贸易政策,保持双边经贸关系的稳定发展,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稳定,抑制贸易保护主义。2011年的中美贸易额达到4467亿美元,增长16%,创历史新高。美对华出口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222亿美元。中国是美出口增长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中美贸易,为提振全球信心,加快世界经济复苏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肆虐至今的金融危机,在给世界经济注入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同时,也加速了全球要素重组和产业调整步伐,使各国更加意识到提升创新能力和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意义。对于中国来讲,鼓励创新,既是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也是顺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需要。而保护知识产权作为激励创新的有效手段,应该不断受到关注并得以加强。为此,中国政府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并把保护知识产权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加以推进。2011年颁布的“十二五规划”在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的同时,也提出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1
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的十年间,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建设取得巨大进步,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力度不断加强,社会各界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得到显著提升。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中国国务院在全国部署开展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共立案15.6万件,涉案金额34.3亿元,捣毁窝点9135个,对329个重点地区和市场进行了集中整治。公安机关破获案件1.6万件,抓获犯罪嫌疑人2.9万余人,涉案总价值131.1亿元。检察机关批捕相关案件2895起、5336人,起诉2176起,批捕案件同比增加77%。法院系统受理相关案件2492起,判决1985起。经过专项行动,一些多年形成的侵权和假冒伪劣“痼疾”得到治理,市场秩序和经营环境明显改善。
为巩固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成果,2011年11月,国务院成立了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国打击侵权和制售伪劣商品工作,形成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长效机制。该领导小组由王岐山副总理任组长,商务部陈德铭部长、国务院毕井泉副秘书长、知识产权局田力普局长任副组长,成员单位包括29个部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商务部,办公室主任由商务部姜增伟副部长兼任。办公室在工作小组的领导下,牵头负责研究拟定有关政策措施,协调、督促各地各成员单位贯彻落实领导小组决定事项,督办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重大案件并组织相关宣传教育工作等。商务部作为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的承担部门,也欢迎社会各界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女士们,先生们:
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网络经济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数据显示,2011年仅中国网民在线购物交易就达到7849.3亿元人民币,比2010年增长了66%,远远超过同期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的实际增
长率。互联网的普及促进了信息的整合与传递,节省了社会的交易成本,但随之带来的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也不断显现。在促进互联网产业发展和实现信息传播便捷性的同时,平衡好相关利益方的权利与义务,是各国共同面临的课题,需要我们以一种更加广阔的视野,在更加全面衡平的思维中不断审视并予以解决。
长期以来,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一直受到中国各界的充分关注。针对互联网领域不断出现的知识产权新问题和新特点,中国政府在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也将互联网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列为一项重点执法内容。在去年开展的专项行动中,各部门加强对网络购物的监管,重点打击了利用互联网销售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进一步完善了互联网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例如,新闻出版、公安、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开展了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行动,查处网络侵权盗版案件1148起。商务等部门大力规范网络购物秩序,督促有关地方查处了一批通过“淘宝网”、“易趣网”售假的案件。专项行动增强了企业的诚信经营意识,促进了互联网健康发展。淘宝网主动屏蔽涉嫌侵权假冒商品广告4200多万条,关闭涉嫌售假网店3350家。
在完善立法、加强执法的同时,我们也鼓励互联网企业与国内外权利人之间不断探索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在近两年的中美知识产权工作组会议期间,我们积极推动中国的业界与美国政府相关部门和业界进行沟通和交流,比如百度公司通过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直接沟通后,从“恶名市场”名单中被撤下。此外,百度从2006年就开始陆续与滚石、百代、环球、华纳、索尼等海外唱片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并与国际唱片协会(IFPI)共同开展反盗版合作。优酷、土豆、乐视网、奇艺网、搜狐视频、腾讯视频、新浪视频等中国著名的视频网站通过与国外权利人积极合作,购买合法版权,共同营造出良好的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女士们、先生们:
知识产权问题一直是中美经贸关系的重要议题。中美之间的知识产权交流始于上世纪80年代。从2004年起,中美通过商贸联委会知识产权工作组会议等形式,使双方的知识产权交流不断走向深入,并推动了双边经贸的发展。加强对话与合作是中美双方解决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基本共识。在平等、尊重、理性、开放的基础上实现互利共赢,应是中美双方在知识产权领域坚定不移予以秉持的合作理念与合作模式。在此理念和模式下,我提出三点意见,与大家分享。
第一,平等、尊重是双方开展合作的基石。
任何一个知识产权具体问题的产生都无法超越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与之相应的人文环境,其解决也无法脱离对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综合考量。中美两国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也正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如何寻求到一种平衡权利与义务、平衡私权保护与公众利益的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法,都是我们需要长期讨论的话题。为此,我们双方必须脚踏实地,以平等、尊重为基石,充分体谅彼此的差异,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思考探索出符合实际的路径。
第二,互利共赢是双方推进合作的力量源泉。
去年11月21日,在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美国商务部部长布莱森、美国贸易代表柯克的共同见证下,中美双方签署了《中美知识产权合作项目框架协议》。我相信,这一协议不仅是双方共同努力取得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可喜成果,更重要的是,它还必将成为中美知识产权合作的新开端,为双方未来进一步合作提供动力之源。我们期待着能够尽早落实该框架协议,使双方能够更好的分享彼此在知识产权制度设置和实践做法中的宝贵经验,从而更好的推动知识产权制度在创造、保护、管理和运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第三,全面倾听、理性分析是双方合作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举一个刚才提到过的例子,例如,在百度公司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上,中美之间曾经存在一些误解。在我们的推动下,双方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沟通,美方掌握了更加全面、客观的信息,深入理解了百度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良好意愿、内在诉求、已做工作、远景规划和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解决的困难,最终取得了令大家都满意的结果。
信息的充分沟通和传递是非常重要的。实践证明,双方的交流只停留在政府层面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们近年来积极推动政府和业界之间开展交流互动,包括组织相关企业参加中美商贸联委会知识产权工作组会议相关议题的讨论,并在知识产权海外宣传周期间举办政府业界圆桌会议等,都取得了良好的、甚至超出预期的效果。我们今后会继续努力加深两国业界和民间的交流,增信释疑,推动合作。
女士们、先生们: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依存度和融合度日益增强,知识产权问题已经超越了某一国家或地区的边界,成为世界性的问题;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兴起与发展,更是给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带来极大的冲击和挑战。
作为世界上最大发达国家的美国与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鼓励创新和保护知识产权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我们愿与美方一道,继续秉承平等、尊重、理性、开放的合作理念,坚持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不断尝试新的合作形式,拓展新的合作领域,密切协作,积极应对,为中美两国的企业界搭建更好的平台,营造更好的环境,为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的和谐与平衡,为双边经贸关系的健康与繁荣做出贡献。
最后,预祝此次知识产权圆桌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第三篇:国家商务部副部长钟山2012年3月23日在“2012中国外贸形势报告会”上的讲话
在“2012中国外贸形势报告会”上的讲话 国家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钟山
(2012年3月23日)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在这里举行“2012中国外贸形势报告会”,有关部门、企业界和学术界的朋友们共聚一堂,研讨当前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为我国外贸发展建言献策。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研讨活动。我代表商务部向参加报告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和嘉宾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就当前外贸形势和任务谈一些看法。
一、今年外贸形势更加严峻,任务更加艰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对今年经济形势作出了科学判断。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将十分严峻复杂,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今年1-2月,我国进出口5330亿美元,增长7.3%,增速低于去年同期21个百分点,进一步证明了这一判断。这种降幅尽管有季节性因素,但也反映出今年我国外贸形势更加严峻。影响外贸发展因素错综复杂,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相互交织,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相互博弈,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相互关联,周期性因素与结构性因素相互作用,增加了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从根本上看,外贸发展主要取决于市场需求、产业竞争力和发展环境三个因素。
(一)需求是外贸发展的基础。当前,世界经济已进入了一个非常困难的阶段,国际市场需求低迷,我国保持出口稳定增长压力加大。欧债危机短期内难以有效解决,欧元区经济衰退风险增大;美国失业率高企,对居民消费形成抑制;新兴经济体面临经济增速放缓和通货膨胀的双重压力;美欧大选、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加大了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另外,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大宗商品价格剧烈动荡,一些国家对我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仍实行管制,对我扩大进口形成制 1
约。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国际市场仍有很大空间。发达经济体居民的刚性需求仍然存在,这是我们的发展空间。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也将不断增加,更是我们的发展空间。在进口方面,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城镇化、国际化深入发展阶段,进口需求空间巨大。“十二五”期间,我国进口将稳定增加,总规模将超过8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大进口市场。
(二)竞争力是外贸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国产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加剧。发达国家更加注重实体经济,大力促进制造业回归,努力抢占制造业高地,在高端制造业、新兴产业等领域与我竞争增强。另外,我国劳动力、土地、资源能源等要素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升值,外贸传统竞争优势有所削弱,发展中国家在纺织服装、箱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与我竞争面扩大。2011年,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发达国家市场份额呈现下降态势,纺织服装、家具、鞋类、玩具、箱包在美国进口市场份额分别下降1.2、1.7、2.0、1.2和2.6个百分点。同时,我国产业竞争力仍然有优势。我国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门类齐全,综合配套能力强,在机械、电子、化工、轻工等行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我国转方式、调结构步伐取得积极成效,新型工业化道路步伐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劳动力素质高,有利于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
(三)环境是外贸发展的保障。“十二五”期间,我国外贸发展环境更加复杂。在外部环境上,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今年以来,我国一共遭受了8起贸易摩擦,涉案金额22.8亿美元,同比增长80%。我国已连续17 年成为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摩擦形式不断翻新,涉及产业不断扩大,发起国别不断增加。在内部环境上,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尖锐,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企业综合成本上升,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经营压力大。同时,我国外贸发展环境仍存在诸多有利条件。在外部环境上,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上升,在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提高。我国自贸区建设步伐加快,区域贸易环境改善。在内部环境上,外贸发展的政策环境、经营环境、管理环境不断改善。
二、今年外贸工作重点
2012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做好外贸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方式为主线,以调结构、促协调、提质量为重点,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围绕外贸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做好完善政策、优化环境、调整结构三项工作。
(一)完善政策。保持外贸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我部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相关政策措施。在财税政策方面,保持出口退税政策基本稳定,加大出口退税力度;在货币政策方面,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引导企业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汇率波动。积极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工作,扩大出口货物贸易试点企业名单。在金融政策方面,完善贸易融资业务差异化监管政策,支持商业银行增加对小微企业贷款。提高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在贸易政策方面,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引导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向中西部转移;继续落实对来自最不发达国家产品零关税承诺;改进许可证管理。
(二)优化环境。优化外部环境。加强多双边合作,营造公平自由、互利共赢的国际贸易环境,推动贸易自由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完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高度重视贸易摩擦重大案件的应对工作;充分利用世贸规则和贸易救济措施等手段维护国内产业安全。优化内部环境。完善纵向联动、横向合作的工作机制,形成部门合力。全面推行通关改革,加快电子口岸建设,简化贸易收付汇手续,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有利外贸发展的舆论环境;改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环境,清理对外贸企业不合理收费,增强企业活力。
(三)调整结构。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适应外贸发展新形势和新任务,我们已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指导意见》。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是一项长期任务。这个意见是指导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外贸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文件,是一个战略性、目标性、指导性的文件,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外贸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是优化外贸“两个布局”,推进外贸“三项建设”,即优化外贸国际市场布局和国内区域布局,推进外贸生产基地、贸易平台和国际营销网络建设。
优化外贸“两个布局”、推动“三项建设”,是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调整外贸结构的重要内容,是巩固我国贸易大国地位、推动贸易强国进程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重要举措。
优化外贸“两个布局”: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将在稳定传统市场规模、着力提高出口质量和效益的同时,深度拓展新兴市场,通过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和加强双边经贸合作等途径,力争到2015年,我与除欧美日港以外的市场份额提高5个百分点左右。优化国内区域布局,在稳定东部沿海地区外贸规模、支持东部地区加快外贸转型升级的同时,加快中西部地区外贸发展,通过加大贸易促进力度和区域外贸协作力度等途径,力争到2015年,中西部地区外贸占全国外贸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左右。
推进外贸“三项建设”:推进外贸生产基地建设,将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市县级的专业型、综合型外贸基地和企业型基地,提高产业竞争力。推进贸易平台建设,培育若干个国家级会展平台、专业市场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和进口促进平台,提高贸易促进能力。推进国际营销网络建设,培育一批区域辐射半径大的批发市场、市场渗透能力强的零售网点和若干个中国商品展示中心,提高企业国际营销能力。
当前,我国外贸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我们应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加强调研,密切关注外贸形势变化;开拓进取,努力开创我国外贸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预祝报告会圆满成功!
第四篇:国家商务部副部长钟山2012年1月9日在全国贸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国贸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国家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钟山
(2012年1月9日)
同志们:
很高兴参加全国贸促工作会议并讲话。贸促工作是我国外经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贸促会成立60年来,为我国外经贸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根据会议安排,我讲几个方面问题:
一、2011年我国外贸发展回顾
2011年是国际形势十分复杂的一年,也是我国外贸“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取得积极成效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和各地方、各部门大力支持下,我国外贸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进出口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贸易结构继续优化,贸易平衡状况逐步改善,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
一是外贸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外贸规模突破3.6万亿美元,进出口增长22%以上,出口约1.90万亿美元,增长20%以上,进口约1.74万亿美元,增长24%以上。我国外贸在全球份额有望进一步提高,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二是贸易结构继续优化,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稳定增长,占进出口比重分别为50.5%和27.8%。“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减缓,其中,煤、钢坯、稀土出口数量分别下降23%、96%和60%左右,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价格拉动效应增强。企业主体结构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28.1%,提升2.8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占比20.8%,下降0.1个百分点。外资企业占比51.1%,下降2.7个百分点。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欧盟、美国、日本、香港、韩国传统市场进出口占比51.8%,下降2个百分点,发展中市场进出口占比上升约2个百分点。贸易方式结构进一步优化。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52.8%,提升2.7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占比35.9%,下降3个百分点,其它贸易方式占比提高0.3个百分点。国内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中西部地区进出口占比约11.1%,提升1.4个百分点。
三是贸易平衡逐步改善。在国内需求强劲、进口促进力度加大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4.6个百分点。全年出口顺差1551亿美元,同比下降14.5%。对欧盟、美国顺差增幅进一步收窄,增长1.7%和10.5%,收窄32.6和18个百分点。顺差规模连续三年下降,我国外贸发展更趋平衡。贸易顺
1差占GDP的比重降至2%左右,我国外贸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更加协调。
四是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在外贸商品质量提升年活动和对非“打假保知”专项行动等工作的推动下,我出口商品质量不断提高。据发布,2011年,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对中国商品召回次数同比下降12.6%,欧盟对中国商品风险通报下降了28%。另外,在综合成本上升倒逼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注重通过培育自主品牌、增加附加值、提高价格等方式消化成本、提高效益。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我谨代表商务部,感谢全国贸促系统干部职工对商务工作的大力支持。全国贸促系统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有效发挥机制性平台作用,积极配合高访等重要活动,2011年,共接待国外来访团组6000多个、7万多人次;组织出访团组2000多个、2万多人次;在境内举办展览2000多个,在境外主办展览230个,有力促进了我国外经贸事业发展。
二、2012年外贸发展面临的主要形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对2012年经济形势作出了判断: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十分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今年外贸形势更加严峻复杂,任务更加繁重艰巨,做好外贸工作更具挑战性。
一方面,要增强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到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
一是世界经济形势更复杂。世界经济增长动力明显减弱,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需求疲软难以改变;欧债危机已从希腊、爱尔兰、葡萄牙等小型经济体蔓延至意大利、西班牙等较大经济体,威胁到德国、法国等欧元区核心大国;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在抑通胀和保增长之间面临两难选择;东震西乱的后续影响仍在继续,地缘政治、美欧选举周期等因素加剧了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国际贸易风险加大。世界经济复苏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更加凸显。
二是国际竞争更激烈。一方面,发达国家更加注重出口和招商引资,并通过知识产权保护、贸易救济等手段限制我国新能源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与我竞争增强。受综合成本上升影响,我国传统竞争优势有所削弱,纺织服装、家具、鞋、玩具和箱包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份额在发达国家市场呈现下降态势。同时,主要国家加快在我周边自贸区布局,对我外贸环境形成新的挑战。
三是贸易摩擦更频繁。我国贸易摩擦处在高发期。2011年,国外共对我发起贸易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保调查67起,增长2%。我国贸易摩擦呈现新特点:除纺织服装等传统行业外,光伏太阳能、通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摩
擦增多。除欧美等发达国家,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发起数量上升。除反补贴、反倾销等传统贸易救济手段外,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自主创新、政府采购等领域对我外贸影响加大。
四是外贸调结构任务更艰巨。我国外贸结构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四高四低”: 贴牌、无牌产品出口比重高,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较低。外资企业出口比重高,民营企业出口比重低。出口发达市场比重高,出口发展中国家比重低。东部地区出口比重高,中西部地区出口比重低。这些问题是结构调整中的深层次问题,对完善我国外贸发展体制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是外贸企业经营压力更大。2012年,国际市场需求下行与企业综合成本上行的态势仍将延续。外需不振,企业订单减少。第110届广交会欧美成交下降19%和24%,且6个月以内的中、短订单占比达到88%。同时,我国企业综合成本仍处在上升通道。劳动力、土地、资源能源等要素成本上升态势短期难以逆转,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仍然存在。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
另一方面,要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善于利用世界经贸格局调整蕴藏的重大机遇。
一是要善于把握市场需求变化新趋势的机遇。市场需求是外贸发展的基础。在出口方面,尽管发达国家需求放缓,但刚性需求仍然存在,“口红效应”和“土豆效应”可能导致其对我产品需求增加。同时,新兴市场的消费需求逐步升级,对我中高端商品需求增加。在进口方面,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城镇化、国际化深入发展阶段,进口需求强劲。“十二五”期间,我国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大进口市场,进口总规模超过8万亿美元。
二是善于把握我国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的机遇。产业是外贸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以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正在形成。据国内外权威研究机构表明,我国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产业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
三是要善于把握外贸发展环境于我有利的机遇。环境是外贸发展的保障。在外部环境方面,当前国际经贸环境尽管错综复杂,但是总体上仍朝着有利于我的方向发展。发达经济体低速增长将持续一段时期,我国仍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发达国家对我借重增加,发展中国家对我经济发展模式认同感提高。在内部环境方面,国内政策环境将进一步优化,支持外贸的发展财税政策、贸易政策、贸易便利化政策等将进一步健全。
我们认为,只要今年国际经济形势不出现大的问题,国内宏观调控政策更具稳定性、针对性、有效性,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有能力化危为机,完成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任务。
三、2012年外贸工作总体要求和工作重点
前几天,商务部召开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会议对今年外贸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做好2012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外贸工作,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方式为主线,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重点做好完善政策、优化环境、调整结构三项工作。
在完善政策方面:要保持外贸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推动出台新的促进措施。保持出口退税稳定,加快退税进度;拓宽外贸企业融资渠道,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渗透率,适当降低保费费率。清理不合理收费。
在优化环境方面:要优化外部环境,完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积极推进自贸区建设。要优化内部环境。完善纵向联动、横向合作、高效协调的工作机制,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强宣传引导,构建和谐宽松的舆论环境;改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环境,增强企业活力。
在调整外贸结构方面:加快外贸结构调整,既是完成今年任务的当务之急,也是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长期任务。今年要优化外贸“两个布局”,即外贸国际市场布局、外贸国内区域布局,推动外贸“三项建设”,即外贸生产基地、贸易平台和国际营销网络,在“十二五”时期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外贸生产基地、贸易平台和营销网络。
(一)优化外贸“两个布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快速发展,市场多元化取得积极进展,外贸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但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阶段等因素影响,我国外贸“两个布局”仍存在不协调、不适应、不合理问题,突出表现在对发达国家市场规模大、比重高,对发展中国家市场规模小、比重低。对东部地区规模大、比重高,对中西部地区规模小、比重低。
新时期,如果不重视、不调整、不优化外贸“两个布局”,将制约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也阻碍我国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进程。因此,需要用全球眼光、战略思维,积极推进我国外贸发展“两个布局”。在国际市场布局方面:综合考虑资源储量、人口规模、市场份额、战略地位等因素,选择30个左右重点发展中国家市场加以开拓。力争到2015年,我与发展中国家贸易份额提高4个百分点左右。在国内区域布局方面:综合考虑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工业基础、交通区位等因素,把中西部地区作为优化我国外贸区域布局的重点。力争到2015年,中西部地区外贸份额占全国外贸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左右。
(二)推动“三项建设”
外贸生产基地、贸易平台和国际营销网络“三项建设”,是稳增长的重要支撑,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途径,也是提质量的重要举措,能有效发挥产业集聚效应、贸易集聚效应和渠道控制效应,形成稳定外贸增长的点、线、面的立体支撑;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承载能力,推动外贸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能积极推动贸易强国进程,提高我国在国际贸易分工中的地位。2012年,在外贸生产基地建设方面,要做好规划,完善标准,加强政策配套,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市和县级外贸生产基地。在贸易平台建设方面,要培育若干个国家级会展平台、内外贸结合的专业市场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在国际营销网络建设方面,加强境外展示中心建设,积极推动国内企业在境外建立批发市场和零售网点。
当前,我国外贸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内外严峻挑战。希望全国贸促系统发挥自身优势,加大对重点发展中国家市场的贸易促进力度,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贸易促进力度,加大对企业建设国际营销网络支持力度,加大对外贸生产基地和贸易平台的宣传推介力度,为我国外贸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作出更大贡献。
最后祝全国贸促系统干部职工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
第五篇:国家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崇泉2011年6月18日在“中国留美经济学会2011年中国年会”上的演讲
入世十年: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挑战与未来
——在“中国留美经济学会2011年中国年会”上的演讲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崇泉
(2011年6月18日)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中国留美经济学会2011年中国年会”,感谢此次年会主办方--对外经贸大学的盛情邀请。
今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过去的十年,是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经历不平凡历程的十年,也是我们不断面对新挑战、应对新问题的十年。
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来中国开放型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积极顺应全球产业分工不断深化的大趋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实施出口拉动外向型经济,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和积极促进双向投资,开放型经济实现了迅猛发展,中国正在成长为规模空前、增长迅速的第二大经济体。
一是货物贸易实现高速增长。2001至2010年,中国出口规模增长4.9倍,进口增长4.7倍,是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出口对国内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20%。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从4.3%提高到约10%,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贸易结构不断优化,10年来机电产品出口增长了近8倍,包括电子产品、纺织服装等在内的数百种产品国际市场份额居全球首位,汽车、船舶、铁路机车、飞机、卫星等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成为新的增长主体。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梯度转移取得明显成效,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和中西部地区中心城市形成了各具特色、主业突出的产业带。
二是服务贸易竞争力逐步提高。2001至2010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从719亿美元增加到3624亿美元,增加了4倍多,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中的比重从2.3%提高到4.6%,成为世界第三大服务进口国和第四大服务出口国。新兴服务贸易部门出口增速加快,服务贸易结构不断优化,通讯、保险、金融、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广告等服务进出口迅速发展。
1三是吸收外资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2001年至2010年,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从468亿美元增加到1057亿美元,连续19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中国作为其全球投资战略的重要区域,来华投资的全球500强企业超过480家。截至2010年底,外资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累计超过1400家,比2001年底增加近一倍。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市场,外资在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明显增强。
四是对外投资实现迅猛发展。2001年至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从不足10亿美元增加到590亿美元,居世界第5位,10年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超过3000亿美元。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由单一的绿地投资向跨国并购、境外上市等多种方式扩展,投资领域不断拓宽、合作水平不断提升。目前,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已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日益呈现出市场多元化发展态势。2010年,中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达到922亿美元,有54家中国企业进入世界225家国际承包商行列,在世界工程建设领域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五是多双边和区域经贸合作不断深化。十年来,中国不断拓展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关系,经贸合作日益成为双边关系中最具活力的部分。目前,中国已成为日本、澳大利亚、巴西、南非的第一大出口市场,欧盟的第二大出口市场,美国的第三大出口市场。先后与东盟、巴基斯坦、智利、新西兰、新加坡、秘鲁、哥斯达黎加等国家或地区签署了自由贸易协议,与香港、澳门签署了《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两岸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促进了区域经济融合和经贸合作深入发展。中国高度重视南南合作,向发展中成员提供力所能及的经济和技术援助。积极参与世贸组织多边机制建设,展现了负责任大国形象,维护并提升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治理机制中的权益。
中国开放型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有效拉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从2001年的11万亿元人民币增至2010年的近40万亿人民币,年均增长超过10%,世界排名由第6位跃升至第2位,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来的经验与体会
回顾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十年历程,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感悟和体会: 一是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全面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逐步扩大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市场准入,放开外贸经营权,大幅降低关税,关税总水平由2001年的15.3%降至9.8%;不断削减非关税措施,取消了424个税号产品的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和特定招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程度显著提高。中国还开展了大规
模的法律法规清理修订工作,中央政府30个部门共清理各种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2300多件,地方政府共清理出19万多件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其他政策措施,并分别进行了修改和废止处理。通过将世贸组织所倡导的统一性、透明度和公平贸易等基本原则转化为国内法律,提高了经济活动的平等与开放,促进了政府行为的公开、公正与透明,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成熟和完善。
二是坚持通过开放引进竞争与合作,促进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十年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曾有人担心国内脆弱产业遭到冲击。十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国相关产业面对市场开放和关税下调的压力,通过积极应对和艰难调整,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市场竞争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开放有助于产业和企业在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同时参与国际竞争,整合全球优势要素,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拓展发展的空间和机遇;同时,开放有助于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竞争与合作,激发技术的进步和体制的创新,不断提高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三是坚持履行规则与享有权利相结合,维护和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全面享有了世贸组织成员的各项权利,为深度参与全球化提供了稳定、透明、可预见、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保障,营造了更加开放的国际市场环境。十年来,中国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参与多哈回合谈判,在农业、非农和服务贸易市场准入等谈判中,为推动谈判早日取得进展作出了建设性贡献。积极参加对华贸易政策审议活动,认真回答和澄清了成员提出的3500多个问题,使世贸组织成为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之一。中国还完善了贸易救济相关制度,逐步积累了运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解决国际经贸纠纷的宝贵经验,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公平的竞争环境。
十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中国从世贸组织的新成员、参与者,逐渐成长为世贸大家庭中的一个成熟伙伴,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强劲、平衡和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战略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在持续,世界经济较长时间内处于变革和调整期。中国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也步入加快转型期,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也面临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
一是世界经济和外部需求发生新变化,稳定和拓展外需面临较大制约。当前,世界经济总体保持复苏态势,但全球性通胀压力加大,欧美主权债务违约风险不断升级,日本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和中东局势动荡冲击世界经济,各种不
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综合判断,未来几年世界经济后续增长仍较乏力,全球有效需求不足成为各国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实施扩大出口战略,推行产业回归和制造业再造,力求改善失衡和产业“空心化”状况,加速了全球要素重组和产业调整步伐。在世界经济调整复苏的大背景下,中国对外经济面临的整体外部市场环境也将趋紧,国际竞争更加激烈。
二是各种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压力有增无减。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有所升温。2010年11月,经合组织、世贸组织和联合国贸发会议联合发布《二十国集团贸易和投资措施报告》,指出金融危机以来新增贸易限制措施显现累积效果,保护主义压力上升。与此同时,贸易保护的形式、手段、内涵和外延也在发生变化,从具体产品层面的贸易纠纷向挑战产业政策、制度体制等宏观层面延伸的态势更加明显。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将持续面临较大的贸易保护主义压力。
三是跨国投资回升前景不明,双向投资面临诸多障碍。2010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实现了较快复苏。但受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全球经济复苏势头依然脆弱、加上汇率大幅波动以及保护主义威胁等不利影响,新一轮国际投资高潮的出现尚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各国为增加国内就业、缓解社会矛盾,竞相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减免税收等措施,鼓励本国企业在国内投资和开展研发,国际引资竞争更加激烈。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也越来越多地面临投资保护主义的困扰。日益严峻复杂的境外安全形势,以及如何妥善处理中外文化差异等问题,是中长期内制约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严峻挑战。
四是国内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传统比较优势正在削弱。201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400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从3000美元向10000美元提升的阶段,既是中等收入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的重要阶段,又是矛盾增多、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期间,各种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强化,建设用地供应紧张,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经济和社会转型进程中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有专家预测,至迟到2015年中国劳动力供应可能进入“刘易斯拐点”,这意味着劳动力供给将由全面剩余转向局部和结构短缺。同时,随着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深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也将成为中长期趋势。这些问题反映在开放型经济领域,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传统的比较优势正在削弱,亟待培育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新的比较优势。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中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具体来说,未来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推动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出口与进口良性互动,提高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能力。在继续保持外贸适度增长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对外贸易的竞争力和综合效益,从规模速度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从低成本、低价格优势向综合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优势转变,从重视出口创汇向进出口均衡发展发展转变,加速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质的飞跃。抓住国际服务业加快转移和中国服务业大发展的重要机遇,扩大服务贸易领域对外开放,促进服务贸易出口,优化服务贸易结构。实施积极主动的进口战略,更好地发挥进口对缓解能源资源约束、促进宏观经济平衡、稳定市场运行、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引导居民消费升级、改善对外关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完善财政、金融、外汇、保险等进口促进政策,简化进口通关、检验检疫程序,提高进口便利化水平。
二是推动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提高配置全球优势资源的能力。在优化结构、注重质量、提高效益、保持外资稳定增长的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走出去”,实现开放型经济的内外联动。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现代农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产业,稳步推进医疗、教育等服务行业对外开放。鼓励跨国公司在华增加研发投入,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财务管理中心等功能性机构,推动我国从全球加工制造基地向研发、制造和服务基地转变。抓住后危机时期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以对外投资生产替代部分传统出口,实现我国优势产品的“产地多元化”。鼓励实力强、资本雄厚的大型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价值链组合,培育一批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
三是推动对外开放与区域协调发展有机融合,提高以开放促发展、促和谐的能力。依托各地产业基础、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科学确定不同区域对外开放的主体功能,逐步形成分工协作、特色发展、互动发展的空间格局。提升沿海开放水平,发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对外开放门户的重要作用,优化价值链和产业供应链体系,提高沿海地区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层次。扩大内陆开放程度,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经济开发和工业化承载能力较强的优势,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为依托,大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加快沿边开放步伐,建设一批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自由贸易园区、进口资源加工区、边境贸易中心和国际物流集散中心。发挥西部地区土地、资源、劳动力等比较优势,发展面向周边国际市场的外向型特色产业。深入实施内地与港澳更紧密
经贸关系安排,落实好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不断拓展“两岸四地”经贸合作深度。
四是推动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齐头并进,提高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的能力。继续以积极和建设性的姿态,加强与主要经济体的协调与合作,务实推进多哈回合谈判,推动完善均衡、普惠、共赢的多边贸易体制。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坚持以对话协商妥善处理贸易摩擦,促进全球贸易公平公正和稳定发展。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不断深化现有自贸区合作,扩大与各方利益的汇合点。积极参与在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技术标准等重大全球性问题上的对话与合作,努力承担与自身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国际责任和义务,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和平衡的方向发展。完善开放条件下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健全开放条件下经济安全的预测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
女士们,先生们:
今年适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60周年校庆,在此举办“中国留美经济学会2011年中国年会”,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中国留美经济学会自成立以来,聚集了一大批活跃在国内外经济学术界、政界和工商界的杰出人士,举办了多次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讲座和讲坛,为中国相关领域发展与改革提出了很好的思路和建议。借此机会,我代表商务部,对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也诚挚希望,围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一些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问题,能够得到对外经贸大学、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关注。愿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为契机,共同努力,推动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