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庆市外贸行业人才培养重点与方法建议
重庆市外贸行业人才培养重点与方法建议
伍启凤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重庆 永川 402160)
【摘要】伴随重庆市外贸增速逆势而上的良好发展趋势,在地理优势、物流优势、政策优势等硬件条件下,促进外贸人才培养,增强重庆外贸行业软实力,打造外贸比较优势是发展必须和趋势。本文介绍目前重庆外贸行业发展情况及其人才供需特点,提出外贸人才培养的重点,并介绍外贸人才培养的方法,重点突出重庆市高校培养为其提供参考。
【关键字】外贸人才;岗位技能;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
Chongqing foreign trade industry talent training focus and method
Wu Qi-feng
(Chongqing Creation Vocational CollegeYongchuan, Chongqing402160)
Abstract: With Chongqing foreign trade growth buck the trend on the good development trend, in the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logistics advantage, policy advantage and other hardware conditions, promote the foreign trade talents, strengthen the soft power of Chongqing foreign trade industry, make foreign trade comparative advantage is a must and trends.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he talent supply and demand of Chongqing foreign trade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puts forward the focus of the foreign trade talents, and introduce foreign trade talents cultivation methods, emphasis on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ongqing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it.Keywords: Foreign Trade Personnel;job qualification;cultural method
1重庆市外贸行业发展情况及其外贸人才特点
重庆市统计局了解到,2012年上半年,重庆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增速均列全国第一。其中,全市实现进出口250.44亿美元,同比增长1.7倍。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66.0、236.2和70.7个百分点。同时美国仍是重庆第一大出口市场,实现出口值39.63亿美元,同比增长
3.5倍。在笔电零附件进口需求大增的带动下,新兴市场马来西亚超越日本和美国,成为重庆第一大进口市场,实现进口值13.88亿美元,同比增长2.9倍。市统计局贸易外经处专家分析称,重庆大力发展“内陆型加工贸易”,开创笔电出口“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新局面,与此同时,新兴市场持续涌现,推动重庆对外贸易快速稳定发展,与全国外贸低速走势形成第1页,共5页
鲜明对比。
在全国外贸发展困难,增速下滑的局势下,重庆市外贸发展却逆势而上,获得了喜人的成绩,这取决于重庆的地理位置优势,物流建设优势以及国家良好的政策支持。为了持续性更好更高效发展外贸,在目前的优势情况下,外贸人才的培养,储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重庆要加快对外贸易发展,实现将重庆港打造成为“中国化的自由贸易港”的目标,无论人才数量还是质量都有相当的差距。随着重庆保税港的建立和运营,外贸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重庆处于内陆地区,外贸人才可谓相当缺乏。
目前,重庆市较多高校都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商务英语专业和物流专业,有专科、本科、研究生各类层次,但大多数是以培养理论教学为主,学生实践能力薄弱,不懂工作流程和方法,缺乏交际和良好沟通能力。与此同时,根据调查和走访外贸公司管理人员,不难发现其主要需要有实际综合能力的人才,既要有较强的外语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又要掌握国际贸易法律法规。而面对刚从高校毕业,缺乏这些能力的毕业生,外贸公司却不愿花钱花时间去培养新人,所以导致这些公司不愿意招聘应届毕业生,更愿意从其他公司“挖人”,聘请有工作经验,马上能为公司带来效益的人才。所以就造成外贸相关专业就业率较低或者就业质量不高的结果。一方面是外贸增速提高要求更多层次更多高的外贸人才,一方面是大量外贸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2重庆市外贸行业人才培养重点
针对人才供需的矛盾,就要求高校的培养外贸人才进行改革,按需培养,即社会工作当中需要人才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在教学中就教授培养学生相应的知识和能力。结合外贸企业需要,高校教学实际能力,可以从以下培养方法入手。
2.1强调商务英语学习
英语能力是决定学生就业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外贸行业人员在就业面试时基本采用英语口语。英语的学习需要一个长期性的过程,需要学生的耐心、毅力恒心。在高校教育从应从以下3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以适应外贸工作的需要。
2.1.1英语应用能力
外贸行业需要商务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即要清楚听明白对方的意思、表达自己意愿,还要读懂英语文件证书、正确书写相关资料。而这些英语应用能力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在大学课程开设过程中,课时安排应倾向英语课程。分别开设BEC商务英语课程,从上面四个方面培养学生商务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而同时已经工作的外贸人员由于平时工作当中更多接触英语,更能体会英语的重要性,在工作时可以针对自己不足的地方提升英语能力。这个必须要持之以恒,不间断学习。另外特别要指出,由于目前伴随不断开拓新的国际市场,对于小语种如阿拉伯语,日语,德育,法语的使用频率提高。可以在学习或工作当中针对性的联系第二外语,提升就业水平和发展空间。
2.1.2跨文化交际能力
要求学生或从业人员跨文化交际中的实际文化。国际贸易中交易双方涉及不同国家,就会涉及不同的文化。不同文化影响各自的观念行为,首先要学会尊重不同文化,在交易之前应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可以在谈判交流中处于主动地位,避免尴尬甚至导致双方关系破裂的事情发生。跨文化交际的得体性能产生良好的交易效果,可以在谈判中取得意想不到的的结果而获取成功。
2.1.3运用贸易知识能力
在培养英语英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上,必须将英语运用到外贸工作实践当中。比如英语函电书写能力——是否清楚外贸磋商的过程、是否掌握外贸函电必备的内容;英语签订外贸合同的能力——是否熟悉外贸英语合同内容条款、是否清楚各英语条款的一致性;英语填制外贸单证的能力——是否熟悉每种商务单证的英语栏目意思、是否能正确用英语书写栏目内容;翻译国际法律政策相关惯例的能力等等。这些能力仅靠只有英语知识是不够的,必须结合贸易知识进行运用。
2.2重视外贸业务操作实际学习
在强化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必须掌握外贸操作技能及业务流程、工作方法。上面提到外贸企业是不愿花钱花时间培养新人。就要求就业人员在上岗之前就掌握外贸业务操作。每个岗位有具体的分工细则和工作要求,学习操作能力就是岗前培训,取得岗位资格证书的保证。明确重要性才能端正态度更好的学习。
2.3熟悉国际贸易法律法规管理学习
正如无规矩不成方圆。涉及跨国性质的交易的法律法规惯例更多更为复杂。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法律;不同的成交方式有不同的规定;不同的结算途径有不同的惯例。纵观整个国际,与外贸相关的法律法规惯例举不甚数,特别是贸易术语的惯例、国际运输条约、国际运输保险条款、支付惯例、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仲裁制度等等。这些是外贸人员必须要掌握并且能运用规定处理事务。由其针对特定国家的贸易,还须事先熟悉该国特殊的法律法规。比如美国的“24小时预申报制度”等,不掌握特殊规定必将到时交易失败造成经济损失。
3重庆市外贸行业人才培养方法建议
在明确外贸人员培养的重点基础上,必须要有优秀的培养方法去实现,让高校学生真正掌握以上的重点,即要有通过某些手段方法落实重点,贴近社会工作实际。
3.1针对社会工作岗位技能教学
由于外贸行业就业岗位群分工明确,每个岗位要求不同的职业工作任何和职业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岗位技能要求学生学习各类技能课程。目前最缺乏的外贸岗位人才主要是出口营销管理人才,能对海外市场进行深入研究、制定有效的出口营销整体策略并贯彻实施;商务谈判人才、外贸业务员,熟悉海外市场,整个外贸流程,具备市场开拓能力;外贸跟单员、单证员,监督生产进度,保证单证制作正确;报关员、报检员,完成进出口货物报关报
检流程。总结每个岗位的技能要求,可以得出每个岗位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业务能力。在高校开设课程中,应适当偏向技能岗位课程的学习,也可以由针对性的分成两个发展方向,一是外贸公司岗位方向,另一个是报关报检货运方向。归纳而言,可以开设进出口单证实务、外贸跟单实务、报关报检实务、国际货运代理、国际市场营销等核心课程。
为了达到这些岗位技能的要求,核心课程的教学应突出重点,理清重难点,选择“工作项目过程”教学方法、“引入工作案例”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这里要特别提出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由于外贸工作岗位的保密性,使得学校与外贸企业合作难度较大,学生在校外实习情况不佳,可以采用模拟软件的实训方法。在理论讲授的工作流程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行通过软件模拟当事人完成一笔义务,根据结果总结情况完善工作过程。这种实际操作更能提高学生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市面上有单证模拟软件、报关报检模拟软件、货代模拟软件、外贸业务流程软件、商务谈判等等,都能够较好模拟现实工作情况。仅仅依靠模拟软件模拟现实当事人也存在操作脱节的问题,为了进一步达到外贸公司人才需要的标志。各类高校在有资金、人员以及渠道的情况可以自行成立外贸企业,对外进行承接业务,可以通过外贸行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实际操作外贸业务,如阿里巴巴外贸平台等。这样最大限度的保证学生实习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就业率,甚至可以给学校带来收益进一步投入学生的教学硬件设施的建设,形成良性循环。因为目前就业情况来看,有丰富工作经验是非常关键的,而这些是在学校学习所达不到的地方。能成立校办企业,或者校企结合签订协议是最好的选择。
3.2高校外贸专业师资建设
有完备的教学硬件设施,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手段,则必须要有优秀的教师去传授,才能实现这些价值。外贸行业要求有良好的英语能力,操作业务能力,法律法规知识的人才,而培养出这些人才的教师则有更好的要求,应具备更全面更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从调查人才需要的情况看出,目前外贸人员要求理论够用,实践够强,经验够多,就要求高校教师调整教学计划,合理分配教学内容和时间。对教师的要求可以归结下面几点:一是要求能“双语”教学:因为所有的外贸课程都与英语相关,所有的教材都涉及英语知识和相关翻译。只有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反复进行英语教授才能使学生形成条件反射,不断巩固外语能力;二是要求有实际操作的能力:实践课程教师必须具备工作经验,才能传授工作要领,没有工作实践的教师是无法教授工作体会和技巧的。
要达到以上的要求,可以一方面“引入”聘请有多年外贸行业工作经验的人士进入学校对学生进行实训实习指导,结合其实际工作情况将工作流程方法以及技巧教授学生,从而进一步实现“零距离”上岗。另一方面“送出”鼓励在校教师在各外贸行业兼职获取实际工作经验,因为从教学效果来看,在校教师的教学效果比引入的行业人士好,如果在校教师在外贸企业兼职,可以与时俱进将在企业的工作情况教授学生。
3.3综合能力培养
具备外贸就业的知识能力,取得上岗的资格证书,为就业铺平了道路。但这只是起点,不是终点,教育就最根本就是教导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成就的能力。学生就业后从基本岗位要发展成中层甚至是高层岗位,就必须在工作中继续学习,更加强调一专多长。在高校教育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分析思考问题是一个关键,也是最不好掌控的问题。虽然外贸分工日趋细化,很多工作流程可以外包操作,但是企业希望自己的员工任何岗位,任何操作都能胜任,可以降低企业成本。在完成每个岗位技能课程后,应不断引入实际工作案例,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全部知识独立思考分析,找出解决方案,并明确在解决工作案例时所要运用到的知识能力。
综合能力一个侧重点在于综合运用外贸知识和能力,不断丰富实践经验;另一个侧重点就是人际交往社交能力、突发事件应对。社交能力涵盖的内容是非常多而复杂,在商务谈判中,比如品酒文化、高尔夫运动、交际舞会、社交礼仪等等。目前重庆市最缺乏就是这样中高级外贸企业的管理人才。可以采取注重“引才引智”并举、人才资源共享转变,采取灵活的方式,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特别引进急需的高层次外贸人才,吸引海外留学人才和沿海发达地区外贸人才前来创业,用此来缓解重庆市当前的外贸人才瓶颈。面对日益更新的外贸趋势和外贸政策制度,同时也要注重本地人才的成长,政府应对在职的外贸行业人员不定期结合行业发展趋势进行培训,提高在职人员的社交能力和政策适应掌握能力。
总之外贸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而重庆外贸发展迅速也成为经济一大支柱,所以加大对外贸人才的培养和提高刻不容缓。重庆市各高校外贸人才培养必须立足于提高外贸行业从业人员职业综合技能和整体素质的前提下,积极拓展教学渠道和方法技能,不断了解行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从而适应区域经济、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为已经在职工作的外贸人员,政府也需要通过各种渠道途径提高外贸从业人员的素质,为重庆外贸持续发展提供生力军。
作者简介:
姓名:伍启凤性别:女出生年月:1983—04籍贯:重庆
职称:讲师学位:学士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职业教育
单位名称:重庆科创职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单位地址:重庆市永川区昌洲大道西段28号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邮政编码:402160
联系方式:Tel:***Email:417372674@qq.com
第二篇:外贸加工行业如何与合同风险
外贸加工行业如何与合同风险“过招”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可以登录友为彩云端官网,关注友为微信:ecaiwu,可免费获得网络自助报销+资产管理+合同管理软件一套哦!
外贸加工合同风险防范在接外贸订单时需时刻谨记,企业使用一些人性化的合同管理软件也可以有效地规避风险。下面我们就以一个实际的案例来分析--台州眼镜 店加工来料合同风险纠纷。
几年前,台州某眼镜厂收到台州某外贸公司一份购销合同的传真,要求其生产21600副各种规格的眼镜架,货值66960元,约定一个月后交货付款。面对这样一 笔外贸订单,眼镜厂的负责人喜出望外,立即安排工人加班加点,终于赶在交货时间前完成了订单任务。谁知交货时,却被外贸公司告知:外商已经撤单,不需要这批货了。此后长达一年的时间里,眼镜厂多次与外贸公司交涉,但双方各执一词,协商陷入僵局。眼看着生产出来的2万多副眼镜架堆放在公司仓库里无法销售,该眼镜厂的负责人心急如焚。无奈之下,他找到工商部门请求援助。双 方争执的焦点出在那份传真合同上。
工商人员审查后发现,该合同存在诸多不缜密的地方。
首先是买卖双方签名或盖章的缺失。传真合同件上只是打印了委托方(外 贸公司)代表的姓名、地址、电话、开户行等信息,而加工方(眼镜厂)的姓名、地址等相关 信息显示空白。显然,眼镜厂在收到传真合同后,并没有回传签名确 认书,仅凭电话交流等方式与买方达成口头约定。
在了解相关情况后,工商人员与台州某外贸公司负责人应某取得了联系。应某承认,的确在2006年3月份向该眼镜厂发过传真合同,但并没有在传真过去的购销合同上签字或盖章,也没有与眼镜厂达成明确的口头协议,对眼镜厂赶订单生产的事情并不清楚。由此,他认为双方签订的购销合同是无效的,自己不应该承担履行合同的义务。经过工商人员耐心劝说调解,外贸公司最终答应尽快给眼镜厂的2万多副眼镜架“另觅婆家”。眼镜厂也对调解结果表示满意。工商人员指出,按照《合同法》的规定,以传真方式订立合同,法律是认可的。加工方(眼镜厂)在收到传真合同后虽然没有盖章确认,但是其在生产订单之前与委托 方(外贸公司)进行过联系并达成口头约定。在此情况下,外贸公司以未加盖公章和签字为由,否认该合同的成立,理由不充分。而双方有无达成口头约定,这个比 较难举证,即便通过司法途径来解决,也要耗费双方的非常大的财力、精力和精神压力,操作不好很可能会造成“两败俱伤”的结局。在目前“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国内的加工企业接到外贸订单后,获利心切,往往不加思索地同意签约,而对合同履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考虑较少,为日后出现纠纷埋下了“祸根”。为此,工商部门提醒:企业在接手外贸订单签订时要慎重,谨防合同风险。外贸加工合同风险防范注意事项企业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工商查询等方法,多方咨询、了解委托方的真实身份、资信程度、经营状况,避免受骗。在签订加工合同时,要就加工费、原辅材料的选用、交货期限、验收标准、产品的规格、质量标准及违约责任等问题,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便发生纠纷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可咨询当地工 商部门,协助建立格式合同范本。承揽定牌加工业务时,在签订合同时有义务要求委托方提供有效的授权证明,认真审查其合法性,确认商标是不是侵犯他人的商标专用权,切忌盲目接单。另外,在以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订立合 同时,为避免纠纷,在合同内容达成一致后,应明确要求双方以书面形式盖章或签字确认,尤其对修改的部分应要求重新确认,应约定未经双方确认即变更合同内容 的行为无效;也可以采取邮寄挂号信或特快专递的方式签订合同,这样做虽麻烦和需要一定的成本,但可以保存完备的合同文本,一旦发生纠纷,容易查明责任方,在签订比较关键的合同时可以考虑采用这种方式。
友为合同管理系统
友为合同管理系统为企业提供一个全面的、完整的合同视野,清楚的展示企业在合同中所涉及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这使得企业中相关责任人员能够即时查询合同中的重要信息,彻底消除了在文件柜中手工查询合同所带来的麻烦。友 为合同管理系统能够立即查询到期合同库中全部合同的信息与条款,并能够将合同按照类别和部门进行归类,进而在全局视野下进行分析,风险相关趋势并找出潜在 风险。通过分析,企业甚至能够发掘资金节省和提高利润的新机遇。把企业法律部门从纸质合同检索等琐碎的任务中解放出来,让其参与到更加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 当中去。
友为合同、资产管理解决方案
友为针对企业的特点,综合众多公司项目管理实施经验,专门开发了一套合同管理系统,以提高企业的法务管理水平。
集 团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长期的经营管理中,已经摸索并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合同管理办法,大大规避了经营中的风险,但不可否认,由于经验主义作怪,特别是法 律知识的缺乏,我们之中有少部分人也缺乏对合同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有的仅凭对方的电报、电话、发货通知单就进行交易,给合同履行带来隐患。
友为合同管理系统功能
记录收纳企业所有合同文本及信息 合同创建:起草人选择对应的合同范本,填写合同要素,合同示范文本只允许起草人填空,不允许修改固定条款格式; 合同文件:管理所有与合同有关的文件,包括合同原稿、变更文件、附图等内容,将任意格式的电子版文档可以直接导入系统中; 合同变更:记录合同变更的原因、影响,并将变更依据作为附件导入系统,从而兼顾了变更过程管理的严谨和自动性,关联结果,有据可查,权责明晰; 对合同相关支撑、附属信息进行管理和存档 客户/供应商:提供对客户或供应商的登记、分级、评价、信用记录、审批等操作,并且可以对其资质进行管理; 业务相关:包括合同的分类、编码、参数,关联合同等; 提供系统化的法务诉讼管理业务 法律诉讼:律师信、诉讼申请及收款等律师业务的申请、审批和维护 法务报表:提供全面的法务处理业务报表,帮助企业法务人员进行全局把控和让企业领导全面了解公司法务信息 创建与维护管理标准合同、流程模版 合同模版:友为系统提供合同示范文本库,支持多种业务类型(采购、销售、实施、服务、开发等),支持多种合同类型(标准、框架、总分包等)流程模版:提供多种与合同相关的管理的业务流程样板,企业可以直接使用或者参考修改使用
提供合同报警机制 资金预警:根据合同应收/应付计划情况等方面进行提前预警 进度预警:明确记录合同进度,并与计划情况进行对比,方便领导随时了解合同动态执行的情况,到底完成到何种程度,完成的百分比是多少,方便领导调整进度,安排下一步的工作; 合同预警:系统自动扫描并对所有快到期的结款、审批、付款等关键节点或事项进行预警,帮助用户提前做好财务规划和分析决策; 资质到期提醒:对客户及供应商资质进行到期提醒 合同审批流程设置与流转机制 流程设置:对合同对方、项目、合同、资金和发票等内容进行审批,支持灵活的流程定义,审批对象自动匹配审批流程,规范审批流程; 合同审批:根据企业的业务流程自定义软件中合同审批流程,保存所有的审批意见,帮助评审人员参考,最后打印出合同审批单; 信息统计与分析 报表:从不同角度对系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辅助经营决策,多样化的统计方式,自定义统计条件,并将统计结果输出图形。欠款报表:可以从不同角度统计企业欠款信息;收款报表:可以从不同角度统计企业收款信息;坏账分析:可以从不同角度统计企业坏账信息
友为合同管理系统作用
从法律顾问到战略伙伴的转变 使用先进的合同管理系统,企业内部法务部门能够轻松地从合同库中查询合同信息,从而深度挖掘合同中包含的重要情报,直接促使法务部门能够更好的发挥其专业素养和谈判的优势,让其从单纯的法律顾问角色转变为参与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决策部门。降低风险并增强合同合规 从合同拟定初期就大力确保合同起草工作的正确性,能够为企业消除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财务和道德方面所面临的潜在问题。利用合同管理系统中先进的合同框架和模版,预先设立和通过审批的专业合同语言以及完善的合同审批流程,轻松确保合同合规。提高企业法律部门效率 合同管理系统对企业合同审批流程按预先的设定进行自动化的管理,确保相关的法律人员彩玉的流程的决策和控制当中,从而使得合同拟定、谈判和审批的效率与质量大大提高。合同周期的可见性和可控性 通过合同管理系统,企业能够了解和掌握合同周期中各个环节所涉及到的重要信息,例如相关责任人、货物与服务条款、交付时间、交付地点、合同金额等、并且可以对合同到期信息等进行提醒设置,这对企业来说具有重大意义,实现合同的可见性和可控性。
第三篇: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现状与建议)
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现状与建议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大放异彩的时代,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一方面造成传统产业的劳动力过剩,另一方面又使创新型人才严重短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创新型人才短缺都已成为制约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围绕创新型人才的争夺战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而且愈演愈烈。未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创新拔尖人才的竞争。
据统计,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总量为3200万人,研发人员的总数已达105万人,分别居世界第1位和第2位,研究和发展总经费也居世界第6位,可是创新综合指数在世界上排名第28位,属中等偏下的水平,这说明我们的人才创新能力不够强。2005年,钱学森在病榻上向温家宝总理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新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当然,就国家而言,在科技政策法规、科技投资体制、科技管理制度、科技人才政策等宏观管理领域还存在诸多问题,大学的人才培养值得反思?中小学基础教育难道就不值得反思吗?
在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方面,国外基础教育对拔尖创新人才的教育相当热度。因材施教突出因材,是美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美国在普及大众教育的同时,对拔尖创新人才的教育始终相当重视,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教育法案,要求联邦政府提供奖学金培养数学、外语等学生。后来成立了天才教育处,联邦办公室和全国研究中心,国家因材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先后颁布了天才儿童教育法,优异学生支付法案等保障拔尖创新人才的培育;俄罗斯也富有经验,1996年起俄罗斯拨出专款进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育;韩国2006年发布了总统令,因才教育振兴法实施令,2007年建立了18所科技高中。可见世界各国对科技人才、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愈来愈重视,把对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视为应对新技术革命及激烈国际竞争的重要举措。在教育理论界,让有天赋、能力突出的孩子得到适合于他们自己发展潜力的教育机会,从而实现高端教育公平,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国际天才教育的关注视野和重点正在实现三种转变:从“谁是天才”转向“天才是怎样思维的”;从“单向认知的提高”转向“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从“散乱单一的课程结构”转向“综合性课程的统一规划”。
而在国内随着知识经济的初显端倪,国家对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的渴求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领导人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这种需求,国内教育界也做出了一定的探索,如中科大少年班、北京八中的超常教育、人大附中的少年科学院、新乡一中少年班等,但总体来讲,属于零散的、自发的研究和探索,始终游离于正规教育体系之外,很多时候常常沦为教育中的弱势群体。我校(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是河南省唯一一家经省教育厅批准创办二十多年超常教育实验班,在二十多年超常教育实验中始终坚持“打牢基础,开发潜能,张扬个性,全面发展”办学理念。在创新拔尖人才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下面结合我校经历谈一下我们对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看法。
一》要重视学生个性教育,促使创新拔尖人才的成长 有人认为我国的小学教育是“听话教育”,中学教育是“应试教育”,大学教育是“知识教育”,而唯独没有能力培养、素质教育,更谈不上发展个性的教育。这种教育模式的结果是,学生的应试能力很强,在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我国选手屡创佳绩。然而也不可否认,正是这种教育培养出的一代又一代学生在国际高科技竞争面前,没有多少立足之地。近些年来,重大科技创新很少,国家级科技成果呈现出负增长的态势;在我国自己培养出的学生中,很少有世界级大师出现,也从未培养出诸如诺贝尔奖之类的获得者,这不能不在很大
程度上归咎于我国教育在培养人才、尤其是培养学生个性上的失误。相比之下,美国的教育重视培养学生广阔的知识面、创造力、适应性、独立性和实践能力。美国1983年在《国家在危急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中强调:“我们的目标必须是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希望并且帮助所有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能力”,当时的口号是“要优异,要质量,不要平庸”,具体表现在以培养学生适应性为基础,训练动手能力为手段,增强创新能力为根本,弘扬个性为目的。其结果是,在世界60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美国就占40%左右,产生了像比尔•盖茨那样的杰出人才。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曾说:“中国的学生知识太多,能力太小。与美国学生相比,中国的学生顺从权威,美国的学生挑战权威”这句精辟之说,一针见血地说出了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的不同。美国的学生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的束缚,他们发展个性的空间很大,所以相比较而言,他们的创造性更强一些。比较中美两国教育模式,也可以说明发展个性对于学生创造性培养的作用。我国的教育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精深的知识、逻辑思维、理解能力、统一规范和集体主义精神。是以理解知识为基础,崇尚读书为手段,发展逻辑思维为根本,追求统一规范为目的的。
基于这个方面的认识,我们新乡一中少年班教育实行“弹性学制、动态管理”、“自选科目、级别跑班”的分级教学管理,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展了“走进清华、北大、国旗班的理想教育”、“野外拓展训练” “少儿部风采大赛”等活动,二十多年来共有11届学生从这里迈入了他们理想大学的校门,其中2000年14岁的学生何碧玉,一举夺得河南省理工状元,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轰动清华园。2009年高考风超同学夺得新乡市理工状元,2010年3月辛晓阳荣获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2010年朱莹同学参加了“第五届文化中国·维也纳金色大厅青少年文艺晚会”的演出。
二》中学应营造一种为学生创新自主学习的激励氛围 中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积极性,没有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联想,很难形成创新思维。因此,要使中学生自主能动地学习,养成积极探索、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就必须为学生创新自主学习的激励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就要有民主的观念。教学民主是创新思维形成的阳光、雨露和土壤。只有构建课堂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实施全员参与的合作学习策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积极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求知欲望,增强他们的探索精神,使他们的创新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创新这种氛围还应当努力创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情境,把学生带人情境,启发他们产生各种疑问和设想,引导他们在亲身参与中求知、探索、创新。创设这种氛围的方法很多,组织不同观点的学生开展讨论和辩论,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开展具有竞争性的创新活动,都是行之有效的。积极参加全国性比赛,增加学生走出去自主学习的机会,比如2011年在西安举行第三届全国语文风采大赛中少儿部学生凭借扎实的语文功底在全国100多支参赛队伍中获得团体金奖好成绩。
三》在中学要指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面对未来学习化社会,如果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没有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能力,没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这样的人将束手无策,寸步难行。因此除上面说的外,教师还要善于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以指导学生的学法。如提出自相矛盾的问题,激发学生发散思维各抒己见的“矛盾设疑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最后得出结论的“激励发现法”;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指出问题本质,指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变式疏导祛”;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培养其在特殊情况下另辟溪径的“反思法”等等。这些方法其本质是指导学生的学法。因为,教师的作用不是“渡船”,负责把学生运到知识的彼岸,而应当是“游泳”的教练,指导他们游到知识的彼岸,去获得知识,发现知识,创新知识。教师的教法归根到底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嘴巴去表达,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在运用常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学会举一反三。总之,创新教育贵在
创新,其本质是解放学生的创新力。比如我们为传承国学经典,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更好地推动学校开展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在少儿部开展学习、诵读和践行《弟子规》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诵读、践行《弟子规》,以此树立明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敦厚善良的心性,知礼明行,从中获得提升自主学习的方法。
四》在中学要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发挥个性特长。
新的学力观旨在培育学习动机与主动地应对社会变化的能力。任何课程(学科)的目标大体有四个组成部分:
(1)兴趣、动机、态度:
(2)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3)技能;
(4)知识、理解。
这四个要素作为一个整体反映了一种学力观。学力的“冰山模型”清楚地说明了新学力观的特色。假如有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上的不过是“冰山的一角”。这个浮出水面的可见部分就是“知识、理解”,还有“技能”。而隐藏于水下面有不可见部分是支撑浮出部分的基础,这就是“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以及“兴趣、动机、态度”。正如冰山由浮出水面与未浮出水面两部分组成一样,学力也由显性学力和隐性学力组成,倘若海水下面的部分不扎实,那么海水上面的部分也不可能稳固、发展。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他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去思考。因此,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欲呢?
人的爱好可能有多种多样,但是,在学校,要重点引导学生选择三种爱好,即: 1.选择最喜爱的课处读物; 2.选择最喜爱的学科;
3.选择最喜爱的劳动创新项目。
在少儿部先后开展现代诗歌朗诵会、摄影书法展、妇女解放运动——主题探究成果展、英语知识能力竞赛等活动,让学生选择了最喜爱的项目,就能引起兴趣,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也有利于发挥个性特长。我们应从改革课程结构,加强课外学科兴趣小组入手,要求学生在全面学好课程计划安排的各门学科基础上,根据各自最喜爱的学科,参加该学科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以发挥个性特长,接着创新能力。
五》要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创新品质的培养。
创新思维不是一种单一的思维,是多种思维的有机结合。不同的研究课题,创新思维的各种形式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大小可能是不同的,但是创新思维过程,往往是几种创新思维形式交错进行的。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对各种创新思维形式进行训练,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判断,揄能力。加强思维的广阔性,济性与灵活性训练,能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发展类比思维能力特别是联想思维能力,对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很有帮助,勤于思考,积极想象,能促进直觉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各门课程的教学,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还应开辟第二课堂,要让学生从书本和课堂中适度解放出来,多参加实践多接触实际问题,在经历实践的同时和解决总是当中,训练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另一重要途径就是要注意仔细挖掘教材本身的创新教学内容。如数学教师在复习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的距离和角一课时,通过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面对角线和棱的相互关系,运用逻辑分类的方法考察它们之间的距离和角,学生分析的情况有多种多样,答案也不是千篇一律,老师坦然地告诉学生,最终答案他也不知道。教师
用自己思维的暴露,启发学生暴露思维过程,这就进一步调动了学生们的探索兴趣,人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个个兴趣盎然,回味无穷。
六》要重视对教师素质的提升
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性的教师。经过调查研究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教师素质有以下要求:
①教师要有爱生敬业的职业道德。②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性的教育观。
③教师必须具有多元、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完善的认识结构。④教师要有特殊的能力素质,包括:以整体观点科学设计教育活动的能力,筛选、获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熟练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组织、指导实践的能力,自身创新能力和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能力。
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本身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呼唤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根据时代和学生对创新性教师的要求,提出要构建以创新能力为中心、以满足教师职业需要为主线的培养创新性教师的课程结构,以便快速地培养出更多的创新性人才。我校少儿部每学期每周组织了教学研讨课,每周各教研组安排一名作课老师,根据教学进度安排授课内容。此次活动的开展,对促进教师掌握新课改理念,并用于课堂教学工作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升。
七》超常教育期待立法
从1978年中科大创办少年班以来,中国超常儿童的教育一直受到关注。到现在为止,中国超常儿童的超常教育已历经30多年的发展。而在这30多年的时间里,国内还没有一部针对超常儿童的培养制定的相关正式法律法规。而美国在1972年颁布了《天才儿童教育法案》。另外,加拿大、以色列、俄罗斯等国,相关法律制度与规章上都有针对超常儿童的专门规定。在印度,天才管理机构叫做“新黎明学校组织机构”,隶属于人力资源部。学生一切生活费用都由中央政府负担。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超常儿童研究中心刘正奎博士指出,现在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社会上一些以赢利为目的,打着超常儿童教育幌子的办学机构,正是迎合了家长的这种心理,开办一些并不正规的特长班,在招生和教学上并没有非常正规的超常教育,这也是导致目前国内超常教育不规范的一个重要原因。刘博士希望超常儿童教育能够引起有关行政机关的关注,对正在实行超常儿童教育的国家进行实地考察。对超常儿童的教育实施正确的引导和宣传;其次,超常儿童作为和一般儿童有别的一个群体,最好有法律保障这些儿童的受教育权,这样执行起来就会有法可依。
以上几点是我校通过20多年超常教育经历,对基础教育创新拔尖人才的一些思考,我想扎实的实施素质教育,就一定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突破口;我国的教育,如果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有大突破,那就真是如虎添翼了。我国要由人力资源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强国,挑战就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机遇也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我们就要站在样的高度,深化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推进素质教育的紧迫感和使命感,通过培养出批拔尖创新人才,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开创我国教育事业的新局面。
第四篇:物流人才培养的比较、思考与建议
物流人才培养的比较、思考与建议
物流人才培养的比较、思考与建议2007-02-10 16:47:38
物流人才的培养以及物流人才战略的成功实施,是上海在迈向建设国际经济中心和世界航运中心进程中获得足够的智力支撑的必要途径。在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市政府将物流人才列为十二类紧缺人才之一,在市政府的强有力推动下,上海市物流人才的培养在量的积累方面成绩辉煌;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则是上海市物流人才培养由量变向质变转化的关键时期。本文旨在通过对上海市物流人才培养的横向比较和思考,就如何完善上海市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关于物流人才类型与层次的划
分
对物流人才类型与层次的科学划分,关系到物流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和物流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许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划分方法,虽然他们的观点分别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在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方面都存在着较多缺陷。为此,笔者提出“系列划分法”,即按照系统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将物流人才划分为三个系列,而每个系列又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
1、物流技师系列
物流技师系列人才在能力上侧重于单项或少数几项技能的操作,属于单一型人才,如仓储员、理货员、叉车员、运输调度员、报关员、货代员、领航员等,可以分为初、中、高级三个层次。
2、物流工程师系列
物流工程师系列人才在能力上侧重于运用软、硬科学知识从事物流系统规划和工程设计,主要涉及有形的物流资源的配置与整合,属于复合型的物流
人才,可以分为初、中、高级三个层次。
3、物流管理师系列
物流管理师系列人才精通经济管理、熟悉物流技术,负责对各种有形的和无形的物流资源进行配置和整合,属于复合型的物流人才,可以分为初、中、高级。
从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来看,上述三个系列的人才培养在上海市都已获得一定的程度发展。但从目前上海市与中央有关部委和行业协会共同开发的物流人才职业资格鉴定项目来看,第一个和第三个系列已经成为鉴定目录中的正式项目,而第二个系列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二、上海物流人才培养现状
(一)培养格局及成效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上海市实施紧缺人才开发工程以来,物流人才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物流人才每年都被列入上海市紧缺人才或重点领域人才开发目录,并
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上海市形成了院校培养、社会培训和企业培训并存互补的多元化培养格局,有近十万名物流及相关专业学习者和数千家物流企业直接从中受益。院校对物流人才的培养,以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为主,见习、实习为辅。社会对物流人才的培训,以考证培训为主,研修式培训为辅。企业对内部物流人才的培训,则以岗位现场操作培训为主,理论知识培训为辅。上海市物流人才的多元化培养格局的形成,大大缓解了本地区物流人才供需矛盾,为上海建设现代化航运物流中心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不足之处:
由于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历史原因,上海市物流人才的培养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如下:
1、现有培养能力不能满足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物流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教育部门、高等院校、职业
院校、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是一个包括高校学历教育、物流职业教育、企业岗位教育、社会培训机构继续教育互相结合、多种层次、互为补充的人才培养体系。上海市物流人才培养取得了显著成绩,初步形成了物流专业教育的完整体系。但是到目前为止,上海市物流人才培养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据业内人士统计,上海现有专业物流公司6000多家,加上电子商务、大型超市等需要相关物流人才的企业共计达40万家。到2010年上海市航运物流人才需求达到30万人,人才缺口近8万人。在物流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和质量上,上海市还必须进一步加大发展的力度。
2、师资力量不足,影响培养质量。
近几年来,上海市各高校及相关的社会培训机构对物流人才培养的热情很高,但多数院校和机构的培养条件不尽人意。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师资力量薄弱。物流学科具有极强的理论与实践
结合的特性,对师资的要求比较高。但目前上海市物流师资队伍的实际状况可谓差强人意。“学院派”的教师往往实践研究不足,知识的应用性短腿;“实践派”教师又常常缺乏宏观、系统的思维,影响创新理论的发展。因此,师资的缺乏,特别是理论联系实际、能文能武的师资的缺乏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上海市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3、在职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缺乏系统性。
多数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是由其所服务的企业提供培训费,往往以短期培训居多。这样的培训往往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缺乏知识学习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因此许多在职物流从业人员的理论素养提升缓慢。
4、整个社会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具有急功近利的倾向。
主要表现为:学历高,能力低;证书多,经验少;追求短期效果,忽视长
期积累。
(三)上海与香港物流人才培养的比较
1、学历教育方面的比较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提供的资料显示,2002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物流相关专业的本科招生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数分别是4820、16931和2764;专科招生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数分别是7130、15467和1801。同期2002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物流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招生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数分别是701、1695和218。
随着物流产业的迅速发展,香港各大专院校纷纷为有志加盟物流产业的年轻人开设物流货运研究生和本科全日制等课程,每年有500个左右的名额。
2、非学历教育方面的比较
目前,上海市的物流培训主要有两种具体形式,一是行业协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中国仓储协会等)启动的物流证书培训;二
是物流短期培训和研讨。上海市现代物流紧缺人才培训考试报名者,学历程度多在大专以上,有少量三校生;报名者年龄大多为20-35岁,20-30岁之间最为集中,也有少数“4050”人员。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非常重视对物流人才的培训。为提升在职人员技能水平,并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物流产业,香港特区政府设立了“技能提升计划”及“持续教育基金”,大力资助现职货运从业人员及有意入行人士接受训练。
除此之外,香港各大学和社会机构还推出90多项业余物流专门课程教育。
3、对物流人才内涵理解的比较
由于香港尚未对物流产业人才有正式的界定,本文中有关香港物流产业人才主要指香港物流从业人员中经理级和主任级的两部分人员。
香港物流产业经理和主任级人才的所需技能分别为:
物流经理:业务策略计划、推行及评估;自动化策略计划、推行及评估;
顾客服务及关系、策略计划、推行及评估;督导管理;质量控制。
物流主任:督导管理;仓储及存货控制;供应链;顾客服务及关系;流程分析。
上海的物流产业人才按国家和上海市的统计口径,主要是指具有大学专科学历(学位)或中级职称及其以上的物流从业人员。这种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物流人才的紧缺性,也容易使人们片面追求物流人才的学历和职称。
4、物流人才培养质量的比较
尽管上海有关物流学历教育的规模和层次远远超过香港,但从人才培养质量来看,其与企业所要求的尚有很大的距离。有专家通过比较分析指出,香港物流从业人员的教育程度要低于上海同行,然而,上海与香港物流人才的教育水平的比较不能光看名义学位的高低,还需了解学位或文凭所包含的实力如何。例如香港高中文化程度的物流从业人员英语应用能力也许要高过大陆大
专文化程度物流从业人员的平均水平。香港地区对物流人才的培训非常讲究实用和实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虽然上海各高校或社会团体举办的各类物流培训为数可观,但培训课目涵盖过广。这些培训教育往往概念介绍或引进得多,实际方法研讨得少,国外物流最新进展谈论得多,国内物流实践结合得少。
通过比较,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上海和香港特别行政区都十分重视对物流人才的培养,但在许多方面上海应该向香港学习。比如,上海应学习香港在物流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求真务实、讲究实效的精神,遵循物流人才成长规律,彻底去掉浮躁之风,扎扎实实做好基础性工作,不断提高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资源配置效率。
三、物流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市场和社会的不断变革与发展,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呈现出若干新的发展趋势。研究和认识这些趋势,对于革新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物流人才培养效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物流教育理念现代化趋势
传统的人才观将人才的能力局限于认知、操作等少数几项能力。根据现代人才观,人才的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与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物流教育理念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物流人才要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就必须具备多方面的能力。未来的物流教育将侧重于对学生自学能力、为人处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2、物流人才培养多层次化趋势
物流既是一个行业,同时又物流存在于众多不同的行业之中,每一个行业中又客观上存在着不同的物流工作岗位。行业不同,岗位不同,对物流人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也就各有不同。这就要求物流教育界根据社会对物流人才的具体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物流人才。
3、物流教学内容实用化、综合化趋势
物流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如果只掌握物流理论,不熟悉物流工作所要求的实际操作技能,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物流人才。在物流人才的国际竞争中,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物流教育机构都非常重视物流教学内容的实用化、综合化。这就要求物流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努力做到理论结合实际,既重基础,又重实用,实现物流人才知识技能的博与专的有机结合
4、物流知识创新化趋势
物流之所以被称为现代经济和现代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是因为物流工作者能够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节约生产经营的成本,使同样成本的资源比过去带来更多的有效产出和利润。也就是说,物流知识的创新、扩散和运用带来的更高的生产力,是“第三利润”得以增长的根本原因。因此,物流知识创新化趋势要求物流教育界加强对科
技型和知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四、完善上海市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议
根据上海市物流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及物流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笔者对如何完善上海市物流人才培养体系提出如下建议:
(一)重建和持续完善物流学科体系
物流学科体系建设是系统化地培养物流人才的基础性工程,许多国家或地区之所以拥有物流人才国际竞争力,是因为它们在物流人才培养体系中拥有先进的物流学科体系。上海市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人才,就必须以战略眼光重建物流学科体系,并将物流学科体系的完善制度化、长期化。
(二)把加强物流师资建设作为上海市物流人才战略中的优先工程。
物流师资质量是决定物流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目前,上海市物流师资力量仍然处于严重短缺状态,许多从事
物流教学的教师是从相关专业转变而来的,既没有接受过系统而严格的物流学科教育,也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这种局面是上海市物流人才培养遇到的最大瓶颈之一。因此,建议市政府以及市物流相关行业协会把加强物流师资建设作为上海市物流人才工程中的优先工程。其中,应重点做好以下两件事:第一,从国内外引进高质量的物流师资,充实物流师资队伍。第二,建立物流教师进修与实践制度。在引进高质量物流师资及建立物流实践基地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为上海市广大物流教师提供专业进修和参与物流实践的条件和机会。
(三)形成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共建的良好机制,建立充足而优秀的物流实验室和物流实习基地。
物流实验室和物流实习基地是提高物流人才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条件,是物流教学实用化的必要手段。上海市
在优化物流人才战略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应在政府及物流行业协会的引导和强有力的推动下,形成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共建的良好机制,以充分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充足而优秀的物流实验室和物流实习基地,推动上海市物流人才的加速成长。
(四)进一步培育和规范物流培训市场。
最近几年来,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市物流培训市场的发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然处于发育的初级阶段。为了防止各种短期行为、投机行为及各种不良风气对上海市物流人才培养事业的损害,市政府及物流行业协会应积极行动起来,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物流培训市场行为准则和规范,切实保护物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上海市物流培训市场健康发展,为上海市物流人才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创
造良好的条件。
(五)建立数个有影响力的物流人才学习与交流平台。
现代社会正在向网络化、信息化和学习型社会转型,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各种学习型组织进行物流知识的学习和交流,是提高物流人才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是上海建立学习型城市的关键时期。在这种背景下,上海市物流人才的培养应当具有开放性、互动力性、广泛性和可持续性。建议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物流行业协会的具体组织下,以“组织+活动+网站”的形式,充分整合各种在线和离线的学习资源,建立数个有国际和国内影响力的物流人才学习与交流平台,以持续促进上海市物流人才对物流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水平。
第五篇: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与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与方法
作者:杨子立
来源:《职业·下旬》2012年第07期
摘要:高技能人才是一种集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与较强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于一身的新型人才,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各个学校也越来越重视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但是高技能人才的成长需要一个相对完善的开发“链条”。为了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 培养模式 校企联合何谓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就是指能适应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需要的、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与较强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高技能人才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即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其规格特征为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即具有明确的高层次性;其职业特征是操作群体中的管理者——“高级蓝领”,或是管理群体中的运行者——“应用型白领”,亦称为“灰领人才”或“银领人才”。对于高级技能人才而言,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活动不是机械地模仿和简单地劳动,而是在“应知”基础上“应会”的智能性行为,因此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是:既要掌握“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关键是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发展。
关于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既涉及到具体的培养过程,也涉及到评价的过程,更涉及到技能人才的激励过程。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如下几点经验。
一、教育教学方面
1.明确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目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应根据各个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将从事何种的工作、需要何种技能、需要哪方面知识等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出一些要求。要让学生明确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对自身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的要求,懂得学习的目的以及所要达到的程度。只有学生真正了解了这些要求,才能提高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
2.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的联系
教学重点应当注重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的联系。为了更好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锻炼专业技能操作水平,除了课堂上的传授,还应该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查找相关专业知识文献,了解最新的专业科学技术发展动态,以及新技能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技术院校中,技能培养的形式多种多样,而实习教学是将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紧密联系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技能操作能力的主要方法。为了更好地将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相联系,可以从两个
方面进行:一是实习指导教师要熟悉专业技能操作的培养要求,根据要求认真思考如何上好实习教学课;二是基础技能与综合技能的教学方式有所侧重。专业技能都由若干个基础技能组成,如维修电工专业学生实习时,基础技能包括电工工具使用、低压电器元件的选择与使用、仪器仪表的使用、电工材料选择与使用、基本电力拖动控制电路等等。教学时应采取以示范教学为主,学生观摩为辅的教学方法,综合技能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应主要采取巡回指导、分组教学和学生讨论为主的教学方式,目的是在指导老师讲清要领后,多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分析、判断。比如在进行M7120磨床电气原理分析与故障检修技能培养时,针对每位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程度不同,可采用巡回指导教学方式,将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训练,让学生根据电路图进行电路原理的分析,根据电路原理自行设置电路故障并进行排除,经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这样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熟练正确地掌握专业技能。
3.实习课题应有实用性,教学方法应多样
目前我国技术院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实习课题比较死板,例如电子专业教学课题,都是元器件检测、万用表使用、测量仪器的使用、电路制作等等。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主要还是老师讲、学生练的方法。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会大打折扣,有碍于学生技能培养。所以应当在实习课题的实用性上进行一定的改革,抛弃原来实习中一些实用性不强的电路,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际生活中使用较多的电路,例如小音箱、MP3播放器等,让学生进行分析、制作和维修。同时将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在教学中让学生的眼、脑、手、耳等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校企联合的教学模式
1.根据企业要求培养学生
学校应委派专业人员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针对企业用人的要求制定教学计划,确定课程及授课教师、教学方式、实习课题等具体事宜,力求培养的学生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
2.企业参与教学工作
(1)校企共同培养人才。学生除了在学校进行学习外,也应当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实际工作,以此来了解将来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这样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有针对性、目标性地去学习,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企业参与专业教学改革。专业教学改革不仅要求专业教师参与,也应当要求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与。由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提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目标,然后由专业教师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课题,两方面一同进行讨论,制定出最适合的教学课题和教学方法。
(3)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指导实训教学。在实习教学中,可以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实践训练的指定教师,学校也可派专业教师进行巡回指导,企业技术人员根据企业实际的用工需要将技能知识传授给学生,专业教师配合进行教学管理,这样学生不但可以学到专业知识,还可以学习到实际工作中的技能知识。
三、吸取发达国家的教学经验
1.强调关键能力培养
现今社会需求的人才,除了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操作知识以外,还应当具有创业能力、与人交往、团队合作、分析解决问题、创造性等能力,这些就是现今人才的“关键能力”。对于关键能力的培养,发达国家采用的策略主要有三种:
(1)整体策略。指对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整体进行改革,在教学中除了讲授基本的专业知识和训练专业技能以外,还增加了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内容,由此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兴趣与能力。
(2)基础策略。指加强职业教育课程的基础性,在教学中增加专业基础知识的讲授和专业基础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为继续学习和提高奠定基础。
(3)渗透策略。在专业教学的各门课程的教学中都增加“关键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各个任课教师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制定出适合本学科的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方法。
2.以市场为导向,设置满足社会需求的实用性专业
职业技术学校应根据市场的需要,遵循一两个拳头专业牵头,其他专业齐头并进的专业设置思想,来设置满足社会需求的实用性专业。
3.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
将企业的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也就是将教室里的说讲教学与生产车间的实际动手合为一体,形成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能力教学融为一体的教学环境。在教学方式上灵活多样,既有传统的课堂教学,也有师傅带徒弟式的手把手教学。
4.重视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
学校应注重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但要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与技能知识,还应当掌握本专业前沿的知识与技能,并能够把握专业的发展方向与发展动态,做到与时俱进。
总而言之,高技能人才是我国现今社会发展所紧缺的人才,对他们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应区别于普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些培养模式和方法还在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中。职业教育院校对此应当高度重视,努力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