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的研究报告
青岛大学 音乐学院
2011级音乐学 硕士研究生
江旋姿 2011020109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的研究报告
摘要
针对目前在校大学生的素质问题及素质教育现状,本文阐述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分析了目前在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与薄弱环节,提出了大学生应具有的素质和能力以及如何强化素质教育,并对如何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以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推进。
关键词
素质教育;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现状;解决对策
研究方法说明
对素质教育的概念进行了解,明确素质教育的内容、目标和要求。
编写调查问卷,从“什么是素质教育”入手,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创新能力、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几个方面进行了解。
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在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薄弱环节。与同学对研究的结论进行探讨,并分析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对策。
调查结果的简单总结
引言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而当前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还未能做足做透,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状况也是良莠不齐。针对这一主题和现象,我采用调查问卷、调查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的方法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浅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刻不容缓,当前世界各国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提高国民素质,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未来国家发展的主力军,历史的使命和时代的重担需要我们强化自身素质,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
1、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指大学生思想意识、道德行为、政治态度、法纪素养等符合时代特征的基本品质,是大学生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综合体现。思想政治素质是各项素质的灵魂,是一个人的政治态度、政治观点、思想观念、思想方法和政治理论等方面基本品质的总称。
2、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理论素质(指大学生对教学计划内专业基础、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掌握程度)、文化艺术素质(指大学生应具备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文化底蕴、艺术修养、审美情趣以及关心社会,关心人类的态度和精神)、身心素质(指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体育运动技能,体育训练和达标情况,社会适应性,心理承受能力以及个人言行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修养)。
人文素质注重人的心灵自悟、灵魂陶冶,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良好的人素质表现为:追求崇高的理想,崇高优秀道德情操,向往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热爱和追求真理,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儒雅的风度气质等。
3、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学习、工作中表现出的创造发明素养(包括独到见解、独特方法),完成实践环节、学习任务,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技术等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
4、法律素质及道德素质
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是由大学生的法纪知识内化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行为,边界的心理品质,它通过内心结合和习惯来约束大学生的行为,调控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学校及社会之间的关系。大学生道德素质是指大学生在做人与成人实践中内化成的行为规范的心理品质,包括大学生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若干关于善与恶、公正与偏私、廉政与腐败、诚实与虚伪、创新与陈旧、积极向上与不思进取,增进自身全面素质发展与个人发展为中心等观念,情感
和行为习惯对应的心理素质。
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结合自身在本科期间以及现在研究生在读期间对学校素质教育的了解,以及通过此次调查问卷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现状的把握,我认为大学生素质教育呈现出如下现状(包括问题)。
1、大学生自身素质不容乐观。
通过问卷调查不难发现,许多学生不清楚素质教育的涵盖内容和教育目标,只是单纯的以为素质教育就是强化自身素质罢了,而素质教育又包含哪几项重要的方面呢?在这个问题上许多学生把握不够。
思想道德素质方面不容乐观。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80后90后的独生子女,在学校往往都是一门心思学习,对他人的关爱程度远远不够,常常都是个人的利益高于一切。而且通过问卷不难发现,学生的政治取向太过功利化,将入党看作是荣耀、大势所趋、甚至是为将来的工作福利做准备,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是很不好的。
身心素质方面,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健康问题普遍存在。首先是心理问题,大学期间大学生会面临许多在中学阶段没有接触过的成长事件,如恋爱、择友、兼职甚至于创业。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许多学生在面临挫折时便会手足无措、失去方向,甚至有的走入极端。尤其是在处理情感问题上,许多学生“打不着鹿不让鹿吃草”,近日的“富二代追女孩未果,便向其波硫酸”的事件就是一个令人深省的例子。其次是身体素质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及网络的普及,现在许多学生的学习同时通过呆在宿舍用电脑和互联网来实现的,这便出现了学生“足不出户行万里路”的现象。于是学生缺乏锻炼,身体素质下降,恶性循环。
在能力与创新方面,大学生的发展状况良莠不齐。国家每年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大学生创新参与活动,不难发现,参与比赛或评奖的学生大都是**科技大学、**理工大学等类似于这样的名牌理工类大学,而大部分综合院校学生的身影少之又少。学生死读书、读死书,只追求“不挂科、修学分”的现象比比皆是,于是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便得不到提高。
通过调查了解我们还很遗憾的发现,许多学生在大学期间远没有中学时那么刻苦上进,许多学生都是过着“修学分、谈恋爱、吃饭睡觉“三点一线的生活。
2、学校对大学生素质教育不够深化,力度不够。
就学校而言,在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方面也存在缺失。
首先,是在课程开设方面。学校开设的课程大多是与学生相关的专业知识理论与实践课程,而像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身体素质这类的课程开设的力度还远远不够。其次,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奖评时太过注重分数。现在学校每个学年都会进行评奖评优,甚至颁发奖学金以资鼓励,但是学校对奖评的标准却十分单一,基本上就是对学科考试成绩的考察。这样便会出现学生只重视学习成绩,而不注重身心素质及能力培养的情况。另外,学校对学生素质的关注程度和力度也不够。学校里的每个学院都应设有诸如心理咨询室、身体健康咨询中心、就业指导中心等机构,但是往往这些机构都是门庭冷落,学生们有的碍于情面不去主动咨询,而老师们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会去主动地与学生沟通,便产生了此类机构形同虚设的现象。
3、家长对大学生素质教育不能引起重视,任其发展。
不难发现,许多家长在将孩子送进大学校门之后便长松了一口气,认为以后的路都由孩子自己来走,家长已经不需要干涉太多。其实并不然,进入大学校门的学生们都是十几岁的孩子,而且之前大部分都是由父母监护长大的。当他们进入校园之后,如果不能循序渐进的让他们自立,而是一下子放手不管的话,便很有可能产生学生迷失自我、为所欲为甚至走下坡路的情况。也有的学生脱离了父母的督导还是像高中时期那样努力学习,却不知道重视独立生活、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大学期间,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都应当得以提升,这个阶段也正是为踏入社会做准备的阶段。
就家长而言,家长如果对大学生的自身素质不能引起重视,甚至不能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便会使学生道德底线下滑。许多学生只为自身考虑、过多注重分数和专业知识以及各种“证”的数量,不去重视能力的培养、过多的强调个性的发展,而失去了组织纪律性、身体健康情况下降、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当家长的如果不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合理的处理自身的问题的话,就很有可能走上歧途。缺乏沟通与引导,这是现在大学生堕落、误入歧途、走极端甚至轻生现象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对策
1、就大学生本身——明确使命,主动学习、主动提高。
在校大学生不仅要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还要加强自己素质修养和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是各项教育的前提,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不仅应该学会学习,更应该学会交流、学会表达、学会处事、学会应对、学会成长。
为建立更好的社会风气,我们应明确使命,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学习,多向先进人士学习,多做好事,讲法律、懂道理;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转型时期,我们应严格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鄙视不正之风和极端个人主义。主动学习党的最新精神,贯彻科学发展观,为社会主义建设贮备能量。
为提高自身能力,我们应当广泛涉猎科学文化知识,不局限于自身专业,不局限与书本。多参加社会培训,如计算机学习、驾驶学习、技术或特长的培训、外语交流能力等;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经常与社会成功人士交流,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提高自己创新意识。不做啃老族,自食其力,提高综合能力。
为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优势,我们应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充分挖掘,充分发挥,既不让自己的个性太过张扬,又要做一个独一无二的大学生。
为促进身体健康和心理素质健康,我们应多参加体育活动,加强体育锻炼。同时注重心理素质的提升,拥有健康的生活态度。在关注自我身心素质的同时,也要关心关爱周围需要帮助的同学,将自己的爱心传播给他人,将爱心传递、放大。
2、就家长,尤其是学校而言——加强管理和引导
高校作为在校大学生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应该为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力度尽心尽力。
(1)多开设有关思想道德素质、心理健康、恋爱与婚姻、健康营养指导、社会心理学、人际交往学等类似课程,不仅仅局限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更要关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2)建立师生沟通机构——心理咨询室、健康指导中心、疑难答疑小组、网络沟通平台等。学校可以建立一些与学生的沟通机构和沟通平台,在保护学生隐私的前提下,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学生心理活动,尤其是心理问题,避免学生误入歧途,走极端。
(3)定期举办社会活动——爱心捐助、城市互助小组、爱心1+1等。学校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贫困地区的邮寄地址或互助家庭的电话住址,让学生们可以与需要帮助的人们真是沟通、交流,也可以把自己的闲置物品捐赠给他们。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还可以增强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
(4)定期进行综合素质考评——标准既要严格又要面面俱到:对学生奖学金、先进、标兵的评选不能再仅仅局限于学生每学年修的学分多少、分数高低和参加社会活动的数量,要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交往交流与办事能力、个性的发展、身体健康素质和心理素质进行客观且综合的考评,考评要公平化、公开化,以此鼓励学生提高自身素质。
3、就社会而言——树立优良之风
公民应主动为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努力,引导大学生以优良的素质面貌走向社会。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主体、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在化的重任,所以加强大学生自身素质刻不容缓。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社会各界,尤其是作为在校大学生和高校,应注重大学生的自身素质,“修身”以为社会主义做贡献。
参考文献
1、《从大学生素质教育目标体系看高校辅导员工作》,黄其颖,2009(no.28);
2、《大学生素质教育探讨》,牛栋,百度文库4517723;
3、《指南——世纪之交》,汤恩佳,2000(3)。
附录 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第二篇: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贾群
关键词: 高校、道德素质、道德教育、德育教育
内容提要:本文结合实际,从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现状入手,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指出从哪些方面去加强和改进,以达到提高高校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为目的。道德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的重要内涵,起着导向的作用,决定着人的尊严、价值和成就。良好的道德素质不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转型时期人们思想道德、人生价值观发展完善的必然,是教育工作者和实践的重要内容。
一、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现状
进入市场经济社会以来,德育工作通过在调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做了许多探索和改进。如德育课程改革、社会实践活动的兴起、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加强、邓小平理论进课堂等,都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但从深度来看,目前在内容、方法、途径、手段等方面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改革开放、形势发展的新要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道德评价失准。在现代社会的转型中,人们对某一种社会现象的评价总受到多种“标准”的影响,且似乎无论哪一种“标准”都有它的“合理性”。这种情况就导致了思想观念、道德评价的正确标准也模棱两可了,因此使人们常常陷入矛盾之中。
2、道德价值取向混乱。由于评价的失准,必然会带来人们对价值取向的混乱。在这种状态下,任何一种选择都似乎可以获得一种价值观的文化支持,受到一种价值标准的肯定和赞扬,但同时却又受到另一种价值标准的否定。
3、良好的德育环境还未形成。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施需要一种良好的德育环境和心理氛围,但目前在高校,良好的育人氛围还没有完全形成,部分专业教师身上还存在着只教不育、以教代育的现象,“德育是德育工作者的事情”的想法依然存在。
4、道德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差。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是当前德育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尽管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高校普遍采取了改革德育课程体系,改进德育的方式方法,拓宽德育途径,增强内容的时代性等多种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教育的实效性并没有因此而有较大的改观。
二、道德素质教育形成的原因
1、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已为人们所接受,然而在谈到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及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时,人们更多地强调的是对科学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及培养,而对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视程度相对薄弱,这种倾向在高校校园内也依然存在。
2、德育教育的针对性不强。由于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学生年龄的变小,使得现在的学生在个性心理特征及思想道德等方面具有与以往大学生不同的特 1
点,如在具有较强的自立、竞争、平等、价值、创新意识的同时,也有诸多的道德困惑,产生了许多道德误区,如用等价交换取代奉献精神,用个人主义取代集体主义,用竞争取代协作,用物质追求取代精神追求等等。德育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已相对显得滞后。德育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只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考虑到社会对思想道德要求的层次结构,恰当地确定学校的德育目标和内容,才可能真正打好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我们的德育工作还存在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的倾向和联系学生个体实际不够的现象。
3、德育教育的时代性不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对人的道德素质有着不同的要求。在高科技信息革命的时代,对人的道德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人不仅应具有人生观、价值观为内容的道德知识,而且要有社会知识、道德规范知识;不仅具有道德思维能力、践行能力、评价能力,而且要具有人际交往技能、自我教育能力;不仅具有道德需要和动机、道德感、社会政治理想,而且要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而我们的德育工作与这种要求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4、市场经济本身的负面影响。在市场经济确立和发展这样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原有的伦理道德体系有不少方面已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道德理论、规范体系又尚未建立起来,于是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就出现了道德评价紊乱,道德监督、调控失灵,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出现与社会发展不符的现象。而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的学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影响,从而削弱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道德素质教育工作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是高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但它的意义和作用又远远超出高等教育领域,它通过传播精神文明,培养一代代新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息息相关,并对中国未来命运和面貌产生重要影响。因而无论何时,学校德育的地位都是不可动摇的,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才能完成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1、探求新思路。教育要在注重共性发展的同时,强调学生的个性培养,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群体意识、社会责任感相统一。在培养新世纪人才的今天,要求德育工作者必须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作为德育的主要任务,教育要把重视道德认知的形成与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统一起来,道德认知是道德行为的先导,道德行为是道德认识的具体表现与外部标志。衡量和评价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主要是看其行为举止。在日常生活的道德行为中,行为习惯起着特别明显的作用。因此,思想道德教育的培养必须要注重二者的统一。教育要注重使他律与学生自律统一起来。在自律和他律之间,自律是关键。为此,我们的工作只有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努力加强针对性、实效性的同时,强调学生的自我教育。
2、拓宽新途径。建立“三线一面”的教育途径。以德育课程为主线,进行正确道德观念的灌输,实现明理;以主题讨论会和学校传统活动为主线来实现激情;以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导行;充分利用各学科、各领域的德育因素,使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活动都贯穿、渗透德育,寓德育于教学和活动中。注重培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教育合力,形成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在内的多种教育渠道。注重道德素质教育考核内容、方式方法的科学性、教育性和导向性。帮助学生逐步学会依据培养目标自我评价,确定自己的具体目标,找到起点,促
使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和成熟。
3、营造新环境。学生的品德是在其生活经历中逐渐形成的,环境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重要渠道,是学校开展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工作计划中的重要策略。加强师德的建设,师德在学生培养上起着关键性作用。因为教师的权威性决定了其言行的榜样作用。
4、建设新社区。要努力优化校园和学生园区的文化环境,形成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为此我们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吸取大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优秀产品的营养,净化心灵,振奋他们的精神,增强自身的抵御能力,进而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其不受外来腐朽文化的左右。同时,用现代高新技术的手段来提炼、丰富和完善我国的各种文化内容和形式,使校园文化、学生园区的文化活动得以丰富多彩地开展。
第三篇:小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小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作者:徐娟 文章来源:河南省平舆县实验小学 发表时间:2012-10-31 点击次
数 483 次
教育部门提倡应试转素质已经很久了,但这股春风到现在还没有在大多数经济欠发展的中小城市及农村吹开。一是大部分家长们还只是看重孩子的成绩,二是绝大多数地方的素质教育只表现在口头上与形式上,基本上还是应试教育。因为小升初、初中升高中、高考,这一层层的选拔,还是看分数。甚至,白天学校还延长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学生课外活动的时间更少了。学生的作业负担比以前还重,考试过于频繁。教育内容偏向智育,轻视德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教育,忽视实践和动手能力,课堂上还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孩子们写快乐的事,无非是买了什么好玩具,吃了什么好吃的,去了什么游乐场和公园,和物质挂钩的较多,精神层面上的很少。大城市的素质教育虽然实施得好一些,但感觉家长间的竞争尤其厉害,在妈妈肚里就开始了。可以算一算,从开始怀孕到上大学要花多少钱来完成孩子的素质教育?
针对小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我不想在理论上大谈如何进行素质教育,因为教育本来是很实在很朴素的事,就是认真真真把每一个班带好,把每一节课上好,把每一个孩子教好!在此,我把我从教学中得到的启示与感悟写出来,也许就是最好的对策。
一、完美地做好每一件事
新学期,我刚接手一个新班,第一次与学生接触。
发新书,我找了几位同学去抱书。那几位同学兴高采烈地跑到办公室,争相恐后地抱起
就跑。我来到教室一看,书乱七八糟地躺在讲台上。我一捆捆把书摆整齐,微笑着对同学们说:“刚才那几位同学干活那么积极,应该表扬,但是,既然你们已经做好了50%,那么,为什么不把另外的50%做好呢?比如,把书整齐地放好。这样,新书不是能更快地到达同学们的手中吗?”同学们听后,都睁大眼睛,惊喜地打量着眼前这位年轻的新老师。
然后发书。由于我不认识学生,再则就是想看看学生的字体。就从第一排开始发,上来一位同学,在准备好的纸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再自己给自个儿发书。同学们一个个井然有序,对我感到既新鲜,又敬佩。第一次,与学生成功地接触了!
二、发现每个同学的闪光点
通过向我班学生的前任班主任王老师咨询,大致了解了一些情况。不过,总感觉心中还是没底,所以,我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立定跳远比赛。我班共有六组,先在组长的带领下,每组选一位佼佼者,共选出六名,然后,在我的监督下,六名学生再比赛。由于没有卷尺,我和同学们用米尺量绳,量出一米,其余多的或少的用米尺再量,或视情况而灵活变动。看着同学们用米尺与绳子测量的那个认真劲,那种热火朝天的比赛劲头,我心中十分的幸福。结果,刘永超同学脱颖而出。
看谁写得好!从十几年的学生生涯中,我深深地感到写一手好字的重要性,再加上我想摸一下同学们的书写功底。于是,利用一节写字课的时间,让每生写一张,贴到班后面,让大家自己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一等两名,二等三名,三等四名。霍娇娇、孟露、霍慧娟等九名同学又在我的眼前一亮。
演讲比赛。农村学校师资力量非常差,老教师一口地道的乡音,孩子们也是一口更地道的乡音。所以,每当我上课时,同学们都愿意听,从那一个个睁得大大的眼神中,我读得很明白。但是,他们又羞于用普通话表达,好像用普通话难以启齿。于是,这场比赛是很有必要举行的。经过紧张积极的准备,在一天下午的第三节,演讲比赛开始了。李校长与孟主任也来到了我班,这给予了同学们更大程度上的兴奋与紧张。黑板上有我工工整整写的“演讲比赛”四个大字,旁边是几位女同学用稚嫩的小手点缀的一些花朵……比赛结束后,以陈影艳、孟俊丽为首的六位同学的名字又涌进了我的脑海中。
……
随着各式活动的开展与展开,我从更深层次上认识了同学们,同学们也更加喜欢我这个小老师了。我经常对同学们说:“你们不要遮掩自己,要大胆展示你们的闪光点,同时,我真的很希望能看到每个同学的闪光点!”
三、让学生参与进课堂
应试教学最大的弊端就是忽视挖掘学生的积极性与潜能,既缺少让学生参与课堂,教与学脱离。当然,造成这样的局面不能完全怪老师。
在我的课堂上,你时不时会听到从教室里传出的欢笑声,如果你在场,会看到正绽放着一朵大花和许多小花。每当我面对学生时,都会面带微笑,以积极的心态去讲解,同学们自然高兴配合。我们一起从《窃读记》学到《毛主席在花山》,其中值得回味的有很多,现举两例。
在我上小学学说明文时,总觉得枯燥无味。而在我讲此类文章时,却觉得同学们既爱听,又学到了一些知识。比如我讲《鲸》这一课,讲“鲸每天都要睡觉。睡觉的时候,总是几头聚在一起,找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在海面上。如果听到什么声响,它们立即四散游开。”我让四位语文成绩比较差的同学来示范。只见他们头拼成一个圆圈,单腿向外伸开,我和同学们“啊”了一声,他们从一个过道都跑回了位。首先,我肯定了他们把鲸睡觉的样子及机警表现得很出色,随即说明了一点不足,什么叫“四散”,应该四人分开,每人从不同过道回到位上。同学们既兴奋又心悦诚服。
还有一次,我讲“昂首挺胸”这个成语,为了更直观地让学生明白,我让几位同学到黑板前示范。刚开始,有的头仰的身体快向后弯了,惹得同学们哈哈大笑;有的头低着,肩膀耷拉着,自然又是一阵笑。经我的指点,他们几个都能做得很好了。借此,我又教导他们以后走路要昂首挺胸,要走出个人的气质。
四、充分培养学生的民主与自主能力
在我十几年的学生生涯中,我受透了应试教育的苦:考试行,做事一塌糊涂。特别是自己单独做事时,老是犹犹豫豫,不敢下手,恐怕做错,还有,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
现在,我尽量抽时间让学生单独尝试。比如,从第一天,我就让他们自己做完领新书的过程;选班干部,充分发扬民主与自主;写字比赛,让大家来选举一、二、三等奖的人选,演讲比赛也是。……
不过,最让我有成就感的就是组织学生卖废纸的事。
从一接手这个班,我就发现学生们爱扔纸,满校园满班都是。于是,我建议他们收集废纸,为班里积攒费用,买一些清洁用具。日积月累,十几斤废纸装满了一大袋子,怎么办?对!我心中一亮。
让他们自愿举手,趁周末,哪几位同学愿意去买废纸?我抽了五位同学,三男二女,并且,我要求他们事后把整个过程写下来。
在下星期一的上午,我看到了五位同学的“著作”,又高兴又难过,下面摘录一些以资共赏:
有的同学写的很简单:“我们忙了一个上午,我第一次感到那么累,真正懂得了累的含义。” 有的同学写的非常详细:“……来到教室,我们开始整理了。纸为一部分,塑料袋为一部分,霍朝帅去借孟浩家的三轮车,他家的人不在。这时,任永丽毫不犹豫地对我们四个人说:„我们庄有三轮车,让孟俊丽、陈影艳和我一块去。‟……把纸装在三轮车上,霍朝帅他自己骑自行车,带着霍永超,我们三个一替一段路骑。……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收废纸的地方,人家说不收了,哎!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又找到一个,一问,啊?!才两角钱一斤。我们搞了又搞,还是两角,我们只好认命了。纸、塑料加在一起才卖三元钱。我想,老师不会怪我们吧?我们五个人商量买一把扫帚,搞了好长时间,两块八角钱一把。余下的钱孟俊丽拿着的。”
“通过这件事,我才知道:只有不怕辛苦,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如果以后还有这样的事,我第一个举手,而且举得高高的。”
我看完后,真是满含热泪,我什么都没有给予指导,他们能约好时间,找好车子,从学校到家,从家到学校,再从学校到集市,要知道,所走的路全是土路,又那么远,能办成这样,我就心满意足了,我怎么能怪他们?!
我给学生读后,他们深深地被感染,被鼓动,都表示以后自己也要参加。看到他们自信的小脸上绽放的花朵,我明白:他们要做自己的主人,生活的主人。
五、与国外的先进教育相比较,取长补短
我经常看有关国外教育方面的文章,一些看法可能还不太成熟,说出来大家可以探讨探讨。
对于成绩,可以采用美国的公布方式:谜一样的成绩。考试结束后,如果你想得到你自己的成绩,老师会告诉你。可你想要得知你好友的成绩或者是你不喜欢的人的成绩时,老师就会把嘴巴闭得严严的。如果家长打电话询问孩子的成绩,或者验证孩子的成绩,老师会很热心地告诉他们孩子的成绩,但老师绝不会把别的孩子的成绩告诉他们,也不会把学生的排名情况告诉他们。值得称赞的是,美国的家长也不会无聊到那种程度去问老师自己的孩子在班级里的排名,而且每一位美国家长都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聪明的。
美国的这种方式其实很有意思,考试成绩用独特的方法公布,既满足了好学生的骄傲心理(如果自己考得好,完全可以把这个喜悦与家里人和好友们分享),也保护了考得不好的学生的自尊心,可以让他们坦然面对自己的成绩,回头努力,争取下次考得更好。而我们中国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强,总时刻关注自己孩子的成绩排名,中国的学校也热衷于将学生的排名公开化。走进古巴小学:古巴是一个常年遭受封锁和经济制裁的国家,在这里有许多物质都需要供给,有很多设备都无法自行生产。但古巴政府在教育上的投入不遗余力,2003年,古巴已经实现在全国各类学校的每一个教室都配备电视机。国家教育电视台设两个演播室,其中一个教授大学课程,另一个教授小学至高中课程。每班额定人数不超过20人。而我国的硬件设施根本达不到,而且,资源利用的悬殊大。还有,择校问题严重,有的农村学校一班才几个人,城市学校一班七八十个学生。
在德国课堂上,每节课上都能感受到老师的感情和性格,课程的内容随时随刻牵动着他们的神态、表情、动作。他们自己对讲课的内容很感兴趣,经常讲着讲着自己笑了起来。正是这种态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老师把那种发现了意义的喜悦也潜移默化地传给了学生。我们教育战线上的许多老师,有的根本不喜欢这份工作,整天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国外的儿童体育教育:在西班牙,网球是一种文化,孩子打网球的过程也是学习做人的过程。在英国,中学生都会游泳。在日本,学生们上学都背两个书包,一个装课本,一个装运动服和球拍等用具。在美国,家长开始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体商”,即体育运动的热心程度以及运动的水平。
国外的早期音乐教育:在德国,首都柏林有一家“发声博物馆”,它的功能是让孩子们通过亲手接触、试奏乐器,自发地对它们产生兴趣,从而去学习并喜欢上音乐。在匈牙利,由于佐丹·孔达利的奠基,这个国家的音乐启蒙教育保持了相当高的水平,幼儿园的普通孩子会跳动作复杂的芭蕾舞,能很自信地演唱匈牙利民歌,或用外语演唱外国民歌。美国的音乐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委内瑞拉用音乐改变世界。
国外的挫折教育:德国有无所不在的“磨难营”。日本的妈妈一般都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因为日本是资源贫乏的国家,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努力,将来才能自食其力,尽快地适应社会,迎接挑战。美国总结了来自鹿苑的启示,认为孩子也需要“逆向关怀”保护。韩国风行“狮子育儿法”,其效果如何,大家在足球场上都能看到。
国外的艺术教育:法国幼儿的教育更偏重音乐和美术,注重感悟。在俄罗斯,在周末和假日,父母经常带孩子去剧院、音乐厅和艺术博物馆,让孩子成为小观众。波兰实施歌剧教育。日本家庭的艺术气氛则非常浓。
国外的环保教育:德国的森林幼儿园使人与环境建立了感情。日本的儿童环保俱乐部是孩子们最受欢迎的地方。法国的环保小天使蒂皮在他的书中写道:“我的天赋就是与动物相处。我会跟动物说话,用眼睛跟动物交流。” 国外的人际交往教育:法国人普遍认为,从小就学会接受批评的孩子,未来的人格更完整,生活更幸福,事业更容易取得成功。在意大利,小孩子打架大人是不劝阻的,他们认为往往是家长的干涉让孩子伤了感情。在加拿大,经常看到十几岁的男女学生自然相处的情景,也没见“早恋”成为加拿大的社会问题。
有时,我就把自己信服的观点说给孩子们听,使他们有了一些新的学习理念。同时,自己的思维开阔了,也不会因学生的表现不如意而耿耿于怀了。
附:甜蜜的收获。
真应了2005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那位聋哑女主持人用手势表达的“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那句话,我爱学生,学生体会到了,又以他们特有的、不同的方式来回报我。
我每天都批改学生的日记,一次,翻到一位同学的本子,滑落下两张贺卡,上面写着:老师,这两张贺卡,我保存了两年,我准备送给我最敬佩的老师,现在,我找到了,那就是你!我顿时觉得喉咙堵了一下……
寒冷的冬天来到了,身在异乡教书,有诸多不便,最起码一双草鞋都做不来,整天脚凉的冰块一样。一日,一位女同学递给我一张纸条,上写:老师,我看你没有草鞋,我让我妈给你做了一双,今天下午我拿来吧?!多么懂事的孩子呀!寒风中,我温暖依旧如春日。
因此,这份浓浓的甜蜜,让我不敢怠慢,它催我以更加昂扬、更加认真的态度投入到教学工作中,要不,这良心有愧呀!居里夫人在自传里曾写下这样一段话,“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它展示了两种人生态度:一种是既不忘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一种是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的理想主义者。这两种人都是有益于社会的。居里夫人对前者也给予了肯定。但居里夫人显然属于后者,她把一切都贡献给了科学,给了全人类。我要在素质教育的岗位上,做好第一种,力争去做第二种。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教学的乐趣。我们的素质教育,其实就是让学生以积极的心理,积极生活,在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下,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审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自律等等。
第四篇:素质教育研究报告
素质教育的理论政策研究报告
素质教育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集中智慧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现实问题的实践探索,为构建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深化素质教育理论和政策研究,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一、素质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有关素质教育的理论探讨,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教育理论界针对当时中小学开始出现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等不良倾向,展开了一场“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目标”的大讨论,强烈要求克服“应试教育”弊端、实施素质教育。此后,有关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逐步展开,在区域和学校实践层面也取得了许多丰硕成果。这些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深入研究素质教育理论提供了大量的有益参考。
1.经过20年的理论研讨,形成了对素质和素质教育的正确认识。一般说来,素质即人所具有的维持生存、促进发展的基本要素,它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主要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等。人的发展是多种素质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个体所具有的素质的总量与水平状态、不同素质的组合结构及和谐度的不同反映了其素质水平的高低,影响其生存状态、成长路径,决定其发展的可持续性的强弱。个体素质与所属群体的素质水平相互作用,具有统一性。受教育者的发展过程是各方面素质协调发展的过程。素质教育为实现受教育者素质的不断优化组合,构建科学健全的素质结构,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和谐、均衡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教育学意义上,对于素质教育的概念可以做如下概括:素质教育就是培育、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教育。它以促进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价值取向,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为培养目标,以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根本途径,以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为显著特征。
2.关注人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核心和目标。
素质教育注重在教育过程中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注重人的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个性发展以及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提高,发挥人的潜力和能力,为人的发展提供条件,并使人有能力掌握自身的发展,将个体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素质教育强调个性化与社会化的统一、个体本位与社会本位的统一、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统一。
素质教育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全面发展教育的内涵。依据素质的分类构成,素质教育注重培育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因而素质教育同全面发展教育在方向、目的、基本内容上是一致的。素质教育从人的身心发展的素质结构入手,为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素质提供了更加丰富和明确的培养目标体系,并且使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更为明确,使之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素质教育目标体系的建构丰富了全面发展教育的目的论,而优化个性发展是深化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素质教育明确地表达了人的全面发展——个人、个性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具体落实,素质教育可以使全面发展具体化,而个性优化发展可使每个学生的素质和个性尽可能达到结构合理的、多层次的优化发展。
从本质上看,素质教育与教育方针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教育方针是根据经济社会要求制定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指明教育总的发展方向,是国家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是各级各类教育必须遵循的准则。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把教育方针贯彻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纠正偏离教育方针的各种教育行为。
3.素质教育的内涵可从多个角度来理解。
从教育目标的角度看,素质教育以全面培育和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从教育的功能看,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4.实施素质教育的落脚点在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发展优质教育,是当今世界基础教育领域的普遍追求,素质教育理念与这种追求相契合。教育质量与学习者综合素质水平密切相关。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基本载体是学校各类课程与教学活动,因而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必须以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具体而言,在教育内部,素质教育应重点在德育、课程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和考试评价四个主要环节上扎实推进。
5.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和历史原因,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因此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也不尽相同。
我国城市、城镇和农村中小学,由于学生家庭背景、生存竞争方式、社会环境、教师水平不同而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因此,必须允许和支持各地区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群众心理和教育传统,探索有自己特色的素质教育的发展道路和实施策略。不仅如此,还要按地区、学校类型和层次、分学习阶段来制定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标准和具体要求。
二、有关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对策建议
1.把对素质教育的认识统一到在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提升和国家安全以及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度上来,并坚定不移地予以向前推进。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下来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把实施素质教育列入“十一五”规划工作的重点内容和考核目标,并作为各级党政领导理论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确保形成正确的教育政绩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要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不仅对学生个体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对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的素质具有重大意义。
2.在教育发展和办学上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思想。
在教育发展上,要结合各地实际,以科学发展观引导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打通职业教育升学渠道,构建终身教育的“立交桥”,缓解“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状况,真正使教育成为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又能适时就业的有效途径。在办学思想上,应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缩小社会差距为原则,积极探索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办好每一所学校,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教育平等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
3.建立科学的、社会参与的教育决策机制。
教育政策是公共政策的一部分,因此其决策过程也应该更加透明,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新的趋势。要充分发挥各级教育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教育理论工作者的作用,让研究人员能够参与到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加强政策制定者、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同时,在有关教育的重大决策上,也要充分考虑社会和家长的意见,使不同社会层次人群的声音能够被充分听到,尤其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应该能够被充分地考虑。
4.加强对学生的公民教育、道德价值观教和环境教育。
针对应试教育的倾向,当前学校教育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公民教育、道德价值观教育和环境教育等内容,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尤其要注意在教育方法上的提高和改进,充分吸收德育研究的新成果,以全球的视野和开放的态度改进德育,使德育工作摆脱长期缺乏实效的困境。
5.分区域、分学校实施素质教育。
立足我国国情,按照“统一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原则,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标分区域、分学校实施。在巩固“双高普九”的基础上,城市应逐步缩小学校间差距,确保“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农村在“巩固双基”或继续“两基攻坚”的前提下,提高“两基”质量,促进城乡之间、地区
之间教育协调发展。中小学在实现国家规定的基础教育基本要求时,要突出重点,抓住薄弱环节,紧密联系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开发多样化的、有特色的地方和校本课程。
6.素质教育在不同学习阶段应该体现出不同要求。
小学素质教育要重点促进积极的基本情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以及社会性的养成和丰富;初中素质教育重点旨在帮助学生在青春期实现生理、心理成长与社会文化生活的协调发展,树立远大理想,积极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精神;高中素质教育重点强调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使他们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社会责任感
7.逐步建立一套有中国特色的、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认真总结和提炼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功做法,逐步探索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体系,从侧重甄别和选拔向促进发展转变,逐步改变考试终审的一元化评价方式。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评价体系和机制,以及能够促进不同地区的学校朝多样化、独特性发展的学校评价体系和校长考评制度。同时深入研究和认真实施高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以素质教育精神为指导的高考制度改革的新思路,突破高考的“瓶颈”现象。
8.建立以政府为主的教育投入体制,保障基本的学校办学经费。
实施义务教育主要是政府的责任,应该保证所有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在发挥政府财政投资的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开发其他教育捐资渠道,如通过税收等财政措施鼓励对教育的捐资。
9.深化素质教育研究,为不断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依据。首先,要将素质教育放在社会系统来探讨,以复杂的思维方式看待与研究素质教育,处理好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传统教育与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关系、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学生的关系、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关系以及全面发展和突出学生个性的关系等问题。此外,还要动员教育研究人员深入基层,大力发现、挖掘、提升和展现各地在探索素质教育实践中的优秀成果和成功经验,以确实推动素质教育的开展。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关系到我国教育在新世纪发展的成败,为此,无论是学校、教师、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应该共同努力,使我们的教育能够沿着素质教育的正确目标和方向前进。
第五篇:论大学生礼仪现状与对策
论大学生礼仪现状与对策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在字典上的解释是:由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礼节。在人际交往中,凡是把人内心待人接物的尊敬之情,通过美好的仪表、仪容、仪式表达出来的就是礼仪。因此礼仪指的就是人类社会交往中应有的礼节和仪式的总称。礼仪不仅是思想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反映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礼仪不仅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 更能折射出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乃至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
礼仪对于一个人来说,它是立足社会、成就事业和获得成功的基本条件。独立学院独立学院大学生在走上岗位前应具备良好的礼仪修养,然而近年来独立学院独立学院大学生在礼仪方面存在明显缺失现象,这一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将通过对独立学院独立学院大学生礼仪现状进行分析,并通过所学的礼仪与成功知识就如何提高独立学院独立学院大学生礼仪素质进行探讨和思考,提出对策。
当前独立学院独立学院大学生礼仪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生间缺乏基本礼仪
首先师生之间存在礼仪缺失。熟话说的好,“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然而在我们独立学院,师生之间连最基本的礼节也逐渐消失。我们一些独立学院独立学院大学生在校外甚至校内遇见老师,总是视而不见或绕道回避,连打招呼,问好这些基本礼仪都很难见到。还有就是一些传统的课堂礼仪已逐渐“淡”出课堂。“起立问好”已成为稀奇事。偶尔有些课堂老师喊“起立”,但是很多同学都大感意外,常常要过十几秒钟,才稀稀拉拉地站起来,很不“情愿”地问老师一声好。比如,我们第一次上“礼仪与成功”这门选修课肖老师喊了一声“上课。”而许多同学感到很意外,但后来的几节课,经过肖老师对礼仪的讲解,同学们礼仪修养提高了很多,每次肖老师喊“上课。”同学们都是齐刷刷的站起来。我觉得学生在课堂上起立向老师问好,其用意不光是提醒同学们开始上课了,也体现了学生对老师教书育人的应有的尊敬,更体现了我们独立学院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礼仪。师生间礼仪不仅体现在上课前的行礼问好,更重要的是 课堂上的互相尊重。我觉得现在我们独立学院课堂纪律已远不及一般的中小学课堂,上课干什么的都有:睡觉、看报纸、看小说、发短信、接打手机、用手机拍照,听歌、用MP4看电影、看电子书、吃早餐、赶作业、抄作业等等。有时学生互相说话、打招呼,嘈杂声非常大,特别是合班上课,同学之间的讲话声几乎掩盖了老师的授课声音。这些现象都说明我们独立学院独立学院大学生对教师的基本礼仪的漠视程度令人吃惊!我们独立学院独立学院大学生上课的仪容仪表也令人吃惊。上课就应该有上课的着装,但是有些同学上课穿拖鞋,穿吊带装,真不知道他们是来上课的,还是来洗澡的。还有些同学化了很浓的妆,穿着高跟鞋,挎着包,真不知道她们是来上课的,还是来参加晚宴的。上课“三无”情况也比较多,很多同学一无课本;二无笔;三无笔记本。这些现象充分说明我们独立学院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基本礼仪素质低下。
不但学生方面存在问题,教师方面其实也存在问题。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有些老师缺乏责任心。但前独立学院里的师生关系差不多是一种“职业关系”了,一些教师只是单纯的完成其教学任务,讲完课后就走人。这种只教书,不育人,缺乏责任心的现象导致师生间感情疏远,教师在学生中的地位日趋下降,学生从内心上不尊重教师,直接表现对教师礼仪方面的缺失。
其次,有些老师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身礼仪素质低下。比如:有些老师上课接发短信,接电话,迟到,自身仪表不整,精神倦怠等等,上课老师不喊“上课”直接导致了教师和学生上课前的行礼问好的缺失。教师的仪表仪容对学生的礼仪教育也具有示范性,一个气质文雅、衣着整洁的教师走向讲台,会给学生以赏心悦目的感觉,而一个衣冠不整、精神倦怠的教师则会给学生留下思想萎靡、意志颓废的形象。有些教师忙于自己的事务或第二职业,常常造成精神思想萎靡不振,不仅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而且会造成学生对该教师的不尊重,礼仪上的缺失也就在所难免。我认为作为教师更应该为人师表,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校方的礼仪素质,而且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礼仪素质。
2.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基本礼仪
我们独立学院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基本礼仪主要体现在生活与交际方面。学生之间没有基本的人与人之间尊重,相互交谈中带脏话、粗话,有时甚至随意辱骂对方。晚上熄灯后,在走道大吵大闹,影响其他同学休息。两个同学正在交谈,另一个同学随意打断他们的对话。我们一些独立学院独立学院大学生在校外甚至校内遇见认识的但不很熟悉同学,经常视而不见连打招呼,好像形同陌路,问好这些基本礼仪也都几乎没有。还有校园内或其他公共场所一些男同学与女同学之间行为过于亲热,影响极坏。同学与同学交际过程中不注意说话方式,不注意说话礼仪,常常引起同学之间的矛盾、误会甚至冲突。由于不懂得社交礼仪,我们独立学院学生社交能力很差,经常一个班的同学上了几年大学,却连班上同学的名字都叫不全。这些现象都体现了我们独立学院学生礼仪素质低下,大多数学生知道基本礼仪,也学了一些礼仪但不用于生活中,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独立学院学生道德素质低。
3.学生与父母之间的礼仪缺失
少数我们独立学院学生与父母之间也缺乏基本礼仪。例如有些家长远道而来为子女送钱送物,作为子女本应感恩,然而有些学生却对父母冷言相对,弄得父母很尴尬。许多学生平时很少和父母通信,通电话,只要打电话就是要钱。更有甚者欺骗父母,向父母频繁所要钱财用于其它方面的不正当消费。学生不能说因为和父母亲近就不讲礼仪,相反我们对养育我们的父母更礼貌,更尊重,更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子女对父母的特殊礼仪去对待他们。
总之我们独立学院大学生礼仪现状是,礼仪素质低,有一部分同学礼仪知识懂得的很少,还有一部分同学懂礼仪,但是不把所拥有的礼仪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导致其实懂礼仪但由于其道德素质低下或其他方面因素给人印象是不懂礼数。
针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礼仪现状糟糕的问题,我通过在图书馆,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提出一些对策,希望对缓解当前糟糕的现状有所帮助。
我认为独立学院应当将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礼仪教育纳入培养过程,并加强礼仪教育。加强礼仪教育是独立学院大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现代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传播沟通技术和手段日益改变着人们传统的交往观念和交往行为, 尤其是人的交往范围已逐步从人际沟通扩展为公众沟通, 从面对面的近距离沟通发展到远程沟通, 从慢节奏、低频率的沟通变为快节奏、高频率的沟通。这种现代信息社会的人际沟通变化,对人类社会交往的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加强礼仪教育是独立学院独立学院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 不可能成为优秀人才。目前, 许多高校存在着这样的现象: 学生接受的是高层次教育, 而其实际行为却连基本道德水平也达不到, 其中相当一部分与缺乏必要的礼仪教育有关。礼仪是一种非法律社会规范(社会规范包括法律规范和非法律规范两大类别), 主要包括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习俗、共同生活准则等, 是调整社会成员行为的基本准则。对独立学院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 使其掌握基本的行为准则, 不仅可以丰富礼仪知识, 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 懂得在实际生活中按照礼仪规范表现自己的行为, 而且可以做到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养的现代文明人。
加强礼仪教育是独立学院独立学院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的研究结果显示, 那些懂得以适当的方式解决身边问题和处理生活中烦心事的孩子, 其身心更加健康, 而且更会关心他人, 更富有同情心, 朋友更多, 学习成绩更好。戴尔·卡耐基的《成功之路》及吉米·道南与约翰·麦克斯韦尔合著的《成功的策略》都导出同一条公式: 个人成功=15%的专业技能+85%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因此, 通过人际交往活动, 在交往中获得友谊, 是独立学院大学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迫切需要, 是从“ 依赖于人”的人发展成“ 独立”的人的迫切需要, 也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功地走向社会的迫切需要。独立学院大学生如能掌握基本礼仪规范及知识, 掌握基本的交往技巧, 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平等友爱等原则, 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建立起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礼仪教育有利于独立学院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独立学院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社会生活越社会化,人们也就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
我们当代独立学院独立学院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他们十分渴望获得真正的友谊,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我们独立学院独立学院大学生一般都远离家乡父母,过着集体生活,与其他同学处在平等位置,失去了以前那种对父母的“血缘上的”、“无条件的”依赖。因此,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并在交往过程中获得友谊,是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需要,是从“依赖于人”的人发展成“独立”的人的需要,也是独立学院大学生成功地走向社会的需要。事实上,在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渴望友谊和情感交流是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但也有不少独立学院大学生却不同程度的表现出 “自我封闭”的倾向。时常出现“孤独寂寞”、“没有朋友”的情绪体验。产生这种情况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较为普遍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友谊,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真正走出早期人际交往中形成的“依赖他人”、“不平等的”人际交往模式,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 “依附于人”、“利用他人”、“个人中心”、“求全责备”等倾向,偏离友谊“无私、平等、尊重”的根本原则;另一方面是缺乏社交的技巧,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也不善于了解他人的情感和思想,缺乏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等,因而导致人际交往受挫或交际范围狭窄。长期发展的结果就是感到孤独寂寞,缺少朋友,形成一些心理障碍,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让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礼仪的基本规范和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交往技巧,积累交往经验,在交往过程中学会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的原则,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接近,使他们觉得你是熟悉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
实践表明,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的自信和自尊,降低挫折感,缓解内心的冲突和苦闷,宣泄愤怒、压抑和痛苦,减少孤独、寂寞、空虚和夸奖等。这些都是十分有益于独立学院大学生身心健康,而且也会使独立学院大学生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产生了不良情绪则能够得到有效的排遣。
同时,礼仪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让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他们就能凭借它去顺利地开启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和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样,不仅是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的主要途径,而且对于独立学院大学生个体来说,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
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社会化,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礼仪教育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为,礼仪是整个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课。任何一个生活在某一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都
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约束。自觉地接受社会礼仪约束的人,就被人们认识为“成熟的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反之,一个人如果不能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要求,他就会被该社会中的人视为“警世骇俗”的“异端”,就会受到人们的排斥,社会就会以道德和舆论的手段来对他加以约束。独立学院大学生堪称“准社会人”,还不是真正的社会人。他们有一种强烈地走向社会的需要,同时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比如,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与领导、同事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进行自我形象设计,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等社会交往问题。然而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社会心理承受力直接影响到交际活动的质量。一个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人,在交际活动中遇到各种情况和困难时,都能始终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迅速采取最合理的行为方式,化险为夷,争取主动。相反,一些缺乏良好的心理承受力的人,在参加重大交际活动前,常会出现惊慌恐惧,心神不定,坐卧不安的状况,有的在交际活动开始后,甚至会出现心跳加快,四肢颤抖,说话声调不正常的现象。那么,对独立学院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让独立学院大学生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不仅满足独立学院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促进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化;而且,还可以培养独立学院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心理承受力。
礼仪教育还有利于对独立学院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目前,在我们独立学院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学的是高层次的道德规范,实际行为上却往往达不到基础道德的水平。这是与礼仪教育的缺乏分不开的。因为,礼仪是一种社会规范,是调整社会生活成员在社会中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社会规范主要包括法律规范和非法律规范两大类别。礼仪是一种非法律规范,它主要包括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习俗、共同生活准则等。其中,道德规范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它是从社会生活中概括提炼出来的一种自觉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持的。社会礼仪反映了人们在共同生活、彼此交往中最一般的道德关系,是保证交往活动顺利进行和社会生活正常秩序的重要因素。礼仪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的学科。对独立学院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可以丰富他们的礼仪知识,让他们明确地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并指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按照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行为,真正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质的现代文明人。
礼仪教育有利于对独立学院大学生进行人文知识教育,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指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养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内在品格和修养,也就是塑造独立学院大学生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品位的文化境界。人文教育有明显的教化功能。它作用于人的情感状态,影响和改变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个性等,最终目标是较会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做文明人。现在一般认为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在文学、艺术、历史文化、哲学、伦理等学科中。而礼仪教育涵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可见,礼仪教育更能直接地教会独立学院大学生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做文明人。因此,“礼仪”课应完全可以纳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之列,作为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必修课,在高校中推广和普及,这有助于独立学院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社交礼教与有利于强化独立学院大学生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因为讲文明、讲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实际体现。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礼仪教育,让独立学院大学生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然而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到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通过礼仪教育进一步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礼仪修
养,培养独立学院大学生应对酬答的实际能力,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具备基本的文明教养。让文明之花在我们校园遍地开放。如果人人讲礼仪,我们的社会将充满和谐与温馨。由此可见,礼仪的根本目标是要教育、引导全体公民自觉遵循社会主义礼貌道德规范以及相应的礼仪形式,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养成人们文明行为的习惯,促使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努力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加强礼仪教育是强化独立学院大学生文明行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讲文明、讲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最具体表现。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都能反映出他的思想修养、文明素质教育。
为了正确处理好礼仪的内在要求和外在表现形式这一矛盾,可以通过一些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来解决。比如在礼仪教育中强调内在美德的决定性作用,具体说来有如下几点:
(1)可以把礼仪教育同公民道德建设结合起来;
(2)可以把礼仪教育同职业观教育结合起来;
(3)可以把礼仪教育同人生观教育结合起来;
(4)可以把礼仪教育同纪律观教育结合起来;
(5)可以把礼仪教育同社会主义荣辱观观教育结合起来。
礼仪教育在强调内在美德重要地位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外在形式的重要作用。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礼仪教育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是不够的,礼仪和人的其他知识、能力一样需要通过一定的学习和训练才能得到。就想肖老师给我们看的奥运礼仪小姐练站姿的照片一样,那些奥运礼仪小姐如果不经过双膝夹A4纸的训练,怎么能为奥运会服务,怎能展示我们国家五千年历史积淀的礼仪。同时还要强调知行统一,要把礼仪行为的养成贯穿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中,要让我们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礼仪行为体现在日常行为的每一个方面。
同时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也很重要。礼仪对人们的行为有规范作用,一靠人们的自觉位置;二靠舆论来监督。在礼仪修养过程中,环境的“他律”作用非常显著,因此,发展健康舆论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于引导独立学院大学生规范自身行为,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克制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学校可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不文明现象,召开讨论会、演讲比赛、辩论会,举办专题讲座,或通过校园网路形式,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受教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加强礼仪修养,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其次还应强化教师的身教作用,强化教师职业道德,让教师注重个人礼仪。教师只有把言传和身教结合起来,才能在礼仪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李树青,薛德合 礼仪与教师职业道德价值实现《道德与文明》
李树青,甘玲 礼仪教育:增强教育有效环节《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胡凯。礼仪教育: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必要环节《现代教育科学》
戴尔·卡耐基《成功之路》
吉米·道南,约翰·麦克斯韦尔《成功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