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握好五大环节创建学习型社会
把握好五大环节 创建学习型社会
中共惠州市委宣传部
写作组:罗川山(执笔)中共惠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科联主席蒋勤国(执笔)中共惠州市委宣传部理论科科长、市社科联秘书长、主任编辑
钟星星中共惠州市委宣传部理论科干部
党的十六大报告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等重大问题,是我们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报告明确指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个重要的新思想新论断,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
创建、形成学习型社会,是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的迫切需要,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举措,是大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有效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因此,要切实贯彻落实十六大关于形成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精神,就必须加快培育和普及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新理念,营造全民族重视学习、热爱学习、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的机制和氛围。重点要把握好以下五大环节:
一、要坚持教育创新,尽快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有了长足发展,全国人口受教育程度从1990年的6年迅速提高到8年左右,这在同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中是少见的。但世界上许多国家人均受教育年限都超过了10年;我国年高等教育入学率仅14%左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劳动力知识结构重心偏低,2000年,我国从业人口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仅为5%,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我们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紧迫感。
要适应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应对国际竞争的要求,必须优先和大力发展教育事业。(1)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坚持教育创新,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远程教育等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造就大批适合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各类人才。(3)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对农村教育的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
(4)大力发展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化、网络化、开放化、自主化的终身教育体系,使全社会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所有成员都能更多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5)要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活动,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二、要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在全社会重视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工作,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和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深刻地影响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决定着国家、民族的兴衰。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技水平还比较落后。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工作在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职责,把它作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任务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1)在全社会努力普及科学知识,用唯物史观和科学思想武装广大党员和广大群众,教育和引导人们科学地认识、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自觉抵制并同各种封建迷信、伪科学和“法轮功”等邪教活动进行坚决的斗争。(2)坚持弘扬求真唯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这一科学文化素质的灵魂,使人们更加自觉地学习科学知识,树立科学观念,掌握科学方法,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倡导人们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3)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通过加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紧密结合,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和自然科学素质,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不断增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4)积极培养人们创新的理论思维,坚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方面的创新,在全社会营造一个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三、积极推进文化创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且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应当有繁荣的经济,也应当有繁荣的文化,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长足发展,人民生产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文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1)要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2)要立足时代前沿,积极推进文化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3)通过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积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4)积极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充分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加大对文化公益事业的投入力度,不断扩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空间,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生活质量。(5)积极推进卫生体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和水平。(6)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
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完善文化政策,支持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用社会主义占领思想文化阵地。通过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和提高全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质,既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努力造就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人才是最关键、最根本的因素,也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有力保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以及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结构调整对人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倚重于科技进步和人才开发。人力资源从未像今天这样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最为根本的要素和资源。因此,我们要加紧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充分认识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的意义,把它作为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战略选择,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克服我国人均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的劣势,把我国丰富的人口资源尽快转化为人力资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力保证,就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1)以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主题,重点培育人才的创新精神,开发人才的创新能力。(2)坚持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培养和选拔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各种学科带头人为重点。(3)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人才管理体制发展,加强人才培育,建立健全人才的激励机制,引导人才合理流动,保持人才队伍的生机和活力。(4)积极开发利用国际国内两个人才市场、两种人才资源,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一大批拔尖人才和一大批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优秀领导人才。(5)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识才的慧眼、用力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在全社会创造一个各类人才各尽其能、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和大好局面,保证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向前发展。
五、各级领导干部要以培育自己为“学习型干部”为使命,自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执政兴国的本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党。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学习问题,始终把学习作为一项关系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来抓。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转折关头,在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的重要时刻,党总是把加强学习和教育干部的问题突出地提到全党面前。党和国家的历史已经充分证明,党的事业的发展,国家事业的进步,都同我们党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密不可分。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要求我们党必须加强学习,善于学习,否则,就难以做到与时俱进,也难以坚持党的先进性。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都反复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持加强学习,江泽民同志也一再告诫全党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胡锦涛总书记最近明确强调,我们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坚持把学习作为党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不断加强、不断推进,努力使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有新的提高。
大势所趋,大势所需。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唯有自觉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形成学习型社会的要求,率先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新理念,不断
加强和改善学习,成为勤于学习、勤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习型干部”,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政党”。(1)要通过全党的学习影响和带动全社会的学习,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进程。党员干部加强学习,首先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关键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本质,学会并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2)要学习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科技、管理、军事等方面的知识,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做合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3)加强学习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学习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执政兴国的本领、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本领。(4)加强学习要做到“四个紧密联系”,即:紧密联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要求,紧密联系认识和解决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紧密联系自身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改造,紧密联系更好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这样才能学得生动、深入、有效。(5)党员干部要通过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五种能力”,即: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
综上所述,只要全党坚持加强学习,加强实践,我们就能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就能不断提高,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就能不断提高,党的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就能不断向前发展。同样,只要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引导、组织全党和全国人民紧跟世界知识经济的发展潮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在全社会培育和强化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新理念,教育全党和全体人民自觉加强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就一定能够使全体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尽快形成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学习型社会,从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发表刊物及时间:《广东社会科学》2002年12月。)
第二篇:把握好调查研究的两个环节
近年来,各级领导干部按照江泽民同志关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要求,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对探索和解决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问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有些同志不能正确认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存在着作风不扎实、方法不得当、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从实践看,搞好调查研究,必须注意把握好以下两个环节:调查是研究的基础,必须全面系统。毛泽东指出:一切事情是要人做的,做就必须先有人根据客观事实,引出思想、道理、意见,提出计划、方针、政策、战略、战术,方能做得好。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但这种能动性不是脱离实际的纯粹主观的东西,它始终依赖于客观对象和物质的实践活动,因此,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才能形成正确的思想和意识。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那么,如何搞好调查呢?一是要搞好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对调查的对象、重点、难点以及调查方法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认真查阅有关的资料,掌握有关政策规定以及调查课题的历史背景及研究状况,特别是对一个时期内带有方向性、倾向性的问题以及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的专题调研,更要注意事先拿出调研方案,做到有的放矢。二是作风要深入。毛泽东曾把调查研究形象地概括为“走马观花”和“下马观花”两种形式。“下马观花”式的调查,是一项艰苦细致甚至危险的工作。沉得越深,工作越实,获得的资料才越丰富;反之,如果走马观花,作风漂浮甚至心猿意马,是达不到调查目的的。三是调查要全面。毛泽东曾强调:必须全面地看问题,切忌片面性。克服片面性,就要在调查对象上,既调查机关,又调查基层,既调查领导,又调查群众;在调查方法上,既通过汇报了解情况,又深入到一线获得感性认识,坚持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防止以点“代”面、一叶障目。四是要密切联系群众。邓小平指出:离开群众经验和群众意见调查研究,那么,任何天才的领导人也不能进行正确的领导。因此,调查要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深入群众、贴近群众、组织群众,“让群众说话”,做到听真话、察实情。研究是调查的升华,必须深入细致。事物是现象与本质的统一。现象是人们的感官所能感受到的表现于事物外面的东西,本质则是深藏于内的支配着外在各种变化的内在东西。要把握客观事物,就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下一番功夫,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这种功夫就是研究。搞好研究,首先是要对调查中掌握的材料和现象进行深刻的分析。调查之后,一定要进行深入研究,对实践得来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研究分析,找出带规律性和普遍性的东西来。其次是要边调查边研究。调查虽然是研究的基础,但二者却是相辅相成的,必须边调查边研究,通过研究使调查更加深入,从认识到实践多几个回合。调查研究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有的同志调查结束后,在研究时才发现占有的材料不全面,坐在办公室里向基层要数字、问情况;有的调查时不注意倾听群众的意见,只向群众问“是什么”、“怎么样”,不问“为什么”、“怎么办”,到头来对基层的情况若明若暗,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的调查回来后,甚至干脆把材料交给秘书或组织几个“笔杆子”,由他们代为研究,自己成了“甩手掌柜”的;等等。这种调研脱节、重调轻研甚至调而不研的做法,严重违背认识的客观规律,影响了调研质量。因此,调研一定要边收集、整理材料,边梳理、研究问题,把调查与研究结合起来,贯彻于调研的全过程。再次是要有顽强的毅力和科学的方法。透过事物的表象抓住本质和主流,分析其内在矛盾和运动规律,没有一种“钉子精神”是不行的,必须开动脑筋,在研究上下一番苦功夫、深功夫、细功夫。当然,在肯于研究的同时还要善于研究,在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的基础上,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对感性认识进行“加工制作”,如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以及比较、分类、统计、想象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本质的东西。
第三篇:创建学习型社会工作总结
自20xx年2月,市委顺应时代潮流,站在事关***市全局、事关***市未来、事关***市发展的高度,作出了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战略决策。
1、夯实基础,构建学习体系。学习组织体系是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基础。只有让城市的每个细胞都活跃起来,每个细胞都成为学习型单元,学习型城市才能有坚实的基础。我们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市实际,成立了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指导委员会及办公室,构建了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乡镇(场)村镇、学习型家庭六类学习型组织体系。每类组织都由有关部门牵头负责,并相应成立了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创建标准和创建规划。近两年来,五类学习型组织牵头单位充分发挥各自职能,科学谋划,积极协调,认真落实,真正起到了牵头抓总作用。市直机关工委牵头的学习型机关建设,先后举行了机关干部计算机比武、创建学习型机关经验交流会;市妇联牵头的学习型家庭建设,成功地举办了学习型家庭报告会、“幸福家庭”才艺大赛、“学习之家”万人签名活动;市委组织部牵头的学习型村镇建设,通过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并结合农村远程教育工作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确定了11个学习型示范乡镇,35个学习型示范村(居),召开了全市建设学习型村镇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和全市建设学习型村镇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市民政局牵头的学习型社区建设,紧紧围绕“七个一”工程建设(即一所能容纳50人学习的居民学校,一个藏书量达20xx册以上的图书室,一个面积不少于50平方米的书报阅览室,一个面积不低于50平方米的党员电教室,一个面积达30平方米的宣传橱窗,一个学习广场和一个健身广场),采取“四个一点”的办法(即财政拨一点,单位援一点,社会助一点,社区筹一点),筹措资金100万元,新建、改建、扩建200多个设施项目。
2、注重导向,明确学习目标。市委《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意见》提出,力争到20xx年基本建成学习型城市。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对市民提出了明确的学习目标:至20xx年底,50岁以下的市县公务员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学历要达到大学本科,乡镇公务员和国家工作人员要达到大专;到今年年底,50岁以下的公务员和国家工作人员电脑操作要达到中级水平,或者能够熟练操作,处理公文;城市居民要掌握1—2门适用技术,农民要掌握1—2门致富技术。在这些目标的指引下,全市干部群众钻业务、学技术、考职称、拿文凭、捞“知本”蔚然成风。据不完全统计,自开展创学活动以来,全市有700人参加专科、本科、研究生学历教育,有687多人参加了劳动部门举行的就业和再就业技术培训,有6万多农民参加了各类技能培训。学习已成为吐鲁番城乡的“流行语言”和热门话题,成为领导报告的“主题词”,群众茶余饭后的“口头禅”。全市新华书店、图书馆、文化宫等文化场所,党校、电大、电脑培训、外语培训、艺术培训等学习培训场所都异常火爆。
3、强化考核,完善学习机制。机制是创学工作能否高效、持久开展的关键。20xx年创学工作一启动,我们就着手研究机制问题,从考学内容、考学方式、激励措施等方面入手,制定出台了《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考核暂行办法》,市直各单位因地制宜制定了一系列奖励措施,对在职学历教育、科研成果、撰写文章、岗位培训进行表彰奖励。市委宣传部、市国税局、市财政局等22个党委的干部职工人人都制订了学习计划和学分计划。《办法》的制定和出台,有效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学习积极性。很多单位为了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学习上,重新调整经费预算,紧缩接待开支,保证学习经费。一些干部职工在这些办法的激励下,开始把业余时间用在学习上,把主要精力放在钻研业务上。
4、设计载体,丰富学习活动。在工作中,我们不断创新学习形式,努力使学习“活起来”、“动起来”、“乐起来”,为干部群众学习丰富载体,搭建平台。
第四篇:创建学习型社会工作总结
创建学习型社会工作总结:
2003年2月,市委顺应时代潮流,站在事关吐鲁番市全局、事关吐鲁番市未来、事关吐鲁番市发展的高度,作出了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战略决策。两年来,全市创学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各类新型人才为目标,夯实工作基础,强化部门职责,建立健全制度,丰富活动内容,加强理论研究,深入宣传推介,具有吐鲁番特色的创学模式初现端倪,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重点抓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本站地址:找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
1、夯实基础,构建学习体系。学习组织体系是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基础。只有让城市的每个细胞都活跃起来,每个细胞都成为学习型单元,学习型城市才能有坚实的基础。我们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吐鲁番市实际,成立了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指导委员会及办公室,构建了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乡镇(场)村镇、学习型家庭六类学习型组织体系。每类组织都由有关部门牵头负责,并相应成立了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创建标准和创建规划。近两年来,五类学习型组织牵头单位充分发挥各自职能,科学谋划,积极协调,认真落实,真正起到了牵头抓总作用。市直机关工委牵头的学习型机关建设,先后举行了机关干部计算机比武、创建学习型机关经验交流会;市妇联牵头的学习型家庭建设,成功地举办了学习型家庭报告会、“幸福家庭”才艺大赛、“学习之家”万人签名活动;市委组织部牵头的学习型村镇建设,通过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并结合农村远程教育工作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确定了11个学习型示范乡镇,35个学习型示范村(居),召开了全市建设学习型村镇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和全市建设学习型村镇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市民政局牵头的学习型社区建设,紧紧围绕“七个一”工程建设(即一所能容纳50人学习的居民学校,一个藏书量达2000册以上的图书室,一个面积不少于50平方米的书报阅览室,一个面积不低于50平方米的党员电教室,一个面积达30平方米的宣传橱窗,一个学习广场和一个健身广场),采取“四个一点”的办法(即财政拨一点,单位援一点,社会助一点,社区筹一点),筹措资金100万元,新建、改建、扩建200多个设施项目。全市已有5个社区达到创建标准,达标面达30%;市经贸委牵头的学习型企业建设,另外,人事、教育等部门,总工会、科协、社科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和也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为创学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带动了各类人群、各个层面的学习,形成了全民学习的良好氛围。
2、注重导向,明确学习目标。市委《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意见》提出,力争到2012年基本建成学习型城市。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对市民提出了明确的学习目标:至2008年底,50岁以下的市县公务员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学历要达到大学本科,乡镇公务员和国家工作人员要达到大专;到今年年底,50岁以下的公务员和国家工作人员电脑操作要达到中级水平,或者能够熟练操作,处理公文;城市居民要掌握1—2门适用技术,农民要掌握1—2门致富技术。在这些目标的指引下,全市干部群众钻业务、学技术、考职称、拿文凭、捞“知本”蔚然成风。据不完全统计,自开展创学活动以来,全市有700人参加专科、本科、研究生学历教育,有687多人参加了劳动部门举行的就业和再就业技术培训,有6万多农民参加了各类技能培训。学习已成为吐鲁番城乡的“流行语言”和热门话题,成为领导报告的“主题词”,群众茶余饭后的“口头禅”。全市新华书店、图书馆、文化宫等文化场所,党校、电大、电脑培训、外语培训、艺术培训等学习培训场所都异常火爆。少年儿童学艺术特长、老年人学健身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和新的生活方式。
3、强化考核,完善学习机制。机制是创学工作能否高效、持久开展的关键。2003年创学工作一启动,我们就着手研究机制问题,从考学内容、考学方式、激励措施等方面入手,制定出台了《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考核暂行办法》,市直各单位因地制宜制定了一系列奖励措施,对在职学历教育、科研成果、撰写文章、岗位培训进行表彰奖励。市委宣传部、市国税局、市财政局等22个党委的干部职工人人都制订了学习计划和学分计划。《办法》的制定和出台,有效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学习积极性。很多单位为了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学习上,重新调整经费预算,紧缩接待开支,保证学习经费。一些干部职工在这些办法的激励下,开始把业余时间用在学习上,把主要精力放在钻研业务上。市人事局、市教育局从去年3月起,进行培训、考试,促进了创学工作健康发展。
4、设计载体,丰富学习活动。在工作中,我们不断创新学习形式,努力使学习“活起来”、“动起来”、“乐起来”,为干部群众学习丰富载体,搭建平台。近两年来,全市形成了学习报告会、专题知识讲座,特别是报告会这种形式辅导层次高、信息量大、学习交流畅通,深受广大干部群众欢迎。据统计,近两年来,市级共举办各类大型报告会100多场次,有很多报告会都引起了轰动,深受广大干部群众欢迎。有效增强了学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5、广泛宣传,营造学习氛围。全市各单位充分发挥媒体和各种宣传阵地的作用,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每次推出全市性的重大学习活动,新闻单位都精心策划、精心采编,力求最佳效果。《吐鲁番报》、吐鲁番电视台推出了 “大兴学习之风、提升全民素质”、“宣传部长谈创学”等专题专栏,在黄金时段和重要版面浓墨重彩推出。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简报、橱窗等阵地宣传创学工作,为创学工作鼓劲造势,营造氛围。在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感染下,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和市民把注意力转向了学习,投向了书本。
6、加强领导,提供学习保障。市委作出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决定后,全市各级党政组织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把这项工作作为总揽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工程来抓,作为强筋固本的基础工程来抓。市委常委会多次研究部署创学工作。各单位主要领导对创学工作也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由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使创学工作真正成为了“一把手”工程,成为了一项战略举措,使创学工作有了坚强的领导保障、组织保障和物质保障。
近两年来,通过狠抓以上六个方面的工作,我市创学工作不断推进,初见成效。效果和成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市民素质在创学活动中得到普遍提高。干部职工工作技能得到加强,服务水平得到提升。近两年来,共举办法律讲座160多场次,培训达10万人;全市有5万人次参加了普法考试和政治理论考试,216名农民获得绿色培训证书。二是城市形象在创学活动中得到整体提升。通过创建学习型城市,有效净化了社会风气,改善了人的精神风貌,为城市创建注入了厚重的文化基础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整个城市到处充满着学习的气息,洋溢着文化的品位,展示着文明的形象,焕发着勃勃的生机,吐鲁番的知名度、美誉度大大提升。去年10月,我市还成功入选“中国魅力城市”。三是“三个文明”在创学工作中得到共同进步。创学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干部群众紧紧围绕“经济强市、文化名城、和谐吐鲁番”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共同愿景,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大增强,储备了发展动力,积蓄了发展能量。去年,我市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创学是一项创新性强、永无止境的工作,它没有现存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借用,完全靠各级党政组织在实践中去探索。因此,如果说两年的创学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的话,那是各级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的高度重视、高度支持的结果,是六类学习型组织牵头单位和各部门主动配合、主动工作的结果,更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积极实践的结果。但客观的说,我市创学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许多做法和措施仍在摸索之中,在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的同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从类型上看,主要表现为“三个不平衡”:一是年轻人与中老年人学习不平衡。45岁以下和60岁以上的同志学习热情高昂,一些50岁左右的同志学习态度比较冷漠;二是市直各学习不平衡。单位学习条件较好,激励措施到位,学习比较规范。乡镇的创学工作还存在较大随意性,特别是个别主要领导对创学工作不重视、不支持、不过问;三是机关与家庭、社区、村镇和企业不平衡。相对来说,机关这一块比较规范、主动,其他几类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难度较大。从方法上看,主要表现为“三个不够”:学习手段的吸引力不够、学习内容的针对性不够、学习资源的整合不够。从原因上看,主要表现为“三个缺乏”:缺乏学习动力、缺乏工作创新、缺乏高素质的组织者队伍。这些都是我们今年工作中迫切需要加以解决的重点。
第五篇:创建学习型社会工作总结
创建学习型社会工作总结
自2003年2月,市委顺应时代潮流,站在事关***市全局、事关***市未来、事关***市发展的高度,作出了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战略决策。近两年来,全市创学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各类新型人才为目标,夯实工作基础,强化部门职责,建立健全制度,丰富活动内容,加强理论研究,深
入宣传推介,具有吐鲁番特色的创学模式初现端倪,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重点抓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1、夯实基础,构建学习体系。学习组织体系是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基础。只有让城市的每个细胞都活跃起来,每个细胞都成为学习型单元,学习型城市才能有坚实的基础。我们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市实际,成立了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指导委员会及办公室,构建了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乡镇(场)村镇、学习型家庭六类学习型组织体系。每类组织都由有关部门牵头负责,并相应成立了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创建标准和创建规划。近两年来,五类学习型组织牵头单位充分发挥各自职能,科学谋划,积极协调,认真落实,真正起到了牵头抓总作用。市直机关工委牵头的学习型机关建设,先后举行了机关干部计算机比武、创建学习型机关经验交流会;市妇联牵头的学习型家庭建设,成功地举办了学习型家庭报告会、“幸福家庭”才艺大赛、“学习之家”万人签名活动;市委组织部牵头的学习型村镇建设,通过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并结合农村远程教育工作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确定了11个学习型示范乡镇,35个学习型示范村(居),召开了全市建设学习型村镇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和全市建设学习型村镇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市民政局牵头的学习型社区建设,紧紧围绕“七个一”工程建设(即一所能容纳50人学习的居民学校,一个藏书量达2000册以上的图书室,一个面积不少于50平方米的书报阅览室,一个面积不低于50平方米的党员电教室,一个面积达30平方米的宣传橱窗,一个学习广场和一个健身广场),采取“四个一点”的办法(即财政拨一点,单位援一点,社会助一点,社区筹一点),筹措资金100万元,新建、改建、扩建200多个设施项目。全市已有5个社区达到创建标准,达标面达30;市经贸委牵头的学习型企业建设,另外,人事、教育等部门,总工会、科协、社科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和也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为创学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带动了各类人群、各个层面的学习,形成了全民学习的良好氛围。
2、注重导向,明确学习目标。市委《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意见》提出,力争到2012年基本建成学习型城市。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对市民提出了明确的学习目标:至2008年底,50岁以下的市县公务员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学历要达到大学本科,乡镇公务员和国家工作人员要达到大专;到今年年底,50岁以下的公务员和国家工作人员电脑操作要达到中级水平,或者能够熟练操作,处理公文;城市居民要掌握1—2门适用技术,农民要掌握1—2门致富技术。在这些目标的指引下,全市干部群众钻业务、学技术、考职称、拿文凭、捞“知本”蔚然成风。据不完全统计,自开展创学活动以来,全市有700人参加专科、本科、研究生学历教育,有687多人参加了劳动部门举行的就业和再就业技术培训,有6万多农民参加了各类技能培训。学习已成为吐鲁番城乡的“流行语言”和热门话题,成为领导报告的“主题词”,群众茶余饭后的“口头禅”。全市新华书店、图书馆、文化宫等文化场所,党校、电大、电脑培训、外语培训、艺术培训等学习培训场所都异常火爆。少年儿童学艺术特长、老年人学健身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和新的生活方式。
3、强化考核,完善学习机制。机制是创学工作能否高效、持久开展的关键。2003年创学工作一启动,我们就着手研究机制问题,从考学内容、考学方式、激励措施等方面入手,制定出台了《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考核暂行办法》,市直各单位因地制宜制定了一系列奖励措施,对在职学历教育、科研成果、撰写文章、岗位培训进行表彰奖励。市委宣传部、市国税局、市财政局等22个党委的干部职工人人都制订了学习计划和学分计划。《办法》的制定和出台,有效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学习积极性。很多单位为了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学习上,重新调整经费预算,紧缩接待开支,保证学习经费。一些干部职工在这些办法的激励下,开始把业余时间用在学习上,把主要精力放在钻研业务上。市人事局、市教育局从去年3月起,进行培训、考试,促进了创学工作健康发展。
4、设计载体,丰富学习活动。在工作中,我们不断创新学习形式,努力使学习“活起来”、“动起来”、“乐起来”,为干部群众学习丰富载体,搭建平台。近两年来,全市形成了学习报告会、专题知识讲座,特别是报告会这种形式辅导层次高、信息量大、学习交流畅通,深受广大干部群众欢迎。据统计,近两年来,市级共举办各
类大型报告会100多场次,有很多报告会都引起了轰动,深受广大干部群众欢迎。有效增强了学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5、广泛宣传,营造学习氛围。全市各单位充分发挥媒体和各种宣传阵地的作用,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每次推出全市性的重大学习活动,新闻单位都精心策划、精心采编,力求最佳效果。《***报》、***电视台推出了“大兴学习之风、提升全民素质”、“宣传部长谈创学”等专题专栏,在黄金时段和重要版面浓墨重彩推出。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简报、橱窗等阵地宣传创学工作,为创学工作鼓劲造势,营造氛围。在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感染下,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和市民把注意力转向了学习,投向了书本。
6、加强领导,提供学习保障。市委作出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决定后,全市各级党政组织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把这项工作作为总揽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工程来抓,作为强筋固本的基础工程来抓。市委常委会多次研究部署创学工作。各单位主要领导对创学工作也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由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使创学工作真正成为了“一把手”工程,成为了一项战略举措,使创学工作有了坚强的领导保障、组织保障和物质保障。
近两年来,通过狠抓以上六个方面的工作,我市创学工作不断推进,初见成效。效果和成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市民素质在创学活动中得到普遍提高。干部职工工作技能得到加强,服务水平得到提升。近两年来,共举办法律讲座160多场次,培训达10万人;全市有5万人次参加了普法考试和政治理论考试,216名农民获得绿色培训证书。二是城市形象在创学活动中得到整体提升。通过创建学习型城市,有效净化了社会风气,改善了人的精神风貌,为城市创建注入了厚重的文化基础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整个城市到处充满着学习的气息,洋溢着文化的品位,展示着文明的形象,焕发着勃勃的生机,吐鲁番的知名度、美誉度大大提升。去年10月,我市还成功入选“中国魅力城市”。三是“三个文明”在创学工作中得到共同进步。创学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干部群众紧紧围绕“经济强市、文化名城、和谐吐鲁番”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共同愿景,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大增强,储备了发展动力,积蓄了发展能量。去年,我市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创学是一项创新性强、永无止境的工作,它没有现存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借用,完全靠各级党政组织在实践中去探索。因此,如果说两年的创学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的话,那是各级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的高度重视、高度支持的结果,是六类学习型组织牵头单位和各部门主动配合、主动工作的结果,更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积极实践的结果。但客观的说,我市创学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许多做法和措施仍在摸索之中,在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的同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从类型上看,主要表现为“三个不平衡”:一是年轻人与中老年人学习不平衡。45岁以下和60岁以上的同志学习热情高昂,一些50岁左右的同志学习态度比较冷漠;二是市直各学习不平衡。单位学习条件较好,激励措施到位,学习比较规范。乡镇的创学工作还存在较大随意性,特别是个别主要领导对创学工作不重视、不支持、不过问;三是机关与家庭、社区、村镇和企业不平衡。相对来说,机关这一块比较规范、主动,其他几类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难度较大。从方法上看,主要表现为“三个不够”:学习手段的吸引力不够、学习内容的针对性不够、学习资源的整合不够。从原因上看,主要表现为“三个缺乏”:缺乏学习动力、缺乏工作创新、缺乏高素质的组织者队伍。这些都是我们今年工作中迫切需要加以解决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