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供给学派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的批判
供给学派的主要理论
主张降低税率、鼓励生产,同时恢复金本位、稳定美元价值来抑制通货膨胀
对供给学派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的批判
资产阶级学家的怀疑
凯恩斯主义者萨缪尔森认为,它既没有经济史上的有力证据,又缺乏理论分析上的合理推断。
货币学派虽然对一些论点表示赞同,但认为它并没有提出有效解决美国社会经济问题的分析结构
1、他们怀疑,供给学派认为减税能够鼓励增加劳动就业这一论点,未必可靠的,因为两者不一定有必然的联系,更不能画上等号。
2、他们也怀疑供给学派认为通过减税以增加储蓄和投资不是解决危机的途径,相反地,他们认为是火上加油。现在的问题是滞涨,如果扩大了投资和储蓄,岂不是更加扩大了生产过剩?
3、供给学派认为减低税率,将导致将来增加收入,怀疑派则认为税率降低的损失,不但不一定能取得将来更多的收入,还可能使得收入减少。由于不少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供给学派的理论和政策产生怀疑,因而有人称供给学派为“靠不住的未知数经济学”,还有人干脆把供给学派叫做“长期的遥远的经济学”,“等待的经济学”等等,这些都说明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理论危机
4、恢复金本位制将大大缩减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使经济陷入长期衰退。货币历史表明金本位并不能保证物价稳定。1981年美国国会成立的专门研究恢复金本位问题的“黄金委员会”,经过半年多的争辩,最后否定了供给学派的主张。
马克思主义者对供给学派的批判
1、供给学派的基调是自由放任,这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是适应的,但是,在现代垄断的帝国主义时期,供给学派的这种基调显然是不合乎时代特征的。
2、供给学派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病根在于供给不够,这是谬论。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只要这个基本矛盾的存在,经济危机就必然发生。所以,供给学派的结论是错误的。
3、供给学派大谈减税和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的好处,其中,这种措施所得到的好处是大垄断资本家集团,而广大劳动者不但丝毫得不到什么好处,反而更进一步地被推入绝望,因为全面降低累进税率,高收入阶层获得减税的好处要比低收入阶层多,削减社会支出则使低收入阶层直接受到损失。难怪有人把供给学派的经济学称为“劫贫济富的经济学”,更难怪不断引起美国人民的示威抗议。
4、在政策方面,里根所执行的供给学派的政策更是充满着矛盾:(1)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矛盾;紧缩通货使利息率上升,用减税以期促进投资,但利息率上升却不利于投资,(2)财政政策本身内部的矛盾;一方面减税(短期内部可能增加收入),但另方面增加军事开支,这必然造成预算赤字,(3)上述矛盾造成下列恶果:巨额赤字,通货膨胀,高利息率,危机加深。
第二篇:供给学派的主要论点和政策主张
供给学派的主要论点和政策主张
(2013-06-06 12:08:40)转载▼
标签:
分类: 全球经济 供给主义
理论观点
政策体系
财经
供给学派还没有建立其理论和政策体系,只是学派的倡导者对于资本主义经济机制、产生“滞胀”的原因及政策主张有些共同的看法。
1.恢复“萨伊定律”,强调“供给第一”
供给学派是以重视供给分析为标榜的。所谓供给,也就是指生产,所以供给学派又被称为生产学派。但供给学派主张增加的供给有特定的含义,是指听任市场机制充分发挥调节作用条件下的供给的增加。
在供给学派看来,凯恩斯的“需求会自行创造供给”的观点是错误的,凯恩斯所主张“需求管理政策”是造成“滞胀”的根源。这是因为,需求增大不一定造成实际产量增长,很可能只是单纯增加货币量,引起物价上涨,储蓄率下降,这又必然引起利息率上升,影响投资的增长和设备更新,技术变革的延缓。只要需求的扩大超过实际生产的增长,通货膨胀就不可避免,而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必然出现停滞或下降,从而造成滞胀的局面。
因此,供给学派认为凯恩斯把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归结为刺激需求,这是根本错误的。相反,促进经济增长的着眼点,应是刺激国民收入核算方程式中的生产(供给)方面,强调“供给第一”,因而他们提出要回到“萨伊定律”那里去。在他们看来,萨伊定律即“供给自行创造需求”是真理。萨伊定律之所以正确,是因为供给是需求的惟一可靠的源泉,没有供给就没有需求,没有出售产品的收入,也就没有可以用来购买商品的支出。只要依据萨伊定律,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发症就会自然趋于消失。供给学派论述道:由于供给自行创造需求,所以只要国家不干预私人经济活动,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产品就不会过剩,失业就不会存在。至于通货膨胀,那是由于投资大于储蓄造成的。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下,利息率的升降会使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从而抑制对资本品的过度需求。现在由于政府采取了人为地刺激需求,干预利息率的变化,干预私人经济活动,导致储蓄与投资不能相适应。所以,只要依据萨伊定律去做,制定一系列的“供给管理政策”来刺激储蓄,储蓄自动转化为投资,投资增加就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生产量,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这样,一个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均衡就会出现。这个学派之所以称为供给学派,正是由于他们的这种和凯恩斯相对立的,着眼于供给的观点。供给学派所主张的经济政策,也都是以这一理论观点为依据的。拉弗指出,萨伊定律不仅概括了古典学派的理论,而且确认供给是实际需求得以维持的惟一源泉。因此,政府不应当刺激需求,而应当刺激供给。
2.降低税率能刺激供给,促进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货膨胀
供给学派重新肯定萨伊定律以后,进而确认生产的增长决定于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在生产要素中资本至关紧要。资本积累决定着生产增长速度,应当鼓励储蓄和投资。
供给学派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和企业提供生产要素和从事经营活动都是为了谋取报酬或利润。因此,对报酬和利润的刺激会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实际工资的刺激将影响劳动力的供给;对储蓄和投资报酬的刺激会影响资本的供给和利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能够使生产要素供需达到均衡和有效利用。应当消除不利于生产要素供给和利用的因素。在供给学派看来,刺激经济主体进行活动的因素主要是政府征税、规章条例、政府支出、货币措施等,其中征税是最重要因素。因为经济主体进行活动的最终诱因是获得报酬或利润,但最关心的并非报酬或利润总额,而是除去各种纳税和由于政府限制所造成的费用以后的报酬或利润净额。因此,税率即计算课税对象对每一单位应征税额比率的高低,特别是边际税率,也就是对工资、利润、利息、租金等增加部分所征税率的高低,更是个至关重要的刺激因素。这是因为经济主体考虑是否增加活动,主要是看增加活动所增加的净收入是否合算来决定的。
供给学派猛烈抨击凯恩斯主义的高税率财政政策,特别是攻击累进税率的高税率,认为这严重挫伤企业经营积极性,使储蓄减少,利息率上升。而高利率必然使投资萎缩,导致生产增长缓慢,削弱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造成国际收支赤字扩大,加剧通货膨胀。高利率是美国滞胀病的根源。
为了使美国经济从困境中挣脱出来,供给学派认为应对美国经济机制作出正确的分析。当前美国根本问题不是需求不足,而是供给不足。供给不足的原因则是储蓄不足引起投资不足,储蓄与投资不足又是由于高利率造成的。只有大幅度减税以增加个人收入和企业利润,促进储蓄和投资,刺激工作与经营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加为市场生产的商品量。
减税所以能增加供给,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拉弗对此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其论点大致如下:每个人的时间可以进行两种选择,既可以用于市场就业,生产市场商品,得到市场工资,然后用工资来购买其他人生产的市场商品;又可以用于非市场就业,例如自己修理自己的汽车,或者以闲暇消磨时间,这种就业得不到工资,而其产品则为生产者直接消费。问题在于个人或资本家如何在市场生产或非市场生产(以及闲暇)之间分配他的劳动时间。拉弗用“经济人”的概念和边际分析方法来说明这个问题。假定个人追求的是最大效用,因此,必然要使分配在两种活动中的时间所产生的边际价值相等。也就是说,个人从用于市场劳动产品最后一分钟所得到的收入中获得的满足,要等于用于非市场活动的最后一分钟所产生的满足,这种满足就是时间的边际价值。如果两边的边际价值不相等,他就要把更多的时间分配到有着较高边际价值的劳动活动中去,以增加自己的满足程度。当个人将他的时间分配得使其在以上两种活动中的边际价值都相等时,鼓励因素的任何变化都可能突然使两种活动中的一种变得更加有价值,从而影响市场就业量和市场商品量。鼓励因素中拉弗强调的是税率的变动所产生的影响。
如果提高边际效率,个人总收入每增加l美元,可支配的收入反而下降,如个人所得税从20%上升到25%,那么工人拿回家中的工资将由80美分降到25美分,市场生产的相对边际价值下降,因此个人愿意以更多的时间用于非市场生产。所以,边际税率提高所产生的影响是发生减少市场生产的替代效应,并由于非市场生产不用纳税,这项活动的增加,减少了政府可课税的基础,收税反而下降。如果既考虑劳动因素,又考虑资本因素,那么降低边际税率可以在三方面扩大可课税基础。第一,更多的劳动或资本进入市场,扩大产量,因而扩大可课税基础。第二,当边际所得税率提高时,资本从像公司债券这样的传统较高税率的市场转向于免税或低税的地方政府公债。相反,削减边际税率,在市场上运转的资本为赚取更高的利润就会从低税的活动转入传统较高税率的活动,不需变动产量就能扩大可课税基础。第三,边际税率越高,挣得的最后1美元的租税负担越重,就越加促使个人或资本家聘请会计师或律师设法对边际收入进行逃税,而削减税率就能减少这些人的逃税行为。拉菲尔甚至断言税率的削减可以使税收增加100%,一般估计可以弥补减税成本的40—70%。
拉弗曲线
拉弗还把税率和税收的函数关系制定出模型,画在直角坐标图上,表现为一条山丘形的曲线,这就是西方经济学界著名的“拉弗曲线”。
图中x轴表示税率,y轴表示税收。当税率为零时,税收亦为零。随着税率升高,税收逐渐增加。税率升至,税收最大,为最优税率。税率超过,由于高税率阻碍经济主体经营活动,使税收基础缩小,税收因而减少。税率升至100%,税收将因无人愿意从事经济活动而降为零。拉弗称之为税制的“禁区”。
减税,特别是降低边际税率能促进生产增长,并可抑制通货膨胀。拉弗、万尼斯基、肯普等坚信美国税制已进入禁区,并且宣扬正是高税率挫伤了人们的劳动热情,阻碍了个人和企业储蓄与投资,这就必然导致生产率增长缓慢、生产呆滞,出现商品供给不足、物价上涨。这时再加上人为地扩大需求,通货膨胀势必加剧。通货膨胀又使储蓄和投资进一步萎缩,生产更加呆滞;还使纳税人升进高税率等级,而实际收入并未增加,纳税负担因而更重。
因此,供给学派竭力主张大幅度减税,特别鼓吹降低边际税率的作用。他们认为减税能刺激人们多做工作,更能刺激个人储蓄和企业投资,从而大大促进经济增长,并可抑制通货膨胀。他们还宣称,减税后政府税收不致减少,还会增多。即使出现财政赤字,对经济也无关紧要。经济增长后,赤字自然缩小和消失。供给学派减税主张的特点是首先减少所得税,而且是边际税率。因为他们认为富人的储蓄能力比穷人大得多,多减富人纳税就多增加储蓄。其次是主张取消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税率的差别,着重减免资本收益税来鼓励资本、房地产投资。拉弗甚至提出废止课征公司利润税。此外,要大幅度降低税率,至少要像《肯普一罗斯减税法案》那样3年内降低个人所得说率30%。
供给学派认为,减税不仅不会加剧通货膨胀,而且即使存在着“货币充斥而商品匮乏”的通货膨胀也会自然消失。这是因为减税能刺激储蓄,增加投资,从而刺激供给,促进经济增长,增加总产量。供给学派还认为,减税与“收入均等化”之间存在着一种彼此促进的关系。因为通过减税不仅可以增加产量,扩大就业,还可以使劳动者的工作热情增加,即愿意增加劳动的供给,这就会提高穷人的生活水平。因此,减税可以使富人更富,但也同样能使穷人增加收入,所以减税无碍于收入均等化。供给学派虽然承认减税刺激经济活动,促进生产增长的作用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发挥出来,即存在“时差”,但是坚信“时差”不会很长。一旦经济活动扩大后,政府增加的税收将超过减税开始时缩减的税收。而且认为减税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有些影响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表现出来,也有些影响是迅速和直接的,如降低税率可使商品和劳务成本可能很快减少,从而增加企业的盈利。同时,因人们愿意工作而迅速增加收入,使储蓄很快增加。这样,减税将会较快地使经济获得某种新的活力,而不必等待一段时间之后才收到减税的好处。
总之,供给学派认为持久地降低税率,能刺激人们储蓄,提高储蓄率,从而增加商品和劳务的供给。从长期来考察,由于商品和劳务的增加,将会开辟新的税源,使税收总额随总产量的增加而增加,财政将会保持收支平衡,一切经济活动都将正常地、顺利地进行,所以减税政策就是长期地经济稳定政策。
1987年,美国开始实施号称“第二次美国革命”的《一九八六年税制改革法案》,就是供给学派减税政策主张的最大实践。其特点是大幅度降低税率,个人最高税率从过去的50%减低到28%,档次由14级(从11%到50%不等)简化为2级,即28%和15%。公司和企业最高税率从过去的46%降低到31%。同时,为了避免所谓合法的“偷税漏税”,减少或取消了许多减税优惠。这次税制改革,也把里根保守主义经济信条的实践推向一个高潮,它使美国的经济结构以至消费、储蓄、借贷、投资行为模式为之改观,而且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引起连锁反应,从而对整个世界经济产生冲击。
3.反对国家干预,主张市场调节
供给学派非常重视“企业家精神”在发展生产中的作用,把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看作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他们认为,让企业自由地进行经营,生产能够收到最佳效果。政府给予过多的、不适当的管理限制,则会阻碍企业经营的创造性,影响生产增长。
供给学派认为,战后美国政府制定的许多关于价格、工资、雇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商品检验、贸易及证券交易等法令条例和规章制度,首先是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增加了商品的成本。其次,企业为了应付许多非生产支出,就不得不压缩发展研究支出和更新设备的投资,从而造成生产率增长缓慢,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严重下降,国际收支逆差越来越大。因此,供给学派反对政府过多干预,主张放宽或取消这些限制,恢复企业自由经营,以激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甚至有的经济学家提出,减税对企业家的经营积极性的刺激作用,只有在消除这些限制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出来。
供给学派反对国家调节,认为价格管理、失业救济、规定最低工资水平等,是在危机时期工资与物价也坚持不降的原因。而且这些国家调节经济措施,也使工人对失业抱无所谓态度,劳动热情不高,国民经济发展得不到自由竞争的调节,“滞胀”病症也得不到治理。因此,他们主张应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自行调节作用,让就业率、利息率、劳动工资率,随经济的变化而变动,这样,储蓄、投资、物价等也可以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得到调节,而趋于增长期均衡。
4.削减政府开支,主张财政平衡
供给学派认为,大幅度减税的直接后果是政府支出的减少,因此,减税而不削减政府开支,那就会扩大财政赤字。所以,供给学派要求大幅度削减政府支出,特别是政府支出中的巨大的军事开支和社会福利开支。
供给学派指责说,战后美国政府的所谓“转移性支付项目”,如食品券、失业救济、医疗津贴、子女扶养津贴、劳动保险等等,这是为了把美国标榜为“福利国家”的—种装饰,实际上弊病无穷,不仅对生产起着严重的抑制作用,而且早巳进入效果递减的境界。因此,供给学派主张尽量削减社会福利计划支出,包括降低保险津贴和福利救济金额,严格限制领受条件。政府只举办必要的福利设施,停办那些多余的福利项目。
5.实施限制性货币政策,恢复金本位制
在货币理沦问题上,供给学派与货币学派的论点基本相同。两者都认为物价变动纯粹是货币现象,货币数量超过经济活动的需要导致了物价上涨,因而他们都主张实施限制性货币政策,并认为货币政策对于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如何实施这一政策上,供给学派内部也存在着分歧。罗伯茨等人主张实行同货币主义经济学家相同的政策,即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使之与经济增长相适应。认为只要把货币年增长率控制在4—6%范围内,就不致超过经济活动的需要而引起物价上涨。而拉弗、万尼斯基等人则提出必须恢复金本位制,才能有效地控制货币供应量。因此可以说他们所信奉的货币主义已不同于正统的货币主义,而是另树一帜的货币主义了。
第三篇:如何看待中国政府对南海问题争端的基本立场和政策主张
年级专业:09应用化学(1)班
姓名:韩玮霖
学号:120091202123 ——————————————————————————————————
如何看待中国政府对南海问题争端的基本立场和政策主张
南海是中国四大海域中面积最大的海域,同时也是中国同周边邻国争议最大的海域。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南沙群岛及其周围海域被探明有着极为丰富的油气资源,从而成为了南海周边各国争夺的对象。这些国家纷纷对南沙群岛及其周围海域提出主权要求,进而侵占岛礁、分割海域、大肆攫取南沙群岛的油气资源,从而对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和海洋权益构成严重挑战,对中国的周边安全以至整个国家安全构成了现实的威胁。
为了维护中国在南海诸岛及其周围海域的主权,遵循邓小平同志和平解决国际领土(海)争端的思想,中国政府提出了“主权属我、搁臵争议、共同开发、和平解决“的方针。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根据这一精神,中国已同一些邻国通过双边协商和谈判,公正、合理、友好地解决了领土边界问题。这一立场同样适用于南沙群岛。中国愿同有关国家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和现代海洋法,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有关南海争议。这已明确写入1997年中国-东盟非正式首脑会晤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中国政府还提出”搁臵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愿意在争议解决前,同有关国家暂时搁臵争议,开展合作。中国政府不仅是这样主张的,也是这样做的。近些年来,中国与有关国家就南海问题多次进行磋商,交换意见,达成了广泛共识。中菲、中越、中马等国的双边磋商机制正在有效运行,对话取得不同程度的积极进展。在中国-东盟高官磋商、中国-东盟对话会中,双方也就南海问题坦诚交换意见,一致赞同以和平方式和友好协商寻求问题的妥善解决。
中国主张有关各方在南沙问题上采取克制、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近些年来,越南、菲律宾等出兵强占南海一些无人岛礁,摧毁中国在南沙无人岛礁所设主权标志,抓扣或以武力驱赶我在南海作业的渔民,对此,中方始终坚持通过外交渠道,以和平方式与有关国家商 年级专业:09应用化学(1)班
姓名:韩玮霖
学号:120091202123 ——————————————————————————————————
讨解决有关问题。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维护地区稳定和双边友好关系大局的诚意。
中国政府解决南海问题的态度是明确的,主权属于中国,中国不会接受一些国家军事侵占造成的既成事实。但是,鉴于地理环境等具体情况,中国愿意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同有关国家谈判解决。在谈判解决条件不成熟时,中国主张把南海主权争议搁臵起来,这意味着把有关国家岛礁争端和相互海域划界争端搁臵起来,在不涉及主权归属问题的情况下,中国和南海周边国家可以先着手开展海洋环境保护、海底资源勘察、海洋研究、航海安全及海洋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开发与合作,然后再进一步就其开发和分享资源等方面的合作拟订出措施和安排,相邻国家在互利互惠基础上可成立合资企业。这些措施和安排对将来的主权问题不产生影响,一俟主权问题得到解决,再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新的安排和调整。
中国关于搁臵争议、共同开发的建议是出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考虑的。南海周边国家是中国的近邻,搞好与它们的睦邻友好关系是中国的一项长远的对外战略。据有关专家分析,法律上的论证和法庭上的仲裁不一定能解决南海问题,而某个共同的双边协定也许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双边谈判解决南海问题是唯一的现实方案,诚如中国领导人所言,“双边渠道是处理南海争议的合适途径”。现在,中国和越南、菲律宾两国分别建立了磋商机
制:1995 年7 月,中越海上问题专家小组成立;中菲也已成立渔业、环境、建立信任措施三个小组。中国和越南、菲律宾间均达成了“不使争端复杂化或扩大化,不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分歧应进行磋 年级专业:09应用化学(1)班
姓名:韩玮霖
学号:120091202123 ——————————————————————————————————
商”的共识。中国与马来西亚之间也就南沙问题进行多次磋商,并同样就通过协商解决南沙争议达成共识
南海问题是中国与有关国家间的问题。中国政府一贯主张通过双边友好协商解决与有关国家之间的分歧。任何外部势力的介入都 是不可取的,只能使局势进一步复杂化。中国与有关国家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妥善处理彼此的争议。南海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可以长期保持。
第四篇:对个人主义的批判
对个人主义的批判
[摘要] 个人主义本来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物,是西方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 这种源于西方的思潮正在严重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通过对个人主义这种错误人生观的批判, 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个人主义的错误和危害,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大学生应摒弃个人主义人生观的影响,自觉树立起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 个人主义
批判
一、什么是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的思想渊源于西方,在西方历史上, 个人主义最早表现为古希腊智者学派关于个人地位与作用的思想。普罗塔哥拉关于“人是万物的尺度” 的思想, 造成了西方的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文艺复兴时期, 个人主义反对神性, 提倡人权反对神权, 提倡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它作为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 起着思想解放的作用。因此,个人主义是一种社会和政治哲学,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及思想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
个人主义本来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物,是西方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必然会产生的一种价值观念和道德体系。个人主义强
调一起从个人出发,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为了个人利益甚至可以牺牲集体利益。个人主义主张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和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个人主义作为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与社会主义的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根本对立的。以下简要列举个人主义主要的特征:
1、个人主义属于资产剥削阶级的人生观,代表的是狭隘的剥削阶级的利益,它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并且个人主义强调的是个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不容许任何人哪怕是他的家庭成员有侵犯他个人利益的行为; 强调个人拥有绝对的的自由,不容许任何人去干涉其拥有这种自由的权利; 强调每个人都有权利维护个人私有利益,哪怕是需要牺牲集体利益。推崇个人主义人生观的人可能会为了获取个人的利益而无视道德甚至法律的存在,对整个社会健康发展来说,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极端个人主义。
2、个人主义把极端的个人私利当作判断人的行为善恶的标准, 以个人能否获得最大利益作为事物存在价值的判断标准,它的实质在于个人主义是以自我为中心, 强调个人的利益是一切行动的目的,以个人价值的实现为最高行为准则, 以个人欲望的满足为目标。从实际行动来看, 推
崇个人主义的人对于于己无益的事绝对不做, 他们的行为和目的都是为了达到个人欲望的满足, 并以此作为价值的判断标准。另一方面,个人主义对人的需要的理解也是片面的,夸大了人生的某些方面的需要,而无视而人的全面发展性和人生的整体需要。
3、个人主义没有正确地认识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并且忽视了人存在和活动的本质是社会性。个人主义的人生观会使人失去社会和集体意识,不顾一切地都追求个人的最大利益, 不以社会、集体的发展和需要为目标导向,仅仅是片面地追求个人的发展,强调个性和自由是一个人的价值所在,反对任何人对其个人的自由和个性的发展进行任何形式的干涉和限制。
4、个人主义强调的是个体自主性。主张依靠自己、自足自立,反对怨天尤人、依从他人,主张个人具有足以成就伟大事业的能力,实际上,个人主义
在本质上就是个人本位,自我中心,自我至上,也就是利己主义。
二、为什么要批判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人生观曾经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起过积极的作用,它曾经作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为人类反封建斗争作过贡献。但是,个人主义以个人的价值为目标, 强调的也就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强调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社会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平台, 为了个人利益, 可以不择手段。这种极端的个人主义, 它明目张胆地鼓吹以个人为中心和个人本位, 为了个人的私利, 不惜损害国家、集体的利益, 主张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做出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尔虞我诈, 以至不顾道德、人格等丑恶现象。这种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 就是消极腐败、功利思想的严重泛滥, 导致社会中的一部分人不思进取, 腐化堕落等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这也是个人主义引起道德焦虑的种种表现。因此,在当今社会中,个人主义主要起消极作用,它会导致社会道德状况的败坏, 导致社会人际关系的恶化, 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 导致腐败现象的滋生和发展,导致社会凝聚力的涣散,严重影响社会的发展与国家的稳定。对我们大学生来说,个人主义是与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根本对立的,从某种程度来说, 个人主义就是侵蚀和腐化当代大学生的最大诱因。
个人主义是一切以个人为中心, 一切从个人出发, 以满足个人私欲为目的的人生观。个人主义人生观过分张扬个性的自由, 过于追求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独立自主的个人价值。个人主义直接表现出反对权威, 反对国家和集体对个人的限制、干预, 提倡人人自治, 无为而治等, 这样的思想在现实中必然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 社会个体之间缺乏团结,个人严重脱离集体,社会和集体的力量严重削弱等后果。从已有的实际事例来看,个人主义使高校学风不正, 使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明确, 价值观念扭曲, 校园风气败坏, 从而使部分大学生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信仰危机和道德滑坡。
三、怎样摒弃个人主义
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要摒弃对子女的溺爱,培养孩子在社会群体中生活的能力,学会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加强对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并在集体活动过程中,学会宽容、理解别人,及时纠正孩子独来独往、我行我素、言谈中只注重个人感受,与集体、他人保持距离的行为; 培养孩子关爱他人以及同情关心他人的良知; 培养子女对自己家庭的责任延伸到对社会、对国家责任的社会的责任感,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对国家的义务感。
在学校教育方面,高校应当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于大学生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通过认识社会主义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从而增强对个人主义的认识; 加强对大学生集体主义的教育,引导大学生大力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集体主义人生观,让他们意识到国家、社会、集体并不是遥远的、虚无的,意识到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
对大学生来说,当代大学生应从自身做起, 排除一切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坚定自己的信念, 积极融人社会, 找准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 凡事以首先以集体利益出发;积极参与各种班集体活动,乐于助人,不计个人得失,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心系祖国;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生产劳动,社区活动等,在实践中坚定信念,自觉认同并践行集体主义本位的社会主义道德观,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09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王惠杰.如何正确评价个人主义思想[J].学术探讨,2009,(4).3.朱彩霞.浅议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对立与反思[J].理论学习,2008,(11).4.汤平,陈正伦.本科生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调查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5).对个人主义的批判
一、个人主义人生观
个人主义人生观就是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的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的人生观,主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和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个人的利益、需要、尊严、以及权益至高无上。
个人主义是与无产阶级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根本对立的。个人主义也是小生产者人生观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他们身上主要表现为自由散漫和狭隘自私。中国幸福学认为,人的本性是不满足,不满足就是指人们都希望我或者我们的事物更好。爱国主义其实就是人们不满足本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个人主义就是每个人都希望我的事物更好的信仰或理念。在个人主义中存在着一种极端个人主义,它是个人主义人生观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突出强调以个人为中心,否认社会和他人的价值,甚至不惜采用损人利己的方式来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在古代希腊,民主主体论基本上是整体主义的。柏拉图的《理想国》贯穿了整体主义的精神,亚里士多德更是坚定不移地认为,“活人由于本性或由于偶然而不归于城邦的,他如果不是一个鄙夫,那就是一位超人。随着城邦的没落,各国相继出现了个人主义。很多人都持有个人主义人生观。直至演变到现在。
二、个人主义的表现
在当代大学生中个人主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得失上十分计较;看重局部、表面和暂时;忽略全局、长远、深度和超越。
(2)挫折感增强,压抑、郁闷、感觉沉甸甸的、僵化。这都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与为人们服务、集体主义以及大公无私相矛盾而慢慢发展起来的。
(3)道德虚无主义、唯我主义以及享乐主义表现强烈。
而在国外个人主义表现更加强烈,就拿美国来说吧!在个人隐私上,中国人见面习惯问年龄、婚姻、工作和收入,在美国则不然。在美国人看来,这些都属于隐私,别人不得打听。一个人要访问另一家,必须事先打招呼,未得主人允许不得跨进别人的家门;在个人自立上,美国孩子长到18岁,便离开父母,自立门户。老人也不愿住在自己子女宽敞的家里。父母与子女进餐馆,吃罢饭后,各自付饭钱;在个人表现上,美国人勇于个人表现,爱“出风头”,爱冒险,爱新奇。一些美国人为争创世界纪录,比吃多少条“热狗”,吸多少支香烟,喝多少瓶啤酒,跳伞结婚、海底结婚、坟场结婚,无奇不有。
三、个人主义的错误
对于个人主义,我们不能简单的说它完全是错的,我们很多人对个人主义的理解是有偏差的,个人主义绝不等于“自私自利”。因为个人主义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和资产阶级道德的基本原则。在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反对封建贵族的反动统治和追求资产阶级的现实利益的斗争中,个人主义人生观也是曾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但是,随着资产阶级
走向反动,这种人生观则违背历史发展规律,阻碍了社会发展和道德进步。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是根本对立的。所以严格的来讲,个人主义在当今社会中存在是不行的,是错误的,因此也遭到了各界人士的批判。
四、个人主义的实质
个人主义作为一种完整形态的伦理思潮和价值观念体系,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生、发展而逐步形成的。根据托克维尔和一些思想家的理论概括,个人主义作为一种价值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人主义作为一种价值目标的理论,在个人同社会的关系上,特别强调个人本身就是目的,社会、集体、国家和他人,只不过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第二,个人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想,它强调个人的民主、自由和平等,并极力反对集体、社会和国家对个人的干预和限制。第三,个人主义作为一种经济思想,是一种财产制度即个体所有制。
个人主义在历史发展中形成许多不同的学派,他们在阐释自己的理论时,存在着某些差别甚至相互攻讦,但却有着一般的、共同的性质。从表面上看,个人主义尊崇个人的地位和作用,其实它完全颠倒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群众的真实关系。个人主义者把个人利益作为判断行为的唯一而普遍的尺度,以个人欲望的满足为归宿。尽管不能把个人主义简单等同于利己主义,但它们之间并没有难以逾越的鸿沟。在个人主义思想体系中存在着利己主义的诱发因素,有时甚至直接表现为利己主义。我们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个人主义在本质上就是个人本位,自我中心,自我至上,也就是利己主义。
总之,个人主义,是一种以个人为中心对待社会和他人的思想和理论观点,它在历史上曾经起过进步的作用,但其消极作用是主要的。尤其在资本主义制度完全确立以后,情形更是如此。
五、个人主义的危害
个人主义对于社会与个人来说危害十分严重,现实生活中个人主义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它严重侵害社会肌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在社会生活领域,个人主义对个性自由的过分张扬损害了个人自由,迫使人只相信自己、依靠自己,在现实中必然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甚至出现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异常形态。第二,在道德生活领域,诸如大多数人的诚实、责任感、纪律感等品德在下降。个人主义的泛滥,以及由此所带来的种种消极的道德与社会现象的出现,使得一个自由的国家是存在不下去的。第三,在政治生活领域,个人主义张扬个性自由,对个人自由、平等的追求,对政府权力的限制也易导致一些负面效应,如人民政治意识的淡化,极端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 的出现等。第四,在经济生活领域,个人主义给经济的发展也造成一定危害。由于市场经济本身的自发性、盲目性,个人主义追逐一己之利能达到市场经济完善发展的说法在20~30年代经济危机中就已破产。
六、出现个人主义的原因以及如何对待
既然个人主义人生观严格的来讲是不好的生活态度,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并且十分严重呢?之所以出现这种这种情况,原因有许多方面。首先,不是每个人都生活在那种充满关爱的环境中,他所接触到的每一个社会索引,都在影响着他,所以,自私是一种习惯,个人主义是一种习惯。但这种习惯确是养成的,只不过滋养它的土壤是周围的环境。但严格来讲并不完全是这样的,要知道这个社会还是有很多很多阳光的,温暖的,让人心动的画面,这需要你自己去发现,但前提是必须让自己有那么一颗心。其次,現在的社會一切都向钱看,经济利益放第一。有些孩子的過度骄傲等現象,則是因为当今每家都只有一個孩子,亲朋好友及父母的注意力都在孩子一個人身上,自然会养成孩子骄纵的心理。在当代大学校园,个人主义现象非常普遍,大学个人主义弥漫严重,各种事情导致的脑力劳动沉重,应试教育的推动以及家庭独生子女所导致,再加上市场逐利等现象弥漫校园,种种因素导致了个人主义在大学校园普遍存在。当代科技发达,大学生得到信息的途径多只又多,国际信息通讯发达,因此也受到了西方思潮的影响,加上中国封建传统思想。导致大学校园个人主义现象十分严重。
既然个人主义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我们该如何来面对这种现象呢?首先我们要正确对待个人主义,不能用消极仇视的态度,不能去逃避不管,应该要正视,用正确的方法去处理、去解决,使个人主义现象减少乃至消失。在学校中加强对个人主义知识的教育,让学生知道个人主义的危害,远离个人主义人生观。国家应该颁布相应的法律来惩罚因其个人主义而导致别人与国家安全与财产损失的人。参考文献
1、《理想国》,作者柏拉图
第五篇:浅谈对墨家学派的看法
浅谈对墨家学派的看法
如今,随着世界总体迈向和平发展的轨道,原本一直被人忽视的非传统安全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频率传播到人类社会中去,并成为影响国家和社会的重要因素。这些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存在在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下,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效果。这也为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准备了前提。
其实在我看来,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构想也受到了墨家学派的一定影响。首先,先来介绍一下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墨子的岀身微贱,曾经学习过儒家的儒术,后来由于不满儒家烦琐的礼乐制度和学说,于是就自己创立了墨家学派以抗衡儒家学派。墨子曾经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创墨家学说,有《墨子》一书流传于世。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甚至和儒家学说并称“显学”。
公元前5世纪,墨子岀生在以丞工为生活手段的家庭。墨子从小就学习了家里的木工制作技术,由于聪明又善于思考,他成为杰出的木匠工程师,为他后来的社会活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墨子一生的活动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大量的收门徒,将自己的学说宣传出去;二是积极地反对兼并战争。
在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之下,中国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命题,来解决人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迷茫和困境。而墨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贡献了自身独特的理论价值。墨家学派主张“兼爱”思想,墨子提出该思想主要是出于对当时社会动荡的一种思考。而人类命运共同体自构建就秉承了墨家学派“兼爱”天下的情怀,习近平主席在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时就曾说:“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立足于当前国际发展的现代变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秉持“兼爱”的初心,以人类的整体福祉为最终目的。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始终保持着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与邻为善,互利互惠。
其次就是“非攻”了,中国从未有主动侵略别国,侵占别国土地的行为,中国的发展靠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中国一贯在国际交往中奉行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外交辞令,不是权宜之计,不是战略模糊,而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是坚定不移的战略选择和郑重承诺。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自身如何发展,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历史事实让中国清楚的认知到,在充斥着混乱和争斗的环境中,任何形式的共同体只能是空中楼阁的理想。换言之,人类命运共同体只可能在世界处于总体相对和平和稳定的局势下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构建。因此,中国一直致力于以一个负责任大国的积极姿态推动国际和平事业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不断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和维护者。这也说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并发扬了墨家的“非攻”思想。
墨家学派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产生了影响,但是墨家思想本身也存在一些自身的缺陷,再加上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所以中国不可能完全借鉴墨家学派的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出现时中国对墨家学派思想的扬弃,同时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