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推进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推进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刘宗林
“郡县稳则天下安,郡县丰则天下富”。加快实施“四化两型”、“两个率先”战略,发展县域经济是基础、是支撑。作为全省县域经济组织协调和管理指导的职能部门,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切实履行工作职责,不断增强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参谋服务水平,推进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一、注重转型升级,在引导构建发展平台上下功夫
县域经济要更好更快发展,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将传统产业转变为现代产业。为此,我们将着力引导构建“三个平台”,促进“四个提升”。引导构建“三个平台”:一是引导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按照“资源要素、龙头企业、招商项目向园区集中”的要求,推动建设和改造提升一批县域重点工业园区。充分发挥园区产业集聚、要素集聚、资源集聚的“洼地”效应,把园区建设成为县域生态经济示范区、新兴产业聚集区、转变发展方式试验区。二是引导加快发展城镇经济。积极支持县城和中心镇提质扩容。扶持打造一批品质高、综合承载能力强、有特色的精品小城镇。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逐步构建城乡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继续抓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促进产业、资本与人口向中心城镇聚集,居住向社区集中,提高小城镇发展水平。三是引导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按照面向市场、因地制宜、优势优先、集约集聚、创新引领、错位发展的原则,支持发展一村(几村)一品,一乡(几乡)一业,加快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专业镇,建设一批高标准、上规模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扶持一批技术集约、装备集成、效益集聚的县域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有湖湘特色的地方品牌,形成县域特色支柱产业。
促进“四个提升”:一是促进提升发展的科技含量。着重推进省县、院(校)县、企县科技合作和结对帮扶。继续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科工贸紧密结合的发
展模式,鼓励科技人员到县域开展科技推广。大力发展社会化技术推广服务组织,扶持鼓励各类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计划,加快科技成果在县域转化和推广运用,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科技水平。二是促进提升发展的文化内涵。挖掘弘扬县域特色文化资源,倡导发展产品产业文化,推动硬产品的“软”包装,着力品牌塑造,通过提升软实力增强硬效益,用厚重的湖湘文化打造县域经济发展形象。三是促进提升发展的环境质量。强化生态优先、环境优先意识,倡导绿色、低碳发展,推进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进一步改善县域生态环境。四是促进提升改善民生水平。坚持人本发展,推进强县与富民的有机统一,将发展县域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改善民生上,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二、坚持深化改革,在引导创新发展机制上下功夫
发展县域经济重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我们一方面将继续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坚持家庭经营体制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转,合理引导农村土地逐步向规模经营主体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大力扶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每年重点抓好100个以上省级示范社建设。抓好沅陵县“国家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试验区”工作的组织协调。加强对乡镇机构改革、水利改革、林权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省财政直管县改革等重大改革措施落实情况的调查研究和督查,狠抓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和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落实,严格农民负担管理,用政策调动农民发展农业、发展县域经济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突出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解放思想,支持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重组,以存量吸引增量,以增量激活存量,形成全方位发展民营经济的格局。优化服务,推动在财政支持、投资立项、税收优惠、用地用电、银行信贷等方面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减少民营经济的运营成本。加强民间投资产业指导和创业辅导,提高民营经济管理者的经营能力,推动民营企业管理创新和升级。
三、突破瓶颈制约,在引导激活发展要素上下功夫
发展县域经济面临的困难较多,最难的是缺钱办事,缺人干事。钱从哪里来?我们认为,根本的出路在于盘活县域资源和资产,变资源资产优势为资本优势。为此,我们将在三个方面加强引导:一是引导市场盘活。把县域最优质的资源和中小企业推向资本市场,通过上市融资,筹措发展资金。二是引导开放搞活。支持和鼓励国内外优势企业和集团、股份资本和个人资本到县域投资兴业。三是引导基金激活。鼓励建立公募私募基金到县域搞科技创新孵化,培育县域支柱产业。破解县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难题,关键是要完善促进人才引导和激励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优秀人才投入发展县域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创新创业。省市为县域人才的引进、培养创造条件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县市区应努力营造宽松的人才发展环境,既加强本地人才培养,又重视人才引进,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有舞台、有作为。
四、加强科学管理,在提升服务水平上下功夫
一是抓政策研究。好的政策是县域经济加速发展的最大引擎。我们正在按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要求,着手研究推进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政策,力争在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前出台。二是抓科学规划。根据省“十二五”规划和《湖南省城镇体系规划》要求,参与指导编制县域城乡一体化规划,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视野中进行谋划,科学布局,统筹城乡产业、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通盘考虑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使城乡规划在县域空间实现无缝对接。认真组织实施“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以点带面,指导全盘,努力提高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的水平。三是抓评价导向。进一步完善县域经济考核激励机制。改进县域经济考核办法,实施分类评价。科学设定考核指标体系,加大科技创新、民生改善、绿色发展、幸福指数的权重。依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定量考核和群众评价意见,对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做出客观公正评价。四是抓舆论宣传。广泛开展县域经济发展宣传,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县域经济发展,为县
域经济发展献计献策。总结推介县域经济发展的好典型,形成正确舆论导向。加强对县域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提出新举措,努力营造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省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来源:湖南农村网
第二篇:实现四个转变推进县域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推进县域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8日 15:21 作者:陈照煌
通州市位于江苏北部,是全国经济百强县。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通州市也遇到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区域发展不够平衡、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和人居环境的矛盾比较突出等。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县域经济要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就必须坚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其他方面发展的关系。
一、由单纯注重GDP增长向注重绿色GDP转变,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近年来,我们调整经济发展思路,推行绿色GDP核算,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生态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是优化投资结构,坚决控制低产出、高污染的投资项目,优先保障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税收贡献大的项目,积极鼓励集约型、组团式、规模化开发,确保优质资源向优质载体集聚。二是在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努力提高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精密机械等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占比,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联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三是发展循环经济。以ISO14000环境管理认证体系为切入点,开展清洁生产,使企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生产转变,减少污染物排放。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促进废气、废渣、废水及生产垃圾的综合开发利用。同时,严厉查处违法排污行为。2004年,我们共出动环境执法人员1285人次,检查企业1580厂次,对1998年以来的111个建设项目执行严格的专项检查,对违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群众反映强烈的企业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对两家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企业,依法进行了行政处罚;严肃查处非法排污企业,关闭了一家电镀厂,吊销了一家油墨生产企业的营业执照。
我们还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城乡环境的综合整治。实施了城市内河治理,实现了内河水清、岸洁、有绿,恢复了生态和景观功能。实施了大气污染综合整治,重点解决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和建筑扬尘问题。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开展“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家园”工程建设,启动并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先后投入2.5亿元,实施了污水集中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水环境综合治理、长江引水工程和城市绿化等五大工程。目前,通州申报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已经通过省级验收和国家级调研的程序。
二、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处理好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
招商引资对促进通州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初始招商阶段的粗放招商、盲目招商等行为,造成了土地紧张、能源紧缺、环境恶化等问题,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后续健康发展。我们转变观念,积极调整思路,在不断加大吸引外资力度的同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变“拣到篮里就是菜”的“招商引资”为“比武招亲”式的“招商选资”,按照产业发展定位,开展定向招商,提高招商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我们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严格控制低端技术和污染企业的进入,注重引入项目的质量。优先引进能耗小、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型企业;对有污染物排放的企业,严格按照污染物排放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不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的项目一律不予立项和审批,国家明令禁止的“十五小”和“新五小”项目一律不办。对有污染物排放的企业,在项目建设的同时,依据经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环境影响报告表,严格要求同步落实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措施以及环境保护设施;建设项目竣工后,环保部门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建设项目才允许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三、由“小而散”向“大而强”转变,引导好产业集聚与资源集约的关系
产业集聚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行业越是相对集中,资源的利用率就越高。我们把园区作为产业集聚的主要载体,按照节约、集约的发展方向,推动产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积极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通过减少零星工业用地供给等措施,大力引导有产业、有技术、有规模、有税源、无污染的项目进园区发展。对一些既符合入园标准又有入园发展意愿的现有企业,给予积极支持。通过集中发展,逐步形成以产业基地为龙头,以市开发区、镇工业园区等为配套的产业布局架构。目前已有1000家企业入驻园区,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积极引导工业园区向产业园区转型,加快各级工业园区的转型步伐,围绕产业链做强做大,使之与全市产业集聚的发展规划相衔接。
做大做精五大产业集聚地。我市已经初步形成了家用纺织品、纺织服装、电子电器、船舶及钢结构、食品加工五大产业板块。其中家用纺织品和纺织服装已经比较成熟,有近2000家企业,销售收入达460亿元。在继续抓好这两大基地的同时,我们加大了其他三大基地建设的力度。积极鼓励平潮电子元器件产业园、综艺数码城、东源电器工业园扩大开发,依托企业运作,把本地的实业做大,把在外的项目迁回,着力打造电子电器产业基地。通过大力度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快发展万吨级以上轮船的批量生产,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功能型船只的生产,以及海洋石油平台、大跨度空间网架结构等研发生产,打造船舶修造及钢结构业基地。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牵引,以资源转化为着力点,加快建设食品加工业基地。依托重点企业的带动孵化,壮大粮油食品加工业的实力;在东部和北部地区规划建设海产品、无公害食品和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转化特色资源。
四、由“工业兴市”向“统筹城乡”转变,协调好城市和农村发展的关系
实现“两个率先”,必须实施“工业兴市”战略。但如果忽视农村,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停滞不前,就会制约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们注重打破经济建设与农村发展脱节的倾向,促进整个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整合,大力解决“三农”问题,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推进农民增收工程,积极探索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一是做强专业合作组织。坚持多种方式引导、多元主体参加、多种模式发展,推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建设,重点培育了9家上规模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二是推进项目农业建设。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建立健全项目管理体系和责任体系,重点确立了一批与农民增收关联度大、经济效益好的农业项目。2004年实施50万元以上的农业项目177个,投资总额5.02亿元。三是健全农业投入机制。在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的同时,运用市场化的机制,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四是强化农业招商举措。做活土地流转文章,盘活各类闲置资产,引导农村能人和经营大户反哺农业,鼓励农技人员以技术入股形式参与兴办农业项目。2004年,我市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440元,增长12.5%,增速为近6年之最。
我们坚持统筹城乡建设和发展规划,按照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要求,促进城镇规划向农村延伸,制定科学合理的村庄布局规划,引导和推动农村社区建设。对城乡各类基础设施进行综合规划,大力实施城乡供水、垃圾处理、污水处理一体化工程,逐步实现城乡规划共绘、基础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兴。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和优化配置。通过城乡互动、工农互促,改变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实现区域共同繁荣。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建立内容更全、覆盖面更广的农村新型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建立农业风险保障基金,切实解决农民在土地流转、子女就学、因病因灾致贫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创办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提升镇村综合服务功能。
(作者:中共江苏省通州市委书记)
第三篇: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深入推进
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面对当前形势的深刻变化,中央紧紧抓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就政法机关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司法行政机关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重要意义,紧密结合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全面贯彻落实三项重点工作,为维护新时期新形势下社会和谐稳定大局作出应有贡献。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落实三项重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志在中政委第十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指出,落实三项重点工作,要解决怎么看的问题,首先要在提高思想认识上下功夫。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才能使落实三项重点工作真正成为自觉行动。
(一)深刻认识中央提出三项重点工作的时代背景。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而引发的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社会成员收益不均、社会政策调整、社会管理失当等原因,导致社会矛盾凸显。特别是不少利益矛盾存在于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如果处理不好,一旦激化,很容易产生群体性事件,进而诱发严重的社会稳定问题。面对当前形势的深刻变化,我们在理念、机制、方法、作风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方,很多方面、很多时候仍然处在应急、应对的被动状态。为解决好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掌握政法工作的主动权,中央在深入调研、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的意见》。
(二)深刻认识中央提出三项重点工作的战略意义。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是新形势下中央在深刻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认真总结政法稳定工作经验教训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更好地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政法、司法行政工作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三项重点工作,既着眼于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问题,又着眼于源头治理、夯实基础,抓住了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体现了抓源头、抓根本、抓基础的战略思维,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深刻认识中央提出三项重点工作的科学内涵。在三项重点工作中,社会矛盾化解是基础,社会管理创新是动力,公正廉洁执法是根本,三者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重点突出、相互影响、融为一体。实践证明,群体性事件、个人极端事件往往是矛盾问题堆积、激化的结果;社会事业建设滞后经济发展造成社会管理薄弱环节,从而影响社会治安秩序;执法不公不廉很容易引起民怨甚至激起民愤,成为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因此,推进三项重点重点,就是抓住影响社会稳定的三个关键点,从基础上、源头上、根本上“三管齐下”整体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工作。
二、把握工作主线,把推进三项重点工作贯穿司法行政工作全过程
落实三项重点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司法行政工作的一条主线。落实好三项重点工作,必须始终牢牢把握这条主线,紧紧围绕这条主线开展各项工作。
(一)紧紧围绕三项重点工作来思考和谋划司法行政工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落实好三项重点工作,首先要在谋划上下功夫。围绕三项重点工作,立足司法行政工作职能,研究确定新的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增强落实三项重点工作的计划性、目标性和针对性,切实从工作指导上转变到落实三项重点工作上来。
(二)紧紧围绕三项重点工作来部署和推进司法行政工作。“路不行不到,事不为不成”。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关键在落实。要紧紧围绕三项重点工作部署和推进人民调解、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监狱劳教、社区矫正、安置安置帮教和普法依法治理等工作,充分发挥法律服务、法律保障和法制宣传职能,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用在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上,用在参与和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上,用在推进和落实公正廉洁执法上,切实抓住基础性、源头性、根本性问题,履行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责任”。
(三)紧紧围绕三项重点工作来发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职能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三项重点工作,必须准确定位,正确把握三项重点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关系,自觉把三项重点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去定位、去推进。当前,我们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面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推进三项重点,必须善于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实现维稳工作新突破,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保驾护航。
(四)紧紧围绕三项重点工作来提升司法行政队伍执法服务能力和水平。能否做好三项重点工作,是当前衡量司法行政队伍素质能力的重要标志。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必须从当前政法工作重要部署出发,把提高做好三项重点工作的能力作为重点任务,通过执法大培训、岗位大练兵、服务大提升、业务大交流、创先争优等形式,切实提高司法行政队伍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加强社会管理的能力和公正廉洁执法的能力。
三、坚持改革创新,增强贯彻落实三项重点工作的强大动力
改革创新是推动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落实三项重点工作,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注入创新发展的新动力。
(一)创新工作思路落实三项重点工作。要坚持重点突破的原则,立足司法行政职能,突出抓好与三项重点工作相关的各项工作。要坚持“大调解”原则,把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仲裁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人民调解、诉讼调解,发挥公证职能妥善有效预防纠纷、减少诉讼,利用司法鉴定职能妥善化解诉讼纷争。要坚持“大管理”原则,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做好相关社会管理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狠抓廉洁公正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广大群众根本利益。
(二)创新体制机制落实三项重点工作。要把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与深化司法行政体制机制改革结合起来,推进、深化和完善监狱体制改革、劳教管理工作改革、社区矫正、律师工作改革、公证机构和体制改革、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人民调解工作改革、国家司法考试工作等各项改革,构建有利于落实三项重点工作、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司法行政体制机制。
(三)创新工作措施落实三项重点工作。围绕推进化解社会矛盾,立足司法行政职能,从预防环节入手,创新普法教育、依法治理、公证服务、律师咨询等措施,有效预防社会矛盾纠纷;从化解环节入手,创新人民调解、律师参与处理涉法信访案件和重大群体性事件、律师参与诉前诉中诉后调解等措施,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围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立足司法行政职能,创新监狱劳教机关与社会安置帮教组织衔接管控措施和刑释解教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安置、帮扶帮教、科学管理等措施,创新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教育矫正、监督管理和帮困帮扶的新举措,有效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管理,积极参与做好社会管理工作。围绕推进公正廉洁执法,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创新加强司法行政队伍思想教育、业务建设、行风建设、执法服务规范、执法服务公开、执法服务监督等措施,及时解决群众关注、反映强烈的问题,提高公正廉洁执法水平。
四、坚持统筹兼顾,增强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整体效果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三项重点工作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浑然一体的。落实三项重点工作,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统筹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统筹抓好各项司法行政工作,形成落实三项重点工作的强大合力和整体效应。
(一)统筹发挥司法行政机关三大职能作用。司法行政机关担负着法律服务、法律保障和法制宣传三大职能,这三大职能都与三项重点工作密切相关。要注重发挥三大职能的综合优势,合力推进三项重点工作。要综合运用律师担任政府企业法律顾问和办理非诉讼案件、公证机构办理公证、各类法律服务机构法律咨询、“12348”法律服务专线等职能预防社会矛盾纠纷,综合运用人民调解、律师参与处理涉法信访案件和重大群体性事件、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人员代理诉讼、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等职能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要综合运用监狱、劳教、社区矫正、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普法依法治理等职能,做好相关社会管理工作。要综合推进司法行政机关公务员、监狱劳教人民警察、法律服务三支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公正廉洁执法服务水平。
(二)统筹兼顾履行职能与基础建设的关系。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做好三项重点工作,必须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打牢履行职能的根基。一是要加强基层“阵地”建设。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职责任务等方面切实加强司法所和县级司法局规范化建设,协调落实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业务装备指挥标准和人民调解“三项经费”,建好司法行政机关的“前沿阵地”。二是要加强执法服务规范化建设。健全完善监狱劳教机关执法工作规范、程序规范、责任规范和监督考核规范,提高执法能力、执法水平和执法公信力。健全完善法律服务业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的执业规范,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公信力。三是加强行政管理规范化建设。以推进机关工作规范化建设为重点,健全制度机制,细化各部门的管理职能和目标任务,明确各岗位的具体职责和工作要求,实现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措施和考核监督制度化、规范化,提高机关工作效能,树立司法行政机关勤政、廉洁、高效的良好形象。
(三)统筹兼顾服务发展与维护稳定的关系。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落实三项重点工作,不仅要着眼于履行第一责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更要着眼于推进第一要务,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在化解社会矛盾方面,既要注重化解民生领域的社会矛盾,又要注重化解转方式、调结构、城市建设、企业改制等经济领域的社会矛盾。在社会管理方面,既要注重服务社会管理事务,又要注重服务经济管理事务。在公正廉洁执法上,既要注重防止不公正、不廉洁执法服务影响社会稳定,更要注重防止不公正、不廉洁执法服务影响经济发展。
五、注重总结巩固成果,建立落实三项重点工作的长效机制。
落实三项重点工作,是一项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落实好三项重点工作,必须解决好长效机制问题,真正解决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
(一)注重深化“老典型”,持续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多年来,各地在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等方面推出很多好经验、好做法。比如,济南先后推出刑释解教人员分类管理、平阴的“调解超市”、济阳的“三调联动”、章丘的“依法建制、依制治村、民主管理”等典型经验。我们现在推进三项重点工作,要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过去的好经验、好做法要继续坚持、深化、完善和提升,使这些经验做法继续在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注重推出“新经验”,为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注入新动力。创新是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三项重点工作,面临新的形势、新的要求,在许多地方需要创新,需要探索新经验、推出新举措。要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鼓励引导基层大胆探索,不断创出具有时代特色、符合群众期待、适应发展需求、实践效果良好的典型经验,形成新的工作动力,推动三项重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三)注重建立长效机制,不断巩固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新成果。制度建设具有长期性、稳定性、根本性。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不是权宜之计,是一项从基础上、源头上、根本上解决问题长期工作,因此,要高度重视长效机制建设。在总结推广落实三项重点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要注重将成熟的经验上升为制度规范,及时建立工作制度,巩固工作成果,长期坚持下去,形成司法行政机关落实三项重点工作的长效机制。
六、制定考核标准,用落实三项重点工作实效来衡量和检验各项工作
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司法行政工作,关键看落实三项重点工作的成效。落实好三项重点工作,必须建立科学管用的考核评价工作体系。
(一)把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成效列为衡量和检验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标准,树立正确的工作导向。三项重点工作落实得好不好,工作导向至关重要。要坚持把落实三项重点工作成效作为衡量和检查工作业绩的重要标准,引导各级各单位紧紧围绕三项重点工作谋划和开展工作,在全系统形成以三项工作为重点的工作导向,引导全系统自觉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二)把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成效列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关键在领导,重点看领导的政绩观。要把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纳入司法行政机关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范围,与科学发展观综合考核、业务工作目标考核等一并进行考核,在全系统树立“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是重要政绩”的新观念,推动全系统自觉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三)把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成效列为领导干部奖惩的重要依据,树立正确的激励机制。加大奖惩力度,对落实三项重点工作成效显着的予以表彰,对措施不力、成效不大的予以批评,在全系统形成落实三项重点工作的激励机制,激励全系统自觉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第四篇:关于支持服务哈尔滨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支持服务哈尔滨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调查报告
2009年12月29日来源:哈尔滨市工商局
为切实开展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哈尔滨市工商局由主要领导牵头,抽调相关部门的骨干力量,组成调研组,就支持服务哈尔滨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有关情况和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哈尔滨市工商局主要领导和调研组成员,先后深入到南岗分局、直属五分局等分局、相关工商所,以及辖区企业、市场、个体经营者中,以召开座谈会、现场走访、调查问卷等形式,认真了解促进发展情况,悉心听取基层的意见建议,查民情、体民意,摆问题、找差距,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并认真分析存在问题和差距的主客观原因,针对哈尔滨市经济发展现状和优势特点,研究支持服务哈尔滨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思路打算和对策措施,以实际行动扎实推进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开展。
一、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我们哈尔滨市局按照省工商局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研究制定政策措施,改进服务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不断加大服务企业群众的力度,同时全面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拓宽了监管领域,提升了执法层次,净化了市场环境,促进了公平竞争,有效改善了全市经济发展环境,受到各级领导、企业群众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但在调查中也发现,在服务经济发展和强化监管执法职能上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差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观念上存在的问题。调查中发现,还有个别干部在思想观念上存在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对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理解领会的还不够准、不够深、不够透,还不能自觉地把促进科学发展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对“四个统一”要求和“服务是宗旨,管理是手段,发展是目的”的创新理念,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对服务、管理、发展三者关系认识不清,把管理与服务对立起来,讲管理就放弃服务,讲服务就放松管理,以及重处罚、轻规范,不能将促进发展寓于管理之中等;个别干部精神状态不佳,不思进取,因循守旧,工作消极被动,凡事考虑困难多,强调客观原因多,缺乏干事创业和支持服务发展的勇气和魄力;还有的干部局限于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对工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认识不清、把握不够,工作视野、思路不开阔,不能创造性地解决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服务作风上存在的问题。在服务作风上还存在,有的单位和个人服务意识不强、促进发展的措施不实、办事效率不高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干部缺乏求真务实的精神,抓服务发展工作不扎实深入,习惯于用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传达文件,重形式、轻实际,重部署、轻落实;个别窗口部门为企业和群众的服务工作抓得不够实,工作主动性不够;在受理服务中个别干部业务能力不强、服务态度不端正、工作效率较低,接受监督的意识不强,不能很好地满足前来办事人员的要求;在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方法手段上,有的部门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延时服务等坚持的不够好,不能积极主动地帮助企业破解发展难题,在支持国企改革、推进招商引资、发展个私经济、服务“三农”等方面的力度不够,甚至个别还有作风拖沓、生冷硬横、刁难勒卡等现象。
(三)监管执法上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了解到,当前,面对停征“两费”和国家工商总局新的“三定方案”,工商部门面临许多新形势、新任务,在市场监管执法上还存一些不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职责划分不清,存在监管执法工作运转衔接不畅、职权交叉、多头执法、重复检查的问题;有的单位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力度不大,市场监管执法的视野不宽、领域狭窄、层次较低、手段滞后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经济违法行为还大量存在,个别辖区无照经营、超便民经营、不亮照经营违法行为较多,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还没有完全实现“两个百分之百”的要求等。以上这些问题不仅极大地制约了监管执法水平的提高,而且影响了工商职能作用的发挥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效果。
(四)队伍建设上存在的问题。总的看,干部队伍是好的,是积极进取、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但是还存在干部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程度还不高,在学习意识、知识结构、业务技能、管理能力、信息化手段应用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增强,还不能适应环境变化对监管执法工作的新要求;尤其在工商所,过去有相当一部分管理人员,在监管中仅限于“问问费、看看照”,难以发现问题,即使发现了也办不了,而真正达到“会登记、会电脑、会检查、会办案、会调解”的干部还不多;在推进依法行政上还存在执法不文明、不规范、不廉洁以及越权执法、执法不到位、不按程序执法等个别现象。
二、存在问题的成因
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很多,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但更多的是主观原因,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受收费体制的影响。“两费”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的产物已经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征收“两费”在解决集贸市场建设资金不足、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弥补工商部门监管经费等方面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两费”的征收,也同样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阻碍和制约了工商事业的发展。过去“以收定支”的财政体制导致工商部门被征收工商管理费所累所困,大部分基层管理人员都把精力用在了收费上,“重收费、轻管理”的现象相当普遍,造就了一批单纯的“收费型”干部,使监管执法和服务发展上投入的力量不够,导致了一些干部只会收费、不懂监管、不会服务,收费体制成为了队伍素质的瓶颈。
(二)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受环境条件的限制和过去收费体制的影响,一些班子和干部的思想还不够解放,还存在一些固有的传统思维定势,不能把思想观念从不合时宜的、旧有的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不能以更长远的眼光、更开阔的视野来分析判断形势,缺乏改革创新精神,大胆试、大胆闯的劲头不足,把握形势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不强,推进工作的创造性和科学性欠缺。由于思想不够解放,在制定优惠政策、创新服务手段、改进服务方式以及监管执法的改革创新上就显得力度不大、办法不多、效果不明显。
(三)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完善。当前,无论在促进发展上,还是市场监管执法上,都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的地方。在促进发展上,窗口服务、注册登记的制度规范还需要进一步健全,推进品牌战略、加强招商引资、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的政策支持机制和高效服务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在监管执法上,市场监管长效机制还不完善,还在延用运动式、突击式、战役式的监管方式,监管执法的效率不高,而成本过高,同时,制度创新不够,信用分类监管的推进力度还不大,在互联网商品交易和有关服务行为的监管上,还基本是个盲区等等。
(四)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目前,全市工商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很难适应新形势下强化监管执法职能的需要。自1998以来,我局己10年没有招录大学生,至使干部队伍年龄老化严重,全系统在职干部职工3826人,平均年龄41.4岁。在知识结构上,虽然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7.9%,但法律、工商管理等专业人才十分缺乏,同时由于年龄老化,干部在学习意识和劲头,接受新知识、新经验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上都不够强,使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比较缓慢,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五)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有的单位在对干部队伍的管理和监督上还存在时松时紧问题,在窗口服务、工作作风和执行纪律规定的检查约束上还不严格,执法执纪稽查有时流于形式、走过场,没有真正起到督查作用;缺乏绩效考核的有效机制,工作抓落实不够,服务发展、市场监管执法等工作管理考核的制度不健全,有时存在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没能真正奖勤罚懒,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没有真正调动起来;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落实上存在偏差,有时出于保护干部的考虑,对出现的违规违纪问题惩处力度不够,警示作用不明显,导致有的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和依法行政的“高压线”认识不足。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
当前,面对停征“两费”的新形势,以及国家工商总局新的“三定”方案的新任务,要求工商部门必须积极迎接挑战和考验,着力解决工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研究、制定和实施支持服务经济发展和实现工商职能到位的对策措施。
(一)以创新理念为先导,明确支持服务经济发展的原则要求。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总局“四个统一”要求和省工商局推进创新型工商建设的部署,以“服务是宗旨,管理是手段,发展是目的”的创新理念为思想先导,积极构建“大服务、大监管、大发展”的工作格局。树立“大服务”的思想观念。“大服务”是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服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利益的服务,是建立在发展大市场、促进大流通基础上的服务,是基于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上的服务。工商部门必须依法履行职责,有效发挥监管执法作用,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促进市场经济秩序的好转,这就是最大的服务,是从根本利益上的服务,是更高层次上的服务。形成“大监管”的工作格局。“大监管”是全方位的监管,要把监管的主体扩大为,面向国际市场,面对国内市场,既包括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也包括抽象市场和具体市场,使监管范围覆盖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所有领域。“大监管”是全过程的监管,必须从建立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出发,对市场主体准入、退出、交易和竞争行为进行全过程监管,进行动态的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系统化监管,确保和实现多元化市场主体平等地进入和退出市场,公平竞争和开展交换活动。抓住“大发展”的目标要求。“大发展”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工商部门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历史使命和职责所在,积极运用自身职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要全力服务改革发展大局,找准抓住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入点和立足点,围绕大局去思考、设计、实施工商工作,加强政策扶持,搞好登记服务,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积极营造“更加开放、更加和谐、活而有序、好中求快”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二)积极应对形势任务的挑战,努力推进监管执法职能到位。只有发挥职能作用全面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和安全和谐的消费环境,才能有效发挥工商部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保驾护航作用。面对停征“两费”和国家工商总局新的“三定”方案,要求我们要把感性的东西理性化,把零散的东西系统化,更加充分地发挥职能优势,统筹兼顾,系统配套,形成合力,提高效能。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完善各项工作机制,按照“科学设置机构、适当调整职能,整合执法资源,提升整体效能”的原则,对领导决策层、战线执行层、岗位操作层的机构整合、体制调整、职责定位等进行深入研究,合理调整和划分市局、分局和县(市)局、基层工商所三级的职责权限,实行级别管理和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工作体制。继续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和工商所的综合监管,大力推进经济户口和网格化监管,形成任务明确、权责清晰、管理科学、运转协调的工作格局。要以构建长效监管机制为重点,进一步创新监管模式,提高监管执法水平,不断完善商品市场准入制度、信用分类管理制度,继续加强12315综合执法网络体系建设,逐步建立符合地域情况的长效监管机制,对各类市场主体及其经营活动实施动态化、长效化管理,着力推动监管领域层次化、监管方式精细化、监管手段现代化。要努力拓宽执领域,提升执法层次,着重解决行业和领域中的深层次问题,将执法的重点由简单案件逐步转移到对大要案的查处上来,抓住破坏发展环境、侵害群众利益的重点、难点问题,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要针对监管执法中遇到的“有职能、无职权”,“有责任、无手段”等问题,积极推行行政执导,在准入登记、规范经营、消费维权等方面,利用职能加强有效指导和引导,不断增强工商部门的“软实力”,以此树立起工商部门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改善全市经济发展环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科学发展观有效运用到工商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坚持依靠改革的思路和发展的办法破解工商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充分发挥工商职能作用,不断促进全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要以强化责任意识为重点,进一步改进服务作风,加强企业登记工作,强化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树立全员是窗口、人人是环境、事事讲服务、处处为发展的思想,把支持经济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满腔热忱地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服务,积极营造宾至如归、温馨和谐的服务氛围和办事环境。要以创新服务方式为重点,进一步提高服务发展能力。加强改革创新是提高企业登记水平、增强服务发展能力的关键所在。要进一步推进注册登记机制体制的改革创新,在简化办照手续、减少办事环节、提高登记效率、拓宽服务领域等方面加大力度,积极推进实行并联审批、一审一核、办照提速以及全程服务、一站式服务、现场办公、特事特办等措施。要结合形势任务和发展环境的变化,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于打破常规,以办事办照程序最便捷、时限最短、效率最高、投资者最为满意为标准,在扩大服务范围、增强服务功能、吸引投资主体、支持国企改制等方面,探索出更加方便、更为有效的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登记工作的效率。要以落实政策措施为重点,进一步提高服务发展成效。要用足、用好、用活国家、省、市省各项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紧紧围绕我市实施大项目牵动战略、品牌兴市战略以及振兴老工业基地、支持国企改革、推进招商引资、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等重大问题,加大服务和扶持力度,坚持创造性开展工作,提高灵活变通运用政策措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给企业以优惠,给群众以实惠,进一步增强服务发展成效。
(四)以提升整体素质为重点,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工商干部队伍。干部队伍是推进工商事业创新发展、支持服务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要切实增强紧迫感,把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干部队伍作为当前的迫切需要,不断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坚定政治方向,更新思想观念,改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良好形象。要从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全面加强对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宗旨任务教育,组织和带领广大干部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刻理解把握党执政兴国的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着力培养干部形成对发展大局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对工商事业创新发展负责的使命意识,不断激发广大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要本着“干
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工商业务为重点,按照不同岗位职责的要求,进行全员的业务技能强化,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要在制度上保证学习培训的科学性、实效性、长久性,认真制定学习培训规划,区分不同层级、不同岗位、不同人员,确定学习培训目标、内容和方式,分门别类地加以提升,不断培养业务领军型人才、机关专业型人才、基层综合型人才,逐步打造一支具有综合协调能力、公共管理服务能力和全面业务能力的专业化、职业化队伍。要结合工商工作特点,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廉洁从政教育和艰苦奋斗教育,防止粗暴管理、野蛮执法行为的发生,切实纠正执法不严、执法不公和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促进干部队伍切实转变作风,提高办事效率,积极为政府分忧、为企业和经营者解难,把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使干部职工自觉做到为民执法、文明执法、依法行政、廉洁行政,不断加快推进依法行政进程。
支持服务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作为工商部门,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以科学发展观来审视和检验自身工作,深入查找在履行监管执法职能中还存在哪些不足和偏差,并在克服不足和纠正偏差中推进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从而不断推进工商事业的创新发展和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
第五篇: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推荐)
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崇义县人口计生委
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口计生部门责无旁贷。近年来,全县人口计生系统把实施《崇义县妇女发展规划》、《崇义县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作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内容贯穿到人口计生各项工作中,认真履行成员单位职责,着力推进农村妇女生育、节育、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为妇女儿童提供力所能及的优质服务,促进了全县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促进统筹协调
县人口计生委把贯彻落实妇女儿童发展”两规划”纳入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内容统筹规划,及时成立由一把手担任组长的推进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实施领导小组,落实分管领导、联络员及工作职责;将妇儿工作纳入机关建设目标管理,同部署、同考核;对“两规”进行目标责任分解,明确相关处室职责任务,落实工作经费;不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妇儿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加强实施过程检查、调研、督促指导;着力在宣传、制度和工作方式上不断创新,研究解决突出问题,推进工作落实,做到妇女儿童工作与人口计生事业统筹协调发展。
二、注重宣传培训,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县有线电视台开设“人口专栏”,开通“崇义人口网”,设立网上投诉热线、便民信箱、电子邮箱等多种信息互动渠道,方便群众咨询、举报、反映有关计划生育问题。二是精心设计制作并发放以“两规”等为内容的系列宣传资料,利用“世界人口日”等重大节日和“三下乡”活动等形式开展面对面宣传咨询服务。三是创新形式与县歌舞剧团、县老年体协“夕阳红”演出队联合编排计生各类舞蹈、小品等节目在全县16个乡镇巡回演出,并利用山歌、采茶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群众宣传项目的内容和精神。通过这些方式广泛宣传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知识、“关爱女孩行动”等,推动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妇女儿童健康发展。
三、强化服务力度,切实维护权益
(一)加大维权力度,综合施治。一是从制定人口计划生育政策措施方面切实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兑现妇女依法落实计划生育手术规定应享受的政策;落实优惠政策,充分运用奖励、优惠、补偿、扶持等手段,倾心为计生家庭服务,已逐步建立了“少生奖励,困难救助,服务免费,政策优先,贫困扶持,养老保障”为内容的六位一体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新机制。制定农村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一卡通”,对独生子女、二女户家庭,在宅基地审批、中考加分、入学、就医、就业、培训、扶助等共12个方面给予优惠奖励政策。如,率先全市由县财政拨出专项资金,对全县50至59周岁已落实计生措施的二女户每人每年给予720元的奖扶金,比国家规定提前了10年享受计生奖扶政策;还
为全县计生二女户和不再生育独女户家庭免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据统计,每年兑现各项法定和地方奖励优惠政策的金额约为330多万元,受惠群众近3万人。二是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加强与纪检监察、卫生、药监、公安等部门的协作,以各医疗单位、乡镇卫生院、计生技术服务机构、个体诊所等为重点,严厉打击非法实施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行为,依法严惩溺、弃、残害女婴和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违法犯罪,营造妇女儿童健康生存环境;推行人工终止妊娠、住院分娩、新生儿预防接种实名登记制度,按照新《条例》的要求各司其职,严格执行“七项通报制度”。建立和完善孕情检查、跟踪随访制度,对计划内怀孕的妇女实行全程跟踪服务。
(二)优化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积极开展以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和不孕不育诊治、妇科病普查普治、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为主的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服务活动。一方面是提供规范服务。开展以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和不孕不育诊治、妇科病普查普治、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为主的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服务活动。开展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咨询、检查服务,每季开展一次以查环、查孕、查病“三查”及四术落实为主的技术服务活动。开展“生殖健康万户行”活动,巡回到各乡村开展优先优育和生殖健康“普查普治”,并为参与检查的群众建立健康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对筛查出来的高危妊娠及五大类妇女病例为重点服务对象,实行跟踪随访服务,年均普查育龄群
众约2万人。积极开展出生缺陷一级预防,按照“六项任务”从源头抓起,从一般人群做起,有效减少出生缺陷发生。另一方面是开展免费服务。免费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开展生殖健康检查、指导治疗,全年共为1.8万多名育龄妇女在妇科、乳腺红外诊断、B超、电子阴道镜等进行免费检查,年均接受生殖健康咨询约1.3万多人/次、指导治疗6200人次、免费110多万元。免费为7岁以下儿童进行身体健康检查,每年约有4000余名儿童参与此项服务。免费为新婚、已婚未孕、办理再生一胎夫妇进行优生8项检测、孕期保健指导等活动。
(三)以项目为依托,促进妇女发展。以实施联合国人口基金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项目为契机,大力开展“关爱女孩”、关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活动。首先,开展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和预防艾滋病教育。在同伴教育中,开展换牌游戏、画“问题树”、野火游戏、解扣游戏等让青少年在欢乐的游戏中受教育,让同学们了解到艾滋病的传播速度,知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更让同学们身临其境的体会到艾滋病感染者及其亲友的心态与感受。几年来,我们为全县各中小学举办青少年艾滋病预防同伴教育培训班8期,培训在校学生5000余人;举办同伴教育主持人培训班5期,培训师资126人;培养艾滋病预防宣传志愿者和骨干660余人。开通青春援助热线,在县计生服务站、县妇保院特别开设了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咨询室,以满足青少年个性化的需求;崇义中学还建立了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咨询室,全县16个乡镇的人口
学校都开设了面向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援助热线。县教育局将性健康教育纳入各小学、中学的教学计划,以课堂为阵地,开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课程,将“尊重、理解、平等、包容”四种理念融入教育活动,使生殖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课、生命科学课及心理健康辅导相融合,丰富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拓展教育渠道。其次,服务流动人口。
今后,全县人口计生系统将继续按照我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要求,进一步提高责任意识、主体意识,树立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把计划生育工作与发展经济、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提高妇女地位、建设文明幸福家庭、提高生殖健康水平紧密结合,开拓进取,创新发展,为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全面发展,构建和谐小康崇义再作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