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商标监管方式 探索实行制度治本

时间:2019-05-13 08:20: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新商标监管方式 探索实行制度治本》,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新商标监管方式 探索实行制度治本》。

第一篇:创新商标监管方式 探索实行制度治本

创新商标监管方式 探索实行制度治本

——**工商局推行入市商品商标查验备案制

一、突出典型带动,注重宣传引导

2005年起**工商局提出在商业企业推行入场商品商标查验备案制2005年9月,组织系统商标管理人员及全市各大商场负责人召开了关于大中型商场超市实行商品商标查验备案现场会,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各大商场推广实施商品商标查验备案制的通知》,明确指出,实行查验备案制,不仅关系到净化市场环境和保障人民群众消费安全,关系到知识产权保护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还关系到商业企业树立诚信经营的良好形象和促进我市经济健康发展。

二、梯次推广实施,全面推进落实

在推进步骤上,按照规模大小分为不同梯次,分步骤逐步推进,我们确定在全市13家中心商场和大型商场、超市内进行推广,到2005年底13家商场全部实行查验备案制;2006年起,我们开始在全市大中型商场、超市推广实施,经过1年的努力,全市74家大中型商场、超市全部实行了查验备案制,商品普及率达到90%。在实行查验备案的商品类别上,从关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的食品类、农资类商品抓起,目前已对我市103家商场超市完成了上万个供应商和经销的数万种商品的商标索证查验备案工作。

三、强化教育培训,引导建章立制

一是对商业企业负责商品商标备案工作的人员进行了专门的商标业务培训。重点加强了商场超市备案人员对《商标法》、《商标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商标索证备案制度》业务学习。二是要求建立商标索证查验制度。三是要求建立商标索证登记制度,分类对商品商标证明材料登记备案,建立台帐,有条件的还应建立电子台帐,设定预警程序,实行微机化管理。四是要求建立“一品一档”管理制度。

四、明确责任分工,确保监管到位

一是监管责任到位。各分(市)局把商品交易较为集中的超市、商场作为商标备案的重点,向辖区内各超市、商场辐射。二是监管整治到位。充分利用商标备案的第一手资料,对经营企业在实行商标备案制中所经营商品的种类、商标备案数量、存续状态有了一个最基本的了解,全面促进了商标监管的到位。三是监管服务到位。指导帮助备案企业建立备案档案,免费提供备案台帐等相关资料,帮助企业培养商标管理专业人员,增强与企业商标专管员的联络,拉近与企业间的距离。

五、提高自律意识,促进长效监管

结合市场巡查和经济户口的管理,开展诚信体系建设,在重要商品经营者中开展诚信经营活动,培养商品经营者不进假、不售假的良好职业道德,使商品经营者增强商标法律观念,提高了商标备案意识,真正实现了商标管理从“以打为主”向“以防为主、防打结合”的转变;结合流通环节商品质量监管,推行商标查验备案制,以食品类商品和农资商品为切入点,延伸到了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流通领域。逐步建立工商行政监督、社会群众监督和企业自我监督“三位一体”的商标管理体系,进一步强化了流通环节监管责任落实。**工商局

第二篇:创新监管方式 全面加强监管

创新监管方式

全面加强监管

——垫江县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资料

学校、托幼机构食品安全关乎广大师生及儿童的身体健康,保障学校、托幼机构饮食安全作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县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之际,县食药监分局切实担负起应有的职责,全面落实各项监管措施,做到依法履职,科学监管,切实消除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全面落实学校、托幼机构食堂食品安全责任,规范从业人员行为,提高食堂管理能力,确保学校、托幼机构的食品安全。

我县共有中小学、托幼机构食堂

所,共有就餐师生15万多人,聘请了食品安全管理员268名,从2011年1月份接管餐饮监管起,分局领导和全体监管执法人员就高度重视学校食堂食品安监管工作,三年多来,全县学校食堂从未发生过食品安全事故。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建章立制,管理有序

(一)转变角色,勇挑重担。分局自承担全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后,在工作量成倍增加的情况下,全局干部职工不等不靠,迅速转变角色,勇挑重担,克服全县餐饮服务单位监管面宽、量广、点多、人少等重重困难,认真履职,积极探索和创新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二)健全机构,明确责任。为了加强学校食堂监督管理,分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垫江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方案》和《垫江县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方案》,将学校、托幼机构食堂纳入餐饮食品安全监管重点,对全县所有学校食堂的日常监督、执法检查、行政许可等全面实行网格化管理,划片包干,责任到人,明确任务,狠抓落实,严格考核,将有限的监管力量充分利用,全县餐饮监管工作有序开展,扎实推进,开拓创新,成效明显。

(三)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一是进一步完善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和《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聘请了268名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员,具体负责监督检查学校食堂食品原辅材料的来源、食品操作加工管理、餐具清洁消毒及从业人员卫生等,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头,形成了校长亲自抓、分管副校长具体抓、管理人员直接抓的食堂管理责任机制。二是建立健全了《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采购索证索票管理制度》、《食堂从业人员管理制度》等10项管理制度,做到制度上墙,熟记于心,照章落实。三是加强食堂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紧紧围绕打造一支思想素质过硬、业务技能一流的从业人员队伍的目标,坚持每年由县食药监局集中组织一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和每学期由各学校组织对食堂食品从业人员进行不少于10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食品生产加工业务技能培训。今年上半年共培训了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员268人次,食品从业人员860人次。

二、强化监管,明确重点,狠抓落实

我们按照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的工作、联合执法和分段监管相结合的方式,明确整治重点,综合监管力度,取得工作实效。

(一)规范学校食堂许可,确保经营合法。加强对学校食堂、新建、改建、扩建的技术指导,落实专人现场指导设计布局流程情况。对于已设立的食堂定期检查布局流程状况,对不符合许可要求的食堂当场下达整改意见书,要求限期整改,保障食堂烹饪及就餐环境卫生。同时,加大了对无《餐饮服务许可证》食堂的查处力度,对未办理许可证经营的,依法进行处理。去年秋期开学后,分局迅速组织对持有《餐饮服务许可证》超过有效期的7所学校食堂和未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的3所私立幼儿园食堂进行了立案查处。今年春期开学后,又对未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的3所私立幼儿园进行了查处。目前,全县

所学校、托幼机构食堂中除1所新办的私立幼儿园食堂未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外,其余全部学校托幼机构食堂全部取得有《《餐饮服务许可证》。

(二)严把食品采购验收,确保采购安全。全县食品药品监管执法人员及时深入学校食堂监督检查,指导学校食堂建立进货台帐和索证索票制度,督查制度落实情况,并将米、面、油、肉、调味品等主要食品原料做为重点,认真查验食品原料有无“三无”产品和过期、腐烂、变质情况,认真检查食品储存是否与有毒有害及其他再无混放现象。通过完善的进货台账和索证索票制度,确保了学校食堂从正规途径采购合格食品,保护合法经营者的权益。

(三)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确保餐饮安全。各所学校建立了食堂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档案,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按要求体检并持有有效《健康证明》上岗,确保从业人员身体素质符合食堂食品安全从业要求。同时,认真检查从业人员工作时衣帽穿戴情况、个人卫生情况及操作规范执行情况等,保证食品加工过程安全。

(四)明确日常监管重点,实施量化考核。日常监督检查中,认真检查防尘、防蝇、防鼠设施、冷藏冷冻设施、垃圾存放设施配备情况,查验防尘、防蝇、防鼠、冷藏冷冻效果和餐厨垃圾运转情况,确保学校食堂操作安全。认真检查学校食堂消毒设施配备情况、从业人员消毒知识掌握情况、消毒池与水池混用情况、餐具消毒效果等各个环节的安全。同时,建立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实行量化分级考核制度,每年末,根据检查结果将全县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进行等级分类,对考核中级别较高的学校食堂降低监管频率,对考核级别较低的学校食堂实施重点监管,从而节省监管力量,取得了良好效果。

(五)抓住重点时段监管,确保开学安全。今年2月春季开学之初,根据县政府分管领导的工作要求,县食药监局于2014年2月15日至2月20日,组织56名执法人员,对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食品安全进行了专项检查。共出动执法268人次,车辆56台次,检查学校及幼儿园食堂174家。高考前,从6月 4日起开展高中考期间食品安全专项监督检查,分局组建了4个食品安全保障小组,根据责任划分,分别对4个考点学校食堂、小卖部、医务室及校园周边餐饮服务单位、食品超市上、药店进行了拉网式排查,详细了解学校食堂及供餐单位的供餐计划安排,组织对考点学校食堂食品从业人员业务知识培训;重点检查考点学校食堂采购食品及原料索证索票和查验登记,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等9个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下达限期整改意见通知书,对整改情况不定期复查。同时,蹲点驻守,实行全程监管,6月6日~6月8日,4个食品安全保障小组16名执法人员,分别对垫江中学、垫江一中、实验中学、职教中心4个考点学校进行蹲点全程监督检查,落实专人现场对考点食堂从食品原材料采购、保存、清洗、烹调、备餐、食品留样等进行全程监督。

三、管理规范,责任明确,亮点突出

(一)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全县所有学校均建立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明确学校校长是学校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长和食堂团长是直接责任人,学校与食堂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各类人员的责任,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着重强化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的主体责任。

(二)全面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健全食品采购验收索证索票、环境卫生、餐饮具清洗消毒、从业人员健康体检、食堂食品留样、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等制度,全县绝大多数的学校食堂经营管理各种资料、记录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走上了制 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三)加大资金投入食堂硬件良好。对布局及操作流程不合理、设施陈旧的学校食堂督促重新改造,对设计合理的功能间,学校添置匹配的卫生设施,保障学校食堂硬件改造达标。最近3年,全县有46所学校食堂进行了新建或者改扩建,共投入建设资金8900万元,80%以上的学校投入资金改善了食堂的一些设施设备。

四、示范引领,成效显著,管理规范

从2011年起,县食药监局每年联合县教委,开展了示范学校食堂创建活动,印发了创建工作方案,成立创建机构,确定创建单位,落实创建任务。采取动员部署,现场指导,观摩学习等措施,共创建命名了18所学校食堂为县级示范学校食堂。

总之,通过共同努力,全县学校、托幼机构食堂食品安全工作有了较大的改进,学校食堂经营更加规范合理,学校主体责任意识明显增强,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明显改善,学生食品安全知识和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明显提高,健康的饮食和卫生习惯已初步形成,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2014年8月18日

第三篇:曲阜市探索实行“第一书记”制度

【它山之石】

曲阜市探索实行“第一书记”制度

着力构建农村社会管理新模式

中共曲阜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李长胜

今年以来,曲阜市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积极探索农村社会管理“1+1”新模式(即全市所有村居均选派1名党员领导干部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选派1名大学生村官或年轻干部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及时选派404名党员领导干部、404名大学生村官或年轻干部到全市404个村居担任“第一书记”和“书记(主任)助理”,与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在锤炼干部党性、密切党群关系、加强组织建设、促进农村发展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拥护和欢迎。

一、动因

2010年以来,曲阜市围绕创新社会管理、实现党的群众路线和基层党建融合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在调研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县乡党员领导干部本来工作、生活在基层,群众工作能力应该是长项。但恰恰相反,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群众感情却在淡化,群众工作能力成了“短板”,变得不愿做、不敢做、也不善做群众工作。二是随着经济发展、财力增长、政策反哺,社会民生大幅改善,但群众有时还不满意、不欢迎、甚至不理解,究其原因就是个别党员领导一厢情愿的决策和设计,好事没有办好、实事没有办实,甚至好心办了坏事。三是现在道路越来越通畅了,干部下基层的却越来越少了,下基层变成到个别典型村走马观花,深入百姓成为到村支书家中蜻蜓点水;通讯越来越发达了,百姓真实的声音却听得少了,心离群众也越来越远了,客观上增加了脱离群众的危险。四是面对社会矛盾集中凸显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及时传递给百姓,党员领导干部不能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低成本、高效率的妥善化解社会矛盾。五是个别难点村虽经多次集中整顿,但依然存在村党支部书记难选、党组织软弱涣散、党员作用难发挥、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

着眼于解决上述问题,曲阜市以农村党的建设为工作切入点,把党建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把转作风、强党性与促发展、保稳定相统一,探索推行了党员领导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制度,并选派大学生村官和年轻干部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构建起农村社会管理“1+ 1”模式。组织“第一书记”、年轻干部、大学生村官和农民群众一道想办法、找出路,破难题、求致富,变行政指挥为直接参与,变口头说教为言传身教,让党支部的组织引导优势和核心领导作用在群众工作中得到充分发挥,联手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基础,全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尽快走上科学和谐发展和奔康致富轨道。

二、做法

(一)因村选派,科学定人。

曲阜市印发了《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实施意见》和《关于选派大学生村官和年轻干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的通知》,对选派的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和年轻干部到村的目的意义、基本条件、选派方法、职责任务作了具体规定。在“第一书记”选派上,坚持因村选派,科学定人,采取“党政部门到难村、政法部门到乱村、经济部门到穷村、农科部门到专业村”的方式,注重把部门特点、行业优势和任职村实际相结合,反复比较党员领导干部的专业技能、政策水平和任职村特点等,确保“第一书记”工作和任职村群众需求同频共振;并采取倒排位次的方式,排查“软”(班子软弱)、“乱”(矛盾复杂)、“散”(凝聚力差)、“穷”(经济薄弱)4种类型的“难点村”。由市委常委、党员副市长等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担任“穷”村第一书记,部门单位、乡镇街道党员领导干部担任“软”、“乱”、“散”村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或年轻干部的选派结合单位“第一书记”任职村和大学生村官任职村确定。目前,全市404个村居分别选派了404名党员领导干部任“第一书记”、404名大学生村官和年轻干部到村任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

(二)合理定位,明确职责。

曲阜市明确规定“第一书记”在乡镇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指导、协助村党支部开展工作。村党支部的日常工作由村党支部书记主抓且负责。围绕强班子、带队伍、促发展、保稳定以及全市的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和重要事项,明确“第一书记”的四项职责和四个作用。四项职责是:加强基层党建,当好党建工作的指导员;维护农村稳定,当好信访群众的代理员;带领农民致富,当好经济发展的领航员;推进农民教育,当好农民群众的教导员。

四个作用是:一是发挥引导作用,引导村党支部按照党的方针政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二是发挥示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全村党员群众共同致富奔康;三是发挥联络作用,协调好村党支部班子成员之间、支部与群众之间、基层与部门单位之间的关系;四是发挥桥梁作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政府分忧,替百姓解难。

同时规定,“第一书记”在村设立公示牌,将姓名、单位、电话全部公开,便于群众反映诉求意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帮带培养大学生村官和年轻干部。大学生村官和年轻干部的主要职责是,在村支部书记和“第一书记”的领导、指导下,当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员、党建活动的助理员、文明新风的倡导员、全民创业的示范员、村情民意的信息员和矛盾纠纷的调解员。

(三)健全制度,加强管理。

为确保“1+1”模式真正发挥作用,曲阜市制定严格的管理办法和考核细则,加强对“第一书记”和“书记(主任)助理”日常管理。一是明确管理责任,实行组织部门和选派单位双重管理,以组织部门管理为主,设立专门的管理办公室,负责整个工作的考核、督查和典型推介。二是严格督导考核,分类制定“第一书记”、“书记(主任)助理”工作考评细则,市委组织部、市督查考核委员会不定期进行督查,各乡镇定期组织现场观摩,每季一评、年底总评,奖优罚劣,推介典型,整改问题。三是严明奖惩纪律,要求“第一书记”和“书记(主任)助理”每月至少到村两次,开展重点或中心工作期间吃住在村,做到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到村工作情况及时填写“记实簿”;对工作实绩不实、群众意见较大的,给予通报批评,年终考核不能定为“优秀”等次;违反纪律、造成工作失误的,给予党纪政纪

处理;对表现突出的,优先提拔重用。

三、成效

曲阜市委一班人深深认识到,实行“第一书记”制度是落实群众路线、深入基层一线的需要,更是加强党的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领导干部只有投身基层,与群众保持“鱼水关系”,才能真正为基层服务,为基层的发展保驾护航。今年2月11日动员大会后,“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和年轻干部立即奔赴村居,走访农户座谈交流,详细了解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情况,深入开展抗旱保苗保春播、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签订目标责任书、制定计划等一系列工作,积极投身农村建设一线当先锋、做表率,争做群众贴心人,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一致欢迎。

(一)密切了党群关系。

第一书记到村后,紧紧围绕民富村强中心任务,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从群众最期盼、想办没办好或没法办的“水电路气医学房保”等事情做起,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兴办公益事业,真正做到了“感情连到家、意见听到家、信息送到家、工作做到家、实事办到家”。书院街道旧县一街社区“第一书记”针对该村地处文物景区实际,协调无偿提供风景树22棵绿化村街,柏树1370棵绿化寿丘少昊陵神道两侧。陵城镇陵北村“第一书记”了解到该村环境卫生整治资金困难情况,立即协调资金1万元租赁大型机械整治卫生。息陬镇步庄“第一书记”积极协调为该村架设电缆线2070米,打深井2眼,铺设节水管道1400米,解决了120亩农田靠天吃饭的问题。姚村镇纪家村“第一书记”协调100千瓦变压器1个、协调水泥50吨,解决了村里用电和村内道路硬化问题。

据统计,“第一书记”对村内党员、致富户和困难户走访率达100%,举办各类培训班300余期次,培训、指导农民达10万余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3万份,协助拆除违章建筑1200余处,清理整治小街小巷2400多条,新打抗旱水源机井80眼,新建整修村内道路124.7公里,救助困难家庭500多户。

(二)夯实了基层基础。

“第一书记”在工作中注重把机关党建资源和生产要素向农村倾斜,探索走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统筹城乡党建新路子。县乡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担任“难点村”第一书记,牵头组建了“难点村”联建治理工作队,从健全规章制度、培养发展党员、选配后备村干部等方面入手,建立完善“村账乡管”、村务党务公开、村务监督委员会、“四议两公开”等系列管理制度,集中整治转化“难点村”43个,并从回乡务工人员、高中毕业生、致富能手、经营大户等先进分子中指导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200余名,发展新党员300余名,增添了基层组织活力,夯实了基层组织基础。

同时,“第一书记”在实践中对大学生村官和年轻干部教法子、指路子,帮带提升工作能力。在今年村“两委”换届中,吴村镇柳庄村大学生村官张彦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姚村镇3名大学生村官当选为村党支部委员。

(三)维护了农村稳定。

“第一书记”作为村级党组织的负责人,兼任村里的“信访代理员”,按照“对群众合理诉求解决到位,不合理诉求解释到位,确有困难帮扶到位”的要求,进村入户听取群众诉求,面对面征求群众意见,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对群众反映突出的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对历史遗留的问题认真进行梳理、逐一排查调处,并将处理意见和结果及时反馈群众,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畅通了群众利益诉求渠道,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同时,从完善预案、建立机制入手,健全完善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应急反应机制,加强社会舆情分析研判,及时应急处理,形成了党群联动、监管互动、有序推动的低成本、高效率的农村社会管理模式。

村“两委”换届期间,404名“第一书记”和“书记(主任)助理”吃住在村,指导监督村“两委”换届,及时化解信访问题,保障依法依规选举,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换届环境。目前,“第一书记”驻村以来共收集群众反映问题和建议700余条,代理解决群众信访、民事纠纷及邻里矛盾等问题200余起。

(四)提升了干部党性。

“第一书记”既是县直、乡镇机关的党员领导干部,又是村党支部成员,双重身份能较快获得农民群众的信任,也增强了党员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比以往干部包村更便于开展工作,更利于转变作风、培养锻炼干部。

一方面,“第一书记”和“书记(主任)助理”到村后坚持住农家院、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主动与农民群众谈心交友,听取民声、了解民意,与农民群众结下深厚友谊,为自身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特别是年轻干部通过耳闻目睹、亲身体验,更是触动了思想灵魂。另一方面,“第一书记”和“书记(主任)助理”针对群众关注的就业、看病、上学、户籍等问题,认真研读党的方针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先学一步且学深学透,为群众释疑解惑,既促进了学风转变,又提高了政策水平;既学会了讲政策、暖民心的工作方法,又增强了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加深了对“百姓至上”理念和“群众利益无小事”内涵的理解。

一些年轻干部反映通过实实在在的农村生活和生产劳动,直接了解和接触群众的生活状况,强烈感受到了作为党员干部的责任和使命,强化了宗旨意识,提高了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和作风的自觉性,增强了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新曲阜的责任感。

第四篇:浅谈创新监管方式 促进科学监管

创新监管方式 促进科学监管

药品与人民群众的健康息息相关,药品监督工作的好坏直接关心到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伴随着顺德区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医药产业的成长,我区药品流通市场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适应新时期药品市场的变化,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创新监管方式、监管理念和工作思路,是加强药品监督的重要方法,也是新形式下的一个新课题。

一、当前我区药品流通企业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药品批发企业(含连锁公司)共21家,增长10%;药品零售企业1008家,增长30%,零售企业中有84.5%通过GSP认证;农村药品监督网覆盖率100%,药品供应网覆盖率达到97.4%,农村与城镇每万人口药店数基本持平。

药店通过GSP认证后,执行GSP相关规定的积极性不高,被动应付。按照《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对药店药学人员不在职、不凭处方销售处方药的监管难度较大。

二、创新监管方式

如何进一步规范流通市场秩序,发挥行业自律作用,改变传统的“被动式监管”、“保姆式监管”,建立更科学、高效的监管体制,顺德区局进行了积极地探索。

(一)积极探索常态监管模式。

一是创新监管手段,连续三年开展了诚信体系建设活动,使企业依法经营意识普遍提高,行业自律意识显著增强。保一方群众用药安全有效, 除必要的各类专项整治活动外,关键是建立常态的监管机制。几年来,顺德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结合辖区实际,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日常监管机制。在实施《尚志市药品零售企业信用分类管理工作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药品安全信用管理系统,充实辖区内1008家零售药店的基本信用信息录入,为下一步顺

利开展信用分类工作打好基础。今年5月份,组织召开全区规范药品市场秩序暨企业诚信动员大会,强化企业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通过诚信创建活动动员和部署,大力推进我区医药企业的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放心药店”方案,引领企业“进正货、走正道,售正牌”,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现代流通网”,使“放心店”建设真正实现百姓放心、企业有信心。

二是建立了市场巡查机制。该局把监督检查与规范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要求检查人员对每个涉药单位的检查要全面,在纠正偏差和不规范行为的同时,指出整改的方向。为此,他们把专项检查、认证跟踪检查、突击检查结合起来,提高了涉药单位的质量管理水平,也同时防止了交叉重复执法问题的出现。

三是实施职业化培训,提升药店管理水平。顺德区局对辖区1000多家药店的负责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职业化培训,提高他们的质量管理意识和工作技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通过培训,提高了药品经营企业的综合素质,为净化药品市场,保证一方平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局倡议各涉药单位向社会公布保证药品质量承诺书,并在本单位显著位置进行张贴,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以此提高企业自律意识。

(二)强化创新意识,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顺德区局在工作中强化创新意识,注重从制度建设入手,探索建立约谈预警等长效机制的方法和途径,建章立制,促进全系统各项工作有所突破,再上新台阶。近期,顺德区局针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部分药品零售企业负责人进行了约谈预警。对如何规范管理进行了宣传和指导,要求企业立即开展全面自查,立即整改,严把质量管理关。企业负责人对约谈方式反应较好,对指出的问题都作了详细记录,表示回去后加强对药店的规范化管理。

通过约谈预警,对规范药品零售企业经营行为、消除监管盲区、完善监管环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鼓励企业加强自查,主动发现并及时纠正违规违法行为。

对自查失实的不诚信企业,将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加大监管力度,进行跟踪复查。

(三)积极探索药品协管员参与日常监管检查新形式。

为进一步发挥药品协管员在农村药品监管中的一线哨兵作用,提高药品协管员现场检查水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顺德区局组织药品协管员集中检查交流活动,取得较好效果。通过监管检查、实地现场考察、召开座谈交流会,药品协管员普遍认为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和能力有了一个新的提高,进一步认清了差距,拓展了视野,理清了思路。

(四)三管齐下强化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

顺德区局把强化监管网络建设作为三服务一促进工作的重点,针对村级药品监管信息人员调动频繁、业务素质不高、工作责任不到位的情况,采取调整充实队伍、强化考核和注重培训等三项措施,全力注重信息员队伍建设。

(五)创新监管方式,充分利用短信平台软件。

顺德区局根据辖区企业多而分散、人们手机使用普遍、快捷的特点,在现代化、科学化监督管理上做文章,努力变事后监管为事前监管。他们利用短信经常向企业发布温馨提示,有针对性地开展日常宣传工作,把过去简单硬性的事后罚款的监管模式,转变为多元化科学监管。企业得到督促、警示,提高了合法经营的意识。例如,为贯彻落实《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针对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部分零售药店不凭处方销售曲马多制剂、含可待因复方制剂等现象,顺德区局日前就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向全区1008家零售药店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强化药品分类管理工作,保障群众用药安全。几分钟的时间,顺德区局的信息就被快速发送到了分布于10街镇的药品经营企业,大大加快了和企业联系的速度、频次和处理应急问题的进度,提高了监管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力和财力的浪费。

(六)改变监管模式强化药品市场监管。

顺德区局始终把监管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上,改变过去监管模式,克服了过去综

合业务科单独日常监管产生的执法力量分散、多头执法、重复执法和执法效能低等弊端,采取了以综合业务科为主,相关执法科室联动的方式,集中人力,整合执法资源,强化药品市场监管。上半年,集中精力开展全区药品零售企业日常监督检查,截止到10月31日,已出动检查人员2346人次,检查企业676家次。

(七)三措并举切实加强药品经营企业药师管理工作。

一是认真完成药品经营企业药师信息内容录入并联网统一管理,查询药师信息档案方便快捷。

二是建章健制,规范药师行为。建立了药品经营企业药师行为规范,要求药师因故不能在岗时,应出示“药师不在岗暂停销售处方药”的告示,违者按无药学技术人员销售处方药论处。

三是加大了对药品经营企业药师不在岗及“虚挂”状况的查处力度。

三、最终实现四转变一创新促进科学监管、和谐监管

一是监管理念向服务引导转变。更新执法理念,实现从单一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引导企业规范经营行为、完善销售与服务体制。

二是监管方式向完善机制转变。建立辖区内药品经营企业信息数据库,营造诚信经营氛围;建立和完善应急体系,切实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三是工作重心向服务基层转变。抓药品“两网”建设,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农村药品市场秩序。

四是执法力量向资源整合转变。建立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日常监管中发现的普遍存在、反复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研究制订解决办法或整治措施,形成监管合力。

五是创新观念。市场的发展变化使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不断面临新的问题和矛盾,药监部门的干部务必保持清醒头脑,以科学监管的观念不断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水平,降低监管成本,要在监管决策、行政执法、技术监督的科学性上下功

夫,以开拓创新和求真务实的精神,努力实现药品安全监管和市监督工作的新突被。

四、创新工作思路的进一步探索

(一)加强药学服务,全面推进和深化“首席药师”。

(二)对于日常监管中发现的药师脱岗情况,拟按以下规定进行处理(以一年内在岗情况为计算周期):脱岗一次,给予书面告诫,并在内部通报;脱岗二次,在媒体上公开曝光;脱岗三次视为该店无药师,考虑对其重新予以核准经营范围,变更其经营范围为乙类处方药。

(三)曝光虚挂药师和因提供虚假材料不得申请药品经营许可的企业名单

(四)是建立药品零售企业依法退出机制。拟出台《药品零售企业依法退出实施办法》。在日常检查和稽查办案中,对药品经营企业有符合依法吊销、注销、宣布《药品经营许可证》无效的情形,一经发现,在严肃查处的同时,一律启动依法退出程序,将其淘汰出局。

(五)让零售药店负责人走进“假劣药品展示室”。一方面识别假劣药品知识,提高鉴别真假药品的能力,一方面接受警示教育。

(六)创新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建设模式。可在区食品安全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聘任的食品安全监管员中选聘一批人员为药品监督协管员和信息员,实行一岗双责。并且在各街镇成立的食品安全办公室加挂药品安全监管办公室的牌子,印发办公室工作职能,制定药品监管员工作纪律、工作职责、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保证措施。这种模式,既便于开展药品监管工作,又减少了监管经费的投入。施行统一管理,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和经费资源,保障农村药品市场监管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七)推进业务专网平台建设。开展门户网站群建设,实施行政审批业务网上受理,进一步强化公共基层服务功能,加快药品监管信息化、网络化进程,早日实施信用等级自动评定、药品流通远程监管系统等,全面提升药品市场监管水平,提高

行政监管效能,解决传统模式下信息传递缓慢、监管手段单

一、资源难以整合等制约有效监管的现实问题,为公众用药安全构筑了一道科技防线,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和谐。

区药监局:陈子荣

第五篇:实行重大项目招标,创新社科基金立项方式

实行重大项目招标,创新社科基金立项方式.txt2机会靠自己争取,命运需自己把握,生活是自己的五线谱,威慑呢们不亲自演奏好它? 实行重大项目招标,创新社科基金立项方式

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张国祚

【作 者】李瑞英/李亚彬

【作者简介】李瑞英,李亚彬,《光明日报》记者。

【摘 要 题】管理

【正 文】

2005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招标评审结果已揭晓。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是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设立的,主要支持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对弘扬民族精神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有重大作用的研究课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具体组织了这项工作。这次招标工作历时近四个月,经过受理投标、资格审查、会议初评、复评答辩、审核批准五个阶段。实行重大项目招标,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创新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方式的重要举措。日前,记者就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招标的有关问题采访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张国祚。

记者:据了解,实行重大项目招标是自国家社科基金设立以来首次采用的立项方式。请谈谈,为什么要对重大项目实行招标立项。

张国祚: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给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一系列迫切需要回答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为了切实有效地研究好、回答好这些重大问题,为党和国家决策服务必须组织多学科的优势研究力量进行集体攻关。实行重大项目招标,有利于在评审中体现科学、民主、公正的精神,有利于吸引实力雄厚的队伍来研究选题,有利于推出真正代表国家水平的优秀研究成果,更好地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

记者:这次重大项目招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界对此普遍持欢迎态度。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全国社科规划办是如何具体组织这次重大项目招标评审工作的。

张国祚:重大项目招标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学术性、政策性和导向性。这是我们首次面向全国实行重大项目公开招标,疏忽不得。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坚持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和优中选优的原则,制定详细的评审工作方案,努力做好每一个环节的每一个细节工作。在受理投标书后,对179项投标课题逐项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淘汰了52项。被淘汰的原因,一是与招标方向不吻合,二是研究队伍的实力较弱,三是课题论证过于简单,四是相关的前期研究成果准备不足。今年8月8日至9日,社科规划办组织专家对通过资格审查的127项课题进行会议初评。参加初评的专家共52位,分在8类课题组进行评审。评审的步骤,按照分别审阅、集体讨论、独立投票、严格监票和当场公布入围结果的程序进行。我们规定入围的课题的赞成票必须超过五分之四或七分之五以上。由于评审专家们把关很严,结果只有44项课题进入复评。接着,又组织了复评答辩工作。65位来自重点高校、中央有关部门及中国社科院、中央党校的资深评审专家与会。复评答辩共设13个答辩会场,每个会场有一组评审专家主持工作,44个入围课题项目的首席专家按课题内容被分在相应的答辩会场,在规定的时间内接受评审专家的提问,并进行现场答辩。最后,复评答辩组根据投标书的内容和答辩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以秘密投票表决来确定建议中标课题的名单。

记者:中标的课题都符合什么样的标准?

张国祚:中标课题要符合12条标准:(1)选题重大,立意高远。必须是研究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而不是一般性、局部性的问题。(2)导向正确,观点鲜明。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3)概念准确,表述科学。使用的概念必须科学规范,能够形成最大共识,不能引起歧义。(4)主题突出,论述集中。课题设计论证必须具有鲜明的主题,不能牵强附会,也不能泛泛而论。(5)视野开阔,资料翔实。研究视野应尽可能涉及与主题有关的正反虚实、古今中外、经验教训的各个方面。(6)方法科学,实事求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坚持唯物辩证法,注重调查研究,注重系统全面,注重突出重点。(7)针对性强,立足对策。重大项目的研究成果必须能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或者对学科建设和发展能够产生重要影响。(8)见解深刻,务实管用。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提出精辟透彻的见解,能够拿出对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产生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9)与时俱进,富于创新。必须把坚持继承与创新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课题研究不能简单地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中央有关文件的论述进行汇总梳理,而要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和遵循中央精神的基础上有所前进、有所创造、有所发展。(10)逻辑严密,自成体系。必须围绕主题对一系列子课题进行整合,使它们形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11)文风清新,深入浅出。(12)实力雄厚,准备充分。研究队伍必须由多学科专家组成,包括适当吸收实际工作部门的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参加。专家队伍要有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资深专家,队伍结构要体现老中青相结合。评审专家对以上12条标准都很赞同,并能依循这些标准对投标书和答辩情况进行评判、决定弃取。

记者:按照这12条标准评出的中标课题有哪些特点?

张国祚:由于我们制定了严格的评审程序和标准,加之评审专家们认真负责,坚持质量第一,宁缺毋滥的原则,所以基本上保证了评审工作的公正性。这次中标课题总的看,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选题分量重。中标课题都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意义重大。比如,有的研究科学发展观与当代中国文明建设,有的研究党的先进性建设,有的研究和谐社会运行中的法治保障体系,有的研究新时期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发展变化,有的研究改革发展成果分享法律机制,有的研究我国区域间国民收入差距和分配格局,有的研究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问题,等等。二是导向把握好。中标课题都能旗帜鲜明地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宗旨出发,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以论证。三是设计质量高。从投标书的内容看,中标课题的课题设计都下了很大功夫,结构合理、框架完整、论证深入,各子课题逻辑关系比较紧密。比如,关于工业反哺农业与城乡协调发展战略研究,将工业反哺农业与城乡协调发展相结合,政府、社区与市场主体相协调,历史反思与国际比较相结合,直接反哺与间接反哺以及内源发展与外源发展、个案典型分析与整体宏观分析相统一,论证系统,思路清晰。四是对策意识强。中标的重大课题都能针对一些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建议。比如,《和谐社会运行中的法治保障体系》,密切联系我国社会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三农问题、农民工的权利保障问题、户籍制度问题、拆迁房屋和征收土地的补偿问题、司法不公问题等诸多不和谐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对策措施。五是前期成果多。中标课题都具备一定的研究基础,都积累不少与中标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比如,关于科学发展观与当代中国文明建设研究的课题组已出版或发表的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共有126项,关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问题研究的课题组共有101项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关于新时期社会协调机制建设研究的课题组共有76项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六是队伍结构优。其一,中标课题的首席专家均是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课题组成员都有比较强的研究能力。其二,课题组成员构成体现了多学科协作攻关的格局。比如,关于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问题研究的课题组成员,来自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领域,这样就有利于课题研究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其三,课题组不仅有来自相关学科的学者,也有来自相关实际工作部门的负责人,熟悉实际情况,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和强化对策研究。#p#分页标题#e#

记者:今后全国社科规划办对重大课题是否还会采取招标方式立项?

张国祚:这次重大项目实行招标立项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受到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好评。事实证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实行招标制,有利于整合资源、优化队伍、协力攻关,有利于组织高水平的研究力量完成价值重大、意义深远、难以突破的国家级课题。今后,我们仍将按照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逐步改革评审制度和评审方式,进一步完善国家社科基金招标立项的体制,逐步扩大课题招标的范围,使之更好地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在此,也希望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多给我们提些宝贵意见,帮助我们不断提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规划管理工作的水平,更好地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更好地引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

下载创新商标监管方式 探索实行制度治本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新商标监管方式 探索实行制度治本.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新合作方式++++++探索科学承接新途径

    创新合作方式探索科学承接新途径 ——东至县人民政府与中国化工信息中心签定战略合 作协议,市长方西屏出席签字仪式为促进东至县化工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依托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关于创新人大监督方式的探索(论文)

    关于创新人大监督方式的探索 摘 要:创新是人大工作的动力源泉,实效是人大监督工作之魂。创新监督方式,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

    龙游实行食品安全三卡三信息公示制度探索千万工程长效监管

    龙游实行食品安全“三卡三信息”公示制度探索“千万工程”长效监管近日,龙游县食安委办联合县工商局、县经贸局出台了《实行食品安全“三卡三信息”公示制度的通知》,从探索“......

    创新监管模式 改革检验制度

    创新监管模式 改革检验制度 检验监管模式呼唤改革创新当前,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大背景下,检验监管部门毫不懈怠,志在改革创新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模......

    创新农作制度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创新农作制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省农技推广基金会余姚执行部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2月3日省部级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研讨班讲话中指出:“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

    强化企业自律管理探索创新监管途径

    强化企业自律管理探索创新监管途径 盐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企业自律管理作为社会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对长效规范市场秩序、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

    创新监督方式 探索“驻点巡查”新模式

    创新监督方式 探索“驻点巡查”新模式 隆昌县纪委监察局派出第一纪工委监察分局 隆昌县纪委监察局派出第一纪工委监察分局近年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建......

    河北创新财政审计方式 有效探索财政审计大格局

    河北创新财政审计方式 有效探索财政审计大格局近年来,河北省审计厅按照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目标要求,不断创新和改进审计方式,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