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补充练习中应注意的大题
补充练习中应注意的大题
提示:补充练习中的答案绝大部分是编写练习的时候从别的省市试卷中移植过来的,不少参考答案与题目不能很好对应。但是由于时间紧迫,很难将所有的大题答案进行修订,本人将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大题的答案进行整理,并为大家提供一个大题的模式,但愿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尤其要重视教师观、教学观和评价观三个方面的题目。一些有关法规和职业道德的题目,另有文档上传。
1.课堂上如何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其注意力?(此题可以从运用注意规律等知识作答)
答:个体的注意可以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规律进行教学。
(1)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例如,教师通过音量、语音语调的变化,以及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教具等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同时,通过消除与课堂教学无关的刺激,减少对学生的干扰。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任务和价值,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培养间接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通过合理组织教学,增加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能将注意较长时间维持在教学内容上。
(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在教学中,上课之初教师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把学生的注意转移到本节课上来,以形成有意注意。在教授新的学习内容时教师设法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无意注意。在教授重点难点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使他们的注意维持在教学内容上。教学中,教师适当运用幽默的语言或游戏等方式可以使学生适当放松。
2.教学的任务是什么?(广西桂林)(此题请同学们注意)
(1)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它是完成其他教学任务的基础。
(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不仅是顺利地、高质量地进行教学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任的要求,因而是现代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学生的品德、审美情趣和世界观都处于急速发展和逐步形成的时期,教学在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4)关注学生个性的而发展。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还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3.某学校的学生A,在课堂上随意讲话,干扰了课堂秩序。任课教师李老师将
其赶出课堂。下课后李老师又罚A做俯卧撑200次,由于学生A体力不支,栽倒地上。头部磕伤,后送到医院花了300余元医疗费。学生A的家长找到了学校,要求校方处分李老师,并赔偿全部医疗费。请依据教育法规对李老师的行为和家长的要求给予分析。(此题请同学注意!)
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材料中的李老师有管理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学生上课讲话扰乱了课堂秩序,李老师对其进行管理是正确的。但将学生A赶出教室,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同时,罚学生做200个俯卧撑,并导致学生受伤,这是对学生的体罚。
(2)李老师的上述行为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李老师应当向学生及其家长道歉,承当学生的全部医疗费。此外,李老师还应该接受由所在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处分或解聘。
4.某校初中班主任吴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XXX收的信件,吴老师顺便拆阅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吴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高某家长找到吴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吴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1)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知识对吴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2)吴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此题请同学们注意!)
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查阅。”吴老师私自拆阅高某的信的并在班上公开宣读高某的信的做法不正确,违背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上述规定。
(2)吴老师的解释也不正确。因为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确实是教师的职责,但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采用粗暴、违法的行为对待学生。高某的离家出走与吴老师的错误做法有直接关系,他应该负主要责任,而不是像他所说的没有责任。吴老师应主动道歉,并由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处分。
5.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博士在其著作《智能的结构》中提出了无论是在定义、评价手段还是在目的方面都不同于传统智力的“多元智力”的概念。多元智力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经过几年的发展,到了90年代末,该理论影响日益广泛。2000年后,关于多元智力理论的译著、论著以及教育期刊上所发表的文章均大幅增加,掀起了一股“多元智力”的热潮。
请分析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对教育教学的启示。(此
题请大家重视!)
答:(1)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每个人都是由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等8种智力成分组成,但是没个人的智力结构不同,因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优势领域。
(2)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教育和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使每个人的优势领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挖掘。同时,对学生评价的内容、方法和标准多元化,既承认不同的学生的个别差异,又促进每个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6.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始料不及的。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请你运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此题请同学们注意!)
答:(1)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角色的变化,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合作者,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以及社区的开放型教师。材料中的青年教师在遇到学生对课文理解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质疑时,教师没有气恼和逃避,而是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讨论。这说明该教师很好地领会了新课改的精神,正确定位了教师的角色,发挥了学生学习组织者和合作者的角色作用,值得提倡和赞扬。
(2)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行为的变化,要求教师尊重和赏识学生,对学生进行帮助和引导,并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加强与其他教师的合作。材料中的青年教师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当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质疑时,该教师尊重学生的观点,并引导他们进行讨论,说明该教师懂得尊重和赏识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因而也是值得学习的。
7.刘晓旭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早晨,晓旭来到学校遇到了张老师,他随口喊了一声“张老师早”,脸却朝着别的方向。张老师把快要跑掉的晓旭喊住,对他说: “向别人问早,应该眼睛看着别人,你为什么不这么做呢?”晓旭回答:“你平时也是这样和我打招呼的呀。”张老师一下子没话说了,是的,有时候太忙,孩子们和自已打招呼的时候,自己只是随口应答,连看也没看他们一眼。请你运用德育方法的理论对此案例加以评析。(此题请同学们注意!)答:(1)榜样法是重要的德育方法。榜样法是以他人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平的的方法。榜样包括伟人典范、教育者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可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榜样。
(2)材料中的张老师平时由于工作忙,在与孩子们打招呼的时候没有注意目光的交流,这给孩子提供了一个不好的榜样,让孩子误认为跟别人打招呼的时候只
要嘴巴问候,眼睛可以不看对方。这一事件对张老师和所有的老师都是一个警示,教师要让学生怎么做,教师首先要做到,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3)平时在德育过程中要运用榜样法,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选好学习的榜样。第二,要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第三,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
8.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此题请同学们注意!)
答:(1)班级授课制具有以下优点:第一,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由于班级是按年龄、程度编排,由教师根据统一的教材对全班进行教学的,各门学科均按照一定的教学时间表有计划地、轮流交替地进行,因此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来看,它都是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有系统、有重点地学习人类丰富知识体系的一种比较经济有效的形式。第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面对全班学生进教学,这保证了在整个教学中,每个学生的学习都自始至终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第三,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班级授课制是分班进行教育的一种集体组织形式。由于学生的学习内容相同、程度相近,因此集体成员彼此之间在学习上、思想上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有利于开展讨论,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第四,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开设了德、智、体等方面的课程,由有专业知识的教师进行讲授。学生可以受到完整的教育,学到系统的知识,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发展。
(2)班级授课制具有以下不足:其一,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其二,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少。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其三,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其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教师上《乌鸦喝水》一课时,通过启发,大部分学生都形成了乌鸦真聪明,通过投石子,终于喝到了水的共识。唯有一位学生提出了异议——乌鸦不一定喝到水!那是一个胖胖的小男生,稚气的脸上满是执着。执教者有些惊慌失措,“你为何这样说?”她追问。“因为石子会把水淹没!”孩子忽闪着大眼睛,教室内静得出奇。“石子怎么会淹没水呢?连常识都不知道,以后回答问题前一定要多动脑筋,希望其他小朋友们也要注意!”执教者显然有些发怒了。在学生们的齐声“知道了”中,孩子默默地坐了下去,沮丧的神色中透出一丝不服。
请运用新课程下的教学观及有关理论分析评价上述的案例。(此题请各位同学注意!)
答:(1)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接受的过程,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传递和接受课程的过程,更是课程开发与创新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材料中的教师属于典型的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只注重传递教材的内容,没有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开发和创新。
(2)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师生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材料中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有跟学生进行交往与互动,但是双方的交往和对话是不平等的,教师过分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而教师却不尊重学生的观点,当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时,教师采用挖苦和讽刺学生的方式打压学生,这中做法不符合新课程改革教学的理念。
(3)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而材料中的教师只注重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重视学习结果,而忽视过程。
(4)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即关注人。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有其独特的思想和情感,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材料中的学生提出“因为石子会把水淹没!”的观点是非常可贵的,但是教师不仅不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还采用讽刺和挖苦的手段对待学生的质疑,这说明该教师只关注学科知识的教学,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违背了新课改的精神。
9.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创造性的原理进行分析。(此题请同学们注意!)
答:创造性思维三个特点,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1)流畅性是指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多少。该特征代表心智灵活,李璐通达。对同一问题想到的可能答案数量越多,表示他的流畅性越高。从可能答案的数量而言,小方和小明的给出的答案数量是一样的,即流畅性相同。
(2)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所想出的不同类型的答案越多,表明变通性越高。从小方和小明给出的问题答案的类型而言,小方的答案属于同一类型,都是建筑功能,而小明的答案类型比较多,因此,小明的思维的变通性较好。
(3)独创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意见,具有新奇性。对同一问题所提意见越新奇独特,其独创性越高。从独创性看,小方给出的答案更加普通,而小明给出的答案,如打狗、敲钉等独特性略强一些,这说明小明的思维更具独创性。
综上所述,我更欣赏小明的回答,应为他的回答创造性更强。
10.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特点。(此题请同学们注意!)答:(1)新课改强调评价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实现发展功能。传统的教育评价中过分注重评价的甑别与选拔功能,而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发展。新课改要求评价要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通过分析和指导,提出改进方案,促进学生的发展。
(2)新课改强调评价主体和内容多元化,提倡评价标准的差异性。传统的教育评价中,评价仅限于教师,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学习成绩。新课改要求评价的主体除了教师外,学生、家长、同学和社区都应成为评价的主体。评价的标准应
具有弹性,为学生发展提供空间,允许学生以不同速度发展。
(3)新课改强调教育评价要重视与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的情境化方法,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传统的教育评价方法过分注重纸笔考试,学生往往处于被评价的地位,没有发言权,新课改要求教育评价要与教育教学过程融为一体,注意与学生的互动。
(4)新课改强调教育评价要注重过程评价,实现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有机结合。传统教育评价过分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新课改要求教育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注重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结合。
11.德育过程中怎么贯彻疏导性原则?(此题大家需要注意!)答案要点:
疏导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第二篇:合同中应注意的要点
合同中应注意的要点
1.该工程的完成质量和完成度,双方会不会有扯皮的可能?建议加一条:在验收时如双方对完成质量和完成度有争议,可请一个双方都认可的专业检测机构来对具体争议问题进行检测。
2.该工程的验收过程应该有个时间限制,建议加一条:工程竣工后,乙方将申请验收合格报告和决算表送交甲方进行审查。甲方应在接到申请验收合格报告和决算表后,在内完成验收并签字。如天内未验收签字,视同甲方对该工程已经验收合格。
3.加一条:工程未经验收,甲方提前使用或擅自动用,由此而发生的质量或其他问题,由甲方承担责任。
4.加双方违约责任:甲乙双方不得借故拖欠各种应付款项,如拖期不付,按银行的短期贷款利率偿付给对方逾期付款违约金。
第三篇:实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实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综合报道 来源:cintern.com 编辑:
(1)给实习单位留下良好的印象。要向实习单位展示自己的优点,让实习单位的人能记住你,更要能打动实习单位的领导。实习单位的领导也不是完人,不可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他们会有自己的优势和弱点。学生在实习中要善于观察,取长补短。一般来说,领导都喜欢给自己补短的人才。有的领导在获取信息时是属于“阅读型”的,你可以把重要的信息写成报告交给他;有的领导是属于倾听型的,你在汇报工作时,可以先讲结果,在讲事情经过时,也要言简意赅。这样,你就会给实习单位领导留下良好的印象,只要有机会进人,他自然就会想到你。
(2)实习期间要注意个人形象。实习学生既代表个人,也代表高校的大学生群体形象,还代表实习单位的形象。在实习期间回答问题、处理问题时你已代表实习单位,就要为该单位负责,在遇到政策性问题时要请示实习岗位上的指导老师,要有责任意识,不能给实习单位带来麻烦。同时也要注意个人卫生,办公室里不要抽烟。
(3)从小事做起,每天坚持做好几件小事。如坚持打扫办公室卫生、打开水、整理内务、分发文件等,实习部门领导会看在眼里的,记在心里的。领导都喜欢从小事做起的青年人,认为你踏实肯干,对你的印象就会很好,一旦有机会,他会想起你,放心让你做其他的“大事”。
(4)要克服怕做不好事的心理。不少学生胆小,这也怕,那也怕,这也不敢做,那也不敢做,实习几个月只是在那里观看。要知道看球与自己踢球是大不一样的。同学们不要怕,小事要抢着做,大事要请领导指导去做,就是做错了,对方也会认为你是实习生,能够原谅你。实习中碰到困难不用担心,只要你虚心请教,会有人来帮助你解决。
(5)要主动学习,主动做事。实习单位指导老师不同于大学教师,实习生应该自己主动去学、去做,虚心请教。比如同事忙不过来时,你应主动前去帮忙;饮水机里没水了,你主动给送水公司打个电话;有了临时任务,你主动要求加班,等等,这样,你就会很快融入到同事之中,得到领导和同事的好评。
(6)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实习期间,实习生一定要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同时,要注意以下问题:上班时间不能迟到、早退;一般不要用办公电话打私话;工作期间不要上网玩游戏、下棋、打牌、聊天;也不要老是玩手机,这都会给实习单位留下不好的印象。这些小事体现了一个人的散漫,应忌之。虽然有些单位没有硬性规定,实习生也要严格要求自己,上班时要早到晚走,起码应做到按时上下班。不轻易请假离岗,要利用实习时间多翻阅单位的一些学习资料,要注意观察、总结,认真学习别人是如何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7)遵守保密制度。大学生在校期间养成了言论自由的习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特别是学法律的,爱用法律条款去评论一些制度不符合法律要求,实习期间甚至要求加班按《劳动法》补钱,不断指出实习单位的一些制度不科学、不合理等,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其实,实习生并不了解单位的实际情况,不要指手画脚乱发言,尤其是对案件的判决,资料的收集都需要严格保密,不要知法犯法。其他专业实习生在不同的实习单位也应注意遵守有关保密制度,不随意透露有关情况。
(8)尊重他人。要尊重实行单位的每一个人,无论其职位高低、学识深浅,实习生都要平等地对待他们,尊敬他们,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给实习单位留下有修养的好印象。
(9)在实习中要不断充实知识,提高能力。实习中实习生要不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克服不足,提高自己。实习期间,实习生应明确自己今后所选职业的发展情况,自己所欠缺的知识、技能、能力,了解自己的目标同职业要求还有多大距离。这样,返校后就要有针对性地对自己所欠缺的那部分内容进行有效的补充、学习,许学习时要有重点和主次,在短期内不能完善、提高的要作长期学习的打算,如写作能力、普通话等,着对以后的职业发长道路是十分有益的。
第四篇:化工行业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化工行业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化工生产处理的物质往往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性强和有毒害物质多等特点,且生产装置趋向大型化,一旦发生事故,波及面很大,对国民经济及所在地区的人民安全,带来难以估计的损失和灾害。故化工安全的意义十分重大,是化工生产管理中的重要部分。
化工安全技术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①预防职业性危害的技术。
例如防尘、防毒、采暖通风、采光照明、震动和噪声等的控制和治理,高温、高频、放射性等危害的防护,以及对工人作业环境的各种卫生监测技术。
②预防发生各类事故的技术。
例如化工生产过程中的防火、防爆,化学危险物品的安全贮存和运输,压力容器和设备的安全使用、维护、检修,人身保护,事故的数理统计分析,以及安全系统工程等。
③制订和不断完善各种化工安全技术的标准、规程和规范。
危险品的分类和贮存用途较广的化学危险品约有2000种,按主要特性划分10大类,即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自燃物品、遇水燃烧物品、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氧化剂、剧毒品和毒害品、腐蚀物品以及放射性同位素。除腐蚀物品和放射性物品各有其特殊要求外,其他一般化学危险品的贮存也都有其要求(表1化学危险品分类贮存原则)。
防火、防爆技术是化工安全技术的主要内容之一。
做好预防工作,首先应消除或控制生产过程中引起燃烧和爆炸的因素。火灾和爆炸的基本概念对于处理易燃、易爆物质十分重要的概念是爆炸极限、燃烧危险度和爆炸危险度。
爆炸极限
当可燃气体、可燃蒸气或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遇到明火或其他点火源时,就会发生爆炸。此浓度范围,就是某物质的爆炸极限。可燃气体、可燃蒸气或粉尘在空气中形成爆炸混合物的最低浓度(通常用体积百分比表示)称作爆炸下限,最高浓度称爆炸上限。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和粉尘的爆炸极限是防止爆炸的原始数值,是防爆技术中的重要数据。
爆炸极限不是一个固定值,随温度、压力、惰性气体、容器情况等各种因素而变更。其中爆炸性混合物的原始温度越高,则爆炸极限越大,即爆炸下限降低而爆炸上限增高。
爆炸性混合物的原始压力对爆炸极限有很大影响:
压力降低,则爆炸极限缩小;待压力降至某值时,其下限与上限重合,此时的压力称为爆炸临界压力;若压力在爆炸临界压力以下,系统便不会爆炸。混合物中惰性气体的含量增加、爆炸极限缩小;惰性气体的浓度提高到一定值,可使混合物不爆炸。充装容器的管子直径越小,爆炸极限范围越小。当管径(或火焰通道)小到一定程度时,其火焰即不能通过。其他如火花的能量、受热表面的面积、火源与混合物的接触时间以及光的照射等,对爆炸极限均有影响。
燃烧危险度
从预防火灾的角度将易燃固体和易燃液体进行分级。易燃固体一般以其燃点作为燃烧危险度的分级依据。易燃液体则按其闪点(液体的蒸气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分为四级(表2液体燃烧危险度分级标准),第一、二级称为易燃液体,第三、四级称为可燃液体。
爆炸危险度
易燃气体、易燃蒸气和粉尘的爆炸浓度用下式来计算:爆炸危险度的数值(表3典型易燃气体的爆炸危险度)越大,则表示其危险性越大,反之则其危险性较小。
火灾危险性分类对于化工生产过程的火灾危险性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在生产或贮存中的火灾危险性类别,以便从开始设计时即作为重点考虑。
中国将化工生产和贮存的火灾危险性分别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类。甲类---使用或产生闪点<28℃的易燃液体;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即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蒸汽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遇酸、受热、撞击、摩擦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在压力容器内超过自燃点的物质。
乙类---使用、贮存或生产中产生闪点为28~60℃的易燃、可燃液体;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助燃气体和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生产、使用中排出浮游状态的可燃纤维或粉尘,并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贮存物质中在常温下与空气接触缓慢氧化,积热不散,引起自燃的危险物品。
丙类---使用、贮存或生产中产生闪点≥60℃的可燃液体;可燃固体。
丁类---对非燃烧物质进行加工,并在高温或熔化状态下经常产生辐射热、火花或火焰的生产;利用气体、液体、固体作为燃料,或将气体、液体进行燃烧作其他用的各种生产;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难燃烧物质的生产和贮存。
戊类---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非燃烧物质的生产。
甲类的危险性为最大,应重点采取措施。
防火、防爆的基本措施火灾、爆炸的危险性取决于可燃物的种类、性质及用量,生产装置区域及厂房空间的大小,生产装置的技术状况和先进程度,通风换气条件和设备,以及装置是否可能泄漏和操作是否可能出差错,等等。
通常采取的基本措施有:
严格控制点火能源。
主要是指明火(加热用火、维修用火等)、高热物及高温表面、电火花、静电火花、冲击和摩擦、绝热压缩、自然发热、化学反应热、光线和射线等。
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在安全限度以内操作,最好采用自动调节和控制。提高自动控制与安全保险装置的能力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
此外,限制火灾或爆炸后果的蔓延,在开始设计布局时就要考虑,既能预防事故灾害的扩大,又要便于运行管理。例如,预防爆炸的破坏作用,厂房或装置应有防爆泄压设施,也可采用隔离或露天安装,以及远距离操纵等。
中国对石油化工厂的防火间距做出了规定
例如,化工厂与居住区、邻近工厂、交通线路等的防火间距规定:在工厂总平面布局上,工艺生产装置,全厂性重要辅助生产设施,以及机修、仪表与电器修理、汽车库、中心试验室等有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易燃与可燃液体贮罐等,都有防火间距规定;工艺生产装置内设备、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规定;以及化工厂建设场所及其他防火间距等共16项规定。
职业性危害的预防,主要是预防尘(矽)肺、职业中毒、灼伤、噪声、辐射等职业伤害。
中国对车间空气中有害气体、蒸气和粉尘的最高允许浓度作了规定。预防灼伤、噪声、辐射主要是制定完善的安全操作规程,以及设置可靠的预防或防护设施。
防止造成危险性较大的物质形成燃烧爆炸的条件。
首先应尽量改进工艺,以危险性较小的物质取代之。若不可能则采取适当措施,如采取惰性介质保护,密闭或加强通风以降低物质的浓度或在负压下操作,等等。
第五篇: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课堂教学要注意哪些问题?
徐小嘉
民办学校学生,基础是个问题。所以课堂教学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特别是教学设计,一定要备学生,而教学设计的细节问题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败,如:一节探究课究竟怎样设计、在设计中要注意哪些问题、这节课与本课题的阶段性学习目标如何衔接等问题,都值得我们认真的思考和探索。比如:
1.要对学生有学习任务要求。
学生特别是小组学习。没有任务要求就变成乱成一锅粥,所以任务一定要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一些我们学生能通过讨论得出结论的问题。有任务的学习,才是认真的学习,有任务才是学生学有所得的学习。课堂无效环节的出现,学生时而游离课堂的表现,多因学生的不需要,太难不需要,会了不需要,要传递给学生需要的信息,那就要在一定程度上了解预习情况,对学案及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抽查,据此确定课堂的内容和方式的重点。可惜的是,这一环节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预测学生可能遇到的学习困难。
老师要对学生可能会遇上的困难要有预判,并设立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线索。让学生跟着线索。课堂的资源来自预设和即时的,上课时呈现的预设资源,一般利用比较充分,但也常常效果不能最大化,比如使用视频资料,要么是验证知识,要么是回放生成的过程,要么是挖掘启示,但在使用时往往只是一睹为快,费神费力的挑选截取只达到给眼洗澡的效果,有点浪费。即时出现的问题,往往是学生最需要的,不能回避,可以及时共同解决,可以缓下来解决,比如,在听课中,老师引用了一副图片,只是在证明教材的文意,结果学生对图片的人物及其导致的结果,很感兴趣,也许对这学科意义不大,但对学生有意义,因为学生需要,可惜被有意回避了。
3.评价的指标与学习指标结合起来。
学生首先学会自己评价自己的答案,小组内互相评价,师生间评价等等,学习中,学习目标与课堂评价相结合。针对学生的答案,评价很重要,鼓励性评价更重要。
4.对小组的合作要有具体要求。
小组合作,要设立要求。小组讨论要设立小组长,评价员,发言者,记录员等,这些要求是要培养小组讨论的习惯。
5.注意在教学设计时体现追求兴趣的理念应注意对课堂上生成的问题的解决,注意学生在问题中的积极性的参与。
学生是个机灵活泼的个体,思想活跃,老师一定要熟悉文本、学生,对学生问过的,会问的问题,都要有所了解,适时引导学生问自己想到的问题,当然也要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鼓励学生勇于回答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