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为引领不断推动社会扶贫工作向纵深发展

时间:2019-05-13 01:25: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创新为引领不断推动社会扶贫工作向纵深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创新为引领不断推动社会扶贫工作向纵深发展》。

第一篇:以创新为引领不断推动社会扶贫工作向纵深发展

以创新为引领 不断推动社会扶贫工作向纵深发展

作者:胡家荣

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强国富民的迫切需要,是缩小贫困地区城乡差别,防止贫富分化最现实最有效的手段和战略举措。在国家扶贫开发力度、扶持资金有限的条件下,社会扶贫则成为大扶贫中一种不可或缺的补充和重要途径,发挥着推动农村社会发展进步又一引擎作用。这已在安康社会扶贫实践中得到充分验证。

近年来,通过开展社会扶贫活动,我市贫困村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产业建设有了长足发展,贫困群众的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和显著提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提出的战略目标,通过社会扶贫力量建设新农村,本身就带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和示验性质,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成熟的经验可资借鉴。因而尽管广大社会扶贫主体为此投入了力所能及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帮扶的整体效果难如人意。这其中固然有信息闭塞、交通不便、自然灾害频发、返贫率高等客观因素制约,更存在着未吃透村情,没有找准帮扶切入点,重视基础设施,忽视培育主导产业等主观原因。同时,由于参扶单位受自身实力和经营条件限制,能拿出的扶贫资金数量有限,使用范围比较分散;能争取到的项目规模偏小,且多侧重于基础设施方面,因而多表现为各自为战、小打小闹的短期帮扶行为。从政府层面看,由于缺乏对社会扶贫工作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和管理,缺乏刚性的量化考核指标及检查考核失之于软等原因,致使不少贫困村虽经帮扶,村组面貌依旧,发展依然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要彻底解决帮扶

工作把脉不准、重点不明、思路不清、方法不当、效果不佳等现状和问题,必须以创新为引领,以崭新的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和管理机制,促进社会扶贫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效应。

一、强化扶贫意识,不断创新社会扶贫工作理念

新时期的扶贫帮困不再是简单的捐款捐物,抑或救助几名失学儿童或资助贫困大学生。而是要立足现代化、城镇化、信息化大趋势,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为抓手,通过扶智传技,促使广大农民开阔视野,与时俱进,顺应时势,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借助外力,主动出击,寻求和捕捉增收渠道和发家致富的商机。

首先,要树立“大扶贫”的工作理念。实施大扶贫,是各级党委、政府为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缩小贫富差距,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的战略抉择,是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客观要求。审时度势,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扶贫开发,是新时期新阶段扶贫工作的现实需要和必然选择。要高度重视和深化对社会扶贫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调整和转变过去那种主要依靠各级党委、政府抓扶贫、扶贫部门抓扶贫的单打一的传统扶贫工作思路,引导和号召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扶贫开发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其次,要树立“大开发”“大发展”工作理念。广大贫困地区极具开发潜力和发展优势。着眼世界经济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的历史背景,谋求经济快速发展,实现超常规大跨越式的增长方式越来越倍受青睐而被选择。如何实现贫困地区的大开发、大发展是扶贫工作面临的最棘手难题和最现实的挑战。因此,必须立足现实,放眼世界,紧跟时代,着眼未来,去谋划大开发大发展的方略和措施,组织广大贫困群众积极响应与主动参与,为实现脱贫致富目标,建设幸福家园和创造美好生活不懈努力。

再次,要树立“大开放”工作理念。帮助和引导农民用足用活党在“农村”工作中的现行政策,大胆探索放宽多种政策限制,鼓励农民放手发展;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进城务工创业。允许城市居民到农村租赁荒山和土地,兴办实体,发展产业。从而实现城乡互动,统筹发展,以城带乡,协调发展,资源互补,共同发展的目标。

二、明确扶持重点,不断创新社会扶贫工作思路

眼下,在安康参与社会扶贫的生力军中,有76家中省两联一包单位,180家结对企业,462家新农村建设帮扶单位和100名党政领导挂联特困村。这是一支庞大而不可小视的扶贫群体。每年为全市贫困村投入的项目、资金,带来的巨大效应和作用举足轻重。充分利用和发挥好这支生力军的群体作用,应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创新工作思路是提升帮扶效果的关键。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为特色的新农村是社会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工作思路上,具体讲就是要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大目标,坚持实施“四三二一”扶贫方略,推动我市社会扶贫工作上水平、见成效。“四”即“四动”,主要指社会力量联动、政策力量和政府行为推动、专业大户带动、群众自发主动,依靠“四力”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三”即实现“三整合”:一是整合社会扶贫力量。有意识地将两联一包、千企千村扶助行动和新农村建设帮扶单位向一起靠,尽量做到一个村有二至三个社会力量开展帮扶;二是整合各类

项目资源。进一步整合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小流域治理、生态移民、危房改造、安全饮水、沼气建设等项目资源,实施资金捆绑,重点向贫困村倾斜。三是整合各类生产要素。充分挖掘贫困村资源和区位优势,有效发挥参扶主体的职能和带项目、带市场、带信息、带资金的诸多优势,实现村企对结、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二”即实现“两个新突破”。一是力求在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量上要有新突破。二是在主导产业建设上要有新突破。使主导产业真正成为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主导项目和增长极。“一”即实现一个目标:生产发展,经济增长,生活改善。

三、讲求帮扶策略,不断创新社会扶贫工作方式方法

首先,要掌握并熟练运用抓重点、攻难点的农村工作技巧,要弄清帮扶工作重点是啥,难点在哪里,就必须深入村组开展调研。只有吃透村情,把准脉,诊清病,方能开好方,做到辩证施治。具体讲,重点就是要科学制定帮扶村的发展规划,确定发展目标,明确工作重点,制定实施措施。难点在于如何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要求去培育专业村和产业大户,并实施分类指导;如何对应运而生的观光农业、设施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给予积极有力地扶持和引导;如何鼓励和引导农民立足产业优势,走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化经营路子,帮助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社,成立专业协会,发展壮大主导产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效益,促进贫困村的经济快速增长。

其次,要练就把握主次、区分轻重缓急的工作本领。帮扶工作事涉方方面面,有大有小。帮扶人员必须做到分清主次轻重,既要重视惠及千家万户的大事,又要解决诸如调解家庭矛盾纠纷、救助失学

儿童等小事,杜绝和防止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或以点带面,抓了“芝麻” 丢了“西瓜”现象和做法。

第三,坚持本职和帮扶两兼顾的做法,做到内引外联三结合。不提倡更不强求帮扶人员将主要精力和时间安排在驻村蹲点上,让他们有更多数时间从事本职工作。鼓励他们在帮扶工作中充分发挥和利用本单位(企业)职能优势,积极为帮扶村争取项目和资金,做好内引外联、上下沟通、左右协调工作,更多地解决帮扶村长期盼望又无能为力的事情。

第四,注意运用虚实结合的工作方法。解放思想抓学习,加强管理抓制度,在农村被看做是务虚。但务虚的作用有时不亚于务实。从事帮扶工作就应既务虚又务实。只有虚实结合,才能相得益彰,以虚促实。比如,在扶贫资金使用上,可针对不同村组情况和习俗,利用参扶单位捐赠的资金帮助建立相关基金,用于诸如敬老助残、见义勇为、产业发展大户奖励、资助贫困学生和贷款贴息等项目,既弘扬了尊老爱幼,助残济困、主持公道正义的光荣传统,促进乡村和谐与文明进步,又发挥了有限资金的“四两拨千斤”作用。这既是务虚,更是务实,通过务虚达到以虚促实的目的。

四、把握扶贫难点,不断创新社会扶贫工作管理机制

克服和纠正社会扶贫工作管理松散、制度不全、考核不严等现象,就必须加强对社会扶贫工作的管理和指导,不断创新管理机制。

一是设立专门机构。积极探索在各级扶贫机构内设专业的管理机构的做法,使其充分行使对本辖区社会扶贫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协调指导职能。二是抓好驻村队员培训。探索利用“雨露计划”项目,对驻

村队员进行系统培训,使工作队员熟练掌握帮扶工作方式方法,了解党在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尽快熟悉农村工作。三是严格考核。围绕建设新农村五大目标体系,科学制定刚性量化考核指标,尤其在扶持项目和资金、农民人均收入增幅、主导产业建设等重点上明确具体考核目标要求,严格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四是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推行“一票否决”。及时对帮扶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表彰,并将其作为干部晋升和单位创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对帮扶工作敷衍了事,措施不力,成效不明显的单位也要及时进行通报,并限期进行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单位,在年终考核验收时,坚持一票否决,考核结果列入不合格等次。

第二篇:以创新为引领不断推动社会扶贫工作向纵深发展

以创新为引领不断推动社会扶贫工作向纵深发展

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强国富民的迫切需要,是缩小贫困地区城乡差别,防止贫富分化最现实最有效的手段和战略举措。在国家扶贫开发力度、扶持资金有限的条件下,社会扶贫则成为大扶贫中一种不可或缺的补充和重要途径,发挥着推动农村社会发展进步又一引擎作用。这已在安康社会扶贫实践中得到充分验证。

近年来,通过开展社会扶贫活动,我市贫困村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产业建设有了长足发展,贫困群众的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和显著提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提出的战略目标,通过社会扶贫力量建设新农村,本身就带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和示验性质,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成熟的经验可资借鉴。因而尽管广大社会扶贫主体为此投入了力所能及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帮扶的整体效果难如人意。这其中固然有信息闭塞、交通不便、自然灾害频发、返贫率高等客观因素制约,更存在着未吃透村情,没有找准帮扶切入点,重视基础设施,忽视培育主导产业等主观原因。同时,由于参扶单位受自身实力和经营条件限制,能拿出的扶贫资金数量有限,使用范围比较分散;能争取到的项目规模偏小,且多侧重于基础设施方面,因而多表现为各自为战、小打小闹的短期帮扶行为。从政府层面看,由于缺乏对社会扶贫工作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和管理,缺乏刚性的量化考核指标及检查考核失之于软等原因,致使不少贫困村虽经帮扶,村组面貌依旧,发展依然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要彻底解决帮扶工作把脉不准、重点不明、思路不清、方法不当、效果不佳等现状和问题,必须以创新为引领,以崭新的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和管理机制,促进社会扶贫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效应。

一、强化扶贫意识,不断创新社会扶贫工作理念

新时期的扶贫帮困不再是简单的捐款捐物,抑或救助几名失学儿童或资助贫困大学生。而是要立足现代化、城镇化、信息化大趋势,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为抓手,通过扶智传技,促使广大农民开阔视野,与时俱进,顺应时势,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借助外力,主动出击,寻求和捕捉增收渠道和发家致富的商机。

首先,要树立“大扶贫”的工作理念。中国13亿人口,7亿是农民。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国家的强盛。因此,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构想,十七届五中全会又把强国富民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始终把解决 “三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全力扶持“三农”。实施大扶贫,是各级党委、政府为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缩小贫富差距,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的战略抉择,是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客观要求。审时度势,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扶贫开发,是新时期新阶段扶贫工作的现实需要和必然选择。要高度重视和深化对社会扶贫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调整和转变过去那种主要依靠各级党委、政府抓扶贫、扶贫部门抓扶贫的单打一的传统扶贫工作思路,引导和号召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扶贫开发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其次,要树立“大开发”“大发展”工作理念。广大贫困地区极具开发潜力和发展优势。着眼世界经济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的历史背景,谋求经济快速发展,实现超常规大跨越式的增长方式越来越倍受青睐而被选择。如何实现贫困地区的大开发、大发展是扶贫工作面临的最棘手难题和最现实的挑战。因此,必须立足现实,放眼世界,紧跟时代,着眼未来,去谋划大开发大发展的方略和措施,组织广大贫困群众积极响应与主动参与,为实现脱贫致富目标,建设幸福家园和创造美好生活不懈努力。

再次,要树立“大开放”工作理念。帮助和引导农民用足用活党在“农村”工作中的现行政策,大胆探索放宽多种政策限制,鼓励农民放手发展;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进城务工创业。允许城市居民到农村租赁荒山和土地,兴办实体,发展产业。从而实现城乡互动,统筹发展,以城带乡,协调发展,资源互补,共同发展的目标。

二、明确扶持重点,不断创新社会扶贫工作思路

眼下,在安康参与社会扶贫的生力军中,有76家中省两联一包单位,180家结对企业,462家新农村建设帮扶单位和100名党政领导挂联特困村。这是一支庞大而不可小视的扶贫群体。每年为全市贫困村投入的项目、资金,带来的巨大效应和作用举足轻重。充分利用和发挥好这支生力军的群体作用,应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创新工作思路是提升帮扶效果的关键。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为特色的新农村是社会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工作思路上,具体讲就是要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大目标,坚持实施“四三二一”扶贫方略,推动我市社会扶贫工作上水平、见成效。“四”即“四动”,主要指社会力量联动、政策力量和政府行为推动、专业大户带动、群众自发主动,依靠“四力”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三”即实现“三整合”:一是整合社会扶贫力量。有意识地将两联一包、千企千村扶助行动和新农村建设帮扶单位向一起靠,尽量做到一个村有二至三个社会力量开展帮扶;二是整合各类项目资源。进一步整合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小流域治理、生态移民、危房改造、安全饮水、沼气建设等项目资源,实施资金捆绑,重点向贫困村倾斜。三是整合各类生产要素。充分挖掘贫困村资源和区位优势,有效发挥参扶主体的职能和带项目、带市场、带信息、带资金的诸多优势,实现村企对结、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二”即实现“两个新突破”。一是力求在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量上要有新突破。二是在主导产业建设上要有新突破。使主导产业真正成为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主导项目和增长极。“一”即实现一个目标:生产发展,经济增长,生活改善。

三、讲求帮扶策略,不断创新社会扶贫工作方式方法

首先,要掌握并熟练运用抓重点、攻难点的农村工作技巧,要弄清帮扶工作重点是啥,难点在哪里,就必须深入村组开展调研。只有吃透村情,把准脉,诊清病,方能开好方,做到辩证施治。具体讲,重点就是要科学制定帮扶村的发展规划,确定发展目标,明确工作重点,制定实施措施。难点在于如何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要求去培育专业村和产业大户,并实施分类指导;如何对应运而生的观光农业、设施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给予积极有力地扶持和引导;如何鼓励和引导农民立足产业优势,走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化经营路子,帮助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社,成立专业协会,发展壮大主导产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效益,促进贫困村的经济快速增长。

其次,要练就把握主次、区分轻重缓急的工作本领。帮扶工作事涉方方面面,有大有小。帮扶人员必须做到分清主次轻重,既要重视惠及千家万户的大事,又要解决诸如调解家庭矛盾纠纷、救助失学儿童等小事,杜绝和防止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或以点带面,抓了“芝麻” 丢了“西瓜”现象和做法。

第三,坚持本职和帮扶两兼顾的做法,做到内引外联三结合。不提倡更不强求帮扶人员将主要精力和时间安排在驻村蹲点上,让他们有更多数时间从事本职工作。鼓励他们在帮扶工作中充分发挥和利用本单位(企业)职能优势,积极为帮扶村争取项目和资金,做好内引外联、上下沟通、左右协调工作,更多地解决帮扶村长期盼望又无能为力的事情。

第四,注意运用虚实结合的工作方法。解放思想抓学习,加强管理抓制度,在农村被看做是务虚。但务虚的作用有时不亚于务实。从事帮扶工作就应既务虚又务实。只有虚实结合,才能相得益彰,以虚促实。比如,在扶贫资金使用上,可针对不同村组情况和习俗,利用参扶单位捐赠的资金帮助建立相关基金,用于诸如敬老助残、见义勇为、产业发展大户奖励、资助贫困学生和贷款贴息等项目,既弘扬了尊老爱幼,助残济困、主持公道正义的光荣传统,促进乡村和谐与文明进步,又发挥了有限资金的“四两拨千斤”作用。这既是务虚,更是务实,通过务虚达到以虚促实的目的。

四、把握扶贫难点,不断创新社会扶贫工作管理机制 现行的社会扶贫工作,既有政府行为成分,即由政府组织实施,具有官方性质。又有非政府行为,即由企业和个人提供无偿的捐赠与资助。要克服和纠正社会扶贫工作管理松散、制度不全、考核不严等现象,就必须行使政府行为,借助公权力量和行政手段,加强对社会扶贫工作的管理和指导,不断创新管理机制。

一是设立专门机构。积极探索在各级扶贫机构内设专业的管理机构的做法,使其充分行使对本辖区社会扶贫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协调指导职能。

二是抓好驻村队员培训。探索利用“雨露计划”项目,对驻村队员进行系统培训,使工作队员熟练掌握帮扶工作方式方法,了解党在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尽快熟悉农村工作。

三是严格考核。围绕建设新农村五大目标体系,科学制定刚性量化考核指标,尤其在扶持项目和资金、农民人均收入增幅、主导产业建设等重点上明确具体考核目标要求,严格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四是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推行“一票否决”。及时对帮扶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表彰,并将其作为干部晋升和单位创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对帮扶工作敷衍了事,措施不力,成效不明显的单位也要及时进行通报,并限期进行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单位,在年终考核验收时,坚持一票否决,考核结果列入不合格等次。

第三篇:以创新推动文化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以创新推动文化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2014-1-10

中国改革开放35年来,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内涵非常丰富,对于我们实际工作而言,要紧扣三点精神内核:一是更大力度的开放;二是更深层次的改革;三是更有成效的创新。创新是事业发展的永恒命题。我们一定要将开放、改革、创新融入工作中去,以期取得更大突破。“创新”内涵丰富,外延广阔。要将创新意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开花结果,推动事业向前发展,我想还需要其他几个支撑,那就是拓展、提升、作为。因此,创新意识的实质就是创新、拓展、提升、作为这八个字。下面我想谈一谈将创新意识贯穿于实际工作的一些思路。

例如,在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方面,我们要创新发展思路和模式,加速战略布局。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经国务院批复的《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到2020年将建成50个海外文化中心。可见,文化中心建设工作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我们要本着实事求是和百花齐放的原则,多模式发展,为中心建设开辟更宽广的道路。可以大胆尝试“中央+地方”“中央+企业”“中方+外方”、利用商务部对外援建设施以及“边运转,边建设”等多种模式,解放思想,打破条条框框,不要按部就班,要抢抓机遇,提高建设速度,快速形成规模,尽快完成海外中心的战略布局。

又如,在“欢乐春节”品牌建设方面,我们要统筹协调,海纳百川,努力打造活动升级版。春节品牌活动从诞生到现在,历经了10年发展。当年一个创意催生了如此大规模的一个品牌活动,足见创新的重要。在各地方省区市的积极参与下,在驻外使领馆的大力配合下,举全局之力,汇全国资源,从创意变为现实,迅速成长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著名品牌,其声势和规模已经在全球产生了巨大影响,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屡次批示和充分肯定。10年的发展,已进入到需要创新提高的新阶段。在这个重要节点上,我们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政府统筹,社会参与,推动欢乐春节不断本土化,加大国外主流社会与我合作办活动的力度,使春节真正成为国际性节日。

再如,在加强中外思想文化交流方面,我们要以汉学家工作为抓手,提升工作层次,为新时期对外文化工作赢得新的增长点。近年来,我们通过举办各类中外文化论坛,在中外思想文化交流领域中取得了一定成绩。2013年12月初,根据刘奇葆同志的指示,文化部成功举办了首届“汉学家与中外文化交流”座谈会,刘奇葆同志亲切会见并与汉学家进行了座谈,发表了重要讲话。汉学家工作是我们对外文化工作的新抓手。对于新生事物,我们缺少经验,难免产生畏难情绪。但我们要克服惰性,迎难而上。各驻外机构要注意加强与国内的沟通联系,自觉地把自身的工作重心与国内的关注热点结合起来,深刻领会新思路、新要求,从而形成对外文化工作资源的全球统筹,形成国内国外一盘棋的良好工作格局。再如,在国家对外援助方面,要逐步增加文化援助的比重,使得文化“软”援助发挥“硬”作用。文化援助是惠及普通民众的“人心工程”,能够发挥“得人心、暖人心”的积极作用。为缅甸承办第27届东南亚运动会开闭幕式提供技

术支持就是软援助发挥积极作用的范例,通过协助缅甸举办开闭幕式,加强了中缅双方的文化联系,为双边关系的全面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另外,我们要以更大的胸怀去统筹各方力量。我们负责的是全国的对外文化工作,要将全国各类对外文化活动都纳入视野,积极支持各种力量走出去。驻外文化处(组)要树立“大文化”意识,主动帮助广电、出版部门在国外开展活动,扩大影响。在打造品牌方面,除了已有的“欢乐春节”、新开辟的汉学家工作,我们还可以考虑打造诸如国际顶尖博物馆、大剧院论坛等新品牌。

第四篇:以行业协会(商会)为载体 推动新阶段统战工作向纵深发展

以行业协会(商会)为载体 推动新阶段统战工作向纵深发展

近几年来,通海县委统战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统战工作的新途径,不断拓展工作领域,以社团建设为基础,以充分发挥各社团组织作用,切实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各行业人士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性为重点,做了大量的工作。到目前,我县已成立各种协会、行业商会、专业生产合作社等社团组织20多个,会员1200多户。社团组织的建立为统战工作的开展找到了新的载体,也为全县经济社会和各行业的自律,规范行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调研、建工作平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建立和完善,统战工作领域的拓宽,统战工作对象的增加。要做好新时期统战工作,必须探索新的工作途径,寻找新的突破口,切实牵住“牛鼻子”,才能抓住工作的重点。因此,通海县委统战部不断加大调研力度,每年选择不同的课题进行调研,如:2003年,通海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党组,工商联共同组成调研组,对全县21户食品加工企业和企业融资情况进行调研,并形成了《关于组建通海诚信担保公司的报告》等调研报告,上报县委、政府;2006年,对全县农资市场、企业发展等情况进行调研,分别形成《通海县农资市场现状的调研报告》和《突破瓶颈制约、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等报告上报县委、政府。通过调研找准了工作的切入点,统一了思想,明确了做好新时期统战工作必须依托载体,搭建工作平台,并以此为突破口,才能更好地分行业把各类各块的人士团结起来,使他们积极投身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来。

通海县委统战部很注重调研成果的转化,不断加大协调力度,积极协助参与社团的组建工作,一是积极向县委汇报,组建工商联党组。2003年2月,我部向县委上报了《关于组建通海县工商联党组的请示》,县委及时批复成立了工商联党组,通过党组切实加强了对工商联(商会)的领导和业务上的指导。二是注重工商联(商会)的网络建设。通海县共辖9个乡镇,到2005年初只有秀山镇没有成立工商联(商会)分会,而秀山镇非公经济发展较快,非公经济人士要求成立工商联(商会)分会的愿望逐步增强。我部多次向县委分管领导汇报,经常到秀山镇与镇领导交换意见,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多次到镇上指导筹备工作,并于2005年11月,成立了工商联(商会)分会。从而使我县9个乡镇和一个村都成立了基层商会。三是抓行业协会和行业商会建设。我县先后组建了蔬菜协会、面粉面条协会、纳古角钢协会、纳古小刀具协会、甜白酒协会等。在调研的基础上统战部全程参与,积极配合工商联(商会)筹备组建农资行业商会,并于2006年8月18日,挂牌成立了第一个行业商会。通过社团组织的建立,统战工作找到了载体和开展工作的平台。

二、积极引导社团发挥自身作用、搞好服务。

我部在协调配合抓好行业协会(商会)等社团组织建设的基础上,很好地依托行业组织这个载体,组织广大非公经济人士深入学习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宣传《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各级党委、政府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按照“团结、帮助、引导、教育、服务”的方针,在全县非公经济人士中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三个结合”及争做合格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等教育,引导非公经济人士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意识;引导非公经济人士树立社会主义公私观、信用观、义利观和法制观,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各行业组织也发挥出了桥梁和纽带作用,上级的方针政策能及时地传达到非公经济人士中,非公经济人士的意见建议及时通过行业组织反映给县委、政府,畅通了建言献策的渠道。由于我部加强了指导、引导和协调工作,各社团不断在服务上下功夫,一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统战部充分利用社团的组织优势,指导好各社团根据各自的特点和广大会员的需要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如:为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的管理水平,帮助企业加强经营管理,使广大非公经济人士不用到外地就能在本地方便地接受来自外地的新观念、新经验,通海县委统战部进一步加强协调,每年都协助县工商联(商会)举办一至二期培训,邀请有关部门、专家、教授对全县民营企业家和非公经济人士加强企业发展战略、规范经营、诚信经营等方面知识和智能的培训。又比如:蔬菜协会、农资商会等经常深入乡镇、村、组向广大群众举办蔬菜种植、农技推广应用、病虫害的防治等各种各样的知识培训,深受群众的欢迎。二是围绕县委的中心工作,特别是走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路子,针对纳古刀具生产开发和部分非公经济人士的要求,统战部积极协调,按照自愿自费的原则,组织了两批非公经济人士,共40人到温州、永康等地参观考察,通过考察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坚定了他们发展非公经济的信心,促进了纳古工艺刀具和生活用刀具的发展;由县工商联牵头组织角钢协会20多名会员,到河北省唐山市考察连轧角钢项目,回来之后,大家共同入股1000多万元上连轧角钢生产线,淘汰落后、污染严重的小角钢厂,加快了产业升级步伐。三是积极支持社团搞好维权工作。针对个别单位只收费,不服务或服务不到位的情况,社团能及时与主管部门沟通,从而使各会员的利益和社团的利益得到维护。

三、做好协调工作、引导社团参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

通海县委统战部始终认为,要做好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的统战工作,造就一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队伍,必须在教育引导上下功夫,在协调服务上作文章。只有把帮助社团排忧解难,把协调服务当作统战部的“份内事”,才能得到社团的支持,也才能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一是及时反映情况,争取县委、政府的重视,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近年来,统战部积极参与和支持工商联(商会)开展多项调研,并对非公企业反映的问题,向县委、政府报送《关于我县非公有制经济法制环境情况汇报》、《行业协会(商会)应明确由工商联主管》等工作汇报。二是强化服务职能。根据基层商会反应的在企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我部积极协助工商联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向县委、政府汇报,在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及时深入到广大非公经济人士中开展宣传动员入股工作。并通过工商联党组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在统战部和工商联的共同努力下,于2003年下半年,成立了担保公司,并规范运作,三年来,工商联诚信担保公司克服注册资本金过小等诸多困难,先后为热轧带钢厂、宏斌公司、三义造纸厂等提供担保138笔,共为企业融资担保9341万元。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好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三是加强联系,定期走访。我部领导干部经常深入到各协会、企业了解情况,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并及时向他们传达党的方针政策,帮助他们协调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四是注重引导好,发挥好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针对纳古角钢行业存在恶性竟争,角钢企业效益普遍差的情况,我部积极与纳古镇商会共同研究,成立了角钢协会,并通过协会制定了生产标准,统一了价格,初步实现了行业自律,增加了效益。蔬菜协会在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每年全县18万多亩蔬菜种植面积,6亿多公斤蔬菜产量,都是靠蔬菜协会外销,产值达5.6亿元。协会成立至今,共调解蔬菜产业矛盾纠纷1700多起,涉及金额500多万元,追回欠款40多万元。被大家亲切的称为蔬菜行业协调的“小110”,为通海蔬菜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稳定了通海蔬菜产业的收销秩序。

四、加强领导、强化指导、帮助社团搞好自身建设。

社团组织作用发挥的大小,取决于社团班子是否有战斗力、号召力。我部切实把指导社团班子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加强工商联党组建设,切实加强对工商联(商会)的领导和业务上的指导。为加强工商联党组建设,我部在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及时向县委上报党组成员调整建议。并帮助党组制定了《党组工作规则》。在工商联(商会)换届中切实加强领导,严格班子成员的考察。在2005年乡镇工商联(商会)分会换届中,开展了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任基层商会会长的试点工作。推选出政治素质高、经济实力强、社会影响大又热心工商联工作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任基层商会会长,全县10个基层商会中9个是由非公制经济人士担任,增强基层商会的活力;二是指导帮助工商联(商会)等社团组织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近几年来,我部帮助工商联(商会)制定了《通海县工商业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工作规则》,《通海县工商业联合会(商会)会员交纳会费实施细则》,《通海县工商联关于〈通海县工商业联合会直属行业商会工作规则(暂行)〉的通知》等规章制度,确保工作按章依规开展。三是注重社团班子成员素质的提高和政治安排。我部经常参加社团组织的各种活动,并注重在活动中开展教育和引导工作,同时,注重把各种行业中的优秀人士安排为政协委员或被选为人大代表。使他们能分别参加各政协组的学习,人民代表组的学习,通过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

多年来,通海县委统战部始终坚持以社团为新的载体,加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坚持充分尊重、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热情帮助、积极引导的方针,以行业组织为纽带,积极做好新时期的统战工作。由于社团组织的普遍建立,范围不断扩大,社团的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得到了体现,吸引了大批各行各业的人士,许多新鲜“血液”不断补充到各社团组织中来。目前,要求成立的还有五金商会、食品行业商会、果蔬物流商会等,通海的行业组织发展呈蓬勃发展的势头。

第五篇: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全面提高**大学教育质量

**大学党委书记

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特别强调高校在“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同时“积极推动协同创新”,这一重要论述对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等相关文件都对推动协同创新作出了积极指导和部署。在认真学习了胡总书记的讲话和教育部相关的文件精神,结合**大学办学实际情况,我深深感到,积极推动协同创新对我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传承和发扬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等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将大力提升我校的创新能力和教育质量。

一、以协同创新为引领,深化人才培养机制

我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为“”,因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1

要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充分与地方政府、企业行业相互沟通、相互配合,共同整合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定向人才培养“品牌”。

早在。。。。。

我校将继续以协同创新为引导,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根据市场的变化和需求,推进各学院本科专业布局结构调整和重组,努力通过体制创新、制度创新,促进专业创新和专业发展。打破学科壁垒,支持开展跨学院、跨学科联合设置本科专业,实现资源互补和共享,推进科学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深度融合,着力培养和造就大批应用型和创新型优秀人才。

二、以协同创新为引领,提升科研水平,提高服务地方能力 科研工作是一种群体性劳动,随着科学认识的深化和技术应用的扩大,一项科研课题需要多方面、多领域人才的合作,单枪匹马很难取得高水平的成果。因而,我校要以协同创新为指导,对内,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优秀人才的引进,加强学术团队建设;对外,我校加强横向联合,促进“政产学研用”有机一体结合,提高服务地方能力。

我校自2011年启动。。。。。

我校将通过进一步规范科研管理,完善激励机制;加强横向联合,促进“政产学研用”结合;采取有力措施鼓励跨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等协同创新方式全面推动学校的科研水平和服务地方能力不断提高。

三、以协同创新为引领,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

**大学地处。。。。

四、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加强学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的明确要求。我校要以协同创新为指导,全面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大学章程》及学校领导制度、学术管理制度、学科资源配置制度、教代会管理制度、校院两级管理制度、学生申诉制度、董事会或理事会制度等,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增强学校内部发展动力。

2011年,我校通过岗位设置,促进学校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强化岗位职责与竞争意识,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实现我校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我校岗位设置以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管理服务等任务为依据,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通过科学设岗、优化结构、规范管理,努力建设精干高效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管理人员队伍和工勤技能人员队伍。岗位设置与聘用体现岗位的竞争性、向高层次人才倾斜的导向性和学科发展的特色性、收入分配的激励性和人事政策的连续性,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今年,根据学校整体工作安排,完成岗位设置首次聘任工作后,学校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制定并实施《**大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方案》和《**大学目标管理津贴实施办法(试行)》。

方案坚持“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兼顾公平”的原则,以全体教职员工为考核对象,按工作岗位的不同,制定考核实施细则,分类进行量化考核。通过《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方案》的实施,进一步规范岗位管理,完善各项人事管理制度,调整收入分配方案,以求达到“整体提高,大局平衡,强化激励”的效果,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我校将以协同创新为指导,继续加强现代教学管理体制建设,强化专家治教;继续加强人事制度改革,继续改进、完善岗位设置和目标管理考核制度;继续加强学生管理制度建设,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我校的办学效率和办学质量,把我校建设成为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突出的国内知名特色大学。

总之,高等学校既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也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积极推动协同创新,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的有机融合,大力提升高等学校的创新能力,支撑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是我们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和教育规划纲要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将继续以协同创新为指导,结合**大学实际,推动我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

下载以创新为引领不断推动社会扶贫工作向纵深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创新为引领不断推动社会扶贫工作向纵深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