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遭遇抗法的特点、原因及法律适用探讨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遭遇抗法的特点、原因及法律适用探讨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遭遇抗法的特点、原因及法律适用探讨
——上海市徐汇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遭遇抗法事件日益激增引起的重视及相关问题思考
邢益民
【摘要】
本文针对上海市徐汇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成立至今遭遇抗法事件日益激增的趋势,从中分析该类事件的特点、原因及法律适用的价值评价,并提出该类问题的探索解决、协调机制和防范教育、提高执法水平相结合的应对措施,以达到惩罚违法、教育人民、维护稳定三者的有机结合。
自从国务院继2000年9月8日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做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的通知》,紧接着2002年8月22日以行政法规的形式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后,全国许多大中型城市相继开展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上海市是较早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城市之一,上海市徐汇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又是上海市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最早的单位之一。上海市徐汇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成立至今已经有5年了,其中遭遇的抗法事件正在成逐年激增的趋势,其他省市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也正在遭遇抗法激增的趋势,其激增态势令人担忧。国家的稳定和发展离不开有序的社会秩序,而良好的秩序则需要执法人员依法执行法律来实现。笔者结合上海市徐汇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的抗法遭遇,拟对该类事件的特点、原因及法律适用的价值评价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使执法机关正确理解和适用法律,对抗法事件正确处理,既保障国家的正常管理活动,也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从而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抗法的特点
(一)抗法的主体
1、抗法主体以外来人员居多,他们文化程度较低,大部分的文化程度基本是文盲,法律知晓程度更无从谈起。在上海市徐汇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遭遇的抗拒执法事件中有90%以上的抗法主体是外来人员。就抗法人员本身而言,他们法律意识比较淡薄,甚至不知抗法也会构成犯罪。另一方面,外来人员普遍有一种地域排斥心理,认为当地执法人员是在排斥他们歧视外来人员,从心理上就有一种抵抗情绪。近年来受社会腐败现象的影响,外来人员思想意识中总认为当地政府不是为他们考虑,处处在刁难外来人员,所以执法人员的出现总被想象成压制势力,逆反心理强烈,矛盾激化可想而知。
2、下岗人员和女性抗法呈明显上升趋势。现在抗法人员多为流动小摊贩和无业小商贩等经济收入不稳定的弱势群体,他们中有相当比例的是在企业下岗后无技术又无能力,暂时也找不到工作,但是又要养家糊口的社会最底层人员。在个人利益受损情况下易情绪激动,作出不理智举动。他们一方面活跃了我们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给我们市容市貌、道路安全管理、综合治理等环节带来了困难。近阶段的抗法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女性,她们依仗自己的性别对抗执法人员。采取的手段往往是利用女性特有的身体部分阻碍执法人员正常的执法行为,如当众脱衣服、故意用女性特有部分接触执法人员,诬赖执法人员耍流氓煽动群众抗法,或是采取耍无赖手段如躺在执法车辆前、睡在暂扣物品上阻止执法人员执法,但是针对对象往往是被行政强制措施暂扣或收缴的物品和执法的行为而非执法人员人身,这些都反映了女性力量小、暴力程度相对较低的生理特点。
(二)抗法的客观方面
1、抗法事态发展速度快,参与人数多,暴力手段逐级上升。抗法之初,多数是某一个或几个人对执法人员的执法活动不理解和不接受,进而发展到对执法人员进行推搡、拉扯等,最后在抗法行为人的煽动下,很快就发展为几十人甚至上百人聚集,阻拦执法人员。而且在抗法的行为方式上,也由开始阻拦、谩骂、顶撞发展为抢劫暂扣物品、殴打执法人员等暴力手段。如2005年1月上海市徐汇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队员钱某在巡逻途中发现有人在违法设摊贩卖盗版音像制品,随即上前执法,违法当事人当即丢弃违法贩卖的音像制品逃逸,当钱某正在清点违法物品数量进行登记的时候,违法当事人竟然纠集他人返回原地,并对钱某进行殴打,最终导致钱某右手腕骨折的恶性突发性暴力抗法事件。
2、抗法的主要方式是起哄、煽动、耍无赖、使用暴力且有明显的突发性。通常情况下,由于城管综合执法活动仅仅涉及一人或数人的切身利益,无法形成与执法人员的对抗。为达到逃避法律制裁的个人目的,违法人员往往在围观的人群中进行起哄、煽动,编造虚假事实和理由来博取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的同情。也正是这一原因,抗法事件的发生就不可避免地体现出突发性。如2005年8月在上海市徐汇区商业中心地带的一起抗法事件,违法当事人对前来依法执行公务的执法人员进行阻拦、推搡,后又将被依法暂扣在执法车辆上的部分物品抢走,并跳到执法车辆车顶上喊:“城管打人了,黑猫抢东西了。”最终导致事态恶化,该路段上近百名不明真相的市民一起阻碍城管执法人员执法,围堵执法人员长达2个小时之久,造成该道路交通严重拥堵。
3、抗法行为多为临时起意。此类事件行为人大多事前没有预谋,群体抗法的较少,大多因为执法与被执法、处罚与被处罚的矛盾对立激化而发生。执法遭遇抗法大多是在对违法当事人进行行政强制措施及行政处罚时发生的,如对违法当事人采取暂扣违法物品,进行当场行政处罚等行政行为时,当事人一时情绪失控或是不愿意接受处罚想逃避处罚,继而其就采取极端的方法抗拒执法人员执行公务,临时采取了一些抗法的行为。
(三)抗法对象
抗法行为的被侵害对象全部是城管基层执法人员。这一方面说明群众在对城管执法时存有抵触和对抗情绪,另一方面说明城管基层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现行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系将管理与执法单一的割裂,城管执法仅仅是一个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执行,而在实际操作中执法的方式又较单一,往往执法的对象是社会弱势群体,他们容易博得人们同情,由此造成了人民群众的不理解不支持,使得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遭遇较多的抗法行为。
(四)从抗法地点和参与人员看,抗法地点多以人员流动较多的路段和人员集中的商业网点为主,参与人员以外来人员为主。抗法事件中,发生在人员流动较多或集中的地点占到抗法事件总数的85%。外来人员地域观念较强,在遇到同乡与执法人员发生冲突时,往往会因地域观念而“帮忙”,同时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抱着一种盲目的同情心也为违法人员说情、阻碍执法,忽视甚至无视国家法律的存在共同抗拒正常的执法活动。
(五)从抗法的方式和后果看,绝大多数抗法事件当事人实施暴力的程度轻微,造成的伤害和损失不大,因而所受的处罚较轻甚至绝大部分不作处罚。从抗法的处罚来看,只有当违法当事人造成了执法人员的严重身体损害才被公安机关作为刑事或治安案件进行立案处理,绝大多数是被作为一般纠纷处以较轻的教育。由此造成了抗法事件的日益增多,恶性程度的不断加重。
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抗法的主要原因
(一)根本原因:抗法行为人法律意识欠缺,法制观念淡薄。
我国经过长期的法制化教育,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对法律的理解程度也在逐年增加。但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还是相对滞后,所以当他们遭遇城管执法时往往认为是自己的个人权益受到了侵害和威胁,从
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一个违法行为,执法人员的正常执法活动被他们看作为针对他们的个体行为,继而希望通过自己的抗法行为来进行“私力救济”逃避法律的制裁。而普通群众在执法人员正常执法时又会对社会弱势群体的违法当事人产生同情感,盲目的帮助他们逃避法律,无形中成为了抗法事件中的行为人,他们很少从维护法律的实施,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保护执法人员的合法权益和维护正常的社会管理秩序去考虑问题。违法当事人即使对抗法行为的性质有所了解,但是为了个人利益又总是以“我不懂法”作为搪塞的理由。而且,在他们之中还存在着“法不责众”的错误认识,当他们身处围观群众之中时,就采取起哄、煽动,编造虚假事实和理由挑动不明真相的群众一起参与抗法行为,使得他们彼此之间的一体感增加,盲从感增强,认为有恃无恐、法不责众,存在“要抓也不会抓我一个”的侥幸心理来对抗执法活动。
(二)直接原因:抗法当事人个人利益观失衡,在产生矛盾时容易走极端。
相对于法律意识欠缺,法制观念淡薄的根本原因,暴力抗法的直接导火线一般都是违法当事人的个人利益与执法需要之间的矛盾,是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违法当事人作为执法相对人,其个人利益必然会受到执法活动的影响,对其个人利益的限制和制裁必然导致其个人利益的损失。在其个人利益观失衡的前提下其心理将极端矛盾,一方面想逃避法律制裁,另一方面又想挽回损失使其利益最大化损失最小化,在此情形下违法当事人就容易走极端,采取暴力抗法,以为这样就能够实现个人利益逃避处罚。如2005年7月在我区某医院门口发生的暴力抗法事件中,一名外来人员为了逃避城管执法人员的处罚发生冲突,在执法人员上前准备进行行政强制措施时,该外来人员为了维护个人经济利益,情绪失控,不仅谩骂执法人员是“强盗”,还当场用小刀将执法人员上唇割裂,造成该执法人员轻伤。
(三)激化原因:城管综合执法人员的执法态度和执法方式存在问题,尚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不可否认,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伍中,还存在执法不文明、执法方法不当,执法方式单一的现象。在执法相对人法制观念淡薄、利益观念失衡的情况下,如果执法人员没有一个文明的执法行为,很容易引发相对人对执法活动的抗拒心理,并激化执法相对人及旁观群众潜在的暴力抗法思想。诚然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是一项严肃的执法工作,需要执法人员维护法律的尊严,实现法的各项功能,在执法过程和执法方式上体现行政执法机关的公正、公平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原则。城管综合执法机关在执法方式上要有所改进,特别要注意执法程序的公正,文明执法,这样才可以减少执法中的抗法和激化事态的情况
三、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抗法的法律适用
既然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会遇到如此多的抗法事件,那么此类事件当事人的行为必然上升到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的违法或是犯罪行为。如何正确对此类事件定性及正确适用法律处理此类事件?笔者认为应当对不同的抗法形式及其所带来的社会危害性适用不同的法律法规,但是在讨论法律适用前笔者对进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执法人员执法行为将作出法律上的定性,否则无法正确探讨对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抗法的法律适用。城管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是法律法规授权执法,根据2002年8月22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六条规定:“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 国务院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在本行政区域内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决定》中还明确表明对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公安机关要及时依法作出处理,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得作为民事纠纷进行处理。另外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2000年4月24日 高检发释字〔2000〕2号)
司法解释《关于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事业编制人员依法执行行政执法职务是否可对侵害人以妨害公务罪论处的批复》中也明确写到对于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有事业单位人员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行政执法职务的,或者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中受委托从事行政执法活动的事业编制人员执行行政执法职务的,可以对侵害人以妨害公务罪追究刑事责任。由此看来,城管执法人员的执法活动是一种依法执行公务的行为而不是一种普通的民事行为,一旦抗拒执法就是一种妨害公务的行为,其法律适用就必须从妨害公务的角度进行探讨,不必再对抗法的性质作他解。从抗法的形式来说无非就3种情况,1、非暴力方法阻碍执法
2、威胁方法阻碍执法
3、暴力方法阻碍执法。笔者将就这3种情况分别探讨其法律的适用。
(一)非暴力抗法
非暴力抗法在法律上被称之为拒绝、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未采用暴力或威胁方法的。非暴力抗法的形式也有其多样性,但针对的对象全部是城管执法人员暂扣的违法物品和其执法行为。表现形式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拒不接受处罚并辱骂执法人员,如行政相对人违反地方性法规依法应当进行罚款,当事人会以种种理由比如不承认违法行为、无正当理由不接受处罚、谩骂执法人员等来逃避处罚
2、非暴力阻碍执法人员行使暂扣、收缴等行政强制措施,如抢夺暂扣物品、阻止执法人员离开执法现场讨要被暂扣物品等,3、煽动群众阻碍执法人员履行公务,4、在执法机关办公地点无理取闹致使执法机关无法正常办公。非暴力抗法的法律适用笔者认为一般不应当以犯罪来认定,此时应当明确区分违法与犯罪的界限。如果当事人仅仅是一时个人利益观失衡引起的情绪失控,未造成特别严重后果,在公安机关到达现场后能即时停止抗法行为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之规定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因为此时的抗法行为实际上违反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第七项之规定:拒绝、阻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可见立法机关的立法原意是抗法行为此时已经扰乱公共秩序,但时尚不够刑事处罚,所以不作为犯罪进行刑罚只作为治安案件进行处理。但是无论此类抗法行为是否具有刑法当罚性,公安机关都不能作为民事纠纷或是一般纠纷进行处理、结案。但是此类抗法行为在特殊情况下应当转化为犯罪来进行认定和处理,如此类抗法行为人的抗法行为持续较长时间并且严重影响了社会公共秩序、交通秩序造成大量群众围观,在公安机关到达现场后仍不听从警告继续抗法行为,此时抗法行为人的行为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刑法当罚性,其行为这时已经符合犯罪基本构成要件。因为妨害公务不仅表现为使执法人员不能或不得不放弃某项职务,还表现为迫使其违背自己的意志和职责,实施不应当实施的行为。抗法行为人出现如此抗法行为实际上执法人员已经不能或不得不放弃执法来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以体现和谐社会和文明执法的社会原则。
(二)使用威胁方法抗法
使用威胁方法抗法是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抗法的常见形式,也是抗法行为人自认为比较“奏效”的一种方法。使用威胁方法可以分为以下3类:
1、以自己的生命健康为要挟进行抗法,即以自杀或自残相威胁。
2、对执法人员的生命健康进行暴力威胁,3、对执法人员家庭和亲属的安全进行暴力威胁。现行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日常工作绝大部分的是在街面进行执法,执法的行政相对人大部分又是社会最底层的弱势群体,他们的违法行为从表征上看是为了维持生计,所以当城管执法人员进行执法活动时,对他们来说绝对是个人利益的失衡更严重的是在他们眼里个人利益永远高于法律和社会秩序。当他们被作为行政相对人面临行政处罚或是行政强制措施的时候往往表现出一种抗拒法律实施的心理,继而会做出种种激烈的威胁方法来阻碍执法人员的执法活动以此逃避处罚。常见的威胁方法表现形式可以总结为3种:
1、在执法人员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时当场以死相要挟或是采取自残的方式恐吓执法人员,造成大
量群众围观,此时抗法行为人又往往会编造虚假事实和理由诬陷执法人员殴打当事人,煽动群众共同抗法。
2、在执法人员执法过程中耍横,以暴力威胁执法人员生命健康,以此希望执法人员向其屈服,放弃执法。
3、在执法人员执法过程中或是处罚完毕前,通过各种手段向执法人员家庭或是其亲属施加暴力威胁,以此妄想执法人员慑于其威胁免除处罚或是放弃执行职务。笔者认为此类方法的抗法行为已经不是一般违法行为,而是比较严重的犯罪行为。如果抗法行为人仅仅是个人行为那其就符合《刑法》中关于妨害公务罪的构成要件,如果抗法行为人此时还煽动群众造成群体性暴力抗法,那其就符合《刑法》中关于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的构成要件。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法律的实施秩序,在客观上只要表现为煽动群众暴力抗拒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实施,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此处的国家法律应当作广义理解,不仅应理解为宪法、法律,还应包括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等。所以此类抗法行为的法律适用已经不能首先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而是应当首先适用《刑法》作为刑事案件进行立案处理,如果抗法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应当或是可以免除刑罚的,此时才可以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进行处理
(三)使用暴力方法抗法
此类抗法呈现明显的严重社会危害性,而且通常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是法律赋予他们的职责,他们的执法行为使得法的功能得以实现,社会的秩序得以稳定。以暴力抗法实际上就是以暴力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其侵害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此处的国家机关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应当作广义上的理解,包括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法律授权执法机关等,承担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城市管理执法单位在此法条前也应视为国家机关,抗法行为人一旦使用暴力进行抗法其就触犯了《刑法》第277条之规定构成了妨害公务罪。在此的法律适用毫无疑问是作为犯罪,适用《刑法》的有关条文。此时就必须分清本罪与他罪的界限,以暴力手段抗法的,以给执法人员造成轻伤为限度,在此限度内的,构成妨害公务罪。如果超出这个限度造成执法人员重伤、死亡的则按照牵连犯原则重罪吸收轻罪,按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或是直接以故意杀人罪论处。此时如果抗法行为人针对不特定的多数人使用暴力,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那其就应当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笔者认为以暴力手段抗法的行为具有极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与当今的法治社会、和谐社会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在处理此类抗法行为时一定要体现法律的严肃性,公安机关必须严格适用法律,不能避重就轻,应当体现出国家强力部门保证法律实施的决心,以此震慑犯罪保证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执法人员能正常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
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抗法的解决对策
(一)探索建立城市综合管理执法中解决冲突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基层组织和宣传媒体的积极行动,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通过法制宣传,增强人民群众的守法意识,主动化解群众与城市管理执法机关的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同时各城管综合执法机关要充分发挥其职能,妥善处置执法中遇到的纠纷和矛盾,避免矛盾激化和升级。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普法教育力度,让更多的群众学法、知法、守法,从而让法制进入千家万户,以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
(二)开展防范教育,警示和告诫群众不要进行违法行为。对于发生严重抗法事件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传媒工具进行报道,加强开展防范教育,以案警示,使群众提高法律意识,充分认识和理解城管综合执法部门的执法活动,在遇到个人利益与执法活动冲突的情况下,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减少抗法事件的发生。
(三)不断提高执法水平,提倡弱化执法矛盾。城管执法人员应该提高执法能力,注重提高
自己的综合素质,使执法活动更加合理、合法,提倡文明执法。同时,为确保有效地提高执法质量,应当规范执法程序,对执法人员进行不间断的教育培训和经常性的执法检查,使其在依法执行公务时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减少在执法过程中和行政相对人发生的不必要的冲突。
(四)灵活运用强制手段和处罚方法。在抗法事件发生后,执法机关应当针对事件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不能简单的以暴治暴,或是继续进行强制措施。在处理过程中也应当慎用防卫措施,要以缓解矛盾、恢复秩序为主要目的,要将惩罚违法、教育人民、维护稳定三者有机结合。
(五)依法正确处理抗法事件,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解决。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遭遇抗法事件后执法机关应当严格依法处理,不能简单的采取私力救济以达到排除妨害的结果。在抗法事件发生后应当及时请求公安机关的协助及时报警,现场尽量搜集抗法的证据以便公安机关对该行为能准确定性。公安机关介入后执法机关应当及时配合录取口供并索取报案受理单,这是完成报案等待公安机关进一步处理的法定程序。现行城管执法机关在遭遇暴力抗法事件后往往将抗法行为人移送至公安机关后就一走了之,不闻不问,任由公安机关处理,事后也不去了解处理结果。这等于在放弃自己依法享有的权利,也让公安机关在处理该问题上与法无据,常常是“前脚送人,后脚放人”,这样不但不能很好的解决抗法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在纵容抗法行为。因此,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在遭遇抗法时必须严格依法处理,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解决。
第二篇:论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中的抗法事件
论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中的抗法事件
天山区执法局解放北路中队
为切实加强环境执法工作,履行环境保护义务,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近几年来,我们在全市加大了环境综合执法力度,但在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工作之后,也不同程度地遭遇到不同方式及手段的抗法行为正在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增长态势也令人担忧。笔者结合环境保护行政执法的相关抗法行为,拟对该类行为的特点、原因及解决措施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使执法机关正确理解和处理各种抗法行为,既保障国家的正常管理活动,也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从而营造良好的行政执法氛围。
一、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中抗法行为的特点
(一)抗法行为的概念
抗法行为是指以暴力、威胁、抵制的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中的抗法行为,是指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在开展行政执法过程中遭到被管理者的辱骂、殴打、集体起哄、围攻、强行夺取被扣没物品等行为。情节性质严重的将直接构成妨害公务罪并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抗法行为的主体:以小规模生产商、经营商和弱势群体居多
在将近几年的环境执法实践中,我们发现,抗法行为的主体以小规模生产商、经营商、个体经营者较多。而商家大型企业和弱势群体比重较少,这些小规模生产商、经营商、个体经营者大多是个人利益至上而忽视法律的约束。我们还发现,在我们进行环境行政执法活动遇的抗拒执法行为中有85%以上的抗法主体是个体经营商。在限期停产整顿和启动强制性手段实施的时候更容易发生抗法行为。
(三)抗法行为的特点
1、发展速度快,参与人数多,手段较多呈逐级上升态势。
抗法之初,多数是某一个或几个人对执法人员的执法活动不理解和不接受,进而发展到对执法人员进行推搡、拉扯等,最后在抗法行为人的煽动下,很快就发展为几十人甚至上百人聚集,阻拦执法人员。而且在抗法的行为方式上,也由开始阻拦、谩骂、顶撞发展为抢夺先行登记保存物品、殴打执法人员等暴力手段。
2、暴力抗法方式的多样性。
主要是指暴力抗法的手段与方法具有多样性。从实践看,暴力抗法可以分为“软暴力”和“强暴力”两种。前者包括:辱骂、起哄、躺倒、裸露身体(女性居多)、丢下孩子等;后者包括:强行夺取被扣押或没收的物品,围攻、殴打执法人员,毁坏执法装备等。
3、暴力抗法多为临时起意。
此类事件行为人大多事前没有预谋,大多因为执法与被执法、处罚与被处罚的矛盾激化而发生。暴力抗法大多是在对违法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及行政处罚时发生的,如对违法当事人采取先行登记保存违法物品,进行当场行政处罚等行政行为时,当事人一时情绪失控或是不愿意接受处罚想逃避处罚,继而其就采取极端的方法抗拒执法人员执行公务,临时采取了的抗法行为。
(四)暴力抗法的后果。
绝大多数抗法事件当事人实施暴力的程度轻微,造成的伤害和损失不大,因而所受的处罚较轻甚至绝大部分不作处罚。从抗法的处罚来看,只有当违法当事人造成了执法人员的严重身体损害才被公安机关作为刑事或治安案件进行立案处理,绝大多数是被作为一般纠纷处以较轻的教育。由此造成了抗法甚至是暴力抗法事件的日益增多,恶性程度的不断加重。
二、发生暴力抗法的主要原因
(一)抗法行为人法制观念淡薄
我国现阶段已经过长期的法制化教育,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对法律的理解程度也在逐年增加。但尽管如此,由于城市管理执法的对象大多是农村流动人口、城市下岗职工、郊区失地农民等弱势群体,他们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法制观念也相对淡薄。他们往往认识不到其行为的严重性,暴力抗法发生后,他们大多意识不到抗法也会构成犯罪。即使对其性质稍有了解,也会以“不懂法”作为搪塞的理由。此外,在他们之中还存有“法不责众”的错误认识,尤其是有群众围观时,他们就会起哄、煽动,编造虚假事实和理由以挑动不明真相的群众一起参与抗法行动。而普通群众在执法人员正常执法时又会对社会弱势群体的违法当事人产生同情感,盲目地帮助他们逃避法律,无形中成了暴力抗法事件中的行为人。
(二)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冲突,社会矛盾激化。
暴力抗法的直接导火线一般都是违法当事人的个人利益与执法需要之间的矛盾,是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违法当事人的个人利益必然会受到执法活动的影响,对其个人利益的限制和制裁必然导致其个人利益的损失。在其个人利益观失衡的前提下其心理将极端矛盾,一方面想逃避法律制裁,另一方面又想挽回损失使其利益最大化损失最小化,在此情形下违法当事人就容易走极端,采取暴力抗法,以为这样就能够逃避处罚。
(三)行政执法的单一性
行政综合执法部门行使的是相对集中的行政处罚权,这就导致了执法权力的单一性。这种权力的单一性在实际操作中就表现为执法方式的单一性,这就给群众和违法者造成的印象就是执法局只会罚款,只会收东西。这种印象形成以后就极易引起违法者和老百姓的反感,再加上管理相对人主要是弱势群体,因此执法工作就很难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社会上有这样的说法:“公安管坏人,工商管富人,城管管穷人”,在这种认识的主导下,违法者发现自己利益受损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执法局在欺负穷人,所以他们会起来反抗。由此可见,行政执法权力的单一性是暴力抗法存在的隐性因素。
(四)部分执法干部的态度和方式存在问题
不可否认,部分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执法艺术性不强,不文明执法等现象也直接导致了暴力抗法事件的发生。由于部分执法人员在执法实务方面经验不足,或因执法水平有限,使用法律法规上有偏差,有的甚至作出了错误的处罚决定,还有采用极端手法而导致暴力抗法事件的发生。虽然存在某些执法人员认为有的违章者确属屡教不改,应当予以严厉打击,因此在执法时态度粗暴;也有的执法人员采用“一刀切”的方法来管理,导致矛盾的进一步升级。因此,不论是哪一种情况,执法人员只有自身作风过硬,才能打硬仗、敢打硬仗,这是基本要求,也是文明执法的一条标准线。
三、暴力抗法的解决对策
(一)进行法制宣传,提高市民的法律意识。
行政综合执法涉及到的法律法规数量众多,而市民和违章者对这些法律法规则知之甚少,还有的根本不知道执法局到底都管些什么。因此,我们要通过发放宣传单、出动宣传车、举办咨询活动等方式让广大市民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并充分认识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和支持行政执法工作。同时还要开展暴力抗法的防范教育,警示和告诫群众不要进行违法行为。对于发生严重暴力抗法事件要通过媒体进行报道,以案警示,使群众提高法律意识,充分认识和理解执法活动,在遇到个人利益与执法活动冲突的情况下,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减少暴力抗法事件的发生。
(二)提高执法人员自身素质,提高执法水平
在暴力抗法事件发生后,执法机关应当针对事件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不能简单的以暴治暴,或是继续进行强制措施。在处理过程中也应当慎用防卫措施,要以缓解矛盾、恢复秩序为主要目的,要将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执法水平,做到文明执法,热情服务;要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头,力所能及地为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上、经营上的实际困难,这样老百姓才会把执法队员当成“贴心人”,才能使我们的执法工作降低难度、提高效率。
(三)依法正确处理抗法事件,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解决。
暴力抗法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处理力度不够,会造成削弱执法力度、助长违法者嚣张气焰、影响执法队伍的社会形象等一系列恶性后果。因此,对实施暴力抗法行为的违法分子一定要依法从严打击,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弘扬正气,形成全社会声讨和谴责暴力抗法行为的舆论氛围,为行政综合执法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然而现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在遭遇暴力抗法事件后往往将抗法行为人移送至公安机关后就一走了之,任由公安机关处理,事后也不去了解处理结果,造成常常是“前脚送人,后脚放人”,这样不但不能很好地解决抗法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纵容暴力抗法行为。因此,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在遭遇抗法时必须严格依法处理,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解决。
(四)加强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政府应该提供收费低廉的农贸市场以解决弱势群体摆摊设点维持生存的问题,同时也要出台相关政策,很好地解决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及就业问题。以前流动经营的弱势群体一旦有了合法的经营场所,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暴力抗法事件的发生率。
第三篇:浅谈综合执法在城市管理中的运用 2
综合执法在城市管理中的运用
-----城管执法的问题探究
摘要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是提高城市管理法制化水平、构建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一种新型行政执法模式。该制度的核心就是将行政处罚权从行政管理机关所拥有的行政权力中剥离出来,以求在行政权力内部形成行政管理权与处罚权的分离,它对于改善城市市容市貌,减少行政管理体系 中的腐败行为,提高行政效率,维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维护政府的权威具有积极的作用。就杭州市实施综合执法四年多的实践来看,已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还 必须继续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完善机制,明确责权,使行政执法效率得以最大化。
关键词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 问题 矛盾 对策和建议
经过了对城市综合执法的的学习,我开始慢慢懂得与正确认识了城市执法。之前只觉得城市综合执法只是简单的城管之类的活动,但其实不然。城市综合执法包括很多内容,下面的内容我就要谈谈自己对城市综合执法的理解。
一、综合执法的概念
综合执法科又名城管,是负责综合协调与区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负责对市容环境卫生、市政管理、城市绿化行政执法工作;集中行使对乱建乱搭、环境污染、非机动车和机动车乱停乱放、城市道路污染、无照商贩、无证饮食摊点等行政执法活动的组织、指挥、协调和行政处罚。承办本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及 应诉工作;负责对集中行使行政执行方面投诉的受理工作。按规定办理全区城市管理执法证件,并对执法证件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二、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是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一种制度,并不是一种新型的行政处罚类别,它是把过去分散在各个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从原行政机关的管理 职能中分离出来,由法定的相对独立的行政机关统一行使的一种法律制度。该制度的核心就是将行政处罚权从行政管理机关所拥有的行政权力中剥离出来,以求在行 政权力内部形成行政管理权与处罚权的分离,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与公平。
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次飞跃。它对改善城市市容市貌、提高行政效率、维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维护政府的权威起到积极的作用:
1、有利于从源头上整治和减少腐败行为
2、实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有利于明确职责,营造整洁的市容环境
3、实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有利于维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
4、实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5、实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有利于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城市管理队伍
三、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出现的问题
我国的城建监察工作是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我国城市建设事
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城市的建设管理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乱搭乱建,到处是小摊贩等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城市容貌;各种占用道路现象发生等,严重影响了城市道路的正常使用。因此,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出现许多问题:(1)暴力抗法事件多。
城管执法人员在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城市秩序、保持良好的市容环境时,往往要忍受人们的误解、违章当事人的侮辱、谩骂甚至殴打。像轰动全国的成都青羊区城管整治占道经营被商贩泼尿侮辱事件,就是典型的侮辱性暴力抗法事件。另据悉,2005年广州市城管执法人员遭遇的暴力抗法-6-事件为704宗,有330名执法人员受伤。今年来严重的暴力抗法事件持有发生,如广州荔湾南源城管中队在今年的防控禽流感、整治家禽乱摆卖的执法行动中,居然遭到无证摊档鸡贩子的暴力抗法,3名城管队员被刀砍成重伤。暴力抗法已成了制约综合执法工作顺利开展的“拦路虎”。(2)管理与执法矛盾突出。
城市管理涉及的部门越多,职责就越交叉不清。因而,各部门有利的事情争着上,无利、难管的事情互相推诿,部门之间多头管理,又互不通气,扯皮的问题层出不穷,遇到管理责任问题,谁也不出面,最后推给综合执法部门,造成综合执法队伍孤军作战。
(3)执法队伍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法律意识不够强。
一方面,执法人员抱怨执法难、执法难以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老百姓也对一些执法者粗暴执法、违反程序执法叫苦不迭。
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现状原因及分析
(一)从城管的角度解析 4.1 城管职责的必然性
从城管的职责上看,城管是有权利对影响城市正常秩序的小摊贩行为进行管理、限制的,这是法律赋予他的权利。从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来看,城管对各种小摊贩的泛滥的限制也是必要的。现实当中,当我们对我们居住的环境不满意,有些人的活动对我们造成了噪声影响、某些区域的环境非常差、某些路段影响了我们的出行的时候,我们会想到找谁呢。我们当然不会去找当事人理论了,因为那不会有结果的。我们想的是我们干嘛去得罪他们呢,我们自然会想到去找城管。只要城管出面了,问题必然会得到解决。他们为我们得罪了我们不愿得罪的人。4.2城管对小摊贩行为限制的必要性
城管的职责之一是维护城市秩序,对影响城市正常秩序的各种活动有权进行管理。很显然,小摊贩的行为必然性的在某些地段造成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现象,为了城市的有序、健康发展,城管应该对这些小摊贩进行管理限制。更何况,小摊贩所销售的产品由于没有经过任何的审查,质量安全问题直接没有保证,对消费者的安全问题是一个极大的隐患。因此,有必要对各小摊贩活动进行管理。
(二)从小摊贩的角度出发
4.3 小摊贩存在的必然性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由于发展较快必然就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出现,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土地的大量占用、激烈的市场竞争必然使得一些人不得不靠做小摊贩来谋求生存了。因此,小摊贩在各城市的广泛存在也就是必
然的了。其实,在街上摆摊也是一条发财的门路。在网上看到,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一个卖烤饼的小摊贩卖一个饼4元5角,他自己说一天能卖200个左右,这样一天收入就是900。一个月下来就是27000元了,由于是家里自己做成本不高,就算一半,结余是13500元,如果运气不好跟城管玩“猫捉老鼠游戏”被逮了,顶多损失几百块,他的结余依然一万多。这可是比一般的在岗职工的月工资高很多的。因此,会耐心算账的小摊贩是不会错过这个赚钱的好机会的,靠卖臭豆腐走向成功的故事不只是一个传奇。4.4 对小摊贩开放管理的必要性
城市化进程导致大量小摊贩存在的必然,城市对于他们应该是包容的,他们是城市化的产物,是城市存在的必然。从事小摊贩的人大多是外来农民、本地无耕地的农民、下岗农民工、无工作能力的人等一些社会底层人员,他们由于文化素质、体力素质等原因难以胜任其他工作,只能靠摆摊来谋求生计。城市政府部门应该为此表示支持,因为他们给自己创造了就业机会进而缓解了政府压力,同时他们的活动还扩大了消费,对政府刺激经济颇有益处。至于有些部门所说的小摊贩不利于城市的市容市貌问题,其实他们应该改变观念,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哪个国家的城市是没有小摊贩的,只要加以合理规划管理,就可以去其弊,而扬其长了。
五、解决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问题中的办法
5.1 城管队伍重整建议
城管的暴力执法,与现在的城市管理规范不全、人员聘用制度较低等是分不开的,要使基层人员在执法时不感到委屈,又不能使政府失信于民,就必须对城管队伍进行整改。
(1)提高基层人员工资水平、加大聘用人员的考核制度
群众反映较为不满的人员应予以迟退,严重者还要予以法律制裁。
(2)制定规则,严格基层人员的行为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城管队伍的管理一样需要制定严格的执法规则。对城管人员的职责予以明确,那些要做那些不得做必须一清二楚,这样发生纠纷时就容易明确责任了。对于城管人员在公众场合的言语也要进行限制,在公众场合代表政府的形象办事,必须保证政府良好的形象,那些说话较粗鲁的人是不适合到群众当中代表政府工作的。(3)合理利用性别、年龄搭配
合理将管理学中的性别、年龄搭配应用在城管的工作中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基层人员的配置可以采用男女搭配、不同年龄搭配,利用性格互补,必然会减少与市民矛盾的产生,也自然会给市民留下好的印象。国内有的城市试用过女城管对街道进行管理,结果很令人满意,但并不是每个城市都能完全聘用女城管的,利用性别、年龄的搭配同样可以达到效果。5.2 小摊贩管理建议
不可否认,城市的小摊贩必须进行规划管理,否则会严重影响城市的交通、居民的出行、道路的卫生等。具体建议如下:(1)对街道进行划分管理。
将街道划分为“绝对禁止区域”、“相对禁止区域”和“诱导区域”三类进行分别管理。将处于交通要道、城市容貌较重要的区域列入“绝对禁止区域”由城管人员直接管理,禁止在这些区域摆摊,避免对城市造成不良影响。“相对禁止
区域”和“诱导区域”的规划管理可以较为灵活,根据附近居民的反应、城市自身发展的需要来规划,确定允许时段、地点,保证在不影响居民生活的同时又能推动城市的发展。
(2)政府帮助摊贩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为聚集各类小摊贩到指定区域进行摆摊,政府可以建立专门的集市,对进入的小摊贩收取相对较低的税费并进行必要的卫生检查。政府还可以发动摊贩们建立自己的协会,当然对协会的成员必须做食品卫生、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要求,对协会内成员权利予以充分保护的同时提供某些方面政策优惠。(3)灵活发放经营许可证。
政府鼓励有证经营,但也不反对无证经营。对于小摊贩的经营执照发放可以放宽,并予以一些优惠政策,但是要审查小摊贩的实际收入水平,避免其他人骗取优惠政策。对不愿领取经营执照的小摊贩则可以对其经营区域进行限制,同时结合附近居民意见考虑是否驱逐,具体实施可以交给各地居民委员会,以防各种浑水摸鱼。
(4)严格各摊贩的行为。
在制定了管理政策之后,必须做到有法必依。对各种小摊贩的不配合执法行为必须利用法律武器予以制裁,只有在城管人员与小摊 贩都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的基础上才能保证政策的有效实施,才能真正做到“为了人民管城市”。
六、未来关于完善城管相对集中处罚权的建议
(一)明确城管法律授权以此消除理论困惑
完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必须先在法律上下功夫。只有明确了城管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机关的法律依据,消除了法律依据在理论上的困惑,那么,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改革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二)严格依照法律程序办事并建立监督制度
执法程序是限制随意执法的前提,是规制随意执法的重要手段,执法程序一旦设定并法律化后,作为城管执法主体必须遵循程序的规定,按程序规定的方式,方法和步骤去作为,否则就应承担程序之法律责任。城管执法机构必须严格按照《行政处罚法》所规定的程序进行执法,依法办事,同等对待,防止在程序问题上进行“偷工减料”,能省则省。只有如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利益才不会因为执法机关程序的违法而受损害,减少相对人的对立情绪。当然,为了防止城管执法机关在现实中出现不按照《行政处罚法》规定的程序办事的现象,有必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比如采取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的“三公开”制度,使相对人明白透彻地了解相关的行政处罚程序,在有效监督城管执法的同时,也增加了法制的宣传力度,使《行政处罚法》真正地落实到实处。同时,为了扩大对城管执法监督的广度,可聘请相应的执法监督员,增加媒体对城管的曝光力度,设立市民投诉制度,以此来加强群众对执法人员的监督。如此,城管执法工作才能健康发展,城管才会在群众中,社会中塑造良好的执法形象。
(三)限制城管的职责和防止权力的任意扩张
“所有权力都必须通过法律赋予,否则行政机关不得享有和行使任何权力,与此同时,任何权力都必须通过法来制约和控制。”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通过法律使每一位城管执法人员的工作任务和目标确定下来。做到任务到
岗,责任到人。同时实行城管执法公开制度,使社会公众参与到城管执法的监督当中。
(四)改善执法队伍素质以及提高提法技巧
1.民以吏为师,身不正而令不从。城管执法队员是城市的管理者,体现着城市文明形象,因此必须严格队伍建设,加强执法队伍的思想政治和作风建设,教育和引导执法人员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奉献意识,法制意识,服务意识,保证执法队伍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适应多方面的工作要求,真正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
2、执法队员的执法技巧,态度直接影响到城管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和形象,作为城管执法机关是一个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产与生活都有着密切相关的部门,其执法态度与技巧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城管执法队员在具体执法过程中应当做到如下: 一是言谈举止文明,城管执法队员与被执法对象的第一接触是语言接触,当然也包括肢体语言了。其语言技巧在整个执法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俗话说:一句话惹人笑,一句话惹人恼。因此城管执法队员在口头表述中一定要文明规范,肢体语言表达要谦和稳健。在执法活动中切忌以“喂”“老头子”等不文明用语相称,切忌讲话时用手指向当事人,这样容易引起冲突,同时也影响城管本身的形象。
3、是心平气和对待他人,“只有尊重了他人,他人才会尊重你”,城管执法队员切莫以为与当事人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从而居高临下,指手划脚,那么很容易引起反感。只有对自己的位置进行准确地定位,才能以平常心参与到执法过程当中,才能得到群众的肯定与认可。
4、是公平公正办案,一次不公正的执法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十次公正执法对社会所带来的影响力。因此在执法过程中,一定要严格依法办事,对违法行为敢于纠正并且一视同仁,做到重过重罚,轻过轻罚,罚过相当。
5、是处罚与教育相结合,这就要求城管执法队员始终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对当事人进行宣传教育,使当事人认识到自身行为的违法性,令其心服口服。
如此,自然会营造了和协的景象,有效地解决了政府与社会公众,执法者与相对人之间的矛盾,城管执法自然会得到了公众舆论的支持,那么,才能树立起执法权威。正如美国废奴运动领袖菲力普斯所说的“若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是丝毫没有力量的”。以上即为我对城市综合执法的理解,虽然可能我国执法工作可能还不够成熟,但是正在慢慢的改革中,我相信我国综合执法工作会更加的完善更加的人性化。
第四篇:城管执法中暴力抗法的原因及对策
文章标题:城管执法中暴力抗法的原因及对策
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领域,暴力抗法主要在强制拆除违章建筑物、乱搭乱建、违法户外广告,清理取缔违法占道经营、扣押当事人违法经营物品的过程中较易发生。近年来,全国工作中普遍存在着暴力抗法行为且有蔓延的趋势。现就行政执法过程中暴力抗法的原因、危害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行政执法过程
中暴力抗法的原因
暴力抗法一般是指行政执法主体或受委托的组织在行政执法过程中遭到暴力对抗的现象。具体表现为被管理对象不服从管理,使用辱骂、殴打、集体起哄、围攻、强行夺取被依法扣没物品等行为阻碍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甚至对执法人员进行人身攻击。造成暴力抗法行为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执法对象的特殊性。行政执法的管理对象一类为下岗职工、失地农民、进城务工人员以及残疾人,是生活在社会低层的弱势群体,为了生活摆摊设点、小本经营,以达到养家糊口的目的;另一类为逃避各种规费从而获得最大利润的“老游击队员”;还有一类是征地拆迁户及违建户。由于这些相对人整体素质较低,法律观念不强,个别人法律观念淡薄,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城市建设大局利益的关系,成为行政执法过程中产生暴力抗法行为的主要群体。
2、行政执法环境的孤立性。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中,市民依法办事意识不强,对违反法律法规所产生后果的认识不深,对依法行政工作缺乏理解。对执法队伍权力的使用,有的市民在符合自身利益时,就不管其它情况一味“支持”,要求立即行使并见效;不符合自身利益时就不配合、不支持甚至阻挠。同时,由于相对人经济地位低、知识水平低、法律观念淡薄,更容易获得不明真象的市民同情,导致行政执法环境孤,如有居心不良者蓄意煽动,就很可能发生暴力抗法事件。
3、执法保障的脆弱性。由于行政执法过程中不具有强制手段,除非由政府组织的重大拆迁、强制施工等重大活动,难以得到公安机关的有效保障。一旦出现暴力抗法,执法工作难以开展,严重时执法人员自身安全都难以保障。而且公安机关在处理此类事件时,一般是按照民事纠纷进行处理,打击力度不够难以起到警示作用,对暴力抗法者的惩处不及时、不到位,这就助长了抗法者的嚣张气焰,进一步导致相对人对执法人员的轻视,暴力抗法事件的出现也就在所难免,并且导致暴力抗法事件恶性循环。
4、执法手段的欠稳妥性。
暴力抗法事件的发生有一部分也与执法人员的自身素质、执法作风、执法用语等有关系。随着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的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也存在个别行政执法人员执法不公、滥用职权、违反执法程序、不文明执法的现象,只一味地强调严格执法,不重视做好相对人思想政治工作,处理方式方法欠稳妥甚至简单粗暴,而没有从亲民执法,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和高度去执法,从而导致暴力抗法行为瞬间发生。
二、暴力抗法的危害
1、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征地拆迁速度不断加快,征地拆迁户不断产生。而同时,受经济利益的趋使等因素影响,一些村民未经审批擅自违法建设。在强制拆迁和拆除过程中,部分违建拆迁户为维护自己不正当利益,采取上访、阻挠施工甚至暴力抗法的行为,影响城市的整体建设。
2、影响了城市的形象。下岗职工、失地农民等弱势群体整体素质较低,法律观念不强,个别人法律观念淡薄,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城市建设大局利益,对生存现状不满。而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又没有为他们留下足够的市场空间,即便有市场可成本又太高,从而使他们“有市不进”,于是就有了占道经营、乱搭乱建、乱摆摊点等违章现象,成为城市“脏、乱、差”的根源之一。而清理、取缔占道经营,维护市容市貌是行政执法人员义不容辞的工作职责,当这些相对人因违法经营被处罚时,往往会把行政执法人员当作发泄对象甚至直接暴力抗法,影响城市形象。
3、增加了行政执法成本,降低了行政执法效率。
暴力抗法事件的发生严重阻碍了行政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妨碍了执法人员执行公务,增加了行政执法成本,降低了行政执法效率,影响了行政执法队伍的形象。个别事件甚至危害极大,严重危害着执法人员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使人民群众对国家权威的依赖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4、侵犯了国家和群众的利益。
暴力抗法事件的发生,冲击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侵犯了国家和群众的利益,造成了构建文明和谐社会的障碍。
三、对暴力抗法的对策
暴力抗法的产生后果往往非常严重,一旦发生都是不小的损失甚至损失难以弥补,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很有必要提前加强防范和加强事中控制,以有效遏止暴力抗法行为的发生和蔓延。
1、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力度,提高法律的威慑力,为行政执法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2、加强自身建设。加强队伍建设,规
范执法行为,严格执法程序,完善执法监督机制,确保公正、严格、文明执法,改善自身形象。
3、提高做群众的思想工作能力。以人为本,亲民执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尽量化解矛盾;保护相对人的正当利益,在服务中执法,在执法中服务,积极为相对人解难题,办实事,缓解对立情绪,防患于未然。
4、加强执法保障。进一步建立完善多部门联合执
法的力度来推动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公安部门的保障,配备、配强精干力量,完善执法设备,切实保障执法人员身心安全,切实保障执法工作得以开展,暴力抗法相对人得到惩罚。
5、加强现场控制。制订科学合理的防暴预案,科学落实人员现场分工和保障;加强现场控制,重点控制闹事者,加强隔离和心理攻势,逐渐减弱相对人对立情绪;加强现场监护,随时拍照(录像)取证,确保执法队员人身安全。
《城管执法中暴力抗法的原因及对策》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城管执法中暴力抗法的原因及对策。
第五篇:城管执法中暴力抗法的原因及对策
文章标题:城管执法中暴力抗法的原因及对策
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领域,暴力抗法主要在强制拆除违章建筑物、乱搭乱建、违法户外广告,清理取缔违法占道经营、扣押当事人违法经营物品的过程中较易发生。近年来,全国中普遍存在着暴力抗法行为且有蔓延的趋势。现就行政执法过程中暴力抗法的原因、危害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行政执法过程中暴力抗法的原因
暴力抗法一般是指行政执法主体或受委托的组织在行政执法过程中遭到暴力对抗的现象。具体表现为被管理对象不服从管理,使用辱骂、殴打、集体起哄、围攻、强行夺取被依法扣没物品等行为阻碍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甚至对执法人员进行人身攻击。造成暴力抗法行为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执法对象的特殊性。行政执法的管理对象一类为下岗职工、失地农民、进城务工人员以及残疾人,是生活在社会低层的弱势群体,为了生活摆摊设点、小本经营,以达到养家糊口的目的;另一类为逃避各种规费从而获得最大利润的“老游击队员”;还有一类是征地拆迁户及违建户。由于这些相对人整体素质较低,法律观念不强,个别人法律观念淡薄,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城市建设大局利益的关系,成为行政执法过程中产生暴力抗法行为的主要群体。
2、行政执法环境的孤立性。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中,市民依法办事意识不强,对违反法律法规所产生后果的认识不深,对依法行政缺乏理解。对执法队伍权力的使用,有的市民在符合自身利益时,就不管其它情况一味“支持”,要求立即行使并见效;不符合自身利益时就不配合、不支持甚至阻挠。同时,由于相对人经济地位低、知识水平低、法律观念淡薄,更容易获得不明真象的市民同情,导致行政执法环境孤,如有居心不良者蓄意煽动,就很可能发生暴力抗法事件。
3、执法保障的脆弱性。由于行政执法过程中不具有强制手段,除非由政府组织的重大拆迁、强制施工等重大活动,难以得到公安机关的有效保障。一旦出现暴力抗法,执法难以开展,严重时执法人员自身安全都难以保障。而且公安机关在处理此类事件时,一般是按照民事纠纷进行处理,打击力度不够难以起到警示作用,对暴力抗法者的惩处不及时、不到位,这就助长了抗法者的嚣张气焰,进一步导致相对人对执法人员的轻视,暴力抗法事件的出现也就在所难免,并且导致暴力抗法事件恶性循环。
4、执法手段的欠稳妥性。
暴力抗法事件的发生有一部分也与执法人员的自身素质、执法作风、执法用语等有关系。随着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的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也存在个别行政执法人员执法不公、滥用职权、违反执法程序、不文明执法的现象,只一味地强调严格执法,不重视做好相对人思想政治,处理方式方法欠稳妥甚至简单粗暴,而没有从亲民执法,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和高度去执法,从而导致暴力抗法行为瞬间发生。
二、暴力抗法的危害
1、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征地拆迁速度不断加快,征地拆迁户不断产生。而同时,受经济利益的趋使等因素影响,一些村民未经审批擅自违法建设。在强制拆迁和拆除过程中,部分违建拆迁户为维护自己不正当利益,采取上访、阻挠施工甚至暴力抗法的行为,影响城市的整体建设。
2、影响了城市的形象。下岗职工、失地农民等弱势群体整体素质较低,法律观念不强,个别人法律观念淡薄,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城市建设大局利益,对生存现状不满。而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又没有为他们留下足够的市场空间,即便有市场可成本又太高,从而使他们“有市不进”,于是就有了占道经营、乱搭乱建、乱摆摊点等违章现象,成为城市“脏、乱、差”的根源之一。而清理、取缔占道经营,维护市容市貌是行政执法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当这些相对人因违法经营被处罚时,往往会把行政执法人员当作发泄对象甚至直接暴力抗法,影响城市形象。
3、增加了行政执法成本,降低了行政执法效率。
暴力抗法事件的发生严重阻碍了行政执法的正常开展,妨碍了执法人员执行公务,增加了行政执法成本,降低了行政执法效率,影响了行政执法队伍的形象。个别事件甚至危害极大,严重危害着执法人员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使人民群众对国家权威的依赖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4、侵犯了国家和群众的利益。
暴力抗法事件的发生,冲击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侵犯了国家和群众的利益,造成了构建文明和谐社会的障碍。
三、对暴力抗法的对策
暴力抗法的产生后果往往非常严重,一旦发生都是不小的损失甚至损失难以弥补,因此在实际中,很有必要提前加强防范和加强事中控制,以有效遏止暴力抗法行为的发生和蔓延。
1、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力度,提高法律的威慑力,为行政执法营造良好的氛围。
2、加强自身建设。加强队伍建设,
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执法程序,完善执法监督机制,确保公正、严格、文明执法,改善自身形象。
3、提高做群众的思想能力。以人为本,亲民执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尽量化解矛盾;保护相对人的正当利益,在服务中执法,在执法中服务,积极为相对人解难题,办实事,缓解对立情绪,防患于未然。
4、加强执法保障。进一步建立完善多部门联合执法的力度来推动行政执法的开展,特别是公安部门的保障,配备、配强精干力量,完善执法设备,切实保障执法人员身心安全,切实保障执法得以开展,暴力抗法相对人得到惩罚。
5、加强现场控制。制订科学合理的防暴预案,科学落实人员现场分工和保障;加强现场控制,重点控制闹事者,加强隔离和心理攻势,逐渐减弱相对人对立情绪;加强现场监护,随时拍照(录像)取证,确保执法队员人身安全。
《城管执法中暴力抗法的原因及对策》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城管执法中暴力抗法的原因及对策。fgY
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执法程序,完善执法监督机制,确保公正、严格、文明执法,改善自身形象。
3、提高做群众的思想能力。以人为本,亲民执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尽量化解矛盾;保护相对人的正当利益,在服务中执法,在执法中服务,积极为相对人解难题,办实事,缓解对立情绪,防患于未然。
4、加强执法保障。进一步建立完善多部门联合执法的力度来推动行政执法的开展,特别是公安部门的保障,配备、配强精干力量,完善执法设备,切实保障执法人员身心安全,切实保障执法得以开展,暴力抗法相对人得到惩罚。
5、加强现场控制。制订科学合理的防暴预案,科学落实人员现场分工和保障;加强现场控制,重点控制闹事者,加强隔离和心理攻势,逐渐减弱相对人对立情绪;加强现场监护,随时拍照(录像)取证,确保执法队员人身安全。
《城管执法中暴力抗法的原因及对策》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城管执法中暴力抗法的原因及对策。f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