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北省委省政府召开加快推进曹妃甸新区开发建设现场办公会议(大全)
河北省委省政府召开加快推进曹妃甸新区开发建设现场办公会议
2012年01月31日13:37来源:《河北日报》
省委省政府召开加快推进曹妃甸新区开发建设现场办公会议 举全省之力打造曹妃甸新区重要增长极 张庆黎张庆伟出席并作重要讲话 图一:一月三十日,省 委、省政府在唐山市召开加快推进曹妃甸新区开发建设现场办公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曹妃甸新区开发建设。图为省委书记张庆黎在会上作重要讲话。记者 郭 昭 周晓喻摄 图二:一月三十日,省委、省政府在唐山市召开加快推进曹妃甸新区开发建设现场办公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曹妃甸新区开发建设。图为现场办公会会 场。记者 郭昭 周晓喻摄
今天,省委、省政府在唐山市召开加快推进曹妃甸新区开发建设现场办公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曹妃甸新区开发建 设。省委书记张庆黎主持下午的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他强调,要面对现实、攻坚克难、奋力推进,举全省之力打造曹妃甸新区这一重要增长极。总的要求是,认真贯 彻中央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省“两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为目 标,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加快产业聚集,着力加强薄弱环节,解放思想、真抓实干,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努力推进曹妃甸新区更好更快更大发展。
省委副书记、省长张庆伟主持上午的会议并在下午的会议上作重要讲话。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杨崇勇就加快推进曹妃甸新区开发建设讲了综合意见。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梁滨,省委常委、秘书长景春华,副省长宋恩华、张杰辉就加快曹妃甸新区开发建设讲了具体意见。省长助理、省政府秘书长尹亚力,省长助理、省金融办 主任江波出席会议。
张庆黎在讲话中回顾了曹妃甸新区开发建设历程,对曹妃甸新区开发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说,当前,曹妃甸 新区开发建设进入快车道,正在由一片不毛之地变为黄金宝地,由一个不起眼的狭小滩涂变为环渤海的耀眼明珠。在发展规划、港口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聚 集、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令人振奋,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曹妃甸新区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张庆黎代表省委、省政府 对为曹妃甸新区开发建设付出艰辛努力的干部群众和广大建设者表示亲切的慰问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张庆黎指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 要看到当前曹妃甸新区开发建设仍面临着重大挑战和一些困难。从外部看,面临着区域竞争的挑战和压力。从自身看,三个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在管理体制 上,缺乏一个统一的、有力的、高效的、规范的行政管理机构;二是在资金投入上,缺乏一套理念先进、方式灵活、渠道多样的投融资体制;三是在设施配套上,缺 乏与现代化港口、港区、港城相匹配的承载能力和集聚能力。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危机意识、责任意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的精 神状态,扎扎实实地推进曹妃甸新区开发建设。
张庆黎指出,加快推进曹妃甸新区开发建设意义重大。中央对曹妃甸新区开发建设高度重视,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都曾到曹妃甸新区视察指导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省第八次党代会确定了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 北的奋斗目标,明确提出举全省之力打造曹妃甸新区和渤海新区两大增长极。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坚持重点先行、把沿渤海地区迅速打造成为新型增长区域的战 略部署。省“两会”对加快推进曹妃甸新区开发建设作了系统全面的部署。这些都进一步凸显了曹妃甸新区在河北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体现了全省上下对曹妃甸 新区发展的殷切期望。我们一定要不断加深对推进曹妃甸新区开发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充分认识到这是推动优势地区聚集发展、加快打造新的增长极的迫切 需要,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发展水平的迫切需要,是发挥全国独有优势、用好前所未有机遇的迫切需要。
张庆黎强调,要抢抓机 遇,举全省之力打造曹妃甸新区这一重要增长极。一是思想认识一定要上去。要牢固树立“两个大局”的观念,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是一个大 局,发展到一定时候沿海帮助内地也是一个大局。各地各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服从服务于这个大局、顾全这个大局。要强化优势地区聚集发展的意识。要打开思想解放这个总开关。二是基本原则一定要明确。要规划先行,强化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认真制定总体规划和各项配套规划;强化规划的法制性和权威 性,严格执行,绝不能违规操作。要突出产业,比照沿海地区的优惠政策,加大对项目的引进和支持力度,建设以钢铁、石化、电力、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为 主导的新型工业化基地。要重点突破,对基础设施的配套、港口功能的完善、发展亮点的打造等,必须用更大的力气、下更大的功夫抓紧抓实抓好。要改革创新,只 要有利于曹妃甸新区开发建设,有利于这一地区的科学发展,有利于为建设经济强省提供支撑,都可以大胆地闯、大胆地试。三是体制问题一定要理顺。要紧密结合 实际,对曹妃甸新区管理体制运行中存在的不容忽视的紧迫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要坚持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创新,围绕建立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管理体制目标,搞好顶层设计,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四是政策措施一定要到位。要加大力度,支持曹妃甸新区发展的各项政策措 施,都要把劲使足,体现举全省之力的要求。要务实管用,进一步增强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要确保落实,凡是出台的政策措施都要不折不扣地执 行,不能搞埋伏、搞截留,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效应。五是唐山市和曹妃甸新区一定要尽职尽责。曹妃甸新区是具体“操盘手”,一定要全力以赴,履行职责,一个 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把各项决策部署变成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唐山市委、市政府作为责任主体,重任在肩,要不负重托、奋发有为,把加快曹妃甸新区建设真正 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当成唐山自己的事情,当成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赋予的首要大事,认认真真去抓,扎扎实实去干。要有一种干不好事、干不成事就吃不 香、睡不着的责任意识,有
一种工作没人干心不安、工作没干完心不安、工作没干好心不安的思想境界,做到别人能办成的我们一定要办成,别人办不成的我们也要 想办法办成,力争早日见到新成效。六是方方面面一定要通力。要形成合力,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各尽其责,协调联动,拧成一股绳,全方位配合、全天候服 务、全过程支持。要提高效率,凡是有关曹妃甸新区的事情,要特事特办、一路绿灯,做到服务走在需要前、工作打好提前量、保障落到关键处。要明确责任,从省 级领导做起,从省直部门抓起,做到人人有责任、事事有分工、件件有着落。建立重大事项负责制,党政领导亲自挂帅,一个事项、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 底。各级各部门要牢记重托,坚决打好这场攻坚战,以优异成绩向燕赵儿女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向党中央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张庆伟指出,随着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实施,举全省之力打造曹妃甸新区增长极,已上升为全省上下的统一意志。加快曹妃甸新区开发建设,在落实河北沿海 地区发展规划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和带动效应,对于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意义。加快曹妃甸新区开发建设,是统筹推进新型 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的必然选择,是带动沿海地区乃至全省发展的重要引擎,是促进沿渤海地区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集中精 力、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只争朝夕,全力以赴,真正做到思想高度统一、工作毫不放松、力度不断加大,努力开创曹妃甸新区开发建设新局面。
张庆伟强调,加快曹妃甸新区开发建设已经具备良好的基础,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务必要加大推进力度,实现重点突破。一是管理体制要理顺。要创新省、市、新区三级管理体制,明确各级责任,共同有序推进曹妃甸新区开发建设。二是规划体系要完善。要根据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明确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产业布 局、功能分区,进一步完善曹妃甸新区总体规划,抓紧制定和完善产业发展、港口岸线开发利用、海洋利用和保护等专项规划。三是产业聚集要加快。要围绕打造一 批“航空母舰”、培育一批“行业巨人”的要求,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有效利用自身优势,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向新区聚集。四是基础设施要加强。要围绕推进 新区与唐山及周边地区的连接联通,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路港布局,推进新建项目,盘活现有资产。五是项目建设要优化。要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核 心,依据国家产业政策、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唐山市的产业基础,科学谋划,优中选优,选择确定一批有利于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重 大项目。六是循环经济要突出。要认真落实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以重大项目为依托,构建以精品钢、大型炼化一体化、重型装备制造为龙头的 主导产业循环链和产业间循环链接,形成循环经济网络体系。
张庆伟要求,省有关部门和唐山市要通力合作、强化保障,推进曹妃甸新区开发 建设创造新业绩。一是加强领导,完善机构。要进一步调整充实力量,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强化组织协调,统筹做好曹妃甸新区开发建设工作。二是创新机制,先行 先试。要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创新发展理念、工作思路、方式方法,在管理模式、运营机制、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方面敢于先行先试、突破陈规。三是学习借 鉴,开阔眼界。要积极“走出去”,主动“请进来”,通过学习得到启发、获得启示,努力闯出一条符合我省沿海开发建设实际的新路子。四是强化督导,狠抓落 实。要把曹妃甸新区开发建设目标纳入市、新区政府的年度和阶段性考核目标体系,对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落实到部门、落实到单位、落实到责任人。
杨崇勇在讲话中指出,加快推进曹妃甸新区开发开放,要把握好工作着力点,必须坚持规划引领、突出重点、产业兴区,坚持大开放促大发展、创新驱动、政策倾 斜;要着力创新体制机制,重点是逐步理顺管理机制,提高审批效能,创新用人机制;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财税和资金政策的支持,优化用海用地政 策,努力提高投融资能力,多渠道解决项目建设节能减排总量指标;要强化工作举措,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责任分工,有效破解资金瓶颈,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开放合作,着力抓好节能减排,建立调度考核制度。希望曹妃甸新区尽快出现“五个新变化”:招商引资迎来新高潮,工业区建设实现新突破,争取国家支 持取得新进展,投入产出效益得到新提升,干部作风呈现新转变,尽快步入良性循环,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作出应有的贡献。
唐山市委书记王雪峰汇报了曹妃甸新区开发建设总体情况。省发改委、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境保护厅、省金融办主要负责同志,从本部门职能出发,就如何进一步支持曹妃甸新区加快开发建设作了发言。
省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唐山市分管负责同志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记者苏励、别志雷、王玉亮)
第二篇:安徽省委省政府召开省直机关深入推进效能建设大会(精选)
安徽省委省政府召开省直机关深入推进效能建设大会
4月3日下午,省委、省政府在安徽大剧院召开省直机关深入推进效能建设大会。省委书记郭金龙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省直机关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进跨越式发展、构建和谐安徽、加快实现崛起为主题,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树立省直机关及全体机关干部的良好形象,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省长王金山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省政协主席杨多良,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负责同志等出席会议。省直各单位、中央驻皖单位在职副厅级以上干部和各单位效能办负责同志,共约850人参加了大会。
郭金龙在讲话中指出,加强省直机关效能建设,是省委、省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安徽实际,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安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下,省直各部门各单位认真组织、精心实施,整个工作启动迅速、推进有序、成效显著、反响强烈。实践充分证明,省委、省政府加强效能建设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符合安徽改革发展的要求,符合基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坚定了我们深入推进效能建设的决心和信心。当前,我省正处于加快推进改革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作为全省的中枢,省直机关在全省的各项工作中处于领导者、组织者、指挥者的重要位置,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机关效能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相当的差距和不足。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防止和克服“自满”思想和“厌战”情绪,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郭金龙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一要认真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大讨论”活动,着力在促进又好又快发展上下功夫。省直机关要认真组织学习讨论,立足我省实际,结合工作职责,研究谋划工作思路,看看本部门本单位有没有真正树立又好又快发展的理念?有没有真正落实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有没有真正取得又好又快发展的成效?要自觉运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新的实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要不断增强“三个意识”,着力在改进机关作风上下功夫。要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应该看到,目前我省最大的问题还是发展不足,总量不大,实力不强,活力不够,人均水平差距更大,发展的质量不够好,各地的差异比较大,各部门工作质量和效果也不平衡。同时,观在正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多发期,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任务十分艰巨。必须抓住促进中部崛起的机遇,抓住东部地区外资、内资产业向外转移的机遇,乘势前进,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搞上去,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要增强公仆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机关工作就是服务”和“人民至上”的理念,端正工作态度,改进工作方法,寓管理于服务,寓执法于服务,真心诚意地为人民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社会服务。要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勤俭办一切事业,精打细算,严格把关,把有限的资金资源、财力人力用在
1刀刃上,带头建设节约型机关,以良好的机关作风引领社会风气。
三要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着力在解决深层次问题上下功夫。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理顺职能分工,真正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要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程序,精简下放审批事项,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高效规范的审批制度。要进一步改进机关运行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真正做到办事提速提效、服务创质创优。
四要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着力在健全完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省直各部门各单位要着眼于形成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效能建设的规章制度,使之科学管用、简便易行。要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严肃查处违反制度的人和事,做到令行禁止、掷地有声、违者必究。要充分发挥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和优势,切实提高广大机关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思想觉悟,增强按制度办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郭金龙强调,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机关效能建设取得新的成效。一要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各部门各单位一把手是本部门、本单位效能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都要亲自抓、负总责。要落实目标管理责任追究制,全面考核,严格奖惩。二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坚决防止和克服“两张皮”现象,以业务工作的丰硕成果检验效能建设的实际成效,以效能建设的蓬勃开展推动各项工作的全面进步。三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省直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要针对不同类型机关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工作要求、工作重点、推进措施和考核办法,从而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要针对效能建设进展不平衡的状况,抓两头、带中间,促进整体水平的提高。四要强化督查,推动落实。要注重督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开展重点督查、跟踪督查和经常性督查。要综合运用各种监督方式,形成监督合力,确保效能建设取得实效,取信于民。五要以能促效,固基强本。要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创新型机关、和谐型机关活动。
王金山在讲话中指出,去年开展效能建设以来,省直各部门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加强效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为主题,围绕“六个突破”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更新思想观念,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二是推进简政放权,在职能转变上取得新进展。三是加强依法行政,促进了权力运行规范化。四是改进机关作风,办事效率有了明显提高。五是强化工作落实,有力服务了改革发展大局。总的看,效能建设开展一年来,省直各部门态度是坚决的、措施是有力的,呈现出部门联动、扎实推进的良好态势,达到了增进“两情”、改进“两风”的目的,调动了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各项工作。
王金山强调,要以更高的要求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效能建设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全面衡量去年的工作,还只能说是刚刚破题,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加快安徽崛起的需要,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都还有不小差距。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干部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工作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转变。三是机关干部作风有待进一步整改。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的是效能建设的差距,影响的是安徽崛起的进程,现在必须下更大力气加以解决。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一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必须把提高能力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提升公务员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着力解决影响效能的根本问题。二要以推动发展为主题。效能建设的各项措施,必须与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统筹推进,解决影响效能的实际问题,真正使效能建设成为加快安徽崛起的强力引擎。三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必须着眼社会和谐,高度关注民生,多办顺民意、解民忧、谋民利的实事,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四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必须适应政府管理创新的要求,加快构建效能建设的制度体系,着力形成靠制度管人管事的长效机制。
王金山强调,要扎实做好今年机关效能建设重点工作。一要深入推进队伍建设,着力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要把思想教育摆在首要位置,突出抓好机关干部的业务能力建设,着眼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切实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能力,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二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着力规范行政行为。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理顺和规范部门职能关系,继续加快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政企、政事分,三要深入推进政务公开,着力打造阳光政府。要强化政务中心建设,规范招投标行为,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进一步增加工作透明度,扩大公众知情权。四要深入推进制度创新,着力建设效能长效机制。要抓紧对本部门的规章制度来一次系统梳理,把抓好制度落实作为重中之重,抓紧制定一套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完善机关内部运行机制、工作责任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促进效能建设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五要深入推进工作落实,着力增强工作执行力。要解决一个态度问题。各部门必须牢固树立全局观念,立足大局思考问题、开展工作,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要增强工作的指向性。凡是准备不足、无实际内容的会议一律不准开,凡是调研不深入、操作性不强的文件一律不准发,凡是事前协调不充分、意见不一致的上作一律不上政府会议研究。要进一步完善责任体系。每项工作都要有明确的责任主体,一项工作原则上只由一个单位牵头。要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更加求真务实的作风、更力口扎实有效的举措,不断把省直机关效能建设引向深入,为推进跨越发展、加快安徽崛起,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2012年河北省委1号文件解读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2012年河北省委1号文件解读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2012年01月30日 10:42:08 来源: 河北日报
2012年省委1号文件解读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活力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大力发展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产业,2012年三大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0%以上
2012年,力争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以上,五年内实现县域经济总量倍增
2012年解决400万农村人口和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
到2020年,全省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2012年基本完成覆盖农村集体各类土地的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
———摘自2012年省委1号文件
核心提示
省第八次党代会开启了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新征程。我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河北兴,农村稳则社会安。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建设经济强省的持久动力,是构建和谐河北的紧迫任务,是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
今年是全面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第一年,做好“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2012年省委1号文件《关于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为首要任务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各地各部门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关心农业、关爱农民、关注农村,努力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活力。坚持“城乡统筹、三化同步”方针,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为首要任务,着力发展特色农业,壮大县域经济,建设幸福乡村,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提供有力支撑。
1、着力在特色上下功夫
近年来,我省紧紧围绕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健全农村市场体系,有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但与先进省份相比,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农业外向度还不高,现代农业的特色不突出,产业结构同质性强,竞争优势不明显。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必须立足资源和比较优势,着力在特色上下功夫,重点解决好“一马车不如一麻袋、一吨不如一斤、一亩不如一分”的问题,努力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此,《意见》明确提出:紧紧扭住“一产抓特色”,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如何发展特色农业?
“我省将着力在布局、品种、品质、品牌、营销方式五个方面出特色。”省农业厅厅长赵国岭介绍,按照切实把结构调优、产业调特、效益调高的目标,我省正在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扩大高端蔬菜、果品、花卉、苗木等种植面积,加大山区、沿海、坝上等区域特色资源开发力度,年内全省新增蔬菜种植面积150万亩,其中新增设施蔬菜面积50万亩,新增优质果品面积150万亩,主要畜蛋禽产品产量提高10%以上。大力发展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产业,积极创建1000个省部级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加快建设24个蔬菜产业示范县和500个蔬菜标准园,强力推进苹果、梨、核桃、红枣、板栗、葡萄、观光采摘等七大优势果品基地建设。推动“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发展,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专业乡镇和专业村。健全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年内新增国家级和省级名牌农产品60个。此外,强化与京津对接与合作,打造冀产鲜活农产品直销走廊,建设北京河北名优农产品直销中心,推动生产者与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宾馆饭店、学校企业食堂等直接对接。
把特色农业做大做强,离不开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产业化经营。省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省农业厅副厅长王宇介绍,我省将遵循《意见》中提出的要求,坚持用工业化的思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高起点规划、高科技引领、高标准建设,集中力量打造一批规划布局合理、生产要素集聚、科技和设施装备先进、经营机制完善、经济效益和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以环京津区域为重点,紧紧围绕蔬菜、果品、苗木、花卉、水产等特色产业,每个县建成1个以上特色鲜明、功能多样的现代农业示范区,逐步形成环京津现代农业示范带。按照培植龙头、壮大基地、带动农户的思路,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年内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总量达到5000亿元,产业化经营率提高1.5个百分点。
“发展农业生产,科技是关键。”省农业厅总农艺师段玲玲认为,《意见》从健全基础支撑、科技支撑、支持体系支撑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保障。段玲玲介绍,今年我省将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力度,有效整合科技资源,推进关键领域科技创新,加强农业推广体系建设,实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农业县(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
2、五年内实现县域经济总量倍增
县域涵盖“三农”,连接城乡,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节点。目前,我省县域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74.4%,而县域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仅为37.3%,县域经济结构不优、活力不够、实力不强的问题非常突出。为此,《意见》明确提出,组织实施县域经济腾飞计划,五年内实现县域经济总量倍增。
省委省政府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省委农工部部长董经纬介绍,县域经济发展涉及一、二、三产,《意见》特别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城经济、民营经济、现代农业经济和劳务经济等四大重点领域。据了解,今年,我省将加快县城改造和扩容升级,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切实提高综合承载和吸纳带动能力,真正把县城打造成县域产业集聚中心、商贸物流中心、人口转移居住中心。同时,着力推进劳务输出向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年内全省新转移农村劳动力力争实现100万人。
为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我省将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措施,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政策支持,让更多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同时,支持营业收入超100亿元民营企业发展,打造一批综合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做优特色产业,做强示范园区,做响农业品牌,做大龙头企业,健全支持体系。
董经纬介绍,为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今年,我省将进一步完善县域经济发展激励机制,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思路,抓紧建立和完善县域经济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每都要排出全省“前三十强”和“后三十弱”县(市、区),实行分类指导,强化激励措施,通过强县带动、弱县推动,使处于不同层次的县(市、区)明确方向、加快发展、争先进位。同时,进一步完善扩权强县和财政直管县有关政策,切实增强县域自主发展能力;继续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实施激励性财政体制和政策,不断增强困难县的财政保障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3、举全省之力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
当前,我省扶贫开发工作,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省扶贫办主任扈双龙介绍,去年底,国家将扶贫标准提高到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之后,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着艰巨而长远的历史任务。为此,《意见》明确提出,实施新十年扶贫开发规划纲要,举全省之力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力争到2015年,全省扶贫对象年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到2020年,全省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目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进一步缩小发展差距。“按照重点突破、集中扶持、加速提高的要求,我省目前正在编制燕山—太行山区、黑龙港流域和环首都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扈双龙表示,今后,我们将以环首都9个贫困县为重点,把加强基础建设和提升公共服务作为突破口,着力在招商引资、培植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上下功夫,力争经过2至3年努力,实现整体面貌的历史性改变。在具体工作措施上,着力巩固和发展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积极推进产业扶贫,以特色养殖、设施蔬菜、优质果品作为支持重点,每年扶持10万个增收脱贫示范户,到2015年力争帮助列入规划的每个贫困家庭建设一项经常性增收项目,到2020年在重点县基本形成县有龙头带动、乡有特色产业、村有合作组织、户有增收项目的发展格局。
“今年,我省将全面启动3000个扶贫开发重点村整村推进计划,稳定解决20万扶贫对象的脱贫问题。同时,积极推进科技扶贫、移民扶贫、对口扶贫,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扈双龙说。
4、农村改革实现新突破
当前,我省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着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严重制约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突出表现在城乡结构、产业结构明显不合理,农村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和要素流出严重,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农村发展活力依然不足。
正是基于这一重要判断和我省农村发展实际,《意见》提出,按照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要求,着力推进城乡联动改革,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向农业农村的倾斜力度,健全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资源要素向农业农村配臵,切实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省委农工部副部长赵金平介绍,今年,我省将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激活农村土地资源、培育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整合涉农资金和统筹城乡试点等领域实现新突破。年内基本完成覆盖农村集体各类土地的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推进包括农户宅基地在内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探索建设农村产权流转平台的路径和办法,年内流转比例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完善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在具备监管条件下,争取每个县建立1个农业小额贷款公司。探索致富带头人担保、农户联保和龙头企业为农户担保等多种担保方式,以及林权、宅基地使用权等抵押方式。创新农业保险模式,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和覆盖面,探索推行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保险。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试点,石家庄、唐山、秦皇岛3个试点市,率先统筹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生态环境、社会事业和管理体制一体化发展,冀州、任丘等12个试点县(市)围绕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进行政策创新和路径探索。
记者观察
幸福乡村美好家园
“三农”工作千头万绪,每年都要突出几项重点,集中力量,打攻坚战。“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大局”。对于河北这样一个农业大省而言,着力改善民生,特别是把关系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农村民生工作做到家、做到位,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刚刚过去的2011年,为着力改善农村民生,我省做到政策落实不折不扣、资金投入不拖不欠、各项工作不留死角,让更多农民共享发展成果。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加速,从太行山下到渤海之滨,我省广大农村的变化日新月异,公共服务的阳光正在普照越来越多的农民。
学有所教———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67%,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化解义务教育债务40多亿元,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高等教育质量有所提高。140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5920个农家书屋建成使用,149个县(市、区)完成数字影院建设任务。
病有所医———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新建改建县级医院16个、中心乡镇卫生院69个、村卫生室6680个。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200元、参合率达到95.4%。
老有所养———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扩大,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717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困有所扶———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健全,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初步建立,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377.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20万扶贫对象实现脱贫。
一系列保障措施,让农民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900元,较上年增长16%。
今年的省委1号文件从全局工作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列为首要任务,把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事关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战略重点来抓。
省委1号文件明确提出:把实施“幸福乡村计划”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作为农村新民居建设的拓展与提升,作为实现农民安居乐业的有效载体,着力加强“房、水、路、电、讯(邮)”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以“文、教、医、保、服”为重点的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保障农村民生,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
省委农工部副部长、省新民居建设办公室主任赵金平介绍,今年,我省将加大农村新民居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推进农村公路互通工程,开展连村道路和村内街道硬化,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村通讯通邮水平,加大农村互联网宽带建设力度,加强农村基层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把农村义务教育放在整个教育优先位臵,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巩固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积极发展农村商贸流通业和服务业,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进连片综合整治和生态示范区建设,2012年在永久保留的中心村或行政村中优选1000个村,重点建设、配套提升,两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便利,安居乐业、文明和谐”的幸福乡村示范点,确保年内村村有变化,农民幸福指数年年有提高。
第四篇: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
冀发„2009‟13号
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残疾人事业
发展的意见
(2009年3月30日)
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心帮助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省有496万残疾人,涉及1536万家庭人口。改善残疾人状况,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已成为全省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精神,推进我省残 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健全完善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措施,积极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的社会环境,以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深入实施助残工程,到2015年,建立起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基本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人人享有安全住房、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残疾少年儿童人人享有义务教育。到2020年,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大幅提高,残疾人都能得到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残有所助”,生活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文化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就业更加充分,参与社会更加广泛,与全体人民共享小康社会。
二、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残疾人是一个数量众多、特性突出、特别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发展残疾人事业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的作用,鼓励和引导各方面力量参与残疾人事业发展,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承办、社会参与、政策扶持、市场推动的发展格局。
坚持普惠特惠、全面发展。按照普惠加特惠、重点保障和特别扶助、一般性制度安排和专项制度安排相结合的原则,将残疾人作为重点对象纳入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研究制定针对残疾人特殊困难和需求的专项社会保障政策措施,优先解决残疾人急需的难点热点问题。破解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将残疾人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残疾人事业发展,兼顾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和特殊服务需求,对农村残疾人工作给予重点支持。将基层残疾人工作作为重点,把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基层,为广大残疾人提供更多的服务项目、产品和技术。
坚持人道主义、扶残助残。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进一步营造全社会扶残助残、团结互助的浓厚氛围,切实理解残疾人,热情关心残疾人,倾力帮助残疾人,把党和政府及社会的关爱落实到每个残疾人身上。
三、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
建立以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为基础,以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城乡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将残疾人作为重点保障对象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研究制定针对残疾人特殊困难和需求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建立以残疾人专业服务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邻里为依托,以生活照料、医疗卫生、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维权为主要内容的残疾人服务体系。公共服务机构要为残疾人提供优质优惠服务。残疾人专业服务机构要完善功能,规范管理,扩大受益面,提高服务水平。积极培育面向残疾人的服务组织,使残疾人特殊服务得到满足。要制定残疾人服务行业管理扶持政策和技术标准,建立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估机制。鼓励和支持残疾人服务领域的科技研究、引进、应用和创新,提高信息化水平,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四、实施十项助残工程
(一)实施残疾人医疗康复工程。加强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大力开展社区康复工作,建立社区康复服务体系。2009年底前,为4.3万名贫困白内障盲人免费实施复明手术。2011年底前,为4000名贫困残疾人制作安装假肢提供补贴,为4000名贫困聋儿验配助听器提供帮助,为8万名特殊困难肢残者提供辅助用具补贴。对贫困精神残疾人免费提供药品。对0-6岁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和残疾孤儿的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等基本康复给予补助。建立健全智障儿童与多重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将智障残疾人康复训练纳入医疗救助范围。有计划地在医学院校开设康复专业。重视母婴保健工作,加强精神残疾预防,减少出生缺陷,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对于城乡低保残疾人家庭孕妇和新生儿,由县(市、区)卫生部门组织开展孕期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苯丙酮尿症、甲状腺功能低下、听力筛查)及早期干预,所需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宣传普及预防残疾知识,提高公众预防残疾意识。
(二)实施残疾人生活保障工程。各级政府安排的困难群众救助资金,要给予贫困残疾人特殊扶助。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市、区)对家庭长期困难的残疾人适当给予一定数额的生活补助。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重残和一户多残贫困残疾人家庭,最低生活保障金在原标准基础上适当提高,按分类施保政策给予重点保障。靠父母或兄弟姐妹供养的无劳动能力的成年一、二级残疾人,单独立户符合城乡低保条件的,纳入城乡低保范围。残疾人家庭发生临时生活困难的,当地政府应从社会救助资金中给予一次性临时困难补助。在全省实行盲人免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电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对盲人读物邮件实行免费邮递。各地要将贫困残疾人作为城乡医疗重点救助对象。确保残疾人按照规定参加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和学生保险等,对于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的贫困残疾人参保缴费的,县(市、区)政府给予一定补助。各地要抓紧研究制定城镇贫困残疾人个体户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给予补贴的具体办法,稳定和促进残疾人个体就业。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将残疾人全部纳入,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残疾人个人缴纳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由农村医疗救助资金解决;享受城镇低保待遇的残疾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其基本医疗保险费个人负担部分统一由城市医疗救助资金解决。各级政府要逐步加大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力度。(三)实施残疾人教育培训工程。积极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和培训,3年内全省培训残疾人10万名。到2010年底,各县(市)要建成一所特殊教育学校,保障盲、聋、哑、弱智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异地就学的残疾儿童、少年和残疾人子女就学由流入地政府负责安排。对考入中、高等院校贫困残疾学生以及获得国家承认学历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科以上毕业证书的残疾学生给予资助,资助经费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支付,各设区市可适当提高资助标准。对考入中、高等院校的贫困残疾人子女,可参照残疾学生资助标准资助。各级各类学校在招生、入学等方面不得歧视残疾学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符合条件的残疾考生。(四)实施残疾人就业工程。各级政府要对残疾人劳动就业统筹规划,建立健全县(市、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并纳入公共就业管理服务体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要按照不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选择适当的工种和岗位,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要带头安置残疾人。对于适合残疾人生产、经营的产品、项目,县级以上政府和有关部门应优先安排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生产或者经营。政府采购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购买集中使用残疾人用人单位的产品或者服务。对安排残疾人达不到规定比例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依法足额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积极支持社会举办福利企业、盲人按摩机构和其他福利性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残联等部门要鼓励支持有按摩业务的单位优先安排盲人按摩人员就业。对符合开办盲人按摩机构的盲人免收各种费用;对个体经营者按60%比例安排盲人就业的,依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有关部门要减免各种税、费。机关考录公务员,符合国家规定公务员录用体检标准的残疾人报考者,以及事业单位招聘职员,对适应岗位要求的残疾人报考者,凡符合职位条件要求的,应与其他报考者一视同仁,择优录用。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发展社区服务事业优先安排残疾人就业。要将残疾人列入就业困难人员范围,提供就业援助,并优先提供残疾人力所能
891011121314-
第五篇:河北省委在石家庄召开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座谈会
今天上午,省委在石家庄召开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和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作出的工作部署,座谈交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经验做法,对深入推进全省创先争优活动进行安排部署。
省委书记张庆黎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委副书记、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组长付志方主持会议,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梁滨,省委常委、秘书长景春华出席会议。
张庆黎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我省创先争优活动所取得的成绩。他强调,我们一定要以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为指导,全面、深入、扎实地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创先争优,关键是在“创”和“争”上下功夫,在“先”和“优”上立标准,最根本的是要解决问题、见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进一步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心无旁骛抓工作、一心一意干事业、激发斗志创先进、奋勇当先争优秀,以创先争优促科学发展、促和谐稳定,确保创先争优活动结硕果、结群众满意的果。
张庆黎强调,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下功夫见实效。创先争优活动要紧紧围绕全力以赴抓发展,毫不松懈抓稳定,以发展和稳定的优异成绩,迎接省第八次党代会这一中心任务展开,把开展活动与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夺取“十二五”开局之年开门红结合起来,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结合起来,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努力创科学发展之先、争社会和谐之优。要深化“全面对标”,各行各业都要向着一流业绩、一流标准、一流水平去“创”、去 省委书记张庆黎同志的讲话 “争”。农业战线要促粮食丰收、农民增收,工业战线要促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服务行业要抓领域拓展、档次提升。要推进“夺旗争星”,抓住到年底这一百来天的有限时间,对各项工作进行清仓盘点,把没有落实的工作“晒”出来,推动党组织和党员以决战决胜、勇争第一的精神状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过硬作风,去排队、去比赛、去竞争,勇夺科学发展的“星”和“旗”。要推进“化解信访积案,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以理旧案、清重案、防新案为重点,认真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全力消除不稳定的苗头和隐患,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省和谐稳定的好形势。要广泛深入地开展“迎接八次党代会、服务八次党代会、宣传八次党代会、贯彻八次党代会”活动,引导党组织和党员在建言献策、学习领会、贯彻落实等方面当先锋、作表率。要继续深化党群共建创先争优,以党组织创先争优带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创先争优。
张庆黎强调,要坚持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着力在让群众受益、使人民满意上下功夫见实效。创先争优活动一定要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让群众知情、请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贯穿于创先争优活动的全过程。要竭诚为民办实事,把尽心竭力抓民生作为创先争优的重要内容,围绕就业、住房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一批需要办好的实事好事,并通过公开承诺、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活动载体,把承诺的好事实事落到实处,真正干到老百姓的心坎上。要深入基层转作风。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促进发展、促进和谐”为主题,组织开展干部下基层活动,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中转变干部作风,为群众排忧解难。把下基层活动作为向群众学习、接受群众教育的过程,作为服务基层、熟悉民情的过程,作为联系群众、建立感情的过程,真正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要强化教育抓引导,加强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形势教育,广泛、深入、经常地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 众、引导群众,真正让群众明白惠在何处、惠从何来。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要认真组织开展“三亮三比三评”活动,努力创建“群众满意窗口”、争创“优质服务品牌”、争当“行业服务标兵”。
张庆黎强调,要坚持践行宗旨、增强活力,着力在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上下功夫见实效。要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广大党员强化党内教育、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途径,作为升华思想境界、践行党的宗旨的具体过程,作为发挥模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实际考验,努力使每名党员都成为自觉学习、执行政策、服务群众、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模范。在创先争优过程中,要组织广大党员“亮牌示范”,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在身边的先进性;深化“认责承诺”,使群众对共产党人“言必行、行必果”的优秀品质有更深的认识。要建立健全教育、管理和服务党员的长效机制,努力在增强党性、提升素质上取得新进展。今年党委换届是党的建设的“龙头”,也是检验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战场”。要通过创先争优活动,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党性观念、掌握政策、明确纪律,形成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和正确的激励导向,把创先争优的成效体现在强班子、增活力、聚民心上。
张庆黎强调,要坚持抓好基层、打牢基础,着力在夯实党的执政根基上下功夫见实效。要抓住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有利契机,全面推进基层组织的组织体系、带头人队伍、活动载体、工作制度、场所阵地建设,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要坚持扩大组织覆盖,切实发挥每个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单位党组织中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小气候,把每个单位的小气候汇聚成为全省又好又快发展的大气候。要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点,抓好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选好、配强农村党支部书记,整顿和建设好后进村党组织,培训好农村干部和大学生 村官。继续深化和落实“一制三化”、“一定三有”等机制和办法,拓宽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进一步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加强城乡党建资源整合,把党在基层执政的基础打得更牢、更实、更有成效。要加强分类指导,街道社区、学校、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金融机构、医疗卫生与科研、文化等事业单位、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等各行各业,都要立足自身实际,找准工作着力点,促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
张庆黎强调,创先争优活动,工作在基层、责任在党委、关键在领导。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这项活动,党委书记要亲自抓,切实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要定期听取汇报,及时调研点评,推动活动深入开展。党员领导干部要抓好创先争优活动联系点建设,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实打实为基层解难题、办实事,帮助总结提升,加强具体指导,切实把活动联系点建成示范点。各级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要结合党委换届,及时充实力量,保证工作运行的机制不变、督导检查的力度不减、宣传引导的声势不减,确保工作高效运转。要把分阶段开展活动与推进长远工作结合起来,以每个阶段性的成效确保整个活动目标任务的实现,特别是要按照“经常有动作、阶段有中心、节点有高潮”的思路,围绕阶段性中心任务、重点工作,设计活动载体,强化活动措施,推动活动有节奏、有力度地向纵深发展。各地各行业情况差异较大,存在的问题各不相同,各级党组织一定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就是要着力解决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抓住关键,就是要抓住关键的事、关键的人、关键的点和面。通过抓关键,树典型,重点突破,带动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