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理解领导就是服务
如何理解领导就是服务、权力就是责任
这次的“强化党的意识,正确行使权利”主题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结合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实际,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在此以前,认为自己是学校的中层干部,又是做党务工作,不是政府官员,不是多大的领导,不管人事不管钱,没掌多大的权力,感到离权力很远,因此权力意识不强。通过这次主题教育,思想认识提高了,责任意识增强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这根玄绷紧了。下面就“如何理解领导就是服务、权力就是责任”谈一点认识体会:
领导是指一定组织中所从事的指挥、组织、协调等的活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的人。权力是领导者发挥作用的强制性影响力和控制力。在历史上 ,领导现象总是与权力现象联系在一起的。领导是拥有权力的前提 ,而权力是实施领导的必要条件,没有领导,就无权力可言,同样,没有权力,领导者便无法实现领导的职责和任务。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领导者在行使权力时,必须正确认识权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一、正确认识领导的本质。领导就是服务是张闻天同志的一句名言。在新的形势下,江泽民同志对我党提出的“三个代表”的要求,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领导干部在具体的领导实践中,就必须要把群众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基本出发点,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领导的唯一宗旨。所以 ,领导的本质不是发号施令,更不是以权谋私,贪赃枉法,而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首先,党的宗旨和性质决定了群众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最基本的政治要求,是最高行为准则。从而决定了领导者的领导活动必须要以服务为宗旨。其次 ,这是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的客观要求。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而这必须要制定一定的发展战略。这些发展战略的形成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集中群众智慧、尊重民意、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如果领导只讲个人得失、个人政绩,甚至滥用权力,以权谋私,那么其结果只能是人走茶凉、官走业衰 ,使事业受损,使风气变坏。最后,“领导的本质在于服务”,这是新时期造就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的现实要求。在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领导干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才能造
就一支为群众公认的、高素质的政治坚定、德才兼备、勤政廉洁、政绩突出的干部队伍,才能够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顺利进行。
领导就是服务,在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作为一名高校的中层领导干部同样应该思考为什么服务和怎样服务,即如何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把为人民服务和“领导就是服务”具体化。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我想当前要思考如何为如何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考虑教学工作和学科发展,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科水平服务;如何联系和关心好本单位教职工的思想、工作和疾苦,全心全意为广大教职工服务;如何深入到学生中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生活困难,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真心实意为广大学生服务;如何落实党要管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带好一支党员队伍,从而为学校的各项中心工作服务。
二、正确认识和对待手中的权力,必须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第一、要正确处理权力与党性的关系。为谁掌权 ,为谁行使权力 ,是一个根本的、原则性的问题,是一个领导者的党性体现。要正确处理好权力与党性的关系 ,必须要把握三个基本点:一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权力从本质上将是属于人民的,决不允许任何领导把人民授予的权力据为己有 ,随心所欲 ,为所欲为。二是“权力必须服务于人民”。人民把权力授予给了我们领导干部 ,我们就要不辜负人民群众的重托 ,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办事情 ,而决不能滥用权力,把权力当作谋取个人私利的“特权”,当作“摇钱树”。三是“权力要保证政令畅通”。每个领导干部一旦有了权力之后,要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中央政令畅通,要顾全大局,`自觉克服各行其是、各自为政、互相扯皮、互相拆台的不良倾向 ,不能搞你有政策我有对策 ,更不能搞“权力在手 ,我行我素” ,要确保中央的大政方针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要正确处理权力与责任的关系。领导的职权是由一定的职位产生的与其职责相对称的法定权力。而职责即为领导责任 ,是领导者基于一定的职位、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应履行的义务或承担的责任。领导不仅有权力(职权),同时更意味着责任。权力和责任是相互依存的矛盾统一体,从来没有无权力的责任,也没有无责任的权力,权力越大,责任越重。权力就是责任,意味着一切工作必须向人民负责。就是要你正确运用权力,忠实履行职责,促进一方发展,确保一方
平安,带好一方风气。权力就是责任还意味着敢于负责 ,敢于承担责任,应对自己行使权力的后果负责,以高度的责任感 来激励自己、约束自己;出现了问题和失误,要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总结教训,改进工作,最大限度地把问题解决好,把失误所造成的损失补回来。
第三、要正确处理好权力与权威的关系。领导者进行领导活动必须要有权力。同时,领导者也必须要有权威与威信 ,这是领导者从事领导活动的首要条件。但是 ,权力并不等于权威 ,也不意味着权力越大权威越高。权威的建立不仅要靠权力的正确行使来实现 ,同时也要靠个人品德的魅力来赢得被领导者的尊重和服从。领导者的权威实质上是通过其品格、才能、学识、情感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树立权威必须要注意“德、才、廉、勤、公、信、情”这几个字。要做到品德高尚 ,不贪权、不贪财,以“德”立威。要注意不断学习,提高才能 ,以“才”增威。要做到廉洁奉公,以“廉”生威。要记住“勤于行则事治 ,勤于思则理得”,以“勤”出威。要做到公正、公平、公道 ,以“公”助威。要对党和人民忠诚 ,讲信用,不能违背党和人民的利益 ,以“信”取威。要关心群众的疾苦 ,以群众的呼声为第一信号,以“情”升威。
第四、要正确处理好权力与监督的关系。权力作为一种社会支配力量 ,是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构筑人民事业的丰碑 ,也可以开掘自我毁灭的坟墓。数千年的人类政治史反复证明 :权力必须要加以监督和约束 ,凡是不受制约的权力 ,必定导致权力滥用,必然导致政治腐败和专制。因此必须对领导干部严格管理 ,严格要求 ,严格监督,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完善的法律体系 ,充分发挥监督制约机制的威摄力量,对权力的一切过程和一切方面进行监督,领导干部必须自觉接受法律法规和纪律的约束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以避免陷入用权误区。
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干部要特别重视如何对待手中的权力,要正确认识领导的本质,要在当了领导、掌了权力之后清醒地认识到权力、责任与服务是内在的统一,领导者运用权力的过程就是履行责任的过程 ,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过程,是实践“三个代表”、当好“三个代表”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正确处理权力与责任、权力与党性、权力与权威、以及权力与监督的关系,做一个名符其实的人民公仆,为人民掌权,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在自己所在的单位和岗位上切实想到和做到“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带一方风气”。
第二篇:服务意识的理解
一切的经济事项都有经过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可以说是与外界业务单位联系的窗口。因此,端正财务人员的工作态度,提高财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势在必行。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意识是灵魂,有了强烈的服务意识,有了意念,才会在日常财务工作中自觉地做出服务行为,为企业内部、外部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服务意识,积极主动服务
2、端正工作态度,工作态度决定一切
3、提高专业水平,加强自身素质建设
作为财务人员,不仅要熟悉公司的各项制度、规定,还要熟悉国家的各项法律制度,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等,只有掌握好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更好的为客户服务、为企业服务。
4、转变沟通方式
让服务意识深入每个财务人员的心中,从自我做起,在日常财务工作中自觉地作出服务行为,我们的工作就会向前进一大步,就可以说,我们的工作是称职的,能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适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第三篇:三准确理解领导意图.
准确理解领导意图
机关的机关 机关生存技术手册
收藏本书 字号-+
机关无论大小,说到底都是党委或领导的办事机关。所以,准确领会和理解领导的意图,是赢得领导信任的重要一环。
这里所说的领导意图,是指领导在布置工作、下达任务、作出指示时的本意或精神实质,希望达到的目标和效果。领导意图,既反映了领导对某项工作的思想和要求,又体现了其独特的领导艺术、思维方法和处事原则,往往具有切中要害、揭示规律、触及本质的特点。作为机关干部,无论是决策之前当参谋、提建议,还是决策之后传达实施、抓好落实,都必须把领导意图理解准、领会透。
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机关干部在理解和把握领导意图方面还存在着不少差距。常见的现象有:要么对领导的意图充耳不闻,我行我素,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要么浅尝辄止,理解不准,把握不全,与领导的本意相差甚远;要么只领会表面,悟不到本质,领会不了领导的真实意图,甚至与领导的意图背道而驰。平时机关草拟的某些文件,一遍一遍被领导打回来,其中多数不是文字问题,而是与领导的意图不吻合,即使是文字问题,也说明没有正确表达领导的意图。
要悟透领导的本意
机关干部必需完整准确地理解领导意图,不能断章取义,不能偏离本意。
清朝雍正年间,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有位名叫童华的人,从浙江调到苏州任知府。当时,皇帝下诏书,要清查自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以来江苏地区拖欠的1200余万的税款问题。江苏巡抚接到圣旨,认为应该严加追缴。于是就要求欠税的人几天内要缴清,否则,予以逮捕。结果抓了1000多人。
童华到来后请求宽限一些时日。巡抚大怒,斥责他说:“你敢违抗圣旨吗?”童华说:“我不是违抗圣旨,而是落实圣旨。皇上知道有多少年的欠税问题,他没有下令严追,而是下令清查,就是想弄清来历,查明原因。是在官,还是在民;是应征,还是应免。搞清楚之后,奏请圣上裁决,这是圣旨的本意。现在如果不弄清圣上的本意,要求将十五年的积欠马上解决,这是横征暴敛,不是清查。现在请您宽限三个月,将情况搞清楚,上奏圣上。”(“华非逆旨,乃遵旨也。上知有积欠,不命严追而命清查,正欲晰其来历,查其委曲,或在官,或在役,或在民,或应征,或应免,了然分晓,奏请上裁,乃称诏书意。今奉行者不顾名思义,徒以十五年积欠立求完纳,是暴征,非清查也。今请宽三月限,当部居别白,分牒以报。”《清史稿•童华传》)
巡抚答应了他的请求,释放了1000多人。并将江苏欠税的情况登记造册上报朝廷。当时,朝廷也听说江苏巡抚严查的事。皇上很生气,下令要严加处理。圣旨的本意果然如童华所言。
这件事可以看出,在如何落实圣旨的问题上,巡抚与知府之间之所以出现严重分歧,其原因就在于对圣旨理解的不同。巡抚认为“清查”,就是要严加追究;知府认为“清查”,是弄清来历,查明原因。按照巡抚的理解,就会造成横征暴敛、民怨沸腾、政局不稳的严重后果。幸亏童华说服了巡抚,让他纠正了落实执行中的错误行为。所以说,悟透领导的本意非常重要。
要悟透领导的深意
事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对同一个问题可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我们对领导的决策指示和要求不能浅尝辄止,一定要把深意理解透彻。
1949年建国前夕,全国政协召开会议商讨新中国成立的具体事宜。会前,毛泽东同志提出,“开国大典的礼炮要放28响”。在政治协商会议上,有人对此提出质疑。认为“放28响不符合国际惯例”(国外最高礼遇的炮响为21响)。委员中不少人都知道,礼炮最早源于英国海军,当时最大战舰装有21门大炮,全部鸣放便是最高礼仪,这是21响礼炮的来历。其次是19门炮,19响便是次一点的礼节。1875年,美国人从英国那里学来了这种方法,正式采用放礼炮的礼节,后来便风行世界,并一直延续到今天。一般欢迎礼炮的讲究是,国家元首或相当于元首的贵宾(如总统、国王、天皇、执政党主席等)鸣放21响,政府首脑或相当于政府首脑的贵宾鸣放19响。可能是源于此吧,有的委员们把21响礼炮作为最高礼遇了。
听到委员们的异议,毛泽东同志也未作解释,只叫大会筹委会的唐永健同志起草个说明。说明怎么写,他也没交代。接到任务后,唐永健同志认为,毛泽东同志提出放28响礼炮,肯定有他的充足理由。他详细研究了各国庆典礼炮的放法。实际上,庆典礼炮并不像欢迎礼炮那么讲究,它都是各国自行规定的,很有些随意性。比如英国君主诞辰、加冕庆典鸣放62响;美国国庆时鸣放50响,表示美国有50个州。也可能受此启发,唐永健起草的说明是这样写的:开国庆典用54门大炮,放28响。54门大炮表示第一届政协有45个政治单位和9个方面的特约代表,共54个各方面人士;放28响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横空出世到1949年刚好28岁,28响就是28年党的奋斗史的礼赞。这个说明送上去后,毛泽东二话没说,挥笔就签上了他的大名。就这样,新中国在28响礼炮的轰鸣声中诞生。
再深一步研究,我们就不难看出,唐永健把首长意图参悟得很透。我们纵观毛泽东的一生,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大体都是28年。第一阶段,从毛泽东同志1893年12月26日诞生,到1921年7月参加党的“一大”,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这一年他刚好28岁;第二阶段,从1921年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到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一起,率领我党、我军和全国人民,经过28年的艰苦卓绝奋斗,终于推翻三座大山,缔造了一个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年毛泽东同志是56岁;第三个阶段,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同志在北京逝世,大体上又经过28个年头。有人说,毛泽东同志这一生与28这个数字结下不解之缘。“毛泽东”三个字的繁写体,也正好是28画,他在湖南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写的“寻友启事”,落款就是“二十八画生”。在延安时,毛泽东同志有一次同谭政同志(解放后曾任总政治部主任、大将军衔)谈话,深刻而风趣地说:“谭政同志啊,不知你注意了没有?你的名字谭政这两个字是28画,我的名字毛泽东也是28画,我们共产党这个共字拆开了也是‘廿八’。我们都是共产党人,要做共产党的事啊”。当然,毛泽东同志与28有缘,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只不过是某种巧合而已。但是,机关干部理解领导意图,必须把各种因素都考虑进去,这样才有利于达到准确的程度。
要悟透领导的真意
据说,当年,“东北王”张作霖在一次宴会给日本人书写条幅,有意落款为“张作霖手黑”,秘书不知其中的讲究,好意提醒应作“手墨”。张作霖听罢大加训斥:我难道不知道“墨”字下面有个“土”?事后他解释说,正是因为日本人索字,才不能带土,这叫“寸土不让”!原来张作霖是选择一种暗示性方法来表达真实意图,秘书不懂其中的奥妙,自然理解不了深刻涵义。
一般来说,领导讲话都是直截了当的,意图表达得非常明确,这时正确理解贯彻比较容易。但有的时候,由于受到某种限制,只好采取点到为止、旁敲侧击的办法,领导意图表达得十分隐晦模糊,有时可能只是某种暗示。比如,领导对某个事情或问题已经有所思考,但不好明确表态,这时可能选择一种模糊的表达方式,或签上一个名,或者画上一个圈,这是什么意思,是表示同意还是不同意?这就需要机关人员慢慢去体味。还比如,领导交代任务,就是简单的几句话,一时让人摸不着头脑。如果你对领导意图似懂非懂,也不多问,便凭想当然办事,结果,事办完后很可能与领导的要求南辕北辙,给领导留下个不会办事的印象,费力不讨好。还有一些事情,看起来领导表态要办,其实内心不想办,需要机关在领悟之后给挡挡驾。所以,悟透领导的真实意图非常重要。陈布雷一生跟随蒋介石,深受蒋介石的器重,他总结出的办事经验——先斩后奏,斩了不奏,奏了不斩,不斩不奏。现代人改为——做了不说,说了不做,不说不做,又做又说。这实际上是根据具体情况需要而采取的不同行事方式。这种做法是否妥当,可以批判和争鸣。我们主要是借事说事,启发一种思路,这就是理解领导意图时,一定要把寓意悟出来。能听得出弦外之音,看得出难言之隐,品得出个中奥妙,这样工作起来才会贴谱、上道、顺劲。
有经验的机关干部,在接受领导交代的任务后,不是匆忙动手,而是首先把领导关于此项任务的真实意图搞清楚,把任务的性质、目的、要求搞清楚,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一般来说,领导交代的事项,大都由三个要素组成:一是内容——办什么事?二是时限——什么时间完成?三是要求——工作标准、注意事项等。机关干部在接受领导交办的事项时,一定要把这三个要素搞清楚。当领导交代的任务比较凌乱时,要用三个要素加以归纳整理;当领导交代的任务过于简单时,要用三个要素加以发挥完善,简要地口述自己对任务的理解,得到领导认可后再行动;当领导交代的任务超越客观实际、难以完成时,要用三个要素加以调整,并提出自己的意见供领导参考。通过把握三要素,为理解和落实领导意图奠定基础。
把握领导意图的途径
对领导意图的理解把握,除了从党委决议、领导讲话、重要工作部署去领会外,还要把工夫下在日常工作中。遇到重大任务或重要情况,主动请示,问一问领导有什么考虑;领导阅读文件、报刊和资料后,看一看有什么批注,有什么新的思想;在领导与你的交谈中,听一听有什么新的决心意向;领导批评表扬时,理一理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力求做到与领导同步思考。具体讲要注意这么几点:
1.要掌握领导的关注点。就是要跟踪领导的“视线”,搞清楚一段时间或一项工作,领导最关注的是什么,这样才能跟上领导的思路,把工作做到点子上。有时,由于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场合,领导对某个问题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千万不要把领导的意思理解偏了。
2.要掌握领导的着力点。就是准确理解领导对事物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分析,搞清楚什么是必须牢牢抓住的关键之处,什么是必须克服的薄弱环节,什么是必须预见的牵连影响,什么是必须防范的重要情况等等,这样才能搞准做好工作的着力点,把工夫下在最重要的地方。
3.要掌握领导的警觉点。就是要搞清楚一段时间或一项工作中,领导可能担心、顾忌、反对的事,要通过实实在在的谋划和工作,把可能遇到的情况理清楚,并且有相应的设想和方案,让领导放心。
把握领导意图,还可以通过如下几种途径:
1.从领导的言谈中捕捉。机关人员要及时记录领导在各种会议、各种场合的系统或随机讲话、谈话,善于将其联系起来,从中分析意图。
2.从领导的行动中掌握。领导去哪里,抓什么,怎么抓,反映了他对这个单位、这方面工作的关心程度,反映了他的决心和意图。
3.从领导的文办中摸清。机关平时与领导的接触,大量是通过文办联系在一起的,机关干部要善于从领导的讲稿、批示中把握其思想。一个成熟的机关干部,应该通过领导的言谈举止连贯而不是零散、系统而不是肢解、全面而不是单
一、深入而不是肤浅地分析和把握领导意图。
第四篇:对酒店服务的认识和理解
对酒店服务的认识和理解
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酒店行业已在中国各地随处可见。每个酒店都想要打开市场,得到大量的顾客,树立良好的口碑,但是做到这点却实为不易。不但要在饮食和住宿方面多用心,服务也同样不可或缺,如果对于每一位客人,我们不仅能在饮食和住宿这些硬件上满足他们的需要,而且也能为他们提供宾至如归的服务,那么很快这个酒店就能拥有一大批固定的客户群体,帮助自己在竞争如此激烈的酒店行业中更快的立足。我是在餐饮部实习的,明白餐饮部是一个酒店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对于顾客来说餐饮部是其首次全面、深入体验酒店服务水平,酒店硬件设施的地方。
在餐饮部的经营活动中,包含着很多元素,顾客来这里消费并不仅仅是为了吃饭,也是为了享受良好的用餐环境,体验别致的餐饮文化,并且得到优质的服务。那么什么是优质服务?如何提高服务质量?
“优质服务是构成最终胜利的因素。”
在 英文 中,“服务”一词(service)通常被解释为七个方面:微笑(smile)、优秀(excellence)、准备好(ready)、看待(viewing)、邀请(invitation)、创造(creating)、眼神(eye)。这样的解释使“服务”更加的具体和可操作。因此优质服务就可以理解为面对客人要面带微笑,以优秀的服务技能向客人提供服务,时刻准备好满足客人的要求,平等的看待每一位客人,热情的邀请客人体验酒店的其他服务,创造性的提供服务,明白客人的每一个眼神。简而化之优质服务最基本的就是最大化的满足顾客的需求,即正确预见和充分满足顾客的要求。
“向客人提供卓越的服务是酒店未来成功的关键所在。”
现代顾客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趋势,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酒店要从顾客需求出发,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提供可满足不同顾客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不同需要。中国酒店业近年来发展迅猛,数量大量增加,但同时,业内竞争也愈来愈激烈。提高服务质量、提升自身竞争力,是酒店在激烈竞争中取得相对优势的最为直接途径。从根本上说,随着经济的发展,硬件设施水平终究有其极限,那么服务则成为酒店生存与发展的基础,酒店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服务质量的竞争。提高服务质量的途径有很多,我下面就列举一些:
一、服务员要有服务质量意识。服务员作为酒店服务的代表。在顾客餐饮的整个过程中,服务员的言行举止,不仅影响到顾客消费时的心情,影响到顾客对服务员和酒店的评价,有时甚至会影响到酒店的声誉和品牌。因此,为了提高服务质量酒店应当特别注重服务员的修养、职业素质的培养,注重优质服务。
二、酒店管理者要强化服务质量意识。管理人员要树立服务质量观念,把提高服务质量列为酒店管理工作的中心和重点。管理者在思想上牢记服务质量观念,才能把提高服务质量应用日常管理当中,才能令酒店全体员工在思想上、行动上认识到服务质量的重要性,质量管理制度和目标才能得到有效实施。
三、加强对顾客的管理。在顾客入住时要加强对顾客信息的收集,在顾客离开时要加强对顾客意见的收集,并及时将信息储存起来,进行处理、分析,以便服务人员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服务和超前服务,令客人满意。对顾客的行为进行引导,帮助客人了解服务流程,更好的配合服务人员的服务,使顾客能够愉快的享受服务过程。
服务质量是酒店生存与发展的基础,酒店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服务质量的竞争。只有将酒店服务的三个标准(凡是客人看到的必须是整洁美观的,凡是提供给客人使用的必须是安全有效的,凡是酒店员工见到客人都必须是热情礼貌的)真正做到了,才会令顾客满意,酒店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第五篇:如何理解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自我教育是青年社会化的必经之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社会化是个体从“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经由这一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教育是社会化的重要环境因素,目的是使个体习得社会文化,适应社会生活。从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看,个体习得社会文化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所以说自我教育是青年社会化的必经之路,特别对于大学生来说,强调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自我教育是重要内容。
自我管理,说白了就是自己管理自己。凡是不能让老师督着做,老师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一盏指路明灯,关键是要靠自己辨别方向。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独立性、自主性强烈,每个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多样化、个性化的安排,每个人的生活没有定式,也没有可以完全遵照执行的模式,而管理模式也尽不相同,国家有国家的管理模式,企业有企业的管理模式,班级有班级的管理模式。所以自己也应有自己的管理模式,即自我管理。那些能够自我约束,好好学习的同学就是自我管理的楷模。而那些上课迟到、早退、扰乱课堂纪律的学生,就是缺乏自我管理的具体表现。
自我服务包含了物质服务和思想意识上的提高、价值观念发展等精神服务。物质服务更主要地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满足各类生活需求。思想意识上的更多的是对知识的输入。
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是我们对自己的一种锻炼,我们应该予以执行与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