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学校的税收问题思考

时间:2019-05-13 19:59: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办学校的税收问题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办学校的税收问题思考》。

第一篇:民办学校的税收问题思考

民办学校的税收问题思考

国家税务总局扬州税务进修学院周开君

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民办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由于民办教育在我国属于新生事物,对于民办教育的税收政策研究尚处于在探索阶段,所以不少民办学校对于自己在是否要纳税、如何纳税等方面存在许多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本文结合《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4】39号)的有关精神,全面解读民办教育税收政策,帮助民办学校澄清错误认识,正确履行纳税义务,合法维护税收权益。

一、民办学校应及时办理税务登记,依法履行纳税义务

有观点认为,按《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三条,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作为不要求回报或者只要求合理回报的非营利组织,应享受免税待遇。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按我国法律规定,任何经济组织、事业单位和公民均有法定的纳税义务,并不以是否是营利组织作为是否纳税的标志。从我国税收政策体系看,我国的主要税种有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以及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征税对象、计税依据、征税税率等根据国家税收的调节功能而定,不应简单地以自己是否是营利组织作为是否纳税的标志。其实,从《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四十六条“民办学校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这一规定看,就包含了民办教育应当依法纳税的立法精神。

既然是纳税人,就应当办理税务登记,接受税务管理。在税收实践工作中,有学校认为,只有发生了纳税义务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理由是《税收征收管理法》以及《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规定,纳税人应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内,持有关证件向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依据国务院的这一规定,有民办学校认为是否需要进行税务登记,以是否发生纳税义务为前提,也即只有发生了纳税义务,才进行税务登记。

这一观点也是错误的。依据国家税务总局《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均应当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办理税务登记。”同时,第二款规定:“前款规定以外的纳税人,除国家机关、个人和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贩外,也应当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和本办法的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可见,《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直接规定“除国家机关、个人和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贩外”,都应当进行税务登记。所以,依据《税务登记管理办法》,民办学校应进行税务登记。

如果不办理税务登记,按《税收征管法》第六十条规定,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变更或者注销登记,则可能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当然,进行税务登记并不表示就要纳税,只有当有应税收入时,才依法纳税,税务机关才依法征税。因此,民办学校不会因为税务登记造成对自身发展的不利。

二、全面解读民办学校的基本税收制度与政策

第一,符合条件的民办学校学历性教育收入免征营业税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对于教育劳务收入有条件免营业税,具体免征营业税的条件是:一是从事学历教育而取得的收入免营业税;二是学生勤工俭学提供劳务取得的收入免营业税;三是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让业务和与之

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营业税;四是托儿所、幼儿园提供养育服务取得的收入免营业税。

根据这一规定不难看出,无论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其上述四类特殊教育劳务收入一律免征营业税。而以上四类以外的收入,则不在免税范围之内。特别强调的是,“提供教育劳务取得的收入”是指对列入规定招生计划的在籍学生提供学历教育劳务取得的收入,具体包括: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按规定标准收取的学费、住宿费、课本费、作业本费、伙食费、考试报名费收入。而超过规定收费标准的收费以及学校以各种名义收取的赞助费、择校费等超过规定范围的收入,不属于免征营业税的教育劳务收入,一律按规定征税。第二,符合条件的民办学校教育劳务收入不征企业所得税

对民办学校的教育劳务收入是否应当缴纳征收企业所得税,应当全面理解。按2004年2月5日发布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的规定是,对学校经批准收取并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或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管理的收费不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学校取得的财政拨款,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用于事业发展的专项补助收入,不征收企业所得税。显然,按照这一规定,无论是否是民办学校,只要有关教育劳务的收费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应当缴纳所得税。但实际上,由于大部分公办学校的收费尤其是正常经费均是财政拨款或者收费是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或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管理,所以,公办学校在税收实践中往往可以享受不征所得税的待遇。从这个意义上说,民办学校是否能享受不征税待遇,关键标准在于其教育劳务收费是否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或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管理。但是问题并非如此简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对民办学校是否享受企业所得税不征税待遇进行了更具法律效力的明确规定。《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捐资举办的民办学校和出资人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依法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税收及其他优惠政策”,按这一法规,民办学校是否享受企业所得税不征税待遇,关键标准在于捐资举办的民办学校和出资人是否要求回报。如果民办学校和出资人不要求合理回报,则民办学校应视和公办学校一样享受有关不征税待遇。

笔者个人认为,完整考察这两个涉及教育税收的规范性文件,可以看出它们在总体立法精神上并不矛盾:首先,如果捐资举办的民办学校或者出资人要求合理回报,则无论其教育劳务收费是否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或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管理,则民办学校均应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其次,如果捐资举办的民办学校或者出资人不要求合理回报,则可以视同公办学校享受不征税优惠,但也并非就是不缴纳企业所得税,不缴纳企业所得税的范围仅限于财政拨款、经批准收取并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或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管理的收费;第三,如果捐资举办的民办学校或者出资人不要求合理回报,则财政拨款或者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或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管理的收费则应当缴纳企业所得税。

第三,民办学校的非学历性教育收入应当缴纳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

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对于非学历教育收入(主要是指进修班、培训班收入)的营业税和所得税,要区分公办还是民办学校。如果是公办学校(政府举办的高等、中等和初等学校),其非学历性质教育收入全部归学校所有,则免征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如果是民办学校,则需要缴纳按照规定缴纳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从这一规定看,民办学校的非学历性教育收入,应当缴纳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第四,民办学校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

对国家拨付事业经费和企业办的各类学校、托儿所、幼儿园自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对财产所有人将财产赠给学校所立的书据,免征印花税。显然,民办学校如果不属于国家拨付事业经费和企业办的,则需要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

第五,民办学校应依法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严格地讲,个人所得税是学校专兼职教职工的纳税义务,并不属于学校的法定纳税义务。但是,学校作为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的支付者,又是个人所得税的扣缴义务人,无论是民办学校还是公办学校,均有义务在支付报酬时,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并扣缴个人所得税。关于这一点,民办学校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对于与学校签订劳务合同的专职教师、管理人员或者工人,应在支付工资时(按月),依照《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严格按照“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的政策口径,按月减除免征额(2006年起为1600元)后,按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并扣缴纳教职工的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第二,对于未与学校签订劳务合同的兼职教师、管理人员或者工人,应当在支付劳务报酬(按次),按次减除免征额(4000元以下为800元,超过4000元减除20%,按20%的税率计算并扣缴纳兼职教职工的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第三,如果专兼职的教职工纳税人拒绝学校为其代扣、代收税款,学校应及时向税务机关报告,由税务机关直接向纳税人追缴税款、滞纳金。如果学校未及时向税务机关报告,导致国家税款流失,学校作为扣缴义务人,应当承担有关法律责任。

三、民办学校如何防范税收风险

税收作为国家依靠社会公共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在形式特征上具有鲜明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作为民办学校和民办教育机构理应按照国家税法的规定办理税务登记,依法履行规定的纳税义务。

但办学毕竟不同于办企业,无论是要求取得合理回报还是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民办学校都是一个社会公益性事业,而不是真正意义上营利组织,所以,作为民办学校更应当认真研究税收政策,防止税收政策理解错误所导致的风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第一,慎重决策是否需要合理回报。根据教育税收政策的有关规定,如果民办学校不要求合理回报,实际上与公办学校的税收待遇是一致的,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可享受不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待遇;如果民办学校要求合理回报,则应当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当然,按《实施条例》规定,可以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待遇(具体的优惠办法尚未出台)。从这个意义上分析,是否要求“合理回报”,是民办学校出资人应当根据办学宗旨和目的,慎重考虑的问题,正确选择“是否征税”,规避税收政策的导向风险。

第二,规范纳税流程。民办学校应规范财务管理,严格按照税收征管规程办理有关纳税事务。在办学之初,注意主动办理税务登记,及时接受税务机关的纳税服务和纳税辅导,享受纳税人所应有的各项税收权益。在办学过程中,无论是否有纳税义务,应及时办理纳税申报,主动接受税务机关的纳税评估,及时纠正自己在税收处理上的错误,规避税务稽查的行政处罚风险。

第三,严格会计核算。在办学过程中,应当规范使用票据,正确进行会计核算,注意严格区分不同收入来源,防止产生不必要的税收支出,规避因为财务管理所导致的税收风险。按税法规定,学历性教育劳务收入免征营业税,而非学历性教育劳务收入应当缴纳营业税和所得税,如果民办学校在会计核算上模糊不清,税务机关可能依照税收管理的有关规定,从重征收税款,导致会计核算的税收管理风险。

第四,正确处理个人所得税扣缴义务。目前大多数民办学校主要靠高薪吸引教师,而由于教师对税收的认识尚未达到一定高度,他们比较注重眼前自己实际收入,所以不少学校往往靠减少个人所得税负担来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总额,以保证教师队伍稳定。有些学校做假帐对付税务部门,有的在账面上降低教师工资,以实物充抵,等等,这实际上加大了学校的税收风险。笔者认为,学校应正确处理个人所得税扣缴义务。一是合理选择兼职教师和专职教师结构,提高吸引度,兼职教师工资的个人所得税免税减除额是800元,专职教师的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免税减除额是1600元,一般情况下,后者税率也比较低,所以,专职教师的税收负担低于兼职教师,如果有些已没有固定职业的教师长期在学校兼职,税收负担

显然重于专职教师;二是严格区分工资性收入(工资、奖金、福利)和教师科研经费之间的界限。有些学校将实质上的科研经费连同工资发放,导致了工资收入虚增,增加了个人所得税负担增加;三是严格区分教学设施投入和工资之间的界限。有些学校为了加强保管责任,将笔记本电脑等学校正常教学设施直接发给教师个人,成为教师个人资产,使得教师实际收入虚增,个人所得税负担自然增加;四是严格纳税责任。个人所得税是教职工的纳税义务,教职工达到纳税标准是公民应尽的义务,所以学校不应越俎代庖,代为履行纳税义务,或者事先不明确纳税责任,使学校承担潜在的个人所得税风险。

第五,正确处理征纳纠纷。目前税务机关正按“规范执法、降低征税成本、提高征收率、社会满意”的要求开展税收管理工作,所以,在出现税收征纳纠纷时,民办学校应当按照税收征管法的要求,先执行税务机关的税务处理决定,然后向上级机关申请税务行政复议,或者依法提起税务行政诉讼,一般纠纷会得到妥善处理。如果学校在出现税收征纳纠纷时,企图依靠政府干预、讲人情、软硬兼施等非法律途径来解决,往往可能贻误战机,错过法律规定的救济时间,最终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第六,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为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境内、境外组织和个人捐资助学的优惠政策,例如:用于举办民办学校这一公益事业的捐赠物资可减征或免征关税政策;企业和个人对教育事业捐赠,可在其缴纳所得税前扣除一定比例。另外,不少地方政府也制定了一定的财政返还政策,以补偿学校。所以,学校应当争取社会各界的经济援助和政府的财政支持。

第二篇:民办学校税收问题

税收问题:悬在民办学校头顶上的达摩利斯之剑

时代研究

税收问题:悬在民办学校头顶的达摩利斯之剑

时代教育管理公司高级咨询师田光成《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颁布实施之后,民办学校投资者“合理回报”的诉求得以明确。“民办学校要不要收税”、“民办学校如何收税”等等,则成为民办学校投资者最为关注的问题。

从今年年初开始,全国各地的民办学校根据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开始更换办学许可证,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举措是要求投资者在学校办学许可证的副本和学校章程上注明是否要求合理回报。随着换证工作渐入尾声,分析师了解到,全国除个别学校外,绝大多数民办学校均申报的均是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个中原因故然复杂,而关键所在则是悬而未决的税收政策,使申请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可能会面临着难以预测的政策风险。

一、民办学校的税收困惑

税收困惑之一:民办学校要不要收税?

《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民办学校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捐资举办的民办学校和出资人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依法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税收及其他优惠政策。出资人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由国务院财政部门、税务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行政部门制定。民办学校应当依法办理税务登记,并在终止时依法办理注销税务登记手续。

2004年2月财政部、税务总局颁布了《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对于教育的税收问题作了详尽规定,其中若干规定同样适用于民办学校。

从现行的教育、税收政策规定来看,民办学应当校依法办理税务登记,依法纳税,只是不同类型的学校、学校内不同的纳税项目享受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困惑之二:民办学校要缴纳什么税?

从实践层面看来,民办学校需要缴纳的税种可分为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民办学校作为一个法人实体,应遵照我国税法及税收政策的相关规定,交纳相应税款。如车船使用税、个人所得税、房屋租赁税、其他经营性税收等,不管你是不是民办学校均应依法纳税,目前这一部分基本不享有优惠政策。

另一方面,针对民办学校特殊的个体,尤其是要求合理回报的学校,我们所强调民办学校应依法纳税一般理解是指民办学校投资者应依照法定税率交纳经营所得税,即合理回报部分的所得税。

税收困惑这三:现行的教育税收优惠政策是否适用民办学校?

财政部、税务总局颁布的《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涉及四大方面十一个税种如营业税、增值税、所得税(经营)、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关税等优惠政策。这些是否适用于民办学校呢?

1分析师认为,此规定并没有明确说明适用于公立学校还是民办学校,更没有对不同类型的民办学校进行区分。所以,根据现行的法律精神和原则,我们可以理解其规定同样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民办学校。

二、民办学校税收现状

民办学校的税收现状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部分地区的税务部门遵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精神,对于捐赠办学和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学校实行与公立学校同等的税收优惠政策,基本上处于免税状态。具体细分又可分为“免、减、捐、返”几种措施。对于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由于目前许多政策不明确,仍处于按兵不动的观望状态。

另一类是对民办学校,尤其是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学校,进行征税。有些学校在换证之前虽然并没有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由于其办学章程上写有“股东分红”的字眼,仍被税务局以营利学校为利进行收税,而且其税率则按企业所得税的标准征收,引起了民办学校强烈不满。如福州平潭县文岚中学因此事与当地税务部门对簿公堂。近期广州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颁发了《广州市民办学校财务会计管理规定》,更是明确规定按照企业标准进行征税。还有一些地方是参照企业所得税的标准,有所降低,按个体经营所得确定税率后进行征税。

由于国家政策不明确,民办学校的税收工作在具体的执行层面比较混乱,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学校按什么标准收税、征收哪些税种、其优惠政策体现在哪些方面,等等,各地理解差异较大。执行的出发点往往不是从民办学校自身出发,而是根据当地的财政收支情况和领导人对民办学校的态度而言。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地方民办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

三、民办学校面临的税收政策风险

对于捐赠学校和不要求合理回报的学校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法实施条例》只是一句话笼统概括:与公立学校享有同等的税收优惠政策。由于目前公立学校基本上处于免征税状况(甚至无须缴纳个人所得税),而在民办学校,即使是其他税可以免征,但个人所得税却是无法回避的,只要有钱从账上出去发给教师,就必须按照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由于目前大多数民办学校还是靠高薪吸引教师,高额的个人所得税必然导致教师的实际收入降低,但教师对税收的认识尚未达到一定高度,他们更注重眼前自己的实际收入,所以这种降低又迫使学校不断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总额以保证教师稳定,从而间接地加重了学校人力成本支出。学校工资支出不低,而教师又对工资水平非议较多的现象在不少学校都存在。有些学校没有办法,只好做假帐对付税务部门,有的在账面上降低教师的工资,以其实物充抵,有的故意加大教师工资单中免征税的部分,有的甚至做两套账来应付税务部门查账,等等。所以这种同等优惠政策其实很难完全体现。税收优惠的关键还是掌握在税务部门。

对于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税收优惠政策,依法纳税应在情理之中。但摆在面前的几个问题需要明确:

第一,此类学校除要缴纳所得税外,其他方面是不是同其他学校(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捐赠办学、公立学校)享有同等的税收优惠政策?如果不是,税

收的有没有优惠,优惠的比例有多大?否则,上文提到的11种税收的总额将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第二,所得税的比例有多大?如果按照《促进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民办学校的办学结余,是指民办学校扣除办学成本等形成的净收益,扣除社会捐助、国家资助的资产,并依照本条例的规定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必须的费用后的余额。而合理回报又是根据一定比例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其总额可想而知有多少,如果再加上扣除超过三分之一的所得税,最后到手的也聊聊无几,而且这聊聊无几的合理回报还要承担着财务公开、社会偏见等风险。其对希图通过投资而获取积累的投资办学者而言,吸引力何在呢?

第三,办学毕竟不同办企业,不管是要求取得合理回报还是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它都不是一个经济体,而是一个社会公益性事业,要求取得合理回报并不能改变它的性质。由于合理回报是在不考虑办学成本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取得的,其性质更似一种奖励和激励措施,所以合理回报不能等同于营利,我们在税收优惠政策制定方面不要忽视此点,否则可能违背了《促进法》“促进”的初衷。

四、对民办学校处理税收问题的建议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无论是什么性质的民办学校,在不违背法律法规、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保护好办学者的利益至关重要,这是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统一,也是目前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内驱力,无论是立法者,还是政府管理者均要认识并能正确理解这个问题。

民办教育目前发展到一个关键时刻,由于大量国有民办学校冲击,绝大多数民办学校恐怕不再是要不要回报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问题。不管你要求合理回报还是不要求合理回报,生存永远是第一位。所以关注学校自身发展,把学校办成精品,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是当前办学者重中之重的任务。俗话说“只要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唯有如此,才会为学校今后要不要合理回报留下许多伸缩的空间。

其次,虽然近两年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大量民办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但政策的偏差现象绝不容忽视,《民办教育促进法》与《实施条例》在原则和精神层面的差异性就足以说明。此外,中国政策的出台受人为因素较大,所以其变化因素也较多,因此在目前状况下,分析师的一直主张,最好不要申请要求合理回报,以保证学校平稳发展。但办学者作为学校董事会的主导者可以在学校董事会决策方面和学校章程上做文章,为学校将来在税收政策明朗化后变更为合理回报的学校留下空间。

最后,对于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学校,首要是要加强财务管理,要能“查得起,亮得出”。对于学校的合理回报可借鉴企业的一些做法,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实行税收筹划,实行合理避税,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投资回报的诉求。

第三篇:民办学校税收及优惠政策(2014)

民办学校的税收政策解析(2014年)

(教育部法制办公室)

税收主要是针对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民办学校是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依法举办的培养人的公益性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公司等单位有着本质的区别,那么,民办学校是否需要税务登记和纳税?是否在税收政策上有别于公办学校?这些问题,需要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和有关财税政策进行分析。

民办学校的税务登记

民办学校是否需要税务登记,要依据我国的税收征管法律和有关税务登记管理办法办理。依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依法需要办理税务登记的主要是“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以下统称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同时规定:“本条第一款规定以外的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和扣缴义务人办理扣缴税款登记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可见,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民办学校属于“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之外的单位,是否需要办理税务登记,需要由国务院规定。

国务院令第362号发布的《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除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除国家机关和个人外,“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内,持有关证件向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依据国务院的这条规定,民办学校是否需要进行税务登记,以是否发生纳税义务为前提,也即只有发生了纳税义务,才进行税务登记。鉴于民办学校是否会产生纳税义务、在哪些方面会产生纳税义务是一个不确定的问题,因此,依据国务院《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的规定,民办学校是否要进行税务登记并不确定。

国家税务总局令第7号《税务登记管理办法》将该问题进一步明确。该办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均应当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和本办法的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第二款规定:“前款规定以外的纳税人,除国家机关、个人和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贩外,也应当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和本办法的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可见,该《税务登记管理办法》并没有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何为“纳税义务发生”,而是直接规定“除国家机关、个人和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贩外”,都应当进行税务登记。

因此,依据《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民办学校应当进行税务登记。进行税务登记并不表示当然地要纳税,只有当有应税收入时,才依法纳税,税务机关才依法征税。因此,民办学校不会因为税务登记造成对自身发展的不利。

国家税务行政管理机关将民办学校这类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进行税务登记的单位划入税务登记范围,由税务征管机关监督其是否有应税收入,是否发生纳税义务,有利于加强税收征管。

民办学校的税收优惠

学校属于非营利的公益单位,国家税收法律法规规定了很多对学校的税收优惠政策。民办学校进行税务登记,一方面便于在有应税收入时纳税,另一方面也便于税务征管机关执行减免税的税收优惠政策。

我国对教育的税收优惠主要体现在专门的税收法律法规规定中。如《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对托儿所、幼儿园提供的养育服务,对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劳务,对学生勤工俭学提供的劳务,免征营业税;《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对直接用于科学研究、科学试验和教学的进口仪器、设备免征增值税;《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规定:学校、幼儿园经批准征用的耕地,免征耕地占用税。还有其他的行政法规也规定了对学校的税收优惠。今年2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4]39号),从四个大的方面规定了对教育税收的优惠政策。这个通知,是对法律、法规对教育税收优惠规定的总结和细化,是当前最新、最全的专门针对教育税收的政策规定。

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对教育的税收优惠规定,没有区分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那么,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是否享受同等的税收优惠政策,还需要从教育法律的规定作进一步分析。

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民办学校分为出资人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和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两大类,鉴于取得合理回报是国家对民办教育发展的扶持和奖励政策,不作为营利对待,因此,两类民办学校从本质上来讲都是非营利的教育机构,都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但同时,从鼓励的价值取向来讲,国家更鼓励不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的设立和发展,因此,《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捐资举办的民办学校和出资人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依法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税收及其他优惠政策。出资人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由国务院财政部门、税务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行政部门制定。”

可见,捐资举办的民办学校、出资人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同等地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出资人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也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由有关财税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因此,出资人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的税收优惠政策,是否和公办学校、不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相同或者有所差别,尚不明确,取决于今后有关财税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

当前法律法规和政策对教育税收优惠政策的规定,没有区分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更没有在民办学校中进一步区分出资人是否取得合理回报。特别是在《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后和其实施条例实施前,于今年2月最新颁行的《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也没有另外单行规定对出资人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的税收政策。因此,有人提出可否理解为,对出资人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的税收优惠,当前和公办学校、出资人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适用统一的教育税收优惠,今后有关部门制定了相关规定,出资人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再按照新的税收政策执行。关于这种说法,由于没有明确的依据,同时对不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不公平,因此,还需要财税主管部门进行解释或者制定相应规定。

民办学校依法享受减免税的优惠政策,同时,在有应税收入时,应当按照国家税法和税收政策纳税。当民办学校对是否应当纳税发生争议,认为税务行政管理部门的征税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四篇:关于民办学校八个问题的思考

关于民办学校八个问题的思考

民办学校在中国实际上并不算什么新生事物,但由于建国后出现了数十年的断代空白,因而很多的人对它的出现尚感陌生,再者由于诸多原因,各地民办学校的发展情况差异也较大,从办学者来看,由于认识不同,目的、方法各异,其发展状况自不相同;从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在态度上、管理上、甚至认识上差别很大,自然也不能不影响民办学校的发展。从其实际情况观之,满腔热忱支持者有之;不冷不热,不闻不问者有之;等待观望,任其自生自灭者有之;表面支持,实则反对者,虽不多,但亦有之。民办学校发展除自我完善外,关键在于政府的态度。

近来,由国务院制定的《条例》对民办学校的方针政策,办学的基本原则,民办学校的地位作用,作了具体的规定这是适时而必要的。但在民办学校发展中最需要的具体政策上的支持则缺少明确,在许多统一性的规定中理论准备略显不足,故而,不一定有利于全部民办学校的发展。

此外,民办学校除政策的支持,法规的保护和自身的完善外,理论研究也是至关重要的,诸多教育体制,教育机制,教育观念,教育活动等均需加强理论建设,只有如此,民办学校的管理,才能臻科学化,发展才能趋于规范化。下面想就学校特色创建、教师队伍、教育科研等问题谈一点粗浅认识。关于特色创建作为民办学校,是要创建特色,但特色不是“标新立异”,不是“人无我有”,也不是“刻意求新”,特色是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反映和体现。作为教育思想,它是素质教育理论百花园中的一个新品种;作为教育模式,它是素质教育中多种模式,如成功教育、希望教育、和谐教育等的一种模式。它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具体体现在人才观、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等一些观念上。

特色教育思想认为,教育从实质上说是个性教育,共性是寓于个性之间的。从这种理念出发,特色教育思想对教育的三个元素,即学校、教师、学生分别提出了三个不同的发展目标。对学校而言其发展目标是“规范”加“特色”;就教师来说是“达标”加“特艺”对学生的培养则是“合格”加“特长”。学校的“规范”是学校的共性,“特色”是学校的个性。教师的“达标”,是依据素质教育的需要设计的教师岗位素质标准,它是教师的共性。“特艺”是教师的独特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它是教师的个性。学生的“合格”是学生的共性,即基本素质达到的基本标准,特长则是学生的个性。我们要用特色学校的建设,促进和推动学校规范化的建设;要致力于培养教师使其具有独特的教学艺术及教学风格,促进和带动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要努力开发学生的特长,促进和带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三个发展目标,中心目标是“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因此,发现学生的潜能,并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兴趣、爱好、特长,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带动全面发展,使不同的学生,通过不同途径成长为不同类型,不同规格的人才。这就是特色教育的育人模式。但这个育人模式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从宏观上看需要一整套运行机制,微观上看则需要制定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措施和办法。但仅此还不够,还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要为学校定好位,找好坐标,二要把握时代脉搏和时代特征,抓住时代精神。深刻地理解时代,并对时代有一种疑重的历史感和庄严的使命感。应具有自己独特的办学价值观,以此构筑自己特有的学校文化形态,构建自己独特的富有特色的个性化的组织管理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特色”的形成。实践证明无论是教师或管理者,特别是管理者,如果不能把握时代脉搏,如果缺少系统的教育哲学、教育理论的指导,没有理智上的信念,没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必然会茫然无所适从,而只能

靠批示、指令过日子,或借助于别校与他人的“先进经验”来解决学校的重大问题。如是根本办不出学校的特色,更谈不上创建特色的学校了。

于师资队伍关于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是个始终困扰着民办学校的大问题。我们都知道,民办学校师资的挑选范畴有限,事实上多为离、退休的老年教师,他们能“发挥余热”已属不易,苦要他们全身心投入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则实为强人所难,少数年轻应聘者中,有的是以此作为遭逢人生难题后的暂避或过渡,因此,谈不上恒定的事业心,因而忽冷忽热。现有任教于民办学校教师中有的受着“利益驱动”原则的支配,多抱有临时雇佣观念,没有敬业精神和长期服务打算,更为重要的是很难激活他们对学生的爱心。这种情况的存在不仅制约着民办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关系到民办学校的兴衰与存亡。

面对如此严峻的情况,民办学校如何建立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质量合格的、稳定的教师队伍就成为民办学校许多问题中的首要问题了。

数量足够,对于我们民办学校,其比例原则上较公立学校要宽松些,这是目前生源情况决定的。

结构合理是指系统各要素合理的联系与组合。教师队伍的结构,一是指智能结构,主要指教师适应教学并管理学生的任务的需要。二是年龄结构,应该老、中、青结合。从教师的整体队伍来看,必须形成一个理想的梯队。不然,就会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困难。

质量合格。教师首先应该有崇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应该做到,热爱教育事业,遵循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理论,钻研业务,精益求精,勇于创新;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遵纪守法,热爱学校,关心集体,谦虚谨慎;团结协作,与家长、社会紧密配合,共同教育学生,处处以身作则,事事为人师表。

队伍稳定。稳定教师队伍,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但重要的是:

1、恰当的使用。首先是学用一致。其次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使之成为实现学校整体目标的积极力量。其三是职能相称。对教师来讲,教哪个年级,教哪个班,都是值得慎重研究的。谁适合做教研组长,谁适合做班主任应该慎重挑选。其四是信任鼓励。同时在工作上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支持他们。

2、正确对待教师的需要。关心教师的需要,合理解决教师的困难,是稳定教师队伍的重要因素。对我们这类民办学校来说,除工资待遇、生活待遇外,就是要解决养老基金的问题、职称评定的问题等,如果这些问题能逐步得到相应的解决,那么,就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3、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和发展。人际关系,是群体成员在共同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彼此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心理关系。这种关系,以直接交往为前提,以需要为依据,以情感联络为主要标志。不管什么人际关系,总是在一定情感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群体内聚的粘合剂,是群体和谐团结的保障,因此,必须创造一个能促进群体人际关系,和谐发展,以增强群体内聚力的条件,从而稳定教师队伍。

4、教师的培训与提高。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和学校教育改革的成败,关键都取决于教师的质量。教师的培养与提高,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良好途径,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因而就必须对现有的教师进行认真的培训和考核。

一是在职自学提高;二是离职脱产进修;三是请讲师团到校进行培训。民办学校目前应该把在职自修作为培养提高师资水平的主要途径。当然,也可兼用第三种培养提高方式。可以是以老代新、经验交流、专题研讨,还可以是请专家来校讲课等。“要大力提倡和鼓励教师,密切结合教学进行自学和互教”。自学之

路是一条潜力最大、人才辈出之路,是一条提高师资水平,最实际和有效之路。关于教育科研我们东方明珠学校三年多的办学实践告诉我们,面对新的办学体制,新的教工群体,新的外部环境,新的生源变化等,走老路是没有希望的。只有从教育科研入手,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去探索其规律,才能寻求到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和根本途径。而要这样做,必须解决三个问题,注意五个结合,消除五种心理障碍。

一、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明确开展教育科研的重要性,使干部和教师认识到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是组织广大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掌握科学方法,转变教育思想的极好途径。例如多少年来,人们一直认为教师的责任是传授知识,但经过长期教学实践和研讨,广大教师已经认识到发展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能力同样是教育的重要任务。这种思想的转变,对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的改革以至教学效果的评价,发生了较深刻的影响,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依据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管理,可以改变单凭经验管理的状况,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可靠保证。

显然,开展教育科研这不仅是教育实践的需要,也是提高领导和教师自身素质的需要。第二个问题是改变教师对教育科研神秘莫测、高不可攀,是额外负担的失当认识。参加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完全有条件参与教育科研工作,根本没有什么神秘,更不是额外负担,特别是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老教师,他们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而这些经验就是进行教育科研的可靠基础。所以热心于教育改革,并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师,只要亲自“下水”,通过实践,是一定会取得成果并尝到教育科研的“甜头”的。

目前的确有很多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教育教学任务是相当繁重的,当然,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研究方法上也存在不少困难,可是,只要我们把科学研究与自己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那么教育科研不仅不是与教育教学无关的额外负担,相反可以成为搞好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的依靠,成为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动力。研究得越深入,工作的效果也就会越显著,教育科研能力也会在实际研进程中得以提高。

第三个问题是明确科研和教研关系。科研和教研既有密切关系,又不尽相同。教研可为教育科研提供原料和基地,首先教育科研的课题来自教育实践活动,很多教育科研的课题都是教师在教研工作中受到启发而提出来的。可以说离开教研工作,教育科研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任何实践缺乏理论的指导,这种实践就带着一定的盲目性,教研工作更是如此。教育科研对教育规律的探索每深入一步,教研工作的层次也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当然,教育科研与教研工作也有不少区别,最主要的有两点。首先是直接目的不同,教育科研的直接目的是探索教育的基本规律,教研工作的直接目的是运用已有的知识搞好教学工作。如对“集中识字法和传统识字法”这个问题,教育科研所探索的是哪种识字法更好,为什么?教研工作则是研究如何把效果更好的识字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使学生提高识字效果。虽然,教研工作也有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但这不是它的直接目的。其次是作用不同。在教育活动中,教育科研起着创新、发展的作用,教研则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维持、巩固的作用。总之,教育科研与教研有不同的特点,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我们应该通过教研活动,总结经验,有所发现,为开展教育科研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又通过教育科研,提高理论水平,获取新的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研究的层次。

二、注重“五个结合”第一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即首先对本校教师、干部进行教育科研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普及,在普及的基础上,努力建立一支具有教育理论素养、教育科研意识、教育科研能力和奉献精神的科研骨干队伍。

在科研课题设计上,先着眼解决学校当前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着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再开发一批具有重要实践价值,又有一定理论高度的课题。第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学校的科研应以本校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与矛盾为主要研究对象,但不管研究什么课题,都必须以教育理论为指导,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狠下功夫。因此,开展科研的前提是要重视并进行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同时重视科研中产生的新理论、新知识的物化,注意成果的推广应用。

第三是研究与工作相结合的原则。科研必须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相结合,从学校的教育、教学与管理等工作实践中选择课题。开展研究,从而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等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

第四是现实与未来相结合的原则。研究学校教育未来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在未来和现实的结合点上选择研究课题,努力做到以发展的趋势引导现实,促使现实向理想的未来转化。

第五是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原则。学校的科研,在规划课题时,当然主要是研究关于学校教育系统内的大量问题,不过,也要研究涉及学校教育的外部环境的一些问题。在研究力量上,必须重视外部的力量,争取外部的支持与帮助。

三、消除开展教育科研的五个心理障碍一是习惯心理。教师在学生时代就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和熏陶,所学的专业理论课则是并未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教育学,执教以后耳濡目染的又是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方法,轻车路熟不费力气,这就使他们对传统的东西产生适应性。“教了几十年的书,难道还不知道书怎样教吗?”诸如此类的思想,影响了教育科研的开展。

二是从众心理。一个新教师刚上讲台时,也许不无改革的愿望和抱负,但看看周围的同事,无论水平高低,教龄长短,授课方式大同小异,于是不由自主地向众人看齐。“跟着大多数人走总不会错”。这种观念足以使一些意志不坚定者对教育科研望而却步。

三是迷信心理。有些教师认为搞教育科研需要扎实的功底、丰富的经验、高深的理论,自忖不是这块料。这是教师不了解广义的教育科研,乃是变革传统教学思想、内容、和方法的种种尝试,人人都可以进行。即使从事某项科学实验,所需要的条件也是相对的,更何况,所谓“功底、经验和理论”,归根到底是要在实践中特别是变革现实和实践中才能逐步获得和提高。

四是保险心理。教师搞教育科研会受到各种条件的影响和制约,这也会使一些教师产生后顾之忧:怕苦而无功,怕闲言碎语,特别是怕影响了升学率,与其搞教改冒险,不如老办法保险。

五是逆反心理。也有些教师对教育科研存在着不信任感,认为那些东西都是“赶时髦”、“搞花架子”。他们认为只要功夫到家,没有教不好的书。至于搞不搞科研无关紧要。

教师存在着这些心理障碍,淡化了他们的科研意识,消蚀了他们进取精神,浇灭了他们的创造火花,减弱了他们的科研能力,使得现代教育观念难以传播,先进教改经验难以推广,教育质量难以大面积提高。而消除这此心理上的障碍,作为民办学校的教育科研组织尤需作出努力,狠下功夫。

第五篇:税收问题思考论文

当前,老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人口老龄化正在加速,亦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据媒体刊登:中国将到来人口老龄化的高峰。“养老”话题已经被国家、社会摆上重要的位置。“养老”一系列体系和措施已经建立和实施。前不久,国务院副总经理回良玉指出:“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有1.43亿,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已占总人口的11%以上”。许多老龄问题的出现,已引起了国家的重视,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如何做好老龄工作,搞好老年事业发展已真正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积极支持。因为,这是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部分。税收政策是调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国家充分利用税收政策,特别是制订有效的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大大地促进老年事业发展,也有利于解决日趋复杂而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下面,笔者就这一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充分认识解决老龄问题、推动和促进老年事业发展的现实性和必要性

我国人口走向老龄化,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社会在不断进步、在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人的生命、寿命在延长,老龄人口自然在增长;另一方面,国家提倡计划生育,并为之制订了一系列的法规、政策,严格控制了人口增长。又因为维持数千年的“养儿防老”传统习俗和思想观念的逐步瓦解和摒弃,使人口的增长率逐渐在下降,这样,相对于总人口而言,新出生的人口比例在下降,老龄的人口继续在加快增加。老龄人口的出现和到来,从某种意义上讲,算是一件益事,人口的素质在提高,人口整体寿命在延长。说明社会正在进步。同时,我们也不能过于乐观,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因老龄人口的到来,不断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家庭问题、共性问题,必须要引起我们的思考和关注,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研究。

(一)必须认识到:老龄问题、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不能忽视的议题

1、人口的确在加速“老龄化”。据统计,1949年前,中国国民平均寿命是39岁,到1996年达到61岁,到2005年这个数字就达到了71.6岁,接近72岁。特别是独生子女制度的推行,进一步加速了中国老龄化的进程。有人预测,今后一段时间,50岁到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口还将会急剧增加。到2030年前后,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总数将预计增加到4亿左右,相当于现在欧盟15个国家的人口总和。可见,我国人口老龄化是客观的事实,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一个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人已经喊出了“2020年,谁为我们养老?”的疑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中国人现在担心养老问题,37%的人认为退休后自己生活水平会“严重下降”。再过十多年,4+2+1式(4位父母、夫妇2人、1个子女)的倒金字塔的家庭结构将成为家庭的主流角色。许多老年人、或正走向“老年人”行列的人担心,让一对小夫妻负担6个老人的生活似乎是空想。所以,他们喊出“谁在未来为我们养老”的呼吁是正常的,也是理解的。

2、问题严重性在出现。人口老龄化,在老年人的生活中出现了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和现象。在不少大中城市中,“空巢”老人的数量在增加,有的加速增加,已占老年人总数的三分之一。有关专家预测,到2025年,我国老人家庭“空巢”率将达到60%左右,到2050年,这一数率将达90%左右。其中,高龄“空巢”老人家庭越来越多,还多于三分之一。如:在江苏连云港市,“空巢”老人家庭中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有3万多人,占“空巢”老人的33%.有人对南京某社区进行“涉老”问题调查(共发放200份问卷),有68%的中老年人患高血压、骨质疏松等1种以上的常见疾病,为后代带孩子感到吃力。2005年8月4日,长春市81岁的“空巢”老人王一本在家里死亡,4天之后才被发现。大庆市55岁的独居老人卢某被发现死亡,经鉴定已离世半年之久。而江苏南京市近年来就发生20起孤寡老年人死在无人照顾的家中的悲剧。还有一对年轻夫妇,外出打工,竟将自已4岁的男孩留在家中,还叫本来也需要人照顾的七十多岁的爷爷照看。结果有一天,爷爷躺在床上起不来,气断身亡,幼小的孙子也因无人照看,最终也饿死在其爷爷的床边。待年轻夫妇回来后,为时已晚,落个惨痛的悲剧。“空巢”老人现象的出现,说明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家庭问题已经客观出现;说明老年人需要关怀,需要照顾,需要看护,需要救助,需要社会的关爱。

(二)要充分认识到:关注老龄问题和重视老年工作已被各级党政摆上了重要位置,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1、党中央、国各院非常关心全国“老龄”工作、“养老”事业。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出现,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及时加以分析研究,制订了相关的对策,对搞好老龄工作,推动老年事业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党的十六大报告》对“养老”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报告”中强调要“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对老龄工作,也给予了充分重视和明确。《建议》中指出:要“认真研究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措施。”“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胡锦涛总书记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文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这为我们必须要做好老龄工作提供了指导性文件。前不久,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专门主持召开全国老龄委工作会议,专门研究和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老龄工作。这些说明,党中央、国各院是非常关心全国“老龄”工作和

“养老”事业的。

2、政府部门十分重视“老龄”“养老”工作。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也都把老龄工作列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摆上了重要位置,2005年10月10日,在北京举办的以主题为“老年学的多学科视野”首届中国老年学家前沿论坛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会、中国人口学会会长彭佩云在会上强调,要求我们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和妥善解决老龄问题。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张维新在谈到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六项主要任务时,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为重要一项列出。国家民政部、社会劳动保障部等部门也都针对“老龄”、“养老”的问题和现状,制订和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并已经加以在全国实施了。不难看出,我们的政府及其各部门是关注老龄问题的,是高度重视老年工作的,是十分关心老年事业的发展。

3、社会在对“老龄”工作给予关注、关爱。针对不断出现老龄化社会问题,针对“银发浪潮”的到来,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不少社会组织充分采取措施,为解决老龄问题,推动老年事业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支持。如:北京针对“空巢”老年家庭增多的现象,专门制订了对这些家庭“一天一电话,三天一见面”的定期拜访制度。重庆市,发动人力将印有社区24小时值班电话的黄丝带分发到“空巢”老人手中,只要打电话,就有志愿者前来提供救助或服务。江苏省南京市有个叫锁金村社区,先前早些时候,就在邻里之间推出过“平安铃”;以提醒和倡导邻居照顾“空巢”老人家庭。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区延东社区,对于生活困难的“空巢”老人家庭,采取定期上门询问制度,发现困难及时解决,同时也发动邻里之间相互帮助。不少保险公司也针对因人口老龄化趋势带来“养老”的问题,大力做好“养老保险”这篇大文章,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事业,推出了不同的养老险种。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如:新华人寿开设“吉庆有余”分红型两全养老险种,是深受广大“未老的年轻人”喜爱的“补充社保的养老计划”。

(三)必须要充分认识到:税收政策在解决老龄问题,推动和促进老年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税收政策是国家重要的经济调控手段和措施,对于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促进老龄工作和推动老年事业的发展会起到一定的有益作用。完整的、科学的、到位的一系列税收政策,特别通过利用国家出台的优惠税收政策将是解决当前人口老龄化问题,助推老年事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和重要举措。

一是要认识到:税收政策是政府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而有必要采取的政策组成部分。老龄化问题,需要国家关注,需要国家重视,需要政府重视,需要政府采取措施。而政府采取的措施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可以使用税收政策,可以出台相应的税收政策,来应对日益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来调节和促进老龄工作,来推动老年事业的发展。

二是要认识到:税务部门是支持、促进老年事业发展的重要部门。老龄工作、老年事业需要各部门的支持、关注、配合,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关爱。而税务部门是落实、执行税收政策的最主要部门。税务部门将相关税收政策落实好,贯彻好,执行好,就能有利于有助于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促进老龄工作的顺利开展,就能有力地推动老年事业的不断发展。因此,作为税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责任重大,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责任心,有义务地认真做好各项涉及“老龄工作、老年事业”的税收政策的解释宣传工作,有义务地全面执行和落实各项税收政策,为促进和推动整体老年事业发展增添后劲,提供动力,提供支持。

三是充分认识到:通过税收政策促进老年事业工作,推助老年事业发展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我们的政府,我们的税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其他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必须要充分认识到,通过运用税收政策促进老龄工作、老年事业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一方面,要认识到:相关税收政策的出台将会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创造了条件,将为开创老龄工作新局面带来机遇,将为推动老年事业发展带来活力和生机;另一方面,要认识到:国家通过制订相应的税收政策,可以从机制上确保推动和促进老龄工作,老年事业发展的长期稳定性,可以从法律上为鼓励和促进有利于老龄工作,老年事业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二、确定和明确有益于解决老龄化问题、推动和促进老年事业发展的需要税收政策支持的方面和项目

人口老龄化的确日益加重,社会保障面临空前压力。解决老龄化问题存在着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我们必须要正确对待,认真正视这一问题。要通过税收政策,来解决老龄化问题,推动和促进老年事业发展,必须要对相关的方面和涉及的项目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明确哪些是需要通过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且有益于解决老龄化问题,助推老年事业发展的具体方面和项目。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和项目。

其一,对举办、开设“老龄人、老年人”专门服务的商店(场、社),取得的收入,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这类服务机构和企业主要包括:一些为老年人专门开设的特别商店、服务场所。比如:对这类商店、商场、经营销售部、服务社销售老年人专用的服装、保健商品以及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的特殊服务取得的收入,可以实行税收优惠政策。这些项目,使大多数的老年人直接感受到国家、社会对他们的关爱。让他们零距离接触到“老年事业”与众不同,真正感受到一定的“优惠”就在身边。

其二,对专门为老年人开设的文化场所、老年人旅游服务公司、文化书店,其取得的收入,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这类企业主要包括专门为老年人开设的文化场所、娱乐中心、老年人旅游服务公司、文化书店等。对这类方面和项目给予税收优惠政策照顾,能从一定程度上减轻老年人的思想负担,充实老年人的精神境界,丰富和活跃老年人的文化生活。

其三,对专门为老年人建造的公寓、住所取得的收入及其附属收入,可以享受税收政策优惠。这些项目主要包括专门投资兴建的“空巢老人”居住场所,老年人集中生活的公寓,以及经批准开办的民营老人福利院、各类开办的托老所等。这些项目的开办,可以直接为老年人带来益处,减轻社会的负担、压力,有助于推动“老有所养、老有所居”的工程发展。

其四,对专门为老年人开设的咨询服务机构,其取得的收入,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这类项目和机构主要包括:专门为老年人解释、宣传国家各项法律法规政策的咨询公司,专门为老年人提供其他知识服务的咨询公司以及专门对老龄问题进行研究的咨询机构、专门为老年人提供婚姻介绍、联谊活动服务公司、为老年人专门开设的谈心站等。

其五,对专门为老年人开设的医院,其取得的收入,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这些机构和项目,具体包括:各类专门为老年人开办的保健医院、医疗救护中心(站)、料理护理中心、生活救助中心等。对这些项目给予税收政策优惠,有利于促进老年人延年益寿,确保他们健康生活、健康发展。

其六,对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生活方便而生产的老年人专用产品,其取得的收入,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这些方面和项目可包括为老年人而生产专用的拐杖、轮椅,老年人专用的老花眼镜、特殊保健品、专用家庭医疗设备等,这些产品通过享受税收政策优惠,成本会较低,使一部分老年人直接受惠得益。

其七,对专门为老年人发展事业而捐助赠的企业及其他纳税人,对其捐赠部分,可享受税收政策优惠。这些方面和项目主要指企业及其他纳税人通过非营利社会团体、国家机关为老年公益事业机构或用于救助老年人生活、支持老年事业发展而捐助捐献的设备、款项等。对这些项目给予享受税收政策优惠,有利于鼓励、激励、刺激纳税人关注、关心、支持老年事业的发展。

其八,对为“老年人”专门开办的商业养老保险,其取得的收入,可以享受税收政策。对这类保险给予税收优惠政策,有利于逐步解决我国社会养老保障问题,有利于发挥商业养老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功能作用,扩展养老保障范围,为实现“老有所保”、“老有所靠”、“老有所养”,不断拓宽保障性养老覆盖面。

其九,对专门为促进老年事业发展提供信用服务的,其取得的收入,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这些方面和项目主要包括:为营建老年服务设施提供的信贷投入,为老年人集中专门开设的信用服务机构,如为老年人办理的信用卡等方面。对这类项目给予税收优惠政策,有利于在金融方面为推动老年事业发展,提供“便利”环境和条件。

三、对运用税收优惠政策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促进老龄工作,推动老年事业发展的具体建议

以上所述,运用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和推动老龄工作、老年事业发展的方面较多,空间较大,涉及面广。但从现实中,从目前情况来看,专门为“养老”投资服务的方面和项目并不多,出台的相关措施也不尽完善,没有从根本上达到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目的。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应税收政策,制订相关税收行政措施,以应对当前和今后的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促进和推动老年事业的不断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一些税种方面加以改革和调整。

(一)在营业税方面,应作相应的调整。对凡专门针对老年人服务的营业收入,如:上述涉及的老人医院、保健护理中心、老年服务社、文化场所、老年人养老院等方面,涉及缴纳营业税的,可进行免征,或者采取先征后退办法,全面实行100%免征营业税。《中国税务报》已经发布“民营文艺团体获税收支持”的相关报道,对民营文艺团体为老年人组织专门演出取得的收入,同样可给予免征营业税的照顾。

(二)在增值税方面,应作相应的改革。对专门生产老年人专用产品的企业,涉及缴纳增值税的,如:生产老年人专用的拐杖、轮椅等,保健衣服、老花眼镜、老年人日常救护用品等,可以实行免征增值税;或者比照同类产品,给予减征50%的减免照顾;或者在进项抵扣方面可允许扩大范围,进一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扩大和提高老年人专用产品范围、档次、质量;对专门为老年人开设的用品修理部(如:为老年人专用的手摇车而开设的修理部等)取得的收入,实行完全免征增值税,或实行先征后退的办法。

(三)在所得税方面,应作较大的改革和调整。对专门从事生产老年人专用产品的生产企业,如专门生产老年人专用拐杖的企业等,取得的应税所得收入,可实行免征所得税,或者比照同行同类产品,同行服务项目、服务标准减半征收所得税,或者按最低所得税率档次征收(即按15%征收所得税)。允许这类生产性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发生技术开发费用当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税法规定在5年内结转抵扣。企业为研究开发老年人专用的新产品发生的技术开发费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对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经营企业,如对专门为老年人依法开办的老年大学、文化娱乐场所、老年公寓、养老院取得的所得均给予免征所得税照顾。对于各类企业专为老年人公益服务机构捐赠的设备、款项可以允许税前列支,不列入计税依据。对经国家、省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老龄问题的研究中心,其科研人员实际发放的工资额,经主管税务机关审定后,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据实发工资的100%扣除。

妆品等,国家可以比照相应产品,减半50%征收消费税,以扩大老年人消费向健康、保健方面发展。

(五)在其他税收方面,也应作相应的改革和调整。关于这方面,涉及的税收主要有车辆购置税、房产税、城建税、“利息税”等较小税种。对60岁以上老年人购自用轿车,凭个人身份证、单位证明、健康证明,可享受购1辆免缴车辆购置税的照顾;对于专门出租给老年公益专用的房屋取得的收入,可享受免征房产税或减半征收房产税的照顾;对于已经享受免征或减征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的专门为老年人服务性企业、生产性企业,同样给予减免征收城建税照顾;对于专门用于养老保险的存款取得的利息所得,可免征“利息税”;对经国家批准的专门从事老龄问题和老年工作的研究机构,从开办之日起或注册之日起5年内免征科研开发自用土地、房产的城镇土使用税、房产税。

(六)加强督查,严格检查,确保各项涉及“养老”、“惠老”的税收政策落实到位,执行不变“味”、不走样。国家在出台鼓励和支持老龄工作、推动老年事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后,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在落实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执行、从严按政策办事,确保政策真正落实到位、执行到位;并要做到在执行过程中不变“味”、不走样、不变通。同时,要加强督查,认真检查,定期开展检查,防止打着支持“养老”、“惠老”、“关老”的牌子,骗取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达到偷税、漏税、逃税、骗税的目的。对这种行为和现象,要从严处罚,决不手软。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必要时给予公开曝光,以净化税收法制环境,维护国家税法的尊严。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一个复杂性问题,老龄人口基数大,发展速度快,地区又不平衡,社会负担重,算是典型的“未富先老”的国家。我们必须要尽快关注和分析这一问题,必须要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运用税收政策来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促进老年事业发展这一重要课题,并使之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在消费税方面,也要作必要的调整。国家对消费税是从严控管的。但,对于专门为老年人生产的应税消费品,如:老年人专用的汽车轮胎、老年人专用达到国家标准的保健性酒、老年人专用的香烟、老年人专用化

下载民办学校的税收问题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办学校的税收问题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办学校获税收优惠

    民办学校获税收优惠 《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4月1日实施发表日期:2004-04-06国务院发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于4月1日起施行。《实施条例》规定,出资人不要求取得......

    关于税收执法环境问题的思考

    关于税收执法环境问题的思考 ---乌海市国税局课题组税收执法环境是与税收法治活动相关的,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或作用于税收执法活动的环境因素,它决定了税收执法的难易程度和落实......

    税收问题

    1.中国税收发展问题的探讨税收增长方面目前,我国税收收入高速增长,甚至超过经济增长。对此,有学者进行了探讨。黄凤羽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首先是经济原因。轻税产业或行业在......

    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问题思考5则范文

    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问题思考 任志庚 [摘要] 当前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存在观念和意识淡薄,人才匮乏,信息共享利用水平低等问题,文章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提出了一些见解与看法,如......

    加强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问题的思考

    加强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问题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房地产行业也随之悄然兴起,在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房地产行业以它独特的特性呈现出......

    县域民办学校内部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其思考_职教论文

    县域民办学校内部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其思考——上栗县二中 陈伯坤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出台,二十世纪末本世纪初,县域教育发展的显著变化是民办......

    电信税收问题

    一、电信业营业税存在的问题 (一)营业税税收政策方面七大问题1. 预存话费赠送话费问题。 对电信单位在经营中,赠送出的这部分话费是否应征收营业税,在税收政策上还不明确。 2.......

    浅析税收诚信问题(推荐)

    浅析中国税收诚信问题 摘要:加强信用建设,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已成为保障我国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关键之举。税收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税收信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