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就业信息网络建设的研究与探讨
高校就业信息网络建设研究
刘福顺
(鞍山师范学院 辽宁 鞍山 114000)
摘 要:伴随计算机多媒体、办公自动化、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方式影响着社会各个领域。高校作为一个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摇篮,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网络信息技术给他们提供了诸多的学习途径,特别是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校网络信息化就业
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机遇和挑战,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已经成为各高校就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关注和研究毕业生就业必须关注这一就业渠道,并探讨它给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就业信息网络建设的意义
“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丰富网络招聘活动,完善网络服务功能,更有效地发挥网络招聘在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中的重要作用”,是各高校促进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途径,也是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便捷高效服务的重要手段。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网络具有信息传输快、覆盖面广、成本低、效率高等特点。通过网络,高校可以及时转发政府就业政策和毕业生信息,用人单位可以及时发布岗位需求信息,毕业生可以及时发布求职信息。通过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建立起高校、用人单位、毕业生三位一体的专业性更强、覆盖面更广、渗透力更大的网络交流平台,从而更好地保证用人单位招聘到适合岗位需求的毕业生,毕业生又便捷地应聘到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和工作岗位。各高校要主动适应形势的发展要求,充分认识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强公益性“校园招聘网”建设,为毕业生这一特殊重要的就业群体提供信息服务,树立高校人才培养和人才服的良好形象。
二、高校就业信息网络建设的重要作用
做好就业信息网络建设,改革传统就业服务方式,对促进就业服务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高效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优化学校就业日常工作的流程,实现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无纸化管理。通过网络系统可以对每个毕业生的信息进行录入、修改、查询等,便于学校对毕业生信息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也可以对学校毕业生生源分布、专业分布、就业状况等进行分类分析和统计,为学校了解就业状况、制定教育教学改革政策提供依据;通过网络上传就业数据,可以确保其完整性、准确性和时效性;采用计算机对毕业生信息和用人单位信息进行网络管理,采用系统操作做到数据的统一、规范、准确和及时,大大提高就业工作的效率。
第二,拓宽毕业生、高校及用人单位的沟通渠道。利用网络 不断激活无形的就业市场,有利于毕业生、学校与用人单位有效沟 通,为实现毕业生资源合理配置提供有效途径。毕业生通过就业信息网进行自我宣传、查询招聘信息和应聘投递,用人单位可以全面地向
应聘毕业生介绍本单位的具体情况,随时了解毕业生的基本信息和推荐材料,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快捷、方便、跨时空和信息量大的优势,提高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接触频率,促进就业工作的开展。
第三,实现全程就业指导。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现实 问题和困难,迫切需要得到学校的帮助。学校发挥信息网络技术优 势,开通网络就业咨询,随时解答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 项和问题,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第四,构建就业服务体系。通过网络,宣传国家、地方和学校 的就业政策,发布招聘信息,公告学校当前及将开展的各种就业工 作,组织网络招聘会等等,用人单位和应聘毕业生都可以及时获取 这些信息,从而促进就业工作水平和质量的提升。
三、高校就业信息网络建设的几点建议
第一、建立毕业生“网上人才市场”,拓展毕业生求职渠道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上求职与招聘渐成时尚,网络招聘以其低成本,见效快,无地域限制等特点正在吸引着大批中高级人才和企业,甚至有很多人认为网络招聘取代传统招聘只是迟早的事情。传统的集市型人才市场通常受时间、地域等因素限制,不利于统一开放的人才大市场的形成。而“网上人才市场”则突破了这些局限,通过四通八达的网络将各地人才市场联接在一起,打破了市场信息分割、封闭的局面,实现了市场信息的共享,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求职者选择人才网站作为招聘和求职的中介。由于“网上人才市场”是以虚拟的形式存在于网络中,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只要能上网,就可
以访问“网上人才市场”。这就使得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可以随时随地登陆“网上人才市场”利用强大的搜索功能进行信息的查询、发布与交流,信息由终端网络服务器进行处理并通过网络传送。这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双方的工作效率。
第二、运用网络信息手段,强化就业指导工作
就业指导主要包括就业政策指导、就业观念指导、就业信息指导与就业技巧指导。目前高校对于毕业生的指导主要由学校的就业办负责。在过去的工作中,通常通过信息栏、就业指导课等形式直接指导。然而当就业政策发生变化或更新时,这种指导方式进行的越深入,其更新或升级信息所花费的“周期”就越长。如果利用网络,这种问题就可以有效的得以解决。将有针对性的指导信息转化为数据库中的数据,以动态网页的形势发布在就业信息网站上供毕业生进行查看;而在更新信息的时候,只需要更改数据库中的相关内容,即可以使所有浏览的学生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得到相关的信息,这样就可以更加高效、快捷地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和信息发布。
第三、利用网络信息化优势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管理水平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层次多、时间紧、数据量大、数据处理方式复杂的系统工程。运用就业信息网的管理系统,学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在任何地方登陆管理系统,按照提示填写数据。经过院系辅导员网上审核后就可以提交学校毕办。这样一来,使得每年毕业生资格审查的工作量从一个半月减少到两周,并且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高校就业信息网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形式和内涵上还处于一个各自为政的状态,没有统一的管理,单个学校的推广度不够,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制约着就业信息网络建设的发展。但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建设步伐加快, 几乎所有省、市的网建已经初具规模,几乎所有高校都有自己的就业网。我们坚信,就业信息网络之路将会越走越快捷、越畅通, 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必将会对大学生就业工作起到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亚军.高校就业指导网站建设的研究与探索.[M].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5).[2]韩俊武.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性探究[J].河北农业大学,2008(1).[3]钱 琨.大学生就业信息化建设问题探析[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9(3).
第二篇: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研究
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研究
摘 要 :就业工作是大学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利用信息化建设来服务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工作是未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就业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首先,本文从发展的角度给出了高校就业信息化的定义以及发展现状;其次,分析了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就如何利用大数据创新性地实现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关 键 词 : 大学生就业;信息化建设;大数据;
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是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力量,对推动整个服务体系和创新体系的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有重要的意义。今年,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不断恶化,国内经济的内在驱动力不足,这些因素造成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就业难、就业者素质低等结构性矛盾现象严重。当前经济形势下,高校如何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积极主动构建管理型、服务型和实时型高校就业平台,对促进大学生就业,提高高校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有重要的意义。
1.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定义。
信息化的概念首先是由日本学者梅棹忠夫在60年代提出来的[1],而后被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西方社会普遍使用“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概念是7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1976年,日本科学技术和经济研究团体对信息化进行了定义,指信息产业在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中获得长足发展并逐步取得支配地位的一种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化的内涵和内容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同时信息化实践不断取得长足的发展。
高校就业信息化就是围绕大学生就业、创业和就业核心竞争力培养工作的各个领域,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并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在就业信息的产生、传递、利用和管理诸环节实现全方位地为大学生、用人单位、社会各界和高校提供科学化、规范化、及时性、个性化的管理和服务的过程[2]。
2.高校信息化的发展与现状。
相对国外发达国家,我国经济和教育水平落后,另外我国计算机技术起步较晚,导致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教育部关于做好2001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首次提出,“要根据新形势下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特点和要求,不断加大投入,调整、充实机构,强化服务意识,健全服务体系,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加快无形市场建设,用信息化带动就业指导的专业化,实现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水平的全面提高。” [3]信息化才在高校就业工作中推广开来。归纳起来,就时间节点和服务特点来看,我国高校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主要经历了一下三个阶段:
2.1 信息发布阶段(19982010)
随着信息技术和就业指导理念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各高校纷纷加大对就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信息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一方面,网站版本更新速度大大提高,往往1-2年就会更新一次;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和大学生可以在就业网站上发表自己的信息,并可以相互查阅对方的信息。同时,高校可以及时管理就业信息,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就业信息交流平台。这一阶段的代表是中国高校毕业生就 业服务信息网、华南理工大学就业信息网,其典型特点为信息双向流动,信息更新较快。
图2 双向就业信息流向图 2.3 信息服务阶段(2011-至今)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就业市场理论的不断发展成熟,高校信息化建设有了飞速的发展。就业信息网站功能更全面,服务更人性化,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全面的、及时的、个性化的就业信息,并能实现信息的互动。同时,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手机客户端的普及,大学生就业信息的获取更加及时、灵活,通过制作各种就业app实现更多个性化定制。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个性化就业信息服务。
图2 个性化就业信息流向图 当前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国内各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已取得实质性进步,各高校纷纷建立并完了自己的信息化平台,为完善就业管理体系、促进高校就业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有些很多因素的制约,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也涌现出一些问题:
3.1重视度不够,信息化建设滞后于新形势下就业工作发展速度
当前,虽然大部分高校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设置了就业指导课程,加大了对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和理论化的提高,但是缺乏专业化信息工作人员。许多信息化建设人员由网络管理中心的老师兼任,无法培养一支适应新形势的高素质的就业管理人员。同时,国家对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视,对高校的就业体系和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对高校就业工作提出了一些要求,使得传统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3.2 重应用轻理论,缺乏系统性和个性化的研究
目前,各高校的信息化平台大多停留在对就业信息发布和管理的应用层面上,忽略了对就业工作深层次的挖掘,从而缺乏对创业、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信息反馈和信息咨询的研究开发。
3.3信息资源管理和有效利用不足
随着各高校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各个部门纷纷成立了自己的信息平台。高校信息平台缺乏统一的规划,无法形成有效共享。各个信息平台各自为政,导致信息资源管理混论,有效信息相互之间不能共享,导致信息资源利用率低,数据不能进行有效分析从而对就业管理和就业指导提供有效地支持。.4系统的管理困难,不便于二次开发
随着各高校对就业信息化的重视,各高校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就业信息平台。建造信息平台的方法主要有两种:1.各高校自主研发。有些有研发能力的学校,研发人员根据就业信息系统的需求,自主开发学校的就业信息平台,很多985以及部分211大学实现了就业系统的联合或者自主开发。2.购买软件开发工作的软件。购买开发公司的软件,随着系统功能需求的不断增加会使维护系统管理的复杂度不断增加。同时,对管理人员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使管理人员忙于日常的事务性工作,很难讲精力投入当核心业务中去。另外,由于软件公司对软件进行封装处理,高校无法对系统进行二次开发和维护。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4.1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加大对就业信息化应用的研究
面对国家提出的工业4.0的机遇和挑战,各高校应该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就业工作的作用,首先,要加大对信息化人力、物力的投入[4],培养一支专业化、有水平的就业管理队伍。其次,要加大对就业信息化应用的研究,在加大研究招聘系统、职业生涯、就业管理、创业管理、规划系统应用的同时,不断深入开发就业信息系统中的个性化和可定制业务,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全方位和可定制的就业信息服务。
4.2 创新高校就业数据信息应用
就业信息庞杂冗长,其中蕴含了许多丰富有用的信息。随着当前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研究就业工作从而更好地为就业工作服务,越来越显得有价值。而要充分就业信息我们就业对就业信息进行预处理。首先,我们必须要保证就业信息的准确性,因此就业人员你在统计、录入成绩时,要认真负责做到录入准确无误,不能偷工减料,不能虚报瞒报。对招聘信息要有所甄别,不盲目发表不加甄别的就业信息,保证就业信息的准确性。其次,为了方便数据的管理和利用,需要对就业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如可以根据毕业生就业信息(就业区域、就业领域、工作类别)进行分类,或根据校内校外数据、历史数据与实时数据等的分类。除了纸质版的就业信息,要及时将电子版就业信息存储到存储设备上,方便利用计算机算法等分析有价值的就业信息。做好历年大学生的就业信息分析,了解大学生的就业需求,从而方便以后开展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另外,充分利用大数据的概念,设计相应的计算机算法来分析就业信息,进而挖掘潜在的有利用价值的数据。如毕业大学生对工作地点、工资薪酬的要求,大学生在各公司的分布等等,这些利用大数据分析出的数据往往更真实,更有说服力、4.3 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专业队伍
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软硬件基础设施和资源的完美结合,也要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保障,更需要专业化的就业信息管理人员。对于高校就业工作者,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自己的专业化水平。首先,要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熟悉业务流程。如毕业生就业相关手续的办理、各种就业知识和就业政策的熟练掌握。其次,要提高就业工作者信息化水平,能做到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信息化网络化手段处理就业相关问题,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和开发能力,为开展就业信息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高校就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不仅是新形势下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保证高效信息化建设得以实施的重要手段。
4.4 建立务实高效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 李文吉认为,“就业信息化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信息机器引入就业工作的过程,更是一种就业思想、就业观念变革的过程,是一种基于创新思想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过程”。实现管理模式与服务理念的创新,从
[5]“管理为主”变为 “服务为主”如何利用当今经济形势下的科技手段实现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是目前高校就业工作者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借助当前逐步发展起来的大数据挖掘技术,深入分析高校就业信息,可以增强高校和政府的管理服务水平,帮助高校和政府了解企业和高校大学生的需求。通过对高校就业信息的挖掘,高校能建立有效的反馈体系,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政策,建立动态、实时、个性化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祝治国.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模式研究[J].北方经济,2010,(4):27-28.[2]范重庆.大学生就业信息化平台系统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14): 45-46.[3]邹红.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状况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 育,2008,(10).[4]陈 璞.单宝珍.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09,(22):266-267.[5]闫树.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1,(2).作者;赵洪吉 指导员 助教 ***
第三篇:无线局域网与办公信息网络建设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发展迅速的无线计算机技术及其广泛使用的移动终端,研究企事业办公信息网络建设的需求,并切合实际地提出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无线局域网;企事业;办公信息
网络无线局域网是非常便利的数据传输系统,它将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其通信基础为无线多址信道方法,无线局域网的出现为可移动化、个性化通信奠定了发展基础。有线局域网主要由铜缆或光缆构成,这样一来,有线局域网的局限性就非常大,如在布线或者改线的工作中,不仅工作量巨大,而且还容易使线路遭到损坏。除此之外,有线局域网的网络节点不可移动,所以节点之间的线路连接将会耗用大量的资源,不仅施工难度大,而且成本非常高,这明显不能够适应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无线局域网应时代而生,它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有线局域网的问题,所以其迅速得到人们的青睐,尤其在近几年里,无线局域网已经深入到各个行业领域,并且得到了很好地使用。本文则针对企事业无线办公信息网络进行分析。
1无线局域网的定义与特征
无线局域网与有线局域网的主要区别即采用无线传输方式代替电缆或光缆实现通讯,它同有线局域网的作用一样,都是为了实现数据的传输。无线局域网主要具备以下特征:1.1灵活性和移动性在有线局域网中,网络设备的安装是受限制的,需要根据网络线路及网络位置具体来定,但是无线局域网则没有这些要求,只要在无线局域网覆盖的区域内,就可以接入网络。除此之外,在无线局域网中连接上网络后,设备可以在覆盖范围内自由移动,这是有线网络所不能相比的。1.2安装便捷无线局域网的建立不需要布线、改线,这大大减少了网络布线的工作量。在建立无线局域网时,只需要安装一个或多个接入点设备,不需要其他多余的工作。1.3易于进行网络规划和调整在有线局域网中,一般不能够变更网络拓扑结构及员工办公地点,想要对其进行调整需要重新建立有线网络,这无疑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而无线局域网则不会有这些局限性。1.4故障定位容易有线网络出现物理故障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尤其是由线路导致的问题,往往很难定位,其检修代价可想而知。无线局域网络只有一个或多个设备接入点,寻找故障原因非常简单,解决故障只需将故障设备更换即可。1.5易于扩展无线局域网的配置方式有很多,能够适应只有几个用户的小型局域网,也能够适应企事业单位等大型网络,还能够提供节点间“漫游”等功能。正是因为无线局域网独一无二的优越性,使其发展迅速,更是受到了各个行业的青睐。
2企事业无线办公信息网络建设的规划与考虑因素
对企事业无线办公信息网络建设的规划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一是针对企事业单位进行需求评估,收集相关信息并确定建设成本,从无线局域网的兼容性、互操性以及其他标准等方面选择适合企事业自身的无线局域网。在对企事业进行需求评估时,需要了解其建网的目的及其对网络安全性的要求,了解公司的网络使用状况等;二是需要考虑无线局域网的硬件成本。其中主要包括接入点的费用及无线局域网内计算机无线网卡的费用。其中,接入点的数量需要根据企业覆盖范围、人数及所需要的服务类型确定;硬件成本主要根据企事业对硬件性能的要求、覆盖范围及网速等因素确定。在建设企事业无线办公信息网络时,应遵循以下原则:2.1开放性原则无线网络设备的选型遵循国际标准及工业标准,这会使无线局域网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兼容性。2.2先进性原则要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积极使用先进的设计思想及网络设备,使建立的网络系统能够在接下来的一定时间内保持一定的先进性。2.3可伸展性原则在进行网络系统设计时,必须考虑到系统的可伸展性,即保证在今后较长时间内依然能够满足企事业单位业务发展的需要,具有足够的升级和扩充空间。2.4安全性原则在进行网络系统设计时,必须贯彻安全性原则,尽量避免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危害。贯彻落实安全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一下四方面:(1)网络设备采用扩频技术;(2)对无线数据的传输进行加密;(3)通过独立加密或设置AP实现安全保障;(4)网络内部的监控,对资源访问的授权、认证及控制等措施,降低网络内部用户对网络资源的破坏。2.5可靠性原则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关系着系统能否正常使用。可靠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网络设备技术先进、运行效果好、可靠性高;系统的增益储备高;链路可维护性高。
3企事业无线办公信息网络建设实施
3.1有线网络将网络中心核心层千兆交换机上的光纤端接至企事业无线覆盖区域建筑内接入层交换机的光纤端口,以此进行网络主干链接。其次,提供接入网络用户的安全访问控制及10、100M的接入。然后要根据每座建筑内敷设的无线AP信息配置适合的接入层交换机。3.2无线网络在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对接时,最好安置无线安全交换机,保证网络的安全、稳定,有利于网络的管理和监控。无线接入点AP信息均需使用以太网连接到自己所属接入层工作组交换机的10/100M端口。无线网络用户均需要BlueSocket网管提供相应的WebPotal认证。在建设无线网络时,应尽量按模块化结构设计。模块化设计有利于网络的管理,方便网络规模的变更。3.3无线交换机安全控制在建立无线网络时,可以用一台无线安全交换机来负责集中管理企事业内部各区域用户的安全接入。无线交换机能够实现与其他区域交换机的“无缝对接”。无线交换机之间的信息对接主要通过GRE隧道加密技术对有线网络的部分传输信息进行加密。在使用无线安全交换机时应注意,所有的交换机按照分布式进行布置。目前的交换机可以实现状态检测及入侵检测,其ACL安全控制能够有效防止网络遭受黑户和病毒的攻击,还可以为每个用户设置详细的权限。
4结语
随着无线网络的快速发展,它被应用在各个领域,如金融、医疗及旅游业等。随着移动终端及开放式办公的发展,人们对移动性访问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无线局域网可以满足人们对网络的要求,由此可见,无线局域网将会使企事业办公信息网络更加完善、稳定。
参考文献
[1]张娟音.基于企业无线局域网的OA考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06).[2]许波勇.企事业单位WLAN的安全防范探析[J].网络与信息,2012(05).
第四篇:高校毕业生就业心态研究(本站推荐)
当下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择业、就业模式,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
机会,同时使毕业生的择业更自主化,但是毕业生成功就业几率与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密不
可分。金融风暴引发就业机会显著减少与求职毕业生人数的不断扩大之间的矛盾,使得毕业
生需承受比以往毕业生更多的心理压力。因此,能否正确认识自我,如何适度设置就业期望,加快调整好个人的就业心态,是当前经济形势下高校毕业生面临的一大难题。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心态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就业期望值不合理,就业“扎堆”现象仍然严重
我们在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针对江苏大学2009届毕业生开展了就业期望单
位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少数毕业生(占20.08%)选择到城镇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绝大多
数毕业生期望到国家机关(占31.4%)、国有企业(占43.5%)、教育单位(占22.3%)、科研单位(占21.19%)或三资企业(占22.08%)等单位工作,占总调查人数的80%左右。
通过对毕业生就业地区意向的调查,多数毕业生选择毕业后留在江苏省工作,其比例高
达54.08%,这也与我校地处江苏省和多数毕业生为江苏生源有关;另外京津沪渝直辖市、沿
海开放城市如深圳和广州等、以及毕业生自己的家乡紧随其后,分别占38.41%、26.05%和
22.74%;对于中小城市以及国家急需人才的西部地区大部分毕业生没有热切的期望,仅有
高校毕业生就业心态分析
◎郑丽琼李洪波
职业素质评价,就业心理预期。外源性就业压力源的程度高于内源性就业压力源,大学生对
就业压力的认知首先倾向于外部归因。
注:
①车文博等.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基本特点的调查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3,9(3):3-9.②徐长江等.浙江省大学生心理压力总体状况与来源的调查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2,27(6):100- 104.③Rawson,H.E.,Bloomer,K.,Kendall,A.Stress,anxiety,depression and physical illness in college students.The 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1999,155(3).④朱鲲鹏等.论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J].合肥学院学报,2006,23(2):111-114.⑤林梅等.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与社会支持作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8(12):82-83.⑥周东斌等.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家庭关怀状况调查[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5,5(3):76-80.⑦蒋晓鸣.大学生就业压力源的性别差异[J].大众心理学,2004(6):48.⑧Lazarus,R.S.,&Folkman,S.Stress,appraisal and coping.New Youk:Springer,1984.⑨李虹,梅锦荣.大学生压力量表的编制[J].应用心理学,2002(1):27-32.⑩迟松,林文娟.大学毕业班学生应激性事件的特点[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7):439-441.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许臻
·59·6%-7%的毕业生选择。调查结果表明,毕业生就业“扎堆”现象仍然严重,高校毕业生主管部 门亟须对就业政策进行调整,一方面加大赴西部等地区工作毕业生的培养扶持力度,另一方
面也须加强对毕业生的奉献主义教育,调整毕业生的就业期望,指导毕业生积极投身急需人
才的单位和地区。
(二)求职观念合理化,“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仍是主流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06调查》显示,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受调查的2006届毕业生中,持“先就业再择业”态度毕业生高达44.21%,这一点表明大学生
择业的心态日趋成熟。在对我校2009届毕业生的调查发现,多数毕业生已表示深刻意识到
今年的就业形势跟以往相比的特殊性和严峻性,所以“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更是得到毕业
生的认同。在受调查学生中,选择“先就业再择业”的比例高达67.12%。其中很多学生表示如
果有机会,肯定要先签约再说,这在一方面表明,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但是这在另一方面给我们敲了警钟,“先就业再择业”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毕业生择业的盲
目性,很可能会导致以后频繁的违约和跳槽,这不仅给毕业生个人信誉带来影响,也可能影
响学校声誉,从而会为后面毕业生寻找工作增加一定的障碍。
(三)薪酬期望与现实之间差距缩小,趋于合理
大学生求职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为了谋生,但随着经济形势的严峻,毕业生不再自视清
高,功利性就业现象也较多程度的降低,更多的学生开始把“实现自我价值”列为求职最主要的考虑因素,调查显示,有42.16%的学生将“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首选项,居于所有考虑因素的第一位,对“薪酬”的考虑退居第二位,占38.19%,差“实现自我价值”五个百分点。对薪酬
要求的调查也显示2009届毕业生的薪酬要求趋于合理,高达90.95%的毕业生认为月薪处
于1000~3000元之间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大部分毕业生经过课堂教育和自身体验,已初步
认识到自身缺乏工作经验,并且初入职场最主要任务是融入社会、学习经验,而对薪酬要求
不能太高。
(四)诚信缺失现象严重,令人忧虑
在毕业生择业过程中出现的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一方面表现在填写推荐表时避实就
虚,有意夸大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绩,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事实,在填写简历时虚报自己在整
体中成绩和综合测评名次。另一方面更突出地表现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后,随意违约,丝
毫不考虑给用人单位带来的伤害和给学校造成的不良影响。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
心发布的《2006年用人单位选聘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在参加调查的用人单位中,每次批量
招聘应届毕业生到岗率不到70%的占了将近一半,有两成多的用人单位到岗率不足50%。更
有甚者,有些毕业生在原单位不同意解约的情况下,为了取得新推荐表和协议书与新单位签
约,恶意欺瞒学校就业部门,以推荐表、协议书丢失的名义申请重新补办,严重违背诚信原
则。
(五)能清楚认识自身的能力缺失,但职业规划模糊
33.77%的毕业生认为择业时最欠缺的是专业基础知识,33.55%的毕业生认为欠缺社会
人文知识,26.49%的毕业生认为欠缺专业的最新知识,仅有13.02%的学生认为欠缺专业知
识。这种比例的分布一方面显示毕业生对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开始认识
到基础知识及人文修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显示这也是毕业生比较欠缺的部分,学校需要 在这些方面加大培养力度。虽然,毕业生对自身知识结构的认识日益清晰,但是系统职业规 划并不强,在受调查学生中仅有19.87%的毕业生表示对自身的职业规划比较明确,13.91%
·60·的毕业生表示对自身并没有规划,高达63.36%的毕业生表示有较模糊的规划,这在一定程 度上提示高校就业部门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增强毕业生的职业规划性。
(六)毕业生求职主动性较差
据我校就业部门统计,针对2009届毕业生就业,我校已举办一场参会单位达300家以
上的大型招聘会、四场参会单位达60~150家的中型招聘会、五场参会单位20~30家的小型 招聘会以及大量的企业专场宣讲会和招聘会。虽然学校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机会较多,但是 这相对各地的人才市场掌握的资源及举办的招聘会为学生提供的机会来说是比较小的,但 是通过本次调查发现,62.81%的毕业生认为参加校内招聘会是他们首选的求职方式,只有 36.87%的毕业生表示会去人才市场上去应聘。可见毕业生的求职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比较欠 缺。
二、国外高校毕业生求职心态及对我国大学生求职的启示
通过数据可以发现我国毕业生求职的首选是国家机关、国有大中型企业及三资企业等,对中小企业表现比较冷淡。但中小企业恰恰是最需要人才、对毕业生吸纳力度最大的。在法 国,大学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流向是中小企业,据统计,法国进入中小企业就业的毕业生比 例约占大学毕业生求职总人数的57%。企业的规模和层次并不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金 钱因素更是被排到了第10位之后,大学毕业生择业更注重的是个人爱好、社会效益以及职 业发展前途。薪酬不应该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导因素,在美国,经济衰退导致就业机会的减 少,美国大学生不乏放下身价,降低薪酬要求,将就接受能找到的工作,找零活干,先就业再 说。在印度,随着经济不振和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只有10%的人找到了理 想工作,绝大多数人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调整心理预期,一些学生甚至放弃专长或屈就一些 根本不需要高学历的职位,使得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售货员、大学生司机等。俄 罗斯专家认为,年轻人大学毕业后未能就业主要是因为他们对工作的期望过高。如果将高
薪、体面、有发展前途作为择业的标准,是很难找到一份理想工作的。在瑞典,面对劳动力的 买方市场,瑞典大学生开始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与市场共舞。大学毕业生们由被动等待变 为主动出击,翻看招聘广告,收集有关公司的人力资源信息,力求使自己尽快就业。①
三、优化就业心态以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路径选择
强化树立大众化教育的就业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已经向大众化转
型,大学毕业生的人数越来越多,大学生已不再是“天之骄子”,大学生必须撇弃精英心理,树 立大众化就业观念,树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态度,从基层工作中学习积累经验,锻炼自 己的业务能力,挖掘自身的发展潜力。毕业生择业时树立大众化就业观还需体现这一点:强 化奉献意识。不管是西部还是农村、社区,都是学生就业的一个大平台。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 势下,国家和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大学生参加西部计划、苏北计划以及到村(社区)任职 的优惠政策,这些活动既能为毕业生提供一个就业平台,更能促进学生自身的长远发展,使 毕业生能够了解基层、了解国家的整体经济状况,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首先,要深入落实就业工作社会保障体系。大学毕业生之所以纷纷选择国家机关、国有
大中型企业、科研机关、各级教育部门作为自己就业的首要选择,究其根本就是这些单位的 保障体系比较完善,毕业生就业后不用担心会发生一系列社会保障方面的纠纷,使毕业生更 有就业安全感。随着我国新劳动法的实施,各中小型企业、民营私营企业员工的权利进一步 得到了保障。但是我国的劳动保障体系监管力度仍不够完善,要想使中小型企业、民私营企 业的员工利益能得到保障,使毕业生就业时解除后顾之忧、增强就业安全感,有关部门必须 ·61·加强监管力度,规范他们的运作,充分保障各种企业员工的合法利益。
其次,积极营造诚信就业的市场秩序和氛围。针对当前就业形势下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
象,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就业诚信的缺失给用人单位、高校以及毕业生自身都能带来不同程 度的伤害,高校要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对毕业生进行诚信就业教育,发挥维护大学生就业市 场秩序的重要作用。高校就业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对用人单位招聘材料的核查,针对少数用人 单位的欺骗和不诚信行为,要积极维护学生的合法利益。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对毕业生的诚 信教育,学校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毕业生的就业推荐材料的审查力度,尽量杜绝毕业生在制作 就业推荐材料过程中弄虚作假,同时要加强对学生世界观的改造,绝不可以为了私利而舍弃 诚信。②
再次,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毕业生职业意识淡薄是就业不良心态产 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广大毕业生求职时出现的盲目跟风现象也跟缺少职业生涯规划有着密 不可分的关系。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对学生形成健康的择业观,加强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学校要通过一对一的就业指导等途径,帮助毕业生客观分析自身存在 的优劣势,使他们正确、客观、全面地了解自己,形成健康、正确的择业观,并根据自身条件和 社会现实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为成功求职做好准备。③④
最后,需大力完善高校毕业生人才招聘市场。校内招聘会是广大毕业生求职的主要途
径,高校就业主管部门要努力完善校内毕业生就业市场,提高招聘会召开频率和参会单位的 质量,切实为毕业生提供有效的就业机会,提高校内招聘会的效率。另外,为了防止毕业生不 切实际、盲目选择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等地或一味紧盯国有大中型企业等单位的现实情况,高 校就业部门可以通过因盲目跟风导致就业情况不理想的真实案例为毕业生提供参考,为广 大毕业生提供一个全面的就业信息平台,让学生对就业现状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在一定 程度上纠正大学生错误的择业观,缓解毕业生因地区限制等因素导致的就业难问题。
注:
①沈农夫.国外大学生如何求职就业[J].世界教育信息,2008(1):72-73.②胡冰.试析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问题[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院报,2008(25):71-73.③及旭兵,贾立敏.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态[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1):72-73.④金益多,李宇鹏.大学生就业心态[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8(8):83-84.作者单位江苏大学
第五篇: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研究
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研究
摘要:当前,随着高校英语专业招生人数的增加、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期望值高、英语专业毕业生缺乏“一专多能”素质等情况的出现,我国英语专业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解决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问题,需要各级政府、毕业生和高校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英语专业;就业形势;研究
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在高校各专业中,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历年来一直居于前10位。即使在前几年大学生就业状况普遍不佳的情况下,很多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仍然保持在90%以上,就业情况相对乐观。但是,随着大学毕业生整体就业形势的严峻,往日是“香饽饽”的英语专业毕业生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就业率呈下降趋势。当前,解决好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1.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以安阳市为例,相关资料表明,2006年前安阳市对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比较大,但随着城乡中小学校编制的紧缩和英语教师的配备到位,从2007年开始全市各中小学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逐步降低。随着各高校培养的英语专业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和就业形势的严峻,安阳市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开始下滑。以安阳市一所高校为例:2008年和2009年英语专业毕业生分别为698人和450人,总就业率分别为81.23%和89.33%,其中灵活就业率分别为66.48%和80%。另外一所工科本科高校,2006~2009年英语专业毕业生分别为118人、89人、156人、381人,其总就业率分别是88.98%、88.76%、89.74%、81.1%。由此可以看出,除去灵活就业,英语专业毕业生真正稳定就业的比例其实是非常低的。
2.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的原因探析
一是英语功能的转型。英语已经从一门“专业”逐步回归其“工具”功能,这是就业压力加大的根本原因。与以前不同,现在的英语教育相当普及,英语已经走下了“神坛”。在这样的背景下,英语实际上已经不再是一个神圣的“专业”,而变成了一种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基本掌握的“工具”。二是英语专业招生量的加大。英语专业历来都是热门专业,很受高中毕业生的追捧,因此很多高校的英语专业都是生源爆满。据统计,2007年河南省高校英语专业共招生1.7579万人,2008年增加到2.0910万人,招生人数净增3331人。招生人数增加了,但就业岗位并没有增加,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就成为必然。三是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面窄、期望值高。相对来说,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出国机会和到外企工作的机会都明显高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但是总体而言,能够出国或者到外企工作的毕业生只是很小一部分。四是很多英语专业毕业生缺乏“一专多能”素质。许多用人单位明确表示所需的是“一专多能”人才,他们在人才招聘过程中会更多关注“一专多能”的毕业生。因此,那些具有扎实的英语功底同时具备金融、法律、经贸、新闻、中文等专业背景的毕业生更容易得到录用机会,而纯粹的英语专业人才受到严峻挑战。五是许多管理者已具备一定的英语口语能力,致使社会上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相对减少。职场白领人员业余时间“充电”都青睐商务英语,他们通过学习商务英语增加晋升的砝码,这在无形中封堵了英语专业毕业生的一条就业之路。六是英语专业毕业生进入中小学任教的通道变窄。英语教师始终是中小学教师队伍扩充的重点,经过多年来的补充,中小学英语教师的空缺已不多。
二、解决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1.政府方面
一是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只是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小部分,政府的就业政策对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实行的以市场为导向的自主择业政策从职业报酬、发展前景、职业流动方面为大学毕业生择业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制度框架,它必然会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同时,由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政府的就业政策已经从根本上影响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行为。因此,完善就业政策以促进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二是努力发展社会经济,促进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各级政府要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发展水平来增加社会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需求衔接好。三是积极鼓励英语专业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基层是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最大空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下发后,许多地方政府都积极探索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新途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英语专业毕业生方面
一是加强就业前的知识储备,努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应该在扩大自己视野的基础上向专业英语人才方向发展,以增强就业竞争力。可喜的是,近年来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呈现了多元化态势,越来越多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到教育、金融、通信、传媒、体育、物流等领域就业。就业领域的扩大意味着就业机会的增加,但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要求英语专业毕业生必须努力为就业作好充分准备,也就是说英语专业学生要努力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尽力多学知识、增强能力。二是英语专业毕业生除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外,还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等。现在,用人单位都十分注重员工的操守,如诚信精神、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实干精神等。所以,英语专业学生应努力提高自己的组织协调、口头表达、人际沟通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另外,英语专业学生仅仅学好英语是不行的,还要学习第二外语,这是增强就业竞争力的方法之一。三是转变就业观念。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英语专业毕业生应转变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如果毕业生斤斤计较眼前的工作岗位,就会失去许多就业机会。他们可以在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3.高校方面
一是创新培养模式,紧跟社会需求步伐。据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所做的调查显示,按照传统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所培养的学生由于只具备单一的英语技能,已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因此,高校应该创新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满足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例如:近年来很多企业喜欢招收有理工科背景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因而科技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好。另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社会对既熟悉国际商务又熟练掌握英语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些都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培养模式创新提出了挑战,要求高校创新培养模式,紧紧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二是提高教学水平,增强英语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近年来,高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多,但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并没有及时跟上,导致毕业生综合素质良莠不齐。可以说,毕业生由于专业水平不高,特别是口语水平差,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是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中遇到的普遍问题。因此,高校在教学质量的管理上必须下工夫,努力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三是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帮助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高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调整好就业心态。四是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机构,为英语专业毕业生提供高效的服务。目前,高校都设立了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对毕业生就业工作予以支持。同时,高校的专兼职就业工作人员也要设身处地地为毕业生着想,积极做好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
参考文献:
[1]河南省教育厅.2007年河南省教育统计年鉴[Z].2009.[2]河南省教育厅.2008年河南省教育统计提要[Z].2009.[3]安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安阳市就业和全民创业文件资料汇编[Z].2009.责编: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