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被撤并学校资产处置的政策选择
农村被撤并学校资产处置的政策选择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邬
志辉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王存
摘 要:农村被撤并学校资产的处置问题颇多,以致相关资产的闲置、流失、被非法占用等现象日益凸显。原因在于相关规定过于笼统而无可操作性、产权归属不明确、缺乏激励与监督问责机制。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明确产权,细化规定,建立健全激励与监督问责机制。
关键词:农村被撤并学校;资产处置;政策建议
学校资产简称校产,一般指学校占有和使用的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既包括学校直接投资购置形成的资产,也包括利用学校资源开发所得的资金投资形成的资产,还包括学校接收捐赠的资产。固定资产(也称有形资产)一般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校办企业价值在1000元以上,以及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下,但批量购置价值在5万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实物形态的资产。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按照教育部1991年的有关规定,学校的流动资产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票据、应收销货款、待摊费用、材料和一些低值易耗品。
一、农村被撤并学校资产处置的现状与问题
本文讨论的学校资产处置,是指农村被撤并学校资产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归属与安排。为了全面反映目前农村被撤并学校的资产去向及使用情况,我们把“有明确安排”和“没有明确安排”两种情况都列为学校资产处置的范畴。
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课题组依据人均GDP、人口密度、人口集中程度、人口流动状况、地理条件、交通状况、民族与文化、学校数量、在校生人数等十余个指标,对全国2859个县级区划近五年来十余指标数据的变化走势作了聚类分析,并以内蒙古、甘肃、云南、湖北、河南、河北、浙江、辽宁等8个省(自治区)的8个县(市)为样本。2008年10月,我们先后向样本县(旗)内所有乡镇发放了调查表,并实地走访了60%以上的乡镇。调查发现,样本县共撤并中小学978所。从这些学校资产处置看,有543所学校的资产划归教育部门,占55.52%;有229所学校的资产划归村委会,占23.42%;有206所学校的资产因产权不清或其他原因而闲置、荒废或倒塌,占21.06%。其中,在划归村委会的校产中,有58.52%(134所)被当作村委会办公室或会议室,有34.93%(80所)被出售或出租,出售或出租的资金全部归村里所有,有6.55%(15所)被改作村里的福利院、老人活动室或宗教活动场所等。在划归教育部门的校产中,有53.96%(293所)被卖掉(或作民房或作工厂,形式不一),所获资金绝大部分用于布局调整过程中寄宿制学校的新建宿舍、修整操场或围墙等,还有一部分资金用于归还学校在“普九”过程中所欠的债务,其余全部归教育局统一使用。只有46.04%(250所)用于继续办学校,其中绝大部分用于办幼儿园或教学点,还有一部分用于办农民工子弟学校或作成人教育场所,极小部分被改建成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从各地被撤并学校资产的处置上看,有55.52%资产划归教育部门,基本上符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有关“调整后的校舍等资产要保证用于发展教育事业”的政策规定。但是,各地在具体处置上尚存在一些问题。
1.某些村委会抢先作为,导致被撤并学校资产被非法侵占、变卖或出租
尽管许多村小是在“三级办学,两级管理”体制下、在“人民教育人民办”运动中、在“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激情里,由村组织或村民投资、献地或集资兴建的,村民们对把撤并校的桌椅、设备、图书等可动产搬至新校没有意见,但他们对校舍、校田等不动产的产权归属却有自己的想法。特别是一些在建校时向村民借了钱,迫切需要通过校产、校田的变卖或出租来还账的地方,对不动校产的争议相当激烈。由于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争议,一些村委会就以各种名义强行占用、变卖或出租校舍,私分或转包校田,甚至因产权争议把校田里已经长出来的庄稼都给拔掉了。由于村财政一般都比较困难,再加上“以县为主”体制下办农村教育的责任已经上收到县,因而乡政府对此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地方还偏向村委会,导致被撤并学校资产无法用于发展教育事业。
2.部分相关人员乱作为,导致被撤并学校资产流失
在学校被撤并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严谨的资产处置程序,有部分相关负责人就利用职权之便,或者私自吞占与瓜分学校资产,或者低价变卖、出售与转让,个人从中渔利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比如,一些管理人员抱着“做老好人”的思想,在学校被撤并前将图书、电子设备、桌椅等教学设施“借给”一些老师,而且不作登记;一些即将被撤并的学校领导在“校散人散、不捞白不捞、捞了也白捞”思想的支配下,滥用职权,为己为友为上级批条子、办手续,大办所谓的好心事,减少事业单位的债权、物资,使公有财产惨遭不应有的损失;一些学校管理者为了平息学校布局调整引发的思想动荡,在学校被撤并前以各种名义、千方百计把学校积累的现金或存款分光、用光、花光;一些学校主管部门的领导为了自身利益,背地里与人交易,在对一些交通便利、占地面积大、房舍多、便于开发利用的被撤并学校的出售、变卖、转让过程中,特地为某些当地的“能人”大开方便之门,造成部分资产或被无偿侵占,或被低价卖掉。
3.部分相关部门不作为,导致被撤并学校资产闲置荒废
学校撤并后,由于原来的机构不复存在、人事关系又发生了变动,致使一些学校的资产基本处于“三不管”的状态,即村不管、乡不管、教育行政部门不管。村之所以不管是,因为一些地方没有出台明确的相关政策,特别是在村集体办学期间欠债的学校,村干部不敢擅自“出租”或“出卖”,因为出租或出售学校就会有人上门要钱。把学校当作学习或实习基地,村里又没有专门的校舍运转、维修和保护资金,只能闲置、荒废。乡之所以不管,是因为一方面实行“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后,乡镇没有管理权了,另一方面被撤并学校多是由村民捐资兴建的,村民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校产处置存在分歧,作为最基层的政府组织——乡镇政府很难管。教育行政部门作为学校的直接管理者,理应对被撤并学校的资产处理有所作为,但由于对“调整后的校舍等资产要保证用于发展教育事业”的政策规定认识不清,或是对校产处置问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抑或是由于校产处置问题实在过于复杂,一些教育行政部门的同志有畏难情绪,放弃了管理责任,导致问题一拖再拖,以至于造成学校资产问题被搁置。
二、农村被撤并学校资产处置问题的原因
1.相关规定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
在政策层面,国家对学校布局调整后的校产处理情况是有规定的。如2001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规定,要“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后的校舍等资产要保证用于发展教育事业。”2006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实事求是地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通知》规定,对于“确需调整的学校,调整后的教育资源应主要用于举办学前教育、成人教育等机构;确实闲置的校园校舍,应由县级教育行政部
[2]门统一处置,处置所得应用于当地发展义务教育。”以上文件对被撤并学校应该由谁来处
置、撤并后的用途都作了明确规定。但是,这些规定都是原则性的,对可能发生的问题估计不足、对有争议的问题的处理没有及时给予总结和细化,这是导致部分地区被撤并学校资产处置出现问题重要的原因。
2.产权归属不明确,影响校产处理
当前校产处理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产权不清晰。农村部分学校的产权归属问题是一个法律难题,因为在历史上我国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和投入体制一直处在变化当中,现在的许多农村中小学是由乡办学校或村办学校发展而来的。即使一直是公办的农村中小学,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采取的也是采用多元筹资策略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行。学校资产来源多样化,使得产权归属随之成为一个问题。在处理农村撤并学校资产时,一旦有利可图,相关利益方就会维护自身的利益,要求参与被撤并学校资产的分配;一旦出现问题与纠纷,特别是与普九欠债等历史问题纠缠在一起时,相关利益方又会撒手不管,导致被撤并学校资产处理问题的搁置。因此,解决学校资产处置问题的关键是厘清被撤并学校资产的产权,以此为基础进行资产处理。但是,由于自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即使明晰了学校资产的产权,对于要把资产移交到谁手中,依旧是个难题,因此我们要在保证资产处理合法合理的基础上,尽量使被撤并学校的资产用于教育事业发展,这是原则。
3.激励与监督问责机制不健全,相关部门缺乏对校产处置的动力与压力
依据委托代理的激励理论模型,在缺少有效监督问责机制和激励机制的条件下,地方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未必会按照中央制订的政策去执行,更何况我们的政策规定尚不健全或缺失。每个理性的个体包括政府部门,在缺少有效的监督问责机制和激励机制的条件下,很有可能会按自利的规则进行行动而损害公共利益。事实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不一致是一种常态,因此,一套完善的制度设计需要有良好的激励和问责机制。激励机制从内部激发行动者从事某项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愿意这样做;而监督问责机制则主要从外部给政策执行者以压力,使他们不得不这样做。如果某一项制度设计缺乏激励与问责机制,那么政策就不能有效执行。当前我国农村被撤并学校资产处理所产生的问题与激励和问责机制的缺失不无关系。因为在被撤并学校资产处理的过程中,关系错综复杂、利益主体多元,其中又与历史、宗教等问题交织在一起,当出现棘手问题时,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就不作为,而一旦有利可图,他们又会乱作为,进而直接导致有些地方的学校资产被侵占、流失、闲置和荒废。[1]
三、农村被撤并学校资产处置的政策建议
1.明确产权归属是关键
农村被撤并学校资产产权不清是当前校产处理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的最重要原因。因此,厘清被撤并学校资产的产权,就成为解决被撤并学校资产问题的关键。对于被撤并学校来说,其产权处理又可以分为两类来讨论:第一类是完全由国家建立的学校,包括土地、校舍、设备等全部是属于国家出资建立,在以后的办学中国家一直完全支付学校的教育支出。这类学校的所有资产(包括校园用地、校舍和可动资产)毫无疑问应该属于国家所有。另一类学校为历史上曾经是乡办初中、乡办小学、村办小学的那部分学校。目前,这类学校的教学设备等可动资产基本能用到新学校中去,而对于学校用地、校田、校舍等不动资产的归属则争议较大。从各地方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所出台的政策文件来看,对被撤并农村学校有关
资产处理的规定差别也很大。有的地方规定这部分学校所占用的土地和校舍等固定资产归
[3]乡、村(组)集体所有,如吉林省《关于撤并农村中小学校后有关资产处理的意见》就是
如此。而更多的地方则规定这部分学校的资产属于国有,所得应由教育部门统一处理。那么,被撤并农村学校的资产到底归谁所有呢?根据校产的不同性质,可以分三种类型来具体说明:
(1)学校用地的产权归属
中小学用地主要指校园内空地、运动场地、道路、操场、农(林)场、池塘沟渠、周围对外通道和植物园地等。农村被撤并学校的校园用地归属目前争议比较大,这是因为我国农村中小学校的建立有多个投入主体,在不同时期各方投入资金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人认为学校用地属于国有,有人认为属于乡、村集体所有。我们认为,农村被撤并学校用地来源须由农村学校的建立来确定。从学校用地的最初来源看,一般都为集体所有的土地。但是,由于我国的农村教育投入与管理体制一直是变化的,因此对这部分土地的产权确定比较困难。我们建议参照相关法律条文确定产权归属。1995年5月1日施行的《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第十六条对全民所有制单位、城市集体所有制单位使用原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所有权进行了规定,即“《六十条》(指一九六二年公布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简称《六十条》)公布时起至一九八二年五月《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公布时止,全民所有制单位、城市集体所有制单位使用的原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国家所有:①签订过土地转移等有关协议的;②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使用的;③进行过一定补偿或安置劳动力的;④接受农民集体馈赠的;⑤已购买原集体所有的建筑物的;⑥农民集体所有制企事业单位转为全民所有制或者城市集体所有制单位的。”“凡属上述情况以外未办理征地手续使用的农民集体土地,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具体情
[4]况,按当时规定补办征地手续,或退还农民集体。”凡符合属于国家所有六种情形之一的,应归国家所有。由于我国农村学校几乎都没有与县级相关部门签订过土地转移协议,所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按当时规定补办征地手续,无法补办的,则乡办学校用地应归乡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村办学校用地应归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
(2)校舍的产权归属
所谓校舍,泛指学校使用的房屋及其附属设施、附着于地面的固定设施,以及其他建筑物、构筑物、林木、校办工厂等。这些资产的产权归属应该遵循“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一般通过投资形成资产,从而取得资产的所有权。如集体经济组织直接投资形成的资产,必须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并由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在法学上被称为“原始取得”。在界定资产所有权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一原则,即从资产的原始来源入手,界定所有权。“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不仅是处理不同经济成份之间财产关系的原则,在处理不同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时,也同样适用。据此我们建议:历年村集体兴建的校舍或主要由村集体集资所建的校舍,其产权应该属于村集体所有,学校只是享有长期使用权。而对于原来由村集体出资兴建的校舍,后来被国家出资翻修或者重新兴建的校舍,按照《民法通则》规定应该属于国家所有。而对于由村集体投资兴建或者捐建,后来国家仅仅是小修小补的校舍,按照民法通则,应该属于村集体所有。
(3)教育设备、资金等产权归属
除去学校用地和校舍外,其余资产都属于可移动财产,包括各种教学设备、图书资料、桌椅、现金、学校各种收益等。这些资产的产权归属依然应该按照“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即如果这些移动财产是国家出资购得,最终的所有权当然属于国有;如果是由村集体出资购买的设备等资产,那么这些资产的产权当然应该归属于村集体所有。而对于由学校资金获得的各种收益,应属于学校自身所有,学校一旦撤并,这些收益应收归县教育行政部门所
有。目前这部分校产的争议最小,原因可能是这部分校产能利用上的基本也都继续用于教育,村民们对此也无话可说。
以上只是从法律关系上讨论了农村被撤并学校的产权归属问题。要保证学校资产继续为教育所用,我们建议各地在撤并学校的过程中,应想办法确保被撤并学校继续用作开展教育活动,如开办幼儿园、成人教育机构等,以确保对这些学校资产享有永久使用权。只要学校资产能继续用于对农民或乡村有益的教育事业,对学校资产归属的争议就会减少。
2.细化相关规定是基础
(1)明确管理责任主体
针对相关单位和个人胡乱作为的现况,为了避免被撤并学校无人管理、防止教育资产损失而无人负责等现象的发生,必须明确被撤并学校资产管理的责任主体。具体做法是,由省或市、区(县)人民政府发文,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明确规定农村中小学场地、校舍等的产权归属,以县教育局为主、乡镇相关部门配合进行管理;因学校布局调整而撤并学校的资产处置,应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实施,其他组织和个人无权擅自处理。
(2)加强对被撤并学校的资产管理
针对大量学校资产被侵占、流失、闲置、荒废的状况,在明确管理责任主体的基础上,必须加强对被撤并学校的资产管理。首先,县教育局要安排责任心强的人员对被撤并学校资产进行看管,注意防火、防盗、防倒塌,对危房要及时拆除,消除安全隐患;其次,要建立农村学校资产评估制度,对农村学校资产进行彻底的清查核对,堵住资产流失的漏洞;第三,区(县)乡人民政府要将被撤并学校的安全管理纳入工作议事日程,加强检查与督办;第四,对盗窃、强占被撤并学校资产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严肃查处,维护教育部门的合法权益,防止教育资产流失;第五,对未经批准擅自改作他用的被撤并学校资产,区(县)教育局要全部收回。
(3)要因地制宜地处理闲置校产
被撤并学校资产的处置,首要原则就是继续将之用于举办基础教育或社区教育机构,继续为发展教育事业服务,实现教育资产的保值增值。这样既能保证学校资产继续“归教育所有”,又能减少产权纠纷。被撤并学校资产的利用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因地制宜。被撤并学校的图书、课桌椅、仪器设备等可移动财产要随学生全部移交给接收学生的学校或调拨给其他学校。而对于校园校舍,则可以举办幼儿园、乡(镇)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以及中小学生的学农实践基地等等,关键是因地制宜,依据当地的实际需要而定。对于实在不能继续用于教育的闲置校园、校舍,一定要谨慎处理,防止因随意置换、出租、出售等,引发与当地乡、村集体组织关于变更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矛盾。因此,在我国法律对农村被撤并学校的产权归属尚未确定之前,当地政府或教育部门应与当地乡、村集体组织沟通协商,必要时可以给予乡、村集体组织一定的实物或资金补偿(因为这部分学校用地原属集体所有,变为公办学校后并没有办理土地变更等一系列相关手续)。即使要置换、出租、出售闲置的校园、校舍,所得资金也要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处置,并主要用于发展当地义务教育。
3.建立健全激励与监督问责机制是保障
在明确各管理主体的管理责任后,为了防止相关主体的失职乃至腐败行为,保证相关主体能更好地履行管理责任,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监督问责机制,从内外两方面规约相关部门的行为,增强他们合理处置被撤并学校资产的动力和压力,防止不负责任事件的发生。
总之,对于农村被撤并学校的资产处置没有可供借鉴的成套经验可以借鉴,各地的实际情况又有很大差别,需要相关部门思想重视、态度明确、认识统一、措施具体,并在实际工作中积极主动、迎难而上,展开耐心细致的工作,若能这样,农村被撤并学校的资产便会得到合理利用和规范处理。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推进中农村教育布局调整研究”(07JZD0031)的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关于实事求是地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通知
[EB/OL].,2009-04-21.[4]中国法制出版社.土地管理法及其配套规定[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下载网址:http://
第二篇:古浪县撤并学校资产管理处置工作情况汇报(本站推荐)
古浪县撤并学校资产管理处置工作情况汇报
为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教育快速、协调、均衡发展,古浪县加大了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力度。随着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工作不断深入,各地不同程度出现了闲置资产,现将古浪县闲置资产管理和处置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97所,其中完全中学2所,独立高中2所,职业中学3所,初级中学2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小学264所。2000-2010十年间,全县累计撤并初中 所,小学 所,基本实现了一乡(镇)一初中,联村、联片办完小的格局。全县累计出现闲置校舍平方米,闲置设备设施台(套)。
二、闲置资产管理处置情况
由于在闲置资产管理和处置过程中,没有统一的制度和规定,现阶段闲置资产管理和处置较随意:
1、土地:在“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下,学校土地由政府划拨,属农村集体所有,当地政府行使产权管辖权,学校有长期使用权。学校撤并后,土地一般政府收回,改作他用,学校无权处置,有些闲置,有些被用来修建村委会、卫生所、庙宇等。
2、校舍:部分撤并学校校舍为危旧校舍,已无法使用,没有价值,为了不出现安全方面的问题,学校在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自行拆除。有些改造新建好的校舍,在当地政府协调下,由附近学校接管,无接管者,校舍一般闲置。很多村小投入时实行分级负责管理,乡村都有投入,学校撤并后校舍被村上占用。
3、设施设备:撤并学校设施设备一般跟随学生转移到新学校,转移后设施设备产权仍归原学校所有,接管学校有长期使用权。
三、存在问题
一是没有相关的处理意见,为保险起见,很多学校是将大门一锁了事;
二是部分学校产权不明晰,特别是很多村小,出现学校撤并后被村上占用,造成教育资源的流失;
三是资源有效利用的途径不多,这些学校往往在比较偏远的地方,用作商业缺乏基本条件,又因产权问题不能随意处置,造成资产闲置、资源浪费。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和建议
一是建立健全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应成立一个专门的学校闲置资产处置领导小组,加强对现有闲置资产的管理。应对闲置资产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对布局调整后农村小学闲置资产逐校建立资产档案,并从当地实际出发,研究制定出一
套既不影响以后教育发展,又能充分利用闲置校舍的有效措施,确保资产不流失。
二是开阔思路盘活教育闲置资产。随着“十二五”教育布局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大,各地将出现更多的闲置校舍,按照“十二五”规划,各乡镇都将建一所公办幼儿园,在建幼儿园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利用现有完好校舍和场地,盘活教育闲置资产。
有些不能再为教育利用的校舍可以采取拆除一批、变卖一批、改建一批的思路来处置,对于比较偏远、实用价值不大、已经比较破旧、存在安全隐患的学校,要果断拆除,拆除下来的物品变卖扣除拆除成本的节余,用于该乡镇学校公用支出,土地作为集体建设用地;对于位置较好,价值较大、不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可以出售,所获资金要用于所在乡镇学校公用支出;对于那些位置好、功能齐备、场地宽敞、适合于用来开展乡村服务的闲置学校,可以建议政府改建为乡村服务中心。但是要通过资产评估,将乡村专项建设费用等量转移支付用于教育发展。
三是规范学校闲置资产处置程序。通过规范运作,盘活学校资产。根据国家有关文件,在布局调整中被撤销的学校,其资产可以变卖、置换、租赁,所得资产必须全部用于保留学习或新建学校的建设,但资产处置遵循什么程序没有明确规定,建议出台《关于加强农村中小学校资产管理的规定》,进一步规范农村学校闲置资产的管理,规范学校闲置资产的处置程序,整合农村教育资源。
撤并学校资产处置工作是实施教育现代化,实现规模办学,发展优质教育中的新问题,面广量大,情况复杂,一定要认真对待,积极处置,用活用好这笔教育资源,在发展我县基础教育事业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三篇:关于农村撤并学校问题
关于农村撤并学校问题
内容 各位教育部门领导你们好:
我们梅州五华县从去年开始,大规模的撤并学校开始了。学生就近入学的学校被撤并了,不得不跑很远的路去“求学”,所带来的负面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一是加重了农民负担。虽然如今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温饱解决了,义务阶段的学费也不收了,但一些边远山区由于交通落后,信息闭塞,致富无门,往往单靠种些粮食养猪养鸡弄点零花钱很难富起来,最多也只是解决了个温饱问题。尤其一遇到天灾人祸,很快就又陷入了贫困之中。尽管这几年(义务阶段)不收学杂费了,对群众来说减轻了一点负担,可让他们孩子到很远的地方去上小学,虽然实行了寄宿制,但还要人陪读,学生生活和学校管理成本陡增,这部分负担大部分被转嫁到了学生家长身上,许多家长不堪重负,叫苦连天:一个月下来没四、五百元的开支是不行的。这样,一年下来也得五、六千元。这点钱对那些有固定收入来源的人来说,当然不在话下,但对那些没有经济来源的农民来说太难了。要知道,这是在贫困山区在落后的农村,还是上个小学一、二年级就得付出的代价!如果一直这样上下去,得有一个人专门挣钱供养学生恐怕还不够。否则,就只有放弃上学了。好在现在一个家庭最多只有两个孩子,为了下一代不再当农民,为了摆脱贫困面貌,就是砸锅卖铁也得供孩子读书。
二是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由于孩子太小上学太难,一些偏远贫困山村,一些教学点、村小被撤并后,学生只能出村上学。加之交通不便,有的孩子每天甚至要步行往返几十里路,虽然这样锻炼了孩子的吃苦精神,但会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难以磨灭的创伤。还有,许多适龄儿童因路途遥远,家长无法专门接送,无奈推迟入学时间。这样,孩子的学习时间缩短了,学习成绩上不去,将来到了更高一级的学校,也会产生不小的压力。另外,虽然大多数地方都实行了寄宿制,但孩子从小离开了家,得不到父母的呵护,失去了家庭的爱,亲人关系淡薄,心理上肯定有负面作用。加之没钱,生活过得紧巴巴的,孩子会产生自卑等心理。
三是有些孩子被迫辍学而造成新的文盲,甚至走向堕落。由于学习费用增加,路途遥远,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孩子的成绩肯定跟不上。这样,孩子对学习会产生厌倦情绪,恰恰家庭也没有经济来源供养,加之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
四是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许多村小、教学点被撤后,校舍闲置,维护保障工作无人负责,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因为这些地方有的是国家投资建设的,属于国有资产,学校不能轻易卖掉。有的属于集体财产,许多村还希望重新把学校办起来,因此不想处理掉财产,只有闲着,慢慢等待改变政策。另外,把教师都集中到一个学校去了,许多人无事可干,少了进取之心,这样也浪费了资源。
早在2011年12月1日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强调,“不能寄宿的农村留守儿童要就近入学,不能提供校车服务的地方不能随意撤并学校,以免造成因为路途遥远等原因使农村留守儿童安全得不到保障,甚至因此失学。”
2012年5月21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高洪介绍说,“目前,农村中小学数量依然存在下降趋势,要重点遏止盲目撤点并校现象。要把保障学生就近入学当做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而且如果撤并学校的数量比较多,要报上一级政府审批,凡是要撤并学校的,必须征求群众意见,特别是农民群众、家长的意见,如果没有这个程序,坚决不允许撤并学校。
第四篇:农村撤并学校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社区管委会,县政府各部门,青伊湖农场:
2001年以来,随着我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合格学校建设的深入实施,一些规模小、办学条件差的学校相继被撤并。为规范学校闲置校舍等资产处置工作,使撤并后学校闲置校舍等资产得到充分利用,发挥最大效益,根据《省政府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苏政发[2002]66号)和《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教委关于调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的意见的通知》(宿政发[2000]95号)精神,现就进一步做好撤并学校校舍等资产处置工作通知如下:
一、组织领导
县政府成立以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县长为组长,县国土、建设、财政、物价、审计、监察等相关部门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县撤并学校校舍资产处置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教育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撤并学校资产清理、核查、评估、处置工作。各乡镇场(社区)要按工作要求,抽调专人,相应组成撤并学校校舍资产处置专门工作机构,具体负责辖区内撤并学校校舍资产清理、核查、评估、处置工作。
二、处置依据
苏政发[2002]66号文件对撤并学校资产处置提出明确的要求:“各地要重视中小学布局调整后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防止教育资产流失。被撤销学校的各项资产由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处置,由此所得的收益必须用于农村中小学建设,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占”。宿政办发[2000]95号文件明确指出:“要防止教育资产流失。被调整(包括撤并)学校的校舍财产由教育行政部门代表政府进行调配和处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占、出租、挪用或转让,更不能变卖。对学校的可用资产要及时调配到其他学校,充分发挥作用,对确定没有利用价值的资产,可以作价处理,所得款项要全部用于发展教育事业”。
三、处置方法和实施步骤
(一)处置方法
1.撤并学校可动资产(包括课桌椅、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等)移交给并入学校。
2.撤并学校不动资产(包括校园土地、房屋、树木等)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出售、租赁等方式进行处置,实行阳光操作。
3.结合新农村配套建设,可将撤并小学的闲置校舍置换成康居示范村的教学点。
(二)处置步骤
第一步:对撤并学校资产进行清理、核查、评估
1.各乡镇场(社区)撤并学校校舍资产处置工作机构,对辖区内撤并学校校舍资产逐校进行清理、核查、评估,提出资产处置建议方案,报县撤并学校资产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2.县撤并学校资产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城区撤并学校资产进行清理、评估,提出资产处置建议方案,报县撤并学校资产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第二步:对撤并学校资产进行处置
1.各乡镇场(社区)撤并学校资产评估处置方案经县撤并学校校舍资产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同意后,按批准方案进行处置。
2.各乡镇场(社区)撤并学校资产清理评估处置方案未批复的,乡镇(场)社区不得自行处置。处置方案连续三次审批未经通过的,由县撤并学校资产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直接处置。
3.在本次组织撤并学校资产处置前已将撤并学校资产处置的,由各乡镇(场)社区资产处置工作机构负责。将学校资产处置的详细情况报县撤并学校资产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审查。对违背本通知精神的,县撤并学校资产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将责成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依法进行处置并追缴处置所得。
四、资产处置原则
1.坚持撤并学校资产处置实行公开竞标拍卖的原则,严禁暗箱操作;
2.坚持资产处置收益及时入库、专户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防止资产流失;
3.坚持撤并学校资产处置收益仍然用于本乡镇场(社区)辖区保留学校校舍安全工程(校舍拆建、改扩建)的原则,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侵占闲置资产、截留、挪用处置收益。
五、相关工作要求
(一)学校资产属于国有资产,任何单位、个人都无权擅自处置,否则将追究单位和个人的法律责任,并追缴处置所得。
(二)在撤并学校资产处置工作过程中要深入调查,摸清情况,依法处置,既不得暗箱操作,也不准随意作价处置。
(三)撤并学校资产处置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乡镇场(社区)和县直有关部门务必于9月底前完成撤并学校资产处置方案的审批工作,11月底前完成撤并学校资产的处置工作。
(四)审计、财政、监察、教育等部门要加强对撤并学校闲置资产处置工作的监督和审计。对违反本通知精神,要严肃处理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情节严重、造成重大影响的,严肃追究法律责任。
虽然如此,寄宿给张瑶妈妈带来的担心也不少:“一个是孩子的安全,尽管学校管得很严,可毕竟是个小孩子,又是女孩,像她们学校周围的环境不太好,到处是网吧,不卫生的小饭店、食杂店,治安情况也不太好,我不在她身边,哪个地方不留神都容易出问题。”
在钟丹看来,本来农村学校的教学力量就相对薄弱,学生纷纷到城镇读书后,生源已经严重不足,有些农村学校只有七八个学生,老师要奔走一天教几个年级、几个科目;还不如集中起来,加大对城镇学校的建设力度,让师资、教学资源更加集中优化配置。“很多农村读书的孩子,都是到了城里后才开始学英语,因为农村学校
很少有英语老师。”
然而,一些村民对上述官员的观点不以为然。他们认为,一些未考虑当地实际的并校举动,加速了农村生源大批流向城镇。撤并人为地加剧了农村与城镇教学的差距。并校之后路途远了,本来可以由家里老人照顾的,现在只能让孩子到城镇
读书,加重了家长的负担。
村民们所讲的“人为”,还反映在资金投入上。大埔县调整中小学布局的专项资金,只投入县城中小学和各镇中心小学,镇以下学校无一得到。因此,虽然横乾小学合并了权丰小学,但并没有拿到相应的配套资金。
关于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的利与弊
调整农村中小学校布局是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从2000年以来,我镇先后撤并中学2所(撤木留中学和奎溪中学,建奎溪镇中学),村级小学31所,学校所数由2000年上期41所,到现在的10所,教师职数由原来的137人,到现在的118人。撤并的原则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资源,重点装备;交通方便,辐射力强,示范吸引,自然撤并。我镇24000余人,34个行政村。撤并前,两所中学。撤并后全镇集中办好一所镇中学。小学按地理位置和人口布局了三所完小(奎溪镇完小、奎溪坪完小、木榴完小),三所完小地理位置选择在人口相对集中,交通相对方便,辐射力相对较强的地方。近几年学校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优先装备了这三所完小,提高了办学水平,吸引周围村落的学生入学,使要撤学校因学生人数下降自然消亡,合并学校成为相对优质学校,为民心所向,达到了自然撤并的目的。
一、学校布局调整的主要成绩及其主要措施
1、优化教育资源,提高了教育资源使用效益。调整前的学校基上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村村有学校,有的一个村就有学校两所,有限的教育资源过分分散,难以形成办学规模。学校合并后,可以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使用,用来改善办学条件,更新教学设备,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益。
2、优化了教师队伍,提高了办学水平。调整前,由于缺少教师,有的学校只能开设语文、数学两门课,没有专职的英、体、美、音教师,更谈不上优质教育,教师的教学手段落后,教育方法简单,单人学校多,教师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加上一人一校听课、教研无从开展。调整后减少了教师职数,清退了代课教师,优先聘用优秀教师担任教学,优化了教师队伍。学校成了规模,为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教研教改的氛围不断形成,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办学水平显著增强。
3、规范了管理,节约了管理成本。调整前有的学校“天高皇帝远”,教师随意调整上课时间,教育行为的随意性很大,有的甚至是一天两堂课,上午一节语文,下午一节数学。联校对各校的管理无法到位。全镇共34所中小学,联校要对学校进行工作检查,需要花上一个多月时间。教师开会、培训,上级精神的贯彻落实,因学校分散,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调整后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也逐步规范,从学生学习、生活、娱乐活动都安排得到位。
5、学校布局调整后,减轻了村社办学校的负担和农民的负担。农村不再为改善村小办学条件,修缮房舍、添置设备等集资和投工投劳。特别是寄宿制学校创办后,学生住校,减轻了父母为子女服务的时间,父母有更多的时间劳动、工作,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二、布局调整存在的问题
在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背后,还隐藏着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值得我们客观、认真地思考。
1、农村布局调整办学资金短缺。要办好几所规模相对较大、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定点学校必须投入大量资金扩建教学楼,学生宿舍、学生生活用房等。从2000年到现在我镇用于办学条件改善的资金达560余万元,而政府投入不足250万,约占50%,学校举债办教育,使学校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
2、有的村,甚至个别领导干部把撤并学校当作一种甩包袱的手段,认为撤并学校就是单纯的砍学校、减教师、减投入。村上学校砍了,村上没有了包袱,镇上学校减少了,财政投入就减少了,减轻了镇上的财政负担,根本不知道这是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3、解决农村学生寄宿费、交通费、水电费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费制”收费后,学校经费严重短缺,农民负担减轻了,学校负担加重了。学校不能收取学生其他费用,而学生在校生活、学习的时间越长,所需水电费越多,据我们调查,我镇中学在校学生900多人,水费一年要负担2万元,电费一年要负担2.5万元,而且电费是按商业用电价收取,每度1.2元。使本来公用经费不足的学校要垫付大量的水电费,学校又增加了新的债务。
4、教师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学生安全责任压抑着教师的心理,使广大农村教师处于一种无所适从的境地,生怕学生出事,心理包袱越来越沉重,加上农村学校编制紧张,一个教师白天要上课,早晨、晚上要负责学生的生活及安全。用教师的身体健康为代价支撑着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的身体和心理处于一种非常脆弱的边缘。
三、完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对策及建议
1、建立布局调整专项资金,建议政府增加对农村中小学的投入,可以调配专用资金修教学楼、宿舍楼,购置教学设备,专项资金必须由省、市以上部门建立,不搞地方配套资金,地方配套资金实际上就是学校配套资金,又会增加学校的债务。
2、“一费制”收费不能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学校负担,政府要充分考虑并适当补充学校公用经费的不足,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
3、在人员编制上充分照顾边远贫困、薄弱学校,配备充足的后勤生活教师,解决学生的生活问题
国家目前正在遭受经济危机,减轻百姓的负担是我们目前最紧要的任务,特别是这些偏远山区农民子女和教师的负担,是否就可以通过撤点并校来减轻呢?昨天在我在新华网看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广东农民代表杨月娥说,“学校撤并,孩子们不得不去镇上上学,一些孩
子离家就是二三十里,车费、住宿费、伙食费,一年保守都要1000元,实际上农民的负担反而加重了。”
农村并校后,上学路途远,只好请车载孩子去,负担剧增(资料图片来源新华网)
无论是扩大学校规模,还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广东在努力达到布局调整初衷的过程中,上学难、废校利用难、学生辍学、城乡教育差距拉大等“副产品”也在不断出现。孤儿背井离乡独自求学,父母含辛茹苦将儿女送到城中读书,城镇学校校长惊惧农村学生如潮涌来……这些镜头,不容我们再回避部分地方“撤点并校”带来的后果。这样一来,撤点并校并没有减少负担,反而是负担增重了.突如其来的撤点并校,使得原有的乡镇学校一下挤得满满荡荡,原有的资源不已经不堪负重,重新购新的教学设备和其它软硬件设施,也是一大负担,可是撤点并校是利是弊,网友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网友认为,可以建立寄宿式学校,更好地优化办学资源,避免办学点只拿工资不干活的人来占用教育经费,也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受到平等的良好的教育。表面上有利于教学资源重组,但孩子还小,不仅需要教育更需要亲情,领导们不要图省事,愿每个农村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上学。面对这么多的问题,撤点并校该如何面对?我们期待着,希望能够有一个好的解决方案,让偏远山区的孩子们早日开心的读书.
第五篇:撤并学校财产处置措施
一、组建工作专班
(一)市政府成立以分管教育的副市长为组长。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教育局长、财政局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撤并学校资产处置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由叶勍兼任。抽调教育、财政、土地、房管、物价、审计、监察等部门人员组成工作专班,具体负责撤并学校资产清理、核查、评估、处置工作。
(二)各乡镇(办、场)按照市政府要求。具体负责辖区内撤并学校资产清理、核查、评估、处置工作。
二、撤并学校资产处置方法和步骤
(一)处置方法。
1撤并学校可动资产(包括课桌椅、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远程教育设备等)移交给并入学校。
2撤并学校不动资产(包括校园土地、房屋等)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阳光操作。
3撤并学校勤工俭学基地无偿划拨给并入学校。
4没有办乡镇成校的乡镇在撤并学校资产处置时可优先考虑将个别撤并学校闲置校舍和勤工俭学基地用于创办乡镇成校。
(二)处置步骤。
第一步:对撤并学校资产进行清理、核查、评估。
1以乡镇(办、场)为单位。对辖区内撤并学校资产逐校进行清理、核查、评估,提出资产处置建议方案,报市撤并学校资产处置领导小组审批。
2由市政府牵头。提出资产处置建议方案,报市撤并学校资产处置领导小组审批。
第二步:对撤并学校资产进行处置。
1各乡镇(办、场)和城区撤并学校资产评估处置方案经市撤并学校资产处置领导小组审批同意后。
2市撤并学校资产处置领导小组对乡镇(办、场)撤并学校资产清理评估处置方案未批复的由市撤并学校资产处置领导小组牵头组织专班公开进行处置。
3市政府组织撤并学校资产处置前已将撤并学校资产处置的须将学校资产处置详细情况报市撤并学校资产处置领导小组审查。并由专班人员依法进行处置。
三、撤并学校资产处置收益使用
全部用于偿还辖区内学校债务和改善办学条件。乡镇(办、场)所辖撤并学校资产处置收益全部用于偿还各撤并学校债务,撤并学校资产处置收益全部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结余可用于改善乡镇学校办学条件(含学前教育和成人教育)城区撤并学校资产处置收益用于偿还撤并学校债务,结余用于城区学校改善办学条件。
四、工作要求
(一)学校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否则将追究单位和个人的法律责任,并追缴处置所得。
(二)专班人员在撤并学校资产处置过程中要深入调查。依法处置,既不得暗箱操作,也不准随意作价处置。
(三)撤并学校资产处置工作时间紧、任务重。12月底前完成已撤并学校资产处置工作。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