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探索“政府+高校+中小学”教师培养新模式
山东探索“政府+高校+中小学”教师培养新模式
集中教师教育资源,促进教师教育能力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山东省探索“政府+高校+中小学”教师培养新模式,为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人才支持和师资保障。
2011年,山东省以财政每年资助2200万元标准启动“教师教育基地建设工程”,发挥高等学校、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积极性,建立起三方合作、共同育人的新机制。以设区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高等师范院校和从事教师教育的综合大学为依托,整合地方和高校资源,山东部署分期分批建设19个省级教师教育基地,以高等院校为龙头,形成涵盖初等教育学院及中学教育学院、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于一体的相对完整的地方教师教育体系。同时,整合县域内教研、电教等资源,建设100个县级教师教育基地,使其成为上挂高等学校,下联中小学校,“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县域现代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2012年,全省原有23所中等师范学校基本完成与高等学校的资源整合,师范教育全部进入高等教育体系。
“鲁东大学与烟台市合作试点初中起点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初中生毕业后可以直接报考大学。”2012年,《山东省初中起点高等师范教育管理办法》出台,着重建立并完善初中起点本、专科小学、幼儿园教师综合培养模式,拓展小学、幼儿园教师从事多门课程教学和课程开发的能力,同时让他们在某一学科方向有所专长,一专多能、全面发展。
“大类招生、二次选拔、分段培养”,中学教师队伍建设也在联合培养模式中充满活力。山东省进一步强化师范生的通识教育、学科教育、教师专业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先进行学科专业教育,对在普通院系完成学科专业学习任务且有志于从教者,进行学业考察和面试,优秀者进入教师教育学院学习专业课程,开展教育见习、实习。
通过整合校内外教师教育资源,特别是教师教育专业队伍、教学场所、实训条件的整合及教师教育文化的重建,山东省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17名教师被评为全国首批中小学正高级教师,2011年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数量占全国的13%。
第二篇:山东临朐县探索农民工“网上发展党员”新模式
山东临朐县探索农民工“网上发展党员”新模式
山东临朐县党建信息化起步较早,2009年9月在全国率先创建“网上党支部”,开启了互联网时代的“三湾改编”。去年以来,针对新形势下农民外出务工多,农村党员难发展等新情况、新问题,依托“网上党支部”平台探索农民工“网上发展党员”新模式,提高了发展党员质量,提升了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科学化水平。
临朐县是“全国劳务输出基地县”,有15万农民常年在外务工,60%以上是19至40岁以下的中青年劳力,占全县农村青年总数的70%多。临朐县委组织部在实践中感到,由于农村青年大量外出务工,发展党员面临着‚从矬子里拔壮汉‛的尴尬境地,甚至造成了‚入党积极分子‘苗弱’—新党员素质‘不强’—农村干部‘人荒’‛的恶性循环。据统计,2008年以来全县有52个村因为缺乏优秀人才连续三年未发展党员,2009年新发展党员中50岁以上的比2008年增长了14.7%。同时,近年来外出人员在行业间、地域间流动越来越快,传统的农民工发展党员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基于以上认识,临朐县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开放、互动优势,探索建立‚网上发展党员‛新模式。
为确保农民工‚网上发展党员‛工作顺利进行、安全运转,临朐县制定了‚网上工作流程‛:一是申请在网上递交。在外农民工凭居民身份证号码在‚网上党支部‛平台注册个人账号,撰写电子《入党申请书》,发送到所在村党支部电子信箱,村党支部在网上接收党员申请。二是教育在网上开展。培养人通过‚网上恳谈室‛定期与入党积极分子开展交流,入党积极分子每季度通过网络汇报一次思想工作情况;依托‚网上党校‛开办‚网上培训班‛,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在线学习《入党必读》;建立在线测试体系,实行积分制管理办法,入党积极分子达到40学分,方可确定为发展对象。三是会议在网上召开。各党支部组织党员通过‚视频会议室‛,分别按照确定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接收和转正的规定程序,在网上组织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同时每名党员根据会议和自己平时掌握的情况,通过‚网上票决系统‛进行网上票决。四是谈话在网上进行。县委组织部指派专人,通过‚恳谈交流室‛与发展对象进行约谈。同时,为确保谈话的真实性、严肃性,探索开发智能录制系统,对谈话全过程进行智能保存。五是信息在网上公示。以文字、图片、声像等记实形式,对入党积极分子民主推荐、发展对象确定、预备党员接收、预备党员转正、组织员谈话审查、党(工)委研究审批等事项实行网上公开。同时,设立网上举报信箱,随时受理党员群众对全县范围内发展党员工作的投诉和举报。去年以来,该县先后收到网上举报案件15起,查实并取消了4名发展对象的入党资格。
网上发展党员,适应了时代发展,有效破解了工作难题,在实践中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活力。一是提高了发展党员工作科学化水平。将传统的党员发展工作流程放到了互联网上,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为外出务工人员与党组织架起了‚直通‛交流平台,不仅提高了发展党员工作效率,还为广大外出务工人员节省了务工时间和往返费用,实现了发展党员工作在模式上、方法上的现代化。在天津务工的李现江通过视频会议票决、成为预备党员后动情地说:‚‘网上申请’、‘网上学习’、‘网上票决’,成为临朐在外农民工入党积极分子‘最时髦’的用语,不在于词语新鲜,而在于办法科学!‛二是扩大了发展党员民主。相对于传统的党员发展模式,网上发展党员不仅有利于普通党员表达自己对入党申请人的看法,更有利于普通党员群众对发展党员工作的监督,保障党员群众的参与权和监督权,增强发展党员工作的透明度和严肃性。三是提升了发展党员工作质量。通过网上发展党员,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和知识结构,为农村党员队伍引入了源头活水,提升了农村发展党员质量。去年以来,该县共通过网上发展外出务工党员236名,90%以上的有高中以上学历,35岁以下年轻党员占80%以上。
“网上直通车”实现党员组织关系“网络接转”
山东省岱岳区委组织部针对新时期党员流动性大,接转组织关系难的实际,积极整合《党内管理信息系统》和政府公文网等资源,构建‚网上直通车‛,探索实行党员组织关系‚网络接转‛模式,为党员接转党组织关系提供了方便、快捷服务。
创新载体,建设“网上高速路”。在调查研究各种信息平台的基础上,积极借助政府公文网的网络资源,以《党内管理信息系统》为软件平台,开发建设覆盖全区38个区直党委和17个乡镇、街道的‚网上高速路‛,为实现党员组织关系的‚网上接转‛奠定了基础。
规范运行,开通“网上直通车”。为保证党员组织关系严格按照中组部规定的接转程序在网上进行接转,对所有数据信息进行全程加密。接转党组织分别打印电子党员介绍信存档,并自动生成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台帐,每个步骤都有据可查,相关信息相互印证,保证了党员信息完整真实、准确安全。同时,接收地党组织接收到转入党员数据包后,如党员本人在规定时间内未办理组织关系转入手续,直接联系党员原所在基层党委,督促党员及时办理组织关系转入手续,有效杜绝了党员组织关系接转中存在的‚漏洞‛,避免‚口袋‛党员产生,实现了对流动中党员的动态管理,确保流动党员及时融入党组织、参加党的活动、接受组织管理、得到组织关怀。
信息共享,实现“快速直达”。利用政府公文网以邮件方式快速传递党员组织关系电子介绍信,党员只要持转出地党委打印的书面介绍信就直接到接收地党委报到,不需要再到组织部门层层办理接转手续,省时、省力、省钱,达到了‚程序一个不少,方便留给党员‛的效果。在网上可以同步传递党员电子数据信息,接收地党组织可以直接导入党员电子信息,避免了重复采集党员信息,实现了党员信息数据共享。
第三篇: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路径探索
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路径探索
摘要: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多数高校面临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的比例大幅增加,教师队伍质量需要稳步提高的现状。对医学院校而言,一线教师主要来源于医学、生物学等专业的毕业生,为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我们尝试构建以成才为目标的成长环境。二级学院是落实教学任务,具体承担学生培养任务的工作单元,从院系发展角度出发,构建以成才为目标的成长环境需要重视如下五个方面。
关键词:高校 青年教师培养 成长环境
一、重视思想道德培养
青年教师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和向上的。具体体现在如下:①坚信和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政治上是一支完全可以信赖、可以依靠的生力军;②能坚守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道德原则,认同民主、平等、公正、诚实、守信等社会广为接受的道德追求;③热爱教育事业、开拓进取,重视自身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高,珍惜在工作中的表现。但在如下方面需要加强:第一、加强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学习,深入理解我国历史和国情,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第二、加强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和建立,通过教育与传承,在处理个人与集体、索取与奉献、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思想逐步成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三、通过教育与评价机制的改革结合,增强勤奋、敬业精神,减少懈怠和消极情绪,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二、重视教学能力培养
重视教学能力的培养,才能促进青年教师更好地适应教学需要,并建立对个人发展的信心和动力。教学基本功和专业水平是影响教学能力的两个方面,其中专业水平需要青年教师从事教学和科研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提高,高年资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如下的观念被广泛认同,以教育理论与实践为导向的教师基本功是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重视教学基本功训练,首先需要正确理解其内涵,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基本功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基本能力:①语言表达和书写能力(包括粉笔和钢笔等),对教师普通话水平的考核认证已经列为高等院校教师上岗必须条件;②具有教学设计的基本能力,虽然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各异,但教学设计均包括确立教学指导思想,分析教学目标,安排备课和课时,选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③具有教学评价能力,要求教师通过结课考试、实验和实践能力考核等形式分析评价教学效果。本世纪科技发展迅速,除以上传统的教学基本功,还要求教师努力掌握如下基本能力:①掌握常用信息技术,包括检索网络资源,制作和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和开展网络教学、远程教学等现代化手段;②以教材和教学大纲为核心,引导学生扩展学习,适当掌握学科前沿;③服务不同培养目标下,协调和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及指导开展课外实践教学和参与科研活动,从而构建多维度的创新型学习体系。
三、科研和学术能力的拓展
教学和科研是高等院校发展的两翼,也是青年教师发展的两方面能力。伴随高等院校数量和规模扩大,近年来涌现了大量教学型本科院校。与研究型大学比较,教学型本科院校教师通常同时承担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在时间和经历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分配用于教学和科研的经历,科研和学术能力占何种地位成为青年教师需要思考并存在困惑的问题。检验表明,在教学型院校,科研和学术能力的培养对青年教师成才同样重要,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兼顾科研可为青年教师切实提高专业水平,从而增长教学能力提供保障;②兼顾科研适应教师目前通用的职称评聘、业绩考核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其稳定工作;③兼顾科研增强了青年教师未来发展的可塑性,为高级人才成长、人才合理流动奠定基础;④兼顾科研可缓解高等院校人力、财力等教学资源有限的困难。基于以上背景,青年教师成长需要重视参与科研,而学校也需要重视为其申报课题、开展研究、参加学术交流提供一定支持。
四、辅助制定个性化的成长规划
按教师自然情况、毕业院校、所学专业、学历和职称等情况的差异,以及教师本人对自身发展的思考,适合每位青年人成长和成才的道路也是异质的。在深入了解工作岗位的具体情况后,大学和专业院系相关部门应辅助青年教师制定个性化成长规划。科学而可行的个性化成长规划应在如下方面促进青年教师的成才:①包容青年人“成家”和“立业”阶段的个人需求,在合理分配时间能有精力完成个人工作、外出进修学习,同时保证稳定生活节奏,身心健康;②寻找到个人情趣与工作需要的结合点,细致规划教学领域和学科发展方向,将长远的目标划分为的成长规划,按部就班完成每一阶段的任务;③培养活跃思维和开放的思想,伴随教学和科研能力成长,开阔眼界和增长见识,成长为具有赋予开拓进取和创新能力强的人才;④边培养边使用,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发挥作用和展示才华的机会,在教学和科研中体验自己的进步和缺憾,合理修正其成长的路径。
五、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
建立和完善对青年教师业绩的评价机制,是长效促进青年教师培养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有学者提出 “发展性评价”在促进青年教师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英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开始推行“发展性教师评价”,并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给予很高热情。“发展性评价”是相对于传统的“奖惩性评价”而言的,后者是指社会、学校根据需要制定统一标准对教师过去工作进行评价,以达到奖励或处分的目的。与中、老年教师相比,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上还处于发展和摸索阶段,没有明确定位和丰硕成果,用学校统一标准的各项奖励条目衡量,他们缺乏竞争力并处于劣势。而发展性评价是指教师将社会要求转化为自我实现目标,主动地不断进取、反思、再进取的动态发展过程,教师主体在动态发展中自我目标设计和实现是评价其发展潜力的内核。
【作者简介】李妍(1972-),女,博士,教授,从事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学与科研工作。
(责任编辑:祁彩云)
第四篇:山东中小学教师职称标准
山东小学标准:正高须教学20年以上
[ 2012/12/20 8:45:00 | By: 尹明哲 ]
2012-12-19 10:01:21来源: 济南时报
小学教师也能评正高当教授了,18日,本报刊发了山东建立中小学教师统一职称体系的消息后,不少市民特别是中小学教师都很关注教师职称评聘需要卡哪几条杠。
根据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颁布的《山东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基本标准条件》,正高级教师必须是同行公认的教育教学专家,在教学一线从事教学工作20年以上,并在评为高级教师后继续教学5年以上。
正高级:教学领军人物学业水平高
根据规定,正高级教师应具有高等教育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参评教师需承担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5年以上,尊重学生差异,既注重学生群体成长,又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结合所教学科特点,将德育教育融入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健全人格。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驾驭自如,有创新点或新颖性,形成独到的教学风格,受到学生普遍欢迎;教学效果突出,所教学科学生的学业水平普遍高于教育质量要求。
参评教师在本学科领域享有较高知名度,为同行公认的教育教学专家;在教学团队中发挥关键作用,在指导、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方面有突出贡献。高级:城镇教师须有支教经历
具备博士学位的教师参评高级,需在一级教师岗位教学2年以上且最近连续2年在教育教学一线教学;具备硕士、学士学位、高等教育本科毕业学历的教师,需在一级教师岗位教学5年以上;具备高等教育专科毕业学历在初中或小学(幼儿园)教学的教师,需在教学一线教学15年以上,并在一级教师岗位教学5年以上。城镇中小学教师应有1年以上在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从事教学的经历。
参评教师需承担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5年以上,能够自如驾驭课堂教学并形成一定的教学特色,得到学生普遍认可;教学效果突出,所教学科学生的学业水平高于教育质量要求;在本校或更大范围内有较高知名度,是学校教育教学骨干。
一级:有博士学位可直接参评
教师具备博士学位可直接参评;具备硕士学位的教师,需在二级教师岗位教学2年以上,并坚持在教育教学一线教学;具备学士学位或高等教育本科毕业学历,或具备高等教育专科毕业学历在初中或小学(幼儿园)教学的教师,需在二级教师岗位教学4年以上且最近连续3年在教育教学一线教学;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在小学(幼儿园)教学的教师,需在二级教师岗位教学5年以上且最近连续3年在教育教学一线教学。
参评教师需承担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3年以上;课堂教学效果良好;一般应具有讲授县级以上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的经历。
二、三级:不需要班主任经历
具备硕士学位的教师可直接参评二级教师;具备学士学位或高等教育本科毕业学历,见习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的也可以直接参评;具备高等教育专科毕业学历的教师,需在初中或小学(幼儿园)三级教师岗位从事教学工作2年以上;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的教师,需在小学(幼儿园)三级教师岗位从事教学工作3年以上。
根据规定,三级教师需具备高等教育专科毕业学历在初中、小学(幼儿园)从事教学工作,或者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在小学(幼儿园)从事教学工作,见习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
二、三级教师应协助做好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业设计切合授课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教学效果较好,所教学科学生的学业水平达到教育质量要求。
“小学教授”不好当
小学老师也能参与正高级职称评选,这对于很多老师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但从公布的评审标准来看,一名小学老师要想当上“教授”并不容易。根据评审规定,参与正高级教师的评选需要满足三条“硬杠”:具有高等教育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在教学一线从事教学工作20年以上,并在高级教师岗位从事教学工作5年以上。“在高级教师岗位工作5年以上就能挡住绝大部分人。”市区一小学王老师透露,在他们学校大部分老师职称到顶就是“小学高级”,根据相应职称对应关系,这仅是新职称体系中的“一级教师”,在小学阶段满足“高级教师”这一条职称要求的老师属凤毛麟角。“其实正高级教师更像是一种激励,作为小学老师来说,工作起码有了更多的动力。”一位从事教师人事工作的老师说,可能在中学有老师会有“一步”冲击正高级职称的机会,对小学老师来说,前面还有“高级”这道门槛,所以一开始估计不会有太多的小学老师冲击“正高”。
在新的中小学职称体系中,对正高级教师标准要求很高,不仅在教书育人方面业绩卓著、教学业务精湛,还需要科研能力强,在本学科领域享有较高知名度,是同行公认的教育教学专家。据了解,正高级教师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组织评审,最终需要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审核批准,比其他级别的教师评审更严格。
在编教师均进入新职称体系
山东中小学职称体系改革后,普通中小学、幼儿园等具有教师职称(职务)的在编教师都将过渡到统一后的职称。
根据规定,凡在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以及设区的市、县(市、区)教学研究、电化教育和少年宫等校外教育机构
中具有教师职称(职务)的在编教师,都将按照原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与统一后的职称(职务)对应关系,直接过渡到统一后的职称(职务)体系。
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与原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对应关系是:原中学高级教师(含在小学中聘任的中学高级教师)对应高级教师;原中学一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对应一级教师;原中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一级教师对应二级教师;原中学三级教师和小学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三级教师。
已取得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但未聘用到相应岗位的人员,资格予以保留,待相应岗位出现空缺时,可按规定程序参加竞聘上岗。教师职称评审不超核定岗位
根据新出台的《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办法》规定,山东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须在核定的教师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已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未被聘用的和未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符合岗位条件的教师均可参加竞争推荐。通过竞争推荐,已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教师,可由学校(单位)直接聘用;未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教师,须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参加职称评审,通过评审的,由学校(单位)聘用到相应教师岗位。
经拟聘学校(单位)同意,中小学教师可以跨校竞聘、申报,并根据推荐、评审情况,由该学校(单位)按职称评审、岗位聘用等有关规定予以聘用。(完)
------
首批“中小学教授”全省二百名
据了解,新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淡化学历和论文发表情况,更加注重师德素养,更加注重教学业绩和教学能力,更加注重向基层倾斜、向一线倾斜、向农村倾斜,鼓励和引导中小学教师扎根基层,在教育教学一线建功立业。根据新的评审规定,今后将突出学校一线教师在竞聘推荐中的作用,突出同行专家在评委会评审中的作用,注重遴选教育专家和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参加职称评审工作,尽可能全面反映教师的师德表现、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体现社会和业内认可。
记者了解到,虽然在新方案明确提出会增加小学副高职称比例,但是正高职称数量还是比较少,全省范围内大约只有200名,分配各地市则更少,只会有10人左右,因此对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来说,想评正高职称并不是件容易事。
第五篇:浅谈中小学教师法律意识的培养
浅谈中小学教师法律意识的培养
【摘要】 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中国法治化的进程,而青少年法律素质如何,又在很大程度取决于中小学教师的法律素质如何。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许多中小学校教师的法律意识并不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生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事件。要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法律意识,使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依法执教,立法机关、教育行政机关以及师范院校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教师进行法制教育。
【关键词】 法律意识 法制教育 法律素质
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应该在教育和保护未成年人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有40.3%的学生曾被老师体罚过(罚站、罚跑),15.4%的学生曾被老师打过,在对教师的370份有效问卷中,有60.1%的教师认为本地区存在体罚学生的现象。这些数字说明,我国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仍没有得到真正的实现,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法律意识淡薄问题。
一、中小学教师法律意识的涵义
中小学教师法律意识是指中小学教师在知法、懂法的基础上,自觉守法、用法,宣传法律知识,并能制止违法现象,在教育实践和实际生活中能够把法律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它以中小学教师掌握教育法律知识、形成教育法律信念和具有正确的教育法律评价为基础。教育法律知识是指中小学教师对教育法律法规有关基础理论知识的了解、掌握的认识程度;教育法律信念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认为哪些行为合法并坚定不移地去实施,哪些行为违法并坚决勇敢地去制止的观点与信念;教育法律评价是教师根据教育法律法规对教育行政机构的教育行为是否合法所作的判断,也包括对自身教育行为所作的判断。在我国规模宏大的教育体系当中,作为对学生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其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法律法规的规范作用和调节作用能否发挥,关系到学校教育目标、方向是否正确,关系到能否使得教育教学活动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更关系到我们国家教育事业的兴衰。
二、提高教师法律意识的必要性
(一)从社会发展看 ①
社会的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中小学教师除掌握有关的教育法规外,还要学习法规、法理的基本知识,以正确理解和运用教育法规。其次,还要懂得一些有关民事、刑事、交通、治安、经济等方面的有关法律,知道遇到什么问题该依据哪一个法律去处理,要学会用法律保护学校、班级集体利益和师生个人利益,用法律去处理各种社会关系。
(二)当前中小学教师的法律素质看
近几年来,中小学教师总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基本能适应我国教育事业的要求。但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仍有一些教师基本素质修养严重欠缺,法律意识淡漠,致使体罚学生的现象屡见不鲜,严重侵犯学生人身权,有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常采用“敲板栗”、拧耳朵等“速效教育”手段,罚站、罚抄成为一些教师“严格要求”的“致胜法宝”。全国不少地方都发生过因侮辱、体罚学生而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而引发这类事件的教师,大都对相关法律法规一无所知,有的竟是“法盲”。学校是普法宣传教育、推进法制建设的重要阵地,教师遵纪守法、依法施教又是学校普法的关键。“刮脸”等类似事件再一次告诉我们:教师普法确有“盲区”,学校普法责任重大。因此,各级各类学校要在新一轮普法教育中,切实把有关法律法规列入教师必学的内容,引导教师从学法到知法、守法,切实提高教师的法律素养。
(三)从当前青少年的法律素质上看
调查显示:我国14-25岁青少年犯罪占犯罪总数的比例已由五十年代的20一30%猛增至目前的70一80%,而且呈现出低龄化、团伙化、多样化、残忍化四大特点。毋庸置疑,这与青少年群体法律素质偏低有直接关系,而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又直接受教师法律素质的影响,所以,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迫在眉睫。而素质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青少年法律素质的形成是从小不断积淀的过程,在青少年法律素质的提高上,中小学教师责无旁贷,必须承担起提高学生法律素质的责任。要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者必须首先受教育,教师自身必须有较高的法律素质。
②
(四)从当前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现状看
③
国家教育委员会对中小学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而法制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品行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笔者看到,目前的中小学忽视法制教育的现象还很严重,所进行的法制教育活动也是屈指可数的。如请政法干部讲一些少年犯罪的故事,参加公判大会等,这些都是学校组织的集体法制教育活动,而教师对学生平日所进行的法制教育更寥寥无几,甚至有些教师根本没有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意识,这样下去,势必导致少年犯罪率的上升和新的法盲出现。
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要增加紧迫感、责任感,加强对法制教育工作的领导,中小学要将法制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头来抓。在要求上,应以培养中小学生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法律意识和了解一般性法律意识为目标,将法制教育寓于各项工作之中。要达到上述要求,作为法制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和组织者一一教师,必须学法、守法、用法,加强自身法律意识的修养,只有教师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提高了学法、守法的自觉性,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从而使培养的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具有科学的现代化的法律意识,这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
2003年11月中央综治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教育部、司法部联合下发《关于规范兼职法制副校长职责和选聘管理工作的意见》以来,全国绝大多数中小学从基层政法干警中选聘了兼职法制副校长。
法制副校长的职责是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堵塞违法犯罪漏洞,最大限度减少治安问题。他们在促进学校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维护在校学生的合法权益,维护学校及周边地区的治安秩序,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缺少法律教师的不足,但其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从他们的职责来看,法制副校长的工作是为了抑制校园暴力的发生,他们的工作与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毫无关系,青少年的法制教育还是一片空白;其次,法制副校长属于兼职性的工作,被聘请的人大多自身工作十分忙碌,不可能每天在学校,少有时间接触学生,而且他们平时的法律工作重点并不一定与未成年有关;再者,由于他们的法制副校长并不十分固定,工作和职务的变动,都会影响学校法制教育的长期开展。因此,增设法制副校长乃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举,要提高中小学生的法律意识就必须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法律意识。
三、中小学教师法律意识培养的主要途径和策略
(一)加强教育立法,明确提高教师法律意识的规定
一是及时修订已有的教育法律法规。现今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要求必须依法治校、治教,而且法律法规的制定与修订也应该与时俱进。对改革开放早期制定的一批法律法规以及长期以暂行条例、暂行规定名义发布的法规、规章,应抓紧审核并修订。在已出台的有关教育法律中,对教师的教育法律意识没有明确规定,仅仅提到了教师要遵守宪法、法律,而对教师的法律意识应达到什么程度等没有提及。因此,需要迫切修订相关教育法律,明确提高教师教育法律意识的条款。
二是尽快制定与“母法”相配套的“子法”。我国虽颁有《教师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等,但其中的有些规定是比较原则和笼统的,需要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当地实际,及时补充制定,尽快出台与之相适应的实施办法或细则,使教师与教育管理人员面对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具体操作时有法可依,防止在实际工作中以行政权力代替法律的现象出现。
三是加速地方教育立法。在不抵触全国性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的前提下,鼓励地方人大、政府制定更多的地方教育法规或政府教育规章,使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施更切合当地实际。学校要依据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学校章程,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作为学校办学活动的重要依据。
(二)教师的继续教育应成为提高教师法律素质的最好课堂
教育是影响人、造就人和改变人的事业,教师教育也不例外。随着对教师素质的要求的提高,现在各地对教师的继续教育普遍比较重视,但继续教育的内容安排往往注重教学业务,而没有把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内容。尽管目前教育行政部门并未出台教师继续教育必须开设法制教育课程强制性的规定,但作为教育政策法规中的一部分将其作为公共课开设,各进修院校应予以认可,特别对每学年前来进行岗前培训的新任教师尤为重要在新教师刚刚迈入从教的门槛时就应先打个预防针,使他们有一个
④
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充分认识在人格尊严上师生之间是平等主体,作为容易受到伤害的弱势群体,应予以加倍的呵护,这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一名新任教师如果在他刚刚从教时,就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在他未来的从教生涯中就会避免和减少出现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件。
(三)师范院校应加强在校师范生的法制教育
师范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他们和在职教师不同,他们比较容易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对教育学生充满好奇,但缺少经验。在师范学校中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各师范院校对各专业学生都开设有法学概论这门课,在教学内容上对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各个部门法都有涉及,但每一部分内容都只是蜻蜓点水式的泛泛而过,与教师的职业特点联系不紧密,不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作为师范生,将来在从事教育工作中应具备怎样的法律意识,应特别注意遵守哪些方面的法律规定,把所学的法律知识化为今后实际工作中的自觉行动,所以在现实中才会出现师范院校的优秀毕业生却做出法盲才会做的事和说出法盲才会说的话的情况。
因此,为了真正加强教师的法律意识,师范院校必须对现行的法律公共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改革,应充分考虑师范院校培养教育人才的特点,法律公共课的教学内容应在使学生对法律体系的基本知识有基本了解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工作的职业特点和职业道德要求,重点对师范生进行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违法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的教育,在教学方式上,可通过结合目前教师法律意识的讨论,旁听教育纠纷案件的开庭等方式,真正使师范生树立牢固的法律意识,知道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应该如何做。
(四)增加教师的法律实践机会
法律知识的灌输只能使教师的守法意识停留在低级状态,要使教师的守法达到自觉的状态,教育行政部门就必须在校内外进行多种形式的法律知识教育。学校是重要的社会组织,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实践。在学校内可经常性的组织教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法律问题进行讨论;课余可以开展图片展览、以案说法、法律知识竞赛、法律考试等多种形式的普法活动;校外的可以通过德育基地活动、看法制专刊、法律专访、组织教师到法院旁听学生状告学校和教师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案件、阅览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等多种个别性的自学方式;作为中小学的领导和教师,还应通过岗前培训、岗位培训、进修等方式认真学习以《宪法》为核心的基本法律,重点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律法规。
(五)加强教育执法和监督,确保教师教育法律意识提高
在完善教育立法、提高教师教育法律素养的同时,更要加强对教育执法的监督,也就是要加强教育法的实施。我国目前在中小学教师中出现的违反教育法规的行为有一些不是因为不懂法,而是因为教育法规的实施不力,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很普遍。
要健全对教育法律法规实施的监督制度、惩罚制度。应加强各级人大对教育法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同时要充分发挥教育督导活动对教育法律实施的检查、监督、评价、指导的作用。教育督导在现代各国的教育行政中受到相当的重视并占有重要地位,一些教育发达国家都建立了系统、健全的教育督导组织机构,这些组织机构在推动各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我国尚无独立的教育监督系统,教育决策、执行、监督混合在一起,决策执行系统自己评价自己,常常报喜不报忧,最终导致决策与执行缺乏科学依据。所以根据我国的现状与国外经验,建立起与决策执行系统并行的相对独立的检查监督系统,这是提高教育管理效率与效益,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法律法规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本文作者认为,目前的学校法制教育还存在着教条化、成人化的现象。要改变这种状态,只有努力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法律意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问题,解决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从而为我国的依法治国方略打下坚实的基础。参考书目;
[1] 郭瞻予.中小学教育违法心理形成及预防[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2] 滕丽.教育法通论[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3]俨一新.基础教育法规概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扈中平、李芳、张俊洪主.现代教育学(新编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