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心得-打造一流教育服务产业转移[★]

时间:2019-05-13 08:27: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培训心得-打造一流教育服务产业转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培训心得-打造一流教育服务产业转移》。

第一篇:培训心得-打造一流教育服务产业转移

打造一流教育服务产业转移

——参加承接产业转移专题研修班培训心得

2013年*月**日至**日,我有幸参加了**区承接产业转移专题研修班学习,5天的时间里,聆听了专家报告,参观了产业园区,接触了很多新的知识,思想得到了进一步解放,学习感受很深、受益匪浅,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学习,我对安徽省“十二五”规划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有了系统的认识,对如何营造商业投资的好环境有了深入的思考,对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工业示范园区建设以及都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路径和典型模式有了了解。在参加培训班的过程中,我们学员还结成了深厚的友谊,进一步增强了凝聚力。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参观国家示范园区张江浦东软件园的时候,见到园区绿树、湖泊、水岸、沙滩交相辉印,景色优美;办公、住宅、商场、休闲应有尽有,配套齐全。特别是园区中心部分的房屋都很低矮,以三四层居多。在上海这样寸金寸土的地方竟然盖这么矮的房屋,不是太浪费土地了吗?我不禁有这样的疑问。后来听产业园的员工介绍才明白,园区之所以不盖高层,是为了凸显“人在中央”,充分-1-

尊重干事创业的人,激发他们的自信。试想,如果是高楼林立,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就会显的很渺小,这时,我又想到了参观故宫的时候,感觉殿堂很大,人却很渺小,原来运用的都是心理战术,只不过一个是政府为了突出干事创业者,一个是古代皇帝为了突出自己的权威。该科技园区尊重每一位创业者,全力为人才提供优质服务的意识处处得以彰显。

**区承接产业转移,必然要吸引大批的人才,作为教育系统,我们必须思考能为这些高端人才提供怎样的服务?我想,让他们的子女“好上学”、“上好学”,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创业,应是**教育的应有之义。区委书记***同志在2012年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也是生产力”。一流的教育必将吸引众多的精英人才来此落户。虽然近年来,**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全市乃至全省都颇具影响力,但要在全国成为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深感责任重大。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和同事们一道,抢抓机遇,积极进取,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把教育作为重要的投资环境、创业环境和生活环境,为从事产业转型的人才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增强区域投资的吸引力。我们将打造一批在全省、全国叫得响的品牌学校,建设一支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名师、名校长队伍;我们将继续秉承“办好每一所学校”的区域教育价值理念,全力缩小城乡之间和校际之间差距;

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取早日建成安徽教育第一强区,高水平服务产业转移。

第二篇:打造一流教育

打造一流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水堡镇中心小学

王彦龙(二O一二年二月)

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一流教育”的口号。为我县教育发展规划出了一个宏伟的蓝图,既鼓舞了士气,同时又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增加了压力感和使命感,深感责任的重大,我们任重而道远。什么样的教育是一流教育,如何打造一流教育摆在了我们面前。一流教育:我认为就是要有一流的教学环境,一流的工作待遇,一流的管理队伍,带出一流的教师队伍,培养出合格加特长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如何创建一流教育,结合我校实际,我认为从三方面着手:

一、公平教育。

教育要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实现教育的公平性、公益性。增加对边远薄弱学校的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缩小农村学校和县城学校办学条件的差距。每个乡(镇)要建设一所高标准的寄宿制学校,每个村保证一所教学点。把乡下学校建得像县城学校一样好,甚至更好。这样就能留得住学生,有了充足的生源,学校才有生存发展的动力。现在的乡下小学,班额一般不超过20名,少的只有7、8名学生,而县城的班额却在80---90多名。县城的学校向超大规模发展,乡下学校没有了生存的空间。这样下去,不利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盲目的甚至疯狂的择校,使这种现象愈演愈烈,使教育向极端方向发展。要想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加大对乡(镇)薄弱学校的投入力度,改善学校的面貌。每个乡(镇)建一所标准化寄宿制学校,每个村保留一个教学点,使低年级学生能够就近入学,高年级在本乡内相对集中。解决乡下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使乡下学生能就近享受到像县城学校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涞源教育的均衡、可持续发展。

二、抓好两支队伍的建设。

两支队伍即:校长、教师两支队伍。要建设一支事争一,流管理过硬的校长队伍。带出一支业务精湛、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学校的发展靠管理,管理的优劣看校长。一个校长,就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校长的管理理念影响着一所学校的现在,甚至将来。因此,校长队伍建设至关重要。这样就为校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校长要有敬业精神,要以校为家。爱岗敬业是从事一切事业的前提,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为之奋斗终生。校长一定要有终生从事教育的决心。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要做教师的表率,要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教师,去感染身边的人。甚至影响整个学校。其次,校长要有很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这就要求校长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校长学习的途径:一是自我学习,校长要博览群书,要给自己列出读书目录,制定读书计划、自我加压,通过自我学习,充实自己。二是要搞好校长培训提高,县教育局要多组织校长参加专家讲座,提升校长的管理理念。三是要开阔眼界,要走出去。县教育局要多组织校长外出参观学习,增长见识。第三,在对校长的任用管理方面,要注意德才兼备,德是第一位的。要充分调动校长管理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客观公正的评价校长的工作成绩。校长的工作业绩表现在多方面,对校长工作评价也应该从多方面去考虑,分别进行考核。有的学校在教学成绩方面优秀,应发教学成绩奖;有的学校办出了自己的特色,有亮点工作,应发特色奖等等。第四,校长要抓好对教师的培训提高工作,努力培养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精湛、专业化发展的教师队伍。优秀的校长,应该是非常重视教师的培训提高工作。校长要抓好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走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建设一支优秀的专业化发展的教师队伍。一是,教师要加强自学,教师的自我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树立起终生学习的理念,内部动力才是发展的决定因素,每位教师要想提高自己就必须要自我学习,自我加压,自我修练。教师要针对自身实际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在点点滴滴、时时处处中去学习。二是,教师要加强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教师的自省过程。要做到课前思,教中思,课后思、日思、周思、月思、期中思、期末思等,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自己,才能从中找到不足,总结经验,超越自我,进步提高。三是,相互学习。就是教师间要相互听课,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不断进步。校长要安排每位教师做校内公开课,组织教师相互听课和评课活动。除学校组织外,教师间可自由听课,有针对性的听课。四是,专业引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动作用,每学期要组织两次示范课活动,为教师提供向骨干教师学习的机会。同时可请县教研员来指导教学,开展同课异构活动等。五是,要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听课学习活动,让教师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更有利于教师的提高。

三、加强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上校长要兼课,不能脱离教学,给教师做出表率。要深入教学一线,听课、评课、指导教学。抓好对教学常规的管理。制定考核细则,实施量化管理。从计划、备课、上课、作业留批、自我学习、自我反思、相互听课评课、总结等方面作出具体要求,实施量化管理,要求每位教师开学初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备课要实用,不要照抄教案,做到超周备课;教师要上好每节课,把日常课上成公开课;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做到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教师要加强自我学习,自我反思提高;要相互听课、评课,相互学习提高;总结好自己的教学工作等。抓常规管理要各个环节不能放松,做到环环相扣,抓好对教学过程的管理,才能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稳步开展,我们要将教师业务量化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以上几点是我在抓学校管理方面的点滴体会,还很不成熟,望各位同仁给予批评指正。

第三篇:打造一流的中层培训心得

《打造一流的中层》培训心得 很荣幸公司给我一个很好的提高自身管理能力的培训机会,《打造一流的中层》培训两天的课程已结束,虽然以往类似课程也听过不少,书籍也很多。带着“空杯”的学习心态、“参与”学习心态来聆听许阳老师的课程,果然受益匪浅。使我不仅从理论上更深层次的学习了什么是管理,同时在思想上也受到了启发,从中更认识到作为管理人员,怎样站好自己的岗位,怎样协调好、培训好员工,让每个人都认清工作目标,知道该做什么,让每个人都高效地工作,让每个人都相互协作;让大家都有继续获得培养成长的机会,让大家都有为达成目标与实现自我的动力。作为管理者能积极向上的带领团队一起朝着公司制定的目标努力奋斗,把各项工作做到最好是我们的职责。管理人员要善于培养他人,包括自己,在培养下属的同时也是在培养自己,管理人员要做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次课程主要培训以下内容。

1、怎样进行角色的自我管理

2、对岗位的认知与理解——中层的角色定位

3、部门经理的主要工作

4、中层执行力的培养——部门工作的计划与执行

5、团队的业绩管理

6、怎样与上师相处

如何管理下属做为一个中层管理者,重在角色的及时转变:

面对上级,我们是执行者

面对下级,我们是领导者

面对目标,我们是译码

者面对牢骚,我们是疏通者

但收获最深的是中层角色的定位以及怎样与上司相处。

在讲述对中层角色的定位时,许老师首先给大家讲述一个命题::文化决定理念,理念决定心态,心态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未来。

对于中层,正确的做事(实施管理、建立程序、制定目标),一个人要说自己该说的话,而不是自己喜欢说的话:一个人要做自己该做的事,而不是自己想做的事,影响心态的主要三大因素:认知(经验、背景、资讯),价值观(是非

观、得失观、财富观),情绪(压力、环境、人际)。我们要有良好的心态从平日做起,过去的经验和背景人与人之间差别比较大,但资讯方面我们可以吸收健康的,正面的信息,从而纠正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在价值观方面,当我们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就只是靠得失观来判断是非,以及做出决定;我们的财富观不仅限于金钱和权力,下属能心悦诚服地为他努力工作,不是因为他手中有权,权是不能说服人的,即使服了,也只是口服心不服,绝大多数原因是主管有着良好的领导行为。好的领导行为能给员工带来信心和力量,激励员工,使其心甘情愿地义无返顾地向着目标前进。作为管理者要尊重下属的人格、尊严及创造精神,爱护下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信任员工,放手让员工大胆工作。当员工工作遇到困难时,主动为其排忧解难,增加员工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当工作中出现差错时,要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当团队主管向上级夸赞下属的成绩与为人时,员工是会心存感激的,这样便满足了员工渴望被认可的心理,其更忠诚于这份工作,干劲会更足。另外,管理者还要不断加强品德修养,严于律己,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要学会推销并推动你的目标;要掌握沟通、赞美及为人处事的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中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更好的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健康发展的目标。

另外,在讲述怎样与上司沟通时

与上司打交道的四原则:

上司永远是对的(合理地坚持,圆滑地沟通)

不要议论上司的是非(上司是你一生中最大的客户)

不要抢上司的风头(用适当的方式推销建议)

汇报:独立承担责任(上司要的是结果)

建议:要有可靠地根据,敏感上司的立场(站在上司的立场思考)

追求:不要随便追求,请示要有备造方案(请上司做选择题)。

让上司做好人,自己扮黑脸(好人会保护黑脸)。

认同老板,尊重老板。如果你不喜欢你的老板,那就是你面前一座无法逾越的山:反之,他就是你背后支持你的那堵墙。

作为一名中层管理人员,与上级、下级、客户等,工作生活中有效的沟通也是致关重要的。沟通是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通过沟通,信息在部门、员工之间得以传播。组织工作的开展在很大程度地讲通过从上到下的层层沟通进行的。部门与部门之间通过有效沟通,能及时消除部门之间的由于缺乏沟通造成的协调性问题,理顺工作上流程,增强部门之间协同作战的能力,提高公司整体工作效率;反之,无效的部门沟通,只能使部门之间徒生交流障碍,沟通不畅各个部门单独作战,结果必然造成组织的任务无法得到及时完成。

除此以外,收获最大的是许老师给我们传递了正面思想,积极处理问题的一种精神,他总是强调以下几点:

我们要爱祖国、爱企业、爱家庭、爱自己。

作为中层管理者:要提倡正面、积极的企业文化。对员工要给钱,给爱,给成长,给予安全感。

另外杂谈一下亮剑中我悟出的管理知识:亮剑中我注重的有2个灵魂人物,李云龙和楚云飞,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注重精神管理,都有亮剑精神,而亮剑的灵魂就是李和楚二人。所以管理中也要突出自己的精神,这样你就是这个团队的灵魂,团队的文化。还有一点,一个小动作,楚在打仗前会用发军饷来鼓励士气,在企业管理中也可以适当的运用一下!我在工作中体现的是请大家喝水这个动作,大家工作量大的时候我会在他们面前用很大方的动作拿出自己的钱包,然后掏出大额钞票(100面值),然后用很大的声音叫一个人去买水,而后借次机会鼓励士气,喧导一下团队的精神。积累就是要从日常每一点一滴的感化,喧导。我要帮助企业成功,帮助员工和客户成功,同时帮助自己成功。

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稍作浅谈。

但目前一些工作现状,也深感头痛:因为工资、企业环境、员工不自信等多方面原则,招人难:新员工的存活率低,流失频繁:员工有极大地不安全感,基本没有把企业的发展当自己的事业。

建议以下几点:

1、制度建设方面,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流程化,尽量建立人性化制度,通过制度留人。

2、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收集资料,电话行销,访问客户,客户分析,售后服务等项任务。分别由不同的人去负责攻破。

3、标准底薪(根据能力和岗位),改变薪酬(岗位价值)。

4、目标设置任务,资金方案。

5、提供培训学习机会。

6、每周例会,上司与下属之间的经验相互分享与沟通。

7、建立一个轻松,有安全感、压力小、具有发展空间、培训学习的工作环境。

部门:销售部

签名:

日期:2012年11月08日

第四篇: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基地

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基地,推进园区跨越发展

——明光工业园区发展调研报告

阚乃成吴家德

近年来,明光市委、市政府作出了“举全市之力建设工业园区”的战略决策,全市上下迅速掀起工业园区建设热潮,工业园区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目前已初具规模。特别是2010年以来,园区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机遇,把园区建设大跨越作为园区建设和发展的落脚点,扎扎实实开展各项工作,园区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好势头。

一、“十一五”工作总结

2006-2010年,是工业园区建设和快速发展的五年,伴随着一批重大项目、亿元项目、高新技术项目的竞相入园,一期10平方公里的建设任务已完成,扩园开发正在全面展开,工业园区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按照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工业园区管委会严格按照“完善一期,建设二期,开拓三期”园区发展思路,倒排工期,分解任务,明确责任,提升园区载体功能,园区建设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经济呈现“量效”双增,各项指标均望完成随着园区建设的快速发展,工业园区各项经济指标大幅递增。2008年,园区完成工业产值5.6亿元,同比增长95.8%;实现税收3615万元,同比增长160%。2009年,完成工业产值11.2亿元,同比增长96.4%;实现税收6030万元,同比增长66.8%。2010年,1-9月份完成工业产值14.22亿元,同比增长106%;实现销售收入13.86亿元,同比增长128%;实现税收7100万元,同比增长75%;出口创汇5773万元,同比增长10%。投产企业效益均好于去年同期。2009全市纳税额前30家单位中,园区企业有14家,其中三友电子公司2009年纳税1616万元,成为明光市纳税大户。2010年园区将坚决完成年初制定的“四个翻番”目标任务。目前园区企业安排就业6000多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同步提升。

(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园区面貌日新月异。

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不断加强。在十一五期间,园区基础设施累计投入近7亿元,在完成体育路、洪武路、柳湾路、灵迹路、嘉山路、明珠路等田字型道路框架的基础上,加快实施灵迹路向池河、中宁路向化肥厂、建材大市场向灵迹路延伸工程建设,拉开园区西部框架;加快实施体育路和明珠路向外环延伸建设,拉开园区东部框架,东中西连成一体,建成 “七纵四横” ”道路网20公里,绿化、1亮化、水电、管网工程同步配套;东西2个排涝站、污水提升泵站、固废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同时修建了2个排涝站、1个污水提升泵站、1个固废处理中心、1个加气站、1个110KV变电所等配套设施,全部实现“七通一平”,保证了入园企业建设生产需要。

(三)政策落实到位,软环境建设日臻成熟。

近年来,明光工业园区注重政务环境、商务环境建设,不断提高为外来投资者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并把园区作为明光服务的窗口,全力亲商、助商、安商,完善修订了《企业入园管理试行办法》,园区管理工作开始走上了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在项目入驻上,市政府成立项目入驻审批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地审批项目入驻。在入驻项目服务上,坚持一个项目引入,一位领导牵头,一个班子服务,一套机制保障。在建章立制上,进一步理顺办事程序,减少环节、简化程序、压缩时限,再造办事流程。园区管委会实行了工作人员联系企业制度,定期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协调解决企业生产建设中的矛盾问题,及时为企业提供服务。定期召开园区形势分析汇报会,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同时建立健全企业服务和管理档案,便于开展服务。

(四)园区面积倍增,总体建设进展顺利。

2009年以来,按照“完善一期、建设二期、规划三期”,注重抓好园区的建设规划和产业规划,科学规划、集约用地,园区发展进一步提速。园区一期建成4平方公里,二期建成后已达到10平方公里,今年将跨过高速建设新扩区,完成2个平方公里的“五通一平”,园区面积将达到12平方公里以上,较2008年扩大3倍。

(五)招商引资显现成效,入园项目突破百家。

截止目前入园项目116家,比2009年底新增59家,2010年半年入园企业总数超过前6年之和,企业入园的态势强劲,势头迅猛。116家中,建成投产43家,在建44家,29家正在做入园前期准备工作。项目单体投资超亿元的项目26个,已经投产的有5家(明光三友电子、滁州润海甜叶菊高科、安徽榄菊、浩淼消防科技、屹州铜业),在建的有11家(高盛科技材料、丰亿电子、盛辉电器、安徽暨阳新型建材、龙利得包装、茶叶瓜子机械设备、华帅农业科技、正点科技、裕盛金属材料、万超工贸、汉龙工贸)。投产的规模企业中,总投资8个亿的安徽榄菊一期蚊香生产线已经进入生产阶段,二期洗洁精项目主体工程将于2011年3月份完工投产,三期汽雾剂项目正在规划设计中。明光义乌工业园签约项目45家,其中:在建25家,另有10多家项目拟到新扩区选址建设。

(六)稳步推进园区建设,产业集聚雏形初现。

2009年以来,明光工业园区牢牢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黄金机遇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努力把明光打造成长三角及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承接基地”的总体思路,立足“科技型、外向型、生态型”的发展定位,通过不懈努力,园区初步形成了以永言水产、润海甜叶菊、桂花面粉、鸿远油脂、恋尚你食品等为主导的食品饮料产业;以浩淼消防、三友电子、华信电子、众力铸造、瑞丰五金为主导的机械电子产业;以甚泰服装、希安琦玩具、天梭纺织、莱莉服装、陆玖纺织、甲青制服、卡乐诗服饰、光华制衣、安徽喜洋洋儿童用品等为主导的服装玩具产业;以瑞尔非金属材料、华慧微晶铸石、安徽高盛材料、丰亿电子为主导的新型材料产业;以明美矿物、弘宇硅砂为主导的矿产加工产业;以榄菊日化、金庄生物科技为主导的家用日化产业等六大支柱主导产业。同时,坚持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完善产业配套,培育产业集群。目前,园区的聚集效应、规模效应和品牌示范效应逐步凸现。

(七)全面落实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节能减排工作布署,狠抓节能减排工作:

1、指导科技企业制定节能降耗计划,落实节能工作措施;

2、着力研究开发和引进节能减排技术,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生产节能产品,提高生产效益;

3、制定科学的调度计划,维持企业生产,保证节能减排措施落实。

三、明光市工业园区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园区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产业不聚集,产业化布局有待于进一步调整;

2、部分企业厂区内未填满布实,有些企业投资强度未能达到协议要求;

3、在建企业进展不快,未能按序时进度推进;

4、用地指标紧张等因素的影响,项目不能及时落地;

5、企业招工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部分企业难能满负荷达产达效。

三、明光工业园区在建设工作中的主要措施

(一)科学规划,夯实建设基础

为夯实园区建设基础,按照“适度超前、梯度推进”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开展了园区规划工作。

1、编制园区新扩区总体规划。积极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机遇,合理确定园区未来5—10年的开发建设范围及开发建设时序。力争到2015年,园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2020年达到60平方公里。

2、编制专项建设规划。在编制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园区道路、管网、通讯、仓储物流、公共交通、政府公共服务设施、园区教育文化及其它生活服务配套设施等专项建设规划,促进园区规划与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协调发展。

3、编制功能分区规划。统筹考虑产业布局、项目落点,突出产业特色,注重功能分区,编制分区规划,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园、产业转移承接园、农产品精深加工园、矿产品精深加工园。

(二)改善环境,完善园区功能

1、强化企业服务管理。把软环境建设作为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切入点,着力打造创业最宽松、社会最文明、人居最安全和低交易成本、低生产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会成本的“三最四低”发展环境,努力建立主动服务不推诿、协调服务不扯皮、高效服务不拖拉、廉洁服务不设卡的高效、快捷服务体系。在项目入驻上,成立项目入驻审批领导小组,定期审批项目入驻。在入驻项目服务上,坚持一个项目引入,一位领导牵头,一个班子服务,一套机制保障。在建章立制上,进一步理顺办事程序,进一步减少环节、简化程序、压缩时限,再造办事流程。园区管委会实行了工作人员联系企业制度,定期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时为企业提供服务;定期召开经营形势分析汇报会,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同时,建立由组织、纪检等部门组成的重点项目协调督查组,主要对重点项目引资额、建设序时进度、投资强度等进行跟踪督查,促使项目早建设、早投产、早见效。

2、做好项目用地保障。为保证入园项目能按时供地、按时开工,按照“统一规划、分期收储、统一供地、分片开发、滚动发展”的原则,通过财政投入、银行贷款、社会融资等方式筹措资金滚动收储项目建设用地,提高熟地供应能力。

3、加快园区基础建设。围绕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五通一平”的基本要求,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通过财政投入、争取上级支持等多种渠道广泛筹措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形成开发框架,提升配套水平,增强承载功能,确保企业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

(三)培育特色,打造产业集群

围绕明光市委、市政府“努力把明光打造成长三角及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承接基地”的总体思路,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机遇,以工业园区为载体,集中力量发展食品饮料、日用化工、机械电子、新型材料、矿产加工、服装玩具六大主导产业,逐步配套、延伸链条。通过不懈努力,园区初步形成了以永言水产、润海甜叶菊、桂花面粉、鸿远油脂、恋尚你食品等为主导的食品饮料产业;以榄菊日化、金庄生物科技为主导的家用日化产业;以浩淼消防、三友电子、华信电子、众力铸造、瑞丰五金为主导的机械电子产业;以瑞尔非金属材料、华慧微晶铸石、安徽高盛材料、丰亿电子为主导的新型材料产业;以明美矿物、弘宇硅砂为主导的矿产加工产业;以甚泰服装、希安琦玩具、天梭纺织、莱莉服装、陆玖纺织、甲青制服、卡乐诗服饰、光华制衣、安徽喜洋洋儿童用品等为主导的服装玩具产业。同时,坚持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完善产业配套,培育产业集群,园区的聚集效应、规模效应和品牌示范效应逐步凸现。2010年1-8月,园区实现工业产值10.63亿元,同比增长81%,实现销售产值9.24亿元,同比增长80%,实现税收4800万元,同比增长31%,出口创汇5072万元,同比增长10%。

(四)全力招商,推进项目建设

园区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园区开发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围绕“依托资源引龙头,依托龙头引配套”的思路,面向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地区招商引资,围绕入园重大产业项目和优势企业,有针对性地引进关联项目和关联产业,鼓励和支持企业完善自我配套,拓展上下游产业链。同时,积极探索“合作共建”“飞地经济”的共建新模式,推动区域联动发展,实现双赢。经过努力,已成功建成“明光义乌工业园”。现已签约浙江义乌项目45家,协议总投资30多亿元人民币,已入驻项目30家,其中开工建设23家,另有7家正在做规划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近期,还将有一批浙江金华地区客商前来明光工业园区新扩区考察、洽谈。在全力招商引资的同时,园区狠抓项目推进,加快园区发展。严格执行大项目建设“四个一”推进机制,围绕合同履约率、资金到帐率、项目开工率、竣工投产率,全面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完善市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着力破解土地、资金、用工等方面的要素制约,及时解决项目推进难题,促进项目早落户、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积极推行在建项目挂图作战,倒排工期,明确建设工期、质量标准,强化项目责任。深入推进园区项目建设旬调度工作,由市委主要领导每10天对园区的项目建设工作进行一次调度点评。加强效能督查,确保项目实施能快则快,尽快形成新的增长点。

(五)扩区增容,拓展发展空间

坚持大思路谋划、大手笔运作,加快工业园区扩区增容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力拓展发展空间。跨过宁洛高速开辟工业园区新扩区,在目前园区10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到2015年,园区新增面积30平方公里,达到40平方公里;2020年园区再新增面积20平方公里,达到60平方公里。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的原则,着力完善园区新扩区的配套功能,增强产业承载能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底前,新扩区将完成3平方公里的征地拆迁任务,道路、供电、供水、燃气、电信等配套工程形成雏形,年底要有20多个项目选址。

在明光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明光工业园区制定了“十二五”规划,为园区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我们相信,在国家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的政策鼓舞下,明光工业园区抢抓机遇,立足实际,超前谋划,一定会实现超常发展、跨越式发展。

陈主任你好:2010年底,我们对明光工业园区进行了一

些调研,形成了这篇报告。由于时间仓促,报告可能不

太成熟,敬请指正。这篇报告在明光市调研报告评比中

获二等奖。

吴家德

2011年3月10日

第五篇:创新职业教育 服务产业转移

创新职业教育 服务产业转移

----关于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职业教育是地方经济的“晴雨表”,也是区域发展的助推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职业教育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实践证明,要推进“四化”协调同步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途径。政府应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

一、铜陵职业教育的现状:

铜陵市围绕省委省政府“建设职教大省”和铜陵市打造皖中南职教基地的战略目标,近年来,铜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摆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战略位置,推进职教资源整合、建设职教园区、提升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加快推进区域性职业教育中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铜陵市中、高等职业院校达到8所,其中高职学院2所,分别是: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中等职业学校4所,分别是:铜陵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原铜陵市工业学校、铜陵经济技术学校、铜陵县职业与成人教育中心)、安徽玉成汽车职业技术学校(民办)、铜陵智通职业技术学校(民办)、民航铜陵鼎盛职业中专学校(民办);技工学校2所,分别是:铜陵车辆厂技校、长江电子技校。职业院校在校生近3万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转型的能力不断增强。近几年来,我市职业教育工作从铜陵实际出发,坚持面向市场需求、服务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构建和谐铜陵的工作思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中心,以深化办学和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把职业教育与企业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富有自身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铜陵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的建成、铜陵职业技术学院的整体搬迁,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职业学校的内涵建设,比如铜陵市教育局在中职学校开展了铜陵市重点专业评选,每个专业奖励10万元。联合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对获奖选手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举办了

“身手不凡—职业技能PK赛”,将职业学校办学成果、学生才艺、专业技能和人才成长过程,通过电视画面向全社会展现,将彻底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片面认知和误解。同时,也促进了职业教育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全面发展的天空。这种电视专栏方式宣传学校,在我们铜陵市是第一次,在全省乃至全国职业院校也是第一次,取得了非常好的反响。

二、铜陵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严重不足。1996年颁布的《职教法》明确规定,政府要制定职业学校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但却没有落实执行这项规定,主要按照事业单位标准对职业院校拨款。世界银行研究表明,职业院校生均经费为同级普通教育的2.53倍,实验实习设备设施的成本更高。据了解,截至目前,我市没有制定明确的中、高职学校生均经费拨付标准,所以学校从没获得过生均经费。投入不足造成职业教育举步维艰,实训基地建设及专业设备配置水平整体不高。

(二)职校生源急剧萎缩。国家中长期发展纲要提出,“十一五”末实现职高普高招生大体相当的目标。近年来我市虽然对职普教的发展制定了规划,在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上做了一些努力,但缺乏具体的执行标准和刚性要求,职业学校招生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以近年来全市每年初中毕业生人数为基数,我市的职教、普高录生比例严重失调。职教普教发展极不协调,一方面,普通高中招生规模过大,另一方面,职业学校生源急剧萎缩。职普教育呈现的两极发展衍生出了许多“反教育”现象。比如普通高中出现了许多6000人以上超大规模学校和百人以上超大班级,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多数职教学校门可罗雀。为了增加生源,一些学校采用常年招生、全员招生、有偿招生、将招生与评优树模、职称评定等挂钩,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

(三)师资力量匮乏。职业教育特殊的师资结构,要求职业教育不单要有文化课教师,更需要大量的专业理论课、技能操作课及专业实习指导教师。而且许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是学校自行认定的,并没有真正获得双证。无奈之下,学校只能“自掏腰包”聘任兼职教师,这对本来就经费不足、在投入上“捉襟见肘”的职教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兼职教师不聘不行,聘又聘不起的两难境地,着实让职业教育的领导们大伤脑筋。

三、铜陵职业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尤其是对社会各界的宣传,加深百姓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消除百姓对职业教育的误解。铜陵职业技术学院、铜陵职教中心虽然搬迁了新校区,但在铜陵市民心中还是六中、八中,学生差形成了一个定性的思维,所以要加强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例如改善职业教育校区的公共交通环境,我市铜陵职业技术学院、职教中心两大

职教院校,都坐落在开发新区,交通出行不方便,公交班次仅有23路、12路,上学放学高峰期乘车困难,而且不方便外地学生到达学校,现有的17路公交,完全可将铜陵学院新区的终点站延生到职教中心。

(二)加大政府化解高校债务力度。高校债务是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扩建高职院校而形成的历史问题,高职教育是准公共事业,政府投入是主体。铜陵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的建立债务达近5个亿。因此,高职院校的债务不应由高职院校及其教职工负担,而应由政府承担主要责任。

加大经费投入,要建立新型的职业教育拨款机制。制定各类教育投入的分配原则,明确职业教育投入占总体经费的比例,落实按照生均拨款的规定。

(三)应完善校企合作制度,规避职业教育发展的“孤立问题”。职业教育要贯彻服务于现代化建设的宗旨,加快生产服务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提高职教学生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以及创业能力;坚持就业导向,加强对职校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促进职教与生产实践、职教与社会服务的密切联系;重视教育中的实践和实训环节,每所职业院校,乃至每个专业,均有定点企业或单位作为学生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的基地,定点培训、定向培养、定员培养,协调好学校与企业、学生与学校、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市委、市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规定企业不仅有享用职业技术人才的权利,同时负有参与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义务。凡是认定为有资格参与校企合作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企业,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减免税收或抵扣一部分税收;就是要在全市造成一种尊重职业教育、支持职业教育、做强职业教育的可贵氛围。

(四)支持职业学校扩大招生。一是实施招生调控政策。市、县两级应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以初中毕业生中考报名人数为基数,按比例合理安排职高普高招生计划,逐步扭转普通高中无限制扩招的局面。二是对初三毕业生实行职业倾向测定和职业理想教育,引导家长、社会理性选择学校,促使初中毕业生向职校合理分流。三是要加大劳动稽查力度,规范企业用工制度,大力落实“先培训、后就业”制度,凡未经职业技术培训的技术工人一律不得上岗。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树立职业教育在社会人士中良好的形象,要提升学校的品位,设施固然重要,但一流的师资更为必要,须加强对职业院校的师资培训力度,而职业院校的教师又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它既有对教师文化素质上的要求,更有对教师专业技能方面相当高的标准,因而,职业院校的教师得身先士卒,抓住任

何机会去实践,去生产服务一线实践体验(当然,这机会得由学校或相应的主管部门提供),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并在实践中提高理论水平,为社会培养真正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给“双师型”教师上浮一级工资。“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核心,也是目前我市职教师资的薄弱环节。上浮一级工资将会对“双师型”教师产生有效激励的作用。

同时,职业学校也可向社会聘请高级技工来担任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切实加强职业院校的各方面管理,从严治教,规范办学,创新举措,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的内涵,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中高级技工,适应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我市经济发展再上台阶提供人力后盾,也为职业院校毕业生创造良好的职业教育氛围,充分开发学生的技能潜能,真正实施家长满意工程。

下载培训心得-打造一流教育服务产业转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培训心得-打造一流教育服务产业转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升五项服务 打造一流园区

    提升五项服务 打造一流园区 电子科技园所 赵洁随着时代的发展,办税设施日益完善,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结合自身平时的工作经验,我总结应该做好以下五项服务:......

    河北涿州承接京津产业转移 打造

    河北涿州承接京津产业转移 打造“区域总部基地”  关注度:8462011/1/7保定晚报王宁我要评论总投资9.53亿元的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科技园区地球物理研究中心和总投资13.6......

    服务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情况汇报

    服务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汇报 永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围绕市委政府“一化三基”、“五百工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中心工作,市质监部门充分履行职能职责,主动将质监工作融入到地方......

    推进文明服务 打造一流银行[精选五篇]

    推进文明服务 打造一流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睢宁支行,地处江苏省睢宁县,经济发展欠发达。近年,在上级行的指导帮助下,睢宁支行抓住当地加快发展的机遇,积极营造向上氛围,以文明创建为......

    党建经验交流材料-对标一流 打造服务

    对标一流打造品牌服务 旅游公司党支部2009年,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盐湖道路改造、甲流肆虐等不利影响,旅游公司提出了“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打造“服务质量年”的年度工作目标。......

    拓宽渠道 强化服务 打造一流的干部培训综合平台

    拓宽渠道 强化服务, 打造一流的干部培训综合平台市行政学院副院长刘俊国按照市委组织部的安排,我参加了全市在浦东干部学院举办的党政干部高级研修班,通过学习,使我开阔了视野,增......

    打造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的前沿和桥头堡

    打造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的前沿和桥头堡 乌兰察布市委书记吴永新 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打造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的总体构想,乌兰察布在分析蒙西经济区各盟市的比较优势的基......

    滨海着力打造全国一流教育基地

    创新理念 提升硬件完善政策 滨海着力打造全国一流教育基地 投资8亿元的5所新建学校、幼儿园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全国知名教育机构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在滨海当年落户、当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