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人文素养教育-中学历史教育的永恒目标

时间:2019-05-13 08:23: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人文素养教育-中学历史教育的永恒目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人文素养教育-中学历史教育的永恒目标》。

第一篇: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人文素养教育-中学历史教育的永恒目标

人文素养教育-中学历史教育的永恒目标

摘要:人文素养教育应是中学历史教育的永恒目标。中学历史教育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顺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遵循历史教育的本质目标,履行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适应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中学历史教育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基本内容应包括民族精神、公民意识、国际意识、人格意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教育,可以使学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公民意识教育更能使学生养成责任心、树立自信心;在有智慧地参与社会生活;在有能力地选择生活方式中解决我们可能遇到的这样那样的生存问题、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等等。国际意识的教育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的积极情感与基本态度。人格意识教育可以启迪和帮助学生对人生有深度的开悟,有利于学生陶冶思想德性,匡正人格心灵,提高精神境界。人格完善应被视为人文素养教育的最终目的。中学历史教育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包括历史教学目标凸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念中形成人文精神,历史教学活动体现自主、探究、合作,在行动中提升人文素质,历史教学评价呈现个性、多元、开放,在评价中促进学生成长。关键词 人文素养 民族精神 公民意识 国际意识人格意识

教育可以分为技术教育、导入教育和人文教育。技术教育主要是让学生获得生存的技术;导入教育主要是将学生融入社会之中,使学生更具有社会性;人文教育则关心人的各种潜能的开发,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法国作家孔巴兹说:“未来的学校应该培养灵魂,锻炼精神,优化情感,使学生成为热爱世界的主人。”人文素养教育应是中学历史教育的永恒目标。

一中学历史教育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五点依据

1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人文素养是科学时代人应必备的素养,是国民整体素质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作为基础教育中人文学科核心之一的历史课程,着眼于心灵改造和品格塑造,促使青少年人格系统健康发展,进行人文素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顺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199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次会议在重新界定基础教育的使命时,提出了为最终实现真正的世界公民的目标而必须予以思考的几个问题:

1)培养和平、人权和民主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所依赖的价值观念 2)不能再只是强调认知学习,还要强调情感和行为学习3)学作世界公民,是以把共同的价值观念和知识应用于实践为基础的。由此可见,高扬人文精神是现代教育的崇高使命。遵循历史教育的本质目标:历史学科的本质是人文社会学科,历史教育是每个公民都应该享有的普及教育。历史教育应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主动地思考自己的权利、责任,以及在公民社会中应该做出何种贡献。历史教育的本质,即承载人文素质的教育功能,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履行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层面,以极大的篇幅和字数突出地彰显了历史课程之人文性质属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1。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特点之一,即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适应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中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人,他们有半生不熟的社会经验,有正在形成中的个性,有尚待养成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更重要的是,他们渴望了解社会,走向生活,渴望发现自我,实现自我。这些特点,使历史教育既可成为个人发展的有力 1

手段,也可成为个人发展的巨大障碍。历史教育应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 中学历史教育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基本内容

人文素养教育之价值,在于“唤醒个人自觉,凝聚民族精神,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文导向,以及克服唯智教育的偏失”2。历史教育所谓的人文素养极其丰富,它不仅指对人文知识的掌握,更主要指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人文精神,同时又通过人的具体语言、行为外显出来的人文素质。

“人文性”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发展性,不同的社会和时代,对“人文性”有不同的界定。我们所提倡的历史教育的人文素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情境性。中学历史教育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基本内容应包括民族精神、公民意识、国际意识、人格意识。

1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经历了五千年的漫长历史,由世世代代无数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培育而成。古代历史上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追求真理的爱国主义情怀;孟子“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浩然正气的民族气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前途紧密联系起来的忧患意识。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写照。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在不断继承丰富发展原有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础上,又培育了新的民族精神。民主革命斗争中培育、形成了井冈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培养了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培育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勇于改革、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这些宝贵精神财富,是民族精神的进一步发扬光大。

中学历史教育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教育,可以使学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培养和健全公民意识

随着时代的进步,对公民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社会发展追求的基本精神是社会公正,而造就合格的公民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基础。历史学科的内容贯穿古今,涉及中外,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科学,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等各方面内容,在实践公民教育中发挥着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能给大家带来许多关于公共精神的思考,如自立,公心,宽容,理解,同情,正义,责任,参与,奉献等。

中学历史教育进行公民意识教育既能使学生了解公民意识是社会近代化的产物,又能形成在认同国家、民族概念的基础上,选举、参政、教育、福利、健康、安全等权利体现主权在民的思想的基本观念,更能使学生养成责任心、树立自信心;在有智慧地参与社会生活;在有能力地选择生活方式中解决我们可能遇到的这样那样的生存问题、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等等。开拓与完善国际意识

国际意识,指的是站在世界的高度了解世界历史和当今国际社会、关注人类共同的命运、评价本国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的意识。中学历史教育中完整的国际意识应包括:1)国家平等的意识 2)对外开放的意识 3)宽容尊重异域文明的意识 4)全球利益的意识

世界近代现代史教材站在全球的立场,遴选对人类历史产生重要影响的国家、地区或民族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典章制度、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典型素材,它能帮助学生了解人类历史的嬗变和当今国际社会的现状,是进行国际意识教育的绝妙载体。

在进行中国史的教学中,应将中国史和相应的世界史联系起来,以进行国际意识的教育。近

现代两次原因不同的闭关锁国,给中国带来的是与世界越来越大的差距。痛定思痛,我们确立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决定向世界全方位的开放。

中学历史教育通过国际意识的教育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的积极情感与基本态度。塑造健康的人格意识

人格是一个人各种反映趋势的总和,是个体所具有的兴趣、态度、气质、性格、价值观、人际关系、情感以及其他行为差异的混合体。3历史教育在教养上关注人的意志、道德品格、理想、信仰、精神状态、情绪倾向,以及反映、智慧、自尊等人格要素的综合。

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有许多宝贵的精神文明财富,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人格特质,如热爱真、善、美,讲求礼、智、信,勤劳节俭,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等,这些传统的优秀人格品质,需要通过普遍化的人格教育去挖掘和发现,使之在现代青少年身上发扬光大。

世界史教学中也有很多进行人格教育的素材,如介绍罗斯福身残志坚事迹,帮助学生养成矢志不移的顽强意志;介绍布鲁诺、居里夫人、等人事迹,培养学生追求科学和真理而勇于献身的求知态度,介绍哥伦布、麦哲伦等人事迹,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品质;介绍列宁、甘地等革命家的光辉业绩,帮助学生树立笑对挫折、胸怀坦荡的意志品格。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与阿伯迪妮指出:“21世纪最激动人心的突破之所以将发生,不是因为科技的进步,而是因为人性论的发展。”中学历史教育进行人格意识教育可以启迪和帮助学生对人生有深度的开悟,有利于学生陶冶思想德性,匡正人格心灵,提高精神境界。人格完善应被视为人文素养教育的最终目的。

三 中学历史教育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历史教学目标凸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念中形成人文精神

如《新文化运动》一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设计可以从以下四方面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改造黑暗的旧中国而进行的新探索,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激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思想的近代化,使学生得出先进的思想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历史结论。认识到中国要富强必须要提倡民主与科学,弘扬民主和科学精神是当代中学生的责任与使命。

3)通过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事迹的介绍与交流,学习新文化运动的战士身上敢于怀疑、挑战的勇气,批判精神,善于反思,勤于学习先进文化的珍贵品质,使学生形成要学习先进文化,敢于创新的精神和态度

4)通过对如何看待儒家传统文化的讨论,使学生形成正确看待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中学历史教育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因素,情感不但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在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4历史教学活动体现自主、探究、合作,在行动中提升人文素质

如《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一课课堂教学活动可以有三种方式:讨论、交流、分析。通过对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中科技成就影响的讨论,认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促进了经济发展,明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形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更加弘扬科学精神,重视科学技术的观念。通过对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中科学家的事迹的交流,感受刻苦,钻研,创新精神在他们研究中的影响。明确刻苦,钻研,创新精神更应是当代中学生所追求的人格境界之一。通过对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分析,认识到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更应有全球利益意识:关注地球环境的保护,关注人类和平,关注人类的共同发展,关注人类自身的道德建设。

历史教学活动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平等、民主、和谐、合作、互动的课堂氛围, 教学语言要富于激励性、启发性,使学生有参与的热情和勇气;问题的广度和深度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激发学生对探求知识的责任感,唤醒学生的潜在力,促使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主动的力量;采用多种让学生参与的形式,如谈话、讨论、辩论、角色扮演、材料研习、调查访问,以及采用国际上流行的案例教学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这样的教学活动合乎人性的要求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历史教学评价呈现个性、多元、开放,在评价中促进学生成长

中学历史教育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必须要改革传统的“一刀切”式的历史教育评价方式,构建个性化、多元化的历史教育评价体系。在评价方法上,除了常用的纸笔书面测验法之外,还应当综合采用观察法、活动法(如辩论、演讲、制作、知识竞赛、社会调查、历史考察等)、个人成长档案袋法、自我评价法,等等。在考试形式上,亦可以采取开放式(开卷式)、分层式、自主选择式,等等。在评价效果上,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量化评价,更应当关注其学习过程的质性评价。

个性、多元、开放的评价手段、评价方式和科学的评价体系,对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提升人文素养将是具有极其重要的关键性意义的。

教育最终要解决的是人的发展问题,诚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要让受教育者把周围的东西加以:人化’……从这些物品中感到人性的东西——人的智慧、才干和人对人的爱”。《易经》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中学历史教育从提升人文素养着手,激发起学生的民族精神、爱国情操,懂得“为何而生”、“何以为人”,具备与人为善的品质,求真的精神,爱国报国之心,自理、自立、自强的能力,具备对他人、对自然、对社会、对世界承担责任的人生态度,具有开阔的胸怀,健康的心理和完整的人格。这些正是学生今后为人处世、立足社会、贡献社会最需要学习的内容,也应是中学历史教育的永恒目标。

第二篇:高中历史教育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教育核心素养

关键词

高中历史作为一门知识点繁杂、内容烦琐的人文学科,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挑战。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帮助学生消化理解历史知识,提高高中历史课教学质量。高中历史教学,在提升学生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我们也会发现对历史知识的考察不仅仅局限于对知识点的考察,更加注重学生对历史史实的理解、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以及学生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广大历史教师应该明确,历史学科的教学目的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点,而是引导学生了解和研究人社会的发展进程,认识到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史为鉴,立足现实,创造未来。核心素养品质特征

历史核心素养是通过日常教化和自我积累而获得的历史知识、能力、意识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其所表现出来的,是能够从历史和历史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富有个性的心理品质。历史学科素养应该具有求真、求证、求智的品质特征。

求真

获得信息和储存知识是一切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历史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不管人们对它的评价如何,它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在演绎、发展。学习历史,首先应该精准地解读史实概念,正确地把握历史脉络,这样才能科学地分析历史的特征,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因此,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切忌随意性,尤其对各种戏说野史要注意鉴别。教师在教学中则应该尽量注重历史的真实性,体现历史专业性。

求证

爱因斯坦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是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在历史的长河中,事件层出不穷,史实多如牛毛,如何从浩如烟海的史实中找出历史规律,总结出科学结论,就需要有“求证”的素养。历史教学不是把历史事件进行简单重复和再现,而是要通过对这种客观存在的主观阐释,归纳出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整理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挖掘出历史发展的基本内涵。

求智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其意义在于通过历史的学习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认识社会的能力。历史虽然不可能重复,但“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只有通过历史学习,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才能真正地了解过去、认识现在和把握未来。提高核心素养的策略

① 借助历史教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在授课时,教师通过历史教学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传统教育,可以借助视频、音频等,拉近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及其背后的历史知识。同时,也使学生的内在品质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得到提高。

② 追溯历史脉络,提高学生的文明认识与感知:历史是对以往实际发生的事物、事

件的一个追溯。以中华文明为例,中华文明是经过几千年的陶冶和传承发展起来的,对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发展脉络,提高学生对文明的认识和感知能力。如在学习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的时候,教师便可以从封建时代之初的秦朝开始进行梳理,一直到封建时代末期的清朝,将所有这些经历过的朝代的经济背景、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制度等相关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比不同时代的经济发展情况,得出经济发展的历史规律。利用历史追溯法,通过对历史进程的梳理让学生对历史的发展变化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形成一个完整的脉络,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把握。

③ 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历史学科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决定学习素养。第一能够认识、分析历史现象和问题;第二能够解决现实问题,借助历史概念和历史实践等特征解决存在的问题;第三能够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主要通过描述或者是解释历史事件实现;第四是对历史的观点和看法,借助归纳、比较和判断等方式,把握历史规律和现象。高中历史课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和促进智力发展。

核心素养培养是高中教育阶段的重点,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教学特色,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逐渐养成高尚的品性、修养与学识。

参考文献

罗淑芬“浅析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教育教学

王玲“浅议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第三篇:浅析中学语文教育三大人文目标初探教育论文

【摘要】探讨人文精神的内涵,新课改条件下中学语文教育贯穿人文精神,实现三大人文目标的方法。

【关键词】人文精神 内涵 三大目标

从历史上看,无论是中国古代教育,还是西方古典教育体系,都能够找得到人文精神的痕迹。“人文精神”一词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教育是西周的六艺教育,“六艺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既注意传统文化,也注意实用技能;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既要符合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

中国的中学语文教育,在人文精神的内涵上面,兼具中国古代教育和西方古典教育的双重特点:一方面,强调语言文学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另一方面,强调人和艺术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然而,一直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中学语文更多被视作一门语言学科,而不是一门文化学科,这就导致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片面追求语言文字的教学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传递,导致语文教育本身出现严重的背离,失去了应该达到的效果。在新的时代,新的教育环境下要求我们重新审视人文性的内涵。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育中贯穿人文精神,笔者认为,主要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也是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应该达到的三大人文目标。

一、教师应该学会“因材施教”

这里的“材”是指教材,这里的“教”是人文精神的传递教育。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课文,从不同方面去挖掘其内在的人文精神,以适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

比如李煜的《虞美人》、李清照的《一剪梅》,可以从中国古典文化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了解,古人在诗词歌赋和个人情感上面是如何结合的,是如何达到“寓景于情”的。笔者就曾经拿上述两篇诗词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进行对比,同样是描述一种离别感怀的思绪,同样带有淡淡的忧伤,但古人在情感表达上显然要含蓄得多,而作为近现代诗人的徐志摩,则更多带有近现代文学的人文情怀,更加外露,更加直白。

通过这样的方式,用不同课文去传达不同的人文特质,不但能够有助于学生迅速理解课文,感受内在的人文精神,而且能够让学生对语文教育产生浓厚兴趣,进一步推动语文教育的顺利开展,这无疑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二、重视学生个人观点的表达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用人文精神与学生互动,重视学生作为人文主体所表达出的“个人观点”。

这一点更多受到西方古典教育体系的影响,在西方,学校教育更多强调思维发展的方法教育,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思考,而不是主导学生去思考。

比如朱自清的《背影》,可以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父亲,朱自清在文章里面到底表达了怎样一种感情。在讨论过程中,就有学生提出了跟传统看法不一样的观点:朱自清和父亲之间这种默默的爱,带有淡淡的哀愁,而在这种哀愁背后,凸显出父子之间不善于沟通的现实,都不善于表达对对方的关心和爱护。尽管这只是一家之言,但是从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角度来看,这种对语文课文的传统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行探讨,还是值得鼓励的。培养学生对未来可能产生的问题的判断能力,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探索能力,从本质上说这就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

三、注意语文教育和社会背景的结合社会生活是本大书。语文教学要是离开社会,离开生活的运用和实践,囿于沉淀、封闭的语文话语系统,就会割断与现实的映照递换关系,致使知识无法内化。作为人,即是个体的,也是社会的,语文的外延几乎与生活相等,每个人都关心自己的生活环境,即社会。

比如鲁迅先生的文章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减少,这是一个社会热点,笔者就组织学生讨论,鲁迅先生的作品,对于今日之社会到底还有无现实意义。在讨论中,学生针对鲁迅先生的不同作品,也提出了各自的看法。这些看法也许不具有太多的权威性,但是都是学生从自己身边谈起,阐述自己对鲁迅作品的看法,进而表达自己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在讨论中,笔者和学生们逐渐将观点归纳总结到一个方向:鲁迅先生的作品到今天依然存在很大的现实意义,对于国家来说,鲁迅作品传递着一种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对于个人,鲁迅作品表达了一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个人奋斗精神。

在这样的社会性探讨中,进一步帮助学生加深了对语文课文的理解,这实际上也是将语文教育实践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的一个方法。要拓宽语文教学的外延,让语文走进生活,促进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如进行社会调查、采访、参加义务劳动等,使学生更好地思考社会,了解现实世界,增加理性认识,使语文这门“文化精粹聚会的学科”闪烁着人类智慧之光,闪烁着人文主义的光芒。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社会理解能力,这就是人文精神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三大关键。

笔者认为,只要解决好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就能够真正推动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感受到人文精神内涵,完成语文功用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结合。也只有这样,才能把课堂变成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让中学语文教育迸发出巨大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①曾军.《对中学语文的人文关怀——王又平教授访谈录》[J]

②付清莲《论高中语文教学之人文精神构建》

③丁彩红《让人文主义精神走进高中语文课堂》21世纪中学生作文

第四篇: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

莫让遗憾的历史成为历史的遗憾

普通高中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制中有着独特的地位与价值。它既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又对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就高中历史教材而言,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赵亚夫先生曾说:“知识教育是基础,人格教育是核心,文明教育是相对于一生的终极目标。”也就是说,历史教育的重心应以塑造学生人格为中心,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中国近现代的民主思想和实践这一部分内容,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观、公民观、民主观、法律观、创新精神等人文素养教育,又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遭受的屈辱史、血泪史和进行救亡图存的抗争史。从1840年至1949年,列强对中国发起了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入侵、日本大举侵华战争等等侵略战,任意践踏和蹂躏中国土地和人民,破坏中国的主权,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为了挽救中华民族,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中国曾有许多志士仁人为救亡图存付出过艰辛的探索,他们在黑暗中执著勇敢地前行,尝尽了失败的痛苦,但他们从没有放弃过,直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才找到了解救中国的良方,中国革命才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整个中国近代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探索史。这些探索包括: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瓜分的英勇斗争,在救国救民的探索中,林则徐、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曾国藩、李鸿章等领导的洋务运动;洪秀全的《天朝田亩制度》和洪仁玕的《资政新篇》;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运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陈独秀、胡适等人领导的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探索。作为一个历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历史素材,深刻的、多视角的、全方位的挖掘在这其中蕴含的教育要素,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这些历史在学生身上转化为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勇于并善于开放创新的意识,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通过讲述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仁人志士对民主思想的的探索,从而对学生进行革命发展前途的教育,激励学生发扬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真挚情感。这样就教育学生认识到了人生的全部意义,积极体验不畏艰难,奋斗不息的感受。追求精神上的至高境界,会使学生感到做人的尊严和高贵。近代史上的林则徐、洪秀全、谭嗣同、孙中山等都有着崇高的生命品质。中国近现代史的民主思想的历史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到这些历史人物的典范,对学生的人格会有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感染。中学生人格可塑性强,在学生求知过程中,充分利用历史人格教育资源的优势,使学生的人格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使学生在学习中以古鉴今,以往知来,以见知隐,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确立学生的健全人格。

第五篇:中学历史教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2010年,我跨入教师这个职业已经10年了。回顾这10年的工作真是忙碌而又充实的,这段时间里,我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在成就产生的同时,我也进步不少,我无悔,我为自己是一名教师而自豪,并愿意为教育事业而奋斗终身。

一、在政治思想方面

2000年9月,我从黄山高专政史系毕业,成为了一位光荣的人民教师。作为年青的教师,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教育,热心教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潜心研究教育,在积极做好本职工作,争创一流佳绩之余,致力教育科研与改革,为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断努力。陶行知曾说过这样的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呀,只有爱的付出,才有爱的收获。因此,作为一名教师的我,一直坚信以爱为本,用爱来感化学生,来净化学生的心灵。无论何时,我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作为一名教师我感到无尚光荣。

二、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工作10年来,我工作主动热情、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常常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和道德品质教育,尤其对于班级里的后进生,贫困生,以及家庭复杂的孩子,我采取了用爱去感化他们的心灵,用心去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的方法。在课堂中也一样,我本着少惩罚、多肯定;少质问、多鼓励;少训斥、多交谈;少命令、多引发的谈话政策,进行入情、入理、入境、入心的教育,让孩子不把学习当成负担,健康快乐地成长。在历史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由爱学变成乐学,我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同时,我还常常与家长沟通、联系,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家长不要一味为了赚钱而忽略孩子的教育问题,家长必须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任教的班级一年较一年有进步,这进步,不仅仅只是成绩方面的,还有能力方面的,而更重要的是班上的学生有了学习的信心和热情。

三、自身发展与进步方面

由于自身的能力和知识有限,我深刻感知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我积极努力参加各种培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理论。工作之初,我完成了政治本科自考。此外,我还刻苦钻研教育,吸取前辈们的经验,改善自身的不足。为了更好地充实自己,锻炼自己,我还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活动,不断尝试教改。这些年,在大家的帮助下,我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均有提高。我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在2008年的新课程教学评比中获汾河区一等奖、滨州市三等奖,在2010年滨州市组织的新课程教学评比竞赛中获汾河区二等奖、滨州市三等奖,并有两篇论文获得的滨州市论文评比二等奖。在2010年9月工作调动到滨州六中以后,我秉承一贯的认真地教学态度,我所带的三个班在两学期的期末统考中,都进入片前3名。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

教师的工作精心而又繁琐,它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职业。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将用我的青春继续耕耘属于我的这片园地。争取有更大的进步。

下载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人文素养教育-中学历史教育的永恒目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人文素养教育-中学历史教育的永恒目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